2023年书里的蚂蚁教案设计(实用8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字海2023年书里的蚂蚁教案设计(实用8篇)

编写二年级语文教案时,还需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以下是一些教育专家精心编写的二年级教案,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书里的蚂蚁教案设计篇一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激发儿童的想像力与创造欲望。

2。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分角色表演。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利用多种识字方法。

两课时

图片

卡片

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

能结合所学自由识字。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读出这个词语,“蚂蚁”,今天我们来学习《书里的`蚂蚁》这一课。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范读,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并画出自然段。

3、把生字在文中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小组内自学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小蚂蚁怎样来到花蕊中?

2、小蚂蚁怎样来到书本中?

学习“夹”“扁”指名说怎样理解。说一说字的笔顺组词

3、学习3-6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疑问句。

4、读78自然段

请一名同学领读。指字卡读读词语

(三)巩固复习生字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

五。特色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放,读词语

夹扁扁担爬行走路

二、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你们猜当小女孩再打开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读课文第9自然段找到答案。

学习“故、读”

3、小女孩喜欢这本书的变化吗?为什么?

学习“忍”字,讲讲“忍”不住的意思。

4、读文章10自然段

5、小女孩的传奇和疑问找到答案了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读一读吗?

6、小女孩又发现了什么?

7、读12自然段

8、指名读词

三、指导书写

爬:

刃:

“扁”和“夹”注意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四、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选择填空

爬趴陆路

()下()行()地水()

()着()虫()军()过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爬夹扁路

故读忍识

书里的蚂蚁教案设计篇二

蚂蚁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用细致入微的笔墨描写一只小蚂蚁爬上我的书桌,几经试探后,发现桌面上有一粒饼干屑,最终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联想,慨叹蚂蚁的幸福货真价实及人在天地间的渺小。虫子,在人类看来,是不起眼的,微不足道的,相对于人来说,是渺小的。作者写的确实引人入胜,原因是作者有他自己的写作思路:写自以为是的观感,一次又一次的出力不讨好。实质上这是在自我反省,反省人类的自以为是。对人类的盲目进行了嘲笑,深刻的主题和风趣幽默的文字组成,形成了作者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一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文章细腻的描述了“我”观察一只蚂蚁觅食的过程及由此升华的哲理,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二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本文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显得生动有趣。如“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生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蚂蚁的神态。“他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着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写出了蚂蚁具有人的神情和心理。

教学设想

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掌握文中有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站在人与蚂蚁的不同角度思考感悟而后进行写作,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生动传神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掌握文中有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感和人文悲悯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掌握文中有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走进作者

南帆,原名张帆,学者。1957年生,福建福州人,主要学术著作:《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阐释的空间》《冲突的文学》。在学术研究之余,写一些“智性散文”。散文集《文明七巧板》、《叩访感觉》、《追问往昔》等。

三走进文本(读一读)

1初读课文。

要求:a标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先同位交流解决,在不认识的班级交流解决)

b给段落标出序号。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5)对一只发现饼干屑的蚂蚁的生动描写。

第二部分(6--9)个人感悟。

(或者)发现蚂蚁--观察蚂蚁--同情蚂蚁--自怜自叹

3品读

本文语言别有一番情趣,请选出你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加以品味。

老师预设:

a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蚂蚁历尽千难万险爬上书桌即侥幸又心存恐惧的情态。

b它谨慎地左顾右盼・・・・・・・・・・・往一个方向试探。--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蚂蚁小心谨慎的探寻出路,辛勤劳苦的景象。

c作出某种重大的判断。终于,他下定决心,义无反顾的对准一个方向前进。・・・・・・・信念坚定。--大词小用,写出了蚂蚁的决心,赞美蚂蚁的探求精神。语言幽默诙谐风趣。

d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它惊奇的停了下来,快乐的就要晕过去了。--运用拟人夸张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蚂蚁意外得到饼干屑的兴奋。语言诙谐幽默。

小结:

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动物写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那就是采用拟人化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四质疑交流(议一议)

我的疑问是什么?(分组,选小组长,组长筛选问题,看谁的疑问更深刻?然后回答问题,看哪个小组回答的精彩。)

老师预设:

1为什么说“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

2为什么说“蚂蚁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

3蚂蚁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4我在稿纸上写下两个字:“蚂蚁”。为什么这样写?

5作者内心的感悟是什么?

6作者由蚂蚁联想到人类自己,作者的内心有怎样的感慨呢?

8为什么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行吗?

小结:

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要有恰当的契合点,本文就以“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

五延伸提升(写一写)

据平时观察,选择你熟悉的小动物,写一则感悟是随笔。

板书设计

蚂蚁

南帆

蚂蚁--感悟--人类

书里的蚂蚁教案设计篇三

1。 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激发儿童的想像力与创造欲望。

2。 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分角色表演。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利用多种识字方法。

两课时

图片

卡片

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

能结合所学自由识字。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读出这个词语,“蚂蚁”,今天我们来学习《书里的蚂蚁》这一课。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范读,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并画出自然段。

3、把生字在文中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小组内自学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小蚂蚁怎样来到花蕊中?

2、小蚂蚁怎样来到书本中?

学习“夹”“扁”指名说怎样理解。说一说字的笔顺组词

3、学习3-6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疑问句。

4、读78自然段

请一名同学领读。指字卡读读词语

(三)巩固复习生字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

五。特色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放,读词语

夹扁 扁担 爬行 走路

二、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你们猜当小女孩再打开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读课文第9自然段找到答案。

学习“故、读”

3、小女孩喜欢这本书的变化吗?为什么?

学习“忍”字,讲讲“忍”不住的意思。

4、读文章10自然段

5、小女孩的传奇和疑问找到答案了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读一读吗?

6、小女孩又发现了什么?

7、读12自然段

8、指名读词

三、指导书写

爬:

刃:

“扁”和“夹”注意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四、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选择填空

爬 趴 陆 路

( )下( )行 ( )地水( )

( )着( )虫 ( )军( )过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爬 夹 扁 路

故 读 忍 识

书里的蚂蚁教案设计篇四

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激发儿童的想像力与创造欲望。

2、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分角色表演。

学习本课生字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利用多种识字方法。

两课时

图片

卡片

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

能结合所学自由识字。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读出这个词语,“蚂蚁”,今天我们来学习《书里的蚂蚁》这一课。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范读,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并画出自然段。

3、把生字在文中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小组内自学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小蚂蚁怎样来到花蕊中?

2、小蚂蚁怎样来到书本中?

学习“夹”“扁”指名说怎样理解。说一说字的笔顺组词

3、学习3-6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疑问句。

4、读78自然段

请一名同学领读。指字卡读读词语

(三)巩固复习生字

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

五、特色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放,读词语

夹扁扁担爬行走路

二、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你们猜当小女孩再打开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读课文第9自然段找到答案。学习“故、读”

3、小女孩喜欢这本书的`变化吗?为什么?学习“忍”字,讲讲“忍”不住的意思。

4、读文章10自然段

5、小女孩的传奇和疑问找到答案了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读一读吗?

6、小女孩又发现了什么?

7、读12自然段

8、指名读词

三、指导书写

爬:

刃:

“扁”和“夹”注意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四、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选择填空

爬趴陆路

()下()行()地水()

()着()虫()军()过

板书设计:

书里的蚂蚁

爬夹扁路

故读忍识

书里的蚂蚁教案设计篇五

1、通过观察蚂蚁,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

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

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书里的蚂蚁教案设计篇六

1.组织幼儿外出寻找蚂蚁

2.认识蚂蚁外形特征、身体结构

在幼儿寻找、观察蚂蚁的基础上,教师为

幼儿提供和创设活动情景,把从户外草地上捉到的蚂蚁放入透明的瓶子里和用硬白纸做的纸盒里,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爬行方法等,使幼儿了解了蚂蚁是昆虫,身体小,形长,黑色或褐色,头大,有一对复眼,触角长,身体有三节等。

3.了解蚂蚁的种类、生活习性和功能

兵蚁负责造房子,搬运和储藏食物,打扫卫生,还要照顾刚出身的小宝宝。蚂蚁认路的本领很高,视觉很灵敏,蚂蚁之间靠触角的碰撞来传递信息,报信的蚂蚁会在路上留下事物的气味和自己的特殊气味,引导同伴去般运食物,气味越浓,表示事物越多等。

4.画蚂蚁

在幼儿初步认识蚂蚁的,知道了蚂蚁在过冬前忙着搬运储存粮食的故事后,几个爱画画的幼儿提议,我们来画蚂蚁吧,于是,小蚂蚁运粮食的主题产生了,为了学习小蚂蚁的合作精神,我设计了让四个小朋友合作画的预想,并在探索、实践活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书里的蚂蚁教案设计篇七

活动目标:

1、对捉到的蚂蚁能够仔细观察,并能将蚂蚁的身体构造与功能进行表述和描绘。

2、在捉蚂蚁的活动中萌生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的兴趣。

3、学习计划捉蚂蚁的行动,明确活动的观察任务。

活动准备:

1、选择一处有蚂蚁出没的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

2、昆虫盒或透明的小瓶、小块纱布和皮筋、小铲子。

3、雪糕棒、放大镜、笔和画板画纸、背面贴有双面胶的白纸。

活动设计:

1、教师发起去捉蚂蚁的倡议。

1)小朋友见过小蚂蚁吗?你们以前在哪里见过蚂蚁?

2)今天我要去捉几只蚂蚁来研究研究,谁愿意和我一起去?

2、师幼一起策划捉蚂蚁的计划。

1)蚂蚁平时喜欢在哪里?我们到什么地方有可能捉到它们?

2)用简笔画在贴有双面胶的白纸上分别画出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

3)根据幼儿猜测的几个地点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

4)将所猜蚂蚁出没地点的图标贴在组长的衣服上。

5)去捉蚂蚁有许多工作要做,先要当好“侦察员”,即能找到蚂蚁活动的地方;然后要做“观察员”,即能仔细观察蚂蚁是什么样子的;最后还要当好“记录员”,即把你在哪里发现了蚂蚁,和你看到的蚂蚁的样子画下来。

6)出示准备好的器材“去捉蚂蚁,你觉得我们需要哪些东西的帮助呢?

3、师幼一起去寻找、观察蚂蚁。

1)带幼儿外出寻找蚂蚁,并请发现蚂蚁的小组及时向大家通报。

2)请捉到蚂蚁的小组就地观察蚂蚁。

4、教师组织幼儿交流捉蚂蚁的经历并扮演小蚂蚁走路的姿态。

1)有哪些小朋友捉到了蚂蚁?你是在哪里捉到的?

2)你对蚂蚁有哪些新发现?还希望知道小蚂蚁的哪些问题?

3)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蚂蚁,三个小朋友扮演一只蚂蚁,商量一下谁做头、谁做胸、谁做腹,然后尝试走一走。

书里的蚂蚁教案设计篇八

【教材简析】

《走进书里去》是省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第十一板块“读书的乐趣”中的一篇文章,文章把人们通过看电视等方式获得知识、信息的结果与读书求知的不同感受进行了对比。文章语言平实、易懂,把阅读与看电视所获取知识的利与弊向读者娓娓道来,读来很亲切,使读者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同时感受到“读书仍然是获得学问的主要方式,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所以在课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从文本中、从生活中获得知识及自身独特的感受,从而理解文章的内涵、获得新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到读书所带来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运用填写学习卡片、辩论赛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际阅读与通过荧光屏观赏的利与弊,从而感悟到阅读时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从而徜徉于书的世界中。

教学准备:

为自己的辩方观点搜集资料。

教学设计:

一、题字组词,温故知新。

1、同学们,这节可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走进书里去》,首先请同学们看前面的填字组词。

(聪)(明)伶俐无(奇)不(有)聚(精)会(神)轻松(愉)(快)

(细)嚼(慢)咽多(彩)多(姿)囊(萤)映(雪)(手)不释(卷)

(其)(乐)融融

2、这些词我们填完了,相信每一个词语都会在同学们的心中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仅仅四个字却浓缩了一段故事或一种精神,足见文字的魅力。

二、深入阅读,感知课文。

2、你最支持或是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讨论后达成共识,日常生活中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实际阅读与通过荧光屏观赏两种方式,那么我们就以课文内容为主要依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学习的收获,填写学习卡片。可采取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法,能够做到通过阅读独立获取答案,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际阅读与通过荧光屏观赏的利与弊

书中的句子重点词语自身的体会查到的资料

实际阅读的好处

实际阅读的弊端

通过荧光屏观赏的好处

通过荧光屏观赏的弊端

我的观点

4、通过学习卡片的填写相信同学们一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下面我们就开展一次别开生面地的辩论赛,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在展开辩论之前,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后的“小小辩论会”,学习掌握一些辩论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5、你能说一说,辩论要注意些什么吗?

(1)可以运用填写的`学习卡片。

(2)把书中的重点词、句深入地分析一下,作为自己辩论的依据。

(3)辩论之前应该写一个发言提纲,组织好自己的语言。

6、开始辩论。

三、总结体会,谈谈收获。

同学们,阅读也好,看电视也好都有可取之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比如有的科普知识的获取看电视会更加形象、直接、生动些。但是我们千万记住:阅读书籍仍然是获得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大家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沉浸在“读书之乐、其乐融融”的境界里。

四、课后作业,拓展阅读。

1、记录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

2、准备读书交流会。

3、制定读书计划。

板书设计:

获得学问的主要方法

走进书里去——阅读——是

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