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运算律教案北师大版(模板10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文锋2023年运算律教案北师大版(模板10篇)

高中教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运算律教案北师大版篇一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

运算律教案北师大版篇二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一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了解一箱饮料有多少瓶吗?

师: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了解学生的解题方法。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并根据学生试着改写的情况,决定下一个环节采取以交流为主,还是以讲解为主。

总结运算顺序。观察写出的算式,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的表达语言可能不一样,只要意思正确,就给予肯定。

二、巩固提高

1、牛刀小试

教师要注意巡视,以便掌握学生的解题方法,特别关注是否出现综合算式。

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写成综合算式可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再让其他学生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理解运算顺序,完成脱式计算。使学生了解在一个算式里,有除法有减法,先算除法。理解有减有除算式的运算顺序。

2、大显身手

1)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刚才的两个综合算式。

24×3+863-36÷4

说一说,有什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

指名回答。

师:刚才结合解决具体问题,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有加法要先算乘法,有除法有减法,要先算除法。在一般数学运算中,也有同样的规定。

2)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错误及时个别辅导,可指名学生到黑板板书。

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列成一个算式计算。

三、全课总结。

打开数学书第56页,课前布置大家预习,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话,谁来说一说。齐读。

学到这儿还有什么疑问?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有乘有加、有除有减不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窗所展示的情景图,并加以铺垫,把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节课还利用了同位合作、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讨论、讲解、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小课堂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自主设计、相互交流,进一步体会到运算顺序的合理性,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充分理解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算。最后充分利用两道自主练习,巧妙的设计恰到好处地强调了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并且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学的情况。

课上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生成的信息,强化新知,解决问题要到位。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动脑优于动笔。

今天在课堂上学习试一试时,虽然提醒学生先看有哪些运算符号,但没能提醒学生“看题后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再动手计算。并介绍给学生这是计算时的一种好方法与好习惯,可避免好多学生拿到题目就盲目动笔,不思考,凭感觉,不能静心深入研究问题,从而导致错误率提高,实际上这也是新课程以来人们发现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行动先于动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思考后再行动的稳中求胜的先进的学习理念,这也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成大事的成功秘诀之一。

运算律教案北师大版篇三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    练习本

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 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 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 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 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 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 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 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练习一第1、2、5题

运算律教案北师大版篇四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1、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课件、常规学具

一、情境导入

1.谈话:你有过到商店买东西的经历吗?在商店里购物时,你遇到过怎样的数学问题?

2.出示例1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

二、互动新授

1.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1)出示问题(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

(3)通过交流,板书学生所列的分步算式,并要求他们结合列出的算式说说思考的过程。

(4)引导综合算式。

介绍:像刚才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元”时,列了两道算式,并一步一步地去解答,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道算式叫“分步算式”。我们还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含有两步运算的算式。结合解题思路边介绍,边板书“综合算式”:5×3+20。

(5)初步理解运算顺序,介绍书写格式。

提问:用这道综合算式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应该先算什么?师明确:用综合式计算时,一般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并用递等式表示。先在原题下面,即第二行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第二行的“=”,在第三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教师边说边板演)

让学生照样子完成教材中的填空。

(6)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提问: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板书课题:混合运算)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想?

(3)鼓励:试着列出综合算式,如有困难,可以先列分步算式。

(4)讨论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提问:这道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要求学生根据确定的运算顺序,试着用递等式计算。

3.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引导比较:观察2道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指出:在这样的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让学生完成计算。

2.“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标出每题的错误之处并改正错误。

(2)汇报交流,引导反思:进行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上面的得数,再和下面的数进行比较。最后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

5.“想想做做”第5、6题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最后交流汇报。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运算律教案北师大版篇五

教材p48页及练习十一4---6题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内容具体涉及加减、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其中加减、乘除这一部分,这节课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来学习计算。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更为复杂的'计算学习奠定知道和思维基础。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习乘法(除法)与加法(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1.结合具体练习,使学生掌握含有不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看—说—算—查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0+4+30=2×4×7=

15+5-10=6÷3×2=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或只有乘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顺序进行计算。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中的情境图。

2.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回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同桌讨论,然后说一说。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5.尝试列综合算式:4×3+7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4×3+7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2.指名板演,全班齐练,评价。

3.7+4×3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已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组内交流。

7.比较7+4×3的运算顺序和4×3+7的运算顺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一个算式中,含有除加、除减计算时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下面各题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2)完成第50页第5题。

2.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3.作业布置:课本50页4、6题

运算律教案北师大版篇六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主题图、练习本。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运算律教案北师大版篇七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会计算两步小数混合运算式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1、师生谈话,先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什么糖及它们的价钱。接着讨论:什么是什锦糖?什锦糖的价钱是怎样确定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糖是学生非常喜欢吃、也很熟悉的东西,进行知道什么糖及各种糖价钱的对话,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2、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口头介绍有关信息。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提出“1千克什锦糖合多少元”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的,教师参与交流或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交流、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讨论第(3)种方法的算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两点混合运算的顺序,把整数混合运算的.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4、提出问题(2),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在探索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意识。)

1、提出配制什锦糖问题,学生独立做完后,全班交流,对简单的解题思路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素材进行拓展性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配制什锦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看试一试中的几道题,同桌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自己计算。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计算的正确率如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运算律教案北师大版篇八

1.回忆上节课中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叙述。

2.填空。

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们一起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探索新知

学习例3。

出示例3,算一算,议一议。

61×25×48×9×125

教师: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计算)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1)

①61×25×4

②61×25×4

③……=61×100=1525×4=6100=6100

(2)

①8×9×125

②8×9×125

③……=72×125=9×1000=9000=9000

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

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并说出依据,再完成在课本上。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在小组中讨论该怎样进行简便计算,最后全班反馈。

要学生认识到同一个计算可以有不同的简便计算方法。

3.练习四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后反馈。

4.练习四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5.练习四第8题。

学生观察图中信息,然后抽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演在黑板上。

其余学生判断。

最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课堂作业本上,不得少于3个问题。

注意: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并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拓展练习

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突破点:一是1~9各数字在算式中只出现一次;二是算式中积的个位数字是2。

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想到两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只能分别是3和4,继续分析便可解决此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3~6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运算律教案北师大版篇九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才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

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主题挂图

1、看:课本p1-5,例1‘例2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1、自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自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检查尝试练习

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运算律教案北师大版篇十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掌握在计算过程中近似计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后在本子上练习

10.1+9.990.19.7283.2+15.20.2

2.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7.053.8527.14(2)0.630.570.36

(3)4.321.72.54(4)4.670.2320.30

指出取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及约等号“”的使用。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例3:计算:3.61.2+0.55

问:运算顺序是什么?

如果要先算1.2+0.5该怎么办?(添上括号),这时运算顺序怎样?

3.6(1.2+0.5)5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当学生发现3.61.7除不尽时提出问题老师该怎么办?教师回答在计算过程中除得的商超过两位小数的,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计算。

学生练习完后,教师讲评,重点解决:

=3.61.75

2.125(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10.6(这里为什么又用等号?)

小结:教师指出黑板上的题,“3.6(1.2+0.5)5我们用了什么符号?”(用了小括号)“在这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改变运算顺序)“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除不尽或商的小数位数较多时,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般可以只除到第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板书:中括号[],并说明中括号的写法。例如在例3中要先算(1.2+0.5)5,就要加中括号。这样就可得到下面的算式:

3.6[(1.2+0.5)5]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讲解:3.6[(1.2+0.5)5]

=3.6(1.75)

=3.68.5(这里为什么用等号?)

0.42(这里为什么用约等号?)

指导学生看书。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若有错改正过来。

4.06(13.54+14.46)-0.14(15.38-1.74)37

=4.0628-0.41=13.4637

0.145-0.414.557

=0.0050.65

2、课本第38页做一做。(先划出运算顺序,后计算)

3、堂上练习。

练习十第2题前两题

练习十第3、4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