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汇总5篇)

时间:2023-09-30 作者:文锋2023年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篇一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难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要充分利用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钢尺、橡皮筋、木梳子。

1、教材中关于机械运动的描述非常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却很抽象,因此本节课的开篇,我通过一些教学视频的利用,直观生动的使学生对于运动的认识变得很轻松,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学生做了一个在学生闭眼过程中判断我是否运动了的小实验,让学生真正的懂得,我们所认为的运动或者静止,就是根据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作为判断依据的,从而轻松突破这一难点。

2、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引导学生探讨“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而言的?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先让学生通过看书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感知,再结合第二段视频的观看,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并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发言,我在各组间巡视指导。看到同学们都能够举出很多日常生活中现象和实例来说明上面的问题,是学生真正懂得了,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都是依据情境中的某个特定的物体来说的,依据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今儿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是相对而言的。再通过全班的汇报、总结。教师做简单的概述,并帮助学生及时的纠正在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片面的认识。同时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最后,教师和同学一起概括出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选择的方法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这一节课整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学习效率很高,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对于相对性的讨论没有更多的深入,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还不够。在热闹的讨论之后,没能给学生一定的静思时间,让学生重新理解这一问题和知识点。在学生的作业中仍然发现参照物选择不明,判断错误的现象。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篇二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4.会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二、能力目标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对实验的分析理解参照物的概念.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高台跳水比赛的录像资料,并请一位同学用章首语作解说词配合图象解说.

二、新课教学

1.机械运动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1.1-1中的三幅漂亮的图片,能回答图下面的问题吗?(同学们会热烈讨论)

[投影]

・哈雷彗星

・喜马拉雅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想想议议]

[生]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在运动.

[师]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运动的例子吗?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

[生]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

[生]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

[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2.参照物

[实验]

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

[投影]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师]请同学们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

[生]书本和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书本和钢笔是运动的.

[生]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钢笔是静止的.

[师]一个说钢笔是运动的,另一个又说钢笔是静止的,他们矛盾吗?请同学们讨论.

[生]选择作标准的物体不一样,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一样,因此他们并不矛盾.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篇三

讨论交流:以对面行驶的火车为“标准”, 拍摄者所乘坐的火车相对作为“标准”的火车位置关系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的体验是理解参照物的基础。)

理解记忆

感受理解,深化认识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展示跟踪典例】 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展示】收割机与车辆图片

【知识拓展】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的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创设情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有一个小虫似的东西在身边蠕动,他伸手一抓,大吃一惊!原来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提出问题】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

讨论回答:选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都是静止的.,即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相对静止。

思考交流:子弹飞行的快慢与飞机相同(相近),子弹与飞机运动的方向相同,子弹离飞行员的远近不变,它们相对静止。

课本“想想议议”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发言。

讨论交流回答:

(1)自动扶梯上的人选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选自动扶梯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2)战机选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选加油机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见附件1学生讨论发言,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四、课堂检测老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

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课后完成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2. 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 “标准”的物体。

3.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性: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案例的“亮点”

1、运用教学视频把宏观的宇宙现象变得可视,再现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直观感受,便与学生分析总结。

2.、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自学法,把观察感受、讨论展示、练习巩固有机结合,既让学生循序渐进理解所学知识,我又能及时诊断教学情况,及时进行二次备课。

3、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利用视频、图片再现问题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小组讨论协作,总结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同时,将教学活动变成学生的创造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 学生被视频图片吸引,或忙于争论结果不能集中精力认真思考,课堂失控。

2.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少部分学生只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而不知道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

3.在课堂检测题第4题中,有些学生对乙车的运动情况分析的不全面。

附件1:

知识框架

附件2:

1.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2.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3. 一个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

4. 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5. 如图所示,有风的夜晚观看天空的云和月亮,有时感到云把月亮慢慢盖住,我们是以 为 参照物,有时我们感到月亮往云里钻是以 为参照物。

6.神舟十号飞船搭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于20xx年6月11日17时38分,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再次实现手动操作与天宫一号对接,对接前神舟十号飞船向天宫一号靠近时以“神十”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 的,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 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拓展. 电视、电影中利用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拍摄出了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孙悟空“驾云飞奔”,是先拍摄出孙悟空在“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的效果。

1.【解析】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其中a、c、d三个选项中的物体位置都发生了变化,而b选项不是。

【答案】b

2.【解析】本题选了一句古诗,描述了一幅美妙、生动的画面,这看似矛盾的情境,蕴涵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前一句“看山恰似走来迎”,这是诗人身在船上,以船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山是运动的;后一句“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仔细一看,山与山之间、山与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对照题中所给的选项,b是正确的。

【答案】b

【答案】b

【答案】 d

5.【解析】感到云把月亮慢慢盖住,我们把月亮作为参照的标准,我们感到是月亮往云里钻,是把云作为参照的标准。

【答案】月亮、云

6.【解析】此类题的关键是看研究对象相对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没变则研究对象是静止的,若变了则研究对象是运动的。神舟十号飞船向天宫一号靠近时宇航员坐在神舟十号飞船上,相对飞船的位置没有变,所以宇航员是静止的。而宇航员和飞船一起向天宫一号靠近,与天宫一号的距离减小,说明宇航员相对天宫一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宇航员相对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答案】静止、运动、相对

拓展.【答案】(1)拍摄出“人在火车或者在飞机里的镜头(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沿途的风光”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沿途风光”。我们看电视是以“沿途风光”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坐在飞机或者火车里看风景”的效果了。

(2)先拍摄出“武艺高强的人在道具场飞的动作”的镜头,再拍出“房檐”等需要在上面飞的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房檐等”.我们看电视是以“房檐等”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效果。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篇四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每人都来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

[师]太棒了,自己祝贺一下吧!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生]是不是只要说到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

[生]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呢?

[师]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有满意的答案.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老师还要补充一点,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比如课本p22图11.1-4中丙图,“乘坐电梯向外观看,有什么感觉?”

[投影]

[师]清同学们看一则有趣的故事.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篇五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知识点,学生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认识并会做出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重点】

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并会根据参照物的选定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

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天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

环节二:生成新知

(一)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教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

给出一个说法: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这样的说法严谨吗?引出――参照物这个知识点。(板书)

由此引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提问:同学们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1:有。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如果以教室的墙壁作标准,老师就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太阳作标准,老师就是运动的,因为老师站在地球上不动,但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动。

生2:我们大家都一样,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标准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作标准都是运动的。

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视频播放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

提问:是不是只要说到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呢?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有满意的答案。

生1: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说一个物体运动情况是什么,肯定是相对于某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来说的。

生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而且因为这样选的话。这个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生3:因为我们谈论的物体大部分是在地面上运动的,所以―般应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这样研究问题方便。

老师补充: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

总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板书)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出示常见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来判断出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的例子。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思考: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人们怎么会认为他们是运动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