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

时间:2023-12-19 作者:文轩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学习进度,保证教学进程的平稳推进。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师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一

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先出现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给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小动物们重建家园的情境中的信息,探索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们提出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探索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具等。

信息:

1.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

2.共有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已经建好3间。

学生:准备:本子,笔,学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森林里发生了水灾,小动物的家被洪水冲垮了。他们在忙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信息图)谁能说说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这么多数学信息,主要说了哪几件事?

关于小熊搬砖盖房子的信息都有哪些呢?(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这位小朋友信息找得很准确,谁能把小熊搬砖的信息再大声说一遍呢?关于小兔盖房子的信息又有哪些呢?谁能把小兔子盖房子的信息再大声说一遍?师边指边说:信息经过这样分类整理,是不是就更清楚了呢?当遇到信息较多时,我们就应该像刚才这样把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我们一起读一读小熊搬砖的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砖?这个问题有点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活动二解决问题。

同学们看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

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老师发现很多小组的同学讨论好了,哪个同学愿意代表小组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生交流算式:45=20,20+24=44。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做法想下来交流?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45+24=44(块),他列出了综合算式。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得吗?这种做法我们以后还会学习,今天先不研究,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分步算式。

刚才我们小朋友交流了自己的不同做法,可不管哪种做法,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先根据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求出已经搬了多少块砖,再根据已经搬的砖和剩下的砖合在一起,求出一共的.砖。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算式是,生答师板书:

45=20(块)。

20+24=44(块)。

同学们看,刚才我们先用乘法求出已经搬的砖又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块砖,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乘加两步计算。

活动三:解决问题2。

师:同学们帮小熊解决了搬砖的问题,小兔子着急了,说:快来帮我们吧!

还有几只小兔没有房子住?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下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哪位同学愿意起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板书:34=12(只)。

(生交流,师板书,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你现在明白了吗?自己改正一下。

小结:同学们看,刚才我们帮小兔解决问题,先算乘,再算减,这就是乘减两步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

小猴摘桃。

活动四:

课堂总结:老师发现咱班同学真了不起,不但会动脑思考,还很善于交流,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更棒。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四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五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1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使学生能养成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良好习惯;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二、自主学习。

预习(课前)任务:探究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1、计算并想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读懂100块砖够吗?的解答过程。

3、阅读110块砖够吗?的两种解答方法:第一种是先算块砖的面积,再算。

;第二种是先算块砖的面积,再加上块砖的面积.

4、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5、我发现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与整数是,就是先算。

后算.

1、阅读教材第11页例7。理解:计算0.9×0.9×100时,先算一块砖的面积,再算100块砖的面积;在算0.81×10+81时,是先算10块砖的面积,再加上100块砖的面积.

2、计算。

1.5×0.3×4=90.8-50×0.6=。

这四道题时,第一步分别先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顺序;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是.

2、脱式计算:(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要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我认为要做到。

过关检测: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9.4×6.1×2.33.25×4.76-7.818.1×0.92+3.93。

2、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出示:50.4×1.95-1.93.76×0.25+25.8。

=50.4×0.05=0.9776+25.8。

=25.2()=26.7776()。

改正:。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六

在具体得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得意义,知道乘加、乘减得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得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得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得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得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得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得意义,知道乘加、乘减得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得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口算(开火车)。

1×3=。

5×5=。

1×1=。

3×3=。

4×2=。

2×3=。

3×4=。

3×5=。

2×2=。

4×5=。

5×2=。

4×4=。

3、瞧图列乘法算式:(多媒体出示)。

4、出示例5主题图。

(1)图中您瞧到了什么?您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解题方法。

(1)呈现问题情境: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得信息与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

(3)汇报交流:

预设一:3×3+2=11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预设二:3×4-1=11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

预设三:3+3+3+2=11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与加法组成得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与减法组成得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

3.探究计算顺序。

(1)在计算乘加与乘减式题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

(2)总结规律: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计算练习。

2.解决问题(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鼓励学生用乘加、乘减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4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用不同得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二第5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您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明白得地方?《乘加乘减》课评情况:

本节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在自学基础上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得模型,形成基本得解决问题得策略,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方法与算理,能正确地计算。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得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得多样性。

在感受、体验、探索得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学生得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增强了探索得意识,体验了成功得快乐。基本上达成了教师预定得目标。

1、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中学生能保持持续得注意,仔细观察,认真发现,积极参与。老师从学生得创意出题展示中激发起学生得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能达到精神高度集中。由“发现问题——合作讨论——交流汇报——评价修改”得顺序进行。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良好得学习效果。

2、学生得学习热情很高,课堂表现积极,学习得内容有意思,学生得收获很扎实。

1在分析中生成,发现得过程就就是将这些知识储备进自己大脑得过程;

2实践中生成。源于例子,成于实践。学生在课前完成创意出题时就已经大致了解乘加乘减得题型,画图时要注意有几排水果数一样多,还有一排与前几排不一样多,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用乘加货乘减得方法解决。3交流中生成,让每个孩子得到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得机会。

4评价与修改中生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本节课要解决两步计算得应用题难度较高,又加上本节课还要解决两步计算得运算顺序得问题所以生成就显得单一、浅显(多就是模仿例题)。

本次课堂学生能做到全程参与,全过程参与。课前活动口算三分钟做到人人参与,调动起学生得学习热情。创意出题展示,发现共有多人次参与回答与展示,课堂练习做到人人参与,课堂轻松自由,除学习状态得参与还达成了学生情感得参与,学生心态得参与。

老师通过乘加乘减比较,不仅训练了学生得语言表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得主人,在学生们跃跃欲试得时候,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不足之处:

1、在学生汇报时让她说完,不要怕学生说不了。

2、总结乘加乘减两种方法得异同方面做得还不够,可以让孩子试着瞧算式画图,进一步理解题意,效果会更好!《乘加乘减》教学反思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得初步认识,掌握了1~5得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得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得意义;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得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得教学呼之欲出。现实情境就是学生列算式得依据,所以在出示情境图后,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解决问题,而就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不同得算式,并充分得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思维得灵活性。在解决问题得过程中,领悟乘加、乘减得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不足之处:在解决问题得方法上我把大量时间放在了让学生说为什么会这样想得叙述上,由于孩子得年龄太小,总体感觉学生得口头表达能力不就是很好,特别就是在说为什么得时候,需要一大窜语言文字来描述,一些同学得诉说,断断续续,不太清楚,所以我得重复她们说得话,这样耽误了时间,没进行完。在我预设时也过低估计了学生得能力,原本认为只有3-4种解决得方法,却出现了8、9种方法,很令我惊奇,我不得不承认她们真得太棒了,如果我得教学设想在课前再多一点,这样会更好得把握时间,不至于使后面得开放题进行不完。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七

教科书第82~83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1.经历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能自己从实际情景中搜集信息,提高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想法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的良好习惯。

理解并掌握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地思考、分析乘加、乘减实际问题。

例题挂图。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列式计算,师讲解数量关系:要求猴妈妈和猴宝宝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用什么方法计算?谁加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猴妈妈采的只数+猴宝宝采的只数。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会解答吗?在本子上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算什么,为什么?(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求出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因为猴妈妈采的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怎样求猴妈妈采的个数?同桌交流12×3的算法。

求出了猴妈妈采的个数,再求什么?列式并口答。

4.教学“试一试”

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与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反馈。

5.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与以前有什么两样吗?像这样的实际问题怎样解决?为什么?

三、分层练习,发展能力。

小猴子说:“二(2)班的真棒!为了奖励大家,决定带大家到公园去玩。你们想去吗?可是玩的过程中,我还有问题要考你们,如果你们答对了,还有惊喜等着大家哦,大家好好表现啊!”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子领着大家来到公园门口。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桌交流,校对纠错,并说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子领着大家来到公园的苗圃。

指名说图意,这样的问题呢?能解决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校对纠错,并说想法。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集体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四、课堂。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像这样“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小朋友经常会碰到,以后你就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八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顺序和运算定规律进行灵活、准确的计算。

教学策略:

1、加强口算的基本训练。

2、例6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运算顺序。

3、适当增加带分数乘法和分数连乘的计算式题。掌握带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例:黑板的宽是米,长是宽的2倍,黑板的长是多少米?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知道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4、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思考分析并明确:三个分数相乘,如果是带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为了简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再把约简的分子、分母分别相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要培养学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选择算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5、教学中仍然注意复习运算顺序的使用前提,不要盲目简算。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九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1.根据问题选择算式并连线。

妈妈买了29个果冻,第一天吃了7个,第二天吃了15个。

(1)两天吃了多少个果冻?(1)29—7—15。

(2)还剩多少个果冻?(2)15—7。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个?(3)7+15。

2.根据算式补问题。

学校买来38个排球,分给二年级5个班,每班分7个。

7x5=35(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的第2题。

想一想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要求还剩多少个萝卜,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和送了多少个给兔奶奶)那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接着再求什么?(还剩多少个萝卜)。

列式:9x5-15。

提问:9x5表示什么?再减15又表示什么?

2.教科书第1l页的第3题.

分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3.教科书第11页的第4题。

教师:球队的得分分主场分和客场分两种。本题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再汇报讨论结果。

队的主场得分是卡塔尔队主场得分的4倍,卡塔尔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队主场得分是3x4=12。队的客场得分是7分。队的总分是19分。

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客场得分是8分。阿联酋队的总分是11分。

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阿联酋队主场得分的3倍,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3x3=9,客场得分是1分。乌兹别克斯坦队的总分是10分。

卡塔尔队主场得分是3分,是本队客场得分的2倍,客场得分是3x2=6。卡塔尔队的总分是9分。

阿曼队主场得分是5分,客场得分与乌兹别克斯坦队的客场得分相同。阿曼队的总分是6分。

3.妈妈买来26个桔子,吃了几个,剩下的每5个放一盘,放了4盘。问吃了几个桔子?

4.游乐场有7辆小赛车,每车能坐4人,还有21人在排队等候,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5.快餐店运来56个汉堡包,卖出37个,又运进21个,现在快餐店有汉堡包多少个?

6.4个工人叔叔每人要做7个卡通玩具,已经做了19个,还要做多少个?

7.商店里有30个书包,上午卖出13个,下午又卖8个,还剩下多少个?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十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2)30×7+85(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2)295(3)800。

教师说明: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十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师出示小熊图片,亲切地说:你觉得这只小熊可爱吗,今天就和小熊一起来上数学课!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

(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2.口算,直接说出答案,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3×3=4×2=2×3=5×4=1×4=3×4=。

可能学生提出: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老师接着问:怎样列式呢?

可能出现的答案:3×4=?4×3=?3+3+3+3=?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小结:要算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小朋友们列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算式,可见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l利用课件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问: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问: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可能提出: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怎样列式?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要求每种列式都要说出意思?12-1=11(个)3+3+3+2=11(个)。

4×3-1=11个。

引导说出:表示几个几多几或几个几少几?

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l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1、练习一摘玉米棒(画面回到主题图上,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小熊心里在想了:“谁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谁。”)。

问:同学们,你们想试试吗?

同时也要说出每种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练习二:课本上的p56。

问: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练习三:参观森林果园。

引入:最后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问题?而且能否解答?运。

用今天乘加乘减的方法来试一试。

要求:同桌互相出问题,然后互相解答,然后四人小组批改。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拓展练习:尝试根据算式,口头编题。5×4+3。

一共有多少个?还剩几个?

3+3+3+23×3+2=11(个)2+3×3=11(个)。

3+3+3+3-19。

4×3-1=11(个)。

4×3=1212。

3×4=12。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三

乘加、乘减应用题是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本课重在根据问题,想出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计算。但在做练习有的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时,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的,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从这看出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还需要加强训练,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

这节是关于乘加乘减应用题的巩固练习课,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并掌握并巩固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乘加、乘减混合算式运算过程理解的基础上安排应用题,让学生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教学“混合运算”从学生熟悉的购买商品的事例中抽象出“混合运算”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由购买商品的事例入手,说出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以及运算过程,本课设计能根据学生的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动手摆,动脑想,动笔算,逐步发现“混合运算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是否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是否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正是我们教师必须所关注的问题。在教学本课时,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出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律,在活动中注重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时候,关注了学生语言的发展。

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混合运算”计算格式以及运算顺序,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出现了如“24元可以买8枝康乃馨,一枝玫瑰花5元,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钱?”等学此类的问题学生感到困难,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这四类问题学生刚刚接触,虽然上册的教材偶尔也会出现,但是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理解。

文档为doc格式。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十四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学生推向认知发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探究,注重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本课选择学生喜爱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学习价值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

四、获取新知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在授完新课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我在执教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言有点单调。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的不是很到位,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有待提高。

这次的教学虽然存在种种的不足,但同时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数学教学上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优化数学课堂,优化自己的思想。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乘加、乘减的式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情境图理解乘加、乘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木马?(口头列算式解答:3×4=12(只))。

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新知展开。

1、“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请思考一下,把算式写在数学本上。

2、汇报:可能有:3+3+3+2=11(人)3×3+2=11(人)。

3+3+3+3-1=11(人)3×4-1=11(人)。

3、分析算理、理解算法。

4、揭示课题:这些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你们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吗?(乘加、乘减)。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5、运算顺序: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齐读一遍)。

7、小结:以后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寻找出自己喜欢而且简便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第一关:填一填()(做一做第1题)。

第二关:算一算()(做一做第2题)。

1、4×3+4=2×3-3=5×5+5=。

4×4-4=5×3+2=4×5-4=。

(1)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3)4×3+4=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十二第1题)。

5×3-5=5×3+5=5×4+5=。

5×2=5×4=5×5=。

(1)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2)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关:解决问题()。

1、练习十二第4题。

2、哪个图形中的个数多?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练习十二第5题)。

3、课堂评价中生成的“一共有多少个?”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十六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4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4+4+4+2=4×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4×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4×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4×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

(1)出示例64×3-2=。

(2)提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3、算一算。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4、看图列式。

完成“想想做做”第1、3、4题。

先让学生独立读图填空,再交流。

第4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列式计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课前思考1:

教师用实物摆放的形式引入例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说说图意,再放手让学生列算式,引导学生经历由连加算式到乘加算式的过程。考虑到这是学生一次列乘加两步计算的式子,因此,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意逐步明确认识,要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想到“可以先算3个4是多少,再加上2个”,从而认识到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如果有学生能由图意想到乘减算式4×4-2,可以给予肯定,并要求学生结合图意说清楚思考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一并理解乘减算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如果没有学生想到4×4-2的算式,那么在例题教学后,再出示“试一试”中的乘减算式提出来,引导学生先尝试计算,再总结方法。也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联系具体问题感受乘减算式的含义,掌握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课前思考2:

例题的教学,教师其实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列式计算,然后根据学生列式的情况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只想到连加,教师要加以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得出用乘加或乘减的方法计算。

教学中,要及时引导学生理解所列算式的含义,并根据对算式含义的理解确定运算顺序。

课前思考3:。

本课是在孩子学习了1-4的乘法及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再加之孩子加法的经验,应该说乘加混合的算式并不困难,关键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正确地列出算式,另外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图让孩子再观察的基础上自己先列出加法算式,然后观察算式,得出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并利用旧知识改写成乘法,从而得出乘加混合的算式,计算只要老师强调一下,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1:

这部分内容根据图意列出乘加、乘减算式并不难理解,学生能够独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中存在着问题是数错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图的习惯。

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乘加的算式并不难,只是在练习中遇到列乘减的算式时,不能正确地列出来。如4×3+2可以写成4×4-2,这与学生的思维有关,他们对图上存在的,直观的都能正确把握。还不能进行假设,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这方面(逆向)的思维训练和培养。

课后反思2:

正如孔老师所说,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看图把一个用乘加能算出题目,逆向用乘减来算,部分学生一下子就反应不过来,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采用一些小策略,比如有些学生实在弄不明白,我就请他们先把其中的一份先补满,可以画出来补的那几个,然后用乘法算出总数,再去掉自己自己补进去的.就是一个连减算式了。

课后反思3: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还剩下几条鱼?”这个问题,教师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但学生的思维不活跃,一个班没有一个小朋友提出第二种方法。

3、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速算体验,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十七

小数乘法、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前面就掌握了,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沟通两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知道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小数中同样运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先把例题改成整数连乘的应用题,唤起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在此基础上百例题中的整数改成小数,让学生感觉到这两个题的情境和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列式方法和运算顺序也应一样,从而得出“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学生掌较好。由于前面知识的掌握有点欠缺,对题率并不高。

又一次证明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十八

教科书第60页。

1、通过小动物们重建家园的情境中的信息,探索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们提出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

多媒体、学具等。

信息:1.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

2.共有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已经建好3间。

学生:准备:本子,笔,学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森林里发生了水灾,小动物的家被洪水冲垮了。他们在忙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信息图)谁能说说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这么多数学信息,主要说了哪几件事?

关于小熊搬砖盖房子的信息都有哪些呢?(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这位小朋友信息找得很准确,谁能把小熊搬砖的信息再大声说一遍呢?关于小兔盖房子的信息又有哪些呢?谁能把小兔子盖房子的信息再大声说一遍?师边指边说:信息经过这样分类整理,是不是就更清楚了呢?当遇到信息较多时,我们就应该像刚才这样把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我们一起读一读小熊搬砖的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砖?”这个问题有点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活动二解决问题1

同学们看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

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老师发现很多小组的同学讨论好了,哪个同学愿意代表小组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生交流算式:4×5=20,20+24=44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做法想下来交流?

(4×5+24=44(块),他列出了综合算式。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得吗?这种做法我们以后还会学习,今天先不研究,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分步算式。

刚才我们小朋友交流了自己的不同做法,可不管哪种做法,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先根据“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求出“已经搬了多少块砖”,再根据已经搬的砖和剩下的砖合在一起,求出一共的砖。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算式是,生答师板书:

4×5=20(块)

20+24=44(块)

同学们看,刚才我们先用乘法求出已经搬的砖又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块砖,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乘加两步计算。

活动三:解决问题2

师:同学们帮小熊解决了搬砖的问题,小兔子着急了,说:快来帮我们吧!

还有几只小兔没有房子住?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下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哪位同学愿意起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板书:3×4=12(只)

(生交流,师板书,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你现在明白了吗?自己改正一下

小结:同学们看,刚才我们帮小兔解决问题,先算乘,再算减,这就是乘减两步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

小猴摘桃

活动四:

课堂总结:老师发现咱班同学真了不起,不但会动脑思考,还很善于交流,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更棒。

乘加乘减教案(热门19篇)篇十九

1、 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 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三、 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四、 归纳。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 应用。

教材第78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六、 课堂作业。

教材78页第2题。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飘雪的早晨(精选22篇)

    优秀作文可以打动人心,让人们对事物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赏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下雨了,可这雨下得却挺小的,昨天爸爸刚刚给我买来一

    相见欢赏析(专业14篇)

    优秀作文应当拥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它们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

    我和她初二(热门16篇)

    优秀作文要有一定的艺术性,通过巧妙选择词语和句式,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美感。下面是一些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作文,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每当,走在路上看落下的枯黄的叶

    疯娘读后感s(汇总16篇)

    读后感可以记录自己的阅读历程和成长,对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阅读的兴趣和思考

    某区应急管理的工作汇报大全(16篇)

    工作汇报是一种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方式,通过对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通过研究这些工作汇报样本,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写作策略和思维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方案(优秀18篇)

    活动方案的评估和总结是常态化的过程,通过反思和改进,来提高今后的活动质量。以下是一些精品活动方案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创意和灵感。上午9:30,由禅城区卫生

    资料员专业中文简历写作(专业21篇)

    个人简历是一份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的书面材料,它能够全面展示个人的学习、工作及社会经历。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些优秀个人简历的写作技巧和模板

    寒假工打工合同范文(20篇)

    通过合同协议,双方可以明确约定项目的具体要求、交付时间和报酬等关键信息。了解合同协议的范例有助于加深对于法律和商业规定的理解。甲方:乙方: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

    自查整改措施报告(优质15篇)

    自查报告是对自身工作或行动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改进自己。接下来是一篇详细的自查报告范文,分析了自己的成长和不足之处,希望对大

    我的文具初一(精选18篇)

    通过不断的写作和修改,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质量和表达能力。此处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盒是上大班考以百分数学奖励给我的,我爱不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