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碧墨

通过编写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看到不同领域和不同目标的计划书样本,从而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写作需求。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一

1、初步了解,认识钟表的基本结构,知道钟表是表示时间的工具。

2、知道时针分针及其表示时间的关系,了解时间的意义。

3、帮助幼儿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故事挂图《时间哥哥》;钟表卡片,记录时间的工具。

钟表卡片。

教师出示故事挂图《时间哥哥》,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教师:“时间哥哥的房子里面有什么呢?”

“时间哥哥教小动物们认识了什么?”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钟表的种类。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钟表。

(2)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卡片,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如,座钟,挂钟,闹钟,手表,怀表等。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钟表的结构。

教师请幼儿观察钟表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认识并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如,表盘,表针,数字等。

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不同,认识钟表上的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钟面上都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个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两根针有什么不一样?”

“又短又粗的这根针叫时针,又长又细的这根针叫做分针。”

4、教师引导幼儿了解钟表的功能。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家里有钟表吗?”

“你们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

“为什么那么多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5、教师小结:钟表是计时的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事情,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认识了钟表,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

6、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其他记录时间的工具。

教师引导幼儿自制钟表。

1、园内延伸:

(1)教师在教区里投放废旧钟表引导幼儿拆装。

(2)教师让幼儿画出不同的钟表并涂上漂亮颜色。

(3)园内完成《操作册》。

第1。

9、20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引导幼儿在去商店的时候观察不同的钟表,回到家与幼儿一起画不同形状的钟表。

(2)家庭完成《亲子册》第19、20页。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章第81页例1。

“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习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一、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为什么半时在两点的后面用30来表示,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在直观中来呈现知识。

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直观地演示,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1时=60分时,让学生自己拨钟,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操作,就能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1.知道大格刻度对应分时表示几分,会正确读出、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根据时间拨出时针和分针。

2.让学生自己探索看时间的方法,掌握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3.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走的关系,知道1时=60分,理解几时半就是几时30分。

4.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正确读出、写出几时几分,会拨几时几分。

读出接近整时的时间,比较快速地说出几分。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学生准备小闹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喜欢唱歌吗?会唱《时间像小马车》这首歌吗?跟着音乐唱起来吧!时间像小马车不停地奔跑,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1)你在哪里见过这些钟表。

(2)钟面上都有什么?

(12个数字、时针、分针、认识大格、小格)。

2、认识几时。

(1)时针短,时针指着12,当时针走过一个大格时,就表示时间经过1小时。

(2)时针从12走到3,现在时针经过了几小时?(让学生说理由)。

(3)时针从12走到7,时针经过了几小时呢?

(4)时针从12走到8和9之间,现在是几时呢?

小结:我们认识了时针是怎样计时的,它走到数字几就是几时,超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

3、认识几分。

(1)分针又是怎样计时的呢?分针走过1小格,时间经过1分钟。

(2)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说说你的理由。

(3)分针从1走到2是几分钟?说说你的理由。

(4)分针从12走到2是几分钟?

(5)分针从12走到5是几分钟?

(7)比较时针和分针观察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

(1)读出钟面上的时刻。(9时)。

(3)让学生独立认识6时25分。

说说:早上6时25分你们在做什么?小结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4)练习认钟面上的时间。p82做一做。

5、时分的关系。

(1)学生分组操作。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课件: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一大格。

(3)引出“1时=60分”。

师: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60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1时)。

师:通过同学们的操作,我们知道:1时=60分(板书)。

(4)感受:1分、1时有多长?

三、巩固练习。

小芳的一天(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中小芳在做什么,分别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学生完成后,两人为一小组,相互说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

四、扩展知识。

1、老师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计时器。

2、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三

(1)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自我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2)学会认识自我的途径与方法,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 ,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了解昨天的我,认识今天的我,更要追求明天的我,实现自我的完善。

认识自己,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

(1) 认识自己的内涵;

(2) 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1、重点:

如何认识自我?

2、难点:

怎样正确评价自己,真诚地接纳自己?

活动法、讲解法

一、 问题导入

猜谜语:《斯芬克斯之谜》

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中众神居住的地方叫做奥林匹斯山,众

神的主神是宙斯,奥林匹斯山上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一句箴言。宙斯想把这句箴言告诉给人类,于是他派了斯芬克斯来到人间。斯芬克斯把这句箴言化作了一道谜语让人类猜。斯芬克斯来到了古希腊著名的城堡拜森克,守侯在这座城堡唯一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这句谜语,凡是没有猜中的,斯芬克斯马上把他吃掉。这句谜语给当时的拜森克城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谜语是:“什么东西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2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谜底是: 人 ;箴言是: 人,认识你自己

二、引入新课:

“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人类从古至今都在思考的问题。老师今天就是要和大家来谈论如何“认识自我”这个话题。

(一)学生活动一:《为自己画个“像”》。

(教师引导: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为自己画个像吧。请用陈述句,围绕“我是谁”这个问题,用20种相异的回答填写出能表明自己的句子。)

教师讲解:什么是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它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让同学们在书本上了解什么是生理自我?什么是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我是一个样子可爱的人

我是一个有唱歌专长的人

我是一个成功人士

(二)学生活动二: 切“蛋糕”

(教师导语:看看你的“自画像”,想想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把这20个句话的内容按下列要求进行分类)

属于生理自我的有:

属于心理自我的有:

属于社会自我的有:

学生区分后并按切“蛋糕”的形式把各部分的`比例画一画,并互相交流。

(三)学生活动三:小品:《教室里的对话》

(小丽:一个成绩较好,身体健康,但身材较胖的女孩;小强:一位爱好广泛,有一定特长,但成绩一般的男孩。)

小丽:唉!

小强:小丽,今天又有什么不高兴了?

小丽:唉,我已经非常注意了,都快饿死了,可刚才到体育室一称,结果你猜怎么着?又重了两公斤!真是气死了!

小强:胖一点有什么,你身材这么好,成绩又这么好,大家还是挺羡慕你的。哪像我,昨晚卷子拿回家让家长签名,又让我爸骂了一顿,成绩没有提高。唉,真没面子!

问题二:在上述关于自我的描述中,你比较欣赏自己的哪些方面?觉得还有待改善的有哪些方面?不太满意的又有哪些方面?并说出理由。(小组讨论后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有不少同学对自己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满,为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而感到苦恼,甚至伤心落泪。那就是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三个方面观察和认识自己:(1)自己的外表和体质状况;(2)自己的精神世界;(3)自己的社会地位。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探索、与他人比较和倾听他人的评价等途径认识自己,但要注意恰当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比较全面客观。)

让1或2名学生说: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什么东西?

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课一练》p21页第一题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四

教科书第76—77页的内容。

1、建立时间观念,

2、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初步认识钟面,

4、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5、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6、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7、联系,

8、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每人一个钟面模型、课件、等。

1、创设情境,

2、激趣导入。

1、小红星期天到钟表店去玩,钟表店的钟表可多啦,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

(课件:放录像)。

2、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过钟表吗?在哪里看到过?

(指名让小朋友说)。

3、小组合作,

4、自主学习。

1、初步认识钟面。(课件定格在钟面上)。

小朋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说)。

钟面上有1——12这些数,还有一长一短两根针,还有小格子等。

引导:这两根针的名字叫什么?谁是分针,谁是时针?

讲述:小朋友说的真好,长的是“分针妹妹”,短的是时针,我们叫他“时针姐姐”。

让小朋友在自己的钟面上指出“时针姐姐”和“分针妹妹”给同。

2、初步认识整时。

“你会看时间吗?请你说一说”?(课件定格在3时)让有经验的学生介绍怎样看整时,。(课件定格在9时)让大家说一说。

学生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就是几时。

问:这三只表又是几时?(电脑显示都是5时)为什么?

试着拨时间让同桌说。师生互考拨整时,

可以让学生拨一个不同的时间让大家猜。(可以是几分几秒)有意拨6时、9时、12时看时针、分针的位置。

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

过渡:小红遇到问题,请大家帮帮忙,这两个钟是几点?(课件定格在两个钟上:7点不到,7点刚过)。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是几点?7点不到、接近7点;或7点刚过、过一点。

1、小红今天学到了许多知识,

2、你学到哪些知识?

3、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提问:(谁发明了钟表?)(最早的钟表是什么样的?)课件显示。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五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

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

师:(出示钟面模型)你们猜对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活动:最佳介绍员。

谁都有自己的钟表?你喜欢它吗?请把你的钟表介绍给我们大家。

小组内介绍自己的钟表,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每个小组由大家评选出一位最佳介绍员。

请一位最佳介绍员向全班介绍自己的钟表。听了他的介绍,你还有什么补充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可以自由提问。(重点认识时针和分针)。

1、出示小明上午时间安排情境图。(图略)。

起床——6时。

上课——8时。

放学——9时。

2、小组合作认识整时。

小组内请你先说一说小明都在干什么?这三块钟表你会认哪一块呢?把你认的方法教给大家。

推选出两名学生做小老师给大家讲自己是怎样看时间的。

小组讨论这些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各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生共同小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活动:让我考考你。

a、我拨时间请你认。师拨两个整时学生认。

b、你拨时间大家认。指名拨时间请大家认。

c、你说时间我来拨。指名说时间大家在钟面模型上拨。

4、课件出示动画钟面,学生认整时,再动画演示整时到半时之间时针与分针的变化。(2次)。

1、创设连续情境依次由钟面出示下午时间安排。(课件演示)。

午饭——12时半。

聚会——4时半。

休息——8时半。

2、学生观察时针与分针的指向。先说一说时针、分针分别指哪?由会认的学生在小组内负责教给其他学生认半时的方法。

3、小小发现家(学习认半时)。

小组讨论这3个钟面与整时的表针指向有何不同?这3块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交流自己发现的不同与半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相同点。学会认半时的方法。

———师生小结: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4、请你认一认。

今天上课我带来了一位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表,请你看看他这样安排合适吗?你有什么建议给他?(课件出示“我的一天”)。

我的一天。

起床——7时半。

上学——8时。

午饭——1时半。

活动——6时。

晚饭——7时。

看电视——9时半。

睡觉——10时半。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建议,并说一说自己的时间安排,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1、我来当法官。(课件出示:3只小动物认表图)。

今天大家学习了认识钟表,小动物们跟我们一样也学习了。可是,它们这会却为认时间吵了起来,想请我们大家当法官来评理,看看小法官们谁最公正。

学生认时间说出谁错了并改正。对最公正的法官进行表扬。

2、想一想。(课件出示3个钟面)。

小老鼠、小猴子和小狗的钟表电池没电了,看谁能知道他们的钟表是几时停的。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捉迷藏。(出示钟表图片)。

请你猜一猜谁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吗?(学生先说谁躲起来了?再贴在合适的位置)。

1时。

12时半。

1、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2、调查每天太阳升起或落下,大约是几时。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六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感官认识“1”和“许多”。

2、认识“1”和“许多”,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创设游戏宫情景(停车场、红灯笼、提供数量是“1”和“许多”的物体)小兔胸饰每人一个,鼓一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正好,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到游戏宫去玩一玩,看一看。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

1、发门票。

“游戏宫到了,可游戏宫不能随便进去,要有门票才能进去。”师问:“你们有门票吗?”(没有)“那妈妈有票吗?”(有)“有多少?”(‘许多’反复说三遍)。

小结:许多的票可以分成一张一张的票,也就是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2、进游戏宫。

提出要求:进游戏宫时不拥挤,请宝宝们把票交给游戏宫的老师后才能进去(待幼儿全进去)。师问:“宝宝们,你们的票呢?”(全都交给游戏宫的老师了)有多少呢?(许多)。

小结:一张一张的票收起来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张票,也就是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1)观察停车场。

师问:“停车场里有什么?(一辆大汽车,许多辆小汽车)。

(2)观察灯笼。

你们看,游戏宫上面挂着什么?他们一样大吗?有几个大的?有几个小的?

三、区别“1”和“许多”

请小朋友找找看游戏宫里什么东西只有一个,什么东西有许多?

四、游戏:兔妈妈和小兔子。

师:妈妈要看哪只小兔子最能干,看看妈妈跳几下?再听一听妈妈敲几下鼓?

现在妈妈要看看那只小白兔听的清做的对,妈妈敲一下鼓宝宝就挑一下;妈妈敲许多下宝宝就要跳许多下。(幼儿反复练习)接着妈妈说:“你们看,菜地里有多少个萝卜?(许多个)现在请宝宝每人拔一个萝卜”(强调每人拔一个)。问:“你们手上有几个萝卜?”(1个)师:“请兔宝宝把萝卜放进篮子里。”(待萝卜全放进篮子)问:“篮子里有多少萝卜?”(许多个)。

小结:许多萝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萝卜,一个一个的萝卜放在一起又成了许多许多的萝卜。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在游戏宫里玩了游戏,还学了本领,知道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许多个可以分成一个一个。宝宝们都很能干,现在我们抬着大萝卜开着汽车回家吧。

教学反思。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七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精心设计的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涵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有关1和许多的知识。

活动一。

活动名称:

我们去郊游。

活动目标:

认识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

1、积木围成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一只青蛙,许多只小蝌蚪。

2、树模型一个,树上挂着一只大鸟,多只小鸟,多个苹果。

活动与指导:

1、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教师与幼儿一同统计活动的人数,让幼儿明确知道只有一个老师,有许多个小朋友。)。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池塘)。

3、池塘里有什么?(鸭子、小鱼、青蛙、小蝌蚪)有多少只大鸭子?(1只)有多少只小鸭子?(许多只)有几只青蛙?(1只)几只小蝌蚪?(许多只)然后继续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示。

4、小朋友围坐在大树下休息,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说出树上有一只大鸟、许多只小鸟;一棵上有许多只鸟、许多片树叶、许多个苹果。

活动二。

活动名称:

小猴儿摘桃子。

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准备:

小猴头饰、桃树模型。

活动过程:

1、小朋友扮演小猴儿,围着桃树唱歌、跳舞。并引导他们说出“树上有许多桃子。”

2、请每只小猴子摘一个桃子,边摘边说“我摘了1只桃子。”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3、小猴子们每人举起手中的桃子,大声说出:“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活动三。

活动名称:

我把小熊送回家。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理解--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

活动准备:

教师将多只玩具小熊散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房子模型1个。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小朋友们,小熊乐园里的熊宝宝们都出来做游戏了,可是它们太贪玩、走得太远了,现在,它们找不到回小熊乐园的路了?让我们每个小朋友把1只小熊送回家好吗?(小朋友每人抱起1只小熊,然后每人说一遍:”我找到了1只小熊---“)。

2、请小朋友轮流把自己的小熊送到”小熊乐园“里。并请每名小朋友说一遍”我把1只小熊送回家“。

3、最后,请小朋友观察现在的”小熊乐园“,引导他们说出”1只1只小熊合起来就是许多只小熊,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能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猴子摘桃游戏给幼儿参与互动,教师分发头饰给每个小朋友,让他们了解1的意思,又通过猴妈妈带小猴摘桃子,然后放回大篮子变成许多,这样小朋友可以理解什么是许多,许多可以分1个1个,1个1个也能和起来成许多。我用生活中的东西让他们去描述1和许多,这样反复练习,使孩子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八

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这一课题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学习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

3、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情境:在元旦活动中,我们班的相片需要将合影贴上花边,我们来看看怎么贴。

课件演示贴法一(花边贴在相片中间),学生发表意见,贴对了没有?应该怎么贴?根据学生的意见演示贴法二(花边贴边缘但不封闭),学生再踊跃发表意见,学生边在图上指认位置边口述:花边应该贴到起点,才是贴了一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一圈演示完全,并指出围着相片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相片一周。(板书:一周)。

同时出现上述两种贴法,组织学生辨认:相片的一周是不是这样的呢?学生指出不是一周的原因,并提出修改方法。

2、累加长度,明晰相片的周长。

提出问题:把这张相片贴一周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呢?为此老师量了一下这相片的四边的长度,课件依次呈现数据:长20cm,宽10cm。要求学生计算花边的长度,分享计算方法。教师再问:60cm是表示相片哪里的长度?(相片一周的长度),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二、整体理解周长的本质。

1、辨析一周,物化为形。

课件呈现实物:树叶、三角板、数学书、时钟。提问:这些物体表面有没有一周?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把四种事物的一周用水彩笔描出来。个别展示,课件重演描绘过程。

2、操作演示,体会“周长”的本质。

提问:要想知道这个三角板的一周有多长,怎么办?(用尺子量)课件出示三角板三边的长度:10cm、14cm、10cm。三角板一周的长度到底是10cm还是14cm?学生辨析后计算三角板一周的长度。师生互动,辨析34cm的意义。

以钟面为例,问学生怎么测量钟面一周的长度,对学生提出的合理方法一一肯定,引导学生使用软绳和直尺进行测量,并问学生如何测量树叶一周的长度。

3、辨析并概括概念。

师:刚才我们选研究了什么是一周,这是相片、树叶表面、三角板、数学书封面和钟面的一周。接着我们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到了相片一周的长度是60cm,三角板一周长度是34cm,钟面一周的长度是xxcm,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测量树叶一周的长度,每一个图形的一周都有自己固定的长度,我们把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板书)。

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五角星、角、饼形,组织学生辨析。提问:这些图形都有周长吗?如果没有?说明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补充板书。学生齐读。

三、内化巩固,解释应用概念。

1、生活中举例说出哪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黑板、桌面等)。

2、教材p84第3题;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通过测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的方法,发现第1组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第2组中右图的周长比左图的周长要长。如果学生有更好的方法加以肯定。

3、教材p88第9题;下图的长方形被分成两部分,哪个部分的周长长?通过辨析总结出周长的大小与图形的大小没有关系,不是图形大周长就大。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九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观察操作,初知周长。

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说明: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找一找.

出示瓷砖,手帕等物件的实物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指出: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组织学生先独立指出课桌面,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成的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拿出事先准备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组织学生交流做法.

量两算算,理解周长。

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2中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展示交流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量一量.

出示“试一试”中的两个图形.提问:。

你能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吗。

学生独立量一量,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个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的4.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

做“想想做做”的5.

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做好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地交流想法与做法.

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实际测量.

做“想想做做”的3.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树叶,在小组中开展操作活动,量出它们的周长大约各是但是厘米.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了解学生活动情况,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操作的方法及测量结果.

解决问题.

做“想想做做”的6.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选择简便易行的做法,然后让学生在班级中说一说,交流选择不同的但是合理并符合实际的测量方法.让学生互相测量腰围长度,布置学生课后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十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精神为指导,转变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力图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开始,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在钟表店里》,猜一猜是什么声音,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定下心来,并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去喜洋洋的钟表店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因为喜洋洋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个动画人物,将日常生活中的动画人物引入课堂,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学会了认识几时后,设置了“帮老师忙”的环节,这样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心理距离,同样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起到了一个示范的作用,为接下去拨钟表的游戏做好了铺垫。“小小报时员”的游戏更是吸引了他们的热情,低年级的学生都很好胜,不愿输给别人,都想在这个环节中好好表现,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好地加深了对几时的认识。

在认识大约几时的过程中,首先作为评判员,为喜洋洋和懒洋洋的赴约时间作出判断,喜洋洋遵守时间早到了,而懒洋洋则没有遵守时间,他迟到了。在这样的评断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地认识到要做一个遵守时间的人。

同时,给能够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并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奖励一朵“小花”,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2.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相对比较弱的,很多时候没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表达出来,遏制了思维的发展。但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能力的激发,同时也是数学思维的激发。

在认识时针、分针这一环节时,就安排了几个说的活动,让学生一起说“分针长,时针短”,又让学生同桌说一说,个别说,还让学生在自己的小钟表上找一找,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同桌说一说,个别说一说,注重了学生说的过程。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几时,关键是能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在学生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说一说这句话,同桌说一说,个别说一说。并且要求学生在认读钟表的时候能够说出这句话,使知识内化。

同样,在认读大约几时时,师生共同总结出认读方法“接近几时,可以称为大约几时”后,我也安排了学生自己说一说,由于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语言表达也及时得到了巩固,所以在认读的过程中,学生都能说得很到位,这是语言得到内化的结果。

3.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始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构建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十一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如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但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因此,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制的小钟上拨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观察,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

2、创设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和全班同学交流。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十二

《认识钟表》一课是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首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结合“小胖的一天”的生活情景,这些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去发现。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你早上大约几时起床?晚上大约几时睡觉?每天你是几时到学校?你知道下午我们几时放学?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当时针指在几,分针指在12时我们就读几时;当分针指在6,时针指在两个数的中间我们就读几时半。通过教学使学生还了解到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钟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

不足之处: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因此个别学生在认识几时和几时半时会有混淆。还有就是我请学生拨钟时,让他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楚,还有的同学会说,但是动手就好像有困难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十三

在教学中我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因为年、月、日来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教材力图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在教学中我尽量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书上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如北京奥运等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例子,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本单元的不足之处是:在处理一些细节甚至在学生自主探索时有些地方放手不够,比如学生在汇报自己整理出的信息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先说,如有说错或说漏再让其他学生纠正或补充完整,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发现不管是哪一年,大月、小月的月份是一样的;只有2月份比较特殊,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是个变月。课堂上还是没能大胆放手,把发言权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牢记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十四

课本93——95页,认识钟表(半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器、小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教学重难点。

学会看钟表上地半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动画故事《勤劳的小蜜蜂》引入。多媒体出示小蜜蜂早晨起床、发现蜜源跳圆圈舞、找小伙伴、采花蜜的4个钟面时刻的画面。

2.提出问题。

生:勤劳的小蜜蜂早晨6时就起床了。

b.它在什么时刻发现了蜜源,跳起了圆圈舞?(8时半)。

生:大约8时多,8时半。

c.它是什么时刻找小伙伴和采花蜜的?(10时半和11时半)。

生:它10时半找到小伙伴。

11时半和小伙伴一起采到了花蜜。

3.揭示课题。

谈话:小蜜蜂8时半发现蜜源,10时半到11时半和小伙伴一起采花蜜。

今天,大家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投影仪出示3时半钟面。

a.师: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可以请学生用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b.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讨论)。

由学生自主交流汇报:时针指向3和4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3时半。

2.依次出示8时半、10时半。

请学生观察,并让各组合作,动手拨一拨,说一说,小学数学教案《认识钟表(半时)》。

a.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了3时半、8时半、10时半钟面上的分针都是指向6。

b.师:半时与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讨论)。

汇报:前面学习的整时,分针转一圈都指向12,而今天认识的半时,分针转半圈指向6。

a.全班交流,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b.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

学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实践应用。

1.投影课本第93页”做一做"。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出上学的路上、上课、锻炼、看书等几项活动。

a.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独立完成。

b.分组交流,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用实践应用活动巩固知识,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

2.游戏活动。

a.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b.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可交换)。

3.让学生任意拨出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自由交流)。

教师巡视后予以肯定,并鼓励同学们上台讲一讲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时刻在干什么?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新本领。我们可以一起来帮助小蜜蜂完成它的日记了。

4.a.投影课本第4题连线。

教师说明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b.画出最右边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再确定最后一个钟表上的时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设计。)。

[让学生通过设计星期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然后画出时针和分针。)。

5.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学会了认识钟表,知道时间是最宝贵的。希望你们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设计。)。

[让学生通过设计星期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十五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例7、练一练,练习六第16~21题。

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得求一个数的倒数。

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得求一个数的倒数。

问: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教学例题。

(1)出示例7。

下面的几个分数中,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2)学生回答。

(3)引出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和互为倒数。可以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

(4)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

(5)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

归纳方法。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问: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

学生回答,并说原因。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教学“练一练”

学生回答。

提醒学生正确地书写格式。

1、做练习六第17题。

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六第18题。

指名口头回答,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做练习六第19题。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一组数的规律。

4、做练习六第21题。

5、做思考题。

联系倒数的意义想一想,要使三个分数乘积是1,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练习六第20题。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十六

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情感与态度目标)(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猜测、交流与表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提供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协作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在组织教学的策略上——以“活动”贯穿整节课。

角的认识教学方案(实用17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巩固练习。

35页做一做1、2题。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市场分析报告范文(16篇)

    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向听众或读者传递信息,并让他们了解特定问题的背景、原因和解决方案。观看以下这些报告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走访调查__家超

    最新金榜题名致辞(优秀18篇)

    致辞要求用恰当的言辞、流畅的语言和自信的态度,充分表达主办者的意图和情感。阅读这篇经典的致辞范文,你会发现演讲者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触动了人们的内心。各位来宾,各位

    2023年医德医风精彩演讲稿(精选17篇)

    演讲是一种在公众面前陈述观点和表达思想的文学形式,它可以激发听众的兴趣和思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关注。

    最新同课异构语文教研活动简报(优质18篇)

    教研是教师们进行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教研论文资料,希望对大家的教研活动有所启发。搭建教师展示自我、互相学习、共同提

    农村婚礼主持词提纲(热门16篇)

    主持词是交流中的突破口,能够拉近主持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些行之有效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在写作时参考借鉴。尊敬的各位来宾、父老乡亲们:大家上午好

    最新人民公园的秋景(汇总22篇)

    一篇优秀作文往往能够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引发对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深思。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人民公园位于呼市的中山路

    2023年个人就业实践心得体会(专业18篇)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参加社交舞蹈比赛的经历让我体验到了舞蹈带来的艺术和自我表达的乐趣,心得体会是对这段舞蹈之

    2023年小学教师教学发言稿大全(18篇)

    所撰写的发言稿要简洁明了、内容丰富,能够直接传递我们的主题和要点。发言稿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内容的质量,也与表达的语言和演讲的姿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尊敬的各位评委

    2023年忘不了那微笑(通用15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准的语言塑造,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变得真实可感。优秀作文是表达思想、传递情感、展示才华的有效方式。优秀作文是艺术与文字的完美结

    最新幼儿园德育教育心得大全(21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归纳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知识结构。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幼儿园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