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纸韵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重要工作。各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示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一

二、教学重点: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3、分清文章脉络。

4、读出景象,读出心情,读出感想。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过度:并不怎么好看的鸟,作者写了些什么呢?大家一起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将文读熟。

1、要求:(1)自学生字词,将文中的生字词,画下来,多读两遍。

(2)把文章正确的读一遍,自己觉得读的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关注学困生的朗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抓住重点。

1、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重点写了什么?除此之外还写了些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和个别学生小组交流。了解学情。

3、大组讨论交流。

师: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师:哪几段写了这壮观的场面?

生:3—5自然段。

师:除此,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

生:文章还写了“我”等候灰椋鸟归林和“我”在回来路上的感想。

师:很好。那么就这几段,你最喜欢读哪一段呢?大家来读一读。

(四)自我展示,培养情感。

2、学生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喜欢阅读的段落,思考自己喜欢的原因,组织好语言。

(2)自我展示。

a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写出了归林时的气势恢弘。(好像……又像……)。

b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写出了林中热闹的场面。(似……如……)。

(五)作业。

1、读课文,收集有关灰椋鸟的资料。

2、抄写生字词,描红。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二

《灰椋鸟》第五段课文语言优美,所表现的画面形象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浮现形象,把语言文字变成画面。

把语言文字变成画面,是一种借助形象来解读文字的好方法。它能够再现课文情境,使学生走入情境,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描绘的生活画面。所以,我在范读第五段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静心听读,把课文的语言变成为形象的画面,为逐步走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作好铺垫。

二、入情入境,读悟结合,感受课文的精妙处。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百鸟争鸣图画。怎样引导学生走入这一幅画面呢?我采取抓住重点语句读悟,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首先,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夕阳下的鸟儿语句,体会其形象美;再引导学生抓住百鸟争鸣的.语句,体会其生活的乐。接着在体会中,加强感情朗读,读出夕阳美,读出鸟儿乐。我既设计了范读,个人读,又设计了全班集体齐读,女生齐读,还设计了学生接龙读。且读中有悟,入情入境地体会树林之美,鸟儿之乐。读悟中,学生好像真的变成了一只鸟,参加到百鸟千鸟的大合唱中了,同鸟儿一起演奏出一曲百鸟万鸟齐鸣的交响乐曲,充分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好情境。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三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背诵课文3~5。

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先看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背诵第二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三、朗读课文。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四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课文第4、5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体会句中分号的用法。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重点是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完成《评价手册》上的“预习导航”。

2、课件。

(课前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mtv)。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刚刚在课间,我们听到的是一首老歌,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不慎陷入沼泽地的女孩,名叫——徐秀娟。(出示照片及名字)。

2、过渡: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灰椋鸟(板书)。

1、提醒学生注意:灰椋鸟的“椋”字的读音和字形。齐读课题。

2、你们认识灰椋鸟吗?(出示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灰椋鸟吗?请学生读一读《补充习题》86页上的“灰椋鸟的小知识”

指名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齐读句子。

不管怎么说,灰椋鸟好看吗?

读了课文后,你对灰椋鸟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呢?交流初步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1)水杉绒地毯栖息扑棱棱深涧。

翘首应和盛大。

(2)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浩浩荡荡。

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

指名读。知道这些词语写什么的吗?自己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词语形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归林、壮观、喧闹、热烈等)。

2、过渡:这篇课文比较长,特别是一些长句子,你们会读吗?(出示句子):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自由读,指名读,体会分号的用法。再齐读句子。

3、理清课文脉络。

(1)按照:想去观看灰椋鸟—观赏灰椋鸟—回去的路上,把课文分成三段。

交流。

(2)你觉得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指名读,谈体会。

(3)围绕课文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过渡:作者一开始对这种鸟没有什么好的印象,没有想过走近它。后来为什么又决定去看灰椋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2、一个偶然的机会,什么叫“偶然”?这是一部怎样的录像呢?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3、不管是什么,反正引起了作者的兴趣,所以作者决定去看灰椋鸟。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很多,请读一读这两个句字。(出示课后第3题)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4、作者与同伴来到林场,走进林内,这是怎样的林子?找出句子读一读。体会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5、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内: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三题。

课外:熟读课文第4、5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壮观。

热烈。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五

一、谈话导入,言说“美”。

1、聊聊鸟——。

话题:在你见过的大大小小的鸟中,你觉得什么鸟最好看?我所说的见过,可以使生活中、或动物园里见过,也可以是电视或书里看到。

白鹭:喙长,颈长,腿长,还有丝状的装饰羽,飞行时,腿向后伸,体态优雅,在作家郭沫若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

天鹅:大鹄,羽毛白得发亮,脖子也长,它是鸟类飞翔最高纪录的保持者,可以越过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玛峰。

鹰:矫健有力,尤其是它的翅膀,很强大。

仙鹤:也叫丹顶鹤。它的叫声洪亮,诗经里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说法。人们把它叫做神仙的伴侣。

孔雀:羽色艳丽,尾部的羽毛长达一米左右,展开时便有了美丽的“孔雀开屏”。

鹦鹉:羽色有光泽,红的似火,绿的如玉,还有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小说《红楼梦》里贾府的鹦鹉就会说“林姑娘来了”。

百灵:娇小玲珑,歌声婉转。

燕子: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剪刀似的的尾巴,伶俐可爱。

2、大千世界,鸟类众多。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鸟:板书:灰椋鸟。

注意“椋”的字形与读音。

你是否见过灰椋鸟?想象中的灰椋鸟是什么样子呢?

3、出示“灰椋鸟”图片,聊聊灰椋鸟。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灰椋鸟的资料卡:

灰椋鸟:

别名:假画眉、竹雀等。

属雀形目,椋鸟科。体长约21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常结群栖息于树上,或旋翔于空中,整群飞动,叫声低微而单调。

灰椋鸟虽与八哥、鹩哥同属一个科,但羽色晦暗、其貌不扬,故饲养的人较少。

4、从这张资料卡中,我们知道了这种叫做灰椋鸟的鸟,长得不好看,叫得也不好听。这么不好看的鸟,有什么写头呢?有一位叫徐秀娟的姑娘,去看了灰椋鸟以后,写下了一篇文章《灰椋鸟》,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1、检查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正音:翘首抬起头应和跟着唱。

扑棱棱abb式的叠词,有一部分按普通话的标准音调,是要变成第一声的,这跟北京的口语习惯有关。既然是习惯,就没有什么规律。同学们拿不住的情况下最好查查汉语词典。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课文理解以下词句。

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呢?

注意句子中的反问,其意思是灰椋鸟不好看。(板书:不好看)。

第2自然段。

灰椋鸟都没有出现,作者写什么呢?(林)。

写周围的环境,为什么不写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或者花花草草的?

这样的林给你什么感觉?(静谧,舒适)。

第3自然段:

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黑点”指的是什么?用“黑点的移动”来写鸟儿的飞翔,是否恰当?)。

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你不用往下看也可以知道,第四自然段应该写什么?

第四自然段: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为什么要用“投”而不是“飞”入?“投”字表现了鸟儿的什么样的心情?)。

第4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归林)。

我们在读课文时特别注意课文中一些承上启下的句子,注意了这些句子,我们便能很快地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

第5自然段:

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闹林)。

第六自然段:

(什么叫观赏?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观赏?板书:好看)。

3、概括主要内容,回理文章的脉络。

(课文一开始写“我”觉得灰椋鸟不好看,接着写因为灰椋鸟的电视录像而产生了去看的兴趣,再接着写去林场,亲眼目睹灰椋鸟归林前后的热闹的景象,最后作者的想法有了变化,觉得灰椋鸟好看了。这种写法,我们叫它“欲扬先抑”。

比如像这篇文章,作者想说好看的,先说不好看;再比如,想说喜欢的,先说不喜欢;想说肯定的,先说否定;想要赞美的,先来批评;……这样的手法,就是欲扬先抑。这样写,有变化,有起伏,一波三折的,文章就有看头了。

三、精读入境,感受“美”。

1、鸟还是那些鸟,怎么会从“有什么好看”变得“好看”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刺槐林,靠近灰椋鸟,到作者的文字里去发现。

2、布置自由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在作者的笔下,哪些场面让你也觉得好看了,在有关句段上做上记号,一会儿我们交流。

3、交流体会,分享“美”感。

气势美(壮美)。

出示句段: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说说你的感受。

(2)为什么气势壮观?鸟多。哪里可以看出鸟多?

引导学生从“整群整群”“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叠词的运用和“数百米长”、“巨大”、等词语,感受灰椋鸟归林的恢宏气势。

(3)有没有见过这么多鸟归林的场景?能不能展开想象,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来呢?闭上眼睛,心神专一,听老师读,看你能不能在文字里展开画面。

哪些同学的头顶有鸟飞过了?这是读书的一种新的境界,就是看着文字能想象画面,而且这画面是有层次的,有条理。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如何读出鸟儿归林的浩荡声势来?

(4)小结:鸟儿归林的场面的确好看,这是一种气势上的壮美。

情趣美(和美)。

出示句段: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1)说说感受。

(2)什么是“倾诉”?你一般会跟谁倾诉心里话?

(3)“呼唤”和“应和”

鸟儿们会怎样的呼唤?又怎样应和呢?老师做先回来的鸟,你们做后回来的鸟,我呼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来和我:

我呼:“喂——”,你和“哎——”

我呼:“好朋友,我在这儿哪,快来,快来””你和——。

我呼:“哎,这儿有个大虫子呢,要来尝尝么?”你和——。

我呼:“天黑了,快回来睡觉吧”,你和——。

板书:好像……又像……。

这个描述鸟的叫声的句子,是作者的想象,这想象中融进了作者的情思。而资料卡中的语言,是不带感情色彩的一般介绍。

(4)引导注意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这里为什么要用上分号呢?分号之间在说什么,分号之后在说什么?两个句子是并列的,并且句子里已经有了逗号,那么就在两个句子之间用分号隔开。这是分号的一种用法。

男女生对读。

小结:鸟儿归林时的呼朋引伴场面的确好看,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和美。

姿态美(优美)。

出示句段: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那种好看的感觉,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

(把灰椋鸟的“飞”,说成“翩翩起舞”,姿态好看。羽毛成了金红色,那就是颜色好看,那时夕阳给它镀上的颜色,是大自然给它的装扮。又把灰椋鸟比作少女,,少女是女子一生中最美妙的年龄,怎么说好看呢,简直就是好看极了)。

集体朗读,感受灰椋鸟起飞时的那种轻盈美丽。

活力美(健美)。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自由读,谈谈感受。

百鸟争鸣,会是怎样的声音呢?

2、播放录音,说说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感受。

作者听到这样的声音是什么感受?注意她是怎样写这声音的(板书:似……如……),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声音再大,也是让人的耳里心里都听着舒服的,要是说如机器轰隆作鸣,你觉得好不好?(虽说写出了声音的大,但是这样的声音,就是一种噪音,是刺耳的,是不让人觉得美的。所以好的比喻,一定是能贴切地表达心中那种感觉的比喻。)。

4、出示诗歌排列的句子。这样一排,你发现了什么?

长短相间,再加上对偶的运用,错落有致,有音乐美。

5、什么是“俱乐部”?作者用这个词,说明她感受到了鸟儿怎样的心情?

出示;欧阳修的《画眉鸟》: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同学们的眼睛真亮,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了灰椋鸟这么多的好看之处,这正应了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四、注重勾连,创生“美”。

1、出示句段:

我们选好了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这两个词的意思能不能换?为什么?

(“观察”是细细地看,看它的样子、形状、姿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所以用“观察”;“观赏”,好看的东西才能用“赏”,作者走进刺槐林,靠近灰椋鸟,那百鸟归林的恢宏壮观,那群鸟啾啾的温馨和美,那夕阳下联欢的喧闹热烈,一个个场面,怎能不赏呢?)。

2、读最后一段。

说说人、鸟、林有着怎样的关系.

小结:人造林,林养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家园,这就是一种大美,和谐之美。

2、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叫徐秀娟的姑娘为什么能写出灰椋鸟这样的文章来?

简介作者徐秀娟:

徐秀娟(19xx—1987),出身于养鹤世家,17岁开始在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跟随父母驯养丹顶鹤。1986年,徐秀娟在东北林业大学进修结束后应聘来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她爱鹤如命,整天为鹤避暑、降温、驱蚊而忙碌,并成功地进行了越冬丹顶鹤孵化、饲养、驯养试验。1987年9月16日,饲养场里的一只丹顶鹤飞散,徐秀娟为寻找这只飞散的丹顶鹤,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滩涂上寻找失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伴奏:张维良的《真》)。

总结:只要真正爱鸟的人,才能走进鸟的内心。徐秀娟,她心中有爱,她眼里有情,她的笔下,才能写出像灰椋鸟这样的生命的赞歌。我们在她身上,又看到了一种美。

不好看——归林——好看欲扬先抑。

闹林。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六

归林前:

1、师:首先我们来看看灰椋鸟桂林前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课文的第3小节。

2、学生交流归林前。指名读第3节。(归林前:周围静得出奇。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

3、小结归纳:(板书:归林前:静得出奇)。

归林中:

师:那灰椋鸟归林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默读第4小节,圈出关键的词,体会一下灰椋鸟归林时有什么特点。

读后交流,教师点拨并相机指导朗读:

1、“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1)用动作理解“盘旋”;联系上下文理解“陆续”;

(2)重点解读:投入。理解灰椋鸟对刺槐林的感情。

(3)相机指导朗读。

2、“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播放归林视频,师质疑:好看吗?这场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点击:排空而至。问:这个“排”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排”都有“推”的意思。

(3)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壮观的场面?

3、出示:“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理解“数百米长”“巨大的椭圆形”“浩浩荡荡”。

4.过渡:那些先锋队伍回家后干什么呢?后来的大部队又怎样呢?

(1)男女生分角色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点击“倾诉”)这鸟儿也懂得了倾诉,懂得了交流。

找找还有哪些词将灰椋鸟写得人性化了?

4.想象说话:

假如此刻你就是那一只可爱的灰椋鸟,你会对伙伴们倾诉什么?又在呼唤什么呢?

链接四幅图片,点击鸟声,创设情境说话:

(2)这位鸟妈妈回到家一眼没看着自己的孩子就慌了神,连忙大声呼唤——。

……。

归林后。

过渡:归林前是安静的,归林中是热闹的,那归林后又是怎样的呢?

读: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画:画出作者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

悟:再读读,从你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灰椋鸟归林是怎样的。

1、“看,这几只……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2、“树林内外……天然的俱乐部。”

师:又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还有吗?(刺槐林和竹林比作俱乐部)可想而知作者通过两个比喻,将归林后热闹的场面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

师:通过你的朗读展现出这样的热闹。

3、“这上万只灰椋鸟……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4、师:是呀,这样的场面是喧闹而又热烈的,谁能将这种喧闹热烈读出来,我们来试试。

回到开始时的话题,这鸟有什么好看的呢?师小结:这么温馨、和谐的画面真是一种大美呀!

师:作者在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这样美的景色,是哪里来的呢?

出示:“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指名读。

4、板书并提示“人——林——鸟”的关系。

师:林场工人为灰椋鸟创造了怎样的生态环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便在哪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师:正是由于林场工人们的辛勤劳动,鸟儿们才有了现在美好的景象。也正是有了像徐秀娟这样的爱鸟护鸟的卫士,我们和动物才能和谐共处。

5、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指板书)如果我们人人都爱鸟护鸟,不仅是鸟,和所有的动物友好相处,我们就到哪儿都能观赏到这或壮观或美好的画面,生活中会处处出现和谐之美。

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大爱大美。

归林前归林中归林后。

人——林——灰椋鸟静得出奇热闹非凡喧闹热烈。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七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重点是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课前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

1、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一首老歌,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不慎陷入沼泽地的女孩,名叫——徐秀娟。她被称作“仙鹤姑娘”,她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革命烈士。年轻的她走了,留下这么几句平凡无奇的话。出示句子:

春天最容易丢鹤。 鹤舍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爱鸟,爱大自然,一走进荒野,一切不愉快的事儿都忘记了。

我愿在茫茫荒原上寻找,寻找理想,寻找友谊,寻找生活的答案。

2、欣赏了歌曲,阅读了文字,你觉得徐秀娟是个怎样的人?

3、过渡: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灰椋鸟。

1、认识:“椋”字。谁来给“椋”编个字谜?(大树底下好乘凉)。齐读课题。

2、你们认识灰椋鸟吗?谁来介绍一下。灰椋鸟给你什么感觉?

指名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齐读句子。反问句作用。(强调。用的好,欲扬先抑)

4、可是,既然灰椋鸟不好看,作者因为什么又花那么大力气来写它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和同伴一起交换着读生词,两人一起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描写灰椋鸟、描写树的句子很多,也很美,把你喜欢的画下来)

1、谁来挑战这些词语?(完成练习册第76页第一题)

(出示词语):

(1)黑乎乎、软绵绵、扑棱棱 指名读,齐读。

(2)棕红色的水杉落叶、华贵的绒地毯 郁郁葱葱的竹林、高大的人工刺槐林

指名读,你能找到规律吗?(都是写树的。)

这篇文章是写鸟的,为什么一下子要出现这么多的树呢?(鸟要生活在树林里。)

(4)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浩浩荡荡、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叽叽啾啾 指名读。知道这些词语写什么的吗?(板书: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2、理清课文脉络。

文章主要讲的就是什么内容?(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课文哪几段写了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场面?(3—5自然段。)

除此,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文章还写了“我”想看灰椋鸟归林和“我”在回来路上的感想。)

同学们很会读书,通过自学,不但学会了生字词,还理清了课文层次。知道课文按照:想去观看灰椋鸟—观赏灰椋鸟—回去的路上这样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学得真不错。

3、同学们,作者原先觉得灰椋鸟并不好看,可后来作者又花大力气来写那是有原因的,请你和大家交流你在文中划出描写灰椋鸟的句子。

(1)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来-----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2)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3)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是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愧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写灰椋鸟,不难看出透露出作者对灰椋鸟深深的(喜爱)。

4、刚才几句话都是写鸟的句子,灰椋鸟的家安在哪儿?交流写树林的句子。

(1)、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话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真是个美得舒服的地方。)

(2)、路两边近百亩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的鲜明的对比。一到林子里去看灰椋鸟就写了这样的景色,为什么不写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清凌凌的水(环境描写为文章服务)。

(3)、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美得诗情画意)

(4)、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是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愧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鸟林合一,美得和谐)

5、读着这些句子,我们仿佛走进了灰椋鸟美丽的家。

6、这么美丽的家是谁为鸟儿营造的?齐读第六自然段。

7、再次读徐秀娟留下的话第三句,她在寻找,寻找理想,寻找友谊,她寻找到了吗?

四、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初步学习,感受到了徐秀娟对灰椋鸟的喜爱,还感受到灰椋鸟在这儿生活得非非常快乐,下一课我们继续随着作者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去感受作者对鸟儿的深深喜爱之情。

课内: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三题。

课外:熟读课文第4、5自然段。

26、灰椋鸟 归林 壮观场面

感想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八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完成文后习题2。

2、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三、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背诵课文3~5。

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先看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背诵第二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三、朗读课文。

板书: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九

初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读懂课文。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作业设计

1.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2.完成文后习题2。

板书设计

灰椋鸟

准备观看

灰椋鸟归林

归来感想

课后反思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十

初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读懂课文。

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作业设计。

1、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

2、完成文后习题2。

板书设计。

灰椋鸟。

准备观看。

归来感想。

课后反思。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十一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语言训练,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读好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的描写,感受其声势之壮观,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十二

示:灰椋鸟(图)

怎么样?课文中怎样描述?

(一)

1、自由读课文第4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圈出关键的字词。

2、指名说灰椋鸟归林的过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18、《灰椋鸟》》。

3、示:“一开始……他们的叫声”指名读,教师圈出“一开始、没有几分钟”

4、你们想听听他们的叫声吗?闭上眼,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5、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天空的灰椋鸟呢?

示:“它们大都是……头顶飞过”指读听着他们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谁再来试试,把灰椋鸟的多、归林的壮观表现出来。边读边划重点词。

再读,这么壮观的场面老师也想来读读,行吗?闭上眼,用心去感受一下,睁开眼,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天空密密麻麻)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排空而至,谁来读读这了词(指读、齐读)

6、天空中一下就有这么多鸟吗?

7、让我们把看到的灰椋鸟归林的情景连起来,用我们的朗读来展现!(齐读)

这是我们用眼看到了,那同学们你又听到了什么?(指读“先回来的鸟……伙伴汇合”)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这些叫声都是一个调的吗?理解“倾诉、呼唤、应和”,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十三

一、谈话导入,言说“美”。

1、聊聊鸟——

话题:在你见过的大大小小的鸟中,你觉得什么鸟最好看?我所说的见过,可以使生活中、或动物园里见过,也可以是电视或书里看到。

白鹭:喙长,颈长,腿长,还有丝状的装饰羽,飞行时,腿向后伸,体态优雅,在作家郭沫若的笔下,白鹭就是一首诗。

天鹅:大鹄,羽毛白得发亮,脖子也长,它是鸟类飞翔最高纪录的保持者,可以越过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玛峰。

鹰:矫健有力,尤其是它的翅膀,很强大。

仙鹤:也叫丹顶鹤。它的叫声洪亮,诗经里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说法。人们把它叫做神仙的伴侣。

孔雀:羽色艳丽,尾部的羽毛长达一米左右,展开时便有了美丽的“孔雀开屏”。

鹦鹉:羽色有光泽,红的似火,绿的如玉,还有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小说《红楼梦》里贾府的鹦鹉就会说“林姑娘来了”。

百灵:娇小玲珑,歌声婉转。

燕子: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剪刀似的的尾巴,伶俐可爱。

2、大千世界,鸟类众多。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鸟:板书:灰椋鸟

注意“椋”的字形与读音。

你是否见过灰椋鸟?想象中的灰椋鸟是什么样子呢?

3、出示“灰椋鸟”图片,聊聊灰椋鸟。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灰椋鸟的资料卡:

灰椋鸟:

别名:假画眉、竹雀等。

属雀形目,椋鸟科。体长约21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常结群栖息于树上,或旋翔于空中,整群飞动,叫声低微而单调。

灰椋鸟虽与八哥、鹩哥同属一个科,但羽色晦暗、其貌不扬,故饲养的人较少。

4、从这张资料卡中,我们知道了这种叫做灰椋鸟的鸟,长得不好看,叫得也不好听。这么不好看的鸟,有什么写头呢?有一位叫徐秀娟的姑娘,去看了灰椋鸟以后,写下了一篇文章《灰椋鸟》,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1、检查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正音:翘首 抬起头应和 跟着唱

扑棱棱 abb式的叠词,有一部分按普通话的标准音调,是要变成第一声的,这跟北京的口语习惯有关。既然是习惯,就没有什么规律。同学们拿不住的情况下最好查查汉语词典。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课文理解以下词句。

第1自然段:出示句子: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呢?

注意句子中的反问,其意思是灰椋鸟不好看。(板书:不好看)

第2自然段

灰椋鸟都没有出现,作者写什么呢?(林)

写周围的环境,为什么不写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或者花花草草的?

这样的林给你什么感觉?(静谧,舒适)

第3自然段:

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黑点”指的是什么?用“黑点的移动”来写鸟儿的飞翔,是否恰当?)

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你不用往下看也可以知道,第四自然段应该写什么?

第四自然段: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为什么要用“投”而不是“飞”入?“投”字表现了鸟儿的什么样的心情?)

第4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归林)

我们在读课文时特别注意课文中一些承上启下的句子,注意了这些句子,我们便能很快地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

第5自然段:

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闹林)

第六自然段:

(什么叫观赏?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观赏?板书:好看)

3、概括主要内容,回理文章的脉络。

(课文一开始写“我”觉得灰椋鸟不好看,接着写因为灰椋鸟的电视录像而产生了去看的兴趣,再接着写去林场,亲眼目睹灰椋鸟归林前后的热闹的景象,最后作者的想法有了变化,觉得灰椋鸟好看了。这种写法,我们叫它“欲扬先抑”。

比如像这篇文章,作者想说好看的,先说不好看;再比如,想说喜欢的,先说不喜欢;想说肯定的,先说否定;想要赞美的,先来批评;……这样的手法,就是欲扬先抑。这样写,有变化,有起伏,一波三折的,文章就有看头了。

三、精读入境,感受“美”。

1、鸟还是那些鸟,怎么会从“有什么好看”变得“好看”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刺槐林,靠近灰椋鸟,到作者的文字里去发现。

2、布置自由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在作者的笔下,哪些场面让你也觉得好看了,在有关句段上做上记号,一会儿我们交流。

3、交流体会,分享“美”感。

气势美(壮美)

出示句段: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说说你的感受。

(2)为什么气势壮观?鸟多。哪里可以看出鸟多?

引导学生从“整群整群” “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叠词的运用和“数百米长”、“巨大”、等词语,感受灰椋鸟归林的恢宏气势。

(3)有没有见过这么多鸟归林的场景?能不能展开想象,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来呢?闭上眼睛,心神专一,听老师读,看你能不能在文字里展开画面。

哪些同学的头顶有鸟飞过了?这是读书的一种新的境界,就是看着文字能想象画面,而且这画面是有层次的,有条理。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如何读出鸟儿归林的浩荡声势来?

(4)小结:鸟儿归林的场面的确好看,这是一种气势上的壮美。

情趣美(和美)

出示句段: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1)说说感受。

(2)什么是“倾诉”?你一般会跟谁倾诉心里话?

(3)“呼唤”和“应和”

鸟儿们会怎样的呼唤?又怎样应和呢?老师做先回来的鸟,你们做后回来的鸟,我呼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来和我:

我呼:“喂——”,你和“哎——”

我呼:“好朋友,我在这儿哪,快来,快来””你和——

我呼:“哎,这儿有个大虫子呢,要来尝尝么?”你和——

我呼:“天黑了,快回来睡觉吧”,你和——

板书:好像……又像……

这个描述鸟的叫声的句子,是作者的想象,这想象中融进了作者的情思。而资料卡中的语言,是不带感情色彩的一般介绍。

(4)引导注意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这里为什么要用上分号呢?分号之间在说什么,分号之后在说什么?两个句子是并列的,并且句子里已经有了逗号,那么就在两个句子之间用分号隔开。这是分号的一种用法。

男女生对读。

小结:鸟儿归林时的呼朋引伴场面的确好看,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和美。

姿态美(优美)

出示句段: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那种好看的感觉,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

(把灰椋鸟的“飞”,说成“翩翩起舞”,姿态好看。羽毛成了金红色,那就是颜色好看,那时夕阳给它镀上的颜色,是大自然给它的装扮。又把灰椋鸟比作少女,,少女是女子一生中最美妙的年龄,怎么说好看呢,简直就是好看极了)

集体朗读,感受灰椋鸟起飞时的那种轻盈美丽。

活力美(健美)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自由读,谈谈感受。

百鸟争鸣,会是怎样的声音呢?

2、播放录音,说说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感受。

作者听到这样的声音是什么感受?注意她是怎样写这声音的(板书:似……如……),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声音再大,也是让人的耳里心里都听着舒服的,要是说如机器轰隆作鸣,你觉得好不好?(虽说写出了声音的大,但是这样的声音,就是一种噪音,是刺耳的,是不让人觉得美的。所以好的比喻,一定是能贴切地表达心中那种感觉的比喻。)

4、出示诗歌排列的句子。这样一排,你发现了什么?

长短相间,再加上对偶的运用,错落有致,有音乐美。

5、什么是“俱乐部”?作者用这个词,说明她感受到了鸟儿怎样的心情?

出示;欧阳修的《画眉鸟》: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同学们的眼睛真亮,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了灰椋鸟这么多的好看之处,这正应了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四、注重勾连,创生“美”。

1、出示句段:

我们选好了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这两个词的意思能不能换?为什么?

(“观察”是细细地看,看它的样子、形状、姿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所以用“观察”;“观赏”,好看的东西才能用“赏”,作者走进刺槐林,靠近灰椋鸟,那百鸟归林的恢宏壮观,那群鸟啾啾的温馨和美,那夕阳下联欢的喧闹热烈,一个个场面,怎能不赏呢?)

2、读最后一段。

说说人、鸟、林有着怎样的关系.

小结:人造林,林养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家园,这就是一种大美,和谐之美。

2、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叫徐秀娟的姑娘为什么能写出灰椋鸟这样的文章来?

简介作者徐秀娟:

徐秀娟(19xx—1987),出身于养鹤世家,17岁开始在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跟随父母驯养丹顶鹤。1986年,徐秀娟在东北林业大学进修结束后应聘来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她爱鹤如命,整天为鹤避暑、降温、驱蚊而忙碌,并成功地进行了越冬丹顶鹤孵化、饲养、驯养试验。1987年9月16日,饲养场里的一只丹顶鹤飞散,徐秀娟为寻找这只飞散的丹顶鹤,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滩涂上寻找失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伴奏:张维良的《真》)

总结:只要真正爱鸟的人,才能走进鸟的内心。徐秀娟,她心中有爱,她眼里有情,她的笔下,才能写出像灰椋鸟这样的生命的赞歌。我们在她身上,又看到了一种美。

不好看——归林—— 好看 欲扬先抑

闹林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十四

归林前:

1.师:首先我们来看看灰椋鸟桂林前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课文的第3小节。

2.学生交流归林前。指名读第3节。(归林前:周围静得出奇。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

3.小结归纳:(板书:归林前:静得出奇)

归林中:

师:那灰椋鸟归林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默读第4小节,圈出关键的词,体会一下灰椋鸟归林时有什么特点。

读后交流,教师点拨并相机指导朗读:

1.“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1)用动作理解“盘旋”;联系上下文理解“陆续”;

(2)重点解读:投入。理解灰椋鸟对刺槐林的感情。

(3)相机指导朗读。

2.“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播放归林视频,师质疑:好看吗?这场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点击:排空而至。问:这个“排”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排”都有“推”的意思。

(3)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壮观的场面?

3.出示:“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理解“数百米长”“巨大的椭圆形”“浩浩荡荡”。

4.过渡:那些先锋队伍回家后干什么呢?后来的大部队又怎样呢?

(1)男女生分角色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师:(点击“倾诉”)这鸟儿也懂得了倾诉,懂得了交流。

找找还有哪些词将灰椋鸟写得人性化了?

4.想象说话:

假如此刻你就是那一只可爱的灰椋鸟,你会对伙伴们倾诉什么?又在呼唤什么呢?

链接四幅图片,点击鸟声,创设情境说话:

(2)这位鸟妈妈回到家一眼没看着自己的孩子就慌了神,连忙大声呼唤——

……

归林后

过渡:归林前是安静的,归林中是热闹的,那归林后又是怎样的呢?

读: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画:画出作者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

悟:再读读,从你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灰椋鸟归林是怎样的。

1.“看,这几只……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2.“树林内外……天然的俱乐部。”

师:又是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做什么?还有吗?(刺槐林和竹林比作俱乐部)可想而知作者通过两个比喻,将归林后热闹的场面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

师:通过你的朗读展现出这样的热闹。

3.“这上万只灰椋鸟……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4.师:是呀,这样的场面是喧闹而又热烈的,谁能将这种喧闹热烈读出来,我们来试试。

回到开始时的话题,这鸟有什么好看的呢?师小结:这么温馨、和谐的画面真是一种大美呀!

师:作者在感慨之余又陷入了沉思:这样美的景色,是哪里来的呢?

出示:“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指名读。

4.板书并提示“人——林——鸟”的关系。

师:林场工人为灰椋鸟创造了怎样的生态环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便在哪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师:正是由于林场工人们的辛勤劳动,鸟儿们才有了现在美好的景象。也正是有了像徐秀娟这样的爱鸟护鸟的卫士,我们和动物才能和谐共处。

5. 让我们记住作者徐秀娟的这句话:(齐读)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指板书)如果我们人人都爱鸟护鸟,不仅是鸟,和所有的动物友好相处,我们就到哪儿都能观赏到这或壮观或美好的画面,生活中会处处出现和谐之美。

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大爱 大美

归林前 归林中 归林后

人——林——灰椋鸟 静得出奇 热闹非凡 喧闹热烈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十五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语言训练,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读好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的描写,感受其声势之壮观,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读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的观察,合理的描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住课文中三个反问句,进行研读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分号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朗读课文,读熟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灰椋鸟产生兴趣的。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灰椋鸟图片

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你觉得这鸟这么样?

(灰椋鸟实在是一种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小鸟,看起来一点也不漂亮。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它却别有一番趣味,同样给人带来了很多愉快的感受。)

2、板书课题:15、灰椋鸟

其实作者一开始,也不觉得灰椋鸟有多好看,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象,再也忍不住了,便和同伴来到林场,观赏灰椋鸟归林的情景。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着作者去欣赏一番。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把课文读通顺,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边读边想,课文重点写了那些情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检查自学情况(含课前预习)

(1)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生字词语。并进行词义的质疑。

杉树 地毯 槐树 栖息 熟悉 扑棱棱 深涧

灰椋鸟 翘首遥望 互相应和

郁郁葱葱 排空而至 浩浩荡荡 翩翩起舞 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课文中的长句很多,指导读好句子。

三、初步感知

1、交流: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和入林后情景的情景。)

2、找出这些描写,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3、课文除了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的情景,还交待了什么?

(交流,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课文段意。

一(1):写“我”决定去看看灰椋鸟。

二(2-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2-45)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再也忍不住了”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当时作者的内心吗?)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课堂作业

1、完成描红,抄写词语。

2、找近义词:

偶然( ) 等候( ) 翘首遥望( ) 盛大( ) 喧闹( ) 观赏( )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第二段,通过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有重点的细致描写灰椋鸟归林的情景的,感受其壮观读气势。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由衷的喜爱之情。

2、抓住课文中三个反问句,进行研读体会其表达的效果。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分号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作者对于灰椋鸟,一开始是怎么看的?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能换一种表达方式吗?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没什么好看的啊。”

两个句子,你觉得哪句更能够把作者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2、后来作者却要迫不及待地去看灰椋鸟,那么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林场的?

你喜欢那一段所描写的情景?多读几遍,并把你的感受下来。

2、讨论:

灰椋鸟开始归林――浩浩荡荡归林――叽叽啾啾联欢。

3、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我们看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忽然、翘首遥望――惊喜!)

4、灰椋鸟归林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灰椋鸟归林这一情景的?(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理解说明。)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1)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盘旋、陆续)

(2)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排空而至)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指导朗读,把浩浩荡荡的气势读出来。

(3)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多媒体出示: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和谐而热闹,充满亲情,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5、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安眠”在这里指什么?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出示: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朗读。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2)在作者的眼里,灰椋鸟曾经是: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此刻作者眼里的灰椋鸟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指名朗读。)

6、指导背诵第二段。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背诵。)

三、齐读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

(1)朗读,讨论:作者的感想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爱鸟!

感谢林场工人!

植树造林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的重点描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描述一下群鸟归林的情景。)

课文仅仅是在描写灰椋鸟,赞美灰椋鸟吗?

(可见这是一个人工林场,是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林场工人为鸟儿营造了一个生活的乐园,这也正是他们(包括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鸟儿的热爱。)

五、课堂作业

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抄写句子:(自己喜欢的句子)

完成课后练习3。(组织讨论,体会观赏和观察的异同点,指导正确用词。)

26、灰椋鸟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 几分钟 排空而至 林场 鸟的乐园

百鸟争鸣 联欢会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十六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语言训练,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读好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的描写,感受其声势之壮观,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读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的观察,合理的描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住课文中三个反问句,进行研读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分号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朗读课文,读熟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灰椋鸟产生兴趣的。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灰椋鸟图片

你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你觉得这鸟这么样?

(灰椋鸟实在是一种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小鸟,看起来一点也不漂亮。但是在作者的眼里,它却别有一番趣味,同样给人带来了很多愉快的感受。)

2、板书课题:15、灰椋鸟

其实作者一开始,也不觉得灰椋鸟有多好看,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象,再也忍不住了,便和同伴来到林场,观赏灰椋鸟归林的情景。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着作者去欣赏一番。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把课文读通顺,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边读边想,课文重点写了那些情景?初读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检查自学情况(含课前预习)

(1)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生字词语。并进行词义的质疑。

杉树 地毯 槐树 栖息 熟悉 扑棱棱 深涧

灰椋鸟 翘首遥望 互相应和

郁郁葱葱 排空而至 浩浩荡荡 翩翩起舞 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课文中的长句很多,指导读好句子。

三、初步感知

1、交流:初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和入林后情景的情景。)

2、找出这些描写,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3、课文除了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的情景,还交待了什么?

(交流,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课文段意。

一(1):写“我”决定去看看灰椋鸟。

二(2-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2-45)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再也忍不住了”这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当时作者的内心吗?)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课堂作业

1、完成描红,抄写词语。

2、找近义词:

偶然( ) 等候( ) 翘首遥望( ) 盛大( ) 喧闹( ) 观赏( )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第二段,通过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有重点的细致描写灰椋鸟归林的情景的,感受其壮观读气势。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由衷的喜爱之情。

2、抓住课文中三个反问句,进行研读体会其表达的效果。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分号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作者对于灰椋鸟,一开始是怎么看的?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能换一种表达方式吗?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没什么好看的啊。”

两个句子,你觉得哪句更能够把作者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2、后来作者却要迫不及待地去看灰椋鸟,那么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林场的?

你喜欢那一段所描写的情景?多读几遍,并把你的感受下来。

2、讨论:

灰椋鸟开始归林――浩浩荡荡归林――叽叽啾啾联欢。

3、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我们看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忽然、翘首遥望――惊喜!)

4、灰椋鸟归林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灰椋鸟归林这一情景的?(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理解说明。)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1)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盘旋、陆续)

(2)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排空而至)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指导朗读,把浩浩荡荡的气势读出来。

(3)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多媒体出示: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和谐而热闹,充满亲情,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5、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安眠”在这里指什么?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出示: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朗读。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2)在作者的眼里,灰椋鸟曾经是: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此刻作者眼里的灰椋鸟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指名朗读。)

6、指导背诵第二段。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背诵。)

三、齐读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

(1)朗读,讨论:作者的感想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爱鸟!

感谢林场工人!

植树造林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的重点描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描述一下群鸟归林的情景。)

课文仅仅是在描写灰椋鸟,赞美灰椋鸟吗?

(可见这是一个人工林场,是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林场工人为鸟儿营造了一个生活的乐园,这也正是他们(包括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鸟儿的热爱。)

五、课堂作业

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抄写句子:(自己喜欢的句子)

完成课后练习3。(组织讨论,体会观赏和观察的异同点,指导正确用词。)

26、灰椋鸟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 几分钟 排空而至 林场 鸟的乐园

百鸟争鸣 联欢会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十七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课文第4、5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体会句中分号的用法。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重点是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完成《评价手册》上的“预习导航”。

2、课件。

(课前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mtv)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刚刚在课间,我们听到的是一首老歌,名字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不慎陷入沼泽地的女孩,名叫——徐秀娟。(出示照片及名字)。

2、过渡:徐秀娟一生爱鸟,不惜为鸟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灰椋鸟(板书)。

二、齐读课题,认识灰椋鸟。

1、提醒学生注意:灰椋鸟的“椋”字的读音和字形。齐读课题。

2、你们认识灰椋鸟吗?(出示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灰椋鸟吗? 请学生读一读《补充习题》86页上的“灰椋鸟的小知识”

指名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齐读句子。

不管怎么说,灰椋鸟好看吗?

读了课文后,你对灰椋鸟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呢?交流初步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

(1)水杉 绒地毯 栖息 扑棱棱 深涧

翘首 应和 盛大

(2)排空而至 整群整群 浩浩荡荡

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叽叽啾啾

指名读。知道这些词语写什么的吗?自己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词语形容。(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归林、壮观、喧闹、热烈等)。

2、过渡:这篇课文比较长,特别是一些长句子,你们会读吗?(出示句子):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自由读,指名读,体会分号的用法。再齐读句子。

3、理清课文脉络。

(1)按照:想去观看灰椋鸟—观赏灰椋鸟—回去的路上,把课文分成三段。

交流。

(2)你觉得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指名读,谈体会。

(3)围绕课文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过渡:作者一开始对这种鸟没有什么好的印象,没有想过走近它。后来为什么又决定去看灰椋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2、一个偶然的机会,什么叫“偶然”?这是一部怎样的录像呢?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3、不管是什么,反正引起了作者的兴趣,所以作者决定去看灰椋鸟。 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很多,请读一读这两个句字。(出示课后第3题)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4、作者与同伴来到林场,走进林内,这是怎样的林子?找出句子读一读。体会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5、小结。

五、布置作业。

课内:完成《补充习题》第一、二、三题。

课外:熟读课文第4、5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壮观

灰椋鸟 归林 喧闹

热烈

灰椋鸟教案(优质18篇)篇十八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第二段,通过对课文重点内容的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有重点的细致描写灰椋鸟归林的情景的,感受其壮观读气势。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由衷的喜爱之情。

2、抓住课文中三个反问句,进行研读体会其表达的.效果。了解课文中的一些分号的用法。大致知道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作者对于灰椋鸟,一开始是怎么看的?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能换一种表达方式吗?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没什么好看的啊。”

两个句子,你觉得哪句更能够把作者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2、后来作者却要迫不及待地去看灰椋鸟,那么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林场的?

你喜欢那一段所描写的情景?多读几遍,并把你的感受下来。

2、讨论:

灰椋鸟开始归林――浩浩荡荡归林――叽叽啾啾联欢。

3、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我们看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忽然、翘首遥望――惊喜!)。

4、灰椋鸟归林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灰椋鸟归林这一情景的?(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理解说明。)。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1)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盘旋、陆续)。

(2)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排空而至)。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指导朗读,把浩浩荡荡的气势读出来。

(3)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多媒体出示: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和谐而热闹,充满亲情,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5、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安眠”在这里指什么?读课文第五节,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出示: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朗读。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2)在作者的眼里,灰椋鸟曾经是: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此刻作者眼里的灰椋鸟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指名朗读。)。

6、指导背诵第二段。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背诵。)。

三、齐读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

(1)朗读,讨论:作者的感想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爱鸟!

感谢林场工人!

植树造林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的重点描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描述一下群鸟归林的情景。)。

课文仅仅是在描写灰椋鸟,赞美灰椋鸟吗?

(可见这是一个人工林场,是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林场工人为鸟儿营造了一个生活的乐园,这也正是他们(包括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鸟儿的热爱。)。

五、课堂作业。

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抄写句子:(自己喜欢的句子)。

完成课后练习3。(组织讨论,体会观赏和观察的异同点,指导正确用词。)。

相关范文推荐

    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爱大全(14篇)

    优秀作文的创作需要积累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经验,并注重学习和模仿好的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借鉴和启示。亲爱的爸爸妈妈:

    清明节的感想学生(优质21篇)

    优秀作文从细节入手,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精准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一个真实而饱满的世界。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文学的魅力。今天是四月三日,距

    代客理财协议(汇总24篇)

    合同协议的签署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合同的履行期限和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甲方:乙方: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固定电话:固

    增广贤文初中生读后感(实用12篇)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使我们对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更加有思考和理解,提高阅读的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生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这学期,语文老师

    学生会晚会通知(模板16篇)

    通知对于组织的运行和信息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组织内部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下面是一些经过认证的通知样本,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通知写作技巧。

    幼儿园腊八节活动总结(专业23篇)

    活动总结是一个机会,可以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活动提供有益的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品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学习。1.知道腊八节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

    护理人员年终总结报告(热门19篇)

    年终总结是一个发现自己不足和提升自我的机会,通过总结,我们可以不断进步。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选的年终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出出色的总结。

    退耕还林的专项检查情况报告(模板16篇)

    撰写情况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并为未来的决策提供依据。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情况报告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小班亲亲我教案(优质21篇)

    通过小班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知识。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小班教案?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

    高三毕业班工作计划(通用19篇)

    编写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工作重点,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随后,我们将展示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