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FS文字使者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好帮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规则和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一

摘要:

在本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中主要阐述了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对小学教育教学中制约教育创新的传统教学观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如何突破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教育教学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党的十六大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一项任务是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以创新的精神,优秀的教学成果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小学教育教学中更应当树立起创新的旗帜,使教育方式得到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加强基础教育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夯实基础。

一、树立创新意识。

1、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纲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其潜在原因在于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设计者教学理念的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下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都易忽略学生这个主体,采用的也是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维,教学过程的设计当然也就主要考虑的是成人的。而小学生的心理顺序最大的特点是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量的累积过程,而是其结构不断重新组合而产生质的区别的过程,是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世界现代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杜威也严厉地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即学校同社会生活隔离,课程与儿童及现实生活需要脱节,教学是灌输式的,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从的角色,以及教师在课堂充当监督者或独断裁者。这样的教育方式课程与教学方法。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造成教学双方的精神紧张。所以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教师应摈弃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上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致力于教学的创新。

2、树立创新是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个民族的兴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应从小学抓起。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学生的成长缘于学习而受教师指导,教师在创新的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仍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古人云:“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所以创新的教学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边学边思的空间,从而发现问题,找出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

3、要因材施教,培养学习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面对当前教育形势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因材施教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材施教即所谓的个性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教师坚持用科学的眼光去设计实施自己的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去评价和塑造每一个学生,不断用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不拘一格,学会求异求变。国际形势的变化,教育实践的发展要求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创新是新形势下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本领,这个“本领”既有对教学规律的服从,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地发挥。创新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学过程当然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艺术的创新就要求教学不是狭隘的、封闭的、孤立的活动,创新型小学教育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内,不应该束缚在教师设置的教学范围内或教材、教学参考的规范中。教学的组织开展应是开放的多样的。

教师应提供条件,让学生能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根据自己的特点,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参加兴趣小组或学科小组活动,广泛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得益于课内,延伸于课外,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下,教师的威信和力量不是建立在界限分明的.师生关系上,而是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渊博知识的个性魅力的完美结合。教师和学生问应保持着流畅的双向互动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立、自信。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能被动趋从,人云亦云。

教师要转变观念,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传授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消化”和积累并进行辨析、归纳和概括。除上课之外,教学过程中还拓宽活动空间,让从小有特别天赋的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生活中学习生存,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创造情感、动机和能力。

创新的小学教育教学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是有流畅性、多通性、独特性、敏感性和精密性。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能超越传统习惯的模式,能大胆质疑,勇于挑战,有迷信权威,不盲目崇拜,能另辟蹊径和别有新意地将知识要素重新的加以事例变换,形成新的保险单和构思。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实质上是教师根据思维及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他们掌握思维的基本方法,提高其思维和创造的水平,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与人的个性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对经验的敏感性”与“不轻信原理和概念”的品质有关。所以培养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过程必然重在鼓励大胆想象,勇于科学探索及进行仓u造实践,提高创造技能,开拓认识领域。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开放式的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开发学生思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活生生学生的亲自实践,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领会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实践的重要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小学教学要创新,教师就应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小学教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开发是有不同禀赋的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二

校本管理是当今世界广受认可的学校管理模式。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的改革,而真正兴起是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开始的。在美国已经至少有40多个州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校本管理,而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实行了校本管理。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学者也逐渐认识到校本管理的意义,关于它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和对国外经验的借鉴,而将校本管理引入到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中的研究却不多见。

本文将简单介绍校本管理的基础理论,着重分析职业院校实施校本管理的可行性,以及对职业教育管理发展带来的启示。

一、校本管理概述。

校本管理(school-basedmanagement,简称sbm),又称学校现场管理(school-sitemanagement)、现场管理(site-basedmanagement)等,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界定。赫尔曼(herman)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结构和过程,它允许学校在指导、预算、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人事等方面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同时,学校的各种利益相关者要参与学校的'决策制定。”马兰(malen)等人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权力下放的形式,学校是教育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基本单位,通过决策权的重新分配,能够激发并保持学校的进步。”拜雷(bailey)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决策参与过程,参与决策的人员要对决策负责。”

综合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校本管理这一概念具有两层含义:

1.学校决策权从上级部门下放到学校,学校作为自主决策、自主发展的办学主体,在课程设置、人事安排、财政预算、资源分配等各个方面拥有自主权。

2.与学校联系紧密的各种相关利益者,如校长、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都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

二、我国职业院校实施校本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当今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对职业院校的控制过多、过死;职业院校内部管理混乱并且缺乏创新性等。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校本管理理论是一种普适性的理论。

校本管理代表了教育改革及教育管理发展的世界性趋势,其优势非常明确。可能有人会认为当今实施校本管理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都有具备实施的条件,而我国似乎还不具备。其实不然,现在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有成功实施校本管理的例子,如巴西、洪都拉斯等。即使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实施的校本课程也不尽相同,主要是各国国情差异也很大。因此,校本管理并不是固定的范式,是一种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每个国家以及国家内的不同地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实施校本管理。

其次,职业技术教育更适合实施校本管理。

这是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其独特性,而校本管理正适应了这些特点。(1)多样性,由于职业教育要为社会培养成千上万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人才,因此,职业技术院校及其专业设置必然表现为多样性。

(2)多变性,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同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系特别密切,因此,职业技术教育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的。传统的外部控制管理模式,是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外部控制方法管理职业院校,而类型繁多的职业院校及其多变性,致使管理机关无法迅速地、灵活地应对不同学校的情况。校本管理以学校内部管理为主,将学校的管理权下放到学校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这样学校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灵活地设置学校的专业及其课程。校本管理的实施,会使所有的职业院校与政府部门相脱离,从而都要接受市场的调控,促使其优胜劣汰。既能够激励职业院校的发展,又能够使职业院校更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校本管理模式更适合职业院校的发展,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对我国职业院校实施校本管理的建议。

以下是对于实施校本管理的建议。

1.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在校本管理中,权力下放是最核心的问题。从广度上看,下放的权力包括学校目标和政策制定权、财政预算权、人事安排权、课程设置权等。从深度上看,可以将权力下放给校长、学校委员会(学校董事会)或学校各种各样的专业小组或工作小组。权力下放意味着教育决策权的重新分配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教育行政部门须改变传统的对学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的方法,通过立法、拨款、中介组织、政策引导、督导、信息服务等各种间接手段对学校进行宏观调控。职业学校也应相应地改变职能,由原来的执行机构转变为决策机构,被动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基于学校层面的战略管理,包括环境分析、系统的计划和组织构造、组织成员的合理发展和指导、积极的监控和评价、领导艺术等。

2.改革学校管理体系。

校本管理主张将权力下放到学校,交给学校委员会。学校委员会一般由校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科技界、企业界人士、社区代表及学生代表等组成。学校委员会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经费预算、人员聘用、课程编制以及其他各种事务方面参与学校的各种决策。委员会的组成由学校自行决定。还可设立各种专门小组,如规划小组、评估小组、教职工发展小组、实验小组等,另外还有各种根据需要而成立的临时特别小组,帮助学校委员会决策。

3.注重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

4.追求学校管理的求精和创新。

校本概念突出的不是统一性、一致性,而是基于学校现实而展开的。学校管理的求精和创新,是校本管理的追求,即精益求精和创新发展的品质意识。每一所学校都应从区域及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构建有自身特色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使学校更具活力,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夏新斌校本管理理论述评.外国教育研究,,第7期。

[2]毛亚庆论校本管理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

[3]deffectsofschool-basedmanagement:ionalpolicy,,12。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三

摘要:本文围绕理念的基本概要、如何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中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对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中现代教育理念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作者自己的拙见,希望能够对今后高职院校钢琴改革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建议。

钢琴教学是高职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开展学科教育时,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并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审美情趣以及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我国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教育类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对于教育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也逐渐提升,而高职音乐教学中的传统钢琴教学法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求了,必须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对钢琴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现代教育理念是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与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方式,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首先是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念的对现代教学活动提出了以人才需求及人才自我发展目标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高度关注学生个性塑造以及个人价值实现,将实现个人发展以及满足社会人才要求作为教学目标,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来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存在的优势与潜能;其次是全方位发展的育人观念,这一观念充分强调了教学活动必须满足全面性以及综合性两大要求,换句话说也就是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理论知识转化,因此,必须将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化为系统性教育。除此之外,现代教育理念中还包含了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实践性理念以及个性化理念等气他多种理念,其中创造性理念所强调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及能力,主体性理论是指以学生作为主体任务的教学方式等等。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改革工作离不开上述教学理念的支撑,它们将会对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工作带来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传统理念的改变工作应围绕下述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将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理念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的缺失,因此教师必须赋予学生充分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其次,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适当调整钢琴教学的教学计划。每一位高职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无论是在性格、能力还是兴趣爱好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学生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步伐。最后,应加强钢琴教学实践理念的实施。传统教学理念下的钢琴教学活动存在严重的单一化现象,教学活动基本是通过课堂形式来进行,很少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更缺乏相应的实践活动,最终导致学生的钢琴应用水平难以突破课堂范围,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必须坚持钢琴教学的多样化原则,将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实现高职钢琴教学的改革。

如何提升钢琴教学的适实用性,第一步必须明确地识别高职院校钢琴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高职院校在钢琴人才培养工作上锁制定的目标并不是培养钢琴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更多的是通过钢琴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最终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这一目的充分地体现了我国新课标提出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具体应传授学生基本的钢琴理论知识以及钢琴演奏技巧,并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钢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即兴弹唱、即兴编曲等。因此高职院校钢琴课堂中必须重点关注下述内容。首先,应根据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建立适合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教材体系。其次,应在传统的钢琴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一些伴奏类教学内容,伴奏曲目可以选择一些当时较为流行、且学生喜爱程度较高的流行歌曲或摇滚乐曲,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学校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增设钢琴文化课程,实现高职学生在钢琴教学上的全面性。

3、改善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方式。

在钢琴教学的`课堂部分必须坚持以下工作。一是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高职阶段的学生基本掌握了自我学习的方式与技巧,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探索学习内容,发掘知识中的问题点,在课堂中与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讨论。二是将协奏、弹奏等教学方式带到课堂当中,使钢琴教学不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模式与示范表演模式,而是通过其他更多的元素来刺激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高职钢琴教师应积极开展钢琴相关的课外活动,以此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并培养他们的舞台表现能力。例如高职院校可以组织钢琴表演晚会,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钢琴才艺展现出来,使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针对钢琴教学的评价工作进行改革,引入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模式以及自我评价模式,通过多角度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提升钢琴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在高职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全方位改革传统钢琴教学活动,使高职钢琴教学课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帮助高职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4]韩冬.论文化自觉下的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下)[j].音乐生活.(07)。

[5]李春晓.浅谈不同风格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j].北方音乐.2015(01)。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四

摘要:百色学院作为地处偏远山区的地方高校,近年来为了适应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声乐科目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创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出更多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合格人才。本文将以百色学院声乐教学为例,分别从教学现状、观念、模式及内容等几个方面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声乐课教学改革。

声乐课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精准阐释歌曲的美,从而为其未来的歌唱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百色学院,每年大一开学第一周,声乐教研室都会进行一次新生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制定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案。声乐学习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每个学生每周一个学时,形式上对大一、大二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大三、大四以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方式。在各个年级段期末结业考试时,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在大四阶段从很多学生的就业实习单位反馈来看,学生们很难与实习单位的要求相适应。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声乐教学缺乏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比较单一,为了适应这种就业的变化,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新型的办学定位。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大量的学术型高端人才,也需要大批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应用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必须明确一个原则来培养人才。百色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毕业之后去了广西当地中小学从事教师工作,也就是说声乐教学要从以前的声乐表演型向师资型人才倾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声乐的学习不仅要学会如何唱歌,而且还要学会教别人如何唱歌,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舞台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说课、做示范的能力。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培养的`音乐表演学生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上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使学生学有所长,学即能用,培养以为社会音乐文化服务为宗旨,集理论、表演、教学、演唱于一身的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角色的转换。以往的声乐教学和别的其他科目教学过程一样,教师和学生是传授知识和被传授知识的关系,教学的中心是教师,学生唯师是从,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还有的教师十几年不换教材,声乐教学曲目和时代脱节,使学生学习的曲目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教学效率、效果大打折扣。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教师必须制定新的教学方案,不断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去经历、去探究、去比较、去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协助者的身份只在关键性步骤上略加指引,鼓励学生增强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正确面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一)小组课与个别课的改革。个别课就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因材施教,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非常具有针对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歌唱天赋,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也是我国声乐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延续过来的教学模式,几乎存在于所有音乐院校。随着教学的深入,小组课也有它的弊端,特别是在知识的信息量上了解偏少,无法使学生系统性、完整性地了解声乐教学规律。另外一方面一对一的教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并不适用,无法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及时消化,还会加剧他们的疲劳,这时就需要小组课的加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们在谈论比较中逐渐掌握声乐学习技巧,提高声乐表演技能,然后教师逐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指导。

(二)分年级教学模式安排。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声乐教研室将教师四个学年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规划,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方面。一年级新生主要是声乐基本技能的训练,每个月三次“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师主要讲解呼吸、发声、咬字吐字及共鸣等方面的知识;一次小组观摩课,让学生们彼此评价,分辨正确的发声、呼吸方式。二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处理,主要是以个别课和小组课交叉结合为主,教师结合音乐作品本身进行详尽讲解,同时进行启发式引导。三年级以声乐实践训练为主,模式上主要以小组课、集体课、合班课为主,同时带领学生到声乐实践基地进行实地演出训练,培养学生舞台表演综合能力。四年级是实习训练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和水平,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基地,为学生赴社会实习保驾护航。

(三)启发式教学的反馈。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以问题设置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多开一些小组课、集体课、合班课,教师以讲座式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设置一定量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在课下自己解决,在下次回课的时候教师就不同学生所回答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点评,鼓励学生多思考、勤实践,自我创造、更新,从自身出发去学习和掌握声乐技能,在相互了解中提高学习进度。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独自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近一步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和舞台实践能力。

(一)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以教师的口传心授、模仿、范唱为主,专业课的学习只让学生在演唱技能上得到了提高,关于声乐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就相形见绌了。所以在学生大一、大二两学年,学校就将学生的主专业课改叫声乐基础,这个基础除了小组课、个别课之外还涉及声乐演唱发声的原理与方法、歌曲艺术风格处理、嗓音保护、钢琴伴奏与演唱声部的配合等相关理论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对声乐专业术语进行掌握,了解演唱审美,明确声乐演唱基本方向,为学生以后从事声乐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突出地方特色。众所周知,广西是山歌的海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适量的山歌让学生学习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发现壮族山歌的艺术美,定期带领学生到民间采风,向当地的歌王、山歌传承人请教,设置相关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去户外举行山歌对唱,或者是晚会、歌圩等。这种不拘泥于课堂的交叉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声乐教学内容,而且还使学生掌握了不同的演唱技能。

(三)歌唱语音的训练。歌唱语音在声乐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声乐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歌唱语音训练在声乐教学中分为嗓音歌唱发声训练和声乐作品训练两个部分,在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台词正音这门课也在一定程度上起歌唱语音训练的任务。为了集中解决学生在歌唱语音知识和语音发声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必须开设包含歌唱语言学、歌唱语音学、普通话语音、意大利语音等专门的歌唱语音训练课程。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应对一些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歌曲的唱歌要求,还可以开设这些不同语言的训练课程,这是因为学生不可能只学习一种语言的歌曲,世界上有几百个国家,语言种类更是成百上千种。所以唱未经改编的歌曲是最能领会作曲者的创作内涵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者对歌曲风格的把握,进而完美诠释歌曲内涵。通过语音课程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语言学、语音学和歌唱语音发声技巧,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控制语音发声能力,改正不正确的发声习惯,进而提高语音歌唱控制技术,最终达到吐字、咬字符合歌唱发声要求,完美诠演绎唱语言内涵。

五、结语。

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业务能力,使其能够使用今后的社会发展。作为一名应用型本科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声乐教学观念、变通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引导学生深入声乐作品的本体,挖掘与声乐作品相联系的音乐知识,带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j].艺术百家,,(06).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五

在对声乐艺术美学加以解读的过程中,如果以哲学的理念来思考就会发现:声乐艺术与哲学在某些方面存在深刻的联系,并且精神与物质的完美统一是声乐艺术美学的重要追求。

因此,本文基于哲学视角,简单分析了声乐艺术美学,并以此为基础,站在哲学高度从多个方面解读了声乐艺术。

站在哲学的高度来进一步审视声乐艺术,领会其中所蕴含的美的形态,可以有效实现对声乐艺术的完善和超越,并提高声乐本体的“自知之明”。

1声乐艺术美学。

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声乐需要人为练习,很多情况下人们说的学声乐,就是学唱歌或者不同的唱腔,声乐发出的是悦耳、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

而声乐艺术具有自身的特性,它以一定的美的规律为基础,然后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整体。

声乐的艺术美融合了各种美的因素,时空性、综合性、创造性是声乐美学的具体特征;呼吸、共鸣、吐字是构成声乐艺术美的基本条件;语言、旋律、情感、表演是形成声乐美的基本要素。

总的来说,在声乐艺术美的构成内容中,必不可少的是语言美、旋律美、声腔美。

有效探索声乐艺术美学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美学的构成看,声乐美学就是艺术美学的一个分支。

从这个层面来看,笔者要想进一步探索声乐艺术美学,就要明确其核心问题:即从哲学—美学的高度来认识声乐艺术的本质。

2基于哲学角度的声乐艺术美学解读。

2.1歌唱的存在依存于物质。

从宏观的哲学视野进行探索,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基于马克思关于物质的认识来看,物质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决定人的意识,但却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它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人类通过自己的感觉来感知这种客观实在。

简言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回到声乐艺术中,声乐艺术所反映的就是人类的一种审美意识,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时空,成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并且延续着它的生命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声乐艺术所彰显的艺术之美深入到了人的内心,与人们的精神相融合。

其中,这种深刻的感染力不只是单纯的音响流动,其本质上是富含生命力的人类物质运动的结果。

2.2精神活动是声乐的本质。

声乐艺术具有一定的精神属性,并且在声乐艺术活动中有多方面的体现。

首先,基于声乐艺术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审视,人类主体的歌唱体现了思维的参与过程,并且以人体的各种发声器官为物质载体,最终实现了声乐艺术之美的张扬。

其中,人类主体在声乐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是多元互动的,例如歌唱情感的传递、调控器官运动觉、领悟歌唱内容等。

任何的心理活动都不会是凭空而生,声乐歌唱主体的心理活动过程也是如此,它是人体大脑机能运动的结果。

其次,从声乐艺术的精神属性来看,具有一定的表现形态。

其中,多元交叉是歌声属性的一个主要形式特征,并且在此过程中,辨证的逻辑法则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例如,声乐艺术是一种以声音为承载的听觉艺术,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这种听觉艺术需要借助一定的辅助手段(声乐歌唱者的面部表情及其外在形象特征)来增强表达效果;声乐还是一种表演的艺术,但是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表情达意却是需要着重体现的;声乐是一种音响艺术,但是其中却容纳了语义和音乐的元素,成为一种特殊的音响。

2.3声乐艺术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可以清楚的认识道: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行的,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彼此都不是孤立的存在。

物质和精神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因此,在声乐艺术美学的表达中,物质与精神也是相依而存的,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因果关系。

如果歌唱过程中缺少了人类发声器官的物质依托,那么歌唱就无法进行,人声也不会产生;另外,如果歌唱过程中只存在人声器官这种物质载体,而人的主体意识却不存在,那么歌唱就少了声乐艺术之美的内涵,具有审美价值的声响就成为一种妄想。

因此,在声乐艺术的表达中,物质与精神是相互依托的,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简单来说就是其中的一方难以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声乐中蕴含着深刻的审美意识,但是,物质和精神的简单组合并不能构成声乐艺术,各自还需要为自身创造一定的条件。

首先,声乐艺术表达的物质基础。

承载声乐发声器官的是人体,因此,健康的体魄成为声乐物质基础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为前提,适合声乐演唱的各种呼吸以及发声器官才有了存在的可能,而这些也是促使一个人在声乐演唱中立足的基本前提。

基于现实的发展情况来看,每个人都拥有发声和呼吸器官,并且他们都可以进行歌唱,但并不是所有会歌唱的人都成为了歌唱家。

所以,人体需要具备生理性的歌喉,同时还要有用其进行歌唱的潜质,这个也是声乐歌唱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物质要求。

其次,声乐艺术歌唱中的精神基础。

这种条件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形态领域,对声乐演唱主体的精神状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它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音乐心理素质,并且自身拥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层面的条件,歌唱者才能进一步发挥这些条件的价值,并利用这些要素的运动来实现歌唱的目的,并将其转化为歌唱技巧和歌唱能力,有效的适应歌唱表演和声乐作品表达的需求。

3结语。

总的来说,哲学与声乐艺术美学有着某些内在的联系,虽然两者从属于不同的门类:声乐是一种艺术,哲学是一种科学。

因此,在对声乐艺术美学进行鉴赏的过程中,笔者站在了哲学的高度,对声乐艺术美学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并进一步探索了哲学与声乐艺术之间的联系:歌唱的存在依存于物质,歌唱主体的精神活动是声乐的本质,声乐艺术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

在对声乐艺术美学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笔者也深深的领悟到: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是声乐艺术美学的一个主要追求,同时,它也是鉴赏和评价声乐艺术的一个标准,在声乐艺术演唱研究中具体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六

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体育云平台理论是将体育云平台运用到体育运动实践的基础保障,是体育云平台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我们在这里探索其构建理论,寄希望于通过vr建模,使体育云平台早日投入到现实应用,通过科技体育的魅力,增加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让更多的人在参加体育的同时体验到科技体育带来的趣味性、休闲性、娱乐性。

1。1体育云平台中运动人物及场景模型的构建理论。

vr云平台的构建中,需要在预选的虚拟场景中,构建一个以现实为依据,及时反映人物运动数据的模型,这些数据包括了参与者运动的速度、力量、耐力、速率、时间、节奏、幅度、轨迹等。为了准确对参与者平移、旋转和缩放的数据的采集,我们通过4×4的齐次变化矩阵来实现。如式(1。1)所示:这里,r3*3描述坐标系b的方向相对于坐标系a的旋转子矩阵,p3*1描述坐标系b的原点相对于坐标系a的变化矢量。如果为了描述参与者的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除了齐次变化矩阵之外,我们还需要给每一个参与者捆绑一个和参与者一起移动的坐标系,在坐标系中对象顶点的位置和方向保持不变[4]。如图1所示,object1和object2是捆绑了坐标系(x1,y1,z1)和(x2,y2,z2)的两个对象。在人物实时数据采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在虚拟环境中,能够随着人物位置、接触、遮挡等变化而动态地产生变化。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描述这种需求。例如,身处不同地方的朋友利用体育云平台在虚拟的足球场中进行足球比赛,为了使其有真实感,我们除了让虚拟系统的人物模型能够及时地反映出现实中人物的动作以外,还需要模拟出球员之间的碰撞、足球的反弹、裁判员的临场执法等情况。对于球员之间是否发生碰撞的模拟,我们可以通过前面描述的变换公式计算对象object1内的一点相对于对象object2的位置p(2)(t)来实现。

1。2体育云平台网络的构建理论。

体育云平台网络是为参与者提供虚拟服务器,使其在虚拟服务器上读取程序数据,并从多个层面不同视角在“服务空间”中对运动数据进行的一体化管理和组织,从而实现参与者利用云平台达到体育交流的目的。体育云平台网络的本质是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其利用将互联网上的单个或多个用户模拟成在同一局域网的通用性联网技术,使参与者无论通过拨号、adsl、lan、cable还是modem上网,只要进入云平台之后,便会得到服务器分配一个虚拟ip地址,然后把tcp/ip协议转换为ipx协议,虚拟局域网,从而为世界各地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共同运动的平台[6]。除了上述的网络技术外,体育云平台的构建还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基础框架结构层面提供云平台服务的`资源层。这些服务提供包括运动员、场地器材、运动环境等参数的虚拟化运动数据资源,从而隐藏物理资源复杂性,其包括了物理资源服务器服务、网络服务和存储服务;第二,为参与者提供资源层服务的封装,使其可以构建自己运动参数的平台层;第三,为参与者提供选择运动项目、运动参数、运动方式等软件服务的应用层;第四,方便参与者使用云平台服务所需要的各种支撑服务,针对每个层次的云平台服务都需要提供相应访问接口的用户访问层;第五,对包括网络安全、服务的组合、服务的目录、服务使用计量、服务质量,以及服务监控在内的所有层次的云平台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层[7]。

2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体育云平台应用。

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体育云平台的应用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用科技促进体育的发展、交流、传播的重要手段,是虚拟现实技术和体育云技术由理论探索到发挥实践作用的必由之路。我们在这里探索其应用前景,以期早日实现体育云平台的推广和普及。

2。1以体育云平台为基础的无时空限制的运动参与。

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构建不同的运动环境,通过空间跟踪技术、声音跟踪技术、视觉跟踪与试点感应技术融入到构建的环境。然后以体育云平台为基础,进行相关的数据交流,分配相应的平台网络,从而实现运动参与的双方共同在虚拟环境中交流,达到运动不限时空的目的。例如,同样喜欢网球,但是不在同一城市之间的亲人可以相约在同一时间,选择相应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能够及时反馈现场信息的感知设备并通过客户端登录到体育云平台,在墨尔本的罗德?拉沃(rodlaver)球场面对面的打一场网球。在此过程中人们不仅仅身体得到锻炼,而且可以进行情感交流,使人在娱乐的同时,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当然,这种技术同样可以颠覆传统意义上的训练,使其更加的经济化、人性化和多样化,有利于节约训练成本、消除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免除运动员到处颠簸之苦。例如,一支篮球队的不同队员可以从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同时登陆到云平台,在云平台上选择相应的训练场地,对场地的环境、气压、风速等进行模拟,进而进行技战术的训练。同样,一些对场地、设施以及现场环境交互要求比较低的竞技比赛,云平台也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例如,一场对现场要求比较低的国家田径交流比赛,主办方完全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场地设计,虚拟出比赛场地。然后,不同国家的运动员通过各自的客户端进行登录,通过实时的数据交换,足不出户的就可以完成比赛。

2。2利用优质的资源数据库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与比自己优秀运动员同场竞技可以不断学习进步、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但是这种机会并非能够经常得到,尤其是同世界顶尖运动员的同场竞技,可能性更是少之又少。比赛尚如此,如果为了提高您的运动技能水平让这些运动员当您的陪练,目前对您来说更是天方夜谭。但是如果您将优秀运动员的数据上传到构建的体育云平台之中,并将其共享。那么,与世界知名运动员一起训练便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例如,您如果在体育云平台中输入“博尔特”的运动参数、建立其仿真模型,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在虚拟场景中,构建出一个一直陪伴自己不断练习的“博尔特”。这样您就能在练习中不断的找到自己的差距,通过改进技术,提高训练效果。

3建议与结论。

3。1建议。

(1)建议联合计算机、网络、系统仿真等方面的专家协同创新,加强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体育云平台基础理论研究,为该平台的应用奠定更为可靠理论基础。(2)要实现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体育云平台的广泛应用,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现实问题需要去克服解决,如:运动交互过程的延迟问题,虚拟影像的捕捉问题等。因此,要以高校、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体育协同创新,确保体育云平台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极早发挥应有的作用。总之,融合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体育云平台将彻底颠覆我们对体育传统的认识,有助于将体育变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集体育运动、休闲娱乐、通信交流为一体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的左右,消除现代科技对身体锻炼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强壮了人们的身体、愉悦了人们的心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分享现代科技和当代体育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乐趣。这无论从体育运动本身发展,还是从人类身心进化和社会适应的发展来看,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3。2结论。

(1)建构以虚拟现实为基础的体育云平台理论,是以互联网为理论基础,以运动人物及场景为模型,通过虚拟现实和云技术等尖端科技综合集成的体育运行理论模式。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七

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受教师专业水平的影响,教师正确的、严谨的教学态度能够对学生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同时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据考察有些音乐教师不能很好的胜任工作岗位,有的教师不能够说课,并且缺乏驾驭教材的能力更有甚者音乐教师不会钢琴伴奏,还有部分教师不能熟练的使用现代的教育技术。

二、声乐改革的主要内容。

由于声乐教学的现状很不利于声乐的发展,因此必须的声乐教学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

1、加强专业理论的教学课程学习每项专业,理论课程是所有学习内容的基础。只有在理论上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再结合自己学到的理论,最终理论联系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2、增加学生的实践项目在课堂上学到了理论知识必须要有实践的经验,要把艺术实践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放到声乐的教学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和教师发现技能的不足之处,改进再实践,以便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个人素质。

3、改变教师在学教学当中的老观念教学在传统的观念当中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致使学生失去了自主的创新意识,很难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要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从根上纠正教师的观念,由原来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方式改为互动学习,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已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学。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做到了事半功倍。

1、新课标教育改革的必然音乐作为娱乐大众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旧的音乐模式已经跟不上人们对音乐的追求速度。音乐专业教育是培养音乐新人的桥梁,是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领域。国家教育行政主管办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新课标力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了达到并实现《标准》的各项教育改革要求,音乐教育机构就必须对声乐教学体系及其课程安排进行适当的变动,这也是新课标发展的必然。

2、国民素质教育的需要艺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标准、增强人的道德观念、培养人的素质内涵。音乐艺术教育在丰富人的情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学习音乐要通过对声乐知识的学习、对名人名曲的鉴赏、和利用各种乐器的演奏来掌握专业知识。这种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享受,他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升自己的品味,还可以陶冶情操、净化浮躁的心灵。其次,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看”、“听”“、触”来实现。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会通过各种形式来进行演奏,学生通过眼睛观察教师的动作、表情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的学习模仿教师的行为,这样就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对教师演奏的注意力。众所周知,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个人素质,这样多形式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音乐教育还可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身创造力,进而提高了个人的音乐素质,通过好的音乐的熏陶,陶冶了个人的情操。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来演奏教学,学生先是通过看和听来学习,但是最终同样需要自己的亲身接触来学习、巩固。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接触才能把通过听和看学习的内容融入其中,融会贯通,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再次,积极向上的音乐教育可以很好的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且每个人塑造自己独特“三观”的方式又是不同的。积极上向上的音乐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教育如:爱国教育、审美教育、生活教育等等。比如一些爱国主义歌曲,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向往的歌曲,再有一些鼓励奉献的歌曲。这些都会使学生在无形当中接受,进而塑造出自己独特而又对国家、家庭和自己有利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音乐教育即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终身受益。

3、文化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声乐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外国的民族文化业逐渐渗透到国内,带有外国元素的作品逐渐增多,各种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声乐教学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让更多的青年愿意接触、学习,从而喜欢上民族声乐文化和传播民族文化,进而影响更多的国民,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样才不至于属于本国独特的民族声乐文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被淹没,使民族的文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八

高师音乐教育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的。声乐教学在高师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高师声乐教学上一直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模式,特别是在中小学音乐新课标实施的今天,这种模式逐渐脱离了培养目标。本文就声乐教学改革中师生配置方法上提出新的方案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经验。借贵刊与同行交流。

首先、声乐歌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声乐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也是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声乐课一般是贯穿始终的。高师声乐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歌唱发声呼吸训练,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使学生具备演唱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曲及创作歌曲的能力。从而在将来的中小学音乐课教学中,能声情并茂的范唱使学生体验到歌唱艺术的美。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课上不能范唱是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

第二、高师音乐系学生约三分之二为声乐主修考入大学,声乐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声乐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整体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师音乐系学生约二分之一来自于我国广大农村,将来他们的绝大部分也将回到农村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在农村尤其是在山区音乐教学设备相对比较落后的实际情况下,声乐歌唱能力是上好音乐课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第三、高师声乐课教学一直沿用音乐院校的模式,无论就教材使用、授课方式、课时安排以及师生配置方式,均已沿用十几年,暴露出一些不足。就我系的情况来看,尤其在师生配置方式上,我系的分配方式是新生入学后由声乐教研室统一分至各教师进行小课教学直至毕业,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发现这种配置方式有以下几种不足:

1、这种师生分配方式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影响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声乐课不同于理论大课,属于技能小课,授课过程以师生一对一方式为主。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无论在歌唱方法,技能技巧,教学方法手段,先天的生理心理条件以及个性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小课教学由于师生之间的频繁交流更为突出。声乐课教学中,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是否认可,是能不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在小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个性品质决定着是否能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互动的课堂气氛,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歌唱积极性,制约学生歌唱能力的发展及良好歌唱心理的形成。

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利用这种差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声乐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环节。

2、这种师生配置方式,不利于形成一个竞争的、有活力的良性循环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

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搭配的相对稳定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这种搭配过于稳定就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高师音乐教育自八十年代后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师资质量比过去也有显著提高,但绝大部分师资脱胎于应试教育的旧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老化,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客观存在的。师生搭配过于稳定,无形之中助长了某些个别教师在专业上不求上进,出现吃老本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挫伤。长此以往,教师没有危机意识,不必担心无课可上,无学生可教,学生的歌唱水平无显著提高,彼此之间可比性不大。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逐渐涣散缺乏活力,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这种配置方式不利于高师音乐教育的长期发展,不利于提高全民音乐素质的长远利益。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源泉,也是一个单位不断发展的'动力。师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大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无法为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提供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从而影响了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师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当前,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音乐师资提出了全新的质量标准。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更为重要。

2001年7月,在音乐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声乐教研室迈出了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在师生配置上实行双向选择。即学生可以自主自愿地选择自己认可的专业教师,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情况选择学生。双选对学生尤其是对教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第一步 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由声乐教研室分配至各教师名下学习,在第一学年期末考试后实施双向选择。学生在一年的学习中对每一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专业水平有一个普遍了解,教师对学生的歌唱水平,声音条件,学习态度也有一个初步的掌握。这样双向选择就更具可比性,目的性。在双选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私下游说学生或干预学生的选择。

第二步 在系领导的安排下,由系办公室组织学生依照完全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双选。班主任,辅导员要认真细致作好学生思想动员工作,提示学生要把握机会,慎重选择。后由办公室统一发放填写双向选择志愿表。志愿表分三个志愿,依次填写自己认可的专业教师的姓名,填报完毕后由系办公室统计并存档。

第三步 由声乐教研室组织选择学生。根据办公室的统计结果,教师对学生的选择一般以学生填报的第一志愿为依据,若第一志愿教师课时已满可顺延到第二志愿教师,第二志愿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拒收学生,更不能因学生选择其他教师而打击报复。新的师生搭配形成后直至学生毕业,原则上不在改变。

自2001年实施双选已近三年,第一届实施双选的2000级本科班今年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就目前的全系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声乐教学情况看,双选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一 双选激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开创了全系良好工作作风新局面。过去,小课教师迟到,早退,上课时间不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课上聊天、接打电话,范唱少,把声乐课简化为唱歌课,诸如此类的消极授课并不少见。自实施双选之后,以上现象基本已杜绝。教师们绞尽脑汁,用丰富多变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改变过去单一的小课方式,辅之以理论课,实践课,观摩课,集体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还积极与学生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角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施教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益友,是相互切磋专业的同行。可以说,双选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带动全系的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 双选转变了全系的学习氛围,坚定了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声乐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声乐是声音的艺术,是依靠声情并茂的歌唱来构建艺术形象的听觉艺术。美妙的声音依靠的不仅是高超的歌唱技巧,气息控制能力,歌唱者对音乐的准确把握,对音乐形象的恰当表现及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都对艺术的歌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师声乐学生由于入学前声乐学习急于求成易形成一些不良的歌唱习惯,这些习惯需要在课上耐心细致的纠正并重新建立起正确的歌唱习惯。在这里教师的工作态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使学生树立起歌唱的自信身心解放的投入歌唱?双选充分改善了学生的上课环境,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下进行。教师的教学由模式化转为个性化,师生关系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化,教师的角色由简单的施教者转化为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的双重角色。师生之间加强了互动,信息相互交流反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声乐课不再是枯燥的发声练习,作品演唱,而是融情感,技巧,艺术,表演以及思想道德意志培养等多种因素为一体的艺术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同为艺术的创造者。歌唱能力,表现能力的逐步提高激励着学生更主动积极的学习。

第三 双选增强了技能课教师的危机意识,加快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声乐艺术是不断发展的艺术,无论就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曾经被高校拒之门外的通俗唱法,其歌唱方法,艺术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上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场,竞争的观念深入到社会各阶层,也对教育领域产生很大的冲击,各高校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化。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系教师努力调整教育思路,更新教育理念以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式,培养出使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开拓精神,创造精神的新世纪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众所周知,学术理论水平较低是高师技能课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也是制约整体师资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为先天文化素质营养不足。其二也是主要原因,后天努力不够。这样在对作品的理解处理就会比较肤浅和表面化,很难挖掘出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对教学实践缺乏理论化,概括化,深刻化,从而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双选之后,教师们利用业余时间研读大量音乐论著,撰写学术论文以提高自身的学术理论水平。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多次自费赴京观摩专家演唱教学,以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目前声乐教研室有五名年轻教师在读音乐理论硕士研究生。

结语 双选是我们在声乐教学改革上的探索,面临中小学新课标实施的今天,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有些滞后,至今我们仍沿用1979年制定的高师音乐教学大纲和计划;教材陈旧,不规范,不配套,选用教材的随意性大;整个课程结构注重单科领域的系统性完整性,课程之间缺乏横向的联系渗透整合;只重视单科领域的高精尖,轻视专业知识的均衡性和通用性;重视音乐专业学习水平,轻视教育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和综合人文素质的形成等等问题都暴露出来,制定高师新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迫在眉睫。

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九

3.1采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涉及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相应的一系列数学问题,以问题带动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借助数学方法中经常使用的归纳、分析、演练等手段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然后从理论上研究采用哪种方法以及思想去解决问题。借助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分析这些方法具有什么优点以及缺点,并且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解决哪种类型的问题。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法带来的好处,用一系列的问题带动这些学生对数值分析课程内容的思考与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兴趣。

3.2采用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对比分析法,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白一些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的应用,更加深刻准确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对于数值分析课程而言,老师可以通过对比传统数学教育以及目前学习的数值分析课程,以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传统的数学教育将教学主要内容集中在高等数学这块,它十分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分析,由于大多数数学问题都有复杂繁琐的特点,许多涉及数学问题的理工科的专业问题就出现了很难解决的情况。若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就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失去学习兴趣。反观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它具有实用性非常强的特点,它的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其他专业的学习课程中,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它也有很大的实用性。因此,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以及现在的数值分析这两门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区别,老师有必要通过对比教学法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详细说明。老师可以通过某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传统数学方法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而数值分析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达到对比教学法的目的,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值分析课程,也让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效率更高。

3.3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

数值分析这门课程与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等数学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存在明显的区别。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应用于实际问题,并且解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高数等数学课程更加追求的是这些问题的精确度以及对此进行的理论推导。针对数值分析课程的特点,老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数值分析课程方面的思维方式。

目前我们国家各个高校之间大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不同院系之间很少进行交流,这些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也缺少对彼此的了解,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之间进行团队合作以及协作交流。我们计划将数值分析的教学过程与数学建模结合起来,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合,增加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机会,发挥每个组中每个组员的专业优势,优势互补,合作交流,一起完成一些数值分析问题。同时,我们可以鼓励这些学生积极与老师进行合作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以及知识互补的目标。让不同专业、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学生老师集中在一起,思维迸发,一起合作努力解决数值分析课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科学计算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5结语。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如今这个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应用。同时,为了更好地响应我们国家目前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我们一定要重视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逐步进行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对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廷松.关于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综述和思考[j].大学数学,2007,23(2):8-15.

[3]刘春凤,何亚丽.应用数值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十

(上海电力学院,上海200090)。

摘要:如何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校教学中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我校热力透平专业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提出了面向电力行业一线,培养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课程改革思路。

关键词:热力透平;教学方法;课程建设。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我校一个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传统专业,热力透平类课程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群。热力透平课程群包括《汽轮机原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汽轮机课程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热力设备及运行》等课程,主要涉及发电厂中热力透平设备的设计、运行、控制等方面内容。该课程群理论性强,同时又与电力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加强该课程群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旨在面向电力行业一线,建立以培养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同时强化学生在校期间现场实践环节的教学训练,加深学生对生产现场的感性认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培养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培养工程生产第一线所需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对此,我们从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对课程群的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紧跟行业发展,优化教学内容。

我国“十二五”电力行业发展规划要求提高和优化传统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强化科技创新,推进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为适应电力行业这种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要求,热力透平课程群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1)根据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以能源高效、合理转换与利用的先进技术为主线,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中。例如,在《汽轮机原理》课程中增加了汽轮机新型刷式汽封技术、超临界汽轮机防止固体颗粒侵蚀技术等相关内容。(2)“超临界发电技术”是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升级换代、缩小与发达国家技术与装备差距的新一代技术。预计超临界发电机组将是未来二三十年我国电力工业生产的主要机组形式。为此,课程组自编了教材“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并在热能动力专业的“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学大纲增加了相关教学内容。(3)根据我国“十二五”期间推动重型燃气轮机和煤气化联合循环行业发展的规划,编写了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教材《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发电》。该教材使用效果良好,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材。

二、面向生产一线,建立多层次交互式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为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专业,该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热力透平课程群构建了校内实验教学、校内实践中心及校外实习基地有机结合的多层次交互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有如下几项措施:(1)校内实验教学、校内实践中心及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环节分层次开设课程,以保证不同层次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全面开放基础和专业课程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电厂应用实验室和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等实践场所。同时,引入面向电力行业的应用实践教学环节,各年级的学生可以交互应用这些实验室,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实践内容。(2)完善和组建多个校内教学实验室及实践中心。近几年先后建立了cai/cad实验室,建成600mw、1000mw单元机组软仿真系统,研发组建了“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实验台。另外还新增了转子动平衡实验台、轴系振动测量实验台等专业实践平台。目前,我院已经以这些实验、实践平台为基础建成一个上海市教学实验示范中心。(3)组建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超临界发电机组校外实践基地。与多个电厂建立协作关系,校企联合建设了一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完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三、强化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热力透平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密切针对发电企业的工程应用需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发电企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人才需求为主线,构建了面向学生共性、个性培养的多层次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分为工程技能、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四个部分,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循序渐进完成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课堂教学。在课程进行之中,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实验来验证专业理论,并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带着问题到动力设备系统实验室和cai/cad多媒体实验室弄清楚热力透平的结构和原理。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可以在仿真机上进行运行操作,进一步熟悉生产设备的运行、控制过程及设备检修的工艺过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引入1000mw单元机组软仿真系统,同学们在该实验室可亲自动手在计算机上模拟机组正常运行,变负荷运行,冷、热态启动、停机等操作,以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同学们实际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具有电力特色的教学模式的训练,对发电厂单元机组的汽轮机设备系统和运行方式有了更清晰的理解。(2)通过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仿真训练、企业实习,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以实验平台建设为依托,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地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实验设计。在《汽轮机数字电液调节》课程的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仿真平台建设过程中,通过开辟学生第二课堂,指导了20余名本科学生开展创新设计活动。平台建成后,已在数字电液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汽轮机原理等专业课程教学实验中成功应用。学生可以利用已构建的实物仿真平台自主设计实验方法、自己动手拆装系统,灵活组态,配合专业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设计实验,有力地强化了面向电力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特色。

四、深入行业一线,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熟悉电力行业生产一线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具有优秀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的根本保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的几种教师培养方式:(1)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课程组教师在大型电厂、设计院等部门进行“产学研”实践学习;深入生产现场参加设备调试、系统设计,亲身参与电力研究院、设计院等部门组织的技术监督等工作。(2)组织课程组成员参加行业性的学术会议、研讨会,了解行业前沿科学,参与学术讨论。(3)定期安排课程组教师对电力企业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倾听一线技术人员反映的现场运行问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深得企业员工的认可。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受益匪浅。

五、应用成效。

面向行业一线的热力透平课程群建设及教学改革,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和电厂应用实践教学平台的应用从开始,培养了2007~2013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1100余名学生。学生通过校内工程实践课程的训练以及驻电厂的生产实习,初步掌握了现代发电厂的操作和工程应用技能。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热能与动力专业的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现场实际工作。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电厂进行暑期电厂实践活动,另外很多学生还参与了电厂、设计院等单位多个技术改造项目。这些工程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产学研联合培养学生的典型事例,有效地推进了企校双赢合作模式的向前发展。近年来学生共计完成科技论文87篇,申请发明专利18项,其中授权2项;有6篇论文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奖,7篇论文参加上海市“科创杯”并获奖,5篇论文参加“上汽教育杯”科技作品比赛并获奖,2项学生参与的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以来,课程群所在的教学团队通过不断地改革探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绩。团队老师先后承担上海市教改项目6项、荣获市级教改项目成果奖9项,荣获校级教改项目成果奖6项,出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所在的教学团队获得“上海市市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本教学研究项目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上海市同类型高校热能动力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声誉。

参考文献:

[2]张尧学。扎实推进“质量工程”抓紧抓实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9):4-5.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十一

教学老师在教授数值分析这门课程时,要充分利用诸如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将数值分析课程做成课件,利用动画短片等方法展现数值分析课程中的一些计算方法,让这些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值分析这门课程。动画等多媒体方式可以让数学分析课程内容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在这些学生目前,让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跃,提高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效率。将生动形象的动画课件与严谨科学的数值分析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可以让复杂难懂的数值分析课程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学生也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2.2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要想获得一个高效率的教学工作,那么就一定要重视教学模式。数值分析是一门涉及大量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方法的课程,教学模式与这门课程能否很好地被学生理解以及掌握有十分大的关系。在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中,我们要重视每个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诚然,每个教学方法我们都需要对它进行严谨科学的推导证明,但是这个过程往往会让人觉得繁琐并且不易理解。因此,我们需要适当地多结合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一些实际问题以及动画演示等多媒体方式更加直观地解释数值分析课程中的计算方法以及理论。总而言之,就是要改革以往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辅之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提高数值分析课程的教学效率。

2.3上机实践。

学好数值分析课程不仅要掌握好计算方法以及理论知识,上机实践也十分重要。通过相应的一系列上机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自己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计算方法应用到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理论知识带动实际应用,实际应用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要熟练地掌握编程能力,同时还不能忽视对数值算法的学习。另外,我们还需要要求这些学生能够对现有的一些程序作出一定的改进,能够融合使用一定的计算机技巧。为了锻炼这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计算复杂需要借助计算机操作并且实际应用性强的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这种课后作业可以很好地锻炼这些学生更加熟练利用平时学习的数值分析方法,并且培养他们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重视这些学生的上机实验操作,假以时日,这些学生的数值分析课程一定可以掌握得更好,老师们也可以获得一个更高效率的数值分析教学结果。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十二

本文论述了《仪器分析》(含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我们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性、研究性与创新性人才为基本目标,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启发式教学,通过改革使教学结构更趋于合理,体现出仪器分析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及教学手段的连贯性。

分析化学是一门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状态进行系统测量与表征的科学,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1]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仪器分析》课程是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中一门新颖的交叉学科。[2,3]《仪器分析》(含实验)课程目前是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应用化学、环境科学和工程以及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基础课程。仪器分析是一门集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4]由单纯提供分析测试数据,上升到从原始的分析测试数据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价值的静态和动态物质信息,以解决自然科学各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作为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中物质的信息科学,仪器分析的发展被寄予越来越大的期望,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本科生的仪器分析理论与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也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结合目前的化学领域发展现状和教学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涉及面较广且综合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传授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又要介绍仪器的基本结构、测试原理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而就目前我校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尚与国内其他院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缺乏及时更新,这本身与仪器分析方法的飞速发展是相矛盾的。因此,通过对《仪器分析》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实践,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等途径,合理优化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对培养综合性、研究与创新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方法的迅速发展和更新,我国各高校都普遍增大了《仪器分析》课程内容的比重,并且结合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来更新教学内容,以便培养知识结构较新、动手能力颇强的学生。同时,各高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对基础课实验室进行合格评估的通知》精神,建设了一批合格实验室和实验中心,对于推动实验教学改革、突出本科教学在学校的中心地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中,北京大学的《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数达到60学时,实验有18个,涵盖了11种仪器分析方法。

南京大学的《仪器分析》实验开出时间为大学二年级的两个学期,共有26个实验项目以供选择,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数达到48学时,其中前13个实验项目为必选实验,后13个实验项目为选修实验。中山大学的《基础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数达到54学时,开设基础性实验17个,综合型实验9个。其中选做实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例如铅锌矿烟道灰中锗的光谱定量分析,单扫描示波极谱法――废水中镉的测定和中药冲剂中有效成分的分析等。此外,还组织实验每8人一组前往分析测试中心、化学院实验中心和各研究所进行大型仪器教学参观。因此,我们亟需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将《仪器分析》课程的改革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

一、研究现有课程体系,重视教学实践内容。

我们必须了解课程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首先,仪器分析理论课程涉及的学科和领域非常广泛,仪器工作原理往往是多学科交叉,比其他基础课更抽象、更枯燥,化学和环境专业的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学生感到最困难的是由于课堂上介绍仪器原理时未能见到实物,故常理解不透,印象也不深,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仪器的工作原理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不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由此可见,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把教学从偏重知识记忆、偏重教师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创建一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其自身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课堂讨论、实验演示等,或者按照仪器分析方法发展历程的方法,再结合相关国际刊物文献资料学习探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仪器分析实验作为仪器分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化学课程相比较,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存在严重的三多三少的矛盾,即班次多、人数多、实验组多,而老师少、仪器少、实验室少。此外,还存在重复验证实验多,综合实验少;合作完成实验多,独立操作的实践机会少等情况。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以前主要集中在验证性实验和规范化操作,缺乏科学的思维训练和创造性激励。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根本没有阅读过仪器使用说明书,遇到问题时通常依靠老师来解决,在实验中完全缺乏主动性,能力得不到及时地培养和提高。

此外,所涉及的大型贵重仪器实验或是演示实验,学生操作时间短,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受到大型仪器数量的限制,虽然采取大循环(每组2~4人)做实验,但学生实际上机操作时间依然偏少。为提高学生上机的时间利用率,所开出的12个实验基本上都是成功率高、现象明显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课中,许多学生反映独自操作的机会少,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希望实验室能随时对外开放,能有更多的实验机会,能让他们自己设计、验证实验。往往给学生自己动手的空间和机会,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习才能成为一种自觉性行为,懂得“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叶圣陶语)的道理。

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突出多媒体教学。

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很多教学模式从主观能动性出发,就是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激发或者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就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多媒体就是目前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途径。通过多媒体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一些实际教学问题。多媒体教学能够展示平时课堂上难以在黑板上完成的实验装置、光路图、电路图或仪器外观形状等,还可以对实验进行模拟操作,让学生对仪器有直观感觉的认识,一目了然。

不但可以将大型精密仪器的形状、各部分结构、工作原理甚至操作技术,以图片、影片等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而且可以把各方法原理以动画形式模拟出来,甚至还可以借助模拟仿真实验,让学生了解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影响因素,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表现力。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直观形象地表达教学主题,[5]当然,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会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听课的环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可以做到听课和记笔记两不误,而采用多媒体上课后,往往让学生感觉讲课进度加快,来不及记笔记。

此外,在讲解分析方法的原理时,涉及到公式的推导,有些学生思考速度跟不上讲课速度。因此,在听课这一环节上,要求学生上课前结合课本中的思考题进行预习,上课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认真听,适当作些记录,无须照抄笔记,课后再利用课件进行复习和巩固。传统的教学模式能一直延续下来,说明必然有它不可忽视的优势,而《仪器分析》的课程内容的特点又决定了需要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那我们就应该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我们的课堂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渗透课程的重要性。

要学好一门课程,取决于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制订教学计划,实行分层次教学,有选择、有重点地介绍不同的仪器及其应用实例。其中,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要重点学习各种有机化合物和微量元素等的分析检测以及蛋白质、酶、氨基酸等生物分子的分析等;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要求他们重点掌握生产过程的监控,如化工生产方面原材料、中间体和出厂成品的质量检测等;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要重点学习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物的检测。要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会给自己将来的工作或者科研带来很大的帮助,并从内心重视这门课程。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将仪器分析的原理方法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例如,涉及食品安全的毒、苏丹红事件,涉及环境安全问题的水体重金属污染、空气中污染物的监测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仪器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诱导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从仪器分析课程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去学习,带来的效果是任何一种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四、改进实践教学的方式,多用启发式教学。

目前传统的实验教学的指导方式是,告诉学生实验的原理、仪器、实验步骤,甚至连细节和注意点也一一交代,学生被动地按照实验的步骤一步步机械地完成即可,未能真正达到投入学习的目的,所学到的仪器分析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并未真正融合,使得学生不愿动脑筋,甚至不预习,实验时只需逐条看黑板、结合讲义也能完成实验,其结果只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课巩固或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尽管教师做得很细致很周到,但这样的实验很难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且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更不用说培养其创新能力了。

五、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增添设计性实验。

学习的过程已经不再是抄写黑板上的那些条条框框了,而是在于培养自己利用新的知识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本身就是一场教与学的革命。为了提高仪器分析实验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分析仪器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的作用,需要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作较大幅度的调整。基本思路是将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在12周内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以原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为目标的必做实验,第二阶段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开放式设计性选做实验。

科技论文。

相关信息。

的综合性实验报告。也可将老师的一些科研成果设计成仪器分析实验,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一些前沿研究领域以及科技创新和论文撰写的全过程。教师主要起辅导答疑的作用,而学生才是自主学习的主人。

通过几年来对《仪器分析》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实践,更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论与实验密切结合等途径,合理优化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对培养综合性、研究与创新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利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撰写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综合归纳能力、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研讨式教学孕育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其创新热情,培养了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十三

“现代仪器分析”作为一门随科学发展不断更新的课程,其分析原理、仪器应用均在不断更新,课堂上除了传授书本上已有的知识外,还要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仪器的发展现状。比如现代仪器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大规模联机化,往往一个实验室内装配有从工艺流程的探索到初产品的制备、分离、提纯、分析等一系列的仪器,这些仪器大多不是应用同一种技术进行操作和控制实验的,这就意味着现代仪器分析的发展所涉及的技术范围越来越广,远远超过了以前“仪器分析”所涉及的范围,因此教师在“现代仪器分析”的教学中就不能只侧重于某一技术,而忽略其他新产生的或是新关联的技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又了解现有的发展,对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掌握,这是教师进行“现代仪器分析”教学的难点。

在现代教学当中,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从头讲到尾”的教学形式已不再适用,而多媒体以其声、形、景、动、静结合等多样的表现形式,大容量、超时空、良好的启发性和易接受性等特点,已广泛地渗透到现代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深奥的微观过程、仪器的外观与内部构造、运行原理、发光原理等书本知识,转化为制作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形成了一种文、图、声、像并茂和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觉接受知识,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记忆。同时,还节省了教师板书的书写时间,使授课的信息量加大,知识容量扩大,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另外,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实现“实验室”进课堂。每个学生可通过模拟的实验室课件进入“虚拟实验室”,反复地在仿真软件上进行仪器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形象地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而且能通过自己亲身的仿真操作,获取直观的感性经验,掌握仪器操作要领,节约了实验成本,而且可以有效缓解“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开设有限、所用仪器水平相对较低、大型新型仪器数量不足等不利条件,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及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探索使用pbl教学法及其他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仪器分析”课堂教学中,内容与时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必须打破“一言堂”、“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课堂多媒体教学讲授、演示、提问、讨论和课外讲座等多种形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辨疑点,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法,也称作基于问题学习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学生通过合适的问题情景,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的能力在探知中升华,在锐取中创新,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方式,最终提升学生的多维能力,包括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应对变化的能力、终身的自学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这些都是目前用人单位所重视的。基于pbl法,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手段促进理论教学。

(1)提供网络教学第二平台,创建分析化学课程网站。除了多媒体课件、讲义等常规内容外,还提供大量的课外学习资源及链接网络,进一步拓宽专业视野,增强学生专业能力。

(2)查阅文献、写综述,并制作ppt进行全班答辩。由于学生对科研了解不多,通过查阅文献就某种分析方法撰写综述,可以让学生了解该方法的应用,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组织材料的能力,初步掌握科技论文的结构及书写方式。完成ppt制作并答辩,可以锻炼学生文字处理的能力,并检查学生知识消化与否和抗应变的能力。

(3)拆装废旧仪器。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他现代教学理念还包括启发式开放教学,学教并重(blendinglearning),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等,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加以尝试。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十四

[论文摘要]针对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现代汉语课程特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探讨新形势下的汉语教学规律,从观念到实践明确新时期汉语的教学目的,并提出了一些汉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完善,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现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包括语音文字、文学、词汇、语法、修辞五部分。内容丰富,概念繁多,知识结构复杂。在授课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在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基本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学生对现代汉语课产生兴趣,使他们通过学习不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理解、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有所提高,为其将来从事的工作打好基础。

一、课程定位问题。

提起教学改革,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教学方法的改进,这可能对于自然学科很适用,但对于现代汉语就未必适用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前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问题还没解决,即通过现代汉语教学应达到怎样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等都还没能得到解决。关于现代汉语课程的专业定位有多种提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点:一是重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简称“三基”)的训练;重视理解语言、分析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简称“三能”)的培养。二是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并获得初步的`研究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建议指出,这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种带有共性的抽象性表述导致在现代汉语教学中,一方面教育者盲目施教,不知道到底该教些什么;另一方面学生容易产生“不知道学些什么”的厌倦心理要想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必须首先明确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目标。我们常常将基础层定位在“三基”“、三能”上,这本身并没有错,但不够全面。因为这没有体现其专业特点,导致很多人对现代汉语课程定位产生了误解,把“现代汉语学”理解为“学习规范的现代汉语”。所以,现代汉语课程定位应该在培养学生“三基”、“三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为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论意识。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目标,唤醒其对现代汉语的自觉学习意识,实现认识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构建较为系统的现代汉语知识体系。

二、针对课程特点落实素质教育。

现代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小听的说的用的就是现代汉语,课本中有些内容又是学生在中小学接触过的,如汉语拼音,句子成分,词类、修辞手法等,这样不仅缺少新鲜感,而且容易使人产生没有必要学习现代汉语的思想。加之语言本身比较枯燥,它不像文学有形象有情节,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所以,提高现代汉语教学的趣味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当然,趣味不是目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其潜力。根据现代汉语课的特点,教师应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现代汉语的社会意义及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是根据语言学的特点,帮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语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认识语言学在人类科学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认识现代汉语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在微观上从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认知需要和自我提高需要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主意识。

其次,在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现代汉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寓教于乐,力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培养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如恰当选用笑话、相声和小品片段,选用有关诗文和寓言故事等学习语音与词汇知识,体验审美感受,培养语感能力,赏析语言大师的名篇佳句,引导学生体悟句型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妙用,提高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一些语言材料学习语言,如老百姓的鲜活口语,富于时代气息的网络语言和时尚词语等。

三、借助多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熏陶与影响。

发挥汉语教师的外语优势,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与适时点拨下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不同语言的对比分析能力。当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在影音世界中,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五音杂色的侵扰和污染。作为汉语教师如何开动脑筋将汉语教学和当今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接受语言美的教育的同时,自觉地将所学到的语言理论与现实中的语用现象结合起来,并且学会将汉语与英语进行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就显得相当具有紧迫性。我们在教学中大胆运用不同的现代影音设备如:电子课件、录音机、影碟机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熏陶与影响,收到了极好的效果。我们知道,不同语言从大的理论体系上讲是相通的,但是不同的语言又因文化背景和适用地域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表达特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及学生对外语知识的了解及外语水平的提高,在汉语课上加强汉语与英语的对比分析是可以行得通的。汉语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利用语言优势将语言知识融会贯通,以贯通古今,纵横中外的气度,将语言课讲活讲深。具体做法是,语音从两种语言的发声技巧作对比,词汇从汉语中的外来词和英语中的“借词”着手,语法从汉语史上成功引进美国结构主义的语法体系讲起,全方位立体地将汉语与英语作对比、分析,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加以及时的点播与提醒,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语言的热情。

四、联系社会生活,着重语言应用。

理论脱离实际就会失去生命力,任何学科研究的终极目的都是应用,不面向应用就没有出路,现代汉语教学更不例外。汉语教师必须走出象牙塔,现代汉语教学必须面向社会、面向时代、面向应用才有出路,这是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总原则。上课时,教师要尽量使用第一手语料,要关注那些鲜活的语言事实,要研究口语。现代汉语教学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解决一些语言运用中的实际问题。如《现代汉语》教材中,有不少内容都涉及国家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以及汉语规范化等与社会语言运用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知识的讲解不能只讲一些抽象的定义,而应该联系实实在在的社会语言生活。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去调查招牌、广告等社会用字的规范问题,然后撰写调查报告,并进行相关讨论。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调查、分析和研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现代汉语课本该是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但目前的现代汉语课较之其他课程显得更加远离生活,这应该引起所有教研人员的高度重视,应该让现代汉语课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让学生充分感受时代进步的节奏。其实,学生可能比老师更敏锐地感受着时代变化所带来的语言词汇变化,只是他们缺少理性的认识,教师可以织学生有意识的收集社会上出现的新词新语,并引导学生从语言规范化角度进行讨论,条件成熟时可以撰写相关的小论文,这样可以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2]张秀琴,对改进现代汉语教学的思考.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2).

[4]侯友兰,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改革的思考.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1).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十五

摘要: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标志,几千年来茶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生活方式,反映着国人的审美和智慧,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显现。传统茶文化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不仅为环境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赋予了设计作品以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从研究茶文化的内涵出发,以家居的设计为例,分析茶文化对现代环境设计所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茶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环境设计;应用。

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室内空间设计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但现如今,由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正受到冲击,标准化、规范化的商品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室内设计呈现相趋近的态势,而原本个性鲜明、形态各异的区域文化在这种冲击下出现变化。这种情况不是设计行业所期望看到的,设计界更希望看到的是各种文化百花齐放,带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设计被发扬光大,可以说文化是设计的生命之源。茶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直至现在,茶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研究茶文化并将茶文化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茶文化泛指与茶有关的文化,包括以茶为媒介进行传播或者展现的文化,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形式。茶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影响也是十分广泛,在文明、教育、贸易、医学等许多领域都体现了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从文明进程角度看,茶文化是商品经济与城市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产物,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主要体现在品茗歌舞以及诗词歌赋等方面,侧重点在于一个“雅”字。茶文化在我国经历了上千年的沉淀与积累,在漫长的发展时间里,茶文化整合了我国传统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哲理思想,并逐步转化成了各民族的一种特殊的礼俗,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而又极具特色的分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人们已经将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制作以及品茶等现实存在的特征,慢慢的将其上升成为一种高尚的情操与品德,而茶事表演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一项特殊的文化艺术。茶文化经过历代的发展,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孕育出极其丰富的茶文化成果。例如茶香淡雅温和,人们便由此引伸出了“和谐”、“幽雅”以及“谦和”等;茶水比较清澈,人们又将其上升到“清廉”、“清心”等;而茶性具有天然与纯真的特征,因此慢慢又引伸出“以茶会友”及“以茶待客”等文化,以茶来表示对人的和气与亲切。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茶文化在我国经过漫长历史的.不断洗礼与升华,现在其表现更多的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优雅的意境以及对生活的高品质追求。

论现代声乐教学改革论文(专业16篇)篇十六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课程教学中。通过结合多媒体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使课程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多媒体的应用还不够完善,这与体育课程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可以将多媒体技术有效的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便可以有效推进体育课程的发展。接下来,本文就结合高职体育的教学特点,对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多媒体教学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多媒体视野;教学改革;有效途径。

身体素质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平时的锻炼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提高身体素质,就一定要加强日常体育锻炼。学生阶段是开展体育锻炼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进行的体育锻炼,对自身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体育课程是教学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通过不断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1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

1.1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通过老师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行讲解,让学生重视体育锻炼[1]。明白体育锻炼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平时的体育课程学习中更加认真。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更具有趣味性的体育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应用非常有限,所以,学生对于应用多媒体的新形势体育教学会有更大的兴趣。应用多媒体教学,以多媒体动态的展示来代替传统的教师单一的讲解,可以给学生新奇的感觉。并且,通过相关的课程视频的播放,也会让体育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1.2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课堂对于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够全面,相关的注意事项,学生也只是通过体育老师说,学生大致听一下。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是否做到了真正的理解,这也是体育教学中有些欠缺的地方[2]。但是,通过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这个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师可以开展专门的'体育理论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体育相关的短片,并进行相应的辅助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运动开始之前,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果准备活动做的不到位,对学生体育锻炼有哪些影响。现阶段,部分学生对体育知识存在误区。甚至不明白什么事合理的锻炼,对运动量理解错误,觉得越多越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正确锻炼的视频,讲解错误锻炼的危害,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知识。

2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途径。

2.1设置合理的多媒体教学内容。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设置合理的多媒体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好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是如何科学的运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要将多媒体教学有效应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就应该做到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体育课程的教学特点,做到充分的了解。从而,为学生设置更加合理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另外,体育教学的主要以室外活动为主,所以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时间的把握。时间过长,会影响学生的活动效果。时间过短,又有可能会使学生没有达到充分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合理的多媒体教学时间。

2.2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

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由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单调的课堂环境往往会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较低,学习效率也很难提高[3]。而如果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相应的多媒体教学就可以使体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通过为学生播放轻松愉快的小短片,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会更高。学生也就更愿意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对课程内容和本阶段学生性格特点的充分了解和把握,进而为学生选择更适合学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并且,应该灵活应用素材,尽量丰富素材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能更好的调动学生,也使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不断提高。

2.3提高示范性课堂教学效率。

在体育教学中,示范性的教学很重要。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教学,才能直观的看到动作要领,也能够比较容易的发现动作难点。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一边进行动作示范,一边对动作要领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动作示范,然后进行相应的讲解。并且,可以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针对性的解决。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系统性的播放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3结语。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体育教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堂,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示体育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观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有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彭杰.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02).

[2]彭建才.基于多媒体视野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途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03).

[3]赵苏喆,余卫平,曾永忠.浅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有效途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1).

相关范文推荐

    怀孕产假请假条(模板20篇)

    通过模仿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7.范文范本的阅读需要耐心和细心,我们可以思考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尊敬的__领导:本

    中学理化生教研工作计划(优秀20篇)

    教研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为了推动教研工作的开展,特别整理了一些教研经验分享。我组的全体教师整体素质高,教学基本功扎实,有较强的

    主管工作月总结(精选19篇)

    通过写述职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值得借鉴的述职报告样本,供大家参考。区保健院院务公开

    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优质15篇)

    工作计划书是一份规划自己工作的重要文件,能够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这里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的工作计划书范文,这些例子展示了编写出高质量工作计划书的方法

    五一节珠宝活动方案(实用19篇)

    活动方案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活动资源,提高活动的效果和成效。活动方案的范文是供大家参考的资料,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目标需求,灵活运

    学习文明服务心得体会(精选22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文明服务无止境,在服

    撒谎欺骗老师的检讨书(汇总22篇)

    通过写检讨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以下是一篇检讨书的范文,作者通过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提出了有效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尊敬的xx领导

    参观银行心得体会(热门18篇)

    心得体会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更是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深入思考和提炼。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彩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物业科上半年工作汇报大全(15篇)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汇报,以便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和成果。这些工作汇报范文包含了详细的工作内容和成果介绍,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工作汇报的要点。

    金工实训电焊报告(精选13篇)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撰写各种各样的报告,以便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为期三周半的金工实习终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