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

时间:2023-12-07 作者:文轩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进度,及时调整和修正。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案例,展示了教学工作计划对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一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本班学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独立计算、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具体的运算过程,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中感悟,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亲身体验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二

(1)让学生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本班学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观察(“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师:你观察到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得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式呢?现在就来试一试怎样列出算式。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提醒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本题涉及的是分数中的剩余问题,其理解比整数要困难得多,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算式的讨论与交流上。分数问题中,单位“1”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知识点,也是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确定的问题,因此,适时为学生提醒单位“1”是本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点。

3、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讨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计算方法,知道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计算(出示2道算式,先由学生独立计算,个别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练一练第70页的第4题)。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学会总结学习所得,是数学课的一项必要的技能训练项目,此处要有意识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来,即:

1、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加减。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已有的知识,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依据实际情况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选择较经济的旅游费用。

板书课题:旅游费用。

二、组织探索活动。

(一)购买门票的策略。

1、出示第一幅情境图,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即4个大人,1个小孩。

2、了解教材已经提供的两种优惠方案的含义。方案一是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方案二是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100元。

3、分别计算出两种不同的方案所需要的总钱数,然后通过比较,从中选择较为经济的方案。经计算,方案一要花680元,方案二只需500元即可。因此选择方案二。

4、出示第二幅情境图,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即2个大人,4个小孩。经计算,此时采用方案一只需480元即可,方案二要花600元。因此这次选择方案一。

5、通过两种不同情境的计算比较,使学生体会到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6、练一练。

第1、2题,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规律应该是:大人多,小孩少,按b方案买票省钱;大人少,小孩多,按a方案买票省钱。

第3题,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后展开讨论,可以用两种方案相结合,即6个大人买团体票,3个小孩买小孩票。鼓励学生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究租车的策略。

1、出示情境图,说说了解到哪些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如“限乘40人”是什么意思。

2、谈谈解决问题的初步设想,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因为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列表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填写表格,小组合作,分工计算。

5、大家交流后找出最合适的方案。

6、试一试用上面的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

三、总结。

在本节课中,你用了哪些方法来进行学习的?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旅游费用。

购买门票:租车选择:

情境图一情境图二表格。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学情:

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本班学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观察(“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师:你观察到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得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式呢?现在就来试一试怎样列出算式。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提醒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本题涉及的是分数中的剩余问题,其理解比整数要困难得多,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算式的讨论与交流上。分数问题中,单位“1”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知识点,也是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确定的问题,因此,适时为学生提醒单位“1”是本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点。

3、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讨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计算方法,知道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计算(出示2道算式,先由学生独立计算,个别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练一练第70页的`第4题)。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学会总结学习所得,是数学课的一项必要的技能训练项目,此处要有意识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来,即:

1、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加减。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五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68的内容星期日的安排。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耐心倾听的意识,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三、说学情。

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四、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共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本班学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出示课件(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了什么?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式呢?现在就来试一试怎样列出算式。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提醒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本题涉及的是分数中的剩余问题,其理解比整数要困难得多,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算式的讨论与交流上。分数问题中,单位1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知识点,也是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确定的问题,因此,适时为学生提醒单位1是本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点。

3、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讨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计算方法,知道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三个环节: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计算(出示2道算式,先由学生独立计算,个别学生扮演,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2、解决实际问题(机动)(出示练一练第70页的第4题)。

第四环节: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生1:我学会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生2:我学会用多种方法计算。

学会总结学习所得,是数学课的一项必要的技能训练项目,此处要有意识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来,即:1、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3、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加减。

七、板书设计及说明.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悟最深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独立计算、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具体的运算过程,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中感悟,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亲身体验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七

1、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耐心倾听的意识,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分析。

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又学习了倍数与因数以及分数的再认识等,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是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材利用“星期日的安排”的故事情景,逐步引出分数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探究算式运算的过程,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学生校学生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

生:去爷爷奶奶家、去同学家、在家看书、看电视、看弟弟妹妹……。

师:老师通过一次调查了解到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

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想知道。

(评析:“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这一话题的提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了什么?

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式呢?现在就来试一试怎样列出算式。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我列出:1-3/8-1/6。

生:我列出:1-(3/8+1/6)。

(3)全班交流。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师: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

(评析: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本题涉及的是分数中的剩余问题,其理解比整数要困难得多,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算式的讨论与交流上。)。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我们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1:我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1-3/8-1/6。

=5/8-1/6。

=11/24。

=24/24-9/24-4/24。

=15/24-4/24。

=11/24。

生3:我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是:

1-(3/8+1/6)。

=1-(9/24+4/24)。

=11/24。

生4:我也选择了“1-(3/8+1/6)”的这一道题,计算过程比他简单,是:

1-(3/8+1/6)。

=1-13/24。

=11/24。

……。

(3)小组讨论:这几种算法对吗?各有什么特点?

(4)全班交流。围绕运算过程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师: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主要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先将所有的分数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的;二是先根据需进行部分的通分。这两种方法哪种合适,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算式特点来确定的。

(评析: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讨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计算方法,知道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计算。

(出示试一试4道算式,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尤其是试一试的第2题。)。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课本第69页的第2题,在解答本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作图,再进行解答。这样,容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出示练一练第69页的第3题,在学生完成填表后,可以组织讨论:“为什么行一段山路,山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行时间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会不同?”使学生明白客观条件的变化,其所花费的时间也将不同。同样,也可以讨论公路的路程占总路程的几分之几与所用时间几分之几的不同。)。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生1:我学会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生2:我学会用多种方法计算。

……。

五、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设想到实践体会很多,最深切的是:

1、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新课程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诉学生。如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亲身体验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六、教学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本班学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独立计算、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具体的运算过程,教师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中感悟,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讨论,亲身体验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计算和统计等数学知识解决旅游活动中的买票问题,依据实际情况选用较优惠的方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经历用列举法研究问题的过程,初步探索出买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回想周一去珠海珍珠乐园秋游的场景,播放几张秋游的数码相片。

师:我们集体去旅游应考虑什么问题呢?(租车、买门票)。

导入新课:

《买票中的学问》。

长城旅行社推出了a、b两种购票方案。

a方案景园一日游。

大人每人160元小孩每人40元。

b方案景园一日游。

团体票5人以上(含5人)每人100元。

1、指导学生明确a、b两种方案的含义。

2、思考:怎样买票省钱?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学情预测:不一定;a方案对小孩有利,b方案对大人有利;要知道有几个人,几个大人,几个小孩……)。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第一次探索活动:发现一般规律。

1、列举情况、解决问题。

要是有5人去旅游,有大人也有小孩,有几种情况?

(1个小孩4个大人、2个小孩3个大人,3个小孩2个大人、4个小孩1个大人)教师板书各种情况下的人数。

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各种情况的两种计算过程和所选方案。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师:为什么总人数都是5人,选择优惠的方案却不一样呢?这里面隐藏着什么规律呢?

师:请同学们观察,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小孩多时,选择a方案。

大人多时,选择b方案。

教师出示:如果a方案中大人的票价改为140元,再试试看,发现3个小孩2个大人:3×140+2×40=500100×5=500(2种方案价钱一样)。

再一次调低大人的票价继续计算。

引导学生发现:选择方案时还同2种票价的差额有关系。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计算来比较2种方案的总价格。

三、解释应用,完善认知。

1.学生做p58页的试一试,如果你和你的亲人一起去玩,怎样买票省钱呢?(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捕捉特殊的例子加以引导,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冲突。“大人多时选b方案,小孩多时选a方案”这一规律在一般情况下适用,但有时在特殊情况下不适用。

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情况下适合选择a+b相结合方案(当大人的人数达到团体票人数的时候)。

2.学生独立完成p60的练一练,指名板演,共同讲评。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课堂小结:在考虑怎样买票省钱时,不仅要考虑大人多还是小孩多,还要考虑总人数,更要考虑特殊情况。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九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的概念。

难点:识别分式有无意义;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四.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设为以下五个环节:发现新知再探新知应用新知深化拓展小结巩固,以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十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课本第5——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借助直观图,了解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加法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2、会根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运算律正确进行分数的有关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揭示课题并板书:星期日的安排。

二、探索新知。

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件:男女生星期日活动安排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体出什么数学问题?

2、活动二:你能画图表示出这些信息吗?

3、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式呢?分别写出男生和女生的算式。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师: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

今天这一节课就要来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具体运算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十一

用韩国文化打动全亚洲。

仁川亚运会开闭幕式的主题是“45亿的梦想,同一个亚洲”,而开幕式则是以“遇见亚洲的未来”为主题。据了解,开幕式分为开场演出、主题文化演出、圣火点火仪式和庆祝演出四大部分。根据亚组委发布的开幕式流程,开场曲目由韩国声乐家曹秀美与仁川市合唱团合唱歌曲《亚洲之歌》,词作者为韩国著名诗人高银,开幕式将展示韩国传统和现代两种文化的魅力。

据了解,本届仁川亚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是韩国电影大师林权泽,韩国小说家、剧作家及电影导演张镇担任副导演暨艺术导演。当韩国亚组委选定78岁的林权泽担任总导演时,开闭幕式的风格便基本确定了。林权泽被誉为韩国电影教父级人物,素以善于表现韩国传统艺术闻名。而此前林权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开幕式将侧重于表现韩国文化特征,而不是韩民族的优越性。”

看明星。

老男神新男神全上阵。

要想把韩国的文化特征表现出来,如今在全亚洲都很叫座的韩国流行文化,无疑是最大的领带,而那些韩国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也必将成为本届仁川亚运会开幕式演出的亮点,从目前已经透露出的演员名单来看,曾经打动过无数70、80后少女芳心的韩国顶级帅哥张东健;如今令无数90、00后少女神魂颠倒的男神金秀贤;还有让全世界都知道首尔有个江南区的鸟叔,以及exo、jyj等都将悉数登场。单凭着一长串顶级明星的名字,就已经注定这场开幕式的精彩程度绝对值得期待。

17日记者从仁川亚运会主体育场经过的时候,就正好碰见几个来韩国旅游的中国女生,在体育场附近询问是否还有开幕式门票销售,相信他们也是被这些红透半边天的韩国明星吸引来的。

看历史。

汉城奥运开幕式演员再现。

除了当红的明星,我们还将在明天的开幕式中见到还有一个特殊的表演者,他就是33岁的尹泰雄――26年前的汉城(已更名为首尔)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个7岁的韩国男孩子,推着在韩国孩子中最流行的“玩具”铁环,跑到场中央,向全世界人民挥手致意,他的童真、神圣、健康而又平凡的微笑感动了全世界。这个平凡的尹泰雄从此被韩国人所记住,被称为“铁环少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奥运圣火传递韩国段,尹泰雄是韩国最后一个传递圣火的火炬手。如今,将满33周岁的尹泰雄再次受邀参加仁川亚运会开幕式,并再次表演滚铁环,这一童趣十足,却饱含悠悠岁月的一幕,将是最感人的一幕。

看点火。

会用手机点燃火炬吗?

大型赛事开幕式的点燃圣火的方式都会引起猜想,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上,卡塔尔耐力赛马队的队长阿尔萨尼手持火炬骑着骏马,点燃主火炬台的场面,至今仍让人难忘,而广州亚运会上何冲点燃鞭炮的方式也独具匠心。本届仁川亚运会开幕式将如何点燃圣火目前仍是个谜。不过有很多网友根据开幕式的主题,以及总导演想通过开幕式表达的内容,大胆推测,本届仁川亚运会开幕式,可能将用手机点燃圣火,从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来看,用手机点燃圣火并非不可能,开幕式导演团队真的是这样设计的吗,答案将在明晚揭晓。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十二

上个周六,赶上难得的好天气。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大自然里多玩耍一天,我们干脆把色彩启蒙课安排在了一起。那一天活动安排得其实不是很紧张,可是孩子们的满意度很高。以至于这个礼拜孩子们还在惦记着,什么时候再回安利隆?我们还没去地道战参观呢。由于上次有没能去参加郊外活动的小伙伴,因此本周六特别安排色彩启蒙课(第一节)在信号所补上一次。由于环境不同,授课的方式和内容还是有所调整的,上周六参加过课程的'小朋友本次可以免费参与,让我们能够系统地请老师为大家开启色彩世界的大门。色彩世界的大门敞开着迎接你的到来。色彩课共12次每次100元,合计1200元(老会员8折)==============================================================================色彩启蒙第一节课教案步骤草案1.集体观察自然中的颜色:植物(树、草、花。。。)、物体(车、房子。。。)、人的服装等,懂得什么是颜色(看见的色彩就是颜色)(10分钟)2.看图片:鹦鹉。。。等,视觉巩固认识色彩即颜色,(10分钟)3.色彩体验:本课的主要内容(50分钟)三原色(红、黄、蓝)间色(紫、绿、橙)复色(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为复色)4.实践:用广告颜料调色练习,独自练习5.集体制作:综合调色和色彩应用实践(20分钟)(五彩的树)材料:广告颜料(红、黄、蓝)、排笔、调色盘、3a白纸、整幅白纸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十三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星期日的安排”。

本节主要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本班学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观察(“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师:你观察到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得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式呢?现在就来试一试怎样列出算式。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提醒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本题涉及的是分数中的剩余问题,其理解比整数要困难得多,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算式的讨论与交流上。分数问题中,单位“1”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知识点,也是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确定的问题,因此,适时为学生提醒单位“1”是本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点。

3、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讨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计算方法,知道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计算(出示2道算式,先由学生独立计算,个别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练一练第70页的第4题)。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学会总结学习所得,是数学课的一项必要的技能训练项目,此处要有意识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来,即:

1、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加减。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十四

看戏归来的情形,看戏次日的情形,详略叙事的恰当。

1.由分析过的第三层,引到引导学生分析第四层(板书:看戏归来的情形)。

(1)“我们”在看戏归途中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听到悠扬的横笛声,“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表现出仍很留恋演出(板书:留恋演出)。

小朋友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摇得那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留恋演出、议论笑骂和摇船情形,表现了对看戏仍然兴趣很浓,愉快兴奋(板书:议论笑骂戏兴仍浓愉快兴奋)。

(2)小说写出“我们”偷豆、吃豆的怎样的经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摇船的说“很疲乏……许久没有东西吃”,引出偷豆、吃豆的插曲,双喜指挥偷豆。双喜先问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阿发“往来的摸了一回”,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不管是谁家的,单选大的偷,自己家的大就偷自己家的,表现出他憨厚无私(板书:选偷大豆憨厚无私)。

大家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表现出他不愿惹起阿发的娘哭骂、气恼,偷豆也有分寸。

“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在夜晚随波漂浮的航船上,围吃自己偷来、剥好、煮熟的豆,自然别有一番滋味,香甜可口(板书:自剥自煮吃来味香)。

(3)“我们”吃完豆做了些什么?虑到了什么?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吃完豆后,洗了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避免被人发现偷豆、吃豆的事,表现出处理善后,考虑周到(板书:善后处理考虑周到)。双喜所虑的是八公公发现用了他船上的盐和柴,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有应付他的办法。写这些,表现出少年们预想到可能发生的纠葛,有了应付的办法,放心了偷豆、吃豆的事(板书:预想纠葛应付有法);。由于归途中偷豆、吃豆的插曲,使得这次夜晚去赵庄看戏,更加令“我”难忘。

(4)小说是怎样接住夜晚去赵庄看戏的?这样结束产生着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是从长幼都很高兴来接住夜晚去赵庄看戏的。站在桥脚来接的母亲,本来为“回来得这样迟”而“颇有些生气”,但看到儿子和小朋友们都高兴的回来了,“也就高兴了”(板书:长幼都很高兴”;并且“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小朋友们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辞谢了母亲的邀请,“各自回去了”,圆满地接住去赵庄看戏,这样圆满地接住去赵庄看戏,不但由母亲送始,以母亲接终,前后呼应,构成了事件的完整性,也使事件更在“我”的脑海中永留美好的记忆(板书:圆满结束看戏永留美好记忆)。

2.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板书:看戏次日的情形)。

(1)小说怎样写出看戏次日的情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照应着昨晚的偷豆、吃豆和看戏,呼应第一部分写的村民淳朴好客,写出看戏次日的情形。“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照应昨晚吃豆后“所虑的”八公公发现用了他船上的盐和柴“会骂的”;六一公公问“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照应昨晚“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吃了六一公公送给的豆,觉得“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照应昨夜的偷豆、吃豆和看戏。六一公公的问“我”的.话和送豆,呼应第一部分所写村民淳朴好客。

(2)这样照应前文、呼应开头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对两位公公的照应前文偷豆的说明和描写,表明了昨晚的偷豆、煮豆、吃豆并未引起纠葛,结果良好(板书:照应偷豆结果良好)。特别是呼应开头部分的村民淳朴好客,描写六一公公亲热地问“我”昨晚的戏、豆如何,高兴地送给豆,更表现了村民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板书:呼应好客更现朴厚)。对“我”的照应前文的描写,则表明了昨晚的豆最好吃,戏最好看,至今不忘。这样结束全篇,构成了作品绵密完整的结构,表现出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平桥村的人物和生活的绵绵无尽的怀恋(板书:结构绵密完整小住生活美好怀恋绵绵无尽)。

3.引导学生分析本篇详略叙事的恰当。

本篇怎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总的来看,本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体现出充分的表现力量,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虾运动,更表现了农村老人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突出了重点,值得认真体会,学习。

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缓急轻重得当,读出感情色彩。

进一步体会第三部分的表现作用,和本篇详略叙事的恰当。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十五

情感与态度:愿意听从家人的意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暑假计划,乐于安排好自己的暑假生活。

行为与习惯:学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在生活中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知识与技能:懂得放暑假的意义,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过程与方法:学习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的方法,体验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收获,初步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

学习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从而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

教学难点。

懂得放暑假的意义,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我的暑假计划”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大家出主意”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学订暑假作息时间表。

2.提问:暑假是一个比较长的假期,对这个假期你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呢?

3.提问:在暑假里,制定一个比较可行的计划是很重要的,我们一起来讨论怎样制定暑假的作息时间表。

(1)[播放课件:作息时间表]。

(2)讨论:暑假期间,每天要做哪些事?

(3)提问: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

(4)提问: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对我们的暑假生活有什么好处呢?

(6)小结: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作息时间表。那么,我们在暑假中,要按照作息时间表来安排暑假生活,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活动二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提问:暑假生活是我们向往的,怎样让我们的暑假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呢?

(1)[播放动画:这样过暑假]。

(2)讨论:怎样让我们的暑假生活过得更有意义呢?

(3)小结:在暑假里,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学玩结合,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

我的暑假计划过有意义的暑假生活。

第2课时。

活动一解决暑假中的问题。

提问:我们一起学习制定暑假计划,以往放长假的时候,你们都遇到过什么问题啊?

(1)提问:遇到的这些问题,你们都是怎样解决的?

(2)追问:有没有当时没有解决好的事情,带来什么问题呢?

2.过渡:在假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播放动画:暑假里的烦恼]。

(2)讨论:如果我们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你有什么好办法?

过渡:暑假中,除了在家中生活、学习,我们还会有很多安排。

(1)提问:暑假中我们经常会走亲访友,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提问:你们都去过哪里,在那里过得怎样,有什么愉快的事情?

2.提问:当我们外出走亲访友时,我们应该怎样安排暑假生活呢?

(1)[出示图片:去外地过暑假]。

(1)小组讨论:你有什么适合自己的方式能够记录下自己的暑假生活?

(2)小结:我们可以用记日记、画日记画、拍照片等方式记录暑假生活,给我们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很快就要放暑假了,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这件事,记录好自己的暑假生活,开学后我们还可以一起展览。

3.总结:暑假里,有机会外出旅游或串串亲戚,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益。但是,也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希望大家都能够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暑假。

星期日的安排教案(热门16篇)篇十六

《星期日的安排》这节课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因为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男、女同学占全班男、女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小遗憾。

1、自身语言性引导不够准确,使学生的理解有所分歧。继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准确而简练的语言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

2、肢体语言使用甚少,面部表情过于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传达信息,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时,给学生一个赞许的微笑。

3、没有掌握好时间,有点拖堂。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习,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仔细备课,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重点和难点;多听课,学习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一步加强课堂组织能力、课堂应变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7篇)

    教学计划是制定学校或者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教学活动的总体安排和指导。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分享。教材分析:一、课标中对

    值周的第一天小学生(通用20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写好作文是每个学生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的优秀作文,感受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同学丙满脸严肃,道:“中国人说中文,丢洋文显摆

    幼儿园老师教学常规总结文章(汇总14篇)

    通过教学工作总结,可以总结出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如果你正在写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一下写作的思路和结构。一、思想方面: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工作方案(实用19篇)

    在制定工作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时间、人力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工作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1.热情接待幼儿、家长,分发胸卡,初步熟悉幼儿姓名

    安徽语文题目及(热门16篇)

    安徽地处河流丰富的地区,拥有众多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安徽景点排行榜,希望能为大家的旅行提供一些参考。材料作文,由清朝的阮元写的一首哲理诗《

    高分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大全(18篇)

    优秀作文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概括的一种重要写作形式,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

    大风和树叶小班体育教案设计(模板15篇)

    教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小班教案的实施效果和成果需要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玩法:1、一起叫口令:“我们都是木头人

    公司营销部门年度销售工作总结(优秀16篇)

    通过销售工作总结,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以提高销售业绩。以下是一些优秀销售人员的总结经验和心得,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不知不觉,新的一年又

    小班说课稿保护牙齿(实用23篇)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有序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成功案例,看看其他老师是如何编写教案模板的。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早、晚刷

    网络销售策划方案(热门18篇)

    策划方案的编写一般包括项目背景、目标、策略、实施计划、资源调配和风险管理等内容。策划方案是在组织活动或项目之前,对目标、方法和实施步骤进行计划和安排的重要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