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LZ文人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教育教学理论的运用,同时也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教学计划范文,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计划。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一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选文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摘出原句)。

2、为了证明观点,闻一多从正、反两方面举了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什么?(摘出原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如果将此句改为陈述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5、读下面仿《最后一次演讲》而成的一段“网文”,自选话题,仿写一段演讲词。

我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我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奴性、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喊打喊杀,肆意谩骂和攻击?(鼓掌)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摆事实、讲道理,而如同泼妇骂街一般对我进行人身攻击!这成什么话?(鼓掌)。

参考答案:

1、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2、正:“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

反:“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3、反问句。不如反问句的语气坚决,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意对即可。)。

4、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意对即可。)。

5、“略”。(从“写好演讲稿”的“话题、观点和技巧”三个角度评判,酌情给分。)。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二

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会涉及到一些略读的作品的考查,比如我今天选取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散文,用简练的笔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位鲜活的梁公形象。

【知识与能力】。

了解梁任公的演讲特点,掌握批注式阅读这一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法和自主读文、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个性化的解读梁任公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师风范,学习梁任公身上的宝贵品质。

通过批注式阅读法体会梁任公演讲时的风范。体会梁任公充满激情演讲背后的真诚。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作者的生平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维新派的领袖、是影响徐志摩一生的恩师,他的孩子们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专家,他的长子迎娶了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大家猜出是谁了吗?对,就是梁启超,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师,走进《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

1.出示金圣叹批水浒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批注式阅读。

2.介绍批注式阅读的常用“类型”。

明确:(1)感受式批注:阅读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不理解的地方,此种方式利于深入文本,把握文章核要。(2)点评式批注:对于文本的内容或语言做出个性化的评价。(3)联想式批注:意在培养发散思维,通过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联想到其他的知识,如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之前看过的一本书一篇文章等等。

3.运用学习的批注式阅读法开展个性化阅读,要求至少运用两种常用的批注类型。

1.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组内互相参照,互相启发,要求组内成员都要分享自己感受,那么在别人分享的时候也要积极地记录对自己启发的亮点,将口头的交流落实到书面之上。

2.各小组内推选精彩的批注在全班分为内进行交流。

预设:

(1)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批注:民国政局动荡,作为维新派的领袖看惯了政治与利益之间的丑恶联系,不谈不是不关心而是失望是叹息,转而学术一是怡情,二是低头走路。

(2)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批注:作者简单的几笔便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内容丰富的画面:坐满了听众—对于梁启超先生的仰慕人数之众,对于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

(3)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筑公竟渡河!筑渡河而死;筑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了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批注:梁先生的深度既体现在这里,十六字后面的内容便有十几页的文字、十六字后面画面便有半部电影、十六字后面的体会便是梁先生内心的浩瀚。

(4)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批注:带入感极强,如果你此时是坐在座位上,那么你会觉得自己就置身于梁启超的讲台之下,在梁先生记忆起来的瞬间,你前倾的身子才会在座位上有所着落。这样的写法甚好,可学。

1.回顾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方法。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2.整理归纳课上记录的批注,思考“质疑”“批判”这两个词的深层含义,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三

一、检查预习。

1.课文主要是记演讲还是记人?

答:通过演讲表现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表现出了梁任公的性格及特点。

2.结构框架。

第一部分(1)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

第三部分(10)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3.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梁任公先生的文字。

a.直接描写。

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b.间接描写。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二、导入新课。

问:课文中的“热心肠”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热心肠”含义有什么不同?

三、细节赏析。

1、全班齐背诵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提示:ppt演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相关材料。

3、关于《箜篌引》。

a.讨论《箜篌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有一个人硬要渡河,另一人劝阻他不要渡河,结果是渡河的人死了。

提示:ppt演示谭嗣同的名言名诗。

谭嗣同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被捕前,曾去日使馆见梁启超,劝其东游,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启今南海之生死未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临终语。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4、小结。

讨论明确:他还是关心国家,关心青年的就如他做的这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他的真性情、他的爱国情感打动了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影响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关心政治关心国事有如下语句可以证明:“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的确,任公先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影响教育青年学生先生早年投身政治,领导或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等,希望用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改变中国,后来意识到君主立宪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晚年致力于用思想,用传统文化来教育、激励广大的青年学生他的真性情、他的炽热的爱国心是不变的!”

四、感情深化。

ppt演示《少年中国说》选段。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五、思考题。

你对梁任公先生逃亡日本之事持什么看法?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四

请同学们用笔画出你认为能够体现出这次演讲成功与精彩之处的文字,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并在书上的相应位置记下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发言)。

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拨:通过对比(板书),来说明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

2、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点拨:“预先写好”,“整整齐齐”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的认真负责(板书),“秀丽”,“美观”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的修养很高(板书)。

3、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点拨:“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不算英俊,但是由于作者对先生怀有无限的景仰之情,所以先生的“缺点”反成了优点,成了梁实秋喜欢先生的理由。“长袍”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服饰,但“肥大”却表现了任公先生不喜被束缚,崇尚自由(板书)。“步履稳健”可以看出先生的从容不迫、悠闲自然之情,“风神潇洒”(板书)凸显梁任公年岁虽长,不改才子本色,“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更显其眼睛炯炯有神。智慧和灵气一看便知。

4、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点拨:“扫”字可见先生的沉着冷静,“翻”字形象地刻画了梁任公做思考状,“点”字又表现其自信。“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见其谦逊(板书),“可是也有一点喽!”又见其自负(板书)。这样一个风趣幽默(板书)的形象跃然纸上。

5、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点拨:突出先生的演讲的影响深远,以及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也见演讲的生动形象(板书)。

6、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点拨:突出先生的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板书)。

7、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点拨: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感受文中强烈的情感(板书)。

……。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写出一句话,来总结梁任公先生的形象。

(点评学生答案)。

参考答案:梁启超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风神潇洒,有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或“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板书)。

六、手法探讨。

如此生动形象的人物,文中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刻画的呢?

(学生讨论)。

点拨:语言、神态、肖像、动作等细节描写(板书)。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板书)。

这样刻画人物的方法你学会了吗?请以《记牛老师的一次讲课》为题,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学生例文:

熊思聪。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万里无云的下午,教学楼的教室里坐满了学生,随着一阵上课铃响,走进来一位高大威“梧”,仪表堂堂的人物,穿着西装,步履稳健,神采飞扬,面带微笑,这就是“刘”老师。

他走上讲台,微笑着对同学们,再回过头看一下黑板,然后迅速转过来,头一句是:“上课。”同学们本来还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便马上安静下来,(他)随后翻开书,与我们讲课。

他讲课也是极具特色的,先是走下台来,左右巡视,来查探同学们是否做好课前准备,然后点点头,依旧是微笑着,来开始讲了。

我清楚的记得,在一个乌云密布的下午,xxx班教室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上了一位高大威武,穿西装和皮鞋,步履稳健,面带笑容(的人物),这就是“刘”老师。

老师博闻强记,满书笔记,大部分讲课内容都能背诵得出,有时他不记得,他就上台瞥一下课本。讲到紧张处,老师便露出一脸笑意。他风趣的话语,让我们在“坐”听众狂笑。真不风趣!

(点评:两篇文章都有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符合练习的要求。但要深入细致的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必须要仔细观察,如“面带微笑”,“面带笑容”是如实描写,但还可深入,描写笑容中的不同,刻画人物的个性。文章要纪实,如“万里无云”,“乌云密布”这是矛盾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描写。注意文中的错别字。)。

今天我们学习了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如果大家留心的话,应该不难发现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通过叙事来刻画人物,在《小狗包弟》中隐藏在字里行间中的真挚的情感,希望大家能够认真体会,并学会运用。

讲稿认真负责修养很高。

人物风神潇洒崇尚自由。

记梁任公先生开场谦逊自负风趣幽默正面描写。

的一次演讲讲演学识渊博旁征博引(细节描写)有学问。

情感强烈率真酣畅有文采。

背诵自由洒脱有热心肠。

对比印象深刻生动形象侧面描写。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五

教学目标:

1、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2、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2、引导学生学习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要学习一篇文章,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呢,我想给大家做一道竞猜题:猜猜他是谁。我对他有四个描述:

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有答案了吗?告诉我,他是谁?

明确:他就是梁启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性。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近这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伟大人物,学习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

(一)请大家自由、大声的朗读本文你所喜欢的段落。

(二)给下列字词正音(多媒体展示)。

莅()临;戊戌叱咤()风云;精悍()激亢;()箜()篌()蓟()北。

(三)梁实秋先生可是一位名人,他以创作散文小品著称。今天,我们要把他头上的光环拿下来,用我们现在的语法规范来看看文章中的几个句子表达准确吗?(多媒体展示)。

明确: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明确:不是,本文似是记事,实为写人,是通过演讲这件事来写梁启超先生。

标题中对梁启超为何要以“任公先生”相称?

明确:以号相称,这是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可见,这篇文章里,作者流露的应该是对梁启超先生怎么样的感情?

明确:崇敬、景仰之情。

请大家从文中找一找,文中都写了梁任公演讲之时的哪些方面?

立外貌:

肖像特点——很有精神,智慧,和善。

神态特点——自信,洒脱,神采飞扬。

独特开场——谦逊自负,诙谐幽默。

描语言: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激亢。

写动作:

敲头——自然随和。

手舞足蹈、掩面顿足、狂笑太息——率真、洒脱。

抓侧面:

屏息以待,欢喜,泪下沾襟。

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爱好。

板书:

其貌不扬有学问。

谦逊自负梁任公有文采。

随和率真有热心肠。

潇洒自然。

教师提问:我们平常说这个人“热心肠”是什么意思?”

明确:心肠好,喜欢帮助别人,也就是乐于助人。

教师提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最后一小节中说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可全篇文章并无一处写到梁先生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事,那么在这篇文章中的“热心肠”如何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梁启超的“热心肠”。

(一)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安史之乱后,作者听到唐军收复了河南等地,欣喜若狂。梁启超在讲到此诗时“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同样表现了他对收复祖国大好山河,实现祖国统一的渴望。

(二)《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主角侯方域,李香君。“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他们的爱情为主线,政治变化为暗线。南明小朝廷的灭亡,标志着明朝的彻底结束。结局一道士对男女主人公说:“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吗?”于是两人双双入道。联系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国难当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再次表现梁启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率真、奔放、激情澎湃。

(三)《箜篌引》,这是东汉文学家蔡邕的作品。选自他的《琴操》,但是现在据韩国学者研究,这是他们的《古诗源》上记载的朝鲜悲剧。不管是谁的作品,这都是一篇值得回味的小文章。诗的大意是一白发狂夫披发提壶,欲渡滔滔江水,他的妻子紧追其后,想要拦阻他,但是他还是渡河了。于是伤心的妇人在岸边拿出箜篌,唱出这首悲凉的哀歌,更多的引起听者心中的共鸣,“闻者莫非堕泪饮泣”。

教师总结:你明明知道是送死,还要去渡河,为什么要这样义无返顾的奔赴死亡呢?(回答:这种人,要么是疯子,要么就是为了某种理想而殒身不恤的人,像启超先生,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为了国家与人民,他面对的是追捕、逃亡和淋漓的鲜血,正如鲁迅所说,他们既是哀痛者又是幸福者。也许我们只看到了一个疯狂到堕河而死的男子,而任公讲这首诗的时候忆起的是那段峥嵘岁月,想到的是自己和如自己一样奋不顾身的革命者,所以才能演绎得如此精彩。)。

板书:热心肠——爱国情。

你能从中学到哪些写人的方法?(学生回答)。

总结:

1、调用多种手法,写出人物的个性。

2、在事件中刻画人物,不必罗列事件,甚至一件就足够。

3、从正面和侧面入手,多角度整合刻画。

4、不仅要描形,还得要绘神。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应该感谢梁实秋先生,他是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本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如火如荼的岁月里,那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使人读其文,如观其人,听其声,难以忘怀。

请让我们共同朗读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的精彩语段,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或哪位同学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请写出一位老师或同学,记叙人物的言谈举止,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不少于400字,题目自拟。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六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过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卑劣()诬蔑()蛮横()恐怖()屠杀()挑拨离间()。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卑劣:赋予:蛮横:挑拨离间: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感情。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

3、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4、概括这篇演讲词的`主旨。

(二)语言方面。

5、这篇演讲语言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哪些语句给你的感觉最深?请举出几例,运用以前学过的语言知识(如感叹句、反问句等),分析一下它们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示例:“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运用感叹句,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愤怒的控诉及无比的激愤。

6、本文的语言除了有句式化的特点外,还运用了大量的口语,比较下列几组句子,说说每组中前一个句子体现了怎样的口语表达效果。

(1)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出来!

(妄图用杀人来达到目的,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民主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你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文中“你们”指的是,“我们”指的是。

(2)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3)“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七

1、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2、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3、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1、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2、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3、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二)、温故互查:。

1、指名读课文。

2、纠正字音。

(三)、设问导读。

活动一:倾听爱国心。

生:痛斥敌人卑劣无耻,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号召人们斗争。

活动二:品思爱国情。

生:读文章后,学生说这是闻一多为李公朴做的一次演讲。

师:大家对李公朴的事迹除了书本上的介绍外,还有其他的了解吗?

学生看:课件补充资料李公朴是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学者、社会活动家。"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呼吁抗战,是著名的抗日救国"七君子"之一。1942年移居昆明,从事民主文化活动。宣传抗日救国和民主进步思想。"一二一"运动中,站在爱国学生一边,多次撰文抨击国民党,痛悼烈士。?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先生与夫人张曼筠在回住所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生:最卑劣最无耻,中国人,这成什么话?原因是只有重读这几个句子和字词更能表达心中的愤怒。

师:好,同学们自己尝试重读这几个句子和字词,体会一下当时作者的心情。然后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找学生读,然后引领学生齐读。

生:可能有反动派在现场。

学生看:李夫人带着悲泣走到台上,愤怒地控诉国民党反动派卑劣的罪行,报告时泣不成声,一千多听众大都愤然泪下。而竟有一些歪戴帽、戴黑眼镜的特务分子不顾纠察队一再止,在会场中抽烟、说笑,无理取闹,想造成混乱,趁机杀闻先生,但因为人多不敢下手。闻先生本来并不准备讲话,现在看到敌人这样猖狂实在抑不住心头的愤怒。

师:那么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情感来读出这种情感呢?

生:一种愤怒,一种痛恨,一种痛斥。

师:同学们来试一试,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在历史上敌人都有一个比较强大的时刻,现在就是这个时刻,能从文中找到根据吗?

生: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八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备课笔记。

【学法指导】。

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词语的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带有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深层探究,感知语言特点。

1.探讨本文的感情色彩。

明确: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

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责反动,不留余地。

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

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

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

2.请说说本文主旨。

明确: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九

1.了解作者,掌握演讲词的特点,学会演讲。

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课文的内容,把握主旨。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勇于斗争的崇高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作者及演讲辞的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勇于斗争的崇高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德育教育。

1.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3.对比阅读,扩散学生思维。

(一)新课导入(2分钟)。

观看小视频,提出他扮演的是谁,他在干什么(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

看完小视频,闻一多为什么要慷慨激昂,情绪激动的演讲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最后一次讲演》。

(二)新课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定向,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2.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知道这为什么是最后一次讲演。

3.走近作者,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

4.文体知识介绍,包括演讲词的概念,特点,演讲的要求,本单元的要求是让学生把握演讲辞的主要特点,学会演讲。

5.感受演讲,自读课文,试着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进行演讲,比一比,看谁演讲的最好。

(三)研读文本。

速读课文,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是什么事?为什么这么说?其目的是什么?

3、文中转换了哪几种人称?分别指哪些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主要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再读文章,把握主旨。

说一说,《最后一次讲演》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分别从对李公仆,对人民,对敌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闻一多是一个爱憎分明,追求真理,视死如归,坚持正义的人。

(五)拓展延伸我们今天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它与都德的《最后一课》在写作情感方面有什么共同点?此练习设计的目的,一是群文阅读,二是让学生再次把握主旨。

(六)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xx事件,揭露xx的xx和xx的本质,赞颂xxx的xx和什么精神,鼓舞了人民为争取xx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为革命事业xx的斗争精神。出示填空题,让学生自己先进行课堂小结,然后个别学生展示,最后教师总结。

(七)作业布置。

1.完成套练习册。

2.预习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演讲词的特点,学会演讲。

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课文的内容,把握主旨。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勇于斗争的崇高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作者及演讲辞的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勇于斗争的崇高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德育教育。

四、教法。

1.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3.对比阅读,扩散学生思维。

五、说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2分钟)。

观看小视频,提出他扮演的是谁,他在干什么(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

看完小视频,闻一多为什么要慷慨激昂,情绪激动的演讲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最后一次讲演》。

(二)新课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定向,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2.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知道这为什么是最后一次讲演。

3.走近作者,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

4.文体知识介绍,包括演讲词的概念,特点,演讲的要求,本单元的要求是让学生把握演讲辞的主要特点,学会演讲。

5.感受演讲,自读课文,试着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进行演讲,比一比,看谁演讲的最好。

(三)研读文本。

速读课文,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是什么事?为什么这么说?其目的是什么?

3、文中转换了哪几种人称?分别指哪些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主要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再读文章,把握主旨。

说一说,《最后一次讲演》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分别从对李公仆,对人民,对敌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闻一多是一个爱憎分明,追求真理,视死如归,坚持正义的人。

(五)拓展延伸我们今天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它与都德的《最后一课》在写作情感方面有什么共同点?此练习设计的目的,一是群文阅读,二是让学生再次把握主旨。

(六)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xx事件,揭露xx的xx和xx的本质,赞颂xxx的xx和什么精神,鼓舞了人民为争取xx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为革命事业xx的斗争精神。出示填空题,让学生自己先进行课堂小结,然后个别学生展示,最后教师总结。

(七)作业布置。

1.完成套练习册。

2.预习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一

了解梁任公的演讲特点,掌握批注式阅读这一方法。

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法和自主读文、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个性化的解读梁任公的形象。

感受大师风范,学习梁任公身上的宝贵品质。

通过批注式阅读法体会梁任公演讲时的风范。体会梁任公充满激情演讲背后的真诚。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作者的生平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维新派的领袖、是影响徐志摩一生的恩师,他的孩子们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专家,他的长子迎娶了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大家猜出是谁了吗?对,就是梁启超,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师,走进《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

1.出示金圣叹批水浒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批注式阅读。

2.介绍批注式阅读的常用“类型”。

明确:(1)感受式批注:阅读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不理解的地方,此种方式利于深入文本,把握文章核要。(2)点评式批注:对于文本的内容或语言做出个性化的评价。(3)联想式批注:意在培养发散思维,通过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联想到其他的知识,如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之前看过的一本书一篇文章等等。

3.运用学习的批注式阅读法开展个性化阅读,要求至少运用两种常用的批注类型。

1.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组内互相参照,互相启发,要求组内成员都要分享自己感受,那么在别人分享的时候也要积极地记录对自己启发的亮点,将口头的交流落实到书面之上。

2.各小组内推选精彩的批注在全班分为内进行交流。

预设:

(1)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批注:民国政局动荡,作为维新派的领袖看惯了政治与利益之间的丑恶联系,不谈不是不关心而是失望是叹息,转而学术一是怡情,二是低头走路。

(2)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批注:作者简单的几笔便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内容丰富的画面:坐满了听众—对于梁启超先生的仰慕人数之众,对于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

(3)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筑公竟渡河!筑渡河而死;筑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了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批注:梁先生的深度既体现在这里,十六字后面的内容便有十几页的文字、十六字后面画面便有半部电影、十六字后面的体会便是梁先生内心的浩瀚。

(4)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批注:带入感极强,如果你此时是坐在座位上,那么你会觉得自己就置身于梁启超的讲台之下,在梁先生记忆起来的瞬间,你前倾的身子才会在座位上有所着落。这样的写法甚好,可学。

1.回顾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方法。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2.整理归纳课上记录的批注,思考“质疑”“批判”这两个词的深层含义,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本篇课文着重引导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但在小组交流阶段会出现有的学生直接找出文中的最后一句或者中间一句,那么在全班交流批注时就会出现对于理解文本引导性不强这一个问题,课下我也做了积极地反思应该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明确的具体引导,这样会使整个课堂更加的高效。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二

记叙类文本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人本教育精选一批写人叙事的文章进入教材,这类文章或选自历代正史,或出自名人的回忆,所记人物大都是历代英雄豪杰,清流任士,他们的成功或失败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折射着人性的光芒。阅读这类文章,对学生的生命实践有重要的示范或借鉴作用。人本教育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教育价值,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

(二)文本分析:本文是梁实秋回忆他在清华大学学习时的老师梁启超的一篇散文,文章联系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描写人物的活动,生动地记叙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的情景。文中画面虽多为剪影,但栩栩如生,是梁启超人格精神、品德学养、才艺天赋的综合体现,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作用。

(三)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结合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学习梁启超先生追求真理、热心事业,追求崇高学术人生境界的高尚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品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情节内容,想象人物的音容笑貌,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3、赏读课文,学习文章的语言艺术,鉴赏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人物、表现人物的语文素养。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外收集梁启超先生的资料,了解人物政治、学术、文化方面的成就。

(五)教学实录。

师:(出示梁启超画像,提问)大家猜一猜这个人是谁,

生:(齐)梁启超。

师:梁启超先生人们对他还有哪些称谓?有谁知道。

生:梁任公,梁卓如,饮冰室主人。

生:

(1)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

(2)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提倡君主立宪制的改良派代表人物。

(3)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4)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

(5)有学问、有文采、热心肠的学者。

师:上面,我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一些关于梁启超先生的情况,大家想不想进一步走近梁启超先生,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做过那些事,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生:想……。

师:请大家翻开课文36页(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一),我们来看一篇课文。

生:(1)叙事的文章。

师:既然是叙事的文章,为什么不叫“记一次演讲”,或“记一次精彩的演讲”。

生:写人的文章。

师:既然是写人的文章,为什么不叫“记梁任公”或“记梁启超先生”

师:到底是写人的文章,还是叙事的文章,我们读完课外后,来深入讨论。请大家自由诵读课文,读后在课文的每一段前面标上序号,思考我们提出的问题。

生:(诵读课文)。

师:文中有没有写人的内容。

生:有。

师:文中是否写到具体的事件。

生:写到了。

师:那好,我们不妨走进文本,具体看看哪些是写人的,哪些是写事的。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标题中有没有暗示本文会写人,为什么称梁启超为“梁任公先生”?

生:(茫然)。

师:不知道不要紧,请大家看一则资料(链接)。

梁任公名号的来历。

《墨子·经上》:“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

《墨子·经说上》:“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

早年梁启超十分崇拜墨子的人格,自号“任公”,便是取墨者任侠之义。任侠有三大特点:重承诺、讲义气、轻生死。梁启超年轻时即服膺墨学,欲努力发扬墨家的根本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吃苦耐劳,不断奉献自己的才华和心血。

梁启超在戊戍变法失败后,更是深感其师康有为“托古改制”之不足,于是便大力宣传与倡导墨子之学与墨家精神,大谈“墨学救国”。

生:(自读材料)。

师:“任公”与梁启超有什么关系?

生:任公是梁启超先生早年自封的名号。

师:梁启超以此为号有什么用意?

生:足以表明他年轻时以天下为己任,报国为民的志向。

师:说到这里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圣人伊尹,梁启超自号任公,还有向伊尹学习的意思,伊尹是我国商代任臣,曾经辅助三代君王,最终帮助商汤建立商朝。虽然身处纷乱的时代,但他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为国为民的志向,不因功绩显赫或君主无道而有任何改变。梁启超到底是一个什么人,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介绍梁启超人生经历、性格特征的原句。

生:“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师:哪位同学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给我们介绍介绍。

生:(自由发言)。

师:请一位同学诵读下面的材料。(链接资料)。

梁启超晚年远离政治。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救国,早年幻想通过君主立宪这种较平和的方法来改良社会,曾与当时的革命党人发生矛盾,后依附于袁世凯、段祺瑞政府,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结果反被他们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使他格外痛苦。他痛定思痛地反省这一段经历说:“别人怎么样评价我我不管,我近来却发明了自己一种罪恶,罪恶的来源在那里呢?因为我从前始终脱不掉‘贤人政治’的旧观念,始终想凭藉一种固有的旧势力来改良这国家,所以和那些不该共事或不愿共事的人也共过几回事。虽然我自信没有做坏事,多少总不免被人利用我做坏事,我良心上无限苦痛,觉得简直是我间接的罪恶。”(《外交欤内政欤》)晚年他对政治失望已极,最后从自己深卷其中二十余年的政坛中抽身而出,转入学界。

生:(朗读)。

师:大家再想想梁启超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梁启超是一个时刻为国家、民族前途而思考的人。

生:梁启超是一个为国家、民族前途而奔波的人。

生:梁启超还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否定的人。

师:上面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好,同学们分析、判断也很到位。下面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继续讨论。

生:第一段有这样一句话“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值得仔细分析。

师:我们就来分析分析,我问你这句话有几层含义?

生:还没有想好。

师:其他人,有没有想发言的。梁启超是不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云南起义的策划者?

生:(齐)是!

师:那好了,大家说说这句话有哪些含义。

师:大家听清楚了没有?同不同意这个观点?

生:听清楚了……同意……。

师:(链接资料)请大家看下面的资料。

梁启超与戊戌变法。

1895年春梁启超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发起维新运动,此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梁启超与云南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师:再问大家,作为戊戌政变的主角,云南起义的策划者,梁启超值不值得景仰。

生:(齐)值得。

师:那么,青年学子对梁启超无限景仰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和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呢,那又是因为什么。

生:那是因为梁启超先生的学术和文学成就更出众。

师:我们来看看梁启超先生的学术成就。(链接资料)。

文坛领袖,学界巨人。

梁启超学术研究非常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晚年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和国学研究。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名冠中国近代十大国学家之首,对清华大学的人文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清华学子产生了广泛影响。

梁启超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首倡近代文体革新,散文、诗歌、小说、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响最大。文章风格,世称“新文体”,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模仿者最多的文体,至今仍然值得学习和研究。

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短短三十六年里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具有惊人的勤奋和才华!

生:文章结尾还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梁启超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生:而且是当世少有者中的一个。

师:课文中有例证吗?大家找一找。

生:从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可以看出来。

生:特别是从他演讲的内容,演讲时态度和表情可以看出来。:

师:关于梁启超的热心肠我还要给大家补充一点材料。(链接资料)。

梁启超的“热心肠”。

1902年6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9号刊发《东籍月旦》书评,言及读日文有“简便之法”,习得此法,则“慧者一旬,鲁者两月,无不可以手一卷而味津津矣”。这种“专学读书”的妙方,很受欢迎。于是,一读者来信询问究竟,引发梁启超的趣答:真通东文,固非易易。至读东书能自索解,则殊不难。鄙人初徂东时,从同学罗君学读东籍。罗君为简法相指授。其后续有自故乡来者,复以此相质,则为草《和文汉读法》以语之。此己亥夏五六月间事也。其书仅以一日夜之力成之,漏略草率殊多,且其时不解日本文法,讹伪可笑者尤不少,惟以示一二亲友,不敢问世也。后鄙人西游,学生诸君竟以付之梨枣,今数重版矣,而一复读,尚觉汗颜。

师:大家议一议,从这则小故事中,可以看出梁启超先生什么品性。

生:喜谈。

生:很热心。

师:梁启超先生热心做的是一些什么事情,他为什么这样热心?

生:在日本热心帮助故乡来的人学日文。

生:帮助自己的同胞,尽快地掌握日语,掌握语言工具。

生:掌握了语言工具,就能多学知识。

生:还有,学了知识,回到祖国就能报国。

师:很有意思,梁启超这样热心地帮助同胞学日文,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生:(齐)救国!

师:我们把上面讨论过的内容,整理一下,再想一想梁启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并投影,链接)。

1、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国学大师。

2、梁启超一身充满矛盾,但他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为国为民的志向,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前途,思考、实践,并不断修正自我,他的所有选择都以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标准。

3、在文坛上,梁启超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

师:这样的人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大家很好的想想。本节课就讨论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文章是怎样写事的。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曾经讨论过文中是否完整地写到一件事情,大家都说写到了,既然如此,请同学们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说文中写到什么事情。

生:梁启超作演讲。

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作《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

生: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梁启超在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作《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

师:哪位同学的表述最好?

生:(齐)第二位同学。

师:大家想一想,这中间有什么经验,今后表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我再问大家,本文写事件,写到哪些具体内容?你们在文中找一找,同座商量商量。

生:演讲前认真地书写讲稿。

生:还写到梁启超先生的出场和开场白。

生:重点写他讲《箜篌引》。

生:还写到他讲《桃花扇》和《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师:大家阅读得很仔细,也回答得很准确,我们来具体的看课文。先请大家找出写梁先生演讲前认真书写讲稿的原文。

生:“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师:这样做表明人物什么样的品质?

生:办事认真,值得学习。

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是全才。

师:说得很好,不过我要提醒大家思考我们是怎样发现这些“秘密”的,整理一下思维的过程:首先——找事件;再——找相应的原文;然后——思考人物为什么这样做事。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下文。梁启超先生是怎样出场和做开场白的?先找原文。

生:写出场:“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师:这个出场有什么特点,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写作者的亲身回忆,真实。

生:“记得清清楚楚”表明印象深刻。

生:通过作者的观察,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行动,还写了眼神。

师:的确如此,大家看看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有没有层次之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描写分两层:

(1)写身材、肖像、衣着;

(2)写精神气质。

生:这样既写外貌又写神采,还略带一点夸饰。

师:哪里是夸饰?

生:您看“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不一定真的就光芒四射嚒,(众生笑)主要是表达学生对老师好奇和赞美之情。

生:写人物富有个性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突出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

生:可以看出其人才华横溢,修养良好,开朗直爽,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我很想成为梁启超先生这样的人。

生:不知道(很茫然)。

师:我们先来看看《箜篌引》里有什么故事(链接),请大家把这则材料读一读。

关于《箜篌引》。

《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出自崔豹《古今注》)。

生:(读材料)。

师:翻译。(链接译文)。

译文:一天早晨,黄河茅津渡口船卒霍里子高去撑船摆渡,望见一个披散白发的疯颠老者提着酒壶奔走。眼看那人要冲进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不要渡河,却已经赶不及,疯癫人终究投河而死。那位老妇悲伤至极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其声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霍里子高回到家,把那歌声向妻子丽玉作了描绘,丽玉也甚为悲伤,于是弹拔箜篌把歌声写了下来,听到的人莫不吞声落泪。丽玉又把这个曲子传给邻居女儿丽容,名字就是《箜篌引》。

师:课文说“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具体怎样读的不详细。但闻一多有一篇回忆梁启超先生文章中有这样的记载:(链接)。

闻一多听梁启超讲《公无渡河》。

梁任公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一句:“公——无、渡、河”,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然后再重复地念:“公、无、渡、河”“好!”“公无渡河——”“好!”“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好,真好,实在是好!”梁任公这样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叹,一声高似一声,并无半句解释,讲完了压低身子,两手一摊,说:“就是这样!”

师:《箜篌引》的主题,是疯狂与死亡。波涛在前,命运已定,前进就是死亡,却依然蹈死而不顾。这种执著,缘自于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命中注定要做无望之极的抗争。梁启超先生在讲演时,为什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韵文里独独选择《箜篌引》来作开头呢?大家想一想梁启超与那位白发狂夫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梁启超明知变法不可为,只有死路一条,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生:颇有一点白发狂夫的味道。

生: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颇有蹈死不顾的气概。

师:说得很好,梁启超意志坚毅,即使经受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惨痛打击,仍不退缩,坚持斗争、策划云南起义等重大活动。难怪梁启超先生以此作演讲的开头,并且这样投入。

讲《桃花扇》、《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也应该如此,请大家看下面这些资料。(链接)。

关于《桃花扇》。

我的崇祯主子呀!我的大行皇帝呀!孤臣左良玉,远在边方,不能一旅勤王,罪该万死了。

【桃花扇·胜如花】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师:胜如花,是明代末臣左良玉哭崇祯皇帝一段唱词。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

生: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

生:(齐)光绪皇帝!

师:哪位同学了解光绪皇帝?

生:我略知一二,光绪帝也是一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就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的愿望没有实现。

生:而且我还知道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法国和日本。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课文说“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又是为什么?(链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生:(齐)高兴,欢喜,喜极而泣。

师:梁启超先生读这首诗会又有哪些反应?

生:(齐)高兴,欢喜。

师:流不流泪?

生:(齐)流泪!

生:梁启超时代的中国最为动荡、混乱,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占我大好河山,国内军阀混战,与唐安史之乱的形势非常相近。

生:国家动荡让杜甫涕泗交流,战乱平定,国家安定让杜甫白首放歌,梁启超与杜甫一样忧国忧民,这一段声泪俱下,读罢长笑的诵读,最见梁启超的真情。

生:梁启超希望国家安定、富强,从他的哭与笑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

师:说得很好啊。整理一下讨论的内容,作者写梁启超的演讲写到哪些内容。(投身幻灯片)。

1、演讲前认真地书写讲稿。

2、出场和开场白。

3、讲《箜篌引》。

4、讲《桃花扇》。

5、讲《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生:(学生讨论发言)。

师:教师总结。(链接幻灯片)。

生:(齐读)。

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文中写名人之事,表颂扬之情,传风雅之趣。从形式上看,有完整的叙事情节,应属于叙事文,但深入分析文章的内容,梁启超的演讲正是他个人经历、思想、修养、学识水平和人格特征的综合反映,从本质上看又是在写人。因此,本文实际上是通过叙事来写人,表达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

师:(链接幻灯片)。

生:(齐读)。

阅读本文,我们要学习梁启超的为人。

梁启超是一个像伊尹、墨翟一样的任士,虽然身处纷乱的时代,但他始终如一的坚持着自己为国为民的志向,不因功绩显赫或君主无道而有任何改变。他一生参加过戊戌变法,但又反对过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他曾试图依靠袁世凯段祺瑞等军阀来改良社会,但理想破灭后,又策划云南起义,公开反袁,维护孙中山的共和制。直至晚年完全从政治的纷争中走出来,致力学术。梁启超一身充满矛盾,但一直都在为国家的前途,思考、实践,并不断修正自我。他的所有选择都以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标准。

在文坛上,梁启超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乃文坛巨匠,学界伟人。

师:(链接幻灯片)。

生:(齐读)。

阅读本文我们既要走进文本,走进文本的语言艺术里,走进文章的文化背景中,走进文章人物形象的描写中,走进作品完整的叙事情节里,与作者交流、互动;阅读本文,我们又要走出文本,整体观照理解文章,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思考人物的性格品质,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玩索文章的写作艺术,品评文章的语言艺术。

师:(链接幻灯片)。

生:(齐读)。

阅读本文,我们要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一是通过议论抒情,如“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二是通过叙事抒情,如“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三是通过描写抒情,如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启超,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师:做人,就要有真性情,热心肠,做学人,就要有大学问、真本领,报效国家民族,梁启超实乃我等楷模,下课。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我是x,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是:元旦,新的起点。

在每年的日历日历本上,都有一个光辉的日子,1月1日,这个日子标志着我们的祖国又增添了一道年轮,标志这万事万物将沿着时光之河开始新生命的旅程,伟大的祖国将在这一天迎接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新一年。

我们是青年,被长辈们喻为早晨的太阳,我们是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将成为时代洪流中搏击风浪的勇士。生逢此时,荣幸又艰巨。此时,读书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它是新时代的要求,我们要用勤奋和汗水夯实学业大厦的基石。用拼搏向时光换取生命的价值。用智慧和汗水为祖国添光放彩。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像迎接元旦一样充满朝气与激情。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应满怀着希望和信心去打开人生这扇奥妙的大门,生活是那样的五彩缤纷,有无数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有无数山峰等待我们去攀登,有无数蓝图等待我们去描绘,我们应该播下希望的种子,辛勤耕耘。看着生命发芽、开花、结果。让我们的每一天都过得炫烂无比。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肩并着肩,手拉着手走向希望的田野!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四

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会涉及到一些略读的作品的考查,比如我今天选取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散文,用简练的笔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位鲜活的梁公形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梁任公的演讲特点,掌握批注式阅读这一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法和自主读文、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个性化的解读梁任公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师风范,学习梁任公身上的宝贵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批注式阅读法体会梁任公演讲时的风范。体会梁任公充满激情演讲背后的真诚。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作者的生平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维新派的领袖、是影响徐志摩一生的恩师,他的孩子们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专家,他的长子迎娶了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大家猜出是谁了吗?对,就是梁启超,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师,走进《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批注阅读。

1.出示金圣叹批水浒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批注式阅读。

2.介绍批注式阅读的常用“类型”。

明确:(1)感受式批注:阅读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不理解的地方,此种方式利于深入文本,把握文章核要。(2)点评式批注:对于文本的内容或语言做出个性化的评价。(3)联想式批注:意在培养发散思维,通过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联想到其他的知识,如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之前看过的一本书一篇文章等等。

3.运用学习的批注式阅读法开展个性化阅读,要求至少运用两种常用的批注类型。

(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1.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组内互相参照,互相启发,要求组内成员都要分享自己感受,那么在别人分享的时候也要积极地记录对自己启发的亮点,将口头的交流落实到书面之上。

2.各小组内推选精彩的批注在全班分为内进行交流。

预设:

(1)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批注:民国政局动荡,作为维新派的领袖看惯了政治与利益之间的丑恶联系,不谈不是不关心而是失望是叹息,转而学术一是怡情,二是低头走路。

(2)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批注:作者简单的几笔便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内容丰富的画面:坐满了听众—对于梁启超先生的仰慕人数之众,对于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

(3)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筑公竟渡河!筑渡河而死;筑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了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批注:梁先生的深度既体现在这里,十六字后面的内容便有十几页的文字、十六字后面画面便有半部电影、十六字后面的体会便是梁先生内心的浩瀚。

(4)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批注:带入感极强,如果你此时是坐在座位上,那么你会觉得自己就置身于梁启超的讲台之下,在梁先生记忆起来的瞬间,你前倾的身子才会在座位上有所着落。这样的写法甚好,可学。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回顾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方法。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2.整理归纳课上记录的批注,思考“质疑”“批判”这两个词的深层含义,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五

3、体会作者对师长的景仰之情,同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重点:品文品人,学习叙事中凸显人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写作中融入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1课时。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法)。

1、先请同学们做个看图猜人题:根据屏幕上的三幅图片,猜猜他是谁?

2、说说你所知道的梁启超:字,号;成就。

3、解题:

1)以一次演讲来写梁任公先生。

2)称呼——景仰之情。

(二)初读课文,概括内容要点(学生齐读)。

1、朗读技巧:感情基调、语速、停顿、轻重读及音长短。

(三)精读课文,把握形象特点。

1、小组讨论:从这次演讲可看出梁任公先生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仿照示例作些旁注。(ppt展示)。

2、补充资料:

思考:任公先生为何哭,为何笑?仅仅是因为感情丰沛吗?

作者从细微处着笔,撷取自己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一个片段,通过对一次演讲时先生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听众的感受,表现了梁先生稳健、潇洒、风趣、博闻的学者形象,使我们对学者的梁启超先生多了份了解,多了份崇敬之情;作者写人显情中透露着方法,我们要学习文章在描外貌、绘语言、举行动、抓侧面中展现人物的个性特点的方法。

我们作为学生听的课不计其数,大家回忆一下,进入高中以来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看看同学们能否猜出你所描述的老师。

要求:

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

3、不能出现老师姓名、学科。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六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秋思儿。

首先,我谨代表大队部和整个初三年级,向大家真诚地说一声:六一儿童节快乐!你也许会嗤之以鼻,上了初中,自己是个大人了,哪还有必要去庆祝一个逝去的节日呢?可是我想说,六一儿童节不只是小朋友的节日,而是所有孩子的节日!因为在家长眼里,我们是永远也不会长大的小孩,沐浴在他们爱的阳光里,快乐的微笑着。

眼看自己就要告别初中生活,我想以一个学姐的身份劝告学弟学妹们:要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一个意义。”

人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要人生变得精彩、充实,就必须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她就像一杯白开水,加入自己喜欢的味道,使它变得或甘甜或苦涩,或清香或浓郁。人生又像一首歌,有时高亢,有时低沉,全需你的把握。我们不需要家长老师所灌输的人生意义的答案,我要的是自己替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并且坚持不懈地为着目标奋斗下去,不妥协、不放弃、勇往直前——无论遇到的是挫折,还是失败!

同学们,请不要对自己的目标没有信心。且不说名人,就只讲讲我们这群初三年级的哥哥姐姐们,他们已经很出色的为你们做出了表率。距离中考还有三个礼拜,钱天尧同学、陆晔同学被复旦附中提前录取!我和赵逸逸同学被建平中学提前录取!这张漂亮的成绩单不单单让人羡慕,我想,这也足以让大家相信,“我,也能行!”

学弟学妹们,但愿你们不负父母的期盼,不负恩师的希望,不负青春的理想。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尽管那是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征途,但相信你们不会叹息,更不会半途而废,而是带着从容的微笑,赢得你们志在必得的辉煌!

诗人席慕容曾说过:“青春是一本太过仓促的书。”同学们,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一个意义吧!为自己的葱茏岁月确立一个目标吧!在今天,就在这个快乐的六一节里,带上一份孩子的憧憬、一份孩子的真诚、一份孩子的单纯,和万分少年的热情,在人生的青草地上,飞扬我们的汗水,张扬我们的个性,挥洒出我们无悔的青春!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分析梁任公先生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评论与感受,领悟文中深沉的文化底蕴。

2、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品文:即品赏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旁批的阅读方法。

2、 品人:即评人物,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一、 演讲导入。

以有关梁启超的课前演讲导入。

某某同学的演讲内容短小精悍,感情十分投入,可谓激情四射,听了他的演讲,耳畔似乎仍激荡着“少年智则国智”的豪言壮语,那些超越忧患意识的激昂之言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谁?对,就是梁启超,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是某某同学的热血沸腾,那么激励我们一往无前的粱启超先生,他的演讲又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今天啊,我们就要通过学习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来领略大师的风采。

二、 知人论世。

大家对梁启超都知道些什么呢?

梁启超: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实秋: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散文集代表作《雅舍小品》。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三、 品文品人。

学生自读课文,领略大师风采,选择最能展现梁任公先生风采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圈点旁注。

大家都知道,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那么课文是从哪些角度对粱任公先生进行描述的呢?首先请大家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对梁任公先生做了哪些精彩生动的描写?找出最能展现梁先生风采的句子或段落对课文进行批注,读完后分小组讨论,各组派一个代表在班上交流。

我要强调的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读书的时候注意一定要在书上做记号,边读边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阅读评价,只有用心经历学习语文的过程,才能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究竟怎样在文章中做批注,可能有些同学不太理解,我先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甲戌本《红楼梦》一直被认为是《红楼梦》几种抄本中年代最早、也是最接近原本的一个版本。我们来看看胡适收藏的这本书中,作者是如何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的。旁批举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屏幕显示:

由此看来,作批注无非就是记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接下来,大家在书上找出最能展现梁任公风采的句子进行批注。

学生旁注,自由交流、教师恰当评价。

小结:从大家的交流可以看出,虽然梁启超的名气在于政治维新运动,可是文章并未从政治家、思想家的角度来表现先生,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他演讲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听众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用文章的一句高度概括性的话来说——先生是一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四、质疑解难。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解读完这篇文章,大家心中还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五、情景再现。

通过刚才的合作探究,我们近距离地领略到了短小精悍、风神潇洒、博闻强识、才华横溢、率真奔放、幽默风趣的梁启超,大家能想象当时梁启超演讲的情景吗?大家想让梁启超走到我们的教室中来吗?好,我们有请某某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

学生再现梁启超演讲的情景。

过渡:大家的掌声就是对这两位同学的肯定,特别是某某同学,简直可以用惟妙惟肖来形容,以后啊,我们还要多进行这样的活动,要大力培养我们班的本土明星!

六、牛刀小试。

写这位当时叱咤风云人物的一次演讲,可写的一定很多,可以写当时清华园的轰动一时,可以写会场上的热烈气氛,可以写此次演讲产生的广泛政治影响等,但作者只选取了演讲时的几个片断,抓住几处细节便把这位学者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写人记事的方法有没有给大家一些启示呢,如果要表现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呢?(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

好,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我们来一个实践,(我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着手,任选一个方面,写一位老师上课时的片段。

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既描写形象又着重表现神采,展现了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风范。作者饱含景仰之情活现出梁任公的精神、风采、修养。优秀文学作品所以成功是因其塑造人物的成功。塑造成功的人,需要作者有一颗善良的心,善于倾听的心,发现美的心,更要求作者有一把写作手法之利剑!愿在座的各位同学人人拥有这把利剑!

学生可能旁批的地方:

示例1: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这段话写出了梁任公先生出场时的外貌特点: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写出了他睿智、朴实、潇洒、自信的特点。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们在写人的时候也要抓住人物的特征,肖像描写切不可泛泛而谈,有人在写《我的妈妈》时说:“我的妈妈三十七八岁年龄,中等个子,身材一般,梳一头短发,圆脸庞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她做事麻利,但特别喜欢唠叨。”大家说,作者抓住了妈妈的特点没有呢?表面上看,似乎抓住了妈妈的特征,做事麻利,喜欢唠叨,但细想一想,有多少妈妈不是这样的呢?这不能表现出这个妈妈独具的个性特色。正如春花秋菊冬腊梅,各有各的特色,不是所有的美人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也不是所有的坏人都是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

示例2:

“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咯!”

开场白:谦虚自信、幽默风趣、开朗直爽。

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陈涉“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的伟大志向。本文也以简短的语言“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让我们如见其人。再如刘邦“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彼可取而代之!”、孔乙几“多乎哉,不多也。

示例3: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

表现梁任公先生有学问有文采,从演讲的内容上写出了梁的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一朗诵”:闻一多先生谈到自己学生时代在清华听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公无渡河》说,梁任公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一句:“公、无、渡、河”,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然后再重复地念:“公、无、渡、河,”“好!”“公、无--渡、河,”“好!”“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好,真好,实在是好!”梁任公这样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叹,一声高似一声,并无半句解释,朗诵赞叹过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任公的儿子,也在班上听讲。黑板擦过,这首古诗就算讲完了……闻先生回忆完后,把声音压低,两手一摊,说:“大师讲学,就是这样!”

“一解释”:《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述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朝鲜水兵在岸边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哭泣到:劝你不要渡河,你还是要渡河,这下落入水中,你让我怎么办?她取出箜篌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对白发狂夫寄予了怎样的感情?——敬佩。劝他不要渡河,他偏要渡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然事情的发展会以生命为代价,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这不得不让人想起来了在戊戌变法中慷慨就义的谁?谭嗣同。这位湖南热血男儿,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诗歌,他本来是有机会躲过这场灾难的,他的日本好友已为他安排好了后路,只要他同意,完全可以到日本避难,可是他却断然拒绝了日本友人的好意,宁可选择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留血第一人。同样的执着,同样的敬佩!

示例4: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处,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这是梁讲课的背诵方式,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足见先生的渊博学识、博闻强识。同时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敲打他的秃头”,形象而风趣,仿佛梁先生就在眼前,动作很滑稽,让人忍俊不禁。而“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跟着他欢喜”更是从侧面写出了梁的演讲已经深深地感染了听众,写出了他的自由洒脱,酣畅淋漓。

这就告诉我们,写好一个人,除了语言肖像描写外,还可以有哪些描写使人物更生动?

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

拓展侧面描写——有烘云托月之妙的侧面描写,举例《陌上桑》中描写罗敷的美貌。

示例5: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手舞足蹈,时悲时喜,表现了他的自由洒脱、酣畅淋漓的特点,可见先生是一位感情丰沛、率真而又投入的学者,丝毫没有“大家”的做作与雕琢。这也是梁的独特之处。写人就是要写出独特之处来,是不是?徐志摩的婚礼上“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学生可能提问:

梁任公年轻时热衷变革,是戊戌变法的主角之一,许多次政治事件他都处于漩涡的中央,经历了一次次从激情到失望,从愤怒到无奈的过程,其心态产生了变化,而在此之前他一直是热衷政治兼做学问的,之后则全身心投入了学术,他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作者只用了这句话便将话题收拢到学术上来,省去了许多介绍。

2、 文章第二句“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是个病句吗?

是病句,文言不规范。

一本书和一部电影,大家是愿意看书,还是愿意看电影?当然愿意看电影了,因为电影生动活泼,更能激发兴趣,是不是?同理推论,看戏肯定比读剧本有趣得多了,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4、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咯!”是不是自相矛盾?

不是,这是梁风趣幽默的表现,比如有同学说“我这人没有什么优点,可就是长得太帅!”

5、“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为什么?

梁启超是广东人,在百日维新中,他曾给光绪皇帝上奏了一篇《变法通议》,光绪皇帝读后大家赞赏,说“梁启超文章写的好,可就是那广东话太难听!”传说梁启超的北京话说的太差,光绪帝怎么都听不明白,后来梁启超请夫人教他学习“官话”,等到清华演讲时,人们听到的大概就是这种广东官腔了!那为什么效果要强些呢?因为他用广东官话演讲更自然、有利于自己的表达,是不是?再者,广东话的确比普通话更沉着有力。

6、《箜篌引》是什么意思?

《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述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朝鲜水兵在水兵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哭泣到:劝你不要渡河,你还是要渡河,这下落入水中,你让我怎么办?她取出箜篌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对白发狂夫寄予了怎样的感情?——敬佩。劝他不要渡河,他偏要渡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然事情的发展会以生命为代价,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这不得不让人想起来了在戊戌变法中慷慨就义的谁?谭嗣同。这位湖南热血男儿,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诗歌,他本来是有机会躲过这场灾难的,他的日本好友已为他安排好了后路,只要他同意,完全可以到日本避难,可是他却断然拒绝了日本友人的好意,宁可选择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留血第一人。

梁实秋和梁启超都是经历了历史沧桑的人,对历史有刻骨铭心的体验。黄沙弥漫,黄流滚滚,如此苍茫的景象让人想起了当时沧海横流的中国现状,梁启超作为政治风云人物站在风云变换的浪尖口,可是他却壮志难酬,作者怎能不哀?他想起《箜篌引》,我们知道箜篌引中的那个白发狂夫很执着,梁启超不也是个执着的人吗?他在末世即临时力挽狂澜,为改变中国的面貌勇敢前行!

8、他讲到《桃花扇》时为什么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杜甫和梁启超都是热心肠的人,杜甫52岁写这首诗的时候,延续7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喜极而涕,手舞足蹈,惊喜欲狂,而梁启超处在风雨如晦的世纪之初,又何尝不希望光复中华,民族富强、国泰民安呢?当他读到剑外忽传收蓟北时,张口大笑是因为他在感受“剑外忽传收中华啊”喜悦啊!

文章所选取的材料是为塑造梁任公先生的性格服务的!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作者选取的这两则材料都能突出表现他的性格。

11、作者写这位令人瞩目的人物,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而不谈政治作为?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

12、何谓“笔锋常带情感”?

在戊戌变法前夕和变法过程中,梁启超作为当时最有影响的《时务报》的主笔,发表了大量宣传变法文章;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期间,他继续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上撰文,议论政事、宣传西方学术文化。这种文章当时人称为“报章体”或“新文体”,这种“新文体”在当时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古文的束缚,灌注了思想解放的精神和作者内心的热情,造就了新的文风。

梁启超的这种“笔锋常带情感”的文章影响了当时乃至后世许多的学者、文人,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等。胡适曾在《四十自述》中说梁启超的“笔锋常带情感”的文字引起了少年的他“思想上的一种激烈变动”,而本文作者也是深受其影响者之一。

13、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这是对全文的高度概括,也是发自内心的赞美,是对梁的极高的评价!言近旨远,含义丰富而深刻,梁任公先生是应清华学子之邀来演讲,清华学子的邀请是因梁先生的学术文章有启迪领导作用,在20世纪初动荡变革的时代,为青年热情演讲实属难能可贵,当今文坛有多少人问政治而不专心学术,学问难以达到梁任公先生的境界,做学术的人,应该向梁学习做学问和做人。

相关范文推荐

    我身边的热心肠(模板19篇)

    优秀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成果之一,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现在,我将向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启发。说起来我家的热心肠,就

    政协工业组上半年工作的总结(汇总20篇)

    通过半年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团队和个人在这段时间内取得的成果,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几篇优秀的半年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20xx年是保持经济

    课堂的活动总结(专业17篇)

    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活动参与者加深对活动主题、目标和意义的理解。活动总结是对一次特定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想要撰写一篇优秀的活动总结,需要注意以

    校园方案策划(通用17篇)

    策划方案的制定应该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策划方案的范文和案例,可以阅读下面的内容。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x年x

    个人调部门工作总结(优质17篇)

    月工作总结有助于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写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毕业实习报告文秘大全(20篇)

    实习报告应包括实习的目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工作内容、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实习报告写作的经验总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指导。

    为毕业纪念(汇总21篇)

    作文是一种思维的输出和创作的过程,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优秀作文范文。相聚不觉时日短,离别方知

    难忘的一场球赛(实用18篇)

    优秀作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形象塑造,使得读者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阅读体验。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

    小班沉浮的教案(通用19篇)

    小班教案的实施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班教案范文的编写过程融入了教师的心血和智慧,值得教师们认真学习和借鉴。1.对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感兴趣

    那温暖的冬至(实用19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学作品,它能够打动人心、启发思考。以下是一些来自优秀作文集的片段,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指导。“冬至”,是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