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JQ文豪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

写读后感是加深自己对书籍理解和体验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对自己思考和表达能力的锻炼。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激发你对写读后感的热情和灵感。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一

如果说清代历史上有什么文治武功足以彪炳史册的'名臣那曾国藩当做不二人选,虽然他不如明朝王阳明那样才华横溢,人生经历跌宕起伏,且以相当水平的哲学(或者说圣人之学)闻名于世,但曾国藩以中人之姿,先见宠于道光皇帝,中年便登高位,后见信于咸丰帝,编练湘军,平息太平天国之乱,立下不世之功,也足以证明他为官为人,识人用兵,自有过人之处。曾国藩的一生倒是可以诠释“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这本书我是第三次读了,第一次读本书的时候才十几岁,那时候的暑假,屋外夏日炎炎,蝉声鸣鸣,屋内弱冠少年,静心沉浸书中,世界纯粹的只有故事情节,无有其他,这样的经历回想起来就有一种别样的情怀。那时候的自己少年意气,不识人间愁苦滋味,总以为金戈铁马,可以纵横四海,总以为剑胆琴心,可以仗剑天涯,总以为情之所致,可以金石为开,不过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当年以为读懂的部分也只是以为而已。

命运兜兜转转,再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而立之年,巧的是读书的地点居然相隔不足千米,好像是一个四季轮回,我又回到了时光开始的起点,尽管青春不在,尽管几多挫折,尽管还需历练,但当初“一路走来,始终如一”的情怀始终未变。

本书故事中塑造曾国藩的性格不算特别成功,有点儿“大忠似伪”的味道,但大体上曾国藩的努力,曾国藩的愤懑,曾国藩的挣扎都未有遗漏,而且对待这样一部描述这样一位充满历史厚重感和矛盾感的人物,也不应该吹毛求疵,只要读之有所得,有所获,且与历史实事无太大出入,我以为就可以算是佳作,这也是我给五星好评的立足点。

开卷有益,不求甚解,这次重读也是随性而读,没有刻意用逻辑思维去梳理情节和人物关系,就是简单的代入,去体会,去了解这位理学名臣,滚滚长江东逝水,白发渔樵江渚上,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面对中华民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风流人物毕竟已经俱往矣,能不能数今朝的风流人物,还要看当世青年能否先破先立,不破不立了。但愿今人能够放下抖音,移开王者,挽住强弓,射下星空天狼。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算个不是书评的书评吧。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二

《曾国藩家训》是我最近读过的收获最大的一本书!之前也看过一些写曾国藩的文章,但是对这位大家的了解都只是些皮毛。郦波老师幽默风趣的评说,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认识了曾国藩这位大家最真实的一面,他是如何从一个资质平平的甚至愚笨的人,不断自省,不断修身养性,而成为近代史上少有的大家!很多人很推崇曾国藩,包括像毛泽东和蒋介石这样的对手,都不约而同地敬佩着一个共同的偶像,这说明曾国藩除了功业上的成就以及文章、思想之外,他有很多过人之处,那种具有普适价值的智慧与思想尤其值得学习,下面略做总结:第一部分修身、养性,这就是自立、自达;第二部分识人、用人,这就是立人、达人。

14、曾国藩曾经三顾茅庐重用彭玉麟,史上最痴情的高官,当世唯一的一个完人!不爱官,不爱钱,甚至不爱惜自己的性命,但爱民!爱国!一个重情重义的奇男子、大丈夫!

你看他一生重情重义,画尽十万幅梅花以纪念梅姑。

你看他从军数十年,作为水军将领,带兵期间,哪怕身受重伤,也要住在船上,从来不移住到岸上来。

你看他屡次受高官厚禄,却从不为之心动。

你看他一生节俭朴素,从不追求个人享受,到晚年却把一生上百万两白银的官俸捐出来修建学校,补充海军军费。

15、曾国藩从善如流,在创建江南制造局的同时设立了翻译馆,专门翻译西方科技专著,奠定了中国翻译学的基础。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第一艘蒸汽机轮船、第一台汽锤、中国第一台车床、中国第一台刨床、第一艘近代军舰全是从安庆内军械所,从江南制造局里出来的。曾国藩的洋务事业虽没他预期的效果,但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就全体人类的文明史来看,就无数个体的成长史来看,思想、精神、信仰才是人生恒久的力量!

数十年来的教育,一直在知识教育与能力教育之间兜圈子,以为倡导了能力的培养就逃避了知识灌输的嫌疑。但全社会似乎都忘记了,教育最重要的本质是关心生命的成长、启发良善的人性、影响有价值的人生。而这一切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归宿。

这些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度里的每一户家庭,乃至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而中国传统儒家所提倡的以家训教育为主体的家庭教育却给出了最佳答案。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儒家向来视家庭教育为人生教育之本,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好的学校与老师也无法取代父亲与母亲——这是教育上最简单的一条真理。

以上是我读此书的一些感想,由于职业的影响,我对涉及教育方面的话题关注较多,也用了很长的篇幅来不厌其烦地阐述,真的是佩服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感恩!感动!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三

早前曾读过曾国藩家书,那做人立世的谆谆教诲现在已忘的差不多了。读书,尤其是是读名人传记、史书,大体是本着寻明灯、赏皓月来的,在这个已经失去共识且物质追求成为最高道德指数的时代里,充斥着对成功学的顶礼膜拜,要么是诗和远方的虚妄艳羡,慎独、修身的赤子情怀,往往是最不被珍视的。

人无完人,我想圣贤如孔孟,也总有一些人性的弱点需要每天去缠斗的吧。

曾国藩出生耕读乡农,因着读书科举而入仕途,且被道光帝寄予厚待,他的行事风格分为两个阶段:清高壮志的青年孤愤和黄老圆通的徐图而治。他一生勤勉,以书简上的圣贤标准要求己身及后代,他一生不爱金银不贪私欲,唯独对“名”有深重执着,也是因为这种执着,他才会谨慎持重,唯恐在朝廷和百姓的面前掉了洁白的名声,直到名毁津门。他对儒教正统坚决捍卫,却完全不是迂腐顽固的人,相反却一直在接纳新事物新思想,徐图复兴中华民族,比如支持李鸿章的洋务事业,建立建立江南制造局,选送第一批公费留学的少年出去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等等,做了许多惠泽后期中华图强的工作。

在看裁撤湘军的决定时,除了他谨慎重名之外,还有对全局“稳定“的维护和把持,意气英豪可以率性而为,但治理一个庞大国家却不能率性而为,就像而今我们社会上一些活跃在网站论坛里的所谓忧国忧民的激愤之士,只顾自己喷的爽快,颇有点想乘乱作乱的意味,读到这里,我终于有点明白上位者所要兼顾的大局稳定的重要意义,以及他们为此而作出的隐忍努力。

曾国藩相人识人育人,被当时及后人称颂,除了过人的辨才能力,最最重要的是他宽阔的胸襟,知自己不足而欣赏他人长处并为他人创造发挥才干的机会,这是非常难得的,就像欧阳兆熊说左宗棠“涤生打仗确不如你,但曾门人才济济,而你楚军,除了你左宗棠之下再无一人”,说的连最自负好辩的左宗棠都无言以对。一个组织里,其领导最重要是会选人用人,有大局观,把握方向,统筹资源,敏于决策,发挥出组织里成员的长处,成就他人成就组织,即是成就自己。

唐浩明不愧是当代研究曾国藩第一人,感谢吴老师推荐!

以史为鉴,收获颇丰,不知会不会又落入知易行难的窠臼,但读书时已经很享受!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四

掩卷《曾国藩:野焚》,心野起伏,不得平静。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压力,万事务清务尽时能劳烦多少心力,不敢想象。

从孔孟朱理,到申韩法学,在这一册,曾又到了黄老之道。为什么杂用黄老,唯曾缺少黄老,等黄老之道指导他的知行时,他又有了别一番力量,就象游戏里的失血补回,失的更少了,补的更快了,生命力更强了。

岐黄医世人之身病,黄老医世人这心病。黄老之道,当读《老子》《庄子》,曾可以倒背如流,但他听丑道人“结合这些年来的人事纠纷,再认真细读十遍”一番话后,静下心来,再从老庄中悟出从前未悟出之道理并践之。“柔胜刚,弱胜强”。

他认为书屋里的滋意的快意,终会导致损害。“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验过,在书斋里,在六部签押房里是无论如何也设想不到的,它们对事业的损害,大大地超过了一时的风光和快意”。此言正如政府机关,一味借体制之便高居快意用权,沉不下去受些磨砺,终不能理解黄老的妙处。肃顺拉拢曾告之在圣上面前保举其江督之职时,他未与肃顺有书面的答谢,足见他对个中复杂关系的指臂洞察。

所以,“明用程朱之名分,暗效申韩之法势,杂用黄老之柔弱”,正是这一册书里曾的心性和行事逻辑道路。

曾中堂的精进,在这一册中也是让人震撼。人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诸如,他在军务繁忙时集《经史百家杂钞》,每日看读写作,临《清爱堂帖》,坚持读史十页,等等。学不会,但可以学得象。日拱一卒,日省一事,即可。

另外,他的“举止稳重,发言訒讷”,也是我要好好体会学习的。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五

读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可思议。原来曾国藩和我心里认为的一直以来都是不一样的。现在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概括曾国藩的特点那就是笨且执着。他的一生都在学习与自我鞭策。他对自我的约束已经上升到几乎是自虐的地步了。他的日课更是让我不可思议多参加一顿饭局要反省,少看了一本书要反省,多看了其他姑娘一眼要反省。曾国藩是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

在曾国藩成功以前,他一直都是饱受磨难的。其中有五次受辱,被曾国藩始终铭记在心,而第四次与第五次受辱可以说是曾国藩人生的两个转折点。在长沙组建湘军时差点让闹事的兵痞杀了。但曾国藩忍辱负重,终于在与太平军作战中获得胜利。

长沙之辱带给曾国藩的道理便是要愈挫愈勇,百折不挠,也让我明白挫折并不是来打败你的,而是来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奠基石的。而第五次受辱更是让曾国藩的为人处事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国藩不再像以前那样与整个大清王朝官场都格格不入了。曾国藩的这番变化让我明白做人不必太过愤世嫉俗,而因该在必要时能和光同尘,圆润柔软。

明朝时的海瑞是个举世皆知的清官,清到在官府里种菜,清到出来买肉都能引起满城轰动。但他的清也仅此而已。他除了清以外也没有做成一件对百姓有益的大事。但曾国藩不一样,曾国藩公私分明,决不将公款收入腰包,因为曾国藩的志向是做大事。他做事重效果,轻虚名,也让我认识到,至刚者实为弱者,强者能做到含蓄包容之人。想要成就大事业,就不能死脑筋,而要学会灵活变通。

从曾国藩身上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便是坚持。曾国藩天资愚钝,同时代有名的大人物都是十几岁时变通过秀才与举人的考试,但曾国藩一直到二十三岁才考中秀才。曾国藩知道自己笨拙,所以他每天都读书,写字,做日课,做到了持之以恒,坚持了几十年。而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都不比曾国藩笨,却学识比不上他,很重要的一点原因便是浪费了自己的天资,不能坚持每天学习。曾国藩的坚持甚至几乎达到自虐的地步,读书时通常数月只读一本书,每天都坚持固定日程从不懈怠。我想我们要是有曾国藩一半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可想象的吧!

读完《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后不禁长叹一口气,为曾国藩悲哀,即使他如此努力,大清王朝还是再走下坡路,他也只能哀叹“天命之不可为”,但曾国藩身上最闪亮的一点——“有恒”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六

历史上著名的贤臣曾国藩曾说过一句传诵千古的名句:“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的确,他的名言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启示和教训,并对我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从古至今,人才倍出,但他们却未能干出多大的成就,要么是因为政府衰败,统治无能,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缘故。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懒惰。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理想,最重要的是要有努力和坚持,要是这个人连一点儿奋斗的精神都没有,那更别说成功,更别说战胜无数困难了,连一个估计都打不败。只有像曾国藩那样,尽管多次科举都未能入仕,但仍然坚持不懈地一次又一次考试,最终步入了仕途,创造了自己的幸福人生。

令人可惜的是,有些名人名士获得些权力和威望之后,就开始骄傲自大,为非作歹,把社会搅得一团糟,轻点的,降个级;重点的,炒了鱿鱼;再重点的,流放边疆;再重点的,被杀头腰斩;最重的,干脆就一股脑儿地诛灭九族了事。正所谓是“满招损,谦受益”。曾国藩后来尽管平定了太平天国,为清国的江山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从未骄傲过,反而主动请求降职,巧妙地避开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内乱,平安无事;反观当时一些手握兵权的大臣们,死在了腐败的政府手中,这些家族也一落千丈,甚至消隐无踪。

“家败皆因奢”这句话更是印证了历史上的许多事件,不光是家败,国败也是一样的道理。如商纣王、秦二世,都是因为没有丝毫的满足,花动大量人力,财力,打造一座座豪华奢侈的宫殿,到处寻找美丽的金银珠宝,搜刮天下美女,百姓游离失所,战火侵袭每一块土地,民不聊生,尸横遍地,血流成河,造成史无前例的恐怖灾难。曾国藩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于是以廉立身,以俭持家,平安地生活着,永远立足于中国大地。

曾国藩所讲的这些道理,我觉得我并没有做到多少,只要一遇到困难,我不会像他那样通往直前,背水一战,而是心存后退之心,战战兢兢,不敢往前,而在偶尔获得一次成功时,我会手舞足蹈,十分满足,从而放松了自己,功亏一匮。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把曾国藩当作自己的榜样,努力学习,坚贞不屈,实现自己的梦想。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七

因上周外出培训,很遗憾没能观看人劳科组织的《曾国藩家训》视频学习,自己随后在图书馆借阅了《曾国藩家训》一书认真阅读。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曾国藩家训》有“千古第一家训”之称,其修身之道、修心之道、劝学之道、交友之道、兴家之道中不乏精粹,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播好家风、家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身处于浮躁的社会,很难再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直到邂逅《曾国藩家训》,虽时隔二百余年,曾国藩的言语和精神仍熠熠生辉,能够照亮我们日益阴霾的内心。

《曾国藩家训》其主要内容多为曾国藩写给自己的弟兄的信函。修身要勤、兴家要勤、读书要勤、修心要谦、交友要谦、兴家要谦,字里行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一个勤字和一个谦字。

现在做什么事情都喜欢用自信来赞美自己,鼓励自己。甚至有的人把悠悠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谦虚”给遗忘了。新时代的人应该紧跟时代进步的节奏,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谦虚的人更受欢迎。因为谦虚中有一份真诚,有一份恭敬,有一份积极向上在其中。

看了《曾国藩家训》一书,我懂得了要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前好好回忆今天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做错的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不要再虚度光阴,珍惜美好时光,在岗位兢兢业业,奋力工作,为我矿的安全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八

《曾国藩家书》收集、整理了曾国藩和祖父母、父母、兄弟之间信件往来的精华部分,书中通过教导读书、研究学问、修身、立志、坚持……等方面,让我们在他平淡的家事中看到了曾国藩的“真”,从而对曾国藩有了更深一层地了解。

读其家书,我是深深地受教了。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但要想真正做到这“三不朽”却不是件易事,而曾国藩用他的实际行动像我们述说了。然而要做到这那该需要多大的决心,多大的毅力啊!在我看来,曾国藩是一个好哥哥,也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总是告诫弟弟们要好好读书,认真研究学问。他认为自己能够帮助父母亲教育好弟弟们是一件尽孝道的事情,也就尽心教导弟弟们。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够先从自身找错,反省自己的缺陷。在与兄弟间发生矛盾时,他感到很难过,但却不会意气用事去追究对方的过错,而是冷静处理,仔细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兄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他曾对其弟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问。如我有不是,弟当明诤婉讽。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我觉得就是要这样子的。家人之间有什么问题就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都说出来。如果有问题而不说,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谁会知道呢?这样只会让之间的矛盾更加的尖锐,一旦矛盾激发,只会让彼此收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在其家书中,我们看到了曾国藩对长辈的尊敬。凡有什么都会先跟长辈商量或告诉长辈一声,而不是自作主张,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只求自己舒服。遇事就应该有商有量,这样才有助于事情更好的解决。曾国藩的父亲曾在书中对其弟说过,“境遇难得,光阴不再”。是啊,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能够成为一家人是极其不易的,能够成为和睦家庭中的一员,有人关心,有人呵护就更加不易了,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东西,一直在我们眼前,只是我们一直以为是理所当然,不懂珍惜,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曾国藩家书》给我的启示远远不只这些,我还需要好好的学习。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九

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愚钝之人,也可以通过自我磨砺,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说得出,办得来。

曾国藩本就是一个很平庸的人,他一生的中最重要的分水岭是在三十岁。自此之后,他做了几件常人做不到的事,而后成就其巅峰人生。

一立坚韧不拔之志。

立志对一个人人格发展的意义是决定性的。人的巨大潜力往往是人类所不自知的。古往今来,立志之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实行的人,却是凤毛麟角。曾国藩的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脚踏实地地实践了自己的志向。

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中立场自新之日起,曾国藩开始了对自己全方位的改造,他的办法是日课,即每天所有事情他都要自省,自我监督,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此,一直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从未间断过,即使在最最紧张的带兵作战年代。可想而知,他的这个坚持最终会带给他什么。

二善于借力,用环境逼自己坚持。

归要结底,人是被决定之物。所以从根本上说,外力远远大于内力。一个人,自制力再强,也肯定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所以曾国藩就想尽办法找人来监督自己。他用的这个办法就是把自己的日记公布于众。他定期会把自己的日记,用副本的形式寄回家跟自己的兄弟、儿子阅看,也会寄给自己的亲人阅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建立社群,用团队规则的形式来互相约束,其实本质上也是类似的方法。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不断自我攻伐、自我砥砺的一生。因此也是不断脱胎换骨、气质变化、增长本领的一生。

梁启超曾盛赞曾国藩时说:

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转棋一局,.....终身以为常。自流俗人观之,岂不区区小节,无关大体乎?而不知制之有节,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善觇人者,每于此觇道力焉。

读曾国藩的传记,是充满希望的。我们的人生,只要有立得下远大的志向,吃得了苦中之苦,能耐下性子从最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则人这一生将能做出远超自己所能想象的成就。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

曾国藩被称为古今第一完人,看完这本书觉得有些名不副实。《曾国藩》被称为政商必读书,但对我来说只是一本故事书。在我看来,曾国藩不过只是一个长于识人用人,善于长远考虑,老于官场规则,惕于自身修养的普通人而已。至于平定天平天国的武功,我认为更多的还是在于天平天国的“气运”所致,这也是曾国藩自己的说法。湘军战斗力比太平天国军强点,但不客气的说也不过是群乌合之众,只不过为了劫掠财富而打仗而已,湘军能取胜,也不过是五十步之于百步而已。说实话看着这群湘军将领,常常的感叹是“这都能赢?”。而在文章方面,至少从历史来看,其名并不显。略为突出的可能是其治家之言吧,然而实际效果为并没有什么可夸耀的,其弟其子都没有什么建树。

纵观曾国藩所作所为,虽然勠力于重振名教,挽救人心,然而在晚清烂到骨子里的形势下,也毫无意义。从这里我在想,为什么几千年的儒家教育,以致程朱理学的更深入的禁锢下,反而培养出的都是这样一些当官前满口仁义道德,当官后毫无道德可言的.人呢?从位至极品的官员言行来看,他们早已看透这一切,道德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最多不过作为粉饰而已。他们既不寄希望于别人的道德,也不强求自己的道德,一切都以办事为第一,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块遮羞布也没什么用,但既然都没扯掉,那就心照不宣,继续用着吧。大家都是皇帝的新衣,也就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有所启发的是曾国藩对自己的时刻自省和他的几次为人处世的转变。先是儒法治事,屡屡受挫,而后在陈广敷指点下,杂用老黄,而有起色。这一点可能在现在也是有用的,但并不感冒,宁愿相信曾国藩所说的以诚为先。

全书让我敬佩的两个人,一个是康禄,一个是彭玉麟。康禄在哥哥康福来劝降时的话,不只让康福深受震撼,也让我感动非常,难得这么一个明白人啊,而这一切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难能可贵。而彭玉麟品德高尚,不恋功名,有情有义,可能是湘军唯一一名还算不错的将领。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一

于裁湘军、杀韦俊几件事上,曾国藩亦颇遭非议,然而,这些亦不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功过是非,只凭表面事实是不能给予正确评价的,况且,于历史,于人物,谁又能说得清哪个是哪个非呢?以史鉴今,仅此耳!

“当官要读《曾国藩》”,这句话,我亦不能完全接受,与其说曾国藩游刃于官场,不如说曾国藩慎独于私室;与其说曾国藩走向了封建社会官位的顶峰,不如说曾国藩达到了中国文人的极致!

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所逐渐形成的对文人的定位。于七十年风雨人生中,曾国藩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文人所有的特点,考科举,中进士,点翰林,走仕途,以文报国,这就是中国传统文人身上的独有的根本的特点,几进几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一片忠心,剿除内匪,兴办洋务,曾国藩时刻以定我朝廷、兴我中华为己任,这恰恰是他的中国文人思想在支持,而他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思曾之一生,惟八字耳:志在尽忠,以忠酬志。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二

寒假里,我读了《曾国藩家训》虽然没读完,但其中的故事让我感触很深。曾国藩,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和一代大儒。大家想,这样一位名人,肯定是聪明绝顶吧!那让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吧。在公元1825年一个冬天的晚上,天气很冷,一般人都早早上床睡觉去了,只有小偷在这时“工作”。有一个小偷早早地趴在一户人家的房梁上等待最佳时机。这户人家里的一个孩子正在背书,小偷想,等他背完了我再下去“工作”吧。这孩子背的文章并不长,按理说一会儿就背完了,可这孩子背了一晚上还没有背过。小偷在房顶上又冷又饿,眼看着再不走天就亮了,冻了一晚上什么也没偷着,他气得不得了,“蹭”的一下就从房顶上蹦了下来。小偷一把抢过小孩手里的书,“啪”的一下摔在地上,说:“不就是一篇文章嘛!有什么难的。”小偷一下就背了出来,原来,小偷趴在房顶上一晚上,听都听会了!这个笨孩子是谁呢?原来他就是曾国藩。那么,曾经小时候那么笨的孩子后来怎么就成为那么有才能的人了呢?我看过书后才知道,原来,曾国藩虽然笨一点,却是一个特别勤奋好学的人,他每天都坚持学习,坚持写日记,每天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检查过错,加以改正,不是坚持一天两天,而是一辈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后,他才成为了一代大儒。今后,我也要向他学习:学习他勤奋刻苦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坚持每天写日记,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个“自立、自省、自信、自强”的'人!

成语聪明绝顶:聪明:聪敏有智慧;绝:冠绝。形容极其聪明,无人能比如: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五回:“他本是夙根极好、聪明绝顶的人,当时都已领会。”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三

左宗棠比曾国藩只小一岁,自称当今诸葛亮。他家挂着二副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你能感受到他的志向抱负和雄心气魄嘛。他耿直成性、刚勇忠义、嫉恶如仇;他满腹经纶却又不只会满口之乎者也;所以他时常觉得曾国藩虚伪做作;靖港惨败曾国藩受挫跳江寻死,左宗棠敢说敢言,骂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一番慷慨激昂的议论让曾国藩重拾信心;樊燮事件,左宗棠身陷囹圄,曾国藩上书力保;金陵一战,左宗棠又毫无情面的直指曾国藩欺上瞒下,这次之后两人长达八年没再有私人联系;天津教案,左宗堂再次尖锐的直指错误也是伤透了曾国藩的心;后来曾国藩纵论天下人杰,纵使他伤心失落,他仍认为左宗棠之才为当今海内第一人;他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的长短,爱才惜才用才,补己之短、扬己之长;这又恰恰是他最擅长的。再后来左给曾写了副对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也;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不负平生。怎么说呢,同道中人相爱相杀又惺惺相惜吧。

年轻时的曾国藩也是喜欢莺歌燕舞的,他还曾为一个歌楼女子写过挽联:“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处销魂”。生而为凡人,谁又能够做到六根清净,摈欲绝缘呢。曾国藩就做到了。他作为理学门徒,秉承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谨言慎行,规规矩矩;后来为打造一支军容整肃的湘军,他更是不近女色,真正做到六根清净。后来娶妾也是因为常年在外行军打仗,确需要一个女人照顾,经彭玉粼介绍娶了如夫人陈春燕。这个女人应了他的要求,长的不过于漂亮、性格温和、识字,把他的生活照顾的井井有条,他慢慢的爱慕上春燕。可惜好景不长,春燕患疾,在她将要离世的时候,他竟然去处理公务,没有陪她最后一天,最终没能给她一丝最后的温情与安慰。看到这里,我在想能陪在这样男人身边的女人得有多大的胸襟,不知道春燕闭眼的最后一刻心里有多少期盼和怨言。春燕死后的第四天,他半夜悄悄去了她的灵柩前,抚摸着春燕生前他送的唯一的一件红木梳礼物,久久坐了一夜,一遍遍默念着“未免有情,对帐冷灯昏,一别竟伤春去了;似曾相识,怅梁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铁汉柔情,不动声色,深藏于心,可惜这份绵绵柔情春燕到死也没感受的到,又怎能不是薄情寡义呢。

康福的结果我最意外。两人于“康福残局”上欧阳兆熊的解围而相识;曾国藩以识人用人闻名,他称奇康福的武艺和棋艺,通过几次对弈观察,他认为康福是一个孝母爱弟、正直诚实、情趣高洁、才智超俗的君子;而康福也因为堂堂侍郎大人的人格魅力和知遇之恩从此生死追随,成为了曾国藩最得力、最信任的贴身助手。康福曾三次救过曾国藩的命,回荷叶塘奔丧被太平军掳走险些被砍头,是康福冒死营救;初建湘勇靖港惨败,曾国藩纵身跳江,又是康福跳水营救;转战江西,曾国藩三败石达开,最后一次在樟树镇中计险些被活捉,又是康福以身阻挡避免大祸;后来用传家之宝深入敌营策反太平军将领韦俊;正直正义的他为了权术争斗、为了保护他的曾大人,甚至亲手除掉了宿敌德音杭布。曾国藩率领湘军对抗太平军的十几年里,一切的荣辱得失康福全部见证,于他公立下了汗马功劳,于私更是有天大的恩情。战天京的一战,康福遭算计被同伴枪击,曾国藩对这个出生入死的伙伴好像并没有过多的询问和挂念;他写了奏折为所有将士论功讨赏,可偏偏没有康福;后来借韦俊头颅裁撤湘军更是让康福对他的曾大人彻底失望。最后一局围棋,这个片段我读了三遍。我理解康福用最后一局棋划清界限的决绝;曾大人身在权术界,不管是不是身不由己,一将功成终归是骨山血海;他的博学、智谋、手段都注定了他是一名了不起的政治家,而不是,英雄。

曾国藩临终前给他的孩子们留了一份宝贵的财富,是他一生总结的家教。一是慎独则心安;二是主敬则身强;三是求仁则人悦;四是习老则身钦。曾国藩的修身之道也是从《道德经》这里豁然开朗的,大象无形、大音稀声。曾大人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所以他一生坚持自律,勤奋有恒,小事易为难坚持,坚持下去就能起到大作用;于是他坚持早起,每天早晨必做练字临帖;每天不管事情多忙,坚持看史书5页,坚持写日记;每天打坐一小时,静心养性;甚至最后戒了烟、戒了色。自律这件事是很难的,坚持一生自律必定能成大人物,不得不叫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谈及读书和写文章读书在于熟读深思,看、读、写、作缺一不可。看指的默观;读指的高声朗诵;写指的抄写;作指的是写作练习,这四字诀窍我印象深刻,想着以后可以尝试实践。写文章呢,他认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最高的境界为含雄奇于淡远之中;做人也是一样,将刚强藏于柔弱之中,将申韩融于黄老之内,乃为官之佳境。这些家教也浓缩出那句名言: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正应了那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四

据老爸介绍,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也喜欢读《曾国藩全集》,他们关注的重心大约不会是历史怎么写,曾国藩怎么评价,其中曾经有人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老爸,应该好好向曾国藩学习。

如今读完《曾国藩全集》和其他关于他的书籍,整理出他的一些历史印迹――曾国藩,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他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里,既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介儒生,仅凭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考取了功名,踏上了仕途,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查中科事务、礼部侍郎及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最后升至总督,官居一品。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翻译印刷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自筹湘军,另立纲纪。他创作的《爱民歌》使湘军士兵行为有所遵循。

曾国藩写的《讨粤匪檄》文,鼓动了不少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心甘情愿地投入同太平军的作战中。

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王朝得以生存。

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

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

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

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

他官做得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他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

我对曾国藩做了这样的归纳:曾国藩,富家子弟,靠读书而升官,凭沙场征战而权重。既要秣马厉兵,叱咤风云,又要哼哼哈哈,唯唯诺诺;既要建功立业,又不功高震主;既要兼济天下,又要独善其身。虽然他仕途起伏坎坷,却终能善始善终,这在腐败险恶的封建官场实在不易。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五

阳光明媚的早晨,捧起《曾国潘》细细品味了起来。曾国潘是一位晚清的名臣,他花费了大半的时间与太平军作战,他不顾自己的安危英勇奋战,最终取得成功。

曾国潘出生于湖南长沙,在他六岁时,父亲便教他识字,并进入私塾读书,他与父亲一起参加科举考试,虽然屡次失败,但仍然努力读书。父亲比他先考上秀才,他深受打击,挫折再一次激励他,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考上县学成为秀才,第二年又考中举人。于是远赴京城参加会试,参加应试的是人山人海,他的首次考试就失败了,更荒唐的是第二次考试竟然将诗赋的题目弄错了,显然这次又失败了。他并没有放弃,凭借平时的优秀,义无反顾将自己的诗赋送到了老师家中,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老师的举荐下顺利升官。

记得前两天我们刚学了因式分解,看着课堂追踪上那鲜红的叉,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这道题究竟错在哪呢,这结果竟然不对?拿着题目反复验算,绞尽脑汁,可结果仍然和之前的答案一样。于是打电话和妈妈求证,结果妈妈的答案也和我一样。此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妈妈也向数学单老师求证,结果也是一模一样。此时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原来是我们老师给我批改错了。可得意并没有持续很久,第二天单老师评讲题目时,终于公开了答案,我的这道题原来是少了解题过程,所以老师毫不留情地打了个叉。此时,我恍然大悟,原来细节处没有扣住,我将牢牢记住这次失败,抓住细节才能成功。

曾国潘为官一连三迁,在太平军进犯清朝的多所城市时,曾国潘被派往消灭太平军,他也从文人正式变为一名武官。他凭借他的睿智组建了自己的湘军,在日后的战争中湘军也成为了主力部队。他一向严明,故湘军被训练成了无所不胜的军队,可正是湘军的多次胜利,曾国潘变得骄傲自大,在一场大战中险些被擒,眼看着自己组建的湘军任人宰割,曾国潘不禁想要跳江自杀,幸得被手下救出成功逃脱。

成功逃脱后,曾国潘并没有气馁,曾氏兄弟在连续数日围困天京时,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不再骄傲自大,而是小心行事,等到城内的敌军粮草食尽,一举攻破敌营,这一次大获全胜,终于结束了与太平军的战斗。

曾国潘回到故乡安度晚年,61岁那年离开了人世。他沉重而又劳累的一生终于谢幕了。

曾国潘是一位历史名臣,在战场上他凭借细节取得了成功,在职场上他凭借细节取得了重任,这就是他成功的诀窍!

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正需要他这种注重细节,一丝不苟的精神吗?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六

我对于曾国藩的记忆,在之前还仅仅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的水平,还只是知道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组建湘军力挽狂澜,只是知道曾国藩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积极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等。读了这本《曾国藩的启示》,才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曾国藩的奉行要义和其带来的长远影响。

在这本书中,作者结合曾国藩的一生经历、亲身感悟及经验教训,为读者清晰呈现曾国藩通过一生坚持修业而改变命运,由出身平凡、资质平庸之人逐渐蜕变为“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完人,由粗浅之人转变为鉴人用人大师这一非凡历程。

曾国藩的“恒”有三方面:在忧患中成长;持正道以开新;恒久中行善德。我们这一辈中有很多人曾经信誓旦旦的说自己要如何如何改变自己,如何如何变得更加优秀,然而真真正正身体力行每日坚持的又有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人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时时刻刻保持着对目标的饥渴呢?一个人有了改变自己的恒心,也就有了改变了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所以曾国藩总结出:“恒不是策略,而是信念,信念就是自己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的东西,我从此一定要有恒、有恒、有恒。”

“当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是曾经很火的一句话,但是我觉得,不仅仅是当官,就算是为人,也是需要学习曾国藩的“恒”和“稳”。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作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任,曾国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还有很多,这本书需要不断品读。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七

从小至今读过的书籍很多,似乎哪本书看完后都有感触。但仔细一想,十多年前我看过的《曾国藩》这部小说给我的感触最深。

这部三卷本的小说是我省现任作家协会主席唐浩明的成名之作,对100多年前清朝的大人物曾国藩作了深入细致的刻画和描写。记得我当时从书店买回这套书,只花两个通晚就看完了。

曾国藩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誉之为圣贤、毁之曰元凶。但掩卷长思,曾国藩的确是个能人、是个功德近乎完美的人。大致说说吧:

一是他的进取精神值得学习。他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乡下孩子,通过科举考试,先是秀才、再考举人、最后考中进士,并进入当时朝廷的最高学问机构—翰林院。这条路径绝不是一般人所能走下去的,但他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居然成功了。除开天份、机遇之外,更多的是他那顽强的学习精神使然。

二是他那超人的洞察力值得钦佩。他从一介书生投笔从戎,通过自己募兵、训练出战斗力很强的湘军,最终将太平天国起义镇压下去,为保住大清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当然,在此不多评说他的政治立场,这方面的评价已经很多很多,有人谓其为“元凶”就由此而来。单从他在军事行动和复杂的政治格局中表现出来的超人洞察力这点,就颇令人觉得他很不一般。他的裁撤湘军、他的忍辱负重、他之后大力促进洋务运动,等等,无不证明他不愧是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这种洞察力的形成,离不开广博知识的积累、离不开善于审时度势的头脑。

三是他的慎独精神值得借鉴。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写日记,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日记中,他不断地反省自我每天的得失成败。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不惜痛责自己,并在今后有意识地加以改正。数年下来,成就了一个人格完整、立身修德堪称楷模的曾国藩。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有如此多的人研究曾国藩、崇拜曾国藩了。

当然,曾国藩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唐浩明先生写的这部小说,基本上遵循史实,为我们今天完整地了解曾国藩可谓是开启了一扇方便之门。谢谢唐先生、更谢谢曾国藩老先生,是你们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八

刚读完第一章,最大的感受是曾国藩在自我反思前后的变化,反思前曾作为读书人出生,是一个典型的清高直率眼中容不得一丝苟且的读书人形象,愤世嫉俗,刚正不阿,对咸丰皇帝,对同僚,对亲朋好友,都是如此。

正是因为如此,虽然组建湘军抗击太平天国,却并未得到相匹配的嘉奖,而在这之中更是得罪了湖南江西几乎所有同僚和京城天子。所幸在居家戴孝的几年里,反思自己为人处世中的性格缺陷。重出剿灭太平天国军队过程中与皇帝示弱,与同僚交好,以入世随俗的态度对待所有人,表面老奸巨猾老练圆融,内心仍是质朴刚正初心不改,竟在复杂的'清末环境中如鱼得水建功立业。

联想到自己平日里也有那种出自读书人本身的自以为的清高孤傲和极端自信自负,遇事盛气凌人,也开始调整自己待人接物方式。另一点是想到成电学子仿佛都有这类似臭毛病,从技术角度来看没有任何问题,但成电学子总是难以成为一家公司的管理核心,与此种氛围不无关系,他们大多埋头苦干,执着于技术而缺少处事的圆滑,不屑于技术以外任何事。

曾国藩全三册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九

但他天生又苯又慢。

且不说他考了七次秀才才入围,也不说他考进秀才名次之低——倒数第二,就说他背文章吧。

那是个酷暑最热的一天,一个小偷钻进了他的卧室,躲在床底,伺机行事。当时天色已晚,很多人已就寝。曾国藩却挑灯诵书。要命的是,一篇很短的文章,他读了两个时辰都没背诵下来。当时小偷在床底热得浑身发汗,又过度紧张,几乎昏厥。又一个时辰后,曾国藩还在那里磕磕巴巴,背得短斤缺两。小偷忍无可忍,从床底滚出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朗声而诵,势如流水。末,以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就你这头脑,别读书了,种地吧。”

曾国藩的.苯和慢可想而知,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又笨又慢的人,灭了天平军,平了天下,挽救了清朝,成就大业。为什么呢?唯一的秘诀是,就是他一生坚持笨拙,不走捷径。

他曾说:“天下任何事都不是侥幸而成。要脚踏实地,不可投机取巧。”他还颤着手,指点道:“今后要立下规矩,无论战役规模多大,指挥官必须谋定而后战,切不可蛮攻蛮打,徒伤士卒。”从此后,湘军打仗,从不主动。纵然是胜券在握时,也不主动进攻。每次和太平军对垒之后,按兵不动,诱惑太平军来攻,使其三番五次进攻,消耗气力后,抓住机会,发动全线反攻,往往一战而定。

指挥军队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的了。以致左宗棠这样评价他:“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似欠火候。”他们曾经有过一段对话,但基本都是左宗棠侃侃而谈,而曾国藩如同听天外梵音。在左宗棠面前,曾国藩可不就是个蠢人。

只是,曾国藩从考进秀才那天开始就笃信这样的信念——既然我是笨人,那将来做一切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用笨方法去做,不投机不取巧不走捷径。不断积蓄力量,那么有天总会薄发。

正如诸葛亮,倘若没有饱读书经,又怎能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大谈天下事分析地头头是道呢?正如刘备,在曹操眼前浇菜做花,韬光养晦,暗地积蓄力量,最终反败为胜。

荀子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谓万物都是日积月累而成。正如大海是无数小溪汇流而成,高山是无数砾石堆积而成。

荀子还曾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谓坚持才能成功。水是柔弱的,长时间的坚持却穿透坚硬的石头;绳本非尖利,长时间的坚持后却能割断木头。

曾国藩正是以坚韧的意志踏踏实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聪明人,甚至还影响了历史上后一个重要人物——李鸿章。李鸿章用同样的方法消灭了捻军——这一清朝的心腹大患。

我想起初学跳绳时,磕磕绊绊,别的同学都能一口气跳上许多个,我却连一个都跳不过。于是,晚上,我趁着别人不注意,独自在操场练习。一个,两个------一天,两天------终于,我能连续跳几十个了,然后就是一发而不可收拾,现在飞快得很。

我想起了学自行车。初学,我需要老爸扶着。没有他,我根本不能上车:不是倒了就是扭了。后来敢上车骑了,在老爸的扶助下,也是歪歪扭扭的,还好几次撞到墙上去。一次,两次……一天,两天……我终于可以潇洒地在风中骑着车了!“哇!”那感觉太好了,就像飞上了天。

其实,我本一拙童!可又笨又慢又何妨?勤能补拙是良训,踏实前进是正道。

相关范文推荐

    保安月工作总结(实用20篇)

    月工作总结是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出色的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本年度,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在

    高空坠物应急预案演练总结(汇总19篇)

    面对突发事件,及时有效的应急预案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在这里,我们分享一些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使用。######有限公司2015

    农业个人工作总结与反思(专业20篇)

    每个月写一份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生活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和表现。总结是人们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下面是几篇经典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借鉴。回顾过去的20xx年,

    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总结(专业18篇)

    撰写教师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教师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和分析教育教学的问题,以下是一些角度和层次的思

    盒饭配送合同(专业20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交易过程中的一道屏障,保障双方的权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配送方(甲方):订购方(乙方):甲、乙双方本着公正、诚

    校长个人工作计划(精选22篇)

    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时间安排。小编整理了一些工作计划书的注意事项和技巧,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以人为本,以德育人

    牙疼请假条内容(精选17篇)

    范文范本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升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受理请假的人或主

    广告调研实训心得体会大全(15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验和感受的总结和归纳,是我们成长路上重要的一笔财富。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激发大家对于心得体会的热情和积极性。这短暂的7天中,给我最的的感受和认

    公司员工代表发言稿万能大全(20篇)

    发言稿是在重要场合上向观众传达信息、表达观点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具有明确的目的与效果。通过阅读优秀的发言稿范文,可以开拓思维,提高写作水平,并学习到如何用语言影响

    国旗下讲话稿让心灵充满阳光(汇总16篇)

    国旗下讲话稿可以唤起人民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激励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而努力奋斗。这些国旗下讲话稿范文展现了作者的独特思考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注,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