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曼珠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

调查报告是一种很好的沟通工具,可以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传达给他人,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调查报告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工具,在以下范文中,你能找到一些写作技巧和经验。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一

根据xx年常委会工作安排,今年3-5月,市人大农经委、农经工作室会同研究室和政府有关部门围绕全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调研组召集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劳动局、畜牧办、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先后到长清、平阴、商河等5个县区听取政府部门工作汇报,并通过实地察看、调查问卷、走访交谈等形式,深入6个乡镇、14个村、30余户农户开展调查,广泛了解情况,认真听取意见;部分县(市)区人大根据市的统一安排,实行上下联动,在本区域内开展了调研活动,并提出调查报告。4月中旬,常委会领导和部分驻会委员也专门到章丘市和济阳县进行了调研察看,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现综合调研情况,提出如下报告:

一、工作基本情况。

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在市委的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1、领导高度重视,各方面齐抓共管,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各级都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突出位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大力营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环境氛围。市和县(市)区相继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研究制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逐级明确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从各自职能出发,深入农村开展调研,针对群众所思所想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工作责任制,狠抓措施落实,积极支持和保障新农村建设。章丘市把推进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书记、市长亲自抓,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政策文件,按照“十化”阶段性目标,实施“五大建设”,建立完善领导、指导督察和包村工作等保障体系,并确定投资2亿元,选择10个示范村和100个建设村开展样板试点,通过典型引路,实现整体推进。目前看,各县(市)区都在集中力量进行摸底调查、制定政策、研究规划、开展试点,各项建设正在有序展开,推进工作开局良好。

2、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今年,我市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高效种养业,蔬菜、畜牧、林果等主导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力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继续实施“6521”工程,采取多措并举,促进了农民增收。历城区依托科技进步,主攻蔬菜、林果、花卉、奶牛“四大优势产业”,济阳县坚持以工促农,实施骨干企业带动,加快食品、纺织、机械、电子、化工产业聚集,商河县立足实际,号召农民突出发展集约规模养殖业,今年一季度,这三个县区农民现金收入大幅度增加,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4.5%、15.0%、15.3%。截止3月末,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31.5亿元,增长1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49亿元,增长25.6%,其中县区财政收入完成16.76亿元,增长34.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15元,增长14.1%。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我市各级政府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略,大幅度增加了对“三农”方面的财政投入,先后围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对“路水电医学”和社会保障等项目,实施倾斜政策,尽力保障资金支持,积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xx年市财政支农投入总额达到6.1亿元,全市村村通“路、水、客车、广播电视”率分别达到95.8%、62.6%、99.3%、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农民参合率达到86%,乡镇敬老院完成阶段建设任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今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方面的投入5.6亿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5.11%,其中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29亿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资金3.56亿元,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0.75亿元,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4、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新农村建设的治理机制日趋完善。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村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培育典型,推广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积极组织“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等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激发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建设“平安乡村”,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观念,努力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议事,认真落实“四**、两公开”制度,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调查认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推进工作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矛盾和问题。一是有些地方动员教育还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认识上存有偏差,一些条件落后的乡镇、村庄存在等靠要思想和畏难发愁情绪,致使推进工作起步慢、发展不够平衡;二是建设资金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是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的主要问题。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上的项目较多,但县乡政府财力有限,多数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运转困难,因此办事缺钱的难题亟待破解;三是传统农业仍是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生产成本持续攀高,市场风险逐步加大,农民依靠种养业实现增收面临着途径少、空间小,缺乏可靠的保障机制等困难;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调查问卷中,农民认为当前“上学贵、看病难、社会保障差”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五是多数村镇发展缺乏规划,农民住宅布局散乱、建设无序,村容村貌和群众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十分突出等。对这些问题应当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解决步伐。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二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动力。对待“三农”要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倾斜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支农投入。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建立支农投入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对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益性事业的保障能力,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各级政府安排支农预算要切实做到“三个高于”,已确定的各项投入措施要扎扎实实地抓落实,确保财政支农支出逐年稳定增长。当前对新农村试点资金,各级财政应当重点保证,及时足额拨付。要进一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尽力支持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继续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对薄弱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促其加快发展步伐。对各项支农资金的使用,有关部门要跟踪问效,加强审计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提高投资绩效。从长远看,要积极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解决多头投入、使用分散、效能不高、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农民的关系,合理划分投入责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示范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调动农民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农村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4、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要从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选准突破口,扎实稳步推进,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根据基层的反映,建议政府部门注意抓好以下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提升质量标准和管理水平,争取尽快解决群众在“路水电医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二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社会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引导公共服务向农村发展,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近期应下气力解决群众“看病难、就学难、养老难”等社会热点问题。三是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原则,抓紧制定村镇建设规划,使之成为行动的准则、发展的规范,保障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四是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整治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脏乱差”工程。在这方面,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图虚名、不增加群众负担,防止一刀切、强迫命令、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等片面倾向,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监督制度,大力营造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切实搞好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监督制度,保障农民的**权利。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加大普法宣传和综合治理力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增强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要深入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农村风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而在新时期的中国,对农民重视就是对国家重视,因此,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来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我利用寒假,在辽宁省锦州市xx县xx镇文化服务中心做了为期一周(20xx年2月14日——20xx年2月21日)的社会实践调查,在这一周内,通过对辽宁省xx县xx镇村民日常生活的观察和访问,了解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基层的实行情况,尤其是对其中的“文化建设”做了深入的调查。此次调查是我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将此次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xx县充分发挥县内各培训基地的作用,采取举办培训班、科技讲座、参观学习、印发资料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农民进行分类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在调查期间,我还有幸参加了锦州市太和电脑为实行锦州市普惠制培训而对村民进行免费的电脑知识普及,参观了计算机程序员考试的现场,看见原本只庄稼地里干活的农民也可以坐在电脑前,熟练的操作电脑,心里涌现出一种喜悦之情。

农村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普遍知识水平有局限,与外界沟通少。xx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城乡一网、垂直管理、走产业化路子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发展农村有线电视作为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截至目前,有线电视在xx农村已覆盖20个乡镇,其中13个乡镇与县城实现了光纤联网,共架设光缆干线800多公里,电缆干线2600多公里,151个行政村的6万多农户与城里人同享电视文化大餐,可以收看到有34个频道的有线电视节目。县广电局还完善了网络维修维护制度,解决了村民收看电视信号不好的问题。

村民的文化生活不能仅仅满足于电视、电脑。还应该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在实习期间,xx线的文化宫广场举办了道具车模展示会,展示了福特、现代等多款上个世纪流行的“老爷车”,这些车都是由东方明珠公司制造的道具车,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其中有一款房车,里面洗手间、卧室、吧台应有尽有,让看惯了卡车、货车的乡镇居民过足了“眼瘾”。

xx县是辽宁省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因此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活动很多,其中,作为辽宁省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xx天主教堂在经历了百年的洗礼后,仍焕发着新的活力。在调查期间,正巧赶上了天主教的礼拜日,清晨,有一些老年教众来到教堂,静静的等候礼拜的开始。庄严肃穆的教堂,饱受过义和团的焚毁和xx阻击战的炮击,在新时期的xx县仍为xx县的新农村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xx县以“一村一品”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预计全年新建设施农业小区105个,棚室面积203万亩;新建畜牧小区70个,占地面积4450亩,进驻农户555户。在水果生产上,西北部乡镇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和“两梨”,今年新栽植果树近万亩。xx县以创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县“三品”生产档次和水平。每个乡、村都有“三品”生产基地,并严格按操作规程去生产,保证了“三品”生产的有序推进。今年新增“三品”认证36个,总量达到62个,面积5.25万亩。总面积达到195.284万亩。养殖业“三品”生产正在有序推进,今年有1/3总量的畜禽按照无公害以上标准组织生产,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申报认证。xx县以水利化、机械化、绿化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完成了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河流整治工程和3座排水站的更新改造工程等。新增水浇地5万亩。

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xx县以“四清四改”为切入点,全面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开展“四清”。对278个村主要街路进行垃圾堆、粪堆、柴草堆、违章建筑的“四清”工作。对28个示范村的所有街路进行了彻底的“四清”。对村屯的道路进行了维修,维修长度100多公里,部分路段修砌了边沟。对主要街路院墙进行了修补,部分院墙进行了粉刷,基本达到了街面干净、道路平整、院墙整齐的标准。逐步进行“四改”。今年新建水厂12处,解决了2.05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村村通油路涉及12个乡镇25个村,总完成油路建设88.52公里。全年新建沼气池1500个,到目前全县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5342个,中型沼气池3个,秸秆气化站1处。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三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是学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农村幼儿园作为农村学前教育的窗口,在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引领作用。然而,当下现代化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农村不少私立幼儿园却逐渐从村民的视野中消失,农村幼儿园教育受环境、经费、教师等因素的影响,与城区内幼儿园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不少家长“下血本”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进城。城市孩子入园难,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却日益渐少,农村幼儿园如何才能摆脱窘境继续发展,又该如何留住孩子?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进程需提高办园质量。

年下半年,随着我市教育局印发了东营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全面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幼儿园达到95%以上。一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运动在农村兴起。在农村,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办公中心幼儿园,并达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办园标准。7月,丁庄镇实验幼儿园成功达到省级示范标准,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这在丁庄镇,是独一份。

“我们幼儿园是投入使用的,现有教职员工26人,招收大中小班7个班级,幼儿160余人。先后通过了东营市一类园、东营市教育现代化学校的评估验收,成功创办成为山东省乡镇中心园。围绕‘健与美’的幼儿培养定位,也开设了围棋、五子棋等棋类与乒乓球的特色课程。”丁庄镇实验幼儿园园长孙卫光说。丁庄镇一共有16所幼儿园,像这所全镇规模最大,生源最广,入园学生最多的实验幼儿园,与镇上其他幼儿园相比属于佼佼者,但是孙卫光告诉记者,看似光环的外表之下也隐藏着诸多问题,硬件设施与城区幼儿园相比仍是薄弱一环。

“虽然教学楼、多功能室等硬件设施正在改善,但拿幼儿园大型游乐设施来说,现在幼儿教育的游乐设施要求严,而购置能力受资金影响,并不能完全满足幼儿需求。”孙卫光说。所以在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进程的同时,提高办园质量,改善幼儿园硬件设施仍是必要之举。

增强农村幼师队伍建设让农村幼师更有尊严。

“前几年在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才几百块钱,村里条件又不好,现在做销售,一个月我能拿到近五千元的工资,比当幼儿教师好很多。”来自广饶县的张芹芹曾经在当地一家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但是初到农村,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让张芹芹无所适从。最终,在工作了三个月之后还是选择离开。

丁庄镇实验幼儿园的孙卫光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农村并不少见,,丁庄镇招过9个教师,但等真正分配到村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3个。“现在我们园内一共有23位幼教,而真正在编教师只有7人,农村的环境和工资待遇影响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据了解,我市从开始落实了公办幼儿教师编制的核定和相关配套政策,大大提高了幼儿教师队伍的吸引力。仅,我市幼儿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就由的925人增加到1665人。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明显增加,其中广饶县教师资格证、幼儿教师资格证持有率分别达到了92%和85%。

然而,即使各县区每年都会公开招聘在编幼儿教师,而分到各个村的指标微乎其微,更有甚者,分配到村的幼儿教师都会受环境、工资待遇等各方面影响选择离岗。师资队伍是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据2015年的统计数字,未达到专科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占全部教师的12.49%,高中阶段以下毕业的幼教61人,占幼儿教师总数的1.15%。在农村,这个比例更大。

开设地方特色课程改变家长传统育儿观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能否开发孩子的智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日常习惯、激发兴趣等是决定家长选择幼儿园与否的重要前提。而在农村不少家长的概念里,只要学校玩具多、吃得好、安全,就意味着孩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费也是成为农村家长选择幼儿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原来村里有一所私立幼儿园,开始办的不错,但由于形势不好,学费太贵,村里的'家长又不图孩子在学校学什么东西,就是送去看孩子,设置那么多特色教育家长不怎么认可,后来就关门了。”稻庄镇的一个村民指着破败的园子告诉记者,在村里,大部分的家长都不是特别重视学前教育,只要孩子在学校安全,学不学东西都是次要的。

然而也有不少年轻的家长持反对意见。成伟,这位稻庄镇颜徐村年轻的爸爸为了让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在东城立业安家,购置了一套房子,孩子也可以送到城区的幼儿园,虽然房子需要贷款,但是一想到孩子以后的教育问题,成爸爸一点也不觉得辛苦。

“现在村里的建设比以前好的太多了,但跟城区幼儿园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不少村里的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比较严重。而在东城,幼儿园大部分有特色课程,教育环境好,孩子发光的机会多。”成伟告诉记者,自己孩子在东营市实验幼儿园,“全园配有图书阅览室、科学发现室、美劳室、生活体验馆、形体训练室等幼儿活动用房。光这配套,村里就差一大截了。”

陈玉秀也是从农村出来打工又定居在东营的一员,20来到东营,孩子在农村老家读幼儿园小班。今年,陈玉秀一家在东城彻底安家,孩子在海河幼儿园就读,她告诉记者,当时选择海河幼儿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里的多元化课程体系,溜冰、游泳、电子琴、英语等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创造了优越的教育环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才能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市一位基层教育者说:“农村不缺孩子,但农村幼儿园缺老师,更缺优秀老师。没有合适的条件,就没有老师,就留不住孩子!”对于当下农村学前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这位基层教育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明确政府职责,制定相关政策;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职能;编制参考教材,开设地方特色课程;增强家长与校园合作意识,转变传统育儿理念。让农村的幼儿园真正发展起来,留住孩子,留住童年!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四

陕西省礼泉县位于陕西关中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渭河谷地交汇地带,交通便利,气候适宜,自然环境十分优越,盛产粮、棉、油和苹果,酥梨、蜜桃等。是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和设施农业基地。药王洞乡北庄头村位于礼泉县城东南方,有县城东大门之称,乡政府驻地距县城仅有4公里。312国道全乡通过,交通便利,土地平坦,人杰地灵。全乡有27个行政村,而北庄头恰处于礼泉县城南郊,与县城仅隔一条312国道,在政府的发展规划中,不久的将来将有一条代替现行312国道礼泉段的的大街西兰大街由全村通过,可以说,有着惊人的优势与竞争力。

上图为礼泉县的略图,途中a点及其周围即北庄头村,红星处即为县政府所在地,横穿此图的主公路即为g312国道,即俗称的西兰路,毋庸置疑,北庄头凭借如此的地理优势及交通资源已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道路。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不得不承认,北庄头村在党与政府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凭借优势地理与交通条件,围绕当地主要农业产品——果品,集生产,贮藏,包装,宣传,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式产业结构。全村现有近200户人家,1000多人,西邻兴礼路,北接西兰路,并有思源路横贯全村。村里现有耕地300多亩,村民积极响应号召,发挥积极能动性,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意识,如上文所言,围绕果品市场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建立了自己的中小企业园区,突破了单一的生产模式。

现在的北庄头,只有约1/3的家庭纯靠农田收入,原因是这一部分村民家里的耕地距离县城与公路较远,不能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有待于根据县政府的规划做进一步调整;有约占2/3的家庭现在或者已经脱离土地,或者仍种有少量田地,以家庭作坊形式建起了中小企业,前不久,经陕西省政府及地方政府的考察与支持,北庄头成立了中小企业示范园区;另有少部分村民家庭主要收入依靠外出打工或在本村打工。

北庄头村的发展情况大致如下图。

上图由本人手绘而成,比例尺及种种精确度可能不是十分尽如人意,但其大意没有过大问题。

2、3万元的收入,但也有村民见钱眼开,一下子转让了土地的使用权,不得不说,这其实是一种十分愚蠢的做法,卖地是一种坐吃山空的行为,但不管怎样说,这些地确实在北庄头以及礼泉县的发展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符合当地实际情况需要的,礼泉县南郊地区的发展离开北庄头人去谈纯属瞎扯淡,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礼泉县粮食局也花大价钱在北庄头刚进村口的一段买下一块地皮,把自己的家属区建于此,笔者猜测,北庄头进村的路叫果粮路,这路名的由来十有八九出自此处。

90年代后期,礼泉县由北部山区地段开始,果业蓬勃发展起来,构想中的礼泉县——果品基地,逐渐的浮出水面,慢慢呈现出清晰地轮廓,在北部山区的带动下,全县人民掀起了果品种植的大热潮,北庄头人不甘落后,立即四处考察,引进了当时最优秀的果子品种,但庄头人并未止步于此,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围绕着礼泉县的果品市场,建立起了一条生产,贮藏,包装,销售,运输为一体的一条龙产业模式,在这其中,传统的家庭作坊又一次发光发热,立下了自己的功劳。

礼泉的各种水果除了自己的消费外,有绝大部分是经过秦岭运往西南各省,当地人俗称经营果品生意的商人为果商,这是一群很辛苦的人,他们奔走于全国各地之间,运输着各种货物,期间还有各种斗智斗勇的故事,水果是种时鲜性很强的消费品,一旦保存不当,便会很快的腐烂变质,失去价值,当地人家自己每家平均下来每户不可能有太多,因此,自家的果窖(类似东北地区的蔬菜窖)便够用了,但果窖对果商来说明显是不够用的,这些人跑一趟长途不易,在我们这儿呆的时间少则一月,都是收集起大量果品以后才运走,但当很多人家的收获收集起的时候,保存就是个问题了,北庄头人看准了这个市场,并凭借自己位于国道边的交通优势,建立了我县的果品贮藏冷库,不但用出租冷库赚取大量金钱,而且为果商提供了便利,并使祖国同胞吃上了新鲜的水果,可以说是一箭三雕,直到现在,北庄头仍然是我县最大的果库。

贮藏问题解决后,紧跟着的就是包装与运输的事了。为此,相应的果箱厂,套袋厂,格挡厂,彩印厂,胶带厂应运而生,果商收到的果品将是一箱一箱的最终商品,等到时机成熟,直接运往消费地点,这样,不但利于贮藏和运输,单从农民收入来讲,也为礼泉人民做了不少贡献。众所周知,初级产品与最终的消费产品中存在有时多大几倍的价格差异,最初,由于消息闭塞与观念狭隘,吃了不少亏,北庄头为礼泉人民打开了这一市场,我们只需花少部分钱购买一些包装材料稍加包装,便可以卖好的价钱,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不但成就了北庄头的家家户户,也为里全县人民的收入添砖加瓦,再进一步说,也方便果商的运输与销售,即在生产地直接加工成成品,当然少了不少费用。

7、08年一桶原油的价格狂升到150美元的时候,北庄头不少的发泡网厂都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少部分厂子因抗打击能力不足甚至倒闭。但北庄头人生性乐观,积极应对,勇敢挣扎,最终度过了这一难关,毅然决然的经受住了各种考验。除去自己的努力外,国家的经济政策,对农民的扶助与帮助也帮了村里人不少忙。庄头人暖在心里,喜在心头,攥紧拳头,鼓足勇气,信心满满的走进了2010年。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经风雨怎见彩虹,2010年了,纵然前面有千般艰难,万般阻挠,在党与政府的带领下,我们也是风雨无阻,日月兼程。北庄头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五

调查方式:访谈、查阅资料、观察。

调查内容:通过对西递镇叶村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切实感受叶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在经济、文化、社会方面表现出的新气象。把叶村村民自身的深切感受与西递镇政府资料结合起来,科学认识西递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出叶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西递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古村落是世界文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这使西递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西递镇一方面积极开发古村落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在保护古村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图形成旅游带动经济、经济保护资源的良性发展模式。西递镇把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新动力。西递叶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

一、西递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叶村是位于西递古村落不远处的一个村落,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农村。叶村依托西递古村落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现在现代商业经济,从而形成与西递古村落遥相呼应的现代新型新农村。叶村从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化发展,一开始就瞄准蚕桑的发展空间惊醒蚕茧生产。因此全村形成“家家有桑田、户户出蚕茧”的局面,共有__多亩桑田,蚕桑收入约占叶村收入的80%左右。__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__年正式实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围绕生产发展,以西递为中心,发展经济,同时发展蚕桑、茶叶和林业,叶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多元。农村基础设施改善,道路四通八达,建成现代化叶村小学,可容纳学生200余人,同时配备电视、电脑等设备。基本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因此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二、叶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

叶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发挥作用的成功实例。叶村的成就与村镇的建设理念、基础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机制、重视教育、文化建设等具体举措分不开,叶村实现了政策扶持、政府导向、群众参与的有效结合。

1、科学全面的发展思路。叶村是西递镇整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递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大力发展叶村的蚕桑经济。叶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从经济、生活、文化、民主等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切忌盲目发展。确立“以发展蚕桑推动旅游,以旅游带动蚕桑生产,打造黄山一流茧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建立千亩桑园示范基地,把农村新面貌与古村落文化遗产连成一个整体。对叶村的项目建设和文化宣传活动进行整体布局,合理分配,各方面统筹兼顾。结合“奇山、秀水、古建筑、徽文化”的地域特点,按照“统一规划、切忌盲目”的原则,进一步突出叶村“古朴、典雅、秀丽、文明”的特色,切实落实叶村小集镇规划和林业整治规划,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具体要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新农村格局。

2、加大投入,做好基础项目建设。全力抓好叶村商贸区项目、农家乐旅游项目、村级道路建设项目、沼气建设项目、千亩桑田示范建设等项目建设,确保硬件设施齐全。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步伐及新建项目的落实。建设特色农业旅游基地、旅游食品休闲加工基地、农家乐基地、生态养生基地,发展多种多样的林业经济和自然风光。开辟了叶村商贸区,大力解决道路设施或道路路面差等问题,建设道路交通网,加快与西递古民居间的联系。建设酒店、旅馆、娱乐场所,为西递旅游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场所。建设沼气池,各家各户都可以筹资建设,叶村村委给予补助,以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破坏。

3、形成政府村民互助机制。力图形成“政府引导,村级为主,农民自愿,人人参与”的良性机制。政府积极宣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建立鼓励和激励机制。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积极开展以“促经济发展,建和谐叶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规划建设千亩桑园,解除群众扩大蚕桑养殖的顾虑,为群众解决蚕桑的销路问题。尤其是金融危机影响下,蚕茧价格下降,村民开始丧失对蚕茧春出卖的信心。叶村村委积极寻求市场,为村民蚕茧的出卖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对村民养蚕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或进行经济援助。叶村村民叶积极地向村委献言献策,结合自身实际提供发展策略。同时利用政府提供的先进设备学习养蚕、种茶技术,科学发展农业。村委定时开展农民培训班,村民可免费学习的咨询。因此形成“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互助发展模式,大大提升了村委的工作效益。

4、加大教育力度。__年10月叶村开始建设叶村小学,致力于提高教育水平。叶村小学项目是新农村示范镇村义务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暨民生工程建设项目,__年年8月正式完工。叶村小学改扩建后,彻底解决了叶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新项目将学校旧教学楼拆除,建成一幢建筑面积为300余平方米的综合楼,增加厨房一间,改建学校大门与围墙,整个项目完全按徽派建筑风格进行建设,确保了与古民居的和谐统一,拓宽了学校通往公路的道路。在新建的校园里增添了课桌椅、dvd、彩电、电脑等电教设备,建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多功能教室。据陈女士介绍,学校不仅是教育学生的教育基地,还是培训农民的活动场所。平时学生利用先进现代化设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周末或晚上叶村村委组织农民学习农业新技术,借用新设备推广蚕桑、茶叶制作技术。建设图书室,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书香校园”。

5、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加强道德建设,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叶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工作。及时地把党的方针、政策、决议宣传到村,用电话、广播、报纸、宣传栏、传单等多种手段宣传政策,与村民保持紧密联系。聘请山东省高密市的蚕茧专家到村指导,为村民讲解蚕茧饲养技术,提高村民的专业素质。还经常举办相关培训班或讲座,曾举办过“巾帼生态家园”专题培训班,向村民介绍清洁能源使用、节能环保、环境卫生、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叶村以健康、和谐、文明、向上为目标,在全村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以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村民“讲文明、讲道德”。村委紧抓“四乱”和“三清”工作,切实改善乡村“脏、乱、差”的面貌,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在叶村全村推广使用沼气,加大一池三改的力度,推广生态家园建设,把叶村建设成为具有徽州特色的文明的的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定时开展“乡村文化节”活动,兴“贴时代春联”的时代新风,在村民中营造热情、活泼、时尚的文化氛围。

在三天实习过程中完美参观了“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中国画里乡村”的宏村以及颇具道教文化的齐云山,这都是徽州特色浓厚的文化遗产。古建筑的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徽州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西递镇叶村依托西递古村落的旅游价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为指导思想,村委组织和村民齐心协力,叶村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叶村叶从贫穷落后的小村一跃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六

截至6月底,广东省网民总数已达到7075.8万人,普及率达66.8%;手机网民达到6325.8万人,占网民总数的89.4%。有关数据显示,相比于高速增长的商务交易类应用,广东网民对于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的使用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用重心逐渐从娱乐型应用向商务型应用转变。

网购团购支付增长超20%。

《广东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从广东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来看,商务交易类应用继续高速发展,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大量增长,论坛/bbs等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持续走低。

数据显示,20广东省网民对网络购物、团购、网上银行、网上支付、旅行预订等商务类应用的使用比例都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其中,网络购物以及与之类似的团购、网购带来的网上支付增长尤为明显,用户增长率均在20%以上;旅行预订、网上银行的使用用户较去年同期也分别增长了14.1%、19.6%。

搜索引擎是老广第一应用。

与全国情况不同的是,搜索引擎依然是广东第一大上网应用,即时通信的使用率排在第二。

报告称,广东网民对信息获取的需求较高,使用搜索引擎的黏性和深度较强,年搜索引擎使用率为84.2%,用户年增长率为9.9%,依然保持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第一位。

同时,以社交为基础的综合平台类应用发展迅速。广东省网民微博、社交网站的使用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47.5%和59.4%。据分析,社交网站的发展迅速,一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带动,另一方面由于在社交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了信息分享、交流沟通等应用,增加了用户黏性。

粤高中学历网民占比最多。

从网民特征上看,高中学历人群最多,占总体的4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4个百分点。据了解,青少年网民是广东省的重要群体,总体规模已达到2683万人,占广东网民总体的38.4%。同样,学历为高中的网民比例最高,占比过半,达到51%。年龄方面,青少年网民以12―24岁网民为主,占青少年网民的97.1%。从全省来看,39岁以下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7.9%。

上网设备方面,2013年广东网民手机上网比例为84.3%,高于台式电脑上网比例,也高于全国手机上网的平均水平。与相比,广东网民手机上网比例增长最快,提升了9.5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11月21日至22日在广州举行的“广东互联网大会”以“网事辉煌・跨粤梦想――畅享移动互联新生活”为主题,并将同期举办“2014全球移动互联网ceo峰会”。据透露,场地总面积将超2万平方米,设置展位200余个。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七

在在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8月30日发布了“走进社会”广东农村调研项目报告《广东农村发展白皮书——人口转移与广东农村》,调研发现,广东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活状况正在发生变化,以往男性为主力的农村务工人员构成正在转变为女性为主力。

人均家庭收入三年连续提高。

据了解,此次调研地区主要包括揭阳市揭东县、肇庆市封开县、清远市连州市、河源市紫金县和韶关市乐昌市的农村地区,共走访农户1827户,采集到有效样本1578份,调研内容涵盖家庭成员及资产信息、家庭理财及融资需求、家庭社会、政治关系等方面。

调研首先发现,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流入,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提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收入的提高。受调查地区的人均家庭性收入从的1003元,提高到的1255元,并大幅提高到20的2425元。人均工资性收入也从20的4095元提高到年的6765元。

欠发达农村14%家庭有汽车。

收入的增加是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直接动力,同时人口流动也带动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加上国家各种“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宽带下乡”等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为目的的扶持性政策,农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需求得到改变。

调研发现,虽然调研地点都是欠发达地区,但仍有14%的农村家庭拥有汽车,有超过80%的家庭拥有手机和彩电,超过70%的家庭配有冰箱和摩托车,36%的家庭有自己的电脑。

在与新一代年轻群体对话过程中,调研者发现,他们的消费观念已不再像父辈们为了攒钱而过度抑制消费,但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无法积攒收入,多数成为了“月光族”。同时他们又缺乏投资理财的观念,以及缺乏适合这类群体的金融理财产品,根本无法通过理财获得财产性收入。

37%的女性劳动者仍为文盲。

虽然广东一直有“外来妹”的女性打工传统,但实际上男性一直占据着外出务工人数的大头。20,调研显示55%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为男性,年的数据更有超过80%的务工者为男性。但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骤降为40%以下,而女性进城务工者的从去年的19%大幅增至60%。

对于女性打工者比例的反超,调研者认为可能反映了几方面问题。首先,受调查的对象中,女性各个极端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男性,文盲的数量则高于男性,16-60岁的女性劳动力中,甚至有37%为文盲。

受学历水平的影响,女性所从事的工作方向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如纺织、缝纫、车床等重视熟练程度,对学历要求低的工作,但收入较低;男性多从事木匠、泥瓦匠等技术工,收入相对较高,但是在劳动安全保障上比较低。

调研者认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结束,新一代年轻的农村务工人员对于工作的薪资、环境要求提高,不愿意成为“廉价劳动力”,尤其是男性。而女性劳动力受学历所限,对工作的工资、环境能够提出的要求会低于男性,更加容易找到工作。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八

根据xx年常委会工作安排,今年3-5月,市人大农经委、农经工作室会同研究室和政府有关部门围绕全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调研组召集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劳动局、畜牧办、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先后到长清、平阴、商河等5个县区听取政府部门工作汇报,并通过实地察看、调查问卷、走访交谈等形式,深入6个乡镇、14个村、30余户农户开展调查,广泛了解情况,认真听取意见;部分县(市)区人大根据市的统一安排,实行上下联动,在本区域内开展了调研活动,并提出调查报告。4月中旬,常委会领导和部分驻会委员也专门到章丘市和济阳县进行了调研察看,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现综合调研情况,提出如下报告:

一、工作基本情况。

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在市委的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认真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4、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新农村建设的治理机制日趋完善。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村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培育典型,推广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积极组织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等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激发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建设平安乡村,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观念,努力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议事,认真落实四**、两公开制度,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调查认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推进工作还面临一些实际困难、矛盾和问题。一是有些地方动员教育还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认识上存有偏差,一些条件落后的乡镇、村庄存在等靠要思想和畏难发愁情绪,致使推进工作起步慢、发展不够平衡;二是建设资金不足,缺乏长效投入机制,是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的主要问题。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上的项目较多,但县乡政府财力有限,多数村级组织集体经济薄弱、运转困难,因此办事缺钱的难题亟待破解;三是传统农业仍是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生产成本持续攀高,市场风险逐步加大,农民依靠种养业实现增收面临着途径少、空间小,缺乏可靠的`保障机制等困难;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是群众关注的热点。调查问卷中,农民认为当前上学贵、看病难、社会保障差是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五是多数村镇发展缺乏规划,农民住宅布局散乱、建设无序,村容村貌和群众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十分突出等。对这些问题应当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解决步伐。

二、主要建议。

1、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大局,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推进保障体系,建立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考核,逐级抓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和保障新农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按照职能分工,选准切入点,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当前要处理好试点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既要注意抓好典型,探索经验,树立样板,同时也要重视面上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对贫困村镇要加大帮扶力度,实现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平衡发展。新农村建设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各行各业积极支持三农,动员全社会踊跃参与建设,大力营造齐抓共管的环境氛围,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健康发展。

2、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水平。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放在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知名品牌,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效种养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加快开发与旅游、观光、休闲相结合的都市农业,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要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积极探索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加强农村中介组织建设,鼓励企业与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广辟渠道,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这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发挥好引导和保障作用。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更多地吸纳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积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取消一切限制性规定,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待遇和政策环境。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农民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创造方便条件。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动力。对待三农要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倾斜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支农投入。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建立支农投入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对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益性事业的保障能力,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各级政府安排支农预算要切实做到三个高于,已确定的各项投入措施要扎扎实实地抓落实,确保财政支农支出逐年稳定增长。当前对新农村试点资金,各级财政应当重点保证,及时足额拨付。要进一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支出,尽力支持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继续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对薄弱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促其加快发展步伐。对各项支农资金的使用,有关部门要跟踪问效,加强审计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提高投资绩效。从长远看,要积极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解决多头投入、使用分散、效能不高、难以形成合力等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农民的关系,合理划分投入责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示范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调动农民投资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农村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4、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要从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选准突破口,扎实稳步推进,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根据基层的反映,建议政府部门注意抓好以下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提升质量标准和管理水平,争取尽快解决群众在路水电医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二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社会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引导公共服务向农村发展,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近期应下气力解决群众看病难、就学难、养老难等社会热点问题。三是遵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地制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原则,抓紧制定村镇建设规划,使之成为行动的准则、发展的规范,保障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四是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整治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脏乱差工程。在这方面,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图虚名、不增加群众负担,防止一刀切、强迫命令、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等片面倾向,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监督制度,大力营造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切实搞好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一事一议、村务公开等**监督制度,保障农民的**权利。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加大普法宣传和综合治理力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增强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要深入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农村风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九

广东省卫生和计生委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昨日共同发布的《广东家庭发展报告2016》(下称《报告》)除了对家庭成员结构进行分析外,还对家庭婚姻关系、家庭收入等状况进行了梳理,并指出目前空巢老人、隔代家庭、丁克家庭、独居老人家庭数量上升等现实。

针对传统大家庭逐渐解体,一代户家庭正在崛起等趋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杰华直言,以往家庭稳定和发展的根基受到严重冲击,并由此产生了许多家庭问题,对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通过完善的普惠政策来提升家庭的福利水平,增强家庭抗风险能力;通过对特殊家庭的关怀来不断完善其家庭的应有功能,从而支撑家庭所有成员的全面发展。

居住分户居住逐渐成主流。

调查显示,随着历史的演进,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瓦解传统家庭观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独立门户形成年轻一代的单人户或夫妇二人户。在生育方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家庭生育数量锐减,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三口之家逐渐成为家庭的主流形式。

家庭人口外出就业、学习频繁,分户居住逐渐成为家户主流,另外,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使得家庭生育期明显缩短,二代家庭时期缩短。二代户家庭的年轻人口成长、流动、外出,逐步自立门户,形成新的单身户或一对夫妇户。

陆杰华指出,家庭结构中,传统三代大家庭逐渐解体,单身户和一对夫妇户为代表的一代户正在崛起且在城市家庭中更加明显。家庭代际结构扁平化是广东省家庭结构变迁的一个重要特点。

传统“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形式在广东省已经比较少见,取而代之的是由一代人和两代人组成的'同期群家庭。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以来,广东省家庭规模经历了家庭户数量不断上升和家庭平均人口不断下降的过程,在生育方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家庭生育数量锐减,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三口之家逐渐成为家庭的主流形式。

就业没工作女性超过两成。

调查还对广东2314户家庭及其4078位18-59岁主要劳动力人口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家庭人口就业比例较高,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而且城镇和农村在家庭收入和家庭消费方面的差异较大。

家庭就业方面,成年人务农比例为13.5%,非农就业比例为66.9%,退休和内退比例为3.4%,在学比例为1.8%,没有工作的占14.4%。分性别来看,男性非农就业的比例为78%,多于女性的56%,而女性没有工作的比例更高,为22.1%,男性没有工作的比例为6.7%。

总体而言,家庭就业比例较高,主要劳动力人口中九成男性和七成女性参与工作,平均6人劳动供养10人。

疾病四成老人身患慢性病。

此外,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增加。数据显示,67.1%的老年人依靠子女提供外部经济支持;老年人更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88.9%的老年人在生病需要照料时会向子女求助,老年人主要依赖子女获得外部经济支持、情感依赖和日常照料。而随着老龄化逐渐成为社会问题,许多家庭都面临养老问题,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和医疗服务等需求不断上涨。

广东家庭发展报告还指出,40.4%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占比最高的为高血压,其次为关节炎。34.1%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而38.4%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无人照料。由于社会化养老和老年人照料的缺失,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家庭成员。

概要。

婚姻离婚率处较低水平。

陆杰华表示,最新的数据资料显示,中国18-59岁成年人中处于未婚状态的人口占比为14.4%,在婚(包括初婚和再婚)比例为81.9%,占了总体绝大部分,总体而言,尽管离婚率整体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但目前的离婚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家庭婚姻状况较为稳定。婚姻状况在城乡和性别分布上存在一定差异。农村离婚率低于城镇离婚率,而城镇再婚率高于农村。社会分层对婚姻状况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性挤压特征和结构性挤压特征。

收入。

超全国平均水平。

全国来看,工资性收入、生产和经营性收入、退休和养老金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三个主要来源,总占比达87.5%。城镇和农村在家庭收入方面有一定差距。20的数据显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广东家庭平均年收入超过全国水平16513元,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全国水平4978元。超出部分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该项超出全国水平12730元,可见广东省家庭平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流动。

省内流动超三成。

省内流动家庭占比超过三成,其中一半家庭为跨省流动家庭,报告显示,流动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好,但居住不稳定,流动性强,流动到本地市的家庭收入最高,自有房产比例高,属于最安居的家庭。

建议。

适应二孩需要配套政策亟需完善。

“这些剧烈的家庭变迁,使得家庭发展能力呈现逐步弱化的趋势,家庭面临的外部风险不断增加,拥有儿童、老人的家庭更易陷入贫困的境地。”陆杰华表示,由于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教育、医疗、生育、养老诸多领域忽视了家庭发展政策,家庭公共政策缺失较为严重。

针对报告调查的广东家庭发展现状,专家指出,广东省家庭发展体系建设目前面临制度设计缺乏总体性,表现为政策碎片化;一些公共产品效率低下,存在制度缺陷;全省尚未建立起适应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体系;农村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

另外,在具体的权责服务和评估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家庭政策覆盖的精准性,需要从政策指向和收益机制上进行思考设计。陆杰华还指出,家庭发展不只是政府为主体的事情,更应该吸收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参与,而广东省在家庭发展能力建设中的人才是稀缺的,社区居委会可能会出现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不愿意生育。”省卫生计生委家庭发展处处长卢璐还指出,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来临,全社会亟需进一步完善新的家庭配套政策体系以适应二孩时代的现实需要。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

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缓慢,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制约着我县农村的发展及稳定。因此,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我县辖8镇3乡(其中2个朝鲜族乡),1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48万亩,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8万人,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大豆、瓜菜、烤烟、万寿菊为主,养殖业以生猪生产为主,养鱼水面3.83万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采取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实现快速、稳步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1元,同比增长14%;20xx年为4218元,同比增长16%;20xx年达到4881元,同比增长15.7%,特别是20xx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粮食总产量实现4.2亿公斤,增长5.8%,创历史新高,农业总产值实现24.22亿元,增长9.6%,畜牧业产值实现8亿元,增长7%,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358元,增长9.8%。

二、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农民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我县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差、农民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农民增收问题。

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县政府围绕这个中心,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六大主导产业。

但总的看来,农民增收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价格低迷,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入不高。同时,乡镇企业不发达,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很少,农民增收的难度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受阻。20xx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81元。

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462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0%;家庭经营性收入3406元,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70%;财产性收入13元。人均工业收入仅有38元,占农民收入的1%;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633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78%(其中种植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86.8%,牧业收入占一产收入的1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结构调整问题。

一是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还不够突出,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还没有大的变化,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不大。我县虽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调整过程中过于强调粮经结构,种养结构比例的改变,重视面积和数量的扩张,面对提高农业质量,培育品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万寿菊、烤烟等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开发不够,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农业结构调整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就农业调农业的小圈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农民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农户农业生产属于以一家一户的分散模式为主。由于生产分散,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销售也以自产自销为主,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限制了农户收入。

三是农民既是决策者,又是生产者和管理者,还是销售者。在广大农村,由于信息闭塞,农民即要掌握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又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往往无法兼顾。

四是农民随大流现象突出。农户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获取信息能力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信息。在产业发展之初,嫌种子或生产资料价格太贵投资大,怕技术水平跟不上,又不能确定市场销路好坏。他们往往是在看到左邻右舍或亲戚因发展某种产业致富,而跟随进行产业调整,一拥而上,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三)投入问题。

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生产成本较高,抵消了“一免三补”政策使农民增加的收入,据20xx年备春耕期测算,农资在去年的高价位基础上部分品种如国产二铵虽然价格回落,但同近5年的平均价格相比,化肥价格普遍上涨20—30%以上,特别是钾肥价格吨价5600元,比20xx年上涨1700元,因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亩增加成本25—30元,全县农业增加投入3100万元,占农业总投入的7%。而且粮食价格偏低,按照现在的投入水平测算,如果玉米价格在1.1元/公斤,大豆价格在3.2元/公斤,水稻价格在1.5元/公斤时,农民种地效益几乎为零。

(四)乡村债务问题。

由于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目前,我县123个村负债8223.9万元,村均负债66.9万元,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432.8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外,有许多村,看上去每年有几万元的收入,实际上欠银行贷款,集体公用资金往往是负数。在这种情况下,领导班子威信自然降低,集体的凝聚力愈加弱化,“无钱办事”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农业产业化问题。

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运行状况较好,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加工型龙头企业资产总额已达到54820万元,实际加工能力达到18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1200万元,创利润3980万元,上缴税金1776万元。全县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7万户。像万寿菊产业在省级龙头企业山东诸城莲春色素提纯有限公司鸡东分公司的带动下,经过9年的发展,基地面积也由试种时的1500亩稳步增长到3万亩,万寿菊生产基地累计种植万寿菊16.5万亩,产鲜花16.5万吨,有3000多农户种植万寿菊,总收入1.15亿元,户均收入3.8万元,企业缴纳税金470万元,万寿菊这个产业已成为鸡东县的富民产业,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

龙头企业有所发展,但发展步伐仍较缓慢,企业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不足,产品档次低,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仅有2户,基地总面积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同其他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带动能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产品仍停留在粗浅加工的层面上,精深加工比重很小,技术含量和科技附加值都比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效益不明显。

二是经营主体和农民的利益联接不紧密。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中介组织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形势的需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微弱,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且利益联结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有市场波动时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交易中农户牌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而作为农民一方,也一定履行“订单”合约,会出现产品注射高价处的违约行为。

三是扶持发展措施不力,专项资金少,贷款比较困难。

国家、省项目扶持资金有所增加,但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和民营资本对农业投入欠帐太多,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和投入方向分散,企业规模现状整体落后,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农业公共服务条件仍然较差,产业化科技装备水平落后,许多好的发展设想难以实施,缺乏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表现在产前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弱,产中的技术服务不配套,产后的销售服务跟不上。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一

调查目的:中央近年来出台了很多鼓励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从政策、资金、技术。

调查人员:2013013027徐斌彬。

2013013029邓旭隆。

2013013139尚奇调查内容:根据小组成员的实地考察与走访,发现近年来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由于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因此又具有自身发展的特殊性。

政治方面:农村在政治方面的突出表现即为基层民主政治。由于尚岗村较为封闭落后,民主选举的氛围并不是很浓厚。据村民反映,还在今年之前,选举中常常出现暗箱操作、事先内定的丑恶现象,村民的权利根本不能很好地得到维护。例如:中央会下拨支持农村发展的专项资金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但事实上,真正体现在农民身上的很少。一座大桥经历了4年之久也未建成,节水灌溉的设施也是名存实亡,真正的贫困家庭往往不能很好地得到政府的补助。自从新任村官于2013年六月份上任,村里的大桥才得以顺利建立。

经济方面:近年来,尚岗村的经济有了相对较大的改善,但仍有问题。

1、村村通公路确实为村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为村子的经济发展安上了车轮。但是公路由于本身兴修之初就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加之很长时间无人管理,村村通公路正逐渐走向老化,很多道路路面已出现断裂的情况,地面凹凸不平,又再次成为村民出行的障碍。

2、很多村民家里的住房已有明显的改善,大部分以平房为主,部分居民已住上二层小洋楼。但村中仍有10%的居民仍为土坯房,居住条件未得到改善。

3、由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尚岗村的土地经营方式已发生较大变化,丘陵地带仍以小麦、玉米、油菜为主,河边的地带已改为种树,一方面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保护了水源与环境。

4、发展多种经营,提高集约化水平。村民由以前的各家各户养殖畜禽已转变为集中养殖,专人管理,扩大了养殖规模。从远处看,很多地方有红色的瓦房,那不是居民区,而是养殖区。

5、中央农村政策的转变,使农村的人口有返乡的趋势,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契机。

文化方面:农村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广电总局在农村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地方提供卫星直播数字电视免费服务,开阔了农村居民的视野,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每年都会有人员进村为农村居民提供照相服务,也增加了农民生活的乐趣。但是,不可否认,农村的精神文明活动仍然很少,村民未自发地形成,村委会也未加以正确引导。

调查反思:根据对尚岗村的调查分析,以后的发展应注重以下方面:

1、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进而促进政治素养的提高,营造乡村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自己做好自己的当家人。

2、推进农村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在国家的支持下、村委会的领导下,发展畜禽业。

3、大力推进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建立农村的书屋、村民乐队等,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素质。

希望我的家乡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二

教师评语。

成绩____________。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

调查目的: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一、我县农村存在的问题表现如下:

1、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

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甚至有的村干部利用村官职权收取贿赂,不为民做事。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

2、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全县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就我县而言,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务机构机制不活、体制不新等问题,使服务体系很难发挥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甚至呈现出“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员素质不高,科技队伍人心不稳,多数人知识老化,农村普遍存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开,农业信息获取缺乏有效渠道等问题。

4、城乡统筹程度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个过程,县乡统筹发展尚未起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较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立尚需要一个较长的程度。

5、春耕备耕中存的问题。

一是高产高效种苗推广适用效果不好,对不熟悉的良种农民不是很接受;种子市场管理不到位,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购种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农户购种时上当受骗。二是农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农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担心农资涨价;另一方面农资品质不高,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象现依然存,农民防不胜防。三是农金相对短缺,由信用社按农户的信用等级予以放贷,而我市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评上信用等级的农户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农民贷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钱放不出去。

6、工厂污染问题。

农村工厂一般都非正规化工厂,甚至有的都没有经过政府相关部门批准。而这些工厂释放的物质和残留的东西都对人的身体有相当大的危害,比如重金属。农民为了生计又不得不从事这些工作从而对身体造成威胁。

二、针对这些问题,我并不能提出有效全面的应对措施,只是针对个别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村里吃补贴的人数。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政府参与。由县政府推荐一些比较好的高产高效种苗,并加强种子市场管理,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伤害。

4、对村级工厂加强管理检查。严厉制裁违法生产的工厂,并对污染问题进行严厉控制。

5、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展过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促使一大批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加入,把农村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和防范自然与市场两大风险,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为了农村的更好更快发展,我认为应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完善农村合作组织。

(一)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得好的典型,无一不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好。发展乡镇企业是扩大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主渠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对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资源、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对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吸收数量众多的乡村剩余劳动力,以及改善工业布局、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它在解决农民问题、就业问题、脱贫问题、农村现代化问题、城市人口膨胀问题、污染过于集中问题、国家财政来源问题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也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及效应,已为国内外所瞩目。

以多元投资为主体,创新运营机制;以利益联结为前提,推进生产基地建设;以促进发展为目的,加强规范化建设。明确发展布局、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发展。

(二)完善农村合作组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河北省农村的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目前形势下,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农村合作组织,大力促进农村合作组织的更快、更好地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紧迫性。

(2)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巨大作用,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3)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艰巨性。

2、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第一,抓样板。要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认真抓好典型的培育、宣传和推广工作。第二,抓发展。要按照农村经济能人牵头建立一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技服务中心领办一批的办法,适时推动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第三,抓规范。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二是规范合作组织建设。三是规范合作组织管理。第四,抓创新。重点是体制创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创新。第五,抓培训。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现场培训、技术讲座等形式,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及协会会员开展技术、管理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促进专业合作组织更快更好发展。第六、抓龙头企业发展。要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利用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和带动力。

3、加强领导,加大扶持,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第二,要形成推动合力。第三,要加大宣传力度。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三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热点问题。

基于此,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入手,对于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1.1对城乡的经济体制结构进行改进。

造成“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所引发的“二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

这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和经济结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它将农民与城镇居民割裂开来,难以体现公平的理念[1]。

针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予以重视,并应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1.2加强财政投入,为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投入的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当前农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地方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补贴,帮助农业生产的更好开展。

同时,要严格监管财政资金流转和支付,确保相关款项及时到位,以免出现滥用乱用问题。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地引导市场化的发展落实,通过引入多种外界投资,让地方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走上一条高效的道路,不断优化地方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方式。

1.3重视市场需求的实现。

市场化发展既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也是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针对于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状态要进行积极改进,结合市场需求,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现代化调整,让农民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

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农业优势,要对其优势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将农业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市场优势,以市场来带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收益。

此外,地方的经济管理部门要积极对广大农户进行指导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类购销合作行为,并为农业社会化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和保障;同时,不断地健全发展形势,让以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得到更好的改进,实现对农业资源更好的优化与整合,推进地方农业经济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

地方经济主管部门要积极地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乡镇企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

整体来看,产生“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地方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通过积极地扶持和发展中小乡镇企业,可以更好地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激活各类民营和个体经济的发展,让经济结构更加丰富,促进地方农村劳动力更加有序、科学的流动,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4提高科研教育力度。

科学技术既是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我国创新型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农业科研方面的支持和投入,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有效地对当前农业科研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行缓解。

针对于当前农业科研基质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要进行全面的改进和调整,完善配套设施,让农业科研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科研人员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热情。

地方政府要积极组织建设科技示范园、农业示范园等活动,对于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创新和调整,有效地完善农业产业链条,让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推动农民群体收入的增长。

1.5提高广大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应对农民劳动力转移问题,要落实农村的基础教育工作,通过配合相关职业教育部门,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身技能水平,让农民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足够的就业技术能力。

同时,要积极鼓励广大有志青年进入农村进行创业和发展。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农村地区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体系,让农村人口素质和水平逐步稳定地提高。

2结语。

该文对于现阶段我国发展中的“三农”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了分析。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地方经济管理部门要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创新管理思路和理念,从多个角度入手,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春鹤,臧建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外企业家,2013(4).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四

日前,××农办就农村“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组织人员到××乡镇进行调研,就加快发展××县“一村一品”作了些探索与思考。

××县“一村一品”虽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业已形成了洪湖(刘垦)、中童生猪,马荃山地土鸡,刘垦花生,锦江灌田杨梅,洪湖苗木花卉,杨溪大塘葡萄等一批专业乡(镇)和特色村,探索出了形式多样的“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今年,××县洪湖路底姜家村、锦江灌田村、马荃金庄村等12个村被列为省“一村一品”示范点;灌田杨梅基地、倪夏甘蔗基地、金庄山地土鸡基地被确定为鹰潭市十大“一村一品”重点示范基地。

近年来,××县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五化”要求,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从调查情况看,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1.挖掘本地传统优势农产品潜力是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基础。几年来,××县因地制宜,大力开发传统特色产品,涌现出洪湖(刘垦)花生基地1.2万亩,潢溪倪夏、金墩等村700余户种植甘蔗面积1500余亩,锦主等村商品蔬菜种植面积7000余亩,洪湖、杨溪的西瓜种植等专业村组。

2.实施农业招商引资是促进“一村一品”发展的有效途径。20xx年××县引进杭州蓝天园林公司在洪湖开发万亩苗木花卉基地核心区。几年来,在其示范带动下,洪湖周边地区先后涌现出新湖苗木花卉等专业村,基地总面积达8000余亩。去冬今春,引进浙江永康客商在杨溪乡大塘村开发优质葡萄基地400亩,极大地调动了当地群众葡萄种植的积极性,预计明年基地面积可达1000余亩,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可望在三年内发展到万亩以上规模。

3.积极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的有效方法。20xx年12月,在徐等福等38家生猪养殖大户的推动下,成立了××县生猪产业合作社这一全省首家生猪养殖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其带动下,××县生猪养殖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目前,合作社有社员,年出栏生猪40余万头,带动周边规模养殖农户1600余户,形成了中童十都村,洪湖路底姜家、汪家等一批生猪养殖专业村。

4.注重科技兴农,搞好示范带动是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有力的技术支撑,是发展“一村一品”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锦江灌田杨梅基地就是在致富能手洪克海示范带动下发展起来的。万亩苗木花卉产业的开发成功,得益于杭州蓝天园林公司雄厚的技术实力支撑。杨溪乡葡萄基地的迅猛发展势头,源于浙江永康葡萄协会多年种植葡萄成功经验的技术铺垫。

5.领导重视,强化服务,是发展“一村一品”的有力保障。近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哪里的领导重视,决心大,服务到位,哪里的“一村一品”发展取得的成效就会愈明显。××县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和杨溪葡萄基地的创办,都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与涉及的洪湖、杨溪等乡镇在征租土地等方面服务到位所取得的成效。锦江镇为把灌田杨梅基地做大做强,20xx年出台扶助政策,镇政府为新增杨梅果园的农户提供贷款贴息,3年来共帮助支付贷款贴息20余万元,带动全村杨梅产业的发展。目前,该村有100多家农户参与杨梅种植业,连片杨梅基地面积发展到3000余亩。

××县的“一村一品”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品牌意识不强;发展氛围不浓,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发展。

针对××县“一村一品”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县乡都要成立“一村一品”发展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搞好服务,为“一村一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县、乡财政要挤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县、乡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的扶助启动资金。建立“一村一品”工作评优考核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2.突出农业招商,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增强“一村一品”活力。千方百计引进与本地主导产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贸易企业,并且把引智、引资与引企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主导产品的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提高竞争力,加快培植“一村一品”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3.着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适应“一村一品”产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组织体系,为“一村一品”和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组织载体。鼓励多主体创办,引导多形式发展,有计划培育一批产品特色明显、带动面广、竞争力强、运行机制健全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每个示范村建成一个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参与“一村一品”农户的利益最大化,有效地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

4.强化科技推广,树立品牌意识。一是引进优良品种,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二是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挖掘培育特色产品,开发出新农产品,突出“一村一品”的特色;三是通过请进来的办法,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价值。同时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创建一批叫得响、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开拓市场,促进产业提升,帮助农民增收。

5.努力抓好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首先抓好省、市已列上号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和重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其次实施好本县的“一村一品”十村示范、百村推进工程,即选择十个发展“一村一品”基础较好的自然村,着重在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产业化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进加工工艺和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进行示范;“百村推进”的任务就是选择100个自然村来推广“十村示范”的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6.加大扶持力度,用足用活支农政策。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调整优化财政资金的支农支出结构,通过对“一村一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农民培训等扶持,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二是增加金融资金投入。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金融机构,要把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作为支农突出重点,增加投放额度,适度降低门槛,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支持“一村一品”的发展;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一村一品”的发展。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五

昨日,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承办的“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举办。蓝皮书从创新驱动、宏观经济、财政金融、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民生、教育科技等11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对的走势进行预测。

其中关于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的报告,揭示了广东人口数量增长、家庭结构、人口老龄化态势、人口受教育程度及人口流动特点,并对广东人口政策给出了建议。

人口红利转折点。

出现在。

广东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20全省常住人口总量预计达到1.09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周仲高认为,广东人口发展已步入“转型关键期”,以迁移为主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为什么说步入转型关键期?周仲高给出三个原因: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经济转型期对于劳动力的新要求。

根据广东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广东省人口红利的转折拐点出现在20。广东人口总抚养比(0-14岁和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的46.64%逐年下降至年的.31.8%,之后开始快速上升,表明人口总负担逐年加重。

与此同时,在经济下行条件下,庞大的就业压力将日益突出。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仍有8300万左右的劳动力(15-64周岁),但以创新型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将对人力资源的‘提质’要求越来越迫切。

建议:延迟退休放开生育改革职教。

周仲高表示,目前广东人口发展主要面对结构、质量及数量三大挑战。针对这三大挑战,他提出了建议。

周仲高认为,在广东,延缓人口老化有三个方向可以同时发力。“一是延迟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应。二是有序放开生育政策,增加未来劳动力供应。三是吸引外省年轻人口进入,增加当期劳动力供应。”

为应对劳动力质量与经济转型不匹配的问题,“应该全面改革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形成覆盖劳动力生命周期的完整培训体系,改变当前教育偏重学术、培训偏于低端的现状,尽快形成适宜于社会需求的分层次、专业性、行业性的劳动力培训与提升计划。”

为应对生育率不高的问题则要做好“全面二孩”公共服务供给,让人们“可以生”、“能够生”,“愿意生”。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六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xx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已过上了基本小康的生活,但是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还有一部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延缓农村的全面小康进程,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也是引发社会经济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关注农村贫困户的增收问题,对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摸清农民贫困产生的原因,我们对xx镇辖区20户贫困农户进行了调查,在分析低收入农民的现状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具体措施。

对贫困原因调查主要采取对贫困户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根据整体调查情况,贫困原因有:

1、缺文化致贫。

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统计结果,20户贫困户中有5户是因缺文化致贫。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小部分农民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打工谋生;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劳作方法和生活方式,不愿接受新的技术,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甘愿受穷。

2、病、残致贫。

因病、残导致贫困的有4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虽然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发展不断健全,但仍然有部分地方没有覆盖到,而且由农民自身承担的部分,对贫困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3、自然灾害致贫。

因自然灾害导致贫困的,有2户。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贫困农民收入来源基本来自农业种植,碰上自然灾害的时候,没有很好的防范措施,影响到整年的农业收成,导致整年来的心血白费。

4、缺耕地致贫。

因缺耕地致贫的有2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要是没有耕地,也就无法生存。随着xx开发建设的不断加快,因项目建设的需要涉及到征用农村土地,部分村民没有了耕地或耕地减少。特别是贫困农民失去了经济来源,虽然靠着优厚的征地补偿款,可是却没有另外的谋生手段,此消彼涨的情况下,农民再次走向贫困是必然结果。

5、缺劳动力致贫。

因缺劳动力致贫的有3户。3户贫困农民家庭中缺少青壮年劳动力,造成家中没人种田,收入来源有限,主要依靠政府低保救济。

6、其他方面致贫。

因其他方面致贫的原因,共有4户。如因发放征地补偿款后,农民无事可做,对未来没有规划,只会吃喝玩乐,参与赌博;失依孤寡老人等。

在所有贫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灾、因病残、缺耕地、缺劳力是形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其中缺乏文化、自然灾害是致贫的最首要的原因;其次是因病、残致贫。缺劳力和缺耕地致贫是新时期下出现的两种原因。随着xx开发建设的不断加快,这两种贫困原因还会更加突出。

1、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不仅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低收入户增加收入的长远基础。一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儿童的上学率,解决部分少年儿童不上学和中途辍学的问题,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产生。二是通过开设各种培训班,对一些上过小学、初中或高中的农民子女进行职业培训,传授给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适当给予一定的补贴;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中等专业学校、农民职业中学,培养一批中级层次的人才,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2、加大扶持力度,转变扶贫方式。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二、三产业,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贫困农户由于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维持简单再生产都比较困难,要想扩大再生产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的。对于贫困户,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拨款。同时,改变面面俱到的救济式的扶贫形式,“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3、引导失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劳动力转移是失地农户快速增加收入来源的首要措施。失地农民家庭一般有较多剩余劳动力,但劳动力的个人素质能力等满足不了社会的生产需求,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迫在眉睫。

4、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迫切需要。低收入群体应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救助和有力扶持,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相关政策,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体系,保证低收入农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七

农村如何发展,发展到什么水平,是关于一个地方社会水平能够到何种程度最基本的一个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农村发展的关注一直都不够,缺乏政策引领和项目支撑的农村逐渐被社会所忘记,那里的人们渴望的不再是自己家乡的发展,而是能够逃离人烟逐渐稀少的村落。

近三年以来,随着城镇化的步伐逐渐放缓,人们这才开始将眼光放在农村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之中,然而,此时我们看到的不是想象中的桃花源而是一片极度缺乏发展的落后村落。

就笔者而言,近年来对农村社会发展状况有些许的思考和调查,有些观点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但主要表述的是对农村发展的一种期望。

农村发展的调查报告(实用18篇)篇十八

调查地点:西城办冉庄村。

调查内容:现代农村发展道路。

调查方式:询问,采访,亲身体验。

利用这个暑假,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对西城办冉庄村50余户家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颇有收获和体会。品味到了纯情朴实的农村生活,也体验到了“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我们了解到了冉庄村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的实践活动。

据介绍,冉庄村位于西城街道办事处南部,总面积1467亩,人口2173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农业、建筑机械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这里水洁、土净、空气清新,树木成林鸟语花香,古村踩水车、学推磨、坐花轿等游乐项目,另外,还有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还在建设之中。

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开发农家游旅游特色项目,深得都市游人的欢迎,其开发市场广阔,前景无限美好。据有关人员介绍,计划3年内通过不断建设和自我完善,使前卫生态村农家游成为上海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休闲新景点。

在采访了有关的领导之后得知,“农家游”在上海地区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在考察。

总结。

四川成都“农家游”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前卫生态“农家游”经营机制。准备组建“农家游”旅游接待服务公司,其职责主要是与大西洋旅行社合作,对外宣传促销,组织团队,对内做好服务接待工作,并成立旅游接待处和综合服务队。其次是提高服务水准。“农家游”虽不象宾馆那样正规,但在服务接待上,严格按照宾馆的服务体系,贯穿于整个接待的始终。一是服务上体现优质化。加强对接待人员和农户的培训,提高其综合接待素质。在接待过程中既要体现农家的热情好客,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二是在操作上形成规范化。游客统一在旅游接待处登记,选择所食宿的农家。对团队游客,导游(讲解)员按照接待程序组织游览和各项参与性娱乐活动,对散客,由接待员负责做好旅游向导;三是在管理上形成制度化。成立“农家游”督查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负责接待的农户、警务室、“农家游”招待所等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确保整个接待过程安全、合理、卫生;四是在菜肴上形成特色化。推出酱瓜白扁豆、煮豆节等崇明农家特色时令菜肴。

通过这次的调查和实践使我对前卫村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锻炼了我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意义颇大。相信随着崇明的大开发、大开放,前卫村的前景也将更加灿烂,期待的同时我也祝愿这个美丽的地方。

蔡丽华。

2010.2.3。

相关范文推荐

    追忆党的光辉历程心得(专业23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记录,对于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成长和经验总结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敬爱的党组织:在

    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六年级(优秀19篇)

    通过写作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通过学习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提高写作的灵感。我是一棵大树,有着挺

    采购总监岗位职责心得体会(通用22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心得体会范文8:通过这次读书活动,我发现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阅读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培养

    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总结(优秀19篇)

    学生工作总结还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下面是一些学生工作总结的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20xx年我院学生

    入队仪式大队长讲话稿(优质18篇)

    讲话稿的结构要合理,采用逻辑严密的顺序,使得整个讲述流畅自然。在这里,我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稿范文,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和指导。各位新入队的少

    小学生家长会家长发言稿(汇总15篇)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重要载体,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改进起到积极作用。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家长会的案例和范文,供大家参考。尊敬的教师、各位叔叔阿姨:大家午时好。我

    小学秋季开学工作会议流程(汇总18篇)

    在工作中,总结能够发现问题、找出改进措施,并提高工作效率。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范文范本,让大家感受一下高质量的写作风范。系统各单位、各相关运输企业:为深入推进消

    疫情心得体会题目和感想大全(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提炼重点,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

    法院遵纪心得体会总结范文(19篇)

    总结范文是以客观、全面的角度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估和总结的一种文体,为我们提供了理性思考的机会。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撰写总结过程中提供一些思

    幼儿园教案详案(汇总17篇)

    幼儿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引导幼儿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案范文,供广大教师参考。活动目标:1.让幼儿懂得母亲的艰辛,能用实际行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