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薇儿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

读书心得是对自己在阅读一本书后的感悟和思考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读书心得可以是对主题的概括,也可以是对作者观点的评价。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一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利于教学的建议与方法。在这100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较多的是读书和劳动。下面我想结合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一些建议谈谈我自己对读书和劳动的一些粗浅想法。

一、对于教师来说,“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要使备课不成为单调乏味地坐着看教科书,那就请读科学作品,要使你所教的那门科学原理课的教科书成为你看来是最浅显的课本;要使教科书成为你的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给学生的只是这门知识的基本原理;到这个时候,备课就无须花几小时了。

在平时教学中,我总要花上至少两个小时去备一节课,往往花费了力气、绞尽了脑汁也得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要上公开课时,不知道该从哪着手,没有自己的主见,总以为他人的意见就是对的。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太少了。因此我觉得平时应该多阅读一些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海洋,也可以多学习别人的一些成功教学经验,使自己在教学中尽量少走弯路。

二、对于教师来说,“要进行教育,首先要关切地、深思熟虑地、谨慎小心地触及青年人的心灵,为掌握这一门艺术,应多读书和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你的科学知识每年都应加以充实,你在教学工作满10年时,应觉得教科书像识字课本一样简单,只有这样你才能说,你一辈子都在为教好书而备课,只有经常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你才能在讲述教材的过程中看到学生的脑力劳动,这时,你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考虑授课的内容,而是在考虑学生的思维。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因此,除了要研究教学,还要更多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一切活动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除学习以外的困难,而不是盲目地将知识直接灌输给他们,应使自己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

三、对于学生来说,“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快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愈是困难的学生,他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读书;阅读的东西越多,思想就越清楚,智力就越积极。

只有引导学生多阅读,他才会对知识产生兴趣,只有学生能越出教科书的范围,才能对知识有持久的兴趣。在平时教学中,总会出现一些困难生,他们之所以学习暂时存在困难,是由于他们没有很好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也相应地差一些。要让学生摆脱成绩不良的状态,只有多阅读。

阅读是要有针对性的,能帮助学生智力发展的。此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对自己发展有用的知识。

同时,只有教师在书的世界里享有丰富而充实的生活时,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让每个学生成为读书迷。

四、对学生来说,“只有通过汗水、有老茧和有疲乏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把儿童、少年、青年的劳动纳入家庭经济物质生活,使它成为其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母亲和父亲把它看作是子女的神圣义务,这一点是有极其重大意义的;只有当劳动对于一个人不是抽象的教育练习,而是缺少它就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事情时,他才能成为真正的劳动者,成为真正的人。

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创造和发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在劳动中个性得以发挥时才能实现。然而,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除了学习很少参加实践劳动,由于没有劳动体验,他们便不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他们视野受到了限制,思维有也不够灵活。班上由一位小男孩的家长就明确对我说:“我不需要孩子参加什么劳动,只希望他能把学习学好就可以了。”然而这位家长却不知道,劳动能为学习提供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促进学习进步,同时学习也是为更好地劳动和生活而服务的。这样的家长大有人在,天天灌输给孩子的观念就是“你只要好好学习,别的都不用管”,结果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为家长而学,跟他们自己没有任何瓜葛。成绩好的孩子家长便庆幸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则只能怪小孩没出息。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二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绝不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却不认识自己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二是要自己选择,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己选择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来。四是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近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大进步,便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随家庭择校就读也同样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觉得有些荒诞,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而且现在基本招工单位不是一律看简历、荣誉吗。但读完这一段话,静心细想,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么能凭几节作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个“口碑”很好的教师,郑校长说的第一条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你终将被时代淘汰。我觉得今后的生活应该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让自己活得美丽而开心。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而且在幼儿园不用成绩去评价孩子的优劣,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这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倾听”与“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是入耳,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说话你听到了,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是人的一种本能而已。而倾听呢,是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艺术,更是一种美德。教师当然需要倾听,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倾听又会让你交到知心朋友,拥有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因此,学会倾听真的很重要,通过它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也会让你得到许多东西。

以上是我读了本书后的点滴想法,读着著作中的每个建议,就像登上了每一个台阶,我就感到了我们职业的光明,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会因此更从容的走好自己的未来之路。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三

教学方式,更好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有了平静之气才能从当今社会的各种庸俗中解脱出来。当今社会充满着许许多多的诱惑:物质生活丰富多彩,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各种不平现象时时刻刻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如果我们没有了平静之气,就要被这一波波大浪冲的晕头转向,找不到自我,找不准位置,更谈不上去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乐趣,去品味教师职业的乐趣。

所以,只有当我们有了平静之气时,才能把满腔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实做好做精。

宽容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有一颗宽容之心时,那么我们平常认为的很多烦恼之事、不公之事就都能解套:我们就能坦然面对学校里的一次次评优评先,坦然面对自己工作过程中的一次次挫折,就能平等地对待一个个有不同差异的学生,尤其能抛弃先前那种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成绩优秀的学生,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就能与我们的同事、家人和睦相处。

所以当我们有一颗充满宽容之心时,就能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和工作着。

三、教师有要有减压之法。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时时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在教育日益普及、教育功能日益扩大的今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担任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化,教师必然要面对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带来的压力。当前又正处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转型时期,一方面教师要力图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参与课程改革的设计和实施,这无异于面临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这涉及到教师的知识结构、信念观点、态度行为、兴趣情感等方面的调整与适应。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时代呼唤教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教师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智能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这又是教师处于高强度应激状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教师还要面对诸如教学质量、学生安全事故、学生家长的期望与干预、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多规章制度以及其他无法预知事件等方面的压力,从而使我们长期处于充满竞争、紧张的工作学习环境之中,这一系列的压力导致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出现了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违反职业道德或法律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教育行政部门在三番五次强调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情况之下,仍然还是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出现,其中有的还是优秀教师,这些都与教师过重的工作、思想、心理压力密不可分。此外还有家庭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不顺之事也都在不时地加大着我们肩上的压力。

这就需要我们能合理去减压,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减掉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

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就如一百个法宝,似指路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悟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四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最近,我认真地阅读了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的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事例,又有独到的理论分析,令我感受颇深。现就其中十条谈谈自己的感悟。

其中第2条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成功的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在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这位优秀教师仅用十五分钟准备了一堂出色的观摩课,是因为这个教师用一生的心血来备了这堂课。因为一生用心,所以成功。我应该如书中所说,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用心来读书,每天不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让潺潺小溪,每日不,注入思想的大河,丰富自己的内涵,用心工作不为工作所累。教师的读书就是在备课,一节课的精彩来自不断地读书,使每一节课方方面面都有可能找到理论依据,从而促使课堂的精彩。所以,我们唯有读书,因为不断地学习是自己智慧的源泉!

教师需要读书,学生也是一样的,在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写到:“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地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书。”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在实践中尝试: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提高他们阅读的质量,以此来开启他们的智慧大门,锻炼他们的大脑,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其实,不仅仅的后进生,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要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爱好。这就是第27条说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对于学生的阅读,不能够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教师要指导,但是相对于这一条而言,我想作为教师还是有许多事情来做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去了解班级里学生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一名教师能够真正了解了自己学生目前的阅读情况时,他才能够真正培养起学生对阅读爱好。当一个学生能够爱上阅读的时候,我想他距离学习的成功也就不远了。

第七条和第八条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提到: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还谈到关于获取知识的途径及方法。学生来到学校就是要获取知识的,可是学习的目的仅仅局限于学会知识吗?不是的,而是“用知识去获取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将这条原则说成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借助其他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如何使学生获取知识呢?这就需要老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更需要深入地思考与钻研,比如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你要明白在课堂上哪些知识应该讲,哪些不应该,哪些只是点到为止;哪些知识对哪些学生应该详细讲,对哪些学生少讲或者不讲。重要的是要找到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使他们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在自己知识的阶梯上,又迈上一阶。这又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要每天都在重复着自己的劳动,而要学会创造。如何创造?那就是要读书。

给学生观察和看见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因为这是智力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读到这,我才感觉到观察如此重要。看看现在的孩子们,走出家门的时候都很少,那我们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多设计学生观察,在现实生活中,多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每个老师都想自己的课堂精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如何才能把课上得有兴趣呢?这就是第21条:兴趣的秘密何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这就告诉我们学生情绪的高涨和激动是因为自己参与了学习和思考,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让课堂在实实在在中进行。

要让学生提高兴趣,还要让学生热爱你所教的学科,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广博的知识,流利的表达,高超的教育艺术等都能吸引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我想,最关键的还是你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他也给了我们建议:“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教师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规律的心情。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这是给我们提出的第23条建议: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这条建议说的是激发学生为自己好好学习,成绩进步而感到自豪。在一个班上,读书好的同学总是更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但这毕竟只是一部分学生。如何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自尊感?苏霍姆林斯基主要谈了通过开展一些学生全员性参加的活动来达到目的。如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举办不同的活动。这些活动我们也可以借鉴。此外,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师生共写日记,背诵古诗文,演讲比赛等活动。总之这条建议提醒我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自尊感,并在班上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味强调学生好好学习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在25条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条建议让我感触特别深。我们现在的孩子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几乎没有。周一到周五,学校的功课安排的满满的了,周末两天又被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占据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掌握当天的知识,不要留到课外。放学回家完成作业之后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支配。想到这里,我觉得应该让学生给自己制定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安排好每天的家庭生活,并和家长一起共同鼓励,监督孩子去做好。

以上是我读了本书后的点滴想法,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也让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会因此更从容的走好自己的未来之路。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五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今的教师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完美灵魂的塑造者培养有道德有思想有才能有潜力的学生是我孜孜以求的理想。从教二十余年所教学生逾千看着他们学习成长感受他们的欢笑泪水体味他们的成功挫折我深深地体会到肩头的责任:教师是一项神圣的职业它能成就学生梦想国家的未来人类的进步。读罢《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犹如醍醐灌顶要塑造学生首先要塑造教师自己的灵魂。

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要正确定位职业。首先要把教育作为享受把奉献作为乐趣。用乐观无私的心态看待我们职业便会从中发现无尽的快乐汲取工作的热情收获成功的喜悦。“甘心服务众生如同令人敬仰的人他们用服务获得价值来提升自己。”这就是教师无私而高尚的人格。“心手同一神色坦然带着那些感人的喜气他们把阳光带给所有人因而他们的心中也是阳光。”这就是教师平和而真实的快乐。

其次要把教师演变成领袖畏惧转变成爱戴。时代在进步学生的思想更成熟见识更丰富观念也更超前仅仅用严格的管教难以使他们心悦诚服。毕竟教师与学生之间“猫捉老鼠”的关系早已过时了。面对更有主见的现代学生亦师亦友的关系才更利于对他们的指导。要让学生们心甘情愿地接受领导只有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学识与人格魅力赢取学生们的钦佩以领袖的身份指引学生踏上正确的方向用人性化的方式进入学生内心“引导心灵与精神的提升”。不怒而威师生融洽。“人性化的教师是温暖的如同阳光;人性化的教师是灵动的如同甘露。”这样美好的教师足以征服每一个学生。

此外要把教师看作服务者把师生看作平等的个体。中国自古尊师重教学生对老师有敬畏之情有些教师便自以为高高在上。学生固然该尊敬教师教师也该体恤学生二者于人格上是平等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如此看来师生间早该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他人提供服务没有一个人有理由利用手中的职权对他人吆五喝六指手画脚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完成服务转型教育才能获得更好的'声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融洽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的校园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

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要真诚关爱学生。学生是教师呕心沥血培养的对象也是教师最伟大的成就。然而只有真心实意地关爱学生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素质教育下优秀学生的评判标准已不仅仅局限于成绩各方面的人才都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因此顺应学生的个性显得十分重要。“而我们的思维方式却总要使丰富多姿的生命体凝固在统一的模子里似乎只有这样才算完成了用于衡量每个人的尺度我们才安心。”这才是教育的大忌啊!把性格各异的孩子放进一个模子里培养既扼杀了学生的天赋也造成了人才的损失。允许多样化的存在才能创造出绚丽的图景。

关爱学生就要让他们幸福。“也许教育的本来意义并不是培养建设者科学家接班人领袖企业家或是别的什么身份的人教育必须要为学生的人生幸福服务……如果成为伟大的人物却不能为他的人生增添幸福那么这是对他的不尊重。”这是有责任心的教师对于教育本意的定位也是对学生最人文的关怀。学生时代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纯洁最充满回忆的时光作为教师我们理应为学生打造一段幸福的记忆。正如书中所说“我们搞教育的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为了看不见的所谓未来的幸福而剥夺学生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幸福。”不将痛苦施与学生帮助学生把握和追寻幸福将心比心把学生的幸福作为自己的幸福。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关爱。

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要积极面对生活。教师是学生行为的引导者教师的人品言行生活态度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必须珍视自己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教导学生正直做人。坚持公正善良热情真诚与宽容才能赢得好的口碑。“金杯银杯不如口碑”“金或银都会随时光流逝而褪尽当时的光华只有’口碑’却屹立不倒。”良好的道德品格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最珍贵的财富。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深入生活积极地发现美追寻美创造美并把美引入课堂引入学生的心灵。“一个享受现世幸福的人就要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这样你才会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更重要的是带着追寻美的眼睛看世界看人生这样乐观的态度就会影响学生把美与爱传播开来。

教师是一个光荣而神圣职业肩负着孩子国家全人类的未来选择作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关爱与责任。为自己塑造一个公正博爱真诚的灵魂做一个合格的灵魂工程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六

我最近阅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深切感受到在当前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在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教学行为、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就此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以学生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我有几点体会:

一是如何建立师生友谊。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他们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我认为这些看法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情感交流。

二是平等、民主地与学生相处。

记得自己上学时,对老师必恭必敬,对老师说的话也是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不敬和怀疑。可现在的学生却不同,他们和老师有说有笑,有时,老师不对的地方他们敢当面挑刺,和老师说话也总以一种同辈人的语气,似乎老师在他们眼里算不了什么。我刚参加工作时,有点接受不了学生的这种态度,但读了此书,受到启发:虽然有些学生是未成年人,认识问题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发扬民主却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教师在建立民主的氛围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话的平等,这是所谓商量的意义所在。民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和基本追求,也是社会理性的重要标志。

三是阅读。

我们可以看出,在书中众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作者提到:“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说:“你应当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因此,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对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四是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学好的发源地。

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对待差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相信学生在你的手下会越来越进步。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七

近期,我拜读了这本教育专著,作者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调的阔论,但却说的很真诚实在,可以说是条条经典,用来指导我们实际的教学,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对我感触很深,对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受益匪浅。

第二十一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是谈兴趣的,关于兴趣,我们当老师的,有太多的话要说,谁都知道,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而看看我们现在实际的教学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己教课也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我们要将课上得有趣,何为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正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种对课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说实话,要想使每一节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说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还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学生没有兴趣,我想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自问一下,你自己对所讲的知识有兴趣吗,你有没有想过办法去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里面我引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到这一条建议更多地是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如何保持对知识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我们首先做到了,才会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不去做伤害学生心灵的事,才不会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又象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们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远。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这100条建议,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八

其实,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而问题的根本恰恰在我们为人之师的教育者身上。由于教师的所作所为使得其他学生对差生侧目而视,使得差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怎么做得到的总是批评、训斥,甚至嘲笑、讽刺、漫骂,干脆将错就错,破罐子破摔,竭尽捣乱之能事,叫你头痛没商量。

有多年教育体验的老师都知道,当一届届的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头脑活络、吃苦耐劳、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阔路相遇,大老远跑过来叫声“老师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逢年过节,跟你贴心地电话拜年或登门探望的'还是这些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

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面对这些受伤的天使时,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要关注他们,并给他们更多的爱,甚至更多的偏爱。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们的大朋友。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心里自然对教师积存着一份亲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师的一份关爱。

当我们教师用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爱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爱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时,我们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心,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爱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如此可爱,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

愿教师那暖暖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再生羽翼,教师那深深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象天使一样在我们的眼前飞起!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九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上海市北郊学校的郑杰校长写的,这本书是站在现代化、信息化时代从教师的角色对教师的建议,而不是教育教学的某个领域。郑杰校长把他的“一百条新建议”分为四部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以及“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

“做自己的主人”

书中提到“做自己的主人”,提倡我们做自己的主人绝不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认识自己;二、自己选择;三、按自己的方式教书;四、自己评价自己。在第三点“按自己的方式教书”中,我感触颇深。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使是同一个教案,不同老师来上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教。如今网络信息发达,有很多资料可以共享和借鉴,但借鉴归借鉴,不能全部照搬,你就是你,不要做别人的影子。“作品是历史,教材是传统,学生是时代人”,社会在发展,我们在传统教学上还应该多加入现代的元素,与时代接轨,这样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会学得更好,而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学习,在准备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开阔我们的视野,不固步自封。

“学会赞美真的很难”

我们对学生总是挑剔、批评多于赞美,或者说我们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赞美过学生,我们对他们总是抱有审视的眼光,想在他们身上挖掘更深的潜力却不由自主地运用了高姿态的谈话语气。我们担心学生得到赞美会骄傲自满“翘尾巴”,增长虚荣心,而更多时候,是学生偶尔得到一两句好话就出现“受宠若惊”、“不知所措”的表情。书中说:“这种力量来自于深度的不信任……我们其实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赞美学生并不难,重要的是我们能放下心里的怀疑,对于孩子来说,你的一句话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

现在都在提倡学生要减负,这是让老师给学生减负,而给自己减负也非常重要,关键在于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做同样的事,有的人觉得是负担,有的人觉得是幸福,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学,这样就不会觉得负担沉重,有兴趣了,就不会觉得累了。二是让学生觉得自己学的东西是有用的,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或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空洞乏味,只是一堆理论性的东西,只有这样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才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幸福的”。

“学会倾听不容易”

与“学会赞美真的很难”一样,学会倾听也很不容易,所谓倾听,就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试问,我们连朋友之间的倾听都很难时时做到,更何况是对着学生。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老师也真的很难,即使是有各种原因导致的状态不好,也不能表现在学生面前,必须压抑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静下来倾听学生的想法。还有碍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位置,也有不愿意去倾听学生想法的老师,而倾听又恰恰是交流的第一技巧,如果做不好,就会在教学和班级的日常管理上出现问题。

在这一百条建议里,还有很多其他不错的内容,比如,“要有宽容精神”、“要学会做减法”、“把困难当做机会”等等等等,这本书给了我这个新教师一个新的角度来看问题,包括教育、学校、学生等各个方面,非常全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师值得读的好书。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十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其中主要就是讨论如何看待班上学困生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一,正确看待儿童成绩。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每个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各个方面,知晓学生的各种特点与个性,任何时候不拔高,不低估,这样才能中肯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生长发展方向。

二,了解儿童的个性需要。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这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无论是对待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学习,首先就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将会遇到何种困难,这样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明确学生在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积极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教师充分备课。

(一)用一生去备课。

书中提及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位听课教师询问这位讲课的历史老师可这节课需要多少时间,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位历史的回答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才能自由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二)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为例,建议我们分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类,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借鉴以上的建议,如何对班上学生进行辅导,有了一点想法。

现阶段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置符合他能力的学习任务;

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通过鼓励机制,引发兴趣;

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十一

近期,我认真地拜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感触颇深。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读书过程中受到的启迪和震撼让我心潮澎湃,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读书感悟。

一、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学生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

课堂上常常会有这种情况: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往往不能顺利地实施,要么被淘气的学生搅乱——既搅乱了你的方案,又搅乱了你的心情;要么学生死不“配合”,使自鸣得意的设计“搁浅”。

不断的实践和思索使我渐渐明白,要使教学真正成为艺术,还得研究学生。教学艺术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好多情况下,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而是送给学生的。

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口袋,不是机器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学生是活的,他们不但需要知识,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励。具体到每个人又最需要什么,这就需要老师的观察和了解,需要和学生进行密切的接触和交流。共性的东西是一致的,即人人需要理解和尊重。只笼统地说“爱学生”是不够的,因为“爱”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需要理解,没有理解,便谈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是理解的别名”。

一次,德高望重的'斯霞老师执教《乌鸦喝水》。课堂上,她请一位男生读课文,但没读好。斯老师一边把他歪到脖子一边的红领巾戴正,一边说:“读错了没关系,再试试。”那位小朋友不再紧张,而且有了自信,第二遍就读得正确、流利了。这里的关爱就是来自于理解——面对着全班同学和那么多听课的老师,孩子紧张是正常的,红领巾歪到脖子后边也是正常的,因为他是才上一年级的孩子。没有这样的理解,当然也就不会有斯老师那充满爱意的宽慰、鼓励和“戴正红领巾”的动作。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不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才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课堂上才会有民主,才会充满情趣,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二、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地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地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

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地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不能总是抱怨没时间,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要与时俱进,多看书,多学习。还要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扩充他们的知识容量。

三、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在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教育改革呼唤课堂和谐,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我们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问题,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比如在讲《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一开始就分组,第一步同学们自由读,读时选择喜欢哪个角色;第二步选择角色,分角色朗读,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第三步课堂讨论:你对哪句话最有感触?简单说出理由;第四步进行课本剧排演。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我想这节课的合作学习基本完成了。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教学环节。

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看到这一条,一种内疚之情油然而生。因为我恰恰缺乏的就是这一点。我们每天的教育教学,面对的是最生动的教育对象,每天都会有一些生动而丰富的教育资源,成功与失败,得与失会有很多,随手记录下来,是一笔丰厚的教育素材。可是我就是不善于总结与积累,以至于拿不出具有说服力的成果来。

苏霍姆林斯基重视对学生最初表象资料的记录,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记录,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他之所以能成为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能为后人留下一笔笔的精神财富,是因为他坚持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记日记,是他的教育日记为他成就一本本教育名著提供了鲜活的、详实的案例。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能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有所触动的瞬间和教育故事变成文字,记录在案,不仅是对流逝岁月的美好回忆,更是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一笔精神财富。回首以往教育经历,孩子之间的一次争吵,和家长的一次谈话,和同事间的一次交流,一次失败或成功的课堂教学,当时火花闪烁、激动人心却疏于记录整理,等到再想找的时候,它稍纵即逝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如果当时及时记录,翻开尘封的日记,许许多多鲜活的人和故事就会扑面而来。因此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想以后我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从坚持写教育日记开始,把教育生活中一颗颗洒落的“珍珠”串联起来,也编织出一部自己的教育专著。

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一百条建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要我不断地学习,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十二

近期读了前苏联作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一百条建议,自己感触很深。自从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忙忙碌碌近20载。前几年听过教育家魏书生的报告,再回顾师专时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才知光有教学经验是不够的我们更要有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这样才不会偏离教育的实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全书四个部分四大部分一百条建议,融汇在一起,让我感受颇深。以下几点印象尤其深刻:

一、教师要有静气。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有的人沾满俗气,或者叫市侩气,又叫小市民。他们遇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他绝不罢休。有的人躁气,这种毛病许多人都有,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千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到彻底,却急于表功,事情没有干完,就要评这许那。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一本本作业,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是呀,作为教师,有的是满腔的热情和把事情做好的信念,但是要把工作做好,做精,的确需要静。需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批改每一本作业,读几本好书,总结一下自己的不足,细细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品尝作为老师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来,一起放飞心情吧!

二、教师要学会做减法。

首先,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教育目的是什么?这是做教师的首先应理清的。教师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发展,这是教师目的的全部。一旦将其他目的掺杂其中,尤其将个人目的混入其间,则会带来无尽的苦痛。

其二,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教师的劳动严格地说是脑力劳动,教育的智慧首先在于运用智慧减轻体力的劳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们会恍然发现我们有许多事情白做了,有一些事情做下来却起了反作用,我们为无效劳动付出了青春与心力的代价。

三、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宽容很不易,才成为一种美德。如果我们在教书时,只认了教科书和大纲,却容不得半点质疑;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法,借助于习惯的手段和方式,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如果我们听了某些宣传或说教,认为某种教育理论或政策就是惟一正确或惟一必须信守的,那么我们还是不宽容。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十三

暑期我为职称面试做准备,在网上搜索资料遇到这样一个题目:你最敬佩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敬佩他?我把认识的国外的、国内的、古代的、近代的教育家,放我面前一一欣赏,印象最深的是苏霍姆林斯基,我感动于他高尚的人品,感动于他给我工作的具体指导。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在教育基层,将23年的心血投注在一所学校,他提出的理论来自于他对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的长年观察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热爱农村教育事业,二十年甘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中学校长,拒绝功名利禄的诱惑,主动辞去教育局长的职务,谢绝到大学当教授的邀请。苏联各地的许多师范院校都邀请他去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

苏霍姆林斯基热爱自己的学生,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如指掌。他了解他们的欢乐与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研究的对象。经他长期观察的学生达3700多人,他对每个学生都写了观察日记。

他白天从事教学和行政工作,晚上进行科学研究。他一生撰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和短篇小说。他的著作是对学校教育的真实情况的反思和归纳,对教育现实具有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他的教育理论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本人也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

苏霍姆林斯基更注重教育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应有利于人个性的发展,十分注重在教育中尽可能的注入更多的人情、人道和人性,而这恰恰是长期以来的中国教育所最缺乏的。所以,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很容易感受到感情的力量,感到一种对心灵的抚慰。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与其他经典著作相比,苏霍姆林斯基将理论熔铸与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中,在夹叙夹议中娓娓诉说自己的教育个例,并自然而然地以及其精辟凝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教育见解,既给我形象的感染,有给我思想的冲撞。比起许多充斥着晦涩生僻术语的理论著作,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是我的最爱。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故事对我很有启发,例如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小学教师认为是讲解应用题的高手。为了使学生容易“领会”应用题的条件,她准备了许多图片和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里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看起来,她的学生解决应用题很顺利。但是,当这些学生升入五年级以后,却使教师们深为吃惊:原来那位女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会解算术应用题。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那位女教师在整整4年里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所以他们事实上学生并没有学会思考。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是关键。

怎样让孩子学会思考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两点做法对我很有启发:

一、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巩固交给学生来完成。

孩子们喜欢进行抽象思维和事实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了满足这种精神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例如,教师在提供了丰富的事实描述或例题讲解之后,对知识的总结或对解题方法的概括就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在讲述事实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让他们在头脑分析和比较这些事实的余地。“由事实过渡到概括性的结论——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充满情感的时刻,就好比是学生攀上了一个高峰,为取得胜利而满怀喜悦。”学生要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德东西越多,就越有必要由学生通过思考进行概括,越有必要帮助学生从具体材料中将知识加以抽象。这样也能消除学生对于繁杂的知识内容的疲劳感,激发学生对知识和事实的新兴趣。知识过于简单也会让学生懒于思考和记忆,这时候,更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思考者,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掌握者”。

二、引导学生产生和解决疑问。

怎样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知道:那些东西要讲,而那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一旦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抽取和获得以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现在的疑问。

三、让孩子体会脑力劳动的快乐,是我追求的教学目标!

当我因为学生的调皮生气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会告诉我:当你看到学生性格执拗、爱发脾气的时候应该感到高兴,应当容许学生对你的思想似乎抱着不信任的态度。每一个儿童都带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把火星交给我们,要是我们教师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给予他们就好了!当我为学困生犯愁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会告诉我:儿童学习越困难,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得东西就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苏霍姆林斯基让我找到了方法,让我看到了方向。我感谢让我结识苏霍姆林斯基的朋友们!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十四

这几天抽空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虽然存在国家、社会、民情、地域等种种因素的差异,但书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仍然能够为我们所借鉴。书中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我很喜欢,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我不禁想到那些后进生,他们就好象不小心丢失了翅膀的天使吗,那些学生的心灵,不是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吗?这对于我今后如何处理好和推优生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其实,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而问题的根本恰恰在我们为人之师的教育者身上。由于教师的所作所为使得其他学生对差生侧目而视,使得差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怎么做得到的总是批评、训斥,甚至嘲笑、讽刺、漫骂……,干脆将错就错,破罐子破摔,竭尽捣乱之能事,叫你头痛没商量。

有多年教育体验的老师都知道,当一届届的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头脑活络、吃苦耐劳、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阔路相遇,大老远跑过来叫声“老师好”的往往是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逢年过节,跟你贴心地电话拜年或登门探望的还是这些你眼中曾经的“后进生”!

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在面对这些受伤的天使时,怎能不顿生怜爱之情呢?要关注他们,并给他们更多的爱,甚至更多的偏爱。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们的大朋友。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这样的次数多了,学生心里自然对教师积存着一份亲近,自然感受到了教师的一份关爱。

当我们教师用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爱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爱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时,我们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心,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爱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如此可爱,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可能我们有一个误区,就是只是从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对规章制度方面一样的要求他们如何照着去做,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头疼治头,手疼治手,只是表面的康复。这样做只会让学生甚至是教师越来越疲惫,如果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我想学生在逐步发现自己的价值后,就不再会产生一些影响学习的消极情绪,老师的讲解和督促始终是外部因素,学生主动要求进步,要求提高,这样的形势下,对后进生的转化或许不会成为教师们的大难题了。

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那种成功、自信的感觉,使他们保持一种渴望、充实的心情接受高技能的挑战。打开孩子的思维空间,拓展孩子的思维视野,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这是无论多少次老师面对面的补习也无法比拟的提高成绩的关键策略。这对于我们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我相信,只要我们从内心中唤醒那些所谓的、相对而言的“后进生”,那么他们将很可快成为人人夸奖的佼佼者!我会继续研读那些给教师的建议!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书育人者!

愿教师那暖暖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再生羽翼,教师那深深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象天使一样在我们的眼前飞起!!

除了后进生的关系处理,本书在教育教学的思想上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对我触动最深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建议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教育的方法我不敢妄言,只是感觉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是好的方法。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我还读到这样一段话“‘批改作业本占去了全部业余时间。’……面对着一叠叠作业本要批改,不止一个教师会不寒而栗,这不仅是因为要耗费许多小时的劳动——令人苦恼的是,这是一种单调的非创造性劳动。”

这让我想起一则黑色幽默,说有一位中学语文老师英年早逝,死后在人们办丧事的时候,突然诈尸,从棺材中坐了起来,边上的人都吓呆了,两股颤颤,手足无措,幸好,这位老师一个熟悉的朋友较为镇静,扯起了嗓子喊道:“那个,某某某老师,快来改作文。”话音刚落,尸体应声而倒,再没反应。这当然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从中可以看到许多老师在作业堆中疲惫不堪的影子。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减轻老师负担的三个方法:第一、在每堂语法课上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书写和记住可能犯语法错误的词语;第二,为家庭作业的完成做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以防出错;第三,定期抽查:教师有时收几个学生的作业本批改,只有测验时才全面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

前两个方法是避免学生作业出现大量错误,教师批改起来才能健笔如飞,节省时间。我觉得,这是向我们课堂要质量的另一种说法,课堂质量上去了,批改作业的时间少了,等同于我们教师的生命就延长了。所以,可以这样说:“课堂质量是教师生命的延长线。”后一个方法的提出,我觉得可以稍作修改,采取平时分层次、不定期抽样检查,测验时候进行全面批改的形式。

在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这个问题时,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非常诙谐有趣:“我不由得想起波兰的着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如果你们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很能发人深省。确实,现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能盲目地跟从,一味模仿不是明智地选择,我想说:“克隆永远到达不了艺术的高峰。”别人好的东西应该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

那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呢?我个人认为,除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基本准则,那就是能最大程度发展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追求的终点,但这个终点不像是高山,我们爬一辈子、几辈子也不一定能到达顶峰,而且,个人的顶峰又不等同于全社会的顶峰。我觉得,在教学这条路上,只要你遵循上面提到的这两个原则,才可事半功倍。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十五

此书是站在现代化、信息化时代从教师的角色对教师的建议,而不是教育教学的某个领域。教师与其他职业的区别在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教师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职业资源,不以实际的可被清点的收益取胜。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捷发展的今天,教师为适应社会的变化,面临着许多挑战,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等等,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针对社会的变化来调整自己,此书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读了这本书后,我获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书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教师应享受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效率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快速的工作节奏,激烈的竞争,无形的压力,使我们忘记了自己,每日像是一根绷紧的弦,整天脚步匆匆,把自己的人生视为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世界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角斗场,自己则是一台疲于工作的机器,我们似乎根本没有闲心去享受生活。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怎能教出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需要的人才?因此,调整自己的心态,享受生活,适当地放松自己对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怎么调整自己,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有无限风光蕴含其中。”是啊,“防碍教师享受生活的,不是别人,而正是教师自己。”

二、“把困难当作机会”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反之,不能适应变化,或不愿改变自己去适应变化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它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老师越来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郑杰为我们做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

三、“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

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困扰我们每位教师的一个问题。因为低效率的课堂总是枯燥乏味、浪费时间,而高效益的课堂总是受到大家的喜欢。学生喜欢高效益的课堂,家长欢迎高效益的课堂,教师也因课堂的高效益而愉悦。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将成为我们不断探索、改进的一个课题。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做短短课表的“守财奴”。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郑杰的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学生,也让我了解了自己,我认为这的确是一本每位教师都值得一读的好书!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十六

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这是我们以及社会上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学生常常会认为老师无所不知,但是孩子们现在接触的事情我们却不见得理解,不见得会。比如孩子们跳皮筋跳得特别棒,但是我就不会。于是在孩子们跳的时候,偶尔我也会虚心地向他们求教,兴致高的时候,还会上去笨手笨脚地跳几下。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动画片,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如果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其实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我的业余爱好是偶尔跳跳舞,很奇怪,在我心情郁闷的时候,我会在舞曲中净化心灵,所以在跳舞的时候我总会不说话,让情绪静静地宣泄,几曲舞跳下来,总觉得快乐已在我心中。一个有情趣的老师,他的生命质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学生的亲近。谁也不愿意与一个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谐地沟通。谁也不愿意与一个远离自己生活的人去沟通。

三、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新一百条建议都比较有其独特的内涵,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十七

每个人都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而丰富人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和旅行。最近这段时间我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让我对孩子们的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书中深刻地谈到“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注意是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注意是学习的门户”。因此,注意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人人注重教育的今天,要想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第一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效率低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干着这个,想着那个;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教师要从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如给孩子看图书时,看完一本,再换一本,容易使他们养成注意力分散的习惯。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也能体会到完成这件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愉快也能帮助他们继续学习,保持注意力。

第二、对孩子讲话不要老是重复。有些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待好几遍。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常常忽视教师所讲的话。因为他已经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地听好多遍,当教师只讲一遍时,他便当作耳旁风,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重复几遍。漫不经心地听课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谈不上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第三、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对于学生来说,谁要是上课善于听,能理解并记住听过的东西,谁就占优势。因为学校里老师是以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要以通过听的途径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课余时间听小说连播、听音乐。鼓励孩子复述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对孩子来说,其注意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不断培养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要坚持21天,而一个好习惯的稳定形成最短也需要85天,所以只要能对孩子坚持要求,不断激励并加以督促引导,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就容易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集中。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大全(18篇)篇十八

利用假期我认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理论专著,这个阅读过程仿佛是在和一位和蔼的老人亲切地对话,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宝。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一、“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二、由于自己也属于需要“回去看半年书、甚至更长时间”类型的。因此今天捧起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其中第25条“思索是件快乐的事”讲的就是写论文,读完颇受启发,不知对您是否合适。摘取部分内容与大家,权当分享:“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写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想说话,二是有话可说,三是会说话。”

三、“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

四、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永不放弃》。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看了《给教师一百条建议》,在结合螺小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深有感悟。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牢记犹新——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提高教师角色的转变的重要途径。

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本学期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个是十分精彩的比喻,我印象深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个比喻多么的贴切,它告诉我们每一个教师,要保护好学生脆弱的心灵,引导好学生健康成长,特别对于后进生,更应该多倾注精力,付出爱心。

1、寻找闪光点。

2、不要每次都公布差生的成绩。

既然跟“差”“后进”沾边,他们的成绩一般都很烂。所以,适当给给他们面子,保留一点他们的自尊,不在同学面前取笑他们可怜的成绩,他们有时反而会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

3、师生注意说话的分寸。

教师要注意克制,哪怕后进生做出再惹人厌惹人烦的举动,教师也一定要用较有修养的语言,鼓励学生有错就改,而不是威吓体罚,以势压人,那样只会加深学生的叛逆,甚至破罐子破摔。

当我们教师用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爱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用爱的目光去关注学生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爱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时,我们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心,就获得了教育的主动权。爱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们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如此可爱,他们的潜力是巨大的,无穷的!

愿教师那暖暖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再生羽翼,教师那深深的爱会让我们的后进生象天使一样在我们的眼前飞起!

这个月我看了几页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其中读到《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一章节,让我印象深刻。

“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词语“先入为主”,是的,“第一次”是鲜活的,所以许多的第一次都是记忆犹新,很难抹去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看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深刻的第一次印象真是太重要了。我一直以为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做作业粗心大意,理解方面有差异,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进行了反思。的确,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没学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接着,文章重点介绍了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取得好效果的方法——独立的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一切方法和手段使每一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尤其是学困生,我们应该走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身边,发现他们遇到的困难,给他们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务必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都进行独立思考,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

最后,文中提出了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应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新教材的课上和课后,就不许在自己的书面练习中有错误。“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够成为读写无误的人。如果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没有错误,才能做到在家庭作业中没有错误(或少犯错误)。语文教师工作困难的基本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书面作业里就有错误。而教师的缺点正在于,他并没有提出这个目标:一定要使课堂上没有错误。”应该说,这个目标要求很高,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方便以后的学习。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精心备课,预设好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好可能出错的学生,在课堂上灵活授课。大部分教师都会认为,学生出错尤其是书写出错,尤其是第一次学习的新教材,出错是太正常不过了,今天通过学习,知道了这真是太多老师极大的误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准确性都在于老师的调动和是否严格要求,所以,以后教学中,切记严谨、严格!老师的要求会转化为学生的自律,日久变成习惯,好习惯终生受益。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都要走出教育的误区,学生的正确率是掌握在老师的手里。正确对待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机会,让学生思考中收获,慢慢养成精准的学习习惯,从而终身受益。

在这个暑假当中,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在书中,作者谈到了很多教师都面临着的困惑问题,并给予了深度的分析和解答。读着此书,就仿佛是一位睿智的教师前辈,对我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又如同一位和蔼而博学的老人,为我细细剖析,树立信心。在本书中作者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我深以为然,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正应像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书中列举出了一百个话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着实帮助了我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作者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相信这也是很多教师困惑的问题之一,在平时的工作当中,经常能听到大家谈论“实在是太忙了,完全没有时间。”这一点我也不能幸免,平时我也这样抱怨过。一天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已经排得很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还要时常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回答家长的问询,另外还要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抽出时间来搞课题研究,已经是应接不暇。晚上回到家之后,我们也要和所有人一样,做好家务、教育子女。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多读书。确实,我们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里,教科书所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教给学生们的这些基础知识,也不过是沧海之一粟。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老师,最希望不过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建议教师去努力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甚至跟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一条最好建议。

相关范文推荐

    口才比赛报名通知(优秀16篇)

    在比赛中,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享受其中的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赛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为了丰富光明新区群众的文体生活,推动

    个人春训心得体会乡镇干部(热门18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写得不错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交通安全教育的心得(专业1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得失和感悟,它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这些心得体会都是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而总结出来的,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产科护士竞聘演讲稿(模板12篇)

    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以应对复杂的工作任务和严格的排班要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护士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的儿子皮卡读后感淘金兄弟(专业16篇)

    读后感是表达读者对书中主题、人物和情节等方面的理解和评价的一种方式。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本来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叫皮达的一

    教院运动会加油稿大全(15篇)

    运动会是学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运动会精彩瞬间,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吧。超越对手,超越自我,

    协议书财产约定书(汇总21篇)

    -在签订合同协议之前,双方应该充分沟通、协商,确保各自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合同协议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合同写作技巧

    应届会计实习生的自我鉴定(精选19篇)

    实习鉴定是对实习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展现的能力和表现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通过鉴定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选择优秀实习生的依据。接下来是一些实习鉴定范文,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

    补差工作计划的通知(专业21篇)

    在撰写通知时,我们应该注重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请各位同学同志注意,下面是关于本学期课程调整的通知。培优补差工作不仅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

    低年级班主任工作经验发言稿(优质14篇)

    一个成功的发言稿不仅要有条理性和逻辑性,还要具备感染力和说服力。以下是一些知名演讲者的精彩发言稿,它们不仅在演讲内容上具有深度,而且在语言表达和演讲技巧上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