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孩子告诉我们道理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读后感(大全5篇)

时间:2023-10-07 作者:紫薇儿聪明的孩子告诉我们道理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读后感(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聪明的孩子告诉我们道理篇一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是一本讨论教育的书。世界上这么多国家的孩子为什么每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差别那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教育好坏怎么评价?初入教育这个领域,凭你是谁都会晕头转向,被这些问题搞晕,本书作者阿曼达李普利通过一个绝佳的视角剖析了教育的问题,展示了各国之所以教育水平呈现千差万别的原因。

阿曼达切入教育问题的视角是交换生。阿曼达跟踪采访了三个高中交换学生,借助与国际交流机构的渠道,分别探究了韩国、芬兰和波兰的教育政策措施和成果。讨论的结果令人深思。

第一部分是教育水准评价的问题。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准?肯定是学生的成绩。但是怎样检测成绩?本书作者推荐了pisa考试。这个考试比较客观而真实地评价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以及创造力等等的方方面面,并本别给出结论。在文章进行过程中,一直有pisa考试成绩结合着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进步和孩子们整体能力的提高进行对比,这样pisa考试对教育的评价作用就毋庸置疑了―它虽然不是完美的评价体系,但是现阶段还没有比它更好的体系。以这个评价为基础,就可以探讨各国或者各地教育水平的高低了,然后再结合各种现实状况,探讨教育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根据pisa成绩,近年来教育水平表现惊艳的应该是芬兰,一直比较高的是韩国,新晋的黑马、上升势头明显的是波兰。所以阿曼达特地挑选了到这三个国家做交换生的三个美国学生进行跟踪采访。韩国的情形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个国家学生的分数那么好,完全是整个社会对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崇拜造成的。作者讲到的高考种种,在中国也同样重复,一样一样的。甚至发生的历程也是一样的,在几十年前,人们还很穷的时代,高考并没有这么兴师动众,但这并不是说没有这样的因子在;等到后来人们能吃饱饭,就把大量的收入用于投资到孩子身上,折磨孩子和家庭,因为高考已经成了这个社会的唯一检验标准或者神牌,兼具命运指示牌和图腾柱的作用。这种氛围的国家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并不是特别大,但是整个社会投入很大,在韩国有年薪400万美元的明星教师!这教师就是补习班的老师。教育产业的资金主流不是公立的学校,而是这些私立的补习班。美国交换生在韩国一开始是好奇和佩服,但是后来却觉得自己绝对无法做到跟韩国学生一样,因为压力太大了!说句实在话,这里面有中国科举制几千年的影响在里面,改变是极难的,而好坏评价也极难。我相信加入pisa评价进入中国,也立刻会有相应的对策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我记得曾经上过新东方的托福班,老师就非常得意地说,不管美国的机构怎么改考试,中国人就是能考高分,只要他改了,中国的老师立刻能找到对策!

教育成果惊艳的芬兰应该是教育界的理想了―学生有内驱力去学习,而且成绩不错。这个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是政府的认识,政府认识到教育的作用是一种基石的作用,投入不能立即见效。但是即便不能立即见效,也要坚持投入。这种坚持在十年后见效了。其次,是教师考核制度的严格。在芬兰当老师是个非常有保障的工作,不仅政府付给高工资,还有教师公会主张老师的权利,所以当老师不仅实惠而且受尊敬。但是这后面是老师的严格考核制度,老师必须得硕士毕业才有资格去申请,而且要经过审核,不合格的可以当临时老师增加经验,然后再申请。当上老师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还有经常的培训和考核。如此严格的考核制度和高待遇让老师的业务水平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以致于政府在开始对教学规定面面俱到,而现在则放手让老师自己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这里阿曼达将芬兰的国情与美国进行了对比,美国的状况是当老师的门槛太低,只要能教体育就可以当老师,然后这体育老师就可以教数学课!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都对数学课心生畏惧,这样怎么教出合格的学生来?我觉得也可以将芬兰的情况与中国进行对比,中国对老师的要求稍低(中学),大学毕业就行,似乎考核到时经常的,但是培训比较少(我不是太了解,但是我知道老师一般教学任务比较重,这种情况下哪有时间培训?)最关键的是待遇低,公立学校的老师待遇是低于培训班老师的。就我所知,很多二三线城市,公立学校的老师往往又是私立学校的老师,自己班上的孩子放学后一定要去自己的补习班再交第二茬学费!中国的问题在于没有整体的想法,走一步算一步,就像李鸿章自嘲的那样,就是一个糊裱匠糊破灯笼,哪里破了就拿纸粘一下。

聪明的孩子告诉我们道理篇二

汤姆从宾夕法尼亚到波兰去做交换生,在pisa测试中,美国学生阅读排名在12位,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在数学方面,美国学生平均得分排名第26位,为什么美国学生不擅长这种通用的逻辑语言呢。

随着这学期的逐渐深入,汤姆发生波兰和宾夕法尼州的数学课有很大差异,在美国,汤姆和他的同学都会使用计算器,而在波兰数学课上,计算器的使用是明令禁止的,汤姆能看出来,他的波兰同学头脑中的数学思维都异常发达,他们对已经掌握的数学技巧手到擒来。

想起在我们小时候读书时,计算器也是被禁止的,但是我们并没有培养我们发达的数学思维。而在每次考完试以后,老师都会公开宣布成绩,这让汤姆感到很不安。在我们国家目前已经有许多学校不再公开宣布成绩和排名了。

美国学生可能从一年级到八年级都在学习分数,而聪明国家的同龄人会在三至六年级有规律的学习这个知识点。

金从俄克拉荷马州到芬兰,在皮耶塔尔萨里高中做交换生

皮耶塔尔萨里有着非常寒冷的冬天,金发现不少芬兰和俄克拉荷马州学校间的差异,芬兰学校除了没有高科技互动教学白板,走廊里也没有警察以外,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区别,在芬兰学校里也有“野孩子”,金原本以为芬兰学校看不到这类孩子,但是金现在明白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野孩子”。但是,芬兰的“野孩子”是个模范生,他从不缺勤,而且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也和其他人一样按规定完成作业。在我们国家,如果被学校划分为“野孩子”就基本与学习无缘了,他们不但会缺勤,也不会按规定完成作业,还不遵守课堂纪律。但是现在来看,那些被老师认定的“好学生”呢,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回答问题?这些或许可以让学生足以应付考试,也许不行,谁说遵守课堂纪律的孩子就一定能考高分呢?反之,反而有许多不遵守纪律的孩子反而可以学到不少东西。而且,这样的标准划分的学生,是否能适应将来的社会呢。

当时,芬兰所有师范学院的录取标准都很高,老师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在我们国家,师范学院曾经是许多学生们谋生的一条出路。芬兰人认为,认真对待教育的唯一办法就是选拔高学历的教师,对教师的选拔提高要求是对的。但是是否只需要高学历即可呢,老师对学生的授课方式以及老师本人的思维才是最最重要的。否则就会如落雪兰老师所说,教师这一职业,很有可能变成知识的搬运工,这其中没有教师自己再加工的内容。

聪明的孩子告诉我们道理篇三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们来说说教育,最近看到一本教育类书籍《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不管是从教育者还是从家长的角度,都很有收获。

这本书说的是一项规模和影响很大的研究,"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简称pisa。pisa是一个考试项目,但它考的不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是数学和阅读理解的实际水平,试题内容完全独立于各国文化,所以我们大概可以说,pisa的成绩能够反应一个学生的真实能力。上海学生已经连续多年在pisa中获得世界第一,而相比之下,美国学生就比较糟糕,这本书就是写给那些焦虑的美国家长的。

作者阿曼达里普利是一位记者,为了弄清楚美国的教育为什么效率低下,和三个交换生一起,到芬兰、韩国、波兰去了解这三个国家的教育。

本书得出来这样几个结论,今天先来说说第一点。

首先,在本书得第五章"两位老师的故事"这一章节中,作者讲到了芬兰和美国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在芬兰,成为一个教师是一件困难而且光荣的事,芬兰所有师范学院的录取标准的很高,其难度相当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从源头开始实施严格的选拔。文中的芬兰老师斯塔拉用前三年的时间来学习芬兰文学,她阅读大量的作品,写了许多长达20页的论文,对小说、诗歌和短篇故事进行论述。同时还兼顾其他必修课。在第四年开始参加教师专业培训,所有芬兰老师必须获得硕士学位。在一整年的硕士教育期间,斯塔拉进入芬兰最好的的'一家公立学校接受培训,有三位老师担当她的导师,她认真听课,当她上课时,导师和其他老师会做好记录,再将意见反馈给她,非常严苛。当斯塔拉没有授课任务时,她会和同伴合作,设计课程,轮流试讲。芬兰老师也必须设计和完成原创性研究才能获得学位。

相比之下,美国选拔教师就比较宽松,美国大多数大学的教育院系被视为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进入的专业之一,学生一旦考入教育体系,迎接他们的将是较高的成绩评价和相对轻松的学习任务,在美国有个act标准华测试,只要分数在19分以上就可以录取,而全国当时的平均分为20点6,也就是说,即使你的整个学习生涯的最终成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你也是可以进入教师岗位的。甚至于,"大部分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都害怕数学。"这样的畏惧之情会传递给学生。是的,一个不知道怎么学习,不能在学习中取得成绩,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的人,如何可以成为一个老师,去教授千万的孩子学习这件事。

我的评论:

非常庆幸自己不是生活在芬兰,不然我也成为不了一位教师,因为自身的学习也并不属于精英级别的。不过对于语文学习,还是有些经验的,之所以成为语文老师,也是因为从小喜欢语文,喜欢读书,写作。在读师范的时候,我也是班级里的佼佼者。我清楚的知道,周围的一些同学,现在也是我的同事,他们并不喜欢文学或者说根本不擅长文学,可是她们依旧成了语文老师,教千千万万的孩子如何读书,如何写作,真不知这是不是幸事。

对于语文老师,我觉得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是专业知识过硬,文科老师对于文学,要如数家珍,了解派别,发展及风格特征。这是一个老师的必备能力。当然这能力并不是读几本书就好,最好能系统地学习理论,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第二点是对于教学,应多观摩,研究及发现规律,百分之80的经验都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习得,当然还有百分之20需要老师们用心去观摩其他老师,他们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最后把今天学到的概括成一句话,除了爱孩子,我们还需要真正的学识。

聪明的孩子告诉我们道理篇四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是一本讨论教育的书。世界上这么多国家的孩子为什么每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差别那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教育好坏怎么评价?初入教育这个领域,凭你是谁都会晕头转向,被这些问题搞晕,本书作者阿曼达李普利通过一个绝佳的视角剖析了教育的问题,展示了各国之所以教育水平呈现千差万别的原因。

阿曼达切入教育问题的视角是交换生。阿曼达跟踪采访了三个高中交换学生,借助与国际交流机构的渠道,分别探究了韩国、芬兰和波兰的教育政策措施和成果。讨论的结果令人深思。

第一部分是教育水准评价的问题。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准?肯定是学生的成绩。但是怎样检测成绩?本书作者推荐了pisa考试。这个考试比较客观而真实地评价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以及创造力等等的方方面面,并本别给出结论。在文章进行过程中,一直有pisa考试成绩结合着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进步和孩子们整体能力的提高进行对比,这样pisa考试对教育的评价作用就毋庸置疑了―它虽然不是完美的评价体系,但是现阶段还没有比它更好的体系。以这个评价为基础,就可以探讨各国或者各地教育水平的高低了,然后再结合各种现实状况,探讨教育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根据pisa成绩,近年来教育水平表现惊艳的应该是芬兰,一直比较高的是韩国,新晋的黑马、上升势头明显的是波兰。所以阿曼达特地挑选了到这三个国家做交换生的三个美国学生进行跟踪采访。韩国的情形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个国家学生的分数那么好,完全是整个社会对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崇拜造成的。作者讲到的高考种种,在中国也同样重复,一样一样的。甚至发生的历程也是一样的,在几十年前,人们还很穷的时代,高考并没有这么兴师动众,但这并不是说没有这样的因子在;等到后来人们能吃饱饭,就把大量的收入用于投资到孩子身上,折磨孩子和家庭,因为高考已经成了这个社会的唯一检验标准或者神牌,兼具命运指示牌和图腾柱的作用。这种氛围的国家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并不是特别大,但是整个社会投入很大,在韩国有年薪400万美元的明星教师!这教师就是补习班的老师。教育产业的资金主流不是公立的学校,而是这些私立的补习班。美国交换生在韩国一开始是好奇和佩服,但是后来却觉得自己绝对无法做到跟韩国学生一样,因为压力太大了!说句实在话,这里面有中国科举制几千年的影响在里面,改变是极难的,而好坏评价也极难。我相信加入pisa评价进入中国,也立刻会有相应的对策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我记得曾经上过新东方的托福班,老师就非常得意地说,不管美国的机构怎么改考试,中国人就是能考高分,只要他改了,中国的老师立刻能找到对策!

教育成果惊艳的芬兰应该是教育界的理想了―学生有内驱力去学习,而且成绩不错。这个是怎么做到的呢?首先,是政府的认识,政府认识到教育的作用是一种基石的作用,投入不能立即见效。但是即便不能立即见效,也要坚持投入。这种坚持在十年后见效了。其次,是教师考核制度的严格。在芬兰当老师是个非常有保障的工作,不仅政府付给高工资,还有教师公会主张老师的权利,所以当老师不仅实惠而且受尊敬。但是这后面是老师的严格考核制度,老师必须得硕士毕业才有资格去申请,而且要经过审核,不合格的可以当临时老师增加经验,然后再申请。当上老师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还有经常的培训和考核。如此严格的考核制度和高待遇让老师的业务水平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以致于政府在开始对教学规定面面俱到,而现在则放手让老师自己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这里阿曼达将芬兰的国情与美国进行了对比,美国的状况是当老师的门槛太低,只要能教体育就可以当老师,然后这体育老师就可以教数学课!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都对数学课心生畏惧,这样怎么教出合格的学生来?我觉得也可以将芬兰的情况与中国进行对比,中国对老师的要求稍低(中学),大学毕业就行,似乎考核到时经常的,但是培训比较少(我不是太了解,但是我知道老师一般教学任务比较重,这种情况下哪有时间培训?)最关键的是待遇低,公立学校的老师待遇是低于培训班老师的。就我所知,很多二三线城市,公立学校的老师往往又是私立学校的老师,自己班上的孩子放学后一定要去自己的补习班再交第二茬学费!中国的问题在于没有整体的想法,走一步算一步,就像李鸿章自嘲的那样,就是一个糊裱匠糊破灯笼,哪里破了就拿纸粘一下。

《全世界最聪明的孩子》这本书不仅对家长教育孩子颇有启发,对于我国的教育官员来说也是很有裨益的。

聪明的孩子告诉我们道理篇五

作者通过比较韩国、芬兰、波兰和美国的教育来试图寻找美国教育的缺陷:

美国教育中的意识问题。物质的极度发达,致使美国的家长或公众缺少了危机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其他几个国家。

美国教育中的教师问题。教师的准入门槛太低,致使教师队伍过于庞大、教师素质不高。

美国教育中的教程设置问题。美国教育目标的过于多样化,致使学校教育无法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点的传授战线拉的太长,课程过于简单等等,导致效率低下。

美国教育中的考核问题。主要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往往过于注重学生态度的考核,而非结果。侧面误导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目标。

而比较中,韩国的教育犹如一个高压锅,自我加压已到极致,没有一个国民认同本国的教育。虽然在测试中获得高分,但这不是学校的成绩,而是学生和家庭自身努力的结果。芬兰的教育相对比较完美。通过教师准入的改革,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养,从而促进了本国教育的发展。

总而言之,一个学生要有良好的发展,除了自身要有学习的意识,家庭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还需要教师的精准传授,教育体制中的合理目标设置也很重要。相比美国,中国的求知危机感和意识已经很不错,家庭的教育也正逐步跟上。教师队伍的素质虽也过得去,但优等生不考师范院校的习俗也还在,待遇问题?地位问题?对日前强大的课外培训现象怎么破?就看有关部门有没有强大的反思能力和改革力度,不然走上韩国的老路回头就难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