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村一警政策 教导员一村一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紫薇儿2023年一村一警政策 教导员一村一警心得体会(精选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村一警政策篇一

近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实施了一村一警的工作机制,旨在通过派驻专职警察到农村,加强基层治安维稳工作,提升农村居民的安全感。我作为一名教导员,有幸参与了这项工作,深切感受到一村一警带来的积极变化。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建立信任关系

作为教导员,我首先要做的就是与所在村庄的警察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只有通过互相了解、相互信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工作。我会经常与警察开展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向他们传达相关法律法规和治安知识,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三段:加强宣传教育

在与警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基础之后,我会积极参与一村一警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组织讲座、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治安知识以及防范犯罪的重要性。我会与警察密切配合,参与治安宣传活动,帮助村民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提高社会稳定性。

第四段:解决矛盾纠纷

在日常工作中,我会积极参与解决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避免因小问题引发大患。作为教导员,我了解村民的情况,并与警察建立起一个与村民之间的桥梁。我会耐心倾听村民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同时,我会与警察一起开展调解工作,帮助村民之间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段:营造和谐社区

最后,我认为一个和谐的社区离不开居民的参与。作为教导员,我会积极组织村民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活动,增加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同时,我会与警察共同组织治安巡逻、防范宣传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从而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

总结:

通过参与一村一警工作,我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教导员在其中起到了连接警察和居民的重要角色。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加强宣传教育、解决矛盾纠纷和营造和谐社区,我们可以共同将一村一警工作做得更好,为农村地区的治安维稳工作作出积极贡献。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一村一警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村一警政策篇二

近年来,我国一村一警制度在农村地区逐渐得到普及和推广,为了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提高农村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教导员成为了起到中介作用的重要一员。我作为一名教导员,有幸参与了一村一警工作,并从中有了很多收获和体会。下面,我将从我在一村一警工作中的经历出发,探讨教导员在一村一警工作中的角色及其体会。

第一段:教导员的工作内容

一村一警制度要求教导员与村民、警察建立良好的联系和沟通渠道,在乡镇派出所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活动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警察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村民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作为教导员,我们需要履行日常巡逻、矛盾调解、宣传教育、案件处理和服务群众等多项工作任务。此外,我们还承担着协助警察处理突发事件的重任。

第二段:教导员的角色与责任

教导员在一村一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既是村民与警察之间的桥梁,又是协助警察开展工作的助手。我们需要不断发现和掌握村民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和协助解决,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村民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教导员还要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为民解忧、为民办事,积极营造社会和谐稳定的氛围。

第三段:教导员的工作方法与技巧

在一村一警工作中,教导员需要灵活运用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来有效地开展工作。首先,要注重与警察和村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做到信任、合作和互助。其次,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措施,对突发事件做到随机应变。同时,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和提高,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治安常识和警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第四段:教导员在一村一警工作中的体会

通过参与一村一警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治安与居民安全感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有治安稳定,社会才能发展繁荣;只有村民安全感得到保障,他们才会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不足之处。在矛盾处理中,我需要更加坚决果断,既要平衡各方利益,又要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宣传教育中,我需要提高话语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更好地与村民沟通。

第五段:未来一村一警工作的展望

一村一警工作是推动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提高农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一村一警制度的宣传和推广,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教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教导员在一村一警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村民与警察之间的桥梁,又是协助警察开展工作的助手。他们需要发现、解决村民的安全问题,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教导员还需要灵活运用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通过一村一警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治安与居民安全感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不足之处。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一村一警工作的宣传和推广,加强队伍建设,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做出更大贡献。

一村一警政策篇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深化公安改革、推进“四项建设”部署以及省厅“一体两翼”布局,全面推进市局“123升级行动计划”,着力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增强警务实战化能力,最大限度提升基层警务效能,经广泛调研、反复研究,现制定全市公安机关“所队合一”、“一村一警”警务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所队合一

积极破解基层警力不足和基础工作薄弱的难题,在农村和城郊结合部地区实行所队合一,由派出所统筹辖区治安、刑事、交管工作,实现警力整合、业务融合,充分发挥派出所综合战斗实体作用,确保一方平安。

1、警力资源有机整合。将基层社区警、刑警、交警等警种力量整合到派出所,实行统一调配,避免各自为战,破解基层所队警力不足难题。

2、警务机制规范运行。通过有效整合,派出所将原来承担的刑事案件办理、非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等职责,交由专业警种负责,确保社区警有足够时间从事社区警务工作。遇有突发事件处置、重大安保活动、突出疑难案件和刑事发案必到现场等工作,实行警种应急联动,推动警务机制合成融合。

3、实战能力有效提升。“所队合一”后,警力重新组合,工作相互融合,倒逼民警全方位了解掌握各项公安业务,实现“一警多能、一警多职、一警多责”,切实提升民警实战能力。

4、平安创建深入开展。社区警将交通安全宣传等工作纳入社区日常管理,交警在交通巡逻中开展治安巡查,刑警畅通案件信息渠道,更好地发挥公安派出所维护一方平安的职能。

5、经费保障合理减负。通过所队合一,集中办公,共用公共实施,在运行中减少水、电消耗,减少门卫、厨师、保洁等人工成本,避免重复投入、资源浪费。

(二)一村一警

1、转变工作作风。通过推行“一村一警”,引导广大民警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转变作风,真心实意、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以实际行动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2、强化基层基础。通过推行“一村一警”,充分发挥包村民警纽带作用,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共同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夯实公安工作根基。

3、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推行“一村一警”,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依靠党委政府、会同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4、维护社会治安。通过推行“一村一警”,实现村村有警、月月见警;包村民警通过组织开展群防群治,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力维护农村地区治安稳定。

为强化对此次警务改革的组织领导,市局成立由市政府党组成员、局长陈旭任组长,其他有关局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领导体系。

(一)所队合一

牵头局领导:王华

协同局领导:陆玲玲、何峰、陈兵、严卫飞

责任单位:人事处、治安支队、交警支队、刑警支队、法制支队、警务保障处、改革办。

市局“所队合一”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副局长王华兼任主任,市局治安支队支队长王德祥、交警支队支队长杨成、刑警支队支队长胡文瑞、人事处长陆翔兼任副主任,由王德祥同志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协调对接。6个县(市)区局参照市局模式,成立相应工作班子。

(二)一村一警

牵头局领导:陆玲玲

协同局领导:陈兵

责任单位:人事处、组教处、治安支队、警务保障处、科技信息化处、改革办、各警种部门。

市局“一村一警”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陆玲玲主任兼任主任,市局治安支队支队长王德祥、政治部副主任滕进、人事处长陆翔兼任副主任,由政治部负责该项工作的警力安排、科学考评,治安支队负责协调对接、督导推进。各县(市)区局参照市局模式,成立相应工作班子。

(一)所队合一

1、机构设置。在农村地区实行所队合一,在派出所增设交警队、刑警队(办案队)。派出所实行“三室三队”模式,“三室”即公调对接室、综合勤务指挥室、执法管理室,“三队”即社区警队、交警队、办案队。有条件的派出所办案队可以分为治安队、刑警队,增设巡逻处警队。“所队合一”的派出所,加挂交警中队及刑警责任区中队牌子。

2、组织架构。原交警中队、刑警责任区中队正职领导兼任派出所副所长,负责交通管理和刑事侦查工作,中队副职任派出所交警中队、刑警中队副中队长(指导员),社区警、办案警、交警各负其责。实行派出所所长负责制、人财物由派出所统一负责,派出所结合实际对整合后的民警行使岗位分工权,具体业务工作由相关业务警种负责指导。整合党组织,建立统一的党支部(总支),以党建促队建。

3、勤务运行。做到“五个一”,即:一个勤务指挥体系,建立统一的综合勤务指挥室,负责警情调度、勤务安排、检查督导等工作;一个执法管理室,三家单位共建执法管理室,实现法制员集中办公,案件集中审核;一组值班力量,合理安排社区警、办案警、交警参与值班,做到警种合成;一个接待窗口,统一受理派出所户籍、交管牌证办理、违章违规处罚等事项,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效率;一个警务室,社区与交通警务室合一,共同开展社区工作,做好交通安全宣传。

4、勤务保障。整合办公用房,实现集中办公,统一使用接待区、办案区、勤务指挥室、会议室、枪库、警用装备库、食堂、浴室、值班室等硬件施舍,警用车辆实行统一调配,业务经费由派出所统筹使用。整合监控资源,实现图像资源共建共享。今后对农村的派出所、交警中队、刑警责任区中队一律实行统一规划、整体建设。

5、教育培训。组织所队民警、警辅开展业务交叉培训,重点培训治安纠纷调解、突发警情先期处置、交通事故处理、交通安全宣传、交通指挥疏导、各类事故和案件现场保护、证据固定,刑事、治安案件办理,社区警务工作等业务规范和工作技能,不断提升民警、辅警公安业务水平,推进业务的融合。

(二)一村一警

1、选任调配原则。按照交警沿交通线包村、刑警到案件高发的行政村包村、国保民警到社情复杂的行政村包村、治安民警到治安混乱的行政村包村、选派机关民警回原籍包村的原则,由人事部门科学安排警力,分包全市所有行政村。市局机关民警由市局人事处统一安排包村,各地局机关民警由各地统筹分配。

2、包村民警职责及工作方式。包村民警作为社区警务工作的补充力量,深入分包的村庄,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警民联系卡,召开座谈会、报告会、法制讲座等工作方式,认真履行收集掌握不稳定因素、建立完善群众治保组织和组织治安防范、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协调解决群众所反映的实际困难等五项职责,积极配合协助基层派出所和社区民警,把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延伸到最基层、落实到群众中,切实当好“五大员”,即,治安防范的“组织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情报信息的“采集员”、法律政策的“宣传员”、便民利民的“服务员”。在工作中发现的治安问题、案件线索等信息,要及时通报社区民警,统一由社区民警整理上报。

3、警务运行模式。全市公安机关要科学调整勤务安排,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对社区民警和包村民警实行定员、定岗、定责。包村民警要根据本单位工作情况,驻村工作以月为计算单位,一月两天,一天驻村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民警驻村工作实行每月规定动作与自选工作相结合原则,规定动作必须完成,自选动作结合本警种业务实际自行开展。包村民警深入分包的村庄,协助派出所社区民警开展工作,对收集掌握的情报信息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汇总报送社区民警,社区民警将本人及包村民警工作情况汇总上报本所,由派出所统一上报。市局和各地“一村一警”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社区民警、包村民警报告事项进行分析研判后交相关警种部门处理并反馈;属于非公安业务的,通过综治联动机制移交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处理,确保“一村一警”工作有序运行。

(一)所队合一

1、方案制定阶段。2015年11月,6个县(市)区局根据市局方案整体要求,结合本地农村和城郊结合部派出所、交警中队和刑警责任区中队设置的实际情况,制定“所队合一”的警务改革方案,并选择一个基础较好的地区作为试点单位,做好动员工作。

2、先行试点阶段。2015年12月,6个县(市)区局按照试点方案,对选择的农村派出所、交警中队和刑警责任区中队进行“所队合一”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中,要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进驻试点单位,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机制。如东县局作为市局重点试点地区,要在改革过程中大胆尝试,创造性地开展试点工作。

3、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开始,6个县(市)区局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专题报告,市局将组织专门力量对6个试点单位进行评估。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层面全面推行农村和城郊结合部派出所、交警中队和刑警责任区中队“所队合一”警务模式。

(二)一村一警

1、组织准备阶段。2015年11月,各县(市)区公安局成立“一村一警”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做好社村、包村民警的选任、调配。同时,积极向县(区)委、县(区)政府和县(区)委政法委汇报,大力推进社会治安辅警队伍建设,有力补充专职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

2、部署推行阶段。2015年12月,对“一村一警”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对包村民警进行业务培训,召开以乡镇为单位“一村一警”工作会议,镇(乡)村干部、公安包片领导和社村、包村民警参加,进行工作部署、交流、对接。

3、建章立制阶段。2016年开始,一是建立联系指导机制。县(区)公安局党委成员分片指导,各警种部门分片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建立协作联动机制。社村民警和包村民警要做好工作衔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以及政法综治部门的支持,共同解决突出问题。三是建立研判互通机制。强化警种部门与社村警务的有机衔接,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助。四是建立警务保障机制。设立专项经费,解决包村民警的警务装备、误餐、交通等相关费用。五是建立宣传报道机制。宣传部门要及时跟进报道各地先进典型,汇聚正能量。六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组织评选包村民警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一)深化认识,落实责任。全市公安机关尤其是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要从全面实施“123升级行动计划”、打造升级版“南通公安”的高度充分认识此项警务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将落实“所队合一”、“一村一警”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有力抓手,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要求和更有力的措施,按时优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此项改革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强配合,统筹推进。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单位的日常督察、指导,帮助各单位细化方案、完善措施,以问题为导向,及时跟进掌握推进情况,定期通报工作进展,为市局党委提供决策参考。相关警种部门要在明确和落实各自责任的基础上,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并充分发扬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共同推进警务改革深入发展。

(三)狠抓落实,确保实效。各地公安机关和相关警种部门要按照市局党委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改革大局,广大民警要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杜绝整而不合情况出现,确保改革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各地公安机关要根据本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细化实施方案,强化责任落实,做到任务明确、时间明确、进度明确、责任明确,在规定时限完成,确保取得实际效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深化公安改革、推进“四项建设”部署以及省厅“一体两翼”布局,全面推进市局“123升级行动计划”,着力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增强警务实战化能力,最大限度提升基层警务效能,经广泛调研、反复研究,现制定全市公安机关“所队合一”、“一村一警”警务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一)所队合一

积极破解基层警力不足和基础工作薄弱的难题,在农村和城郊结合部地区实行所队合一,由派出所统筹辖区治安、刑事、交管工作,实现警力整合、业务融合,充分发挥派出所综合战斗实体作用,确保一方平安。

1、警力资源有机整合。将基层社区警、刑警、交警等警种力量整合到派出所,实行统一调配,避免各自为战,破解基层所队警力不足难题。

2、警务机制规范运行。通过有效整合,派出所将原来承担的刑事案件办理、非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等职责,交由专业警种负责,确保社区警有足够时间从事社区警务工作。遇有突发事件处置、重大安保活动、突出疑难案件和刑事发案必到现场等工作,实行警种应急联动,推动警务机制合成融合。

3、实战能力有效提升。“所队合一”后,警力重新组合,工作相互融合,倒逼民警全方位了解掌握各项公安业务,实现“一警多能、一警多职、一警多责”,切实提升民警实战能力。

4、平安创建深入开展。社区警将交通安全宣传等工作纳入社区日常管理,交警在交通巡逻中开展治安巡查,刑警畅通案件信息渠道,更好地发挥公安派出所维护一方平安的职能。

5、经费保障合理减负。通过所队合一,集中办公,共用公共实施,在运行中减少水、电消耗,减少门卫、厨师、保洁等人工成本,避免重复投入、资源浪费。

(二)一村一警

1、转变工作作风。通过推行“一村一警”,引导广大民警走出机关,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转变作风,真心实意、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以实际行动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2、强化基层基础。通过推行“一村一警”,充分发挥包村民警纽带作用,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共同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夯实公安工作根基。

3、化解矛盾纠纷。通过推行“一村一警”,全面掌握社情民意、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依靠党委政府、会同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4、维护社会治安。通过推行“一村一警”,实现村村有警、月月见警;包村民警通过组织开展群防群治,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力维护农村地区治安稳定。

为强化对此次警务改革的组织领导,市局成立由市政府党组成员、局长陈旭任组长,其他有关局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领导体系。

(一)所队合一

牵头局领导:王华

协同局领导:陆玲玲、何峰、陈兵、严卫飞

责任单位:人事处、治安支队、交警支队、刑警支队、法制支队、警务保障处、改革办。

市局“所队合一”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副局长王华兼任主任,市局治安支队支队长王德祥、交警支队支队长杨成、刑警支队支队长胡文瑞、人事处长陆翔兼任副主任,由王德祥同志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协调对接。6个县(市)区局参照市局模式,成立相应工作班子。

(二)一村一警

牵头局领导:陆玲玲

协同局领导:陈兵

责任单位:人事处、组教处、治安支队、警务保障处、科技信息化处、改革办、各警种部门。

市局“一村一警”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陆玲玲主任兼任主任,市局治安支队支队长王德祥、政治部副主任滕进、人事处长陆翔兼任副主任,由政治部负责该项工作的警力安排、科学考评,治安支队负责协调对接、督导推进。各县(市)区局参照市局模式,成立相应工作班子。

(一)所队合一

1、机构设置。在农村地区实行所队合一,在派出所增设交警队、刑警队(办案队)。派出所实行“三室三队”模式,“三室”即公调对接室、综合勤务指挥室、执法管理室,“三队”即社区警队、交警队、办案队。有条件的派出所办案队可以分为治安队、刑警队,增设巡逻处警队。“所队合一”的派出所,加挂交警中队及刑警责任区中队牌子。

2、组织架构。原交警中队、刑警责任区中队正职领导兼任派出所副所长,负责交通管理和刑事侦查工作,中队副职任派出所交警中队、刑警中队副中队长(指导员),社区警、办案警、交警各负其责。实行派出所所长负责制、人财物由派出所统一负责,派出所结合实际对整合后的民警行使岗位分工权,具体业务工作由相关业务警种负责指导。整合党组织,建立统一的党支部(总支),以党建促队建。

3、勤务运行。做到“五个一”,即:一个勤务指挥体系,建立统一的综合勤务指挥室,负责警情调度、勤务安排、检查督导等工作;一个执法管理室,三家单位共建执法管理室,实现法制员集中办公,案件集中审核;一组值班力量,合理安排社区警、办案警、交警参与值班,做到警种合成;一个接待窗口,统一受理派出所户籍、交管牌证办理、违章违规处罚等事项,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效率;一个警务室,社区与交通警务室合一,共同开展社区工作,做好交通安全宣传。

4、勤务保障。整合办公用房,实现集中办公,统一使用接待区、办案区、勤务指挥室、会议室、枪库、警用装备库、食堂、浴室、值班室等硬件施舍,警用车辆实行统一调配,业务经费由派出所统筹使用。整合监控资源,实现图像资源共建共享。今后对农村的派出所、交警中队、刑警责任区中队一律实行统一规划、整体建设。

5、教育培训。组织所队民警、警辅开展业务交叉培训,重点培训治安纠纷调解、突发警情先期处置、交通事故处理、交通安全宣传、交通指挥疏导、各类事故和案件现场保护、证据固定,刑事、治安案件办理,社区警务工作等业务规范和工作技能,不断提升民警、辅警公安业务水平,推进业务的融合。

(二)一村一警

1、选任调配原则。按照交警沿交通线包村、刑警到案件高发的行政村包村、国保民警到社情复杂的行政村包村、治安民警到治安混乱的行政村包村、选派机关民警回原籍包村的原则,由人事部门科学安排警力,分包全市所有行政村。市局机关民警由市局人事处统一安排包村,各地局机关民警由各地统筹分配。

2、包村民警职责及工作方式。包村民警作为社区警务工作的补充力量,深入分包的村庄,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警民联系卡,召开座谈会、报告会、法制讲座等工作方式,认真履行收集掌握不稳定因素、建立完善群众治保组织和组织治安防范、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协调解决群众所反映的实际困难等五项职责,积极配合协助基层派出所和社区民警,把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延伸到最基层、落实到群众中,切实当好“五大员”,即,治安防范的“组织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情报信息的“采集员”、法律政策的“宣传员”、便民利民的“服务员”。在工作中发现的治安问题、案件线索等信息,要及时通报社区民警,统一由社区民警整理上报。

3、警务运行模式。全市公安机关要科学调整勤务安排,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对社区民警和包村民警实行定员、定岗、定责。包村民警要根据本单位工作情况,驻村工作以月为计算单位,一月两天,一天驻村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民警驻村工作实行每月规定动作与自选工作相结合原则,规定动作必须完成,自选动作结合本警种业务实际自行开展。包村民警深入分包的村庄,协助派出所社区民警开展工作,对收集掌握的情报信息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汇总报送社区民警,社区民警将本人及包村民警工作情况汇总上报本所,由派出所统一上报。市局和各地“一村一警”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社区民警、包村民警报告事项进行分析研判后交相关警种部门处理并反馈;属于非公安业务的,通过综治联动机制移交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处理,确保“一村一警”工作有序运行。

四、实施步骤

(一)所队合一

1、方案制定阶段。2015年11月,6个县(市)区局根据市局方案整体要求,结合本地农村和城郊结合部派出所、交警中队和刑警责任区中队设置的实际情况,制定“所队合一”的警务改革方案,并选择一个基础较好的地区作为试点单位,做好动员工作。

2、先行试点阶段。2015年12月,6个县(市)区局按照试点方案,对选择的农村派出所、交警中队和刑警责任区中队进行“所队合一”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中,要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进驻试点单位,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机制。如东县局作为市局重点试点地区,要在改革过程中大胆尝试,创造性地开展试点工作。

3、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开始,6个县(市)区局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专题报告,市局将组织专门力量对6个试点单位进行评估。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层面全面推行农村和城郊结合部派出所、交警中队和刑警责任区中队“所队合一”警务模式。

(二)一村一警

1、组织准备阶段。2015年11月,各县(市)区公安局成立“一村一警”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做好社村、包村民警的选任、调配。同时,积极向县(区)委、县(区)政府和县(区)委政法委汇报,大力推进社会治安辅警队伍建设,有力补充专职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

2、部署推行阶段。2015年12月,对“一村一警”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对包村民警进行业务培训,召开以乡镇为单位“一村一警”工作会议,镇(乡)村干部、公安包片领导和社村、包村民警参加,进行工作部署、交流、对接。

3、建章立制阶段。2016年开始,一是建立联系指导机制。县(区)公安局党委成员分片指导,各警种部门分片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建立协作联动机制。社村民警和包村民警要做好工作衔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以及政法综治部门的支持,共同解决突出问题。三是建立研判互通机制。强化警种部门与社村警务的有机衔接,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助。四是建立警务保障机制。设立专项经费,解决包村民警的警务装备、误餐、交通等相关费用。五是建立宣传报道机制。宣传部门要及时跟进报道各地先进典型,汇聚正能量。六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组织评选包村民警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五、工作要求

(一)深化认识,落实责任。全市公安机关尤其是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要从全面实施“123升级行动计划”、打造升级版“南通公安”的高度充分认识此项警务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将落实“所队合一”、“一村一警”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有力抓手,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要求和更有力的措施,按时优质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此项改革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二)加强配合,统筹推进。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单位的日常督察、指导,帮助各单位细化方案、完善措施,以问题为导向,及时跟进掌握推进情况,定期通报工作进展,为市局党委提供决策参考。相关警种部门要在明确和落实各自责任的基础上,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并充分发扬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共同推进警务改革深入发展。

(三)狠抓落实,确保实效。各地公安机关和相关警种部门要按照市局党委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改革大局,广大民警要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杜绝整而不合情况出现,确保改革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各地公安机关要根据本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细化实施方案,强化责任落实,做到任务明确、时间明确、进度明确、责任明确,在规定时限完成,确保取得实际效果。

一村一警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推行“一村一警”工作机制。为确保工作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以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为根本任务,以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全面推行“一村一警”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治安建设,延伸警务工作触角,创新警务模式,建立新时期农村基层治安防控工作新机制,积极推动“平安泊头”建设。

二、选聘标准和工作职责

按照“统一名称、统一选聘、统一待遇、统一职责”的要求,在全市657个行政村各选聘一名农村治安协管员。选聘人员一是由村委会推荐;二是由派出所拟定初选人员,在征求人员所在乡镇政府及村委会意见后,报市公安局备案。入选人员由责任区民警直接管理。必要办公用品及用具由乡镇综治部门配备。

(一)选聘人员条件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思想品德好,作风正派,无前科劣迹,无纹身和明显人为烫记。

2.责任心强,热爱治安保卫事业,自愿从事维护社会治安工作。

3.选聘人员为男性,年龄为18至55周岁,身高165厘米以上,须本市常驻户口(本村常驻人口优先录用),村级两委班子成员、计生专干、内退干部优先录用。

(二)福利待遇

治安协管员勤务补贴和服装费由市财政负责,公安局集中领取,按每人每年3600元的标准发放勤务补贴,经责任区民警考核后,由派出所按季发放;统一配发春秋、冬、夏灰色协管员制服各一套。

(三)工作职责

1.在辖区派出所的领导下,组织群众深入开展“平安泊头”创建活动,定期向责任区民警报告本村治安状况和治安防范工作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解答群众咨询,发布治安预警信息,增强群众守法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

3.协助责任区民警入户走访、查找工作对象、排查治安隐患、登记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管控重点人员。

4.维护视频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监控系统能够发挥作用,发现故障及时报告辖区派出所。

5.承担驻警点的日常备勤,开展便民服务,接受群众报警求助、调解矛盾纠纷、先期保护事发案件现场。

6.注意发现可疑情况和可疑人员、搜集敌社情信息和案件线索并及时上报公安机关。

7.协助村委会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组织村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巡逻防控和院户联防,定期参加派出所组织的集中巡逻防控工作。

8.完成派出所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一)动员部署阶段(7月15日—7月21日)。市政府组织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召开推行“一村一警”工作机制动员部署会议,市公安局牵头制订实施方案,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区管委会按照会议精神及实施方案要求,在辖区内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程度,积极配合工作顺利开展。

(二)推进实施阶段(7月22日—8月31日)。市公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区管委会要按照“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用人原则,认真组织开展人员选聘工作;对入选人员进行集中培训,配发警务用品;科学合理选择驻警点,统一外观标识,完善办公设施。同时,结合农村治安防控实际工作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划定业务执勤范围。

(三)运行巩固阶段(9月1日—12月31日)。市公安局负责对各驻警点软件、硬件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各驻警点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巩固完善“一村一警”工作机制,加强农村治安协管员队伍的日常建设和管理。同时,研究制定奖惩制度,对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提供重要案件线索、为公安机关破获重大案件提供帮助的协管员给予物质奖励,进一步推动“一村一警”长效机制。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推行“一村一警”工作机制重视程度,一把手亲自抓,主管副职具体抓,认真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迅速开展人员选聘工作。

(二)明确职责,加强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区管委会负责各驻警点的选址工作,落实驻警点的水、电、暖等问题;市公安局负责做好治安协管员的政审、培训、服装发放等工作,并指导各驻警点统一标识涂刷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及时拨付相关经费。

(三)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市公安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工业区管委会要抓好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逐步完善“一村一警”机制。同时,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综治工作的新办法、新路子,把农村治安防控工作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

附件:泊头市推行“一村一警”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泊头市推行“一村一警”工作机制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王少芳市政府副市长、公安局长

副组长:邵群市公安局政委

贺志杰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成员:郑文成寺门村镇党委书记

金凤桐泊镇政府镇长

秦兴义交河镇政府镇长

张子亮西辛店乡政府乡长

赵建海四营乡政府乡长

刘福强富镇政府镇长

刘剑郝村镇政府镇长

周志强营子镇政府镇长

王长青洼里王镇政府镇长

张春发王武镇政府镇长

常青田齐桥镇政府镇长

李学洪文庙镇政府镇长

刘超市工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王海涛市公安局副局长

王保森市财政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设在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由王海涛同志兼任。


一村一警政策篇四

二、 “一村一警”模式的背景与意义

“一村一警”模式是新时代打造平安中国的一项重要实践。它是指一个警务室对接一个行政村,将警务室赋予的职责扩大到当地村庄,力图在基层治理上实现精准扶贫、优化资源分配和深度服务社区的目标。这个模式的意义在于:第一,确保村庄的治安安全:一名警察与村庄的居民紧密联系,对村庄的现状有更全面的了解,加强了对村庄社会治安状况的监管。第二,加深警察与村庄居民的交流:一名警察常年在村庄工作,能够及时听取村庄居民的诉求和建议,做到及时回应、解决问题。第三,实现有序的基层治理:警务室与村庄的联手合作,能使治安管理工作与地方政府工作互相配合,形成有序的基层治理体系。

三、实践中的体验与收获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警务室与村庄交流和工作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一村一警”模式的重要性。首先,只有了解村庄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才能更好地与他们进行交流,解决他们的困难。其次,在村庄中需要有一位专职的警官来负责治安工作,通过警务室与乡镇政府的联系,更好地实现治安管理和基层管理有机结合。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时刻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不仅要依法行政,还要在治安管理中做好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这不仅能赢得民心,更能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之道

在执行“一村一警”工作实践中,我们遇到过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问题,很多水土不服的警员不适应村庄的特殊工作环境,导致任务执行效率低下。其次,在警务室与村庄之间的界限不够清晰的情况下,工作会出现偏差,影响到管理效果的发挥。我们希望能够加强与乡镇政府的联动合作,共同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让“一村一警”模式真正发挥作用,服务于村庄治安治理。

五、结论

“一村一警”模式是普遍存在的治安管理模式,给警务室和村庄居民之间带来了很多便利。有了这个模式的推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服务村庄,关心村庄居民的安全和幸福感。未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这个模式,增强工作的执行力和管理效率,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村一警政策篇五

年初以来,葫芦岛市公安局南票分局大力推进“一村一警”工作。为构建警民联动、共建共治的警务工作新格局,加快推进平安南票建设,副区长、分局党委书记、局长郑永智安排155名包村民警深入到辖区135个村屯、20个社区开展便民服务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之事。

4月14日上午,分局党委组织召开“一村一警”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各警种部门、派出所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以创平安、保稳定、促民生为目标,以和谐警民关系为主线,以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护民权为突破口,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在工作中,分局包村民警与村委会进行对接,了解各村的基本情况和治安状况,之后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反诈宣传、隐患排查、便民服务等工作;各警种部门、派出所通过微信工作群及时分享工作动态,共同分析辖区治安形势,形成有机联动;分局社区警务大队与南票消防大队深入辖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分局指挥中心科学调警,为包村民警开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南票区高桥镇居民张先生需要到社区开具一份证明,但因身体原因无法亲自办。了解情况后,包村民警第一时间与高桥社区工作人员取得联系,特事特办、简化流程,帮助张先生成功办理了相关业务。事后,张先生说,以前一件事要跑好几次,现在大事小事不出村就能解决,节省了很多时间,警民之间的感情也更深了。

分局包村民警采取入户走访调研、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群众讲解反诈防骗、疫情防控、春季防火、治安防范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配合村委会组建巡防队,形成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震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治安环境安全稳定。

近期,分局通过“一村一警”工作模式,为群众办理实事121件,解决纠纷58起,办理案件6起、依法处罚违法行为人6人,获赠锦旗5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