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沙龙培训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培训开家长会心得体会(精选5篇)

时间:2023-10-01 作者:文轩家长沙龙培训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培训开家长会心得体会(精选5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家长沙龙培训教师心得体会篇一

目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能力是获得学生信任和家长认可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师培训中,开展家长会是促进家校合作、增进互信的重要方式。本文将结合笔者在教师培训中开展家长会的经验和体会,探讨如何通过开展家长会,更好地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第二段:家长会的重要性

家长会是促进家校合作、增进师生家长间联系和信任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家长会,家长可以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向教师反馈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了解到学生在家中的教育背景、生活情况和家庭环境等,从而更好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此,开展家长会可以使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彼此,增进互信,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

第三段:家长会的优点和挑战

家长会是一种相对自由开放的形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家长会的优点在于可以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增进互信,提高家长参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挑战则在于,要进行有效的沟通,需要教师和家长具有共识和认同。同时,家长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对教育方法和策略产生意见和质疑,这对教师需要更高的教育素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四段:教师在家长会上的技能和策略

教师在家长会上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关注点。同时,教师需要培养开放性思维,接受来自家长的反馈和建议,并且给家长提供有效的反馈。如果家长在家长会上提出一些问题或建议,需要教师及时的回应并解决问题。教师在家长会上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比如提供实例、案例、数据等方式确保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需求更加了解,最终达成家校合作的目的。

第五段: 总结

在教师培训中,家长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可以促进家校合作,增进师生家长间联系和信任。教师在家长会上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关注点。此外,教师需要培养开放性思维,接受来自家长的反馈和建议,并给家长提供有效的反馈。通过更好的家长会,教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在教学中更好的担当起自己的角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能力素质。

家长沙龙培训教师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段:引入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与家长合作,提升家校之间的沟通和配合,我积极参加了一次家长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增强了与家长的交流能力,还结交了一些优秀的家长朋友。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培训心得体会。

第二段:家长培训的意义

家长培训是加强家校合作的重要环节。培训的目的不仅是提供知识和技巧,更是为了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题和困惑。通过培训,家长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方法,把握孩子的成长阶段和需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同时,家长培训也增进了家校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信任,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教育共同体。

第三段:培训所获得的收获

在家长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我了解到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语气的温和和态度的积极。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我们要理解他们的焦虑和期望,并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我学会了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家长。最重要的是,我明确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原则,争取家校合力,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第四段:培训中的交流与启发

在培训中,我和其他教师以及家长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交流。家长们分享了他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我也向他们请教了一些教学上的问题。这种交流不仅拓宽了我对家庭教育的认知,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家长的心情和期待。同时,培训中也有一些家长提出了针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和意见,这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通过和家长们的交流与启发,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加深了对于小学教育的思考。

第五段:展望与总结

家长培训为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和启发。我深感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我将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同时,我也期待学校能够继续开展更多类似的培训,为家校合作搭建更好的平台,推动优质教育的发展。

总结:通过家长培训,我不仅提升了与家长沟通的能力,还得到了宝贵的家庭教育经验。家长培训的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它促进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希望家长和教师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共同为孩子的未来努力。

家长沙龙培训教师心得体会篇三

这次我参加了山东省幼儿园教师远程研修。专家的精彩讲座,名园长的经验介绍,让我的眼光和思维不再停留在一个班级内,而是整个幼儿教育发展的走向上。也让我领悟天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应该是以孩子为着眼点,从一点一滴的小问题着手进行研究。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要融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于一身在幼儿教育中,爱的力量是伟大的。老师的爱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甚至高于母爱的无私的、伟大的爱,它是教师与幼儿之间最有力、最自然的连接点,是打开幼儿心灵的金钥匙。

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的爱,尽管他们都有不同的性格,有内向的、外向的、活泼的、大方的、老实的、顽皮的,但他们都是有感情的和思想的。幼儿是一块白板,那就要求每一位老师以爱为核心,细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对待幼儿要有耐心和责任心。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做好伙伴,及时交流孩子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就会清楚的了解幼儿的情况。及时与家长交流,要让家长觉得你了解他的孩子,关注他的孩子,这样他们就会尊重你,认可你的工作。当然,你也可以给家长指导一些科学的育儿经验,把家长对孩子的爱和老师对孩子的情纳入同一个健康的轨道,共同培育出身心和谐发展。

这次的网络远程研修课程学习,给我们提供一个多样化的学台,是对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通过理论学习和与同事们的研讨、交流、思维的碰撞及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反思,发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也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自己努力的方向。教师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学习的能力。

把机会交给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平等参与孩子的获得。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大脑,解放孩子的眼睛,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孩子充分思考,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幼儿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教师胜任这一新角色的重要前提,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尊重幼儿的人格,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幼儿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教育教学与幼儿之间真正关系。

家长沙龙培训教师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育人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要,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因此,一场好的家长会是促进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关键环节。在教师培训过后,我对家长会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将分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沟通需双向

在家长会上,老师应该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互动的关系,这是家长会的基础。但是,沟通并不是单方面的进行,它需要双向的交流。这就要求老师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反馈,并在自己的理解中进行分析和反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信任与尊重,让学生在信任与安心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家长意识不同,需要转变

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我意识到家长的观念是不同的。有的家长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取得好成绩,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有的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和学生的管理缺乏理解,这些观念上的差异往往会使得家校合作存在矛盾甚至破裂。因此,老师需要做好沟通和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和接受学校的育人模式。

三、家长会应透明化

学校的育人模式和教育机制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而透明的家长会内容会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育人模式和机制。学校可以让家长进教室参加课程的观察和评估,并开展有关育儿知识的讲座和辅导。这样的家长会既可以加深家庭与学校的交流与沟通,又可以加强家长的教育意识,让懂得育儿方法的家长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

四、重视家校共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学校是孩子的第二家。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机制。在家长会上,老师应该和家长讨论如何携手共育,如何促进家庭与学校的互动,达到以家校共育为目标。只有形成良好的育儿与教育格局,才能保障孩子的良好成长,让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更加和谐。

五、建立家长会档案

家长会不仅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重要环节,而且更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需要,它需要有系统的记录。学校应该建立家长会档案,将家长会的材料、记录、经验等资料建立档案,供老师和家长查阅,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管理,老师也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老师需要转变自己的传统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加强互信、互动与合作,建立一个透明的教育顶层设计。这将使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更加紧密,需要家学共育更具可行性,使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沙龙培训教师心得体会篇五

一、初一新生心理健康状态分析及家长调适对策

(一)造成初一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产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面对较为陌生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少了依赖感。

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大部分初一新生都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尤其是一些心理素质差的、新环境适应能力弱的、过去在小学经常受老师批评的、部分过分追求完美的优秀生,往往是“开学恐惧症”的易发群体。这些学生会表现出“恋旧”、“对抗”、“消极”等不良情绪。比如,我们会听到这类话:“还是我们小学的老师好。”“我们小学比这漂亮多了。”“中学老师太凶,他(她)看我不顺眼,我就偏不理他(她)。”“这个班级,没人理我,小学同学多好啊。”“算了,进了这所学校,我算是没指望了,就瞎混吧。”

2、面对陡然增多的课程,感到束手无策,产生畏难心理。

小学多为以语文、数学为主课,学习内容浅显,篇幅短,容量小,难度低。课堂教学注重直观形象思维模式的训练,课堂气氛活跃,作业量小,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就能轻松容易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许能轻而易举地得到理想的考试成绩。

而进入中学后,课程一下子猛增到语、数、英、政、史、地、生七门学课,加上音、体、美、微机等多达十几门功课。开学领到的新书就要一大摞。书多,课多,老师多,教学方式方法多。就是过了一个暑假,学习内容激增,学习难度也快速提高,教学速度大大加快。不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课外知识的拓展、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容易失去协调与自控能力。例如,小学晚上7、8点就可完成作业,而中学要常常写到9、10点,甚至更迟;小学一篇作文通常要求写300-400字,而到了初中,同样时间里,却要求提高到500-600字。许多小学生抱着新鲜感进入初中新学校,对这些扑面而来的问题都没有预见和思想准备,置身此中,就会感到困惑不解、手足无措。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心理压抑、精神不舒畅、疲倦困乏、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频率高、焦虑作业、学校恐怖症、厌学等成了大问题。

3、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存在盲目的自信与自卑。

刚上初中的孩子,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既想独立自主,又离不开大人的关照;既渴望别人的理解,但又蒙着层层面纱,不愿完全暴露自己;理想远大,好胜心强,但又意志薄弱,承受不了相应的压力,因而导致心灵格外脆弱,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小学采取的教育方式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看重的是孩子的个性发展,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自以为很了不起,对自己认识不清,总爱夸自己在小学如何如何。而新集体里高手如林,人才济济,以前出色的可能不再拔尖,曾经的班长还可能连小组长也当不上,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较差,遇到困难,便立刻心灰意冷,不知如何应付,加上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规范要求了解较少,自身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有问题,使大部分同学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新初中,导致一部分同学落伍掉队,走了弯路,出现滑坡,一下子受到大打击。

(二)家长应配合孩子实现“小升初”的顺利转变。初一孩子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要顺利渡过这个时期,缩短这个过程,还需要家长配合老师从心理和学习方法上给予及时的指导。

1、引导孩子热爱新学校、新班级、新同学。

家长要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家长要尊师重教,鼓励孩子与老师做朋友,要加深孩子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让孩子明确自己与集体的利害关系,自己是班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己的行为直接关系的班级的荣誉,应该以大集体的利益为重。

培养孩子团结友爱的精神,孩子将要在一个大集体中与同学一起生活三年,同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进步。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同时告诉孩子,新的学习生活,新的起点,你与所有同学一样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让孩子放下思想包袱,放下过去的荣光成败,开始新一段精彩的人生。

2、引导孩子树立学习目标。

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要对自己重新定位,弄清楚在新环境中的起点和通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过程是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来完成的。假期里,可以请亲戚朋友中上中学的哥哥姐姐给孩子介绍经验,说说刚上初一要注意的东西,会遇到的情况,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

在中学孩子每天面临高强度的考试、作业、课外班,一定会感到疲惫、厌烦、甚至厌恶,觉得为什么只有自己这么苦累倒霉。其实到了这个年龄,家长们应该给孩子树立起一个学习、努力、奋斗的人生观,不要让孩子认为现在的努力是家长的一种惩罚,或者是一种靠压制才能必须完成的任务,因而感到无奈和不情愿,甚至增加了逆反心理。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中应该有一个主题,念书学习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是学生性格塑造、学习习惯养成、向成人学习模式靠近的时期。这个时候,让孩子自己探索学习方式方法,学会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的独立是最重要的。家长要使孩子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要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给予正确评价,并激励孩子不断向目标努力。

3、加强和老师的交流、沟通。

家长要提前预见到孩子进入初中后可能会出现的心理落差。比如共同学习生活六年的同学玩伴可能分开去了不同学校,现在身边出现的同学都是陌生的面孔;本来在小学是班级干部的孩子,到了初中没能当上班委;初中老师可能不像小学老师那样时时刻刻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细节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心中都是大事,很容易造成他们的心理落差和孤独感。

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如果家长能够预见到这些问题,提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告诉他们出现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让孩子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有了心理准备,比出现了心理问题再去反复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家长要帮助树立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要配合学校教育,就要积极主动地去访问学校、访问老师。沟通时不仅问分数,还要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心理状况,使家庭教育更有的放矢。

4、相信孩子的潜力都很大。

实际上,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十二三岁的孩子,无论是从反应能力、精力、记忆力上,都是成人难以企及的,大部分孩子不存在学不会,记不住的问题,只有不想学,懒得记的问题。

因此,作为家长,一方面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太笨,脑子慢而气馁,不尊重孩子,挖苦讽刺或惩罚;另一方面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在同事和亲友面前说孩子多么多么辛苦,多么多么不容易,这样的话孩子肯定会“就坡下驴”,产生一种“我很累”的暗示,这是非常不好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表扬典型的人和事,可以对孩子实现教育目的。心理暗示法也是表扬的一种形式。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可以这样批评他:“这种行为是好孩子该有的吗?”家长对孩子的口头语应是:“这才像乖孩子”当孩子预知自己的行动将会达到某个预期的目标时,就会被激励起来。

二、家长如何培养初一新生的学习习惯

初一新生已经开始中学生活,众所周知小学与初中的学习差异是比较大的,从内容、方法以及思维方式都有所改变;因此,初一的新生要逐渐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按时完成老师部署的各种作业。要在每天及时将作业完成,效率很重要!不能一边做一边玩,要高效率学习高效率的玩!

2、做题书写整洁、清晰。开始要重点要求步骤,对题目解答交待清楚,不能出现跳步现象。在步骤清楚时再要求板书(尤其男孩板书可能会马虎些)

3、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学习惯,自己学会整理和查找资料。开始你可以操作让他(她)看,逐渐让他(她)自己整理你给予指导,到最后让他(她)自己整理。比如:老师经常会要求整理作家的生平事迹,开始我上网帮助她,后来就是她自己查自己整理。开班会的资料也是自己查自己整理,其中有些图象是她自己用相机拍完电脑上我教她图象处理。

4、家长装傻让孩子把题目讲给你听。有时候家长要傻点,题目的解答你看懂装没看懂或根本不看就说你看不懂,让孩子把过程讲给你听,把你讲明白,过程还装傻提些问题。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他(她)对题目理解更深一层!(题目解答能看懂和能讲清楚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还有就是让孩子有成就感,爸爸妈妈都不明白的题,是我讲给他们讲明白的。

三、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1.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话

进入初一这个陌生的环境,又面临身理、心理上的变化,孩子可能有很多想法,不管是学习上的压力,还是对新老师新同学的看法,家长都要耐心听孩子讲述,千万要避免因为工作繁忙的缘故,对孩子讲的事心不在焉或是不屑一顾,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不被重视,孩子由于年龄和阅历的缘故,有时对人和事的看法难免会有些幼稚及片面,家长不要一味站在大人的角度对孩子讲的事情加以批判或指责。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的想法,和孩子探讨,给孩子一个民主的环境,然后给予一些恰当的指导。

2.家长要学会交流

这里的交流包括家长和孩子间的交流,家长和老师间的交流,以及家长和家长间的交流。不管是那一种交流,前提都是家长要抱着平等和信任的心态。家长要倾听孩子,更要经常与孩子交流。要在一个公开、民主的环境里,跟孩子交流他的学习,交流他的交际。在孩子的学习方面,适时关注他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发现问题要共同讨论,而不是训斥。切忌一味的训斥,那只能让孩子放弃交流的.机会。

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也很重要。孩子有相当一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与老师的接触也远远多于家长,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家长能更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且也能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出现的问题,探讨出解决的对策。同时,家长与家长间的交流也不可少,与别的家长交流可以了解其他孩子的状况,明白自己孩子的发展,而且还可以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从而相互提高与改进。

3.家长要善于发现并欣赏孩子的优点

孩子的进步不光是学习方面的,在与同学及老师的交际中,孩子好的态度和行为也应该是家长欣赏的对象。家长要尽量多与孩子相处,发现孩子的优点,要及时表扬,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4.家长要合理对待孩子的错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很平常的,况且刚进入初一的孩子在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特殊。家长要分清孩子的错误。如果孩子的错误是学习和心理方面的,而不是品行、道德、人格上方面的,则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且如果是多次犯同样的错误,家长也没有必要慌张。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家长正确的对待方式是疏导,而不是“惩罚”。

5.家长对孩子的不足要有耐心

俗话说:人无完人。孩子不完美,有不足,不要紧,其实我们都不完美。作为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同时要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足,要看到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多少,而不是一味撇开孩子的大背景,将其与周围的环境做横向的比较。面对孩子的不足,家长要做好各方面的沟通,经常制定几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提高。而且只要孩子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在进步,就要及时鼓励,让其明白这其实就是每天都在缩短与完美之间的距离。

6.对待孩子家长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虽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的成绩的确很重要,但孩子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发展也必不可少。现代的社会能力不仅仅是成绩的优异,身体素质,交际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长不要单单强调孩子成绩的提高,身体的健康协调发展是一切的基源,同时也不要过份呵护孩子,要主张孩子多与周围的社会接触,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从而为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7.家长要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值

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那个最优秀的人,能够在社会上是一个顶尖人才。可是顶尖人才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个人的努力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所以没有必要一味以过分高的标准和要求去苛求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愿望,让孩子快乐适宜的发展,这样即使自己的孩子不能成为顶尖人才,那么他也能对这个社会有用、对生活充满爱、充满欢乐,仅此他的人生也是同样的精彩与幸福。

8.家长要与老师和孩子形成良好的配合

在孩子的成长方面,老师与家长的做法和看法都会存在不一致,如果不及时调整,差异过大的话则可能给孩子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差异。面对这种不一致的状况,要冷静分析,实际上老师常站在教育的角度看待问题,多数时候偏“严”;家长常站在爱的角度看待问题,多数时候偏于溺爱,所以双方要及时沟通协调,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角度要一致,教育要有持续性,不可半途而废。

9.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言行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家长影响,模仿家长而来的。所以不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家长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10.家长要经常学习

跟上孩子的生活现在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的缘故,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孩子邀请的集体活动,时间久了,对孩子课余生活及相关的喜好兴趣不能很好地了解,当孩子兴致勃勃谈论这些的时候,家长反而无所适从,出现了与孩子生活脱节的状况。因此,家长要抽出时间了解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孩子接触的一些新奇的东西,与孩子共同分享,成为孩子的朋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