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

时间:2023-12-25 作者:碧墨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计划。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我觉得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教学工作计划了。教学工作计划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一

一、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知识结构: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一、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二、知识结构:

1、历史条件。

客观: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沙皇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革命准备。

方针:《四月提纲》提出两种不同性质革命的过渡。

策略:先提出和平夺权,后组织武装起义。

准备:党中央会议决定武装起义。

4、十月革命。

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措施:对内——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

对外——签订和约,退出一战。

5、巩固政权。

背景: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叛乱;。

国外——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措施: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军;。

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劳动。

6、历史意义。

国际: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

鼓舞推动国际共运和民解运动;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二

重点和难点:

1.重点:《荷马史诗》,希腊剧作家,学者亚里士多德,罗马史学,拉丁语。

2.难点:要分门别类条理清楚。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资料古希腊、罗马的建筑、雕塑等(激发学习兴趣)。

在借鉴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古希腊人通过探索、思考和想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古罗马人继承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并把它广为传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

一、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板书)。

1.古希腊神话由什么组成?

(课前可安排积极分子搜集一些资料,上课提问时由他们回答)展示图片。

识记荷马(展示图片)。

2.欧洲最重要的长篇文学作品是什么?作者是谁?

(启发)谁能讲讲你自己所知道的一些神话故事?

学生根据课外见闻积极发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视野)。

3.古罗马人在史诗方面有哪些成就呢?

展示维吉尔的有关资料。

(过渡)古希腊人在戏剧方面有很突出的成就。

二、希腊戏剧(板书)。

(质疑)古希腊两位的戏剧家是谁,他们被尊称为什么,代表作有哪些?

(质疑)希腊史学开西方史学之先河,那么古希腊有哪些历史名著呢?

展示艺术家们的图片。

三、历史名著(板书)。

(质疑)古希腊、古罗马有哪些历史名著,作者是谁?

(引导)我们中国有哪些历史名著呢?

(联系中国史,对比记忆。)。

(过渡)古希腊、古罗马在许多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的科学家(板书)。

(质疑)古希腊、古罗马出现了哪些科学家,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识记亚里士多德,一学生朗读他的名言并分析。

(过渡)下面我们来欣赏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和雕塑艺术的成就。

五、(视频资料)建筑和雕塑(板书)。

看录像欣赏,(提高对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

(引导)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和雕塑的突出成就有哪些?就你的见闻,你还能举出其。

他例子吗?

(启发)这些成就是什么人辛勤劳动的成果?

(过渡)我们对拉丁字母并不陌生,比如汉语拼音使用的就是拉丁字母,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拉丁语。

总结归纳并举出其他例子。

思考回答。

(明白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体现)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思考回答。

六、拉丁语(板书)。

(回忆)拉丁字母是从什么字母逐渐演变的?它对世界有何影响?

(展示)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表。(读表格列举出几种使用拉丁字母的文字。)。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主要文化成就,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什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三

从目前各校联考成绩来看,我们社会学科有压力也有动力,压力是我们社会学科初三接班老师特别多,而学生对理科重视,放在社会学科上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少,基础又差。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我们联考第二,进步较大,但期末的成绩就排在联考第五,成绩起伏很大。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最后100多天时间达到最佳复习效果是我们备课组本学期重点工作。今年的中考目标定位:最低目标是超过市平均分,最高目标是联考学校第二水平。

三、计划安排。

1、进度安排。

本学期,初三历史备课组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三轮复习。

(1)1-10周第一轮复习。我们注重研究《考试说明》,认真组织上好每一节复习课,第一轮的复习要重视基础,扎实落实教学内容。复习的模式为:依据考点——回归课本——重点突破——当堂检测。重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在校时间的学习效益,构建实效课堂。

(3)14-16周第三轮复习。第三轮复习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身边大事,感受社会发展变化是我们这门学科的方向和要求,也是命题必须遵循的原则。综观这几年中考试卷,社会时政热点与考点知识的结合点往往是中考命题的重点。而且思品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仅仅为了应考,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作业安排。

(1)当堂完成检测作业,导引作业尽量在课堂完成,而学习手册布置在课后完成。

(2)重视作业的校对和订正,要求红笔订正。

3、专题安排。

去年我们做的比较好的是单元测验试卷都是我们自己命题的。本学期专题安排:七年级地理部分—谢乐群负责;八年级历史部分——董雪负责:七八思品部分——张静静负责;九年级部分——陈磊闵负责。

4、补差安排。

尊重学生差异,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说实话,学习是个复杂的实践活动,学困生往往表现为:作业速度慢,效率低,学习效果不理想。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客观存在,我们目前采取的是在课堂提问环节、作业面批环节和试卷批注环节多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策略。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四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亚洲的振兴与崛起、非洲民族独立浪潮与影响、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与成果等历史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崩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历史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印度的独立与经济发展;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2、难点:印巴分治;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不仅有前几课我们了解的资本主义世界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变化,而且也使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人民深受鼓舞,纷纷掀起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运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亚非拉不仅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而且使资本主义列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殖民体系宣告瓦解。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亚非拉地区长期深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与经济掠夺,但是二战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亚非拉地区纷纷走上了民族独立发展,以及为摆脱经济上压迫的斗争道路,其中亚洲走在最前列。

(展示板书:一、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1、印巴分治)。

(1)战后亚洲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历史上看,二战前,除日本以外的亚洲诸国,都成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由于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和奴役,它们具有要求民族独立解放的共同愿望。其次,二战前及二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乘机对东亚和东南亚进行疯狂侵略,被侵略地区的人民纷纷拿起武器,进行武装斗争,抗击侵略者。这对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二战结束,一些国家抓住日本投降后殖民统治崩溃的短暂时机,迅速掀起了争取独立的运动。但是,英、法、荷、美等帝国主义却卷土重来,妄图恢复殖民统治。这样,民族解放运动也就不可避免了,它迅速从东亚、东南亚、南亚,扩展到西亚。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印巴分治。

(3)谁领导印度人民实现了独立?

印巴分别独立,但是在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上,双方争执不下,几度用战争来解决。在印巴分治过程中,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印巴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克什米尔的归属仍是不时诱发地区冲突的悬案。印巴矛盾与冲突,成为南亚地区和平的最大障碍。当然,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后,印巴缓和逐渐成为主流,虽然最终和解为期尚远,但毕竟双方的关系开始趋于和解。

(展示板书:2、印度经济的发展)。

印度独立后的经济发展的情况:

(展示板书:3、亚洲其他地区的独立与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为亚洲新兴民族国家发展民族经济铺平了道路。但是,亚洲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最先起飞的是新加坡、韩国。

师:就在亚洲国家纷纷独立,并走上发展道路的同时,非洲地区也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1、二战后非洲掀起民族独立浪潮)。

师:殖民主义者奴役非洲的情况。1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最早踏上非洲大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接踵而来。其罪恶活动有始于16世纪的黑奴贩卖活动,19世纪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等。

师:二战结束后,非洲地区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从50年代到60年代,有39国获得独立;70~80年代,有9国获独立;90年代纳米比亚独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取得最终胜利。

展示板书:2、非洲民族独立的四个阶段)。

师:非洲独立运动,大致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二战结束至50年代前期,一些北非国家先后取得独立。其中重要的包括埃及独立和收回苏伊士运河斗争、阿尔及利亚的独立等。

1、埃及独立。

1952年纳赛尔率领埃及革命力量,赢得埃及真正独立。

2、收回苏伊士运河。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非洲大陆诞生了30多个独立国家。其中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第三阶段,70年代主要是葡属非洲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时期。1975年,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等国人民经过长期武装斗争,赢得独立,结束了葡萄牙在非洲长达500年的殖民统治。

第四阶段,90年代初。是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时期,其标志是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1994年,在南非举行了第一次各个种族都参加的全国大选,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标志着南非种族隔离制的消除,这揭开了南非历史新的一页。

虽然拉美早在19世纪前期就展开了民族独立运动,但独立后的国家又陷入欧美列强的控制之中,加之本国落后的大地产制和军事独裁统治,拉美许多国家仍处于发展的落后阶段。在控制拉美的列强中,尤以美国最主要。美国通过政治干涉、军事进攻和经济渗透,控制了拉美许多国家。但是,二战后,也有一些国家为了获得真正的民族独立与发展,开始寻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古巴卡斯特罗领导的革命和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

展示板书: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

2、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五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合约》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个公约》的基本内容,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学。

生综合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揭示美国通过《九国公约,向中国。

扩张的企图,培养学生透过社会现象来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利。

益的基础上签订的掠夺性条约。凡尔赛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

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同时了解“弱国无。

外交”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凡尔赛合约》和《九国公约》。

通过对第一次大战前后的欧洲大陆的变化图的分析与教师补充讲解,了解凡尔赛合约是一种掠夺性的条约,因此孕育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通过分析,了解美国是如何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一同在中国享有同等的权利及《九国公约》的实质。

如何正确理解凡尔赛体系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战胜国、战败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凡尔赛体系建立的新秩序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出示福煦车厢图片,让学生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讲叙关于这节车厢的历史史料,从而引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提出问题来复习一战的有关内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强调: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那么,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对世界安排的呢?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一下。

二、讲授新课:

一、战后的“新秩序”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918年11月,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但战争的结束并没有使帝国主义的矛盾得到解决,只不过是由战场而转到谈判桌上。而战胜的协约国之间,实力对比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法等国力量;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妄图支配世界。

1919年初,在法国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召开了27个战胜国的代表参加的会议。虽然27个国家参加会议,但实际最后决定权操纵在和会的“三巨头”手中。(请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各大国争霸图谋和矛盾,补充讲解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三人之间的如意算盘。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点拨: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内容形象直观,激趣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探究的主动性。

2.《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对德和约问题,经过长时期激烈的争吵,1919年6月,对德的《凡尔赛和约》正式签订。(指导学生阅读、讨论教材12页内容,然后归纳《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第一,关于领土问题。和约重新划定德国疆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第二,关于军事问题。禁止普遍义务兵役制,不准拥有空军,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莱茵河两岸不得设防。

第三,政治方面,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第四,关于赔款问题,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第五,关于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英、法、日、比等国加以瓜分。

合作探究:

问题1:从和约的内容可以看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2:从哪一条内容看出这次会议的分赃性质?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归纳:凡尔赛会议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中殖民地问题的处理最能说明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

中国在一战中是战胜国,那么中国在和会上提出了自己的什么主张?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中国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和会却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另外协约国与哪些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的呢?

对德和约签订后,1921-1922年,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分别签订了和约。《凡尔赛和约》和这些条约构成了战胜国列强在战后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即凡尔赛体系。

合作探究: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战后为什么仍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和侵略?

(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一战的性质思考)。

学生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弱国无外交!

3.国际联盟。

创设国际联盟的主张是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来的,他原本指望利用国际联盟来实现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但创设国联的主张一经列为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国联就成为推行英、法意志的工具。所以,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联系当前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区分国际联大盟。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加上老师的讲解,让枯燥的知识生动化,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意识产生的自然过程,并能够较快接受相关术语。

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

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为了协调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中等12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出示课件让小组抢答:华盛顿会议的目的,时间,地点,参加国,中心议题。

提出问题:这次会议当中起了主导作用的国家是?

学生回答:美、日、英。

会议的主要内容:《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和《九国公约》。

英、法、日、美缔结《四国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美、英、日、法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属地的权益”

问题:该条约对谁有利?对国际关系有何影响?

教师点拨:有利于美国;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扫除了障碍。

《五国海军协定》规定了五国海军主力舰的吨位比例。问题2:该条约对谁有利?

教师点拨:美国;英国丧失了传统海上优势;美国取得与英国平等的海军军备权;。

美国是通过《四国条约》、《五国条约》扩大了在太平洋地区的自己的势力权。但这次会议当中的核心讨论问题是中国问题。

出示《九国公约》的部分内容,分析其实质是。

学生讨论:经过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下提出的。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通过这次会议也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是在哪个地区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生答:东亚、太平洋地区。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问题探究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一体系?

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认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问题探究2:两次和会对中国问题的处置及影响是什么?

1、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引起中国的五四运动,北洋军阀被迫拒绝和约签字.

2、华盛顿会议:归还中国在山东的主权,但九国公约又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注重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课后小结。

五、【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实力对比,打破了旧的国际关系体系。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其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六

知识目标:通过回顾美国发展史,加深对美国历史的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探究,能概述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情感价值:通过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学习,认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这节课,咱们就走进美国,探寻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示课题)。

学习目标给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而历史的发展也有其发展方向。下面我们就来回顾历史,探源美国。

知识链接:探源美国。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咱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与它有关的知识。就让我们跟随几个伟大的人物,一起回顾美国成长的历程。

自主探究。

1.学生对照屏幕显示的提纲自学,了解不同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原因。

2.集体交流,完善答案(用举例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通货膨胀”)。

3.巩固记忆,重点记忆不同时期的经济特点。(教师巡视检查)。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几个不同的阶段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进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得天独厚,高起点造就繁荣。

(2)出示杜鲁门总统的就职演说词,

(3)出示新华网一段文字资料,学生阅读思考:美国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经济发展?

出示文字资料,找出美国经济发展尤其迅速的两个地区——西部、南部。

拓展延伸:出示硅谷图片,教师简介华人对硅谷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图说美国:“土星”号火箭及美国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的图片,了解美国宇航工业的成就。

过渡:知识超链接:出示2008年神七飞天、翟志刚太空漫步的图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合作探究二:跌宕起伏,危机中艰难前行。

出示尼克松总统的一段演说词,理解能源战的含义。(教师讲述记忆经济危机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记忆相关内容)。

出示里根总统的演说词,探究美国经济困难的原因及导致的结果。

出示数字资料,进一步认识美国从最大的债权国变成最大债务国。

如果说七八十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冬天,那么经过美国人的努力,进入九十年代,美国经济的春天来到了!

合作探究三:春回大地,新经济唱响全球。

出示克林顿总统的两段演说词,

一个国家在国际地位的提高,其根本原因是经济地位的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今天咱们留下了豪言壮语,相信明天你会为祖国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技的发展在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深谙此道,布什总统也深明此理。

出示布什总统的一段就职演说词,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加大发展教育事业的力度,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也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这些得力的措施使美国经济在90年代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图说美国:用图片说明新经济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六)巩固提升。

出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折线图,请学生用语言做简单的描述。(教师板书:繁荣—危机调整—新经济)。

大胆预测:进入二十一世纪美国经济会怎样发展呢?(结合学生的预测,教师简述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七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概述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奋图强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人物: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奥巴马带女儿参观加纳奴隶堡图片》。

学生:“三角贸易”。还有对殖民地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发动侵略战争,加强政治奴役等。

教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奥巴马此行对女儿的教育目的也是一样。面对欧洲殖民者残酷的剥削和掠夺,殖民地人民拿起武器,掀起了英勇的抗争。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材料,引发学生对所学相关知识的思考,自然进入新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在强大的殖民者面前,亚非拉人民同他们进行了殊死较量,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就是他们发出的怒吼。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本课学习的两个内容,即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教师:让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印度,去感受古老印度的抗争。

一、印度民族大起义。

教师:印度,素有“英国王冠上最亮的明珠”之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开始于17世纪。

展示:材料一:《英国殖民者处死印度人》图片。

材料二:据统计:1814——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万匹跌到30多万匹;而同一时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纱由不足100万匹增加到了5100万匹以上……正如印度总督本丁克承认:“悲惨的情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了一片了。”

——英国驻印度总督本丁克。

教师: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学生: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和野蛮掠夺,特别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对印度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进一步加深了。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并分析材料,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

展示:

1857年,英国殖民当局发给印度土兵一种涂有牛脂和猪油子弹,土兵都信奉印度教或伊斯兰教,牛是印度教的神圣动物,猪是伊斯兰教的禁忌物。土兵认为这是对他们宗教信仰的侮辱,极为愤慨,并坚决拒绝使用这种子弹。英国殖民者派军队进行镇压。这一“涂油子弹事件”成为印度土兵发动起义的导火线。

——密拉特事件。

教师:英国的殖民统治激化了印度社会的矛盾,人们被迫奋起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0页正文及相关小字,学习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概况。

展示:印度民族大起义。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方式学习,了解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基本要素。)。

教师: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地方。章西女王是这次印度民族起义中杰出的女英雄。

展示:《章西女王像》。

教师:请同学们讲述章西女王的英雄事迹。

学生:……。

教师:章西女王牺牲了,但她的英名至今仍在印度人民中间流传,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章西女王是为了印度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她的行动代表了广大印人民的利益;。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讲述章西女王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敢于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轰轰烈烈的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什么会失败呢?请结合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分析。

展示:《印度民族大起义形势图》。

学生: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有三个起义中心,密拉特、德里、章西,他们各成体系,没形成统一领导,使得他们前后不能呼应,不利于战争的开展。

教师: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是英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印度民族大起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生:表现了印度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这一地区曾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又都是从拉丁语演变而来的,因此,这一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

展示:《拉丁美洲》。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世界地图》,明确“美洲”和“拉丁美洲”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

学生:新航路开辟以后,侵入拉丁美洲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除了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余地区基本上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教师:恩格斯说:“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是如何展开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呢?

展示:材料一:《印第安人被迫在银矿劳动》。

材料二:16到18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共掠夺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葡萄牙殖民者仅在18世纪就从巴西掠夺了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和金刚石。

学生:强迫印第安人劳动,殖民者掠夺大量金银等。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认识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掠夺,从而使学生了解拉美独立运动的兴起的原因。)。

教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再加上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1到102页正文及相关小字,学习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的概况。

展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方式学习,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基本要素。)。

展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

学生: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家联合作战。

教师:请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特点来分析其胜利的原因。

学生:南北团结合作、协同作战,有统一的指挥。

展示:《玻利瓦尔像》、《圣马丁像》。

教师: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为拉美国家的独立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维亚为了纪念他,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国名。1878年,阿根廷、智利、秘鲁三国在共同纪念圣马丁诞生100周年时,共尊他为“祖国之父”。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殖民主义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的惨痛影响至今还未消除,殖民者的枪炮声、殖民地人民的呐喊声似乎还在耳畔响起。

展示:“太阳已经落山了吗?我也许见不到了。但是10年或者100年之后,太阳一定会从自由的印度升起,一定会的!愿自由永存!自由的章西!”

——章西女王。

教师:上述言论反映了作者们什么样的愿望和追求?

学生:实现民族独立、追求自由、幸福等。

教师: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为捍卫民族独立和自由而永载史册。他们对自由、幸福的呼声回荡在历史和现实的空间,激励着被压迫者勇敢的为自由而战。

三、自由精神,薪火相传。

展示:《章西女王铜像》。

教师:在章西和瓜廖尔都有女王策马挥刀英姿的铜像。在印度军队中有拉克希米·芭伊女兵兵团,印度各处还有很多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女子学校、社团组织等。

展示:《南美解放者杯》。

教师:南美解放者杯是为纪念什么人而创立的呢?

学生:南美解放者杯是为纪念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袖玻利瓦尔而创立的。

教师:玻利瓦尔生前的佩剑,也被赋予自由、主权、独立的象征,委内瑞拉将授予该剑的复制品视为最高荣誉。

展示:《玻利瓦尔剑》、《马杜罗向习近平授予玻利瓦尔剑》。

教师:2014年7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委内瑞拉访问。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向习近平授予象征自由、主权、独立的玻利瓦尔剑。

教师:追求自由和平等,促进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正义事业,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设计意图: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更加深入理解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等对自由的追求,明白自由和平等,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八

上周我们结束了所有新授内容,本周起初三历史教学进入复习阶段。在注重考察学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呢?下面结合今年的历史复习工作,和大家谈谈备课组的复习计划。

一、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教学案的编写、周练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时间大约在1月8日-5月10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考标》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时间是在5月11日-5月27日,将六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第三阶段是查漏补缺。模拟测试,时间大约在5月27日——中考,根据列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历史复习内容较多,一共考六本书,但课时少,虽然《考标》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和习题两部分,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六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同时又要有侧重点,重点是什么呢?就是《考标》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此外,我们认为七年级第二、三、五、十单元,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周练,每月进行一次考试,每次周练、月考的内容都是滚动式的,带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四、复习进度。

二十周:中国古代史(上册)。

二十一周:中国古代史(上册)。

下学期复习任务和进度另行安排。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九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古埃及地图的解读,掌握阅读历史地图、从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

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学生欣赏。

教师课前导入: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设问:四大文明古国。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对几个大河流域的早期区域文明做知识回顾。

2.教学环节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设问: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教学预设:尼罗河是唯一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设问: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教学预设:便于航行。

片段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3.教学环节二:金字塔。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1和教材p3资料1、2,想象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

教学预设:利用滚木等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2、3。

设问2:金字塔主要是由谁来建造的?你从中能够悟出什么道理?教学预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片段小结: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历史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4.教学环节七:做文明游客。

出示:材料2013年5月24日,某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课堂小结:

(1)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列举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提示:从文字、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学、政治等方面)。

(2)举例说说古埃及的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热爱历史,发掘远古文明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及其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二、自主学习。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含义:“两河”,是指的幼发拉底河和;两河流域,又称“”,又称“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的狭长地带。

2.文明起源: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断。

3.文明发展: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在后来1800年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建立了强大、统一的国家。

(二)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过程:古巴比伦王国原是中游的一个小国。第六代国王对外采取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史称。

2.统治:汉谟拉比实行,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的石柱上,正文公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1)古巴比伦分为的自由民、的自由民和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

三、合作与探究。

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十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掌握郑成功____、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____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____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____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材分析】。

郑成功____是本课的重点。

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____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中俄《尼布楚条约》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第一,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难于掌握。第二,对中国让步(图中所示让出尼布楚)与平等协商的关系难于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明末清初,郑成功____。

清朝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

一、郑成功____。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____(1662年)。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后来逐渐占领了整个台湾岛。1661年,郑成功率舰队抵台,在当地人民支持下,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第二年初,荷兰殖民者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____的斗争,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具有突出的地位。

3、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

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平等基础上谈判,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沙俄同意把侵入雅克萨的军队撤回本国,清朝同意把尼布楚一带原属中国的地方让给俄国。在准备谈判过程中,康熙帝曾指示中国的代表坚持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被沙俄侵占的全部中国领土,说:“尼布潮(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鄂罗斯。”(《清圣祖实录》)由于当时出现了蒙古噶尔丹的严重威胁,康熙帝希望与沙俄迅速缔结和约,又指示可以把尼布楚让给俄国。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取得胜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这并不等于说《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用武力强加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因为第一,它是双方通过平等谈判,中国作了让步才签订的;第二,当时在沙俄占领的尼布楚城下谈判,根本不存在中国武力的威胁;第三,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两国政府的主张,并符合双方的利益。

分析: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的形势下,中国军民为维护领土____而进行的一场正义的自卫战争。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妄图继续鲸吞我国领土的阴谋,迫使其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同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三、课堂小结(略)。

四:作业:课后作业。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十一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了解的具体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住处的方法,课前指导学生收集有关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等小故事,以渲染课堂气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重点:

《共同纲领》起到了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

难点:

国旗、国歌等国家标志的象征意义;

人民政协的作用和职权。

【导入新课】。

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之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开国大典有盛况,以及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进军西北、中南、西南地区,的概况,本课内容有三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三部分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展现了建国前后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新课探究】。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

(1)军事上,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的主力,并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追歼残敌,中国大陆领土大部分已解放。(2)政治上,统治区人民反对独裁统治的爱国运动空前高涨,反动政权丧失民心。(3)组织上,共产党本着建立新民主主义联合政府的一贯主张,积极筹备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建立新中国作重要的准备工作。

总之,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会议目的,就是为新中国的建立做筹备工作。

2、会议的召开。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毛泽东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

3、会议的主要内容。

(1)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会议决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首都,改名北京,采用公历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6人为副主席。

4、地位。

《共同纲领》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宪法制订前具有临时宪法作用。(要说明纲领之所以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是因为它规定了:

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基本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全国性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体制的组织形式,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阅读提示:

会议召开当时由于人民解放战争尚在进行中,反动仍盘踞在部分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普选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政协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请同学们参阅第4页“政协会议会场”的相片,说明会场是设在北平中南海的怀仁堂,强调会议召开牵动着中国亿万人民的心和国际舆论的关注,因为这个庄严的会议将为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作出重要的贡献。

6、讨论拓展。

旧政协与新政协的区别:

(1)时间:

分别于1946年、1949年召开;

(2)地点:

分别在重庆、北平;

(3)结果:

旧政协确定了和平建国方针,但不久撕毁协议,挑起内战;

新政协圆满完成了筹备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历史使命,胜利闭幕。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十二

知识和能力: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过程和方法:

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

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

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

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

三、课堂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1.“完全形成的人”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人种的差异是长时期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二)氏族社会。

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在教师帮助下,师生共同归纳要点。集体生活,但居无定所到定居,形成氏族、部落。

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革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适合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取代了妇女,占据了支配地位。男女经济地位的变化导致彼此社会地位的变化,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的发展,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第一个阶级社会。

四、作业指导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题。

五、教后。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出现的概况、氏族社会形。

成的原因及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

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力,也是人类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尺。

二、教学重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让学生阅读导言中的故事。问保守势力为什么要谩骂、攻击达尔文、赫胥黎?因为后者的观点违背了他们一直信奉的上帝造人说。

自学:1、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

2、古猿是今天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它是怎样进化成人的呢?

森林古猿。

3、“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

4、世界主要有哪三大人种?人种差异出现于何时?人种差异出现的原因?

第二阶段:“正在形成中的人”——非洲南方古猿。

非洲南方古猿——“露西”

特征: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不能进行真正的劳动,属于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是“正在形成中的人”

第三阶段:“完全形成的人”坦桑尼亚“能人”

特征:直立行走,能制造工具,进行真正的劳动,已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是“完全形成的人”。

思考:1、在从古猿向人进化过程中决定意义的一步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直立行走。(人类出现的标志是直立行走)因为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用于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而能够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直立行走促进了脑的发育。(南方古猿露西脑容量约400毫升,与古猿相近、早期猿人“能人”脑容量约800毫升、晚期猿人北京人脑容量约1043毫升、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1500毫升左右)。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能够制造工具和进行劳动。

人和动物分属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结果,而劳动离不开工具,不管是石器、还是现代机器,这些工具是人类制造并使用的。而动物是不会制造工具,最多会使用天然工具。如一种海狸用石块敲碎贝壳,猩猩用树枝钓白蚁吃等。

3、南方古猿是人吗?人类什么时候形成?

是直立行走。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正是南方古猿出现的时期。

4、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启发思维:什么促使其直立行走,要生存,就要劳动来获取食物)。

生产劳动。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要用手,促使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劳动要使用工具,由使用天然工具到制造工具。

小结:人类由非洲南方古猿发展而来,生产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因为劳动促使手脚分工,开始直立行走,进而促进脑的发育;劳动的需要,开始制造工具并进行生产劳动,人类形成了(指完全形成的人),因为能够制造工具和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运用:探究动脑筋——火的使用体现人类形成后改造自然的能力。如钻木取火,体现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生产劳动。所以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如火可以作为武器,也可提供熟食,增强人的体质,但不具有决定意义。

(结合书本两幅头像感受人类的进化)我们现代人属于哪个阶段?

今天的人类依然在进化,但及其缓慢,根据用进废退的原则,想象未来人类进化的形象?(外星人)。

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差异显现出来。

(现代人属于晚期智人。热带的黑人、温带的黄种人、寒带的白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辨析现代社会有人宣言“种族优越论”,“白种人是秀的种族”观点。能举例。

第二大问题:氏族社会的产生?

1、人是社会的动物,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社会。(区别于大自然)。

2、原始人类为什么过着群居生活?结合书本介绍他们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

3、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什么?(联系现代基本社会组织即社会细胞是家庭。氏族出现于晚期智人阶段,氏族是按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稳定的社会集团,如一对父母生下的子女及孙辈等就构成有血缘关系的稳定的社会集团,联系中国古代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盟战胜蚩尤部落的传说)。

社会的进步:主要指婚姻关系的变化。族内群婚——族外群婚。

氏族产生的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什么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5、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实行族外群婚,能避免近亲结婚对人体质的危害;。

氏族以血缘为纽带,能增强凝聚力,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6、说说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讨论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出现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和奴隶制——出现了统治阶级和统治机构等——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与氏族组织相比,国家有哪些不同特征?

3、你认为与奴隶社会相比,原始社会有哪些优点?公有制,天下为公;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共同劳动,共同消费。

4、你认为残暴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倒退?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课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设计相关问题,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五)堂清;题略。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十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杰出代表: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4、成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

兼并王公领地;。

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内容: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3)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3课美国内战。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

二、内战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三、北方的胜利转折。

1、扭转战局:

(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2)作用:调动农民、黑人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

2、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林肯遇刺。

3、影响:是美国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原因:

(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倒幕运动。

王政复古政变。主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

二、明治维新。

1、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响。

(1)积极性: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技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

3、特点: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二、主要成果:

冯如“中国航空之父”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瑞典)诺贝尔:现代炸药、无烟炸药。

2、(美)海厄特: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3、(法)夏尔多内:人造纤维。

四、影响。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普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3、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増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

(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2)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多。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劳动者。

2、大众教育。

(1)背景: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

二、城市化。

1、背景。

工业革命后,工商业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但城市缺乏统一规划。

2、城市化的措施。

19世纪中期,卫生条件改善。排水设施、街头照明、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设施。

3、影响:生活方式发生着变化。

三、社会问题。

1、社会矛盾激化。

资本家获得极大的财富,工人高强度劳动却难以生存。工人反抗斗争日趋激烈。(破坏机器的卢德运动)。

2、环境污染:废气、废水污染大气、河流。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一、科学家。

1、牛顿(英)。

(1)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成就: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达尔文(英)。

《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了神创论。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3、巴尔扎克(法)。

《人间喜剧》(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展现了法国社会变迁史。

4、列夫•托尔斯泰(俄)。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揭露俄专制主义和地主对农民的压榨,又否定暴力革命)。

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5、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成熟)。

6、梵高:《向日葵》、《夜间的咖啡馆》。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1)“三国同盟”:德、意、奥(德为核心)。

(2)“三国协约”:英、法、俄(英国为核心)。

结盟目的: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领土。

3、两大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后果)。

二、大战的爆发。

1、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2、开战:19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三、大战进程和结果。

1、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

2、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5、战争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6、影响:

(1)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2)美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成为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标志。

(3)削弱了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背景: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2、二月革命(1917年3月)。

(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结果: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措施:未满足人民对土地、面包、和平的需求。而是继续作战。

二、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背景:

(1)一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解决俄国社会矛盾。

2、时间:1917年11月。

3、:列宁。

4、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

5、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三、开辟新时代。

1、政治: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政权机关。

3、军事:废除旧常备军,组建红军。

4、外交:废除沙皇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颁布《和平法令》。

四、历史意义。

1、人类历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2、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6月。

(2)实质:一战战胜国召开的分赃会议。

(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国,尤其是德国。

(4)会议特点:大国强权,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

2、操纵国:英、法、美(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3、内容。

(1)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归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承认奥地利、波兰独立。

(2)经济方面: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赔款委员会)。

(3)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陆军不超10万人。

(4)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瓜分(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世界领土和称霸世界)。

4、凡尔赛体系。

对德国的和约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的条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建立国际联盟。

二、《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9个参会国)。

背景:为调整英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由美国主导召开会议。

2、《九国公约》。

(1)内容: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和维护各国在华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2)实质:

使“门户开放”最终实现,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重建。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3、作用。

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1922年,俄、白俄、乌和南高加索联邦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2、社会主义工业化:。

(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措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3)成果:落后农业国强大工业国。

(4)作用: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模式固化,使苏联经济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到1928年苏联发生严重粮食危机。

2、目的: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

3、方法:消灭富农,支持建设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

四、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大国际声誉。

(2)消极作用:

弊端也令苏联付出沉重代价。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第12课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一战期间,印度提供了人力、军费、物资。因饥荒大量死人。导致英印矛盾激发。

2、领导人:甘地。时间:1920年。

3、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4、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

主要方式:采取不服从方式。

内容:要求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

5、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控制群众斗争方式,防止了暴力革命,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背景:一战后,土耳其素丹政府接受《色佛尔条约》,损失大量领土,经济濒于崩溃。

2、战争概况(1921——1923年):领导人:凯末尔。

结果: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废除《色》的一些不平等条款,保持了土耳其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3、共和国建立(1923年):1923年,凯末尔当选总统。

措施: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政教分离,国民议会有立法权;废除男女不平等,提高妇女地位;实施五年计划;扩大世俗教育,教授西方科技;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4、影响: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一次胜利。巩固了国家独立,结束封建统治,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整理归纳历史知识:在学会解释简单历史名词的基础上,应学会整理和归纳历史知识,如学了唐朝的“开元盛世”之后,应该对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中的清明政治及其出现的共同原因做一总结。再如,学习了“淝水之战”后,可归纳一下中国古代史上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样,把散见在不同章节的同一类型的知识组合在一起,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便于掌握和记忆。

另外,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随时把学过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条,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不断在旧知识的链条上加入新环节,把所学知识编成知识网,长此以往,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按自己的方式组成线、面、体,有利于消化,理解和掌握。如回答“试述唐太宗的政绩”,就是要求从宏观的整体观念去认识唐太宗。它要求把政治上的“贞观之治”以及经济上、民族关系上、对外关系上和文化上有关唐太宗在位时期的成果都回答出来,从而勾勒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整体历史面貌及特征。

养成良好的学习历史习惯。

上课前要提前预习好历史知识,上课时要仔细听历史老师讲课。历史课结束后要仔细复习。

学习历史是一件有趣味的事,不要仅仅为了高考而埋头苦读,要善于放宽历史的视界,在历史的长廊中为自己寻找一个心灵的栖居地,从而做到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十四

(1)广东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韶关的“马坝人”,距今约12.9万年,该远古人类化石的发现有力证明了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发祥地。

(2)佛山的西樵山古石器遗址是我国华南地区至今发现的一处石器时代大型开采石材和制造石器的场所。在珠江和长江三角洲发现的多个遗址中,都发现贝壳,因此称为贝丘文化遗址。通过对贝丘文化遗址的了解,有助于了解我国岭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农耕渔猎文化。

(3)广东的手工业丰富多样,主要有冶铁业、陶瓷业、酿酒业、榨糖业、制葵业(新会是的葵乡)等;粤绣、佛山剪纸、广东象牙雕等是广东民间工艺的瑰宝,其中粤绣、湘绣、苏绣、蜀绣并称为全国“四大名绣”。

2.三大民系。

(1)广府民系:广府民系主要由古越族与中原汉族融合而成,方言是粤语。

(2)潮汕民系:方言是潮语(是由闽语和古越语融合而成),

明清时期潮汕方言成为独立次方言。

(3)客家民系:方言是客家话(是在中原古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也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

4.建筑工程。

(1)灵渠是世界上第一条船闸式人工航道运河,是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

(2)客家围龙屋是我国经典民居之一。

(3)开平碉楼是中国第35项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也是广东的首个世界遗产项目。

(4)广州陈家祠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

二、古代广东。

1.秦:属南海郡,郡治在今广州(当时称番禺)。

2.汉:汉武帝时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从此广州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的地位确立。

3.隋唐: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可达波斯湾。唐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4.北宋:在广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商税。

(2)在清代,广东的冶铁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清朝实行闭关政策,1757年(乾隆年间)只留广州一处海关通商广州十三行。

(4)明朝戚继光率军开赴广东等地,连续重创倭寇。

(5)明朝后期,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强行租借澳门。

三、近代广东。

1.重大事件。

(1)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2)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抗英。

(3)1842年,《南京条约》将广州开辟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将汕头、琼州开辟为通商口岸。

(4)1872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立继昌隆缫丝厂,是广东第一家民族企业。

(5)1911年,孙中山、黄兴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6)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

(7)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了三大政策;1924年5月,黄埔军校建立。

(8)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建立了国民革命军。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从广东出发。

(9)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湃建立广东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2.重要历史人物及其活动。

(1)洪秀全: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1851年1月11日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1853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强盛时曾占领了清朝的半壁江山。

(2)邓世昌:中国清末海军爱国将领,广东番禺人(今广州市海珠区)。甲午中日战争时为致远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捐躯报国。

(4)康有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近代政治家、思想家,领导了戊戌变法。

(5)梁启超:广东新会人。领导了戊戌变法,提出“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主张,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史学家。

(6)冼星海:广东番禺人,人民音乐家。先后在岭南大学预科、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回国后创作了《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不朽名作,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作出了巨大贡献。

(7)詹天佑:南海人,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的先驱。他是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和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8)冯如:恩平人,中国第一架飞机制造者、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他于1910年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并驾机参加国际比赛,荣获第一名。被后人誉为“中国航空之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9)叶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的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军事家。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人,领导了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获“北伐名将”之美誉,第四军亦有“铁军”之称。

(10)叶剑英:广东省梅县人。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任第四军参谋长。1948年12月至1949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书记。“-”期间,为粉碎“-”作出了突出贡献。

(11)廖仲恺:广东归善人。曾随孙中山反对袁世凯,参加护法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财政部长、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省长等职。

(12)容国团:广东南屏人,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男子单打冠军,他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13)陈镜开:广东东莞人,他的“开国第一举”以133公斤的成绩,创造了中国运动员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四、现代广东。

1.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

2.1980年将深圳、珠海、汕头设立为经济特区。

3.1984年广州、湛江成为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后来将珠江三角洲。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改革开放在广东的成就: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

5.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珠海等地考察,发表“南方讲话”,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思想。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十五

能力目标综合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内容等。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方法]。

1、学生阅读课文、插图、资料等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解决自主学习中的导学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没有解决的问题。

3、整理导学案,记忆重点问题。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并解答下列问题,解答的同时要划在课本上,并尽量记住。)。

1、战争后,清政府中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僚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___________,这些人被称为___________。

6、标志了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共同提高)。

2、结合现实,谈谈洋务运动的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吸取?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十六

1、掌握美国“冷战”政策的含义、实质及表现。

2、分清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通过分析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及典型事件,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难点:美苏争霸政策变化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两幅图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二战中美苏士兵亲切拥抱。)。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展示的这两幅图片,使我们不由地联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面对共同的敌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联合起来,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由此,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嬴。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又有一片愁云笼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心头。请看,这是当时两个大国的领导人的话语:

(课件展示)。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1946年)。

(教师引导)这两位人物一位是美国的总统,一位是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们口出此言,用意何在,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第七单元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课件展示课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学习新课: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学生自主学习)。

1.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

2.完成下列表格,掌握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三个方面的表现及苏联的应对措施。

资本主义阵营(美)社会主义阵营(苏)。

政治情报局。

经济经互会。

军事。

(二)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材料二: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帮助西欧和土耳其度过难关。因此,丘吉尔称此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材料三:《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可概括为哪个国家的什么政策?

2)此政策的含义和本质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这种政策以何事件为开始标志?

4)材料二中所说的“此计划”是指什么计划,美国给予西欧大量援助目的是什么?

5)材料三,这是什么组织的规定?此组织的成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老师及时订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对冷战政策的含义及表现有清楚的认识,又做到了学以致用,可谓一箭双雕。)。

[二]两极格局的对峙。

(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______在争霸中占据优势。(古巴导弹危机,美国经济繁荣、苏联改革失败)。

第二阶段:70年代,_____处于优势(占领阿富汗),美国转攻为守(越南战争,美国由于石油价格问题,导致出现经济危机)。

第三阶段:80年代,两国实行相对____战略。(美国债务加重,苏联改革失败)。

结束: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二)合作探究。

三个阶段美苏互有攻守,他们的外交政策在每个阶段都有所变化,下面请前三组的同学面对面两人一组,北边的同学是美国的代表,南边的同学是苏联的代表,第四、五小组的同学是中国的代表,请在我的叙述过程中用掰手腕的方式来展示两国争霸的特点,我请咱们的小记者随机进行采访,看各位对两国对外政策产生的变化有怎样的理解。

首先,第一阶段。

(学生表现出美国掰过苏联的样式。)。

小记者随机采访苏联方面: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第二阶段。

(学生表现出相反的样式。)。

小记者随机采访美国方面:

(向美国总统尼克松)。

(学生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第三阶段。

(学生们表现出势均力敌的样式。)。

小记者随机采访美苏两国方面:

(向苏联民众)。

(学生回答)。

(向美国民众)。

(学生回答)。

(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两极格局结束。

小记者现场采访。

(向中国民众)。

世界风云变幻莫测,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美苏争霸互有攻守,各有所得。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美苏争霸此消彼长。

(中国民众1)你认为美苏争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民众2)你认为美苏争霸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民众3)你认为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什么?

(教师课件展示总结)。

(中国民众4)面对全球的这种形势,中国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大家认识到了美苏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而且影响到世界的局势。从而也深刻地认识到了美苏竞争,归要结底是实力的竞争。从而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十七

基础知识: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的发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雅各宾派的措施,雅各宾派统治的结束,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拿破仑战争。

思想认识:

通过对法国__背景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通过对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推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步入深入事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的教育。

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对拿破仑等的功过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1.法国__爆发的原因.教材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碍,第三等级反对特权等级,启蒙思想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政府财政危机等方面说明法国的专制统治陷入危机,必然爆发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法国革命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了解法国__爆发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及其评价.

2.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和对外战争的评价。拿破仑的对内措施使法国摆脱困境,巩固并发展了__的成果。早期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捍卫了__的成果,尤其拿破仑统治和对外战争对整个欧洲影响深远.

教学难点:

难点: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其经济基础是工场手工业。因此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受到沉重打击的封建势力拼死抵抗,甚至勾结外来势力反扑。在这种力量对比下,资产阶级需要更强有力的人物通过强权来维护其统治,军事__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至于谁充当了这个角色则是偶然现象。

重点突破方案: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解决。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是什么?

2.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较,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前三个自然段。这样使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提示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可以从经济、阶级关系、意识形态、财政四个方面思考。适当降低难度,符合初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对第二个问题的分析可以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个典型代表放在工场手工业这个大环境中去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某种力量的严重阻碍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最重要的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或外来势力的压制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

难点突破方案:。

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历史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之一。在当今大综合的形势下。使学生把历史史实和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联系起来,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确定的东西。然后让学生结合法国__后,法国的国内外环境分析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教学设计示例。

第18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重点:法国__爆发的原因是重点。拿破仑的对内措施和对外战争的评价。

难点: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拿破仑的头像。拿破仑在军事和政治上暂露头角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请问: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是什么?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较,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前三个自然段。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帮助整理如下:

1.经济上,法国的资本主义工业比较发达,但受到阻碍。

2.首先是思想上,一些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他们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倡"自由"."平等"。

3.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4.波旁王朝统治腐朽,财政出现危机。

资产阶级与特权等级的矛盾实质上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所以在革命中充当了,而工人、农民、市民等成为革命的主力军。总之,专制制度在经济、阶级关系、意识形态、财政等方面都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陷入绝境,__的爆发成为必然。

二、__的爆发。

1.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

2.革命爆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

3.《人权宣言》的颁布。

颁布《人权宣言》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重要贡献。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出现在《人权宣言》中,说明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这些主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维护人权。从反封建角度讲,《人权宣言》有进步性。但我想提醒大家,《人权宣言》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建立共和国和处死路易十六。

请大家从土地政策、经济措施、政治措施和军事措施四个方面考虑。

雅各宾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执政机构是国民公会。雅各宾一上台就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请学生阅读教材第90页和第91页的相关部分。雅各宾派的措施稳定了秩序,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土地,打退了外来干涉。是大规模发展到现在的潮。当然雅各宾派某些过激的措施也导致了矛盾的激化,招致各方面的反对。罗伯斯比尔等人被送上断头台,雅各宾派的统治结束。在这之后,人们希望看到的稳定局面并未出现,局势依然动荡。历史给了拿破仑机遇。

三、拿破仑帝国。

1.政变夺权1799年。

2.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师:拿破仑是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大家说说资产阶级为什么会选中拿破仑?(提示同学:此时资产阶级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资产阶级要建立正常的统治秩序,反封建的思想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击退反法同盟,需要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拿破仑恰恰具备了这些。

1799年11月,在大资产阶级资助下,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担任过第一执政官,终身执政官,1804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多媒体投影展示《拿破仑加冕》图片)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在仪式进行过程中,发生了富有戏剧性的场面:当教皇举起皇冠要给拿破仑戴上的时候,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来自己戴上,然后拿起小一点的王冠戴在皇后约瑟芬的头上。他的举动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拿破仑的举动是想说明他的皇位不是上帝授予的,而是他自己挣来的。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拿破仑对内措施的作用之一就是肯定了反封建的成果,如《民法典》,拿破仑自己为之骄傲:"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这部法典对后来许多国家民法典的制订都产生了影响。作用之二,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培养人才,为竞争提供法律规范以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拿破仑帝国是资产阶级帝国。

1812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伦在俄国惨败,之后在反法同盟的步步进逼下,法军节节败退,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灭亡。

【巩固小结】。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工场手工业时期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在巴黎人民的推动下,革命走向深入。即便在雅各宾派专政结束后,拿破仑运用他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巩固了法国__的成果。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十八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及其危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讲)。

1、满洲的兴起。

(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出示《明朝疆域图》)。

(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

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

时间族名政权建立者。

1115年女真金完颜阿骨打。

1616年女真后金努尔哈赤。

1636年满洲清皇太极。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

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文字说明指出了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主要反映出皇帝与臣下的关系,沈阳故宫建筑突出了皇帝的中心位置和王公大臣的重要地位,说明王公大臣对皇帝的牵制作用;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

在学生对上述内容认识后,引导学生讨论军机处的设立对于君主集权的作用问题。军机处的设立,君臣等级关系进一步分化(君:独断专行;臣:惟命是从)。

2、-。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往往是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

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分析清朝制造-的目的和危害。(可以从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民众的矛盾等方面进行提示。在分析-的影响时,鼓励学生从其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过问政治等方面进行讨论。)。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

(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讨论: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

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外,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

作业:课后作业。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教案(专业19篇)篇十九

【课程标准】知道战国七雄的史实,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孙膑、白起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通过对战国形式图的学习,培养学生释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合纵与连横。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难点:对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春秋争霸”,作为一个时期的名字,春秋和战国常常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了解了春秋争霸的情况,战国争雄的局面又如何呢?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争雄战争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硝烟的战国。

请大家先把课文认真预习一遍,包括课文中设计的所有信息,看书的同时找出你没有弄懂的问题,5分钟后我们一起讨论解决。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四、晋楚争霸。

阅读,找出“晋文公与楚庄王能够称霸,分别与哪次重要的战役直接相关?第一次战役,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说明呢?哪些成语与楚庄王称霸有关。简略处理。

学生阅读教材找成语,文史结合学习历史。

体现什么智慧?

五、吴越争霸。

1、阖闾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它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出答案来,互相补充。

六、小结:学生小结本课的内容。

问:你发现这些霸主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请你联系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谈谈你的看法。

训练学生综合历史的能力学习历史,联系古今。

七、学习与探究:学习活动:讲故事,说成语。

【教学后记】。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必修一语文授课教案指导(汇总22篇)

    高一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学大纲,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具体的拟定和改进。高一教案的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家乡的变化高中英语(热门18篇)

    英语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领域的语言,对于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帮助和影响。下面是一些英语学习的资源推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学习的支持和帮助。活动目标:1、

    交通安全国旗下演讲稿完整大全(19篇)

    安全演讲稿可以通过直观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听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生动有趣的安全演讲稿,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度大学校园策划活动(专业16篇)

    撰写策划书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分析,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请大家阅读以下策划书范文,探索其中的策划思维和方法论。一、活动背景:圣诞节作为最受人们喜欢

    大学生寒假实践心得感想投稿(热门13篇)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于某一特定主题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于生活中点滴细节的思考和悟得。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方

    大学班干部心得(通用21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分享自己的经验,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指导。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包含了各种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思考和总结。从班干部培训班举办到现在已经

    餐饮辞职报告服务员辞职报告(热门14篇)

    辞职报告是对公司、部门或团队表达感谢和告别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离职形象。看看下文中这些优秀的辞职报告,你或许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写作思路。

    单位司机个人辞职报告(优秀17篇)

    辞职报告可以是个人职业发展的里程碑,它标志着进入新的工作阶段或追求新的人生目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辞职报告,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实用的范文供参考。

    团支部书记五四青年节讲话(专业19篇)

    演讲稿可以通过引用经典名言、讲述亲身经历、引发思考等方式来增加其说服力和影响力。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很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向大家介绍我们公司最新推出的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锦集(实用19篇)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思考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个人能力。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会喜欢。。读完《做最好的自己》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