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

时间:2023-12-19 作者:碧墨

通过写下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提高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范文中的心得体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追求、对自我成长的思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感悟。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一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_。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二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准备期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发射队临时党委带领大家赴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缅怀聂荣臻元帅、众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号召大家以强烈的责任感、精湛的技术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完成此次任务,稳操接力棒。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二

这次发射给我的感受就是平静。当然不可能完全没有兴奋感,但是相比当初神舟七号发射的激动,确实平静了许多。我觉得这正是中国日益强大的体现。曾经只能艰难完成的载人航天,如今对于中国航天人来说已经驾轻就熟,而正是这种心态上的'潜移默化的改变,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迈入了新的篇章!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三

每一次观看航天发射任务,心情都是紧张而激动的。这次在校内观看神舟十二号发射的直播,不由地再一次感叹祖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强大力量。从倒计时到发射口令,再到发射后的一声声“正常”,坚定的语气背后是中国航天经历的.伟大征程,是航天强国梦的生动诠释,每一位奋斗付出过的中国航天人的贡献和精神,都如出征的航天员一样,飞往九天,启明众生,引领前路的方向。神舟已启航,吾辈当自强。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四

神舟十二号载着三位航天员,在浩瀚的太空中又留下了中国的.足迹。回想十余年前,神舟五号升空,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一次涉足太空,而短短十余载,我国航天事业就已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进步。这就是无数航天人的智慧与辛劳的结晶。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将来我们航天人也必将本着“和平利用太空”的理念,向未知领域前进!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五

逐梦浩瀚太空,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发射“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建设的“首战”。作为中国空间站的核心组成,“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不仅使我国建设空间站的信心更加坚定,。

在对“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所致的贺电中指出,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你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万事开头难,“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是中国空间站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在迈好这一步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下了丰富经验,更是开拓出诸多创造性实践。创新创造,是发展航空航天事业重要的“方法理论”。今天的发射成功是一个好开端,鼓舞人心、提振信心,要把这个“好”延续下去,让空间站建设的每一步都能成为下一步的“强心剂”,就要持续不断用好用足创新创造这个“方法理论”。据报道,未来两年,“天和核心舱”将会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太空轨道上,陆续与“天舟”“神舟”“问天”“梦天”等航天器共同完成空间站组装建造和关键技术在轨验证等任务。完成这些任务,不能靠“复制”“粘贴”,只能靠创新创造。只有这样,空间站的建设,才能走好每一步。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更离不开一代代为之奋斗拼搏的人。我国的太空站建设从“追赶者”逐渐成为“领跑者”,无数航空航天人为之倾尽心血。今天下午,当李尚福总指挥长宣布“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那一刻,指挥部现场掌声雷动,还有更多人隔着屏幕深受感动。为什么有掌声?为什么能感动?因为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这一刻来之不易,这一刻凝聚着无数航空航天人奋斗的成果。对星辰大海的探索永无止境,继续奋斗的火种更要生生不息。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向每一位航空航天战线上的奋斗者致敬!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六

此次任务,航天员在轨停留时间长达3个月。时间长,意味着航天员面临的挑战更大。长期飞行中应急事件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各类应急故障情况下的应急救生、紧急撤离、紧急救援、待援、故障处置等舱内外的应急操作,都对航天员自身素质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3个月的时间跨度前所未有,长期在失重和密闭狭小环境工作,要求航天员具备极好的`身心素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说。

据了解,航天员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6月10日进入发射场,开展了全系统发射演练的专项训练,飞行手册的复习、体育锻炼、心理放松等专项训练,参加了升旗仪式,种植纪念树、瞻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等活动,圆满完成进舱确认,为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本次任务航天员乘组选拔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合飞行经历、相互协同能力等方面选拔出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并周密制定了航天员训练方案和计划,开展地面训练和任务准备,每名航天员训练均超过6000学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说。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七

此次任务,航天员在轨停留时间长达3个月。时间长,意味着航天员面临的挑战更大。长期飞行中应急事件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各类应急故障情况下的应急救生、紧急撤离、紧急救援、待援、故障处置等舱内外的应急操作,都对航天员自身素质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3个月的时间跨度前所未有,长期在失重和密闭狭小环境工作,要求航天员具备极好的身心素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说。

据了解,航天员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6月10日进入发射场,开展了全系统发射演练的专项训练,飞行手册的复习、体育锻炼、心理放松等专项训练,参加了升旗仪式,种植纪念树、瞻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等活动,圆满完成进舱确认,为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本次任务航天员乘组选拔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合飞行经历、相互协同能力等方面选拔出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并周密制定了航天员训练方案和计划,开展地面训练和任务准备,每名航天员训练均超过6000学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说。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于6月17日9时22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飞天,从无人飞行到太空行走中国航天事业腾飞令世界瞩目,中国航天成果红利也让世界共享,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__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见证着航天科技进步的奇迹,成就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今天,航天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得益于科技创新,仅用了二十多年中国就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无人交会对接到载人交会对接等重大跨越。创新发力,五千年飞天梦将画得愈发圆满,广袤的太空将会出现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祖国的强盛之梦和民族的复兴之梦,其最强大的支撑就是几代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八

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一天,将实现我国载人技术的新突破。为了这一天,科学家们精心准备了多少年,为了这一天,航天员们又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正是这飞天的呼喊和权威人士的努力,共同构成了今天这壮观、伟大、神圣的'美好瞬间。我们为此而骄傲,中国为此而瞩目,而12号的发射成功更是让人开心,感动不已。

中国加油!未来可期。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九

今天,我们老师带我们看了“神舟十二号”的发射过程。

北京时间九点二十二分二十七秒,火箭准点发射,尤其是最后的倒计时时刻——“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让人热血沸腾!

遥想起以前的中国,发射火箭是一件多么遥不可及的事情啊,可是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为数不多可以自主制造火箭的大国之一。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在未来努力将中国建设成第一强国!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十

_月_日9时22分,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并成功实施了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我们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也意味着任务取得完美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已经进入了空间站时代。

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中涵养一股韧劲。航天员训练时需要承受8个g的抗压,经受独自一人72小时不休息的抗疲劳抗寂寞训练,大地测量队员足迹踏遍天涯海角、高山荒漠,纵使面对“生命禁区”也眉头不皱一下。天大地大,使命和任务,只要任务有需要,就没有吃不下的苦,就没有打不下的山头。干部也当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涵养这种不怕吃苦、勇于吃苦、以苦为乐的精神,涵养特别敢战斗、能战斗、会战斗的精神,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一脚泥水、一把汗水的“吃苦”中,在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的战斗中,精准把握民心民情民意,做出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措施、办法。关键时刻敢于“扬眉剑出鞘”,朝着“硬骨头”举起铁榔头。以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誓要攻下“娄山关”、拿下“腊子口”的韧劲,团结带领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阔步前进。

从“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中涵养一股拼劲。作为国之重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来没有“救世主”,没有外人现成的技术资料和全面帮助可供使用,靠的就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拼劲。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自主创新道路。也正因此,我们牢牢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540多名航天员,其中27人在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罹难,但任何困难吓不倒中国航天人进军太空的不屈意志和如磐决心。航天人每一次夜以继日的攻关、每一次不眠不休的演练、每一次攻坚克难的冲锋,背后都是一颗对祖国绝对忠诚、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每一次舍小家为大家的别离,每一次开启星辰大海的探索,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点滴进步。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十一

作为最早的14名航天员之一,聂海胜已经是第三次进入太空了。或许这就是国家的特点。安排此次发射的神舟12号上三位航天员分别是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同时。他们也分别是第三次、第二次和第一次进入太空,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总共三次选拔宇航员,大家都知道宇航员是万里挑一的存在。普通人里最优秀的人才才能够成为飞行员,而飞行员里最优秀的人才才能够有机会成为宇航员。他们的考核包括非常多的方面,能够成功成为宇航员的人,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是最顶尖的。同时,这一次的历史意义之所以如此深远,还因为与神舟12号对接的空间站是我国独立研发和生产的。之前如果想要呆在太空的话,可能需要进入国际空间站。而从现在开始,我们中国就有自己的空间站了,进行相应的太空操作时,也完全可以在国产空间战略进行了。

近几年来,随着美国队伍的打压政策越来越严重。我们国家对于国产品牌的质量也越来越认可,而国产空间站则意味着最高级别的国产品牌,这对于聂海胜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他可是三次进入太空的人,也会是最能感受到国产空间站力量的人。这个时候可能会有观众会产生疑问,聂海胜都已经三次进入太空了,为什么不给年轻人多一些机会呢?决定一个宇航员能够登上太空的关键在于它的各项指标,而不在于是否年轻。孽海生能够登上太空三次证明,在这三次的选拔中,聂海胜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超过了其他人,达到了可以进入太空的标准。大家都知道登上太空的要求多严格。那么为什么聂海胜可以一直保持这么优秀呢?这或许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1964年,孽海生出生于在湖北的一个小村庄,因为家里是农村的最环境,并不是很好。但父母并没有因为环境不好就不让他去读书,反而更加努力的送聂海胜去更好的地方。

尽管据聂海胜自己所说,小的时候因为家里比较穷,一时没能拿得出学费,于是父母便把家里的兔子交给了老师。这个事儿老师后来讲,给聂海胜听的时候搞笑之语,聂海生感受到了父母的心酸,于是他便更加努力的认真学习,争取不辜负父母的付出。正好在刚刚高中毕业时的时候,遇到了空中招飞,聂海胜和大多数男孩一样,有着一颗想当军人的心。于是他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参加了考核,没想到顺利通过了严苛的体检之后,他便成为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的一员。经过几年的训练,聂海胜以优异的成绩从长春飞行学院毕业,并且成功的被分配到空军飞行部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斗机飞行员。与普通的民航飞机不同,战斗机对于飞行员的要求更加严格,无论是反应力还是各种身体素质,几乎都达到了顶尖的状态。这足以证明聂爱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有多高。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十二

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非常活泼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非常和睦,这是飞行员的传统。

当初接受航天员选拔时,聂海胜的体重就稍稍有点超标。于是,如何帮他“减重”成为整个家庭十分关注的课题。航天员在训练中身体消耗很大,不吃东西不行,吃不好也不行。如何减重?只有通过加大运动量来实现。妻子聂捷琳说:“这几年,他在体能训练上的付出,比别人要大得多。我们全家跟着他都成了‘运动员’。”

聂捷琳是一位细心的女人,除了给丈夫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以外,她每天都和女儿为聂海胜叠幸运星,希望这样能够给聂海胜带来平安和幸运。聂捷琳对远在湖北的婆婆也照顾得非常好,每个月定期给老人寄200元钱,逢年过节寄1000元,还常常把老人接到北京玩,但老人对北京的生活不习惯。

2005年10月,“神六”发射成功后,在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聂海胜家门口,襄阳市委、市政府,枣阳市委、市政府,举办了隆重的文艺演出进行庆祝。当地政府授予聂海胜家为“航天之家”称号,并授予聂海胜的母亲“英雄母亲”称号。

如今,执飞“神十”,聂海胜将成为我国飞向太空的最年长航天员。而她最敬重的母亲已于2009年去世。当时,聂海胜因在执行任务没有办法来赶回老家。聂海胜说他只能以刻苦地训练来回馈老人的真情。

2005年第一次飞天以来的8年间,当他的普通同龄人经历着正常的生理衰退时,聂海胜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骨骼代谢变化不大,出色的心肺和心血管功能更是普通人无法相比。这是一项属于聂海胜的中国纪录。这是一个职业航天员时刻准备出征的状态。

2013年4月,聂海胜以优秀成绩入选“神十”飞行乘组。在担任指令长的同时,他还将承担手控交会对接的操作任务。在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史上,这两项艰巨任务首次由同一人承担。

一年前,刘旺手控操作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聂海胜在地面提供技术支持。这一次要自己上阵了,他很有信心:“压力肯定有,但我们经历了千锤百炼,绝对不会被压力打垮!”

这是名副其实的千锤百炼:执行任务前,聂海胜的地面模拟训练已超过2000次。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十三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已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2021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

太空出差三人组,是指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汤洪波、航天员刘伯明和航天员聂海胜。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9月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的智慧和心血。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同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听令景从、矢志报国,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同志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献身崇高事业的时代先锋,是探索宇宙、筑梦太空、建设航天强国的标兵模范。(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给聂海胜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给刘伯明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汤洪波“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的决定)。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十四

宇宙三剑客?是校园三剑客吧?不,就是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这三位宇航员。

2021年6月17日,这三位宇航员,坐着神舟十二号,成功飞天,但在这路上发生了件有趣事。汤洪波由于好奇,不停地往外看。此时,他心里似乎充满紧张。他向窗外看,又转过头来,探过去;转过来,探过去……这一幕刚好被摄像头拍到,放到了网上,观众说:“要是换成我啊,直接拿来502胶水,往脸上‘刷刷’一涂,再‘啪’的一声,粘到玻璃上,谁也别想把我拔下来!”

而聂海胜、刘伯明都是老手,不管外面的景色,只是在舱内看看资料,聊聊天什么的。这三剑客将在新家——宇宙空间站,住上三个月。

就在刚出大气层时,又出现了一件趣事。因为大气层引力减弱,新手汤洪波由于兴奋,一下子拿出一支笔,往天花板上一扔;一下子又把资料往上一扔。那笔啊,资料啊,全部都飘了起来,好似神仙附身;再看飞船里的物品,也都飘了起来。

听老师说,世界上只有两个空间站,一个是世界空间站,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空间站了,但世界空间站却将在20_年到期了。

厉害了,我的国。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十五

“神舟十二号预计在6月17日9时22分27秒进行点火。"播音员的声音在教室中响起。看看时间,还有30分钟!此刻的我心情复杂,我们希望时间能慢一些,毕竟火箭发射万众瞩目,所以不能出现一丝的疏漏,一定要万事俱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同时又希望时间快一些,这样就能一睹火箭发射的“雄姿”了。

时间在流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已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备就绪。此次任务是与太空的天和核心舱进行对接,队长聂海胜将带领队员汤洪波和刘伯明进入空间站。真是度日如年呐,我们时不时看一下时间,终于屏幕上显示出了一分钟倒计时。“倒计时60秒,30秒,10秒,请做好准备……3、2、1,点火!"随着口令,火箭的底部燃起火焰,四周腾起烟雾,神舟十二号在万丈霞光中飞速上升!我的心也随着火箭的上升,提到了嗓子眼,看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冲破大气层,来到了浩瀚的太空,教室里的我们情不自禁地鼓掌叫好。

屏幕上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声音:“2021年6月17日上午九时22分27秒,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中国胜利了!中国人民的足迹将永远保留在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之所以有着超乎想象的发展速度,是因为一批又一批高科技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与探索,我为他们点赞。

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开辟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我永远忘不了这个日子:2021年6月17日;永远忘不了这个时刻:上午9时22分27秒;更忘不了创造这个奇迹的伟大的科技人员和航天员们!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观看感动中国神舟十二号事迹心得体会(精选16篇)篇十六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拖曳着红色尾焰升空。“双十二”联手,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空间站建造任务再次向前迈出一大步。

在同一时间,五建机关第二党支部组织开展“学党史、强党性、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全体党员目光紧锁视频会议室大屏幕,随着一声“点火”指令发出,承载着神舟十二号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飞向茫茫太空。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抛整流罩……火箭上升的每一个过程都牵动着大家的心。随着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的消息传来,会议室里顿时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大家脸上无不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骄傲和自豪。

随后,按照活动议程安排,支部书记带领大家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四章之“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主要对重新谈判、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进行了集中学习。

最后,全体人员集体观看了《生命重于泰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即2021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中推出的宣传片。该宣传片从以下五个部分阐述了生命重于泰山:第一部分为直面风险,剖析当前面临的各种风险;第二部分为树牢理念,谈及安全发展理念;第三部分为强化责任,从党委及政府的领导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三个方面阐述安全生产责任;第四部分为健全体系,阐述解决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第五部分为狠抓落实,再次强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重要性。

当前,正处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关键时期,恰逢“神舟十二号”发送之时,五建机关二支部将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业务水平结合起来,通过在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神舟十二号”发射直播,以及“安全生产专题片”,并由党员领导干部撰写“安全生产专题片”观后感等方式,进一步激发支部党员干部的爱国热情,增强安全生产意识,于潜移默化中厚植安全文化,润育安全环境,不遗余力地践行“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主题。

公元2021年6月17日上午9点22分,搭载神舟12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12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圆满成功。

观看了这次直播,让我对祖国航天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对祖国航天专家及航天员更加敬仰!

"神舟十二号"的发射实现了五个突破:首次实现快速自主交会对接技术;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对我们中国具有深远意义,在宇宙太空中遨游着中华民族的常住人口,标志着太空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必将载入世界航天史册!进一步表明综合国力增强,世界地位突显,东方睡狮正在觉醒。此时,我的心中油然而升起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脑中回荡起英国哲学家、预言家汤恩比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有来生,我愿生在中国”。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激情地回顾:早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中国担负着这一使命,承载着人类和谐,世界和谐的梦想!

中国率先做到了!

2013年九月和十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敞开一带一路广博的胸襟,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瞩目中国大地,中国在经济、科技、航天、军事、政治、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彰显出泱泱大国的气魄,包容世界的胸怀!

厉害了,我的国!这腾飞的巨龙已经在七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此次“神十二”发射成功,奏响了中国科技事业的音,必将开创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今天,当我激动地仰望着问鼎苍穹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心中更加坚定了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初心。今后,“三大航天”精神将激励着我继续对祖国和人民尽心奉献!

这是又一次激动人心的问天壮举。6月17日9时22分,与预告时间分秒不差,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17日15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按任务实施计划,3名航天员随后将从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

3名中国航天员乘坐飞船飞向太空,将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太空访客”。这是阔别五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飞出大气层,更是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一次飞天——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和3个月的太空生活,表明中国航天已身处空间站时代,正向着既定的探索目标稳步前行。

逢党的百年华诞,在中国载人航天即将跨入第30个年头之际,第十二艘神舟飞船的顺利升空,唤起了中国人更多激情与格外自豪。数以亿计的人们从电视、手机等各种屏幕上目睹航天员出征的风采,不少人长途跋涉赶到发射场亲眼见证……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为这个国家广受关注的焦点。仰望浩渺星空,追寻光辉历史,这样一种感受特别深刻:飞天梦想不仅点燃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热情,也映照着一个国家的自信、执着和担当。

拥抱空间站时代,自信的脚步最有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中国载人航天的一路走来,证明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追逐梦想的自信正被锤炼地更加坚不可摧。这份自信,既体现在中国载人航天从容按照自己的节奏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稳步推进航天“三步走”规划,使得中国空间站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也反映在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到神舟十二号的发射,都提前宣布发射时间并精准到分。“我们会完成好每一次出舱任务,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们脸上自信的微笑,无疑是最好的注脚。

实现飞天梦想,执着的坚守最珍贵。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飞行,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再到太空生活3个月之久,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是一次次开拓创新、飞天逐梦的跬步成千里。三次飞天、开跑空间站建设“第一棒”的聂海胜,20多年来仍坚持训练、时刻准备飞天;汤洪波等待11年,终于一飞冲天。对航天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艰苦的训练,而在于初心不变、激情不改。如同刘伯明所说的,他从2008年到等待再次飞向太空的13年,也是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执着岁月。

探索浩瀚宇宙,担当的情怀最深厚。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在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能够极大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更考究一个国家的实力担当。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牵引下,中国空间站代表着人类向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在万千航天人的托举下,“神十二”航天员三个月的太空遨游,将为空间站建造刷新“进度条”。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不断抵近和实现飞天梦想,写就中国载人航天的壮丽篇章。

相关范文推荐

    工厂提前离职申请书范文(22篇)

    通过申请书,我们可以向招聘者或评审委员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并证明自己适合该职位或项目。在申请实习机会时,撰写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实习申请书至关重要,以下是一篇成功申请

    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事迹心得体会(通用1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所学所悟与他人交流,互相促进成长。通过阅读下面这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灵感和思考。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近日,时代楷模朱

    单位足球赛活动方案(热门17篇)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活动,确保活动的效果和目标的达成。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多种不同主题和形式的活动方案,希望能够为您的活动策划提供灵感和指导。

    奋斗让青春绽放演讲稿(优质21篇)

    青春是我们心怀激情、积极向上的阶段,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青春总结范文的收集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和分享不同人的成长经历和感悟。大家晚上好!亲爱的同学们,

    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模板15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和研究的重要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下文中,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些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和相关研究,供大家深入了解

    开学第一课节目体会(实用15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的再次思考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接下来是一些普通人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

    一起一Module教案(模板14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参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以下的教案模板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

    必修一语文师说教案大全(14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懂文章,了解文

    民族音乐欣赏学习心得大全(18篇)

    学习心得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学习计划和目标,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下面是一些学习心得范文的推荐,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1、包容出和谐、和谐出团结

    英文暑期打工(专业21篇)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英文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获取和利用全球资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文写作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时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在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