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

时间:2023-12-14 作者:字海

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在这里,我们提供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一

一、导入。

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教学新课。

1.数松果(出示松鼠数松果图)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根据同学口述:每堆有5个松果,在表格中板书。

堆数1松果的个数5那么两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们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汇报,填表。

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你能把松果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吗?

板书:1个5是5,1×5=5或5×1=5。

2个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写,你们会吗?请你们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写,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齐读所写的算式。

有谁知道10×4的积是多少?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还能算哪些乘法题?

大家所说的这些算式都是根据黑板上这9个算式推算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应用,我们将这些算式改编成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

强调几个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齐读5的乘法口诀。

给3分钟记忆口诀。

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很多,老师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

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

你还能编出其它的儿歌吗?

三、巩固练习。

请你用今天所学的口诀,解决问题。

1.5的乘法口诀口算题。

2.填一填:p11第3题。

3.p11第4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读、背有关5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数松果1×5=5,一五得五,2×5=10,二五一十3×5=15,三五十五,4×5=20,四五二十5×5=25,五五二十五,5×6=30,五六三十5×7=35,五七三十五,5×8=40,五八四十5×9=45,五九四十五教学反思: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二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解题思路.

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六月吗?……

刚刚听了这么多的小朋友发言,老师真是替六月感到高兴因为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喜欢他。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喜欢六月,其实老师也喜欢六月,你知道为什么吗?

……

天气热了,我们可以吃……,

那我们小朋友在学校里能不能吃冷饮?(不能)

那我们靠什么来解渴呢?对呀,可以喝纯净水。

师:我们小学的小朋友一天大约可以喝掉几桶纯净水?

那我们想想看,明天送水的叔叔会给我们小学送来多少桶纯净水呢?现在老师再告诉你,我们小学原有纯净水某某桶。

师:看着这三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没有人说出来的话,教师可以这样引:那如果根据这三个条件,请你编应用题的话,你打算怎么编呢?)

(一)、根据情境编题并解答。(例题)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编题。

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题目补充完整。

请学生把题目齐读一遍。

师:看到这道题目,你打算怎么来做呢?

……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我们来看题。

师:那么根据第三个条件我们又可以求出什么?(板书:现在有纯净水多少桶?)

师:这道题目做好了没有?还漏了什么?集体口答一遍。(板书:现在有纯净水某某桶。)

(二)看图编应用题并解答。(尝试)

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棒冰,

那你想一想,这题该怎样编成应用题呢?

(几个同学反馈之后,同桌在互相讲一讲。)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买来了8根之后又吃掉2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请小朋友齐读一遍。

师:这题你打算怎么做呢?

师:这题是用几步计算的?想一想第一步应算什么?

学生自己做题,教师巡视。

2、刚才有些小朋友编了另外的题目,请看(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吃掉2根后,又买来了8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

师:这题你们会不会做呢?(学生独立做题,反馈并适当的提问。)

(三)直接做文字应用题(加强练习)

师:我们出了喝纯净水、冷饮解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来解渴?(引出水果)

老师这里就有许多的水果,我们要不要去看一看。(出示水果图,有超级连接)

师:有这么多的水果我们先看哪种水果呢?

(题目:1 商店有苹果67千克,卖出32千克后又运来50千克,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

2 超市原有西瓜50个,又运来32个之后卖掉了48个,现在超市有西瓜多少个?)

(四)编题

a 12+5-8

师:刚才我们做了几题有关水果的题目,那你能不能根据这个算式也来编几题算式?

b 任意编题。

师:如果连算式都没有的话,你还能不能编这样的应用题?

师:刚才我们编的题目都有一个什么特点?(板书:两步应用题)

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补充:加减法)

师: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四、发展题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三

1.师:滴滴滴,我们开着汽车出去旅游吧,瞧,这是哪?公园我们可以摆些什么样的造型呢?引导幼儿听《可爱颂》摆活泼可爱的造型。

2.出示动物园的图片,引导幼儿听音乐摆各种动物的造型。

3.播放音乐,幼儿根据不同的背景摆相应的造型。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四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通过读文、看注释,使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诗。

(一)学会生字新词。

(二)了解诗的内容。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还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唐诗三百首》中,就有许多力作,为同学们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爱。另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奇才辈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等,他们的许多诗句已流芳百世,为后人所传诵。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一首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陆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了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所选的《示儿》,是陆游临终前所作,相当于遗嘱。诗人临终前,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喜事告诉他。这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他的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曾被世人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在当时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本文选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说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杜甫正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他听到这个胜利的消息后,立即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终被平息,祖国又重新获得了统一而感到的无比欢快的心情,同样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万事空(kong)告乃翁(weng)。

蓟北(ji)襄阳(xiang)。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择什么意思。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涕”,左边是“氵”,右边是“弟”,合起来是“涕”。还可以记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写法和笔顺。“洛”,左边也是“氵”,右边是“各”,合起来是“洛”。还可以记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阳”的“洛”。在书写时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样,“祭”也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记住字形,加强记忆和理解。如:

以“元”字为例,“元”字在诗句中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通过看书下注释,我们知道“元”同现在的“原”,又通过,我们又得知“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原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又如:“乃”字在诗句中是“告乃翁”,我们通过看书下注释便可知道,“乃翁”就是“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诉你的父亲,意思是让儿子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自己。

九州同: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国。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文中指南宋军队。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痛。

无忘:不要忘记。

北定:向北进军平定。

剑外:现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而下的泪水。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边读边想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

1.读诗。

2.写生字。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五

1、教师出示手帕,提问,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是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说出:这些是漂亮的手帕。

2、教师请幼儿谈谈手帕的用处。

手帕可以帮助小朋友干些什么事呢?(手帕可以擦汗,擦鼻涕,擦嘴等等。)。

3、教师请幼儿谈谈怎样卫生地使用手帕。

手帕应放在身上什么地方?上幼儿园要带手帕吗?(手帕应每天换,叠好放进口袋里。每天上幼儿园都应带手帕。)。

4、教师教幼儿叠手帕。

手帕打开后,边对边,角对角折一道,再折一道,最后折成一个小正方形。

5、练习叠手帕。

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张餐巾纸,请幼儿练习叠手帕。多练习几次。最后比一比,谁的手帕叠得又快又好。教师请叠手帕又快又好的幼儿叠给其他幼儿看。

6、教师教幼儿念儿歌,结束活动。

小手帕,四方方,

每天放在口袋里。

又擦鼻涕又擦汗,

爸爸妈妈真喜欢。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六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 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 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 ,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 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三)提高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分析: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

1、翻译第一自然段:

2、翻译第二自然段:

3、翻译第三自然段:

重点字词:文——画着溯迎——逆流迎着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鲸波——巨浪。

4、翻译第四自然段:

重点字词:溢——满穹——高僦赁——租用容——许,使。

三、整体感知:

提示:(教师补充)。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1、小组讨论本文四段段意:

a)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b)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写观潮人数之多。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

四、研读赏析:

1、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讨论)。

a、作者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象]。

b、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雄伟,形象生动,呼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c、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张)。

2、齐读2、3、4段,回答:

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总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五、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

六、布置作业:

1、生字、解词各2遍。

2、翻译文章1遍。

3、课后1、2。

4、周记:课后三。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八

质点系就是指由质点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质点都是没有大小的几何点,具有一定的质量。

这是一种物理的抽象。当物体的尺寸(严格的说是相互作用的特征长度)远小于他们之间的距离时,物体的尺寸可以忽略。例如,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很大,地球和太阳的具体形状就可以忽略。可以用质点表示。当然在特殊条件下(比如严格的球体)数学上可以证明质点是一种准确的描述方式。这种物理的近似在两者距离很小时就不适合了,比如水星和太阳很近,计算水星轨道,太阳的椭球形就有影响,不能忽略,这时质点就不是适当的物理模型了。具体是否选择要根据体系的具体特点来确定。

质点系动量守恒的条件。

质点系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为零;系统所受的内力远远地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碰撞、爆炸问题);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此时分动量守恒。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九

在暖身部分的泡泡造型环节中,我利用故事引导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故事情节设计故事引导:出示挂图p1、p2,引导孩子们讲述—:“宝宝吹了泡泡耳环、泡泡水晶床送给了蝴蝶小姐,蝴蝶小姐很开心。小蜜蜂滋滋听说了这事儿,让也想拥有一件泡泡礼物。你们猜,小蜜蜂滋滋喜欢怎样的泡泡礼物呢?”

本次活动,我设置了悬念,引导孩子们由猜测过度到表演,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琴声做各种泡泡造型的律动。这样一来,活动气氛热烈了,孩子们进入了玩音乐的状态。(引导语:宝宝吹了许多会变魔术的泡泡,有的变成泡泡房子、泡泡蝴蝶……)在听鼓声和吊镲声玩泡泡造型时,孩子的经验就第一个环节来说,有所提升。孩子的造型变换无穷,创造欲望被充分激发。

暖身活动的泡泡造型让孩子们在热身的同时,也为“水底生物律动模仿”环节做铺垫。律动模仿让孩子们又掀起一个创造的小高潮,(第一遍音乐)海星、海马、鲨鱼、螃蟹、金鱼、海蛇、水母等海洋生物在海底开舞会,孩子们都用肢体动作表演自己喜欢的海底生物。

配词律动环节(幼儿围圈坐)。

第一小组按备课环节进行:三遍音乐完成。第一遍音乐,老师边做律动边默唱;第二遍音乐,幼儿起立随音乐边唱语词边做律动;第三遍音乐,是加强第二遍音乐的内容。出现情况:默唱时,老师夸张的表情和嘴型十分吸引幼儿,可是第二遍音乐就让孩子们边唱边玩有点牵强,因为孩子们还没有掌握语词,使得孩子们只顾做律动而不注意语词了。与我设想的效果有所出入。第二小组活动时,我在第二遍音乐的形式上做了调整:幼儿坐着,随音乐跟着老师边唱语词边做律动。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第一遍音乐的仔细倾听、观察和第二遍音乐的配词、律动,幼儿对整首乐曲的曲式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三遍音乐的律动表演就顺手多了。

由于配词律动环节孩子已经初步熟悉语词,所以在图形感应曲式环节,孩子们边跟老师唱边看老师画图谱,对曲式的掌握上就事半功倍了。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十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自渎课文,说说小英给了你什么印象?从哪看出来?能用书上的句子简单介绍一下吗?

生:我从“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出小英很忧郁。

生:我从“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貌。”看出小英十分的自卑。

师:“自卑”一词用得太准确了。请你板书到黑板上。

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想试试,怎样样?(好)如果读得好,请大家鼓鼓掌,鼓励鼓励我,读得不好也请大家批评指正。(教师感情朗读,强调读好“总是”,学生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谁来对老师的朗读评价评价?

生:老师强调了“总是”一词,我懂得了小英老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看得出小英很自卑。

生:比方说同学们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的时候、做游戏的时候。

师:看来你是真懂了!对啊,你们明白这些时候小英这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小英必须在想:“如果我能拥有健康的双腿,那该多好呀!”……。

生:我从“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能够看出小英过去以前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师:读了这些地方,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不爱说话,自卑、忧郁的小英,她是那么可怜,那么需要我们帮忙。你们再读读课文,看看除了这些,小英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相信你们必须会有更多的收获。

(学生自主阅读后交流。)。

生:我从“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最后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我读懂了小英还是个勇敢的孩子,她最后战胜了自己,下定决心走上讲台。尽管她十分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缺陷,但是她还是跨出了这一步。

师:(真诚的)你太了不起了,老师读了好多遍课文,就是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你却发现了,你已经会独立思考问题了。我要向你学习。

生:我从“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明白小英有自己的优点,其实她是个很好的同学(学生),她除了身体的残疾以外,没有其它的毛病。

师:我也发现你的一个优点:你能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做人就就应这样。

生:老师,我反对前一位同学的发言,我觉得小英除了身体上的毛病,他还有一个缺陷,就是自卑、忧郁。这一点比身体的残疾更加可怕。而不是说没有其它毛病。

师:你说的好!透过刚才的读书,同学们的收获很大啊。此刻我们明白小英的缺陷,也明白了小英的长处,能够说对她更熟悉了。此刻还有谁继续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小英很懂礼貌,她在得到同学们的掌声后鞠了一躬。

师:你读书很仔细。

生:我从文章的第五小节看出此刻的小英活泼、开朗。她愿意和别人交谈、游戏,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师:你说得太好了,你能透过你的朗读把小英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

师:读了这两段,我不由想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师:几次掌声?

生:2次。

师: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状况下响起的呢?(学生回答)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在这掌声中表达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鼓励)把我们想说的话化作鼓励的掌声鼓鼓吧!

如果你是英子,听到这掌声会想些什么呢?你是从哪感受到的?让我们再一次透过读把第一次掌声表现一下吧!

师: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状况下产生的?(生说)这次,大家想在掌声中表达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夸奖)快把这夸奖的掌声鼓起来吧!

师: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

生:谢谢。……。

师:是啊,掌声使英子鼓起了勇气,掌声使英子和同学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齐,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残疾人的关爱,正是这充满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一生,她由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孩,让我们再次齐读2、3两段,把你的感受表此刻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

生齐读2、3两段。

师: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课件),快来读读吧!

(生读信)。

师:微笑着应对生活,多好啊!

2、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对掌声有没有新的认识呢?(生说)。

师:是啊,掌声是鼓励,是夸奖,是尊重,是关爱(板:……)(出示课件)你瞧,在学校里,在家里,在社会上,处处需要掌声,需要爱,你想把这掌声,这爱献给谁呢?说说吧!

生:我想把掌声送给小华,期望他一天天进步!

生:我想把掌声送给老师,因为老师为我们操了很多心!

生:我想把掌声送给父母,因为他们心里总是想着我们,很少想到自己。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让我们为自己的精彩发言鼓鼓掌吧!

师:这堂课学完了,大家来交流交流这天学习的收获。

生:我懂得了我们就应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就应给别人鼓励和肯定。

生:我明白只要正确的认识自己,自强不息,像小英这样残疾的孩子也会取得成功。(掌声)。

师:你说得太好了,而且和别人不一样,老师就喜欢听不一样的。

生:其实人人都有缺陷,可怕的不是身体的缺陷,而是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掌声再次响起)。

3、布置作业,延伸情感。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生说:美美地读、抄感受深的句子、给英子写回信等)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去做吧!

案例分析:

“感人心者,莫乎无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能够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潜力发展。”

《掌声》一课,就是一堂情意浓浓的好课,现结合我的体会,与大家共赏。

一、激励、赏识,交融师生情。

孩子需要激励,激励性的语言犹如扬帆的狂风,给孩子以自信、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孩子需要赏识,赏识能使孩子愉悦,使孩子快活,能让孩子心智开启,灵感涌动。真心实意地激励和赞美是连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充满浓浓的“爱意”,课堂上有了这“爱意”,师生间就会尊重与理解,课堂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二、对话、交流,感悟文本情。

目前,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有一点动辄讨论,把对话看作是“互相交流”,一味追求表面热闹的倾向,这会使阅读教学“跑了题”,要明白,读、写、积累、感悟才是阅读教学之“宗”。

阅读教学就要给学生潜心会文的时间,创设潜心会文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学生潜心会文后对文章自会有各自的感悟,给学生搭建一个生生、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地交流。如“再来读读这些句子,跟小伙伴们交流交流,透过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班上的同学,你想对小英表达什么?”“如果你是小英,听到这掌声,你会想到什么?”“读了小英的信,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在交流感悟中彼此接纳,相互分享,在交流感悟中,学生也构成了自我的超越,构成了对“掌声”的独特理解。人人需要掌声,“掌声”永远地走进了孩子的心中。

有人说:“每篇课文,都是浩瀚语文海洋中的晶莹剔透的珍珠,一篇美文就是一个闪光的情感瓷片。”愿浓浓情感成为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绽放出珍珠般夺目光彩!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十一

1、这首词是高中语文二年级《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中的一篇课文,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也是宋代婉约词中难得的佳作。

2、学习内容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词作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移情入景,借景抒情。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情感。

3、学习这首词需要一课时。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词的意境,初步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感受情境、学生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内容,进而形成鉴赏评价机制。

1.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

2)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总结出诗人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3)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并熟练背诵,准确无误地默写全词。

2)锤炼词语,品味“轻”、“独”“才”、“却”等字词。

3)深刻体味作者所表现的“闲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形成行为价值观。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感受甜蜜的相思之苦。

1、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李清照有所了解,学习过她的《如梦令》,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导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既温故又知新。

2、学生对于诗歌仅仅是读一读,在独立鉴赏评价方面的能力不足,如何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才是诗歌教学的终极目标。

3、在“闲愁”和“相思之苦”这个情感的理解上,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可能有困难。

多媒体设备-----主要是情境导课时展示一组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的画面,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画面意境优美,音乐婉转动人,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很快进入情境,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学结束时,也可以师生同唱这首词,将课堂结束在师生情感共鸣的最高峰,余音绕梁,意味隽永。八、教学过程一、诗画导入:

※展示一组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显示课题)。

1、整体感知:概括词的上下两片所写的内容。

2、本词写的是哪一季节的景物,其中有没有明确点明时令的词句?

明确:秋,初秋的景物;“残”,可解为残留意;“秋”,非为秋天,而为凉意。“花自飘零”,为秋景;“轻解罗裳”,乃为着秋装。

注意:“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为秋景,但在本词中属虚写,乃是作者想象之景,故不为证据。

3、本词写了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初秋的一个中午,“我”独自一人为排解忧愁而去泛舟,在这之中的所见所感,孤独、秋闷之情。

4、作者如何表现自己的这种感情?

明确:

(1)、间接抒情——借用景物营造气氛,烘托人物内心情感。

(2)、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相思、闲愁。

5、精彩词句赏析,品读意境美。

步骤:由学生自找自赏,教师补充。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

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兰舟”情结。(梁元帝《采莲赋》)。

(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

1、通过与《如梦令》和《声声慢》的对比,体会李清照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作品中所抒发情感的变化。

2、在之前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3、播放歌曲《月满西楼》,在歌手深情演绎中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李清照词所创设的优美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请大家搜集整理出李清照词中有“瘦”字的句子,并对这些“瘦”字在不同句子中的艺术效果作100字左右的简要赏析。

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无限伤心夕照中。

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沟御水自西东。

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

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长条短叶翠濛濛。

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十二

1.会认和会写本课要求的生字,自主积累词语,学会用词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情绪感。

3.理解课文资料,能够正确的应对生活,树立生活的自信,同时懂得要主动地鼓励和关爱别人。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情绪感。

2.理解课文资料,能够正确的应对生活,树立生活的自信,同时懂得要主动地鼓励和关爱别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资料。

预习资料:

一、我会读。

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状况注视热烈。

持久平息情绪讲述动听鼓励慢吞吞普通话。

落下残疾调来。

二、我会填。

以前的英子是一个()的孩子,此刻的英子是一个()的孩子,是()使她发生了变化。

三、我明白。

我明白课文一共写了几次掌声,每次掌声都是在什么状况下响起来的。

四、我的疑惑。

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这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用什么行动来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呢?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够把心中想说的表达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掌声》。

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预习学案。

2.全班交流预习学案。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感受小英的变化。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划出表现英子忧郁的句子。

2.指名汇报。板书:忧郁。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她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此刻的英子变得自信了,从哪里看出来?

2.指名汇报。板书:自信。

四、小组探究。

自主阅读2——4自然段,思考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画出描述掌声的句子。用……划出英子在同学们鼓掌之前的表现。

(一)学生汇报交流:第一次掌声。

1.课件出示句子: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

“骤然”还能够换成什么词语?

2.第一次是什么样的掌声?指名回答,板书:鼓励。

3.学生汇报,出示描述英子的动作、神态句子体会: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

(3)在大家的注视下,英子最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小英万般无奈之时,是掌声给了她勇气,给了她力量。

(二)交流汇报:第二次掌声。

1.这次经久不息的的掌声其实是对英子的——(赞扬、肯定)板书:赞扬。

2.指导朗读这句话。课件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3.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英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有了同学们的肯定,英子变得自信了。英子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这是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在英子最需要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勇气和力量,是掌声给了她自信的微笑。让我们一齐深情地读好这段话。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感悟信的资料。

这是多么神奇的掌声啊,它能够改变一个人,使她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迈出成功的一步。难怪,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课件出示英子的信,引读。)。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了《掌声》一课,我们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声,个性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你什么时候给过别人掌声?什么时候你得到了别人的掌声?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课堂检测: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词。

()的掌声()地鞠躬自卑得()()的眼泪。

()地注视感动得()()的故事()地坐下。

二、照样貌写词语。

1.默默地:、、、

2.慢吞吞:、、、

3.一摇一晃:、、、

板书设计:

鼓励。

忧郁自信。

赞扬。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十三

《一剪梅》选自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这册主要内容是鉴赏诗歌和散文,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欣赏诗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一剪梅》是李清照思念丈夫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在丈夫赵明诚外出时,自己独守空房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的真实写照。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情感的解读。

1、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3)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和mp3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意象意境感情。

1、新课导入:

(1)费玉清的一曲宛转悠扬的《一剪梅》将我们陶醉在其中,其实真正陶醉我们的是其中传递的情感,今人如此,古人也如此,尤其是悲怀愁情。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纱缦,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怀愁情,三千年古代文学长河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女词人李清照了。她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说不尽的愁”。

(2)题解。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牌格式,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2、作者及作品介绍。

3、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

(2)听录音范读。

(3)提问学生朗读。

纠正读音,纠正节奏,调整感情。

(4)齐读及整体感知。

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思考词的情感基调。

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4、分析全诗。

(1)问题: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意象:红藕香残、兰舟、锦书、雁、圆月、西楼、落花、流水;寂寞相思之愁。

(2)赏析意境美。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以点代面。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玉簟秋: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

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3)找出诗中直抒胸臆的句子。

明确: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又“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愁锁眉间,是感情的外露;愁思在心,才是感情的根源。先下眉而后上心,似乎不合常理,但正表现了作者极力排解愁思,要舒展愁眉却令心头更觉愁苦的情态。

5、音乐欣赏:

多媒体播放《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画面意境优美,音乐婉转动人,将课堂结束在师生情感共鸣的最高峰,余音绕梁,意味隽永。

此词上片写此人的独居生活,下片侧重抒情,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布置作业:课下将这首词改写为现代文。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十四

1.能说出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分布及印度主要工业区与工业部门;能根据分布图分析农业分布与降水量的关系及工业区与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布图,掌握提取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农业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初步认识人地关系。

【重点】。

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部门。

【难点】。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环节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播放视频《摔跤吧,爸爸!》田地里练习摔跤片段,提出问题:印度属于南亚,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分别是什么?引导全班共同知识点,教师展示南亚地区空白挂图,指名不同学生上台作图,用不同彩色笔描出三大地形区域两大河流,全班共同指正。教师提问: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有哪些工业部门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工业。

教师展示图7.35工业及矿产分布图与图7.36农产品与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资源?有哪些工业区?工业区的位置以及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桌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多媒体展示展示印度工业视频资料,并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填写:

【提问】工业区与矿产资源的分布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2.农业。

教师展示教材图7.33南亚地形图。

【提问】三大地形区依次对应种植林业、棉花、粮食作物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并谈谈地形与河流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教师展示图7.36农产品与降水量分布图并介绍南亚的气候特点。

【提问】南亚主要农作物类型有哪些?

学生通过读图得出黄麻、棉花、茶叶、小麦。

【问题】。

(1)完成表格:农作物种类以及分布区的年降雨量表格。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是什么?你有哪些启示?

【学生活动】四人为一小组,思考并讨论完成表格。学生得出;。

(2)农作物分布受到地形、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教师总结】南亚七国都是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黄麻、茶叶、棉花等农产品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这都取决于南亚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炎热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举办活动:南亚的工农业讲解员,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向全班介绍对南亚农业和工业的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作业:预习南亚的民族、宗教与习俗,查找相关资料。

云儿教案参考(专业15篇)篇十五

《歌声》是二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落水的人在海里拼命挣扎。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海里一边挣扎一边唱歌,她的歌声给了大家勇气和力量,激励落水者坚持、坚持、再坚持!她的歌声也引来了救生船。她用歌声救了落水的人们。

课题《歌声》便是文眼,第一自然段叙述事情的起因,落水人从希望到绝望的处境。第二至四自然段由歌声串起,萦绕的歌声给马金纳希望,给其他落水者力量,救生艇也寻声而来。课文从描写马金纳的落水入手,由点到面,写出落水者从落水到获救的全过程。课文对唱歌小姑娘的细节描写和结尾处人们对小姑娘的.感谢,表现出小姑娘在逆境中的坚强,并带给别人勇气和力量的美好形象。

针对二年级孩子心理感悟能力不足的特点,我决定降低理解难度,从关键句子入手,从关键字词入手,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品读,并于读中悟情。在深入研究教材之后,我以“歌声”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并一线贯穿全课堂。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合作探究,感受小女孩的坚强。

在课文情景中,学习生字“挣”,了解含义,识记字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诵读体会,感受小姑娘用歌声给大家带来的勇气和力量以及获救者们对小姑娘的感激。

教学重点:用多种形式学习、积累词语。通过朗读,感悟小姑娘遇险时的坚强和歌声传递的力量。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歌声给人们带来的求生力量,坚持到底的意志,对生存的勇气。

一、复习。

1.复习巩固。

(1)出示词语:不幸挣扎聚拢增添隐隐约约触礁。

(2)开火车读。提醒后鼻音的字要读准。

(点评:低年级语文学习以识字写字为主,复习中巩固词语十分必要。读准词,才能读通句,读顺才能读出味儿,读懂语境和语情。)。

2.理解“触礁”

(1)你们知道什么叫触礁吗?生联系上下文读。

(2)师指“礁”介绍,江河、海洋中隐没在水下或落出水面的岩石。

船只在航行中撞上礁石,会造成船体受损、漏水、船体搁浅,严重的还会造成船只的沉没。

(点评:在课文情境中理解词语“触礁”,识记字形,了解“礁”中石字旁表义,在低年级识字效果较好。教师用词语描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了解触礁的严重,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促使他们如临其境,极大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学习下文作铺垫,自然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紧扣对“触礁”的理解,师讲述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

相关范文推荐

    老师工作方面的自我鉴定(精选14篇)

    通过工作鉴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从而更好地规划个人的职业道路。以下是一些专家学者对于工作鉴定的见解和观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车间质量年终工作总结范文(22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回顾和评估,也是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工作的关键一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样本,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海事管理专业自我鉴定范文(18篇)

    自我鉴定是一种发展的动力,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潜力,激发我们对未来更高追求的动力。自我鉴定范文九:我注重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

    劝子廉心得体会大全(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技巧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教学教学计划(优秀16篇)

    教学计划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份详细规划,它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工作。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老师们。

    简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热门21篇)

    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意识水平和素质,提升个人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请大家阅读以下自我评价范文,了解一下成功人士是如何进行自我评价的。1、本人有爱心,有耐

    警示教育心得体会个人(汇总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进步。现在就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对大家的写作能力会有所帮助。根据_行工作部署,

    医药公司经理个人工作述职报告(优秀22篇)

    这是一份重要的贡献和成果的回顾,用于检验自己的工作效果和职业发展。下面是一些在撰写述职报告中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在后勤总公司和维修中心领

    县政府双随机一公开自查报告(专业20篇)

    自查报告不仅是对自身行为的全面梳理,更是对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审视和反思。自查报告范文中的案例和实例展示了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达成工作目标的方法和思路。

    小班幼儿园安全教案(优质13篇)

    幼儿园小班的学习内容包括认识身体部位、认字识数、认识颜色等。对于幼儿园小班总结感到困惑的同学,不妨阅读以下范文,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灵感。知道在河边玩是十分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