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

时间:2023-12-12 作者:GZ才子

编写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下是来自各个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启发。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一

1、了解中国传统食品――饺子的来历,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包饺子的程序和技巧,提高生活的能力,体验劳动的快乐。

2、通过活动,促进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同学们的团体协作精神。

12月x号上午10点开始,2个小时左右。

4――6年级学生

1、知识储备:事先布置学生上网查阅,查看书籍,或请教长辈,了解有关饺子的知识。知道饺子的历史、饺子馅要哪些原料和调料以及是如何搭配的、饺子是如何包的,面皮是如何擀的,怎么样煮饺子的。知道包饺子必须带的物品。

2、人员分工:根据学生的人数,分成4―6个小组,每组8人。选拔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协调小组之间人员的分工。(1人搓面,1揪面块,2人擀皮,4人包)

3、准备材料:(发动同学带)

饺子馅、活好的面、少量面粉、围裙、袖头

面板、擀面杖、盛馅的盘、筷子或小勺子、拍子(放饺子)

电磁炉、平底锅、笊篱、大勺子、碗、筷子

蒜泥、醋、香菜、紫菜、香油、辣椒酱等

1、通过校园广播向学生自介绍有关冬至的来历、习俗等知识。

2、以班为单位一,由各班老师向学生演示、介绍饺子的制作过程。着重强调几个技巧性的问题:(1)擀皮要中间厚,边薄。(2)馅不可放太多。(3)饺子边要捏紧,不露馅。

3、各小组开始包饺子,并比一比哪一组包得好,包得多,合作得好。教师巡视指导。

4、煮饺子、品尝饺子。

5、谈体会,撰写此次活动的心得感想。

1、组织有序、安全第一。整个活动过程,教师要做好班级安全工作,要求学生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自由走动。

2、活动结束后,教室卫生打扫干净。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二

l、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制作麻糍的工具原料:糯米、芝麻、黄豆、红糖;外出车辆。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

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麻糍作坊,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吃过麻糍吗?幼:吃过,很好吃。

师: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师: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师: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

师: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

(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师: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团米团。

(2)师:铲一部分米团放入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味道。

师: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师: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幼:又香又甜。

师: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挲。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觊。

4、幼儿品尝。

(四)小结。

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幼:好吃!

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师傅们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

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推荐阅读: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三

情暖冬至,爱在助困。

所有勤工俭学岗位人员。

20年12月21日晚7点。

xxx。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助困办公室。

(一)、励志视频通过播放励志视频,帮助岗位克服自卑心理。

(二)、知识竞答自选题目(励志题目),答对即可获得奖品,答错仍有参与奖。

(三)、演讲现场采访岗位,请各岗位谈谈自己对学院助困工作的看法和宝贵的建议,并邀请优秀岗位代表上台演讲,谈谈工作、学习心得,激励其他岗位在工作和学习上取得进步。

(四)、温情送汤圆邀请所有在场岗位人员共聚食堂,分享汤圆,传达节日祝福和学校的关爱。

本活动共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对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并把活动的有关任务下达到各个干事并做好准备工作;后期将于12月21日举行“情暖冬至,爱在助困”活动。

布置、宣传费用:200元。

汤圆、奖品:600元。

总计:800元。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四

年冬至时间:2015年12月22日12:47:55,农历2015年十一月(大)十二。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我省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工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但是地面过去长期积累的热量,还在继续散失,近地层气温尚未降至最低,所以这时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虽然昼渐长,夜渐短,但是在短期内仍然是昼短夜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少,所以气温并没有立即回升之势。群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五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1、综合:冬至我知道。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3、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六

“冬至包饺子”亲子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了让他们体验妈妈及家人劳动的辛苦,培养孩子爱妈妈的情感,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特开次活动。

1、通过开展包饺子的亲子活动,让幼儿了解饺子的文化,产包饺子的兴趣。体验劳动的快乐,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营造节日的热闹、快乐气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3、通过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孩子的机会,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20xx.12.21(星期四)09:00——11:30。

通知单、乒乓球、吸管、肉馅、汤匙、盛放饺子托盘、一次性桌布、箩筐。

中二班教室。

1、早上8:40——9:00家长签到(播放幼儿一日活动图片)。

2、班主任讲话,欢迎各位家长来参加这次的活动。

3、向幼儿介绍说明今天特色活动的内容:包饺子。

4、活动流程:

先欣赏包饺子的过程,请将饺子馅放入皮中央,如果你是第一次包的话,记住千万别放太多馅,不然肉会撑出来的,然后先捏中央,再捏两边,最后由中间向两边将饺子皮边缘技一下,这样饺子下锅煮的时候就不会漏了,最后将饺子整齐的放在上面。希望小朋友和家长都能齐心协力一起做出完美的饺子,(出示不同造型的饺子供参考)。

1、请家长带幼儿去洗手,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

2、因地制宜,安排好幼儿家长的座位。

3、家长幼儿教师随着音乐一起包饺子。

4、场地整理(自由洗手)。

文档为doc格式。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七

3、让学生懂得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一)谈话导入。

1、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冬至)。

2、介绍“冬至”的字源。

(1)会意字。甲骨文表示丝绳的终结,是“终”的本字。金文将丝结简化为点;或另加义符日,表示一年时日的终结,当然是冬季了。篆文省去日另加义符,表示年末结冰的季节,以突出冬季。

冬,四时尽也。—《说文》无冬无夏。—《诗·陈风》。

(2)最后,最终。

(二)介绍冬至小知识。

1、你对冬至有哪些了解?

2、教师介绍冬至相关知识。

(1)认识冬至。

(3)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3、了解古代人如何过冬至?(祭祀活动;食的活动;礼的活动;娱的活动)。

4、了解冬至食品,北方和南方冬至的不同习俗。

(三)冬至注意事项:(1、注意防寒保暖。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3、保持良好的心境。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

(四)交流:每年你和家人是如何过冬至的?你有哪些感受?

(五)作业。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文档为doc格式。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八

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窖”,掌握四个要求的生字“窖、蚯、蚓、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冬至后万物萌动的生气勃勃的状态。

引导学生融入作者描绘的情境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冬至的资料,了解什么是冬至以及它的特点。搜集和冬至有关的谚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1.背诵《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师: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设计意图】。

《节气歌》应该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歌谣,上课开始齐声朗诵,能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

预设: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

【设计意图】。

这样将课前准备的信息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1.指名读课文。

2.指导学习字词:

地窖蚯蚓呓语藤条。

预设:“窖“字容易写成宝盖头;注意“藤”字的正确笔画。

苏醒:昏迷后醒过来。

呓语:梦话。

严严实实:严密,没有缝隙。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字、新词,能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

1.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读完的感受如何?

2.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

3.全班交流。

预设: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侯的“我”,从冬至开始就做着春天的梦:冬至过后,万物萌动,大地复苏,一切生命都焕发出生机。人们盼望着春天,迎接着春天。

感受:冬天就要过去,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作者特别向往春天,对生活无限热爱。

……。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脉络,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做好铺垫。

2.交流:

第一自然段:冬至是怎么回事。

第二自然段:冬至过后,春天悄悄地走来。

第三自然段:冬至的等待。

第四自然段:冬至的梦。

第五自然段:冬至的记忆。

【设计意图】。

教师的范读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为学习课文创设一个较好的氛围。

1.提出中心话题,学生自读学习,做好批注。

话题:为什么说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细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并作出批注。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应把握神不可散。通过一个具体的中心话题,可以引领学生在目标的指导下,自由地去理解学习。既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又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2.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觉批注的习惯。

3.小组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4.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反复读书、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咀嚼品味,体会语言的内涵,从而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文本的灵性要靠理解、咀嚼、品味来激活,言语的精妙要靠体悟得以实现。

预设——交流时从以下语言文字中感受:

“但是那谁也看不见的春天,也就在这一天随着飘落的白雪向我们走来。只不过,她不愿意那么快地与人们见面,但她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开始做着自己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引导解读:作者采用了拟人的写法,赋予春天人的性格。她如此含蓄温婉,如此诗意浪漫。就像我们平时描述的那样——春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悄悄地唤醒一切生命,让他们迎接新的一年。从苹果树、葡萄枝、小麦,到冬眠的青蛙、蚯蚓,都在做着春天的梦,这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引导解读:作者心中因为有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所以他用心倾听了生命的声音,用心观察了生命的变化。只有心怀热爱,才能欣喜地发现春天的脚步近了。

(说得多好!你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意,你的心中也一定涌动着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带着体会读一读吧!)。

等不及也要再等等啊。我们那糊得严严实实的'小窗现在还不能打开,我们插在草垛上和挂在屋檐下的风车还不能摘下来。我们冬至的梦,还要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才可以真正地在春天里醒来呢!这是多么难熬的八十一天!

引导解读:等待总是显得那么漫长。从“再等等”、“还不能”、“还要”、“多么难熬”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我们是怀着梦想、怀着希望来等待的。这种等待感觉很美好,很温暖!

哦,我多么向往明朗的温暖的春天,我更深深地怀念那无数个漫长的冬夜里曾经做过的温暖的梦!

引导解读:春天是美好的,为什么说冬天里的等待更让他怀念?

因为等待总是让我们心怀希望,心怀向往。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憧憬美丽的春天,盼望温暖的春天:憧憬在春天的田野里放风筝,盼望脱掉厚重的棉衣棉鞋。结果很美,过程更美,因此,冬夜里,我们的梦是温暖无比的。

5.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师: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表达出对春天的渴盼与热爱,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吧,在朗读中让我们回味我们心中的那个梦。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咀嚼品味,才可体会语言的魅力。

1.再读课题,重温梦境。

师:“冬至的梦”究竟是怎样的梦?

预设:是温暖的、美好的、让人怀念的……。

2.细细品味,感悟情之源头。

思考: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分别写出了我和爷爷怎样的情感?

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

预设:在春天来临前的等待中,爷爷用美丽的梅花图来计数,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从这里看出爷爷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勤劳而善良的老人。

【设计意图】。

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饱含了“我”和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的情感。让学生结合课文谈体会,深入理解这份情感。这样才能做到“有源之水”。

3.带着情感,再次走进课文,感情朗读。

1、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其他关于“冬至”的诗歌,推荐朗读。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与“冬至”有关的谚语等。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九

1.正确认读一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窖”,掌握四个要求的生字“窖、蚯、蚓、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冬至后万物萌动的生气勃勃的状态。

引导学生融入作者描绘的情境中,品味语言,感悟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与热爱。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冬至的资料,了解什么是冬至以及它的特点。搜集和冬至有关的谚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背诵《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师: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设计意图】。

《节气歌》应该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歌谣,上课开始齐声朗诵,能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

预设: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

【设计意图】。

这样将课前准备的信息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

2.指导学习字词:

地窖蚯蚓呓语藤条。

预设:“窖“字容易写成宝盖头;注意“藤”字的正确笔画。

苏醒:昏迷后醒过来。

呓语:梦话。

严严实实:严密,没有缝隙。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生字、新词,能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

1.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读完的'感受如何?

2.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

3.全班交流。

预设:

课文主要讲了小时侯的“我”,从冬至开始就做着春天的梦:冬至过后,万物萌动,大地复苏,一切生命都焕发出生机。人们盼望着春天,迎接着春天。

感受:冬天就要过去,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作者特别向往春天,对生活无限热爱。

……。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

三、默读课文,概括段意。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脉络,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做好铺垫。

2.交流:

第一自然段:冬至是怎么回事。

第二自然段:冬至过后,春天悄悄地走来。

第三自然段:冬至的等待。

第四自然段:冬至的梦。

第五自然段:冬至的记忆。

一、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回顾课文。

【设计意图】。

教师的范读有很好的感染作用,能为学习课文创设一个较好的氛围。

二、品读课文,畅谈感受。

1.提出中心话题,学生自读学习,做好批注。

话题:为什么说冬至的梦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细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并作出批注。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应把握神不可散。通过一个具体的中心话题,可以引领学生在目标的指导下,自由地去理解学习。既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又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2.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觉批注的习惯。

3.小组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4.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反复读书、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咀嚼品味,体会语言的内涵,从而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文本的灵性要靠理解、咀嚼、品味来激活,言语的精妙要靠体悟得以实现。

预设——交流时从以下语言文字中感受:

“但是那谁也看不见的春天,也就在这一天随着飘落的白雪向我们走来。只不过,她不愿意那么快地与人们见面,但她使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开始做着自己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引导解读:作者采用了拟人的写法,赋予春天人的性格。她如此含蓄温婉,如此诗意浪漫。就像我们平时描述的那样——春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悄悄地唤醒一切生命,让他们迎接新的一年。从苹果树、葡萄枝、小麦,到冬眠的青蛙、蚯蚓,都在做着春天的梦,这是温暖的梦、希望的梦。

引导解读:作者心中因为有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所以他用心倾听了生命的声音,用心观察了生命的变化。只有心怀热爱,才能欣喜地发现春天的脚步近了。

(说得多好!你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意,你的心中也一定涌动着对春天的向往和热爱。带着体会读一读吧!)。

等不及也要再等等啊。我们那糊得严严实实的小窗现在还不能打开,我们插在草垛上和挂在屋檐下的风车还不能摘下来。我们冬至的梦,还要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才可以真正地在春天里醒来呢!这是多么难熬的八十一天!

引导解读:等待总是显得那么漫长。从“再等等”、“还不能”、“还要”、“多么难熬”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我们是怀着梦想、怀着希望来等待的。这种等待感觉很美好,很温暖!

哦,我多么向往明朗的温暖的春天,我更深深地怀念那无数个漫长的冬夜里曾经做过的温暖的梦!

引导解读:春天是美好的,为什么说冬天里的等待更让他怀念?

因为等待总是让我们心怀希望,心怀向往。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憧憬美丽的春天,盼望温暖的春天:憧憬在春天的田野里放风筝,盼望脱掉厚重的棉衣棉鞋。结果很美,过程更美,因此,冬夜里,我们的梦是温暖无比的。

5.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

师: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表达出对春天的渴盼与热爱,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吧,在朗读中让我们回味我们心中的那个梦。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咀嚼品味,才可体会语言的魅力。

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再读课题,重温梦境。

师:“冬至的梦”究竟是怎样的梦?

预设:是温暖的、美好的、让人怀念的……。

2.细细品味,感悟情之源头。

思考: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分别写出了我和爷爷怎样的情感?

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

预设:在春天来临前的等待中,爷爷用美丽的梅花图来计数,九九八十一天,八十一瓣梅花,多美好的事情。从这里看出爷爷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勤劳而善良的老人。

【设计意图】。

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饱含了“我”和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的情感。让学生结合课文谈体会,深入理解这份情感。这样才能做到“有源之水”。

3.带着情感,再次走进课文,感情朗读。

四、拓展阅读,情感升华。

1、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其他关于“冬至”的诗歌,推荐朗读。

2、生展示搜集到的与“冬至”有关的谚语等。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十

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制作麻糍的工具原料:糯米、芝麻、黄豆、红糖;外出车辆。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

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麻糍作坊,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吃过麻糍吗?

幼:吃过,很好吃。

师: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吗?

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

师: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师: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

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师: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

师: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

(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

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师: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团米团。

(1)师: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

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师: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举。

(2)师:铲一部分米团放入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幼儿操作,讲述操作细节。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味道。

师: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师: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

幼:又香又甜。

师: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挲。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觊。

4、幼儿品尝。

(四)小结。

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

幼:好吃!

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师傅们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五)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

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推荐阅读: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十一

1、对朗诵诗歌感兴趣,进一步体会冬至日的节日特点。

2、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景和意境,并用相应的表情、语气表现诗歌。

1、教师朗诵儿歌冬至节2—3遍:幼儿欣赏。

2、幼儿朗诵冬至节。

3、鼓励幼儿个体朗诵冬至节,根据幼儿情况实施给予鼓励及表现建议。

活动区时间,美工区的幼儿可以自主为冬至节儿歌配上自己想到的'绘画作品。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十二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节日冬节,也称长至节、亚岁等。在节气排序中,冬至排序位于第二十二节气,但它却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魏晋王朝以后,时任朝廷也开始在冬至当日举行朝会,其盛大仅次于元日(元旦)。朝会典礼中有一仪式为朝贺礼,皇帝在当中要接受各国与周边民族的使臣、以及文武百官的上表祝贺。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宋王朝以后,皇帝更专门制定冬至节大朝会的仪卫兵仗,俗称“挂冬仗”,宫城内外遍布排列井然有序的步骑兵甲,同时悬挂旌旗、击鼓、奏乐。而入朝官员则必须穿着制服觐见皇帝,比照祭祀大礼。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至明清时期,冬至这天,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现在我国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十三

2017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0:27:53,农历2017年十一月(大)初五。

2018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6:22:38,农历2018年十一月(大)十六。

2019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12:19:18,农历2019年十一月(小)廿七。

2020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8:02:12,农历2020年十一月(小)初七。

2021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23:59:09,农历2021年十一月(大)十八。

2022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5:48:01,农历2022年十一月(小)廿九。

2023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11:27:09,农历2023年十一月(大)十一。

2024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7:20:20,农历2024年十一月(大)廿一。

2025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23:02:48,农历2025年十一月(大)初一。

2026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04:49:55,农历2026年十一月(大)十四。

2027年冬至时间:12月22日10:41:50,农历2027年十一月(大)廿五。

2028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6:19:19,农历2028年十一月(小)初五。

2029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22:13:45,农历2029年十一月(大)十七。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十四

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如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纬2°33’)这天的白昼达11小时59分,海口市约为10小时55分,杭州市为10小时12分,北京约9小时20分,而号称“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纬52°58‘)也仅有7小时34分。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汶上、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起源。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周公到洛阳,用土圭法测得洛阳所处的地方即为“天下之中”,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尚书·洛诰》记载:周公“朝至于洛师”,对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确定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皆“惟洛食”(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过“土圭测景”选定洛邑基址的史实,被载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为封邦建国的成法。

土圭测影。

“土圭测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国的中心)。这种方法的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用这种方法测到的就是“土中”洛阳、“洛邑”的理论位置。

依周公测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详细规划了灭商后的第一座国家都城,《逸周书·作雒》载:“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定天保,依天室”,国家社稷(都城、宗庙)完成之后,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礼作乐,详细制订了国家礼仪制度,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地理意义。

天文坐标。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区而言,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

注:地极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

农历参照。

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京的白昼时间仅有9个多小时。但是,这一天是数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节气时间。

常见日期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二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计算方法。

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例外:19和的计算结果减1日。

名称释义。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历史渊源。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在冬至。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十五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以上的历史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古代纪念。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图。

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杨柳;七九河开,八_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十六

冬至是我国重要的的一个节气,那么冬至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冬至的由来短的,欢迎大家阅读!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一日至十二月二十三日交节。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中国台湾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地回升。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中国台湾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公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冬至(winter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和南瓜的习俗。

谚语。

:“冬至到,吃水饺。”关于该节气的。

诗词。

和影视作品还有很多。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十七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九九消寒图。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史记·孝武本纪》:“其后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禅。”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传统饮食。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但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冬至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

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

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台州擂圆。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

擂圆是冬至的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与平日里吃的汤圆相比,

临海人的冬至圆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而且意味深长。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临海的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圆起名叫“擂圆”,而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再拌入红糖,味道香甜浓郁,配上糯米圆的细腻糯软,令人食欲大增。夹一个粘满豆粉的擂圆,趁热咬上一口,香喷喷、甜滋滋、暖烘烘、软绵绵,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除了经典的甜圆,也有很多家里喜欢咸的冬至圆,咸圆就是在糯米团里放馅,包类似猪肉、豆腐干、冬笋、香菇、红萝卜、白萝卜等细丁,可蒸可煮,鲜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广东潮汕的汤圆。

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潮汕的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现代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描述台湾冬节(闽南语称冬至为冬节)之日“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四式汤圆。

先将绿豆、红豆、糖冬瓜、芋头分别煮或蒸熟,去皮,分别加入白糖、芝麻、熟猪油等调味品制成四种甜馅料,将汤圆皮分别包入四种不同的馅心,做上记号。将四种汤圆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每碗装不同馅料的汤圆各一个。

浙江嘉兴桂圆烧蛋。

冬至古代为大节日,嘉兴重冬至,俗谚“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风。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民间崇尚冬至进补,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

至今,嘉兴仍然传承冬至吃“桂圆烧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

红枣桂圆烧蛋制作。

原料:桂圆干,红枣(可放可不放),鸡蛋,水,红糖/冰糖(可有可无)。

做法:1.将剥好的桂圆干(和红枣)快速的冲洗一遍,放入煮锅内,加适量水。

2.用大火将桂圆(红枣)水煮开,然后调成最小火慢慢笃15分钟。

3.15分钟后,可见桂圆(红枣)已经如图一样泡开胀大了。

5.将汤盛出即可。

节气地位。

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人们还会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是闰月的参照标准。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正农历的第一个月)。

亚岁。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有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会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十八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以上的历史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十九

又是一年“冬至”到。今天,又让我回忆起了一年级时“冬至”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重温了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今天,我又和妈妈上网搜集了关于冬至的由来和习俗小常识,和大家一起分享:

冬至历来人们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其实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从冬至开始白昼渐长,民间以中午门前的日影为测标,说“过了冬,一天长一葱”。所以又称这天为“长至”。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各大超市商场等饺子卖的都很“俏”。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有的地方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去年冬至吃饺子是晚上放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的水饺,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今年的冬至,奶奶来给我们包饺子,看着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饺子,闻着扑鼻的香味,立马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下面是我们去年的铜钱消寒图和梅花消寒图,明天开始重新绘制今年的九九消寒图。

妈妈后记:去年的今天,儿子一年级。转眼间,一年就这样悄然无息地离去。但是,儿子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收获了很多:懂事了,长大了,学会了很多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虽然成长的过程中,有苦有乐,这也许就是生活吧。打打闹闹,说说笑笑,这一年也充实得很!今天是冬至,也是我们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的博客被xxt推荐突破了100。儿子,我们要继续加油,再接再厉!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二十

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珍贵”,黑夜最漫长的一日。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日。就北京市区而言,冬至这天白昼仅有9小时20分,而太阳高度也仅有26°42‘。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

注:地极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

农历参照。

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京的白昼时间仅有9个多小时。但是,这一天是数九的第一天,并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冬至祝福文案句子。

1.冬至到来我送水饺,健康皮包着快乐馅,平安夹用来捏包好,赶紧舀一瓢真情水,倒入开心锅热心烧,幸运酱加点如意醋,沾着吃过瘾幸福抱,祝你好运绕乐逍遥!

2.大雪走过,冬至又到,寒上加寒。深深的问候,暖暖的祝福,送给远方的你。雪花飘飘飞舞,心底思念如故,天寒加衣莫忘记,好好保重身体!

3.寒风凄冽,风干你的烦恼;雪花漫铺,雪藏你的忧愁;暖阳绵绵,灿烂你的好运。冬至时节,我的祝福,飞过千山万水来到你身边,愿你快乐比天长,幸福比海深。

4.冬至又来到,雪花满天飘。天寒地冻日,养肾很重要。多吃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饮食宜温热松软,多吃些苦味食物。滋阴潜阳、增加热量,身体棒棒。愿你健健康康过冬至!

5.寒风吹脸,脸很冷,白雪飘身,身很沉,冷霜凝眼,眼很湿,雾气罩脚,脚很重,问候送心,心很暖,祝福传你,情很真,冬至时节,愿你快乐出行,平安回归,幸福地久天长!

6.冬至到了,送上一盘饺子,平安皮儿包着如意馅儿,用真情煮熟,吃一口快乐二口幸福三口顺利,然后喝全家健康汤,回味是温馨,余香是祝福!

7.冬至到来雪花飘,气温下降早预防。天晴记得晒棉被,驱除湿气保暖强。夜晚关好门和窗,冷气侵入体难扛。及时添衣保健康,疾病远离笑脸扬。祝冬至快乐健康!

8.冬至的饺子包裹了希望,冬至的饺子煮熟了快乐,冬至的饺子咬开了幸福,冬至的饺子温暖了甜蜜,冬至,饺子交给你朋友的情谊,祝你平安如意。

9.天寒地动冬至到,祝福暖阳把你照,开心汤、宽心粥、真心酒摆好等你来聚;瑞雪飘扬冬至来,问候火炉把你烤,回忆城,记忆堡,追忆国敞开大门等你来坐。冬至想你念你,祝愿你一天比一天好。

10.盛开是真实的,凋谢也是真实的;寒冷是真实的,温馨也是真实的;距离是真实的,思念也是真实的;冬至是真实的,祝福也是真实的。

11.有一种缘分“今生有你”,有一种情义“手足兄弟”,有一种思念“天天想你”,有一种感动“知冷知热”,有一种关怀“发自肺腑”:冬至了,天冷了,记得要,多穿衣。

12.冬至雪落,寒意脉脉。天各一方,山遥水阔。情意不减,思念如昨。真心祝愿,平安快乐。好运相伴,成功在握。善自珍重,心平气和。

13.联:过了昨天还有今天,过了今天还有明天。下联:过了冬至还有圣诞,过了圣诞还有元旦。正联:过过更快乐。“三节”将至,祝你快乐过“三节”。

14.热腾腾的水饺,是冬至里最动人的温暖;白茫茫的大地,是圣诞节最温馨的浪漫;喜洋洋的笑脸,是元旦里最幸福的团圆。“三节”将至,愿你快乐过节。

15.冬至节临心欢畅,翘首可将春遥望,饮食注意要多样,少食多餐胃不伤,琐事劳神莫要想,心态平和精力旺,祝你幸福伴吉祥,快乐冬至更健康!

16.冬至到,寒意浓,勤加锻炼需保重;夜漫长,劳累放,按时睡眠身健康;天岁寒,心转暖,心要快乐忧愁远;情谊深,温馨传,深深祝福送身边;祝冬至康健!

17.岁月是一份考卷,检验着尘世的誓言;距离是一把尺子,测量着缘分的深浅;问候是一支彩笔,描绘着情意的冷暖。冬至时节,愿暖暖的问候直达你心间。

18.又是一年冬至到,冬至饺子不能少。又是一年冬至到,节日祝福把门叫。又是一年冬至到,短信祝福身边绕。冬至礼物来报道,我的短信逗你笑。

20.冬至了,白天渐渐变长;冬至了,光明越来越长;冬至了,阳光越来越长;冬至了,祝你的幸福也越来越长,好运越来越长,寿数长长。

冬至由来的教案(专业21篇)篇二十一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以上的历史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古代纪念。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但民间并不以冬至为节,不过有些应时应景的活动。

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图。

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这种扁食不同于饺子。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国旗下的讲话稿(汇总24篇)

    国旗下讲话是一种隆重的仪式,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感人肺腑的国旗下讲话稿,体验文字的魅力和表达的力量。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景区安全自查报告(模板16篇)

    写自查报告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和表现进行深入反思,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那么,让我们一起阅读下面的自查报告范文,了解一下如何写出一份优秀的自查报告。

    个人与国家(热门18篇)

    作文的优秀并不仅仅由词语和句子的美丽与妙曼所决定,更需要内容和观点的合理性和精准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甲方:身份证号

    感人的主持词(精选18篇)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主持这次活动。以下是几篇经典的主持词,其中包括了一些独特的创意和趣味性的元素。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朋友们

    学生家长会老师发言稿(优秀18篇)

    优秀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取得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学生的成功经验,供大家参考。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

    无悔青春青春我无悔(实用19篇)

    青春是一段年华,是我们逐渐成长、塑造自己的关键时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追求梦想的故事,希望能为你们助力。我们拥有青春,我们热情洋溢。随口的一句“我要上北

    大班语言教案小水滴旅行记(模板19篇)

    大班教案是指为适应幼儿园大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而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大班教案范文中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内容。1、理解故事中小水滴旅行的

    -教学教案大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科学组织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供各位教师参考和学习。德育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智育目标:1.学会奉课

    大班语言教案狐狸和乌鸦(精选20篇)

    大班教案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一份详细计划与指导材料。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教师编写的大班教案范文,希望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1)能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

    分管财务工作失职检讨书(精选22篇)

    写检讨书需要真实和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和过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进步。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检讨书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尊敬的公司领导:身为一名工作2年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