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

时间:2023-12-11 作者:笔砚

会计是财务报告和税收申报的基础,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些会计总结样本展示了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财务情况和分析。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一

新医改对于中国的医疗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所执行的会计制度虽然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而有所改变,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并没有适应时代的需要,没有根据公立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而调整和完善。中国目前进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医院的内部管理状况正发生着变化。公立医院会计制度所体现出来的不适应性更加明显。对于中国的医疗事业而言,新医改要求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需要深层次调整,实现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周到的医疗服务。

一、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的影响。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活动展开情况,还要考虑到医院业务活动中的资金管理情况。因此,新医改需要明确制度的适用范围。旧会计制度主要适用于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新会计制度则在旧制度适用范围内有所扩展,延伸到基层卫生机构,实现了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全覆盖。现行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适应了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公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行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制度的适用范围以明确,即本制度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都适用,这就使得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不再具有局限性,可以有效地保障医院会计信息质量[1]。随着中国医疗机构市场化发展,非公有制医院的数量增多,这些医院主要执行的是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一些履行医疗服务的民间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些医院需要对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参照执行。对于不同层次医院制度管理中所存在的差异,新医改中强调“积极稳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这就意味着公立医院将工作重点体现在公益性和公共性,在此基础上转制改革。公立医院的社会化发展,使得闲置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优化医院管理布局,使医院的功能性得以充分发挥出来。新医改在实现医疗机构之间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还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竞争,以推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核算的影响。

会计核算基础包括两种,即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所发生的是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其标准是本期款项的实际收付,只要是本期实际发生的,即便该款项不属于本期,也被划入到本期款项范围内;权责发生制更为注重本期的收入权力和费用支出义务,其标准是属于本期的收入权力和支出义务,以此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按照旧会计制度,医院的会计核算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来执行,同时还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新会计制度对于医院会计制度核算以进一步明确,取消了收付实现制,要求医院的会计核算基础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在对医院会计收入进行确认的时候,要求医疗服务活动已经发生且收到货币资金。与此同时,还要对记入账目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由此而使得成本核算更为准确,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2]。此外,在新医改中明确“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的经济效益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按照公立医院会计制度,医院可以通过服务渠道对这部分损失以弥补,诸如药事服务费、技术服务费以及各种政府投入的增加等等。新医改中以推进医药分开为主,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那么,医院会计制度中的“药品进销差价”作废,同时,“以药养医”的核算也被取消,由此而改善了医院的运行机制。医院的会计信息内容主要涉及到医疗费用、价格以及各项财政补偿等等,会计信息更为充实而准确。

三、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内容的影响。

按照旧的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非盈利的固定资产资本明显不足,一方面体现为公共服务的补偿机制缺乏合理性,导致医院的财务问题没有真正意义地解决;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账面使用“累计折旧”科目虚增,导致财务业绩失真。新医改中对于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卫生系统的服务体系的设计都应该遵循公益性的原则,坚持公益性原则。”这对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主要是由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还没有将相应的公益性会计科目建立起来,因此无法提供有效的公益会计信息。医院的固定资产也没有进行公益性资本化的设计,这就需要医院将公益性补偿机制建立起来,尽量少量占用社会公共资源,避免公共资源按照资本化处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将公立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延伸到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公立医院改革后,能够充实会计制度中所存在空白,促进公立医院能够更好地发展,会计制度中可以对单独的公益性科目以设置。增设公益性会计科目后,固定资产的公益性资本化方式得以创新设计,使得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得以区分[3]。公益性科目的设置,有利于向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提供准确会计信息,以获得相应的公共服务补偿。随着会计制度适用范围的扩大,营利性医院参考新会计制度也得以运行,能够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税款。改革医疗会计科目、药品会计科目以及相应的会计核算方式,使核算内容更为规范化、科学化,减少医院在收入上的亏损。根据医院运行实际,将统一的医疗成本核算体系建立起来,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并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提升业务水平,能够使医院的成本类型、费用涉及范围、会计核算口径等统一化,使得成本信息更具有可比性。此外,公立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大度风险金的管理,从而确保会计制度更加完善。第一,确保医疗风险金的科学性。在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作用下,风险金应当从医疗收入中计提,用于支付医院发生医疗事故时所赔偿的资金,那么,风险金计提的比例不应该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而且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借记“医疗业务成本”科目,贷记“专用基金医疗风险金”科目。由于医院不同科室间有很多的差异性,在处理医疗风险时,只是按照收入比例进行分摊会存在不合理之处。因此,医疗风险金应该选择更加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摊,从而使得各科室的成本得以真实的反映出来。第二,加强医疗风险基账户管理。风险金超支的部分,要在提高下一年的缴纳比例,对于没有医疗事故的科室予以奖励,下一年降低计提比例,并将剩余基金结转到下一年使用,从而降低风险金管理的风险。同时,医疗风险金应当设置专户管理,在“专用基金—医疗风险基金”账户设置各科室的明细账,然后加强对风险金进行科学的管理,一旦发生医疗事故,需要对医院匹配数额和风险金账户实际支出差额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确保医疗风险基账户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第三,风险金核算内容。某公立医院建立了医疗风险金专户,专款专用,例如计提风险金为100万元,医院出资70%,职工缴纳30%,计提的风险金80%用于支付医疗纠纷补偿费用,20%用于奖励医疗质量高的临床科室。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新医改对促进公立医院会计制度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以来,与旧医院会计制度相比实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依然存在着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是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适用范围、医院会计制度核算以及会计制度内容的影响,需要在具体执行中能够对相关内容有充分认识。此外,还要建立统一的医疗成本核算体系,以使成本信息更具可比性。

参考文献。

[2]程文.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的分析[j].会计审计.(13):63.

[3]韩萌萌.新医改会计制度改革对大型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影响研究———以s医院为例[d].山东大学.2013.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公立医院也逐步进入了市场经济竞争领域。面对市场,如何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以及社会知名度显得尤为重要,而固定资产是衡量医院各项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又是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再加上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占比较高,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成为医院众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根据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分类标准来看,以我院为例,目前将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交通工具;专业设备;通用设备;家具及其他;图书。

1.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应有的重视。

受公立医院体制的影响,公立医院的产权是国家的,购买的固定资产也相应的属于国有资产,但是,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缺乏重视。医院领导普遍存在重医疗技术、重科研、重服务的意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资产不丢失,至于放在哪里,设备可以产生多少效益往往是忽略的,因此容易出现资产信息不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等现象。

2.没有从医院整体角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与制度。

医院现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为采购部门负责资产的招标采购,财务部门负责总账管理、总务及物资部门负责明细账的管理,而具体的使用部门只负责使用,不参与管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科室资产台账。大部分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以及专职管理人员,多部门的共同管理,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脱节,各个部门根据职能分工不同制定各自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甚至出现部门制度之间的相互冲突。建立医院内部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

3.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检查。

由于医院负责监督检查的审计部门人员配备有限,专业差异较大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对医院资产配置是否合理,资产是否存在违规使用,资产的处置是否合规等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监察审计部门作为独立于资产管理和使用的一个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定期对资产的采购情况、使用状况、报废流程以及资产使用效率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1.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思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是医院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提高竞争力、拓宽业务范围、创造良好市场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首先,医院管理者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创新管理思维,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的举措来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次,不仅管理层要重视,并应通过有效的宣传,督促资产使用科室乃至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要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传达到医院最基层,在医院内部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共识,以便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顺利进行。

2.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为医院更加科学规范的.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医院应据此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夯实基础。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包括固定资产购建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领用使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考核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环节的制度以及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制度等。只有站在全院的角度建立和规范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才能共同协作管理好固定资产,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强化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医院构建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使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将权限和责任落实到人,但是单凭管理工作一方来进行管理,其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医院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制定明确的监督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的招标、采购、入出库、管理、折旧、处置、捐赠等工作进行必要的审计,使得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受到严格的监督,并对所发生的不正常的现象,及时提出,及时纠正,进而保证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规范性得到有效的加强。

4.打造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医院配备的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多、价值差异大、摆放分散,因此打造一个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将各个责任中心的终端连接起来,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快速、准确了解全院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同时还可以将各风险点的控制通过计算程序进行管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好地解决固定资产监督乏力、信息滞后等问题。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实现各个部门在管理平台上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并相互监督,从而全面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了,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明确管理的主体,规范管理的程序,严格责任的追究再加上有完善的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作支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会不断优化,进而为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谢立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证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14,33(2).

2.查静娟.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6).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三

摘要:管理会计自上世纪中后期引入中国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在新型的市场经济情况下,管理会计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很多方面都依然存在问题。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的理论体系和法律法规都不够完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工作也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本文将通过对新形势下管理会计个性化的分析,向大家展现管理会计的意义和发展,以便更好的应用于工作中。

一、前言。

管理会计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到现在已经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史,期间获得了一些推广及应用。进入新世纪后,多种新的管理会计理念也逐渐应用到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水平不高,应用不普遍,我国的管理会计并未形成真正能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体系,没有真正地处理好管理会计在现实使用中的问题,并且就当下整个大市场下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全球竞争激烈,各国经济发展迅速,科技进步快速,企业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而管理会计应用经验总结的缺失还是削弱了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应用还是相对滞后,这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的影响,也有管理会计自身内在因素影响。21世纪的信息化发展,使得企业逐渐认识到传统管理会计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企业管理的要求,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高校管理会计课程在不断强调理论的同时并未强调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丧失,使其无法承担起推广管理会计应用的重担。因此,在新形式下我们应根据各类企业的不同情况,研究管理会计个性化发展,重新构建管理会计体系,进一步推进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与传统的会计含义不同,它主要是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对各种经济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然后借此平台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制定好应对的策略,控制未来的经营方式,并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评价,给企业提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案。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有其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色含义。

1.中国管理会计相对于世界来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虽然管理会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各国市场经济的程度和具体情况不完全相同,这就使各国的管理会计要有一定差别。西方经济比较发达,企业文化也与我国不相同,发展研究出来的管理会计方法也只是适用于它们的经济背景,社会大环境不同,那么管理会计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不同。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完全市场化有区别。现阶段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众多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管理会计相对于世界其他工业发达的国家来说,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的管理会计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而制定,如果不结合我国的国情,不联系企业自身实际,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那么在应用中也会出现问题,从而失去实用价值而不能。

2.是我国各企业中应用的管理会计具体方法与国外其他企业有区别。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也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在市场经济中,各企业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都有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各企业的企业文化及管理层对待管理会计的态度不完全相同。当前,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出现了电脑整合制造的趋势。在此新制造环境下,要求企业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以系统理论的观念,综合考虑生产、经营、市场、政策和竞争对手等诸多因素,来实施对企业产品、生产、经营和市场的全面控制和管理。这些决定了管理会计在各企业中的应用有所不同。各企业在应用的管理会计具体方法时主要应从观念上培养管理会计的意识,将管理会计融入企业文化,使企业的领导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

三、管理会计个性化的意义。

作为企业和单位管理活动的有效手段,管理会计具备个性化的特征。管理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经营,这一主要职能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所要面临的市场环境都有重要影响。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核心的管理会计框架体系。

1.有利于改变目前状况,促进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

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基础上的扩展和深化,它的主要目标是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以财务战略为中心,确保损益目标的实现。新形势下的企业要求用新的管理会计方式解决发生的问题,目前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度不够,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我国推行管理会计的个性化应用,有利于改变管理会计只有理论,没有实际行动的现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就管理会计在某些方面的已经用进行尝试,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管理会计上应用的时间并不长,很多方面都不够完善,身为企业,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完善财务体系,使财务和管理能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有利于管理会计学科的自身发展与完善。

每一门学科都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发展与完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管理会计也是如此。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大都是通过引进西方的研究成果进行的,并没有完全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论框架、理论模型和实践工具,没有形成自身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由于管理会计学科内容常常变化,方法也多变,在无形中加大了对其推广的难度。另外,管理会计中的很多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互贯穿,边界模糊,致使管理会计没有独自完善清晰的框架,例如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学科之间就有此现象。这很不利于管理会计自身的发展,实用性和操作性也就无从谈起。推行管理会计个性化发展,有助于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和高校学生参与到管理会计的研究与运用中来,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促进管理会计学科的发展和完善。

四、如何推进管理会计个性化发展。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未来企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优异成绩,财务会计信息化将是未来会计事业的发展方向。管理会计作为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决策部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推动管理会计个性化发展将是未来的工作重心。

1.全社会应该重视。

管理会计作为未来企业会计的发展方向,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首先,从国家来看,要建设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建立法律、行政和社会性的管理制度,促进管理会计的健康发展;其次,企业决策层应有全局观,全面长远地看待管理会计个性化发展。各层领导应以身作则,学习领会管理会计的知识和方法,从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着手,研究管理会计在不同单位的具体应用;再次,要在高校广泛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将管理会计教育大众化,吸引对此感兴趣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培养管理会计个性化应用的'后备人才;最后,要将管理会计纳入会计师、经济师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促进全社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

管理会计行为是对企业的管理行为,而不是对企业的核算行为,既是对管理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意识的检测。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的内容较为“碎片化”,因此我们应该准变观念,不要期望管理会计像财务会计那样在企业中获得系统化的应用,而只能立足于进行“模块化”应用,在生产经营的各个个环节中,根据管理会计个性化的要求,尽量寻找管理会计的用武之地,能用多少就用多少,以点带面,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3.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会计的应用最终要通过会计人员加以实施,具体运用到日常的会计工作中。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全社会都意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层次、知识结构和职业水平等都对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推进管理会计的个性化发展和应用,企业必须重视管理会计人员个人技能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前阶段,企业需要定期进行大规模人员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库,提高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倡人人参与,让每个管理者和会计人员都了解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使整体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五、结语。

随着技术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管理会计的应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路,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云凤.关于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8).

[2]王艳辉.管理会计的中国化发展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

[3]朱素瑶.浅谈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5(06).

[4]孙佳丽.浅析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和推广[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6).

[5]王晨溪,王迪.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02).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四

成本核算标准化主要指的是单位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的实际成本以及单位成本,从而规范正常的成本核算体系,并赋予一定的科学性和标准性。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制主要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服务定价和医疗补偿机制,从内部的管理来看,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是对医院内部的成本控制进行加强,从而提升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1]。

一、公立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标准化的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一)流程。

当前我国公立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标准化的主要流程:是将医疗的实际支出所耗费的金额归结至各个核算单元,以此来形成不同科室的成本,再按照分项将其逐渐结转为三级的分摊方法,其分摊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医院各个科室以及部门的成本和资金使用进行分类,并对公立医院的行政后勤科室花销以及医疗辅助科室的花销还有医疗技术科室花销等进行结转,以此来更好的形成最终的临床服务科成本,公立医院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成本核算,通过将较为科学且严格的顺序来规范整个流程更能达到成本核算的标准化,并提升公立医院核算水平[2]。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的标准化的成本核算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是缺乏完善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由于我国公立医院存在人员多、科室多、项目杂等特点,便在无形中带给成本核算一定的难度,甚至致使很多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仍处于磨合的阶段,成本核算体系并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立医院的发展。其次是缺乏较为清晰的成本费用均摊比例,由于公立医院不同部门的实际开支各有不同,很多公立医院都是各个部门形成自己的核算系统,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医院的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各个部门自身也进行了相关的核算。由于缺乏专业且明确的成本费用分摊比例,导致很多公立医院缺乏专业的计算方法,从而导致成本核算缺乏一定的可比性,更是影响了医院最终的核算结果[3]。最后,当前我国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仍采用不成熟的成本核算更是影响了成本核算的整体水平,成本核算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相关工作人员也缺乏了事先控制和事后控制,并不能更好的`满足成本核算的要求。

二、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标准化的几点重要的解决策略。

(一)完善监督体制建设。

完善监督体制建设是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标准化的重要举措,公立医院的相关管理者需要借助更为专业有效的监督手段以及辅助性制度来对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进行双重的监督,以此来提升进行成本核算的水平,并规范整体成本核算的标准化程度,在这一过程中还要进行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一方面要重视对成本核算以继续相关工作人员的任用,以此来打造一支具有极强专业素质的员工队伍,另一方面要让内部审计更好的适应当前医药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并推进医院的审计工作更为科学规范。这样才能顺利的保证成本核算工作可以在医院内部的各个科室和部门之间有效的运行,并促进医院成本标准化的发展。

(二)加强人员的整体素养。

加强人员的整体素养是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标准化进程的又一重要举措,由于公立医院内部所要进行的成本核算需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成本核算中所涉及到的范围更是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这便需要管理队伍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对管理队伍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公立医院的管理者需要对员工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并在培训过后对员工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以此来检验员工的实际培训情况,并对考核成绩优异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更好的发挥出榜样带头作用,对于多次成绩不理想的员工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并保证员工的专业水平达标后才可上岗。与此同时,还要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并通过笔试和面试的两个环节来进一步的规范公立医院的用人环节,以此来打造一支具有极强专业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来更好的进行成本核算工作,使其朝着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三)树立更为科学且明确的管理意识。

树立更为科学且明确的管理意识是提升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标准化水平的关键,公立医院的管理者需要转变以往的成本核算管理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树立更为明确的管理意识能在根本上带动员工意识到进行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公立医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加强对成本核算工作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避免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流于表面,并让管理工作更好的渗透到日常的控制过程中,并通过这种积极性来更好的带动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成本核算的工作积极性,以此来形成更为具体且系统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三、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水平,并使得医院从简单的预算会计工作,进一步走向预测、决策、设计、考核以及评估等现代的医院经济管理,便要对公立医院内的成本核算的标准化给予一定的重视,不仅要完善监督机制,更要加强人员的整体素养,这样才能进一步的发挥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标准化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俊丽。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5):14—16。

[2]金海燕。浅析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问题与控制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9):280—280。

[3]李乐波,高彦兵。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与应用[j]。现代医院,2017,17(1):47—48。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五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分支,与财务会计同是企业管理必不可缺的重要部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且逐渐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与理念。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仍明显落后于企业。伴随医疗改革的持续进行和医院管理的不断发展,传统医院财务会计已经不能应对内外部环境的急速变化,制约了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因此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管理会计可以有效地将医院整体发展战略、医院运营过程及医院绩效衡量连接起来,通过对医院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准确衡量、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监督,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公立医院推行管理会计,主动发挥管理会计作用有着现实意义。本文对当前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管理会计在我国公立医院的应用提供借鉴。

(一)为管理层提供决策相关信息。

医院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医院的持续发展,而医院的发展在于科学合理的决策。医院管理层不仅要掌握已发生事项的财务信息,还要掌握有利于医院未来发展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决策相关信息。财务会计主要是定期向外部使用者提供反映过去某一阶段、某一时期已完成各项经营事项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主要服务对象是外部信息使用者,不能满足内部管理层特殊化的信息需求。医院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方法理念的结合,主要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层。基于管理会计本身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作用,可以对医院各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不仅能反映过去,而且可以预测未来。管理会计偏重对未来的规划,从而可以为医院将来发展提供科学的预测分析。因此,医院财务人员在掌握已发生事项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应积极地收集、整合、编制各种信息资料,分析成本与业务量间的关系,为预测经营成本、编制预算、控制风险、绩效评价等提供决策信息依据。

(二)改善业绩考核与评价。

对医务人员的业绩考核与评价是保证公立医院持久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指挥棒。医院管理层对医院的经营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将计划执行与决策实施的各项数据,与最初的预算数据及医院整体目标进行比较,是进行业绩评价的基础与依据。利用管理会计中的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绩效管理等方法,对公立医院的经营活动进行实时及完整的事前控制、事中约束、事后评价,可以帮助管理层实现全面业绩考评(冯欣,)。利用管理会计相关方法还可以根据医院的整体目标和各责任目标,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对各科室的业务状况、工作职责履行状况进行评价,对成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和表彰,对业绩不理想的人员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甚至给予一定惩罚,以此改善医院管理并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三)有利于综合效益的提升。

公立医院是国家为社会公众提供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加强对社会效益的关注。管理会计的功能是改善自身内部经营管理,通过对医院内部进行管理控制,监督和制约医院经营活动,从而提升公众信任度,增强社会效益。医院应用管理会计,可以计算出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达到最优的指标。如资产收益率,床位平均周转率、医疗服务收益率等,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对经营效益的更全面判断(方霞波,)。此外,管理会计中的量本利分析、盈亏临界点及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等方法,可以帮助公立医院进行定量分析,实现对成本的管理控制,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医院管理层关注度不高。

管理层的关注是推进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中应用的基础,是管理会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现行公立医院管理层大多由医界专业人员出任,更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先进医疗工具方法的引入及应用、医院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关注相对较少。管理会计主要为医院内部各层级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于医院内部经营。如果医院自身没有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成本控制、盈利能力提升关注度不高,对投资、预测、控制、决策重要度缺乏深刻认知,就不会对管理会计重点关注,会计也只满足于记账,制约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体现不出管理会计的价值。

公立医院体制发展及就业偏好等原因导致公立医院会计准入门槛低、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知识与实际医疗服务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财务人员缺乏对管理会计的深刻认识,只是机械地运用相关方法。还有人员则缺乏对医疗服务及业务的了解,不能完整地获取有用信息。管理会计工作需要相对于财务会计更高的综合素质能力,从事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在掌握财务会计各项知识的基础上,要熟悉医院运营及各项业务流程,同时还要掌握战略规划、成本管理、营运管理、价值管理等相关知识。而大多数公立医院缺乏这种综合素质人才,导致管理会计应用受阻。

(三)管理会计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我国企业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大部分公立医院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或岗位,财务人员大部分时间用于账务处理、编制报表等传统财务会计核算,缺少对管理会计的认知及应用。管理会计中的成本管控、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内部控制等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即使少数财务人员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却很少参与医院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实施,话语权小,管理会计提供决策信息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业绩考核制度不合理。

数据显示,我国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9.2%,绝大部分医院收入均来自于医疗服务及药物收费。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以使公立医院以公益组织的角色进入市场,以医疗服务收取病人的医药费、检查费等实现医院的创收,维持医院的发展。在纯经济指标为主的考核制度下,公立医院发放奖金通常与成本、收入核算结果挂钩,使医务工作者的思维一定程度地偏离了公益性服务轨道,开单返点、开单提成等频频出现。过于注重财务指标评测加上论资排辈等因素,导致公立医院业绩考核制度不合理,不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五)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落后。

首先在医院中采用计算机解决一些数据问题的是美国,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手段进行医院信息管理已普遍出现在西方国家的医院。如美国的qmr系统、法国的his体系等。我国“金卫工程”的提出推动了卫生信息化进程,但相比国外,我国医院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方面仍然处于落后水平,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薄弱。公立医院财务软件多适用于财务会计体系,主要是事后核算功能,没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管理功能,导致管理会计所需数据及信息需要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且数据准确度不高。同时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医院付出较大的财力,还要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使公立医院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热衷度不高。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

政府卫生部门应该对公立医院主要管理层进行集中培训,使医院管理层学习、理解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及方法,激发其对实施管理会计的热情。同时加大对医院管理会计实施的考核与指导。管理层首先应将所学管理会计思想通过座谈、定期培训等方式对医院全体员工进行宣传,从而在医院全体员工中建立管理会计理念。其次,公立医院应积极实施总会计师聘任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管理会计领头人不仅要制定科学的管理会计工作方法、流程,还要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会计工作加以指导。管理层应提高管理会计领头人的话语权,使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更具有权威性。最后,管理层应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意识,从医院管理的各个层面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特别是在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推进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主导、管理会计负责人带队为指导、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局面,引导医院相关人员主动配合管理会计工作,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推行。

(二)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层面:一是提高会计人员的准入门槛,尽量招收高学历、跨学科的综合素质人才。严格审查人员职业资格并深入了解人员实践经验水平,从根本上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定期聘请管理会计专家讲授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及经验方法,对医院会计人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会计人才水平;三是与科研高校结合,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培训基地,加强会计人才的再学习、再教育;四是为财务部门及管理会计人员订有关管理会计的图书、报纸、杂志等,并定期举行读书讨论会,使会计人员主动参与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人才层面:一是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管理会计相关培训活动;二是主动培养人员财务与业务有机融合意识,学习医院运营中相关业务知识,克服人员与医疗业务脱节现象,灵活运用管理会计方法。

医院对财务部门的职能要求不能局限在做账报账、简单的成本核算、税务申报等方面,还需专门设立管理会计岗位进行全面预算、成本管控、绩效考核评价等活动。明确管理会计岗位职责,拓宽管理会计范围是强化管理会计职能的重要手段。如管理会计人员广泛参与制定计划、管理决策、绩效管理等活动可以通过明确岗位职责来实现,这可以督促管理会计人员参与医院的各项业务活动,在给管理层订立并实施战略规划等提供决策参考信息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赋予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相应的权限及话语权。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权限是保证管理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管理会计职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础。赋予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更多的话语权,为其创造参与决策的机会,使其能够为医院的管理建言献策,帮助管理层进行科学的管理活动。

(四)建立综合业绩考核制度。

对公立医院进行补贴。适当对公立医院进行补贴,维持其正常运营,可以改善医院以“逐利创收”维持其发展的局面,使其承担更多的公益性,有助于综合业绩考核制度的建立。完善业绩考核指标。财务指标反映了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是以货币形式对医院整体业务运营情况、员工工作情况等方面的衡量。但以非货币形式衡量的非财务指标对于激发员工热情、完善考评制度、承担公益责任等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如医院员工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医德医风、医护安全程度等非财务指标,也应作为业绩考核指标。众多学者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融合,构建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方法对公立医院进行业绩评价,而且效果不错(田春华,;刘运国,)。业绩考核与职位分配、职位工作量挂钩。如岗位的重要程度,贡献大小等,使医院各部门员工都切实明确自己的职责,调动人员积极性,引导员工的行为。

建立包括会计核算、成本管控、预算管理、绩效考核评价、财务状况分析等在内的一体化信息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对所需要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实现数据共享,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并及时、准确地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比例。美国国会在提出《电子病历激励计划》,并且专门拨款用于电子病历有意义使用的激励,促进全国性的卫生信息交换,极大地推动了医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由国家出资建立,具有政策先行性特征,国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可以借鉴国外做法,加大政府对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投资,通过经济激励激发医院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热情,调动积极性,缓解公立医院由于信息化建设所耗财力多而止步不前的情况。

作者:郭孟竺王艳丽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冯欣.公立医院应用管理会计的探索与实践——来自广东省某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的案例[j].会计之友,2015(14).

[2]方霞波.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j].中国卫生经济,2015(6).

[3]田春华.平衡计分卡在公立医院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4(12).

[4]刘运国,在医院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广东zy医院的案例[j].财会通讯,2011(31).

[5]钱有华.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的应用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5(10).

[6]孟焰,孙健,卢闯,刘俊勇.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4(9).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六

管理会计俗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是根据内部管理部门的特殊要求(资金分配,经菅决策、业绩评估等),提供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大体来说,管理会计具有三方面的职能:预测分析职能、组织控制职能和考核评估职能。现代医院管理会计作为结合现代管理会计学和我国医院改革的实践经验建立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由于经验不成熟、方法不规范,能够从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绩效等方面成功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公立医院为数不多,管理会计在医院的`实践和应用尚处在初始阶段。

二、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在提供管理信息方面。医院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及时把管理过程中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提供给管理人员,对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控制和决策,从而促进公立医院增收节支,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在责任会计方面。目前在大中型公立医院应用责任会计较普遍。例如有的医院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实行分级经济核算管理,责任会计负责全院各责任中心,并直接对总会计师或财务科长负责,其具体职责为:编制责任预算;日常记录、计算、编制责任报告;比较、分析实际与预算的差异,提出纠偏的措施等。其中以责任预算和业绩分析为工作重点,在设立责任会计的同时要设立科室管理员制度,科室管理员为科室经济核算责任人,负责科室经营核算、记账、统计分析的管理,并直接对科主任负责,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网络,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在经营预测方面。大多数医院在医疗经营规划中均能较好地将定量与定性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预测分析。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分析就是运用专门的数学方法进行经营预测,例如对医疗需求的预测,对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决策的预测等。

(四)在经营决策方面。在医院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货币计量的指标、工作量指标和医疗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利用量本利分析、价值工程,来计算综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评价决策方案的依据,预测与决策是紧密相关的,借鉴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一些医院的财会人员依据成本性态原理,利用变动成本法开展成本决策分析,并选择最优方案。

三、建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新棋式,逐步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体系。

(一)提高公立医院主要领导的管理意识是能否成功推行管理会计的关键。公立医院主要领导的管理会计知识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参与,推行管理会计是一句空话。

(二)设置总会计师制度,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管理会计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全成本核算、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限价的有力保证。公立医院的财务、成本、管理会计三者必须由总会计师加以协调,实行总会计师负责制,建立总会计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科室核算员为一体的管理会计核算体系,监督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全过程。

(三)建立现代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新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还处于以财务会计为主的核算型模式。为了适应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要实现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新模式,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内涵。

(四)创造条件积极稳妥的推进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中的应用。要有计划地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会计知识培训,大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成立管理会计专题研讨小组,积极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要完善管理会计机构,逐步在大型医院进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机构分设的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条件,逐步试行。中小型公立医院应根据需要和可能设置专(兼)职管理会计岗位,并逐步开展管理会计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公立医院也逐步进入了市场经济竞争领域。面对市场,如何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实力、市场竞争力以及社会知名度显得尤为重要,而固定资产是衡量医院各项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又是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再加上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占比较高,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成为医院众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根据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分类标准来看,以我院为例,目前将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交通工具;专业设备;通用设备;家具及其他;图书。

1.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应有的重视。

受公立医院体制的影响,公立医院的产权是国家的,购买的固定资产也相应的属于国有资产,但是,绝大部分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缺乏重视。医院领导普遍存在重医疗技术、重科研、重服务的意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资产不丢失,至于放在哪里,设备可以产生多少效益往往是忽略的,因此容易出现资产信息不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等现象。

2.没有从医院整体角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与制度。

医院现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为采购部门负责资产的招标采购,财务部门负责总账管理、总务及物资部门负责明细账的管理,而具体的使用部门只负责使用,不参与管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科室资产台账。大部分医院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以及专职管理人员,多部门的共同管理,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相互脱节,各个部门根据职能分工不同制定各自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甚至出现部门制度之间的相互冲突。建立医院内部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

3.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检查。

由于医院负责监督检查的审计部门人员配备有限,专业差异较大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对医院资产配置是否合理,资产是否存在违规使用,资产的处置是否合规等情况缺乏有效监督。监察审计部门作为独立于资产管理和使用的一个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定期对资产的采购情况、使用状况、报废流程以及资产使用效率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1.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思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是医院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院提高竞争力、拓宽业务范围、创造良好市场环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首先,医院管理者应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创新管理思维,制定出相应的、具体的举措来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其次,不仅管理层要重视,并应通过有效的宣传,督促资产使用科室乃至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要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传达到医院最基层,在医院内部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共识,以便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顺利进行。

2.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行为医院更加科学规范的.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医院应据此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夯实基础。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包括固定资产购建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领用使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考核环节的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环节的制度以及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制度等。只有站在全院的角度建立和规范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才能共同协作管理好固定资产,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强化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医院构建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是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即使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将权限和责任落实到人,但是单凭管理工作一方来进行管理,其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医院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制定明确的监督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的招标、采购、入出库、管理、折旧、处置、捐赠等工作进行必要的审计,使得固定资产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受到严格的监督,并对所发生的不正常的现象,及时提出,及时纠正,进而保证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得以提高,规范性得到有效的加强。

4.打造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医院配备的固定资产由于种类繁多、价值差异大、摆放分散,因此打造一个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信息化平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将各个责任中心的终端连接起来,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快速、准确了解全院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同时还可以将各风险点的控制通过计算程序进行管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好地解决固定资产监督乏力、信息滞后等问题。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实现各个部门在管理平台上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并相互监督,从而全面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随着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期,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已经迫在眉睫了,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只要明确管理的主体,规范管理的程序,严格责任的追究再加上有完善的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作支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会不断优化,进而为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谢立娟.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证研究.中国卫生经济,,33(2).

2.查静娟.浅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06).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八

摘要:本文以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措施,旨在不断提升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探究月(上)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探究陈娟(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苏州)摘要:本文以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措施,旨在不断提升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工作质量。

绩效管理是在新医改下对公立医院提出的新要求,通过优化绩效管理制度能够不断提升医院的内部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医院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探究成为现今较热的话题,如何对其进行应用,成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深思的问题。

1.公立医院的特征公立医院就是由国家投资兴办的医院,我国公立医院主要包括:社区医院、县级医院和大型的市级医院以及专科医院等。公立医院主要解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以服务为主体,是我国医疗事业的中坚力量,主要有如下特征:公益性是公立医院最显著的特征,公立医院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多层次化,由于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不同,其服务的对象也不同。2.绩效管理相关概念绩效管理的概念源于企业管理,通过制定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反馈等方式激励员工能够始终保持工作热情,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这种优秀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公立医院中,并且在公立医院的建设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绩效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式,以实现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3.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我国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工作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而逐渐深入发展的,并且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要求公立医院逐步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的改革。鼓励公立医院将政事分开、管办分开,不断完善补偿政策,加快形成多元化的公立医院格局,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也要随之完善,加强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评价分析、完善现有成本核算机制等方面工作,不断加强绩效管理的应用能力。

1.医护人员的参与度不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医院的绩效管理制度大部分都是由管理层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制定的,在管理中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绩效管理与医护人员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就会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抵触。很多员工将考核任务看作是医院用另一种方式难为大家,因此对绩效管理的理解不足,导致部分员工对绩效管理存在认识误区。2.绩效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机制发展时间较短。在体制上也不能够完全切合公立医院的实际经营状况,因此就导致会出现以下几种问题:一是用绩效考核替代绩效管理,从而限制了绩效管理的应用范围,也容易让医护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产生误区,使绩效管理变得单一。二是在现在的绩效管理的制度中,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只是被动地接受管理,使管理缺乏能动性。三是绩效管理的人力资源开发上能力不足,导致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战略目标缺乏前瞻性。3.缺少科学的评价机制在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内容以及指标较为随意化,不能够全方位地就医院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绩效考核,又会导致绩效管理的无序。最终会导致员工的发展与医院整体战略发展目标错位,不仅降低了医院的工作效率,还会极大程度降低员工的工作热情。4.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足绩效结果是对医院职工职业生涯规划、薪酬调整、职位晋升的主要依据,也是整个医院进行绩效管理的重要成果体现之一。但是大多数医院执行考核条例的时候,没有将薪资调整与实际的绩效考核情况相统一,这就导致考核制度的执行结果能力不足,使职工对绩效管理失去信心。

1.提升全院职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1)定期对全院职工开展绩效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思维、管理效用的讲座,不仅仅局限在绩效管理浅显的知识讲解,而是让每一位职工能够更加深层次提升对绩效管理的认识。(2)加大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将绩效管理制度渗入其中,能够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励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是面向整个医院与各个部门联系最密切的部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依照医院的实际经营状况、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各个科室的专业能力和应诊能力,对人事进行合理的调配。例如,医院要打造内科权威级别的门诊质量,人事活动就要依照这样的发展目标,整合内科的医疗资源,协助相关部门打造一支内科素质优越的团队,实现医院发展目标。通过这样的人事调动安排,能够使整个医院重视对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执行,并在绩效管理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工作。2.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设计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公立医院通过完善绩效管理工作,转变绩效考核替代绩效管理的发展模式,将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落实到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1)建立专门的绩效管理部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由医院的院长担任,部门成员则由各个科室、各部门主任担任,从而有效保障绩效管理的落实力度和执行力度,各个科室、各部门主任都是相关行业的专家,这样的组织结构能够保障绩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为绩效管理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2)完善薪酬管理。新医改要求将绩效薪酬中对传统工资中的薪酬工资与绩效工资进行拆分,以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医院可以将职工的工资分为三个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此外再加上根据绩效管理效果体现的补贴工资。对主动加班、热情服务的工作人员,也给予补贴工资。这种工资形式的推出,能够在保障医院公益性的同时,提升工资的效益性,通过工资结构的调整,完善绩效管理制度。(3)科学设计绩效指标。根据新医改的明确规定,通过完善分配制度,以激励的手段,实行岗位应聘制和管理制度。首先,将医院的公益性转化为各个部门、科室的实际工作内容,并根据不同的服务能力制定不同的指标,指标的设计不能过于烦琐,主要分为优、良、中、差四个,根据医护人员提供的服务的能力,进行考核。其次,注重指标内容。以往公立医院的指标制定过分关注完成程度,而忽视指标的执行过程、质量如何,与管理的根本目的相违背。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员工的指标执行过程加以检查,能够保障考核完整性。再次,不同的指标要有轻重之分。将能够短时间体现医院效益的指标有效执行,如果指标有了轻重之分,就会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有所侧重,尤其是对医院的学术研究和技术水平之间的衡量,在指标设定中要注重把握权衡原则。最后,柔性绩效管理指标。这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除了关注指标的评价以外,还就职工的个人兴趣、人际关系、工作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医院留住人才,满足现代人才管理的需要。但是在人性化管理中也要注重把握尺度,以管理为主,避免出现人浮于事的问题。3.加强对绩效结果的落实首先,医院要根据各个科室、部门的考核大目标的完成度(在考核中注重对上文中考核指标的衡量),对各个科室、部门进行津贴、奖金的发放,再由各个科室、部门根据内部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发放奖金。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医院还是科室、部门,都必须要保障透明公开性,这不仅是对绩效管理制度的维护,也有助于打造公平正义的工作环境。其次,将评优情况与年度单项结果挂钩,对医院设备、医疗、护理、医保等单项管理工作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优。最后,重视医院内部每一名医护人员职业的发展空间、潜力、职业规划等,使个人成长的信息能够整体感知,提升工作热情,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在增强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能力、提升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提升全院职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完善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设计、加强对绩效结果的落实,不断地促进公立医院竞争力、服务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慧,岳金凤,田丽君,等.新医改背景下某公立三甲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35).

2.黄梅娜.分析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经贸实践,2017(11).

3.陈忆,潘悦华,崔梦迪,等.公立医院临床医生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研究:以上海瑞金医院北院为例.中国医院,2017,21(3).

4.葛凤丹,吕婧,张素红.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以南京地区公立医院为例.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7).

5.邓伟.新医改背景下分析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建议.人力资源管理,2017(4).

6.董音茵,李萍.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实行绩效工资的难点与对策.中国总会计师,2017(3).

7.贾露.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分配制度改革趋势及方式探究.天津财会,2017(4).

8.李欣欣.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国总会计师,2017(1).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九

摘要:进入到医改的新时期,公立医院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在公立医院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可以使公立医院的现有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因此,本文对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管理中应用的意义、问题和对策展开了探讨,希望推行医院管理会计,促进医院的各项重大决策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

会计是传统会计的一个分支,主要作用是通过财务会计管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所以,管理会计在许多行业得到了应用,并且成为了不少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医疗改革的大趋势下,公立医院也有必要在经营管理中对管理会计应用问题展开探讨,以便更好的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在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需要实现高效、低耗和优质的改革。而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财务部门为医院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信息的基础上。应用管理会计,可以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完成对各种内部会计信息的有效分析,从而为实现医院的科学管理提供途径。比如,应用管理会计可以对财务会计提供的历史成本和业务量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立特定数学模型反映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联系,继而为公立医院预测经营成本和完成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二)改进医院的绩效考核管理。

想要加强公立医院的管理,还要完成对医院经营过程的全面监督和控制。应用管理会计,则可以完成对医院各科室的业务情况的汇总分析和考核,并以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医疗安全质量和医德医风等为考核指标完成对全体医护人员的有效分工管理,从而实现对医院整个经营过程的跟踪控制。此外,利用管理会计还能够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系统的建立,从而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全面业绩考评[1]。而通过将医院经营的实际数据与经营目标相比较,则可以实现对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的改进。

(三)促进医院综合效益提升。

不同于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会计主要集中在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医院内部管理的评价。所以,在公立医院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能够在财务会计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完成对医院经济效益的有关经济指标衡量和核算。而通过分析医疗成本收益率、固定资产收益率等各项收益指标,则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准确判断医院的收益情况[2]。此外,公立医院还可以利用管理会计对医院的盈亏情况展开定量分析,从而在实现对医院经营成本严格控制的基础上,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

就目前来看,管理会计并没在公立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重视。从经营理念上来看,一些公立医院管理者认为医院的经营属于公益事业,不需要以盈利为经营目的,所以也没有给予医院的内部管理问题足够的重视。另外,与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一样,财务部门在公立医院地位不高,财务工作不受重视,较少参与医院的战略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会计的方法难以得到实施,同时管理会计的效果也无法得到发挥,从而导致医院的管理会计人员处于尴尬的境地。

(二)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

想要使管理会计工作得到规范化的发展,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但就目前来看,公立医院还没能建立健全管理会计规章制度,以至于管理会计的工作基本上是由财务核算的人员兼任,继而导致管理会计的工作无法得到真正落实[3]。与此同时,医院的财务管理会计基本上只是对日常财务资料的处理进行事后记账,无法较好的完成对财务管理信息的有效分析,以至于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仍然处在“参与管理”的地位,无法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而在大多数医院停留在重视财务核算,会计只是账房先生角色的背景下,管理会计基本无法实现对医院运行成本的有效分析和评估,继而无法真正发挥管理会计的管理作用。

(三)管理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低。

所谓管理会计,即是业务融入会计,会计支持决策。所以,需要有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开展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工作,以便真正利用医院的会计信息实现对医院的运营管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医院大多数会计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财务核算方面,认为算账、报账和记账才是首先需要完成的工作,对财务分析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受到内部控制和业务能力的影响,多数财务会计人员还在使用单一的核算系统或报表系统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以至于无法对医院的财务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并且也无法得到精确的财务核算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常常会出现会计失真的问题,从而给医院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损失[4]。因此,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将直接决定管理会计的工作开展效果,而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也将直接阻碍公立医院的发展。

(一)转变财务管理思想。

在医疗改革不断推进的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应该及时转变财务管理思想,将管理会计当做是实现医院高效运营管理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医院的管理人员需要充分重视管理会计工作,从而督促医院的财务人员参与到医院的运营管理活动中。另一方面,医院需要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更适合的工具,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完成财务核算的大部分工作,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从事财务分析工作。再者,医院需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而管理会计的负责人不仅要制定实际的管理会计方法,还要对财务人员开展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的指导[5]。此外,对于财务人员来讲,也需要及时进行自我思想的转变,以便通过实现对医院财务的全面预算管理为管理人员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强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从根本上来讲,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同时也是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信息来源,需要服从管理会计提出的战略决策。所以,公立医院需要建立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便利用新的会计管理理念实现对财务工作的改革。而利用该种模式,可以加强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从而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具体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成本会计完成对医院整个经营的过程的监督和反映,并完成对会计主体的所有会计要素信息的汇总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从多个层次开展管理会计工作,以便通过分析多方面的会计信息来完成对医院财务会计信息的预测和规划[6]。而通过在医院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实施战略决策,则可以使医院的组织执行效率得到提高。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水平。

为了更好的'开展医院的管理会计工作,公立医院要加强对单位会计人员的培养,以便使单位的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得到提高。一方面,在人员招聘阶段,医院需要严格审查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以确保应聘的会计人员具有足够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医院需要定期聘请专业人员讲授专业经验和技能,以便使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而在日常生活中,医院也要督促会计人员加强学习,以便使会计人员不仅熟练掌握日常的财务核算工作[7]。再者,公立医院需要加强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培训,并使会计人员明确管理会计的职能和掌握管理会计的内容,从而使会计人员为医院的管理作出更多的贡献。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公立医院应该有效进行管理会计的应用,以便达成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的目的。而出于这种考虑,公立医院需要转变目前的财务管理思想,并加强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以便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打下一定的基础。此外,公立医院也需要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从而通过提高自身管理会计水平使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5]曹根水.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299.

[6]窦念娟.管理会计在现代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时代金融,2015,21:254.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十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加强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现如今,许多地区的公立医院都进行了专项资金试点工作,对其管理工作中的细节和重点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提高了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的安全性,使得专项资金能够在对应的领域发挥作用,减少了专项资金的随意挪用,加快了公立医院发展的脚步。

公立医院成为了当今社会人们就医的最好选择,这就使得其责任更加重大,为大多数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也使得公路医院的发展受到社会和人民的关注。这段时间以来,根据相关的法律和社会提出的相关要求,公立医院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能够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服务。经过医院和社会的不断努力,公立医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各个部门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措施,尤其是在资金方面,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而且医院的资金结构也在逐渐的发生变化,使得专项资金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方面资金的增多,使得医院能有更多的科学性建设,能够引进更多的先进设备,提高其医疗水平,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公立医院能够体现政府的服务功能,公立医院也能够体现政府的政策。所以说,公立医院是政府相关单位关注的重点,随着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专项资金的增多,公立医院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也应该加大管控力度,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核工作,使资金按照政府的意向流动,防止专项资金滥用的现象[1]。

(一)资金的审批较为复杂。

公立医院一般会根据医院实际的发展情况申请专项资金,在申请的时候要一层一层的审批,最后由中央批准,在这之前,需要多个部门进行检查,若是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申报,中央批准后再一层一层的下拨,最终落实到医院的相关部门,这个过程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审批过程较为复杂,其中涉及到的环节也相当的繁琐,能对公立医院的发展产生阻碍。

(二)资金核算不规范。

当公立医院收到中央下发的专项资金以后,许多公立医院没有按照项目的支出情况对资金进行核算,导致支出的资金缺少相关的`明细账目。由于医院在支出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使得资金核算时会出现严重的混乱,将不同时间、不同项目使用的资金混在一块,这样就导致不能很好的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不利于对资金的流动方向进行合理的调整[2]。

(三)资金管理使用不合理。

在专项资金进行申报之前,都会制定资金的预算方案,并且为其制定专门的计划,合理的使用资金,这些方案和计划还要进行层层的审批,使其能够促进医院的发展。但是有的医院没有制定合理的方案和计划,使得每笔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所降低。另外,有的公立医院还会将本年的专项资金转移到其他项目进行核算工作,使资金的项目支出出现虚构的现象,会对医院的资金使用和管理产生影响。还有医院会随意的申报资金,出现项目资金随意使用的情况,这就造成了专项资金的浪费。

(一)加强跟踪管理工作。

要想加强资金的跟踪管理工作,就要加强对资金管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管理知识,准确掌握各种资金管理软件的使用,提高他们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制定相关的规划制度,确保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和合理性。对专项资金的流动方向和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将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及时改正,从而提高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二)完善管理办法。

对公立医院的专项资金要坚持相应的原则,使得专项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防止出现滥用资金的现象,以确保医院能够依据计划使用资金,促进自身的发展。医院要从自身实际的发展出发,结合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资金申报,完善相关的资金管理办法,减少随意申报的现象[3]。

(三)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专项资金进行落实之前,需要对资金的各个环节进行证实,对资金的使用进行跟踪监督,调整资金的流动方向,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公立医院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由医院专门的人员对全医院资金的初审工作和申报工作进行检查,将资金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好。

(四)完善监督机制。

公立医院要在医院内部成立专门的审查小组,完善专项资金的监督工作,针对资金的投入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避免出现专项资金的滥用情况,将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展现出来。公立医院还要教授专门的人员学习新型的软件,提高专项资金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减少操作的失误。同时,还要求资金管理人员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对审计工作进行辅助,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公立医院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监督平台,对使用资金的数据进行公布,让更多的人对资金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四、总结。

随着公立医院的快速发展,需要对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深入了解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时的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效率,使专项资金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魏万鹏.加强县级公立医院资金监管的策略[j].纳税,2018(01):210.

[3]高艳.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视角下的跟踪审计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十一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院为了实现规模化发展,对大量医院进行了改革制度,从而使其在市场中占据地位越来越高。而为了能够使医院能够实现稳定化发展,仍有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如针对一些社会化问题,我国采取了多种不同方法,其中就有swot法。现针对我国医院社会化问题做具体分析如下。

众所周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改制度也是一波三折,大型医院由于得不到投入,从而导致竞争力逐步降低,但却还要满足大众医疗的需求。大多数中小国有医院则由于自身力量的孱弱则处境危机举步维艰,有的经不起医海风浪的考验最终被这个时代所淹没,更多的则是竭力搏击苟延存活,两极分化的局面自此形成。

(1)医院规模化经营概况。二级医院主要是向含有人口数量一般在数十万左右的社区提供一些医疗、保健、预防宣传服务项目,并且一些二级医院还兼顾教学宣传和研究发明任务,其一般都是一些地区性的医疗机构。如果这种类型的医院想要发展起来,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客户就是上帝,一定要落实便民服务,改善门诊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病人的就医等待时间,使患者在进行就医治疗时更加舒心,更加放心。第二,在面对患者的预约以及一些需求时,应尝试通过不同方式,努力找到属于自己医院最贴心的服务形式,如可以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预约等方式来提高自己医院的服务效率。

(2)后勤服务社会化理念。医院后勤管理的提出突出体现了引入竞争机制,有竞争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进步,建立可视化的经济体制和医院后勤保障体系,开创新一代的风格。

(3)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目前,医院后勤服务采取内外兼顾的战略,具体包括第一,后勤领域实行对外承包政策。第二,在保证自身质量及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对外政策。第三,各医疗单位后勤部门自愿从各单位之中分离出来,为向社会提供更多服务,独立自主增强经济效益。第四,社会物业公司实现后勤整体上的剥离。上述战略是目前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行动方案,四种不同的方案有好有坏,不同的地域存在适应与不适用的.关系,不同地区应当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

2.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长此以往,医院后勤同样会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后勤服务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二是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对服务质量和数量的先决条件;三是手段的单调、空洞会促使后勤服务处于被动;四是部门人员分布较广,并且人员的素质表现良莠不齐;五是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后勤的管理,后勤管理的严谨程度关系着医院将来的发展。

第二,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劳务价值已大大的体现了出来,所造成医疗下降空间已急剧减少,医院后勤服务是减少开支的需要。降低成本才可以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为提高服务质量,医院可适当引用社会基本条件。如在大部分大型城市,由于其经济发达,生产力较高效,这便使其服务项目逐渐变成熟,其利润随着对外部市场的服务越来越熟练也开始逐渐增长。同时对于其他行业医院也可以进行初步了解,因为只有对各行各业有所熟悉,才能够完善自身。在完善自身的条件之下,才能促使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四,医院可运用可利用资源为社会服务,同样医院也需要具有丰富的资源和高超的社交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使得医院在各种大型领域之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要整合一系列所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市场而去不懈努力。

1.在院内后勤改革方案实施方面。

(1)后勤要实现企业化管理。即一个医院当中的后勤单位应该是独立的,应该有其自己的一套管理体制。不在受到多方面的干扰,其后勤应建立管理层次隶属于医院,然后由这些管理者们对医院的后勤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

(2)融入社会。在医院整个后勤脱离了医院之后,应通过互为参股、资产重组等多种所有制的结构形式和实施方式对其进行完善,使得医院成为一个独立的后勤产业,进而与医院形成明确的分工要求,更进一步来讲,可以使其逐步融入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2.基于swot分析的建议。

(1)针对劣势挑战的建议。第一,树立管理人员是“医院人”这一宗旨,便于管理其他人。对于那些不满意服务条例的人,可以就其所知内容进行考核,这样可以促使其质量的提高;为有效避免可能发生的劳动纠纷,医院应当及时与物业公司签订有效合同,特别是后勤保障人员;公司应精简管理层次员工,保证人员的质量,同样培训那些有实力的基层干部进行管理,逐步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其变成稳定的骨干成员与服务人员的双丰收。第二,为物业公司建立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奠定基础,需要不时考察物业市场;对医院内部采用成本价转拨给物业公司,保证对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正常运作,保证与物业公司之间的长时间发展;积极探索其他有利渠道,为医院及其周围的人或事物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2)针对威胁挑战的建议。第一,探索新的方法使后勤拓展外围洗涤市场;针对后勤洗涤用具等业务医院应适时培养合适的人才并要求其有相应的服务态度,建立严格的培训体系,完善其自身的服务质量,并将其标准化,形成独特的服务模式,当这种模式实行的时候,整个医院的服务质量也会逐步提高。第二,公司的人要各司其职,将各自的良好的品质表现出来。公司的产品不仅要将其推上市场,同时还要用实际行动将服务质量表现出来;应明确服务的质量所产生的价格,从各个环节入手,把握客户所需的要求,同时也要了解同一品牌所做的事,不要蒙头苦干。

3.基于swot分析的结论。

提供在如今社会化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挑战,借鉴于后勤服务的诸多模式,应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生活中的各类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开支和减少劳动纠纷,还可以提高医院的整体利益。

4.基本原则。

第一,后勤单位要分工明确。其服务者与管理者要各尽其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科技在进步,医院绝不可以坚持“小而全”“医院办社会”的经营模式,应当紧随时代潮流,积极研究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以谋求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1.运行的基础。

公司制的组织要正确调度好自身的价值。总经理应由医院高层直接调度,其下属管理各方面人员应由公司直接调度,下属向总经理直接负责,总经理向医院高层负责。

2.运行的关键。

服务方式的创新。后勤服务成立之时,医院应将大部分资金注入物业公司,少部分用于物业完成的业绩情况调查。这样物业公司在经过培训的前提下,将公司之中的品牌和服务对外推广,使后勤服务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这样才能使后勤服务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为响应可持续发展,建立可持续化的经济体制和医院后勤保障体系,开创新一代的风格,医院应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将后勤服务社会化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十二

(一)医疗资源的分布对病源的影响。为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发展上规模、上水平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并向大型医疗集团发展。与公立医院形成资源互补,有序竞争,满足社会群体多层次与多元化的医疗卫生需求。有资质、有实力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可提供高端医疗服务,这些高端医疗资源将会以优质的服务与技术分流以往就诊于公立三甲医院的病源。

(二)经费来源结构变化的影响。几十年来,公立医院经济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部分,国家财政补贴、药品销售所得和各种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公立医院这三项收入大约分别为1∶4∶5。约40%的药品收入对各家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的作用。新医改展开后,国家已于9月底起取消药品加成收入,这一措施将直接影响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地区20底前实行按病种收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进而限制医疗服务价格上涨。而财政补助偏低,有时款项还不能及时到位。而药占比较高的公立中医院的日子更不好过,中医院用药多,手术少,住院量少,很难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偿。

(三)医院之间竞争加剧的影响。长期以来,许多病人由于受医保制度、公费医疗的规定,只能在规定的医院看病,不能跨地区选医院。新医改时至今日,社会医疗体系中的非公立个体诊所、专科医院、民营医院、合资与外资医院的不断出现,病人不仅可以选择到这些医院看病,而且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跨地域就诊;医改中的分级诊疗政策又使患者于基层首诊。医院绑定病人到病人选择医院的转变,公立医院面临的竞争必然更加激烈与残酷。

(四)医疗收费将被监督的影响。新医改的深入与医保自付费用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公立医院的各种收费价格非常敏感,各种呼声不绝于耳,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在新医改政策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必须在经济效益与合理收费二者之间找准平衡点。医院管理者只有通过建章立制,加强严格收费管理,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对各科室的治疗、用药、检查等费用的合规性进行监督管理,动态掌握医院的收费状况。同时,医疗监管部门与广大民众及社会各界对医院医疗状况的监督检查,也会逐渐增强,形成强大的民情舆论。这些监督措施的不断完善将使医院的各项收费趋于合理。

(一)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公立医院在我国社会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几十年来未曾改变,是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重视医疗业务,轻视经济管理的现象一直存在。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始终是医院的第一要务无可厚非,但新医改的不断推进,使医院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只加强财务管理的办法已不能胜任现今的经济管理工作要求,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平稳运行。必须用经济管理来统筹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采购管理、药材管理、仪器管理、人事管理、薪酬管理的理念目前医院管理者还未形成共识。

(二)经济管理制度的缺失与执行乏力。医院管理中的弊端有很多是缺乏相应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各种活动的规范和准则,能够确保医院各项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行。规章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必然使医疗工作者在工作中因没有统一标准而缺乏执行依据,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经济管理中问题,致使医疗工作中的大处方、乱收费、多检查等有损患者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有制度却不执行或执行不力也是目前经济管理工作中需要值得重视的问题,执行乏力迟滞了工作进度,减少了经济效益,影响了同事团结等等。这两种现象不仅使广大患者对医院颇多意见,而且使公立医院的形象大为受损。

(三)对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重视不够。成本核算应是经济管理最基础的业务,对医院经济管理与财经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如果不扎实,以它为依据的后续计算结果,将不可能切合实际。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在合理性与科学性上有很多缺陷,造成经济管理的先天不足。预算管理在当今更应是公立医院的首要之举。医改中的降低药品费用、降低检查费用将使医院的收入大为减少,提高医疗服务费又会流失大量患者,这“两降一升”限制了医院的经济收入。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此时凸显,它能力保医院经济运行平稳,避免风险的产生。由于医院决策层的重视不够,缺少既懂医疗技术又熟悉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成本核算与预算管理在编制时均不尽完善,以致在执行过程多有冲突,难以有效实施。

(四)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主体,它运行的好坏决定了经济管理成败。固然各院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竭尽全力争取将本职工作做好,但新医改势必促进公立医院多种事项的变化,旧的财务管理已难以适应新的医改要求。首先,医院重视不够。公立医院多年来一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市场竞争意识不足,财务管理常被忽视,只要按部就班地填对表,理好账、碰对数,难得参与管理决策。其次,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医院财务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不但要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还要掌握专业的医疗知识与医院的整体业务,并能将二者有机地协调一致,做出科学的判断。可是,目前的财务人员大多数是财会人员,对各种数据的处理、分析,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融入大数据时代。再次,信息化建设不足。在互联网时代,hi几乎囊括了目前医院的所有业务数据,可以极大地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与创造出经济效益。但许多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只是将会计工作由手工操作换为计算机录入,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一)对经济管理要有全新的认识。经济管理不等于财务管理,它几乎囊括医院所有的业务活动,因为每一项活动,不管大与小、多与少、难与易,都与经济管理分不开的,因为它们都会占用医院的各种资源,最终都会分解为各种成本的。目前可以入账的数字可以看作是财务数据,来有源、去有处,但还有许多成本,表面上是无法用数字计量的,如,时间成本。因为领导之间意见不统一,对某些事项长时间做不出决定,久拖不解,小的可能只是影响医院内部的局部问题,大的可能影响到医院的战略部署。同理,公立医院内部复杂的人事关系,造成许多工作拖沓、扯皮、推诿;部分人员办事消极、怠工、粗心,等等,这种时间上的耗损难道不是成本吗?它完全可以量化的,有时计算出来的结果是十分惊人的,会让我们付出很大代价的。所以,医院领导应把医院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把经济管理提升到决策层面,用经济管理统筹所有业务,改变过去的管理方法,使医院管理能够适应新医改的需要。

(二)强化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字单位的弊端公立医院也不少,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的现象饱受诟病,充分说明执行不力和制度落后。时代的发展之快,社会的变化之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新医改的步伐紧密而扎实,而我们的规章制度并未与新医改的步骤相适应,及时做适当的调整,以致在新业务的处理中无章可循,产生混乱,干扰了正常的工作。执行不力就像慢性病一样侵蚀着我们的机体,无法像战士一样令行禁止,在残酷的医疗市场竞争中难有作为。我们的行为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医院的规章制度也应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而跟进,使之既要符合政策要求又要科学合理,既要便于操作又要患者理解。这种行为规范,医院各级领导首先要从自己做起,遵章守纪,严于律己,做出表率,方可服人,只有这样,在执行层面就容易实施了。

(三)加强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随着新医改各项措施的落地,医院过去大把收钱的日子将不复存在,只有做好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才能保证医院的平稳运行进而发展壮大。医院全面预算是一种高效有序的医院内部运行管理活动,有助于医院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管理水平。但我国多数公立医院仍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一直难有建树,主要是因为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在预算编制时标准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执行过程随意性较大,导致预算数额与实际情况难以相符,大部分仅满足财政部门预算要求,基本流于形式化,预算管理职能无法实现。成本核算是实现预算管理的前提。成本信息的真实、有效、准确、及时对预算管理的编制与执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我们目前的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是粗线条的,其核算的结果无法全面涵盖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成本耗费情况,许多成本无从计量,不仅在财务管理上容易形成漏洞,而且造成的浪费是让人心痛的。预算与核算是互为因果的。医院要想在市场竞争立于不败,必须学会精打细算,把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认认真真、切切实实抓起来。在专业人士带领下,组织全院的力量参于这两项工作,群策群力,建言献计。医院的每一个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十分熟悉,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度中的缺陷,执行中的无奈等预算与核算中的不足或缺失甚至错误,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察觉或发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积极加入可使预算管理与成本核算的编制更加符合本院的实际,能够做到合规合理,科学有序,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整体掌控与成本核算的具体把控。

(四)医院迫切需要经济管理人才。新医改政策的陆续出台,迫使公立医院的管理工作向经济管理转变,但在管理方面,多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许多医院领导仍未将经济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管理工作者特别是经济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有限,这与院领导成员主要由医疗技术人员组成有关。他们凭自己过硬的业务水平与骄人业绩走上了医院领导的岗位,对自己的业务能力充满了自信,承担着多种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对医院建设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而经济管理非他们的专业特长,不熟悉也不擅长,并且经济管理产生的效益短时间又难以体现,所以,对经济管理的重视不够。因此,院领导必须认清形势,过去那种单凭医疗技术发展医院的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一定要将经济管理纳入顶层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经济管理人才的选用配置;其次,要委以重任,敢于授权。只要选对人,让其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拟定经济管理计划,在院务会上通过后全权负责。时间会证明,科学的经济管理一定会使公立医院的发展蒸蒸日上。新医改的目的是最终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公立医院于此仍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新医改政策中对公立医院的一些不利因素,实则是对几十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错误予以纠偏,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公立医院是我国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建立的,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的,新医改则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深入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医院一定要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将新医改作为加快自身发展的一个有力契机,用经济管理这一新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医院,必将会有一片新的天地展现在眼前。

参考文献:

[1]邓琬凡.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

[2]徐志良.新医改形势下如何提高中医院人才竞争力.当代医学,(8)。

[3]闫芳.唐山机车车辆厂医院发展规划研究.河北联合大学硕士论文,。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十三

摘要: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对高校后勤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当前已经初显成效。但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的快速推进与不断发展,也暴露出一些制约改革工作高效进行的现实问题。本文总结了高效后勤社会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究了应对措施。

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管理,指的是将高效后勤中的各种经营活动和高效的科研、教学等活动分割开来,进行独立的运营与管理,也就是颠覆高校后勤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利用市场方式管理后勤工作,并吸引优秀的社会企业参与高校的后勤工作。这种管理方式有助于高校管理成本的大幅下降,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还可为学生带来更多实惠,从而推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中的现实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管理成效的显着提升。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

(一)产权关系问题。

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中的人员、经费和高校分离了,但是资产的所有权还在高校,这就导致高校与后勤实体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清晰。高校将后勤经营中的人员和资金划分给经营实体之后,却将资产牢牢抓住,这就导致高校后勤实体在现代化企业的自负盈亏经营过程中不能确定自身和高校之间的关系。

(二)管理体制问题。

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管理体制不健全。部分省属、部属高校,教育主管机构只是依照相关国家政策对其实施宏观调控,但是一些具体的高校管理制度仍旧是高校自行制定的,这就使得后勤管理问题也变成了高校独立完成的事情,教育主管机构无权插手与监督,而当前社会监督体制还十分缺乏,再加上高校中的监督机构常常因为专业水平、经验的限制,不能和后勤部门进行有效协调,导致其监督职能无法充分发挥,从而造成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

2.经营体制存在缺陷。在高校后勤改革过程中,后勤集团替代了大多数高校后勤管理机构,后勤集团管辖的后勤实体,是集经营与服务为一体的机构,而在具体运作中,常常将自己当成管理部门,用管理的方式替代服务与经营,这就导致后勤经营活动过于行政化,淡化了经济效益与成本核算,严重挫伤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效,也背离了后勤集团的经营目的与服务宗旨。

(三)管理规章不健全。

在高校学生公寓及餐厅管理中最典型的问题,是管理规章不健全问题。学生公寓及餐厅运营及管理都由社会企业承办,虽然高校对招标的社会性后勤管理企业也进行了必要的管理与监督,但由于缺乏规范的规章制度做指导,导致承包商为追求高利润人,常常无限制降低经营成本,造成服务质量十分低下,这也与高校的服务宗旨相悖。比如,餐厅中的菜系十分混乱,南北风味不合理、服务质量不理想等。另外因为社会出资建设的学生公寓在管理上呈现出社会化特点,这就使得公寓的用水、用电等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做保障,因此经常出现浪费水、违章用电等不良现象等。

(四)管理者素质问题。

高校后勤管理者素质较为低下,主要体现在两点:

1.缺乏管理人才。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对具有现代企业特点的后勤实体经营工作缺乏管理经验,因此其管理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中的经营管理方式。

2.后勤职工综合素质低下。在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中,后勤人员通常都是以合同形式聘用而来,也有企业中的编制人员,这些人很多都是学校工勤者,他们都对高校后勤实体及高校管理了解有限,再加上这些人服务观念差、服务理念落后、技术水平不高、文化程度低下,造成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效果较差,从而使得社会化管理进程过慢。

二、应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理顺后勤工作的产权关系。

针对高校后勤产权关系不明确的问题,应从后勤与高校的产权关系入手梳理后勤归属权。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在后勤资产的管理方面,分清后勤资产归属权,合理划分高校后勤资产的使用权与所有权。

2.依照高校后勤管理及高校实际情况,恰当选择后勤管理模式。比如,在高校的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管理方面,如果高校不符合将后勤实体分离出去的条件,可选用高校的自我服务与管理的综合性管理模式;在费用的运行机制及支出管理方面,可将社会化的甲乙方模式引进来,在恰当设计后勤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让高校行政部门直接对其进行管理。如果高校的具体情况比较适合把后勤实体分离出去的话,可将这类高校的后勤工作委托给后勤管理集团进行统一管理。在高校后勤的实际管理环节中,应切实依照高校及后勤的发展与管理需求,在明确后勤实体与高校关系的基础上,恰当选择最适合的管理方式。本文认为,依照我国高校发展情况及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经验,高校在科研保障、餐饮服务等后勤服务工作中,尽量把高校经营权与产权剥离开,让专业后勤管理集团及高校共同管理,由高校出资,后勤集团提供经营与服务,高校行政机构对集团化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工作高效、顺利开展,才能大量节约高校的管理成本,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多实惠。

(二)健全社会化管理监督机制。

改革高校后勤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高效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所以在管理高校后勤工作方面,应将“服务社会化”作为基础目标,努力构建其行政执法、学生监督、内部自律、学校监管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管理监督体系。高效应重视与政府、社会等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利用专业的政府力量规划管理高校后勤市场。比如,组织卫生、食品、消防、环卫等政府职能部门常态化对高校后勤服务部门进行严格检查。高校可定期邀请学生对后勤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成立学生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学生这一消费主体的监督作用。在引入社会企业方面,高校应依照自身的实际特点及发展需求,科学地将市场经济中的优质企业引入到高校后勤服务中参与管理工作,借助合同形式对这些市场企业实施约束与管理。在监督与管理高校后勤服务质量方面,应积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建立起健全的服务质量评价标准,从而实现对后勤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在监督与管理高校视频安全问题方面,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方式,规范食品价格、确保食品质量,常态化组织高校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对高校餐厅中的每一种食品的采购过程进行评比与检查,逐渐构建起与高校后勤服务特点相符合的卫生、安全监控体系。

(三)完善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

为了将高校后勤工作中的管理者从高校行政管理系统中有效分离出来,就应该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经营模式,建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后勤服务管理实体。在具体操作中,高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把行政管理权力与企业法人权利分离开来,确保后勤法人具有独立的主体地位。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优势资源,建立起多校联合的后勤服务集团,以集体化、企业化、专业化的方式将本地高校的后勤工作承担起来,实现大规模、集团化经营管理,尽可能降低高校后勤的管理成本。高校后勤实体分离出来之后,可借助连锁、股份、托管、并入等方式纳入后勤管理集团,从而实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接轨,进而实现现代化管理目标。

(四)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是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管理成效的高低。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性管理人才,储备优质人力资源,以促进后勤管理实效的大幅优化。在实际操作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在用工制度上,构建完善的社会化用工模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行干部聘任方式,实施劳动合同制,依据高校后勤具体需求,科学分流校内管理人员,积极吸纳社会中优秀的、经验丰富的后勤工作人员加入到管理团队中来,以壮大后勤管理力量。

2.制定合理的工勤人员综合素质及技能培训计划,在增强职工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对其服务意识进行培训与提升,促使他们逐渐树立积极而阳光的后勤精神,引导他们认同后勤文化,从而不断优化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快速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最终切实提高高校后勤服务能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成长环境。

总而言之,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不仅可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与质量,而且还可降低高校管理成本,并且还可为学生带来较大实惠。因此,我们应全面了解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理顺后勤工作的产权关系、健全社会化管理监督机制、完善后勤社会化管理体制、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措施予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工作快速、健康发展,为大学生创造更为优质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陈龙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3.

[2]韩莹.z高校后勤社会化经营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3]赵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困境及其解困路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十四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健康状况,20教育部对现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订,文件提出“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然而,近我国大学生体质处于持续下降趋势,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已成为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大学生已经成为了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其亚健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亚健康”作为一个新的医学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才被纳入科学视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有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作为大学生群体,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缺乏运动、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长期不良情绪等,往往容易导致一系列亚健康症状。为了调查大学生群体的健康状态特别是亚健康状态,寻找改善途径和对策,该文围绕大学生生活方式、身心素质与体质健康、健康教育等3个方面对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和研究。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常州工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大学4所高校中的4个年级中随机选取56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08人,女生356人。

1.2研究方法。

笔者首先采用文献法,大量阅读国内外有关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新闻报道、调查报告以及学术研究成果,对调查结果进行了预判;然后通过调查问卷向在校大学生了解其生活方式,以及对急救知识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并对收集到的'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最终得到一些相关结论;同时运用访谈法,走访各高校的体育老师、辅导员等教职工,向他们了解在校大学生总体体质情况,总结出各高校对大学生亚健康话题的关注度;最后采用特尔菲法,多次向专业指导老师征求指导意见,寻求反馈,对初步得到的结论进行适当的修正。

2研究结果。

2.1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调查。

如表1所示,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常见表现形式为:(1)作息不规律,入睡时间迟,22:00点前睡觉的只占3.13%,57.29%的学生集中在23:00-24:00这个时间段入睡,25%的学生在24:00之后睡觉,这说明高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存在作息不规律,入睡时间迟的现象。很多人把入睡时间推迟到23:00以后,上网,看剧,打游戏,刷微博微信等娛乐活动均成为他们晚睡的理由。长期熬夜会导致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症状,同时还会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可能性。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访谈,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熬夜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对亚健康的心理认识不足,大家都感觉死亡的威胁似乎离自己十分遥远,年轻人身体素质强,没必要保持早睡的习惯。这一调查结果不禁让人堪忧。(2)吃早餐不规律,不吃早餐者占6.25%,男女生分别占11.54%和3.37%,男女差异较大,这一结果与大部分男生由于晚上打游戏、打牌而引起的次日清晨不能早起有很大的联系。一二年级不吃早餐者占15.97%,三四年级占15.06%,两者差异不大,但是从这一比例可以看出,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高校学生不吃早餐。

2.2体育锻炼调查结果。

表2反映了关于体育锻炼的调查结果。首先可以看出,坚持每天都锻炼的人仅占6.25%,71.87%的学生锻炼次数少于2d,坚持每天锻炼的男生占7.69%,女生占2.25%,男生锻炼次数多于女生。其次,大部分高校都选择在大一、大二开展体育课,而大三、大四极少开展体育课。笔者通过走访各高校的体育老师、辅导员等教职工,发现大部分高校在大三、大四年级只通过体测的方式来开展体育教学。在开展体育教育方面,常州大学9月起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制和刷卡制度,将课内体育活动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起来,这种将课内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做法十分新颖有效,其他高校可以借鉴常州大学的此项制度。

3.3亚健康表现状态。

从表3、表4我们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中亚健康表现状态是多方位的,它包括心理、身体、外界状态等。女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精神紧张、学习压力大等不适状况的占比略高于男生,男生、女生没有不适状况的情形各占19.23%和8.99%。大三、大四存在不适状况的比例高于大一、大二年级,这主要与毕业生在保研、考研、找工作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有关。

2.4急救知识普及情况。

如表5所示,笔者调查了高校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大部分高校学生对外伤包扎、足踝扭伤急救知识有较多的了解,但是对急救知识完全不了解的人数却将近1/3,这一调查结果应该引起学校有关部门以及社会的注意。在国外,德国急救知识的普及率高达80%,美国为33%,法国为40%,而我国则不到1%,这一比例不禁引人堪忧,因而我国迫切需要社会各方各面加大急救知识的传播力度,从而引起全民对健康的重视,尤其应在各大高校中重点推广。

3对策。

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况,该文提出以下应对措施和建议。

(1)学生方面。大学生应系统掌握有关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树立起现代健康意识,并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唯有如此才能防治各种身心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主动调适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生命潜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促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2)学校方面。加强学生体测的宣传工作,提高学生对体质测试的重视程度;加强学生早操管理,进行学分制管理,实行刷卡制度,规定每周刷卡次数;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为学生塑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塑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并要求三、四年级学生每年必须选修一门体育课;加强急救教育的实体课堂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掌握急救常识;最后促使健康教育成为各高校不可或缺的教学计划,形成正式或非正式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掌握、应用急救技能,减轻身体突发状况带来的危害。

(3)社会方面。国外在体育教育课程方面的设计上与我国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德国,体育被看作是研究“人”的学科,体育学与教育学、社会学并列设在“社会科学及社会学”大类中,体育学科整体地位较高。而我国体育教育管理则存在滞后现象。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我国有必要完善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管理机制,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以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教育理念,改进我国高校的健康教育,以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国家应加大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在公共场所增设急救设施,推动急救知识的传播,引起全民对健康的重视,以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3]黃晓婷.大学生亚健康成因及健康促进对策[j].科技信息,(13):164.

[6]马锋.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亚健康调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14(2):83.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十五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推动,我国各个企业管理经营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显著性也逐渐突显出来并被人们重视。特别是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也开始着手从内部控制的层面促进自身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本文以内部控制为基础,展开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希望更多人关注这一问题并付出行动。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开展过程中,通常会选择以内部控制为工具配置单位资产,这样可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运用账目的准确性核算资产完整度的合法性。在这些工作严密开展的过程中,资产验收、获得以及清查等多个程序都会得到有效控制。这样内部控制工作体系的作用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现如今,上级财政部门、社会公众履行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职能,资产使用效率的高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止舞弊、开源节流、降低成本。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为例,该单位可以以自身资产管理现状为基础构建起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为管理效率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引导下,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做好分工,认清自己的职责,并且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会比较容易,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系统化。此外,内部控制工作中的资产预算管理控制属于重要的构成因素,在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时,要尝试将内部控制的方式和手段运用其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错误发生的可能性,使各项事务活动都在规则中有效运行,防止舞弊、提高效率。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下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制工作中存在漏洞。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上级管理机构在统一性方面的工作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一般而言,这个机构是由政府的财政部门和政府国资部门管理,只是各个地区行政事业单位最终归谁管理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种情况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涉及的部门比较多,所以沟通、协调工作的难度就会上升,面对这种情况还坚持一致性,终究不利于权利和责任的划分。仔细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管理现状可以看出:对于资产管理的问题,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者还是基层的工作人员,都提不起足够的重视,几乎没有部门能够意识到通过建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解决混乱的现状。另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一个显著问题,单位的管理者面对调整任职的问题时,存在对资产使用与处置审查过于放松的情况,涉及资产移交等一系列问题时的规定非常模糊。通常情况下,这项工作只局限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开展审计工作。同时,现在形势下各单位人手紧缺,很少有行政事业单位会成立管理固定资产的专门部分,大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压在单位的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比较完善,但实物管理相对薄弱。尤其是单位一般工作人员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意识,同时对固定资产的转移、损毁等没有有效的制度体系来约束,致使固定资产账物不实的情况普遍存在。

2.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性较差。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上升水平还不够,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目前,已经有许多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了对该问题的重视,只是改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范围也要不断增大。实际上,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因素比较多,众多因素影响该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管理机制工作的积极性。简而言之,我们作为该单位工作人员,需要不断通过自身的努力贯彻、执行各项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没有资产卡片账和资产明细账,并且还存在一部分账实不相符的问题,非常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的领用和报废登记台账方面存在漏洞,或者是登记时只记录经费的支出情况,忽视资产的增加等问题。同时,还存在一部分单位直接将资产挂在账外的现象。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还涉及接受捐赠资产的问题,但是对这部门资产往往账目手续不全,无法弄清楚实际资产的价值到底是多少,甚至有一部分单位完全不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和定期盘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有资产的完整,引起资产流失。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应用策略。

1.针对管理人员展开综合素质的提升活动。

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国家相关政策、制度比之前更为完善,时代的发展提升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想要在当今社会作为一名合适的管理者,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紧跟时代步伐,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员工现状,针对管理人员展开综合素质的提升活动,不断拓宽管理人员的视野,仔细学习、研究当下的政策法规,树立一些先进的榜样,促进大家共同进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管理方式已逐步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所以,在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中会应用许多新设备,对于这些新的学习内容,管理人员要坚持积极、主动的姿态,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岗位需求。

2.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现有的资产核算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有明显的改善,面对这种现状,我们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现有的资产核算制度。第一,关于折旧方案的完善。通常单位收到固定资产之后就要结合实际要求展开折旧处理工作,这样的处理方式和企业之间有相似之处,使用资产之后,不论其是否长期使用,在发展过程中资产都会出现不同的折损,随之固定资产价值也会受一定的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同样是价值减少的表现。第二,完善和改进现有的清查机制。工作人员在清查、判断资产时,要以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参照,通过相关指标对固定资产的价值作出反映,经过良好的清理工作之后就是固定资产的实际净值。

3.重视并加强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

如今,时代处于变化发展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过程同样处于不断变化中,为了正确反映这种变化,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定期、定时报告的规范制度,并且还要以积极的姿态运用各种收编新业务的风险评估方法。整个分析应该涉及行政事业单位具体下设的各个部门中,包括整个内部控制系统。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管理的全面性和充分性都能得以提升,并且一些隐性问题能够较为容易被发现,相关部门和人员也能及时作出调整,久而久之,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

四、结语。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非常迅速,各方面都较为顺利,离不开行政事业单位的支持和付出,其资产管理工作能够以顺利的姿态进行下去,会对我国各项工作的开展、进度带来直接性的影响。内部资产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为了全面发挥这笔财富的作用,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相关人员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时,要能够通过有效措施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了其概念和重要性、问题以及管理应对策略,只有立足于内部控制角度研究资产管理模式改进和完善措施,才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唐晓.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研究[j].经营管理者,(30):363.

[2]孟献霞.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6(12):227.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十六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是公立医院财会制度的参照与根本,公立医院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又因行业特点拥有自身特色,但在医改背景下,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医院实际财务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衔接问题,在现有的制度规定或书籍中难以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近年来,随着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各家公立医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但各医院在日常实施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一些不协调之处,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理解角度有偏差,财务会计预算管理缺乏会计信息的支持与监督;医院资产管理缺乏可操作性,效益核算分析不健全等等。在对公立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关系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同时,发现其不协调之处,提出两者相协调的对策与建议,为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规范财务核算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供了操作方法与研究方向。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重视管理会计。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发展规模的扩大,对医院财务工作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高素质财务人员参与到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中。实际工作过程中医院普遍注重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将财务人员定位于行政后勤类,或者简单地认为财务人员就是简单的会计,从事记账、资金收付等日常工作,在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上并没有像对医疗人员那样重视;同时医院财务主管、业务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记账、报账等会计基础核算工作上,不注重医疗行业的发展和新专业知识的学习,长此以往,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医院财务管理中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能力的提高。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的智能作用,就需要很好地引入和完善管理会计,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为医院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以实现医院经济管理决策最优化。传统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是做记录、是“向后看”,属于一种专业技术,而不会大量涉及法律的、政策的、医院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很多功能等。而管理会计是“向前看”,以发展的眼光来规划未来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医院战略。管理会计从精细化角度设计指标,跟踪、调整直至优化组织结构。要求医院整合内部资源,做到精简高效,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目标清晰,发挥内部组织结构的协同效应,实现财务精细化和管理精细化。同时,管理会计中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差异分析等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绩效考核的效果。总之,管理会计是实现医院价值持续增长科学而有效的理论体系,是整合和梳理医院的临床业务流程、财务会计、经营管理的系统工具,有助于实现医院各种资源的统一运作、共同实现医院价值最大化。

二、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医院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在维护公益性的前提下,强化日常经济活动,调动各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格预算管理要求,实现医院总体收支平衡。要从根本上解决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协调好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关系,财务制度解决好怎样开展预算管理,会计制度解决好如何开展预算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转变观念。医院管理者及财务工作人员应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观念,通过预算编制掌握医院现有资源配置情况,将医院的一切医疗活动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来,有效组织医院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医院战略目标。

二是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制度是规范,是基础,是保障。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能保障预算工作有序开展,有效克制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将预算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三是要优化基础会计数据信息。首先,对医院总预算目标进行合理分解,采用“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步汇总”的编制步骤,层层落实到有关部门、科室,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科室加强预算管理,提高科室经营管理水平。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尽快推出适合医院的预算管理细则,以单位财务会计数据信息为基础,结合本单位预算编制需要设计出行之有效、简单易懂的预算编制填报表。其次,对临床业务科室进行必要的预算编制培训,强化预算控制意识。最后,以预算的执行情况、执行业绩为标准进行绩效评价。财务部门根据月度、季度财务报表、收入支出明细表量化分析各职能科室及全院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发挥相应的会计监督职能。年终确认相关科室预算管理业绩,将预算评价结果与年终医院绩效评价相结合,奖惩到位。

三、加强资产管理,完善资产核算办法。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图书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实物管理,不提折旧。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理解为购买图书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同时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图书卡片或明细辅助账,进行实物管理。

在建期购进无形资产的过程中,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没有明确其成本归集的途径,实际操作中应在“在建工程—设备安装”科目中进行归集、核算。加强对固定资产改扩建当中资本化支出的管理及核算,严格执行制度及各项规定中的资本化标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严格资产清查及报废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并根据公立医院的性质、规模按年总收入划定不同比例的坏账计提比例。借鉴企业的报表分析模式进行细化,认真编制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报告,加强对设备效益分析的宽度和深度,综合各部门医疗设备资源,做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

四、硬化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

《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成本的调整、编制、执行等工作程序,将收入和支出费用都纳入成本的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医院成本费用的分摊方法,各个医院的做法不同,势必造成各个医院的成本差异较大。为了配合财务制度中对医院成本管理的要求,会计实务中对各项支出、成本费用的核算入账要尽量细化,科室要准确,能用实际发生数的尽量用实际发生数,需要进行分配的成本费用要尽量选准参数、选准比例进行分配。要严格区别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的界限,只有做好这些会计制度中的基础工作,才能使财务制度中的成本管理突出效益性原则,才能通过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成本。

建议从制度层面根据医院类别、规模等因素对医院成本费用的分摊、计提、核算做出规定,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医院间成本核算的可比性,更能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度,从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制度。

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及时发现成本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握成本构成及其变化规律,为医院改进成本核算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完善成本分析体系、信息反馈体系和责任考评体系,通过建立医院成本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使成本费用开支与部门、科室、个人利益相联系,促使各部门、各员工转变观念,强化成本管理意识,降低医疗运营成本,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同时,以财务制度为纲领,会计制度为工具,建立一套合适医院的成本管理评价体系。

五、改进和完善风险评估和财务报告体系。

《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的对外投资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相应地在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及会计监督上,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外投资的成本、收益、回收等各个环节需要严格按要求,会计人员要加强责任心,提高管理素质,核算水平,发现问题及时反映,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财务报告是以日常的会计核算为基础,没有以会计制度为准绳的严密的会计核算,不可能有实用的财务报告的出炉,不可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经营信息。所以,会计人员在处理医院各项经济事项时一定要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即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谨慎性原则、配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实际成本估价原则。

以上建议,并不全面,仅是提了一些重点,操作上也会比较复杂,但指向的是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协调机制创新,目标是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十七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提到过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当公立医院需要在新一年购进医疗设备时,要由所需部门在本年年底提出计划,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如何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研究。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购买这一块的要求更加细致,医院要想保证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完善,离不开一个合理健全的制度约束,所以公立医院必须加强预算管理制度,现在国家实行的预算管理原则是“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新一年的预算控制首先要根据上一年度的收支总体情况做出分析判断,根据上一年的业务活动判断今年的财务收入和支出,做到统筹兼顾,努力实现收支平衡,避免财政赤字的情况。有重点、综合的编制预算表,预算完毕后要由医院相关部门审核后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财政部门才会根据预算拨款程序给予财政拨款。所以医院必须要在预算阶段就加强管理,因为当医院年中出现计划调整时,或者国家政策有变化,必须根据必要的程序提出调整计划的文件,再由主管部门批复才能调整。

国家医管中心于开始就规定,公立医院在十万到五十万之间的固定资产可以经由医院管理中心报备,五十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购进必须有相关的论证报告。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专用基金是专款专用的项目基金,不可以挪作他用,也就是不能随意改变用途,修购基金提取方式是在固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上提取,科目是“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如果固定资产有损坏则不提取。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修购基金全额转入事业基金科目中去,原本的固定基金和修购基金在此不再使用,折旧问题上与企业的会计处理接近,固定资产的折旧按照年限平均法和工作总量法折旧,无残值。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可以总结为:“当月增加当月不提取,当月减少当月要提取。”并且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下月起不再提折旧,达到报废条件的固定资产和已经提满折旧还仍在使用的固定资产都不需要再提折旧。公立医院的图书也算作固定资产处理。另外为了延长使用时间需要改扩建的设备的修理后续支出成本按照账面价值入账,日常维护的费用仍按费用处理,事业单位的修理支出仍是在修购基金中列支。

采购管理:五万元以下设备由医院按照要求自行采购,五万元以上设备纳入政府采购中心或国际招标机构实施采购,属于政府采购目录或集中采购招标范围的医疗设备应按规定委托招标采购。

验收、领用管理:验收工作必须及时,尤其是进口设备,必须掌握合同验收与索赔期限,以免因验收不及时造成损失。设备验收应有使用科室、设备管理科室及厂商代表共同参加,进口设备按相关部门要求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必须由参加验收各方共同签字。注意必须有验收报告,表明资产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和数量再入库。

对于医院价值50万元以上的设备,应有专人保管,专人使用,无关人员不能上机。大型仪器设备须取得卫生部规定的《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方能投入使用,使用人员须持有《大型医疗设备上岗人员技术合格证》方能进行操作。设备使用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包括科室设备台账,各台设备的配件附件管理、设备的日常维护检查。大型设备或对临床诊断影响大的设备,发生故障停机时应及时报告院领导,通知医务部门、临床科室停止开单,以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十八

会计信息系统和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建立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之上,通过软件和数据库技术,打破了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点,把企业财务和业务整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体化智能平台。在内部控制上,会计信息系统虽然遵循了手工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大多基本原则,但由于程序控制替代了人工控制,其控制范围更广,要求更为严格,管理也更加智能,从而体现出有别于原始手工系统控制的显著特点。

1.控制对象信息化。

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设备(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网络设备、打印机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企业erp软件)三大部分组成。所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象除了原始会计系统中的人员、岗位、职责、流程之外,又增加了信息化设备以及应用软件及自动化流程。

2.财务业务一体化。

整个信息系统的融合,把企业的财务核算管理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整合到了一起,使其摆脱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企业整个财务和经济业务交织成一体。

3.管理模式扁平化。

依托于高速的网络和计算机处理速度,财务主管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实时管理和在线管理,安排和部署无缝衔接,沟通和交流近在咫尺。会计电算化大大减轻了财务核算工作的强度,使会计管理职能可以相对集中到更高层次,使管理层次呈现扁平化。

4.业务过程数字化。

首先,不同于手工会计记账,会计信息系统所有的'数据都保存在磁盘或其他存储介质上,全部以数字形式存储。其次,除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外,会计的其他工作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既节约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再次,会计业务中的好多流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不用进行人为干预,就能自动处理数据,进行记账,生成报表。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建设。

1.企业内控管理意识不到位。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是在4月26日由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共同发布的,连同以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门要求自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率先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几年来,虽然也有非上市公司开始逐渐实施,但也只停留在纸面上,企业本身内控意识并不是很强。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内控,更多的是把工作职能下放到相关部门,例如财务部门或者信息化部门,而上层没有整体管控,造成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部门间相互扯皮,互相推诿。所以要想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真正起到作用,第一要务就是企业领导决策层必须重视和正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其执行力,这也是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2.信息化系统安全防范意识欠缺。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上的,所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就成为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首先要健全用户认证及系统准入制度,加强对用户名及密码的管理,防止用户仿冒登陆,同时加密业务数据,防止数据泄露。其次,实行内外网安全隔离措施,从外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时,进行更加严格的身份和设备验证,确保内部网络不被外部入侵。第三,建立信息设备专人负责制,定期对设备进行轮检,对系统进行漏洞安全检查,对核心设备和网络建立容灾备份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信息设备对业务的影响。第四,强化软件采购制度,根据用户需求有针对性的采购软件,同时加强信息化培训,提升会计信息化系统运作效率。

3.会计处理差错被忽略。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采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在人们的意识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意识:不会出错。但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处理数据,一旦在数据输入或定制化处理时产生错误,那么和他相关的流程都会出错,并且不易察觉,最终会造成整体财务数据失真或错误。例如,在制作记账凭证录入数据时,如果重复录入,就会导致从会计科目到报表全部出错。所以,在会计关键环节,比如原始数据录入环节、会计凭证审核环节,月末会计科目自动转账环节,会计报表生成环节等其他关键性环节,不能只依赖系统进行自动化处理,必须进行人工介入,以防止人为数据出错造成会计报告失真或者错误。

4.职权分离落实不到位。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很多流程都是计算机自动智能处理的,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很多岗位可以精简和合并,手续也可进行简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授权被合并到某个人身上,如果授权不合理,就会给舞弊和欺诈创造条件。为此,人员职能必须适当分工,明确每个岗位的指责,防止对处理过程的权限滥用。

5.缺少风险应对措施。

对于企业来讲,一般主要将风险应对放在关键业务上,比如筹资活动、投资活动、项目建设、合同管理等,对于信息系统的风险应对,则相应欠缺。企业应该把会计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解,按可控程度、可接受损失程度、关键与否等标准进行分类,把分解后的各种指标按风险管控程度进行排序,然后建立起识别标准和应对措施。此外还应建立风险级别升级机制,当发现产生的风险不能及时排除和化解时,应将其风险级别进行提升,进行相应处理。例如发现企业重要数据有被拷贝的痕迹,风险级别为普通,在经过规定时间的调查后未查出拷贝者,应将其风险级别升级,提升到重要级,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总之,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堵塞其漏洞,在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建设上,一定要抓住关键点,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建立有针对性的控制体系,以保证信息系统同企业各个业务系统的独立性,使会计信息系统做到建有所值,投有所用。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分析论文大全(19篇)篇十九

在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医疗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有很多,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分析却鲜有[1]。自21世纪以来,高科技快速发展,医学的发展也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医学的发展要以医学理论和技术为依据,以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为导向。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生物医学工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扩大的同时意味着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医学能够保持发展步伐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的管理以及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1影响因素。

科技革命为医学也带来了一次新的变革。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看病模式被时代所淘汰,大量的精尖设备投入到医学实践中。但就目前发展态势来看,医学工程技术部门与医院仪器设备的发展有差距[3]。在实际中,影响医学工程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1规章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发展晚、起步迟,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范围,甚至没有统一的名称。各个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门的职责存在差异,其基本任务都有及时修复仪器设备,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医学工程部门中存在重视培训操作人员,而忽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其成因是采购、论证、管理以及维修的脱节[4]。在签订合同时,医学工程部门往往考虑仪器设备的使用,而忽略了对设备维修方面的考虑,甚至有的设备维修手册都不全。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的提高受到供管和维修脱节的制约。

1.2维修设备不全。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一般医院购买的大型仪器设备有限,购买的维修配件也相对较少。一旦这些设备出现故障,就需要立即进行维修,以免影响医院的运行[5]。由于缺少元件配件,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挑战大,专业能力和维修速度都会受到影响。

1.3维修方式不先进。

当前,医用仪器设备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以高度集成化为发展趋势。传统的维修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维修的要求[6]。例如:要想通过现有的设备,在电路板上更换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很难做到的。受维修工具不全、检测仪器缺乏等因素影响,很多大型医院的维修模式发生了变化,仪器设备的维修也由起初的元件级维修转为板级维修。板级维修大概需要半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维修周期太长,维修价格也很高,大大地提高了维修成本。

1.4技术交流无组织。

技术人员的工作繁、杂,没有按专业进行明确的划分,造成技术人员负担重。在工程技术工作的性质上,在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医疗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有很多,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分析却鲜有[1]。自21世纪以来,高科技快速发展,医学的发展也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医学的发展要以医学理论和技术为依据,以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为导向。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生物医学工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扩大的同时意味着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医学能够保持发展步伐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的管理以及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2对策。

2.1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素质主要有四个方面基本要求。首先,身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既要有好的专业技术,还要懂一定的医学知识[8]。其次,熟练地掌握本专业仪器设备的用途、性能、操作方式、维修及保养方法是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还要了解有关仪器设备的相关知识。再次,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要懂得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最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好的职业操守。即使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也要及时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目前,我国医学工程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差很大,技术水平也存在差异,成分复杂[9]。因此,在学科建设上,要构造和谐氛围,从初级到高级合理地分布人才,还要加强团队思想素质和文化建设,使医学工程人员能够最大程度地为医院建设和发展服务。

2.2优秀人才团队的建立。

医疗仪器设备的资产就占医院总资产的50%~70%,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就、高水平的医学工程技术队伍十分必要和迫切。医学工程人员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各级管理部门和医院领导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1)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目前各大医院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继续再教育,能够有助于扩充、更新他们的知识。有些医院,甚至可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国外接受培训,以适应医学工程新技术的发展,与国际医学工程接轨,不断了解、更新、掌握最新科技成果[11]。

(2)有计划地招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或者相关的学术人才,能够优化团队建设。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实施考核制度,增加临床工程技术培训。当前,在医学领域的重要任务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临床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在促进医院临床工程进步的同时,能够推动整个医疗技术的发展。

2.3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地位的提高。

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一门学科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有了完善的制度,医疗设备维修部门中的问题才能够被正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地位才会得到很大的改观。长期以来对医学工程的不重视严重制约着医疗设备维修部门的建设和发展。目前,由于没有统一的职称晋升标准,相关的培训、考核以及上岗制度尚未建立,医学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医院应该重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立功授赏、晋职、加薪时,要与临床科室的人员一视同仁[13]。在工程技术人员由突出贡献的时候要给予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努力钻研业务,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3结束语。

在了解目前国内外医学工程相关专业的教育现状的前提下,并结合医院医学工程科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本文分析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发展造成影响的几种因素,并提出了建立和管理高素质、高层次优秀人才团队的构想和建议。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出纳实习的心得和体会范文(15篇)

    实习心得的写作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是一些实习心得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借鉴和参考。对于每位大学生来说,实习是必须拥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写实栏(热门16篇)

    入党积极分子应当时刻保持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起到模范引领的作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经验和方法,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试用期转正工作心得总结大全(17篇)

    试用期总结是雇主评估员工适应岗位的表现,也是员工展示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时机。在写试用期总结之前,不妨先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或许能帮你提供一些灵感。

    毕业班主任精彩讲话稿(专业19篇)

    在一些重要场合,讲话稿更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帮助我们表达出自己的严肃和专业。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演讲比赛,与大家分享一篇讲话稿

    小学岗前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0篇)

    记录培训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借鉴和提升。这里有一些实用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帮助。脱离了学生的身份,经过我的努力我终于

    买菜歌曲音乐教案(热门17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制要细致入微,考虑到每个环节的时间和任务安排。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中学职称述职报告(模板14篇)

    进行述职报告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示例,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一些优秀的表达方式和

    军训感想初中生范文(20篇)

    优秀作文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思考,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发共鸣。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发。小学毕业,初中

    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方案大全(22篇)

    无论是组织一场庆典还是举办一次培训,活动方案都是确保活动成功的重要步骤。接下来是一些实践中验证有效的活动方案,希望能够为大家的活动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

    高中运动会开幕词致辞(实用19篇)

    运动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为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看看以下明星选手的表现,他们在运动会上展现出的才能令人震撼。教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在这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