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笔尘

通过编写大班教案,教师可以提前预想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提高效率,我们整理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篇一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学会朗诵诗歌。

2、了解西瓜和黄瓜在生长过程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丰富词汇:瓜藤儿、又大又圆、又细又长。

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朗诵诗歌。

1、胖奶奶和瘦爷爷的手偶各一个;磁带及录音机。

2、诗歌图谱、ppt;笔、纸。

一、教师分别用左右手操纵胖奶奶和瘦爷爷的手偶,通过情景对话引题。

1、胖奶奶:嘿!我是胖奶奶。瘦爷爷:嘿!我是瘦爷爷。

胖奶奶:我喜欢种瓜。瘦爷爷:我也喜欢种瓜。

胖奶奶:我种的瓜又大又圆,味道甜又甜。瘦爷爷:我种的瓜又细又长,清口又松脆。

2、胖奶奶和瘦爷爷都夸自己种的瓜好,你们猜猜他们种的是什么瓜?

3、小朋友们猜了这么多,那诗歌里的胖奶奶和瘦爷爷到底种的`是什么瓜呢?请听诗歌《种瓜》。

二、欣赏配乐诗,幼儿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朗诵诗歌一遍,幼儿倾听。

2、请幼儿说说胖奶奶和瘦爷爷种的各是什么瓜。

3、西瓜和黄瓜也和小朋友一样,都是一点点长大的,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长大的吗?

三、课件演示,了解西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

1、看ppt听教师朗诵诗歌一遍。

2、提问:西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四、看图谱学儿歌。

1、教师指着图谱完整朗诵一遍诗歌。

2、幼儿跟着教师看着图谱一起念诗歌。

3、丰富词汇:瓜藤儿、又大又圆、又细又长。

(提问:小朋友们看,刚才胖奶奶和瘦爷爷种的瓜藤各往哪儿爬呀?长呀长呀,胖奶奶种的瓜和胖奶奶一样,怎么样?长呀长呀,瘦爷爷种的瓜和瘦爷爷一样,怎么样?)。

4、分男女角色念。(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

五、拓展想象,巩固理解诗歌内容。

1、胖奶奶和瘦爷爷明年还要种瓜,他们会种什么瓜呢?根据想象,编成诗歌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提操作要求。

3、幼儿边听音乐边作画。

整个过程小朋友气氛都比较活跃,他们都能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种西瓜的整个过程,老师也只是起到一种指导的作用。小朋友们都很高兴,知道西瓜是藤打的,不是树结的,得来不容易。当然,在课堂这么短的时间幼儿体会不出劳动的艰辛,我以后会经常带他们到郊外,多长见识!

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篇二

1、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帮助幼儿了解西瓜的生长过程。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幼儿学唱歌曲。

歌表演《种瓜》。

1、西瓜节奏图

2、关于“西瓜”的谜语一个

3、钢琴,音乐《种瓜》、《劳动最光荣》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劳动最光荣》做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发声练习:和劳动有关的词“啦”、“唻”等进行发声。

3、节奏练习:出示西瓜节奏图进行节奏练习。

二、基本部分

1、幼儿猜谜语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着是绿色,吃到嘴里是红色,吐出来时是黑色”打一种水果名称。(教师小结对了是“西瓜”。)

(2)师:西瓜真好吃,你们想来种瓜吗?看小朋友是怎么种瓜的。

2、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引导归纳歌词:

我在墙根下种了一颗瓜

天天来浇水,天天来看它

发了芽,开了花,结了个大西瓜。

大西瓜呀,大西瓜

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

3、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种瓜》。

(1)教师范唱歌曲一遍。

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完整的回答歌曲的名字叫《种瓜》)。

(2)教师弹唱歌曲一遍,幼儿再次欣赏,提醒幼儿注意认真地唱出附点。

提问:你听到歌曲里面唱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提问:种出来的西瓜怎样呀?(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4、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分句学唱歌曲,提醒幼儿学会听前奏开始演唱并启发幼儿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1)请幼儿跟随教师按节奏分句学唱歌曲两遍。

(2)请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先请幼儿小声跟随教师演唱一遍。

5、请全体幼儿看课件记忆歌词,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三、结束部分

1、全体幼儿歌表演《种瓜》。

2、音乐游戏《种瓜》:教师扮演种瓜人,幼儿扮演西瓜随音乐进行游戏表演。

整体将课程教案预设内容上下来了,但是之后的表演环节有点混乱。其中在出示休止符的环节有些停顿(顿时忘记接下来的环节是什么了),当我的是种瓜的人,幼儿是瓜时,我们配合地不错,没想到幼儿都会自觉地蹲(趴)下来当小种子。但是接下来互换角色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所有幼儿都跑过来给我(做瓜)的来种,导致幼儿拥挤甚至有了碰撞摔倒的事件发生。没有合理地想到,并良好的改正。

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篇三

1、学习用轻盈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劳动的快乐情绪,并唱准重音及停止拍。

2、初步晓得辛苦劳动才能取得丰收的道理,萌生酷爱劳动的情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和和同伴1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幼儿用书。

2、《种瓜》歌曲磁带。

2、学唱歌曲《种瓜》,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

——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了解歌曲内容,激起幼儿爱劳动的情感。

——西瓜怎样才能长得又好又大?种瓜人要做哪些事情?

——你们在劳动时快乐不快乐?应当怎样唱这首歌曲?

3、温习1段幼儿熟习并爱好的律动或舞蹈,结束活动。

整体将课程教案预设内容上下来了,但是以后的表演环节有点混乱。其中在出示停止符的环节有些停顿(顿时忘记接下来的环节是甚么了),当我的'是种瓜的人,幼儿是瓜时,我们配合地不错,没想到幼儿都会自觉地蹲(趴)下来当小种子。但是接下来互换角色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产生了,所有幼儿都跑过来给我(做瓜)的来种,致使幼儿拥堵乃至有了碰撞摔倒的事件产生。没有公道地想到,并良好的改正。

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篇四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学会朗诵诗歌。

2.说出香瓜和黄瓜的外形特征,了解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

2.胖奶奶和瘦爷爷的手偶各一个;多媒体资料(香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

3.实物香瓜和黄瓜各一个。

1.师:村子里有一位胖奶奶和一位瘦爷爷,他们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种瓜。

(出示手偶)

胖奶奶:嘿!我是胖奶奶。

瘦爷爷:嘿!我是瘦爷爷。

胖奶奶:我最爱种瓜。

瘦爷爷:我也爱种瓜。

胖奶奶:我种的瓜又大又圆。

瘦爷爷:我种的瓜又细又长。

2.师:你们想知道胖奶奶和瘦爷爷他们种的是什么瓜吗?让我们一起来听诗歌《种瓜》。

1.教师朗诵诗歌一遍,幼儿倾听。

2.请幼儿说说胖奶奶和瘦爷爷种的各是什么瓜。

师:胖奶奶种的是什么瓜?瘦爷爷呢?

3.出示实物香瓜和黄瓜,请幼儿观察后说说香瓜和黄瓜的外形特征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可以从色彩和外形等方面比较)

师:(出示实物瓜)提问:

香瓜和黄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对了,胖奶奶种的'瓜和她很像,是又大又圆的香瓜。瘦爷爷种的瓜也长得和他很像,是又细又长的香瓜。

1.胖奶奶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泥土里)

瘦爷爷也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

2.胖奶奶的瓜子发了芽。瘦爷爷呢?(发了芽)

3.胖奶奶种的瓜藤儿在地上爬。(地上爬)

瘦爷爷种的瓜藤儿往里里爬?(天上爬)

4.胖奶奶种的瓜开了花。瘦爷爷种的瓜也开了花。

5.胖奶奶种的瓜,花儿谢了结了个小瓜。瘦爷爷种的瓜。花儿谢了也结了个小瓜。

6.长啊长呀,哇,胖奶奶种的瓜和胖奶一样,又大又圆,那是什么瓜?(香瓜)

长啊长啊,嗨,瘦爷爷种的瓜和瘦爷爷一样,又细又长,那是什么瓜?(黄瓜)

7.提问:香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1.师: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诗歌。

2.请各别小朋友尝试念一念诗歌。

3.集体朗诵诗歌。

师:我们小朋友学过一首歌,叫《种瓜》。我们已经试着种过许多的瓜。今天,让我们再来尝试种种香瓜和黄瓜吧!

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篇五

1、喜欢听故事,感受文学作品的趣味性。

2、通过观察比较故事画面,感知黄瓜和西瓜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的异同之处。

3、理解故事内容及“胖和瘦,又大又圆,又细又长”等字词的意思。

1、自制课件(放大的幼儿用书)。

2、幻灯图片:西瓜、黄瓜。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吃过一些什么瓜?它们长得什么样?谁能用一句完整地话说一说?

(二)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三)通过看图阅读画面,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画面上的奶奶和爷爷长什么样子?他们拿了什么?

胖奶奶的瓜子发了芽,瘦爷爷的瓜子怎样了?(鼓励幼儿跟述)

(2)采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种子开花以及种子结果的`情景。

(3)师:这个故事里,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是一样的;胖奶奶和瘦爷爷,瓜藤往地上爬和往天上爬,又大又圆和又细又长是不一样的。)

(5)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成长的特点,猜测瓜果的名称,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胖奶奶、瘦爷爷和瓜果之间的关系。

如:瓜儿长得圆又大,请你猜一猜,这是谁种的瓜?

瓜儿长得细又长,请你猜一猜,这是谁种的瓜?

瓜藤儿往地上爬,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瓜?等等。

(四)教师结合课件,再次完整讲述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采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等方式,引导幼儿跟述。

(2)师:你觉得这个故事的什么地方比较有趣?

(五)请幼儿两两结伴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最后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故事。

1、继续引导幼儿玩“反义词”游戏,鼓励幼儿运用反义词组词,丰富幼儿对相反概念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2、音乐活动:“胖奶奶和瘦爷爷”。

3、鼓励幼儿在餐前活动中讲述这个故事。

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篇六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学会朗诵诗歌。

2、说出香瓜和黄瓜的外形特征,了解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

2、胖奶奶和瘦爷爷的手偶各一个;多媒体资料(香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

3、实物香瓜和黄瓜各一个。

一、教师分别用左右手操纵胖奶奶和瘦爷爷,通过情景对话引出故事。

1、师:村子里有一位胖奶奶和一位瘦爷爷,他们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种瓜。

(出示手偶)。

胖奶奶:嘿!我是胖奶奶。

瘦爷爷:嘿!我是瘦爷爷。

胖奶奶:我最爱种瓜。

瘦爷爷:我也爱种瓜。

胖奶奶:我种的瓜又大又圆。

瘦爷爷:我种的瓜又细又长。

2、师:你们想知道胖奶奶和瘦爷爷他们种的是什么瓜吗?让我们一起来听诗歌《种瓜》。

二、教师完整朗诵诗歌一遍,幼儿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朗诵诗歌一遍,幼儿倾听。

2、请幼儿说说胖奶奶和瘦爷爷种的各是什么瓜。

师:胖奶奶种的是什么瓜?瘦爷爷呢?

3、出示实物香瓜和黄瓜,请幼儿观察后说说香瓜和黄瓜的外形特征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可以从色彩和外形等方面比较)。

师:(出示实物瓜)提问:

香瓜和黄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对了,胖奶奶种的瓜和她很像,是又大又圆的香瓜。瘦爷爷种的瓜也长得和他很像,是又细又长的香瓜。

三、教师朗诵诗歌第二遍,播放相关的图片(香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

1、胖奶奶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泥土里)。

瘦爷爷也拿了一粒瓜子,把它种在泥土里。

2、胖奶奶的瓜子发了芽。瘦爷爷呢?(发了芽)。

3、胖奶奶种的瓜藤儿在地上爬。(地上爬)。

瘦爷爷种的瓜藤儿往里里爬?(天上爬)。

4、胖奶奶种的瓜开了花。瘦爷爷种的瓜也开了花。

5、胖奶奶种的瓜,花儿谢了结了个小瓜。瘦爷爷种的瓜。花儿谢了也结了个小瓜。

6、长啊长呀,哇,胖奶奶种的瓜和胖奶一样,又大又圆,那是什么瓜?(香瓜)。

长啊长啊,嗨,瘦爷爷种的瓜和瘦爷爷一样,又细又长,那是什么瓜?(黄瓜)。

7、提问:香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四、使用小朋友的书,学习诗歌《种瓜》。

1、师: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诗歌。

2、请各别小朋友尝试念一念诗歌。

3、集体朗诵诗歌。

师:我们小朋友学过一首歌,叫《种瓜》。我们已经试着种过许多的瓜。今天,让我们再来尝试种种香瓜和黄瓜吧!

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篇七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感受文学作品的趣味性。

2、通过观察比较故事画面,感知黄瓜和西瓜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的异同之处。

3、理解故事内容及“胖和瘦,又大又圆,又细又长”等字词的意思。

二、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放大的幼儿用书)。

2、幻灯图片:西瓜、黄瓜。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吃过一些什么瓜?它们长得什么样?谁能用一句完整地话说一说?

(二)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三)通过看图阅读画面,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画面上的奶奶和爷爷长什么样子?他们拿了什么?

胖奶奶的瓜子发了芽,瘦爷爷的瓜子怎样了?(鼓励幼儿跟述)。

(2)采用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种子开花以及种子结果的情景。

(3)师:这个故事里,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是一样的;胖奶奶和瘦爷爷,瓜藤往地上爬和往天上爬,又大又圆和又细又长是不一样的。)。

(5)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成长的特点,猜测瓜果的名称,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胖奶奶、瘦爷爷和瓜果之间的关系。

如:瓜儿长得圆又大,请你猜一猜,这是谁种的瓜?

瓜儿长得细又长,请你猜一猜,这是谁种的瓜?

瓜藤儿往地上爬,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瓜?等等。

(四)教师结合课件,再次完整讲述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采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等方式,引导幼儿跟述。

(2)师:你觉得这个故事的什么地方比较有趣?

(五)请幼儿两两结伴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最后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故事。

四、活动延伸。

1、继续引导幼儿玩“反义词”游戏,鼓励幼儿运用反义词组词,丰富幼儿对相反概念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2、音乐活动:“胖奶奶和瘦爷爷”。

3、鼓励幼儿在餐前活动中讲述这个故事。

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篇八

1、学习几种简单的种植方法。

2、能分工合作完成小组种植任务。

3、萌发照顾、观察植物生长的兴趣。

1、幼儿有种植的经验准备。

2、种植需要材料工具,如洒水壶、小铲子、种子等,事先已整理好的种植用地。

1、检查种植的准备工作。

教师:上次我们讨论了种养计划,今天每个小组的种子和工具都准备好了吗?

教师:你们准备的是什么种子?种子是什么样的?

2、师幼讨论种植的方法。

教师:这样的种子该怎么种呢?如果是点种,先要做什么事情?在做什么事情?如果是播种。

先做什么事情?在做什么事情?

教师:同组的小朋友可以怎样分工呢?(引导幼儿两人结伴,如一人下种,另一人浇水,各。

自明确自己的任务)。

教师:请大家带上你们的`种子和工具,完成你们小组的种植任务。

教师请各小组先到自己班的认养地,教师示范怎么播种和点种进行分别示范种植的方法。

教师检查幼儿分工的情况,巡回指导幼儿。

幼儿完成种植后,教师组织幼儿制作植物的标签牌,标注种植的植物的名称以及幼儿签名,

然后插在自己小组的种植园地里。

4、引导幼儿讨论观察记录的方法。

教师:植物宝宝已经种下了,他什么时候发芽?能够长多大?我们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记住它。

们的生长过程呢?

教师:怎样记录?记录在哪里?记录那些内容?

幼儿共同商讨、确定记录的内容并设计记录表格。

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篇九

1。观察画面,能根据老师第一幅图的引导继续排出后面几幅图的顺序。

2。愿意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故事。

3。感受小熊与伙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一、教具准备

1.教学拼图《小熊种瓜》4 幅;

2.种子生长过程图片

3.课件 ppt

4.幼儿操作板、幼儿讲述材料《小熊种瓜》小图人手一套

5.大黑板

6.背景音乐

孩子对植物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的了解。

活动重、难点分析

1.活动重点:能较细致地观察图片,合理地建立图片之间联系,并进行排序。

2.活动难点: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较完整地讲述图片内容。

具体活动方案及流程

一、导入:

1.出示苹果树生长过程图片,和小朋友一起将图片正确排序。

(1)出示第一张图片。“我有一颗小种子,我悄悄地把它埋到土里。”

(2)提问:小种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二、活动过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分析确定第一幅图的顺序,并分析讲述第一幅图的内容。

图一:小熊也有一颗小种子,它把种子埋进土里。

提问:小种子接下来发生什么变化了呢? 发芽了,长出藤蔓,开花了

提问:(老师排出第一幅图画)小熊在干什么?给西瓜浇水

老师示范讲述第一幅图画的内容:一天,小熊种了一颗西瓜种子,慢慢地种子发芽,长出长长的藤蔓,开花了。小熊给西瓜浇水,希望他快快长大!

提问:接下来西瓜藤蔓又是怎么变化地呢?小熊又为西瓜做了什么呢?小朋友仔细观察剩下的三幅图,并给它们排排顺序。

2.幼儿进行排序,与同桌讲述故事内容

(1)幼儿进行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2)提问:接下来西瓜是怎么变化的呢?小熊为西瓜做了什么呢?(连续提问)

(3)请幼儿自由结伴讲述;

3.在集体前讲述自己的故事

(1)请两到三位幼儿分享故事,告诉大家故事的名字并展开讲述。(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根据幼儿讲述能力随机引导。重点引导时间连接词。

(2)小结:刚才三位朋友都能通过观察图片大胆想象并讲述了故事,特别得棒。

小朋友们还用到了许多好听的词语,例如......

4.小结,与客人老师分享故事。

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故事,你们的故事都很精彩,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排图板,跟客人老师们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孩子们分享完故事以后,客人老师记得给小朋友们贴上鼓励的小爱心哟!)

1.活动过程中发现教具中的图画出现错误,西瓜花的颜色有误,而且图画中不清楚,很像一颗草莓。在今后的活动准备中一定更加严谨,科学。

2.孩子的操作板由于使用无纺布制作较软,不方便孩子拿起来讲述。制作硬的操作板更加方便孩子们讲述。

3.在活动中能及时地引导孩子用上不同的表示时间或连接话与话内容的词语或句子,如:“慢慢地西瓜开花了”“接下来结出了小西瓜”“西瓜越长越大”等等小朋友能很好滴运用。

4.在活动中当孩子用到丰富的词汇时,及时地表扬孩子,给予鼓励,引导小朋友们更加努力地运用丰富词汇。

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篇十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基因的'作用。

现代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的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在医学上的应用。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新闻发布会”,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转基因食品――保鲜西红柿上市以来,许多科学家研制出许多转基因技术的新产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及医学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来召开一个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的“新闻发布会”。

2、要开好这个“新闻发布会”要做哪些准备?

“新闻发言人”要认真读课文,能说出转基因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还要想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要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

“记者”要自己读懂课文,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还要针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向“新闻发言人”提问。

3、学生研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

4、召开“新闻发布会”。每组推选一名“新闻发言人”上台汇报,其他学生当“记者”向发言人提问。

5、师生共同点评“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表现。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阅读。

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篇十一

1、通过讨论种植的内容、材料及记录方法,感知春天进行播种的方法。

2、愿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语言交流,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语言交流,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幼儿有过相关的知识经验准备。

1、教师引导幼儿以讨论的方式确定种植内容。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讨论后的种植内容,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记录幼儿的种植内容。

2、讨论种植所需要的材料及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一熊族为单位进行讨论。请幼儿介绍本组讨论的结果,教师一次用图示记录。

引导幼儿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设想,教师记录。

3、引导幼儿讨论记录的方法。

活动过程中没有组织好幼儿,课堂有点乱,在活动中缺少详细的讲解。每节课都应该把所要传授的知识讲到位。令幼儿更易懂,及接受。

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篇十二

的高考已过去多日,但不是已经尘埃落定,而是忘却的旧主快要来临了,可偏有几位好事者,让人不能忘了这个让人想起来心痛,不想又让人不安、不忍的话题。

最近,在报刊、网络,一些专家、网友就每年的高考作文不断有人撰文,或反思、或批评,或呼吁、或建议,但总的一点,大家是希望中国的语文教育、高考作文考试能真正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培养和遴选出思想与文笔一样精彩,基础与素质一样扎实的才子。

有人在文中介绍了法国的去年高考题:

文科。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结伴’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而孤独可能是使人痛苦的惩罚。”

经济科。

1.什么是公众所能承受的真理?

2.“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理科。

1.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2.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是否受科学知识的局限?

3.试分析卢梭论人类的“幸福、不幸和社交性”一文的哲学含义。卢梭说:“我们对同类的感情,更多产生于他们的不幸而不是他们的快乐。为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基础是利益,因共处逆境团结在一起的基础是感情。”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黄玉峰(复旦附中特级教师)等专家更是明确提出,“揣摩作文”,污染了青少年的心灵,将青少年的童心、童趣扼杀于无形!对考生极力讨好、谄媚命题老师,揣摩、推测阅卷老师的心理等等问题都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呼吁“现在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护住童心”,提倡学生写真情实感。

新浪网在《新浪观察》中推出了“透视中学语文大变革”的专题,在这个专题中有人提出质疑:高考作文60分,分值是否过高了。作者认为,作文这项不好控制标准,随意性很大的题型上分配那么重的分值有失慎重。

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问题的中心、症结,是评价问题,是分数问题。

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尽管我们总是赞美它们公正、公平,巧妙、高超,但毋须讳言,我们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貌似开放,貌似自由,实际上每一个题目都有一个暗设主题。明眼的考生,“贼刁”的考生,经过了多年严格的程式化训练的考生,几乎没有人上“开放”、“自由”的当,而是一个个轻车熟路,驾轻就熟,顺着命题者的竿子向上爬。

但无论怎样,考生们还是起劲卖力地顺着命题者的竿子、命题者的电筒光柱向上爬着,边爬边做着鬼脸与花样,陶然自乐,沉律其中。而当高考尘埃落定,电筒电门关了,考生才自觉落在地上。但好在有好成绩,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安慰。于是大家拍拍跌疼的屁股,屁颠儿屁颠儿地上大学走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届考生走了,下一届考生接踵而至,他们看够了,也看透了学兄、学姐的淋漓表演,也许他们曾经觉得可笑、可悲,但终究耐不住反复的训练,终究抵不过大学的'诱惑,一点点的反叛与觉悟于是也无影无踪,烟消云散了,自然而然地步入了那似乎本该如此的套路中,也一样地,不,是比其学兄、学姐们更卖力、更富创造性地顺着电筒光柱向上爬。

正因如此,中国高考作文中,一年年都是“离婚年”、“失学年”,父母离异,个人伤残,失学辍学,等等,等等,一味起劲地虚构、编造,甘愿进入命题者的圈套,卖力地表现,淋漓地表演。如此的怪现象,真是“岁岁年年招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可谓一大怪现象,一大新景观。

那么,这种结局真的是无法改变了吗?

中国的考生真的不如法国考生,写不出具有哲学意味,思辨意味的文章来吗?

在我认为,不!

只怕是一提倡,我们便会比法国人做得更“法国”,让法国人有强烈的望尘莫及之感。

实际上,汉语言文学是非常注重真实思想,真挚感情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纹)”早在几千年前的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就有了。自然,就是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顺顺当当,踏踏实实,诚诚恳恳,真真挚挚。以这样的原则行文,能虚假、编造吗?只不过我们的考生有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自然就有了过于浮华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我们的社会有过于明显与苛刻的思想要求,相应就有了考生投其所好、隐蔽真实思想的虚假行为。

在我认为,要真正解决高考作文的命题与立意问题,关键不在教育,亦不在高考,而在于社会,在于舆论。

我们的社会必须有一个更为宽松,更为包容的政论环境,舆论氛围。主流已出,从者如鲫,“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后汉书•马援传》),“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全匹帛”(《杂歌谣辞•城中谣》)。一个社会的时尚,一个社会的风气,上层的倡导,当局的好恶,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其影响是决定性的。尤其在我们这个从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世界里,小百姓们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上行下效是自然而然的事,而且这上行下效是带有放大功能的仿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让人绝对出乎意料的。正因如此,我们要解决语文教育的问题,高考作文的主题问题,必须从源头上下功夫,从源头上动手术。

如果我们的社会,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者,阅卷者本身即已摒弃了个人的好恶,以客观的眼,客观的心,来公正、公平、技术地评判每一个考生的真心之作,相信这种虚构、编造,假大空的风气会一扫而清,有一个崭新的局面。

而在以独立思考为贵,以真知灼见为高的环境、风气、氛围中生活、熏陶的莘莘学子,自然会以独立思考为荣,为追求,其文章的字里行间也一定会处处闪耀着他们真知灼见的光辉。

所以,高考作文所以如此,苗也;之所以如此,根也。

种瓜期得豆,种豆冀得瓜,有违天理,是要遭天谴的。

209月24日于办公室。

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篇十三

1.学唱歌曲,体验歌曲欢乐的情绪。

幼儿能按歌曲的旋律打出节拍。

1.种瓜视频及图片。

1.猜谜语引入主题,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看着是绿色的,吃下去是红色的,吐出来是黑色的。打一水果——西瓜。

1.通过谈话引出歌曲,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愿望。

引导语:

师:西瓜是一种水果,那西瓜是怎么的来的呢。——种出来的西瓜是农民伯伯通过辛苦的劳动种出来的。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种西瓜的小能手胖胖,咱们来一起看一看他是怎么种西瓜的。

2.播放种截图,请幼儿欣赏。

引导语:

师:胖胖是怎样种西瓜的?(边放视频截图,边给幼儿讲解种瓜的过程与丰收的喜悦)。

西瓜怎么才能长得又好又大?种瓜人要做哪些事情?

3.播放视频。

引导语:

老师把胖胖种瓜的过程编成了一首儿歌,下面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听一听(播放视频文件)。

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的和老师学唱儿歌,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学的最快,唱的最好听。

3.学唱歌曲《种瓜》,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

教师示范儿歌节奏,引导幼儿用手拍出节奏并变换动作打节奏。

教师示范按节奏说歌词,引导幼儿了解歌曲内容,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

播放儿歌种瓜,幼儿跟唱并自创舞蹈动作,教师给与鼓励。

课后总结:这节课上完以后,觉得和自己的预期有很大不同,首先没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在记歌词这个环节没有很好的利用自己做的课件,导致幼儿在没有弄清歌词的情况下开始学唱儿歌,效果不是很好。第二,没有很好的把握上课的节奏,没有将每一个环节做一个延伸。自我感觉很急迫。第三,自己太紧张,缺乏锻炼。

种瓜大班教案(专业14篇)篇十四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学会朗诵诗歌。

2、了解西瓜和黄瓜在生长过程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丰富词汇:瓜藤儿、又大又圆、又细又长。

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朗诵诗歌。

1、胖奶奶和瘦爷爷的手偶各一个;磁带及录音机。

2、诗歌图谱、ppt;笔、纸。

一、教师分别用左右手操纵胖奶奶和瘦爷爷的手偶,通过情景对话引题。

1、胖奶奶:嘿!我是胖奶奶。瘦爷爷:嘿!我是瘦爷爷。

胖奶奶:我喜欢种瓜。瘦爷爷:我也喜欢种瓜。

胖奶奶:我种的瓜又大又圆,味道甜又甜。瘦爷爷:我种的瓜又细又长,清口又松脆。

2、胖奶奶和瘦爷爷都夸自己种的瓜好,你们猜猜他们种的是什么瓜?

3、小朋友们猜了这么多,那诗歌里的胖奶奶和瘦爷爷到底种的是什么瓜呢?请听诗歌《种瓜》。

二、欣赏配乐诗,幼儿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朗诵诗歌一遍,幼儿倾听。

2、请幼儿说说胖奶奶和瘦爷爷种的各是什么瓜。

3、西瓜和黄瓜也和小朋友一样,都是一点点长大的,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长大的吗?

三、课件演示,了解西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

1、看ppt听教师朗诵诗歌一遍。

2、提问:西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四、看图谱学儿歌。

1、教师指着图谱完整朗诵一遍诗歌。

2、幼儿跟着教师看着图谱一起念诗歌。

3、丰富词汇:瓜藤儿、又大又圆、又细又长。

(提问:小朋友们看,刚才胖奶奶和瘦爷爷种的瓜藤各往哪儿爬呀?长呀长呀,胖奶奶种的瓜和胖奶奶一样,怎么样?长呀长呀,瘦爷爷种的瓜和瘦爷爷一样,怎么样?)

4、分男女角色念。(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

五、拓展想象,巩固理解诗歌内容。

1、胖奶奶和瘦爷爷明年还要种瓜,他们会种什么瓜呢?根据想象,编成诗歌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提操作要求。

3、幼儿边听音乐边作画。

相关范文推荐

    月党员学习内容大全(18篇)

    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开拓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欢迎大家阅读以下这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根据中心党委《关于建立基层党

    感恩的晚会主持词范文(18篇)

    9.总结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步骤,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向前迈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优秀的范文,从中领悟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亲爱

    版教师岗位竞聘演讲稿(汇总13篇)

    通过写教师演讲稿,教师可以更加系统地整理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些教师演讲稿范文包含了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案例,以及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六年级班长竞选的发言稿(通用15篇)

    通过发言稿的准备,演讲者可以更好地组织语言和展示自己的观点,使听众更易于接受。各位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发言稿范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各位同学: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

    父亲节英语给父亲的礼物(专业18篇)

    英语学习需要坚持和耐心,我们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的成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篇关于英语学习的总结范文,推荐给大家。明天就是父亲节了,我想送一个

    教育激扬生命的读后感(汇总17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分享自己对书籍的喜爱、厌恶或其他复杂的情感体验。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文学感悟。俗话说的好:“读一本

    二年级识字课教学设计(优质20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一位教育界的专家为大家准备的教学计划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

    三分钟端午节的演讲稿(通用17篇)

    三分钟是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段,虽然只有180秒,却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我们常说的"三分钟热度"有时候也让人忧虑,但是如果合理利用三分钟,也是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果的。

    银行行长入党志愿书(优质16篇)

    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方式,帮助人们实现财务目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银行行长的名言,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敬爱的党组织: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

    活出我的精彩范文(16篇)

    优秀作文往往能够体现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独到的见解,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9.希望大家通过欣赏这些优秀作文,能够有更多的收获和进步。一个82岁的老人会怎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