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翰墨

撰写教师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师生交流和沟通,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教师心得体会,希望对教育工作者们有所启示。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一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交流、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索以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探索过程中,能使学生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去学习,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学习;小组合作能为学生提供群体思考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它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促使学生间的交往,促使学生参与倾听、表达、协作、竟争;在辩论过程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特别有利于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开展小组合作探讨学习是社会的需要,是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些做法: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获得自信;让学习优良的学生更有提高的平台。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组织者、报告者、总结者、记录者、检查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跟教师的设计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巡视于各组之间,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所以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紧密联系又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知能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而且,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还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生活中“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在理解许多物体也可以看做单位“1”时,我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问题去激发思维的火花。我利用课件,进行导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课一开始,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同学们高兴的回答喜欢,我马上打开课件,编制“唐僧师徒分桃”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有一天路过花果山,他们4个人合伙摘桃,4个人一共摘了48个,摘完桃后师傅让悟空把桃子平均分成4份,八戒看着桃子口水直流,悟空对着八戒说:“八戒你拿其中的四分之一”八戒摸着头脑不知该怎么拿,哪位同学能帮一帮八戒?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而不能,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们主动地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小组开始动手拿出手中的学具平均分、讨论、争论……一起去寻找答案。我想通过这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许多物体也可以看做单位‘1’把它平均分若干份后,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句话的理解应该说是透切的,印象是深刻的。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抓住时机,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积极探索,对话互动,共同讨论交流,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时,我让每个小组分别测量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师用计算器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记录员做好记录;然后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学生观察板书发现共同点:“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接着小组交换学具再探究验证,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误差?引发了学生深入地思考,有的学生说“我们的尺子本身有误差”;有的说“我们测量的绳子拉得不直”;有的说:“绳子环绕圆的周长时,接头处我把握得不很准”……。我把这些原因一一板在黑板上,学生心中的疑问揭开之后,我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用严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的思想,而且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了科学家探索的科学的艰辛历程,引发了学生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积极情感,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让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高涨,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要顺畅、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那必须要使学生有合作的意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有合作的需要。例如:组织一些游戏,如:开火车比赛,小组计算接力赛,让学生发现需要和别人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也可以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到社会环境中去收集数据、量量算算、调查生活中的数学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一种体验,感觉到合作是一种富有乐趣、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一组测量篮球场的长和宽;一组测量舞台的长和宽;一组测量砂坑的长、宽、深;一组测量花埔的长和宽;任务一公布孩子们各尽所能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既要关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变化、发展,包括知识技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发展。

把合作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就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发现。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交流、评价也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例如,在“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中,我让学生一起合作回忆探究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在操作中更深刻地理解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使他们明确应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课后,布置学生给学校绿化带、舞台铺地砖,如果一块地砖1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收集数据活动结束后,要求各小组都是以“如果是我做……”的语气陈述,努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当解决问题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由于我们身边的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这些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数学问题,学生有感而发的方法有很多,学生的回答应该说是非常精采的,这既让学生灵活运用了几何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效果真可谓“鱼与熊掌”兼得。我还注意抓住时机,让让学生给每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在掌声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这样一个讨论、评价与补充的完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良好品质,也培养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总结归纳的习惯,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体验成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长了数学见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虽然取得一点成绩但是也出现许多困惑,比如:

(3)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我们学校有的班级有56个学生)个别好动的学生趁机捣乱;。

(4)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去总结,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二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春暖花开时,我校全体七八年级教师来到了城北中学,开始了“踏春寻芳之旅”。在一片欢歌笑语中,欣赏着道路两边的美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目的地――久慕盛名的城北中学。

一下车便被古朴的校容校貌震撼:虽然没有恢弘的教学楼,宽阔的塑胶跑道,但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花一叶,都体现出北城人的淳朴、勤奋、善良的品质。来不及卸掉坐车的疲惫,便随着听课的大军挤进一间教室,坐下待定,不禁眼前一亮。整个教师的布局,宣传标语,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等,这些不都是我在工作过程中正在实践而又困惑的方面嘛,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赶忙拿起手中的相机,啪啪拍下自己需要的素材。上课正式开始了,只见数学名师仇学芳老师展示一道数学应用题,让学生说出答题思路,然后每一小组的六号、五号上黑板展示答题思路,其他同学在下面书写。针对每一同学的答案,老师分别作出批改,点出出错点和得分。然后依次加大试题难度,由每一个小组的4号3号,2号1号分别上黑板展示,组长批改,组内互批,期间教师只需点评,引导,点拨,整节课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的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意犹未尽,我们又来到一间教室,教师正在上一节思品复习课。只见老师提出复习任务后,同学们就各自忙活起来,组长组织组员明确任务,检查背诵,学习委员在教室内巡视指导,时而有到黑板上板书的同学,时而有站立背诵的同学,紧张忙碌而又有序、高效。我不禁被学生的自主管理,合作探究的精神深深折服,如此精彩的课堂,何愁成绩的不提高。

激昂的课间音乐响起,只见各班级的同学们迅速整理好队伍,由体育委员带到了各班指定的位置,开始了北城中学独具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初一同学集体经典诵读,气势恢宏的朗读声深深的震撼着我们每一位听课老师的心。有如此浑厚的经典文化,何愁孩子的道德教育。初三学生在一阵啪啪的有节奏的竹竿碰撞声中,跳起了欢快的竹竿舞。只见孩子们排着整齐的对伍,蹦蹦跳跳就从纵横交错的竹竿中穿越,速度好快,动作好娴熟呀,可见非一日之功!

走在北城的校园内,无时无刻不被学校文化深深地触动。墙壁上的“月度之星”,名人故事,校友事迹激励等,让人如沐春风,激情澎湃,信心满满。看往昔,风流人物几何,展明朝,时代英模在北城。北城中学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浓厚的德育氛围,师生乐观的心态,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深深的打动着我。

回首自己的工作历程,摸索中艰难前行。展望自己的未来,信心满满。且行且努力,且行且成长!最后,借用全国优秀校长张海晨的一句话结束此次学习: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三

学生越是具有合作的态度和经验,他们就越是能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追求明确的学习目标,越是相信学业成败是靠自己的努力,越是希望成为优秀的学生和获得优异的成绩,越是认为学习新知识是有重要意义的……与只有班集体竞争学习或个体学习经验的学生相比,有合作学习经验的学生更加下自己的教师,更容易把教师当作激励者而接纳教师,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私人感情上都是如此。

1、让每个学生抓住学习的机会

《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说道: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要保证让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充分体会到:面对着眼前四十多人一个班的学生们,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课堂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难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的局面。过去一年中,我通过到外校听课观摩以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发现这是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

对以上的问题,我认真的进行了思考,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起初,我试用同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同桌进行操练。但不久我发现以两人为一组全班仍然有三十组左右的学生,而且虽然同桌学习比单人学习好,但是成对学习的对象始终是同一人,形式单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我最后试用了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织合作学习。这样一来,全班变成了四人为一组。无形中,一个原本看起来规模很大的班级,演变成为了有十五个小学习小组组成的小班级了。四人小组中,每个学生在都有机会接触较多的同学,也有了向同学展示自己,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四人一组的小集体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操练所学的知识技能,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然后,在小组间讨论,进行活动时,每个成员轮流在班级中展示自己。这样一来,从数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发表自己的概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大班上课的缺点,同时使完成《标准》提出的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有了实现的可能。

2、让每一个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合理发展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疑问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数学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通过实践,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着仪现象是有帮助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 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谁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发人工智能的有效方式。组内成员都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掌握教学内容,只有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掌握了,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了。因此,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团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1、分好小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而且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合理评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评价应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系统调查探究教学过程中各个动态因素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尽一切可能努力达到共同学习目标。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本领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激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通过多种鼓励性语言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如在小组展示结束时,其他各组通过举手讨论评价,然后老师点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被点评的小组记录员要做好情况记录工作。根据各组记录情况,教师参考小组互评的结果评出:最佳默契小组、最佳潜力小组、最佳表演小组等等。努力做到各组都有奖,保持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们班在做纪录时,采用星星累积法,到一定数量可以升级,采用节节课累积,周周统计法,还采用“小组连坐制” (即一人犯错连累全组),并把卫生、纪律工作加进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

1.学生合作不积极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有时会出现“冷场”。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气氛沉闷,不配合,不主动。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由于学生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有时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活动;而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学生合作学习参与度不均衡

虽然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外向的学生积极踊跃,基础好的学生举手多。另外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于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学习参与度不均衡长期下去会造成沉默不语者学习失去信心,上课走神,教学的裂痕。

3.学生合作学习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所讨论的话题了解不够深入,在讨论时无话可说。或者小组成员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缺乏思想交流,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失去了小组合作的初衷。

1.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小组成员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临时性,教师对成员组成缺乏统筹考虑,应在小组内再分组,根据学生基础差异给与不同难度活动内容。考虑小组成员的水平差异,使小组间形成横向比较的公正性。

2. 制定有效的合作学习规则

小组活动应该是各成员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和分享讨论成果。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容易出现了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的情况。因此,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合作学习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首先教师要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让学生明晰自己在小组内的职责——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贡献力量;让他们明晰如果小组内有一人掉队,将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设置合作学习小组长和异质分组是为了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在角色分配中,每个小组可以民主推选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可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定为每组的副组长,以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分发表格(如下),使每位组员清楚自己的任务,并努力使本组的活动获得好评。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四

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师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当教师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第二小组的嘉悦同学这个词不理解,谁来帮他一下?”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五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学生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水平。只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老师在教学中提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讨论,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不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老师在做出关键的指导后,可以先让小组成员在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派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之后,对表现优秀的组提出表扬,并对表现一般的组提出鼓励。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使小组成员在每次讨论之后得到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多角度、多元化的解题思路,不仅使学生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的氛围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每次讲新课之前,可以想让学生自己完成导学案。这样不仅能使成绩优秀的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挑战,也可以使成绩中等的学生受激励,竭尽全力去思考,以便可以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这种学习模式也可以使成绩困难的学生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学习与思考上。

在小组讨论时,他们如果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课堂是一个绝对公平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去展示自己思考与钻研的成果。这样才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比如,老师在上习题课之前可以把习题先分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小组在一起进行讨论,研究出各种问题不同的解题办法。在上课的时候,教师需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站在讲台上向所有同学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这时,有的平常不怎么与人交流或成绩很一般的学生都可以勇敢地站起来代表自己的小组上台发言。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在上台发言与讨论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地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通过老师课堂和课后各环节的带动,通过小组不断地交流、讨论以及最后展示讨论成果的环节,很容易地向老师暴露了自己的困惑,从而,给老师讲课的重点提供了方向。面对学生的困惑,老师应该适当地对其进行点拨,努力地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当然,教师也应该定期给小组布置合理的任务,以便于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

教师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应该合理地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学习任务,也可以使学习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辨别任务和分析任务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害羞或者情感敏感的时期,对很多问题他们多怯于表达,以至于老师在上课时无法弄清哪里是学生会的,哪里是学生不会的,课堂没有了针对性的重点,也无法达到预想的效率与效果。如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快乐,课堂氛围更加积极活跃,从而很好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够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每个学生不论成绩好坏,聪明与否,都可以参与到激烈地小组讨论中,都可以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找回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另一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可以给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带来很多的趣味,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掌握教学中的各种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的情感,增强班里的凝聚力,对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六

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已经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贴近新课标的要求。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现在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参与度,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下,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处于群体的中心位置。小组内处于劣势的学生,由于能得到同伴的帮助,有了更好的转化条件,学生们积极投入学习,课堂教学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主动思考的局面,为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

同时,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和完成分配的任务过程中,相互鼓励。通过交往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关系。在交流中使知识得到共享,在争辩中使错误得到修正,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思想和方法,长期坚持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内化为一种个体心理特征—合作品质。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方式,明显提出了学习本体的参与率,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和操作中,又出现了些许令人担忧的问题。

1. 为了合作而“合坐”。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为了合作而“合坐”。比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像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涂出一张图案,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也不能完全代表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或者说这样的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吗?其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不是同学们围在一起坐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了。

2. 教师充当旁观者,缺乏有效的指导。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可是,如果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也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活动,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形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收音机”,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曾看到一位老师上课时,为了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书封面的长、宽各是多少,在钉字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简单的操作,结果一人在做,其他人在看。在这样的课中后进生只是看着、听着。想要达到生生互动、共同合作的目的那就更谈不上了!良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必须有老师良好的指导。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薄弱,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合作小组的学习必将是放任自流,流于形式的。

3. 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我校班级人数一般都在5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60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4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学习目标的实现。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老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结合教材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既注意要有一定基础性,又要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在每节课的重要环节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小有收获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领略他人的思维策略与方法;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需要交流共享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3. 教师积极参与,掌握课堂合作学习的调控。教师的新角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交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榜样作用。教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该参加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4. 重视提高课前预习质量。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学性,课前不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教师对学生预习要加强指导,使学生重视预习,掌握预习要领。

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合作学习的意义愈显重要。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个人独立学习都是基本的课堂教学方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选择,要因学习进程与内容需要灵活安排,没有必要每节课都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更高。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七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八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后,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1、全民性原则 小组合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仅是面向几个尖子生。全民性原则既是社会公正,教育公平的体现,又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体现。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和开发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因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决不能因为某位同学暂时的落后而摒弃他。

二是要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把功夫下在引导学生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操纵者,而成为教育的引路者,激发者和指导者。

3、活动性原则 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位同学都应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自己的活动时间。这种学习的氛围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学生在这里充分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调查研究和各种活动安排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合作的能力。

4、探究性原则 小组合作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灵活度,知识具有一定的张力,方法较多,更需要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探究。因而教师一定要善于提问,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新颖性,多面性,能激活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的答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同时,也应善于启发学生提问。

首先应是教育内容的开放,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科技发展的实际,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知。

二是教学过程的开放。主要是通过启发、讨论、探究、实验、质疑、争论、搜集信息、合作学习的形式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

三是组织形式的开放。小组的成员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可以是好差搭配,也可以是强强联手。

6、差异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在小组活动中,其知识水平,学习素养等有所不同。因而,在小组合作中,应遵循差异性原则,对不用学生所能有的表现进行区分,力争各有所取,各得所需。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在学习中老师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问题进行探究,这样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2、做好合作交流的设计工作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当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讨或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或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沉默不语,这主要是因为在合作之前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才有话可说,避免从众心理。同时,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5、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学生作业批改;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组 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使每个小组都在教师的反思中得到进 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九

小组合作是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结果而组织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开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个性发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要抓住以下四点。

组建结构合理的数学合作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成员的性别结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等搭配合理、结构优化,能发挥较大的合作学习效果,“异质分组”按学生能力的优势合理搭配、按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环境合理搭配,合作研讨,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受益。数学复习课采取“同质分组”的方式,将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相当的学生放在一个数学小组内,按小组的整体水平分层次地分配学习任务,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科,小组成员需要重新搭配,这样让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总之,组建数学合作学习小组时,尽可能考虑组员的各种情况,达到结构优化,使合作学习产生更大的效能。

教师在选择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时,应该是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考虑。要使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生活实际。比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个人无法完成,教师充分发挥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记录、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

首先,培养数学小组成员积极发言的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组内交流,使学生在数学小组中敢想、敢做、敢说。

其次,培养学生倾听发言的习惯。教师应参与到数学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别人的发言中会获得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

第三,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学贵有疑”是学习进步的标志,是创新的前兆,是探究的动力,要使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真正做好“学问”。

第四,培养合作实践的习惯。要尽量设计一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操作的内容,培养合作操作习惯,既能体现集体智慧,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恰当的评价机制是提高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评价机制包括以下几类:一、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让他们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二、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三、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引导、调控和组织能力,使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及一定的社交能力。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十

初次接触小组合作学习,只感觉到这种学习方式的新颖,并尝试着去实践,但从中发现许多次的合作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悟出教学中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1.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需遵循合理性的原则。一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不足;二是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目前,许多教师为了赶时髦,活跃课堂,取悦学生,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师对一些简单易懂、不容质疑、无需讨论的内容也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影响了课堂纪律;也有的教师把一些脱离实际、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让学生失去自信,丧失信心。所以合作要有节制,要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规律,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十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偶尔采用ィ在实践中ィ感觉到小组合作学习对我所从教的班级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パ生独立性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ネ学之间的团结友爱ィ互帮互助的精神的培养,ザ加泻艽蟮陌镏。 下面我是自己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首先,写作能力都比较弱,分好小组,分好组后要给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其次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有意识的引导他们进行分工,定好记录人,发言人等。在教学中,起先是座位7人坐成小组形式,后来为了学生身体健康,我经常采用的是同桌和前后桌交流与合作。例如在教学中有许多需要孩子观图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和解答等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在引导观图时用恰巴桌小声的说一说那些数学信息”你的同桌没说完整补充出来”这样极大的激励孩子们完整的观图和完整清楚的语言表达ネ时也提醒同桌的孩子认真倾听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时煤用恰巴桌交流一下ツ闶窃趺唇饩龅摹薄盎蛘吣愦蛩阍趺唇饩觥薄澳阌泻退不一的解决方法吗?闭大的激发孩子积极的探索与思考,与伴分享成果的喜悦。

有些时候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组织学生对问题结果的讨论ィ而不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点时间反之少给点时间ィ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要顺利地合作完成一个任务,ニ还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各个方面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如教学“可能性”时,在摸白球和红球时,提出了合作要求,要求学生4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摸球,一人搅球,汇报每一次的摸球结果,监督摸球的人是否作假。在以上融洽的合作氛围中学生的合作欲望尤其强烈,人人都做得很认真。学生在合作中既有满足又有愉悦,组织学生对汇报者的发言人要认真倾听,允许组内成员和组外人员进行评价、补充、纠正和修改,但要让组内成员优先把小组汇报扩展为全班讨论、全班交流。这样人人都有思考和评价的任务,资源的共享,使全体成员掌握课堂教学中思维的主导方向,学生开小差。

总之,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十二

春暖花开时,我校全体七八年级教师来到了城北中学,开始了“踏春寻芳之旅”。在一片欢歌笑语中,欣赏着道路两边的美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目的地――久慕盛名的城北中学。

一下车便被古朴的校容校貌震撼:虽然没有恢弘的教学楼,宽阔的塑胶跑道,但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花一叶,都体现出北城人的淳朴、勤奋、善良的品质。来不及卸掉坐车的疲惫,便随着听课的大军挤进一间教室,坐下待定,不禁眼前一亮。整个教师的布局,宣传标语,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等,这些不都是我在工作过程中正在实践而又困惑的方面嘛,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赶忙拿起手中的相机,啪啪拍下自己需要的素材。上课正式开始了,只见数学名师仇学芳老师展示一道数学应用题,让学生说出答题思路,然后每一小组的六号、五号上黑板展示答题思路,其他同学在下面书写。针对每一同学的答案,老师分别作出批改,点出出错点和得分。然后依次加大试题难度,由每一个小组的4号3号,2号1号分别上黑板展示,组长批改,组内互批,期间教师只需点评,引导,点拨,整节课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的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意犹未尽,我们又来到一间教室,教师正在上一节思品复习课。只见老师提出复习任务后,同学们就各自忙活起来,组长组织组员明确任务,检查背诵,学习委员在教室内巡视指导,时而有到黑板上板书的同学,时而有站立背诵的同学,紧张忙碌而又有序、高效。我不禁被学生的自主管理,合作探究的精神深深折服,如此精彩的课堂,何愁成绩的不提高。

激昂的课间音乐响起,只见各班级的同学们迅速整理好队伍,由体育委员带到了各班指定的`位置,开始了北城中学独具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初一同学集体经典诵读,气势恢宏的朗读声深深的震撼着我们每一位听课老师的心。有如此浑厚的经典文化,何愁孩子的道德教育。初三学生在一阵啪啪的有节奏的竹竿碰撞声中,跳起了欢快的竹竿舞。只见孩子们排着整齐的对伍,蹦蹦跳跳就从纵横交错的竹竿中穿越,速度好快,动作好娴熟呀,可见非一日之功!

走在北城的校园内,无时无刻不被学校文化深深地触动。墙壁上的“月度之星”,名人故事,校友事迹激励等,让人如沐春风,激情澎湃,信心满满。看往昔,风流人物几何,展明朝,时代英模在北城。北城中学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浓厚的德育氛围,师生乐观的心态,不畏艰难、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深深的打动着我。

回首自己的工作历程,摸索中艰难前行。展望自己的未来,信心满满。且行且努力,且行且成长!最后,借用全国优秀校长张海晨的一句话结束此次学习: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十三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没有合作实效的情况。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课堂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十四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实施过程中有其优点:从形式上看,小组学习采用几人围在一起的圆桌形态,打破了传统的同向座位结构,平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从学习过程看,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有具体的讨论、操作、交流的内容,每一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呼唤起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愿望。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和良好品德的发展。为了解决新的复杂问题需要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时,学生间的合作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在决定任务和评价作业时,学生间合作讨论所形成的一致意见往往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彼此之间的互补性,学会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自觉地改进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我们现在正处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阶段,所以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没有合作实效的情况。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课堂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在实施时总感觉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的同时,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3、发展学生自主能力。4、善察学生合作需要。5、共同锁定合作目标。6、注重教师自身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但我们在实验中尝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方法。

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己学习,互助活动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听”地位的被动状况,为各层次学生的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合作小组中,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表述自己的意见,这种信息的多向交流能促进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操作的相互合作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习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理解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它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合作学习是培养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为达成小组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同伴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逐步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优良作风。

4、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只有在交往中,其主体性的发展才能得到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良好途径。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从同伴身上看到自己,逐渐学会以自身为尺度,客观地评价他人,从而也形成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同时,群体中的认同、理解,将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意识,使自身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5、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良好的课堂环境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所言:“对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这是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敏捷,易于点燃心智火花和灵感。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实验教师置于学生之中,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在师生易位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亲近引发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自动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达到肯学、爱学。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交际,在活动中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和品质意志,在帮助别人共同进步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十五

学分化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前沿,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上,小组讨论等合作方式也被经常运用,但学分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并且“由外及内”地强化了很多内容来帮助达成这种实效性,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倾听的习惯、小组分工和职责以及互相评价等等。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没有合作实效的情况。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课堂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常发现,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我有如下体会:

教师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

“老师发现,第五小组的张瑜同学在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全体同学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让第五小组的红旗向前攀登一步!”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安排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可以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教师还要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也是参与的重要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下,自己思维的灵感得以暴发,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得更好,想得更深入,这样的合作意义才大。

我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思考。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意见。

第三步,选出小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结果。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断深入各个小组,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

这个案例中,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调空,使学生明白,在本次合作学习中,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表现自己、关注他人。

学生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合作学习,才能在小组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他们常常是被综合运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在提出探究问题后,一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二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就急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么是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参与,要么是乱哄哄一片,不着边际,不抓要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安排与没有安排一个样,活动后的效果不理想,教师还得回到原来提出问题时的环节重心引导,白白浪费了教学时间。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看到了比较频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安排,但学生的交往共处、合作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培养,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认真思考什么内容、哪个环节适合合作学习,以什么形式(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师生合作等)合作学习,怎样指导和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认为,抓住以下契机,适时组织合作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有时候,教师安排一项学习活动,如给汉字组词、练读美文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表现欲得到满足,还有利于教师得到全面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想了解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当须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自然学科的实验、操作等,这时,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操作,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也使合作、交往、共处的能力得到培养。

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时,安排小组活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教学班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慢,产生的困难多,如果这些困难都要老师帮助解决的话,一是课堂上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时间,二是其效果也不如学习伙伴的提醒和帮助更感性和易于被学生接受。在解决问题时,小组同学之间的启发、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挖掘其学习潜力。

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好在哪儿,应继续发扬,还有那些不足,要努力克服和改进,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要通过运用一些活泼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示评价的结果。

发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把学生喜欢的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产生了一定的对抗性,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中我们发现,用“激励板”评价小组活动的即时情况,效果比较好。

对于小组的发展来说,除了建立评价小组即时发展的机制,在教室内设置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也很必要。在对小组的评价中我发现,“激励板”只能显示小组活动短时间的情况,不能展示小组在一段时间内长期的发展情况,学生由评价而产生的热情和动力会慢慢减弱,是老师们在教室内建立了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把每次对“激励板”评价的总结显示在长远评价的栏目中,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合作、交往、共享、共处,是21世纪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十六

本学期为了提高每个同学的英语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经过近一个月的实际操作,有成绩也有不足。昨天我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张调查问卷,结合调查问卷情况总结如下:

一、 小组分组比较合理。

在调查问卷中,全班有38名同学,其中只有两名同学在问卷中说分组不够合理,其他同学都说很合理,很公平。

二、 多数组长能认真负责。

在问卷中大多数的组员都说自己的组长很称职,能认真辅导组员,耐心给同学解题。特别是课后能组织组员一起背单词,读课文。当然也有个别成员反应有的组长不够耐心,课后也很少组织同学共同学习。

三、 绝大多数同学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在调查问卷第二项的问题是:你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吗?为什么?有的同学说喜欢,因为他们不会的问题可以在一起研究。还有点同学说这样学习即轻松又能学会。总之每个同学都喜欢小组合作学习。

四、 学习英语的困惑比较集中。

在问卷中多数同学感觉背单词困难、短语太多不好记、句型不好理解等困惑。

五、 目前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感觉最大的问题是个别差生不好处理,现在每个组内都有一个学习极差的同学,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劲头不足,现在最基本的英语知识都不会。另外他们不听从组长的指挥,顶嘴、调皮,嬉笑等,很让组长头疼,经常来找我告状。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十七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无需讳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实质就是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小组合作是指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的交往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

(一)研究启动阶段。

1、鼓励全体数学教师主动参与本课题研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实施“小组合作”有效性进行研究和套索,从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有效性。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师生运用“小组合作”方式的现状,有目的地进行研究,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反映和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构。

(二)研究实施阶段。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2、立足课堂,实施研究。课题组成员要将平时的每一节课都作为自己的“实验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敢于创新,大胆探索。

3、课题组成员还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每学期进行的定期“教研活动”中展示或交流,供全体教师学习、指导,使大家共同提高。

及时总结,深化研究。总结是课题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总结、及时反馈能使我们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轮实验扫除障碍,铺平道路,使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教学具有一定的兴趣和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习到合作技能获得知识,提高合作学习能力,革新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自由和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优质18篇)篇十八

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常常发现,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我说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我有如下体会:

教师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须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的引导语经常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慢慢产生;当教育评价也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学生的团队精神就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三小组的成员讨论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好吗?”(提示学生汇报反馈的结果是代表小组群体的意见,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补充)

“老师发现,第五小组的张瑜同学在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四边形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全体同学都顺利完成任务,我们让第五小组的红旗向前攀登一步!”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要使学生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愉悦,会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产生集体的荣誉感。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安排了很多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教师在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中,要转变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交往,可以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示范,给学生切实的感悟和体验。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

教师还要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也是参与的重要形式。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下,自己思维的灵感得以暴发,在原有的基础上作得更好,想得更深入,这样的合作意义才大。

我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思考。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意见。

第三步,选出小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结果。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断深入各个小组,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

这个案例中,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调空,使学生明白,在本次合作学习中,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表现自己、关注他人。

学生只有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合作学习,才能在小组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他们常常是被综合运用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教学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在提出探究问题后,一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二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就急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么是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参与,要么是乱哄哄一片,不着边际,不抓要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安排与没有安排一个样,活动后的效果不理想,教师还得回到原来提出问题时的环节重心引导,白白浪费了教学时间。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看到了比较频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安排,但学生的交往共处、合作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培养,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认真思考什么内容、哪个环节适合合作学习,以什么形式(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师生合作等)合作学习,怎样指导和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我们认为,抓住以下契机,适时组织合作学习,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有时候,教师安排一项学习活动,如给汉字组词、练读美文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表现欲得到满足,还有利于教师得到全面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想了解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当须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自然学科的实验、操作等,这时,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操作,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也使合作、交往、共处的能力得到培养。

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时,安排小组活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教学班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慢,产生的困难多,如果这些困难都要老师帮助解决的话,一是课堂上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时间,二是其效果也不如学习伙伴的提醒和帮助更感性和易于被学生接受。在解决问题时,小组同学之间的启发、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挖掘其学习潜力。

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教师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即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好在哪儿,应继续发扬,还有那些不足,要努力克服和改进,要使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动力。要通过运用一些活泼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展示评价的结果。

“激励板”是及时评价小组发展的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载体。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显示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栏目,如登山比赛、夺红旗比赛等,哪个小组活动得好,就可以夺得一面红旗,或攀登一座山峰,这种非常形象的手段,既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小组在班级的中发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把学生喜欢的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产生了一定的对抗性,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践中我们发现,用“激励板”评价小组活动的即时情况,效果比较好。

对于小组的发展来说,除了建立评价小组即时发展的机制,在教室内设置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也很必要。在对小组的评价中我发现,“激励板”只能显示小组活动短时间的情况,不能展示小组在一段时间内长期的发展情况,学生由评价而产生的热情和动力会慢慢减弱,是老师们在教室内建立了评价小组长远发展的栏目,把每次对“激励板”评价的总结显示在长远评价的栏目中,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总之,合作、交往、共享、共处,是21世纪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谈到学习小组合作管理,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前提下,必须要讲求到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与策略问题与技能技巧问题。我认为,它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和高效的问题。我认为:认识定方向,策略出效应,目标生成果,技巧出方法。

先说讲求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策略是什么?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的策略是在于对人的研究,也就是讲求对学生如何学习有效乃至高效的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管理的核心是什么?是人,是学生。是生学生,生教生,人管人。作为课堂学习而言,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最大限度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课堂学习的最大有效化。

因此,不仅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小组与班级的人际关系;还要处理好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文本与作者,教与学的协调关系。要把书教好,人教活,能力教会。一切从人本出发,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中心,牢牢抓住“人本”与“文本”做足文章。这就是最大的策略。除此而外,当然还有许多具体的策略。比如年级与学段中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方法的策略。讨论与交流的策略,展示的策略,过程评价的策略等等。

我认为,初中三个年级的基本策略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情出发,分别在各个年级制定有倾向性的策略。例如,在一年级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合作探究,而在二年级就要注重小组如何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的探究;在三年级就要注重如何展示学习成果的合作探究。当然,这些研究,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人本和文本做足文章,方可有效和达到高效。因为任何事物的研究,总是从现象到本质,从浅显到深刻,从简单到复杂过程,这是一个毋容置疑的规律。自然,也不是完全把他们割裂开来,只是有所侧重而已。

再说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规律中的技能与技巧。“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充分展示”,是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三大特点或关键环节。“独立思考,是个人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有了它,才有可能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和展示做铺垫;而合作探究,又是集思广益,弥补个人学习思考不足的关键举措;是深化的学习过程。充分展示,则更是提升个人学习质量与能力,开阔视野的高层环节,更是缺少不得。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比较科学的反映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实情,不能割裂开来。因此,抓住了这些,就牵住了教学中的牛鼻子。

三是要不断探究教学中的技能技巧,创新学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成效才会精彩纷呈成。根据我的实践,我想指导学习小组合作有下列几点尤其要值得注意的是:

1、要有一个好的、适应学生学习和教师指导的教学模式:通常我们采用的模式是:

(一)创设情景,铺垫引入,出示目标;

(二)预读课文,检测效果,了解学情;

(三)精读课文,设计问题,思考答案;

(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进行探究;

(五)推荐发言,充分展示,归纳补充。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体验感悟;

(七)反馈矫正,总结评比,分享成果。

2、要优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确定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与合作探究的问题,认真落实课标与教材的目标要求,确实解决好文本与人本、教师与学生、作者与学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学与教、学与用、自学与合作、讨论与交流,探究与展示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就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情趣去设计主问题,陋室不陋表现在哪些地方去探究;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就要抓住作者游山观景后的感受,“实是欲界之仙都”,去设计探究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美景来表现作者陶醉于山水之间,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纵情山水欲避世俗的思想感情的;学习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译文,就要围绕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来设计究竟是赵州桥是中国石拱桥的标本,还是卢沟桥更具样板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趣味合作探究,才能让学生真正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的巨大价值。

3、要给足学习、思考、合作讨论交流、充分展示的时间。根据实践摸索,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中,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大致需要控制在3——5分钟以内,而发言展示则需要7——10分钟,为此,一节课探究的主问题应控制在2个以内,最多3个。否则,课堂内容太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

4、要注重探究学习的层次与梯度,讲求课堂的亮点与高效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是有层次的。有一般层次探究和深层次合作探究。比如在读书环节上,就有一般性合作和深层次的合作探究。如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读亮,就可以是一般性合作探究,采用的方式可用自读、互读、竞读、齐读等方式解决;而深层次合作要求读出情韵、读出个性来,就要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探究,可采用咏读、品读、演读等方式解决。一般地说,一般性合作注重的是求同,二深层次的合作是同中求异,异中又求同。再比如对课文的理解上,如课文的结构、主旨、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主要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上可以进行一般性合作探究,而对作者使用的语言揣摩、品味和拓展延伸中的体验感悟可能就是深层次的合作探究,往往就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因此,给人的印象就是探究的方法多样化,答案的多元化,思维的多极化情景。

5、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不断提升学习的方法的具体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讲求学习方法的,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由教师来引领指导学法,才能够逐步达到学习的有效和高效目标。比如读书的环节指导上,在读准、读顺、读亮上,怎么开展自读、互读、竞读、演读,而在读懂、读透、读美上告诉学生抓题目、抓中心句、抓关键词、抓表现手法甚至标点符号等等的方法指点,都对学生有实际的教育指导意义。自然,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中,如何探究问题,怎样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发言的顺序以及发言的总结和时间的约束等等,也必然要教师去引领学生才可逐步提升学习的方法与技巧。特别在展示中,究竟是用言语展示,还是实验展示,还是用表演展示,这些都大有方法讲究,往往对学生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和启发性。

6、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及时性与激励性的评价。

7、要注意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手段的牵引与运用。

相关范文推荐

    组态实训心得体会大全(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对于自己成长的一种总结。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组态是指人们根据需要来布

    疫情在家学习的英语(通用14篇)

    总结是衡量我们英语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我们应该写一篇英语总结来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10.以下是一些英语学习的优秀学习材料和课程推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校园美丽的一角二年级(优质24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艺术创作,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推荐,大家可以看看并进行借鉴学习。在学校操场跑道的尽头,有一间像卧室那么大小的屋子,

    初一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通用17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批判性思维,审视和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针对这本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阅读和写作有所帮助。小说主要讲了黑

    写我喜欢的小动物文档(通用15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文学形式,它能够启发读者的思维,引发读者对问题的思考。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小编为大家挑选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它们有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但都很出色。

    幼儿园中班三只蝴蝶语言教案(模板22篇)

    通过幼儿园中班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可以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的教学资源分享,欢迎大家共享。

    高校体育部工作总结(优秀21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体现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同时也是对上级和同事的交流和展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其中有成

    促销活动的策划方案(热门21篇)

    策划方案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才能逐步完善和实现预期效果。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分享的策划方案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指导。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

    小学迎六一演讲稿(优质19篇)

    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应该具备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语言生动等特点。演讲稿范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观点的方式,但在演讲中,更重要的是演讲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动作。

    销售英文辞职信(优质16篇)

    辞职信是人们离职时必须书写的正式文件,它需要我们明确表达自己的离职意向。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辞职信示范,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其中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尊敬的领导:。您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