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JQ文豪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

每一次心得体会都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的一次成长和进步的总结。现在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一

韦华。

2013年5月7日,我有幸到都匀市第三小学观摩了“黔南州第五届小学数学优质课比赛活动”,听了这几节非常精彩的数学课,让我感到收获很大。不仅领略了各位教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多变。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听了这几节课后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

一、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

二、课前准备过程很有特点,每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这样不会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觉得很紧张,而且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吸引到课堂中来,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四、练习设计基础实效,新课过后的练习要及时巩固基础。只有及时巩固才能更好的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

五、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六、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1。

情感。在这听的这几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尤其这几位授课教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

我想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我们所欠缺的还有很多,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为教育事业而服务。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二

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化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变了,化学教育的目标也在变。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人才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传统式、满堂灌的教育,已不能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

在教学时,要努力学习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难度。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初中学生其认知水平是较低的,他们重现象轻文字,重感性轻理性,重具体轻抽象,对化学中可见可闻的具体事物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兴趣,而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样抽象的、枯燥的知识感到厌烦,甚至于望而却步。所以化学的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要在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因为有了这种兴趣,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才会一直保持着积极的进取心和极高的热情,在化学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难懂抽象的理论才能保持耐心,才能有去搞懂和解决的动力。因此,化学教学要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作为一个教学重点,一个基本的教学出发点。

2、语言表达准确,书写规范。这一点同上面一点一样也是对教师的要求。以往的经验充分的说明,学生在练习或者在作业中犯的不少错误都可以从任课教师的“教”上找到根源,如在讲解有关概念时语言不准确甚至出现错误的叙述;做气体点燃实验时不验证气体的纯度:在写化学方程式时忘了打沉淀符号:在进行摩尔质量的有关计算时不注意解题规范,不注意单位的换算等等。要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语言表达和书写规范等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作好榜样、表率。

3、控制教学深度,加强知识的横向对比。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本身就是比较难懂的,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控制好深度,切不可“深挖洞”,想一下把什么都教到位,如我在听同校的老师上“化合价”一节时,讲了很多的内容,找了很多的课外的难题,生怕没有讲透。可这样大量的知识学生难以承受,难以理解,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师一定不要盲目加深,我们要让学生透彻的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知识,我认为横向对比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如学生分别学了物质的量的几个有关概念后,总搞不清他们的区别,于是我就让他们分组讨论,再各组交流,最后再一起总结,”运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和讨论,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教无定法。我们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广泛思考,博采众家之长,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相信一定解决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教学的难题。

银城一小李金进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六年级我教学六(2)数学,一个班50人,这个班是我从五年级带上来的,只有少部分人的学习习惯比较好,学习比较用心,但大部分人由于基础太差而无法接受新知识,学习习惯问题方面也有所欠缺,比如,拖欠作业,做作业过程中偷工减料,数学计算的过程的书写格式不正确等。

二、成绩分析:六年级学生面临即将毕业,因此,对学习成绩的要求会更高。在数学成绩方面,六(2)班的数学成绩不尽人意,通过前面的总结使我认识到:教师要严格的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和学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讲老师的严格要求就更重要了,教师只有通过加强教育,耐心的辅导,加上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三、工作总结:对于本人来说是已是第二次接任毕业班的课,由于班级学生数学成绩较差,感觉学生的高分出不来,低分比较多,所以我有迷茫过,但很快调整过来了,现总结如下:

1、认真备课.备课时,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认真写好教案和教后感.特别是六年级的很多内容都比较容易混淆,如分数的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等,所以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生充分在课堂中利用小组的力量去想办法解决,虽然时间用的比较多,但学生兴。

趣很高,课堂收益良好。

3、认真批改作业.对于学生作业的布臵,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率在50%以上的,我认真作出分析,并进行集体讲评.另外,针对六年级即将毕业的事实,我从基础的练习开始抓起,每天都布臵一些基础练习和学生容易混淆的题目,如简便计算和解方程,另外还有分数与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等。

4.不足之处.没有认真做好后进行转化工作.上课和批改作业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因此在辅导学生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只是一方面的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找老师解决,但毕竟很多学生的玩性比较大,主动性不强,导致没有人自发找老师辅导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发现不好的作业或是出现的问题,只是针对整体强调,忽略了个体的能力和力量。

2013.元.13。

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总书记的报告令人振奋,旗帜目标和途径非常明确,对今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身为一线教育的教师,我当然更加关注教育。从十八大总书记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我会更加努力。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选择忘我,选择无私,选择清贫,我们应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佳绩。

总书记的报告中指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为此,如何在教育教学一线深刻领会与落实十八大精神,成了当前我们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为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富裕多发一份光多发一份热。

十八大进一步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习十八大精神,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十八大”的要求。

首先,要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充分体现责任感,做到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

其次,自觉把十八大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这一内容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教育领域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念。为保障这一理念的实现,报告中同时提出,要“深化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这几项改革是切实把教育理念从增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应对升学考试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根本。

德兴市银城一小李金进。

2013.元.13。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紧张而忙碌的一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得与失时,我深深的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然还有很多的遗憾。我知道教育终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提笔写下点什么以促进今后的教学更加完善是及其重要的。以下算是自己的一点小小总结吧。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的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一学期下来,我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一、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臵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科学课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课程中的内容更注重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儿学生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性课堂。科学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有的学习内容,实践性非常强,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在课堂上,需要提前布臵学习任务,让学生搜集材料、合作探究、从中获取知识。而在课堂上,只是汇报交流结果。如铁的生锈。当然,虽然探究的过程在课外,老师不能看到探究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更要及时、准确,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探究,得出结论。

四、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

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臵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五、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

学生是好奇的,是好活动的,在参与过程中,他们能体验到自己的生活智慧与人类已有的知识融为一体的快乐。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想方设法解决。如:如何大面积地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更好地搞好小组合作的效果等等。在科学教学战线上,我还是一个新兵,我将攻克一个个堡垒,扩大自己的阵地。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进步成长。

总结人:李金进。

2013.元.1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三

曹学英。

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概念有很多,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它们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因此,学生应该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那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呢?下面,本人把几年来在教研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拿出来,与大家共勉,并恳请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尽管小学生获取概念有不同的形式,各类概念的形成又有各自的特点,但不管以何种方式获得概念,一般都会遵循“引入——理解——运用”这样的概念形成路径。

一、概念的引入。

1.从实际引入(直观)。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如:四年级初始阶段的学生,虽然空间观念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直线、射线和角》一课中,教师恰当地运用了“从实际引入”这种方法。(1)线段、射线的引入。课件出示4幅图--建凌大桥、教学楼、手电筒光、太阳光,教师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线,并用手书空画出看到的线,让学生找到线段和射线在生活中的原型,从而获得了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2)有限长、无限长的引入。通过书空画出在桥上或楼上看到的线--都是从一点到另一点之间的长度来感知线段的“有限长”,而书空手电筒光或太阳光时,一名学生用小手从起点开始画,慢慢地已经离开了座位还在继续走着画以至于引起了师生们的的阵阵笑声,教师问该生为什么,该生答因为这条线没有“头”,教师适时总结说:“如果说线段是有限长的,那么这位同学所画的线就是——(无限长)(生接答)这是借助射线在生活中的原型感知”无限长“。

(4)角的引入。学生动手操作,过一点画两条射线,就形成了一个角,然后再用多媒体演示此过程。

12×4150×42100×4。

1.5×4。

0.8×4。

2/9×4。

5/2×4。

在学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我指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不过相同的加数不是整数而是分数罢了。这样从已知到未知,把整数乘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乘以整数乘法的意义上的同时,巩固发展,深化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再如:比例尺的引入:(比)等也可以用此方法引入。

3.通过计算引入。概念虽然很抽象,但它们都有各自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些概念通过计算就可以提示它的本质属性。例如:通过小数除法的计算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等概念。

在概念引人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表象。因为建立能突出事物共性的、清晰的典型表象是形成概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中,无论以什么方式引入概念,都应考虑如何使小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概念教学一开始,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

但概念引入时所提供的材料要注意三点:一是所选材料要确切。例如角的认识,小学里讲的角是平面角,可以让学生观察黑板、书面等平面上的角。有的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相邻两堵墙所夹的角,那是两面角,对于小学教学要求来说,就不确切了。二是所选材料要突出所授知识的本质特征。例如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至于这个直角是三角形中的哪一个角,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形状,则是非本质的。因此教学时应出示不同的图形,使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辨认其不变的本质属性。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1、剖析概念中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如:无限长:先从射线的原型中,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画射线时的“没有头”初步理解无限长,继而到演示直线时,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向一端无限延伸是无限长,向两端无限延伸也是无限长。再如:分数中的单位“1”、“平均分”“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平行四边形中的“分别平行”;梯形中的“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三角形边的关系中的“任意”等等,都要通过师生透彻的分析后,学生才能对所学概念真正理解。

2、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如:三线的辨析:

名称。

端点个数。

度量长度。

延伸情况。

线段。

有限长。

不能延伸。

射线。

无限长。

只能向一端无限延伸。

直线。

无限长。

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1)区别:引出三线后,其特征在学生头脑中是无序的,还不能说已经完全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此时就需要辨析概念,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合作、讨论、争辨、表达是辩明道理的有效途径,这就有了小组合作的需要。全班分成8组,探究三线的区别与联系。而比较是人认识事物不可缺少的思维活动,所以这里教师设计了图表,既便于比较又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2)联系:教师操作,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先演示出一条直线,然后在直线上任意出现两点并截取出线段,再同样截取出一条射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不同的发现,最终师生总结出: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再如:数位与位数、整除与除尽等概念都很相近,都可以进行对比辨析。

3、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数学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如:

(1)过“点”画线:本节课中,“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或射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都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让学生先猜测:可以画多少条直线或射线?然后动手画进行验证,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极限思想的渗透,这样“做”出来的数学,学生是终生难忘的。

(2)角的形成:通过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到要求只画两条射线,教师提示生:这个图形你认识吗?它是谁?——很自然地就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角的形成。这样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了角的形成过程,比单纯的课件展示体会得更深。

4、辨析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学生能背诵概念并不等于真正理解概念,还要通过实例突出概念的主要特征,帮助他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肯定例证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同时要及时运用否定例证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辨析。在概念揭示后往往要针对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如学完三线后,教师出示一些线让学生辨认:

4、5.0000,从而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5、变换本质属性的叙述或表达方式。

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时,对某一概念的内涵往往不很清楚,也不全面,把非本质的特征作为本质的特征。为此,往往需要变换概念的叙述或表达方式,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旨在从变式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

如:在学习质数时,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说成“仅仅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做质数”。

再如:教学“梯形”的概念时,在学生按课本认识了梯形后,问:它是梯形吗?当学生回答后,再要他们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接着出示图3,要求学生说出图中有哪些梯形,并分别指出这些梯形的高、上底和下底。有的学生认为a是梯形,有的认为b也是梯形,还有的认为a和b合起来是个大梯形。说明学生已经灵活掌握了"梯形"这一概念。因为事物的本质属性可以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如果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和表达都能理解和掌握,就说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记硬背的。

6、借助反思能力理解概念。逆向思维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如:在本节课中,教师恰如其分的运用了此法:在教学"角"的定义时,教师并没有直接提问--什么叫角呢?而是让学生回顾刚才画角的过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出这个角的?"学生试着叙述,这样一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角的本质属性理解的既轻松又透彻。

三、概念的运用。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掌握概念对计算有指导作用,反之,通过计算对理解和巩固概念也起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后,就可以让学生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104×25。

48×25。

101×35×2。

14×99+14。

25×32。

146+9×146。

(80+8)×25。

8×(125+0)。

34×5×2。

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通分、约分的依据。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本课中,教师安排了按要求画一画: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画一个30°的角等。

3、运用于生活实践。

数学就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去运用,才会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后,一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圆面积公式,谁能想办法算一算,学校操场上白杨树树干的横截面面积?”同学们就讨论开了,有的说,算圆面积一定要先知道半径,只有把树砍下来才能量出半径;有的不赞成这样做,认为树一砍下来就会死掉。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说:“在不砍树的情况下,能不能想出算横截面面积的办法来呢?大家再讨论一下。”学生们渴望得到正确的答案,通过积极思考和争论,终于找到了好办法,即先量出树干的周长,再算出半径,然后应用面积公式算出大树横截面面积。课后许多学生还到操场上实际测量了树干的周长,算出了横截面面积。再如,在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旗杆高度与影长的关系,巧妙地算出了旗杆的高度。这样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教师适时点拨,不但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和能力,也加深了对所学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题的练习形式大体可以分四类:问答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

但是练习要注意六点:1.突出练习的目的性。围绕教学目标安排练习。2.讲究练习的阶梯性。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梯次安排。3.注重练习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多样性练习。4.注重练习的趣味性。设计有情趣、有情节、有吸引力的练习。5.注重练习的发展性。提供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综合性或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6.重视练习的调控反馈性。及时反馈,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熟练技能。总之,要做到:相关概念结合练,易混概念对比练,重点概念反复练。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四

因为学生比较小,遇到困难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慢慢就会做了“鸵鸟”,久而久之对数学就没有了兴趣,尤其是数学概念方面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好教师引导这一主体地位。

关于小学生数学概念方面的教学一定要有合理的策略,概念都是经过实践之间检验得来的,最后变成了公理以及公理下的相关定理,教会小学生学习概念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对概念的综合使用有一个相对具体的了解,数学概念对于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尤为重要,因为概念涵盖的是数学精华中的“结晶体”,教会学生们学好数学就要教会他们怎样记住并且掌握和理解这个概念所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理清学生思维的作用。对于相同类型的习题能够运用概念和定义,灵活的解答,节省学习时间的同时,更能为以后数学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2、数学本身的发展和所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论是数学的历史还是数学所涉及的领域,教师都要在学生小学的时候就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为以后的学习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对于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学习,教师要懂得和历史相结合,小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这方面的数学概念,可以将数学历史相结合的方式,增进学生们的数学理解,数学思维建立,这对于以后敏捷思维的拓展以及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基础作用,因为数学概念也是讲求条件的,数学只有满足一定的条件,足够充分才可以运用这样的概念。各种思维的综合培养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成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对于学生们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便于学生对于定义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节课堂气氛,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进行数学授课的时。

候,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要懂得灵活运用数学手段,进行“现实教学”,也就是对于学生们数学概念延伸到生活之中,就像小学生学的应用题,小学生对于应用题这一环节都比较头疼,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思维的正确引导,可以把题引入生活之中,让教科书之中的习题生活化,不要过于墨守成规,适度地进行创新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兴趣,而小学的数学概念又和其他别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在进行数学概念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学生接触到相关的触感材料,让小学生充分了解这个概念的时候,更能了解概念之中的,从而适当发散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从不同层面去逐层考虑。

2、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图形辅助教学。

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们对于数学概念的相关理解,语言是能让学生和教师沟通的一种意见表达工具,语言在现代化的数学教学中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要注意课堂气愤的调节,以及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培养,这样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以及学好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实现声画结合的方式,进行图文并茂地表达数学概念所涵盖的相关内容,真正程度上做到寓学于乐,让学生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掌握好数学概念的使用,并且能够学有所用。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提问,概念由学生们自己来总结,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五

小学数学概念作为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打开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合理运用概念教学的同时,应该对其基本要求详细了解,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类型的方法来使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发挥最高效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形式和类别上的研究,希望能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所贡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图画式;定义式;描述式一、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论概述。

小学数学概念的定义,就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以客观的形式出现,并且形式多种多样。数学概念的组成分为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本体的各种属性相加得来的结果。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中所涉及一切对象的总和。

在小学教学系统中,数学概念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很多知识都与数学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以看出,小学时期不同阶段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为了学生能以最合理的方式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教师要以图画式、定义式和描述式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

(二)小学数学概念所具有的性质1.多种多样的呈现形式。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呈现方式多种多样,起初以图画的形式呈现的概念来帮助学生更简单的学习数学,后来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的提高,描述式概念被普遍使用,在延伸到中年级,定义式被广泛应用。2.相对的直观性。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量不足,并不能完全接受其复杂的特点。所以,以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点为根本,通过直观易懂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概念的具体内容。3.教学的阶段性。数学教材在每一个阶段的概念都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其中有很多概念会使低年级的小学生难以理解,这也是认知和思维发展受到局限的体现。那么,教师如何对教材合理的分段让学生来接受就变得比较重要。

二、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主要学习模式和影响原因。

数学概念包含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区分数学概念的关键。小学生应用其思维对本质属性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通过自己的方式将数学概念消化成自己能够理解的概念,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小学生要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数学概念。

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这两种学习模式在小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1.概念的初步形成。学生通过学习对事物的本质属性有了初步的认知,并在类比和思考的同时概括出其特点,逐步形成概念,然后使其在本质属性的事物中延伸,达到明确事物延伸过程的目的。2.将概念同化来促进学习。概念同化是指通过一类事物的定义,展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并且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的前提下对新旧概念之间的关联有充分的了解,在其本身的结构基础之上使旧概念改进成新概念的过程。

1.教师素质的高低。概念初步形成的过程和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思维发展通常是概念教学结果的重要影响原因,因为教师的忽略和不重视导致学生对概念了解不全面。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不能让学生详细掌握。所以,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是学习概念的关键,也是教师应该了解的重点教学内容。2.学生独自发展的局限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问题也是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小学生知识的不足,缺乏学习经验,抽象的思维能力较弱,都是导致小学生学习概念比较关键的影响因素。3.数学素材中所包含影响学习概念的因素。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所涉及的素材也很重要。概念的形成和同化是获取概念的主要原因,那么概念素材必须要具备概念形成的特点,才会让小学生学习概念的效率提高。小学生对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新旧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要有一定的掌握,这也是概念同化的主要过程。小学生学习概念的方式不应该是定义式的,这样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无论是在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且等级分明,其知识点之间互相衔接,且十分重要。那么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延伸是学习数学的关键。所以,教师应合理进行概念教学,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提高,并在理解与延伸的同时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概念,教师应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传达小学数学概念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概念的形成与小学数学概念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直观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一套完善的概念系统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概念,并且帮助学生合理分类小学数学概念。小学数学的概念要以实用和容易理解的材料来展示,方便理解和掌握。

四、结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每个数学概念的特征做到充分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六

黄华军。

联系电话:***。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和背记教材中的重要概念;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三、通过作图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四、要讲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

五、要注意概念的连贯性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数学概念。

熟读背记。

直观教具。

作图辅助。

区别联系。

连贯性。

数学概念也是同其它概念一样,是人们在反复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将事物共同的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东西。数学概念成千上万,仅四年级数学就编入新概念70个左右。在数学教学中,弄清概念、掌握概念是搞好小学基础教学的必经之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每一课对每一章节的概念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者有条不紊地把握教学的主动权,受教育者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否则就会出现台上“昏昏然”,台下“然昏昏”,甚至是笑话丑态一并托出,令人啼笑皆非。

例如有人这样对话――“你几小时上班?”“8小时上班。”;“你到柏家坪要几点钟?”“要2点钟。”这样对话,听起来好像顺耳,但内行一听,就知道是滥用了词语。又有人说“0.333是循环小数。”、‘分数是繁分数。’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都是由于概念不清造成的,这与“程咬金怒打猪八戒”的笑话没有两样。

数学概念如此重要,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怎样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呢?下面仅谈谈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对数学概念教学的粗浅体会。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和背记教材中的重要概念。

我们的学生现在有这样的习惯:一读书就是读语文课文,没有几个学生去读数学概念,老师也没有很好地去指导学生读数学概念,好像数学总是做做作业,没有什么可读的。其实不然,数学中很多重要概念是人类实践的总结,这些就是我们要理解和掌握的概念,在教学中要像背语文中的课文一样,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地去理解和熟读背记。

前面提到的滥用“小时”、“点钟”的对话,就是没有记住这两个词的定义,混淆了“小时”与“点钟”的概念。“小时”和“点钟”的概念在四年级数学上册中是这样定的:“小时指经过的时间”、“点钟是指某一时刻”,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就知道上面的对话恰恰是用反了,应改为“你几点上班?”“8点上班。”“你到柏家坪要几小时?”“要2小时。”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和背记了“小时”和“点钟”的概念,也就不会滥用这两个词语了。

还有前面提到的“0.333是循环小数”的说法,也是由于概念不清造成的。表面看0.333的3是出现了3次,很像是循环小数,但它却不是循环小数。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中对循环小数的概念是这样说的:“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果要求学生理解这个概念,特别是理解“不断重复出现”就会发现0.333中的3虽然重复了出现了3次,但它毕竟是有限小数,而“不断重复出现”的含义是无限的出现,这就无可异议地否定了0.333是循环小数的说法。“重复出现”和“不断的重复出现”仅一词之差,但它们所表示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可见,逐字逐句地理解教材中的重要词语,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牢记这些词语,这对于掌握数学概念是很有必要的。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时,为了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一概念,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各剪15个大小的相等的正方形,先要求学生数5个放在桌上,重复地数3次,看结果是多少?再要求学生根据演示结果写出简便算式和得数,即5×3=15。重新将15个正方形纸板收齐要求学生3个3个地数,数5次后得到15个纸板,再要学生根据演示实验,写出算式和得数,即3×5=15。通过演示和观察,学生探究得知: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一样。这就使学生很明确地理解到了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又如:在教加法结合律时,要求学生每人带13个小玻璃球(3个红色的、5个黄色的、5个白色的),先让学生拿3个红色的和5个黄色的合起来放在桌子上,再把5个白色的合拢,然后根据实践操作写出算式(3+5)+5=13。重新让学生先把5个黄色的和5个白色的玻璃球合起来放在一起,再把3个红色的玻璃球放在一堆,最后根据这次的实践操作写出算式(5+5)+3=13。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探索研究,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即“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结果不变。”这一概念。

通过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学生认识到,概念是在实践中产生的,这样教学使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体现出实质内容,变为学生易于理解且能应用的内容。

三、通过作图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作图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有不少学生由于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没有理解好,在作图时总是很困难,容易画错。三角形的高教材上是这样定义的:“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要想使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正确地画出指定底边上的高,单凭讲解是不行的,学生不易理解,难于掌握,必须要边讲解边演示,老师在黑板上作出三角形各边上的高,重点强调顶点、垂足、线段这些关键词语的意义。同时指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线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一条高线在三角形内(钝角顶点上的高)。并且对以上说明分别作图展示给学生看,通过作图演示,学生就会理解抽象概念的实质,掌握画各种三角形的指定底边上的高的方法,这也为学生今后学习习近平面几何打下了基础。

我们在教学行程问题时,要学生理解“同向”、“相向”、“相对”、“背向”、“反向”等概念时,结合用箭头线表示各种方向的图形辅助学生进行理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上概念如果不结合作图辅助学生去理解,只是讲解分析,就算是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背得口若悬河,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将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四、要讲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以及联系。

在教学中要注意概念与概念进行比较,加以区别,才不至于张冠李戴,祸害无穷。

3、3.0、3.00大小相等就是一样精确。殊不知“大小相等”和“一样精确”是不相同的两个概念,一个是指数的大小比较,另一个则是指求近似值,它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此讲概念时一定要区别概念与概念不相同的地方。

当然有很多的数学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也是值得注意的。“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这就是说正方形可以看作是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相同之处就是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这就是可以说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是有联系的,但还要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平等四边形不具备这两个特点,也就是说正方形可以看作是平行四边形,但平行四边形就不一定是正方形,正方形只是平行四边形中的一员,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如果我们讲清楚了概念与概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要注意概念的连贯性。

数学这门学科,它的知识连贯性很强。有一个概念弄不清楚,不仅是影响那一个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影响后面多方面知识的学习。

就拿四则混合运算来说吧。我在教学三年级时遇到有两个学生分别是张文和眭海军,这两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当时我明知这两个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还没有掌握,也知道他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问题,但由于当时的特定条件,我没有和这两个学生补课,就这样拖过来了。至五年级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这两个学生更是相形见绌,每天的作业都是错的多,这无疑是由于三年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概念不清楚所造成的。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就会影响六年级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还会影响到中学的正负数四则混合运算。因此我只好利用课余时间重新为这两个学生补上了这方面的知识。

又拿年、月、日这个概念来说,这也是三年级所要掌握的概念,有的人可能认为这个概念不重要,没有着重要求学生掌握、熟记。掌握年、月、日这些概念不仅是会数月份,分清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应用中会显示出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因为在小学和中学很多的应用题都要用这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例如有这样一道题:1988年红光煤矿厂上半年生产煤18万吨,平均每天生产煤多少吨?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没有掌握“年、月、日”概念的话是会算错的,因为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知道1988是否是闰年,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否则是无法解决的。再如有这样一个题,是五年级上册里面的,“清风小区去年年底全部改用了节水龙头。王奶奶家上半年节约了水费34.5元,李奶奶家第二季度节约了水费21元。谁家平均每个月节约的水费多?”解决这一道题的关键是要知道上半年是几个月,第二个季度是几个月。但是在作业批改中发现还有一些同学不清楚这一关键的知识,导致解题出错,有把第二季度用6个月来算的,也有把第二季度用4个月来算的等等。

四、五年级学生的时候就经常发现有多数学生掌握不了乘法算式的含义,不知从何下笔。如五年级中出现的题目:“28×0.5表示什么含义?7.4×3=()+()+()”很多学生由于没有牢记乘法算式这一概念,对这样比较简单的数学题目都做不好。

概念像一级一级的楼梯,如果一个概念不弄清楚就会出现恶性的链锁反映。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七

数学知识都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要使学生获得系统而又全面的数学知识,必须让学生获得清晰明确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设置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方向”,让学生理解概念的逻辑性、明确概念的层次性、掌握概念的抽象性、抓住概念的扩展性,经过反复运用,让学生熟能生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与实质。

心理学认为:正确、合理的“目标方向”是激发人们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上课时始终围绕例题讲述,采取“零售”数学知识的办法,把数学概念当作“尾巴”来处理,不重视概念的教学,课后布置各种题型,采取题海战术,老师整天忙忙碌碌钻在题库里,学生昏昏欲睡埋到解题中。结果,中高考试卷中有练习过的题目拿得住,而稍有变化的习题就呆住了。其实数学试题是千变万化的,哪能遇上一成不变的题目?事实证明:只要求学生解习题,而不给学生讲透数学概念、实质问题,等于只是给了学生一把对号开锁的钥匙,而不是教给学生解剖锁的结构原理。不交给学生一把万能钥匙,学生是很难找到窍门的。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而又严肃的概念教学,事实上数学知识都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首先必须获得清晰明确的数学概念。

一、理解概念的逻辑性。

数学概念可分为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概念的“质”,也就是概念的内涵(概念的本质属性);二是概念的“量”,也就是概念的外延(概念的所有对象的和)。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把握定义中的关键字句,弄清概念间的区别和它们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加深对概念外延的理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把不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并从不同侧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它系统化、网络化,这样就不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模糊,从而导致错误地运用。相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贮藏,有利于“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明确概念的顺序性。

苏科版教材中一般的数学概念,都是通过对实验现象或某些具体的事例的分析,经过抽象概括而导出的,它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它们一般是从几个原始的概念或者公理出发,通过一番推理而扩展成为一系列的定义或者定理.而每一个新出现的概念都依赖着已有的概念来表达,或是由已有的概念推导出来的。因此,1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概念教学的顺序性。正是这些概念的出现的顺序性才将我们的教材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图。

针对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发展性和连贯性,我们教师教学中应当注意:在学生对某些预备概念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急于引入新概念,最好先复习涉及新概念的相关预备概念,尤其是对特别重要的、关键性的预备概念,教师要反复强调,以求得学生较为彻底的理解,方可为新概念的导入作出良好的铺垫。如上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就是关键性的预备知识,学生真正理解了“方程”“整式方程”等概念,方可正确地领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才不至于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

三、掌握概念的抽象性。

中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原始概念,如点、线、面、体、数、常数、变数等等,都是由具体的事物观察然后再抽象出来的。由此可知,概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的产物;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或感性认识不完备时,我们就应该借助于实物、模型、教具、图形或形象的语言进行较为直观的教学,从而使学生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对于一些概念(属概念),教师可以直接从已知的概念(种概念)中引入,不必再经过取得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有理数的概念,就可以直接从整数、分数的概念中引入。

四、抓住概念的扩展性。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存在着“反变”的相依关系,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四边形是个大概念,平行四边形是个小概念,正方形是个更小的概念,但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角相等、对角形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共同属性,就比四边形的共同属性四条边、四个角来得多。

因此,在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要求学生不断运用相关的概念组成正确而又恰当的判断,进行逻辑推理;不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我们的学生解题能力才能逐渐得以提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有平时重视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应变能力,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整个初中知识的结构图,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分析问题、比较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脱出来,也才能真正做到“快乐数学”!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八

小学数学概念虽然是数学概念的一部分,但与纯粹的数学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它以建构一级概念为主,除了具有数学概念的特征外,还往往具有某些自然的、原生态的概念痕迹,常常以实例或以描述的方式予以呈现,如自然数、计数单位、加法、分数、圆等,所以我们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应重视其发生、发展过程。

现从数学概念学习过程的时序推进角度观查,结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提出一种线性渐进的模式:有效操作-建立表象-抽象定义-再现运用-概念体系。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既是一个知识的再创造、概念的逐步理解过程,又是一个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感品质的过程。

一实施有效操作,感知概念还原。

数学操作的过程实际上也可看成是概念的还原过程,将概念还原到它的最初状态、本质状态,让学生亲历发现并彻底感知概念内涵和外延。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促进学生自觉进行操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有效活动,达到内外合一,最终获得概念的内化。

数学操作在概念学习中不存在单独的外部操作或单独的内部操作,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杜绝各种脱离学生内部操作的虚假操作现象:学生表面上动口,动手,热热闹闹参与活动,实质上这些外部操作根本没有为新的内化作准备。

二正确加工提取,建立概念表象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桥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在概念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比较-感知辨认-加工提取-建立表象。

例如教学“平行线”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感知实物,如英语练习本上的横线,双杠的两根直杆等,然后剔除非本质特征:两条线的长短、位置、距离等,分析本质特征,建立清晰表象:两条直线无限延长永不相交,在同一平面内(可以用双杠的一条直杆和与他不相交的一条横杆来说明这两条杆所在的直线永不相交,但不是平行线,关键在于它们所处的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三抽象升华定义,实现概念提炼。

概念定义是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与凝聚,是概念习得的高级阶段,但不是最终阶段。如果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忽视操作与表象,仓促进入定义,学生只能得到形式的定义语言叙述而已。同样只进行操作与表象的建立,而不适时的进行抽象升华,进入概念定义阶段,也难以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运用操作、表象、定义,可以随着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发展,在一定教学阶段形成一定认识,逐步充实,千万不能用凝固的观点,把一些数学概念教死。例如,把两个数的差说成大数减小数,这就把概念讲死了,因为两个数的差还可以是相同的数相减的结果,或小数减大数所得的结果。还有小学数学概念多数是通过语言描述的,教学时教师的数学语言也要力求准确简洁,比如“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这样讲就不准确,应该说“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15dm不读作15厘米而读作15dm(dm用英文读)”。

四不断再现运用,理解概念本质。

不断再现、不断运用概念的价值不仅仅为了巩固概念,最为重要的是理解概念,通过对概念本质属性和规律的辨别选择,通过与更多概念联系、比较分辨,才能激活概念各种抽象属性,让学生真正获得信息。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概念再现与运用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扎实、透彻理解概念本质。如“垂线”概念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出现从上往下垂的非本质特征,概念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从斜线上方一点,斜线下方一点,斜线左边一点,斜线右边一点,分别向斜线作垂线,学生动脑筋画了以后,就能全方位的认识垂线,在后续的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适时的让学生作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作锐角三角形三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让学生对所学概念不断再现、运用,得到了拓展、理解。

五沟通激活联系,形成概念体系。

没有孤立的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总是处于某一联系的知识网络中,在某一数学概念得到运用时,总是从相连的概念出发,进行沟通、激活,从而形成不同的动态的概念体系。例如,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概念可通过下图整理。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实施“有效操作-建立表象-抽象定义-再现运用-概念体系”这一概念教学过程模式,应该有机融合,万不可简单割裂,相信必定有它的可行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九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和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概念反映的是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这类对象的内在的、固有的属性,舍去了这一类现象的具体物质属性和具体关系,抽象概括出其中量的关系和形式构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与原始对象具体内容的相对独立。其次,它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数学概念反映了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以“矩形”概念为例,现实世界中并不能见到抽象的矩形,而只有形形色色的具体的矩形。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概念“脱离”了现实。由于数学中使用了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使数学概念离现实更远,抽象程度更高。正因为抽象程度高,与现实的原始对象联系弱,才使得数学概念的应用更广泛。不管怎么抽象,高层次的概念总是以低层次的概念为具体内容,且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部分,就整个数学体系而言,概念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再次,它还具有逻辑联系性。数学中大多数概念都是在原始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并被用逻辑定义的方法,以语言或符号的形式固定,因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严谨的逻辑联系。在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往往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容易对概念产生模糊的认识,以致影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概念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当加强概念教学,努力使学生对概念理解透彻、掌握牢固、应用灵活,并设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运用概念做出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在概念、判断、推理这三种思维形式中,概念作为思维的“细胞”,是判断和推理的前提。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际来看,学生对概念的态度大体有两种:一种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不重视它,不求甚解,导致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模糊。另一种是重视基本概念但只是死记硬背,而不能真正透彻理解,这样必然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学生才能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才能正确、合理、迅速地进行运算、论证和空间想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水平的高低,关键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抓好概念教学是培养数学能力的根本一环。

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因素很多。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教学的主要外部因素。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往往刻意关注概念表述的“精确”,而忽视其实质和实际的背景;强调定义、定理的字斟句酌推敲,而忽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反映的基本事实和现象;过分追求逻辑严谨和体系的形式化,而忽视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的思维所应该具有的形象性。另一方面,《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中的概念主要包括:数的概念、集合图形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概念、计量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等。这些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概括性等特征,本身也给概念教学带来了难度。

就小学生个体而言,由于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感性材料和实际生活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等较差,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成效。

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往往是利用概念的同化和概念的形成这两种方式。概念的同化需要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出与新概念有联系的概念,通过相互作用提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个体之间的智力是有差别的,即便是同一年龄或同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智力发展的程度不同,达到相应的学习水平的速度也不一样,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水平的差别。概念的形成主要依靠学生的直接经验,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进行抽象概括,提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有明显的认知直观性,需要有具体的经验作支持。因此,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概念的清晰度和稳固程度、原有生活经验和得到的感性材料的丰富性,将对概念教学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影响概念教学效果的内部因素,值得关注。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客观事物,发现事物的各种属性,然后把本质属性从中抽象出来。在掌握了概念的内容后,再把这些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才能对概念所反映的同类事物有普遍的认识,这才算理解了概念。比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他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如果缺乏必要的抽象概括能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会出现片面扩大或缩小的错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数学概念教学也相当重要。如果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差,必然对概念的表述不够准确,就会影响到概念的理解、巩固和运用。比如,“半径”的准确定义应该是:“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如果学生把它说成是圆心到圆的距离,无疑就会在实际运用中产生偏差。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过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概念的巩固和概念的深化等环节。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既是知识的再创造、概念的逐步理解过程,又是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1、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形象直观地引入。小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抽象思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因此,首先应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形象直观地引入概念,就是通过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提出问题,引入概念;或者采用教具、模型、图表、投影演示及动手操作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步抽象,引入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重视生活实例在引入概念中的作用。数学来自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自行车的三角架、支撑房顶的梁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等,为什么都做成三角架而不做成四边形呢?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提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事物或实例,使其获得感性认识,便于在此基础上引入概念。现代心理学认为,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入概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操作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分一分、算一算、摆一摆,从中获得第一手的感性材料,为抽象概括出新概念打下基础。比如,教学“圆周率”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做几个直径不等的圆,在直尺上滚动或用绳子量出圆的周长,算一算周长是直径的几倍。让学生自己发现圆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时教师引入概念:圆周长是同圆直径的3倍多,是个固定的数,称为“圆周率”。

从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可以从学生已有的概念知识基础上加以引申,直接导出新概念。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概念,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概念体系,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整除”概念基础上建立“约数”、“倍数”概念;由“约数”导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由“倍数”引出“公倍数”,再导出“最小公倍数”。又如,在几何知识中,可以由长方形的面积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

从计算方法引入。指通过计算发现问题,通过计算引出概念。有些概念不便运用实例引入,又与已有概念联系不大,就可以通过对运算的观察分析,发现其中蕴含的本质属性,达到引出概念的目的。比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可以先给出两个数相乘乘积是1的几个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再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引出“倒数”的定义。

2、概念的建立。

概念的建立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感知和经验只是入门的导向,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揭示才能成为判断的依据。

利用变式。所谓变式,是指提供的事例或材料不断地变换呈现形式,改变非本质属性,使本质属性“恒在”,借此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形成概念。感性材料的表现形式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有重要影响,如果给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都是一些“标准”的实物或图形,那么学生在概念的理解上就难免出现片面性。利用变式,可以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真正掌握概念。

利用对比辨析。建立概念时,对一些临近的、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应该及时进行对比辨析,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整除和除尽;正比例、反比例和不成比例的量等。这样,既可以巩固概念,又能使新概念清晰,有助于学生概念系统的逐步形成。

利用反面衬托。反面衬托即举出概念的反例,可直接举反例说明,也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是进行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接触这些与概念相关的正反例子,能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多层次、分阶段建立概念体系。概念的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有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认识过程。同样,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的建立也要多层次、分阶段进行。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教学:第一是突出把一个分数“平均分”以后“取份”;第二是解决“份数”与“整体”的关系;第三是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类物体的集合体。通过这样反复的概念教学,学生不但能够很好地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而且为继续学习分数的本质属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概念的巩固与深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小学生数学概念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及时的巩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巩固概念一般采用熟记、应用并建立概念系统等方法来进行。熟记,就是要求学生对概念定义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感知、反复回忆等手段达到熟练记忆。应用,则是指学生在应用概念中,达到巩固概念的作用,其主要形式是练习。比如,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让学生说说3÷4×5,5×3÷4,2÷3×3÷4等的意义。又如,学了“圆的认识”后,让学生判断图中哪条线段为圆的半径,哪条线段为圆的直径。

学生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而学生数学知识又是分段进行,概念教学也是分段安排的。因此,概念教学既要重视概念的阶段性,又要注意到概念发展的连续性,要有计划地发展概念的含义,按阶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运用,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使学生找出概念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形成系统的认识结构,达到深化概念的目的。

总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各阶段环环相扣。引入概念后要紧接着建立概念,建立后要及时巩固,巩固中要加深理解,同时又要为概念的发展作准备。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结合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不同的环节,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提高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数学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数学良好的掌握不仅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认识自我。因此,如何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就成为了每个数学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在我长达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了一些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需求。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需求。不同年龄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和习惯不同,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意识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数学概念教学就至关重要。例如,对于小学生,我们应该采用形象化的方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配以讲解案例和实践操作的形式进行,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对于中学生,我们就应该加强数学的理论分析,将学生的数学意识去深化,让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

第二段:重视学生的“想象力”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想象力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并让其在数学思维中迅速对其得到的概念形成直观、全面、并且结构化的认识,对学生的数学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形成各种数学概念。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图形和图像模拟各种数学概念,让学生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中,深入理解各种数学概念。

第三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教育的核心不只在于教学,更重要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技能。而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适当引导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技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数学思维方式。

第四段:注重跨学科融合。

数学概念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与语文、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可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之一,因此,数学教学注重跨学科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学概念的重要性与实际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第五段: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通过良好的互动机制,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学习的关系,能够推进学生的数学概念写作和发表。还可以通过知识分享等方式,扩大学生的学科知识广度和深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和学习态度有极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需求,重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跨学科融合,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等。只有以此作为指导,才能不断改进数学教育的质量也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十一

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

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孩子们看得有趣,记得形象,不但记住了加减号还明白了加减号的用法。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和1米,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教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因为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概念的孩子们来说,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来试着对概念进行解释,一方面同龄人的解释会让孩子们概念的理解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要记住:孩子们的数学概念应该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当然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很多时候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于部分数学概念,只要能意会不必强求定要学会言传。

二、概念的学习宜多感官参与。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书上的数学概念是平面的,现实却是丰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简单学习自然无法让这些数学概念成为孩子们数学知识的坚固基石。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让孩子们的感觉和思维同步,相信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认识钟表》时,鉴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感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积累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时间观念,安排了以下一些教学环节。1.动耳听故事,调动情感引入。讲了一个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豆豆由于不会看时间,结果错过了最爱看的动画片。2.动眼看钟面,听介绍,初步了解钟面,形成“时、分”概念。动画是孩子们的最爱,让钟表爷爷来介绍钟面、时针、分针,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孩子们的心立刻专注地进行于课堂上。3.动嘴说时间,喜好分明。4.动手拨时间。5.动脑画时间(此时在前几项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难度,如出示一些没有数字的钟面,只有12、3、6、9四点的钟面,让孩子们对时针、分针的位置进行估计)。

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口、手、耳、脑并用,自主地钻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去,让时间从孩子们的生活中伶伶俐俐地变成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概念。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的认识个性,从而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活跃的状态。

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所教概念的知识生长点,今后的发展(落脚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才能使得所教概念不再那么单薄,变得厚重起来。孩子对概念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更清晰完整的了解,理解起来也就变得轻松。

三、概念的练习宜生动有趣。

第一学段初期的孩子从心理状态上来说较难适应学校的教学生活,在学习中总是会感到疲劳乏味,碰到相对枯燥的概念教学时这种疲惫更是由内而外。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其代表作《幼儿园》中认为,游戏活动是儿童活动的特点,游戏和语言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通过各种游戏,组织各种有效的活动,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将会变为独立的、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将游戏用于教学,将能使儿童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地汲取知识。

游戏、活动是孩子们的最爱,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必定是美好而快乐的。有了这样的感觉,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是浓厚的,我们再让数学的魅力适度展示,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不但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想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学习新知的动力就来自于此了。

四、概念的拓展宜实在有效。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孩子们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确实,在一些亲力亲为的数学小实验中,孩子们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他们以充沛的精力在这些小实验、小研究中主动地讨论所发生的事,想出种种方案去解决问题,使智力获得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设计一些孩子能力所能致的小研究活动,可以让孩子对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得到进一步体验、内化,得到课堂教学所不能抵达的效果。

孩子对于较大的单位比如说“千米”“吨”等,由于其经验的限制往往没有什么概念。只是,教师这样说了,他也便这样记了,对他而言也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字符而已。仅仅通过课堂教学,那么“千米”在孩子们的印象中便是“1千米=1000米”是一个不能用手丈量的长度;“吨”在孩子们的印象中便是“1吨=1000千克”是一个拿不动的质量。至于“1千米”到底有多长,“1吨”到底有多重?孩子们心中并无底,才使得经常会出现:一幢居民楼高约20(千米);一节火车车厢载重量为60(千克)这样的笑话。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来进行切身的体验再附以一些小实验,这些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

概念是枯燥的、乏味的,但却是重要的。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们我们不能假定他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指望他们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概念,也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孩子们这样做。那么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引领他们,使之学得轻松,学得扎实,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让概念深入心中,为数学学习服务。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十二

杨胜。

毕业两年,每学期都带两个班的数学课,一直以来,我就觉得数学有几大难题,其中就有对于概念的教学,像老师所提到了现象,在教学时,学生对于概念好像识记了,掌握了,甚至会背了,可是到需要运用这些概念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完全不会运用。

而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坚固基石。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正确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更是孩子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障,有利于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下面我就以我所了解的我们班的情况浅谈几点:

第一、存在问题。

1、学生方面: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有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学生出现死记硬背牢记了数学概念,确完全不知该如何应用。

2、教师方面:由于我刚刚毕业,本身对于小学数学概念就没有一个系统的、清晰的认识,只是跟着教材、教参走,结果在某些问题上自己也拿捏不准,自然会使得孩子们数学概念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糊涂。

3、教学设备方面:由于学校处于偏远地区,教学资源特别薄弱,并缺少教学最需要的多媒体,也没有什么教具给我们老师提供,同时由于课堂教学在空间、时间上的限制,使得概念教学显得枯燥、乏味,教学也往往只浮于表面。

4、来自概念本身的: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具有抽象概括性;数学概念又是以语言和符号为中介的,这和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是不同的,造成了生活概念和数学概念的混淆。比如大部分孩子对于“角”就仅停留在角的顶点上,并需要依托具体的实物才能进行描述,而数学中的“角”则是“角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几何图形”,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费劲的。

第二、解决方法。

怎样让这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

针对小学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

2、概念的练习宜生动有趣。

小学孩子从心理状态上来说较难适应学校的教学生活,在学习中总是会感到疲劳乏味,碰到相对枯燥的概念教学时这种疲惫更是由内而外。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其代表作《幼儿园》中认为,游戏活动是儿童活动的特点,游戏和语言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通过各种游戏,组织各种有效的活动,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将会变为独立的、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将游戏用于教学,将能使儿童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地汲取知识。

游戏、活动是孩子们的最爱,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必定是美好而快乐的。有了这样的感觉,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是浓厚的,我们再让数学的魅力适度展示,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不但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想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学习新知的动力就来自于此了。

四、概念的拓展宜实在有效。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孩子们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确实,在一些亲力亲为的数学小实验中,孩子们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他们以充沛的精力在这些小实验、小研究中主动地讨论所发生的事,想出种种方案去解决问题,使智力获得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设计一些孩子能力所能致的小研究活动,可以让孩子对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得到进一步体验、内化,得到课堂教学所不能抵达的效果。

孩子对于较大的单位比如说“千米”“吨”等,由于其经验的限制往往没有什么概念。只是,教师这样说了,他也便这样记了,对他而言也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字符而已。仅仅通过课堂教学,那么“千米”在孩子们的印象中便是“1千米=1000米”是一个不能用手丈量的长度;“吨”在孩子们的印象中便是“1吨=1000千克”是一个拿不动的质量。至于“1千米”到底有多长,“1吨”到底有多重?孩子们心中并无底,才使得经常会出现:一幢居民楼高约20(千米);一节火车车厢载重量为60(千克)这样的笑话。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来进行切身的体验再附以一些小实验,这些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了。

概念是枯燥的、乏味的,但却是重要的。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们我们不能假定他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指望他们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概念,也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孩子们这样做。那么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引领他们,使之学得轻松,学得扎实,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让概念深入心中,为数学学习服务。

我也只是一个刚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教师,对于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太多太多了,希望各位老师能多多指教,在下一定虚心请教。

2014年10月14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十三

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化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变了,化学教育的目标也在变。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人才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传统式、满堂灌的教育,已不能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

在教学时,要努力学习课程标准,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和教学要求,克服传统惯性和“一步到位”的思想,不要随意提高难度。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

初中学生其认知水平是较低的,他们重现象轻文字,重感性轻理性,重具体轻抽象,对化学中可见可闻的具体事物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兴趣,而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样抽象的、枯燥的知识感到厌烦,甚至于望而却步。所以化学的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要在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上下功夫。因为有了这种兴趣,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才会一直保持着积极的进取心和极高的热情,在化学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难懂抽象的理论才能保持耐心,才能有去搞懂和解决的动力。因此,化学教学要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作为一个教学重点,一个基本的教学出发点。

这一点同上面一点一样也是对教师的要求。以往的经验充分的说明,学生在练习或者在作业中犯的不少错误都可以从任课教师的“教”上找到根源,如在讲解有关概念时语言不准确甚至出现错误的叙述;做气体点燃实验时不验证气体的纯度:在写化学方程式时忘了打沉淀符号:在进行摩尔质量的有关计算时不注意解题规范,不注意单位的换算等等。要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语言表达和书写规范等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作好榜样、表率。

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本身就是比较难懂的,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控制好深度,切不可“深挖洞”,想一下把什么都教到位,如我在听同校的老师上“化合价”一节时,讲了很多的内容,找了很多的课外的难题,生怕没有讲透。可这样大量的知识学生难以承受,难以理解,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师一定不要盲目加深,我们要让学生透彻的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知识,我认为横向对比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如学生分别学了物质的量的几个有关概念后,总搞不清他们的区别,于是我就让他们分组讨论,再各组交流,最后再一起总结,”运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和讨论,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记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且教无定法。我们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广泛思考,博采众家之长,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相信一定解决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教学的难题。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十四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初学阶段往往会感到困难和无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总结,我认为正确的概念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为此我愿意分享我在数学概念教学上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数学概念教学在数学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数学知识,也是整个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概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牢固的数学基础。同时,数学概念教学也是数学教育质量的体现,只有通过概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来展示教学成果,才能真正地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一个重要的策略是要尽可能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可视化,例如可采用图像、实物、例子等,向学生展示概念的本质和应用。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对数学概念的讲解和解释,许多学生会产生很多疑惑和困惑,这就需要老师用心去引导他们。教学中,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会有意识地尽可能地深入讲解概念,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应用,尽管这可能会让课堂进度放缓,但这对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是很有帮助的。

第五段:总结。

总之,概念教学不仅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高数学素养的必要条件。正是因为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认真贯彻落实概念教学的策略与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理解数学概念,并在实践中探索其真正的应用。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思路,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心得体会(优质15篇)篇十五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六年级我教学六(2)数学,一个班50人,这个班是我从五年级带上来的,只有少部分人的学习习惯比较好,学习比较用心,但大部分人由于基础太差而无法接受新知识,学习习惯问题方面也有所欠缺,比如,拖欠作业,做作业过程中偷工减料,数学计算的过程的书写格式不正确等。

六年级学生面临即将毕业,因此,对学习成绩的要求会更高。在数学成绩方面,六(2)班的数学成绩不尽人意,通过前面的总结使我认识到:教师要严格的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和学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讲老师的严格要求就更重要了,教师只有通过加强教育,耐心的辅导,加上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对于本人来说是已是第二次接任毕业班的课,由于班级学生数学成绩较差,感觉学生的高分出不来,低分比较多,所以我有迷茫过,但很快调整过来了,现总结如下:

1、认真备课.

备课时,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不但要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认真写好教案和教后感.特别是六年级的很多内容都比较容易混淆,如分数的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等,所以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认真上课.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的育人理念,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真正实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注重精讲多练,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对于每一节课新知的学习,我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动手操作,掌握方法,体验成功等.鼓励学习大胆质疑,注重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从而,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如六年级的《圆的周长》我让学生充分在课堂中利用小组的力量去想办法解决,虽然时间用的比较多,但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收益良好。

3、认真批改作业.

对于学生作业的布臵,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率在50%以上的,我认真作出分析,并进行集体讲评.另外,针对六年级即将毕业的事实,我从基础的练习开始抓起,每天都布臵一些基础练习和学生容易混淆的题目,如简便计算和解方程,另外还有分数与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等。

4.不足之处.

没有认真做好后进行转化工作.上课和批改作业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因此在辅导学生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只是一方面的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找老师解决,但毕竟很多学生的玩性比较大,主动性不强,导致没有人自发找老师辅导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发现不好的作业或是出现的问题,只是针对整体强调,忽略了个体的能力和力量。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关范文推荐

    新华保险的心得体会(热门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和梳理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类似的情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军训心得体会x(模板22篇)

    军训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提升,还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参考和借鉴,共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训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做外贸心得体会(热门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方法,挖掘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心得体会,小编整理了一些典型的范文供参考。外贸是现代社会中

    工作自学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工作心得体会的书写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和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经验的总结变得越来越重要,接下来是一些工作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借

    医德医风的沟通心得体会(优秀13篇)

    这些天的实践活动让我对于专业知识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感谢以下作者分享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从中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启示。。一个政治家的责任在于洞察国际风云,力挽狂澜

    施工工艺心得体会和感想(实用16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成长和进步的一种自我评价和激励,也是对他人分享经验和启示的一种方式。【示例文本十】通过实践和反思,我发现自己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制定了

    旅游英语心得体会范文(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某一行为、事件或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值得参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

    红色征程读后感(实用18篇)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加深对书中人物、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思考。以下是一些读者们分享的读后感佳作,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作品,形成了多样性的观点和见解。

    环保安全心得感悟(模板17篇)

    环保是指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使得地球更加美好的一种行为。以下是一些环保项目和计划的介绍,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行动。20--年末,我参加了由市及区

    开学典礼活动的总结大全(21篇)

    活动总结可以促使我们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从而提高我们组织和执行活动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