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行政处罚论文(优质12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念青松外汇行政处罚论文(优质12篇)

行政工作的成功与否与领导者的能力和决策密切相关,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力和管理技巧。以下是一些行政工作中的常见挑战及应对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外汇行政处罚论文(优质12篇)篇一

行政处罚中的“乱罚”现象,严重地破坏了政府形象,极大地消解了政府公信力,是我国当前政务诚信建设亟待治理的突出问题。诚信是政府的生命,行政处罚公正严明是政府诚信流淌的血液,行政处罚决定书对社会公开是行政处罚权专横滥用的克星。为此,我国需要在完善行政处罚信息社会公开相关法律的同时,采取重点领域先行实施的分步走方针,加大行政处罚信息向社会公开的力度,严格行政执法。

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政府公信力。

社会诚信的严重缺失,对社会转型平稳过渡构成威胁。社会诚信问题的治理,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普遍撒网遍地抓,而是要集中精力主抓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领域及其关键环节。政务诚信和商务诚信是社会诚信建设的两大重要领域,而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是政务诚信和商务诚信建设的关键环节。我国行政处罚信息进一步公开,要采取分类与分层相结合的原则,稳步推进。

一、我国行政处罚信息社会公开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基本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综括《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目前行政处罚公开的信息,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行政处罚的规定和依据、处罚前对当事人告知(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依法享有的权利)、亮证执法、处罚后对当事人宣告决定或送达决定书、处罚听证。虽然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内容是全面的,但公开的对象是限定的,只是针对行政处罚当事人。质言之,目前我国行政处罚信息公开不是面对公众的一种社会公开方式。这种仅局限于行政相对人的处罚信息公开,无法真正实现公众对行政执法的社会监督。行政处罚决定的相关信息,在《行政处罚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都没有明确规定予以公开,但可以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关条款中进行间接推定。这就意味着具有行政处罚权的机关,没有公开行政处罚信息的法定义务,公开是自愿,不公开不违法,而且没有相应的罚则。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决定的相关信息不进行主动的公开,既不利于惩戒违法者,也不利于威慑和教育其他社会成员,更不利于防范和约束执法权的滥用。

目前,我国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开,存在一种比较矛盾的现象:一是在法律上,行政处罚决定书仅对行政相对人公开,还没有规定向社会公开;二是在实践上,行政处罚决定书向社会公开已开始探索实行。具言之,行政处罚决定的相关信息公开在法律上,存在依据不充足的问题,但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已走在法律的前面,一些行政部门、省市自治区的行政执法机关,开始主动向社会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深圳市药监局等执法机关,或直接公布处罚决定书,或对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定期公告。目前,在我国,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向公众主动公开,还只是部分行政执法机关的自觉行为,仍有相当多的行政执法机关,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规避责任心理,没有主动公布处罚类信息,致使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程度,在全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区域不平衡问题。

我国行政处罚种类多、幅度大,执法机关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更需要行政机关严格、公正执法。而防范行政执法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不仅需要对执法行为进行严格规定,把“执法权”装进“制度”的笼子里,而且还需要对行政处罚信息进行公布,把“执法权”放在“阳光”下晾晒。执法程序的制度化和行政处罚信息的公开化,既是预防、遏制行政执法权滥用的“校正仪”和“防腐剂”,同时也是社会民众对公权力阳光运行的期待。事实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过大,是腐败滋生的种子,而行政处罚信息不透明,又是腐败滋生蔓延的温床。为此,向社会公开行政处罚信息,使行政执法权处于社会监督之中,会掀开行政执法营私舞弊“暗箱操作”的盖子,戳破腐败滋生的掩体,给行政执法者套上紧箍咒,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社会诚信建设,有赖于不良信用信息的公开与传播对失信者的社会性的持久惩治。企业和个人的不良信用信息,既包括市场交易内的违约欺骗行为所产生的失信记录,也包括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所受到的行政处罚信息。行政处罚信息依法公开,是社会征信实现的基础,也是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一种重要方式。

企业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如果只是采取对当事人的“告知式”、“申请查询式”、“听证式”等有限公开形式,没有对社会公开,不良企业的劣迹未在社会留痕,那么,不仅没有堵掉不良企业重操旧业而违法牟利的后路,也使得政府的其它执法部门无法对“问题企业”实行预防性“监控”,更没有担起提示人民群众对不良企业防范和警惕的责任。所以说,企业的行政处罚信息不公开,在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放虎归山、养虎为患。由于“人情”、“关系”、“权力”、“金钱”等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干扰,我国行政处罚目前存在严重的滥用执法权的问题。该罚不罚、该重罚而轻罚、有利争着罚、无利都不罚等不严格执法的行为,不仅难以达到对行政相对人的惩戒作用,而且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是破坏政府形象的重灾区。这种“乱”罚现象的遏制,一方面需要通过相关制度约束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不当使用,而且也需要通过公开行政处罚信息,使行政执法权受到社会的广泛监督,追究不当执法者的责任,倒逼行政机关严格执法。由于行政处罚信息不对社会公开,会导致上(政府监察部门)不清、下(公众)不知的“双盲”现象,公众和政府监察部门就会成为“睁眼瞎”,无法对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不当使用进行质疑和及时纠正,所以,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是预防和制止“自由裁量权”专横行使的低成本、有效的手段。

行政处罚信息在全国统一公开,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由于我国的行政处罚信息向社会公开,没有纳入行政执法机关的必行职责中,致使不同省市地区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程度,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也由此导致了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一些地区或部门,把企业行政处罚列入黑名单予以公布,但有些地区,对企业行政处罚信息未予以社会公开,这就导致了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地区的受罚企业在项目招投标、市场竞争等方面,因行政处罚信息的公布而被市场排挤,发挥了失信联惩的信用信息传递机制的作用,相反,行政处罚信息未公开地区的受罚企业,因不良信息的隐匿而未受到市场惩罚,从而产生不平等的“劣币驱逐劣币”现象,并使公开地区政府部门陷入二难选择中。

三、我国行政处罚信息向社会公开的举措。

目前,虽然《行政处罚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可以作为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基本法律依据,但存在两大亟待完善的法律问题:一是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的法律依据不充足,表现为行政处罚决定的相关信息,在《行政处罚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都没有明确规定予以向社会公开,只能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关条款中进行间接推定。另一个是对行政机关违法责任的规定,笼统、虚设,缺乏具体操作的确定标准。为此,需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在公正、公开原则中,把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向社会公布列入公开的范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把行政处罚结果信息明确列入政府信息公开之列,并对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公开的内容、程序、期限、方式、不公开的违法责任等给予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处罚信息因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密切相关,所以,不是所有的行政处罚信息都可以全部向社会公开。为此,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开的内容,要坚持审查原则,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将那些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隐匿,公布包括立案日期、被处罚人名称、案由、法律依据、处罚结果、结案日期、执行机构在内的信息。

我国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开,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激进做法,而是要循序渐进,先从那些对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大影响的违法行为且已具有明确法规规定的重要领域入手,如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领域。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把“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列入重点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第十六条要求“农业、卫生、质检、商务、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对违法行为的情况予以记录并公布。”对以上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已有明确条例规定的重要领域的行政处罚的结果信息,要实行全国统一公开,不能让行政机关采取自愿原则,而且对那些没有公开此类处罚信息的机关,要追究相应的行政和法律的责任。

我国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分属于不同行政系统、归口于不同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处罚的多主体性和业务归属的条块分割性,就使得不同部门的行政处罚信息处于封闭和分散中。政府部门之间对于行政处罚信息不能共享,不利于政府系统中的相关部门对不良市场经营者的监控与防范,易于使不良经营者漏网而继续投机牟利。行政处罚主体的多样、多层的特点,就要求处罚结果信息必须在政府部门之间归集、流动、共享,以解决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前端监控预防的盲点以及同一性质的违法行为处罚不一等问题。

外汇行政处罚论文(优质12篇)篇二

孟德斯鸠曾言“行政贵乎神速”。行政效率是行政权的生命,没有基本的行政效率,就不可能实现行政权维护的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秩序的功能,在不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效率原则的体现。因而在审判实践中,大多数法院对超过办案期限的治安行政处罚决定判决予以维持,便是出于行政效率的考量。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法院因超过办案期限,而判决撤销程序合法且并未损害当事人实体权益的治安处罚行为,其结果是行政机关为履行治安管理的职责以及出于对被害人利益的保护,还会抽出人力物力财力重新启动行政处罚程序,重新立案并在法定期限内做出完全相同的行政处罚决定,其对行政相对人或者第三人的实体处理不会改变,原告并没有因此而免于行政处罚,这在司法实践中必然造成行政诉讼资源的浪费。

2、确保违法行为依法受到追究。

司法实践中,部分法院认为对于已经发现或已经立案调查的违法行为的追究不应受追究期限的限制,否则,不利于对行政法律秩序的维护以及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毫无疑问,行政处罚中的关键词是“罚”或者“惩处”,行政处罚的首要目的是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促使其以后不再犯,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秩序。而着眼于我国的《行政处罚法》,我国行政处罚制度的主要理论基础和理念在立法目的的体现可从《行政处罚法》第一条的规定中得到佐证,尽管其中也涉及保护公民权利问题,但公民权利是被框定在社会秩序之中的,行政处罚的主题在于“报应”和“平衡”,即通过让违法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对其侵害社会的行为进行报复,通过让其承担新的义务使之与被害者之间、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保持“平衡”。法院从诉讼效果的角度考虑,为达到对违法行为惩处的目的及对被害者的补偿、平衡社会各方关系,对仅超过期限的治安行政处罚不予撤销也在情理之中。

3、法定期限对行政主体不具备拘束效力。

从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出,部分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的实质是为了通过设定办案期限,提高公安机关的办案效率,防止出现因工作懈怠、拖延造成案件的久拖不决,与行政行为的效力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种认识是将其视为行政机关内部规范行政效率的规定,而对于行政外部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做出调整,也不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不构成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限制。但作为治安行政处罚程序的时限规定,该法条不仅是对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和约束,也是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保护,更是对行政法律秩序的维护,单纯解读为旨在提高行政效率的规范而对行政行为的效力不产生任何影响不免有些狭隘。

二、降格处理超期行政处罚行为存在的问题。

尽管法院在审判实践当中,对于超过办案期限的治安行政处罚行为大部分未判决撤销而予以维持行政处罚决定有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量以及解读和适用法律的误区,但此类判决呈现出的如下问题值得重视与探讨:

1、虚置法律设定的行为期限。

《治安处罚法》第九十九条对办案期限予以规定,无论是从督促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以防无故拖延的角度出发,还是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程序权利和实体利益为目的,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公安机关办理治安处罚案件超期被诉诸法院后被判决维持处罚决定,使得违反关于时限的法律规定没有任何不利的法律后果,导致法条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不到违反法定程序之行政行为匹配的法律效果,驱使行政机关遵守法定程序的保障性机制得不到建立。

2、创造“程序瑕疵”概念造成自相矛盾。

在部分法院判决中为强调超过办案期限违反程序的轻微程度,认为超过办案期限属于“程序瑕疵”,而不属于“程序违法”,并且通过司法批评和建议的方式做出类似“补正”性质的处理。而在学理上“,程序瑕疵”与“程序违法”其实是同一概念,并不存在程序上错误的不同程度的区别。只是对于具体行政行为不符合应具备的合法要件的,在我国行政法学上称为行政“违法”,在日本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称为具体行政行为的“瑕疵”。如果说将“程序瑕疵”从“程序违法”中切割出来,在不否认其违反法律规定的同时又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予以确认,造成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件必然包括行政程序合法,既然程序有“瑕疵”,就表明程序违法。虽然具体行政行为的有效性值得讨论,但必然不具有合法性。

3、行政机关单纯的超期违法行为得不到追究。

法院对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判决维持,这一结局对诉讼当事人来说其诉讼的目的不能被满足,导致了行政诉讼引导行政相对人或者第三人通过诉讼维护自己权益的目的产生偏差,结果使当事人丧失了起诉的动力。行政机关单纯的超期违法行为得不到追究,导致行政机关轻视乃至忽视行政程序,最终将置程序低于实体的地位。并且,在目前程序法治意识尚未树立、行政法治水平不高的背景下,这种判决结果使得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意识不到违反法定程序的代价,不仅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更不利于行政机关和公务员树立正当程序理念。

三、解决问题的路径探索。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和法院个案的裁判发生的冲突,映衬出超期治安行政处罚行为法律性质的认定和法律后果的'判定之间困惑。应当说,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要求凡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应一律撤销的规定,从信赖保护角度看确有缺憾,但其本质却真正体现了程序独立的价值和作用。而在我国法律并没有引入根据程序违法不同程度和情形而允许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的多元化处理模式的机制下,出于对法律的敬畏,根据现行有效的法律对超期治安行政处罚行为认定程序违法而撤销,无疑是唯一的出路。公正与效率兼顾固然是理想的选择,但在二者难以两全的情况下,在我国“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传统文化影响下,在现今强大的行政权力缺乏有效约束的行政法治状态下,为促进正当程序理念在行政管理领域中尽快转化为现实,选择无疑应导向于公正,而不是效率,对程序违法应予撤销的规定,应该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完善。

外汇行政处罚论文(优质12篇)篇三

烟草专卖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案件办到什么程度可以结案、是否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是收集的证据是否达到了法定的证明标准,这也就是笔者所要阐述的烟草行政处罚证明标准问题。证明标准即在行政处罚实施过程中,烟草专卖执法人员利用证据证明违法案件事实和行政处罚程序事实所要求达到的程度、标准和要求。行政处罚证明标准的确定是烟草执法部门认定案件事实的前提,指导专卖执法人员对于处罚案件的办理、违法事实的调查进行到何种程度可以进行终结调查并作出相关处罚决定,处罚决定是否经得起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检验。关于烟草处罚案件应适用何种证明标准,我国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明确,仅有原则性规定如:《行政处罚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第三十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卷标准》第四条规定:各级烟草专卖行政机关按照行政处罚程序实施处罚的案卷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以上可以看出,烟草行政处罚的证明标准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从理论上讲这一标准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如果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凿,显然是不可以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但这一标准由于过于笼统、抽象、原则,以致在执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烟草执法人员在行政处罚适用过程中经常感到困惑。

二、确定烟草行政处罚证明标准应考虑几个要素。

从执法手段看,烟草执法取证手段和取证能力很有限。此时《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执行《烟草专卖法》及本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反《烟草专卖法》及本条例的案件,并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查处烟草专卖品的贩私、假冒伪劣行为。第四十六条规定: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查处违反《烟草专卖法》和本条例的案件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询问违法案件的当事人、嫌疑人和证人;

(二)检查违法案件当事人的经营场所,依法对违法生产或者经营的烟草专卖品进行处理;

(三)查阅、复制与违法活动有关的合同、发票、账册、单据、记录、文件、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这表明烟草执法权限较小,只有询问权,没有讯问权;只有有限检查权,没有搜查权,远不及刑事侦查的取证手段和能力。

2、从救济途径看,烟草行政处罚救济途径较多。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当事人对烟草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不服的既可以提起行政复议通过行政机关内部途径解决争议: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通过司法程序实现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也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对法院一审判决不服还可以通过上诉进入二审程序。此时多种救济渠道的畅通,可有效地制约或纠正行政处理、处罚决定的偏差或错误。

3、烟草执法首先强调效率,如果片面追求客观的证明标准将造成执法部门和当事人的双重效率损失。烟草专卖执法的工作性质、特点和当前执法资源的配置情况决定其必须强调效率,以尽量少的人力、物力查处更多的涉烟违法案件,维护当地烟草市场秩序,保证国家税收。对效率的重视决定了烟草处罚的证明标准不必达到与刑事诉讼同等的证明标准。如果强求达到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对烟草执法部门而言,就意味着必须花费更多的资源去取得更多的证据其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对当事人而言,由于烟草执法活动大都需要相关当事人的配合(如接受调查、询问、提供资料等)导致其承担更多的协助义务,必然影响其正常经营。

(一)当场行政处罚应以排除滥用职权作为证明标准。当场处罚程序中,烟草执法人员认为被处罚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可能性为100%,属“违法事实确凿”。但违法事实确凿并不等于证明标准是证据确凿,并不要求执法人员提供证据证明违法事实的程度达到100%,其标准并不应高于刑事处罚中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因为规定过高的证明标准会增加取证的难度,也会影响行政效率,失去当场处罚的意义。排除滥用职权标准是是指烟草执法部门证明当事人违法事实存在的标准是能够证明自己在对案件事实认定过程中未滥用职权。由于当场处罚针对的是较轻微行政处罚,对当事人利益影响不大,考虑执法人员收集证据所需要的社会成本,不能对其收集证据提出过高要求。一般情况下,只要执法人员不滥用职权,由于亲历违法事实过程,对事实的认定不会发生错误。确定排除滥用职权标准,能较好保障烟草执法部门正确认定案件事实。

(二)非当场行政处罚应以排除合理怀疑作为证明标准。在非当场处罚行政程序中,作出处罚决定的人是部门负责人,而非直接发现违法事实或参与调查的人员。发现违法事实人和调查人员直接接触了违法事实或通过调查了解了违法事实,较易形成内心确信,但其需要用证据帮助处罚决定者形成内心确信。在认证过程中,如果烟草执法部门收集的证据确凿充分,各个证据之间没有冲突,认证是不困难的,较容易认定行政相对人实施了应受处罚的行为。但在很多情况下,执法人员收集的证据达到确实充分程度较困难,或证据间存在冲突,此时就需要确定较科学的证明标准来确定案件事实。行政处罚不同于刑事处罚,其行政性质决定了要符合行政效率原则的要求,且行政处罚的程度远比刑事处罚的程度要轻,因此处罚的证明标准应当比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低。非当场行政处罚的证明标准应当坚持排除合理怀疑原则,即最大程度的盖然性。

参考文献:

[1]张华。《试论卫生行政处罚证明标准的确立》,《中国卫生法制》,7月第4期。

[2]饶立新、饶凌乔。《税务稽查证据证明俪准初论》,《税务研究》,第7期。

[3]徐继敏。《行政处罚证明标准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1月第6期。

[4]刘乐兵。《药监执法现场检查笔录的制作与提高》,《齐鲁药事》,第27期。

外汇行政处罚论文(优质12篇)篇四

xxxx实业有限公司:

你单位于20xx年6月擅自占用xx镇xx村集体土地26.6亩建市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三款、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的规定。

从你单位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证据看,你单位的违法行为属于特别严重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的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多占的土地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和《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六十六条(非法占用土地,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处以罚款的,按下列标准执行:基本农田每平方米20元以上30元以下;其他耕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上20元以下;其他土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规定,我局拟责令你单位xx日内退还非法占用的17733.33平方米土地并拟对你单位作出如下行政处罚:

2.对非法占用的993.33平方米基本农田处以每平方米30元处罚,占用的17260平方米耕地处以每平方米20元处罚,占用的480平方米其他土地处以10元处罚,罚款共计:359799.9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和《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如你,对我局上述认定的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及处罚内容等持有异议,可以在接到本告知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我局提出书面陈述或者申辩意见,或者到xx县人民政府法制局进行陈述和申辩。逾期不提出视为放弃陈述和申辩权利。

xx县国土资源局。

联系人:孟xx。

电话:0xx1-6xx60055。

地址:xx大道368号。

20xx年11月18日。

外汇行政处罚论文(优质12篇)篇五

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又称当场处罚程序,指行政处罚主体对于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的行政违法行为,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程序。

1、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违法事实确凿;。

2、对该违法行为处以行政处罚有明确、具体的法定依据;。

3、处罚较为轻微,即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对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

2、行政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遵守以下程序:

1、出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人员身份;。

2、告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根据;。

3、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4、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5、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

(二)一般程序。

一般程序适用于处罚较重或情节复杂的案件以及当事人对执法人员给予当场处罚的事实认定有分歧而无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

一般程序的具体内容有:

1、调查取证;。

2、告知处罚事实、理由、依据和有关权利;。

3、听取陈述、申辩或者举行听证会;。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三)紧急听证程序。

紧急状态之下,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及效率的考虑,行政机关在作出正常状态下应举行听证的三类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之前,是否可以不经相应的听证程序就作出处罚决定,应当由法律预先规定,授权行政机关根据紧急状态的程度并遵循比例原则予以确定,在强调保障公共目的实现的同时,应兼顾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处于高度紧急状态中的地区,行政权力作为紧急权力的主要承担者其表现形式应为行政强制;而处于低度紧急状态中的地区,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处罚时,应遵循行政程序,在涉及需要听证的行政处罚时,必须进行听证。

外汇行政处罚论文(优质12篇)篇六

税务行政处罚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违反税收征收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尚未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由税务机关依法对其实施一定制裁的措施。行政处罚是一种行政机关主动作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对相对人的人身自由、财产、名誉或其他权益限制或剥夺,或者科以新的义务,体现了强烈的制裁性质,因此国家专门制定了《行政处罚法》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行政处罚有七种:(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和(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施规定的处罚种类。考虑到其他法律法规具体调整的需要,因此《行政处罚法》在规范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种类时在第八条特别作了一条附加规定,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这实际上是在行政处罚的种类上开了一个口子,按此规定在《行政处罚法》颁布前其他生效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还可以继续适用,而且以后出台的法律、法规还可以补充行政处罚的种类。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第七条第六款的规定,税务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其中停止出口退税权的处罚设定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的是在二00一年四月二十八日修订后的《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六条才予以明确为一种行政处罚,这才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种类设定权限的规定。

正确划分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利于规范税务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因为税务行政处罚是对管理相对人违反了税收管理秩序后,税务机关给相对人一定制裁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可诉讼行为,税务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作出,否则税务机关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因此应当正确界定税务行政处罚行为和“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答复的行为”(《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第七条第七款规定)。

然而,在新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出台前,对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规定还不规范和完善,根据《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及税收征管工作规程等规章规定,确定的税务行政处罚种类少,与基层税务机关的管理实际不相适应,一些税务机关根据税收征管规程规定,在管理中已经采取的有效管理措施在法律上没有充足的依据,特别是涉及到损害到纳税人利益的措施,如果不在法律上予以明确,不利于日常税收管理。因此,应当根据税收征管的发展情况,将原有规章、规程规定的有效管理措施上升为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

根据修订后的《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应当有警告(责令限期改正)、罚款、停止出口退税权、没收违法所得、收缴发票或者停止发售发票、提请吊销营业执照、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

[1][2][3]。

外汇行政处罚论文(优质12篇)篇七

当前,部分房屋建筑工程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未树立正确观念常会出现项目管理的不足,没有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严重影响整体工作效果。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管理制度。

在项目管理期间未能制定完善制度,没有统一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缺乏科学管理方式不利于进行施工管理,难以约束行为不规范问题。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创建项目管理机制,在缺乏完善制度的情况下,没有结合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管控,难以创建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项目管理的规范方式,难以进行项目的合理管理,严重影响各方面工作的合理实施。

1.2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周期很长,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且工艺内容较为复杂。在项目管理时需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科学措施解决问题,提升整体项目管理工作效果。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制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方式,没有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沟通与管理,在缺乏科学合理沟通方式的情况下,不能进行严格的维护控制,难以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实现项目管理目的。部分企业虽设立了很多项目部门,但在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的情况下并不利于开展管理活动。

1.3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未能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故而无法使用先进且合理的方式完成管理任务,难以进行项目的合理管理与规划。一些项目管理人员没有总结经验,不能掌握先进的项目管理方式,难以进行细致的协调控制,不能在科学管控与维护的情况下提升项目管理效果。部分企业未能针对工作人员进行阶段性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难以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的合理实施。

2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重要性。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只有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才能促进项目的合理规范与协调,促进工程的良好发展。

1)开展项目管理活动,有利于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措施解决问题,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体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有利于进行严格的控制与分析,以免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效果。企业开展项目管理活动,有利于完善工作方案,系统化完成管理任务。在项目管理工作中,进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协调控制,保证施工原材料与机械设备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以此形成良好的项目管理发展形势。

2)房屋建筑企业进行项目管理,有利于进行工程安全性的管理,在施工之前预防安全隐患问题,加大工作人员安全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育力度,使其在施工中进行安全管理,以免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项目管理,有利于促进先进项目管理工作方式的落实与使用,维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良好发展与实施,在先进工作方法的支持下科学完成任务,以免影响其长远发展。

3)房屋建筑企业进行项目管理,有利于进行施工成本的管理,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与支持的情况下,严格进行造价分析,及时发现造价管理问题,并采取现代化的方式解决问题,积极应对当前的缺陷。在提升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果的情况下,优化工作模式与体系,有利于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4)房建工程中进行项目管理,有利于维护项目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化的工作模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多方面工作的研究管理,使得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提升工程项目管理效果,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3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总结丰富经验,使用接力的管控方式完成项目管理任务,在科学研究与创新之后,提升项目管理工作效果,满足时代发展方面的需求。具体措施为以下四点。

3.1树立正确观念。

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时树立正确观念,充分意识到管理工作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合理方式开展工作,提升项目施工效果并保证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以免影响工作质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及时发现项目管控问题,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改善,在加大项目管理力度的情况下,提升整体工程质量并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以创建现代化的工作体系。同时,房建工程管理部门在使用项目管理方式期间,需重视进度、安全与成本等管理工作重要性,按照制度内容严格地进行管理,使得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各方面任务并形成房建工程的项目管理机制。

3.2加大施工方案管理力度。

在施工方案管理的过程中应结合房建工程项目施工情况,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明确项目管理重要内容,编制详细的计划方案与规划机制,在明确重点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筛选最佳的施工工艺技术与流程管理方式进行处理,提升规划内容的完善性并进行创新管理,促进改革发展工作的稳定实施。施工方案应保证合理性与科学性,要求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在审核之后进行项目施工,严格按照实际要求加大质量监管力度,确保可以按照施工方案顺利地开展各类活动,使得每道工序内容符合要求。在实际管理期间还需做好检查工作,在保证符合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各项工程环节的合理检查。

3.3加大项目技术的管理力度。

房建工程项目管理期间,应加大技术管理力度,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针对技术进行严格管理,编制完善的计划方案,并进行各方面工作内容的合理分析与研究,在先进工作方法的支持下,提升项目技术管理效果。一方面,在项目技术与工艺使用期间,应树立正确观念,在不影响进度的情况下,使用先进技术,改进项目建设工艺,保证全面提升项目质量。另一方面,在现场管理期间,应记录施工技术与工艺,制定完善的监管机制,确保在合理进行技术监督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保证整体工作得到良好的实施。

3.4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在人才的支持下合理的进行项目管控,保证各方面工作符合要求,提升人才队伍的建设效果。首先,需聘用专业素质较高的优秀人才,要求工作人员掌握丰富经验与专业知识,可在项目管理中合理完成任务。其次,需针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培训,应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培训方式提高其工作质量,保证各方面项目管理效果符合要求,在现代化管理方式的支持下可以总结丰富经验,提升整体管控工作效果,优化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1]。

4结语。

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合理进行施工质量与进度的管理,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在先进项目管理方式的支持下,创设良好的工作制度,规范项目管理行为,提升管理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贾建光.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3):346.

外汇行政处罚论文(优质12篇)篇八

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为了惩戒违法者,让行政法律规范得到切实遵守,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的重要且必要手段。但是,行政处罚属于一种典型的侵益性行政行为,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对于人们的合法权益存在着一定的威胁性,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害。要想对其消极因素进行抑制,充分发挥行政处罚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将行政处罚放在一定的框架内,用制约机制与原则来进行约束。对行政处罚的程序进行完善能够让行政处罚的操作变得更加规范与统一,能够有效制约行政处罚潜藏的消极因素。在行政处罚程序中,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其中的关键环节,是保障行政处罚得以正确实施的前提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在第五章中规定了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主要包括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和告知程序。其中,告知程序是最容易在实践中被忽视的一项程序,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实践部门中,对行政处罚的告知程序都存在认识上的不统一。本文的落脚点就在于行政处罚的告知程序,基于对其作用、意义及现状的了解上,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以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行政处罚程序中的告知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在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之前,根据法定的程序和方法将法律规定的各项内容告知当事人的一项法律制度。这其中的告知,就当事人而言,是其应该受到保护法定的权利;而对于行政机关而言,则是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行政机关作出告知行为,必须是在正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这是发挥告知的作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如果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后才告知受处罚人相关内容,则属于违反了法定程序,不利于受处罚人进行权利的维护。

行政处罚程序中的告知程序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首先,告知程序在行政处罚程序中,能保证公平、公正与民主真正地落到实处。我国《行政处罚法》赋予了行政处罚主体告知义务,也相应的给与了受行政处罚人被告知的权利。这样就能够促使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就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进行认真考虑,慎重作出决定,避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出现任意性。同时,也有利于接受处罚的对象在真正受到行政处罚前知悉处罚的具体情况,方便他们能更好地、及时地行使陈述与申辩的'权利,充分维护自身权益。

其次,经过告知程序可以让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更加信服,避免出现行政主体与受处罚对象争锋相对的局面,只有受处罚人对处罚决定没有异议,时候执行起来才会更加方便。经过告知,处罚相对人在参加听证之前就可以掌握相关信息,做好更充分的听证准备,保障听证程序的顺利进行。通过行政处罚的告知程序,处罚相对人也能充分行使陈述、申辩权。处罚相对人的陈述、申辩能帮助行政处罚决定机关查清案件事实,获取确凿证据。通过充分的陈述、申辩后得出的行政处罚结果也更容易获得当事人的信服。就算是处罚相对人不服行政处罚,也可以通过告知程序获得的信息认真考虑获得法律救济的可能性。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这一条文明文规定了告知程序,也说明告知程序是法定程序。在《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一条中规定了违反告知程序的法律后果: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若不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行政处罚决定就不能成立。在第四十二条中规定了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以上便是我国《行政处罚法》中有关告知程序的所有规定,可以看出这些规定都比较笼统,也过于粗糙,不利于在实践中实施。

现阶段我国的行政处罚程序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关于行政处罚告知程序方面的问题,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充斥着各种不同的认识。行政处罚的告知程序是法律设定的用来保证当事人享有必要知情权的程序。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进行告知,有利于当事人在此基础上为自己辩护和防卫,从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公正行使权力。尽管我国《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告知程序有相关规定,但是规定得过于笼统与粗糙,还有不少缺陷,在实践中各地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1、在告知形式方面。由于我国《行政处罚法》仅规定了行政处罚告知程序的告知内容及处罚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权,而对告知形式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各地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告知程序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采用的告知形式各有千秋。告知形式的不规范,给处罚相对人的被告知权造成了极大损害。

2、在告知的时间与期限方面。从行政处罚告知程序的时间来看,《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为“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这个时间点到底是“在处罚决定书送达之前”,还是“在调查终结并提出初步意见之后送法制机关审核前或报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决定之前,由办案单位完成”,人们的认识尚未统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存在一个过程,其中一般程序就有八个步骤。告知的内容应当与程序的阶段性相适应,否则会不利于当事人权利的行使。从告知期限来看,我国的《行政处罚法》中并未规定行政处罚告知程序的告知期限。没有法律的约束,行政处罚主体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什么期限前告知处罚相对人就具有随意性。

3、在告知对象方面。我国《行政处罚法》中对于告知对象的有关规定不够全面,第三十一条仅规定了告知对象为“当事人”,这种规定过于模糊,单一。通过对《行政处罚法》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第二十三条、二十七条、二十八条等条文中也有“当事人”字样出现,由此我们推断“当事人”应该是指行政处罚相对人。然而在实践中,除了行政处罚相对人的利益,其他非处罚相对人的利益也会因为行政处罚受到影响。这些人虽然不是行政处罚的相对人,但是他们与行政处罚事项有着利害关系,若是将这些人排除在告知对象的范围之外,就会剥夺他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机会,严重损害社会公正。

4、在告知内容方面。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应当告知的内容包括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而对处罚的具体种类和幅度是否需要告知没有相关规定,对于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应当如何行使,在什么期限内行使是否需要告知也没有相关规定。要知道行政处罚主体告知的内容越全面就越有利于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权的表达,同时也越有利于行政机关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决定。

5、在法律责任方面。《行政处罚法》为行政处罚主体设置了告知义务,第四十一条也规定了不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是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但对于瑕疵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则规定得很模糊,甚至可以说是空白。瑕疵履行告知义务也就是行政处罚主体在告知时将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告知得不完整、不全面,或者没有在合理期限内告知,令处罚相对人无法充分行使权利。

(一)告知形式主要采用书面形式。

行政处罚直接影响着受处罚人的权益,只有有效且规范的告知,才能切实保证受处罚人及时、准确地知悉行政处罚的相关信息。参照民事诉讼中关于送达的规定,行政处罚中的告知应主要采用书面形式,这样有利于法律救济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用口头方式进行告知,由于缺乏详细的工作流程记载,在进行法律的救济时会因当事人的否认,行政机关缺少证明履行告知的证据而导致该处罚无效。当然,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使用书面形式不太实际,也会降低行政效率,比如在简易程序的有些场合里就适合采用口头告知方式,这种情况下就应当在当场处罚决定书上注明,并要求处罚相对人签字确认。有时根据实际情况为了保证行政效率,也可以通过网络发布、电话通知等方式作为辅助性的告之方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采用民事诉讼中的公告送达。

(二)告知时间与期限应与案件适用的程序相对应。

从法律规定以及设立告知程序的目的来看,无论是简易程序还是一般程序都应适用告知程序。在《行政处罚法》中,告知程序规定在行政处罚决定程序的总的规定里,具有总则的性质,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分别规定在第一节、第二节,可以视为是分则的内容。根据法律规范总则指导分则的原理,告知程序应当适用于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告知程序的设定是为了追求处罚公开公正和保护处罚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从这点上看告知程序也应贯穿于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之中。因案件适用程序的不同,行政处罚告知的时间与期限也应有所区别。

简易程序一般适用于事实清楚、案情简单、因果关系明确、危害后果轻微的行政案件。《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了当场处罚的程序,执法人员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这一环节就相当于身份告知,也就意味着告知程序在这个时候就开始了。在实践中,身份告知一般是执法人员最先作出的行为,所以其他内容的告知便可以在身份告知时一起完成。在一般程序中,除了申请回避权外,其他告知内容都是在调查终结并提出初步处罚意见之后才能确定。而如果在这之前告知,行政机关根本无法确定告知哪些事实、理由及依据,也不能确定是否需要告知当事人申请听证权。所以除了对申请回避权的告知外,告知的时间应该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制作完毕并提出初步处罚意见后,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前这一阶段。而告知当事人申请回避权设置在调查开始时则是为了防止理应回避之人参与案件的调查,对处罚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三)告知对象的范围应当包含其他利害关系人。

在诸多法治发达的国家在其行政法的制度和典则中都承认了利害关系人的法律地位,诸多行政程序法典完善的国家也都在程序法中确立了利害关系人的概念和地位。在我国利害关系人参与行政程序的规定非常零散,目前只有在决策性行政听证程序中有利害关系人参与的情况,而其他的程序规则中则没有确立该制度。可以说这是制约我国行政程序理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行政处罚告知程序中利害关系人的参与资格可以参照行政诉讼制度中有关于利害关系人的规定。需要告知的利害关系人的选择不仅要满足权益保障的价值追求,保护受侵害方的合法权益,还要保障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将没有必要告知的利害关系人排除在告知对象之外,以保障行政秩序的连续性和行政资源的可利用性。

(四)告知内容要求具体、明确行政告知的内容一般分为身份告知、责任告知、权利告知、知情告知四种。

身份告知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向处罚当事人表明身份。责任告知是指行政处罚主体告知处罚相对人如实提供证据、如实回答等等。权利告知是指行政处罚主体应充分告知处罚相对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权利行使的期限。还有些学者认为应当包括对处罚决定不服时的申请复议权或直接起诉权。在笔者看来陈述权、申辩权、要求听证权、申请回避权这类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密切关系的权利是行政处罚告知程序中必须要告知的内容,而申请复议权或提起诉讼权等针对行政处罚的救济权利则没有必要纳入行政处罚告知程序的范畴。知情告知是指行政处罚主体告知处罚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这些事实包括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违法行为、违法事实,更具体地说,包括该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具体情节以及发生的危害结果。理由是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行政主体作出处罚决定的理由。行政主体所依据的应当是行政处罚法或者相关法律规定,否则不能对当事人实施处罚。更具体地说,在事实部分应包括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情节以及危害结果;在理由部分应包括违法行为的性质,从轻、从重的情节,据以认定的证据等。还有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等也应包含在知情告知里面,这样处罚相对人行使权力才更具有相对性,同时这也是听证程序启动的必然要求。

(五)明确告知瑕疵的法律责任。

没有法律责任的法律制度是苍白无力的。现行《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一条、五十五条中规定了未进行告知的行政处罚的决定不能成立,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但在实践中,“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通常并不包含瑕疵告知的情形,对于告知有瑕疵时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是空白的。所以除了已有的相关法律责任的规定,还应当将瑕疵告知的情形也考虑到法律责任体系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形,按照瑕疵的严重程度以及瑕疵对告知效果的影响大小来确定不同程度的法律责任。严重的瑕疵告知相当于未履行告知,产生与之相同的法律责任,而轻微的瑕疵告知可以参照限期补正的法律责任或赋予相对人一定的救济权来维护其合法权益。

外汇行政处罚论文(优质12篇)篇九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离退休人员加入到领取养老金的队伍。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老钱”、“救命钱”,保障养老金按月及时足额发放到领取人的手中,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明确养老金发放过程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点,更好的保证大兴安岭地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工作顺利进行,做到事前防控,杜绝风险,我局在全区社保系统展开了社会保险内控问题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和讨论会、专项工作检查等形式,将养老金发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了梳理,共筛选出了7个风险点,并对这7个风险点进行了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风险点及其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

1、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不认真;。

2、工作人员对历年调资政策掌握不准。

(二)不同身份、不同情况的退休人员进行待遇补发时存在错发风险。

产生原因:

1、部分工作人员业务不扎实、对政策掌握不准,造成漏补或多补养老金问题;。

4、基层审核人员、后台人员、稽核人员对前台人员所做业务审核把关不细致,不到位。

产生原因:

1、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失误造成;。

2、指纹管理人员和退休管理人员工作沟通配合不协调;。

4、目前有些经办机构“活体指纹采集验证系统”软件版本落后,识别率较低;。

5、对患有“精神病”的离退休人员,由居住地社区、精神病院、派出所等出具生存证明,存在着不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死亡信息或虚假证明,造成冒领养老金的问题。

(四)离退休人员死亡存在冒领风险。

产生原因:

个别离退休人员在生存验证期间死亡,其家属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注销,但未到社保办理死亡清账手续的离退休人员,有冒领养老金的情况。

(五)判刑人员存在冒领风险。

产生原因:

已领取待遇的企业离退休人员被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的,存在瞒报、不报,继续领取待遇的情况。

产生原因:

养老金发放报盘数据无法加密,多人经手,有人为改动的风险。

(七)离退休人员信息修改存在冒领风险产生原因:

1、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初始化录入有误;。

3、更换二代身份证时基本信息有变动,需对“金保工程”离退休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修改。

二、堵塞风险点的措施和意见。

针对以上七个风险点应采取的措施和意见:

(一)积极组织经办人员业务培训,加强政策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增强责任心。

(二)审核人员对业务经办人员提交的“养老金年度调整”业务认真把关,严格按照业务流程中《第五章十八节》规定操作。

(三)审核人员对业务经办人员提交的.“养老个人补发明细表”、“养老离退休状态修改”、“离退休死亡清账”业务认真审核,对新增及解冻退休人员的指纹验证情况及需要补发的养老金严格把关。

(四)进一步加强指纹认证管理工作力度。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关于规范网络版指纹采集验证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大社险[]26号)文件规定执行,各地指纹管理人员积极配合好离退休管理人员一起做好每月的拨付工作,针对有疑议的长期其他方式验证的离退休人员,采取不定期的实地核查或者是与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核实等措施。

(五)拓宽渠道,实行与民政数据信息比对办法。大兴安岭地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已协调加格达奇区民政将每个季度将火化人员名单发给大兴安岭地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其他社保经办机构应积极协调当地民政部门给予配合,进行信息传递与比对。

(六)认真实行与金保工程系统中“退休公安库比对冻结”模块相衔接,要求各地在每月末生成拨付台帐之前,必须认真与“退休公安库”及时比对。

(七)与法院、社区等部门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掌握离退休人员情况。各地需积极协调当地法院、社区及时做好信息沟通工作。

(八)依靠社会群众力量举报冒领行为,对外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冒领行为。

(九)继续协调省局将养老金发放报盘数据加密。在目前没有加密的情况下,稽核人员应及时核查业务系统生成的养老金发放报盘数据与财务实际发放数据是否一致。

(十)风险点第七条(离退休人员信息修改存在冒领风险),采取的措施应按照《关于离退休人员信息修改相关要求的通知》(大社险[20xx]18号)文件规定落实。

外汇行政处罚论文(优质12篇)篇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将对杨金港(户籍所在地:中国香港,身份证号码:k971906)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告知如下:20xx年8月11日18时许,杨金港在厦门市海沧区天虹商场门口殴打高某某致伤,经海沧区公安分局法医鉴定{鉴定书文号:(厦)公(海刑)鉴(临床)字[20xx]286号}高某某伤情为轻微伤。所获证据:1、段清霞的陈述;2、受害人高某某的陈述;3、证人证言等证据为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拟对你作出行政处罚。对上述告知事项,你若提出陈述和申辩,请与厦门市公安局钟山派出所联系,联系电话:0592-6051005。公告之日起7日内,违法行为人未提出申辩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厦门市公安局钟山派出所。

外汇行政处罚论文(优质12篇)篇十一

告知书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

(一)标题。

告知书的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有时也可以只由事由和文种构成。

(二)正文。

1.开头。写行文的缘由、背景和依据。

一般来说,告知书的开头或说明根据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或简要叙述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需要、疑惑和困难。

2.主体。写需要商洽、询问、答复、联系、请求批准或答复审批及告知的事项。

3.结语。不同类型的告知书结语有别。如果行文只是告知对方事项,则结语常用“特此告知”。

(三)落款。

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写上发文机关名称和发文时间。如已在标题中写了机关名称和时间,这里可以省略不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外汇行政处罚论文(优质12篇)篇十二

温州市成达锅炉有限公司:

你单位于1月17日在永嘉县看守所安装lry-30全自动燃油锅炉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直接交付使用单位使用,其行为违反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七十九条的规定,我局拟给予以下行政处罚:1、责令改正;2、责令十五日内进行监督检验;3、罚款人民币伍万元整。

因你单位拒绝签收文书,无法通过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送达,依据《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现采用公告送达方式,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经60日,即视为送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对上述处罚事项,你单位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你单位享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如要求听证,应于收到本告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向本局提出,逾期未提出的,视为放弃上述权利。

本公告同时刊登在206月8日温州日报上。

特此公告。

永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〇xx年六月八日。

相关范文推荐

    特殊作业培训心得体会(实用15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促进共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第一段:介绍特殊作

    元旦春节廉洁过节倡议书范文(17篇)

    春节是向长辈敬献祝福和尊敬的时刻,人们会互赠红包和礼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启发。全体党员干部:20xx年“双节”将至,为

    教师因病致贫困难申请书范文(20篇)

    贫困申请书的撰写要注意语言简练、逻辑清晰,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认同你的困难。这是一份经过精心整理的贫困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尊敬的领导:我是xxx单位职工x

    百年七一讲话心得范文(19篇)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语言运用来激发听众情感、增强说服力的重要文学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演讲稿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日子,今年

    单位垃圾租车协议书范文(21篇)

    单位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产生重要影响,也塑造了单位的形象和品牌。单位是一个由法律、政策等规定的特定机构或组织,拥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那么我们如何在

    维修班的工作总结范文(16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本月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和取得的成果。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月工作总结的案例和参考资料,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我于xxxx年xx

    端午节工会发放福利方案(优秀19篇)

    计划书是一种详细规划和安排工作、学习或者项目的书面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计划书样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构思和思路。

    经济困难贫困申请书(优秀17篇)

    贫困申请书不仅要准确地反映个人或家庭的贫困情况,还要展示出自强不息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贫困申请书的范文,供您在填写申请表时参考。

    员工个人转岗工作心得(专业17篇)

    工作心得是对工作过程和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帮助我们发现不足并提升自己。在工作心得中,我们可以围绕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总结,分析工作中的亮点和待改进之处。

    荷花教学心得(专业1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的方法。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王崧舟先生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也是荷花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