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雨中梧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

通过编写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提前设定目标和步骤,从而更好地实现计划。如果你需要一份关于计划书的范文,不妨看看以下的例子,或许能给你提供一些灵感。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篇一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代数式》教学设计。

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周彬。

一、教材依据。

2、设计理念。

1、依据创新型学习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支点,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欢迎下载的交互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辅导和及时反馈、评价,以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便于让学生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3、通过“朗诵儿歌”,“概念发展法”、“人人来当老师”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性,再通过开放例题中的条件,去拓展学生的开放思维,让学生自己编数学题,让每个学生走近数学、走进生活,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与同学的合作能力,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推向高潮。

3、教材分析。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有了这样的基础本节教材首先就给出”代数式”描述性的概念同时说明单独一个数或或单独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议一议中再次感受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得出0.9a0.8b2a2a215×1.5m这些代数式在此基础上引入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做一做后,给我们带来了思考,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我们可以发现5a8b这个代数式在不同的背景中,有着不同的意义,这也就说明用字母表示数具有任意性和抽象性,我们还可以对代数式5a8b给出其它背景下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给出抽象的代数式2xy赋予一个实际意义,从另一个方面来对字母表示数有更深入的理解。代数中列代数式是中考中的考点,列代数式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所以要深入理解代数式及其含义。

4、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具有好奇、好强、男生积极踊跃参与性高,学习好资料。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整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通过具体例子感受“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会列代数式,并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操声跳下水;林斯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境导作、思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入声跳下水;考,合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作探究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声跳下水;…………………………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问题:

问题三: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知识回顾字母表示数(见课件)。

二、引入新课。

三、拓展开放思维。

五、随堂练习(备用)。

1.请同学们说一说代数式6p可以表示什么?

六、课堂小结学生总。

1、谈谈收获,写出一些代数式,并指出哪结,各课堂小结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增加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说明单项式与多项小组派成功感。

2、你能说出其中一个代数式的实际意义答,其活动来增加学生、师生合作交流作业吗?余互相机会。

3、解疑补充课后作业课本68习题3.21、2、3四、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富有吸引力、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达到新的课标要求。通过探究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性,加强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并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描述,引导交流形成规范语言和格式。通过“朗诵儿歌”,“概念发展法”、“人人来当老师”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性,再通过开放例题中的条件,去拓展学生的开放思维,让学生自己编数学题,让每个学生走近数学、走进生活,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与同学的合作能力,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推向高潮。本人认为在导入和引导学生怎么探究及教态是本节课的最成功之处。整个课的活动设计我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以及已经掌握的有关数学内容,从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大量存在的代数式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且自主解决实际问题。

不足之处:如果我再能注意以下几点效果会更好一些:

1、由于学生的层次各异,在总结问题时,中等以下和学习有困难的学习好资料。

学生明显觉得信心不足,要注意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

2、在学生编题时老师能给以适当点拨,从而充分挖掘出自己的解题能力,效果会更好。

2007年3月20日。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篇二

为推进常州市教科院新版“中小学教学建议”(小学数学)的学习与实施细化,积极探索“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教育”的学科追求,不断提高乡村学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及课程实施水平,促进乡村数学学业综合质量提升。近日,常州市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教学研修暨“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在线教研活动如期举行。

线上教学研修现场。

据介绍,本次云教研受到了广大一线数学教师的关注,百余所学校教研组集中线上观摩,近20_人围绕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从“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本质”“策略如何内化”等,展开在线研讨,以实践智慧碰撞,探寻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科关键能力发展。活动由市教科院小数教研员蒋敏杰老师主持,市级学科中心组及学科教研员全程参与本次线上教研。活动共分课堂展示、互动评课、总结提升三个环节。

活动首先进行在线课堂观摩,三位来自乡村的一线教师同题异构,以不同的思路展开不同时段的策略教学。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的陈雨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陈老师注重学生体验,让学生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策略的一般步骤;常州经开区横山桥中心小学蒋文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蒋老师充分预设,精编习题,重视对学生困难的指导,引发由问题架构条件的思路;溧阳市燕湖小学的彭琪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选择)》,彭老师注重学生不同思维路径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和接受策略。

线上教学研修现场。

研讨环节,三位乡村教师结合课堂观察,进行主题评课。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的张思月老师以“厘清解题思路,促进思维提升”为主题,天宁区郑陆实验学校恽洁老师以“理解解题思路,促进思维提升”为主题,溧阳市河心小学的王佳玲老师以“经历体验,感悟提升”为题进行了互动评课,三位老师围绕“策略”学习中儿童的学习心理及思维过程,以课堂教学组织的视角,阐述了对学与教,思维迁移内化的理解。

其后,在线研讨开启互动环节,老师们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环节,展开了具体而准确的评析思考,不时还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供专家解答。从视频中可见了,有的学校年级备课组围拢,有的则以学科组为单位,边听边想、边听边研、边听边议,研讨氛围异常热烈,研究效果非常好。

江苏省特级教师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苏瑜老师上线交流。她指导大家思考以下问题,并给出了实施建议:如何理解这三节课在策略教学中的价值,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策略,如何依据教材特点建构解决问题的教学框架。她强调教师应重视“策略的形成”而不是“具体的问题解决”。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小福副院长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什么,怎样教”展开论述,他强调教师应重视策略教学的一般结构:“产生策略需求——明晰策略步骤——灵活运用策略——内化掌握策略”。同时,潘院长还对我们这次线上专题研讨的模式提出表扬,他鼓励常州市各小学创新教研模式,多加展开专题研讨,形成自己的教研成果,为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篇三

回顾本节课教学过程,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努力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抽象—实践。

在设计教学时,整个环节密切联系,首先从现实的课堂情境导入,先让学生对位置有个立体的认识,进而抽象到平面图中(主题图)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纸中位置,最后是回归到生活中的位置,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概念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生成,效果很好。不过,在引出数对概念时,十分突然,学生比较难接受。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我又通过换座位的游戏,来弥补这个不足,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对”意义的理解。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学知识,丰富教材内容。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我想现在新课标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师,那么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也是我们新课标的一个新的理念吧。

(三)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四)存在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当有学生出现(4、2)和(2、4)混乱的问题时我没有及时进行对比,而急于完成教学过程,以后再教学中加以兼顾。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篇四

1、引导学生经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师准备食物投影、10的卡片、点子图、小棒;学生准备学具盒。

一、复习引入:复习已学过的数,比9大一的数是10。

1、谈话引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9的数,我们不仅能够正确的数这些数,还能读写,知道他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

2、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认识10。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10。

师:图书同学们在干什么?大家数一数一共去了几个同学?老师呢?一共去了多少人?(10人)是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介绍你数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几个几个数,发现只要有次序,不遗漏重复数的结果都是10)。

(2)数一数:

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教师示范数出10根小棒,并用皮筋捆好,问:这一捆里有几个1根?也就是几根?使学生明确10个一是1个十。

找找自己身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3)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点子图。看书上的计数器的图,让学生感受9颗后面再加一颗就是10颗。

看书上的直尺图,你能说出10以内的数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小结:明确9加上1是10,10去掉1是9,10排在9的后面。

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再抽象出数轴,明确10以内的`数序。填空:书上p67页,第1、2两题。反馈第1题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2题呢。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9和10。

除了9以外,还有哪些数比10小?10比哪些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5)区别10和第10。

自己画一画表示10的物体:画o,画好后请同桌同学数一数校对。师拿出学生刚才画的圆oooooooooo,给左起第10个o画上黑色和右起第10个o画上红色。

(6)10的书写:教师范写一学生练习,说说写10与以前写的数有什么特别?

三、10的组成。

1、10的组成。

(1)同桌合作,学习10的组成,一个分,另一个记录。归纳10的组成。

(2)10的组成有几种?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们?可用手指强化记忆。

2、练习巩固:

(1)击掌组成10。

(2)说数组成10。

(3)连线:p65做一做。

(4)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如套圈活动:练习九第3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又增长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

学生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写1合0时都是要求略斜,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如,问题在于前面写0时要求不够严格。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篇五

一、教材依据。

《代数式》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中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材的编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代数式的定义,能辨别代数式,并能正确地书写代数式以及理解代数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设计思想。

2、设计理念。

1、依据创新型学习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支点,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活动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完成学习目标,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2、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学生活动有机地结合,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信息含量丰富的课堂学习材料,并通过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辅导和及时反馈、评价,以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便于让学生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3、通过“朗诵儿歌”,“概念发展法”、“人人来当老师”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性,再通过开放例题中的条件,去拓展学生的开放思维,让学生自己编数学题,让每个学生走近数学、走进生活,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与同学的合作能力,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推向高潮。

3、教材分析。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有了这样的基础本节教材首先就给出”代数式”描述性的概念同时说明单独一个数或或单独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议一议中再次感受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得出0.9a0.8b2a2a215×1.5m这些代数式在此基础上引入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做一做后,给我们带来了思考,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我们可以发现5a8b这个代数式在不同的背景中,有着不同的意义,这也就说明用字母表示数具有任意性和抽象性,我们还可以对代数式5a8b给出其它背景下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给出抽象的代数式2xy赋予一个实际意义,从另一个方面来对字母表示数有更深入的理解。代数中列代数式是中考中的考点,列代数式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所以要深入理解代数式及其含义。

4、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具有好奇、好强、男生积极踊跃参与性高,女生内秀害羞不善言谈但踏实认真,班级中已形成了合作交流、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的良好学风,学习气氛浓厚。

三、教学过程课题代数式课型新授课。

1、知识与技能了解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整式的概念。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通过具体例子感受“同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实际意义”,“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会列代数式,并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一、情论,操声跳下水;林斯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境导作、思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入声跳下水;考,合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作探究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声跳下水;…………………………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问题:

问题一:和上一节紧密联系,起。

1、你能发现儿歌中的数字规律吗?到知识前后连贯的作用。

2、你能流利快速地将这首儿歌续唱下去吗?

问题二: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及。

问题三: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知识回顾字母表示数(见课件)。

二、引入新课。

从实际生活背景常见图形、几何学生独体的面积、体积的表示等学生已立完成知的知识入手,引入新知,自然课本感受新知。用抢答的形式调动学p66页生的积极性。为列代数式做铺垫。的议一也为引出代数式的定义及学生探议索代数式的特征作好引例1.观察分析以下各式有什么特点:sb从接触过的知识引入新概念,体n-20.8a2n500abc2ab2ac2b5a会到有的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c的基础上的。

三、代数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尝试练习通过具体例子巩固新知,同时让例。

意义,4表示数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数学。多少万元?和数量例。

三、拓展开放思维。

五、随堂练习(备用)。

1.请同学们说一说代数式6p可以表示什么?

2.(1)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独立思。

六、课堂小结学生总。

1、谈谈收获,写出一些代数式,并指出哪结,各课堂小结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增加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说明单项式与多项小组派成功感。

2、你能说出其中一个代数式的实际意义答,其活动来增加学生、师生合作交流作业吗?余互相机会。

3、解疑补充课后作业课本68习题3.2。

1、2、3四、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富有吸引力、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达到新的课标要求。通过探究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性,加强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并重视培养学生语言描述,引导交流形成规范语言和格式。通过“朗诵儿歌”,“概念发展法”、“人人来当老师”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性,再通过开放例题中的条件,去拓展学生的开放思维,让学生自己编数学题,让每个学生走近数学、走进生活,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与同学的合作能力,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推向高潮。本人认为在导入和引导学生怎么探究及教态是本节课的最成功之处。整个课的活动设计我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以及已经掌握的有关数学内容,从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大量存在的代数式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且自主解决实际问题。

不足之处:如果我再能注意以下几点效果会更好一些:

1、由于学生的层次各异,在总结问题时,中等以下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明显觉得信心不足,要注意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

2、在学生编题时老师能给以适当点拨,从而充分挖掘出自己的解题能力,效果会更好。

2007年3月20日。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篇六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1、认识钟表。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篇七

第43页例2及练习十一。

1、使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100分98]。

[板书:99分99]。

[板书:98分99]。

[板书:100分100]。

[板书:96分98]。

[板书:98分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课本练习十一。

第五课时练习十一练习题。

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

三、练习题: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篇八

一例一议“精细化教学”

科学探究,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领域中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举措,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机会,尤其要抓住每一个细节,把握每一次机遇,让学生不失时机地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收获,在探究中提高。实践证明,课堂上科学、有效的探究,是构建高效课堂、实现精细化教学的必由之路。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六中有这么一道题:

学生自主解答后,我发现大体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其一是这样的——。

涂黄色油漆的面积:

其计算结果为12800平方厘米;

涂红色油漆的面积:

65×40×2+40×3×40。

其计算结果为10000平方厘米。

而另一种状况则是——。

涂黄色油漆的面积:

[65×40+v65+10w×40+40×40]×2。

其计算结果为14400平方厘米;

涂红色油漆的面积:

v65+10w×40×2+40×3×40。

其计算结果为10800平方厘米。

学生的解题思路大致相同,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对此,我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两种解法的差别在于1号颁奖台的高的取值不同,即一种解法的取值为65厘米,另一种解法的取值为75厘米。由于题图中明确标注了40厘米、65厘米及10厘米等数值,则能够从中对三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取值,而正常状况下这几个量(已知条件)的取值在图中能够很容易得出来,为什么会有学生产生误解呢?到底哪种取值是正确的?透过讨论、探究,最后大家一致认为1号颁奖台的高为65厘米。

(下面是师生探究活动记实)。

学生甲:如果2号颁奖台的高是65厘米,那么原题的图中就就应把“65厘米”字样标在2号颁奖台的左边,所以根据“65cm”字样标注在1号颁奖台的正面上,我认为65厘米是给出的1号颁奖台的高。

学生乙:我观察到1号颁奖台正面左边的这条棱被分成两条线段,上面较小的部分是10厘米,而从图中能够明显地看出下面较大的部分则为65厘米长,而这两个数字都是标注在这两条线段附近的,所以1号颁奖台的高就是10厘米与65厘米之和,即75厘米。

听了我的说法,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行动起来。

经过同学们的测量、计算、比较,最后证实了1号颁奖台的高为65厘米。

【课后反思】。

对于一道数学题的解答,似乎大可不必如此“兴师动众”,而课后想起来,我的这种做法并非“小题大做”,而却是“大有益处”的。

1、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2、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3、透过“借题发挥”而把知识向未知领域延伸,不但实现了“比例尺”这项知识的渗透,而且还使学生懂得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4、达成了培养学生构成细致而有序的审题习惯这一教学设想。

回顾此例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盲目地、简单地教给学生问题的答案,正如上面的这个问题,如果我只是告诉学生1号颁奖台的高为65厘米,认识不清的学生只要照做就能够了,那么仍会有学生感到不解,甚至还可能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一头雾水。

因而,为实现精细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要明确:

教会学生一个问题并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抓住教育契机,教给学生科学的、适用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发学生参与探究,以切实实施精细化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潜力,培养创新精神与数学素养。

【相关阅读】。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篇九

教学目标: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教学重点:

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引入新课。

1.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演绎推理。假言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两种。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肯定大前提的后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后件。

2.三段论。

三段论是指由两个简单判断作前提和一个简单判断作结论组成的演绎推理。三段论中三个简单判断只包含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重复出现一次。这三个概念都有专门名称:结论中的宾词叫“大词”,结论中的主词叫“小词”,结论不出现的那个概念叫“中词”,在两个前提中,包含大词的叫“大前提”,包含小词的叫“小前提”。

3.关系推理指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关系判断的推理,它是根据关系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可分为纯关系推理和混合关系推理。纯关系推理就是前提和结论都是关系判断的推理,包括对称性关系推理、反对称性关系推理、传递性关系推理和反传递性关系推理。

(1)对称性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对称性进行的推理。

(2)反对称性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反对称性进行的推理。

(3)传递性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传递性进行的推理。

(4)反传递性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反传递性进行的推理。

4.完全归纳推理是这样一种归纳推理:根据对某类事物的全部个别对象的考察,已知它们都具有某种性质,由此得出结论说: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

完全归纳推理的基本特点在于:前提中所考察的个别对象,必须是该类事物的全部个别对象。否则,只要其中有一个个别对象没有考察,这样的归纳推理就不能称做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范围,并未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所以,结论是由前提必然得出的。应用完全归纳推理,只要遵循以下两点,那末结论就必然是真实的:(1)对于个别对象的断定都是真实的;(2)被断定的个别对象是该类的全部个别对象。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篇十

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更多地接触人类文化传承。

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观察我国不同民族的特征。

学习用各种方法去表现。

对各民族人物相貌特征、服饰装扮、风俗习惯的把握。并通过自己的概括加以表现。

教师准备:各类有关各民族人种的图片、影视、文字的资料,各类表现不同民族人物的作品。

学生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各民族人物的图片、影视、文字的资料,各类可用于表现的材料(涂色工具、黏土、色纸等)。

情景创设。

1、师生一起用收集来的少数民族图片装饰教室。

欣赏与探索。

展示图片或播放多媒体演示素材让学生欣赏各民族人物的形象。

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介绍我了解的民族。

着重介绍其三大特征:

相貌特征。

服装打扮。

风俗习惯。

赏析与讨论。

引导语:这些精美的服饰不知吸引了多少画家深情的画笔。

观看不同的表现各种族人物的美术作品。

创作与表现。

分析各类作品的表现方法,讨论自己想用什么方法去表现。

教师示范,并强调注意点:

抓住特征。

概括特征。

夸张特征(注重细节)。

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大胆表现。

展示与评价:

3、互相观摩作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习评价建议。

1、能否通过查阅资料,自我探索学习。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形体动作、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

课程资料:

演示区。

以学生定主题,同学们出谋划策,教师板演,举例说明绘画方法与步骤。

各民族朋友。

相貌。

衣着。

习俗。

本课主要要求学生认识、了解和表现少数民族服饰特点,针对学生对其不大熟悉的情况,开头运用一年级学过的熟悉的四首民歌导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所表现的少数民族的回忆与想象,接着再进行视觉欣赏。这样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就更全面了,许多学生在作画时多少会考虑到少数民族朋友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内容,画出来的画也就更加生动形象。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篇十一

本节教材主要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和估算的范围。例1教学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解决邮递员10天、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等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讨口算方法。接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经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过程,掌握口算方法。新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的范围,相信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出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我在备课前想过,既要让学生牢牢的掌握这堂课的内容,又要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个井井有条的步骤:注意口算联系经常化,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逐步提高口算速度,培养口算能力。依据的理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篇十二

教学重点: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认识等比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重要数列模型之一,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遇到具体问题时,抽象出数列的模型和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等差数列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引入: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细胞分裂模型。

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由学生通过类比,归纳,猜想,发现等比数列的特点。

进而让学生通过用递推公式描述等比数列。

让学生回忆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过程然后类比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注意:1公比q是任意一个常数,不仅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2当首项等于0时,数列都是0。当公比为0时,数列也都是0。

所以首项和公比都不可以是0。

3当公比q=1时,数列是怎么样的,当公比q大于1,公比q小于1时数列是怎么样的?

4以及等比数列和指数函数的关系。

5是后一项比前一项。

列:1,2,(略)。

小结: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巩固练习:

1.教材p59练习1,2,3,题。

2.作业:p60习题1,4。

第二课时5.2.4等比数列(二)。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性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

一.复习准备:

提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讨论:如果是等差列的三项满足。

那么如果是等比数列又会有什么性质呢?

由学生给出如果是等比数列满足。

2练习:如果等比数列=4,=16,=?(学生口答)。

如果等比数列=4,=16,=?(学生口答)。

3等比中项:如果等比数列.那么,

则叫做等比数列的等比中项(教师给出)。

4思考:是否成立呢?成立吗?

成立吗?

又学生找到其间的规律,并对比记忆如果等差列,

5思考:如果是两个等比数列,那么是等比数列吗?

如果是为什么?是等比数列吗?引导学生证明。

6思考:在等比数列里,如果成立吗?

如果是为什么?由学生给出证明过程。

三.巩固练习:

列3: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和第4项分别是12和18,求它的第1项和第2项。

解(略)。

列4:略:

练习:1在等比数列,已知那么。

2p61a组8。

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案例(通用13篇)篇十三

对于教案、教学设计我们都不会有陌生感,他和我们的教学生活密不可分,我们上课前都要写教案、做教学设计,充分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而教学案例我们听得则不是很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案例才被越来越多的提及。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案例对于反思教学,指导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作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齐说说有关案例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案例,也就是案例的概念。

一、案例的概念。

案例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的事例,一般比较具有代表性或有重大好处,它比较详细的记叙了一个教学片断或是整堂课的具体的教学情节,向人们带给教学的过程,引发大家的思索,然后探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作必须的分析和反思,从中体现先进的理论和思想。

比如:“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分数乘整数》这个案例记录的就是《分数乘整数》这节课中的一个片断,首先作者说明了这个案例产生的背景:即在给同轨教学班中的一个班上这节课时,教师按照通常的做法,先复习了乘法的好处,然后引入分数乘整数的好处,透过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引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师步步铺垫,学生学起来能够说没什么困难,但课堂上却气氛沉闷,课下教师问原因,学生们说:“老师,我们早就会了,听着觉得没什么意思”所以作者在给另一个班上课时作了调整,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案例。

介绍完背景后,作者把教学片断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实录的形式,师如何说的,学生如何回答的,甚至某处学生的表情与动作都记录上了,片断后面是反思,反思中作者分析了改善后的设计成功的原因:一是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二是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反思中作者抓住了这个教学片断的特点,分析得很透彻。(老师们能够细致的读一读这个案例,它是很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断的案例,来自小学教学设计理科版),我们再看“发展语言不是语文课的专责”——《1——5的认识》案例,这是一节课的案例,是对整堂课的教学情节进行了记录,同样,在后面是反思,它以评析的形式,分析了这节课的突出特点:在数学课中,同样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

刚才,我们明确了案例的概念,接下来我们把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作一下比较:

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根据必须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课前设想的教学思路。案例则是对已经进行完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实现是的过程和结果。

那么同是写在教之后,案例与教学实录又有哪些区别呢?

1、案例要有对本教学问题的反思,对好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要进行分析,分析它体现了哪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对存在问题的教学行为要分析出症结所在,对教学有指导作用。

2、同样对教学情境进行描述,实录是有问必录,案例是有选取的记录。

接下来,我们一齐来看一看,写教学案例应注意些什么:

三、案例的撰写要求。

在形式上案例通常分为以下几大块:

一背景、二教学经过、三分析。当然,这不是固定的模式。

l、背景介绍,即案例发生的原因或条件,如《分数除以整数》这个案例,作者这样介绍它的背景:开学初上了一节公开课,资料是浙江省编的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分数除以整数”一课,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对新知识的引入和巩固的设计觉得比较有新意,此刻就几个教学片断评析如下。

2、教学经过,即教学片断、或整个教学过程的访谈录。记录的教学经过,不是有闻必录,而是有选取的录关键性的教学情节要记录详细、清楚、具体,什么是关键性的教学细节,怎样写具体、写清楚,大家能够看《人民教育》、《小学教学设计》等刊物中刊载的教学案例,仔细读一读,读后感悟会有更深切的感悟。

3、分析,即反思或评析。揭示案例所反映的教学问题、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或存在的不足。也就是这个案例教学效果好好在哪里,不足,问题出在哪里?在前面实践的基础上,作分析,为实践寻找理论的依据。我们从刊载的案例中也能看出他们的案例都包内含一个或几个教学难题、热点问题或新课题,同时包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反思。也就是分析案例所体现的理念。

在撰写时要注意:

1、要有一个主题:撰写时首先要思考这个案例索要反映的问题,这个案例无论记录的是成功的教学过程还是失败的教学片断,都要从最有收获、最具代表性、启发性的角度切入,来确定主题。我们看很多的案例都有一个主标题,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副标题是指出这是哪节课的案例,而主标题多数是指出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题,或是这个案例主题的一个方面。

2、注意案例要有真实性和典型性。

3、在撰写案例分析时,要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资料,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有必须的看法和分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要进一步揭示事件的好处和价值,能够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入手,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

从以上的解释中我们也能看出,做教学案例的价值。

1、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用以改善和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2、梳理、记录分析自己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潜力和水平。案例不仅仅记叙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他是个人的教学档案或教育教学史,有其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相关范文推荐

    好书演讲稿初中(热门14篇)

    演讲稿是一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文学形式,可以影响听众的思想和情感。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演讲稿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的思路。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游戏切西瓜教案(优质16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同时也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经验分享和教学案例,可以供教师们参考和学习。

    相信梦想的力量演讲稿(通用18篇)

    梦想就像一颗耀眼的星星,让我们在生活中永远有希望和光明。这是一些关于梦想的名言警句,愿你从中找到前行的动力。总是惊讶于那些实现梦想的人,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玩耍,

    承包安装设备协议书(模板16篇)

    承包对于大型项目和复杂任务的完成非常重要,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协同合作。承包是一种经营模式,它可以将某项任务或项目交给专业的承包商来完成。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合

    年度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优质21篇)

    医院工作总结是对医务人员工作的客观评价,也是对医院整体发展的有力支持和推动。以下医院工作总结范文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成长和经验总结,非常值得

    餐饮加盟协议书(精选21篇)

    加盟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创业者更好地开展经营活动。下面是一些加盟经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甲方:地址:电话:乙方:地址:电话:经

    通信行业年终总结报告(精选16篇)

    年终总结是我们对过去一年来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评估和整理的好机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年终总结范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要点。

    领导的新年致辞(优质24篇)

    一篇精心准备的致辞可以提升讲话者的形象和口才表达能力。我对今天的成果感到非常欣喜,同时也要感谢所有参与者的辛勤付出。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全体员工同志们:天时人事

    财务出纳工作总结报告(实用20篇)

    财务工作总结是对我们在财务方面的工作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阅读下面的财务工作总结范文,你会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分析和思考非常有价值。转眼间又将跨过

    高一开学计划(通用22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读者培养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想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写作技巧吗?不妨来看看以下的范文范本,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初一在中学学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