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时代楷模张连印心得体会范文(12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温柔雨观看时代楷模张连印心得体会范文(12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把零散的思绪整理出来,形成有序的观点和见解。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观看时代楷模张连印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一

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普遍认为,张连印同志是初心使命的真挚坚守者、“两山论”的生动实践者、革命传统的模范传承者,是心系人民、造福家乡的“绿化将军”;很多老同志认为,张连印同志老骥伏枥、老有所为,发光发热、绿化祖国,是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的生动践行者,是广大老年人学习践行的榜样。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光辉业绩。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张连印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张连印同志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和河北省委、山西省委有关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和青年学生代表参加了发布仪式。

观看时代楷模张连印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二

张连印同志的先进事迹发布后,在河北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张连印为榜样,不畏艰难险阻、甘于埋头奋斗,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开启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干部虽然有退休的时候,但共产党员的责任永远都在肩上。"河北省军区石家庄第五离职干部休养所老干部汪潮海是张连印所在党小组的组长,他在学习张连印先进事迹后表示:"张连印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倾尽满腔心血在家乡绿化荒山,不图名不图利,一干就是18年,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模范榜样。"。

"老首长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是军人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他的身上,我读懂了什么叫责任和忠诚;在他身上,我读懂了什么叫付出和奉献;在他身上,我读懂了什么叫质朴和坚毅。"河北省石家庄警备区机关士官金衍军表示:"老首长的这种精神对我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革命军人,面对今后的困难和挑战,我会以这种精神为引领,攻坚克难、持之以恒干好本职工作。"。

"‘绿化将军’张连印用18年完成植树200多万株的绿色奇迹,饱含着退役军人对家乡、对人民的深厚感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河北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邢朝辉表示,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全省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积极提供政策宣传、协助办理相关手续等一系列服务,助力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最前线建功立业。"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张连印同志先进事迹,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精准度、满意度,用优质服务助力退役军人建功立业、奉献社会。"。

石家庄市退役军人刘新朝在学习了张连印的先进事迹后同样倍受鼓舞:"在张连印老将军身上,我深切体会到那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大爱情怀,体会到‘拼了命也要种树治沙’的担当精神,体会到‘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拼搏韧劲,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刘新朝表示,要向英模榜样学习,始终不忘初心,保持军人本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是太行深山区靠种植业发家致富的样板村,也是践行"两山论"的生动实践。"张连印的人生故事鼓励我们擦亮理想信念明灯,做立根固本、起而行之的实干家。我们应该学习他十几年如一日绿化荒山的顽强意志和坚韧品格,学习他为改善生态环境无私奉献、不求任何回报的公益精神,学习他不遗余力带动和影响他人的社会责任感。"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表示,张连印是为乡亲们打造金山银山的"绿化将军",他把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转化成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爱党为党、服务人民的政治品格。

观看时代楷模张连印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三

张连印,男,汉族,山西左云人,194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他1964年入伍,在党的培养下,经过部队的淬炼,从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放牛娃,成长为军队高级干部。在40年的军旅生涯中,他铁心跟党走,一心谋打赢,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2003年退休后,他毅然回到家乡,绿化荒山、防风治沙,改善生态、造福村民,即使身患癌症,依然奋斗不止,18年来,带领团队共植树1.8万余亩、200多万株,为左云县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不图名不图利,为了造林倾尽积蓄,将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给集体;他建设党性教育基地,面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开展党史教育,身体力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宣讲党的光辉历史,受到当地群众高度赞誉,被誉为“新时代的甘祖昌”“穿军装的杨善洲”。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军先进退休干部”。

观看时代楷模张连印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四

张连印,男,汉族,山西左云人,1945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他入伍40年,在党的培养下,从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放牛娃,成长为军队高级干部,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退休后,他毅然回到家乡,18年里带领团队共植树1.8万余亩、200多万株,为家乡生态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不图名不图利,为了造林倾尽积蓄,将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给了集体。他身体力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宣讲党的光辉历史,面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开展党史教育,受到当地群众高度赞誉,被誉为“新时代的甘祖昌”“穿军装的杨善洲”。先后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军先进退休干部”。

张连印同志是初心使命的真挚坚守者、“两山论”的生动践行者、革命传统的模范传承者。他信仰如炬、初心如磐,卸甲不移志、退休不褪色,为党的事业拼搏不息、奋斗不止;他少小离家、落叶归根,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与百姓心手相牵,坚持奋斗在绿化荒山、防风固沙的“新战场”;他退休后脱下军装换农装,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始终保持艰苦朴素作风,模范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作出了光辉榜样。为宣传褒扬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张连印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部队官兵,向党的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在新的奋斗征程上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观看时代楷模张连印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五

万亩荒山换新颜——张连印用退休后的18年,在风沙满天的雁北大地上,躬耕荒山秃岭,守住了家乡的绿水青山。从士兵、少将到“当代愚公”,张连印坚守理想信念、始终砥砺前行,在绿化荒山的新战场上继续走出一条峥嵘之路。

从立下“义务植树、绿化荒山”军令状的一刻起,这位“树司令”就放弃了安享天伦的舒适,挑起了生态治理的重担。呕心沥血、筚路蓝缕,张连印心中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赋予了他一往无前的冲劲、迎难而上的闯劲和咬定青山的韧劲。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任何伟大事业都无法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有志之士前赴后继,理想信念代代相传。正因理想信念所赋予的持久定力与不竭动力,人纵然无法一时撼山振岳,但必能久久为功、移山填海。秉持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无到有、迈向了由富而强,创造了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的惊世奇迹,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这个历程当中,有多少荒山变绿海的震撼故事,又有多少张连印这样的平凡英雄。

新征程已在眼前,今天的奋斗者更是大有可为。张连印的人生故事鼓励我们,擦亮理想信念明灯,做立根固本、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坚守初心、担当使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耕一块自己的绿洲。

观看时代楷模张连印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六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省南平市委原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20多个年头、7000多个日夜,廖俊波无论身处何种境地,终不忘心之所向;面对纷繁诱惑始终谨小慎微、坚持原则;面对艰难困苦始终直迎而上、步伐坚毅。在全国上下正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有利发展的机遇期、大有作为的窗口期,为官者学习廖俊波时代楷模的品质更是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

要学习廖俊波同志舍己为民、服务群众的品质。廖俊波同志在自己工作过的每一个岗位上,始终以党赋予自己的权利和职责为信仰,做到了责任担当、心中有民。他经常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心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待工作需务实、对待群众需关爱,对待困难需担当,展现了他工作第一、心中有民、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将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要学习廖俊波同志铭记党章、坚定信念的品质。从入党宣誓的那一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廖俊波同志工作中永不改变的服务宗旨。共产党人要有理想信念,共产党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任何时候都不能变。廖俊波同志自工作以来,他都以不变的宗旨意识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赢得不同时期的先进性,成为我们干事创业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要学习廖俊波同志勇于担当、走在一线的品质。基层党员干部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最后一公里”,要在各自岗位上尽其责,以担当尽职尽责、以担当走进群众,履行好主体责任。我们应学习他工作在一线,生活在一线,调查在一线的务实精神,在自身岗位上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用真情和实绩来回报群众的信任和嘱托,同时营造新时代良好的政治生态。

逝者已逝,生者更当有所勉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老百姓的泪水和怀念,是对这位好干部的最好祭奠。廖俊波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政和的老百姓记得他,政和的山山水水也记得他,我们青年干部当以他为榜样,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观看时代楷模张连印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七

共产党员的人生底色:“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

“为何选择了这条千辛万苦的植树路?”有太多的人不解。

“植树造林、防风治沙,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张连印说。

山西省左云县张连印退休后返回家乡。

出人意料,卸下钢枪的张连印竟扛起了铁锹。这位从张家场村走出的军队高级干部,退休后要回乡种树?!

“植树可以防风固沙,改善家乡自然环境。我没有万贯家财,植树造林是最现实的选择,有多少钱种多少树。”反复琢磨,张连印选定了这条路。

当时,冲着他的名望,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想要赚钱很容易”。

可张连印心里,通透如镜:“我只想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乡亲,在张连印心中的分量很重。他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抚养他长大的奶奶爷爷也在他13岁和16岁时相继去世。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我才能长大,乡亲们对我的恩情一辈子也忘不了。”他记得,小时候有时穷得连鞋子都没有。

57年前的那个早晨,张连印终生难忘——。

村里锣鼓喧天,这个19岁的青年要去当兵了!

戴红花、骑大马,乡亲们把炒好的瓜子、煮熟的鸡蛋塞满他的口袋……。

“你们为我戴红花,我把决心来表达,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欢送会上,作为新兵代表的张连印即兴创作了快板。

这句话,他记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

参军第二年,由于表现优异,他光荣入党,此后,一路从普通一兵成长为高级领导干部。

戎马倥偬40载,每个岗位张连印都成绩斐然——。

当战士,他年年是“五好战士”;当连长,他被评为北京军区“四好连队”优秀代表;他从团长、副师长,干到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

203月,张连印退休了。他认真地对老伴说:“我是退休了,没职务了,可我的党员身份还在,这是我一辈子的职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一辈子的义务。”

张连印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全村土地超过一半都是荒山荒坡,风起沙扬。

观看时代楷模张连印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八

“这些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对每一棵树都有很深的感情”

采访中,张连印总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作了“一点点贡献”。但村民们都说,没有张连印,就没有这漫山遍野的绿树。

十几年来,张连印一直干在前面,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种树是个体力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耐心。张连印回乡后也一直保持着在部队养成的作息。每天早上,他5点钟从炕上爬起来,抱着树苗上山劳作。植树的时候,肚子里是凉饭,浑身上下是泥水,头上大汗淋漓;一天下来耳朵里、鼻孔里都是沙子。

“当初听说他种树需要人手,我就来了。跟着将军植树,一干就是十几年。”最初和张连印一起种树的村民田四旺,见证了张连印种树的执着与艰辛:“我们这儿,不是沙地就是石头山。其他地方种树浇1次水,我们这里得浇3次。”

然而,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片枯萎。“我带兵是内行,干这活儿却是外行。”工作起来,张连印发现,改善生态环境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容易,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

于是,张连印开启了他的“求学之路”。为了学习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方法,他先后20多次到林业部门咨询专家,协调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还订阅了10多本林业杂志。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树苗的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

但还没来得及高兴,又一件事让他犯了难……。

2004年冬天,正在成长的近万株树苗短短几天就被牛羊啃得残缺不齐。看着被啃食的小树苗,张连印心疼了好几天。他认识到:“不唤起大伙儿的生态保护意识,种再多树也难见效。”

张连印没有向放牧人索赔,而是把他们聚拢在一起谈心:“我回来种些树就是想让生态环境变好,回报乡亲们。大家一定要帮一把,别再让牛羊破坏这些小树。”

栽下去的是树苗,长出来的是大伙儿的环保意识。自那以后,大家放牧格外小心,生怕牛羊再啃了树苗。村民说:“张将军种树是为了咱们村、为了大家伙儿,我们不能再添乱!”

“这些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对每一棵树都有很深的感情。”十几年来,他先后建起300多亩的育苗基地,绿化荒山1.8万余亩,在长城脚下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装在心里的一抔“连根土”

“小苗带着连着根的土栽下去,成活率才高,长得才好。就像咱们人一样,得有根,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本。”

今年暑期的一天,左云县东南小学学生来到清风林教育基地苗圃参观。基地创办人张连印左手举着一棵樟子松幼苗,右手托着根部的泥土,对这群“红领巾”说。

这是张连印回村植树造林收获的经验,也是他76年执着人生的写照。

1964年2月,村民们敲锣打鼓,送骑着大马、戴着红花的张连印去参军。一个备尝艰辛的苦孩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光荣。

他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13岁时奶奶离世,16岁时爷爷病重,成绩优异的张连印初二时不得不辍学回村。他干过木匠,抬过轿子,“护秋”挣工分,编筐还欠债。

爷爷病逝后,张连印独自过活。那时候,村里谁家日子都紧巴。看张连印常常吃不饱,邻里总想办法匀碗饭给他。村干部看他有文化、会珠算,脑子灵、品行好,安排他当小队记工员,后来又当大队会计和村民兵连指导员。

19岁那年,张连印被村里推荐入伍,圆了从军梦。

“你们给我戴红花,我把决心来表达。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在左云县东街礼堂召开的欢送会上,张连印代表新兵发言。

这个无数次在脑海中闪回、对无数人讲述过的场景,对张连印来说,是装在心里的一抔“连根土”。

“不当个好兵,对不起村里对我的培养,对不起乡亲们对我的恩情,对不起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入伍第一年获评“五好战士”“技术能手”,第二年入党,第三年提干当排长,第四年当副连长,第五年当指导员,营长、团长、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张连印在军营这片沃土扎根拔节,一步步成长为军队高级干部。

乡亲们都觉得他很了不起,他却不这么认为:“我从小生在张家场村,喝十里河的水、吃左云县的粮长大,在部队40年,没有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的培养关心,没有群众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退休前一年,张连印回张家场村探亲,看到很多乡亲住上了大瓦房,开上了摩托车,可放眼望去四周几乎看不到绿色,风沙还是拍得窗户“啪啪”作响。

“荒山秃岭和尚头,有河四季无水流”。左云位于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地处京津沙源风口,沙尘暴危害严重,植树种草成活率低,生态环境一直没有得到较大改善。

张连印登上村里的北梁,回想起另一片山坡。

2003年,从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岗位上退休后,张连印把3个儿女召集起来,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我准备回老家张家场村植树造林。”

树高千尺不忘根。“我是一名党员、一个军人,退休后身体还行,做点社会需要、家乡需要的事,是我的本分。”

将军解甲,落叶归根。

观看时代楷模张连印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九

装在心里的一抔“连根土”

“小苗带着连着根的土栽下去,成活率才高,长得才好。就像咱们人一样,得有根,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本。”

今年暑期的一天,左云县东南小学学生来到清风林教育基地苗圃参观。基地创办人张连印左手举着一棵樟子松幼苗,右手托着根部的泥土,对这群“红领巾”说。

这是张连印回村植树造林收获的经验,也是他76年执着人生的写照。

1964年2月,村民们敲锣打鼓,送骑着大马、戴着红花的张连印去参军。一个备尝艰辛的苦孩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光荣。

他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13岁时奶奶离世,16岁时爷爷病重,成绩优异的张连印初二时不得不辍学回村。他干过木匠,抬过轿子,“护秋”挣工分,编筐还欠债。

爷爷病逝后,张连印独自过活。那时候,村里谁家日子都紧巴。看张连印常常吃不饱,邻里总想办法匀碗饭给他。村干部看他有文化、会珠算,脑子灵、品行好,安排他当小队记工员,后来又当大队会计和村民兵连指导员。

19岁那年,张连印被村里推荐入伍,圆了从军梦。

“你们给我戴红花,我把决心来表达。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在左云县东街礼堂召开的欢送会上,张连印代表新兵发言。

这个无数次在脑海中闪回、对无数人讲述过的场景,对张连印来说,是装在心里的一抔“连根土”。

“不当个好兵,对不起村里对我的培养,对不起乡亲们对我的恩情,对不起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入伍第一年获评“五好战士”“技术能手”,第二年入党,第三年提干当排长,第四年当副连长,第五年当指导员,营长、团长、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张连印在军营这片沃土扎根拔节,一步步成长为军队高级干部。

乡亲们都觉得他很了不起,他却不这么认为:“我从小生在张家场村,喝十里河的水、吃左云县的粮长大,在部队40年,没有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的培养关心,没有群众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退休前一年,张连印回张家场村探亲,看到很多乡亲住上了大瓦房,开上了摩托车,可放眼望去四周几乎看不到绿色,风沙还是拍得窗户“啪啪”作响。

“荒山秃岭和尚头,有河四季无水流”。左云位于我国北方荒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区,地处京津沙源风口,沙尘暴危害严重,植树种草成活率低,生态环境一直没有得到较大改善。

张连印登上村里的北梁,回想起另一片山坡。

2003年,从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岗位上退休后,张连印把3个儿女召集起来,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我准备回老家张家场村植树造林。”

树高千尺不忘根。“我是一名党员、一个军人,退休后身体还行,做点社会需要、家乡需要的事,是我的本分。”

将军解甲,落叶归根。

观看时代楷模张连印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十

“人往上走好走,往下走难走。”不少村民纳闷,“平安叔”(张连印小名“平安”)离开村子40年,当上了将军,为啥退休回村,那么快就变回了农民样?顿顿吃土豆和莜面,年年参加社火跟着一起扭秧歌,常常和村里的老汉蹲在墙根晒太阳聊天,看到谁在挖土豆就下地去搭把手,怎么看都不像个“当过官”的人。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将军当年爱沙盘推演、擅带兵备战,如今“战场”换了,“仗”还是为了人民而打,心里装的还是父老乡亲。

6月,张连印被诊断出肺癌。手术后,他化疗5个月。农历正月十五,张连印急着赶回张家场村,为的是和以往一样,跟乡亲们一起参加社火。“村里的荒山荒岭还得接着种树,村民们还要靠在基地工作养家,当初对乡亲们的承诺还没完全兑现,我不能倒下,我必须和他们在一起。”

种树的第二年,张连印在山坡上刚种下的几万株新苗,几乎被上山吃草的羊啃光了。有人让他找羊倌要赔偿,有人建议他在山上设栅栏、洒农药。张连印说:“辛辛苦苦种了半天,苗被羊啃了,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我是个农民的儿子,知道乡亲们养几只羊不容易。”他不但没要赔偿,还给他们送去胶鞋、雨衣,逢年过节都去看望他们。

“人家一个将军,宁可遭罪也要种树,还不是为了咱们村越来越好?”渐渐地,村里人被张连印打动,自觉护绿的人越来越多。羊倌们放羊时都格外小心,不让羊再啃了树苗。

村里的贫困户魏随社,没有固定收入。张连印主动邀请他一起种树,每天同吃同劳动。几年下来,魏随社性格开朗了,日子也慢慢过好了。

脱贫攻坚最吃紧的关键时期,张连印一边种树增绿,一边想方设法带动乡亲们增收,优先吸纳贫困村民在基地务工,帮助26人年人均增收6000元。他还免费为种植户提供幼苗、开展技术培训,鼓励大家自建苗圃,拓宽致富渠道。

山是故乡翠,月是故乡明。这些年,每逢中秋,张连印都要给村里的高龄老人和困难村民送去慰问金和月饼,一年都没落下。村民们也把他当亲人,村两委班子开展党建活动邀请他参加,搞发展规划征求他的意见。谁家有个磕磕碰碰,常常请他出面调解。

如今的左云,车在林中走,人在画中游。望着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林木,张连印笑着说:“我现在带的‘兵’比以前多。我和他们一起站岗,一起守护家园。”

他的“兵”,就是树。了,这是将军和他的“士兵”无悔的坚守、深沉的爱。

观看时代楷模张连印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十一

在我们国家,在我们国家山西省左云县也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事迹值得被我们颂扬,值得被全社会学习,这是一束光,一束引领的光,一束觉醒的光,一束照亮大地的光。

张连印4岁时父亲病故,6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吃着百家饭、穿着百家衣长大成人的。这样的成长经历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敢于与困难做斗争的精神气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面对命运的安排,张连印从不低头,并且以昂扬的姿态面对生活。人类最伟大的力量莫过于感受到爱,而愿意再付出爱。

1964年3月张连印入伍的那天,乡亲们把他扶上高头大马,一遍遍地叮咛,把炒好的瓜子、煮熟的鸡蛋塞满了他的口袋。就这样,张连印带着乡亲们的期望期望走向新的征程,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当兵几十年来,张连印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成绩斐然。他38岁就担任了副师长,后来又当上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

“没有当年乡亲们的关照,就没有我张连印的今天。当年在部队报效国家,如今退休了总算有机会报答家乡父老了。”

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离开石家庄,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开始了他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新战斗。

他先后20多次到县、市、省林业部门,咨询专家,学习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和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办法,并请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的有关专家,现地勘查设计,制定出了《张家场生态园林村建设总体规划》。

从春季开始,他就着手修路、通电、打井、修渠、平整土地、育苗,为大规模植树做准备。启动资金,很快就花光了张连印多年来的30多万元积蓄。他只好向儿女们求援:大女儿一家将刚买的一套新房作抵押,贷款20万元送到父亲手中;儿子一家拿出10万元支持爸爸;小女儿将3万元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一起拿给了父母。张连印又不辞辛劳,走访部队的老战友,跑有关单位和金融部门,多方面寻求支持帮助,总算解决了资金问题。

4年多的风餐露宿,4年多的含辛茹苦,4年多的甜酸苦辣,永吹冲锋号的张连印终于获得了硕果,荒山绿化面积达到3000余亩。黄鹂鸟来了,杜鹃来了,狼和黄羊也出现在山里。

张连印被检查出患有肺癌却仍在第二年开春坚持从治疗地回到荒山造林的一线。“我得让大家都看到我这样才能发动集体的力量”。

“一个人能力再大也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张连印当初回乡造林,就是为了带动大家共同来绿化荒山。

观看时代楷模张连印心得体会范文(12篇)篇十二

“这些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对每一棵树都有很深的感情”

采访中,张连印总是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作了“一点点贡献”。但村民们都说,没有张连印,就没有这漫山遍野的绿树。

十几年来,张连印一直干在前面,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种树是个体力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耐心。张连印回乡后也一直保持着在部队养成的作息。每天早上,他5点钟从炕上爬起来,抱着树苗上山劳作。植树的时候,肚子里是凉饭,浑身上下是泥水,头上大汗淋漓;一天下来耳朵里、鼻孔里都是沙子。

“当初听说他种树需要人手,我就来了。跟着将军植树,一干就是十几年。”最初和张连印一起种树的村民田四旺,见证了张连印种树的执着与艰辛:“我们这儿,不是沙地就是石头山。其他地方种树浇1次水,我们这里得浇3次。”

然而,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栽下的树苗成片枯萎。“我带兵是内行,干这活儿却是外行。”工作起来,张连印发现,改善生态环境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容易,需要科学指导、整体规划。

于是,张连印开启了他的“求学之路”。为了学习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方法,他先后20多次到林业部门咨询专家,协调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还订阅了10多本林业杂志。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树苗的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

但还没来得及高兴,又一件事让他犯了难……。

2004年冬天,正在成长的近万株树苗短短几天就被牛羊啃得残缺不齐。看着被啃食的小树苗,张连印心疼了好几天。他认识到:“不唤起大伙儿的生态保护意识,种再多树也难见效。”

张连印没有向放牧人索赔,而是把他们聚拢在一起谈心:“我回来种些树就是想让生态环境变好,回报乡亲们。大家一定要帮一把,别再让牛羊破坏这些小树。”

栽下去的是树苗,长出来的是大伙儿的环保意识。自那以后,大家放牧格外小心,生怕牛羊再啃了树苗。村民说:“张将军种树是为了咱们村、为了大家伙儿,我们不能再添乱!”

“这些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对每一棵树都有很深的感情。”十几年来,他先后建起300多亩的育苗基地,绿化荒山1.8万余亩,在长城脚下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相关范文推荐

    老人生日演讲稿(优质19篇)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结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它不仅记录了我们的成功和失败,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前行。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分享了一些有关人生总结的例子,希望能给大家一

    教师上半年工作计划书(汇总15篇)

    教师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必备方式,它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下是一份教师工作计划的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仓库管理反思总结报告(模板22篇)

    范文范本可以提供给我们一种写作思路和结构,使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类总结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优秀的总结。。时光在,飞逝,转

    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小学(通用15篇)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面是一些工作计划书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村民元旦活动方案(优质21篇)

    活动方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目标需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小编整理了一批成功的活动方案,希望对你在制定方案时有所启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走过20

    医院安全生产月工作总结(优质17篇)

    通过医院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探索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院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介绍家乡社会实践报告(汇总21篇)

    社会实践报告是一种提升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你正在写社会实践报告,那么以下这些范文将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20xx年x

    参加抗击疫情个人总结(优秀22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进而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实用的个人总结范例,希望对你有所启发。面对新冠肺炎造成的疫

    大学篮球比赛策划书活动背景范文(19篇)

    在项目或活动开始之前,一份完善的策划书可以作为一个指南,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推进整个过程。通过查阅策划书范例,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和不同项目的策划方式。

    线上读书活动心得体会(优质19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改进方向。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提高。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