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为有信念的教师读后感(模板7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雅蕊最新成为有信念的教师读后感(模板7篇)

爱国标语能够激发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怎样才能让爱国标语在社会中产生广泛影响?探寻下面这些爱国标语背后的意义,你将会有新的体验。

成为有信念的教师读后感篇一

我曾拜读了肖川教授为教师而写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书中的第四部分“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对我触动很大。那么,如何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呢?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大量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读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提出:“深入探索,自觉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这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呢。作为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中学会不断反思,注意积累点滴经验,反复工作,不断在发展中总结提高,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培其心”,纠正有背叛、逆反或有扭曲现象孩子的心灵,引领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健康良性地发展。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决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于语言,都蕴藏着一种无形的思想底蕴,教师到底用怎样的思想来熏陶学生也是致关重要的,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将来!所以我要在教育实践的反思过程中,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如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我得像李希贵老师所说地那样去做:没有教师的学习、反思所带来的进步,就不会有学生的进步。一句话,在教育实践的反思过程中,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

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在教学中要有真情。“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真情是教师专业成长中博爱的体现,也是高品质教育必然的最高要求。肖川教授独具匠心地引领我们重新面对教育中的爱。龙应台女士在《孩子,你漫漫来》中就愿意坐在石阶上为一个年仅5岁的小男孩——王爱莲等上一辈子,愿让他用笨拙的双手从从容容地结扎好一个完整的蝴蝶结后,给他获取成功的希望与惊喜,让他从未得到蔚藉的心灵得以满足。

请你多给孩子点儿时间和耐心,学会等待和宽容后定能感动他们。相信你的孩子也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好老师而一步步地走向成功,从而感悟到成功的喜悦并不断地努力向上。这就是智慧型教师享受教育的快乐,这就是师生之间博大无私真爱的魅力所在,缺少了这些,我们的教育依旧是事倍功半徒劳的苦差事。智慧的形成固然是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的过程,但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对教育的追求还必须充满真情,必须充满仁爱之心,没有真情,没有对教育的执着追求,那就只能是一种敷衍和应付了。

有了爱,今日的教育就会有金灿灿的阳光,有了爱,孩子们的明天就会变得更美好,有了爱,孩子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充实。《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以其独到的见解引领我们穿越教育的迷雾,使我蒙胧的双眼透亮地看到了教育的晴天,使我灵魂的躁动渐渐安静下来,精神的颓丧仿佛春日万物,悄悄抽出希望的嫩芽。正应了肖川老师的那句“好文章清新警世,能发时代之先声,因而脍炙人口或具有振聋发聩之效力”。

作为教师,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思想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丰富、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不断丰富自己和进步的阶梯。

成为有信念的教师读后感篇二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看了大半,感慨颇多。有在自我修身养性方面的,有在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方面的,也有讲该怎么更好地教育孩子方面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书中有一段话:“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作为老师,我们是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有思想的人。

教师应该勤奋、善学,善于反思自我。当成绩不够理想时,不应该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没碰到聪明的好学生,而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当学生范了错误时,不应该挖苦、讽刺学生,而是帮助他们找到原因,正面的教导他们。有思想的教师应该热爱生活,热爱教育,更应该爱我们的学生,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思想的教师,要不断汲取、学习新的知识,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要有独立思考、反思自我的品质。面对现实世界我们不应该回避,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批评不正之风。面对学生,我们要以身作则,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做塌实、勤奋的好孩子。有思想的教师要给学生思想,让他们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给学生鼓励,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给学生方法,让他们找到学习的途径和成就感。

是啊,书上说的真好,记得去年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对我的未来充满激情,我立志一定要当个好老师,我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我,我要做让家长和领导们都称赞的模范教师······生活好累,我累孩子也累。经过一年的工作,通过与有经验的老教师共事,在她们的影响下,我不禁反思,我是不是太着急了,任何灿烂都是需要时间的洗礼才能够成就,我们看到的蝴蝶很美丽,可是它不是也需要从蛹经过时间的蜕变才能幻化成蝶吗?我不能着急,只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积蓄能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吧,那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成为有信念的教师读后感篇三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就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什么是理想的学生、什么是理想的教师、什么是理想的教学、什么是理想的教育结果(对书、知识有着正确的认识,学会快乐的工作,能过诗意的生活)等几个方面,或深刻揭示现实教育、教师、教学的缺陷、偏差、弊端,或语重心长表明什么是教育的本质、怎样实现理想的教育,通过古今中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文章回答了怎样”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一话题,读来令人感悟、警醒、沉思、反省。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本书的序言部分以一位母亲,在四楼的阳台上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后,向学校、向教师、向社会、向历史,说出了这句所有母亲都会发自内心的问话来开启我们的思想之门,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去思索:怎样肩负教育重任,怎样实现理想教育,怎样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读后感《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在平衡中寻求有思想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这一深刻又通俗的道理;同时,我们教师也应该深入反思过: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产品“又有那么多”瑕疵“?我们的孩子在艰辛的付出之后,为什么没有学习后劲、没有发展后劲,甚至不知道怎样去交流、怎样去工作、怎样去生活,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的基本素养都缺失。——这一沉重又现实的问题。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帮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们教育科学体系的缺陷、我们社会历史的局限,我们对”教育“认识的偏差。——”教育迅速地从旨在使每一个人的内在禀赋在一套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蜕变为一个旨在赋予每一个人最适合于社会竞争的外在特征的过程“;本书同时进一步提出”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过程,一个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成为德人的过程。“”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我们的教育者一直是在或主动、或被动思索、“思想”着!

对于我们基础的教育者来说,认识什么是“有思想的教师”是一个课题,那么怎样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破题之术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教育本质、直面现实环境,在平衡中实现有思想的教育,做“有思想的教师”!

不可否认现实世俗功利熏染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确迷失在一连串的教育指标、考评方法、大纲、考级、成绩名次的迷宫之中。我们“有思想的教师”处在“两难”的境地!——坚持理想的教育,必须面对升学、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下,社会对教育所能带来利益的越来越高的期望;坚持“世俗教育”,一定程度丧失教育的本质,推卸作为教育者的历史责任、历史使命。但教育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两者间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现状给我们更多的是要“直面现实环境”,再做好“坚持教育本质”,在求得两者的平衡间,践行“理想的教育”,做“有思想的教师”!

简单来说,我理解“理想的教育”是让我们的孩子有良好的发展后劲:起码的行为规范、做人原则、社会公德,正常人格,能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懂得什么是“快乐的工作”、“诗意的生活”;有良好的学习后劲: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学习的精神,正确的思维模式;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各科成绩表现突出,成均衡发展的势态,最大限度发挥学习潜力。这几个方面是我们理想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否可以这样讲:我们的社会环境的局限、世俗功利的熏染等现实问题只是侧重强调了教育后者目标——即良好的学习成绩,但这也是我们理想教育的目标之一啊!

理想教育的几个目标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实现这一教育应有的“本分”,为我们的教育者提出应有的要求。想“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是教育者的理想问题、知道什么是“有思想的教师”是教育者的认知问题、怎样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是教育者的能力问题。

作为教育者应勿忘重托,面对纷纷扰扰的社会现实,我们要做的是坚持教育应有的责任、应有的尊严、应有的本质,同时努力主动适应现实的教育环境,求得两者间更高层次的“平衡”,而不是被动适应后的低层次的“平衡”。

这是我对理想教育的现实思考的结果,也是读《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的不断“思想”的结果!

成为有信念的教师读后感篇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人因思想而伟大。”的确,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不必苛求自己成为思想家,但至少你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乐于学习,博览群书;善于思考,崇尚创新;敢于怀疑,追求真理。因此,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必须有不断学习更新的能力,必须有科学求真的意识,必须有怀疑批判的精神,必须有自我反省深思的品质;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必须是一个站得高望得远的人。

成为有信念的教师读后感篇五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看了大半,感慨颇多。有在自我修身养性方面的,有在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方面的,也有讲该怎么更好地教育孩子方面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拜读了肖川老师主编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后,觉得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有思想的人。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情”“心”“志”俱全。“情”者,能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的权利和权益,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都能感到高兴,感到自豪。“心”者,做教育的有心人。别人发现不到的问题,你能发现;别人解决不了的困难,你能解决;别人不乐意做的事情,你乐意去做。育人之事,没有巨细,点点滴滴都潜移默化,最需要心到和心细。心到,事则易;心细,事则成。教育的经验和智慧就从心到和心细中来。“志”者,“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成名成家,但不满足于成绩,不沉溺于荣誉。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嘲讽,顶得住挫折,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情、心、志俱到,思维便灵敏,境界便高远,情感便丰富,思想便成熟!思想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特有的观念。一个好教师,一定是有思想的人,不仅自己有思想,而且他的思想要对他所带的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成为有信念的教师读后感篇六

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

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

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成为有信念的教师读后感篇七

思想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特有的观念,一个好教师,一定是有思想的人,不仅自己有思想,而且他的思想要对他所带的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记得两年前我参加在南京举办的《2008全国第四届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修班》时成尚荣教授说过:“教师的最高职业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

一个班,30多个小朋友,就是30多片不同的叶子。今年,接到的小班,孩子们都很活泼,他们不停的追逐、打闹;或者不停的.哭泣,不适应幼儿园;还有一些则总是不停跟着我,不停的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当我表扬其他小朋友时候,他马上就跳出来:“老师,你喜欢我吗?我棒不棒?”有几个根本就在小椅子上坐也做不住。就连一些家长都担心地问我: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啊?吵吵闹闹的一天让人无力,但是,我对自己说,这就是孩子啊,天性啊。

孩子本来就该如此,他们满心欢喜的来到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在人群中追逐,嬉戏。他们各有特点,有的喜欢安静的看书、画画,有的则总是兴奋的蹦上跳下?当我们真正认识他们、走近他们,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就是天生的自由者、探究者、游戏者。毕加索曾说:“我愿意花一生的时间向孩子学习怎么画画。”

后来这个孩子成了美国众多明星的编舞老师。

“乖”与“不乖”是相对而言的,《按天性培养孩子》中提到,孩子就是一颗颗不同的种子,他是桃树种子,他是苹果树种子,你不能按种苹果树的方法种桃树,也不能按种桃树的方法种苹果树,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清楚地认识他们的本性,确定他们的不同状况,然后施以不同的教育手段。

当我们真正认识了教育的这个特点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可以被理解,被宽容被接受。

发现孩子的本性,发现孩子的需要,然后带领他们快乐地成长。这不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吗?

在草地上打滚、做泥饼、玩面团、找蚂蚁、捡树叶……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愉快的事情,虽然所谓的“批评”在所难免,但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色调应该是快乐。带领着孩子们在尽兴的玩耍中认识世界,学习必要的生活技能,启迪情感,为孩子今后完善的人格建立准备。

尊重孩子的天性,向孩子学习。这是我的一点小小的观点。

请参考更多教师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大班教师读书笔记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怎样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读书笔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