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

时间:2023-11-16 作者:雁落霞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落实需要教师认真备课,提前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制教学工作计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写作要点和技巧。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一

作文题目:进入初中以来的生活,你肯定有许多新的起点。也许是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也许是思想上的细微变化。在起点面前,有些人勤奋努力、拼搏进取,享受着人生的乐趣;有些人徘徊犹豫、落魄失意,咀嚼着生活的苦涩……请你以“起点”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1、自拟题目;2、注意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描写、抒情。

教学目标:

一、学习拟题。

二、回顾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学习进行细节描写。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学生思考后,交流,点拨:

1、人称:第一人称(我);2、话题:起点;3、重点:学习、思想等;4、中心思想:展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拟题。

学生思考后,交流,点拨:

1、我人生的起点;2、起跑线;3、新的起点;赢在起点。

三、构思。

学生思考后,交流,点拨:

1、描写运动员铆足劲登在起跑线上,随时准备起跑的状态。(散文)。

2、结合生活经历谈自己对起点的认识。(议论文)。

3、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功,并以此为起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回顾自己成长的缺失和失败,并把它作为教训吸取,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记叙文)。

四、指导编写提纲。

五、范文展示。

我人生的起点。

“再见了,亲爱的家!再见了,爸爸妈妈!”我默默拿起背包,走出家门。

外面的天灰蒙蒙的,有一层薄薄的雾。一阵风儿吹来,我不由得想起那件令我痛苦的事。昨天,试卷发下来了,我的成绩很不好,语文76分,英语65分,数学更是惨不忍睹,只有53分。我觉得,自己步入初三以来,已拿出前所未有的努力,旱冰不滑了,电子游戏也“戒掉”了,连电视节目也压缩到每周星期六、星期日两次……然而成绩还是一跌再跌,这次更是飞流直下。下午,老师把我“传”到办公室,虎着脸训我,我支支吾吾回答不出。老师生气地把我的试卷扔在地上。晚上回到家,父亲看了成绩单,甩手扇了我一巴掌,扔出一句话:“给我滚!”

我恨自己,又非常无奈,我要只身逃亡。

路上行人很少,我心里空荡荡的,老师的“高压”,父亲的打骂……一切似乎都远离了我。我想轻松地笑笑,但很不自然,与哭差不了多少。

离开家,到哪儿去呢?我也不知道。前几天听一个同学说,广州很好,找工作容易,工资也高,何不到广州去看看呢?路过报栏,我停了下来,报上正好有一则广州某公司的招工启事,待遇优厚。我打定主意,对,就到广州去!

“不!”我差点喊出声来,心中那道马奇诺防线崩溃了。

雾散了,太阳红红的,照在我身上一层金色。是啊,暂时的失败算得了什么?我就不信我比别人差。我站在十字路口,停了停,深深吸了一口气,快步向学校走去。我将以此为我人生的起点,快步向前走去。

习作评点:

这是一篇中考作文中的满分佳作。作者以主人公的一段学习经历为内容,表达了作者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新的生活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文章在叙事中,有较浓的抒情氛围,对于心理变化的描写非常细腻,让主人公成功地实现了自我教育,立意深刻独到。

文中景物描写的恰当运用烘托了人物的心境,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如“外面的天空灰蒙蒙的,有一层薄薄的雾。”“雾散了,太阳红红的,照在我身上一层金色。”等。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二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龄”、“衍”,正确识记“稠、瞻”等生字字形;通过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比较等方法理解“稠密”、“繁衍”、“瞻仰”等词的意思。

2、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感受樟树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通过搜集的资料领会樟树和宋庆龄高尚人格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3、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关联词造句,练习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

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出示樟树图片,谈话引入。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树木葱茸,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两棵树上。(幻灯)。

知道这是两棵什么树吗?学生答,(板书:樟树)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这两棵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幻灯)。

3、板书:故居,“故居”什么意思?

4、看图:这白色的屋子就是宋庆龄的故居。

5、看图:这就是宋庆龄。

(1)你了解宋庆龄么?师生交流。

(2)揭示资料(幻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设计。

(3)师小结:宋庆龄是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是革命的医生、爱国的一生。她坚贞不屈、一身正气,她勇敢顽强、英勇奋斗,她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宋庆龄有关。(完成课题板书:的)。

齐读课题。

6、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7、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什么样子?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宋庆龄有何关系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二、初读感知。

1、检查词语。

出示词语:分行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随机纠正读音)。

2、初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3、理清脉络。

(1)读了课文,同学们知道课文哪几小节具体写了樟树?

(2)第6小节主要写了什么?随机理解“瞻仰”

(3)第1-3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三、精读感悟。

1、学习1-3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说说有什么想法?

a、周总理为什么要她离开上海的故居呢?(提示:这偌大的一间房子,为什么周总理说它小呢?)。

因为这个房子是用来——出示资料(幻灯)。

b、原来这所房子既是宋庆龄生活的地方,又是她夜以继日工作的地方,这所房子的一切都已在宋庆龄内心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怪不得她说——(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同学们,舍不得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想想你掉了你的心爱之物,离开你的亲人,谁来读?(指名读)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是源于对它们的——喜爱。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三

1、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

2、体会蕴涵在文中的父子、同学之情。

3、领会知识对于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一、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幽默:言谈、举动有趣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翻来覆去:来回翻动身体;一次又一次。

二、熟读课文,回答。

1、文中共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2、文中提到的人物中,年幼一代的命运到后来分别是怎样的?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二、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已人到中年,他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感情来回忆有关“第一本书”的故事的?

四、品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体会有关句子的含义。

五、你认为文中的哪个情节最为感人?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

六、文中写到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四

没有积累,谈不上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我们在教学《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时会把它上成纯粹的复习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日积月累教学不是单纯的旧知识堆积回顾,而是一种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方法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欢快的情景,开放的问题。

首先,低年级的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不强,为了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创设欢乐的教学的景、组织有趣的活动这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在积累的过程中不单是数量的积累,还要有质量的提升。所以善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对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本次教学中,老师提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的()”小组讨论然后班内小组竞赛汇报。这样开放性问题犹如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尺巨浪。学生因为要取胜,所以合作、所以积极思考。于是他们把课内、课外的积累都用上,令你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以读代讲。

通过多种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儿歌的节拍,积累语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进行朗读,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三、注意点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围着学生转,发挥助手的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在学生本节课以自己的方式朗读儿歌后,教师适当给予点拨让学生小结积累出读儿歌的方式。之后你会发现学生会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朗读《识字七》、《红领巾真好》中去。

四、扩展活动。

日积月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功在平日。不是一节课可以达到目的的,因此教师要给予指导,或提供必要的材料。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五

一、教学要求:

1、对学生进行拼读带后鼻韵母的训练,提高读后鼻音的拼读质量。

2、对同偏旁的字进行归类、组词。

3、字、词、句的训练。

4、连句成段,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只有把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好,才能清楚地表达一件事。

二、教学重点:

字、词、句的训练。

三、教学难点:

把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好,清楚地表达一件事。

五、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练习第一题。

1、板书习题。

2、教师示范读音节。

3、让学生自由读。

4、指名学生读,老师指导学生的读音。

5、集体读。

二、练习第二题。

1、出示习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成词语。(见书本)。

2、提示学生写出带此偏旁的字,在组词。

3、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4、师生评议。

三、练习题第三题。

1、出示习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头戴()眼看()。

脚穿()手搓()。

2、师生一起说说可以填哪些词语。

3、指名学生填写。

4、师生评议。

5、集体读一读。

四、作业。

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音节。

2、组字组词。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再读一读。

1、出示习题:

(1)同学们()六道数学题,韩小宁()五道数学题,放学了,韩小宁()数学题。

(2)郑敏华()数学题,看见韩小宁()数学题,说:“我(),你抄我的吧!”韩小宁说:“不,我自己做。”

2、讲清题目要求。

3、让学生独立完成,又不懂的,再仔细读题,弄懂后再填。

4、指名学生说一说。

5、师生评议。

6、集体读一读。

7、拓展练习。

四、作业。

第四题。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填空:

同学们()六道数学题,韩小宁()五道数学题。放学了,韩小宁()数学题。

郑敏华()数学题,看见韩小宁()数学题,说:“我(),你抄我的吧。”韩小宁说:“不,我自己做。二、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写法。

1、板书习题:

例:郑敏华做完了数学题。

郑敏华把数学题做完了。

(1)他们给大家看自己画的画。

(2)蒋小芸在竹竿上晾手帕。

2、讲解例题,让学生知道这种句子怎么改。

3、让学生试着做一做。

4、补充练习。

5、小结。

三、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1、板书习题:

小八路头戴军帽。

小八路身穿军装。

小八路胳膊上戴着臂章。

2、分析三句话:三句话的主语相同,在合成长句时,把后面的两个主语省略,每个短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3、指名学生做一做。

4、师生评议。

5、补充练习。

四、作业。

五、六题。

第四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改写句子。

支梅在绳子上晾衣服。

2、把三句话改成一句话。

小红头上戴着帽子。

小红手上戴着手套。

小红脚上穿着皮鞋。

二、把下面的句子拍成一段通顺的话,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接着,她在红领巾上擦肥皂,用力搓手帕。

()她先把红领巾放在水里浸湿。

()李晓红的红领巾脏了。

()最后,李晓红把红领巾漂洗干净。

()然后,他用清水把红领巾漂洗干净。

2、集体读句子,想想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3、根据每句话的意思,说说哪句话在前,哪句话在后。

4、指名学生把这几个句子排起来。

5、师生评议。

6、让学生读一读这段话。

三、作业。

第七题。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六

教材简析:《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主要是叙事性作品,或追述一段难忘经历,或写伟人的一个侧面,整体而言侧重写人。本文通过回忆与母亲相处的一段经历,说明母亲对自己成长的影响,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敬爱之情。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理解水平,以人物题材通常的写作方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深入理解文章的写作旨要。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大意。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由诗歌《游子吟》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人类歌颂的永恒主题,能够享受母爱是幸福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往往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我们跟随胡适一起走近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再次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品质。

2.走近作者,了解其母亲。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

胡适的母亲冯顺娣,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制度下的贤妻良母,16岁那年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大他28岁的胡传,婚后相夫教子,倒也享受了几年天伦之乐,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在她23岁时,便青年丧夫,不幸成为寡妇,加上家业衰落,经济困窘,亲人们相继死去,于是她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胡适身上,含辛茹苦地熬过了痛苦而漫长的23年,与19离开人世。胡适在中年(40)时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因怀念敬爱的母亲而写下此文。

二.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1.检查生字词。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广漠:形容地方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侮辱:使对方的人格或者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或者玩弄意味。

2.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描述母亲的词语,并用课文当中的一句话概括母亲形象。

慈母严父刚气宽恕。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3)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敬爱之情。

三.深入探究。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脉络。

(1)介绍我的童年生活。

(2)回忆我的母亲。

(3)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2.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

3.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明确: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5.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6.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请说说你自己哪些方面深受父母、师长或其他事物的影响?(仿句:如果......,如果.......,如果........,我都得感谢.......。)。

四、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拓展阅读老舍《我的母亲》、毕淑敏《妈妈,我答应您》。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胡适。

慈母舔我的眼翳与家人相处宽容忍让。

严父让我每日自省催我早上学说错话责罚。

刚气不受人格上的侮辱。

教学反思学习这篇文章首先要求学生要熟悉文章,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其次第一课应重在把握作者写作思路以及包含的情感,学习如何利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引导学生抓关键事例,找关键词语来把握作者的写作旨要。

赵亚丽。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七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运用拆分、组合的识字方法认字,展示学生的思维成果,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思想教育教育要点、心理素质培养:

热爱语文。

教学重点:

识字积累。

教学难点:

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美的发现。

1、读读“学习伙伴”的话。

2、自己读短文,说说短文共讲了几个字?

3、老师出示汉字的部件,请学生动手拼摆。

4、展示结果。

5、读“我会认”中的汉字。

6、反复读短文。

7、你能再举例说说运用拆分、组合法记住汉字吗?

二、美的升华。

1、完成“我会填”的训练。

(1)自己试着填空。

(1)集体订正。

(2)教师小结:在学习中应该注意区分字形、字义。

2、完成“我会读”的训练。

(1)合作学习,提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小组自行学习。

练习设计:

1、我会填。

千口()舌甘()。

土里()木帛()。

人门()马门()。

心入()闷得()。

合手()分手()。

人失()跌下()。

3、比一比,再组词。

4、请()完()跳()到()。

情()玩()桃()道()。

秀()量()秋()话()。

香()最()和()活()。

5、我会填。

6、发现出现发明。

7、(1)爱迪生()了电灯。

8、(2)小老鼠躲在洞里,生怕被小猫()。

9、(3)天空()了一道道闪电。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1.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板书:以诚待人)。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自主准备,在小组内交流。

注意:举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他组员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三、班级交流:

1.注意事项: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2.出示以诚待人的名句: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动者也。

诚而后才有真仁真义,不诚只能是假仁假义;诚而后才能躬行实践,感人感物,不诚则遇难而退,有始无终。所以诚存则仁存,诚立则仁立。

习作:

先学习我的发现。

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二、明确要求,拓展表达思路。

1.指名朗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里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

4.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师生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三、小组合作,生生互动。

1.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教师巡视,倾听,并发现典型。

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

2.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学生评议。(教师小结、点评,并强调习作中的注意问题。)。

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心里话是向谁说的。

2.话的内容要真实。

3.习作时可自由选择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二人称你、您。体裁上可以用书信、日记或其他。

四、动手练笔,交流修改。

1.学生动笔习作。

2.选择学生例文,师生共同点评。

3.相互朗读习作,相互点评。

4.自我修改。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4.小练笔: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九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了解几种植物的生长特点,能够熟读成诵。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

3.练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二.教学重点:

1.对于儿歌能够熟读成诵。

2.丰富知识,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最想告诉别人的内容写下来。题目自拟。

4.练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事物,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三.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的教学。

1、导入。

师:同学们,您们喜欢儿歌吗?谁会背?

1.指名学生背儿歌。

师:同学们背得真不错,老师也学会了一首新儿歌,想听吗?

2.老师背儿歌。

“正月梅花香又香。……”

师:好听吗?想不想学?咱们就一起学一学。

2、学儿歌。

学生初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

1.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

2.了解儿歌中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师:你从儿歌中了解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重点讲解正月是指一月。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二、“成语故事”教学。

(一)、引入。

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1.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学习“胸有成竹”这个成语。

1.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3.了解寓意。

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老师相机加以说明:“胸有成竹”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与可的故事,是说他在画竹子之前,心中先有一个他要画的竹子的大概形象,比喻我们做事前心里已有全盘的考虑及妥善的安排,因此才有成功的把握。

4.作业:背诵儿歌;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习作教学:

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

2、学生分小组自由谈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在全班交流,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3、引导学生体会本单元描写植物的课文的写作方法,注意表达的顺序。并举一反三,体悟描写其他事物的方法。

4、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习作讲评:

1、回忆作文要求。

2示较好的习作,欣赏评价,说说好在哪里。

3、出示中、差两种层次的作文,评讲,集体帮助修改。

3、学生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十

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通过比较、做游戏等,复习巩固生字词,增加语言积累。

3、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话,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教学难点:

读句说句。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相关的汉字卡片,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总65。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2、通过比较、做游戏等,复习巩固生字词,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重点: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连。

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语文园地,里面有许多游览区,咱们先来到我会连这个游览区,谁连得又快又对,我就把五角星送给谁。

2、开火车读准、,、,、,、。(重点指导读准鼻音和边音)。

3、在字母下面出示汉字,指导连线。

(1)学生自己连一连。

(2)同桌对一对,连得不一致的请教生字表,教师巡视。

(3)连错的同学哪个字连错了,请小朋友帮忙,教师引导学生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

4、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汉字的读音。

(1)师生合作。(出示相关的汉字)。

(2)学生与学生合作。(在同桌或四人小组进行)。

(二)、读读比比。

1、谈话激趣:请你先读一读,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秘密?

2、学生边读边观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

3、比较形近字的差异,练习说完整话。

(1)共同完成了子、十叶音形义的比较,再分别组词。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其余部分。

(3)小组派代表,自选一组读读、比比、说说,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5、出示这些汉字组成的词,全班齐读。

(三)、我会找。

2、同桌分工,帮图上的小朋友捡苹果。(每人先找同一个偏旁的字做上记号,再相互检查,找其它字。)。

3、同桌展示找的苹果,并读一读。

4、读字。把10个红苹果贴在果树上,学生做摘苹果游戏,带读生字。(配读儿歌:秋天到,秋天到,果园里真热闹,苹果红,苹果香,小朋友们摘果忙)。

五、作业布置:回家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六、板书设计:一棵苹果树。

第二课时。

总6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仿说,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话,激发学生乐说的热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诵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比较形近的字和复习学过的字的偏旁。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读。

2、出示词语,学生自己练读,四人小组互读,教师巡视。

3、做过桥夺红旗的游戏。

(1)指名过桥。(一人读一排词语)。

(2)四人小组接力过桥。(两排词语)。

(3)男女接力比赛过桥。(所有的词语)。

(二)、读读说说。

1、谈话激趣:过了独木桥,我们又来到我会读读说说游览区。让我们读什么?说什么呢?(让学生自己发现)。

2、读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

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

(1)问:第一句讲什么?(我家门口)有什么呢?(一棵小树)。

(2)请同学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用横线把有什么画出来。

(3)指导读句子。用声音的轻重、长短读出什么地方有什么。

4、练习说话。

(1)把第一、二句变一变、说一说。

(2)把第三句补充完整:屋子里有()。(指导用准数量词)。

(3)扩展练习。

(三)、读读背背。

1、看图,说说这只公鸡美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读古诗《画鸡》。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5)小组范读,男女生比赛读。

3、背诵古诗。

4、表演朗诵。

挑战题:补充句子。

()有()。

()有(),有(),还有()。

五、作业布置:回家复习汉语拼音中的平翘舌音和鼻韵母。

六、板书设计:()有()。

七、课后反思: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十一

教学要求:

1、复习本单元新音节。

2、对学生进行字词练习,加强句子训练。

3、能看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字词的练习,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2、看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一、拼音练习。

zh-ang-zhangg-uan-guan。

d-ang-dangp-ian-pian。

1、提名式读拼音。

2、集体读拼音。

3、带字练习。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组成词语。

1、板书习题:(见书本)。

2、指名学生说说偏旁的名称。

3、引导学生写出带有该片旁的字。

4、给字组词。

三、作业。

给下面的字组词:

运()领()奏()流()。

突()间()提()耀()。

第二课时。

一、第三题。

1、板书习题:

照样子,分类写词语。

例:学习用品--钢笔铅笔橡皮尺。

动物名称--。

庄稼名称--。

2、讲解题意。

3、举例:

学习用品--钢笔铅笔橡皮尺。

4、引导学生完成。

5、校对批改。

6、拓展练习:

蔬菜名称--。

花名称--。

树名称--。

武器名称--。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轻快的()五颜六色的()。

轻轻的()各式各样的()。

激动的()闪闪发光的()。

2、讲解题意。

3、举例:轻轻的(声音)。

4、指导学生填写。

5、集体评议。

三、作业。

完成书本上的三、四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类写词语。

蔬菜名称--。

花名称--。

树名称--。

武器名称--。

学习用品--。

动物名称--。

庄稼名称--。

2、填词语。

轻快的()五颜六色的()。

轻轻的()各式各样的()。

激动的()闪闪发光的()。

二、读下面的词语,再写一句话。

1、板书习题:

响起了--。

最喜欢--。

结满了--。

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句子。

3、让学生写句子。

4、集体评议。

三、作业。

完成书本64页第五题。

第四课时。

一、把下面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田野里有金黄的稻子。

田野里有雪白的棉花。

田野里还有一片绿油油的蔬菜。

1、读句子,弄清题意。

2、引导学生改写句子。

3、指名学生改写句子。

4、比较句子改写前后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

二、复习本单元的课文。

1、指名学生复述13、14课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生复述第十五课的主要内容。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3、指名学生背诵第十六课,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

三、作业。

预习第七、八题。

第五课时。

一、把下面几个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公园里的菊花开了。

妹妹要摘菊花。

秋天到了。

那边是红的菊花。

这边是黄的菊花。

姐姐对妹妹说说:“不要摘,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

2、讲解题意。

3、读句子,弄懂句子意思。

4、引导学生排句子。

5、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子意思。

二、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出示挂图。

2、指导学生看图:画的是什么?具体看第一幅图,理解图意。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

3、指名学生分别说说两幅图的意思,并把两段内容连起来。

4、师生评议。

5、参考:

星期天早晨,妈妈带小红去动物园看动物。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有猴子、有熊猫、还有大象。小红最喜欢看猴子荡秋千。

三、作业。

完成书上第七、八题。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十二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三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父母的爱。

朋友的爱爱与乐趣。

人与动物的爱。

我有第一本书的珍贵。

学生对当时的生活困境以及困境下友谊理解有难度。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与消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特点。

2、体会本文写作手法上的特色。

3、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

4、赏析本文动静穿插、清新优美等特色。

一、新课导入。

在以通信卫星为代表的电子传播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同步看到比赛现场瞬间的景象,那么,文字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呢?下面这篇文章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使用形象的语言精心构筑的现场目击式新闻报道,发挥了文字报道的长处,在当今同电视、摄影记者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成功。

二、了解新闻特写。

结合课文后材料《什么是新闻特写》,让学生阅读,教师补充以下内容:

新闻特写的创作方法。

新闻特写的写作要准确把握其“新”字的属性和本质,努力在“闻”字上挖潜力,不断在“特”字上下工夫,刻苦在“写”字上做文章,是新闻记者和广大业余新闻报道员应努力掌握的最基本的新闻特写的写法,也是原则。

新,是新闻的基本属性,更是新闻特写的特性和本质。所谓“新”,在新闻特写上应体现所写内容是新近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新闻时效性强的事件,不是旧闻和陈年老账。

闻,就是故事、事件、事情,就是内容。没有故事,新闻特写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有事件的特色。要报道出现场所见所闻的新人新事。新闻特写要有生动的故事性。讲故事,已经成为当下新闻写作的常用技巧之一。因为受篇幅简短所限,一篇新闻特写往往精选一两个典型故事,用十分精当的语言叙述出来,辅以设置悬念、制造矛盾冲突和抖包袱等故事表现手法,在增加报道趣味性的同时,不断深化或衬托新闻主题并强化了新闻传播效果。

特,写好新闻特写,首先要有强烈的现场感。新闻特写最大的“特”,在于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对话来再现新闻现场,让受众身临其境,进而达到对报道聚焦的新闻事实感同身受、蕴含的思想观点在思想上、情感上形成强烈共鸣的传播效果。记者让受众“走进”新闻现场,在强化了新闻特写现场感的同时,也增强了报道的贴近性。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作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笔。从时间上来说,局部化意味着对生活作片段的截取。它不是去展示事件发展的前前后后,而是选取那种最具包孕性的片断,动中取静,以静写动,让人们通过一个典型的镜头,一个画面,获得对其前前后后经过的了解。这种片断,通常是能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断或事件发展的高潮部分。从空间上来说,局部化意味着选取那些最有特征、最富表现力的细节。

写,新闻特写由于借鉴了影视手法,将对象镜头化,所以能产生很强的可视性,人们常把它称为“视觉新闻”。通过描绘,让读者将文字的内容转换为可视的画面。新闻特写,一定来自新闻现场,记者通过将现场目击、亲身感受形诸于笔,再现大喜大悲的新闻场景,使受众如临其境,产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冲击和心灵感应,从而获得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写的现场感,首先是来自记者的现场观察。一般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主要是由记者访问得到的,而特写的采访则特别强调记者的现场观察,强调第一手材料的获取。所以,在不少的特写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记者观察活动的存在。

三、整体感知。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特写的内容。

交流,明确:这篇文章记叙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赞美了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

交流,明确:作者将吕伟跳水动作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镜头,将这三个瞬间逐一回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交流,明确: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做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笔。但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而是全靠记者现场观察,所摄取的只是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一刹那,并把这一刹那,及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下、定格、放大,如“轻舒双臂,向上高举”、“轻轻一蹬”、“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插进碧波之中”等等。这一系列短语把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特写形态。

四、研读探究。

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美文,文章运用了很多手法,值得我们细细“品尝”。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明确:动静穿插。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典。以静反衬动,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丰富的比喻。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7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像轻盈的、笔直的箭”是明喻,“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是暗喻。敦煌著名的壁画《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则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这些比喻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侧面烘托。结尾中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以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从侧面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五、布置作业。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十四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文章,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学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和动静相结合等描写方法。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深入学习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点,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示例,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讨论、合作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文本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古代优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

五、教学方法:引导、讨论。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过程设计思想。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风光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三峡》,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背诵课文。

【揣摩文本,赏析品味】。

一、在大家的背诵中,再一次把我们带入了三峡美景,回顾上节课我们概括的四幅图景,说说作者写出了三峡景物的什么特征,共同来体会文章的内容之美。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突出三峡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雄壮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突出春冬之时三峡秀美、挺拔的清幽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感受秋峡萧瑟冷清的凄婉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

二、三峡如此的险峻峭拔,全文仅150多字,可谓精致短小,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可谓内容丰富,笔力雄健。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作者的笔法之美吧。

学生思考后,请同学说说: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侧面。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动静俯视仰视。

三、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一位地理学家却用文学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把三峡描绘的如此出神入化,其用词的精妙,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那么我们以第三、四段为例,来体会本文语言的精妙吧。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三段中“素湍绿潭”,一“素”一“绿”,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一字一景,字字珠玑,惊人赞叹。“良多趣味”中一“趣”字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第四段中“林寒涧肃”,一“寒”一“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然而啼声的“哀转久绝”更让闻者倍感寒意了。而且最后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教师小结并板书:作者在炼字选词、情景韵味方面,实在精妙。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趣凄热爱同情。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注重字词的锤炼。

五、课堂总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作者的描写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同时作者的语言精练美妙且情感也蕴含其中。

六、布置作业。

请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本文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七、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正面侧面。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热爱。

水{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动静俯仰--趣。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凄同情。

通过观看三峡美丽的风光图片,使学生在感受美丽风光的同时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蔡立红。

[《三峡》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十五

科目。

中学语文。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2课时(90分钟)。

学习者分析。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八年级学生是由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感情绪激易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具有独立意向、成人感,自主、自立意识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相互爱慕心理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落后。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八年级孩子开始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这种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仍然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知识与技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写。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师根据教学适时地借助多媒体给予提示,给予拓展延伸。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十六

1.了解故事大意。

2.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拓展思维空间,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交流感知。

1、文学常识。

列子其人:

二、研读共品。

反复朗读,解决问题。

1.读准字音:

2、字词理解:

(1)通假字。

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一词多义:

3、重要句子(翻译并判断句式):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何苦而不平?

帝感其诚。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试着翻译课文,会复述即可。

三、互助释疑。

四、巩固拓展。

五、总结提高。

作业:字音、字词解释熟练把握。

第二课时。

一、交流感知。

回顾文学常识、字词解释。

二、研读共品。

1、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2、分析愚公形象。

3、作者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呢?有何用意?

4、本文采用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5、主旨:

三、互助释疑。

四、巩固拓展。

五、总结提高。

六、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十七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理解作者通过生动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情怀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品味文中的细节和传神词语,领悟文章的意蕴。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传神语言及细节描写是本堂课的核心重点。

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乡愁四韵.故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她就是我们生命的根.出门在外的游子谁不思念故乡?罗大佑的这首歌唱出了千万游子的心声.著名作者琦君也是一个长期远离故土的游子,今天,我们学习她写的散文春酒,一起听她倾诉对故土的追思。(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多媒体显示》。

些风俗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读最后二段,思考: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生:作者通过春酒叙说了家乡的风俗,表达了对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

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师板书:春酒----风俗之美、人情之美-----思乡。

多媒体显示:(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她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

师: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请同学们带着这份。

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深情和淡淡的感伤,齐读结尾。

三、品味语言,赏读细节,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师:本文的语言朴实蕴藉,饱含着真挚的情感,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在大家自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试作评点.

提示:可从修辞、人物形象、情感的角度品味。

教师小结:你品出了春酒的家乡味吗?--故乡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的快乐。故乡的春酒,散发着母性温柔慈爱的光芒;故乡的春酒,蕴含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儿时的快乐、母亲的慈爱、乡邻朴实的情意就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家乡味啊!

四、延伸拓展。

师:作者琦君借春酒,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对故乡的眷念。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句,大家交流一下。

师:除了这些古诗之外,现代也有许多表现海外子思乡的文学作品,如余光中的《乡愁》。

台湾诗人余光中和琦君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年轻时离开大陆去了台湾,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啊!一首《乡愁》道出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乡愁》。(播放朗读录音)。

八年级语文蝉教案设计人教版(优秀18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的基础上感知海燕的形象。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象征意义,理解环境描写及对比手法的作用。

4、学习海燕不惧怕困难,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赏析海燕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对比、衬托、象征等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设想:

《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奏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引导学生解读这首诗时,我根据散文诗的特点,加强朗读,于诵读中展现海燕的活动空间,紧紧围绕三幅画面引导学生感知海燕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从中体验并学习这种精神,且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教学模式。

朗读——赏析——探究——拓展。

教学步骤:

一导入: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乐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最强音。

二、走近作家作品。

1、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在预习中收集到的作家作品知识。

2、生交流。

3、师出示幻灯。

4、小结:伟大的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写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三、整体感知。

听课文范读录音,区分活动场景。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春天的旋律》的尾章,听课文范读录音。

生:(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即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师:打开书找找海面景象在哪几个段变化?

生:(回答后点出幻灯片)。

四、赏析艺术形象。

1、师:既然你们了解了暴风雨有个渐次逼近的过程,那么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我认为,朗读时,语气应该有所变化。

生:应由低沉、缓慢,逐渐过渡到热烈激昂,这可以表现暴风雨从酝酿到逼近到即将爆发的过程和气势。

生:好!

师:分组朗读,一大组第一幅画面,二大组第二幅画面,最后一部分全班一起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个别指导:示例一:“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在飞翔。”中“高傲”要重读,语速要快一些。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要带着满腔激情来读,“更猛烈”要重读。(指导后可以让学生再读第一段和最后一部分)。

生: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以比喻的手法,从行动角度写,表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和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师:很好。读得不错,还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了海燕的形象。

生:示例二:第二、三段。

(第2段先承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而第三自然段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生:示例三:第九、十段。

(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拚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状;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师:太好了!有分析还有比较。和哪些自然段的在作比较?

生齐:一二自然段里的词。

师:对!写他们的目的就是什么?

生:和海燕形成对比。

生:示例三:文章的最后三段。

(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师:非常好,在俄文中,“海燕”本来就有“暴风雨的报信者”或“暴风雨来临前的预言者”的意思。

师生共同归纳海燕形象。(完成板书)。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再现了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渴望战斗并且勇于献身的战斗者的形象)。

五、探讨象征意义。

1.师:结合时代背景,想想文章写的仅仅是海燕吗?

生齐:不是。

生:俄国大革命前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师:很好。说明这个同学预习的时候查阅了资料。

生:象征。

生: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生: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师:很好。说了象征意义,还说到了环境对海燕形象起的烘托作用。

生:本文还两次写到大海与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师:非常好。这个同学还说到了文中事情的象征意义,看来你下来查阅背景一定下了功夫。请继续努力。

师小结:同学们对象征意义的理解都非常准确,除了大家预习很认真外,还有个原因:本文象征的主客体(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可谓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我们无需借助更多的想象,就能透过这些客观事物的描写发现作者隐藏于纸背的真实意图。这就是我们写作时应该学习的地方。

六:课外拓展。

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方法:先三分钟课内练笔,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展示几个好的)。

小结:人们常说: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暴雨里才显出雄鹰的羽翼。是啊,生活中有和煦的爱的阳光,但更多的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而生活的暴风雨,只能将我们摔打得更结实、更睿智、更坚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七、课后作业(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就是更好的走近高尔基,请继续阅读)。

阅读高尔基的作品《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虽说一年级名著导读中已经要求,肯定还有没读完的。)。

总结: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解读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干渠到海燕那穿越时空的壮美。作品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使全诗集诗情、画意、诗理为一体,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是巨大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的暴风雨中也做那勇敢飞翔、搏击长空的海燕吧!

相关范文推荐

    辅警工作表现及自我评价(通用18篇)

    自我评价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表现,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态度和行为的表现等。自我评价范文的精选,为您提供不同领域的自我评价样例,希望对您有帮助。

    机关食堂就餐管理制度大全(14篇)

    规章制度是为了维护组织的正常运转和秩序而制定的一套行为准则。以下是一些规章制度的实施经验和效果评估,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空调就餐场所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

    网络意识形态调研报告(汇总18篇)

    在撰写调研报告时,我们应该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报告内容。以下是一些经过专业人员审阅的调研报告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和建议。

    书店开学季活动营销策划方案(热门22篇)

    策划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可行性、风险评估、预算和时间安排等。下面是一些成功项目的策划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2、以“新学期”刺激

    校企项目合作协议书(专业19篇)

    合作中的冲突是难免的,但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化解矛盾,达到共识。合作是团队或个人之间相互配合、互相支持以达成共同目标的行为方式,它能够极大地提高

    保安主管辞职报告大全(18篇)

    辞职报告是对自己离职决定的正式书面表达,旨在向公司上级说明辞职原因和离职意向。最后,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辞职报告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各位领导:您

    初三化学说课稿(优秀16篇)

    教案模板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重要内容,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的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启发。

    部署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报告范文(23篇)

    随着工作的进行,我们需要及时撰写工作报告来记录工作进展。如果你正在困惑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工作报告,不妨先来看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帮助。今年以来,xx县

    吸烟的危害调查报告(精选18篇)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特定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后的一种书面表达,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调查报告是对特定问题或主题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的一种书面材料,

    纪律宣传月开展情况汇报(精选18篇)

    情况汇报是一种对特定情况进行详细陈述和说明的书面材料,它能够全面、准确地展现事物的发展变化。希望以下的情况汇报范文对大家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有所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