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翰墨

教案模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以下是一些教案模板的范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学设计。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一

一、教材:

1、说课内容:五年制小学课本第八册第三章第3节。

2、教材简析: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梯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做图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难点:熟练正确的进行应用。

5、教具:课件、小黑板。

学具:两个三角形,两个梯形。

二、教学:

在这堂课中设计过程中,我采用目标教学,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解法:在本课教学中,梯形面积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我通过学习(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进行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

2、引导发现法:运用边讲边提问的方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积极获取新知。

3、讨论法:由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使学生能将本节课的新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我采用了讨论法、操作法,通过讨论互相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练习法:通过各种形式分角度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

三、学法:

1、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学习知识,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教师的启发讲解,提问教会学生观察区分相似事物之间的规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培养、总结、归纳、概括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应变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又促迁移: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安排以下几个过程。

〈一〉、前提测评:

师: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为了唤起学生的旧知识,促进迁移,上课一开始出示拼一拼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课件1)。

师:看,老师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什么图形?

生: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设计意图]这样安排教学,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新知识打下了基础。

2、引导发现,归纳总结。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和学生观察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这样把梯形面积的'计算转化成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2)教师让学生观察课件和自己拼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展开讨论交流: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总结梯形面积公式。学生回答师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教师说明如果用a表示梯形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那么字母公式应怎样写?学生回答,师出示例题理解横截面积,指名说出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了?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集体练习订正。

(3)为了巩固梯形面积的计算,做做一做,学生练习集体订正,这样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公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目的在于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和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总结梯形面积的公式,从而在理解梯形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熟记,正确求出面积。

3、多种形式练习。

1、做一做:(课件)。

2、下面是河堤坝的横截面图,它的面积是多少?(课件)。

(1)上底是1。8分米,下底是4。6分米,高是3分米。

(2)上底是32厘米,下底是47厘米,高是14厘米。

(3)上底是4。2分米,下底是3。6分米,高是5分米。

(4)上底是18米,下底是26米,高是8。4米。

4、选择:(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13+15)72。

b、(13+15)42。

c、(4+7)132。

d、(4+7)152。

(2)一块梯形草地,上底为75米,比下底短20米,高为25米,计算它的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a、(75+20)252。

b、(75-25+75)252。

c、(75+25+75)202。

d、(75+20+75)252。

5、梯形的面积是120cm2,如果高是6cm,那么它的上底、下底之和是()cm。

6、梯形的面积是70dm2,上底为8dm,高为4dm,则梯形的下底是()dm。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达到的教学目的:(1)熟记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进行实际应用。(2)养成认真做题,正确书写作图的良好习惯。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二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相等梯形若干个、小剪刀、挂图。

1、前面我们推导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记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把不知道的转化成知道的从而得出结论,是我们常用的探究新知的方法。

1、出示主题图:这是一个堤坝的横截面,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横截面是梯形,上底是20米,下底是80米,高是40米)。

2、今天我们就一起动手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梯形的面积)。

3、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梯形,通过转化的方法,自己动手拼一拼或剪一剪,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内交流方法。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1)平移法。

用两个大小完全一致的梯形。经过旋转、平移组成平行四边形。

(2)分割法。

将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3)割补法。

取两条边的中点(中位线)剪开,经过旋转、平移组成平行四边形。

得出结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s=(a+b)h2。

1、p28试一试。(在练习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2、p28练一练1题,继续巩固练习。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s=(a+b)h2。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采取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来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但在学生探索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大多只停留在平行四边形上,也就是书中的第一个例子。在课堂练习的时候,由于公式记得不牢,在求面积的时候经常忘了除2。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三

我听过白老师的几节课,白老师教的梯形的面积一课,再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新课一开始,白老师从三峡大坝的横切面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运用转化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而老师直接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展示多种方法的推导过程,融合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在课上得以碰撞,从而归纳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面积公式教学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又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节课白老师从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到总结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诱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动手尝试、观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张扬个性,在群体互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用眼看,用手做,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表现,发现自己,在亲自实践中理解,认识新知,使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得到和谐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参与、这一作用在本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学生计算时的书写及单位名称等问题教师也予以指导,这些都体现出老师教学的细致和务实。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四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新授课《梯形的面积》。它属于“空间与图形”学习领域的一节课,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部分。

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示的推导基础上通过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并且会计算面积的图形。但这节课比前两节课又有所提高,他要求学生用学过的方法推导,但又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从教材中学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与途径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摆的方法;可以转化为三角形进行推导,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联系前面两节的教学内容,不难看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关系最密切,且两者的教学思路也相似,同时梯形面积的教学与三角形面积的教学其公式的基本推导方法相同,除以2的道理也一样,所以它是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拓展和延伸,并为今后学习圆面积、立体图形表面积及解答求积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学情来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具有了一定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经验,但对转化这种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思想并不熟悉。所以开课时利用课件对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得推导过称的回顾再次向学生渗透数学“转化”的思想。加深对“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这些都为学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积”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运用迁移规律,利用学具进行自主探究,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运用所掌握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认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可以互相转化的。

4、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用到的学具有:自制的两个梯形图片、剪刀、直尺、教科书等。

我用到的教具:梯形图片、剪刀、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等。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因次我将教学流程预设为四个环节:

我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示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明白在解决新问题时学会用转化的方法,从而打开学生探究梯形面积公式的思路,为学生在后边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借助不同的旧知解决新问题做好铺垫。

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想让学生自己利用手中学具将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转化成果。并进行全班展示。并让学生观察找出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梯形之间的联系,然后再选取其中的一到三种进行推导验证,使学生明白不论用哪一种转化后的图形进行推导最终都会归结为一种,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通过两个层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推导验证,完善建构。

巩固练习。加深记忆。

总结完善,自我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动手操作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推导验证的过程中,学生表达得不够清晰,对于推导的过程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如果让他们充分地操作体会,时间又不允许。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也是我需要反思的问题。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一个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经历、探索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中没有安排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2、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由于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了平移、旋转的思想,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启发。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容易就会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而用一个梯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对有的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班额人数较多,因此在合作中给教师的指导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根据教学的三维目标,结合几何形体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知识的迁移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采用“小组活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体现变知识的接受过程为科学的探究过程,利用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采用直观教学法。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来突出教学重点,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以旧引新,学法迁移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上述认识与理解,我对梯形的面积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根据我班现有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们班同学喜欢听故事吗?”学生上五年级以来,最感兴趣的就是爱听故事。于是,我通过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悟出转化法来解决梯形的面积。由此,很自然的导入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到求梯形面积的必要性,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活动。因为学生学过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所以很容易就会想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推导面积公式的途径。最后,再用课件直观展示出梯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发散验证。

在操作探究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我向学生提问:“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一般的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想出别的方法验证我们刚才的发现呢?”以此来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刚才的结论。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通过展示学生们个性化的研究思路与成果,激发他们成功的学习体验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积极愿望。同时也达到既突出“重点”,又化解“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形成数学技能,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围绕这个目的,我设计了下面的一些练习:

第一题:是判断题,加深学生对推导公式的印象。

第二题:基本题,例3,基本题,课本中的“做一做”。目的在于让学生准确使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三题:是书中89页做一做,能发现了什么?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四题:课本90页的第1题,给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第五题:是一道变式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有层次性,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五环节:课堂回顾,总结收获。

成功和体验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基础,师生在交流中共享学习的快乐。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六

1、说课内容:五年制小学课本第八册第三章第3节。

2、教材简析: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梯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习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做图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难点:熟练正确的进行应用。

5、教具:课件、小黑板。

学具:两个三角形,两个梯形。

在这堂课中设计过程中,我采用目标教学,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解法:在本课教学中,梯形面积的计算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我通过学习(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进行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

2、引导发现法:运用边讲边提问的方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积极获取新知。

3、讨论法:由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熟练掌握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使学生能将本节课的新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我采用了讨论法、操作法,通过讨论互相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练习法:通过各种形式分角度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形成。

1、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学习知识,让学生初步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教师的启发讲解,提问教会学生观察区分相似事物之间的规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培养、总结、归纳、概括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应变能力。

1、复习铺垫,又促迁移: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安排以下几个过程。

〈一〉、前提测评:

师: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为了唤起学生的旧知识,促进迁移,上课一开始出示拼一拼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课件1)。

师:看,老师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什么图形?

生: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设计意图]这样安排教学,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新知识打下了基础。

2、引导发现,归纳总结。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和学生观察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这样把梯形面积的'计算转化成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2)教师让学生观察课件和自己拼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展开讨论交流: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总结梯形面积公式。学生回答师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教师说明如果用a表示梯形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那么字母公式应怎样写?学生回答,师出示例题理解横截面积,指名说出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了?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回答集体练习订正。

(3)为了巩固梯形面积的计算,做做一做,学生练习集体订正,这样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公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目的在于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和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总结梯形面积的公式,从而在理解梯形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熟记,正确求出面积。

3、多种形式练习。

1、做一做:(课件)。

2、下面是河堤坝的横截面图,它的面积是多少?(课件)。

(1)上底是1。8分米,下底是4。6分米,高是3分米。

(2)上底是32厘米,下底是47厘米,高是14厘米。

(3)上底是4。2分米,下底是3。6分米,高是5分米。

(4)上底是18米,下底是26米,高是8。4米。

4、选择:(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求下图的面积,正确的算式是()(课件)。

a、(13+15)72。

b、(13+15)42。

c、(4+7)132。

d、(4+7)152。

(2)一块梯形草地,上底为75米,比下底短20米,高为25米,计算它的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a、(75+20)252。

b、(75-25+75)252。

c、(75+25+75)202。

d、(75+20+75)252。

5、梯形的面积是120cm2,如果高是6cm,那么它的上底、下底之和是()cm。

6、梯形的面积是70dm2,上底为8dm,高为4dm,则梯形的下底是()dm。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达到的教学目的:(1)熟记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进行实际应用。(2)养成认真做题,正确书写作图的良好习惯。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七

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仿照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历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并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学习的经验。

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所掌握的不仅仅是面积计算的公式,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更获得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通过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有效的实施正迁移。设计本课时,教师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只进行“拼合转化”的思想束缚,大胆的让学生合作学习、动手转化、作品展示,结合电教媒体的使用,理清学生的思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自主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让学生会用面积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了课中主题图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接着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过程,让学生通过复习,从而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本节课继续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开展学习。有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基础,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学生自然会想到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具体怎样转化,转化成什么图形,全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分小组进行操作活动,他们借助前面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转化图形、寻找等量、推导公式”三步曲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课堂上我并没有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配以白板和课件的直观演示酌情介绍了几种不同的推导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通过不同的练习,巩固拓展已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梯形面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重要性,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回顾,归纳总结。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整理的过程,不仅促进学生掌握了知识、领悟了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关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八

一、旧知链接:

1、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二、课堂导入:

三、学习目标:

1、经历梯形面积的探究活动,体验割补法在探究中的应用。

2、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

3、能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新知一:自研课本第59页内容。

方法一:拼摆法。拼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一个正着放,另一个倒过来放,拼成了一个()形。(按步骤画出图形,标明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我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个梯形的面积。

方法二:割补法。沿着梯形两腰的中点剪开,把梯形分成两个小梯形,再把两个小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先按步骤画出图形,再标明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我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原梯形的'面积。

问题2:图中梯形的面积是多少?(注意:列综合算式)。

学习新知二:求梯形的高。

问题1: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已知梯形的上、下底及面积,

能力提升:1、已知梯形的下底、高及面积,你能推导出梯形的上底公式吗?

2、已知梯形的上底、高及面积,你能推导出梯形的下底公式吗?

五、实战演练,我最棒!(完成课本第60页的“练一练”第3题做书上,其余题做导学案上)。

六、课堂总结,整理学案。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九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

难点: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相等梯形若干个、小剪刀、挂图。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铺垫引导。

1、前面我们推导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记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把不知道的转化成知道的从而得出结论,是我们常用的探究新知的方法。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出示主题图:这是一个堤坝的横截面,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横截面是梯形,上底是20米,下底是80米,高是40米)。

2、今天我们就一起动手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梯形的面积)。

3、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梯形,通过转化的方法,自己动手拼一拼或剪一剪,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内交流方法。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1)平移法。

用两个大小完全一致的梯形。经过旋转、平移组成平行四边形。

(2)分割法。

将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3)割补法。

取两条边的中点(中位线)剪开,经过旋转、平移组成平行四边形。

得出结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s=(a+b)h2。

(三)巩固练习。

1、p28试一试。(在练习中,针对错误比较多的,进行集体讲解,少的则个别讲解)。

2、p28练一练1题,继续巩固练习。

(四)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五、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s=(a+b)h2。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采取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来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但在学生探索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大多只停留在平行四边形上,也就是书中的第一个例子。在课堂练习的时候,由于公式记得不牢,在求面积的时候经常忘了除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十

教学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进行说课。

(一)内容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安排特点是:梯形的认识,清楚了梯形的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教材中先安排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再安排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所以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好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必须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基于以上认识,按照大纲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具的实际操作,学会用割补、拼凑的实验方法,运用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渗透旋转、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推导过程。

教具:自制的课件,硬纸板做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几个,剪刀。

学具:硬纸板做的梯形几个,剪刀,三角板,直尺。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大胆放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反馈教学法。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梯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针对上述内容的需要,可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

(一)迁移诱导,引入新课。

(二)引导发现,探索创新。

(三)分层训练,提高能力。

(四)课堂总结,巩固新知。(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说一说)。

一、迁移诱导,引入新课。

迁移诱导,由已知到未知,即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设情境,铺路搭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类推,掌握新概念。这是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与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合用这一途径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引旧设疑,提出问题.板演: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0厘米,高是30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反馈,应用计算机演示,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

第二步,出示图形,复习旧知。出示准备好三角形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三角形?谁能指出它的底和高?(底40厘米,高30厘米)。

第三步:比较大小,产生悬念。比较黑板题中平行四边形和这个三角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它们是等底等高的,为什么面积不相等呢?通过第1、2两道题的复习,使学生清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清楚了三角形的概念及底和高的含义,为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第3题的练习,产生悬念,引起学生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动机与欲望,教师由此引出新课。对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必须科学的计算出它的面积,那么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十一

在徐老师的这节课中,我们看到她为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而做的努力:课始,由两位同学带领大家回顾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通过比较,明确两者的共同点是运用了转化的方法。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激活了学生的与学习新知相关的那部分旧知,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以有力的思维策略指导,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例题教学部分,徐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她以活动为主线,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学生通过剪、拼、填表等一系列活动,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提供了有力的表象支撑。在这一环节中,周老师还有意让学生走向讲台,将自己的做法、发现讲给大家听。这一做法,在锻炼一部分同学的胆量,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激励着另一部分人。这点很值得我学习。

对于这节课,我们也有些建议:

这节课有前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为基础,不管是知识方面还是能力方面亦或是方法上,学生都有很好的知识正迁移的基础,所以教师可尽管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自己说。步子太小就会束缚学生的手、脑。

在公式推导后,只有上讲台的几个人有机会说过程,而下面的同学都没有说,错过了一个促进理解的好机会。

总的感觉是非常的朴实、实在,学生也学得很扎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首先老师非常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复习正方形、长方形,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了解学生的情况、复习旧知,也为新课做好了铺垫。

从教学内容上看,本课抓住了一个“准”字,既教学重点,难点确立准确,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都突出了重点,使学生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突破了难点,使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推导和验证梯形的面积公式。

在求证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整节课都是有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而得出的。并且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说。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在这里放飞。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素材、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用学具剪剪拼拼,进行了自主探索,并在形式上响应地组织了小组合作交流。体现了探究性教学的特点。通过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验证、推导、小结,让学生发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比较优化,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徐老师这堂课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探究性教学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十二

总的感觉是非常的朴实、实在,学生也学得很扎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首先老师非常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课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复习正方形、长方形,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了解学生的情况、复习旧知,也为新课做好了铺垫。

从教学内容上看,本课抓住了一个“准”字,既教学重点,难点确立准确,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都突出了重点,使学生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突破了难点,使学生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推导和验证梯形的.面积公式。

在求证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整节课都是有学生自主思考,合作而得出的。并且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说。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在这里放飞。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素材、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用学具剪剪拼拼,进行了自主探索,并在形式上响应地组织了小组合作交流。体现了探究性教学的特点。通过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验证、推导、小结,让学生发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比较优化,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徐老师这堂课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探究性教学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十三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我所讲的话并不多,都是一些引导性的语言,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

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断交流与合作、不断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合作交流的快乐与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在有争议性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时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学中,我作了一次集体性的评价:“哪个小组表现最好的?”在全课总结时安排了一次个性的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最好啊?你自己的表现呢?”只有进行正确、适度的评价,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更关注学生个性,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通过动态图象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因此,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安排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演示,加深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通过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理解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但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较欠缺。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十四

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使学生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只有学好本节课,才能真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1.本班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2.学生经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已经知道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转化的方法不同,平行四边形主要是用割补的方法,而三角形主要用拼摆的方法。本课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可以先回忆一下前面运用过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比较容易推导和理解,第二和第三种方法因为涉及乘除法运算定律、性质和等式变形,学生的推导会有困难。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运用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十五

彭山县第二小学              盛光林。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80页至81页“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出梯形面积。

2、通过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唯物辩证观的启蒙教育,知道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懂得用运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研究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关键:通过操作实践,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探索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备用梯形硬纸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多媒体出示。

2、引入:

屏幕出现梯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图上告诉了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们还不会计算。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回忆旧知。

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多媒体课件演示)。

我们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课件演示)。

二、探索解决问题办法,并尝试转化。

1、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2、学生尝试转化。

刚才同学提出了用割补的方法、用拼摆的方法。那么,怎样来割补呢?

学生上台演示后,教师指出:由于梯形的不规划,刚才的同学没有转化成功,其实是可以用割补的方法来转化的,请大家看一看:多媒体演示割补转化。

那么,用拼摆的方法呢,你准备怎样来拼?

学生上台演示。

3、学生操作、实施转化。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拼摆梯形。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拼的?多媒体课件演示。

三、观察图形,推导公式:

1、观察。

它们的底、高和面积,大小怎样呢?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汇报后多媒体课件演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算吗,这个应该怎样计算?同桌讨论计算方法。算式是什么?

算式中3加5的和求的是什么?乘以4得到什么?再除以2呢?为什么要除以2?

计算面积,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算式中的3、5、4分别表示梯形的什么,想一想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阅读教材,加深理解。

1、基本练习:

2、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并理解题意。

计算面积,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3、判断题。

4、抢答题。

5、测量并计算。

五、总结课堂。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十六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先复习梯形的有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想,怎样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其中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在明确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后,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方法?带领学生回顾以前知识,(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割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然后启发:我们能否也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本课的复习导入部分处理较好,但在操作部分出现失误!

课前让学生剪下了教材117的三对完全一样的梯形。在让学生进行操作时,事先没有演示,也没有列出操作提纲,只是要求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拼一拼,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结果大部分同学很快地拼成了平行四边形,但有几位没有拼成。拼成的'同学有的是通过旋转、平移的方法得到的,有的只是无意中凑巧拼成的;没拼成的同学开始着急了,换了另外一个不同的梯形,显然更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再换,还是不行!此时,我也开始着急,拿起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开始演示:如何旋转、如何平移……可无论拼成的还是没拼成的同学,都只顾着忙自个的,没拼成的依旧没拼成;凑巧拼成的同学剩下的两对梯形不会拼了。为接下来找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底之间的关系,(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底是梯形上底和下底之和)再找出梯形的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关系(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高)带来很大的难度,不能水到渠成地得出梯形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即梯形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最后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梯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全(17篇)篇十七

我听过白老师的几节课,白老师教的梯形的面积一课,再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环节设计精巧。

新课一开始,白老师从三峡大坝的横切面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运用转化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而老师直接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展示多种方法的`推导过程,融合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在课上得以碰撞,从而归纳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面积公式教学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既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又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课上注重学生活动。

这节课白老师从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到总结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诱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动手尝试、观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张扬个性,在群体互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用眼看,用手做,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表现,发现自己,在亲自实践中理解,认识新知,使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在探索过程中得到和谐的发展。

三、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参与、这一作用在本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学生计算时的书写及单位名称等问题教师也予以指导,这些都体现出老师教学的细致和务实。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六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优秀18篇)

    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考虑学科特点、学生特长和兴趣、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因素,确保教学过程科学、有序、高效。在以下范文中,大家可以看到一些不同教学计划的创新

    最新初中美好的愿望(热门13篇)

    优秀作文是那些思想深刻、文字精细、结构严谨的文章,具有很高的文采和观点独到之处。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新毕业生岗前培训心得体会大全(15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的反思和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改进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品味一些精选的培训心得体会,相信会对大家的学习和成长带来积极的影

    班会文明心得体会(热门13篇)

    在工作、学习、旅行等各个领域,都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成长和体验。请看以下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关于写作和总结的新思路。作为小区居民,我

    2023年哺乳请假条(优秀21篇)

    范文范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对文学的欣赏能力。这些范文范本不仅在结构和语言上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还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内涵。

    2023年国旗下的演讲策划(热门14篇)

    国旗下是每个人家国情怀的源泉,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在国旗下,哪些人物和事迹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和感悟?请看以下分享。各位老师,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

    细节态度决定效率(模板21篇)

    决定是指在面临选择时做出的最终决策,它可以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以下是一些关于决策的研究成果,包括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决策的理论

    老乡联谊会主持词(汇总16篇)

    主持这样的活动是一项挑战,但我相信通过大家的支持和配合,我们能够成功完成。接下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让我们一起见证并享受其中的乐趣。男:尊敬的带队领

    教案千米的认识范文(18篇)

    教学工作计划应该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是一份经过多年实践验证并取得良好成效的教学工作计划分享给大家。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平方千米的

    最新村级出纳述职报告(热门18篇)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定期撰写述职报告,以评估和展示我们的工作成绩和价值。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和借鉴。尊敬的领导:xx年我公司各部门都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