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2500通用(七篇)

时间:2023-03-30 作者:储xy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篇一

《刺杀骑士团长》的故事很简单,写的是一个中年(意识到自己也是中年好像有点沮丧,笑)男子,经历妻子提出离婚的请求后独身自驾去异地旅行,后又住在同学父亲(名画家)的旧宅,遇到的或现实或离奇的故事。书中村上一如之前的风格,孤僻却又颇有女人缘的主人公,老唱机,不同的是,音乐由之前的爵士乐替换成了歌剧和钢琴曲,而《唐璜》在书中占了颇大的比重。从捷豹到丰田,到沃尔沃,即使不开车的人也能感受到各种不同车的特性。

书中感触颇深的主要是两点:一是村上对绘画及艺术理解的独到之处,二是对人性的洞察,主人公对自己的和解。

先说绘画:作为《刺杀骑士团长》小说本身出现的主要线索,名画家创作的一幅被藏起但却具有强烈震撼感的代表日本画。而作者作为屈从商业肖像画多年的画家,最终在书中只画了4幅画:《免色的肖像》、《白色斯巴鲁男子》、《秋川真理惠的肖像》、《杂木林中的洞》(唯一的风景画)。随着一步一步接近真相,我逐渐明白,《刺杀骑士团长》是雨田具彦为了安顿灵魂、医治创伤的作品。《白色斯巴鲁男子》是我身上的"双重隐喻",是吞噬我正确情思的东西,即我的黑暗面。"你小子在哪里干了什么,我可是一清二楚",这是我的黑暗面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双重隐喻"存在,我们必须克服自己内心最恐惧的东西,才会获得自己最希求的东西,即只有直面自己的黑暗面,才有可能打败它。《刺杀骑士团长》是雨田具彦的救赎;《白色斯巴鲁男子》则是我的救赎。书中绘画的技法自不必说,村上肯定有仔细研究过油画的步骤:从了解对象,想好构图,到炭笔描线,上色,再层层叠加,这些都是画画基本的技法。

而个人觉得上升到艺术高度的有两点:

1以无形胜有形。书中作为画家的我,在画对象前不是让对象在面前坐着写生,而是先进行交谈,了解研究透人物本身,通过形体研究其神韵,了解其内心世界,抓住其最有代表性的神韵,然后再进行下笔,才能达到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这应该和作家描写人物一样,不求完全形似,但必须取其精髓,攻其一点,描写其神韵,才能让对象跃然纸上。

2作品知道什么时候是完成的,什么时候是不可完成的。书中的两幅作品《白色斯巴鲁男子》应该是刚起头的半成品,只是颜色的堆砌,其中只能隐约看出人的轮廓,但里面的主角仿佛要从黑暗中走出,具有强烈的生命力。而另一幅《秋川真理惠的肖像》也介于完成和未完成之间,但我却没法再画下去,同时也给了画更多的生命力,象征着秋川真理惠渐渐由少女长成一个成熟女性的过程。而画作把1岁的她永远的记录下。

其次是关于人性的洞察,更多的是书中人物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和解。一个是作为废材画家的中年男,在少年时便经受了最亲的妹妹的去世(这点和《挪威的森林》男主的好友也是在男主少年时去世惊人相识),男主一直带着对妹妹的回忆和自己没有做点什么就让妹妹死去的愧疚生活,知道结识了妻子,而追求妻子并与之结婚的理由竟然是因为妻子眼神深处闪烁着和妹妹类似的光芒。在生活6年后,妻子提出离婚,而主角没有一句追问和情绪化,只是默默的收拾好随身物品,开始长达几个月的单身旅行。其实主角一直生活在妹妹的阴影和愧疚中,而在后面刺死骑士团长并由此救出真理惠后,这种愧疚才得到了解放,主角才正式和自己进行和解,才有了后续和前妻复合并一起生活下去的情景。

而黑暗的洞穴又代表什么呢?原始的本我。"一个人被关在又黑又窄的地方,最可怕的不是死,而是开始考虑自己可能永远在这里活下去,那比什么都可怕,那么一想,就吓得喘不过气,就好像周围墙壁挤压过直接把自己压瘪挤死——便是这样汹涌的错觉,而要在那里活下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跨越那种恐惧,即克服自己,为此就需要无限接近死亡"只有剥夺了你任何的感官,直面黑暗的恐惧,在那一刻你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才能真正面对自己,克服自己,获得新生,而这时出现的光才是真正的涅槃。

主人公借助黑暗的洞穴,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和和解之路,最终像书中说的,不管怎样,我们要把时间拉到自己这边。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篇二

我不能算是“村上”迷,这几年读文学作品读得也不多,除了毛姆和董桥外,似乎也没有哪位作家会特别引起我的兴趣。这次这么迫切地想读《刺杀骑士团长》,大概是因为此前诸种媒体的铺垫,尤其是以“承认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抨击村上春树”之类的噱头作为卖点。而对于此前年年陪跑却年年落选诺贝尔文学奖的村上春树来说,我也想看看他会不会在新作里谈论更多宏大叙事与国家个人的命运,毕竟在《1q84》的时候他已经隐隐约约地有摆脱以往小资青春的各种外加标签。

不过,在通读了一遍《刺杀骑士团长》后,我觉得村上似乎不打算延续《1q84》的风格,而更像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对个人的深入探讨。我一直都在刻意地去找村上对南京大屠杀的论述,但读完了整个上册都一无所获。后来在下册中才读到一段间接的回忆,而对于一位中国读者来说,所受到的震撼和冲击几乎是零,甚至有种“不过尔尔”的不上不下。鄙意看来,用这样的噱头做宣传反而是凸显出版商并没有读懂村上到底需要表达什么东西。

把时间拉回自己这边。

所以这位准中年男人才会在好奇中爬上阁楼,发现了朋友父亲从未发表的画作《刺杀骑士团长》;才会在深夜为诸事不明的铃声惊扰,最后打开一个久未被挖掘的洞穴,找到一把孤零零的铃铛;才会接受一位身份不明却无可抗拒的免色先生的要求,以自己的本心用抽象画的方式为他画肖像、以及跟他一起打开了引发之后故事的地洞;才会和自己的学生秋川真理惠一起,力图为这一系列的事件圆上那渐为清晰的圆环。

一千个人可以解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也可以解读出一千个村上春树。

不少评论中对村上新作的诸种理念和隐喻做了挖掘和剖析,但从我读来,《刺杀骑士团长》的上部偏重现实性的描述。一个原本以为生活简单幸福的中年画家,却在遭遇了接踵而至的变故后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与追求,最后意识到青春不在、时间有限,“必须把时间拉回自己这边”,摆脱以往的束缚和限制,追求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所以他才隐居在朋友父亲的乡间房子,远离世俗,听黑胶唱片,画自己想要的油画。

完美的免色先生的出现,更多的像是引导“我”去发现内心的渴求。适时而恰到好处的提供资料,让“我”慢慢地接触到《刺杀骑士团长》画作的隐喻和意义;而秋川真理惠更像是激发“我”重拾激情和勇气的一个阀门,在下册中“我”遵循骑士团长的指示,通过刺杀、寻觅未知的道路及最后回到那个被挖开的地洞,起因是为了拯救真理惠(此时她正躲在免色家里试图了解免色是什么样的人),而最后却回到了事情的起点,重新触发我去思考对待自己的人生追求、对待爱情及其他事务的态度和想法。

小说的最后,“我”又回到了妻子身边(这里有一个魔幻色彩浓厚的故事插入,“我”在漫游途中理念穿越空间界限而使前妻怀孕,而怀孕后的前妻也离开了原来的男友,发现和“我”依旧余情未了),生下了可爱的女儿,也重拾肖像画的就业来养家糊口。虽然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可是心境却已有了剧变后的平和。按照小说的说法,“我”终于把时间拉回自己这边。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村上春树在写到这段时忽然打开了“四十岁前后的危机与应对”的记忆盒子,所以才在小说里用大量的篇幅去探讨这个年龄的中年男人如何迷惘、困惑、矛盾、颓废和寻找自我的过程。或许这正是我在读《刺杀骑士团长》时忽然心有戚戚然的缘故:好的文学作品并不是那种华丽的辞藻和宏大的篇幅为标志,而是能够最直接地击中读者内心的文字,无论长短。

所以从我的浅薄解读来看,村上春树依然还是在小说里讨论着个人在这个日渐进步的社会中的孤独和应对,绘画、音乐、不厌其烦地描写精美的饭食和酒水,都只是在这种寻找中的动作和途径罢了。至于销售广告里的南京大屠杀主题,在我看来的反思其实很有限,也许村上春树从始至终都没有考虑过宏大叙事,他考虑的只有个体,只有自己。

不过,一部小说读下来能有文字触动自己的内心,已经是非常愉悦的阅读经历。更何况这部小说现实与魔幻同行的叙事,节奏感控制得当的上下起伏,已经足以对得起读者的等待和享受其中的情节。

更何况,我耳边始终回荡着村上春树的那句话。

努力地,把时间拉回自己这边吧。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一口气看完了。坦白讲,作者真实的表达意图可能我尚未明白。但我理解的《刺杀骑士团长》,实际上就是将自己过去的不堪“刺杀”,最后懂得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与世界相处。男主(我竟然忘记了男主的名字)心中的“骑士团长”是死去的妹妹、是分崩离析的家庭、是逝去的爱人;免色心中的“骑士团长”是小惠,他一直割舍不下的是可能是自己的女儿;具颜的“骑士团长”则是理想(反抗法西斯)、是曾经深爱的女人......男主肯定是境界圆满,达到了超脱的境界,能够平和的接受自己、他人和这个社会了;免色最终尚未割舍心中的“执着”,内心承受着巨大的折磨,想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改变、去获取、去达到目的;具颜,我认为从他画出《刺杀骑士团长》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超脱了,他心魔已死,固然能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日本画画家。有时候、有些事,只能认命,无论你怎么争都争不来,比如你爱的人不爱你了,你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心意;比如你的亲人去世了,无论你如何觉得世道不公,也无法挽回她的生命...除了接受,别无他法,否则内心便会接受午间的折磨。

但是反过来说,我更想把免色跟男主的性格结合起来,该争取的争取,该放下的放下。那样便不至于后悔亦不至于煎熬。

另外,里面本身有很多拉丁词汇被翻译成日语,现在又被翻译成中文,特别是一些名词,看得有些晦涩,可能是我功力不够深厚。体验度稍差。

作者的描写一如既往地细腻、甚至铺陈的有些缓慢。但这就是村上村树吧!

人都是在不断地“否定”与“肯定”中成长的,接受过去的“否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他人与世界,便能真正地逍遥豁达。

那么,你心中的“骑士团长”又是什么呢?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篇四

这本书一口气看完了。坦白讲,作者真实的表达意图可能我尚未明白。但我理解的《刺杀骑士团长》,实际上就是将自己过去的不堪“刺杀”,最后懂得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与世界相处。男主(我竟然忘记了男主的名字..)心中的“骑士团长”是死去的妹妹、是分崩离析的家庭、是逝去的爱人;免色心中的“骑士团长”是小惠,他一直割舍不下的是可能是自己的女儿;具颜的“骑士团长”则是理想(反抗法西斯)、是曾经深爱的女人......男主肯定是境界圆满,达到了超脱的境界,能够平和的接受自己、他人和这个社会了;免色最终尚未割舍心中的“执着”,内心承受着巨大的折磨,想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改变、去获取、去达到目的;具颜,我认为从他画出《刺杀骑士团长》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超脱了,他心魔已死,固然能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日本画画家。有时候、有些事,只能认命,无论你怎么争都争不来,比如你爱的人不爱你了,你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心意;比如你的亲人去世了,无论你如何觉得世道不公,也无法挽回她的生命...除了接受,别无他法,否则内心便会接受午间的折磨。

但是反过来说,我更想把免色跟男主的性格结合起来,该争取的争取,该放下的放下。那样便不至于后悔亦不至于煎熬。

另外,里面本身有很多拉丁词汇被翻译成日语,现在又被翻译成中文,特别是一些名词,看得有些晦涩,可能是我功力不够深厚。体验度稍差。

作者的描写一如既往地细腻、甚至铺陈的有些缓慢。但这就是村上村树吧!

人都是在不断地“否定”与“肯定”中成长的,接受过去的“否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他人与世界,便能真正地逍遥豁达。

那么,你心中的“骑士团长”又是什么呢?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篇五

3月8日看到《刺杀骑士团长》在微信读书和网易蜗牛读书上上线,3月10日开始读,3月11日读完,为此我还在网易蜗牛读书app上购买了时长,以前每天一小时我绝对够用了,经常还用不完,而那几天我等不及要读完它。

果然还是喜欢村上的作品,到目前为止,能让我一口气读完的实在还不多,我好像从最开始,就对他的作品没有抵抗力,《1q84》那部长篇小说我也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那时的我还没那么热爱阅读,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村上春树,很多人不喜欢他絮絮叨叨的讲述方式,可我偏偏喜欢。

从阅读数量上来看,我读的并不多,但就我读过的有限的几部作品来看,他的作品个人特色还是挺明显的,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作品与作者自身之间的联系,看得让人回味无穷。

与其他作品的关联:

谜一样的少女。《刺杀骑士团长》里的秋山真理惠和《1q84》里的深绘里很像,她们与众不同,且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总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情,仿佛横跨两个世界,并能够随意穿梭。性格总是那么孤僻乖戾,跟人交流总有隔阂,但她们从不在意,或者说那不是属于她的世界的事情,无需理会。她们超然其他一切人之上,不知为何村上对十几岁的少女如此偏爱,并把她们放在如此高的位置上。

谜一样的事物。《1q84》中无缘无故的两个月亮,《刺杀骑士团长》中莫名其妙的一个摇铃。他们都没有缘由地出现,又不知不觉间消失,你琢磨不透它出现的意义,但是没有它,这作品便不能存在,是像空气一样重要的东西。

毫无成就的中年男人。若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颓”,离婚后自绝后路,把工作也辞了,搬到另一个地方去住,靠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这样低欲望的生活倒是令人羡慕,但长久来看,实在让人焦虑。现实中这样的生活,我们通常维持不了不多久,对毫无成就的中年男人的偏爱,也是村上作品的特点之一。

情人及其突然的消失。村上的作品基本上都离不开情人,他笔下的主人公总是会跟比自己大几岁且有家室有孩子的女性维持着不错的情人关系,而这位情人又会在某一天突然离开他,有时候会留下一言半语,有时候则悄无声息。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婚姻生活太过美满,所以在作品中总想给予主人公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本书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免色,让我想起了村上的另一部作品《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在这部作品中除了主人公多崎作的朋友的名字里全都含有带颜色的字,唯独他没有,这让他耿耿于怀,而《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中直接出现了“免色”这样的名字。让人感觉:嗯,有意思,村上喜欢这样玩。

与作者生活的关联:

那是一九七八年四月一日下午一点半左右,那一天,在神宫球场的外场观众席上,我一个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观看棒球比赛。

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决定写小说。一切都很随意,很突然,甚至到开始写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连像样的笔都没有,于是去文具店买了一沓稿纸和一支笔。《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中,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变化也很突然,突然被妻子告知要离婚,立刻他就搬出去,并辞掉了之前的工作,还把手机扔了,好让编辑找不到他,然后开车四处游荡,最后借住在朋友父亲的旧宅子里。前后转换之大,之突然,谁之前不曾预料到的,就像他自己的经历一样。

书中主人公既不聪明,又不机灵,还有点木讷,是那种事业上没成就也没赚到钱,还被妻子抛弃的中年男人,靠着那一点兴趣爱好和技能——画画,颓废惨淡生活着。

老实说,连自己读不觉得自己有经营才干,只不过觉得一旦失败了便是穷途末路,才不顾一切拼命努力。勤勉、耐劳、不惜体力......倘若比作马匹,我恐怕不是专事比赛的赛马,而更接近于从事杂役的驽马。

所以,我常常在想,他是不是在想象写作失败之后的生活,毕竟从概率上讲,那样生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很有可能这匹驽马做出的新选择,让他的整个人生发生了巨大负面变化,往后的生活并没有比之前更好,相反,是更糟糕,就像他作品中的主人公,颓废惨淡生活着,说不定也会被妻子抛弃。

我觉得这是他对自己另一种人生的想象,毕竟他书中的主人公跟他有一样的爱好,什么音响啦,音乐啦,黑胶唱片啦,cd啦,总少不了,他把他的爱好都放进了作品中,我在读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给主人公安上村上本人的脸。

读完之后的小感想:

1、长篇小说真的很长,我看到后面无脸男让主人公给他画肖像画的时候,感觉自己在哪儿看过,但总想不起来,直到看完后从头翻起,才发现就在本书开头的引言中,作者写到无脸男来找他画肖像画,整本书是以回忆的方式书写而成的,这长篇小说真是长到让我忘记是如何开始的。

2、有些部分的翻译有些怪怪的,不过并不多。

3、村上春树新作必看——这已成为我的习惯,只是不知道将近70岁的村上还能写多久这样的长篇小说,上一步《1q84》耗时7年,这部也一样,写长篇小说太费神了,对体能也是一大消耗。不过或许他早就料到如此,所以早早就开始锻炼,现在看来马拉松和铁人三项也不是白练的。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篇六

;

摘要:《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春树时隔七年的的长篇力作,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热议,对作品的主题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对作品的非议主要由于作品中熔铸了大量以往重要的“村上元素”,给人以“旋转物语”之感,然而深读下去发现并非如此。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发现村上从以往的对家庭叛逃到回归;艺术理念上从偏向西方到对日本文化艺术的认同以及对生活与艺术的调和等可以看出村上在创作理念上的转型,而在这些转变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原因。通过深入探究发现是由于村上随着进入迟暮唤起内心对于家庭的渴望以及对日本作家身份的认同使得在创作上产生这些变化。通过此文章的分析希望能够给研究村上春树创作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和视角。

关键词:村上春树;创作转型;《刺杀骑士团长》

中图分类号:1313. 07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刺杀骑士团长》是日本畅销书小说家村上春树于201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与妻子离婚后的独身男主人公借住在好友父亲家发现一幅名为《刺杀骑士团长》的画而发生的一系列古怪事件,其中現实与幻境、历史与现状相互交错,一个神秘的地洞、入夜古怪的铃声……节奏感强、趣味性强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村上春树一些形而上的思考。对于作品主题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但有学者指出这是村上的“二次创作”,只不过是将以往出现过的元素重新排列组合拼凑出来的产物罢了,是一次失败的创作。比如同样在《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中来回往返的虚实结构,《奇鸟行状录》中的“井”与“地洞”意象,《舞!舞!舞!》中的神秘少女与《刺杀》中的秋川真理惠以及村上笔下一贯的中年独身男子形象等等都不难发现觫《刺杀》中蕴含大量以往的创作元素,重复是大忌,即便对于村上春树这种知名作家也是如此,因此被认为是一次败笔。然而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在《刺杀骑士团长》中“大团圆”结局、日本志怪小说元素、日本画元素都显示出与他以往书写的不同。

二、从家庭“出逃”到“回归”

村上曾在采访时说:“我的小说几乎全是开放式结尾,或者说故事是在开放当中结束的。而这回我觉得有必要来一个‘闭合感觉。主人公最后同孩子一起生活,这向我提示了一个新的结论。”正如他本人所说,在《刺杀骑士团长》的结尾是一个相对大团圆的结局,我”与妻子重修旧好并且共同孕育非生物意义上的“我的女儿”,这是与他以往创作最明显的一个不同点。以往在村上的笔下,家庭部分是缺失的,特别是父亲的角色边缘化甚至避之不谈,这样的书写还是第一次。最经典的如《海边的卡夫卡》,男主人公卡夫卡的名字是他自己起的,以取代父母对他的命名,他不断活在父亲对他“俄狄浦斯式”的诅咒中,于是想逃离便一个人去闯荡世界,而且因为与父亲的关系恶劣到极点所以他每次碰到年长的男性都会想象如果是自己的父亲会怎么样,这种家庭关系无疑是畸形的。

其实这与作者本人的经历有关系,村上的父亲村上千秋参与过日本的侵略战争,战后良心苏醒的他饱受战争创伤的影响导致村上千秋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没有扮演好一个父亲的角色。冷淡的家庭氛围使得村上春树从小便缺乏正确的家庭观,加上作为一个拥有浓厚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他无法理解父亲的过错,因此他想逃离家庭,甚至为了避免父亲与自己之间这种代际创伤而拒绝孕育下一代。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以往的书写中存在着家庭或者父亲角色的边缘化了。

而在《刺杀骑士团长》中,故事最后“我”原谅了妻子的出轨行为重新生活在一起并一起抚养非生物意义上的“我”的孩子(实际是妻子与另外的男子所生),熟悉村上的读者看到此处肯定是惊讶的,因为这太不是他的风格了。以往的作品他是以一种旁观者加以冷漠的态度来书写的,荒诞、疏离这种社会边缘风格才是一贯有之的风格,毕竟关注个体尊严诉求是他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他也从不刻意构思故事情节,任由事物发展的结果往往造成故事结局的开放性。

三、对日本文化的认同

“我在青年时期开始写小说时唯一的念头就是逃离所谓的日本状态,逃得越远越好,我当时想使自己从日本人的诅咒中解脱出来,越远越好……”,这话出自村上本人之口,村上春树作为一个拥有强烈人性关怀精神的日本作家,由于其正视日本曾经所犯下的罪行致使他始终持有负罪感,对于日本是一种疏远的态度。加上由于受到父亲热爱读书的影响,村上从小便养成好读书的习惯,但他却并不喜欢日本文学,阅读的大多是世界文学选集,受到了大量外国文学的影响。比如他本人非常喜欢雷蒙德.钱德勒、菲茨杰拉德、塞林格等作家,在他的创作中也或多或少的带有他们的影子,因此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也使村上对西方文化心驰神往。作为一个日本作家,在村上的书写中“和式”味道并不浓厚,比如创作风格中包含有“荒诞性”“悲剧意识”等美国现代写作风格、小资情调以及内里充斥着大量的爵士乐、古典乐等西方音乐元素。

同样的元素在《刺杀骑士团长》中也不难发现,主人公以画西洋肖像画为生,爱听西方古典乐。但是在第一册“显现的理念篇”中“我”与神秘男子免色就午夜响起的诡异铃声有过这样一段讨论,免色说这很像日本江户时代小说家上田秋成的《雨夜物语》中的情节,认为铃声是“入定”高僧的魂灵所造成的,后来谈论到故事情节时免色说“上田秋成晚年达成的独特的世界观在这里得到浓墨重彩的反映。说是相当嘲讽的世界观也未尝不可。”作品突然拿上田秋成出来谈论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毕竟以往作品中大多拿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等西洋作家来举例,上田秋成是日本志怪小说的代表人物,更多的代表着一种日本本土意识。其次,关于西洋画与日本画也有很大的篇幅的探讨,是由画家雨田具彦引发的。雨田具彦是“我”住的房子的主人,年轻时在维也纳留学志于现代主义绘画,可归国后却向日本画转变,免色与“我”便就日本画的定义展开谈论,“谈到日本画的精神恐怕任何人都无法那么轻易定义。说到底,日本画这东西的形成本来就是折中性的。”“并非一开始就划有一条像模像样的线,而是作为外压与内压的接触面在结果上生成的。”在这里试图对日本画下的定义其实体现了对日本的一个定位。日本在旧时先是汲取中国文化奠定“和魂汉才”的基础,到了近代睁眼看世界学习先进的西方又打出了“和魂洋才”的口号,日本画作为近代日本才出现的一个艺术理念,它的文化核心思想是“脱中抗欧”,可见与“作为内压与外压的接触面在结果上生成的”日本画的说法是吻合的,在这里以日本画作为日本代表似乎是有意想通过对日本画阐释而向日本文化回归。

另外,作品中对于自然景物的敏感程度极高,除去一般的环境描写和烘托外,文中多次提及“虫鸣”,“实在太静了。静寂过于深沉。虽是秋夜却不闻虫鸣”“然而今夜睁眼醒来时,竞一声虫鸣也没听见。不可思议。”对于自然声音的描写作者十分的警惕,而这反复强调的“虫鸣”引出下文诡异铃声的出现。对自然景物的细腻程度恰好印证了日本热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甚至由此诱发出了“物哀”文化。

四、创作转型的原因

(一)迟暮之年,态度和缓

關于《刺杀骑士团长》的结局,不同的学者有不一样的看法。林少华认为“小说这个结尾,明确显示他要‘把慈悲和爱作为基调,来让个体生命具有真正的尊严,同时为日本与东亚关系的迷局指出了唯一出口:慈悲与爱!‘相互仇视没有任何好处!”林少华将这种团圆看作是村上一直以来诉诸个体尊严的体现,认为应以“爱”为基调和谐共处。但汉松在文章《历史阴影下的文学与肖像画——论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中说道“小说善意玩笑般的大团圆结尾或许就是村上的一个美好愿景:结婚时无法与柚生育后代的“我”,却在用“情念”让她隔空怀孕并与妻子破镜重圆”,他认为是村上通过团圆的结局来宣泄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情感。两者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村上在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已是年近七十,随着年岁的增加和情感经验的沉淀,也许眼光和态度出现一种趋于缓和的倾向,也因此重新唤醒了内心对于家庭爱的渴望,更像是有种与自己和解的意味在里头。要知道,即便村上富有人道主义精神但在他心中家庭的缺失仍是难以弥补的,但这次用爱和慈悲作为家庭和谐的基调看得出在他心中家庭的重要性慢慢浮现。

(二)对日本作家身份的认同

无论村上多么想逃离日本,但他毕竟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即便他收到西方文学文化的影响但日式思维就奠定了他逃不开日本作家这个身份。对于村上这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完全置自己的国家不理是不可能的,况且他对暴力的追根溯源说到底不过是为了使日本不重蹈覆辙,想从根源上解决日本的暴力源头。另外,对他影响最大的“阪神大地震”和“沙林毒气事件”也在他的书写中屡次出现,想通过这种创伤书写来使人们灾后重建心理防线。由此,对于日本文化产生归属感,几乎未曾出现的日本本土文化终于在《刺杀骑士团长》中得到认可。村上提高了日本文化的比重,不再只是一味地追求西洋文化。

五、结语

《刺杀骑士团长》体现了村上春树在创作理念上的转型。由于已是迟暮之年,在心态上趋于和缓,渴望家庭便以“爱”来和解家庭矛盾使《刺杀骑士团长》形成大团圆结局。始终逃不开的日本作家身份使他清楚地重新认识日本作家身份的重要性,构建起一个“脱欧抗中”的属于日本的文化理念,文中关于日本本土观念的描写正是这一点的体现,因此《刺杀骑士团长》绝不是一次简单的“二次创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徐颖(1997-).女,广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相关热词搜索:;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篇七

周末窝在被窝里,把《刺杀骑士团长》看完了,这本书看得是真的很慢。书和人一样:反复拿起,反复放下,零零散散,最后就索然无味了。所幸书是没有脾气的,它可以任你随意摆弄。

这本书一开始看得是有点云里雾里,画中的人物通过理念形体化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和你对话,引领你走入另一个世界,慢慢的剥开历史的纱幔,倾听一位风烛残年老人内心最真实的孤独与呐喊。

小说的魔力就是这样,高潮未到之时,总是谍影重重,所以在真相迸发,情感喷薄浩浩汤汤之际,小溪汇入海洋,继而惊涛骇浪,那种震撼,是无法想象的。

我在文中两处有泪目。

一处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细节描写,一双冰冷的手感觉硬拉着你让你亲眼目睹一个处于政治道德情感漩涡之中纠结徘徊的青年拿起军刀砍下一颗颗鲜血淋漓无辜者受难者的头颅,一切只能旁观,只能那样做而已。

可能是吧,也可能都不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有很多,关于婚姻中灵与肉的抉择,关于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关于历史战争中人性的拷问,很多很多。

人人心中有场雨,你可以伫立,无人来扰,心情无比静谧,这场雨,永远不会止息。有些事,相信为好。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函授本科自我鉴定300字 函授本科自我鉴定10篇(精选)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教师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六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循环小数(优质9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

    最新广西概况导游词600字4篇(优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

    最新介绍泰山导游词20字 介绍泰山导游词1000字(优秀十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2023年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100字 刺杀骑士团长读后感初中三篇(模板)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

    2023年倾听生命读后感500字模板(十四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

    2023年求职销售自我介绍(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

    猫武士读后感300字七篇(通用)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猫武士读后感400字(10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