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笔尘

在读后感中,我们可以借助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让阅读变得更加有意义。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读后感的佳作,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一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于自己教育教学生涯的阐述,拜读这位异国教育家的著作,在他的教育世界里领略教书育人的不一样的思想熏陶,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成长之旅,注入阳光般的色彩。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一篇章中告诉过我们一个看似有些矛盾的思想: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每天读书。

细想其实并不矛盾,没有读书,亦如一个人没有打开自己的眼界,思想也是固定在一个极其狭小的范围内颤抖!教师尤为如此。

我们教师的队伍里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个时代的引领者,并不单单在于他们教学多么优秀,更多的是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带我们太多的思想冲击和视觉冲击。

办公室里曾经听到过这样的声音,教师是一个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职业,第一天上班到最后一天离开讲台,一直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又是一个非常不正常的故事。

2020年的疫情改变了我们很多,我觉得对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从涉猎各种“杂乱书籍”到研读“专业书籍”。网络课程的教学,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手机电脑另一端的学生,我们都有些爱莫能助的感觉。

如何提升自己,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有味道?这是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对此,我的结论是:借鉴别人的智慧。于是开始走进别人的教育世界像是一个饥饿的人一样,贪婪的翻阅书页,好像每一页都能启迪一个智慧的细胞一样。

对于新的学期,不再像以前一样的充满着恐惧,不正是因为自己不再那么饥饿,已经第一次吃饱了嘛?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消化,新的学期启程之日也就是自己开始消化之时。借鉴别人的思想来照亮自己的教育之旅,这样的旅程一定是欢欣的。当然我们也不怕旅程中的任何挑战。

所以不用再去抱怨我们每天没有时间去时间自己的东西,不再去埋怨时间去哪了?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每天读书。让书籍充实自己饥饿的思想,点燃自己成就教育人生。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做到自律,何不也要求一下自己,让自己捧起一本书来,利用休闲时间为自己冲一点电,积蓄一点能量。那样的话我们这个教书匠就会焕发新的希望,迈步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和我们的学生、同事一起享受教育。

为何不多读一点书,做一个满腹诗书的先生。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关键是没有足够的智力训练,学生没有会如何思考和说话。他整天都在重复着别人的话语,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因此,要打开学生思维的创作的源泉。而这个源泉在哪里呢?在大自然里。要让语言词句成为他们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一种工具,要让书中的故事触动孩子那稚嫩的心灵,使他们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学会表达与思考。“让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词语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来统治学校的王国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发展的全部内容和全部性质,都应当建立在这三要支柱上。”

教育家从实际问题入手,为我们指点迷津。使得我对自身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感觉自己工作起来也更加有方向感了。我想,如果把培养学生看承建造一座漂亮的大厦的话,我们小学教师的的工作就好比为这座大厦打地基。“万丈高楼平地”,担负如此重任的我们更应该好好对待自己的工作。

现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中,就是把对未来的希望放在了我们的手中。家长们对我们寄予如此厚望,我们更是不能出差错。要知道一时的疏忽缺漏对我们也许是一转身就忘了,但是对于一个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教师的不负责也许会使得一个孩子没有学会学习,从而造成他的人生旅程中有更多的挫折与失败。

而在工作中,除了要尽量避免失误的同时,对一些出现的不足要多作些反思,对如何更好地完成今后的工作多做计划,这些思考,肯定都是大有益处的。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很长,更应该时时刻刻处处用心,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不负责任,工作中首要的就是去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等等。这些我们平时也都在做,如果能做好,是对每个学生负责,也对每个家长的负责;是对学校的负责,也是对整个社会负责;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三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经典丛书。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那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就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 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翻开书,一百条建议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我没有在备课中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周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原来就因为我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正是苏霍姆林斯基首条解决了我初为人师的困惑。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训练、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寻求答案。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真如流水就这样荒废了。

书是知识的源泉,聪明的殿堂!它会给人气力,读书可以改变人生。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我不时地反思自己,提醒自己要把这些宝贵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工作方法,应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应当主动地去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四

合肥市康园小学方义和。

时间都去哪儿了?

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布置的各项任务等等,单这些就已经是应接不暇了,更何况家中还有琐碎的事情等着我们、子女的教育等着我们……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

他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这段话发人深省,它让我从本质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们没有理由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因为在我们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而已。而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那点基础知识,真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你是我的“小苹果”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重,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赏识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一名小学生,最需要的不是失败的体验,而是别人的肯定、老师的赏识和成功的体验。只有通过这些,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他们成功动机的发展,促进他们发现自己,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和优点,从而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细细想想,其实孩子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老师的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孩子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其实孩子们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可以毫不夸张地这么说,假如我们讨厌孩子,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

反思我们的教学,必要的批评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当批评教育不见一点成效,我们恰恰需要这种“赏识教育”。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中,当批评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我可否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试着选择与之相反的教育方式——表扬。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可能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但用在我们班汪家传这个孩子身上,却很恰当。汪家传是个说话很少的孩子,除了回答问题、偶尔和同桌课下聊两句外,几乎不与人交流,更有趣的是他不喜欢站路队,总是一个人游离于队伍之外。刚开始,我试图找他的同桌和他拉手一起走,可他就是把手往怀里缩。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他的小手白白胖胖的,可爱极了,于是,站队时,我故意大声说:“汪家传的小手这么漂亮!这么干净!我看谁也比不上他,还是让老师来拉着吧。”那一天,他终于拉着我的手站在队伍里走出了校门口。

每天早晨,总会有几个孩子比我早到,为了让他们自觉读书,不乱跑,我规定:晨读好的同学奖一颗星,但老师来到教室时,看见谁已经坐的端正,认真读书,就奖两颗星。自那以后,孩子们在晨读课上追逐打闹的明显少了些,而朗朗的读书声渐渐成为我班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孩子对班级的热爱和信心。在每周的表扬大会上,我都会大赞特赞这些孩子,把表扬的言辞尽量夸张,并及时利用我班qq群给家长发去“喜报”,家长也会把孩子的改变转达给老师。类似这样的无声教育,真的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受表扬的机会,从而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毫不吝啬自己的奖励或表扬。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次爱抚、一枚糖果……,就会开启一个懵懂的孩子内心深处强大的内驱力,继而放射出夺目的的智慧光芒!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喜欢,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了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就一定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只要你肯真诚地说上一声——你是我的“小苹果”,便足矣!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五

向晚意不适,浅斟品茗,百无聊赖之际,脑中不觉想起黄庭坚所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于是,愧疚感顿生,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给教师的建议》。此书一年前就已购买,盖因其名如雷贯耳,然书上长久落尘,实属罪过。今日读来,欲罢不能,读罢掩卷,只能说,半个多世纪过去,大神依然是大神!苏先生治教之绝学,乃吾辈学习之范本!

苏先生深情地说:“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曾忘记自己也是个孩子。”时刻不忘自己是个孩子,这就是“儿童视角”。没有儿童视角的人,是绝对当不了好教师的。

犹记得初带一年级时,第二学期开学后几天,小王同学跑来办公室,泫然欲泣,却只字未讲。在我几度询问之后,才缓缓开口道:“周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看我一脸茫然,他脖子一扬,头一偏:“开学报名时,你表扬了好多同学,说一个寒假都长高了,你还说唐×长高了3厘米呢!我寒假也长高了,还长高了5厘米呢,但你就是没有表扬我!”小王一肚子的委屈倾吐而出。一时间,我哭笑不得,本想一笑了之:小孩子嘛,哄哄就好了,或者再过几天就忘记了。但是转念想到,当时的他满是渴望的眼神等待我的表扬,而我却置之不理(或许压根就没关注),忽略了一个孩子的满心欢喜。于是,我学着他刚才的样子,义愤填膺地说:“这是周老师的不对,我要批评我自己,我下次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了,你能原谅我吗?”为表诚心,我举手对天发誓道,“我今后一定要关注小王的身高……”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点点头:“嗯!我原谅你了!”说罢,就喜笑颜开地跑出去了。

时至今日,我仍然非常庆幸,小王能告诉我他的“小情绪”。他的一席话,对我的教育之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也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敷衍他,而是站在他的角度去了解他的想法,获得了他的原谅。当然,读完苏先生的书后,我也在心中暗暗告诉自己今后要更加细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要以儿童的心情去理解儿童。

在苏先生的著作中,在他给教师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他甚至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他还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我一直认为,不会读书的'孩子是没有将来的,尤其是我所带的农村孩子,唯有阅读,才能引领他们走向远方。

在苏先生的第二十六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许多聪明的、有天赋的儿童和少年只有在亲手参加创造性劳动时,才产生求知兴趣。”这里的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们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苏先生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当然,我和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金秋十月,一片片银杏叶掉落下来,在铺满金色扇子的水泥道上,孩子们把叶子拾起,做书签,谱上诗,聊赠满校秋。有许多平时课上不敢言语的小女孩也会跑过来和我分享:“周老师,这样真有趣!”这一方天地里,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令他们乐此不疲。这些劳动生活也成了孩子们写作的丰富素材。二年级时,在孩子们的“图画日记”中,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的图画更为精美,天空,河流,大树,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也能载入画册,许多课堂上没听过的语言也流泻在他们的笔尖。

像苏先生说的,“春季和夏初,应带领学生远途参观。”虽然没有条件带他们远游,但我坚持走进自然,和孩子们一起春播种秋有收,夏有莲蓬冬扫雪,尽情体会乡下人家劳作之乐。

风乍起,吹动满室馨香。低头续盏,茶已渐凉。苏先生圣贤之心,培植沃土,获之以花。先生虽已故,然其著作永流传,今日细细品读,心中久久激荡着涟漪,教育无它,用心而已。教育之路,有苏先生作伴,甘之如饴。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六

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第二条,让我对时间的概念有了更富新意的了解,《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是的,“没有时间啊!”几乎是我们每位教师的口头禅,现在的我们任务重,压力大,总是忙得不可开交,焦头烂额。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写心得、交论文、发帖子、开展校本教研、组织活动……这件事还没处理完,那件事又接踵而至……简直喘不过一口气来。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比照自己,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而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学科中,使教材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也只有养成了自觉读书的好习惯,不断增加自己的教育教学储备,我的工作起来才会真正地轻松快乐。

一位不读书的教师,难以以身作则教导学生热爱读书。如果教师长年不摸书本,如果从学校走出的学生们除了会做练习题,所有的好书与他们无关,这是多危险的事啊。遏制这种危险的蔓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老师们先捧起书本。可见,教师读书问题已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小处来说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大处来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都抽出适当的时间捧起书本读书吧,这样你的视野会更广阔,思维更丰富,学习时间更充足,你的文采也会更广博。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七

暑假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我从这本书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这本书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对你娓娓道来。作者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整本书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都认为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时间就过去了,可收获却不大。那老师的时间应该从哪里来呢?《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在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特别爱开小差,于是在老师他们的评语中都有这样一句:“希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苏霍姆林斯基究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建议呢?在这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有一定的困难。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第三,班主任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育转化每个班几乎都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前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后一样东西就该要学了;刚学完这一样,另一样又忘记了。对于这些孩子,许多老师认为要减轻这些孩子的学习负担,只要把教材上的基本内容掌握好就可以了。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种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学习越感到困难,他的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阅读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读中提出问题,读中感悟。阅读不仅能使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借助阅读发展了孩子的智力。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跃。这也是教师对后进生个别因材施教的重要实践工作。

第四,《给教师的建议》教会我们做到“爱心、细心、耐心、慧心”。

“爱心”是为师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学生,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全班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教师工作是门细活计。教师管的事特别多、但却要求特别细。大至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教师操心。因此教师应具有一颗纤细如发的心———细心。为此,我们要认真做好“六个勤”,即“勤观察、勤交流、勤家访、勤鼓励、勤表扬、勤记录”。

大教育家培根说“无论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特别强调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耐心去开导学生,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多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循循善诱的指导他们,努力让他们明白自己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这句话说得就是如此。不厌其烦,不厌其细,时时抓,细细抓,是作为一名教师所不可欠缺的。

耐心——教育永远的希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变化,探察他们的心理,重视他们的心灵感受和情感体验,适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

“智慧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营造和谐、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创造展示的机会和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住每一个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提高、发展、成功。

以上只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然而仅是这点粗浅的认识就已使我受益良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己,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八

金山屯区第一小学彭颜。

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向大师学习,要领悟他的精髓,要与自己的思想实践联系起来,讲启发,想体会,要和大师作心灵的对话,才能真有收获,才能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有所创新。

本期阅读的主题是"后进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在今天的几乎成了最响亮的口号,可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不是口号而是贯穿他一生的每一天具体实践。追求真理,终于心灵,坚守良知,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育者最宝贵的品质。孩子在苏霍姆林斯基眼中,不是学习的机器,不是考试的机器,不是分数单,不是录取通知书,而是一个精神的宇宙。《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

教学。

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放弃他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助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助后进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现在我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后进学生应该怎么做:

一、了解儿童,了解他的精神,体会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二、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学习上存在困难,首先是儿童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确实,学习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助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三、

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

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快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今天看来,苏霍姆林斯基的许多教育思想有着相当的超前性,这些都是苏霍姆林斯基面对教育时机自然而然得出的结论,他充满感情的投入,全身心的实践。他的著作告诉我们,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是因为深奥而是因为深刻,而这"深刻"又往往是通过非常朴素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今天,我们最应该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的是---怀着一颗纯净朴素的心,从事纯净朴素的教育!愿教师那暖暖的爱会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再生羽翼,教师那深深的爱会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每个后进生都像天使一样在我们的眼前飞起!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九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实事。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

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的建议》,其中有一封《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让我感触很深。

我们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和孩子一起上课,吃饭,聊天……孩子其实是很单纯的,在他们眼里,老师的话总是对的,是神圣的,所以我们要爱护好儿童对你的信任。要做到这点,我们就要和孩子进行真正的心灵的交流,让孩子走进你的内心,也让自己走进孩子的内心。“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经历的,建立跟儿童的友谊,这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事实上,建立师生之间长久的友谊也不是一件易事。每个孩子的家庭不同,性格不同,对同一句话的认识也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对每个孩子都千篇一律。

比如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较强,那老师就不能常常用批评的方式去教育他。“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知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非常重要的是,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多以鼓励的方式去教育他们。我们可以常常说:你真棒,你真勤劳,你真聪明……但是我们的鼓励不应该浮在面上,而是发自内心的去表扬他,从事实出发去赞扬他。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地信任你的鼓励,他的积极性酒会越来越高。

比如有的孩子比较顽皮,可能对这样的孩子应该做到更严厉一些。但是,“为了避免那些不愉快的谈话,特别是为了避免惩罚,儿童就开始耍滑头,说谎话。”所以所谓严厉,并不是去惩罚,而是客观的陈述事实,让孩子真正的知道自己错了,真正想改了。其实孩子一开始都是信任老师的,可是老师有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通惩罚,于是孩子觉得委屈,觉得老师也没有想象中的神圣和伟大。后来的日子里,便慢慢开始说谎,不再用心与老师沟通。这不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老师应该是在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之中带着严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之中带着严厉。

在我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想我一定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爱护好孩子对我的信任。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一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观点,每个孩子的成功都是相对于自己来说的,教师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各个方面,知晓学生的各种特点与个性,任何时候不拔高,不低估,这样才能中肯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较好地把握学生的生长发展方向。

“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地读出和解出应用题,而另外一些孩子直到二年级末甚至三年级末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以及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具体地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

这段话,给我的启发很大,无论是对待优等生还是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学习,首先就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将会遇到何种困难,这样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2、明确学生在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3、积极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一)用一生去备课。

书中提及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位听课教师询问这位讲课的历史老师可这节课需要多少时间,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这位历史的回答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用一生的努力去掌握,去理解,只有教师拥有丰厚的知识,才能自由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二)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以一位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为例,建议我们分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类,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借鉴以上的建议,如何对班上学生进行辅导,有了一点想法。

1、现阶段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设置符合他能力的学习任务;

3、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通过鼓励机制,引发兴趣;

4、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二

寒假里,我抽空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读了此书,感觉虽然此刻的教学设施和教育环境相比以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光辉的教育理念对此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不但丝毫不显过时,还尤显重要。读着此书,我感觉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教学中的烦恼,给我指点迷津,书中给教师提出了多条推荐,每一条推荐都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让人阅读过后,掩卷长思,令人感触颇深。

书中谈到了关于教师的时间问题,我深有同感。确实,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也只有24小时啊!我们每一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课后辅导,还要抽出时间来开展校园活动及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和课题研究等等。教师和所有的人一样,有自我的社会活动,既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我的子女,这些都需要时间。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困惑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

书中写到: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我们不能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们在自我所教的那门学科里,学校所发的那本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只但是是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只有多读书,我们才能发现自我的不足与浅薄,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充实自我,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提高自我对事物的认识,只有在书本中与大师们交流才能进一步提高自我各方面的素质。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明白的东西又实在太少。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经常读书和思考,能够使人善于对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作出思考,并为自我指引正确的方向,丰富理论经验。因此,要多读书。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我的青春吧,立足于三尺讲台,培养出祖国鲜艳的花朵!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三

利用假期我认真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理论专著,这个阅读过程仿佛是在和一位和蔼的老人亲切地对话,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对我们教学第一线教师的谆谆教诲,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中的瑰宝。他的教育理论深深地鼓舞着我,让我在教育道路上走得更加有信心、更加有激情。

一、“教师要学会敬畏”,敬畏真理,敬畏权威,敬畏生命。“敬畏真理”这是毫无疑问的,课堂上,当教师在知识传授时出现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敬畏权威”就是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敬畏生命”这使我联想到“尊重”两个字,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

二、由于自己也属于需要“回去看半年书、甚至更长时间”类型的,因此今天捧起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一书,其中第25条“思索是件快乐的事”讲的就是写论文,读完颇受启发,不知对您是否合适。摘取部分内容与大家,权当分享:“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写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想说话,二是有话可说,三是会说话。”

三、“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

四、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永不放弃》,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

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是在自己的脑袋上方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得像一般单位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

可教师毕竟是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因此,接下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

读着著作中每一条建议,你对自己的职业一定会有全新的认识,你会因此从容地走好未来的职业之路。正像作者所说:“祝愿我们的老师都成为唯一的”,“成为名师,为什么不?”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四

再读,内心有了触动,甚至有些汗颜。作者语言平实,案例真实又浅显。作者说:“对于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经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

这条结论是依据的,作者说:“给他们挑选一些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应该让这些而他那个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疑问”“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真相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

对照自己,从教10余年,也曾想过为学生减负,也曾思考教学种的种种策略,期望课堂效率更高。“后进生”一直是个敏感、不轻松而又尴尬的字眼。最近几年,也为了“辅差”,在放学后给学生补习。这对于应试克定是有效果的。到检测效果时,他们总能支离破碎回答出一部分,直接让卷面分数提高。

再者,一个学期四个多月只读一本语文书,还美其名曰:以本为本。细细一想,这个理由是有些苍白、乏味、无聊的!即便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争取生动有趣,可这又适应多少学生呢?我们很少小班额。后进生长期以来一直在不太情愿地接受我们的“灌输”而已。

何不让阅读“解放”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治理的刺激”“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我想我们可以试试,用这个简单的办法--阅读。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五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这是郑杰校长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第一句话,就以这种别样的角度吸引了我。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书中没有华丽的词句,也不讲一些空洞的道理。娓娓道来,里面独特的观点和建议都与我自己息息相关,与我们的现实非常的贴近。其中第21条建议让我感触很深,下面我将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起初也许你会是因为父母的期望,会因为没有找到更理想的工作,会因为其他更多的原因,只要你理性思索认为还要继续、值得继续去做这项工作,那么你就会发现原来是为着自己!为着自己的幸福,希望自己首先胜任工作,只有胜任才可以换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还希望工作愉快,从教师那平凡而细小的工作中去把握生的乐趣。如果恰好条件允许,何不让自己做得更好,让自己从一般谋生和简单的乐趣提升到一个精神文化的境界里。不在乎他人的评价,为自己而活着,在对幸福的理解中工作,我们是理性的,因而也是坚定的。

每天,当我面对着一双双明亮的、充满着纯真无邪,充满着仰慕和信任的眼睛时,我总会想起儿时的我。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会影响一个班,我们的一言一行会震动一个心灵,我们的亲切微笑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们的精心呵护会拯救一个灵魂。虽然每天的工作繁琐、压力大,但我都坦然的面对,每天都会以平和、饱满的心态,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因为这就是我“质量饱满的生活”,辛苦并快乐着!

他们常常会问道:“老师,您喜欢我吗?”“当然喜欢,你们都是老师的宝贝。”每当看到鲜花盛开的笑脸,那份幸福,唯我独有!这是一颗含羞草!那是一朵紫罗兰啊!这是一朵玫瑰花!那是一朵腊梅啊!我在花园中真的听到了花开的声音,看到了拔节的姿态,缔造着生命的鲜活和灵动。听一句句稚嫩的话语,我的心在笑,看一个个乖巧的身影,我的情在动。因为,举手投足皆有情,奶声憨气都是爱!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深入生活,积极地发现美,追寻美,创造美,并把美带给孩子,引入孩子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带着追寻美的眼睛看世界,看人生,这样乐观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把美与爱传播开来。

播种工作的热情,收获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教师平和而真实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幸福地工作着吧!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六

在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经典后,内心禁不住波涛汹涌。提起笔来,有些感慨,也有点激动,我发现我的手正在微微颤抖,这让我不由地想起自己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样子,清楚地记得那一堂45分钟的课,课程过半,我的手和腿才停止了抖动。

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职业?我常常这样问身为老师的自己,在不断的工作、学习和成长中,我凝炼出了这样几个等式。

一样的春种秋收,一样的辛勤耕种;小苗破土而出,要有我们来不辞辛苦地灌溉滋润、悉心养护。秋天来到的时候,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它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如同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热切的期望。

厨师不能做一盘菜强迫谁来品尝,而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拿手菜做得色、香、味俱全,于是就会有人慕名而来,争相品味,这就是老师。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把课讲得有声有色,有点有面,有张有驰;调动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传授对他们最有用的、讲解他们最感兴趣的,交给他们最想要的。

学海无涯,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获得最有用的知识,面对成长,老师也不仅仅只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于是在这条载着无数希望的航船上,我们甘心做一名舵手,带着莘莘学子的理想,指引他们不畏艰难风浪,坚定信仰,迎向收获的彼岸。

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教师的另一个代名词,从我的老师的老师那时候就已经开始这样说起。作为工程师的我们在完成怎样的一个设计呢?我们的作品有思想、有灵魂,有独到的品位,他们要求独立和个性,有属于自己的鲜明特点。

所以工程师的设计就不能千篇一律,而是要不断创新、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设计思路要紧跟时代不会过时、不能落伍,要使我们的作品经得起考验,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属于他们的优势。

七年的工作经历,四个与教师有关的等式,我用它们对照言行,总结自己。

幸福的感觉几乎每一天都在,从清晨的上课铃声响起,在悦耳的铃声中走进教室;推开教室的门走上讲台,从讲台上凝视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向他们问好,然后聆听他们真诚的回应。这就是我的一天,日复一日地积攒着这样的小幸福,然后沉淀为令一番大大的幸福,那就是职业的幸福。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七

好书犹如一泓清泉,不仅清澈明净,可当镜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

一、在听课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工龄工龄的长短并不一定决定经验的丰富与否,只有不断地进修提高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而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和教育过程的主要阵地,所以听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成长、丰富经验的重要学习方式。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每堂课都有他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我们听课的目的就是要多发现长处,加以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风格,或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巧,或推广交流,促进专业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它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作用。”这也在提醒我们,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要进行反复的琢磨。在分析总结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师日记。他说:“教师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看到这里让我想到了许多年前学校要求我们手写个人自修笔记,倡议老师们写写自己的随笔,一直到现在的电子博客,我们学校的教师大多都在坚持写随笔,这和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说的教师日记可以说异曲同工。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其用意在教育我们要重视反思。作为教师,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将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的长短并不一定决定经验的丰富与否,只有不断地进修提高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而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和教育过程的主要阵地,所以听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成长、丰富经验的重要学习方式。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每堂课都有他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我们听课的目的就是要多发现长处,加以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风格,或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巧,或推广交流,促进专业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它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作用。”这也在提醒我们,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要进行反复的琢磨。在分析总结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这本书将成为我教师生涯的指路明灯。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八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首先,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

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自己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因为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

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之前,我应该怎样做呢?我需要认真思考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

“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热门19篇)篇十九

毫无疑问,一本好书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形你往往会读出不同的意味。

初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我只是作为一种消遣,对于其中的种种建议,并未深思。这次期中考试过后,偶尔看到了一篇长长的期中考试总结,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学生写的。他在里头说:“你成绩不好,就会被集体忽视,当你是宇宙真空里的空气,不存在。”

“如何证明自己的实力?考试——在考试中得首功的人,是老师心中的骄子。”

“这是一个小社会,学习好,成绩好,地位高。”

……。

“关怀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郑杰的这句话忽然闯进我的脑中。我仔细想想,我平时是怎么做的呢?我不能认为自己对学生不够关注,在我的心里,也许确实是每个学生都有着一席地位,可他们的地位确实完全相等吗?我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尖子生哪怕最细微的一点变化,及时提醒及时鼓励;我总是能敏锐地从细节处把握后进生的思想动向,揣摩到他们的心理,防患于未然。可是,对于那占大多数的中间生,对于他们常年不变的成绩,对于他们的乖巧沉默,我又是怎么做的呢?认为他们令人欣慰,不需要老师操心,不需要担心他们的学习与表现会忽然给班级带来“致命”的影响,换句话说,他们“很安全”。在疲于应付性格偏激生,疲于指导后进生,绞尽脑汁为尖子生指导学法的时候,这些中间生确确实实被“忽视”了!

好在,一切还来得及。

感谢《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感谢那位普通学生的一份不普通的总结书,我知道我会在我的路上又往前进一步。我也相信,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我会从建议中读出更多况味。

相关范文推荐

    孔子学琴教案(模板21篇)

    教案模板的编写需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案模板,其中包含了各个学科和年级的教学要点和建议。今天上午,我读了《孔子学琴》这个故

    简单的消防安全承诺书(优质17篇)

    范文范本中的优秀篇章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欣赏下面这些范文范本,体会写作的魅力。我是责任人,我单位已按照长垣县

    学年个人工作总结(通用20篇)

    每个月写一份工作总结,有助于我们保持对工作的持续关注和反思。以下是一些写月工作总结的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写作技巧。学习新的教研理论,及时更

    初一新生军训心得体会与感悟范文(18篇)

    军训教会了我们体贴他人、关心集体的重要性,不再只为自己考虑,而是要更多为大家着想。以下是收集到的一些优秀的军训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与思考。

    我学会了炒蛋(优秀22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还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语言。优秀作文是在语文学习中最令人憧憬的成果之一,我们都希望能写出一篇引人注目的优秀作文。为了写出一篇优

    初一年级学会等待(实用15篇)

    优秀的作文需要充分准备,包括思路清晰、材料充足以及结构合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创作启发。等待是一种对待事情最冷静的方法,

    教师规划总结(精选18篇)

    教师总结是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我和体育的故事(专业16篇)

    优秀作文是在写作过程中,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准确、语言得体,给人一种良好的阅读体验,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感染力。对于我们来说,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是一个不断追求

    夏天的夜晚真美啊三年级(专业23篇)

    优秀作文是一篇富有思想、观点清晰、结构严密、语言优美的文章,它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接下来,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

    学习方法分享的演讲稿(通用18篇)

    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让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如果你对学习方法有困惑,那么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些学习技巧的分享。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