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ZS文王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以便灵活调整和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样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要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3、在感受作者语言通俗、生动和准确的同时学习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4、尝试着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一事物。。

教学重点:

1、抓住要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2、学习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使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交流动物常识。

1、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引导。

我说一句“哈罗”,你说一句“哈罗”,只会模仿别人讲话,这是什么动物?

有一身奇妙的轻功,能攀岩走壁,会断尾逃生,它是谁?

2、再启发学生说一说,答一答。

3、教师出个谜语让大家猜。

一条大船海上飘,什么燃料都不烧,白色浪花海上冒,货不载来客不捎。(打一水种生物)。

二、揭示课题,介绍鲸鱼。

1、根据学生猜出的答案,随机板书课题“鲸”

2、朗读课文,抓住要点了解鲸。

提示:反复朗读课文,看看从作者的介绍中你对鲸有哪些了解?

3、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抓住两点进行引导。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进行概括,如。

(1)鲸特别大。

(2)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3)鲸的种类。

(4)鲸的生活习性。

另一方面在归纳要点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生字,如:哺、肺、胎等。

三、细读要点,学习说明方法。

1、分段朗读。读出鲸的特点。

2、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点拨说明方法。

如:作比较,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比列数字,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列举具体数字打比方,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

四、说话指导,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用你学到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说明一下。

关注动物,交流一些动物常识,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亲近动物。

互动起来,活跃气氛,互相学习。

为顺利过渡到本节课作准备。

这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说到要点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有预设但要因学生的生成而定。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先把作者的描写的准确、生动读出来,然后在点拨方法。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二

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1.__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教师谈话:我们学习的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由学生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启发性提问:

(1)要想求学校现在共有多少只兔,问题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

(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能解答吗?缺少的条件往哪里去找?

(3)怎样列式解答?

相邻的两名同学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三个问题分三次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列式: 22+8=30(只)

口答:现在有30只.

指若干名学生把解答第二问怎样想的说一说.

2.出示例6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咱们先解答第一问.

指名学生解答第一问,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从30人中去掉 7人,就是车上还剩的人数)

30-7=23(人)

口答:车上还剩23人.

再解答第二问.

(用车上还剩的 23人,和上来的 9人合在一起,就是现在车上有的人数)

23+9=32(人)

口答:现在车上有32人.教师小结:

(三)巩固反馈

1.半独立性练习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1题:

商店有8辆自行车,又运来25辆,一共有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订正后,老师稍加提示,解答第二问.

已经求出一共有33辆,卖出10辆,还剩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2题:

小华有25张动物邮票,送给同学8张,小华还剩多少张邮票?

王叔叔送给他7张,小华现在有多少张邮票?

第一问由学生独立解答,第二问指名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

2.课堂独立练习

练习二第1题:

由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3.课后练习 练习二:第2,4题.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三

教学目的:

1、知道常见的展示故事方式;

2、初步了解电子演示文稿的优点;

3、了解简单电子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

4、能够围绕主题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图片素材。

重点难点:

1、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2、简单电子演示文稿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请学生阅读本单元前两页的漫画故事,提醒学生思考故事的寓意。

生阅读漫画。

2、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漫画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填写学习单。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填写相关学习单。

3、师对学习单内容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得出正确的故事寓意。

二、确定电子作品的表达形式。

1、师播放“陶罐与铁罐”的ppt示例,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故事的表达方式。

生欣赏。

2、师组织学生从故事内容的详细性、传播的便捷和规范性、表现形式的生动性等特点,进行小组交流,填写学习单。

生小组交流,填写学习单。

3、师评价学习单,引导学生确定作品的最终表达形式。

生确定电子演示文稿这一图文并茂,有动态切换效果的、出色的故事表达形式。

4、师提出本单元的任务,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展示故事及寓意。

三、总结、下课。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四

1.会认和会写本课要求的生字,自主积累词语,学会用词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情绪感。

3.理解课文资料,能够正确的应对生活,树立生活的自信,同时懂得要主动地鼓励和关爱别人。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情绪感。

2.理解课文资料,能够正确的应对生活,树立生活的自信,同时懂得要主动地鼓励和关爱别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资料。

预习资料:

一、我会读。

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状况注视热烈。

持久平息情绪讲述动听鼓励慢吞吞普通话。

落下残疾调来。

二、我会填。

以前的英子是一个()的孩子,此刻的英子是一个()的孩子,是()使她发生了变化。

三、我明白。

我明白课文一共写了几次掌声,每次掌声都是在什么状况下响起来的。

四、我的疑惑。

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这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用什么行动来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呢?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够把心中想说的表达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掌声》。

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预习学案。

2.全班交流预习学案。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感受小英的变化。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划出表现英子忧郁的句子。

2.指名汇报。板书:忧郁。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她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此刻的英子变得自信了,从哪里看出来?

2.指名汇报。板书:自信。

四、小组探究。

自主阅读2——4自然段,思考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画出描述掌声的句子。用……划出英子在同学们鼓掌之前的表现。

(一)学生汇报交流:第一次掌声。

1.课件出示句子: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

“骤然”还能够换成什么词语?

2.第一次是什么样的掌声?指名回答,板书:鼓励。

3.学生汇报,出示描述英子的动作、神态句子体会: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

(3)在大家的注视下,英子最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小英万般无奈之时,是掌声给了她勇气,给了她力量。

(二)交流汇报:第二次掌声。

1.这次经久不息的的掌声其实是对英子的——(赞扬、肯定)板书:赞扬。

2.指导朗读这句话。课件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3.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英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有了同学们的肯定,英子变得自信了。英子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这是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在英子最需要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勇气和力量,是掌声给了她自信的微笑。让我们一齐深情地读好这段话。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感悟信的资料。

这是多么神奇的掌声啊,它能够改变一个人,使她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迈出成功的一步。难怪,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课件出示英子的信,引读。)。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了《掌声》一课,我们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声,个性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你什么时候给过别人掌声?什么时候你得到了别人的掌声?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课堂检测: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词。

()的掌声()地鞠躬自卑得()()的眼泪。

()地注视感动得()()的故事()地坐下。

二、照样貌写词语。

1.默默地:、、、

2.慢吞吞:、、、

3.一摇一晃:、、、

板书设计:

鼓励。

忧郁自信。

赞扬。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五

1、尝试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棒冰,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

2、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棒冰,根据不用的音乐来进行游戏。

彩色纸、水彩笔、固体胶、电子琴。

1、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夏天到了,天气很热了,动物们都很想吃棒冰,我们来给它们做棒冰吧!”

2、出示范例,示范讲解。

先将棒冰棍粘贴在一张长方形的纸中间,然后再将另一张长方形的纸贴在上面,最后画上图案。

3、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4、幼儿互相欣赏。

5、提出疑问,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

6、游戏《怕热的棒冰》。

7、幼儿边唱边表现棒冰的'形态。

8、播放太阳出来和棒冰融化的音乐,让幼儿尝试表现。

9、游戏2——3遍,表扬有创造力和表现形象的孩子。

出活动室。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六

1、教师出示手帕,提问,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是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说出:这些是漂亮的手帕。

2、教师请幼儿谈谈手帕的用处。

手帕可以帮助小朋友干些什么事呢?(手帕可以擦汗,擦鼻涕,擦嘴等等。)。

3、教师请幼儿谈谈怎样卫生地使用手帕。

手帕应放在身上什么地方?上幼儿园要带手帕吗?(手帕应每天换,叠好放进口袋里。每天上幼儿园都应带手帕。)。

4、教师教幼儿叠手帕。

手帕打开后,边对边,角对角折一道,再折一道,最后折成一个小正方形。

5、练习叠手帕。

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张餐巾纸,请幼儿练习叠手帕。多练习几次。最后比一比,谁的手帕叠得又快又好。教师请叠手帕又快又好的幼儿叠给其他幼儿看。

6、教师教幼儿念儿歌,结束活动。

小手帕,四方方,

每天放在口袋里。

又擦鼻涕又擦汗,

爸爸妈妈真喜欢。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七

1、这首词是高中语文二年级《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鉴赏》中的一篇课文,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也是宋代婉约词中难得的佳作。

2、学习内容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词作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移情入景,借景抒情。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情感。

3、学习这首词需要一课时。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词的意境,初步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感受情境、学生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情感内容,进而形成鉴赏评价机制。

1.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

2)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总结出诗人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3)李清照写内心愁苦的名句很多,让学生把握用意象写愁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并熟练背诵,准确无误地默写全词。

2)锤炼词语,品味“轻”、“独”“才”、“却”等字词。

3)深刻体味作者所表现的“闲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形成行为价值观。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感受甜蜜的相思之苦。

1、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李清照有所了解,学习过她的《如梦令》,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导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既温故又知新。

2、学生对于诗歌仅仅是读一读,在独立鉴赏评价方面的能力不足,如何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才是诗歌教学的终极目标。

3、在“闲愁”和“相思之苦”这个情感的理解上,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可能有困难。

多媒体设备-----主要是情境导课时展示一组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的画面,同时用多媒体播放《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画面意境优美,音乐婉转动人,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很快进入情境,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学结束时,也可以师生同唱这首词,将课堂结束在师生情感共鸣的最高峰,余音绕梁,意味隽永。八、教学过程一、诗画导入:

※展示一组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屏幕显示课题)。

1、整体感知:概括词的上下两片所写的内容。

2、本词写的是哪一季节的景物,其中有没有明确点明时令的词句?

明确:秋,初秋的景物;“残”,可解为残留意;“秋”,非为秋天,而为凉意。“花自飘零”,为秋景;“轻解罗裳”,乃为着秋装。

注意:“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为秋景,但在本词中属虚写,乃是作者想象之景,故不为证据。

3、本词写了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初秋的一个中午,“我”独自一人为排解忧愁而去泛舟,在这之中的所见所感,孤独、秋闷之情。

4、作者如何表现自己的这种感情?

明确:

(1)、间接抒情——借用景物营造气氛,烘托人物内心情感。

(2)、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相思、闲愁。

5、精彩词句赏析,品读意境美。

步骤:由学生自找自赏,教师补充。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明确:“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

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兰舟”情结。(梁元帝《采莲赋》)。

(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

1、通过与《如梦令》和《声声慢》的对比,体会李清照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作品中所抒发情感的变化。

2、在之前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3、播放歌曲《月满西楼》,在歌手深情演绎中使学生进一步领略李清照词所创设的优美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请大家搜集整理出李清照词中有“瘦”字的句子,并对这些“瘦”字在不同句子中的艺术效果作100字左右的简要赏析。

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无限伤心夕照中。

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沟御水自西东。

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

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长条短叶翠濛濛。

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八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解题思路.

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六月吗?……

刚刚听了这么多的小朋友发言,老师真是替六月感到高兴因为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喜欢他。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喜欢六月,其实老师也喜欢六月,你知道为什么吗?

……

天气热了,我们可以吃……,

那我们小朋友在学校里能不能吃冷饮?(不能)

那我们靠什么来解渴呢?对呀,可以喝纯净水。

师:我们小学的小朋友一天大约可以喝掉几桶纯净水?

那我们想想看,明天送水的叔叔会给我们小学送来多少桶纯净水呢?现在老师再告诉你,我们小学原有纯净水某某桶。

师:看着这三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没有人说出来的话,教师可以这样引:那如果根据这三个条件,请你编应用题的话,你打算怎么编呢?)

(一)、根据情境编题并解答。(例题)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编题。

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题目补充完整。

请学生把题目齐读一遍。

师:看到这道题目,你打算怎么来做呢?

……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我们来看题。

师:那么根据第三个条件我们又可以求出什么?(板书:现在有纯净水多少桶?)

师:这道题目做好了没有?还漏了什么?集体口答一遍。(板书:现在有纯净水某某桶。)

(二)看图编应用题并解答。(尝试)

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棒冰,

那你想一想,这题该怎样编成应用题呢?

(几个同学反馈之后,同桌在互相讲一讲。)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买来了8根之后又吃掉2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请小朋友齐读一遍。

师:这题你打算怎么做呢?

师:这题是用几步计算的?想一想第一步应算什么?

学生自己做题,教师巡视。

2、刚才有些小朋友编了另外的题目,请看(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吃掉2根后,又买来了8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

师:这题你们会不会做呢?(学生独立做题,反馈并适当的提问。)

(三)直接做文字应用题(加强练习)

师:我们出了喝纯净水、冷饮解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来解渴?(引出水果)

老师这里就有许多的水果,我们要不要去看一看。(出示水果图,有超级连接)

师:有这么多的水果我们先看哪种水果呢?

(题目:1 商店有苹果67千克,卖出32千克后又运来50千克,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

2 超市原有西瓜50个,又运来32个之后卖掉了48个,现在超市有西瓜多少个?)

(四)编题

a 12+5-8

师:刚才我们做了几题有关水果的题目,那你能不能根据这个算式也来编几题算式?

b 任意编题。

师:如果连算式都没有的话,你还能不能编这样的应用题?

师:刚才我们编的题目都有一个什么特点?(板书:两步应用题)

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补充:加减法)

师: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四、发展题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九

质点系就是指由质点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质点都是没有大小的几何点,具有一定的质量。

这是一种物理的抽象。当物体的尺寸(严格的说是相互作用的特征长度)远小于他们之间的距离时,物体的尺寸可以忽略。例如,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很大,地球和太阳的具体形状就可以忽略。可以用质点表示。当然在特殊条件下(比如严格的球体)数学上可以证明质点是一种准确的描述方式。这种物理的近似在两者距离很小时就不适合了,比如水星和太阳很近,计算水星轨道,太阳的椭球形就有影响,不能忽略,这时质点就不是适当的物理模型了。具体是否选择要根据体系的具体特点来确定。

质点系动量守恒的条件。

质点系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为零;系统所受的内力远远地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碰撞、爆炸问题);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此时分动量守恒。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十

在暖身部分的泡泡造型环节中,我利用故事引导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故事情节设计故事引导:出示挂图p1、p2,引导孩子们讲述—:“宝宝吹了泡泡耳环、泡泡水晶床送给了蝴蝶小姐,蝴蝶小姐很开心。小蜜蜂滋滋听说了这事儿,让也想拥有一件泡泡礼物。你们猜,小蜜蜂滋滋喜欢怎样的泡泡礼物呢?”

本次活动,我设置了悬念,引导孩子们由猜测过度到表演,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琴声做各种泡泡造型的律动。这样一来,活动气氛热烈了,孩子们进入了玩音乐的状态。(引导语:宝宝吹了许多会变魔术的泡泡,有的变成泡泡房子、泡泡蝴蝶……)在听鼓声和吊镲声玩泡泡造型时,孩子的经验就第一个环节来说,有所提升。孩子的造型变换无穷,创造欲望被充分激发。

暖身活动的泡泡造型让孩子们在热身的同时,也为“水底生物律动模仿”环节做铺垫。律动模仿让孩子们又掀起一个创造的小高潮,(第一遍音乐)海星、海马、鲨鱼、螃蟹、金鱼、海蛇、水母等海洋生物在海底开舞会,孩子们都用肢体动作表演自己喜欢的海底生物。

配词律动环节(幼儿围圈坐)。

第一小组按备课环节进行:三遍音乐完成。第一遍音乐,老师边做律动边默唱;第二遍音乐,幼儿起立随音乐边唱语词边做律动;第三遍音乐,是加强第二遍音乐的内容。出现情况:默唱时,老师夸张的表情和嘴型十分吸引幼儿,可是第二遍音乐就让孩子们边唱边玩有点牵强,因为孩子们还没有掌握语词,使得孩子们只顾做律动而不注意语词了。与我设想的效果有所出入。第二小组活动时,我在第二遍音乐的形式上做了调整:幼儿坐着,随音乐跟着老师边唱语词边做律动。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第一遍音乐的仔细倾听、观察和第二遍音乐的配词、律动,幼儿对整首乐曲的曲式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三遍音乐的律动表演就顺手多了。

由于配词律动环节孩子已经初步熟悉语词,所以在图形感应曲式环节,孩子们边跟老师唱边看老师画图谱,对曲式的掌握上就事半功倍了。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十一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因孔子所编史书《春秋》包括了这一段时间而得名。

【大夫】。

古代的`高级官职。

【使楚】。

使:出使。使楚就是以国家代表的身份到楚国去。

【国势】。

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侮辱】。

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损害,蒙受耻辱。

例:侮辱生理有缺陷的同学,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打发】。

派遣,使离去。

【欺君之罪】。

君:君主,国王。之:的。欺君之罪指欺骗君主的罪过。

【敝国】。

谦称,称自己的国家。

【酒席】。

用于待客或聚餐的酒和整桌的菜。

【取笑】。

开玩笑,嘲笑。

例:他这次没考好,你就可以取笑他吗?

【赔不是】。

赔罪,道歉。

例:既然人家已经赔不是了,你就算了吧。

【笑嘻嘻】。

形容微笑的样子。

【得意洋洋】。

很得意的样子。

例:李明又获得全市数学竞赛第一名,脸上得意洋洋的。

【面不改色】。

脸上不改变颜色,形容沉着镇定。

【安居乐业】。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反倒】。

反而。

文档为doc格式。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十二

这首乐曲选自《动物狂欢节》中的水族馆。整首乐曲优美惬意,曲式为a间a间b尾。在主奏乐器——钢片琴晶莹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犹如许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戏。间奏是一组渐渐下行的音阶,犹如鱼儿在吐着泡泡玩耍。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十三

1、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 98-48=50(米) 学生乙 48+45=93(米)

50-45=5(米) 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 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 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十四

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炼字来精确表现情感的写法。

2、领会词人情感。

1、重点:“轻”、“独”“才”、“却”等字词的领悟。

2、难点:闲愁的理解。

3、拓展:爱情是两个人的,感受甜蜜的相思之苦。

大体安排: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教读课。

1、学生朗读并背诵。

2、思考何为“闲愁”

一、导入。

亲情、友情、爱情构成了我们的感情世界,在这之中有快乐、有忧愁、有甜蜜、也有苦痛,百般滋味无法尽说。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一剪梅》这首词来体味爱情的一种滋味:相思。

二、作者介绍。

1、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伉俪情笃。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2、《一剪梅》写作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三、朗读背诵。

1、播放课件伴奏,教师范读。

2、课后背诵。

四、教学板块一。

1、师问:“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引出:“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引出:“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3、师问:“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引出: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赵明诚。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4、师问:“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表露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引出: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5、师问:“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分析“才——却——”的妙用?

引出: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五、教学板块二。

1、请同学们想像你与自己的爱人离别会是怎样的情境?

2、师问:请大家体会以下三首词的离别之情:

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生离)。

苏轼《江城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死别)。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不归)。

引出:哀戚幽怨的相思(李煜)、悲痛欲绝的相思(苏轼)、无奈神伤的相思(柳永)。

与李清照《一剪梅》所表现的相思感觉的不同,点出李清照的“闲愁”是她与丈夫两处的闲愁,是对两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美好爱情的联想,所以苦也甜蜜。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十五

【知识与技能】认识太阳能是人类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了解太阳能的转化;知道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方式即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回答,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锻炼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能源问题的关注,树立热爱科学、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阳能的转化及利用。【难点】太阳能的转化。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楼房上安装的太阳能设备(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板)。设疑:大家知道楼房外安装的这些装置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回答举例。

导入新课:以前常在楼房顶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的热量将水晒热后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的广泛应用,现在会在室外安装太阳能板发电,为用户提供电力需求。这些应用都使用了一种能源—太阳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太阳能。

(二)学习新知教师描述事实并提出问题:太阳是自己发光发热的炽热的气体星球,它表面的温度约6000摄氏度,并且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太阳是一个天然存在的巨大的能源库,太阳能属于一级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地球万物都离不开太阳,我们的生活与太阳也息息相关。同学们能简要说明教材图示中“能量”的转化方式吗?【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能的转化及利用(教材图9-7)。

学生思考、回答概述图中太阳能的转化过程。

归纳讲述:(1)太阳能以光波的形式传送到地面,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断生长,动物人类食用植物则间接利用了太阳能。(2)远古时期,植物在光照下发生光合作用,将能量储存在植物体内,经过几百万年沉淀、地壳运动等一系列变化,变成今天使用的化石燃料。

提问思考:无论是传统能源化石燃料、化学能、电能都与太阳能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总结讲解:化石燃料蕴藏的能量就来自于远古时期生物体所吸收的太阳能。所以说今天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均来源于太阳能。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50亿年了,地球在这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

提出问题,拓展思维:新能源“风能、”与太阳能是否也有关系呢?(引导“结合地理所学风的形成、潮汐现象的产生”或用多媒体展示该材料)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评价、讲解: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吸收热量却不同,由于吸收热量的不同导致空气受热不均匀而产生风,所以风能来源于太阳能。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能,受热蒸发进入大气层,经过一系列水循环最终形成水能,因此水能归根到底也来自于太阳能。

【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能的转化(太阳能与其它能量的转化关系)。

教师归纳:我们生活生产中所需能源绝大部分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可以转化成化学能、电能、热能、光能、风能、水能等。提出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太阳能可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多种形式的能量。同学们知道太阳能还有哪些应用吗?学生交流讨论、思考、回答。

【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能的利用(光合作用、家用发电、飞机等等)。

归纳讲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太阳能的利用已经从大自然的天然应用转向了社会生活生产的多方面研发应用。太阳辐射能主要有以下方式:光—热转换,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太阳辐射能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如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等。光—电转换,即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三)巩固认知。

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认识?作业:课后查找资料,调研太阳能的发展历程、使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写一篇小论文。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钻的教案参考(热门16篇)篇十六

在windows桌面上的每一个图标,都指向一个应用程序,每运行一个程序,桌面上就出现一个称为“视窗”的图形,我们通常也把视窗称为“窗口”,如果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就要同时打开多个窗口。如何运行程序,打开窗口呢?别着急,请跟我一起学。

2、新授。

(一)、打开窗口。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打开窗口:

1、把指针移动到桌面的图标上,然后双击。

2、单击“开始”按钮,在菜单中选择需要运行的程序图标或需要打开的文档并单击它。“开始”菜单中的每一个命令和桌面上的每一个图标一样,都代表着一个应用程序,每运行一个程序,就打开一个窗口。

(二)窗口的组成。

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最小化按钮、化按钮、关闭按钮、工作区、边框、窗口角。

(三)窗口的操作。

1、窗口的化、最小化和还原。

化与还原:单击“化”按钮,窗口就扩大到整个桌面,这时“化”按钮就由“化”变换为“还原”。如果要恢复原来的窗口,单击“还原”就可以了。

最小化与还原:单击“最小化”按钮,窗口就缩小为一个图标按钮,存放在任务栏上。如果要恢复原来的窗口,单击任务栏上的图标按钮就可以了。

2、窗口的移动。

窗口化是无法移动的。

3、窗口大小的改变。

4、窗口的关闭。

要关闭窗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单击“关闭”按钮。

3、练一练。

1、完成练习1。

2、通过“开始”菜单打开“写字板”窗口,练习窗口的化、最小化、还原、移动、缩放等各种操作,然后关闭窗口。

4、拓展知识。

同时打开3—5个窗口,然后将指针移支任务栏的空白位置,单击右键并选择“层叠窗口”,看看有什么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次滑雪小学(汇总16篇)

    优秀作文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看看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或许能够引发你们新的思考和创作的灵感。寒假里的一天,妈妈带我去泉

    我爱我班教案(专业16篇)

    教学工作计划包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确定等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树立集体观念,激发学生为集

    乘车安全安全教案大全(23篇)

    在全面推行安全教育的背景下,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安全教案已经成为教师们的责任和任务。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安全教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没有是不可能(专业12篇)

    优秀作文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的展示,更是对心灵的释放和思想的启迪。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生理学专业毕业自我鉴定范文(21篇)

    自我鉴定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我鉴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我参加工作整,从

    不能玩教案(优质20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认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旅游四年级大全(18篇)

    写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需要有合理的结构和有条理的内容,还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精彩的词语。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示。从今天起,暑假也算

    此生未完成的读后感(实用17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悟阅读材料中的思想和情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读于娟的《此生未完》,让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生死

    幼儿四个太阳说课稿(精选17篇)

    教案模板可以作为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自我反思的重要工具。接下来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教案模板,在备课过程中可以作为参考。生活,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朗读感悟的几个

    童年真正的朋友(实用17篇)

    作文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请大家注意,以下是一些经过审稿的优秀作文,它们既有内容上的深度,又有语言上的精准度。应该是能够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