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

时间:2023-10-31 作者:ZS文王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

教学计划应该具备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学习和提高。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一

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课件。

实验用品:事先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字样并晾干的滤纸,事先用酚酞溶液画好“小笑脸”并晾干的滤纸,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浓氨水。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二

能了解化学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初步掌握并运用化学语言——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

知道并熟练记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能根据物质化学式进行如下计算: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通过调查和分析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1、本课题内容较多,建议分两课时完成。

2、关于图4-11化学式h2o的教学,最好是从实物水以及水分子模型出发,来认识水的化学式h2o的宏观和微观意义。看整体还是看局部?突出数字还是强调符号?并引申出符号前面加数字的含义。然后来一个节目表演:超级模仿秀,我行你行他也行!完成课本p79讨论题。最后由学生概括总结出符号周围数学的含义。

3、记忆化合价或编写化合价韵语、歌谣或快板,在第一节课上布置,第二节课前5分钟交流,检查,选取其中琅琅上口的“作品”予以“推广应用”。课后将所有交上来的口诀都张贴在教室里,以肯定同学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保护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讲练结合。对于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其活动与探究应在课堂上完成,最好是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4、关于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的教学。建议采用教师启导学生自学讨论互纠概括小结应用实践形式组织教学。

5、创设问题情景,创新迁移应用。可以改编或自编联系实际的题,培养学生的临场阅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猜想假设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

6、关于药品标签的教学说明。收集一些化学药品的标签,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并适当讲解化学试剂按纯度分级的情况。课后布置学生探究:按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分别收集食品包装、饮料标签、洗涤用品标签、涂改液标签等,从中你了解哪些知识,谈谈你的收获。将学生们的作品予以展示。此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产品说明书的意识。

物质名称。

化学式。

含几种元素。

哪几种元素。

属于单质。

还是化合物。

一个分子中。

含几个原子。

水银。

氢气。

二氧化硫。

硝酸铵。

nh4no3。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认识到只有均衡膳食才能更好的维持人体的元素平衡。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同学讨论、查阅资料,了解钙、铁、锌、碘等营养元素的食物来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题学习,更加注意平常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

习惯。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难点: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三、

设计思路:

从补钙的生活经验,从电视中经常看到有关补钙、补锌和补铁等广告,以此为基础对于本课题内容应该不难理解。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习时不够重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黄金搭档”广告视频。

【讲解与过渡】广告语中的钙、铁、锌、硒是元素。(引入课题)。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5,并出示下列问题: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课本,认识教材上图表的内容,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为微量元素,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常量元素钙钠钾。

微量元素铁锌硒氟碘。

有害元素铅镉汞(介绍水俣病痛痛病)。

课堂练习。

四板书设计。

常量元素(含量大于0.01%):o,c,h,n,ca,p,k,s,na,cl,mg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fe,zn,f,i,se(硒)。

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常量元素:钙钠钾。

2.微量元素:铁锌硒氟碘3.有害元素:铅镉汞。

五教学反思:

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本节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悟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本节课的教学大量用到学生分组讨论,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确立三维目标,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能够做出解释。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四

铁的性质是现行教材(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氢、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a.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

b.学会铁制品的一般防锈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a.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b.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a.通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b.通过宣化钢铁公司的发展史及我国钢铁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2)难点:a.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

b.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

1.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铁制品已是司空见惯,对铁的一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了解。因此,对于铁的物理性质,可采用以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入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关于铁的化学性质,在本章之前已经学过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与酸的反应,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也曾接触,则可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加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2.教材处理及意图。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宣化钢铁公司生产发展情况,钢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我国的钢铁发展史及产量情况等资料的收集。每一组推选一人课堂发言,教师评价总结后转入铁的性质学习。这样处理能使学生自主认识身边常见物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铁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讨论题的形式完成,教师选取生活中的钢铁制品为例,由学生讨论各应用了铁的哪些物理性质。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3)铁的化学性质采取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铁跟氧气的反应时,在学生了解铁丝在纯氧中能够燃烧但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在空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探究铁镁两种金属跟氧气反应时的条件的差别,得出镁比铁活泼的结论。在学习铁与酸反应时,由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导入,学生亲自动手做锌、铁、铜与酸混合的实验,探究锌、铁、铜的活泼性差异。学习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时,则通过一个新奇的实验导入:一把明亮的小刀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取出,铁刀变成了铜刀,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奥妙,探究反应的实质。如上的教材处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过程,获得主动发现的快感,增强了学习兴趣。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五

摘要:化学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陌生的课程,而初中化学又是初中教学乃至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如何解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化学教学成效,即为文章将要讨论的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对化学课程的态度,这对初中教学及未来的高中教学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

在初中的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1)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初中化学课程中,理论性的知识多,而且知识的严谨性与逻辑性非常强,再加上大量的分子公式、元素构成等,这些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知识的初中生来说都过于艰深,所以学生很难对化学产生兴趣。(2)师资力量不足。之所以会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从事化学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并且现有的化学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无论是教学水平上还是在教学能力上,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3)实验设备不足。初中的化学实验设备不足,主要还是由于校方对化学课不够重视造成的。此外就是因为初中学生往往由于好奇心而对一些实验器械造成损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要想解决上述几个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校方和教师要加强对化学课的重视,要认识到化学教学对学生在初中的发展及未来在高中发展中的重要性,要加大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投入。校方应多方聘请教学能力、水平高的教师来执教,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化学教师进行行业内的交流与学习,此外校方还应保证实验设施的齐全。其次,就是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对实验的破坏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记忆并练习各种理论与实验上的知识。最后一点就是要加强管理,制订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及实验管理章程,以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实验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实验设施的安全性。

在初中教学中,化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经调查发现,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如学生兴趣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不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加强建设、加强认识、大力发展师资力量等方面来解决。

参考文献:

王文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5)。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尖山乡民族初级中学)。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六

4.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会判断典型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及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本节教材分成"分子"和"混合物和纯净物"两部分。

前一部分着重于描述物质由分子等粒子所构成,讨论分子的基本性质。教材一开始从人们所熟悉的一些日常现象入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会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质是由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构成的结论(分子是构过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缩小,及晶体碘的升华与凝华等实验现象,使学生在建立起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的结论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分子是运动的及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推论(即分子的性质)。之后,教材以水变成水蒸气,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几个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运用初步介绍的分子知识对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分子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教材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确信分子存在的客观性,展示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同时用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去想象分子的大小和运动状态。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对分子的认识。

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气的组成及硫粉和铁粉混合实验为基础从宏观上对混合物和纯净物两个概念做了区分。然后从微观上-用初步掌握的有关分子知识进一步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使学生能初步建立纯与不纯的相对概念。

本节重点研究的是有关分子知识。分子看不见也摸不着,对于它的存在学生很难相信,接受起来远不如第一章知识来的快。教材第一章重点研究的是氧气的制法及性质。对于氧气学生比较熟悉,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建立起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的概念。氧气尽管也看不见,摸不着,但学生能凭生活经验确信氧气真实存在着。鉴于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也从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入手,例如:人经过花圃或酒店,为什么能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干;糖块放在水里,为什么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等。将宏观现象做为纽带,诱发学生进行想象-人能嗅到花或酒的香气,是因为花或酒中有香气的分子(或粒子)扩散到空气中,接触到人的嗅觉细胞而使人嗅到了香气。湿衣服能晾干,是由于水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糖块放在水中溶解,而水有了甜味,是由于糖的分子扩散到水的分子中间去了。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感知分子的真实存在。将宏观现象与微观结构建立起了联系。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实验(氨分子扩散实验、品红扩散实验并补充酒精与水混合实验)融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分子的真实存在,同时也便于学生学习分子性质时,树立起分子是运动的,不同物质分子大小不同和分子间都有间隔距离的想象。为了使学生更加确信分子的真实存在,除向学生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照片外,还可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其它分子的照片。

对于分子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知识的一个重点。教师首先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第一章中涉及的几个物质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观过程,然后让学生用初步掌握的分子知识以小组的形式从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进行实质性的分析,从而给分子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

本节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使学生树立分子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的辨证观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从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来说分子是不可分的整体粒子,因为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也不能保持原来物质的化学性质。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分子可以再分是说它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起了变化,变成别种物质的粒子了。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辨证地思考问题。分子概念中还强调了"化学性质"是因为通常讨论的物理性质是一种宏观现象,是该物质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每一个单个分子所能表现的,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等。本节知识不仅应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也应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内在含义。

在学生对分子概念有了了解之后,师生应对分子的基本性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除能指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外,还应认识到分子非常微小,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如能自制或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微观粒子运动的动画,一方面可以诱发学生进行想象不同状态的物质其中无数粒子在不停运动的图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增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初二物理中学生已学习了分子运动论的有关知识(分子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可向学生指明有关分子热运动和物态变化是物理学要深入一步讨论的问题。学生如果对分子运动状态、分子间力和物质三态相互转化的本质有所认识,将对以后学习溶解、结晶溶液导电等大有好处。

对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有关知识,建议教学中还是从实验入手,让学生由感性认识去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并进一步从微观角度去分析。最后,还应使学生认识物质纯与不纯的相对性,培养学生辨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七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创设情景]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提出问题]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学习]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观察化学变化。

[阅读分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明确以下几点: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课后作业]。

1、记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完成p6交流共享。

3、记忆有关实验现象。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八

教学重点:

分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从宏观和微观上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难点:

对分子概念的理解;领悟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通过实验、图片展示及假象粒子的存在,指导学生抽象思维的.方法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参考:

一、布置复习内容和家庭小实验。

1.复习内容:初二物理有关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

2.家庭小试验:将等体积的大米与小米混合后观察总体积的变化。

1.复习检测(投影)。

判断下列变化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1)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2.引入。

3.所要研究内容的实施过程:

1)演示实验。

演示氨水与酚酞混合的试管实验,学生观察、汇报实验现象(包括:混合前氨水、酚酞的颜色及混合后溶液的颜色;氨水的气味)并判断它们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2)指导学生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两人一组做书203页氨分子扩散实验。提出观察要点:氨水与酚酞没有直接接触,能否使酚酞变红?若有变化,变化的顺序是什么?(学生观察、记录并汇报实验现象)。

3)提出问题。

4)学生讨论。

学生大胆想象物质的构成,四人一组讨论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5)汇报与交流: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6)解释。

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我们可以想象到物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实验中氨的小粒子跑到酚酞点处,酚酞就变红。如果跑道我们的鼻孔里,接触到嗅觉细胞,就能闻到氨的刺激性气味。糖放在水中一会儿变没了,而水有了甜味,是因为糖的小粒子扩散到水的粒子中间去了。湿衣服能凉干,是因为构成水的粒子在风吹日晒下扩散到了空气中。现在科学实验已经充分证明:物质都是由相应的粒子构成的,分子就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九

本课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回顾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信息技术全面的发展历程。

二、课前准备。

信息发展的图片、视频。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前景;

(2)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3)了解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2、情感性目标。

(1)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好处;

(2)唤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

(3)培养学生学习好信息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前景;

(2)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2)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屏幕展示恐龙视频。

教师:恐龙不是来绝了吗?为什么动画片还有恐龙呢呢?

学生回答。

教师:不错,因为它使用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

2、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a、展示案例1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计算机和网络对信息交流产生的影响;

学生观察、汇报。

b、阅读案例2、3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看书、交流汇报。

教师: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信息技术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从生产到生活,从娱到学习,从交通到通信……到处都有它的影子。

(2)指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未来。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案例4、5、6,说这些新的信息技术带来了哪些好处?

学生阅读思考、小组交流。

小组汇报。

总结:完成p10填空1。

教师:你希望信息技术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3、巩固练习。

完成“试一试”部分的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同学评价。

4、评价总结。

教后感:

学生的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学生对历史可能知道可能甚少,我们可以拿过去的东西和现在的东西比较,让学生感觉它们的变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十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授课以基础知识为主,不增加难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上多少是多少,不抢进度,尽可能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有事可做,体现他们的成就感,在他们毕业时,不要对本学科带有任何遗憾。

二、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化学式与化合价这个课题按正规课时分为二个课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把这个课题分为四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化学式的概念、化学式所表达的含义。第二课时主要介绍化合价,记化合价。第三个课时就是我今天讲的三个内容1、根据化合价求化学式的步骤,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推求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例来讲述推求的步骤和方法。2、是讨论部分:根据化学式求出某元素的化合价。就是已知化合物中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以推求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书上没正面介绍,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自学来解决。3、化学式的读法这部分内容属于规则性质,无多少道理好讲,但要求记住和应用。第四课时就下一节课要讲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内容,书本上对这些内容要求不高,故在下一课教学中不准备任意扩大与加深。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出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背诵化合价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都在于:如何应用化学价来求化学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撑握这部分知识,首先按课本上讲解了求化学式的五步骤,然后马上进行反馈,最后又介绍了一种方法,十字交叉法,使学生更好、更快写出化学式来。

五、教学程序及设想。

复习部分。

首先创设情景,通过猜迷语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温故旧知识,

其次是通过默写元素符号、化合价为本课讲述的内容作准备新课部分。

新课部分。

1、应用化学价来求化学式:要是由老师讲解,学生领悟方法,并通过反馈得以落实。

2、讨论部分和化学式的读法:主要由学生完成,以此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发杨互帮互助的精神。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十一

知识与技能:

(3)认识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展示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飞机、坦克、轮船等)。

介绍:以上这些实物或图片中的物质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或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感想]如:

1.想到金属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2.感到金属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

3.想要知道它们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4.想知道制造不同的东西根据什么选用金属。

[新课引入]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金属材料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对它们很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疑问。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十二

设计意图:

在我园年俗表演中,我们邀请了皮影艺人为孩子们来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艺术中,孩子。

们对皮影戏这门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园也为孩子们开设了有关皮影戏。

的活动,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活动,了解皮影戏,学习制作皮影并尝试表演。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皮影戏的有关知识,知道表演皮影戏需要用到的`一些道具。

2、了解制作皮影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3、激发幼儿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了解欣赏皮影戏。

天我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我特别特别喜欢的故事《小小的早餐》,请你们欣赏一下。

2、幼儿观看,教师表演。

引导幼儿说出皮影戏,知道表演皮影戏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灯影戏”,就是通过我们这。

个戏台幕布后面的灯光投射出我们这个活动皮影的影像,这种表演形式我们叫他“皮影戏”

也叫做“灯影戏”

让幼儿探索,尝试说出皮影的制作过程。

为了做工方便保存方便,我们现在都是用塑料板纸来制作皮影的。

师:孩子们,我们制作皮影一共分为几步呀?

幼:三步。

师:第一步是绘制皮影,第二步是剪切,第三步是将材料把皮影卡连接在一起。

教师示范制作过程。

二、幼儿制作皮影,教师巡回指导。

三、表演皮影戏。

每组幼儿表演不同的主题。

四、活动延伸。

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分享给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那我们带着这些皮影给其他小朋友进行表。

演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从本节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以往的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对奇妙的微观世界有所了解。从认识到分子、原子的存在开始,逐步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在第一排喷洒空气清新剂,而坐在教室每个地方的学生都能闻到清新的气味)及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多媒体,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

课堂教学中通过浓氨水的扩散对比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利用这一结论对前述现象作出具体解释,对如何运用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来解释宏观现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关于分子间有间隔的内容,通过用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总结出:分子之间有间隔,同时延伸到物质的热胀冷缩,物质三态的变化,向车胎里打气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让学生确认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

教材中还设计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领悟从宏观物质进入微观粒子,为后期学习作好知识铺垫。

二、学情分析:

在初二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但从化学角度讲解涉及的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以及热胀冷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特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4、学会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四、教学课时与教学准备:

1、教学课时:(1课时)。

2、教学准备:红墨水、冷热水、大、小烧杯、氨水、酚酞试液、酒精、量筒、教学课件、温度计、体温表。

五、教学重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七、教学方法:实验启发式与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多媒体辅助。

八、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活动]教师在教室第一排喷洒空气清新剂。

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闻到什么?为什么全教室的学生都能闻到清新剂的气味?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发现问题:

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由此引入构成物质的粒子的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设计意图]引出课题: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身边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出高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

2、新课学习:

[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

[追问]:我已经停止喷洒空气清新剂了,为什么现在仍有清新的气味?

[经过讨论得结论板书]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讲解]:停止喷洒空气清新剂,但空气清新剂的清香仍然存在,说明构成空气清新剂香味的粒子——分子,虽然肉眼无法看见,但却真实存在的。

[ppt投影]:

1、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图3-2)。

2、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图3-3)。

边展示边说明: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是目前最小的文字,小至原子的大小,说明我国已掌握了操纵原子的技术。

[学生活动]边听、边看、边疑,得出结论: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肉眼无法看见,但微观粒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宏观物质。

[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二: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原子的特征)。

[ppt投影]。

(一)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原子的特征)。

1、分子等粒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活动探究]红墨水分别在冷、热水中扩散。

[追问]:为什么红墨水能在水中扩散?为什么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速率快?

[演示实验]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

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例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

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同时播放实验过程及微观过程)。

[ppt投影]:

2、分子等粒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学生活动]想象、理解:分子、原子有多小。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100ml水+100ml酒精=200ml液体;正确吗?

[学生活动]学生实验:

1、量取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在一起观察是否等于200ml。

2、用酒精温度计,体温表分别测出水温和体温,观察表上数值变化情况。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上述问题。

[ppt投影]。

3、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与温度,压强有关,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教师活动]活动与探究三:分子、原子的概念。

以水的电解为例,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讲解,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

通电。

h2o。

h2+o。

2[板书ppt投影]。

三、分子、原子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强调:“保持”是指保持“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理性质”,“最小粒子”是指“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强调:“最小粒子”不是指绝对的最小,而是指“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3、分子与原子比较。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1、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彼此之间有间隔。

3、总是不断地运动。

4、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点。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为原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

联系。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质没有变,分子本身没变化。(物理变化)。

2、物质变了,分子本身也变了(化学变化)。

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听讲解,理解和领悟。

巩固、深化。

反复从《水分解的微观变化》领会分子的“分与合”,做出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粒子变化的图示。

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联系新旧知识,提出问题,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矫正总结]。

[巩固训练]练习册本节选择题部分。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九、板书设计:

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原子的观点或特征)。

1、分子、原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

2、分子、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隔,间隔的大小与温度、压强有关,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1、解释有关常见现象。

2、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三)、分子、原子的概念:

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特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与原子比较:

十、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首先认识分子、原子的客观存在,然后建立微观粒子模型,体会它与宏观物质的不同,掌握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变化,最后进一步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反思:

1、教学手段形式多样。有实物展示、实验演示、活动与探究、多媒体投影相互有机结合,使抽象概念形象化,突破难点,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但要注意多媒体只能起辅助作用。

2、实验与活动探究均采取对比方法,如红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浓氨水分子扩散实验采取氨水直接滴入酚酞溶液与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进行对比,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3、将化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如院子里的桂花香,食堂里的饭菜香等,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

4、从微观角度认识和区别物质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仍是师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十四

第十二课走近香港—幻灯片模板、母版和版式(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在学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对ffice组件的更进一步学习,pwerpint2000是office2000中的一个重要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编辑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接受此内容。幻灯片的操作是信息技术中基本的操作,幻灯片是数据呈现的很好载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经常用到,也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目标:学会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审美意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板与版式的更换。难点:母板与模板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中已经学会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这课时进一步熟练操作。

三、教学方法分析。

讲述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三、教学准备。

软件:pwerpint2000。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举例演示学生的作品。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选择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经制作完成了一个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个幻灯片页面,这节课我们要来丰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

教师演示:打开《走进香港》,增加一个幻灯片页面,“插入”-“新幻灯片”,程序自动选择版式,模板自动应用第一张幻灯片,继续插入多幻灯片张,版式自动选择,同第二张。

教师提示:“插入新幻灯片”和“新建文件”的区别。

学生回答:更换版式(可让操作能力好的学生上来操作)。

教师讲述:与版式相类似,模板也可以更换,但两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请大家在操作的时候注意观察(在课堂小结中提问)。

教师讲述:应用模板使我们创建的'幻灯片有统一的外观,比如要在每个页面的右下角出现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现同一的徽标,但是还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们可以使用幻灯片母板,“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

教师边演示边讲述: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3、操作练习。

学生操作:打开前一课时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课本第63页“练一练”

附加要求,在幻灯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级姓名,

文件保存为d:班级+。

4、深入巩固。

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几件作品演示给学生看,对典型的错误做全班演示更正。。

5、课堂小结。

更换版式和更换模板的区别。

模板和母板的关系。

6、课后教师反思。

(3)教材在本单元中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还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十五

一、教材说明、分析:

本篇课文为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节课的讲授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内容,着重讲授”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该篇作为鲁迅的短篇小说名篇,具备了写作赋形思维训练中”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作为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该课书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及对小说的简单鉴赏分析,学会并力求掌握从人物分析推知小说主题的鉴赏原则,再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构建小说鉴赏的基本框架,具备小说鉴赏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学习、鉴赏,乃至创作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该篇小说中多次用到”重复“和”对比“的手法,熟练掌握这两种手法对于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势必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

(2)情感目标: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感情。

(3)重点: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分析。

(4)难点:从分析人物到提升主题的思维训练。”重复“、”对比“手法在实际写。

三、程序设计说明:

1、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

问题1:我所认识的鲁迅。(幻灯展示)。

问题2:什么是小说?小说鉴赏应注意些什么?(幻灯展示)。

2、点明学习目标和重点,进入新课。

3、讲解”重复“和”对比“的含义。(不要求学生背下来)。

重复:就是在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来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句、行文,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手法。

对比:就是在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来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句、行文,以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手法。

4、找出《故乡》中运用反复与对比的地方。(看前四个自然段)。

问题3: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什么?

问题4:”我初到故乡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教师示范分析图表的前一小部分,重复、对比的例子各一,剩下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

问题5:试根据刚才的分析方法自己从文中选取材料分析”重复“、”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做针对性指导)(旨在让学生独立体会、理解重复、对比手法。)。

4、检查、实际操作:问题7:请根据自己的。

体会,自选内容,运用”重复“、”对比"手法写几句话(可以运用其中一种或两种综合运用)。(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5、小结:通过上面的讲解分析和操作,我们了解了重复和对比手法的正确运用能增加文章的立意、表达效果,关键是在运用时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整体立意和主题内涵,选择好要运用的材料对象的本质和主题内涵的相关、相似或相反、相对。这更多的是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在运用中仔细揣摩、体会。

6、作业布置:(旨在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运用能力。)。

分析下面这一幅对联中重复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一样吗。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十六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

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

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创建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可以提到当今热点布什再次当选总统,但美国历史上没有连任三任的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部分,可以提到中央2套的《鉴宝》,让他们知道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可以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

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活泼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可以激励他们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在从事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十七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本课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媒体。

幻灯片、图片、视频。

教学结构与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已习惯了借助了电灯照明,使用电话与人交流,我们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五颜六色的汽车来来往往,遥望蓝天,银白色的飞机在空中翱翔......还有今天的世博会,这些都让我们自然的联想起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师引导]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在生产领域又有一次大变革。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人类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相关的知识。

[板书]。

第20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力广泛应用。

[教师引导]同学们家中或周围都有哪些电器,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的生活和“电”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电是如何发明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小字内容。

[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第一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即政治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那么电是怎样发明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二、三段小字内容。

[学生复述]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但这种发电机存在许多缺点,到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才进入实际生产领域。

[学生回答]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并可按用户需要分配能量,使用方便、清洁高效、价格便宜等。

[教师小结]由于电力作为能源具有这么多优点,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电器的发明与使用。

1.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

[教师小结]总之,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很不方便,所以说,电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在生产领域的一场巨大的变革,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教师引导:第二次工业革命另一个重要领域的发明,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通讯领域。

[出示图片]早期的电话。

[教师讲解]这是最早的一次电话通话演示,图中的通话者就是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在1876年的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贝尔展示的电话引起了轰动。电话及电报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而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

[教师过渡]在电器发明领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最为著名。下面就来了解一下爱迪生和他的发明。

2.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了解爱迪生发明灯泡的过程。

[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在电灯发明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种灯不但亮度差,而且烧起来有黑烟和臭味,要时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还很容易引起火灾。自从电出现以后,很多人都想用电来照明,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效果都不理想,以至电灯很难普及使用。

爱迪生立志解决这一难题,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和他的助手们废寝忘食,试验过从世界各地找来的1600种耐热材料、6000种植物纤维,才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终于造出了耐用的白炽灯。

[教师补充]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大王”。他一生中有近两千项发明,正式注册的就有一千三百多项,其中最著名的除了电灯以外,还有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碱性蓄电池等。许多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而他本人却回答说:

[投影显示]。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教师提问]请大家就这句话结合自己对爱迪生的了解谈谈个人的认识和感受。

[学生回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十八

化学式(第一课时)。

新授。

1、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及其表示的意义。

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3、了解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化合价规则。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探究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的世界观教育。

1、理解化学式的含义。

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启发式、讨论归纳、讲练结合等。

多媒体。

导入新课化学式的含义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及化合价规则。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

1、什么是元素符号?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几种?

3、什么叫单质?什么叫化合物?

三、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在化学上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怎样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表示方法——化学式(板书课题)。

四、讲授新课。

(板书)(一)化学式的定义。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思考(多媒体展示)。

下列物质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并将其化学符号写在相应横线上。

(1)铜。

(2)硫。

(3)二氧化碳。

(4)氧气。

(5)水。

(6)氯化氢。

(7)氦气。

(8)氨气。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2、讨论。

(1)物质的名称能表示出物质的组成情况吗?

(2)表示这些物质的化学符号能表示出物质的组成情况吗?

3、请以水的化学符号—h2o为例说明这种符号是通过什么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的?

(1)元素符号。

(2)元素符号右下角的角码(说明:没有角码是将“1”省略)。

4、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是化学式吗?

(板书)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过渡:1、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你能以cu以为例说出元素符号表示哪些意义吗?

2、现在,我们学习了化学式;那么化学式能表示哪些意义呢?

(板书)(二)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1、你看到“h2o2”最想知道什么呢?(它表示什么物质)我来告诉同学们,h2o2——表示双氧水这种物质(化学式表示的第一个意义——(1)表示一种物质)。

2、“h2o2”这个化学式还能表示出什么意义呢?

优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通用19篇)篇十九

晓雯同学是八(3)班的一名特殊女孩。小时候的轻度小儿麻痹,导致她走路有点跛,平时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心理较为脆弱。一度我期待她身残志坚,平时与她交流多以鼓励为主,但对待她的学习与其他同学要求是一致的。英语老师程老师对待她的英语学习也是严格要求。在一次英语课上,晓雯同程老师起了较大的冲突,她不管不顾地把所有的英语材料全部撕毁。从此,再也不学英语,英语课上就发发呆、抄抄东西。自此,很多科任老师与她相处时,都谨小慎微的。我自信地呵护她的自尊心,我们一直都相安无事。

近阶段,八年级所学的一次函数知识难了点,我了解到晓雯的数学学习碰到了困难。平时上课也较关注她。同时,在班级里也找了田方雨同学协助她。这次我与晓雯同学的矛盾激化源自于当天的中午作业。田方雨同学告诉我,晓雯当天的中午作业一个字都没写。当时,我急着去集体备课,并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是让其他同学提醒她在晚上放学前必须把作业写好交给我。但小姑娘却把当天的数学作业给撕了。

现在的我,感觉很委屈。自认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关爱学生的心灵成长,同时认真负责于他们的数学学习。出现这样的状况,让我充满着无力感。我看着一直站立在身侧的田方雨说:“你帮陈晓雯把书捡起来吧。”

在下面的一周时间里,我一直同陈晓雯处于冷战状态。她作业不交、上课不听,我亦置若罔闻。她一直用一种仇视的眼光看着我。我们的关系降至冰点。如何改善我和她之间的关系,我多少有点力不从心。

一天下午,我在八(3)班上一堂数学练习课。我观察到陈晓雯一直低着头,于是我慢慢地走到她附近,发现她正在不管不顾地做着语文抄写练习。我随之提高了讲课的音量,她抬起了头,伴之以挑衅的眼光看着我。我忍住心中的怒气,把语文的相关练习没收,放置于讲台上。我继续下面的授课内容。晓雯无所事事地低着头。我庆幸她没有再次地发作。下课铃响后,我捧着她的语文作业,郑重其事地送到她面前,轻轻地触摸了一下她的头说:“现在可以抄写了。老师也需要尊重啊!”她轻轻地抬起了头,我分明看到她眼里有丝丝的泪意。

第二天的早上,我居然意外地收到了陈晓雯的数学家庭作业。虽然,那天她在数学课上依然低着头,但我的心里还是住进了阳光。当天晚上,我辗转反侧。女孩的泪眼、女孩的作业,让我看到了改善我们彼此之间关系的一线曙光。思考良久,我决定在次日的数学课上实施我的转变计划。

等待着。我突然意识到晓雯是有点跛的,她不好意思公开地在所有同学面前行走。我捧着学习用品轻轻地走到她面前“不要拒绝老师哦!”我真诚地对她说。

接下来的课,我专注于授课内容,这天的课学生们似乎听的尤其的专注。我心中扫除了阴霾,快乐的情绪左右着我,我似乎感觉到了晓雯也不时地抬头看向我。

第一节课与第二节课的间隙,周雪端着一盘雪松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老师,这是陈晓雯送给你的。”说完她就走出了办公室。我不在细究如此短的时间,晓雯是如何弄出一盘雪松的。我的心中充满的是喜悦。

在接下来的数学课上,很少板书具体书写过程的我,常常认真地板书一两道题目的过程。因为我同晓雯聊天的时候发现,她对书写具体的解题过程不自信。在我课后的个别指导下,她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有了信心。数学课上,她不在低着头。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存在于情感教育情境下的师生情感交融气氛的创设中,存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的表达和传递中。克鲁普斯卡娅在谈到教师怎样热爱学生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将爱浸入到学生的心田,触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反应,以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很多的教育书籍都提醒老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但当我们碰到脆弱、极端的学生时,我们又常常选择放弃。自认为自己已经尽责,是孩子们本身不争气。殊不知,有时候只需要我们再坚持一会儿,我们同样亦能叩开一扇冰封的心扉,开启一段美好的教育旅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关范文推荐

    最优合同协议书违约责任范文(22篇)

    在商业合作中,签署合同协议可以为双方提供法律保护,避免纠纷和争议的发生。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合同协议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合同写作技巧。

    优质忠诚维护核心心得体会(汇总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现在就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对大家的写作能力会有所帮助。“看完之后,满满的安全感。”“厉害了

    最热中外名著读后感(模板13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所读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和情感。阅读下面这些读后感,你会发现作品对每个人的触动和共鸣是如此

    最新餐厅采购工作计划范文(14篇)

    工作计划范文是对工作内容、时间安排以及目标结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书面表达,它有助于我们清晰地了解工作情况和进展。如果你还不太会写工作计划范文,不妨看看以下小编

    实用三年级数学说课稿冀教版大全(15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准备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口算在日常生活中

    最热学生军训工作自查报告(模板21篇)

    自查报告的编写过程,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所取得成绩和表现的全面回顾和评价。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推荐几篇优秀的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帮助。

    2023年书画展邀请函通知范文(15篇)

    撰写邀请函时,我们可以适当借鉴一些优秀的范例,学习其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邀请函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邀请函。与请柬同属于邀请信,

    优质遵守公共秩序倡议书范文(18篇)

    范文范本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提供一个可靠的写作模板。探索这些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写作的乐趣和内涵。广大市民朋友们:遵守秩序,自觉排队,文明礼让,是

    精选高中物理培训心得体会(模板15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机构和讲师的反馈和建议,有助于提高培训质量。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学到了新知识,更让我明白了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近年来,全国高考物理科目考

    优质制作沙包的感想和体会(案例17篇)

    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经历某个事件或完成某项任务之后,对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进行了全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