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论课程考核目标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管理论文(通用5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ZS文王高校理论课程考核目标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管理论文(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理论课程考核目标篇一

摘要:我们知道,高等学府的建立是国家输送人才的根本,也是四化建设的重要根据地。改革开放后,高校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中国大地上。随着高校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壮大,当代有很多高校都开始纷纷设置各种管理机构,为学校的日常事务服务,但是在减轻了学校运作负担的同时,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也开始出现了各种问题。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机构问题

高校作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承载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高校的规模逐渐开始壮大,现代的很多高校都开始设置起各种管理机构,然后任由这些管理机构迅速和全面地占领高校的各个行政管理部门。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理应是要致力于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和学习情况,也贡献社会的组织。但是由于现在高校的管理机构数量过多,导致了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的臃肿和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以及行政管理工作的滞后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久久得不到解决,必然会使得高校行政管理出现严重问题。

一、行政机构设置问题

1、首先,由于行政机构的设置不够合理,造成了高效行政管理人员过多。由于长久以来的历史原因,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过多。从现代组织的高效运行的角度分析,现代高校并应该有如此庞大的人员设置。高校本来应该是是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组织,因此在一些高校中,行政人员数量远远高于教师人员数量,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多于的人员对于高校经济开支来说成为了沉重负担,养老,保险等问题层出不穷。从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的角度分析,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的人员大可进行一定的裁减。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力求实现一人一岗或一人多岗,坚决避免一岗多人的不合理现象。

2、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行政机构设置得过多。在行政管理的具体机构和部门分支的设置上,由于行政机构的数量过大,无论从人员配备方面,还是工作效率方面,都造成了淤堵和运行不良的现象。所以在高校行政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方面,我们应当要尽量压缩机构,争取能够将机构设置由传统的金字塔型机构向现代科学的扁平型组织转变。

3、现代高效的行政管理中,管理系统的不合理设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高校应当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的预备役,也应当要致力于服务社会,避免高校行政管理机关化倾向应该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基本思想,但很显然如今中国很多的高校都没能避免这样的趋势。这样的不合理最终将导致的是高校的教育职能失去其基本的色彩。

二、行政人员管理问题

由于机构设置出现了各种问题,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行政人员也开始出现了工作态度,整体素质等各种问题,管理是一项人资业务,以人为中心,所以,当行政人员的工作出现了问题,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那么,行政人员又是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呢。

1、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足。实际上,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当称之为教辅人员,理论上应该要勤恳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然而,现实中这些教辅人员的真实称呼、真实地位、真实工作状态又是另一番景象。现在的学校行政人员开始作为领导干部出现在校园里。想当然尔,这些领导干部并不是都具备辛勤服务的优良素质的。

2、其次,现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命令主义过于严重。命令主义就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领导作风,是不负责任的领导作风。现在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不了解学生情况,无所作为,工作态度独断和推脱。这种命令主义现象已经表现出了高校行政权力干预学术权力,大学功利主义思想盛行的特点,这将严重地将威胁到高校的发展战略。

3、最后一个重要方面,是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足。由于行政管理机构的不断扩大和增加,行政人员队伍也开始渐渐庞杂。行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降低的现象日益严重起来。很多人员无论从专业素质,管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等各个方面都不能够胜任管理工作。然而,行政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带来的'后果就是造成高校整体素质滞后。所以,提高行政人员整体素质势在必行。

三、行政管理工作问题

除了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合理还有行政人员的素质及作风的一些问题以外,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运行方式和过程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其实国家已经意识到了高效行政管理工作的诸多问题,因此最近几年,开始出现了资源重组和共用的热潮。但是由于高校管理模式下,各部门各自为政,造成了行政管理工作出现了方法失误,发展缓慢的现象。那么,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首先,行政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低下。目前中国高校中普遍存在行政管理工作开展效率低下,工作很难快速渗透和开展到每一个阶级。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大程度上由于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激励机制。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消极,行政部门风气散漫的现象,不能快速和高效地传达上级指示,不能良好的运作学校的管理事项,长期下去,势必影响高校的整体社会形象。

2、其次,行政工作并不能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常常看到很多高校打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随着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延伸,现代高校行政管理中也理应以此为借鉴。然而大部分的高校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却根本无法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它们的行政工作并没有将宗旨真正放在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和服务于社会上。如果不具备“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服务理念,不能清楚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爱岗敬业,那么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将会陷入僵局。

3、最后一点,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权利过于集中。虽然人员庞杂且机构众多,但是发号施令的部门和领导过于单一,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各种重要文件都需要通过高校的某一个办公室或者某一个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和下发。另外还有些部门中的一些领导成为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把手,掌握着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决策权。这样的现象导致了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倾向,这样不仅仅会影响工作的时效性,还有产生校园朽败的危险,是十分不可取的。

四、结论

高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人才的基地,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皿,而在高校中,行政管理机构是为了教学科研服务而设立的一个“后勤部门”。现代的高校行政管理由于没有良好的整顿,出现了从人员安排,整体素质到部门设立等各种问题,极大影响了高效的行政管理工作,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我们应该要积极致力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良,让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克服这些不足,更好地致力于为高校教育教学、学生的生活学习服务,也能够为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林璐.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应关注的问题[j].技术与市场,(6)

[2]张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要坚持“三个为本”[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3]阎昭武.中国高等教育公共关系学科建设调查与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3)

[4]王洪萍.浅谈高校公关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4)

[5]赵晓丹.高校行政管理现状解析及改革措施探求《世纪桥》2008(3)

相关阅读:、

领导和领导权力的运用_电大行政管理类论文

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与行政体制改革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_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高校理论课程考核目标篇二

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弊端

(一)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僵化

虽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时期,但是由于长期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仍呈现出统制划一的特征,比如统一的行政管理模式,统一的教育政策和措施,统一的教育大纲、课程设置标准,统一的考试和评价等,统一僵化的行政管理模式造成政教不分、政事不分、教育机构臃肿等弊端。另外僵化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容易使下级管理部门或者学校层面深受权力的影响,使其或是依附于权力部门,或是屈服于行政压力而敢怒不敢言。诸如此类,造成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长期效率低下。当然,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僵化与行政工作本身的性质(例如办事要遵守一定的程序)是有关系的,但是与高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安排、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办事程序的设置等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二)高校行政管理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完全是由政府垄断提供,就高校行政管理而言,不存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其不注重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此外,在从事公共教育物品的生产时,高等教育行政官员花的是纳税人和学生(家长)的钱,也就是说花别人的钱,去为别人办事,自己并没有在其中得到利益,所以就使得失去追求利润为动机的高校教育行政官员不会把他们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成本压缩到最低限度,也就是缺乏一种使他们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使得不计成本的教育行政行为不断发生,从而使得高校行政的效率低下。

(三)高校行政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机构,行政工作人员自身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他们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最后还是政策的评价者,这样的监督力度可想而知。此外,高校行政机构必须要接受教师监督、学生监督、家长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等,但是现实情况是,他们处在一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学生及社会公民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有效地监督高校行政机构及其成员的活动,因此,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进行监督没有什么作用,也起不到什么实效。

(四)忽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

近年来,高校为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教育的跨越发展,高度重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高校纷纷加大了师资的引进力度,出台各种奖励性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而作为高校全面健康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的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轻视甚至忽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致使行政管理队伍良莠不齐、服务理念缺失,制约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二、改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做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改善现行高校政管理体制僵化局面

现行高校行政管体制是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不彻底的产物,长期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使得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呈现统制划一的特征,这种局面如不改变的话,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就无法明显的提高。众所周知,现在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基本上与政府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一致,其实高校内部很多的.机构是没有必要的或者说职能重叠的很厉害,由此造成诸多不必须的浪费,同时导致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的效率低下。要改变当前这种局面只能改革校内机构设置的方式,根据高校行政管理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机构,而不是迎合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设置与之对口的相应机构。

(二)建立高校行政管理的激励机制

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的管理机制大致由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风险机制、更新机制、监控机制等部分组成,其中激励机制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人力资源是任何组织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激励对于国家行政机关至关重要,同样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对高校行政管理有三个作用:一是调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积极性的需要;二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三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范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需要。只有激励才能产生高效率,只有激励才能产生凝聚力,高校行政管理才能获得源源不绝的动力,才能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下去。

(三)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重点是建立健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是否故意刁难办事职工或是推诿不及时办理职责范围内的事务等。要充分发内部监督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履行工作职责的监督作用,以促进持续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在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机构,存在着行政工作人员自身既是球员又是裁判的特殊情况,在具体的工作中,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的执行者,最后还是政策的评价者,这样的监督力度可想而知。因此,必须发挥教职工、学生及不同处室的监督作用。制定监督标准并告之相关人员(包括教职工、学生等)非常重要,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监督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也没有什么实效。

(四)建立大学生协助性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不断突出。现在大学的管理模式也在进行逐渐的改革和完善。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也是高校人员构成中数量上的优势群体。因此,通过大学生协助性参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能及时了解大学生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并能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工作更趋细致到位。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适当参与高校的某些行政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必然趋势,也为学生提供了自我锻炼的平台。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作为高校管理者参与高校行政管理早已成为一种制度。例如:在法国,新大学法提倡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学生和学校各层次成员一样都有权选出代表参加大学的管理机构。实践证明,该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几年来,国内的部分大学已在进行允许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初步尝试,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让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有利于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同时也是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这项制度,需要从学校管理共同目标的设定、权限分配、权力制衡、激励制度、管理成效的评估几个方面着手,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使管理民主化、实现最优管理效果。

(五)重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优化行政管理队伍

首先,重视行政管理队伍的选拔,选择综合素质优秀、专业对口、能力强的人才进入行政管理队伍。在人才引进时,要通盘考虑,综合衡量。其次,建立在岗人员的制度化培训机制,在培训中,注重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建设、思想政治素质建设以及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科研等服务理念建设。

三、结语

作为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管理工作,在保证高校健康有效运转、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的大背景下,改革高校行政管理的诸种弊端,建立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现代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改革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进程中,改善现行高校政管理体制僵化局面;建立高校行政管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大学生协助性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重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优化行政管理队伍应成为改革的重点工作。总之,未来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只有向高度透明的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才能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等方方面面工作的顺利开展,使高校的发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从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高校理论课程考核目标篇三

摘要:高校教务管理作为高等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与基础,教务管理是整个教学体系正常运作的核心枢纽;同时,它也是落实教学目标,全面培养美、体、智、德人才的保障,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工作稳步、持续、健康运行的保障。本文结合我国高校教务管理,对高校教务管理服务现状以及服务理念培养途径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关键字:教务管理;服务理念;应用

高校教务管理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到现在,高等院校管理体系域体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管理程序、制度以及组织方法。但是,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性理念还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务管理中,服务水平、态度、质量作为广大师生最为关心的话题,怎样提高教务人员服务水平,树立正确的认识观,提高教务管理工作质量、效率与服务意识,对实现教务管理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这一系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必须从根本上做好管理创新,积极协调资源,鼓励实践创新。

一、高校教务管理服务现状

(一)服务模式落后

从目前的高校服务管理模式来看,仍然偏重于行政管理,大部分教务管理仍然以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为主;由于过分强调规范化程序,让很多教学工作不能真正发挥出发展潜能与创新性才能;由于在管理中缺乏机敏的评价与管理制度,让教学管理中的很多问题不能切实得到解决,进而让被管理的人员和管理人员出现人际关系失调。

(二)教务信息化与服务模式存在矛盾

在教务管理系统普遍应用的过程中,虽然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杂程序,但是教务管理信息化也制约了服务性理念的提升。不管是在信息能力,还是在专业知识方面,都阻碍了教务管理服务水平和信息化发展。由于教务人员不能及时将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让信息精确性与服务质量大受影响。

(三)缺乏先进的教务理念

随着信息网络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务管理越来越技术化、精细化、综合化。在现代化教务管理为教学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同时也制约着教务工作的进行。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单纯依靠现代化办公软件根本不可能满足教务管理需求,从而让其缺乏人性化管理;或者对现代化办公过于依赖,从而失去了创新思维,在很多方面不能及时协调与沟通,都会制约现代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服务质量。

(四)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高校教务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为了保障服务质量与效率,必须以高素质、稳定的管理队伍为支撑。但是,从实际的管理队伍来看,很多高校对于管理队伍重视力度仍然不够,由于没有及时进行上岗培训与后期教育,让教务管理人员的建设过程明显存在缺陷,很多管理人员在应对教务服务性工作时依然表现出呆板、被动的现象,这样不仅会让服务质量打上折扣,还会影响学校发展。

二、高校教务管理服务性理念培养途径

(一)开拓创新意识与能力

为了让服务观念适合时代发展,教务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基础工作,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保障教学规划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同时也是服务培育的关键;所以在教务管理中,必须努力提高服务意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将被动服务转换成主动服务的过程,它不仅是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是工作方法的革新。如果主动服务能够实现,就能良好的提高思想素养、自身规划以及业务水平,从而降低工作误差,保障工作效率。

在这过程中,主动服务就是深入第一线教学工作,对研究室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与调查,通过积极反映相关意见,在观念上及时得到改变。通过深化教学工作、体系与专业建设过程,让教务管理进入第一线工作区域,掌握相关信息,更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深化服务内涵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承担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整个教学发展的推动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协调能力。在教务管理中,我们不能将其作为简单的行政管理,而是学术与行政的.双重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广泛应用心理、系统、管理、教育学和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另外,除了普通的事物外,管理人员还必须以教学工作为重心,用科学的管理进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保障各个专业领域的平衡。

从协调能力来看,高校教务管理是一项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只有正确协调教学工作中的财力、物力、人力,才能优化教学配置,得到更多的收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同时,保障各个工作顺利实施。

(三)强化服务师生的教务制度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为了强化高校教务管理的服务性理念,必须结合时代需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这过程中,教务管理不是没有组织的乱发展,而是应该以教务管理为核心,在教务管理规范化的同时,从根本上保障教学管理监控制度。例如: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对教学过程、经费、质量、计划、建设与考核制度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就能让日常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为了创新教务体系,展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须完善激励制度;在尊重个人价值的同时,增强对管理人员的关注,并且将教务管理人员纳入师资建设中。在制定管理人员工作范畴与职责时,必须赋予对应的时间权限,让管理人员向对应的方向发展。为了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除了要培养管理人员的整治素养外,还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心理、业务素质;通过拓展信息化渠道,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交流能力。

结束语:

教学管理作为高校教务工作的重心,教务管理一直以服务、服从为依据,保障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服务现状,结合各大高校发展状况,不断培养和提高服务策略,强化服务意识,为学校提供更高效率、质量的管理性服务。也只有在服务质量与服务意识上下工夫,才能保障管理水平,让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高校理论课程考核目标篇四

一、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缩减,进而形成了学术权力日渐服务于行政权力的局面。“官本位”而不是教学、科研本位的观念普遍存在。从管理学角度来看,行政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强调管理事务的理性方法,强调按等级分配权利和按程序和规范办事;另一方面,它又有极强的“扩张性”、“放射性”及“膨胀性”,常常跨越其自身的职能范围。由此,致使在高校中,行政权利对学术权利过多介入。行政化的管理和无处不在的行政权利,强化了官本位,相对弱化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尊重学术权利和学术自由,是高校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前提条件,行政权利的泛化将使高校的整体发展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二)待遇、学历、职称与教学队伍差距过大

高校的行政管理队伍在高校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在高校里一直存在轻视管理工作的偏见。具体表现在:第一,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待遇偏低,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向教学大量倾斜,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更是远远低于教师的平均水平。第二,年轻的、学历和职位高的人员,认为行政工作没有前途而不愿从事管理工作。即使有些从事行政管理的高学历、高职称管理者,则都是教学、管理双肩挑,甚至是教学、科研、管理三肩挑,很难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管理工作中。第三,专职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或学历偏低,管理水平也较低。高校的教师随时可以脱产进修学习,或者攻读学位,而行政管理人员没有这种机会,或者机会很少,造成管理人员的学历很难提高,而这种低学历的现象,不仅降低了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在高校中的地位,更直接影响到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内部行政人员队伍素质低下

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决定了行政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人员。但是在高校中,行政人员的素质问题却往往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有些领导认为,行政工作任何人都能干好,因此在人员安排上,不考虑工作性质和个人的性格、气质、品质、特长以及爱好,这导致许多行政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压抑个性的成长,每天只是消极的应付工作,而无法从中找到乐趣。与此同时,由于进入行政岗位的人员所学习的专业并不能与其岗位吻合,使得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整体的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二、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规章制度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现实,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就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人员认识到规章制度是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和准绳,促使管理人员依章履行职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从而使高校行政管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制度齐全、纪律严明,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依章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通过检查落实来体现规章制度的有效性,从而有力地保证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全面工作的顺利行。

(二)切实转变行政管理理念,促进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

针对当前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理念对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造成的不利影响,必须切实转变管理理念。一是明确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服务观念作为行政工作人员首要的和根本的思想意识,对有效开展管理服务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二是注重管理者自身能力的理念。高校行政管理者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努力具备实施依法治校的能力,提高自身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协调能力等。三是树立重岗位、轻职位的理念。在实施高校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所有行政管理职位的设置应该以职位与岗位相称为原则,对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进行严格界定,引入竞争机制,按岗择优聘用合适人员,最大限度杜绝人浮于事现象的.发生,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三)增强行政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目前,部分高校行政人员自我定位失当,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务意识淡薄因此,应该更新思想,改变观念,“把原来'管'学生的工作观念与作风转变为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和作风。”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促进高校管理者树立“为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促使高校行政管理者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行政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从而确保高校教学功能的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对企业效益的增长是显而易见的,对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技术创新,高校行政管理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简化管理程序,缩短管理流程,提高管理实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是进行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网络技术本身就构成一种新的组织。网络对话所形成的知识沟通也创造了创新的新的机会和环境。”当前,协同办公、虚拟办公、自动化办公等管理手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高校行政管理也相应呈现出新的特征: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可以通过校园网内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时把有关决定、通知、会议精神传达到相关部门或院系;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管理系统上传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学生成绩等信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留言板向有关部门反映教学、食堂、住宿等方面的情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变得有序、便捷和高效。

高校理论课程考核目标篇五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即党的基础,同时基层党组织也是党生命力的基础和动力。在教育事业中,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在高校建设中起着基础的领导作用,所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高校能不能在党的指挥和领导下顺利完成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同时也决定着各高校是否可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稳定发展为改革作出积极的贡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基层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加强学校党委各个时期中心工作任务精神的传达,提高研究和制订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的效率;汇报本院部安排部署的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进展情况,并研究和制订抓好全院各时期中心工作的方法措施;对全院各个时期中心工作任务的结果进行有效审定,并确定各项相应的实施方案;对高校管理中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决定。在以往的高校管理工作中,因为其管理责任和工作机制都没有分工明确,致使在院系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权责认识不明确、领导体制混淆、工作体系残缺以及运行机制办事效率低下等等问题。对于这些在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党中央的新政策的强有力保障下,高校按照中央新政策的决议,在高校院系中实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这就促进了党在基层建设、内部管理、民主决策及工作效率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中的现状

(一)现阶段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中推行的主要问题

在各大高校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的院系都是根据本院系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使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基层管理制度中充分应用,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在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中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在各高校实施院(系)党政联系会议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工作惯例影响着部分二级单位,在研究讨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等重要问题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将党组织负责人排除在外,这种情况势必会在客观上造成党组织保证监督职能的弱化[4];第二,对于党政联席会议是二级单位的主要决策形式部分二级单位领导班子的认识了解不够充分,对本单位党政联席会议、总支委员会议、院务会职责及其关系划分不明确,这就造成了高校领导班子容易将日常教学、思想政治工作、科研及行政管理、党的建设等常规性工作、一般性事务等也都提交党政联席会议进行讨论,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党政联席会议的工作内容从而影响了本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第三,少数党组织负责人对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刻,造成了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对日常行政事务进行过多的干预,从而对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地开展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二)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实际成效

在高校基层管理中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使得党政领导权责分明步调一致。领导和管理方面的工作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党政领导人员会通过定期的会议召开来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可以使党政领导人更加明确自身的权责,同时可以使党政领导人员在各项决策和管理上实现认知和步调的一致,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各成员之间由于缺少交流和沟通而产生的误会甚至是隔阂。思想政治方面和党员发展、党组织建设以及人事等方面是高校管理中党组织主要负责的工作,而高校的教学科研业务以及行政事务等等方面的工作主要是行政领导人员负责[5],除此之外,行政领导人员还要支持、协助党组织来完成高校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基层管理方面的推行,使高校的党组织和行政领导人员在对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之前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有效意见,权衡各方面的利弊,从而在各重大问题面前作出最恰当的决策,有效的提高各方面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高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决策失误的风险。其次,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推行使得党内外民主和整体凝聚力不断增强。由于在高校院系一级举行的党政联席会议规模不大,所以在一般的会议讨论中民主党派并不参加,而在高校中存在二级工会的,每次召开的党政联席会议在规模上较大,所以二级工会的组成人员都要参加,这样在高校基层管理中就形成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基层行政管理方面的推行,促使高校的党政关于各项事宜的决策更加民主化、透明化,同时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推行使得党组织和行政领导人员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此外,高校工会参与到党政联席会议中促使党组织更加充分利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来更高效率的完成各项工作。高校工会的大部分活动都是以高校的中心工作而展开,这样工会可以更加全面的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以及整个高校进行全方位的辅助,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进行。

三、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施的建议

(一)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到系的层面

党政联席会议是一种领导班子集体议事的会议形式。实施这种会议形式能够有效加强党的领导,保持党政联系的协调,对促进工作决策的民主化有重要意义,此外,党政联席会议的推行能够及时调度、安排、研究以及处理领导班子在各项决策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使领导班子与下属人员可以及时沟通思想交流想法,形成思想行动上的统一行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在高校中应该充分而全面的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使高校的各个层面的领导人都可以充分的参与到会议中,使得高校的党政联席会议的成员之间得到有效而充分的沟通,互相学习和采纳各自的意见,使高校的各项工作更加有效的落实和执行。同时各个层面人员的积极参与也有利于更加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使高校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更好、更加全面的推行,从而促进党组织和整个高校的各项工作的有效解决。

(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具体推行过程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是根据每个院校原有的组织和结构特点来进行磨合和推行的,相对于原有的各项高校管理制度来说,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一个全新的管理工作制度,它可以有效的克服高校原本运行制度中存在的各项弊端,此外还可以和各院校的各自的特点优势相结合,根据各院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决。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中的推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决策和管理能力,使得高校各个方面的意见相结合,提高高校的民主化,使得高校更加优异的发展。所以,各高校应该根据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规模适当的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此外高校党组织还有组建党政联席会议考评机制,及时纠正推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并及时的给予修正意见,最终使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发展成一项具有实际意义长效管理机制。综上所述,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是加强党对新时期高校管理的重要举措,同时充分发挥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作用,对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有重要意义。因此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在基层行政管理中适当的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提高高校基层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加强高校内部科学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