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劳动课程教案(模板6篇)

时间:2023-10-03 作者:温柔雨九年级劳动课程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劳动课程教案篇一

从本次期末的第一次质量预测的成绩来看,九年级(x)、(x)两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和其他几个班级很相似,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成绩好的不多,部分学生已经对英语失去了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越来越难,渐渐力不从心了,不感兴趣了,发言也不是很活跃。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备课中增加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注意在面对绝大多数学生时,注重打好基础,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避免拔苗助长。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

1、继续针对中考题型的要求,确定如何努力提高学生语言技能:

听力方面:能听懂课文大致内容;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说即口语表达方面:能使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课文大意;能经过准备就一般话题作短暂表达。

阅读理解方面是个重点,要求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

写作:能简单写出连贯且结构较完整的句子,能在写作文中基本做到文体较规范、语句较通顺;能够较好的达到中招考试对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2、中招考试,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顾及全面,坚决坚持分类教学,分层推进的教学思想,使各类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都能有所提高。针对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从基础抓起,抓好英语基础知识。逐步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得体;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进一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等;尽可能学会使用规定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掌握基本句型和时态。避免平时考试中的常见性错误,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

对于程度较好的同学,要逐一进行分析、谈话,摸清他们的特点、思想和看法,有的放矢,促其进一步发展。

3、与其他各科教师搞好配合。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不至于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

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

九年级劳动课程教案篇二

知识与技能: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内容,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及诗歌中的名句。

2、以诵读促思考,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重点:

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一、导入新课

1、以李白有“诗仙”之美誉引出作者介绍,请学生吟诵学过的李白诗篇。

2、简介写作背景。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诗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简介作者,为课文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诗人是一人在饮酒还是与人共饮?学生根据预习回答。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

二、初步理解,整体把握

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

2、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除课下注释外,可补充:“徘徊”:来回走。

三、深入研读

1、既然诗人在独饮,为什么要写成“三人”?具体是哪“三人”?

2、如何看待谈笑风生的成三人?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

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3、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表明作者怎样的心境?

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

4、月”、“影”伴“我”月下饮酒,看似诗人自得其乐,场面热闹,实则写尽凄凉孤独。让学生通过读,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诗歌的深层内涵。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适时指导,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

四、深层探究

1、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

2、李白究竟为何孤独?

(1)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

(2)他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

(3)他对现实人生的领悟与拒绝,让他感到孤独。

3、李白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独?

(1)”永”__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

(2)”期”__李白明白自己的孤独处境,但却陶醉于这一处境。

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

4、揭示诗歌的主旨。自读,诗人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在仙境中重逢,可见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单落寞。读—品—悟,感悟本诗的深层内涵。

5、诗仙,既然是”仙”,就有超越平凡庸俗之处,就会凭虚御风,飘逸高洁,如同高高挂在斗牛之间的一轮清辉。李白的月亮,皆源于孤独。李白——”仙而人者”。

五、总结全诗

1、点明全诗的情感脉络。

2、想象在诗中的作用。由独而不独,到不独而独,独到不独的过程,体会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揭示本诗的情感内涵及写作特色。

六、布置作业

九年级劳动课程教案篇三

这篇文章是议论文单元的第一课,采用鲁迅先生的驳论文作品,拉开了本单元探索思想上求知之路的序幕。在篇目安排上,学生们已经接触过议论文,了解了立论文的特点。本文的出现,可以使学生们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对鲁迅先生的杂文风格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鲁迅先生的作品一直以来多是语文课本中的难点。其难度在于,一方面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鲁迅先生的杂文作品,虚实结合,褒贬结合,语言风格犀利,学生们无法准确把握其中深刻的内涵。所以,理解本篇驳论文就更有难度了。因此,讲清背景、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感受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

1.理解个别语句的深刻含义。

2.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1.时代背景赏析语句。

2.了解鲁迅先生幽默讽刺与热情颂扬相结合的语言风格。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环节一:课文导入

教师引导: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有一部的杂文集,名字为《且介亭杂文》,大家知道这部作品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吗?这还得从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起。

学生活动:交流之前预习查找资料得出的介绍,了解名字的由来。

(二)环节二:解读题目

教师引导:《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题目读起来是什么语气?题目有什么内涵?

学生活动:尝试读出疑惑、质疑的语气并讨论标题的内涵。

(三)环节三:寻找观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总结驳论文的要素并找到被驳斥的观点。

(四)环节四:研究驳论方式

教师引导:批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论据也可以针对论证过程,证明以上

两者为错误的,进而论点也站不住脚了。本文采用了什么批驳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是作者承认“事实”,但是论据只能证明失去了“他心力”而不是“自信力”。从而证明论证过程是错误的,所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五)环节五:分析语句

教师引导:分析第一段三个“事实”,在排列顺序上有什么讲究?

学生活动:由自夸地大物博到寄希望给国联,到求神拜佛,是由此及彼,由

实到虚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环节一:区分含义

教师引导:“自信力”“他信力”和“自欺力”分别是什么含义?

学生活动:自信力指信自己;他信力,即信别人,比如“国联”;自欺力指既不敢面对现实,又不自立自强,反而去求神拜佛,信神灵。

(二)环节二:明确观点

教师引导:作者认为“中国人到底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找出作者主张的观点。

(三)环节三:赏析重点语句

教师引导:作者认为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指哪些人?他们的自信来

自哪里?

学生活动: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谈,他们的自信来自于信仰及忧国忧民的

责任感。

(四)环节四:举例印证

教师活动:分别举例说出历苦干、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这组排

比讲究顺序么?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举出各类人物的事例并从这组排比的递进关系中体会内涵。

(五)环节五:赏析词句

教师活动:“状元宰相”和“地底下”分别指什么?

学生活动:分别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和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六)环节六:总结梳理

教师活动:总结驳论文的特点及鲁迅先生杂文的语言风格。

学生活动:分析、体会。

九年级劳动课程教案篇四

1、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2、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设想】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 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课时及辅助教具】 一课时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学生观看展示图片。

2、导语: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板书课题:那树 王鼎钧)

(二)走进作者,注重积累

1、展示作者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2、字词积累。

(三)朗读感知,赏析课文

1、学生以深沉的语调、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1、根据时间顺序和标志性语句划分文章结构?

2、文章中大树遭遇了怎样的命运?

(教师点拨提示,学生发言,共同明确。)

2、速读课文,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思考:

(1)写早期的大树,作者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2)写近期的大树,作者着眼于“矛盾冲突”,写了几方面的矛盾?

(3)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叙述了几件事?

(学生读后分组讨论,教师巡视,适时提示,然后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补充,师生达成共识。)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提示,师生交流,共同明确。)

(1)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读“咬”“骨粉”“呻吟”这几个词有怎样的感受?)

(3)你认为作者通过大树的遭遇想表达的是什么?

(学生读后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同组成员补充,师生达成共识。)

(四)问题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叙述“蚂蚁国”里的事情?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提示,师生交流,共同明确。)

(五)课堂小结

九年级劳动课程教案篇五

略。

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探索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原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学习学科教学大纲和研究中考英语试卷。明确教学任务和复习方向,把握初中各册重点,制订全学期授课计划。分析考题方向和学生的实际,明确德育渗透,双基训练、智能培养等各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选定最佳教学方法。总结上一届初三的教学经验,努力把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打扎实,同时还得加强对听力,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的培养和指导,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为六月份的中考奠定基础。

略。

3.研究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把握趋势和动态,同时,精心选择试题,强化训练。

4、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5、 该年 级学生英语表达基础很差,优秀率较低、及格人数有待增加,开始进度要放慢,并且要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切忌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切行为,耐心辅导基础差的学生,因材施教,争取让学生少掉 队。

6、及时小测验,查漏补缺。

7、注意发 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

1、生词教学:在授课中,注意学生的听力训练,课本附有配套磁带,注意生词教学继续采用“集中识词”法,一般采用单元集中法。一开始就让学生听地道的语音,学地道的发音。

2、句型教学:句型仍然采用五步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注意设置合适的语言情景,使学生感到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同时要注意学生听力的培养,争取课课有听力,杜绝考试前突击的错误方法。争取课课有听、说、读、写的训练。

3、阅读课的教学:阅读课要按照教研室提倡的七步教学法,注意学生的自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查字典的能力,回答问题的能力。

本期共xx周,初三英语科共有xx节课时,计划进行x次月考,共用课时x节单元,实用课时为xx节。我校初三英语复习分三轮进行:第一轮,从单词、语法、词法的应用等入手,加强听、说、读、写的复习,讲练结合。以语言基础复习为线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第二轮,讲评新书“基础知识与综合”以课本复习为线索,以让学生熟识课本单元体系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第三轮,以模拟考试为线索,以让学生建构应试元认知体系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以上三轮复习均以知识和能力为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练兵的机会,又避免了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的局面。

九年级劳动课程教案篇六

这节课,我的重点就是学语言,用语言,表现语言

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种小动物:(生齐读)变色龙

昨天同学们都预习过了,谁来读给我听呢?我点了一个几乎没举过手的前排就坐的学生(我们班学生很少举手,即使就是这么简单的事,他们都懒得抬抬手,于是我就随机点了他)

生1:读第一自然段

读完后,我们面面相觑,原因是大家都感到他的朗读只有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于是,我请他又读了一遍。

生1:再读第一自然段

师:好些了,但我想听听别的同学怎么读这一段?

生1同桌起来读了,也是一字一句地读。

我心想肯定很多人根本没预习吧,于是就给了时间让他们自由读一遍,读完了他们停下来了,我说,既然都停下了,说明都读完了吧,请生1再读一遍好吗?大家感觉他这次读好些了,我提醒道:请问这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学生提到“中非”)请圈出“中非”这个地名。好我们请生1后的学生接下读课文。

有人挑战了,很好,一个读过了,又有人举手了,终于一个凄惨的声音让其他跃跃欲试的人都放下了手,笑声在课堂上第一次爆发!我知道,我们已经体验到了阅读的快乐!

师:我们继续,该轮到谁了呢?

生3站起来,很急切地读了声“什么事?”(他是我们班唯一平常有点活力的人,悟性较高,所以,在此没有费“周折”)

生4紧接着就读了第四自然段。师提醒:为什么“怪蛇”上要加单引号?有学生很快就给出了理由:1这句话本身就用了双引号2这里的“怪蛇”并不是真正的蛇!!

接下来的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读了“在哪里?”我也学着她读了一遍,大家伙都笑了,该怎么读呢?很多人的热情又上来了,于是课堂的第二个小高潮出现了。(尽管就三个字,但孩子们的热情就是高,可能是这是他们能理解的,体验过的场景)

第六段后面一个孩子读了。“在这里。”又是三个字,有的人就能读得很果断,而有人读来就是软绵绵的。“变色龙”“变色龙”!这一段,学生的朗读也很精彩。就这样,我们边读边聊,第一自然段就结束了,我们意犹未尽,于是我顺水推舟,说道,那一小组还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过我们听,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把手举起来了。(这是我来这个班上课以来学生积极性最高的一次,所以,每一小组结束,我都说只请最后一小组了,但是学生的兴致极高,而且,会冷不丁地冒出很地道的一句“啊呀”“在哪里?”“在这里。”)而且,尽管我们是分小组“开火车”读,但是,孩子们配合的非常密切,他们仿佛都找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我小结了一下,重点表扬了几个“意外的突出者”和“最佳搭档组”,他们都像打了胜战似的得意。现在读书的主动权已经被他们牢牢掌握在手中了。接下来的课文我依旧这样与孩子们在嬉笑怒骂中学完了第二段和最后一段。还特别练习了用“似-似-”这一格式的造了词,用“绘声绘色”一词造了句。

反思:

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我的课堂内容太简单了,但是,我们能奢望从一篇短短的文章中学会全部的语文知识吗?我们能夸张地在一节课内训练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吗?所以,学生能悟到的,读懂的东西就是他们的收获,(也是我们应该在备课时着力考虑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必强加给他们太多不能理解或目前还不能接受的东西,这样的课堂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才是有生命力的!

这篇随笔可能有些絮絮叨叨的,却是我第一次写,我还挺“津津有味”呢。之所以不怕献丑把它贴出来,也是想听听各位同仁们是怎么处理这篇课文的,权且算是“抛砖引玉”吧,期待您的赐教!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