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概型教案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梦幻泡几何概型教案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几何概型教案篇一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小学阶段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随机观点来理解现实世界,初步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统计的观念,通过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人、自然和社会;在面对大量数据和不确定情境中制定较为合理的决策,形成数学分析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现实世界中的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能在不确定的情景中作出合理的判断,这是概率学习的主要目标。因此从小把随机的思想渗透到数学课堂中去,这样不仅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方便,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对于生活中的某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首先想到用统计的方法去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判断,这是能力与意识的具体体现。例如:十次硬币中,5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的概率到底有多大?就要先算出十次硬币共有多少可能出现的结果,十次硬币可能出现十种结果,从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十次硬币中,5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的概率是百分之十。在统计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对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外,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经历,让学生将完成某个任务或从事某个活动作为出发点,在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活动中,根据结果给出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

几何概型教案篇二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一,求可能性。活动二,体验可能性大小的实验活动。活动一,学生对可能性的求法没有感到什么困难,但是在质数合数的区分上,还是有同学掌握得不够好。活动二,有些同学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带来小正方体,所以只好应用了一部分同学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是5——9的结果出现的频率比和是2、3、11、12的结果的频率要大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探讨出现所有结果的可能性成为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学生们想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有用列表法来表示结果的,有用算式来表示结果的,有用列举法来表示结果的……所有的方法都得到一种结论:和是2、12的可能性是1/36,和是3、11的可能性是1/18,和是4、10的可能性是1/12,和是5、9的可能性是1/9,和是6、8的可能性是5/36,和是7的可能性是1/6。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孩子们的眉头舒展了,我笑了。

通过《统计与概率》这部分知识的复习,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学到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实践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相信对于他们来说,收获是巨大的。对于老师来说,每一届学生都会留下不同的学习体验,老师也感到受益匪浅。

几何概型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收集统计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理所学习的统计图,和统计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过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掌握整理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1、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

2、这几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3、概率的知识有哪些?

(一)提出问题

1、(出示问题情境)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怎么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一些情况呢?(指名回答)

2、师:先独立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写在练习本上)

3、四人小组交流,整理出你们小组都比较感兴趣的,又能实施的3个问题。(小组汇报、交流、整理)

4、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师罗列在黑板上)

师:大家想调查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班选择其中有价值又能实施的问题进行调查。(师根据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

(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

1、师:调查这几个问题,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怎么样收集这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2、师:开展实际调查的话,如何进行调查比较有效?在调查的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什么?

(三)开展调查

1、针对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先组织小组有效的开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然后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2、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样分工,怎么样调查和记录数据的?(指名汇报)

3、全班汇总、整理、归纳各小组数据。(板书)

4、师: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5、师:根据整理的数据,想一想绘制什么统计图比较好呢?

6、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回顾统计活动

1、师:在刚才的统计活动,我们都做了些什么?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吗?

师板书: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2、收集在生活中应用统计的例子,并说说这些例子中的数据告诉人们哪些信息。(全班交流)

指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注意听,并指出这个同学举的例子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3、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

(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结合例子(充分利用第2题中收集来

的实例)来说说自己的方法。

(2)师归纳: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有:查阅资料、询问他人、调查实验等。

师生一边回忆补充,一边归纳完善如下知识结构表

表外

标题、日期、单位

表内

表头、栏目、数据

条形

统计图

1、种类:单式、复式

2、制作步骤:a、b、c、d

3、特点:能直观、清楚地看出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量,便于各个项目之间的比较。

折线

统计图

1、分类:单式、复式

2、制作步骤:a、b、c、d

3、特点:不但表示数量的多个,而且可以直观地表示变化情况

扇形

统计图

1、制作步骤:a、b、c、d

2、特点:可以直观地表示出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

(2)师: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师:怎么样整理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4)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好处?

(5)师:假如小芳买课外书用了20元钱,那么小芳的零花钱共有多少元?

(6)师:你能举例说明这几种统计图的特点吗?

5、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平均数有什么特点,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师:什么叫中位数、众数?

1、出示统计图,问:这是个什么统计图民要呈现的是什么内容?你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2、让学生独立思考书中4个问题,再全班反馈、交流。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体重有什么变化?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女生在哪个年龄段平均体重增加最快?

(3)平城市均体重的增加与年龄增长成正比例吗?试举例说明理由。

(4)从上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3、出示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统计图,

(1)先引导学生读图,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2)通过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得出哪些结论?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4、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上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室外空气气温,并求出平均值。

主要是对平均数进行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审题,再解答,然后全班反馈交流,说说自己的算法。

5、出示李明家五月份支出及储蓄情况统计图;

(1)先让学生通过读图获取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2)师:你是怎么样算出李明家的支出及储蓄决共的钱数。

(3)独立填写表格,全班交流订正。

6、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小青记录了一壶水的加热过程水温变化的情况,数据如下: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20

22

25

30

40

50

63

75

85

96

100

(1)让学生独立绘制折线统计图,4个小组交流、检查、订正。

(2)根据图表,独立回答下面问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7、某小组8名同学的体重如下表。

代号

1

2

3

4

5

6

7

8

体重

48

50

52

52

52

53

53

50

读懂表格,分别求出这些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教学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尽量创设情境,采用案例教学的基本方式展开教学,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学生合作学过程中,学生既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又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与别人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学《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理解概念。太阳从东边升起,抛起的篮球会下降等等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就是可能事件,太阳从西边升起,公鸡下蛋等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体验概念。理解概念。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是我们新课改的一个目标。我们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去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是否能用建构的方式建立“统计与概率”和运用比、分数、百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建构有意义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更深入、更灵活的学习。

几何概型教案篇四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继续,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将巩固,加深学生已形成的对数裾分析方法的理解,扩展学生已经获得的对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经验。使学生通过从事数据处理的全过程,认识统计方法对制定决策的作用。

通过实验,理论分析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体会运用概率思考问题的特点。基础教育阶段的概率统计,重要的不只是具体的知识,规律,法则,更是过程,思想和观念的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概率统计的基本思想,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提供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真实的参与,面对要解决的问题,主动的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制定决策,为维护自己的观点而寻求论据,与他人进行讨论与交流,这些都将使他们终身收益。

几何概型教案篇五

结合历年的考题和在教学中的经验,学生在考试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以下4种:

此类题目出现在填空题里,如求简单事件概率,求平均数、众数,一般所有考生都能完成

这类题目主要是对概率与统计中的一些概念和定义不熟练,模糊和混淆,如求中位数,没有注意要重排数据;条形统计图中没有注意条形长与宽的单位大小等等,突出体现基本功不扎实。

这类题目体现在对数据的整理,教师只需讲一遍,学生就能掌握,但做起来很费力。主要是在画统计图上,从小学学生就会做了,但要完整、美观地画出来,很多同学还是捉襟见肘,体现基本运算不熟练的实际问题,也是现在学生的一个弱点。

此类题目体现的是长效记忆和瞬时记忆的问题。概率与统计中,有些题目并不是单纯的概率与统计题,里面还涉及到其他数学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老师讲解过后马上就进行练习,学生能完成,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就模棱两可,无从下手,要达到长效记忆,只有多做多练,分析问题要结合实际,才能突破这类题目。

结合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结合历年试题不难发现,考题经历着从最基本的双基考查迈向高层次的解决问题的层面,统计与概率的灵活应用在试题有所体现,所以绝不能再把统计与概率当简单题对待,做好本领域的复习尤为重要,我觉得在复习中应当抓基础、重巩固、寻技巧,争取让学生克服这些经常性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