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蚕作文字 春蚕作文托物言志(4篇)

时间:2023-05-29 作者:储xy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春蚕字春蚕借物喻人篇一

;

蚕体内的丝腺体结构

吐丝管 前部丝腺 中部丝腺 后部丝腺

蚕体内的丝腺体比身体长5倍,与貯藏丝液的袋状囊相通。蚕通过伸缩头部,将丝液抽压出来,当丝液与空气接触后,便形成细长的丝。

相关热词搜索:;

春蚕字春蚕借物喻人篇二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养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从中受到热爱劳动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

2.通过重点句的教学,训练学生在句与句的联系中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一天天……也一天天……”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母亲养蚕的过程,着重从养蚕的过程中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

怎样将了解母亲养蚕的过程与母亲养蚕的辛劳结合起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孝敬父母。

3课时。

幻灯、小黑板。

1.同学们你们知道蚕吗?谁能简单说说你对蚕的了解。

2.课题为什么说是春蚕呢?(春天是养蚕的季节。)

1.读预习提示,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2.找出预习的要求有几项?指名读

①读读课文,看看母亲是怎样养蚕的,她在养蚕过程中付出哪些辛苦。

②要注意读懂每句话,还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把自己亲自做的和看到的事情写清楚的。

3.初读课文,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4.找学生把预习中的两个要求简单回答一下。(回答不准确,可留作讲读课文时解答。)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把握不准的字音可划在书上。

2.注意读准下面带点字的字音:

两(bìn)

3.检查生字的读音:(将生字抄在小黑板上。)

指名读,齐读,特别注意加黑字的字音。

4.注意本课书中多音字的读音与组词:

簸bò(簸箕) 扎zā(扎辫子)

bǒ(颠簸) zhā(扎实)

5.默读课文将生字组成的新词画在书上,指名读,读准字音。

母亲是怎样养蚕的,她在养蚕过程中付出了哪些辛苦。(问题写在小黑板上挂出。)

(请学生上黑板填写)

注意加粗字的字音: 多音字:

照 动 落 簸______( )

小 着汗 成 ______( )

两 扎______( )

______( )

第二课时

1.说到养蚕,这对于我们大家还是件很陌生的事情,下面我们就来看幻灯,了解蚕的一生。

2.在我们了解了蚕的生长过程后,我们看看蚕的生命是怎样开始的。指名读1~2自然段。

2.从蚕的生命开始以后,母亲又是如何喂养的?(分组讨论,找出有关母亲喂养蚕的语句画在书上。)

3.蚕生命开始时,母亲怎样做?(找出句子。)

4.找出句子后,再从句中找出表示母亲动作的词语。(抖落,擦叶,剪叶。)

5.蚕一天天长大后,一直到“上山”前,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分匾、清室、添叶、清蚕沙。)

6.蚕快“上山”了,母亲又是如何做的?(扎“山”,摘茧。)

7.通过讨论母亲喂养蚕的语句后,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母亲养蚕的辛苦。)

8.蚕生长到哪个阶段是母亲最忙的时候,看看母亲这时候是怎么做的?(分析重点句,打幻灯。)

①,母亲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

②我用簸箕接蚕沙的时候,母亲的额角上。

③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了一些银丝。为什么这几句能看出母亲的辛苦,哪些词又最能突出?(指名说一说,重点字的意思。)

9.母亲养蚕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喂养?(交学费。)

从课文中找找哪句话能看出母亲只能靠养蚕换钱?

(第1段,“解放前,我们家很穷,母亲养蚕换点儿钱,给我们姐弟俩交学费。”)

“就靠”说明了什么?

10.当妈妈从麦秆上摘下茧子的时候,她又是如何说的呢?(齐读妈妈的话。)

为什么说“来得不易”?为什么要让我和姐姐知道“不易”?

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这学费来得容易吗?有感情地朗读母亲说的话,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

11.养蚕这样辛苦,可妈妈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当小生命“开始”时母亲怎么样?(微笑)当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时母亲又怎么样?(慈祥的脸。)

养蚕这么苦,这么累,妈妈却总是微笑,总那么慈祥,为了子女甘心情愿吃苦受累,说明了什么?(母亲对儿女的疼爱。)

12.妈妈养蚕这么苦,换了你,会留下什么印象?(很深的印象。)

找出课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第1自然段中:“这时候,我想起母亲来。”)

13.我们知道,喂蚕是为了结茧抽丝,好织成美丽的丝绸,蚕吃桑叶却吐丝,喂蚕人就更辛苦了,文章实际上去借题赞美母亲“春蚕”般的精神。

蚕叶的银丝怎么爬到了母亲的头上?母亲头上的银丝是怎么来的?

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

1.朗读课文,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带有“……一天天……也一天天……”“增加”“慈祥”的句子读一读,再练习用这些词语说话。(“增加”造句时必须有前提,“慈祥”可和面庞、微笑搭配。)

1.母亲是怎样养蚕的?

2.母亲在养蚕过程中付出了哪些辛苦?

(回答这两个问题时,第1题抓住蚕的生长过程,第2题主要说出母亲养蚕动作的词语和讲读课文时的重点句。)

1.注意笔顺:

2.利用熟字和生字对比记忆字形:

换——唤 株——蛛 叠——桑 榆——偷

增——普 隔——融 搬——般 祥——样

比较字形后让学生分别组词。

3.下面生字是要特别注意的:

“茧”和“烛”都是生字,特别注意部首不同字音和字义也就不同。

(方燕)

春蚕字春蚕借物喻人篇三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照例”、“慈祥”、“渗”等词语。

2、了解养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

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和孝敬父母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那两句话的含义,从养蚕的过程中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

母亲对子女的爱表现在什么地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照例”、“慈祥”、“渗”等词语。

2、了解养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师:母亲是平凡的、伟大的,母爱是神圣的、无私的。课文《春蚕》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平凡的慈母为供子女上学而饱尝养蚕艰辛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共同体会这位母亲养蚕的艰辛,感受这位母亲对子女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板书课题: 《春蚕》

师:谁见过蚕,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家蚕。

二、整体感知

出示思考题:(课件)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出生词,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4、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懂,提出来。

三、检查自学

1、出示生词投影片,指名读。(课件)

强调“桑”、“增”、“扎”、“烛”、“渗”的读音。

2、出示生词(课件),指读,说说词意。

(学生不懂的,老师作补充介绍)

蚕种:带有蚕卵的纸叫蚕纸,也叫蚕丝种。

榆钱:榆树的果实,形状圆而小,像小铜钱。

匾:用竹篾编成的器具。

烛台:插蜡烛的器具。

蚕沙:家蚕的屎,黑色颗粒,可入药。

上山:本课指蚕眠四次后,在吐丝的时候,需要依附在一些交叉的细棒或麦秆上,开始吐丝结茧。

上述这些词语,讲课中教师可联系实际,通过图片、实物让学生理解。

3、指名分节读课文。

目的: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4、口头填空:(出示课件)

(1)蚕的生长顺序是:极小极小的蚕→( )→( )→( )→蚕“上山”了。

(2)带有蚕卵的纸叫_____,也叫______。家蚕的屎叫_______。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叫_________。

5、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点拨。

四、默读思考

读文,理思路。

(1)蚕初生长过程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标画出来。

(2)在蚕生长过程中,母亲都做了哪些事?从文中找有关句子画出来。

同桌两人为一组,按照蚕的生长、母亲干了什么这两个问题,对应着读有关句子,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准备。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理解内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孝敬父母。

2、训练学生在了解句间联系的基础上,读懂自然段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初步理解中心句的意思

(过渡)勤劳的母亲干得多,说得少,课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只有一处,请大家把它找出来,认真读一读。

1、投影出示母亲的话,指名读。

2、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交流)

(过渡)母亲的这两句话道出了养蚕的艰辛,对子女深深的爱,道出了对子女殷切的希望。母亲养蚕的艰辛和对子女的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深入学习课文。

二、课文学习

(一)第一自然段学习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常常”是什么意思?“这时候”指的什么时间?为什么“每到这时候,我常常想起母亲来?”母亲为什么要养蚕?这一小节说了什么意思?(学生交流)

(二)第二、三自然段学习

1、默读课文,出示思考题:

这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母亲养蚕的艰辛以及对子女的爱,把它划出来。

2、讨论交流。

投影出示:春天一到,桑树刚发出新芽,母亲就照例拿出几张蚕种来。

先让学生读句子,再引导学生说说“照例”的意思。让学生理解“照例”就是按照惯例,年年都这样做。理解母亲养蚕不是一年,而是年年如此,母亲年复一年地养蚕,不怕辛苦,正是表现了对子女的爱。

指导学生用“照例”练习说话。

3、教师讲述: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照例”这个词,我们通过联系中心,体会到了它的作用。还有哪些词语也能体现出母亲的艰辛,体现出母爱?(学生自学后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布满”(数量极多)、“极小极小”(表明难养)、“微笑”(一种希望的微笑,蚕宝宝的出世与子女的学费是紧密相关的)、“抖落”、“擦得干干净净”、“剪得又细又匀”(说明母亲精心、细心)等词语来理解这段话。

4、指导朗读。

5、归纳学法。

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两个自然段的?谁能用“先”、“再”、“最后”说一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们把学法归纳为三步,第一步默读课文,勾画词语;第二步联系中心,谈谈体会;第三步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过渡)下面我们就按照这种学法,继续学习。

(三)第四自然段学习

师设问:按照刚才的学法,第一步我们应该干什么?

(学生回答:默读课文,勾画词语)

师:好,我们就先默读第四自然段,勾画出关键的词语。我们比一比,看谁勾得全,勾得准。

学生默读后,教师引导:

现在我们进行学法的第二步,联系中心,谈谈体会。谁先发言?(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以下词语“一天天”、“吩咐”、“擦干”、“轻轻”、“均匀”,联系中心,进行体会。一方面体会母亲在忙碌中,艰辛地度过了“一天天”;一方面理解母亲对蚕儿爱护备至,爱蚕儿正是爱儿女的表现。)

待学生理解到位后,教师再指导朗读。

教师讲述:好,下面我请同学们自学第五、六自然段,看谁学得好,懂得多。

(四)学生自学五――六自然段

(注:二至五自然段重在教学法,体现“教”,第四自然段体现“扶”,第五、六自然段则体现“放”。如果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如:“每天……总要……”、“常常”等词语,深入理解、体会母亲深夜添桑叶的情景,应引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理解。)

(五)自学第七自然段

(六)第八――九自然段学习

1、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2、联系全文体会母亲那两句话的含义。

(1)请联系全文,举例说说这学费来得怎么不易。

4、有感情地朗读母亲的话。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思考:“又添了一丝银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三、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四、小结全文。

课文为什么用“春蚕”做题目?

课文写了春蚕的生长过程,赞颂了母亲的辛劳、伟大(可适当讲解“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意思)。母亲就像春蚕一样,一生只知默默地奉献,把她全部的心血、全部的青春都献给了下一代。

五 、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回忆母亲对自己深沉的爱,准备交流。

教学反思

此节课在录播室上课。文章为略读课文,我按照自己的设计,用拆字联导入教学,在孩子们初读课文后,检测预习情况,了解文章结构;然后细读主体部分,引导孩子们重点学习三个句子,了解春蚕的生活习性与生理机制。

最后深读思考,感悟蚕的精神,除了让学生找文中句子,我还特意借用“作茧自缚”这个成语,让孩子们从蚕的身上对这个成语有了不同的看法。拓展环节,结合学校小卖店出售蜜蜂蛹,让学生小练笔,相信有精彩等着我。

春蚕字春蚕借物喻人篇四

岁月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过眉梢,记忆中缕缕温馨仿佛就在眼前。

——题记

八十年代初,乡下刚刚推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土地到户,分产单干。村民们喜不自胜,卯足了劲没日没夜地劳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是伴随着劳动而成长。在劳动中体味温情,在温情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做人。

村里的女人们勤劳而慧巧,不但要干繁重的农活,还得抽空亲手为孩子们做上一件衣裳,在前襟绣上一朵别致的小花;鞋子是母亲们亲手做的鞋帮,鞋帮绣满艳丽的花草和栩栩如生的蝴蝶。就连女孩子们的书包都是母亲们绣的。

绣花得用五彩的丝线,丝线是女人们养了蚕,抽了丝,着了色而制成的。一切工序亲力亲为。

我的家乡山清水秀,遍植桑树。房前屋后,山间道旁都有俯仰生姿的桑树。这些树静默在风中,从来没人说哪棵是谁家的。而且几乎家家养蚕。

每当春来日暖,复苏的枝头迫不及待地吐出绿莹莹的芽儿。母亲就又增添了一份操劳,我们姐弟也收获了一份乐趣。

母亲会选个晴好的日子,从墙缝里翻出头一年秋天藏好的卷成团的棉纸,轻轻展开,上面粘着密密麻麻的芝麻粒大小的白色圆点点。母亲把棉纸平铺在暖和的灶台或向阳的窗棱,叮嘱我们姐弟记得随时看看,出蚕了就告诉她。

几天之后,有了新的发现,小白点变黑了。我们赶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母亲就抽空准备簸箕了,还用干净的毛巾仔细地擦拭几遍。

隔两天,棉纸上蠕动着黑乎乎的毛茸茸的小得不起眼的虫子。母亲会很开心地自言自语地说,终于出蚕了。于是派我们从鸡窝里捡鸡毛,她则出门去采桑叶。

母亲用剪刀把采回的鲜嫩的桑叶剪成细丝,铺在簸箕里。再用鸡毛小心翼翼地把小毛虫刷到叶丝上。它们实在太小了,就好像叶丝沾上点点黑色的尘沙。若不是叶丝上有无数个小窟窿,谁也不会想到那里面居然有活物。

蚕儿小,食量不大,每天的桑叶都是母亲劳动归来沿路采的。在她做饭的时候,我的任务是负责剪碎桑叶铺在原来的已变蔫的桑叶上。那些小生命真是机灵,一触碰到新鲜的叶,立即往上爬,摇动小脑袋,瞬间在叶面留下许多小豁口。

几天之后,毛毛虫变得光滑净白,褪下的黑乎乎的皮干瘪瘪的混合在干枯的满是窟窿的叶丝上。蚕儿长大了,小簸箕换成大簸箕。它们的食量随之增大。母亲实在忙不过来,就让我负责采桑叶。这个差事我喜欢。采桑叶最好是清晨或傍晚,叶新鲜。白天太阳一晒,就蔫了。挎上我的小布包,约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找寻一颗叶子最旺的桑树,哧溜爬上去,每人攀在一个枝头,专拣嫩叶摘。不大一会功夫,每个人的'布袋都鼓鼓囊囊的。再看那棵树,稀稀疏疏的叶点缀在枝头。只有高高的树梢还顶着一攒绿得发亮的叶,好是神气。碰上运气好,还能尝到红得发紫的桑葚。乡下的孩子爬树都是练家子,像敏捷而可爱的猴子,无论桑葚挂在多悬的枝头,都能摘到。毕竟那甜滋滋的味道的诱惑力是特别大的。美美地吃足了桑葚,抱着树干唰地滑下。挎上布袋,取笑着彼此的像抹了炭灰的小乌嘴快活地回家了。

有时很是幸运,桑叶都不用自己摘。树上不管有哪位叔伯,都能捡个便宜。只要跑到树下,他都会从树上放下一截带枝杈的树枝,并吩咐我们把布袋挂在枝杈上,由他勾上去。我们只管蹲在树下悠闲地玩石子或是采来草叶做锅锅饭。布袋摘满了,他会用树枝把布袋一个个放下。我们只管提自己的就行。

如果碰上雨天,母亲就不会让我出去。摘桑叶的活由她自己动手。她常常是披一块透明的油纸,提个布袋匆匆走进雨帘,她清瘦的身影消失在村口。待她回来,全身湿漉漉的,头发凌乱的粘在脸上。雨水顺着裤管流到地面。在堂屋的地板印上一串串水汪汪的脚印。我和弟弟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母亲,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感觉鼻子酸酸的。

蚕儿是不能吃带雨水的桑叶的。一旦吃下,必死无疑。得把桑叶一片片擦干。这可是个耐心而细致的活儿。用力不当,就撕破了,也擦不干水。母亲在左膝盖上铺块毛巾,放上一片叶,再用另一块毛巾轻轻擦拭,擦干正面,再翻转反面擦拭。一片叶来回翻转两次才能擦干。一布袋桑叶要花去小半天功夫。我和弟弟也会帮忙,但擦一会就没耐心了,而且老把叶片擦破。母亲总会柔声悦色地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太过急躁啥事也做不好。不认真擦,蚕儿们的小命就丢了。我们会羞得面红耳热,一想到一条条小生命都会因我们的粗心而死去,就会格外细心,一点也不敢马虎。

蚕儿越长越大,白白胖胖。都能听到大口大口吃桑叶的窸窸窣窣声。母亲更加辛苦,睡前加一次桑叶。半夜还要起床加一次。母亲早早地准备了几捆麦秸杆,放到阳光下暴晒。

母亲的精心料养,蚕儿变得通体透明。母亲把麦秸杆松松散散地装进笸箩里。带领我们把蚕捡出来,放进麦秸中。我用三个手指小心翼翼地捻起软绵绵的蚕,轻拿轻放,生怕伤了它们。把母亲逗乐了。她却捡得飞快,熟练极了。母亲手里忙着,还耐心地给我们讲道理,不是所有的蚕都能织出合格的茧子。有一种蚕,也是通体透明,只是爬的时候懒洋洋,慢吞吞,无精打采,浑身褶皱不光滑。这种蚕叫眠蚕,它们吐不出柔韧的丝,织不了硬实的茧。它们的茧子松松垮垮,薄薄一层,抽不出好丝。这种蚕不要。她还告诫我们,做人要勤奋踏实,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我们似懂非懂,但母亲的告诫却在成长的岁月里无形中植入了我的骨髓。即将影响我的一生。

蚕们一碰上麦秸秆,立即爬上爬下,找个中意的位置,从口中吐出透亮的银丝,开始织茧了。它们好像不知疲倦,摆动小脑袋,一圈又一圈把自己包裹起来,有条不紊。也许是因为作茧自缚是它们生命中必须经历的一个历程,所以勤勉,毫不懈怠。

隔了两天,麦秸上粘满了雪白的泛着银色光芒的椭圆形的茧。母亲得了空,就带我们把茧子从麦秸上摘下,装在笸箩里。

待我的大妈有空了,就来帮忙抽丝。母亲把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大铁锅里的水滚沸。再把茧子倒进锅里煮,用木棍不停地搅动。白茫茫的水汽朦胧了昏黄的灯光,母亲的身影愈加修长。脸颊密密的水珠,不知是热汗还是水汽。大妈则坐在锅边,支起简易的木头钉制的抽丝机娴熟而快速地把丝一圈圈挽起。俩人一边劳动,一边说笑。我们好奇而入迷,母亲决然而果断地催我们上床睡觉。

天明一觉醒来,母亲已在准备早饭。灶边的大铁锅里,堆着摞着全是僵直的黄褐色的蚕蛹。肥肥胖胖的伸展着脚,看了叫人心里直发毛。我居然看到母亲用大碗舀了一碗蚕蛹摆在桌上。正惊讶间,只见母亲从油缸里刮了一勺白色的猪油放进油锅,再倒入黄色的香油混合溶化。冒起淡淡的青烟,再把蚕蛹汪进油里炸,嗞嗞直响。母亲不停地翻搅,直到蛹变得焦黄。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母亲盛进碗里,撒上盐。吩咐我们吃,我们都往后退,没勇气。她见我们害怕,自己夹一个放嘴里,故意嚼得很大声,连连称赞好吃。这招没用,母亲爱怜而心疼地摆出理由:别怕,这东西大补,看你们都瘦成麻杆了,要多吃。

我们向来听话,我用手指哆哆嗦嗦夹一个,使劲闭了眼,努力想象我吃的是土豆。然后大胆放口里嚼,脆脆的,混合着油香,味道不错。再看弟弟也是模仿我的吃相,把母亲逗得哈哈大笑。

碰上雨天,地头的活干不了。母亲把抽下的丝经过沸煮、漂白,着色等一道道工序,浸染成五颜六色的泛着光泽的柔软的丝线。

丝线已做成,母亲又忙开了。晚上借着昏黄的灯光为我的书包绣上艳丽的花草,添上两只飞舞的蝴蝶。母亲的绣工极好。十岁那年,姑妈带我去昆明。我穿着母亲为我绣的花布鞋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开始我为自己土得掉渣而扭捏,难为情。行人的目光聚焦在我的绣花鞋上,听到称赞声,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羞愧一扫而光。

岁月匆匆流逝,母亲已经年迈。视力不及当年,再也不能拿针绣花。村里也早已无人养蚕。房前屋后的桑树不知何时被村民劈成木柴,化为灰烬。但村外的道旁依然还有高矮参差的桑树。春风和煦,初长的新叶盛而密,闪光的叶片哗哗浅唱,那是一首曼妙的岁月的赞歌,是一份永恒的温馨的记忆。

相关范文推荐

    春蚕作文借物喻人(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2023年春蚕作文字 春蚕作文字优秀(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反省作文字汇总(五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反省作文字(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反省作文字篇一反思开学这两

    2023年反省作文字 反省作文字10篇(实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最新妈妈笑了三年级作文字(三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妈妈笑了三年级作文字(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

    2023年妈妈笑了三年级作文字(精选三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

    祖国我为你自豪作文记事推荐语(模板七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祖国我为你自豪作文记事

    2023年祖国我为你自豪,作文 祖国我为你自豪作文字精选(十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