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雅蕊

撰写情况报告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以便对所描述的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情况报告实例,希望能够对大家在撰写情况报告时提供参考。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的农村老家,一个北方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

(一)农业:

“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小麦、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

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山东省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三)经济:

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哪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四)医疗:

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xx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从根本上讲,不是因为国家政权的“下沉”,不是因为基层政权的腐败,不是因为“权利”被剥夺,不是因为农民税费负担过重,不是因为城市的剥削,更不是因为农村缺少“基础设施”。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业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拒绝自种自食,养牛的也得买牛奶喝,对鲜奶进行卫生消毒和包装的是专业工厂。因为引进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农村人从一亿上升到四亿,自由小农经济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今天,中国在册的农村人口高达九亿,包括将近五亿农业劳动力。尽管农业技术在飞速进步,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因此,农业领域的劳动积极性空前下降。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不组织起来合作,农民就无力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就只能沦落为21世纪里自种自食的“自耕农”。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级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全国人大农委举办研讨培训班通知精神,xx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先后赴遂宁、内江、宜宾、泸州市,深入到8个县(区)近20个村(社)就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与村社负责人、农民代表、业主代表等进行座谈交流。总的来说,我省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相关部门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作为,近年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xx省委、省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新村建设为有效载体,以产业发展为重要支撑,坚持规划先行、产村相融、分类指导、农民主体、合力推进,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科教文卫广电同步跟进,走出了一条产村相融、成片推进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去年,省委、省政府还作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决策部署,力争到20xx年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农村。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新建成新村聚居点10972个、涉及农户112.3万户,改造提升和保护修复村落15354个、涉及农户90.3万户,启动幸福美丽新村试点示范村建设1242个。全省6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2033个、新农村综合体218个、“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307个;连片发展种植业603万亩,规模养殖户23.7万户;累计硬化农村道路18297公里,农田水利渠系建设17589公里。

(一)坚持规划先行,推动城镇乡村院落合理布局。早在xx年我省就编制印发了《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xx年-20xx年)》和11个分项规划。各地也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编制和完善了新村建设发展规划。在布局上,坚持新村建设规划与小城镇规划、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规划有机结合、科学衔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中心村、自然村空间形态;在项目上,新村建设规划与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新村基础设施项目、扶贫开发、旅游开发项目等科学对接、有序实施;在建设上,村落民居规划充分体现农村特色、地域特征、民俗特点,有乡土气息、乡村情趣、乡情乡愁。

(二)注重产村相融,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把产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统筹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与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培育成规模、上档次、有市场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循环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实行一三联动、农旅结合,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如泸州市江阳区西岸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蔬香园、异果园、渔歌园、玫瑰花园、生态植物园等观光休闲“五园”和农耕农俗文化长廊、农耕文化体验区、婚纱摄影基地等景观景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消费,实现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江安县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引进企业采取“六方合作”的方式,即“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协会统筹、金融支持、保险兜底、政府帮助”,通过“公司+家庭农场”的养殖模式,带动发展年出栏500头商品猪的养殖户500户,让农民也能通过发展现代化养殖业增收致富。xx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95元,比上年增长12.8%。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411元。

(三)创新筹资机制,努力增加新村建设资金投入。在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上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多方投资、共建共享。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省财政每年对60个示范县投入6亿元;从xx年开始,每年投入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20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达75.7亿元。二是积极开展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试点,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如蓬溪县推出“土地流转经营收益权+担保公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地上建筑物”、“政府增信+银行授信”等四种贷款抵押新模式,搞活了农村金融。威远县推行农业bot模式,避免土地“一租了之”,让农民享受规模经营带来的收益。三是用财政支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通过整合支农资金,将其集中用于为农户和其它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贷款提供贴息、担保,充分发挥放大效应和杠杆作用。如宜宾市翠屏区推进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试点,由区政府、合作社和川茶集团共同成立公司,农民自筹资金加财政补贴占股47.8%,如此一来财政补贴便从过去给农民或企业的一杯水变成了一口源源不断的水井。

(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空间。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围绕农民生活生产需要,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电力、广播、电视、宽带入户连网,改厨、改厕和沼气建设大规模推进,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生活生产,让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如宜宾市积极开展“五化一处理”,即:“卫生洁化、污水净化、庭院美化、村庄绿化、村内道路硬化、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探索推进新村规划生态环境评价工作。遂宁市全面推行农村垃圾“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新模式,全市65%的村庄实施了建筑立面清理和风貌塑造工程,75%的村达到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四化要求。

(五)坚持同步跟进,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紧紧围绕建立城乡统一的保障制度,加快城乡制度接轨步伐,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一是结合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以村级组织(村两委)活动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即“1+6”)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二是加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食堂、寄宿制学校、教学用房和农村教师周转房进行改善建设,大力提升农村办学条件。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教育公平,省政府从xx年起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三是深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妇幼保健、计划生育补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补助水平,缩小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差距,新农合参保率达99.2%。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完善农村社会低保救助机制,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廉租住房建设,逐步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五是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文化传承融入新村建设全过程。如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建了4000平米的村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引来有名的书画家、摄影家、诗人进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新村规划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部分规划做得比较仓促,没有很好将新村功能定位、区域布局、产业支撑、文化品位和建筑风格等综合考虑,规划不全面;一些规划没能按照城镇化进程作相应调整完善,村庄布局不能对应农村人口转移等变化,造成部分农民住房闲置和资源浪费;一些居住点选择不够合理,耕作半径大,远离产业发展。二是在规划建设上复制城区模式。一些新建聚居点,规划设计和建设方式简单套用城区模式,有的搞钢筋混凝土和城市园林花草崇拜,满地都是与农村格格不入、与农民毫不相干的园林、草坪、水景、广场、雕塑等人造景观,弄得村不像村、城不像城。三是新村建设规划人才短缺,特别是既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又懂新村建设规划的人才奇缺,新村建设规划执行和指导难到位。

(二)农民新村建设主体意识比较淡薄。一方面,一些地方群众缺乏主人翁意识,投资投劳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政府既搭台又唱戏,大包大揽,让农民成为局外人、旁观者;有的地方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集中建房,打着节约土地的旗号,实则暗藏着支撑土地财政的玄机,无端盘剥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有的地方工商资本强势进入,搞大集中,建小产权房,剥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发展权。

(三)资金投入不足,资源配置存在偏差。一是建设资金压力大。新农村建设涉及产业发展、农房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等多个方面,任务面宽量大,资金需求量多,群众集资积极性不高,建设资金需求与政府财力和农民自身投入能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二是资金整合难度大。目前,中央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大多按行业划拨到地方,到基层很难整合使用,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三是资源配置上没有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一些地方不惜重金,在基础好、条件好的地方搞示范,集中资源塑造“形象”、打造“亮点”,忽视最需要投入帮扶的边远山区、落后地区,造成区域之间差距不断拉大。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只单纯注重农房修建,忽视农民的生产生活,出现农村“外表光鲜、内部寒酸”的情况。

(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是农村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由于部分农户不能正确使用农用化学品,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药不当,使得土壤受到严重污染,而且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水体。同时,处理使用后的农用塑料薄膜和秸秆多采用焚烧方式,严重污染大气环境。二是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亟待改善。在中心场镇以外的广大农村,一般没有完善的供水系统,农户直接从河道、池塘、山泉、浅井取水,水质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大多没有经过相关部门认定,多数没有经过净化和消毒处理就直接使用,存在诸多饮水安全隐患。三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建立完整的农村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一些农户直接将污水排入江河湖溪等。由于部分聚居点距离城市较远,垃圾处理运输成本过高,随意丢弃垃圾现象比比皆是。此外,一些新农村示范片尽管建有供排水系统、垃圾库、沼气化粪池、公共厕所等,但维护和运行方面没有资金保障,导致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一)从顶层设计上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新农村建设与深化农村改革紧密相关,既是重要的载体,也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重要目标,建议国家在土地流转、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户籍制度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在政策上有更大突破和松绑,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比如加快农村金融立法,保护广大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农村金融和社会稳定。再比如放活土地经营权已成为新一轮农村改革重点,建议全国人大制定《土地流转法》或国务院制定《土地流转条例》,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流转的管理机构、管理程序、操作规范、合同签订、违约责任等问题。规范政府、农民和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有效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使土地流转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法可依。

(二)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资金运行机制和模式。一是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要确保农业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并且每年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xx是农业大省,“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城镇化率仅有45%左右,农村人口接近4500万,且居住分散,因此新农村建设任务相当繁重。建议在资金投向上要向xx这样的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地区倾斜。二是进一步明晰财权和事权。在新农村建设中,哪些由国家投入,哪些由集体投入,哪些由农民投入应该进一步明确,并合理划分各级财权、事权,从而调动各种主体、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三是注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应清理归并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重,对某些项目可只下达资金计划,将项目审批权限下放,为地方支农资金整合创造条件。应尽早下达项目,及时拨付资金,加强使用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科学高效。

(三)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受益者、管理者。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相信农民,依靠农民,让农民唱主角,努力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农村住房尤其新建聚居点空置率很高,除了规划不科学,更主要原因就是政府的想法和农民的意愿不一致造成的。因此,在新村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参与规划、选址、建设、管理全过程,切实保护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决策权。对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公服管理等项目,采取由下而上,让民作主,自主决策,自主实施,实现农民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政府也要从中发挥导向作用。我们大英县探索“申建制”值得推广,新村建设由政府统一规划,农民自愿申请,达到一定数量就开工建设,建设工程中始终依靠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四)重视产业支撑,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要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形成产业促新村、新村带产业的良好格局。一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按照“种养加”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思路来考虑和规划农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注重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上下功夫。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要重点扶持一些有规模、有市场、有效益、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通过重组、合作等方式,发展壮大,做大做强。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和发展水平。此外,还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三是创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着力培育壮大农村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农民群众在家乡留得住、有钱挣、过得好,就地就近实现增收致富。

(五)坚持服务延伸,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把农村社会发展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下大力破解城乡收入差距大和农民看病难、读书难、养老难、卫生条件差、文化生活单调等难题。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强化农村公共交通、集中供水、能源电力、广播电视、网络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厨改厕改水改路,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二是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就是要在农村林权、土地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确权的基础上,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三是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公共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事业建设,积极维护农民身心健康;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建立健全农村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四是努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要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要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三

财源建设始终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加强财源建设是突破我区财政困境,增强财力保障,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做好“十二五”规划,对推进全区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实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区财政状况及财源特征。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区持续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城建拉动”战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化解和减小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与影响,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提高发展水平,强化税收征管,促进了区级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取得较大发展,为全区人员经费的按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作出了较大贡献。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年均增幅比gdp年均增幅高出近3个百分点。

(二)三产对财政增收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区实施“三产富区”战略,按照“拓展南部,延长东部,改造旧城”和“城郊建市场,城区建商场”的思路,以房地产业、商贸流通业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到辖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90.8亿元,占全区地方生产总值152.71亿元的近60%。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纳税金额,都在三次产业中居于榜首地位。

(三)部分税种逐步成为财政收入的支柱。随着我区工业和商贸流通业、文化娱乐业、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增值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税种的税源基础,使这些税种获得较大数额的实绩增收,对全区财力的`持续、快速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区财源建设和财政保障主要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艰难。

%,全市是16。

%,而我区仅为。

%,比重过高,地方有效财力受阻,财政收入质量有待大幅提高。三是辖区内无大企业、大税收,税源零散,缺乏支柱财源。

(二)投入产出效益不佳,新兴财源贡献不多。,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2%,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为13%,没有达到以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发展,加快培植和夯实地方财源的预期目标。

(三)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和尖锐。一是财源建设面临的减收因素较多。市区税收体制和财政收入分享体制存在不尽合理之处,导致我区财源建设推进乏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举步维艰;受国家增值税转型、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和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下调等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影响,相关主体税种税基缩减,-,我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均未完成预算任务,收入增量大幅减小,直接影响了我区中央转移支付补助和既得财力。二是由于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区财政除了保障全区人员工资性增资因素、社会保障支出、维持机构运转等财政刚性支出以外,还要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支出压力迅增。地方财政收支差额除依赖税收返还外,大量的政府性基础设施工程和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资金要依托举债和上级补助,因此,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和尖锐,财政平衡如履薄冰。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四

第一条对提供地方税收前30名的地方企业,从起3年内,当年上缴地方税收增幅高于全市地方税收平均增幅的,按超出部分增量的3%对企业法人代表进行奖励。由市财政局负责考核。

第二条对从日照市行政区外新引进的工业和服务业项目、企业,实行引资数量和税收增量双考核、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资项目实现增量税收双挂钩的奖励政策。由市招商局负责制定具体奖励政策并考核。

第三条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对新引进的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含分部),在我市汇总缴纳税收的,市财政将连续三年按形成地方税收50%的标准扶持企业发展。由市财政局负责考核。

第四条从20起,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规模进入全市前10名的,按企业技术改造实际投资额(只包括机器设备和技术投入)3‰的比例给予贴息补助。对新认定的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补助。由市经贸委负责考核。

第五条根据《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第7号令,修订),对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技改投资项目,经省以上发改、经贸部门确认,引进的技术及设备免征关税及环节增值税;购置的国产设备,其设备投资的40%可从新增企业所得税中抵免,抵免期限5年。由市经贸委、日照海关、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落实。

第六条列入市级以上重点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的企业,新增设备折旧年限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加速30-50%。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开发费提取比例,对企业列支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的,允许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由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落实。

第七条纳入市级管理的重点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企业的厂房建设工程应缴纳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按照《日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日照市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日政发〔〕74号)规定予以减免;其他市及市以下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最低标准减半征收。由市建委等有关收费部门负责落实。

第八条从列为全市重点项目的现代物流业和信息产业项目中,每年选取3-5个企业给予贴息,贴息总额300万元。由市服务业办公室、市信息产业办公室负责重点企业的筛选和考核。

第九条对省认定的省级以上新产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在孵企业,将实现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比上年新增部分,全部作为专项扶持资金给予企业,扶持期限从企业投产经营之日起5年。由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第十条设立专利申请和专利实施专项补助经费。对专利和重点专利实施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对发明专利每件资助元;对实用新型专利每件资助1000元;对外观设计专利每件资助600元。由市科技局负责落实。

第十一条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成果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获得市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奖励10万元,一等奖每项奖励1万元,二等奖每项奖励5000元,三等奖每项奖励3000元。由市科技局负责落实。

第十二条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山东名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50万元;新获得“山东名牌产品”的企业,奖励5万元;同时获得多个称号的按最高标准奖励,不重复奖励。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落实。

第十三条从年起,对招商引资跨区县落户企业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按照《日照市招商引资跨区县落户企业税收分配暂行办法》(日政发〔2006〕10号)的规定进行分配。由市财政局和有关区县负责落实。

第十四条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及配套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扶持资金,专项用于奖励发展快的区县、乡镇。由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第十五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激励性转移支付办法,将省“五奖一补”资金及市级配套资金与财政困难县财源建设相挂钩,根据财政困难县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四税”)比上年增长情况,分档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参照省财政厅办法执行。由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第十六条从2006年起,对市级税务部门的业务经费,按照《日照市市级税务部门经费与地方税收实现数挂钩办法》(日政发〔2006〕11号)的规定予以兑现。由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第十七条根据《日照市人民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第30号令)精神,对征收部门非税收入超收部分实行财政与单位“五五”分成,单位分成收入可用于单位公用经费支出。同时,对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及使用情况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单位或个人均可对不按规定征收非税收入的行为进行举报,经核查属实的,对举报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由市财政局负责落实。

第十八条加强对市直有关协税部门的考核。考核范围为市经贸委、市外经贸局、市建委、市交通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市服务业办公室等有关协税部门。考核内容为协税部门具体的协税护税工作,即除税务部门正常征管的税收外,协税部门通过协税护税工作新增加的地方税收,按照落实到具体项目的地方税收增加数额给予协税部门5%的工作经费。由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考核。

第十九条对区县的考核。将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四项主要税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三项指标,纳入各区县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由市考核办负责考核。

第二十条全市促进财源增长各项政策所需资金,由市本级和各区县按现行财政体制共同承担。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市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五

小编整理了一篇关于我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和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步伐。我于2005年8月在文化局领导的陪同下,对我市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听取了文化局领导的情况汇报,深入文化基层单位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文化建设由宣传部指导,文化局主抓,文化局及各乡镇所属文化站21个,图书馆2个,文化馆1个,书店1个,电影院2个,文化室16个,从业人员230人;现有音像、书刊、娱乐、电子游戏、网吧等文化经营业户300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

随着开原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文化的职能和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在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文化繁荣"建设目标,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基层文化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态势。

1、以争创先进为动力,推动文化建设

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积极争取省、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且主动协调乡镇党委、政府,卓有成效地开展省级乡镇"文化中心"、"文化先进村"创建工作,到目前,已建成省级"文化中心"2个,省级文化先进乡镇3个,省级文化先进村5个。此项工作成绩显著,排在铁岭市前列。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工作实践中,全市掀起了城乡共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热潮。通过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基层的文化设施、设备明显改善;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农村文化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2、全市文化活动走向市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工作逐渐向社会化、市场化迈进。我市举办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动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部实现商务动作,为我市文化活动提供了资金保证。全市民营文艺演出团体及音像、书刊、娱乐场所、电子游戏、网吧等个体文化经营户有了新的发展。各乡镇通过互相沟通,加大了改革力度,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把乡镇文化事业推向文化产业运作的新路子,并已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庆云镇文化中心通过产业化经营,年创收2.5万元,不仅解决了文化活动资金问题,减轻了乡镇政府的经费负担,而且促进了全镇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为解决全市农村文化站活动经费不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3、以精品创作为重点,大力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

今年,我市已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0多次,而且多次组织人员参加中央、省、市举办的大奖赛,分别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辽宁省及辽宁电视台举办的比赛中,获金奖9人次、银奖10人次、铜奖2人次,文化局获优秀组织奖。文化局创研室两部二人转作品获铁岭市参赛奖。随着《马大帅》一、二部的热播,今年赵本山又在开原拍摄了《乡村爱情》电视剧及正在筹折《马大帅》第三部,这必将进一步增加开原的文化艺术品位,推动开原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更提高了开原的知名度。

从调查中看到我市文化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基层文化建设仍有不到位之处。一是发展不平衡,市区内与广大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差距在拉大,农村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差距也在拉大。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5个省级文化先进村都集中在西部,东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呈逐年下滑趋势。二是资金匮乏,农村文化场所被挤占、卖掉的现象十分普遍,文化站站长几乎全是兼职,农村文化阵地破坏严重,市内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培养人才工作也因资金、场地限制难以开展,目前开原的文艺人才已出现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局面,这与铁岭建设文化名城,开原建设小都市的要求很难适应。

2、基础设施仍有不健全之处。全国文化先进县对硬件设施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备五个以上大型封闭文化娱乐场所,而我市却没有相应配套设施。此外,还有一些文化站舍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已不能使用。文化设备短缺,陈旧落后,文化馆、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有些乡、村图书室,至今还在书架上摆放着相当数量的80年代的中小学辅导教材及不符合当前形势的政治性图书和没有利用价值的图书,以充当图书册数。

3、文化市场监管仍有不到位之处。从目前调查的情况和群众反映的情况来看,对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是网吧吸纳未成年人进入和超时营业两个问题虽然经过多次集中专项整治,但仍然存在并且比较突出。在每天中午休息,晚上放学的高峰期内,全市70家网吧几乎个个爆满,每天上网的中小学生不少于1000人次。"未成年人养活网吧"已经成为业内心照不宣、家长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市内销售的音像制品、书籍盗版严重,有的产品盗版率高达50%以上。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三是歌厅、茶社噪音扰民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市内投入资金装备了隔音板的歌厅、茶社不多,大部分都存在噪音超标问题,受到噪音影响的`群众意见很大。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个别乡镇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定期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由于经济欠发达,市乡两级财政对文化投入的资金总量偏少,比例偏低,未能达到国家关于"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必要的文化活动经费及人员开支难以保证。困扰、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3、陈规陋习改变难。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穷不思变,富不思文",思想守旧落后,对文化和科技不求学、不求用,仍然是走东家串西家,个别地方仍存在搞封建迷信或以打麻将为主要的娱乐形式。这种陈规陋习一时还难以转变,这给基层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六

财源建设,是一个经济学范畴,通俗地讲就是财政来源建设,也就是一级政府根据多种财源构成的分析,进行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高财政效益的一种建设行为。

财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扶持经济发展,实现财政增收,最终形成规模和效益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经济和财政的良性互动。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财政的资源配置、宏观调控、收入分配和监督管理等职能都是为了做大经济蛋糕服务的,作为财政企业部门,应当树立效益型财源观念,坚持围绕经济抓财政,立足财源谋发展,力争达到增加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财政效益的良性循环的财源建设格局。

对财源构成的分析,有助于职能部门统筹兼顾、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制定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财源的构成或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时间性上看,有现实财源、梯度财源、新兴财源和后续财源;从表现形式看,有显性财源和隐性财源;从所起的作用上看,有骨干支柱财源、主体财源和一般财源;从区域分布上看,有集约(板块)型财源和分散型(单体)财源。因此,加强财源建设,必须合理分析财源结构。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七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是供销合作社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环节,是为“三农”服务的主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更是供销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基层、最直接的服务组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供销社能不能办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活力强不强,为农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社。因此,基层社的建设决定着供销合作事业的兴衰成败,基层社发展,供销合作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基层社萎缩,供销合作事业就会停滞不前。

为全面了解我市基层社发展现状,深入思考基层社发展前景,结合省社统一安排,市供销社近期对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基层社组织、人员、资产、经营、改制等多方面的情况采取通过填制报表、重点考察、与职工座谈等方法,进行了全方位客观、详实的调查。调查情况表明,xx年以来,各县(市)供销社按照省社的安排部署及保市社【xx】27号《保定市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三年(xx-xx年)发展规划》文件要求,不断加快基层社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步伐,积极发展基层社新的组织形式,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已逐步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现状:有喜有忧。

截止目前,我市现有基层供销社238个,村级综合服务站1102个,庄稼医院127个。基层社已完成改造、改制的102个,新增营业面积38850平方米;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4个;兴建各类市场6个,交易额25080万元,实现利润245.6万元;建立县级“农合联”分会3个,领办、兴办种植、养殖等各类专业合作社120个,共发展社员11752户,辐射带动农户84459户,吸纳社员股金15515.6万元,年经营额达59451万元。全系统各基层社中,喜的是:有一部分在改制、改革后,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不仅使供销社的资产得以保值、增值,增加了基层社的经济效益,树立了供销社的良好形象,提高了为“三农”服务的能力,而且为参与、引导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忧的是:相当一部分基层社仍停留在资产保值,维持生存的状态;还有一小部分已是名存实亡,但因各种原因尚未进入或完成破产程序。

二、成效:作用明显。

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各县(市)供销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因地制宜、寻找突破、发展特色、壮大自己”的思路,进一步创新经营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把基层社建成了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键全、运作规范的供销社新型基层组织。特别是通过积极整合现有组织资源和网络资源,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体制,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拓宽了发展空间,使基层供销社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抓机制创新增实力。基层社经营机制的创新是基层社改造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市按照“因地、因社制宜”的原则,分类进行了实施,促进了基层社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强了基层社的实力。

1、走资产开发,盘活有效资产的路子。对处于黄金地段的基层社应本着“有效资产有偿经营,无形资产活化运作”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改造经营设施,创办供销社农村集镇超市、配送中心和各类交易市场。一是通过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吸收社会力量联合开发,共同受益;二是对基层社资产出让一块,做旺一块;三是县(市)社直接投资,逐年收取回报;四是由开发商垫资开发,基层供销社逐年还款等形式,加快了整合、改造经营设施和网点步伐,增强基层社的实力。

2、通过资产置换、重新组合等形式,走调整建制的路子。一般采取小社并大社、强社并弱社或强社托管小社等方式来改造基层社,同时按经济区域组建中心社。

易县供销社xx年年资产整合工作实现了基层社全覆盖。十一个基层社整合完毕,更新改造营业面积1.4万平方米,增值近千万元。随着设施更新,达到了安全、美观的经营需要,有160多名职工回归就业,企业的资产收益明显增加,如良岗社每年的资产收益8-9万元,比整合改造以前增了一倍多。

(二)抓体制创新增活力。在基层社改革过程中,确立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和“谁有能力办供销社就让谁来办,谁办好了供销社谁就是供销社人”的开放办社理念,通过以带资承包、增资扩股、资产重组和产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创建了产权多元化的新型供销社,使基层供销社活力迸发。不但带动激活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项目等生产经营要素,盘活了基层社的存量资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基层社的组织体系、资本体系和经营体系,为基层社的长足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1、对于有实力的基层社,通过拓展经营,扩大服务,推行民主管理,发展连锁经营,做大做强,可以以多元投资的形式办新的经营服务实体,开拓新项目。

高碑店市杨漫撒供销社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杨漫撒供销社的传统经营业务受到很大冲击,服务设施老化,仅余破旧门市39间912平方米,而且大部分是危房;人员大量流失,而且带走了业务渠道、市场、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等这些不可或缺的经营要素,使杨漫撒供销社经营步履维艰,出现了阵地缩小、功能弱化、地位作用下降的不利局面。因此,杨漫撒供销社先后筹资140多万元实施危旧房改造,把原有破旧门市改扩建成两层38间、营业面积达2538平方米综合营业楼,紧接着建立健全各种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除从事农资、日用消费品等传统业务外,硬化了广场路面,购置了健身器,增加了餐饮、农机维修、娱乐、医疗、健身等项目,把过去群众常讲的“哪破哪是的供销社”,变成了店面亮丽、商品丰富、陈列整齐的现代综合服务中心,提升了供销社综合服务功能,净化了农村消费市场,改善了农民购物环境,使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同时综合服务中心还主动向村民传递政策信息、农技知识、农资市场动态、农资信息等,一些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和需要,村民不出村里就能得到解决和满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就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欢迎。仅日用消费品一项,销售额就达到了500万元,比改造前提高了两倍多。

2、对实行职工全员置换身份的基层社,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吸收已置换身份的职工或农民,重组新的基层社。基层供销社通过股份有限责任制的改造,既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又坚持合作制的原则,完善和发展壮大组织体系,实现基层供销社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产权的多元化,扩大基层供销社的民办性、群众性,增强合作性、联合性。易县的西山北供销社经营设施老化严重,曾一度试图引市入院,且已将大院内全部设施拆除,门店停业。但因运作不周和决策失误,导致搁浅。县社面对这一被动局面,大胆设想,周密论证,形成了开发商业街的方案。此举促动了乡政府小城镇建设的规划,一举双赢,试点工作取得成功。改造项目总投资280万元,供销社置换营业面积1300平方米,资产增值100万元,供销社面貌一新,成为当地的经济亮点。

3、对基层社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按照培育骨干社,组建中心社,兼并托管弱小社的要求,优化基层社布局结构,扩大规模,增强实力。

清苑县按照“发展壮大一批,破产淘汰一批”的原则,对基层社进行了战略重组,在对马庄、白城、北店三家资不抵债基层社破产的基础上,32家基层社合并为18家,并全部实行了社有资产法人代表有偿占用责任制的改革形式,恢复了供销社的传统优势,强化了基层社的流通职能。

4、通过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建设基层供销社,积极推行专业社、协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基层供销社的`一体化建设模式。基层供销社可以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可以是基层供销社。

清苑县李庄供销社在传统购销业务严重萎缩的情况下,创建了李庄供销社草莓专业合作社,积极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组建以来,在产前以进价为社员供应草莓专用肥;产中聘请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服务;产后积极寻找销路,解决社员卖莓难的问题,同时,在草莓收购时规定,社员的草莓按当地市场当天的最高价格收购,出现差价,在当天收称时补齐,有效的避免了社员由于交售不及时造成的损失,极大提高了社员的种植积极性。截止目前,已累计为社员销售草莓1000多万斤,并通过开展草莓初加工业务,实现为农增收148万元。

(三)抓服务创新增魅力。在基层社改造过程中,千方百计寻求基层社发展的途径,把提升基层社自身实力放在重要位置,立足做好服务“三农”文章,努力扩展经营。

1、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改革重组后的相当一批基层社已经通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引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助农增收的骨干企业和中坚力量。一是与当地的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发展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或产品)、特色产业,采取引导农民自办、与农民联办、支持能人领办、依托基层社组办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二是与自身的经营、服务相结合发展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终端作用,运用流通网络通过把专业合作社的产品送进城市超市或农家店的方式,把专业合作社纳入流通网络体系。同时,积极推荐名优产品,进入总社的“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充分发挥基层社的服务功能,为专业合作社提供科学技术、产品销售、农资供应、各类中介等综合服务。三是与基层社改组、改造相结合发展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基层社各种资源,促进基层社资产、人员与农民相融合,积极吸引农民入股、入社,可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把现有基层社改造成专业合作社,使基层社既能享受专业合作社的各项优惠政策,增强发展后劲,又能充分发挥其在科技、信息、流通渠道、仓储场地、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优势,真正与广大专业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叫unjs,今年xx岁,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助理经济师,拟竞聘信用社主任,

我认为,联社举办的这次基层信用社主任竞聘活动,首次在基层领导岗位引入竞争机制,必将为信合事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意义。根据《竞聘方案》,我符合信用社主任竞聘条件,并有决心胜任这一职务:一是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站在信合事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先后从事过信贷员、副主任等职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层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二是任信用社副主任期间,能够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有较好的群众威信,锤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和判断分析的能力。三是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先后参加了学历教育、职称考试等学习,使自身业务理论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如果我这次能够竞聘上信用社主任,我的任期目标是:

任职当年保证存款增长率达到%,列全县信用社前茅;不良贷款下降个百分点,新增贷款收回率达到100%;经营效益实现联社分配的计划,全年实现安全营运无事故。

为完成以上目标,我拟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村信用社是农民兄弟自己的银行”的服务格言家喻户晓,使农民群众了解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由此,在农村形成一种“农信为民、民系农信”的资金循环渠道。

二、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做好信贷支农文章。一是把联保贷款列为信贷资金投放的主渠道,使新增农业贷款的.60%以上采取联保贷款方式,在授信额度内,农户可凭贷款证、身份证随时办理贷款,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二是开展信用村、户评定活动,既为充分运用信贷资金找出路,又推动社会整体信用的提高,确保信贷资产安全。三是积极拓宽信贷支农渠道,大力开办农民建房、助学贷款等业务,使农户贷款向多元化发展。

三、强化内部管理,做好效益文章。一是拓宽增收渠道,大力开办中间业务,尽可能增加收入;二是千方百计优化负债结构,增加低成本存款,减少利息支出。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结合联社制定的《一揽子制度》,将每一项业务及其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真正把将制度社为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四、努力化解金融风险,做好资金盘活文章。一是严格落实联社制定的《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办法》,对历年延续的不良贷款追根求源、刨根问底,逐笔查明每笔贷款的来龙去脉,保证任期内逐渐消化责任人贷款。二是采取各种措施,依靠外力,坚持银企党政联手,与社会各界一道做好资金盘活工作。在取得各级党政领导支持的基础上,积极动用法律手段,做到能收尽收。三是创新盘活不良贷款新措施。能落实企业经营权的,通过合法取得其经营权来盘活贷款;能以资抵债的要及时办理抵债手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如果我这次能够有幸而竞聘上信用社主任,我将在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一班人,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全心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全面完成联社分配的各项经营指标。

如果我这次落聘,我决不气馁。在今年工作中,我将在全面提高自身业务理论素质的同时,不断汲取新经验、新方法,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兢兢业业、任劳全身心干好本职工作,为信合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毕生力量。

谢谢大家!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九

区域经济总量虽然增长较快,乡镇经济发展亟需解难题、寻突破,同城区建设步伐保持一致,形成合力。

一、区域经济发展有待破解双层矛盾。

(一)外部环境。

1、完善市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均衡市以下财力分配。这一外部环境所表现出中国区域共性问题,为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亟待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完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改变“上级点菜、下级买单”的做法,使地方有足够财力落实其支出责任。

2、明确办公室赋予区级政府事权、管理权。区级政府相对于县(市)政府,在行政经济管理上有诸多限制,如无独立项目审批权、行政执法、执罚权或权限范围较窄,与城区所承担行政管理职责、服务项目建设不匹配。

(二)内部因素。

1、主城区。虽然经济显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但更多停留在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上,而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跟进速度较慢;园区建设中,产业承接优势不明显,产业项目积聚效应有待发挥;财政运行方面,前期实行“土地财政”力度过大,导致后期财政乏力,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2、乡镇街。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目标制定过高或过低,缺乏科学性、可行性;自身优势挖掘不强,特色发挥不明显;产业趋同现象突出,资源配置不合理;乡镇财政实力较弱,大多数乡镇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农业,财源单一、收入来源不稳定、征收难度大、征收成本高;乡镇产业化进程迟缓。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不合拍。乡镇经济整体运行与区域经济中心目标不协调,无法通过互补而实现共同发展。这种滞后极大地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

二、区域经济发展有待增强内生动力。

(一)政府服务给力,聚集发展加速度。

政府推动――要加强领导,全力为经济服务。要促进经济发展,政府的职能必须转换到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上来,为各个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引导经济真正与市场对接。强化服务职能,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有效解决“该管的'无人管,不该管的多头管”的问题,规范政府行为,服务经济快速发展。

政策引动―要加大鼓励引导力度,不断完善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法规,彻底拆除限制围城,使其发展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更广阔的领域,放心大胆地参与市场竞争。

科技带动――要把发展高科技企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水平的高低,依托科技提升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利用科技带动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建立名优品牌,利用品牌的龙头功能,促进特色经济发展。

园区载动――要把加快园区或私营经济开发区建设作为发展私营经济的重要载体,集中优势,连片开发,并以宽松的政策、良好的服务,吸引各方企业到园区落户。

资金助动――支持个体私营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广泛筹集资金;协调金融部门,每年应安排一定规模的专项货款用于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二)城乡统筹谋划,打造发展强磁场。

1、着力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创造实现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引导城市资本、技术优势与农村资源相结合,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要以农村产业发展和资源利用为基础,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产业融合。

2、着力促进城乡建设同步进行。把城乡建设规划和国土整治规划结合起来,从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再到中心村屯都要有统筹合理的整体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有区别、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水、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效应。

(三)乡镇互动借力,推动发展新跨越。

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乡镇财政收入有了快速发展,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财源枯竭,债务负担重等原因,乡镇财政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了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

1、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

一是加强财政建设,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从研究财源结构和经济结构人手,突出特色,打造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经营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化解乡镇债务力度。积极推行“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头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摸清债务度数。盘活存量资产,增收节支等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化债工作。

2、摆脱乡镇财政困难的出路。

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夯实财政增收基础,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优势开发新兴财源,着力优化调整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积极开发名、特、优农副产品,通过农民增收实现财政增长。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加工企业,确保农业增产增收。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业加工企业,形成“企业+农户”生产模式,既有利于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又有利于企业发展基础建设。三是充分利用本地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按市场机制发展乡镇企业,建设骨干财源,推进乡镇企业与大企业联合,依托大企业,求生存、求发展。四是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建设,开发第三产业,建设新兴财源。

乡镇经济建设要搞好,发展方向要明确、发展定位要准确、产业特色要突出、项目支撑更加坚固,如此才能实现好发展、快发展,甚至是跨越式发展,壮大区域经济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15030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料甸镇人民政府)。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

为更好地促进全区财源建设工作健康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区政协牵头组织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和统计局等单位及部分政协委员,于8月12日至9月底,对乡镇、办事处、开发区等19个单位和27家企业,通过实地考察、组织座谈、听取汇报、问卷调查等形式,就全区财源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全区秘书网网址:上下按照财源建设三年规划的要求,牢牢抓住招商引资一号工作不放松,聚力猛促大项目建设,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1-9月份,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7456万元,同比增长31.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892万元,占预算的107.7%,同比增长20.5%,其中工商税收8924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32%,同比增长13.6%;国、地税分别实现2442万元、686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34%。全区财源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工业税收占据主导地位。在“工业立区”发展战略和招商引资一号工作的推动下,工业经济实现的税收有了很大提高。调查统计,前7个月,全区工业企业缴纳税金9234万元,同比增长62.6%,占税收总额的52.3%。部分乡镇工业税收占其税收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如**、**、**、**等乡镇分别为96.6%、86.2%、88.6%和80.8%。

2、重点企业发挥了主要作用。从区级财政看,**厂、**热电、**机械厂、**建材、**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等重点企业成为财政的重要支柱,前7个月,6家企业实交税金2259.1万元,同比增长45.6%,占区直征收企业上交税金总额的29.7%;从乡镇财政收入情况看,重点骨干企业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集团、**矿业和**宝源实业,实交税金分别达844.8万元、453万元和86.6万元,分别占三个乡镇税收总额的40.5%、51.5%和36.7%。

3、民营经济成为重要支柱。近年来,随着全区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民营经济由弱变强逐年壮大,民营经济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增速明显高于财政平均增幅。截止9月底,全区个体私营业户达到1户;注册资金20.9亿元,同比增长49.3%;民营经济缴纳税金1.9亿元,同比增长50%。

4、招商引资拉动了财政增长。近年来,各级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财政增长的重中之重,以项目的大推进拉动财源经济的大发展。调查统计,计划总投资近百亿元的130个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可分别实现税收0.23亿元和2亿元以上。同时,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税收,有利地增加了财源总量。如**热电、**石膏项目、**大市场,缴纳税金已分别达到146.5万元、83.3万元和268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力不足,结构不合理。按目前乡镇实际执行工资水平和基本办公等费用计算,年人均财力达到1.1万元才能维持乡镇基本运转,如果国家必保工资政策全部执行到位,人均财力必须达到1.2万元以上。但是我区年人均财力只有9800元,远远达不到保运转标准。截止2008年底,乡镇债务高达13.5亿元,是当年乡级财力的5.7倍,已经成为乡镇财源建设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乡镇经费缺口较大,有的存在拖欠人员工资现象,入不敷出的问题较为突出。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区乡两级特别是乡镇收入大幅减少,财政捉襟见肘。全区有10个乡镇的农业两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60%以上,农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过大,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骤然显现,取消农业税后,新的财政增长点发展缓慢,财力不足的状况将更加严重。

2、支撑财力增长的骨干企业少。在农业产业上,农业税收即将全部取消,但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业龙头企业尚未形成财源“气候”,农业财源极为薄弱。在工业产业上,企业总量小,骨干税源少。截止2008年底我区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只有2个,过500万元的企业仅有6个。有的乡镇纳税万元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有的仅局限在一两个企业上。在第三产业上,如果没有新的'重点项目上马,三产税收将是财源建设工作中的主要薄弱环节。

3、财源建设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近两年来,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为46.5%,今年1-9月份,同比增长36.1%;而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前两年平均增幅为15.5%,今年前9个月,增幅为20.5%。财政收入增幅较投资增幅分别低31个百分点和15.6个百分点,财源建设投入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许多招商引资项目和园区内企业尚在建设期和生产初期,实现的税收很少,即便有一些税收,相当部分还要兑现优惠政策予以减免或奖补。

4、乡镇秘书网网址:财源建设速度不平衡。从今年前9个月乡镇地方财政收入完成情况看,9个乡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度进度预算,而有8个乡镇未能完成,少的仅完成年度预算的31.75%,其中有3个乡镇同比呈现负增长,其原因既有税费政策调整、兑现优惠政策和新建项目尚未产生税收等客观因素,也有财源建设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5、征管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是理财观念不强,业务素质低,制止“偷、逃”税费问题、监管企业的工作及措施不够有力,仍然存在“跑、冒、滴、漏”等税收流失现象和假外资、假福利企业。调查了解到,有些企业存在异地纳税现象,不少企业存有财务管理混乱问题,有的不设帐本,逃避稽查;有的核算不实,隐瞒经营成果;个别企业甚至是规模企业,不交税或交税寥寥。二是个别单位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有的还非常突出,企业反映非常强烈,影响了税源的涵养。

1、突出工业经济,提升基础和骨干财源。大力发展工业是增强区乡经济发展后劲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关键所在。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财源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是抓好现有企业的规范、提高,提升现有财源。目前我区国有、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已基本结束,工作重点应放在引导改制和新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来,明确和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指导机制,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督促和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确保税收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二是快速推进工业经济的扩规增量。要立足我区优势,着眼于实现结构升级和做大做强工业企业,搞好项目的论证、筛选、立项,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此为抓手,强力招商,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和战略投资者,努力培育强劲的骨干和支柱财源,尽快扭转我区工业企业单体规模小、总量少、效益低、税源薄的不利局面。三是继续坚定不移地力促新上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通过严格落实项目包保责任制、强化督导、调度和考核,努力突破土地、规划、资金等“瓶颈”,确保税源项目早建成、快见效。

2、强抓招商引资,培植新兴和后续财源。实践证明,发展区域经济,不抓项目就是没有抓住关键,不抓招商就是不得要领。要树立“引进资金、项目就是引进新财源”的观念,紧紧抓住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突出欧美、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强力推进,快速膨胀规模。一是发挥好资源优势。着力引进大型石膏、岩盐开采、加工企业,整合现有同类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形成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使与石膏、岩盐相关的采矿业和化工业真正成为我区的产业龙头和财源支柱。二是着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要把引进“大、高、外、名、特”项目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引进工业和外资项目。继续坚持对污染环境、科技含量低、市场前景差、对财政贡献小又不能安置大量劳动力的项目,一个不引、一个不上。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努力解决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圈而不建”、提供税收太少和以虚假投资骗取政策优惠的问题,力争培植更多更强的区域经济支撑点和财政增长点。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品牌效应、**文化遗址和**丰厚的人文、自然资源及**乐园、**开发区、**工业园、新城区为依托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独特的优势。应组织相关部门、聘请专业人才,组成专门的班子,下大气力,对现有资源进行全方位规划设计、包装整合,对外专题招商,让能够带来人气、带动物流、信息流、拉动诸多产业的旅游业成为我区新兴的、延绵不断的后续财源。

3、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取消,农业这一基础财源建设面临严峻考验,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区,必须加快农业财源建设工作的转型步伐。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要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统筹规划,强化措施,着力培植壮大农产品深加工等龙头企业,使其像丝绸公司那样,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能力与综合效益同步增长。二是健全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单就市场而言,要按照“多层次、强辐射、专业化”的要求,在引导各级大力发展各具特色专业批发市场的同时,对现有的较大型市场,进一步统筹规划,采取措施,引入培植市场经纪和组织人才,使之与国际国内市场相联系,使其像**蔬菜批发和钢材大市场那样,真正做大做强,做成品牌,千方百计开辟更多的财源阵地。三是继续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等高产值、高收入经济作物,继续发展桑蚕、特色林果和苗木花卉种植,力保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按照“突出地方特色、规划适度超前、基础设施领先、功能配套完善”的要求,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同时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想方设法吸引农民入镇进园经商办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村经济,努力增加财税收入。

4、强化征管,努力提升财税收入总量。一是落实监控促收制。面对2008年区乡工资拉平的工作目标,各级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制度,强化力量,像抓招商引资工作那样,常年不断地狠抓财税收入工作。要针对我区税收点多面广、流动性强、难管易漏等特点,继续实行政府管税、专业治税、群众护税、部门协税的社会化办税机制。特别是区直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乡镇、深入企业,宣传政策、强化监督,帮助乡镇解决束手无策、无力解决的问题;督导企业加强管理,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帐务不全的问题。并努力探讨推引“一家查帐,资源共享”的企业检查制度;要进一步加大依法征管和稽查力度,规范税收秩序,严格依率计征,做到依法征管;要严格福利企业、“三废“企业和税收减免优惠的审批,坚决打击偷、漏、逃、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加强对民营企业“饮水思源”、积极纳税、回报社会的教育,尽快改变企业“生产红红火火,纳税低落寥寥”的不正常现象。同时,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严格审查和随时审定,及时改进不合时宜的“税收定额”征收办法,确保财税收入的稳步增长。二是加大增收节支的监管力度。要树立节约也是增收的观念,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刚性支出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要严格定编定岗制度和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机构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整顿各级财务管理,健全推行“一个帐户存钱、一本帐管理、一个理财小组审批”的财务零户统管办法,大力压缩非生产支出。三是进一步优化财政管理体制。要按照省、市加强县乡财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推行“乡财乡用县管”和“村财村用乡管”的管理体制。当前,首要的是在严格现行区乡财政体制的基础上,认真解决好“财政收入的足额上缴与财政调度款项有机结合”的问题。对乡镇因基金会、股金会的清理、整顿等形成的历年欠帐,综合考虑乡镇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实行分期、分批的偿还办法,以保护其组织收入和偿还欠款的积极性。要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对各单位预算外收入的来源、项目、数额、流向、用途及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彻底清除游离于财务监管之外的“小金库”,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5、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向上争取工作力度。我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离开了投入,经济的发展将寸步难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是加快发展、壮大财源的一条便捷途径。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政策,并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因此,要更加注重政策的研究,努力掌握国家有关宏观调控的新政策、新动态和新机遇,不断增强开展工作的主动性。要把对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列入重要的日事议程,并作为一项日常事务来抓,成立专门的协调领导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对上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和转移支付额度;要在做好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及时选择一批事关工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林业、水利、科技、交通、民政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源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挤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上争取工作。与此同时,要完善措施,强化责任,努力加大河沙、石膏、盐岩、石灰石资源等规费的征收力度。要通过专门制定政策、明确目标,加大奖惩,充分调动各级对上争取和各项规费征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为全区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财力支持。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一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保障房建设,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

在如此重大的任务面前,没有先例可以遵循,全国各地的保障房建设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在实践各种建设模式。

因而,林林总总的保障房模式纷纷出现,从世联研究所观察到的,保障房建设模式大致可归为三大类型,即政府直接建设、政府与企业共建和企业独立建设。

政府直接建设型。

政府直接建设型是指政府设立负责保障房建设的平台公司,并将土地和启动资金注入该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获得银行、保险和社保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负责保障房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建设方式。

政府直接建设型的特点,一是政府无偿提供土地;二是政府设立平台公司;三是贷款为主财政直接支出为辅;四是规模建设,高效快速;五是通过先租后售的方式实现财务平衡,六是平台公司全程管理。

重庆模式就属于政府直接建设型。

重庆市计划从起3年内建造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用于解决200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为此,重庆市政府以重庆地产集团和城投集团为平台公司,负责公租房的融资、开发和管理运营。

重庆市政府为平台公司注入土地和启动资金,平台公司以政府信用做担保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

平台公司负责从土地储备开始到后期的物业管理运营的整个过程。

重庆模式的优点是适合规模建设,缺点是政府资金投入量大,负债高;后续运营管理要求高;社会企业无法参与。

政府与企业共建型。

政府与企业共建型是政府和社会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保障房的方式。

政府与企业共建型可分为bt模式、代建模式和配建模式。

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

bt模式是指政府将保障房项目运作由投资方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政府,政府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建设方式。

bt模式的特点,一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进行保障房建设;二是投资方负责投融资;三是政府负责bt全过程监管;四是投资方建成后将房屋所有权移交政府;五是政府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回购;六是投资方对所建设的房屋不存在经营性收益。

bt模式的优点是政府在保障房建设期间的资金投入小;能够发挥投资方的工程建筑管理优势。

缺点是投资方需要垫资开发;存在政府违约和市场波动的带来的风险。

在bt模式应用上的佼佼者中国建筑,这家公司在工程建筑技术和管理上具有领先优势,又有着雄厚的财力,更是积累了丰富的bt模式操作经验。

据该公司透露,今年上半年,其新增的保障房项目规模达到1046万平方米,加上今年新增量,截止到今年6月底,正在实施当中的保障房项目的总规模达到1915万平方米。

代建模式是开发企业接受政府的委托,代为建设保障房。

受委托的开发企业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运行等工作,但不承包工程费用。

代建模式的特点,一是政府投入财政性资金;二是代建人通过招标方式产生;三是代建人的收益来自代建管理费和项目投资节余奖励;四是代建人负责项目的全过程实施管理。

代建模式的优点是政府减轻管理负担,开发企业无需资金投入,且能发挥开发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品牌优势。

缺点是政府需要资金投入大,开发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低。

在通过代建模式进入保障房建设领域的开发商中,绿城集团是做的最出色的开发商之一。

绿城宣称将致力于成为全国最大的保障房建设企业之一。

绿城集团成立一个专门负责保障房建设的公司。

目前,绿城集团在全国范围承建的保障房项目已达31个,总建筑面积超过570万平方米。

配建模式是政府以配建一定的保障房为条件出让商品房用地,开发商在项目开发中,按要求完成配建的保障房建设并将产权移交给政府的建设方式。

配建模式的特点,一是政府无需资金投入,并能获得一定的土地出让收益;二是开发商需从商品房收益中补贴配建保障房的建设成本;三是配建保障房建成后产权转移给政府;四是配建保障房体量有限。

配建模式的优点是政府不但无需资金投入,且能拥有一定的.土地出让收益;开发商能发挥管理、营销和品牌优势。

缺点是配建的保障房体量有限,建设计划受开发商参与意愿制约,开发商受到的限制过多。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采用的“限地价,竞配建”、“竞地价,定配建”和“竞地价,竞配建”等土地出让方式,就是通过配建模式建设保障房。

企业独立建设型。

企业独立建设型是政府没有或较少投入资金和免费土地,充分利用社会企业的力量建设保障房的方式。

企业独立建设型可分为限价模式、万科万汇楼模式、信托基金模式。

限价模式是政府以限制商品房销售价格上限为条件出让商品房用地,且建成后的房屋只面向经政府审核符合要求的人群销售。

限价模式的特点,一是政府以“限价”方式出让土地;二是开发商负责投资建设;三是开发商受一定的开发限制;四是限价房只向符合规定的群体销售;五是限价房具有商品房的属性;六是政府不但无需资金投入,而且能获得土地出让收益。

限价模式的优点是政府不但无需资金投入,并能获取一定的土地收益;开发商能发挥管理、营销和品牌优势。

缺点是建设计划受开发商参与意愿制约;开发商的开发限制过多;存在受成本因素价格波动风险。

许多地方政府采用的“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房价”和“限房价限户型、竞地价”等土地出让方式,就是通过限价模式建设保障房。

万科万汇楼模式是开发商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保障房,具有公益性质。

之所以这样的模式在广州开发了名叫“万汇楼”的项目,因此我们称这种模式为万科万汇楼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开发商以市价获取土地;二是开发商负责投融资;三是建成后开发商自己运营;四是投资回收期漫长。

万科万汇楼模式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动员了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缺点是企业资金投入过大,投资回收期漫长,无法盈利。

据万科测算,万汇楼总共投资4700万,需57年才能收回成本。

信托基金模式是由社会资本发起成立保障房住宅基金,通过委托开发企业建设保障房,并委托专业运营商对保障房进行经营管理以取得投资回报的建设方式。

信托基金的特点,一是由社会资本发起;二是以市价获得土地;三是委托专业公司代建;四是以建设租赁保障房为主;五是委托专业公司经营管理;六是以经营收益作为投资者回报。

信托基金模式的优点是投资风险分散化,有利于吸引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

缺点是回报率低。

目前,这种模式还没有真正开始实施。

由华远地产、裕景地产等多家开发商发起的建银精瑞基金以将其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投资基金方案已报有关部门审批。

综上所述,在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的初期,各种保障房建设模式都代表着决策者们的思考与实践。

各种模式相互竞争,在历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后,有的模式将会被淘汰,有的模式终将胜出并被固化和推广。

在这个过程中,世联研究建议,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财务收支平衡,控制保障房债务风险;应当充分利用税收优惠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房建设。

开发商参与保障房建设要善于利用自身优势,谨慎选择合适的进入模式。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二

根据今年常委会工作安排,5月6日-13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常委会全体驻会委员,在区城乡规划建设局有关同志的陪同下,先后深入等还房点,就全区还房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在还房建设工作中,围绕市上下达的目标,紧扣全区大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实施力度,突破自身“瓶颈”,扎实推进还房工程建设,较好地解决了民生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区政府把还房建设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还房建设指挥部,由区委副书记任指挥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分管城建副区长任副指挥长,具体负责还房的选址、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规划建设局有关人员构成。办公室分综合协调组、拆迁工作组、建设用地组、招投标预算组、工程项目组、财务组等6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还房工程建设中的一些具体事务。

二是工作扎实,举措有力。为确保每个还房项目都是优良工程,放心工程,区政府一方面制定了《区居民拆迁还房建设标准》、《区居民安置还房管理办法》、《关于加强还房建设项目安全质量管理的通知》等条例,明确提出还房建设标准不能低于商品房。另一方面,加大还房建设督查力度,实行日查、周报、月结的工作制度,对还房工程进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办。据统计,督查组先后10余次深入施工现场督查进度,了解情况,有效加快了还房建设。

三是推进有序,进展迅速。还房建设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区政府及财政、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精心筹措,认真组织实施,总体来看,我区还房建设推进迅速,成效明显,较好地解决了民生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据介绍,今年计划新开工50万平方米还房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鑫益路、惠泽、祥润3个小区安置还房共8.5万平方米,933套。已启动等7个点约81.61万平方米的`还房建设。即将启动欣月小区、实验区、茶盘路等三个点约11.5万平方米的还房建设。

二、主要不足。

一是用地保障不足。我区规划近两年将启动200多万平方米还房建设,有部分还房点土地属于集体土地,导致无法办理建设相关手续,影响工程进度。二是资金未全部到位。由于设计费、项目水电费等没有及时拨付到位,导致设计单位不交设计成果,市水务公司和供电局不安装施工用水、用电,施工队伍无法进场施工。三是拆迁难度较大。还房地块因个别拆迁户在思想攻坚和补偿到位的情况下仍拒不签订搬迁协议,影响了土地出让的顺利进行,导致还房建设搁置。油房嘴、、三区等至今还有1户企业和8户农民没有拆除,使地勘无法进场。

三、工作建议。

还房建设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快还房建设责无旁贷,刻不容缓。

一要妥善解决用地资金等难题,强化建设保障。土地和资金保障是还房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建议区政府要重点加强还房小区用地保障,将有限的土地指标优先满足还房建设需求。同时,要拓宽筹资渠道,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按照时序,及时足额拨付建设资金,确保还房建设扎实有序推进。区法院等政法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依法破解拆迁梗阻,为还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二要按照规划设计标准施工,加快建设进度。建议区政府把“四城两园一山”还房建设作为最大、最迫切的民生工程来抓。在还房的规划设计上,要坚持向高品位、高档次的商品房小区看齐,将还房小区融入整个城市建设风格,避免随意更改施工规划,变性使用土地。要算好时间和任务账,加快还房建设进度,对照目标找差距、想办法、添措施。要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时刻绷紧安全施工这根“弦”,采取有力措施,杜绝任何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施工不出问题。

三要坚持科学招投标管理,加大监管力度。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还房建设中的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建设单位考核奖惩办法等相关政策,对招投标公司企业的资质要多方了解,调查核实,严格把关,使工程建设既阳光透明、快速规范,又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还房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禁止偷工减料,相关督查部门要随时跟进,现场督查,严把工程质量关,避免出现“问题”工程、“豆渣”工程。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三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10月下旬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专门组织了由部分常委会委员、工委委员和人大代表参加的调查组,在常委会分管主任的带领下,分别在涉及安置房建设的四个街道和慈城镇以及区住建局、农水局、公建中心等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座谈等形式,对全区安置房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召开了由区发改、规划、国土、审计等十个职能部门参加的座谈会,通过各种形式征求了人大代表、安置群众对我区安置房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我区安置房建设的管理情况。从开始,区政府明确了区住建局为区级层面拆迁安置房建设管理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年度计划的编制、统计、督查以及提供行业指导,并协调各方的关系。街道层面的安置房由各涉农街道和慈城镇各自负责,主要采取二次代建的形式,第一次是出资人(拆迁人)委托属地街道(镇)代建,街道(镇)再招标确定代建单位(房产商)或bt融资投资人。,区政府又明确了区国土储备中心储备地块的安置房由区公建中心统一承建。

(二)我区安置房建设的建设类型。我区安置房项目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拆迁安置房项目、农村住房制度改革项目、村民联建房项目。其中,拆迁安置房项目又可分为五种类型:城中村改造项目、土地收储项目、大型线型工程拆迁项目、区域开发项目以及街道(镇)旧村改造和零星线型拆迁项目。安置房项目的建设方式一般分为三种:代建制、bt融资模式和自建模式。

(三)我区安置房建设总体情况。近年来,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工作目标,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要素保障,完善配套政策,全区安置房建设工作推进较快。截止到底,全区共竣工交付安置房项目20个,总建筑面积152.8万平方米,套数12708套,总投资约40亿元。

**年,全区共有安置房续建项目20个,建筑面积286.6万平方米,年度计划投资21.98亿元,其中竣工交付项目7个,完成综合验收项目4个;新开工项目4个,建筑面积57.74万平方米;前期项目10个,建筑面积132.6万平方米。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齐全。区政府始终把安置房建设及安置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实事工程来抓,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安置(保障)房建设领导小组,在区住建局设立区安置房管理中心作为安置房建设管理的牵头单位,各涉农街道(镇)设立安置房建设管理办公室,并落实相应的人员编制,形成了较完善的三级管理体系。同时,把安置房建设任务作为各街道(镇)、部门的个性化考核指标,为更好地开展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块抓条保,合力推进。为使我区安置房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区政府落实“块抓条保”的工作机制,以各安置房属地街道(镇)负责建设为主,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征地、拆迁、审批、配套等各个环节,以及各类要素的保障上,给予全力配合和支持,确保安置房每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区政府还多次专门召开相关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项目进展中遇到的具体难题,为安置房建设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区住建局能充分发挥其在安置房建设与管理中的牵头作用,不断加强组织、协调、服务、保障以及行业规范、项目监管等方面的力度,为我区安置房建设的实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精心设计,以人为本。区政府及安置房的相关建设单位,坚持以人为本,把拆迁安置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引领作用,使安置房的项目选址更加科学、合理。并充分考虑安置群众的现实需求,科学设计安置房户型结构,完善功能配套,优化建设标准,提升了安置房的整体品质。如湾头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采用人性化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等一系列节能、低碳、环保措施,并因此成为国内保障房类首个获得国家住建部颁发的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

(四)加强监管,保证质量。为规范全区安置房的建设,区政府及时出台了《安置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实施了安置房“阳光建设”工程,推出项目建设公示制度,邀请安置群众全程参与工程的招标、建设、管理等。同时,通过每月通报、每季检查、重大项目巡查、列入区重大决策执行监察平台督查等形式,加强对全区安置房项目的监查力度,实现对安置房建设项目的全面监管,确保了工程实施的进度和质量。

(五)周密布置,确保安置。安置好群众、让群众有一个安心、舒适的家,是安置房建设的最终目的。为了做好这个关键环节的工作,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各街道(镇)精心策划安置方案,积极做好有关预案,认真周密布置,公开公正操作,使拆迁群众得到了较好的安置,没有产生大的矛盾。如白沙街道在安置大庆新村群众时,动员了全街道的力量,精心安排好每个环节的工作,特别是在抽签环节,邀请了人大代表参与监督,公正员现场公正,全程进行摄像,使整个安置工作紧张有序,群众满意度较高。

三、存在问题。

就目前安置房建设推进情况看,由于受到土地资源匮乏、出资主体多、审批验收环节多、建设管理人才少且经验不足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全区安置房建设及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拆迁安置供需不平衡,部分资产闲置。据了解,我区现行法规和政策允许调产安置与货币安置可以任由安置户选择,实际上选择调产安置的比例一般在70%以上。而从全区现状来看,一方面,安置房建设的整体速度在部分地区还相对比较滞后,拆和建在总量和速度上不相匹配,导致部分拆迁户不能得到及时安置;而另一方面,部分安置房产处于长期闲置的状态,包括部分安置小区的店面房、车库、管理用房等,导致国有资产闲置。如慈湖人家等安置小区有闲置的大套型房产600余套。

二是现行建设体制与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区安置房建设出资主体多、实施主体多,且多数是二次代建制,由属地街道和代建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前期审批工作,完成后交由建设施工单位实施。这种建设体制,一方面由于街道(镇)人才少且精力不足,代建管理单位责任性不够强,容易造成审批周期长且与建设两者相互脱节,造成了个别项目审批承诺的内容与实际建设的情况不相符合,给后期验收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每个涉及安置房建设的街道(镇)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精力在项目的审批上,不但造成人力的浪费,而且“运动员”与“裁判员”的双重身份也不利于保护干部、不利于处理好基层干群关系,且增加了建设的成本。此外,调研中还反映,个别安置房项目未能较好地执行《**区安置房建设标准指南》,在绿化、装修等标准上存在不一致,导致若统一建造后,难以把握标准,群众会有异议;项目由区评审中心评审,虽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工期难以保证、评审与审计分离等问题;部分安置房地块确定后,周边道路尤其是电和排污管道等市政设施的规划、实施主体不明确,建设滞后,造成个别安置房项目竣工后可能难以及时用于安置。

三是资金、土地以及人才等要素缺乏保障。我区在建安置房项目较多,需投入的资金总量较大,加上近年来建设标准的提高和原材料的上涨,以及因拆迁安置过渡期所定时间短,后期过渡费双倍发放等因素,建设资金压力非常大,融资较难。由于涉及一个街道的出资人主体多,且一些项目出资人资金难以及时到位,导致各个街道往往疲于“讨债”与融资。土地方面,部分街道(镇)拆迁后安置房难落地,如慈城安置房缺口15~20万------平方米,现批而未用可供地1200亩,但多数为工业用地,安置房用地难落实,即使落实资金也不能平衡。此外,由于我区安置房建设主体过多,项目管理较为分散,专业技术力量难以有效整合,且部分街道(镇)并未将区编办新批的三名编制用于新招专业人才,因此造成现有的专业技术力量与所承担的建设任务量不相匹配,工作缺少人才的支撑。

四是农村住房改革项目推进举步维艰。我区共有四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村住房改革项目,从目前推进总体情况看,慈城镇国庆村较为顺利,庄桥街道的灵山、西卫桥、东邵三个村,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进一步推进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按照目前的推进形式,资金势必难以平衡,如果不及时调整建设思路,甚至可能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不少建设单位还反映,市政府出台的农房两改(包括拆迁安置房)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由于部分事业单位、中介组织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导致部分优惠条款难以落实。此外,安置政策上还存在不一致,拆迁政策群众普遍欢迎,而宅基地政策较难落实。

四、几点建议。

安置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涉及到群众切身重大利益的民心工程,需要区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各部门齐心协力,协调配合,合力推进。针对调研中掌握的相关情况,提出以下几方面工作建议。

(一)充分提高安置房建设的认识,加强政策的宣传与引导。区政府及各地、各部门要树立长远意识、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到安置房建设,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美丽品质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各种有力举措,上下左右团结一心,全力推进我区安置房建设取得稳步进展。不断加强拆迁及安置房建设的宣传引导,做好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解释和群众的思想工作,拆迁及补偿标准、安置方案以及农房两改政策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及时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公示,提高安置工作透明度,取得安置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我区安置房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推进全区安置房建设的合力。要充分发挥好区安置房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不断加大对全区安置房建设的组织协调力度,及时协调处理好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完善定期汇报、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推进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简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加大指导、协调和服务的力度,及时通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在建筑领域有关建筑要求、收费标准等方面调整的文件和信息。在具体事情处理上既要指出问题,更要注重如何帮助解决问题,切实发挥好“条保”的作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还要加强与市级规划、住建、国土、供电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寻求配合,争取支持,及时研究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促进全区安置房建设进度不断加快。

(三)探索有效安置方式,努力破解安置房建设各种制约因素。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拆迁群众选择货币安置方式,以利加速农民真正转变为居民,减少今后同村同地居住可能带来的不稳定隐患。在确定拆迁任务的同时,要足额落实好安置用地,尽可能减少过渡费的支出。积极拓宽安置房建设的各种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解决安置房建设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难题,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切实落实有关税费补助政策,对于市级事业单位税费减免不到位的情况,区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反映,争取实行先按规定交费,后按政策予以补助的办法。要高度重视慈城地区安置房建设落地难的问题,按照就近安置的原则,做好与慈开公司的沟通协调工作,把因慈开公司开发建设而带来的被拆农户安置在新城内,或采取市场价补地价的办法,以解决当前安置房缺口大和资金平衡难的问题,也有利于慈城新城的早日开发和人气集聚。

(四)积极探索安置房建设的体制机制,提高建设效率。进一步改革当前的安置房项目建设模式,逐步由分散建设转为集中代建,相关街道、镇应由现在的直接参与逐步转为间接参与市场化运作。适当集中全区的建设人才,加强区安置房管理单位和统一建设单位的力量,明确区级管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街道(镇)的各自职责,切实发挥专业部门的专业化优势。具体建设模式上,可探索“限地价、定标准、定工期、竞房价”,按建设进度预拨款,通过公开招拍、择优选择信誉好的房产公司或公建中心建设的市场化模式。对代建管理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其职责,做到人员到位,并加大对其考核奖惩的力度。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区安置房竣工验收综合服务办公室的牵头协调作用,各专业验收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提前介入,加快安置房竣工验收协调推进的速度,进一步提高建设的效率。

(五)统一有关建设标准,严格把好安置房建设质量关。针对当前安置房建设主体多、建设标准不尽统一的情况,区政府要完善相关指导性文件,对全区范围内的安置房,要相对统一绿化、装修等建设标准,并强化标准执行落实的力度。要抓好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使安置小区及住房符合城市化发展要求,与现代化新城区的格局相协调。同时,应做到安置房建设与周边市政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责任主体和资金同步落实,确保与安置房建设同步竣工。在建设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工程的跟踪审计,评审中心在履行现行职责的同时,应履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职责,做到评审、审计两者基本合一,并确定操作规程、规范其行为。

(六)不断加强对物业管理的探索和安置房资产的有效管理。高度重视安置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积极引导安置小区物业管理走向正轨,并将其最终推向市场,出台相关政策促使物业服务企业提高服务水平,使安置农民享有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加强对住户的教育引导,做好物业费的收缴工作。针对部分房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情况,建议有关单位要积极妥善地处理和利用好这部分房产资源,通过以政府公租房出租、招拍出售等途径,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并更有利于资金的回笼。

(七)妥善处理庄桥三个农村住房改革项目建设的有关问题。区政府要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的高度出发,加强调研,及时、妥善地处理好灵山、西卫桥和东邵三个村在农村住房改革项目建设中出现的资金难以平衡的问题。在不违反国家有关大政策的前提下,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充分考虑其历史原因,在安置房容积率、土地性质改变、税费返还等有关规划、国土和财税的政策上,给予特殊对待和优惠政策。同时,探索建立相关配套的市场准入制度,允许部分多余房源通过适当的途径,用于其他拆迁户的安置或是向社会出售,以消除目前形势下可能会出现的社会隐患。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四

宜都市上锁巴楚山地,下引江汉平原,长江清江环抱,巴楚文化交融,素有“楚蜀咽喉”、“三峡门城”、“鄂西门户”美誉,其历史名人陆逊、杨守敬等驰名遐迩、声播海内外,是一座历经2100多年沧桑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古都。

现辖7镇2乡1街道、2管委会,总人口39.4万,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

宜都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市、项目强市不动摇,锲而不舍抓招商引资,县域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考评前三位;。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142位,在中部百强中居第16位;。

完成生产总值274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9.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4.3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51元。

县域经济实现了在更高平台上的新跨越。

先后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县级活力城市、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等称号。

2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喜迎十八大、再创新业绩、奋力冲百强”,力争全市生产总值突破34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突破700亿元、21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5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为挺进“全国百强”打下坚实基础。

市委、市政府在很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改善以住房为主的民生问题,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保障性住房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我市住房保障工作连续三年被表彰为“宜昌市住房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并荣获宜昌市“十一五”住房保障先进单位称号。

一、近几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共投资建设资金约2.7亿元,通过收购、改建、新建等方式共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5730套。

一是新增廉租住房2534套(其中新建设1699套,改造新增835套);。

二是新增公共租赁房740套;。

三是新增经济适用房216套;。

四是城市棚户区改造1221套;。

五是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003套;。

六是林业棚改16套。

共解决了5000多户1.3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度。

今年省、宜昌市政府下达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为3052套(户),其中实物配租2752套。

一是完成新增廉租住房672套;。

二是新建400套公共租赁住房;。

三是建设经济适用住房500套;。

四是城市棚户区改造300户;。

五是松宜矿区实施棚户区改造730户;。

六是限价商品房150套;。

七是租金补贴新增300户。

围绕这些数字,我们做了四件事:一是分解了任务。

将目标任务上了政府工作报告,分别落实了到乡镇、办事处、松宜矿区及相关部门,签了责任书,市政府明确领导包办,纳入了年度考核和平时机关效能考核结账。

二是申报储备了项目,20又向上申报并获批复300套廉租住房建设计划。

三是落实了资金。

今年完成这些任务需要2.5亿元的资金,目前已到位8000万元。

四是加快建设。

目前已累计落实实物建房2886套,超计划134套,已开工2453套,开工率89%,已建成1346套。

(其中廉租房已落实676套,开工建设676套,建成540套;。

公租房落实417套,开工建设266套,建成266套;。

经适房落实576套,开工576套;。

城市棚改房落实336套,开工244套;。

工矿棚改房落实730套,开工540套,建成540套;。

限价商品房落实151套,开工151套)。

新增租赁补贴完成170户,占计划57%。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为了确保年度各项住房保障工作任务的完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工作落实:

(一)坚持高位推动。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实事工程”和“一把手工程”,由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充实领导小组力量,落实部门的职责,对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进行全程跟踪,由纪检监察和政务督察部门负责督办检查,纳入机关效能考核结硬帐。

(二)坚持多方筹资。

保障性住房建设最大的保证是资金。

根据宜都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和居民住房状况,市委政府确定“应保尽保”的原则,将凡是符合条件的城镇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为确保资金到位,市政府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补贴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采取四个一点办法努力筹措资金:一是利用项目对上争取一点。

二是地方债券解决一点。

三是财政预算安排一点。

四是利用社会及银行贷款资金补充一点。

(三)坚持各方联动。

一是落实专班。

市政府进一步调整充实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的力量,在编制非常紧的情况下,去年优先组织招收2名大学生、今年又招3名大学生,以解决住房保障机构人员不足的问题,确保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资金筹措、政策宣传、项目招投标、施工现场管理等工作有序运行、正常开展、规范操作。

二是部门协调。

对保障性住房实行“绿色通道制”,优先供地、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快速办理土地、规划、施工等各项审批手续,按规定减免各项税费。

(四)坚持严格监管。

在资金管理上实行“三专”,即“专户、专账、专人”管理。

在项目管理上实行“四制”,即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工程施工合同制,实现了“质量、工期、投资”三大目标控制。

二是严把施工方案审查关,确保每个建设项目施工方案与工期、质量要求相符;。

三是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主要原材料分批次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

四是严把工序规范关,督促监理人员实行旁站式监理,规范每一个施工工序;。

五是严把分步验收关,每一步施工工序经验收合格的方可进入下一步施工。

通过严格监督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成为老百姓放心房、安心房。

(五)坚持“公开透明”。

“三审核”,即初审在社区(初审结果公示),复核在民政局和办事处(复审结果公示),审批权在社区、民政局、办事处、房产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审批结果公示)。

公证部门、电视、网络全程跟踪,确保程序到位,对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结果全面公开,阳光操作。

对已享受住房保障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住房困难标准和保障面积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年度审核,如实申报家庭收入、人口及住房状况,若发生变化,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根据规定将其收回或按市场标准或政府定价标准收取租金。

今年,已采取提高租金标准退出20户65人,通过查处转租行为退出7户,15人,租金补贴户已清理退出68多户。

(六)坚持建管并重。

解决中低收入困难家庭不单单是解决其住房问题,如何让这一低收入群体更好的安居乐业也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对中低收入困难家庭状况由房管部门和社区共同建立基础档案,将其家庭人员的基础资料、社会关系、就业状况、住房情况等以社区为单位上网,并划分若干个小区网格,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为了使保障性住房小区综合服务到位,各社区在小区业主中优先选聘社区工作“三员”,即“社区治安协管员”、“物业管理员”、“社会网格管理员”,确保小区事务有人管,社区问题有人解。

同时,探索“社会托管”模式,房管部门与各社区紧密配合,将物业管理委托物业公司,小区物业管理费补助由财政纳入预算。

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和再就业帮扶等多项工作实行以社区管理为主,并利用社会公益性岗位的人员和财政每年对社区核定的专项经费,由市房管部门年终根据各社区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上投入的工作量予以评分,再划拨经费,平均每年划拔到社区的管理经费为7万元,保障了廉租房、公租房建成后的有序管理,确保居住者安居乐业。

三、有关问题及建议。

(一)保障性住房上级补助标准偏低。

现在国家补助每平方仅为400元,而实际建设成本已达1600元左右。

虽然我市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在国家保障性住房资金专项补贴的基础上,地方建设资金缺口仍然太大。

(二)廉租住房套型限制面积偏低。

目前我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40平方米,但保障性住房按照全国人均15平方米的标准配置,群众普遍反映保障性住房面积偏低。

建议放宽保障性住房特别是廉租住房面积限制标准。

(三)保障房的进出机制不够建全。

目前已入住到廉租房的最低收入家庭,今后的收入准线难以划分,监督难度较大,退出廉租住房的困难很大。

由于目前没有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机制,居民的“隐形”收入没有办法统计,无法划分居民收入准线,导致监督居民的实际收入变得异常困难,使得一但入住廉租房就演变为终身享受国家福利,如果把房子卖给他又暂不符合国家廉租房政策,上调房租收效甚微,房子还是收不回来。

建议全面推行租售并举,完善退出机制。

(四)保障性住房分类太细实际分配管理难操作。

现在保障性住房分了廉租房、公租房、经适房、限价商品房、城市棚改、工矿棚改、林业棚改、租金补贴等七八种,分的太细,有的有补助,有的没补助,有的明确限了对象,有的没明确限对象,有的只能租,有的可租可买,在实际建设分配中很难把握,容易引起新的矛盾和不平衡。

建议将公租房、廉租房、棚改房等合一,打通使用,放开对象限制,全面推行租售并举。

(五)年度目标任务太重,与实际需要不相符。

我市从开始在全省率先启动廉租房建设,目前符合廉租房对象的约户基本全部解决,其他对象又不能随便安排入住,导致其他对象采取上访闹等不正当行为想方设法挤,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建议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实际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政府重点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对于其他对象采取市场办法解决。

城东廉租房小区项目简介。

陆城城东廉租房小区项目建设是宜都市委政府落实“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举措。

该项目属20**年度中央扩内需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该项目实际用地面积为10555.9平方米(合15.8亩),总建筑面积为18488.86平方米,容积率1.70,建筑密度28.7%,绿地率48.2%,建筑物共11栋,每栋6层,共建成326套。

累计完成投资2520.8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补助523万元,地方配套.88万元。

该项目于20**年3月正式开工,20**年10月全面竣工,由宜都市房地产管理局组织建设,秉承对老百姓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工程进度,按照“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造价不高品质优”的原则进行建设和管理。

城东廉租房小区的建成可解决了我市中低收入326户家庭的住房困难,目前已全部分配完毕,已入住70%。

滨江路(水泵厂)廉租房小区项目简介。

陆城滨江路(水泵厂)廉租房小区项目是市委政府为解决城镇住房困难户和低收入无房户的民心工程。

该小区项目位于宜都市陆城街道办事处滨江大道,属20**年度中央扩内需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该项目用地面积为12280平方米(合18.40亩),总建筑面积为18354平方米,其中新建住宅建筑面积为9560平方米,容积率1.50,建筑密度25.7%,绿地面积3080平方米,绿地率25%,建筑物共7栋,每栋6层,共166套。

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71.74万元,其中中央投资补助267万元,地方配套1004.74万元。

水泵厂廉租房小区于20**年6正式开工,20**年1月全面竣工,由宜都市房地产管理局组织按照“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造价不高品质优”的原则进行建设。

解决了我市中低收入166户家庭的住房困难,目前该小区166套廉租住房已经全部分配并入住。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五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4日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次委员长会议。

会议决定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10月24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根据委员长会议建议的议程,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将继续审议兵役法修正案草案、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首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正案草案、精神卫生法草案、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

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建设促进公正司法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促进公正执法工作情况的报告。

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

审议有关任免案。

基层社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专业16篇)篇十六

甲方(卖方):,身份证号码:

乙方(买方):,身份证号码:

甲、乙双方就房屋买卖事项,经协商一致,在平等、自愿、公平的基础上,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达成以下合同条款以供双方遵守:

一、甲方自愿将坐落于上海市奉贤区(拆迁号:沪奉),建筑面积平方米,以及地下车库、阁楼(平方米)附属设施停车位等的房产出卖给乙方,并将与所出卖该房产的相关的凭证交付给乙方,该房屋以下简称目标房产。

二、双方议定目标房产及附属建筑物总价款为人民币小写元(大写元整)。

三、甲乙双方确认乙方在年月日支付定金人民币小写元(大写元整),该笔款项计入购房款。

四、乙方在年月日向甲方支付其余房款人民元(大写元整),甲方同时将房屋钥匙及相关证书、凭证交付乙方,目标房产同时转移给予乙方处分。

五、甲方保证该房产合法、权属清楚、有合法的所有权,能完全处分出售该房产,甲方保证无任何家庭成员等任何第三方向目标房产主张任何权益,如因甲方的原因给乙方造成损失,甲方赔偿乙方双倍购房款的违约金和同期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及目标房产的装修费用。甲方保证目标房产无任何担保,无抵押,无房产瑕疵,无人租住、使用,无户口迁入。

六、由于目标房产暂时无法办理房产过户等相关手续,因此特约定,在目标房产具备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时,甲方在两个月内无条件协助乙方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所产生的契税及相关费用由乙方承担,甲方之前办理的产证的费用由甲方自行承担。

七、乙方支付购房款后,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办理有关房产正常居住使用的相应手续,如:电话、水电、网络安装等等变为乙方名称,如客观原因无法办理,则不算甲方违约。

八、本合同签订后,如一方违反本合同条款,违约一方应向另一方支付双倍购房款的违约金;如甲方未协助乙方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则乙方可以起诉甲方履行义务,并甲方需赔偿乙方购房款双倍的违约金和同期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及目标房产的装修费用。

九、乙方在付清本合同约定的购房款后,如需要转让出售目标房产,甲方无条件配合;如目标房产遇到拆迁等相关变动,目标房产所涉及的一切经济补偿利益归乙方所有,甲方不享有任何利益,甲方有义务配合乙方办理相关手续。

十、目标房产出售后到办理过户产证期间,目标房产所产生的一切相关费用由乙方承担。

十一、本协议一式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生效,如有纠纷,在目标房产所在地法院管辖,败诉一方承担所有费用。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看了还迁房买卖合同。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厨房班长年终总结(专业16篇)

    年终总结是对过去一年的点滴积累和努力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期望和展望。接下来是一些各行各业精英们的年终总结范文,他们的智慧和洞察力将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最新变成一条鱼(通用13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灵魂的抒发和思想的延伸。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和受益。鲸落,是每一只鲸最后的归宿,是鲸

    银行中层干部辞职报告书(优秀14篇)

    辞职报告要明确表达自己离职的原因,同时尽量避免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辞职报告是我们向公司道别的最后一份书面文件,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确保其质量。尊敬的支行经理:您

    2023年食堂自查自纠整改报告范文(18篇)

    在工作生活中,自查报告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寻找改进的方法。以下是一篇精选的自查报告范文,可以作为写作的参考和指导。我中心校根据《xx省财政

    2023年大班音乐柳树姑娘教案大全(17篇)

    大班教案是指为大班幼儿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用于指导幼儿教育工作。这些大班教案范文是从多个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教学中整理而来的。1、用愉快、舒缓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小学写母爱范文(20篇)

    优秀作文是在一篇作文中,内容丰富、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在文中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10.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优秀作文,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智慧。“妈,您总是这样硬

    记难忘的事情记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情(汇总17篇)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句子的结构,使作文更加生动和有力。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作文,希望能够激发你们的写作灵感。去年的大年夜下午,寒风呼啸,大街

    春节晚会领导演讲稿范文(17篇)

    演讲稿范文是指在特定场合下,为了传达特定思想、观点或者表达特定情感而书写的一种文体。期待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演讲稿范文,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成为优秀的演讲者。

    网络的好与坏网络的好与坏英语(优秀14篇)

    英语是一扇打开世界的窗户,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更多关于其他国家和文化的信息。英语学习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英语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随着互联网的发

    最新面试的个不同职业的自我介绍(实用20篇)

    在社交场合,自我介绍常常是我们与陌生人建立联系的第一步。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值得借鉴的自我介绍范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