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

时间:2023-12-09 作者:笔舞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特定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后的一种书面表达,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撰写一份出色的调查报告需要时间和耐心,以下是一些提高调查报告写作效率的技巧和经验分享。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一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得到一些相关数据,希望能对以后的农村小学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农村的经济也在迅速的腾飞,但是在农村对小学教育的投资并不象城市一样。在调查的学校中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备,尤其是在体音美和计算机教育设施上,教育设施不完备,甚至根本没有。调查结果调查问题结果百分比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吗?满意40.5%较满意45.5%不满意14%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够用?够用48%基本够用50%不够用2%学校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有30%没有70%------体音美教学设备是否够用?充足22.5%不充足70.5%无7%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的落后归纳分析以下几点原因。

1.当地经济的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农村由于历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环境的因素,也导致农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总会慢于城市的发展。所以当地政府的收入始终处于平均水平状态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会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况下,政府在对教育的分配和投资上显然低于城市,所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2.政府的教育投资倾向于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因此,必须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3.学学校的收入来源少。

国家对中小学进行改革后,“一费制”的实施,避免了学校的乱收费情况,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但是学校的收入也相对减少。在学校有限的收入中,用于大额教学设施的建设就会减少,或者是根本不会用于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学校发展的滞后,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1.工资待遇不高,难留人才。

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走访我们发现,在农村小学中,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有合同编制的教师在农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着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对教师待遇的不公平,造成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落脚或者人才外流。

2.环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卫生条件差,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对一些知识层次相对比较高的人来说不是理想的生存环境。在教师中,大部分人都是大学毕业或者是在外地上过学,在以前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下,地理位置、交通、卫生等社会环境是自己选择生活的一个重要参考和标准。在他们的思想中在农村的工作可能是人生的一个过度和跳板,不可能是自己一生的落脚点。所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也有一些优秀的教师外流或转业。

3.发展前景不好,向城市的趋向性。

很多人毕业后边愿意到农村工作,不仅因为农村的各方面环境的问题,还有以后的发展问题。农村的社会活动和空间比较狭隘,相对城市来说发展空间狭隘发展前景渺茫。而在城市,在教师这个行业不仅工资和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而且前景比较好,并且有更多的择业空间和机会。所以,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愿意选择城市,造成农村教师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综上所述,农村的环境和教师的待遇不好,是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给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经济和教育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大部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都不是很理想,调查如下表。

在农村中,父母是大学毕业的很少,大部分的家长是中学毕业,在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很多学生表示,家长不能够帮助辅导功课。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家长从来不关心学生的学习问题。

2.母在外打工,留守孩子无人教育。

近年来农村打工族数量日益增加,农村家庭中很多是母亲成了留守家长,一个人操持家务已经不易,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更有一些家长把孩子留给老人,双双出去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现在农民工和留守孩子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有待国家对政策进行调整,让孩子能呆在父母的身旁,能手有完整的家庭,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

3.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欠缺。

农村家长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很多家长称孩子上学后至今没有接待过一次老师家访,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了解不多,再加上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与孩子平等交流与沟通认识不足,教育和管教方式大多以训斥、打骂为主,走如家庭教育的误区。

4.长和学生缺乏沟通。

调查还发现,与父母缺乏沟通直接影响到农村孩子的心理,他们在学校中多数表现为性格内向、沉闷、不善与人交往。而农村中小学还很少有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这一空白亟待填补。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师”,家庭不仅是生活基本单位,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一所学校。坚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家庭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二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卓尼县木耳镇中心小学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本人就该在校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调查,采写了这篇调查报告。

木耳镇位于卓尼县东南部,全镇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894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以上。目前,全镇有中心小学1所,六年制完全小学3所,村级教学点2所,中心小学现有在校学生586人。

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我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镇初中辍学率高达14%,小学也达到8%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镇寺古多村村级小学共有学生28人,配有教师4名,师生比为1:7,大大高于1:23的国家标准。同时,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

为改变不利局面,木耳镇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xx年下学期施行了集中办学,将部分村级小学撤并,全乡只办一所六年制中心小学,在校生达389人,服务半径20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路子。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

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较近的拉路村学生上学需走6华里村道。最远的冰古村则为20公里,创办中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办学的当年即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积极争取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乡政府出资2万元,县教育局出资3万无,学校自筹2.5万元突击整修和改建了学生住宿房20间,面积1260平方米,订制上下学生床铺320位,可收住学生320人,当时入住学生184人。设学生和教工食堂一处,面积250平方米。购置了彩电、vcd和适合儿童观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微型锅炉、餐桌等等。新建了学生食堂、餐厅,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学生每月伙食费大概只有50—70元。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轨道,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从当年在全乡进行民意调查中,召开2次座谈会,发出征求意见表300份,对集中办学,学生寄宿制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的达262人。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三

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村级小学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我所调查的一些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当时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由政府出钱给上学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补贴,并校才得以顺利成功。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五、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有两段脍灸人口的名言,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四

按照《关于开展xxxxx活动的通知》,我采取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各学校虽然都能按照国际教育部及省、市、区级要求开齐,开足科目,但是能够真正贯彻落实的除语数英以外的课程微乎其微。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班会等等,很多课程既缺乏专职的教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没有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如信息技术,各学校微机室的电脑早已废弃、淘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微机室,怎样将信息技术课上好?科学课,虽然有些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异常齐全,但是根本没有能够领着孩子们去做实验的老师,每一次科学课都在教室进行,在这样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科学素养能够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乐、美术既无专职教师也无独立的教室,乐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会被长期束之高阁。

各学校的.德育时间仅停留在周一升旗仪式、思想品德课及班会课中,还常常要除去被代课教师占用的课时,而且即使是上课,也仅停留在说教、灌输层面。没有学生自己的活动,没有道德教育的阵地,没有保证活动开展的必要措施。学校、班级几乎不组织德育活动,更谈不上持课内外结合,形式要灵活多样。这种缺乏体验,闭门造车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学生上放学路途遥远,学校没有校车,很多小学生因无人接送,自己骑自行车上学;更有甚者,路上拦车上学;还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负责接送,这部分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另外,上放学期间道路拥堵,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老人、年轻人、小学生瞬间挤满街道,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家长们纷纷出外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老人照顾。因为观念和意识的局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爱心理,另一方面只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着实有限。留守儿童在校打架、上网、违反纪律、不完成作业现象极为普遍。

校长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长没有自己的办学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胡子一把抓,漫无目的。如此办学,贻误子孙后代。

这是长久以来的痼疾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缺乏优势,要求不断提高。长久以来,到相桥的教师有条件的选择机会进城,没条件的寻找机会进城,留下来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网络的构成仅限于最多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学校教育脱离时代,脱离社会,闭门造车。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桥教育将不仅仅输在文化课上,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动手及社会实践能力的缺憾也会日益增多,如不及时改良现状,相桥将有更多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五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的小学教育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部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危房,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六

里雍镇地处柳江县城东部,与鹿寨、象州县相邻。全镇总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共分为立冲、广实、红花、长沙、里雍、基田、龙团、龙江、富龙、红赖10个村委会,105个自然屯,有壮、汉、仫佬、侗、瑶、水等民族。农民人均年收入约2500元,在柳江县属于比较贫困的乡镇。

里雍镇现有初级中学两所,初中生共1003人,全镇小学一至六年级共有学生1219人。

1、生源分布及班额:我镇共有1219名小学生,其中女生589人。一年级185人,二年级172人,三年级196人,四年级223人,五年级224人,六年级219人。所有学生分别在一所中心校及11所村级完孝1所有一至六年级的教学点,共有77个教学班,全镇平均班额为15.8人。

现在11所村级小学里,仅有龙江、立冲、基田、红赖四所小学学生人数超过100人,近三年级内学生人数在100人以下的学校有西河、红花、长沙,龙团、河表,据统计,三年级后学生人数超过100人的仅有龙江、红赖两所村级小学。目前学生最少的红花小学六个年级一共仅有33人。但是,也需要配备8个教师。学生生源收缩较突出的是龙江、红赖、广实、龙团等,每年减少的人数在50人左右。

2、师资力量及教师编比:全镇具备合格学历及有教师资格证的在岗教师共126人,除去中心校行政机构的6名非教学人员、借调到其他学校的、长病在家不上课的等,还有122人。这122人共承担全镇77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教师的班比不到1.6人。有的学校还开设有学前班,教学任务更重。有的学校为了办好学前教育,为九义教育打好基础,但是苦于没有教师上课,只好不开设学前班。这样的状况,非常不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难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3、学校硬件设施:由于学生数减少,班数减少,各校的教室基本够用。教师有办公室,各校还专门设立有一间远程教育资源室,但是,各校的功能室,如体育室、仪器室、图书室、实验室等则配备不全,原因是校舍有限,相关的设备也有限,学校无力购买,上级下拔的也非常有限。另外,学校的运动场地也非常有限,主要是受限于校园的面积,有的学校面积比较大,但是缺少资金进行建设,校内需要配备的体育设施等方面都还没有配齐,制约了体育课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另外,学校的教师宿舍也非常有限。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教师宿舍如河表小学、西河小学。现在不少的教师都不是本地的,有的家是外乡镇的,也有的是外村委的,而学校没有足够的条件让教师们住宿,即使有住宿条件也是在边远地区,离集市很远,生活很不方便,教师的工作难以安心。

4、教育经费方面:现在我镇教育经费唯一的来源是上级下拔的杂费,每年每生240元,这些经费下拔的金额的多少是按学生数的多少而定,我镇学校规模小,所得的经费就相当少,加上学校分散,资金也就分散,资金分散后钱就不见钱了。钱少了,也就难以办成大事。现在全镇共有七所学校人数不足100人,如果按100人计算,每年的经费也只有24000元。按照普通学校的开支,请人守校、报刊、差旅三项开支已占一半,余下的钱用来应付日常的开支,已是相当紧张。而有长沙、西河、红花三所小学人数只在50人左右,所得到的经费更是少得可怜。受到教育经费的制约,很多学校本身该做的、想做的事都无法完成,学校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5、校际间存在较大差距。在里雍镇各小学中,存在着许多的差距。在硬件方面,红花、立冲、广实、西河、基田五所村校至今没有教学楼,教室都还是瓦房,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加上年久失修,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隐患。在教学质量上,中心校与各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每次期末检测,一分三率都与中心校有较大的差距。

在教学设备方面,村校与中心校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中心校按照“普九”要求,配备有电教室、电脑室、图书室、体育室、仪器室等,而各村校是没有这些设施的,即使有一个室,如图书室,其中的藏书量也相当有限。

6、在学校管理方面。由于学校分散,地域较广,中心校对各校的管理也难以均衡,各校间的管理质量也很不一致。现在里雍镇各小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都承担着近20节课时的教学任务,有的还担任班主任,因此很有可能疏于对学校的管理,同时对学校管理方面的思考也不足,因此,学校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对教学、财经、教师、学生等方面的管理也很不完善,有的学校一学期也未能对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学校对各班、各科教学的具体情况没能做到深入了解。另外,由于教师少,每到上课时各个教师都有教学任务,根本无法抽出时间互相听课,教学氛围不浓,课改意识不强,教学质量低下。里雍镇在最近十年的时间里,全镇村级小学的平均分一直排在全县各乡镇的下游。教学质量的低下,让里雍镇的人民享受不到义务教育的公平。

1、逐步推进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全镇小学实行寄宿制集中办学是大势所趋,然而,现在我镇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但是,充分利用中心校及两所中学现有的资源,便可以逐步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里雍镇如果在xx年不实行部分学校的寄宿制,许多村小将陷入没有教师上课的尴尬境地。因为目前有六个年级的一所村校的配备也只有8—9名教师,而到xx年将有25位教师达到提前退休年龄,相当于失去了三所村校的教师,如果平均分配各校教师,各校将只能有6—7个教师来上6个班,教师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虽然大规模地办寄宿制学校的条件还没有成熟,但我们可以将部分学校的部分年级的学生撤并到中心校进行寄宿制教学。如付龙、龙团两所学校最偏远,生活相当不便,难以调入教师,便可以将五、六年级撤到中心校;另外,西河、红花、基田、长沙、红赖小学古路教学点等规模较小的学校也将五、六年级撤并到寄宿制学校。以上学校五年级共有63人,加上中心校的19人,共82人,可以开设两个教学班;六年级共有63人,加上中心校的24人,共87人,也可以开设两个教学班。以上共撤掉10个规模较小的教学班,集中以后,部分插入中心校现有的班级,实际上只增加了两个班额较大的教学班。以上学校撤掉了2个班,每所学校可以抽调1名教师共约6人协助寄宿制学校的教学及学生生活的管理,其中部分管理生活的老师可以利用至今未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政府分流人员来担任。

2、同时整合部分村校资源,改造村级薄弱学校。

有的村校学生较多,可以暂时不撤并,如红赖小学、龙江小学;有的两所学校却同属一个村委,这些学校要进行整合。如我镇的西河小学、基田小学,立冲小学、河表小学也可以撤并部分高年级,让学生继续走读。如果有少部分学生走读不方便的,可以通过家长申请,转入到寄宿制学校就读。资源整合以后,学校建设的投入将倾向于今后规模较大的学校,如中心校和红赖小学、龙江小学、立冲小学共四所学校。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合理调配教师资源。

进行布局调整整合后,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则可以作为专职教师发挥他们的特长,搞好艺术、体育等学科的教学。一线任课教师要从全镇教师中择优录用,对于这些一线教师在教学业绩上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而负责生活的教师则要明确责任,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力量。集中办学后,教师更集中,更利用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可以形成更浓厚的教学氛围,可以形成各科的备课组,教师间有了更多同年级同学科的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

4、推进学校管理制度化建设。

由于办学更集中,管理的人员得到落实,分管的职责更明确,管理工作也会更为规范化和科学化。保留下来的部分村校,可以在管理上寻求统一的模式,由中心校直接监控。管理的办法、措施可以由中心校集中各校领导统一拟定,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严加要求。中心校直接管理的寄宿制学校,则要有另一套管理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为优化。总之,对学校的管理要形成制度,学校少了,要增加检查和帮扶的力度,使学校的管理过程更为有序,更有效益。

5、统一财经管理,对重点学校进行重点投入。

集中办学后,财经得以集中,这就能够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对重点学校,要加大投入,所有的投入要结合学校发展的愿景,有意向地进行投资。在硬件上、在软件方面、在教学设施、设备、在信息化设备等方面要加大投入,让学校的办学条件更好,更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进行寄宿制学校管理,主要问题是家长、学生对寄宿学习的了解还不够,家长担心学生年龄小生活无法自理,担心学生往返的交通安全等。在硬件方面则是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宿舍还没有办法解决。

对于家长的担忧,我们可以通过优质的服务,打消家长的顾虑。可以通过考评考核,将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择优放到教学第一线,而部分教学质量低下的教师则作为学生的生活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对教师的教育,提高学习、服务的质量,让学生学得更好,食宿更为便利,让家长放心。在放月假时,教师将学生送到车站、码头,或要求各村屯的学生家长轮值日派代表来接学生回家,保证学生的安全。为便于处理学生日常的小病痛,我们还可以设立校医,让学生随时能看上病,吃上药,免去家长的后顾之忧。

为使学生在校住得更安心,我们可以在每天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看电视、体育、文艺等方面,把学校办成学生的乐园。

在硬件方面,学校要充分用好每一分钱,同时争取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将学校建设成为与城镇学校没有差别或差别较小的学校。

经充分的调研,我镇在近年内逐步推进实现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是可行的,通过集中办学、集中管理、集中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是完全可能的,办好让里雍镇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阶段是个体习惯养成、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不仅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河南作为农村人口大省,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农村小学教育占有重要的分量。

为了解我省农村小学教育状况,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于近期对全省17个省辖市40个县(市、区)的120所农村小学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农村小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由基本普及到均衡提高的转变,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尤其是近年来,我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农村小学教育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外出务工农民人数的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需引起重视。

本次调查的120所农村小学,完全小学66所,非完全小学54所,分别占55.0%和45.0%;平原地区小学85所,丘陵、山区小学35所,分别占70.8%和29.2%。120所小学招生辖区覆盖353个行政村,共计人口573436人。从具体分组情况看,呈现以下特点:

(一)学生情况。

1、在校学生人数随年级升高逐渐减少。120所被调查小学班级数共827个,学生人数30260人,班级数从一年级的156个下降到六年级的92个,学生人数从一年级的5712人下降到六年级的3466人(具体变化详见图表1),说明农村小学就学人数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年龄的增长,流向城镇就学的人数愈来愈多。

2、生源不足。据调查,被调查小学一年级学生人数为5712人,即秋季入学人数为5712人左右。根据近7年来河南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5‰、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99.6%和人口出生率11.4‰进行匡算,120所小学20秋季入学适龄儿童大致为6299人左右,生源缺口587人左右。如xx县高阳镇一小学,招生辖区人口4000多人,正常招生生源是30人左右,生源好的时候能招40多人,近几年生源锐减,年秋季仅招到7名学生。据了解,造成农村小学生源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和农民对教育的重视。

3、寄宿学生占到一定比例。从调查结果看,20被调查小学寄宿生人数为3177人,占学生总数的10.5%,其中,完全小学寄宿生人数为2328人,占完全小学学生人数的11.0%,非完全小学寄宿生人数为849人,占非完全小学学生人数9.4%(详见图表2)。

(二)教师情况。

1、年轻人偏少。从年龄分组看,30岁及以下的有240人,占14%;31—40岁的有727人,占42.5%;41—50岁有341人,占20.0%;51—60岁有396人,占23.2%;61岁以上的有5人,占0.3%。

2、女教师占多数。从性别来看,男性教师683人,占40.0%,女性教师1026人,占60.0%。

3、大专学历居多。从文化程度分组看,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645人,占37.7%,大专文化程度771人,占45.1%;中师文化程度270人,占15.8%;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3人,占1.4%。

4、中级职称近半。从职称情况看,还没有考取职称的有37人,占2.2%;有初级职称的有646人,占37.8%;有中级职称的有833人,占48.7%;有高级职称的有193人,占11.3%;没有人拥有特级职称。

5、近四成老师同时带三门课或更多。从任课情况看,不带课的教师有4人,占0.2%;带一门课的教师有237人,占13.9%;同时带两门课的老师有794人,占46.5%;同时带三门课及以上的老师有674人,占39.4%。

(三)基础设施情况。

1、学校现有房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和教职工住宿需求。在“您所在的学校,现有教室是否能满足教学需求”的`调查中,认为不能满足需求的有69所学校,占57.5%,在“您所在的学校,现有教职工宿舍是否能满足教职工住宿需求”的调查中,回答不能满足需求的学校有94所,占78.3%。

2、约三成学校仍有危房。在“您所在的学校是否有危房”的调查中,回答存在危房的学校有37所,占30.8%。

3、一半学校没有运动场地。在对运动场地的调查中,有运动场地和没有运动场地的学校各有60所,分别占50%。在对有运动场地学校的深入调查中,按照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运动场地达到小学评估标准的有12所,占10%,没有达到标准的有48所,占40%。

从1986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至今,我省已全面普及了义务教育,解决了所有农村学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为提高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现状看,我省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当问到“您认为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时,120位被调查农村小学的负责人回答结果是:

(一)83.3%的人认为“师资力量薄弱”,居各问题之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编在岗教师人数不足。调查结果显示,120所小学中仅有8所小学目前的在编在岗教师人数能够满足教学需求,112所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占比高达93.3%,缺口人数达468人,占现有在编在岗教师人数的27.4%。二是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紧缺。据调查,120所小学中,有专业体育教师的学校18所、专业体育教师21人,分别占15%和1.2%;有专业音乐教师的学校15所、专业音乐教师16人,分别占12.5%和0.9%;有专业美术教师的学校5所、专业美术教师6人,分别占4.2%和0.4%。三是缺乏专职的生活老师。20所有住宿生的学校,缺专职生活老师的有8所,占比达四成。四是年轻教师缺乏,后继乏人。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比为14%,低于51岁以上教师达23.5%的占比,120所被调查小学中没有30岁以下年轻教师的学校有22所,占比达18.3%。

(二)有56.7%的人认为“基础设施差”,在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中位居次席。虽然近年来我省采取了多种举措,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尤其是实施了“五大工程”,农村小学基础设施条件也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从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教师、教职工宿舍、运动场地不足,危房仍然存在,办学基本条件不能满足。同时,在走访中发现,农村小学体育、音乐教学器材配备不全,设备损坏或者丢失不能及时更新,而一些配备了专业设备的学校,由于教师不能完全熟练的运用设备,使得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器材成了摆设。教学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一方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45.0%的人认为“发展资金少”,排第三位。目前农村小学资金主要来源于按学生人数拨付的“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财政拨款,对于没有寄宿生的小学,只有“两免”财政拨款,除此之外,学校基本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而大部分农村小学学生人数较少,学校收入有限。学生虽少,但是学校“五脏俱全”,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的开支很多,如业务费、办公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属于公用性质的费用方面。学校进行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安全设施投入等需要大量配套资金,往往捉襟见肘;因为经费不足,教师急需的设备、图书等无法配置齐全,一些教研活动无法开展。xx市邵原镇一小学负责人就说,学校线路老化好几年了没钱更新,现在是一个安全隐患。

(四)43.3%的人认为“留守儿童多,不好管理”,列第四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但由于多种原因,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大多不能一同前往,这就形成了留守儿童。据20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河南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居全国第二,占比达10.73%,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是目前小学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由于自身文化的限制,根本无力胜任孩子的思想、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任务,这给留守儿童带来一系列的心理、行为能力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要求学校在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大大增加了农村小学教育和管理的压力。

(五)34.2%的人认为“生源减少”。目前生源减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计划生育和农村人口迁移,适龄儿童越来越少。二是由于地域条件和师资力量薄弱的限制,在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的诱惑下,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城镇读书,造成已有生源的流失。生源减少已经成为我省农村小学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匡算得到的2014年秋季入学适龄儿童人数与实际入学人数相差587人也说明了这一问题。生源减少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挫伤了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而且,学校收入减少,尤其是生源严重不足的学校,财政拨款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义务教育虽然普及开来,但城乡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之间还存在着明显差异,如何使得农村适龄儿童“上好学”,推进农村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项宏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治标,更需要治本。

(一)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师资配置的标准化。要按照我省教师编制标准配备教师,配全到位,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需求。二是构建稳定的师资队伍。要继续实施“特岗计划”、交流轮岗等政策措施,拓宽农村教师补充渠道,同时在补贴、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上给予更加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年轻教师留在农村学校任教。三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在招收农村小学教师时适当提高体音美教师的招录(名额)比例,对成建制的小学逐步配齐专业的体音美等学科教师。对于有寄宿生的学校,要配置专职的生活老师,保证学生安全。四是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新信息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促使农村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现代教育行为。

(二)强化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保障基本教学条件。摸底清查,加快危房整治,把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得坚固、适用、通风,达到抗震、消防等安全标准。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图书器材要按标准配备到位,运动场地逐步按标准建设到位。教研校舍不足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列入预算。二是改善学校生活设施,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建好食堂(伙房)、学生宿舍、厕所、教职工宿舍等生活设施,保障寄宿学生每人有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三是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按照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要求,确保到年,全省所有小学校实现宽带接入,网络“班班通”占比达到较大规模。四是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保障师生安全。

(三)加大各级教育投入力度。一是不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足额征收和使用好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金计提10%的教育资金,全部用于教育,制定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二是因地制宜,科学测算各地农村小学义务教育的经费需求,建立从中央到县、乡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政府分担机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建立起稳定和规范的农村义务教育资金转移支付制度,使小学义务教育经费得到切实保障。三是针对乡(镇)一级财政收入困难的实际,要积极挖掘各地的教学特色,广开渠道,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进行教育投资,加大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当地政府协调村委会通过采取义务工等多种办法解决好小学围墙、校门等建设工作。四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应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做好新建、改建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

(四)妥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要积极整合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妥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一是积极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当地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就业政策支持,尽可能多的将投资引向农村地区,为回乡创业者制定优惠政策,增加就业岗位;适当放宽父母在城市务工学龄儿童的入学条件,缩小城乡间差距。二是强化学校的教管作用。河南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也是留守儿童大省。学校作为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场所,要强化学校的教管作用,各个班主任要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要给予特别关注,对其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并与家长保持必要的联系。三是继续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要广泛宣传,让父母从根本上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与监护人、留守儿童和学校联系,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困惑给予正确引导。四是净化社会风气,对于网吧、游戏厅等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场所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未成年人受其荼毒。

(五)优化小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小学生源萎缩,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需要政府统一制定好农村学校布局规划,对于一些规模小、设施差、学生少的学校,进行拆并、整合和资源重组,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形成师资雄厚、资金充足和良好教学环境的结合,并在整合之后,加大力度进行配套设施建设,使小学教育水平得到全方位提高。同时,要在农村进行资源整合工作的宣传,让广大村民了解拆点合并的意义,保证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八

三、调查内容:关于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在当代,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华大地,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尤其是在渝东南片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农村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种硬件、软件设备极少,甚至没有。

原因:

1、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落后,政府没有资金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或是只有极小部分作为教育经费。

2、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书本费,国家禁止学校乱收费等政策的实施,学校收入减少,活动资金减少。所以学校也没有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中。

原因:

1、由于政府对农村小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城市小学,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远远低于城市小学教师,所以许多人不愿意留在农村工作。

2、农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环境差,居住条件差,对外交通联系都不方便,更重要的是信息闭塞。

3、对于年轻教师来讲,农村小学的发展空间小,对他们的发展制约性强,年轻人大多不愿意留在农村工作。因此,在农村小学里,许多教师都是年龄稍微长的他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协调。

三、庭教育欠缺,孩子在家不能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

原因:

1、父母学历不高,不能辅导孩子的功课,不能处理好孩子的'学习问题。孩子在家庭作业中遇到的难题无处求解,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恶。

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开始大幅度的进城务工,许多孩子留守在家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甚至无人照顾,无人教育。

3、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缺乏,有的家长因孩子的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大打出手,对孩子的教育是非打即骂。使孩子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4、家长与孩子缺少沟通,由于父母的严格,使孩子对家长产生敬畏心理,有什么话不敢给父母说,有什么事不敢对父母说。是孩子产生自闭、自卑心理,抵触学习。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九

在农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小学和初中的农村教师、学生、家长为主要对象,调查的四个部分分别是:教学问题、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其中以教师问题和学生问题为重点。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普遍推行,农村中小学的教育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对此老师抱怨、学生抱怨、家长抱怨。为了找到问题的实质,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向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发出呼吁,我进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本次调查以走访调查及问卷座谈的形式为主,走访了八个中小学,调查了小学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师及校长19人。通过调查,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并对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1.教学问题。

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62.5%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4.1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3.49%。看来,事实上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调查发现,相当大数量的教师对生活表示不满意(51.8%)和比较不满意(7.8%),感到压力很大。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农村教育编制导致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二)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升学率也就关乎学校生存。面对动辄“下岗”“走人”的内部管理体制,老师们为了保住“饭碗”,感觉压力很大。(三)最近几年教育部门出于维护学生权益考虑,对老师限制很多,比如不准打骂学生,不准开除学生等。然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个性越来越强,纪律越来越差,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另外我发现,还有几个关于教师较为集中的问题是:(一)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反而外调城镇的几乎全是骨干教师,以致走访的几所中学几乎都没有高级教师。(二)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3.学生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在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或学习主动性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目标大部分是家长、老师压出来的,成绩认可高,重视分数的达80%。在所学课程中,选择英语最薄弱的学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对于“你想如何提高”这一问,我原先设计了“自己复习巩固”,“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和“其他”四个选项,结果有56.3%的同学选了其他,询问后发现学生们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长指导,向同学、老师请教等等。调查表明,46.1%的农村学生在平时能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农村学生平时学习没有规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学习来应付考试。

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学生们将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但由于59.3%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

4.家长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所在地区教育状况如何”的问题时,75.36%的家长选择“一般”,5.8%的家长认为“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对当地教育状况并不满意。如栾卸村,拥有生产康必得的集团公司,当地农民收入较高,但由于很多家长不满足于当地教育,就将孩子送往城里上学。

当问及“您对孩子在校表现情况了解程度”时,只有17.5%的家长表示很了解,而选择“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对孩子学习上关心程度”时,却有58.75%的家长表示很关心。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对孩子在校表现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说对孩子学习很关心呢?对此我询问了部分家长,原来很多家长认为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即是对孩子学习关心的全部表现。

对家长问题的一些思考: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结合调查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主要抓以下几点: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在我们当地,学生家长及教师对此却不以为然。原因还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紧密,就业渠道不畅。调查中一位校长说到,他曾经去青岛考察过,青岛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都是紧缺人才,毕业后都能找到工作,职业教育很受欢迎。因此实行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农村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3.解构封闭传统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机构。

私立学校应该是一种补充、激活农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们当地农村,私立学校几乎没有。最终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独家经营,始终处于“老大”地位,传统、封闭、死守教条,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因此应大力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以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十

1991年以来,中国政府在一些地区实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项目,探索不同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的具体途径、实现方式和政策措施,建立与各种就业方式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组织管理形式,研究政府统筹管理城乡就业的政策、法规和宏观调控办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趁这个暑假,我在老家农村的工厂实习期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就业情况调查。

二.劳动力就业面临的问题。

1.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经济波动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的影响更加直接,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更为艰巨。

2.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

体系对农民剩余劳动力开放还需解决观念、体制和物质技术条件等问题,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还需做大量工作。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虽然有所上升,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迅速增加,农民工务工收入在扣除住房、子女教育、生活消费等方面支出后就所剩不多了。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以及大量额外支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积极性。

3.农民工社会保障普遍缺乏。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薄弱,不少企业不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将社会保险金负担转嫁给劳动者个人而形成超额利润,这一方面使资本积累加快,另一方面使劳动者贫困加深。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者缺乏社会保障的竞争模式,必然使gdp分配中资本的分配比例过大,而消费分配的比例过小。同时也造成了企业竞争的不平等,影响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

6.4天,每天工作9.4小时。据有关方面调查,2004年上报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总额为336亿元(至2004年底偿付比例为98.4%)。2005年,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人数占农民工总数的28.7%,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占13.8%,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占10.0%,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12.9%。由于统计口径和调查误差等原因,农民工实际参保率很可能还要低。

以上这些原因都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无处就业,而用人单位缺找不到人,对经济的发展非常的不利,在一个城市辛辛苦苦打工几年、十几年,农民还是农民,融不进城市社会。进城农民在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甚至受到政策性歧视。两种户口,成为权利和地位不同的两种社会身份,加剧了城乡社会的收入差距,形成中国特有的二元社会结构。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建议,意见。

(三)对农村就业问题的建议和意见。

1、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不断转变农民的就业培训观念。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农村已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偏少,同时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偏低。在家务农村民多为老弱病残等农民,对下一代子女的教育缺乏先进的理念,以至于许多学生初中毕业,甚至初中尚未毕业就随父母外出打工,失去了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特别是失去了正规职业学校培训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就业技能等有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农民工素质越来越低,不能从事带有技术性的工作,使就业矛盾愈加突出。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快农村基本实施建设,给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以更多更好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转变农民的就业培训观念,给予必要的政策,鼓励农民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参加学以致用、用以致富的就业培训,并保证就业培训的时间和培训的质量,从而将传统的“亲帮亲”、“邻帮邻”就业方式转变为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结合政府有关部门成批输出。这不但能增强农民工素质,更能为农民工解决许多就业咨询、就业法律等相关问题,节约就业成本,最大限度地节约支出,确保农民工待遇的提高。

2、抓住地方经济特点,加强引导与培训,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比如,某村土地肥沃,宜大力发展种养业。但从以上调查分析来看,从事种养业的劳动力却很少,而且效益并不高。这就说明,我们的技术还很落后,还不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加强引导与培训,从种植养殖入手,用先进技术培训种养能手,致富一个,带动一片。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送农技下乡”活动,不要把农业技术作为某些人谋利的手段,而应成为我们农民共同占有的致富金钥匙,以此才能走出一条致富的小康大道。也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才能真见成效。

3、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并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转移”(我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解是:由农村人口变成非农人口,要在城镇定居下来,并且有就业场所,下岗、退休后应享受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所以,我们认为,在我县大力推进“兴工富县”的新时期,政府部门应广开门路,引进资金技术,开办不同规模的乡镇企业,最大限度地吸收农民,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真正转移。

这才叫“离土不离乡,挣钱最荣光”!在吸纳农民工的政策上,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奖励,并鼓励农民工先培训后上岗,让企业与农村劳动力实现“双赢”。对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政府也应组织相应部门专门引导。要从职业培训、就业渠道的拓展上下功夫,要真正地响应党的号召,帮助农民富起来,而不是把职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作为我们培训机构、政府部门盈利的机会和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我们的工作是求真务实的,我们是真正做到了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的好干部、好党员、好公民!

4、职业教育机构应拓展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时段,鼓励对青年农民进行长期培训的同时,加强对中年农民短期培训。青年农民,特别是初中或高中毕业不久的农民,应大力鼓励他们进行长期职业培训,学到今后工作的技能的职业培训。中年农民民,应提倡进行短期培训,诸如外出务工的必知法律法规,一般行业技能的培训。对于这批农民工,我们应重点加强建筑业的培训等等。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十一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信08-1班姓名:叶江龙。

学号:200801030146。

一、调查问题起因。

我家在南阳,一个处于市郊的村子。南阳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中,而其中的城市化进程尤其明显。由于我们的村子处于南阳市城区内环附近,所以周围大多数的耕地都已经被征占,而且我们的村子也处于被拆迁的边缘。而在家乡耕地被占用的过程中我也听说甚至遇到了一些因占地问题群众与地产商或群众与政府部门产生的争执。当时我就想了解一下到底人们对占地问题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但由于是在假期,而且也没有做一份调查报告的想法,所以就放弃了。这次老师布置了一份调查报告的作业,我就想做一份关于农村占地问题的调查,这样既可以完成作业,同时也能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

对于农村占地问题的调查,最好的调查对象应该是农民,这样能了解到他们对于土地被占后的真实心声,但由于条件不允许,我只能把调查对象定为郑轻的在校大学生,以此来了解他们对于这一社会问题的看法。

二、问卷情况。

(1)农村与城市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此次问卷共发出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2份。其中,农村学生50人,城市学生39人。农村学生中认为占地现象严重的占85%,而且大多数认为这一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而城市学生中认为占地现象严重的只有60%,且大多数通过新闻报道了解这一现象,因此90%以上认为占地问题对他们没有影响。

(2)大学生对占地赔偿问题的看法。

75%的学生认为如果这一问题发成在他的家中,只要赔偿合理,他们都会拆迁;20%的同学则不管给予的赔偿条件是什么,坚决不拆迁;只有很少一部分则选择听从大众意见,随大流。

(3)大学生对近期发生的因抵制拆迁而“自焚”这一事件的看法。

认为是建筑商太黑心赔偿不够;98%以上的学生则认为是政府职权滥用,逼的群众走投无路;只有极少数认为是群众觉悟太低而造成自焚这一恶性事件。

对于这一事件的处理,87%的学生认为虽对有关强制拆迁人员有处罚,但力度不够;12%左右的学生认为这是官商勾结,草菅人命;基本没人认为政府处理的合理。

(4)大学生对于农村占地的社会影响及政府态度的看法。

28%左右的学生认为征占农村土地有利于城市化进程,25%学生认为占地影响了农民生活,47%左右的学生认为农村占地有利也有弊。

调查中,70%的学生认为政府出台的条例约束性不大,不能解决根本问题;22%的学生认为这些条例毫无作用;8%的学生认为这些条例能解决根本问题。

三、

总结。

对于农村占地问题,不同阶层的人对它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有他们独特的价值观。况且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是古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网络的发达已使他们接触到最时新的社会动态,这也使他们对社会问题有了一定的认知。

(1)城市与农村学生对农村占地问题态度不同。

由于家庭的收入来源或者所处的环境不同,农村与城市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有极大的差距。城市的家庭收入主要通过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成员工资获得,因此城市的学生对农村土地的占与不占没有太多关注,他们只是通过新闻等媒体了解到这一社会现象,至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及对他们有什么影响,他们不太清楚,也许只是因耕地被占,使城市的粮食或蔬菜价格有所上涨吧。

但农村学生则不同,他们的家庭可能正面临被拆迁的危险。而一旦拆迁,他的家庭可能除了赔偿所得的一部分钱就再也没有积蓄,并且对于一般的农村家庭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这也会使他的家庭陷入困境。因此他们在平时也注意关注相关信息,并且也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2)赔偿是农民关注的最重要的条件。

根据调查的结果,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在赔偿合理的情况下支持家里拆迁。这也能看出其实现代的大学生都有一种走出去闯的心理,因此他们对于故乡没有太多的依恋。他们只是想尽可能多的得到赔偿,用这一部分钱作为家庭周转的资金,或者当家庭富裕时,这些钱还可以作为他们创业的本钱。

虽然大学生是在校读书的而不是在家种地的,但以他们所遇到的家庭问题或以他们的见闻,大学生对赔偿的态度也能体现一些农民的心理。因此赔偿会是农民拆迁最关注的问题,赔偿的多少也就关系着拆迁能否顺利进行。近期发生的农民因抵制拆迁而自焚的事件,以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生也认为是赔偿不合理造成的。

(3)在拆迁中,政府权力滥用。

在拆迁中,有很多政府执法机关协助建筑商强制拆迁的现象。而在近期发生的自焚事件中,几乎全部的学生都认为是政府职权滥用把群众逼的走投无路才选择自焚抵抗;当然,也有一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建筑商黑心,给的赔偿少造成的。但建筑商作为一个商人,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准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作为一个为人民办事的权力机构,在建筑商克扣赔偿金、群众利益没能得到保障时,应该对建筑商进行监督甚至制裁,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不应该是协助建筑商暴力拆迁。

在发生自焚等恶性事件后,政府也有一定的处理,但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都认为对有关的政府官员及建筑商处罚不够。想想也是,群众自焚身亡,仅仅是当地政府的一些副手被停职,而后不了了之,一把手没受到任何追究,做为拆迁直接利益既得者的建筑商也没有得到任何处罚。难道群众的生命就如此没有价值吗?!作为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府,当人民最需要他们时,他们却在伤害群众。这不得不使我们对政府的职能有所怀疑。

(4)在社会大环境下,征占土地的进程发展过快。

其实城市化的加快对广大人民都是好事,有利于现代化的实现。但为什么调查的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征占土地是有利有弊呢?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也是房地产快速发展,经济高速前进,但90年代房产泡沫一破灭,经济就再也没好转。最严重的美国2008年房产次贷危机,更是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这说明房产的过快发展也不是好事。它有利于城市化进程,但不和谐的发展更多的是伤害群众利益,而且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要解决农村占地过程中的负面问题,政府要起关键作用。因此我建议:

(1)出台措施,规范农村占地行为,使群众利益得到保障。例如5月16号出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就很有意义,但我更希望能形成法律文件。

(2)要对各地官员进行教育,使他们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发生占地争执时,最好能使政府站在事外,以一个公正执法的角色去判定建筑商与群众的谁是谁非。在群众利益得不到保障时应该快速地予以帮助,而不是去帮助建筑商暴力拆迁。

(3)遏制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从银行贷款等方面着手调控房产业的过快发展。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占地现象严重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遏制地产泡沫的形成,也能使我国的经济能够更健康地发展。

(4)组织宣传队伍,对农民进行教育。让他们了解到城市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征占农村土地也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更好地生活。以此来淡薄他们的恋乡情节。

我想通过这些措施,农村占地行为会更加规范,那些恶性事件也能得到控制,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建设也能健康高速发展。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十二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然后再进行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得到一些相关数据,希望能对以后的农村小学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农村小学基础设施有所欠缺。

在经济发展飞速的今天,农村的经济也在迅速的腾飞,但是在农村对小学教育的投资并不象城市一样。在调查的学校中发现,在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很完备,尤其是在体音美和计算机教育设施上,教育设施不完备,甚至根本没有。

调查结果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对学校的基础设施满意吗?

满意40.5%。

较满意45.5%。

不满意14%。

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否够用?

够用48%。

基本够用50%。

不够用2%。

学校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有30%。

没有70%。

------。

体音美教学设备是否够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无7%。

1.当地经济的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农村经济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农村由于历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环境的因素,也导致农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总会慢于城市的发展。所以当地政府的收入始终处于平均水平状态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会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况下,政府在对教育的分配和投资上显然低于城市,所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决定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资。

2.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倾向于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因此,必须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国家对中小学进行改革后,“一费制”的实施,避免了学校的乱收费情况,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但是学校的收入也相对减少。在学校有限的收入中,用于大额教学设施的建设就会减少,或者是根本不会用于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学校发展的滞后,从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有的教师甚至一人带几门课,教师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调查情况如下表:

调查结果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的认课教师是否大学毕业?

是36%。

不是30.5%。

不清楚28.5%。

你喜欢老师的课吗?

很喜欢49.5%。

一般48.5%。

不喜欢1%。

你的老师负责任吗?

负责任45.5%。

一般38%。

不负责任16.5%。

你们老师是一个人带多门课吗?

基本上是15%。

个别70%。

一人一门课25%。

1.工资待遇不高,难留人才。

在实践过程中,经过走访我们发现,在农村小学中,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有合同编制的教师在农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着没有编制的民办教师。对教师待遇的不公平,造成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落脚或者人才外流。

2.环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卫生条件差,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客观原因,对一些知识层次相对比较高的人来说不是理想的生存环境。在教师中,大部分人都是大学毕业或者是在外地上过学,在以前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下,地理位置、交通、卫生等社会环境是自己选择生活的一个重要参考和标准。在他们的思想中在农村的'工作可能是人生的一个过度和跳板,不可能是自己一生的落脚点。所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也有一些优秀的教师外流或转业。

3.发展前景不好,向城市的趋向性。

很多人毕业后边愿意到农村工作,不仅因为农村的各方面环境的问题,还有以后的发展问题。农村的社会活动和空间比较狭隘,相对城市来说发展空间狭隘发展前景渺茫。而在城市,在教师这个行业不仅工资和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而且前景比较好,并且有更多的择业空间和机会。所以,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愿意选择城市,造成农村教师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综上所述,农村的环境和教师的待遇不好,是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给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形成经济和教育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家庭教育薄弱。

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大部分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都不是很理想,调查如下表:

调查结果调查问题。

结果百分比。

你父母谁在外打工?

都在60%。

父亲5%。

其他35%。

你父母的最高学历?

大学0%。

高中10%。

高中以下90%。

你父母和你谈心吗?

经常谈10%。

偶尔45%。

不谈,有隔阂45%。

犯错时,你父母怎么样教育你?

说服65。

不管不问5%。

打骂30%。

1.父母学历不高,不能处理好孩子的学习问题。

在农村中,父母是大学毕业的很少,大部分的家长是中学毕业,在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很多学生表示,家长不能够帮助辅导功课。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家长从来不关心学生的学习问题。

2.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孩子无人教育。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十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这五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尤为重要。在调查中发现,有将近百分之九十的村民对现任村级领导班子不满意,还有百分之六的村民不在乎,只有将近百分之四的村民对现任的村干部感到满意,而且这百分之四的人不排除这些村干部的亲朋好友等感情因素。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干部领导班子,支持率和满意率竟是超出意料的低,没有群众的拥护,没有带领致富的能力,带头致富倒是做的很出色。此外村干部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没有全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把新农村建设视为新村建设;重当前见效,轻长远受益,存在短期行为和追求轰动效应的思想,为求“政绩”而急功近利;只知道争取上面资金支持,不组织农民投工投劳。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难。村的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村级集体收入每年不足1万元。目前发展集体经济比较困难,原因也很多,一是受到资金的限制,二是缺少技术,三是缺少优秀管理者及有效的管理机制。但发展集体经济对于维护基层工作正常运转、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乃至巩固基层政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资金“瓶颈”制约。各级政府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很高,力度很大,但面临的困难是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一是地方财力的承受能力与相关配套政策之间有差距。目前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县市以下政府的各项配套建设资金难以落实。二是建设资金来源有限。村税费改革后,村义务工正在取消,“一事一议”筹资方式和额度,远远不能满足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益性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三是村债务沉重。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村平净负债仍有4.31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力不从心。

(4)近几年来,随着村民收入的逐渐增加,改善居住条件已成为村民的迫切愿望,而且建房标准规格也越来越高,回眸村里住房的发展历史,村民有这样几句话:70年代建土砖平房,80年代起楼房,90年代建洋房,新世纪农民建别墅房。近10年内村农房建设将是一个大的发展时期,但透过目前农房建设的火爆场面,不难看出不少农房建设工程还存在很多问题。

农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有:

1、地基基础处理不当;

2、墙体质量问题多;

3、混凝土强度不够;

4、“结构设计”不合理。

此外,村民盖房因贪图便宜而购买使用废旧建材的为数不少。近年来,在村住宅更新改造面前,城市房屋拆迁中产生的大量旧砖石块、钢筋楼板流向我村。如一些旧钢筋被重新浇注在混凝土中“二次使用”;一些旧楼板、旧砖瓦和新材料搭配使用盖出“新楼房”。给房屋工程质量留下了一定的隐患。

(5)村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必须以高素质的农民作支撑。目前大量年富力强、素质较高的村民离开我村,外出务工经商,留在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整体素质偏低,农业科技推广、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难以提高。要在开展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在家务农劳动力的科技培训。

(6)农民工问题。在打工收入成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今天,要增加。

村民收入就必须增加农民工的收入。然而大多数农民工从事的是工资低、待遇差的体力活,增加工资的潜力很小,并且随着各项工作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民工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难。究其根源是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不足。

农民工外出务工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我们在看到贡献的同时不要忽略他们为之付出的最大成本——家庭。由于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工作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大多数农民工不能带妻儿老小一同前往,于是便产生了老、妇、幼留守问题。

农民工以其经济收入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他们为之付出的家庭成本却很大。既不能孝顺老人,也不能照看孩子,既不能享受家庭的温暖,还耽误了婚姻大事。这些留守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采取应对措施而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新农村建设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十四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09中文2班。

学号:090102065。

姓名:谢小梅。

正文:放假回家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特别是春节的时候,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心态回到家中。家固然美好,但是我发现现在的农村就像是一个垃圾厂,到处都是垃圾。农村本来就是环境最好的,最适宜生活的地方,但是随处可见的垃圾给这美好的意境添上了败笔。进入21世纪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许多投资者更是到农村办起了工厂,农村垃圾因此而逐年增加。为了弄清农村是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同时也为了增强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我特选取了我所在农村(三堡村)为对象,进行了比较详细全面的调查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但是现在我的家乡却因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垃圾成片。一些工厂的建立,废水的排放污染了小溪,小溪里面的河水已经干枯,更何况是鱼了。我深深地为自己的家乡感到痛心,因为美好的环境就这样断送在我们的手中。为了比较真实的反映现实情况,并通过对农村垃圾及其处理现状的分析弄清农村垃圾已造成的危害以及农村处理垃圾的各种方式方法,所以我才选取我所在的农村作为调查研究的。在调查过程中拜访我们村的村委等各部门,了解领导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走访我村人口对生活环境改变的看法。

二、调查过程。

(1)垃圾现状。

我在走访中发现,如果村内有一定数量的池塘、洼地和沟渠,往往它们的走位变堆放着一堆堆的垃圾。甚至在池塘的水面上还漂浮着一些塑料、纸片、树叶等。经过走访得知,这些垃圾是村民每天从家里清扫出来的生活垃圾,垃圾在堆放地日积月累就成了一个个“小山包”,可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垃圾还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结果是,池塘、洼地和沟渠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农村,村民一般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树木,可没想到的是,这些本来代表“净’的绿树却成了垃圾场。只要细看,就会发现,树下往往会堆放着许多垃圾,如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当有风的时候,这些垃圾就会”随风起舞”

虽然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的机械化作业在逐渐增多。但传统的耕作方式并没有完全被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还有部分村民家里养着者耕牛,同时农户家里一般也会养一些鸡、鸭、鹅等禽畜。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村民不会轻易将禽畜的粪便丢弃,而是沿袭传统的习惯用禽畜的粪便来沤农家肥。一些村民在处理家庭垃圾的时候,为了方便,便会直接将垃圾丢弃在院子里的沤肥池里,当农家肥被运往农田的时候,塑料等垃圾便随之一起进入农田。

(2)村委及村民看法。

在调查中村委给的看法是:农村现在要发展就要引进工厂和养殖场,这些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问题。还有就是村民的环保意识不高造成了垃圾成堆。对于垃圾处理问题村委也是想了办法如建了垃圾集中点,但是效率不高。

在调差中大部分村民的看法:工厂和养殖场的废气废水直接排放,直接导致了村里的空气质量的下降,水质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还有就是垃圾集中点不多,导致了村民的生活垃圾所处乱丢,没有同一处理导致垃圾成堆,同时垃圾集中了却没有及时处理,使得垃圾堆积成山,堵塞道路,造成空气污染。

三、调查结果。

(1)垃圾分类。

根据我的调查,我自己将农村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和产业垃圾两大类:

a、生活垃圾: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如燃料废渣(煤渣、草木灰等)、厨余物(剩菜、剩饭、剩汤等)、日用品废弃物(废玻璃、废金属、破旧衣物、各种废弃塑料包装盒等)、高科技废旧物(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电池等)等。

b、产业垃圾:工业、医疗卫生业等生产或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例如砖窑厂、木材加工厂、村内私人诊所等产生的废弃物。其中的部分废弃还具有毒性。这些垃圾由于其数量大,难处理,逐渐成为影响农村垃圾处理的关键。

(2)农村垃圾处理方法。

传统农村条件下,农村垃圾的循环利用和农村环境的自净相结合,完全可以解决农村自身产生的垃圾。但随着农村垃圾数量的增加,成分的复杂,传统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垃圾处理的需要。当前情况下,村民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原有垃圾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更多的开始采用填埋、焚烧、沤肥等方式来处理农村垃圾特别是农村的产业垃圾。

(3)存在问题。

a处理简单、随意,环境污染严重。村民在面对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时开始采用焚烧、填埋、沤肥等看似比较科学的方法来处理。但事实上,这种处理方法,处理是不彻底的,会造成巨大的二次环境污染。

b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农村垃圾的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村庄可支配的公共产品有限,村庄自身无法拿出大量的资金来处理村庄内部的垃圾。而上级部门也没有用来处理垃圾的专项资金,因此农村产生的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c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全民共同参与,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但是当前村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严重,村民的卫生意识较为落后、环保意识较为淡薄、思想认识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观因素。

四、农村垃圾处理建议。

1、完善立法。

处理农村垃圾,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可以采用很多种手段,但总的来说,立法途径是高效处理农村垃圾的关键,是利用各种手段的前提。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收集、储存、利用、回收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防治污染环境。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控制废弃物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专门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和实施。农村垃圾的处理受地域的限制较大,但地方性农村垃圾处理法规很少,没有强制性回收制度,对农村垃圾回收管理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对垃圾处理缺乏指导。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立法,应借鉴国外经验,应该重视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门性立法。同时立法过程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使农村垃圾处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结合,促进农村垃圾问题的早日解决。

2、引进科技。

除却传统的简易填埋、焚烧、堆肥模式外,还应该创新垃圾处理模式。一些新的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在实践中得出,例如一些有条件的村庄已经建起资源再生产产业、垃圾处理厂、垃圾化肥厂。

农村垃圾技术处理的技术突破不能单凭村民自身的摸索,必须借助相关科研人员的技术攻关。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对垃圾的处理实现资源利用回收,将科技运用到垃圾处理上,把村民眼中的垃圾变成宝贵的可利用资源。在自然生态基础良好的农村,尽量实现用生态的方式实现垃圾的自净处理,减少清运垃圾的成本和费用。

综上所述,为避免我们的农村环境遭受污染,我们务必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组织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乡政府和环保局也应和村民们沟通好,做好垃圾的基础处理和统一处理。我衷心的希望我的家乡可以恢复旧日的青山绿水,整洁美丽。这是为了我们世世代代的子孙能够拥有美好的居住环境,也是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十五

不多5%。

你担心升学吗?

很担心40%。

有点担心40%。

不担心20%。

你感觉学习压力大吗。

很大45%。

较大15%。

没有(其他)40%。

1.学校升学的压力造成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

·20xx-20xx学年院暑假学生思想动态调查报告。

小学生的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容易造成学生一些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时有焦虑自卑心理;交往不主动,与同伴关系淡漠,这些心理问题在小学生中也悄然存在。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严重,说明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不够重视。应试教育、升学压力,是小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2..来自于家庭方面的压力。

农村的家长也开始像城市的家长一样盲目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给孩子辅导功课,有一的家长为孩子培养一技之长,参加课外的学习班,占用了孩子大量的课外时间,周六周日也不能休息。据报道现在有的地方的小学生出现了“童年恐慌症”,家庭方面的压力也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家长应该重新审视家庭教育观念,重新认识孩子的教育,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合适的定位学习,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卓尼县木耳镇中心小学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本人就该在校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调查,采写了这篇调查报告。

木耳镇位于卓尼县东南部,全镇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894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以上。目前,全镇有中心小学1所,六年制完全小学3所,村级教学点2所,中心小学现有在校学生586人。

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我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镇初中辍学率高达14%,小学也达到8%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镇寺古多村村级小学共有学生28人,配有教师4名,师生比为1:7,大大高于1:23的国家标准。同时,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

为改变不利局面,木耳镇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20xx年下学期施行了集中办学,将部分村级小学撤并,全乡只办一所六年制中心小学,在校生达389人,服务半径20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路子。

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

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较近的拉路村学生上学需走6华里村道。最远的冰古村则为20公里,创办中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老师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办学的当年即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积极争取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乡政府出资2万元,县教育局出资3万无,学校自筹2.5万元突击整修和改建了学生住宿房20间,面积1260平方米,订制上下学生床铺320位,可收住学生320人,当时入住学生184人。设学生和教工食堂一处,面积250平方米。购置了彩电、vcd和适合儿童观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微型锅炉、餐桌等等。新建了学生食堂、餐厅,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学生每月伙食费大概只有50—70元。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轨道,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同。从当年在全乡进行民意调查中,召开2次座谈会,发出征求意见表300份,对集中办学,学生寄宿制的实施效果感到满意的达262人。

三、健全制度,加强完善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木耳镇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和实施学生寄宿制走过的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路子。在集中财力解决好基础设施的同时,校领导十分重视有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努力使全新的办学方式和物质资源收到最好的成效和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他们的办学和学生寄宿管理模式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1、以管理约束人,建立完善制度。

寄宿制学校师生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学校及时拟订并实施了《日常行为规范》、《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等,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道可循、有据可依、有效地促进学生生活秩序的正常化。一是加强宣讲教育。利用集会、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结合发生在学生当中的好习惯或不良习惯展开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二是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级监督岗。成立值周班监督岗,负责全校教室的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对住校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况进行监督。通过记录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督促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教室。让学生大胆、自由地发挥他们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喜悦。

2、配齐配全生活指导老师,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

一是配齐了生活指导老师。特别是对低年级寄宿生,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因此,生活指导老师注重加强了对学生夜间就寝的管理。如在晚上,每隔两个小时生活指导老师起床一次,给学生盖被,叫学生上厕所,监督寝室纪律等。每周二、四开设劳动兴趣课,由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帮助寄宿生学会洗脸、洗脚。叠被晒被、洗饭盒、蒸饭、系鞋带、换洗衣服、洗浴、伤风的防治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的指导作用。班主任一方面承担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又是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者,这种工作的双重角色有利于班主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重任。寄宿生在校时间长,班主任更成了联系学校工作与学生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每学期都制定出学生生活能力培养计划,并付诸实施。如定期开展生活能力实践活动,举行生活能力分项、综合竞赛等。

3、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采学习教育活动。

抓好学科渗透。《生活与劳动》课的老师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落到实处。在生活与劳动课堂上,教师还结合本校实际,教给学生如何蒸饭、洗衣、刷牙、洗浴、管理财务、与人交往等一些常识。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向学生阐述,使他们有感性的认识。如有的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教师就适当加以引导。如有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就帮助他统计一下一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或学习用品。通过认知、对比,学生渐渐主动地能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农村小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实用16篇)篇十六

为了解改革对人们生活、就业、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增强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和对社会的责任心。我开展了对农村养老情况的调研。

由于城乡在就业、创业、入学、就医、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农村青壮年及乡土能人都到城市打拼自己的生活,不少父母留守在家成“空巢老人”。在2011年8月7日到2011年9月28日之间,我回到我的家乡,对包括我的家乡在内的几个村的农村养老问题进行了调研。见到很多“空巢老人”生活的艰辛、无奈和无助,这是新时期农村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对于像我们这种将要踏入社会的人来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农村养老的形势基本可分为四种。

(一)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二)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

(三)养老保险:面对农村老年人口数目的迅速增长和家庭养老的弱化,农村养老改革也加快了步伐。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民政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改革的试点。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有8200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10)应该说,农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四)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家庭养老是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随着子女纷纷外出,老人与子女分居,一旦家庭“空巢”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不可避免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一点钱物。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子女寄钱回家标准低且缺乏持续性。有些村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不仅没有钱寄回家,而且留在农村的孙子上学及生活等费用还要靠老人来支付。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差,许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生活普遍比较艰苦。

2、精神没有寄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体弱多病的老人感到特别无助。老人最怕的是孤独,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孤独感,有事无人帮,有话无处诉说。他们常常一边为外出打工的子女担心,一边为了生活还要辛勤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情感孤独。农村老年人几乎没有文化娱乐活动,“空巢老人”活动空间十分狭小,孤独、压抑的情感有增无减。

3、劳动责任没有减少。农村“空巢老人”除了需要负责全家的农事劳动,还要负责外出务工者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如洗衣做饭、上下学接送等,本来应该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农村老人们,又重新挑起了家务生活的重担,他们倍感心力交瘁,十分无奈。

4、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老弱多病是自然现象。农村“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较普遍,许多人是多病缠身。尤其是老人得重病大病,沉重的医疗费用,使不少家庭陷入贫困境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农村比比皆是。不少老人由于治疗不方便和怕给子女添负担,往往是小病忍,大病拖,舍不得及时到医院治疗。

5、集体养老只能作为农村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而不可能象有些地方官员所言成为家庭养老的替代形式。

6、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比较落后,且地区间极不平衡,差异。

较大,社会保险发展很慢。

7、低利率、高膨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农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储蓄养老已失去太大价值。

三、思考与建议。

养老问题的出现,暴露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加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政府要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农民在年老时,也能像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样领取养老金,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医保范围,提高低保、医保标准,让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都享受到低保、医保待遇。同时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补助力度,对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的高龄老人,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助。

2、加快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要结合实际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及当地能人、善人投资等多渠道兴办养老院。要新、扩建一批乡镇养老院,接纳更多的老人进来养老。对于不能进养老院的老人应由政府出资建设困难老人集中居住点,专门用于赡养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五保户、鳏寡孤独老人,政府要根据情况部分和全部负担农村老人的生活、医疗费用。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全社会都要注重加强对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宣传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村民公约的全面推行、落实好家庭赡养协议书,由村组织、老年协会督促子女赡养老人,按时付给生活费,对尊老敬老的群体和个人要大力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4、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老年组织建设。要将老龄组织机构延伸到村、组,同时加强农村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护老维权的作用。同时以老年协会为平台,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自娱自乐、互助互爱等多种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

5、建立党员、干部义务服务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对辖区内的高龄空巢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实行“一帮一”的义务监护和帮扶制度,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而且要给予精神予以安慰,切实解决老人的孤独寂寞,让农村老人精神愉快的生活。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教师岗前心得体会(优质16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心得和体会的文字记录,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以下是一些教师心得体会的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借鉴。20xx年x月x日至x月

    罗生门读后感(汇总19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和理解书中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视野。以下是一些读者对于不同题材作品的独特观点和感悟,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医护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个人总结(优秀18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寻找不足,并为未来制定更好的计划。个人总结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下面是一些优秀的个人总结供大家参考。社区是疫情联防

    狼国女王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认知和思考过程的一个记录和整理。心得体会范文3:通过这次旅行,我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

    事故报告事故调查报告(通用18篇)

    调查报告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整理。以下是某一行业市场调查报告的主要发现和分析,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网广州4月2日电(记者扶庆)据

    冬季送温暖活动工作总结大全(18篇)

    随着一个月的工作逐渐结束,我们需要对这一个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以便更好地评估工作表现。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值得借鉴的月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汽修实习心得大全(12篇)

    通过撰写实习心得,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个人成长和进步制定有效的计划。接下来是一些同学们的实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实习经历有所启发。

    快乐的树教案大全(15篇)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教学资源,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活动目标:1、了解及妈妈家发生

    农经个人工作年终总结(汇总18篇)

    个人总结不仅是一种总结和概括,更是一种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的过程。以下是一些精选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思路。****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

    助理工程师初级工作总结(通用20篇)

    在完成一个月的工作后,写一份月工作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成长和改进工作。以下是一份用数据和事实支持的月工作总结,形象化地展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