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

时间:2023-11-09 作者:梦幻泡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对自己所取得成就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的过程,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和动力。小编搜集了一些关于写作心得体会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篇一

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的草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据知情人士透露,《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草案)》或于8月进行三审。修正案旨在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税收、预留发展基金等问题,将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实施分类管理。业内人士表示,民办机构占比较高的职业教育、幼儿园等领域的市场化运营率先展开,教育资产证券化、行业兼并重组将加速。

据中国证券报7月27日消息,教育行业一直不乏政策推力。《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去年8月发布,强调要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开发面向民族地区的教育课程。

今年6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和“无线校园”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配备师生用教学终端;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

此外,《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和《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已于4月18日获通过。

教育机构主要分为四类,民办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在线教育。中泰证券分析师指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现代父母教育理念的升级,学前教育市场将逐渐进入快速增长期。“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192亿元,同比增长19.4%。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到2019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19亿元。2019年,在线教育用户人数达到7000万人,同比增长20%左右,预计2019年在线教育人数有望超过8700万人。其中,近六成份额来自高等教育及语言培训类,未来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将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纷纷把目光投向在线教育领域。去年12月,百度教育事业部宣布成立,与外部教育机构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教育服务平台,贯穿教育服务产业上下游。阿里则推出教育频道“淘宝同学”,主要采用2b+2c的混合型平台模式。腾讯推出专业在线教育平台腾讯课堂。作为开放式平台,腾讯课堂计划帮助线下教育机构入驻,共同探索在线教育新模式。

不过,教育培训市场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行业呈现出高度分散、标准缺失等特点。

兴业证券分析师指出,线下教育很多业务围绕幼儿园、国际学校、职高、培训学校等展开,若通过资产证券化进入上市公司体内,有利于构建线下教育大生态基础。目前教育板块资产证券化程度远低于传媒板块。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教育行业资产证券化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2019年后才刚刚突破4%,2019年的资产证券化率仅为4.3%。随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营利性得到确认,有利于扫清资产证券化障碍。

从产业链角度看,教育培训产业主要分为内容供应商、平台供应商、技术供应商。根据ibiscapital的报告,平台供应商的市场规模约占整体规模的70%;其次是技术提供商约占21%;内容提供商仅占9%。其中,k12、职业教育、在线教育前景最为广阔。

中泰证券分析师认为,由于教育产业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并购和风投案例大都没有进入盈利期。“互联网+”发展迅速,逐渐融入教育产业化,这也是传统教育行业转型的内因。《2019-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指出,未来最有可能产生合作或者合并的环节出现在技术服务商和内容服务商环节,通过二者结合打造“优质平台+优质内容”。

上述分析师表示,学前教育相对成熟,进入扩张期的比例较大,融资额仅次于k12。k12投融资金额最高且大多数都在发展期,职业教育与学前教育大致类似。在行业并购重组的大潮中,k12吸引资金额度最大,未来将是行业整合的主轴。

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篇二

民办教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比官办教育形式的出现要早得多。在我国夏朝开始,就陆续有了由塾、庠、序、到学等不同规模的教育机构。

《民办教育促进法》在第一章第三条上,明确指出:“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就是说,我们安徽青华公学的全体员工,也都是在从事公益性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既是一项事业,就要求有奉献精神。学习《民办教育促进法》,使我们认识到:喜爱与儿童、青少年打交道,乐于从事教育工作,愿意为之呕心沥血、肝脑涂地,同样是在为利国利民的公益性社会主义事业作奉献,所以付出怎样的代价都值得。

民办教育不仅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有求真精神。我们公学的校训就把求真放在第一位:“修我身求真求美,铸吾魂亦善亦谐。”我们将努力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康庄大道。

民办教育不仅是一项事业、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艺术要求有创新精神我们将不断学习、与时具进、不停地充实自己,积极进取做敢于探索、不墨守成规的人。

《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了我们工作的意义,我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包括创新、求真和奉献,都是为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我们的劲头将更足了。

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篇三

是我国颁布的倍受人们喜欢的法律,其目的是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国家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了;他的适用范围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

板来说当然是为了钱了,毕竟没有几个人是没有贪欲的,这就导致了民办的学校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学校建设初期为了使学校成立让某些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人把证书寄存在学校里,建立之后没找到足够的教师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就聘请了一些没有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任教资格的教师参与教学,使得教学水平远远不如同级别的学校,对于这些学校就应该勒令重整,加强的管理与监督能力。

说道管理与监督涉及到大多数方面,例如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依法对民办学校实行督导,促进提高办学质量;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评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只有严格的执行此条法律才能使民办学校有效的提高各方面的措施和意义。另外说到管理与监督,不只是国家机构的权利,也与我们息息相关,作为受教育者,我们有必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其中有一条法律说到:“民办学校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受教育者及其亲属有权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申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处理”,所以在学校侵犯我们的合法权益时必须与学校协商或向有关部门反应,使得学校有所改进和进步,不会踏步不前。

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制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也就是说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学校的收费都是有公示的,如果对于一些可能是不正常的收取费用我们不能随便妥协,不能由学校随意收费,我们可以通过有关部门或公示了解,如果这笔费用不属于合法受费我们有权不缴费,如果应为不缴费而出现被学校对我们的恶意不法行为,我们不能无理取闹,可以寻求司法程序或有关部门进行反映,请有关部门处理。

不出什么重大事故;还有我希望加大监督管理制度,依法取缔“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的”的集团或个人,减少人们的潜在损失程度,不让人们受企业和个人欺骗,因为很多困难家庭学费都是辛辛苦苦挣来的或是借来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对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有的人喜欢有的人憎恶,我个人来说是比较喜欢的,虽然说还并不完善,出现了一些漏洞,导致一些受教育者不能蒙受损失,但是却为大多数人解决了许多困难,例如高考没考好的学生他可以去读大学,读完之后比没上大学前有了更多的生活能力,最重要的是学习很好但没考好的人可以不用复读而是通过就读民办学院获取研究生考试资格,所以说虽然有点漏洞,但是利大于弊,希望国家可以不断的完善,来增加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这样中国就会越来越强,成为强大的文化大国,也是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篇四

从历史上看,民办教育在我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比官办教育形式的出现要早得多。在我国夏朝开始,就陆续有了由塾、庠、序、到学等不同规模的教育机构。但是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民办教育却只有近30年的历史。所以在民办教育上,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

200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早已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2003年9月1日,对民办教育影响巨大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对长期苦心经营民办学校的6万多名校长、1000多万名民办学校的在校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从1982年中华社会大学成立算起,至《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民办教育已经走过了20年。20年来,民办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三五名教师、两三间教室的培训班,到拥有自己的资金、师资、校舍,甚至现代化的图书馆、实验室。近几年,我国民办教育更是发展迅速,办学范围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统计表明,截至2002年,我国民办教育机构有6万多所,在校学生1000多万人。但是,一些限制和社会偏见也成为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直处于尴尬境地的民办教育终于在2002年12月28日看到

此次颁发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共十章六十八条,十章内容分别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设立,第三章学校的组织与活动,第四章教师与受教育者,第五章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第六章管理与监督,第七章扶持与奖励,第八章变更与终止,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从各章的标题来看,此法一基本对民办教育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可以说是比较全面了。民办教育必须以法的形式加以规范,这不仅能保障民办、公办教育的良好发展,也能保障民办教育举办者、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

正接受我们这样一个集体的存在,我们的基础社会竞争力明显的低于公办院校的学生。

作为一所民办高校的学生,我们首先关心的应该就是自身的利益,而最直接就是我们的权利以及我们的教师,前面已经提到了关于我对个人权利的疑惑,紫玉教师方面呢,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该法第四章第二十八条 民办学校聘任的教师,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任教资格;第二十九条 民办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明确对教师的聘请资格做出了要求,这至少保障了教育我们的事一群合格的教师队伍。就拿我所就读的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来说,目前在我院任教的许多教师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教师或者离职教授,他们不仅有着丰厚的教学经验,而且还有着不错的人脉资源,这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都是很不错的条件。不可否认,我院也有许多教师是刚毕业不久,教学经验十分欠缺的,但是,他们也是合格的教师,只是还未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育的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制定,报有关部门批准并公示;对其他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制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民办学校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第三十八条 民办学校资产的使用和财务管理受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民办学校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我看民办教育促进法》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篇五

第一条 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加强国家对普通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指导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评估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发挥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监督作用,自觉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三条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学校教育的主要信息,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作出评价,为学校改进工作、开展教育改革和教育管理部门改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

第四条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地方针,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以能否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本标准。

第五条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主要有合格评估(鉴定)、办学水平评估和选优评估三种基本形式。各种评估形式应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案(含评估标准、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评估方案要力求科学、简易、可行、注重实效,有利于调动各类学校的积极性,在保证基本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办出各自的特色。

第六条 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监督的重要形式,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在学校自我评估的基础上,以组织党政有关部门和教育界、知识界以及用人部门进行的社会评估为重点,在政策上体现区别对待、奖优罚劣的原则,鼓励学术机构、社会团体参加教育评估。

第二章 合格评估(鉴定)

第七条 合格评估(鉴定)是国家对新建普通高等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的一种认可制度,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组织实施,在新建普通高等学校被批准建立之后有第一届毕业生时进行。

第八条 办学条件鉴定的合格标准以《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为依据,教育质量鉴定的合格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关于学位授权标准的规定和国家制订的有关不同层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学科)的基本培养规格为依据。

第九条 鉴定合格分合格、暂缓通过和不合格三种。鉴定合格的学校,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公布名单并发给鉴定合格证书。鉴定暂缓通过的学校需在规定期限内采取措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并需重新接受鉴定。经鉴定不合格的学校,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区别情况,责令其限期整顿、停止招生或停办。

第三章 办学水平评估

第十条 办学水平评估,是对已经鉴定合格的学校进行的经常性评估,它分为整个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评估和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课程及其他教育工作的单项评估。

形式。

办学水平的综合评估一般每四至五年进行一次(和学校领导班子任期相一致),综合评估结束后应作出结论,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粗改进意见,必要时由上级人民政府或学校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整顿。学校应在综合评估结束后的三个月内向上级人民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写出改进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和学校主管部门应组织复查。

第十二条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或其他教育工作的单项评估,主要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目的是通过校际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或其他单项教育工作的比较评估,诊断教育工作状况,交流教育工作经验,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评估结束后应对每个被评单位分别提出评估报告并作出评估结论,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不排名次。对结论定为不合格的由组织实施教育评估的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整顿,并再次进行评估。

第四章 选优评估

第十三条 选优评估是在普通高等学校进行的评比选拔活动,其目的是在办学水平评估的基础上,遴选优秀,择优支持,促进竞争,提高水平。

第十四条 选优评估分省(部门)、国家两极。根据选优评估结果排出名次或确定优选对象名单,予以公布,对成绩卓著的给予表彰、奖励。

《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篇六

最近我园进行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学习,通过学习我对《民办教育促进法》有了很大的认识。

民办教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比官办教育形式的出现要早得多。在我国夏朝开始,就陆续有了由塾、庠、序、到学等不同规模的教育机构。

《民办教育促进法》在第一章第三条上,明确指出:“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就是说, 我们安徽青华公学的全体员工,也都是在从事公益性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既是一项事业,就要求有奉献精神。学习《民办教育促进法》,使我们认识到:喜爱与儿童、青少年打交道,乐于从事教育工作,愿意为之呕心沥血、肝脑涂地,同样是在为利国利民的公益性社会主义事业作奉献,所以付出怎样的.代价都值得。

民办教育不仅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有求真精神。

我们公学的校训就把求真放在第一位:“修我身求真求美,铸吾魂亦善亦谐。”我们将努力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康庄大道。

民办教育不仅是一项事业、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艺术要求有创新精神我们将不断学习、与时具进、不停地充实自己,积极进取做敢于探索、不墨守成规的人。

《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了我们工作的意义,我们为之奋斗的一切,包括创新、求真和奉献,都是为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我们的劲头将更足了。

江化幼儿园:余盼盼

2017年9月26日

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篇七

——做一个真正的引领者有人说:当老师难,当民办学校的老师更难,当民办学校的班主任是难上加难,你付出一片大海,只能收获一朵浪花。可是我要说:正是因为难,才能体现出班主任的价值;如果你付出整个宇宙,那不就收获了一个太阳系吗?我是一名民办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更能体会“学困生”的艰辛和痛苦!班主任就是改变孩子不良习惯的引领者,是孩子人生发展的指导者。所谓“学困”其实是“心困”,缺乏自信,认知存在问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正因为这样,他们得不到家长、老师、同学的认可,只有在失望中浪费时间。要想转化这部分学生,必须解决“心困”。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让孩子看到希望,产生梦想刚接手一个班级,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对此我规定每天晨会让学生登台发言,内容可以读美文,也可以是自己写的文章;可以读,也可以背。一开始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我在前一天晚上先进行个别辅导,并告诉他,明天一定要给大家一个惊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嘛!与此同时,我也要求全体同学,在别人发言后一定要热烈鼓掌,给予鼓励,因为“掌”字是由“尚”加“手”组成的,高尚的手一定源于高尚的心,有了高尚的心,终究会成就高尚的事业。

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篇八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但是,不得举办实施军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质教育的民办学校。

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本条例所称国家财政性经费,是指财政拨款、依法取得并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财政性资金。

第三条 对于捐资举办民办学校表现突出或者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做出其他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二章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

第四条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举办民办学校。联合举办民办学校的,应当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明确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以及各方的出资数额、方式和权利、义务等。

第五条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用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以及其他财产作为办学出资。

国家的资助、向学生收取的费用和民办学校的借款、接受的捐赠财产,不属于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出资。

第六条 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并应当经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批准。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实行独立的财务会计制度,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

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公办学校依法享有举办者权益,依法履行国有资产的管理义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转为民办学校。

第七条 举办者以国有资产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规定,聘请具有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依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合理确定出资额,并报对该国有资产负有监管职责的机构备案。

第八条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民办学校存续期间,举办者不得抽逃出资,不得挪用办学经费。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向学生、学生家长筹集资金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举办民办学校。

第九条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应当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制定学校章程,推选民办学校的首届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组成人员。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参加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应当依据学校章程规定的权限与程序,参与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活动。

第十条 实施国家认可的教育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和技术等级考试等考试的机构,不得举办与其所实施的考试相关的民办学校。

第三章 民办学校的设立

第十一条 设立民办学校的审批权限,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在获得筹设批准书之日起3年内完成筹设的,可以提出正式设立申请。

第十三条 申请正式设立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的,审批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由专家委员会提出咨询意见。

第十四条 民办学校的章程应当规定下列主要事项:

(一)学校的名称、地址;

(二)办学宗旨、规模、层次、形式等;

(三)学校资产的数额、来源、性质等;

(四)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任期、议事规则等;

(五)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六)出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

(七)学校自行终止的事由;

(八)章程修改程序。

第十五条 民办学校只能使用一个名称。

民办学校的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十六条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

(二)向学生、学生家长筹集资金举办民办学校或者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举办民办学校的;

(三)不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未达到相应的设置标准的;

(四)学校章程不符合本条例规定要求,经告知仍不修改的;

(五)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人员构成不符合法定要求,或者学校校长、教师、财会人员不具备法定资格,经告知仍不改正的。

第十七条 对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审批机关应当颁发办学许可证,并将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及其章程向社会公告。

民办学校的办学许可证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式样,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组织印制。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篇九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教育法律执行。

第三条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四条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

民办学校应当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五条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国家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国家鼓励捐资办学。

国家对为发展民办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七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民办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民办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办教育工作。

第二章设立。

第九条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

举办民办学校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民办学校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第十条设立民办学校应当符合当地教育发展的需求,具备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设置标准执行。

第十一条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申请筹设民办学校,举办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二)举办者的姓名、住址或者名称、地址;。

(三)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四)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第十三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筹设民办学校的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

同意筹设的',发给筹设批准书。不同意筹设的,应当说明理由。

筹设期不得超过三年。超过三年的,举办者应当重新申报。

第十四条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筹设批准书;。

(二)筹设情况报告;。

(三)学校章程、首届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四)学校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

(五)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第十五条具备办学条件,达到设置标准的,可以直接申请正式设立,并应当提交本法第十二条和第十四条(三)、(四)、(五)项规定的材料。

第十六条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送达申请人;其中申请正式设立民办高等学校的,审批机关也可以自受理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送达申请人。

第十七条审批机关对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发给办学许可证。审批机关对不批准正式设立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民办学校取得办学许可证,并依照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登记,登记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即时予以办理。

第三章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第十九条民办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

第二十条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由举办者或者其代表、校长、教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理事或者董事应当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

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由五人以上组成,设理事长或者董事长一人。理事长、理事或者董事长、董事名单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二十一条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聘任和解聘校长;。

(二)修改学校章程和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

(三)制定发展规划,批准年度工作计划;。

(四)筹集办学经费,审核预算、决算;。

(五)决定教职工的编制定额和工资标准;。

(六)决定学校的分立、合并、终止;。

(七)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职权参照本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民办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长、董事长或者校长担任。

第二十三条民办学校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校长任职的条件聘任校长,年龄可以适当放宽,并报审批机关核准。

第二十四条民办学校校长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决定;。

(二)实施发展规划,拟订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算和学校规章制度;。

(三)聘任和解聘学校工作人员,实施奖惩;。

(四)组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五)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六)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的其他授权。

第二十五条民办学校对招收的学生,根据其类别、修业年限、学业成绩,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结业证书或者培训合格证书。

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经政府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合格的,可以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十六条民办学校依法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民办学校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权依照工会法,建立工会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四章教师与受教育者。

第二十七条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第二十八条民办学校聘任的教师,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任教资格。

第二十九条民办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第三十条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三十一条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

第三十二条民办学校依法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民办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学籍管理制度,对受教育者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第三十三条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

第五章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

第三十四条民办学校应当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帐簿。

第三十五条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

第三十六条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民办学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向民办教育机构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十七条民办学校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制定,报有关部门批准并公示;对其他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制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

民办学校收取的费用应当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

第三十八条民办学校资产的使用和财务管理受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

民办学校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第六章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九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对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指导。

第四十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依法对民办学校实行督导,促进提高办学质量;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评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一条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第四十二条民办学校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受教育者及其亲属有权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申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四十三条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民办学校提供服务。

第七章扶持与奖励。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第四十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经费资助,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学校予以扶持。

第四十六条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十七条民办学校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以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

国家对向民办学校捐赠财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并予以表彰。

第四十八条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四十九条人民政府委托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应当按照委托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

第五十条新建、扩建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第五十一条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

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五十二条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举办民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

第八章变更与终止。

第五十三条民办学校的分立、合并,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由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报审批机关批准。

申请分立、合并民办学校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其中申请分立、合并民办高等学校的,审批机关也可以自受理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

第五十四条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变更,须由举办者提出,在进行财务清算后,经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同意,报审批机关核准。

第五十五条民办学校名称、层次、类别的变更,由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报审批机关批准。

申请变更为其他民办学校,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其中申请变更为民办高等学校的,审批机关也可以自受理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答复。

第五十六条民办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根据学校章程规定要求终止,并经审批机关批准的;。

(二)被吊销办学许可证的;。

(三)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

第五十七条民办学校终止时,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终止时,审批机关应当协助学校安排学生继续就学。

第五十八条民办学校终止时,应当依法进行财务清算。

民办学校自己要求终止的,由民办学校组织清算;被审批机关依法撤销的,由审批机关组织清算;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而被终止的,由人民法院组织清算。

第五十九条对民办学校的财产按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应退受教育者学费、杂费和其他费用;。

(二)应发教职工的工资及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三)偿还其他债务。

民办学校清偿上述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六十条终止的民办学校,由审批机关收回办学许可证和销毁印章,并注销登记。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民办学校在教育活动中违反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依照教育法、教师。

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二条民办学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审批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分立、合并民办学校的;。

(二)擅自改变民办学校名称、层次、类别和举办者的;。

(三)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的;。

(四)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证书、结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

(五)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六)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办学许可证的;。

(七)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的;。

(八)恶意终止办学、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的。

第六十三条审批机关和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已受理设立申请,逾期不予答复的;。

(二)批准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申请的;。

(三)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的;。

(五)侵犯民办学校合法权益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第六十四条社会组织和个人擅自举办民办学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符合本法及有关法律规定的民办学校条件的,可以补办审批手续;逾期仍达不到办学条件的,责令停止办学,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六十五条本法所称的民办学校包括依法举办的其他民办教育机构。

本法所称的校长包括其他民办教育机构的主要行政负责人。

第六十六条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营性的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六十七条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在中国境内合作办学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六十八条本法自209月1日起施行。7月31日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同时废止。

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篇十

备受瞩目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于11月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这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史上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我国民办教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全国人大通过的第一部关于民办教育的法律,是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民办教育促进法》(简称“民促法”)颁布实施来,我国民办教育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截至20,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6.27万所,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达4570.42万人。随着我国民办教育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益凸显,我国民办教育已经由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发展成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重要选择”,是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经过了十多年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走到了一个新的路口,面临着新的抉择。为了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20通过的《民促法》根据当时的国情对民办学校举办者做出规定,允许取得“合理回报”。但是,由于《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任何人或组织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办学校”,民办教育举办者无法在营利性教育上取得真正的突破。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修改《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决定。上位法的修订为《民促法》的修订铺平了道路。

“分类管理”是此次《民促法》修订的核心。新修订的《民促法》明确规定,将民办教育划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大类,实行分类管理,同时明确提出了政府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多种方式予以扶持,包括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和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可以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和土地政策。分类管理为民办教育公益化、社会化办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消除了政府支持民办教育的主要障碍。选择非营利性办学后,政府的支持为学校长期稳定发展的提供了坚强后盾和保障,办学者可以集中精力提高办学质量,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特色办学。

一大批坚持非营利办学的举办者推动了民办教育的分类改革。早在12月,由吉林华侨外国语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等26所具有很好办学基础的民办高校发起成立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明确提出了公益化、社会化和非营利性办学宗旨和目标。联盟高校共同向全社会郑重承诺: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办学,不谋求任何经济回报,办学经费全部用于所在高校建设与发展。截至2015年,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已经扩展到74家。在政府部门指导和民间力量推动下,公益性办学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赏。

新修订的《民促法》也对营利性办学做出了明确规定,允许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效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可以依照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分配。新规定为营利性民办教育市场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是顺应教育产业国际化的新举措。

《民促法》的修订,不仅关系到民办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数千万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对修订通过新的《民促法》表示衷心的欢迎和拥护。我们希望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新《民促法》的过程中,既要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发展事业中来;同时也保护营利性民办教育举办者的积极性,促进各类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随着新修订《民促法》的颁布实施,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将会迎来新的机遇。我们相信,针对社会上广为关注的各种问题也将会在实践中得到解决,就像新中国成立之初要解决旧中国体制问题、改革开放之初要解决计划经济年代的体制一样。民办教育有着天然的良好发展基因,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新的《民促法》必将为我国民办教育高速发展插上翅膀,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事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相关新闻:

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民办教育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三审期间,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曾担忧本次修法会因争议过大,与一审和二审同样延后审议。争议聚焦于“义务教育阶段能否举办营利性学校”。有声音认为,这不是“促进法”,而是“促退法”。但在长期关注教育政策的谢小庆看来,新法堵住了原来的制度漏洞,接下来政府可以通过差异化扶持政策,真正推进民办教育发展。

不管如何,修法通过,意味着民办教育的身份将变得清晰。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学校,将各有一套收费、监管、税收和土地优惠办法。这是继国家提出民办教育举办者可以获得合理回报之后,一个标志性的跨越。

中国的民办教育学校体量庞大。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有民办学校16.3万所,占全国学校总量超过1/3,在校学生数4570.4万人。修法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中,不少民办学校举办者表示,他们对接下来地方要出台的细则更感期待,修法对民办学校的影响,更多要从地方细则来分析。

修法是为了让民办教育拥有“平等待遇”

之所以修法,是因为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相关法规,存在模糊之处,使得学校法人属性不清晰,无法与公办教育拥有平等的地位和待遇。

本次修法,正是为拨开“迷雾”而来。

修法的核心在于“分类管理”。即将民办学校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民办学校可自主选择分类。两类学校将配套以不同的管理办法。

承认民办教育的营利性,是修法的重要成果。

因为按照修订前的《教育法》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国内许多教育机构在创办时,都是以公益组织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形式存在,资产的产权和营利性缺乏清晰的归属。

分类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修法以来,多数观点认同对民办教育实施分类管理是大势所趋,但具体怎么分、怎么管、原来的民办学校怎么过渡,存在巨大分歧。

也因此,民促法前后经历三次上会。事实上在三审期间,民间也出现一波质疑。焦点在于“不得设立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根据修法,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

反对的学者认为,这不是“民促法”,而是“民退法”。这将打击民办教育者的热情。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就认为,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也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减损了家长和学生对更加丰富的义务教育产品的选择权,走向了设置此项规定的反面,既不合理也无必要。

也有赞成的学者提出,为了保证教育的均衡性,这个设定是应有之义。如谢小庆就认为,过去有些民办学校,打着公益旗号牟利,把政府补贴,包括土地财政,化公为私,新法可以将此漏洞堵住。义务教育阶段还是要保持公益性,否则将拉大教育差距,影响教育均衡化。但是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完全可以让资本进去,从而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倒逼国内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对于争议,官方的表态也是以教育均衡化为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如果允许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将影响义务教育政府责任的落实,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该负责人表示:“不营利不代表不收费,也不代表就是低收费。”

换言之,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同样可以有盈余,校长和教师可以领高薪,只是投资者不能分红,也不能将学校运作上市。

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三审稿在争议声之中以124票赞成、7票反对、24票弃权,获得了通过。

无论如何,修改后的民促法,将使民办学校的身份逐渐变得清晰。营利性学校和非营利性学校,将各有一套收费办法、监管办法、税收和土地优惠办法,以及不同的退出机制。

这是继十几年前国家提出民办教育举办者可以获得合理回报之后的,一个标志性跨越。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孰优孰劣?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各有利弊,”国金证券教育行业分析师吴劲草认为,“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将以公司的形式存在,其进行资产证券化较为方便,以公司形式运营激励制度也较好。但需要缴纳相当数额的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总税务比率约30%,土地优惠少。办学成本提高。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则是以营利组织形式存在,在税费和土地上有优惠,但举办者只能获得工资,不能获得投资回报,也不能进行资产证券化。”

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民办学校,具体将如何管理?从修法来看,其差别化政策主要体现在财政、税收优惠、用地、收费等方面。

在收费方面,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收费办法,由各地政府制定;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则被完全放开,实行市场调节,由学校自主安排。两者均需要向社会公示。

在税收方面,两类学校均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其中,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

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合伙人吴冠雄律师认为:“营利性学校估计会由财政部再去制定更细的法规。”

在土地优惠上,新建和扩建的非营利性性民办学校,政府需按照与公办学校同等原则,以划拨等方式给予用地优惠;而对新建、扩建营利性民办学校,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供给土地。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至于停止办学后如何清算,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继续用于非营利性学校办学;营利性学校则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按照目前的规定,选择成为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几乎不受影响,”吴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它们只需要依照法律修改章程就可以继续办学。但营利性学校要重新进行法人登记,还要进行财务清算,明确财产权属,缴纳相关税费。”

教育资产证券化迎来大潮?

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但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外,即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等领域,民办学校的营利性得到认可。

“教育资产证券化或将迎来大潮,”吴劲草认为,“这些领域本身税务、机制等处理较为模糊,资产证券化存在一定障碍,目前主要是通过类vie的教育管理咨询公司的模式进行资产证券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他认为,民促法修订后,对于这些教育机构来说,可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教育机构,消除资产证券化障碍。但另一方面,其办学成本将会提高。总体而言,对幼儿园、民办高校等盈利能力强、且缺乏整合和资本推动的行业来说,是一波整合的机会,在整合中或将出现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

吴冠雄律师则认为,近期不大可能出现资本马上涌进大批民办学校。“因为仍需要等待国务院或教育部来修改实施条例以及一系列的配套规章,还会有各省的地方法规,我们统称为后续的立法过程。乐观地估计,至少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对国际学校有何影响,也备受关注。深圳博纳学校的创始人陈晓民认为,此次修改,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营利性学校,这有利于国际学校自身明确定位。国际学校目前经历了粗放增长,未来3-5年将会有一个洗牌过程。

对教育培训行业影响如何?私塾家sharingschool创始人胡国志认为,毫无疑问,这对教育培训行业整体上是利好的,标志着教育培训机构从“政策灰户”变成“合法公民”。但由于教育培训机构事实上是最早完成市场化的,因此,政策放开后也会进一步激化竞争。已经具备品牌先发优势的中型或大型机构借助政策东风和资本青睐会更加如鱼得水,小微型机构必须走出不同的道路才有可能后来居上。社区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将成为优秀教育品牌共同具备的鲜明特征。客户体验、科技亲密和共享战略将成为大教育时代的基本逻辑。

静待地方细则出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民办教育举办者对地方细则的出台充满期待,也不乏担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办学者称,上半年开始申请初中办学牌照的他,正在加快申请进度。他最为关心,也更为关键的是随后各地将如何制定细则。

“对民办学校的利好程度,也要看细则,比如在义务教育中,公办民办在用地、补助、招生等方面是否能落实一视同仁?”他举例称,“广州甚至规定民办招生要等公办招生之后,这显然不合理。还有,民办高中虽然允许营利,但审批门槛是否能因此降低,还是继续以规划名义严格控制?这些都要看地方教育部门的管理细则。”

这位办学者希望,地方政府制定细则时,对非营利民办学校,在用地、招生、老师身份等方面真正落实同性同权。对营利性民办学校,大幅降低准入门槛,教育部门的管理最好实行备案制。陈晓民也认为后续的地方细则更为关键。例如“营利性学校的注册,新建学校的土地使用等等。”

修改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不是要求现有民办学校在此时间之前就进行选择,而是要为各地制定具体办法留出较为充分的时间,保证分类管理改革平稳有序推进。”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管过程多少波折,民办教育还是迎来一个“名正言顺”的时代。

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篇十一

备受瞩目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于月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这是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史上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我国民办教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20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全国人大通过的第一部关于民办教育的法律,是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民办教育促进法》(简称“民促法”)颁布实施来,我国民办教育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根据教育部《20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截至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6.27万所,各类民办教育在校生达4570.42万人。随着我国民办教育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日益凸显,我国民办教育已经由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发展成为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重要选择”,是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经过了十多年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国民办教育发展走到了一个新的路口,面临着新的抉择。为了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年通过的《民促法》根据当时的国情对民办学校举办者做出规定,允许取得“合理回报”。但是,由于《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规定的“任何人或组织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办学校”,民办教育举办者无法在营利性教育上取得真正的突破。2015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修改《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决定。上位法的修订为《民促法》的修订铺平了道路。

“分类管理”是此次《民促法》修订的核心。新修订的《民促法》明确规定,将民办教育划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大类,实行分类管理,同时明确提出了政府对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多种方式予以扶持,包括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和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可以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和土地政策。分类管理为民办教育公益化、社会化办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消除了政府支持民办教育的主要障碍。选择非营利性办学后,政府的支持为学校长期稳定发展的提供了坚强后盾和保障,办学者可以集中精力提高办学质量,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探索特色办学。

一大批坚持非营利办学的举办者推动了民办教育的分类改革。早在12月,由吉林华侨外国语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等26所具有很好办学基础的民办高校发起成立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明确提出了公益化、社会化和非营利性办学宗旨和目标。联盟高校共同向全社会郑重承诺: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办学,不谋求任何经济回报,办学经费全部用于所在高校建设与发展。截至2015年,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已经扩展到74家。在政府部门指导和民间力量推动下,公益性办学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赏。

新修订的《民促法》也对营利性办学做出了明确规定,允许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效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可以依照公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分配。新规定为营利性民办教育市场化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是顺应教育产业国际化的新举措。

《民促法》的修订,不仅关系到民办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数千万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对修订通过新的《民促法》表示衷心的欢迎和拥护。我们希望各级政府在贯彻落实新《民促法》的过程中,既要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发展事业中来;同时也保护营利性民办教育举办者的积极性,促进各类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随着新修订《民促法》的颁布实施,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将会迎来新的机遇。我们相信,针对社会上广为关注的各种问题也将会在实践中得到解决,就像新中国成立之初要解决旧中国体制问题、改革开放之初要解决计划经济年代的体制一样。民办教育有着天然的良好发展基因,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新的《民促法》必将为我国民办教育高速发展插上翅膀,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事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相关新闻:

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民办教育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三审期间,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曾担忧本次修法会因争议过大,与一审和二审同样延后审议。争议聚焦于“义务教育阶段能否举办营利性学校”。有声音认为,这不是“促进法”,而是“促退法”。但在长期关注教育政策的谢小庆看来,新法堵住了原来的制度漏洞,接下来政府可以通过差异化扶持政策,真正推进民办教育发展。

不管如何,修法通过,意味着民办教育的身份将变得清晰。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学校,将各有一套收费、监管、税收和土地优惠办法。这是继国家提出民办教育举办者可以获得合理回报之后,一个标志性的跨越。

中国的民办教育学校体量庞大。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有民办学校16.3万所,占全国学校总量超过1/3,在校学生数4570.4万人。修法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中,不少民办学校举办者表示,他们对接下来地方要出台的细则更感期待,修法对民办学校的影响,更多要从地方细则来分析。

修法是为了让民办教育拥有“平等待遇”

之所以修法,是因为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相关法规,存在模糊之处,使得学校法人属性不清晰,无法与公办教育拥有平等的地位和待遇。

本次修法,正是为拨开“迷雾”而来。

修法的核心在于“分类管理”。即将民办学校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民办学校可自主选择分类。两类学校将配套以不同的管理办法。

承认民办教育的营利性,是修法的重要成果。

因为按照修订前的《教育法》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国内许多教育机构在创办时,都是以公益组织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形式存在,资产的产权和营利性缺乏清晰的归属。

分类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修法以来,多数观点认同对民办教育实施分类管理是大势所趋,但具体怎么分、怎么管、原来的民办学校怎么过渡,存在巨大分歧。

也因此,民促法前后经历三次上会。事实上在三审期间,民间也出现一波质疑。焦点在于“不得设立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根据修法,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得取得办学收益,学校的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

反对的学者认为,这不是“民促法”,而是“民退法”。这将打击民办教育者的热情。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就认为,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营利性民办学校也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减损了家长和学生对更加丰富的义务教育产品的选择权,走向了设置此项规定的反面,既不合理也无必要。

也有赞成的学者提出,为了保证教育的均衡性,这个设定是应有之义。如谢小庆就认为,过去有些民办学校,打着公益旗号牟利,把政府补贴,包括土地财政,化公为私,新法可以将此漏洞堵住。义务教育阶段还是要保持公益性,否则将拉大教育差距,影响教育均衡化。但是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完全可以让资本进去,从而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倒逼国内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对于争议,官方的表态也是以教育均衡化为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如果允许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将影响义务教育政府责任的落实,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该负责人表示:“不营利不代表不收费,也不代表就是低收费。”

换言之,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同样可以有盈余,校长和教师可以领高薪,只是投资者不能分红,也不能将学校运作上市。

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三审稿在争议声之中以124票赞成、7票反对、24票弃权,获得了通过。

无论如何,修改后的民促法,将使民办学校的身份逐渐变得清晰。营利性学校和非营利性学校,将各有一套收费办法、监管办法、税收和土地优惠办法,以及不同的退出机制。

这是继十几年前国家提出民办教育举办者可以获得合理回报之后的,一个标志性跨越。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孰优孰劣?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各有利弊,”国金证券教育行业分析师吴劲草认为,“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将以公司的形式存在,其进行资产证券化较为方便,以公司形式运营激励制度也较好。但需要缴纳相当数额的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总税务比率约30%,土地优惠少。办学成本提高。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则是以营利组织形式存在,在税费和土地上有优惠,但举办者只能获得工资,不能获得投资回报,也不能进行资产证券化。”

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民办学校,具体将如何管理?从修法来看,其差别化政策主要体现在财政、税收优惠、用地、收费等方面。

在收费方面,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收费办法,由各地政府制定;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则被完全放开,实行市场调节,由学校自主安排。两者均需要向社会公示。

在税收方面,两类学校均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其中,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

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合伙人吴冠雄律师认为:“营利性学校估计会由财政部再去制定更细的法规。”

在土地优惠上,新建和扩建的非营利性性民办学校,政府需按照与公办学校同等原则,以划拨等方式给予用地优惠;而对新建、扩建营利性民办学校,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供给土地。教育用地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至于停止办学后如何清算,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继续用于非营利性学校办学;营利性学校则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按照目前的规定,选择成为非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几乎不受影响,”吴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它们只需要依照法律修改章程就可以继续办学。但营利性学校要重新进行法人登记,还要进行财务清算,明确财产权属,缴纳相关税费。”

教育资产证券化迎来大潮?

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但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外,即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等领域,民办学校的营利性得到认可。

“教育资产证券化或将迎来大潮,”吴劲草认为,“这些领域本身税务、机制等处理较为模糊,资产证券化存在一定障碍,目前主要是通过类vie的教育管理咨询公司的模式进行资产证券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他认为,民促法修订后,对于这些教育机构来说,可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教育机构,消除资产证券化障碍。但另一方面,其办学成本将会提高。总体而言,对幼儿园、民办高校等盈利能力强、且缺乏整合和资本推动的行业来说,是一波整合的机会,在整合中或将出现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

吴冠雄律师则认为,近期不大可能出现资本马上涌进大批民办学校。“因为仍需要等待国务院或教育部来修改实施条例以及一系列的配套规章,还会有各省的地方法规,我们统称为后续的立法过程。乐观地估计,至少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对国际学校有何影响,也备受关注。深圳博纳学校的创始人陈晓民认为,此次修改,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营利性学校,这有利于国际学校自身明确定位。国际学校目前经历了粗放增长,未来3-5年将会有一个洗牌过程。

对教育培训行业影响如何?私塾家sharingschool创始人胡国志认为,毫无疑问,这对教育培训行业整体上是利好的,标志着教育培训机构从“政策灰户”变成“合法公民”。但由于教育培训机构事实上是最早完成市场化的,因此,政策放开后也会进一步激化竞争。已经具备品牌先发优势的中型或大型机构借助政策东风和资本青睐会更加如鱼得水,小微型机构必须走出不同的道路才有可能后来居上。社区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将成为优秀教育品牌共同具备的鲜明特征。客户体验、科技亲密和共享战略将成为大教育时代的基本逻辑。

静待地方细则出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民办教育举办者对地方细则的出台充满期待,也不乏担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办学者称,上半年开始申请初中办学牌照的他,正在加快申请进度。他最为关心,也更为关键的是随后各地将如何制定细则。

“对民办学校的利好程度,也要看细则,比如在义务教育中,公办民办在用地、补助、招生等方面是否能落实一视同仁?”他举例称,“广州甚至规定民办招生要等公办招生之后,这显然不合理。还有,民办高中虽然允许营利,但审批门槛是否能因此降低,还是继续以规划名义严格控制?这些都要看地方教育部门的管理细则。”

这位办学者希望,地方政府制定细则时,对非营利民办学校,在用地、招生、老师身份等方面真正落实同性同权。对营利性民办学校,大幅降低准入门槛,教育部门的管理最好实行备案制。陈晓民也认为后续的地方细则更为关键。例如“营利性学校的注册,新建学校的土地使用等等。”

修改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将于209月1日起施行。“不是要求现有民办学校在此时间之前就进行选择,而是要为各地制定具体办法留出较为充分的时间,保证分类管理改革平稳有序推进。”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管过程多少波折,民办教育还是迎来一个“名正言顺”的时代。

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篇十二

记者从26日上午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十九次委员长会议上了解到,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建议,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一揽子修正案草案进行调整,“一揽子”中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暂不交付表决,待进一步完善后,适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总体认为,修改决定草案吸收了各方面意见,对一些看得准、有共识的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总体上已趋于成熟。也有一些常委会委员提出,对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中有关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规定还需继续深入研究,可以暂不付表决。对于“三法变两法”,专家指出,在法律草案不太成熟、意见不太一致的情况下,审慎起见“不通过”也是一种负责。民法教育促进法的修改,要有利于民办教育的发展,法律的修改应当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所以再研究修改,也属于正常情况。待草案进一步完善后再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据新华社北京(记者杨维汉)。

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篇十三

十五、删去第六十六条。

十六、将第十一条改为第十二条,将第七条、第八条、第十二条中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修改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

本决定自9月1日起施行。

本决定公布前设立的民办学校,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根据依照本决定修改后的学校章程继续办学,终止时,民办学校的财产依照本法规定进行清偿后有剩余的,根据出资者的申请,综合考虑在本决定施行前的出资、取得合理回报的情况以及办学效益等因素,给予出资者相应的补偿或者奖励,其余财产继续用于其他非营利性学校办学;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应当进行财务清算,依法明确财产权属,并缴纳相关税费,重新登记,继续办学。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国务院及其教育行政等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依照本决定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时,应当充分考虑有关历史和现实情况,保障民办学校受教育者、教职工和举办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最优民办教育促进法心得(通用14篇)篇十四

本章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有较大发展。但是,民办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民办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必须通过法律来规范和保护民办教育的发展。于是200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本章就《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制定、主要内容及实施加以阐释。

一、立法过程。

早在1997年10月,国务院就颁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但随着形势的变化,民办教育发展中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条例在某些重要方面的规定已不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需要。于是我国开始组织专家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并于2002年12月28日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本法的出台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将要进入一个依法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对于促使早日形成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二、立法依据。

(一)法律依据。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营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1987年国家教委出台的《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进一步指出,社会力量办学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开展各种类型的短期职业技术教育,岗位培训,中小学师资培训,基础教育,社会文化和生活教育,举办自学考试的辅导学校(班)和继续教育的进修班。1992年国家教委在《全国教育事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要点》中则认为,为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要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这种办学体制大致设想为:学前教育以社会各界办学为主;中小学教育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除部分骨干学校由政府办学外,在当地政府统筹支配下,城市主要由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各方面联合办学,农村由多方面集资办学;高等教育以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国家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提出,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教育机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1997年国务院正式出台了我国第一部民办教育法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正式提出:“今后3-5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二)基本国情的需要。

(三)民办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适应我国教育市场的需求,民办教育事业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得到恢复后,便较为迅速地进入发展阶段。到2002年,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共有6.12万所,比上年增加0.5万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比上年增加208.56万人。其中,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202所,各类注册学生140.35万人,比上年增加27.31万人。其中学历文凭试点学生31.12万人,自考助学班学生53.05万人。民办普通中学5362所,比上年增加791所,在校生305.91万人,比上年增加73.04万人;民办职业中学1085所,比上年增加45所,在校生47.05万人,比上年增加9.32万人;民办小学5122所,比上年增加276所,在校生222.14万人,比上年增加40.3万人;民办幼儿园4.84万所,比上年增加0.39万所,在校生400.52万人,比上年增加58.59万人。1民办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管理上也越来越复杂,必须要有一部专门法来规范其行为。

二、立法宗旨。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制定立足于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该法第1条规定:“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及其他民办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健康发展”即指不仅要促进民办教育大力发展而且要有序发展,不仅要注意教育规模的扩大而且要注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除了切实保证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还强调维护民办学校及其他民办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规定:“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从而也体现了该法是要积极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宗旨。

民办学校及其受教育者,相对于有关行政机关而言,是管理的相对人。在立法宗旨中,把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这不仅是民办教育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基础和前提,同时意味着行政机关及其行使的行政管理权将受到一些必要限制。该法的起草任务一直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承担的,这较之行政机关起草法律的法案往往具有更为超脱,更显公正的优势。从立法的指导思想上看,它突破了我国早期立法通常以行政机关为本位,以方便和强化行政管理职能为主旨的思维模式,较好地避免了行政机关起草法案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为行政机关扩张权力、寻求便利、追逐利益的倾向。

三、立法意义。

(一)将把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引入依法管理、依法发展的法制化轨道。

我国对民办教育行为的管理规范虽然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但基本上是沿袭对公办学校的管理模式进行的;另外,长期以来,对民办教育事业的管理又过分地依赖于国家的政策,管理模式又具有相当程度上的随意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及实施,意味着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事业的管理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轨道进行,一切与法律相违背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有关责任人要对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制定的一切与法律相抵触的政策法规也都是违法的,从而会导致被撤销的法律后果。另外,民办教育举办者也必须依法经营管理民办学校,否则其行为也是违法的,从而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必须创建一个有利于民办教育法制化的环境。

(二)解决了民办教育的营利与合理回报之争,推动我国民办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须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关于“回报”问题的这一规定,其意义体现在:(1)拨开了一直争论不休的回报与营利问题的迷雾。教育的性质、目的与学校经营结果的分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教育的目的是指蕴含于其中的内在的对社会人的终极关怀方面的内容,自然不能以营利作为追求的目的,否则就与教育的宗旨相背离了。然而,学校的经营总会有一个经营结果:或亏损或盈余。出现盈余时,提留了相关基金后,必然要对这部分盈余进行分配。(2)将对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它不仅极大地调动社会力量的办学积极性,吸引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进入教育事业领域,从而进一步解决办学经费短缺的现实,而且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有利于教育事业经济效益的优化,可以直接带动教育事业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另外,它还将更为有效地把竞争机制引入教育事业领域,促使公办学校越来越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我国整个教育体制的变革。

(三)明确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平等地位。

民办学校的教职员工与学生和公办学校的教职员工与学生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其权益同样受到法律保护。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自主权”、“国家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这就意味着今后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平台上开展竞争,逐步形成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优势互补、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新局面。

(四)规范了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管理职能和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

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来说,其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监督与服务两个方面,也就是行使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以及督导等职能。同时通过全方位的服务,切实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等,为民办学校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和良好教学氛围,进而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民办学校良性发展。

一、民办教育的性质。

总则第3条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类人才”。这是对民办教育、民办学校属性、宗旨地位和作用的明确界定,从法律上澄清了过去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为民办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5条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国家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同属于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

二、民办学校的设立。

首先应申请筹设(如第12条的规定),为办学作准备,待办学条件成熟时,再申请正式设立(如第14条的规定)。具备办学条件,达到设置标准的,也可以直接申请正式设立学校。

申请筹设民办学校,举办者应向审批机关提交的材料包括:(1)申办报告。(2)举办者的姓名、住址或者名称、地址。(3)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就目前情况看,民办学校有单一产权的,但大多数民办学校是由多个社会组织或个人共同举办的,有些民办学校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国有资产或社会捐赠资产,这就需要在申办学校时所提交的有关材料中注明。(4)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民办学校是社会公益事业,对民办学校的捐赠是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公益事业的支持。民办学校受赠的财产及其增值为社会公共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损毁。

申请正式设立民办学校,举办者应向审批机关提交的材料包括:(1)筹设批准书。(2)筹设情况报告。(3)学校章程、首届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4)学校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审批机关要审查举办者是否按照办学章程的规定将办学资金划到学校帐上,学校资产应独立于办学者的其他财产。(5)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二)对审批机关审批民办学校设立的规定。

法律对审批机关受理和答复筹设申请的期限作了规定,要求审批机关既要认真负责,又要及时答复,不得无故拖延行政审批期限。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民办教育促进法不仅要规范办学行为,也要规范政府部门的管理行为。对于办学申请不及时答复,会挫伤举办者办学的积极性,甚至给举办者造成事业和经济上的损失。

审批过程体现着政府的效率,政府部门在审批民办学校时,应本着公开、公正、透明、便民、效率的原则。民办学校的设立条件和设置标准,申办程序应该公开、透明,必须平等地对待同等条件的组织和个人,不能一个学校一个标准。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审批是与监督和责任联系在一起的,谁审批,谁监督,谁负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监督责任或监督不力,甚至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审批机关对不同意筹设的,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向举办者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目的是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要从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在审批民办学校时,既要符合程序,严格把关,依法办事,又不能让办学者有盖不完的章,走不完的程序,真正起到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作用。

(三)关于民办学校的办学许可证及登记的规定。

在我国,办学是一种国家特许的行为。审批机关对批准正式设立的民办学校发给办学许可证。办学许可证是民办学校依法设立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合法凭证。办学许可证由民办学校的审批部门颁发,除审批机关外,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收缴、扣压或吊销。

民办学校取得办学许可证后,还应依照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登记,登记机关应按照有关规定即时予以办理。民办学校是社会公益事业,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应当到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民政部门对符合登记条件的学校,依法简化手续并核准登记,颁发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三、民办学校的组织与活动。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章共8条,其中7条规定了民办学校的组织,即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之所以将民办学校的组织作出详细的规定,这是基于对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一)民办学校的决策机构及其职能作出规定。

1、民办学校决策机构的组成。

本法为了保证学校的公益性,规定了决策机构由举办者或者其代表、校长和教职工代表三部分人组成。这与企业董事会的组成有很大不同。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董事会可以完全由投资者组成。而本法所规定的学校是公益性的,不是经营性的,这种学校不应以营利为目的,而应以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己任,为社会创造教育机会为职责。举办者应成为决策机构的成员,如果举办者较多或者其他原因,举办者也可以派代表参加决策机构。举办者可能是出资人,也可能不是出资人。

2、民办学校决策机构的设立。

本章规定民办学校应当设立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但对决策机构的具体名称未作统一规定。规模过小的民办学校如何组建决策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3、决策机构的职权。

本法规定了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的七项职权,同时这也是决策机构的职责。这些职权都涉及到决定学校的重大事项(见附录四)。

4、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产生。

理事长或者董事长是决策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在决策机构开会时起召集人的作用,在决策机构内,其法律地位与其他成员同等。理事长或者董事长的产生是选举制,连选可连任。目前,有的民办学校董事会另设副董事长,对此法律没有作出什么限制,学校可根据情况自定。决策机构对学校重大事项的决定由成员表决。

5、民办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本法规定民办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长、董事长或者校长担任。法定代表人与法人是两个概念。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只能是一人,具体人选由学校的决策机构决定,法定代表人有权对外代表学校。学校可以依据本法及其他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制定本校决策机构的章程。章程除细化本法规定外,还应注意规定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

(二)关于民办学校校长的规定。

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从决策机构和校长的关系看,决策机构是聘任方,校长是被聘任方,双方法律地位平等。校长与决策机构同属于民事法律主体,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之上的合同双方。民办学校校长的职权主要是执行决策机构的决定,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工作。校长接受决策机构的委托管理学校,对学校决策机构负责,执行其办学意图,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关于对民办学校校长素质的要求,本法规定参照同级同类公办学校校长的任职条件,年龄可适当放宽。我国《教育法》和国家教委等部门制定的《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职业中学校长主要职责及岗位要求》、《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院(校)院长岗位规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对校长的任职条件有具体规定。民办学校聘任校长的名单,决策机构需报审批机关核准,这有利于保证校长的任职条件,有利于保护校长的合法权益,调解学校决策机构和校长之间的矛盾,防止学校决策机构随意撤换校长。为了使校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对于学校重大问题,校长应该提交集体讨论。

(三)民办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机构的规定。

本法规定:民办学校依法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民办学校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权依照《工会法》建立工会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在民办学校,尽管实行理事会或董事会决策,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日常行政工作,但是教师和其他教职工仍有权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这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防止学校决策的重大失误。工会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他们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各级教育工会是我国教育界的重要社会团体和各级总工会所属的重要的产业工会,对于加强民办学校的民主管理,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民办学校建立工会组织的问题,2002年,全国总工会、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建立工会组织的意见》,应结合本法的实施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章关于对民办学校的活动只规定了一条。即:“民办学校对招收的学生,根据其类别、修业年限、学业成绩,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学历证书、结业证书或者培训合格证书。”“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经政府批准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合格的,可以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关于民办学校活动的其他原则,适应于其他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

四、民办学校教师与学生待遇。

本法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该法还对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民办学校的教师也要有教师资格证。同时,民办学校应依法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3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民办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学籍管理制度,对受教育者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等,都应该是与公办学校学生平等的。

五、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

为了加强民办学校财产、财务的管理和使用,保证民办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章针对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经费、建立健全财产、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办学经费的用途等作了具体规定。同时明确规定,教育机构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要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并接受审计和审查。

(一)资产与财务管理。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4条明确规定:“教育机构应当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帐簿。”财务制度是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必须遵守的规章和规则,是财务管理的依据。民办学校必须依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并通过学校财务制度的实施,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正确处理国家、学校、个人三者经济利益关系和学校内部财务活动过程中各部门、各单位的责、权、利关系,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财务活动有序进行,做到合法有效地筹集和运用资金,保证财务收支计划的圆满完成,促进民办学校发展。具体地讲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应建立财务计划和财务决算方面的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物资管理制度、资金结算管理制度、学校基金管理制度,收费标准管理制度,费用开支标准管理制度等等。

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方法、程序等规定。主要内容:会计工作通则、会计核算原则、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监督、会计交接、会计档案等规定。民办学校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学校的会计制度,加强兑现会计活动的管理。

资产管理制度是指民办学校物资资产的保管、配置、使用等方面的规定。主要指校舍、教学仪器设备等的保管维修制度,财产物资的管理和配置、使用制度。具体为:财产分类制度、物品采购登记制度、物品进出库制度、物品损坏及报废制度、办公用品发放等制度。

民办学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和财产管理制度,设置财务机构,配备专职财会人员。民办学校在管好资金的同时,要管好资产。要划清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界限,设置固定资产帐卡。防止因财、物管理不善造成浪费、破损、丢失,努力克服管理中重才轻物的倾向。

民办学校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设置会计帐簿,按照会计法认真搞好日常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要分清教育机构中的国有资产、创办者投入到教育机构的财产和教育机构通过办学积累的财产,并分别登记见帐;及时记帐、结帐、对帐及编报各种会计报表,做到帐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帐物相符;及时清理往来款项,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银行核定的限额。按照有关规定,要长期保存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档案资料。财会人员调离工作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定期向批准办学的行政机关报送财务报表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教育机构内部应加强财务管理的民主监督,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定期向教职工公布财务收支帐目。

(二)民办学校对其资产享有法人财产权。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5条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这就直接规定了在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民办学校对其所有资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同时也间接地表明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的最终所有权属于投入者所有,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社会资产属于社会所有。”根据民法通则第50条第2款:“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从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经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民办学校是以自筹资金面向社会举办教育教学活动,当它取得法人资格后,就对民办学校的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这是由我国的法人财产制度所决定的。法人财产制度即法人独立财产制。法人的独立财产是法人拥有的、独立于其创设人或成员的财产。我国《民法通则》也明文规定法人应当具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这就是我国法人独立财产制的民法渊源。民办学校从作为法人起,就享有对民办学校的法人财产权。

根据法人独立财产制,民办学校对其产权具有以下的法律涵义:(1)民办学校法人的财产来源于举办者的投入、社会捐赠、国家的支持,不同部分投入的所有权还是归还投入者所有,法人独立财产制并没有改变原所有者对投入财产的所有。(2)民办学校对其财产拥有独立支配权,民办学校根据学校决策机构的决定,为履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职责,独立地、自主地支配其校产,即对校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民办教育机构的法人财产权,是一种对使用权加以一定限制的财产所有权形式。(3)在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校产的原投入者不能因对其投入资产的所有权,而随意从校产中撤回资产的投入。民办学校经批准设立、取得办学许可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登记后,具有学校法人资格。教育机构设立后,举办民办学校的有关组织、个人用于出资办学的财产即与举办者的其他财产相分离。在民办学校存续期间,举办者用于办学的财产属于学校法人财产,由教育机构直接行使占有、管理、使用权利。举办者不得直接支配这部分财产,也不得随意从教育机构抽回。民办学校在存续期间通过收取学费、接受捐赠、取得校办产业收益以及通过其他方式依法取得的全部收入以及固定资产,均归民办学校所有。民办学校的法人财产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教育机构的财产,是指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占有、使用民办学校的校舍、场地、仪器设备及其他教育教学设施或者民办学校财产非法据为己有。对侵占或变相侵占民办学校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安、监察及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管理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并依法查处直接责任者。

(三)关于民办学校收费的有关规定。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7条规定:“民办学校对接受学历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制定,报有关部门批准并公示;对其他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由学校制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这一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民办学校自主制定收费项目和标准。稳定的经费来源是民办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对于确保教育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稳定运行与健康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为此,民办学校可以向受教育者适当收取一些费用,这是民办学校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体现。(2)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的收费项目与标准需报有关部门备案。

(四)关于民办学校财务的监督与审计。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8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要制作每一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并在会计年度结束后的两个月内报审批机关审查备案。财务会计报告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盈余结算表、收支盈余分配表、所有者权益明细表、固定资产明细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财务以及审批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财务会计报表。主要说明民办学校收入及其支出、结余及其分配、资产负债变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对本年度或下一年度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或者审批机关要求说明的其他事项。审批机关对民办学校报送的财务会计报表应该认真审核。教育机构应建立财务会计档案,并长期保存。

民办学校必须接受审批机关和审计机关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的监督审计,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需要提供的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民办学校要根据审批机关的要求,委托审批机关指定的社会审计机构对其进行专项或全面审计,并在审批机关指定的日期内提交审计报告。对民办学校进行财产财务审计,既是对民办学校的监督管理措施,又能有效地防止教育机构的资产被侵占、分配、挪用、变卖或用于校外投资,引导教育机构科学、合理地使用其财产。审批机关要加强对民办学校财产、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改正意见;对民办学校财产财务管理极度混乱的,要进行限期整顿,对民办学校在财产、财务管理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六、管理与监督。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章规定了民办教育的管理与监督问题,目的是建立一种对民办学校的外部约束机制。本章共五条,其中四条规定了政府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的管理与监督,一条规定了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民办学校提供服务。主要内容如下:

(一)对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工作进行指导。

学校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教育教学工作,政府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是本职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职责。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关系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社会需要合格人才的问题,所以民办学校有义务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教师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素质高低,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对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历来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政府部门对民办学校的督导、评估。

教育督导,指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对教育工作的督促和引导。教育评估,指政府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估量和评价。评估民办学校,可以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人员成立评估委员会进行,也可以委托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政府主管部门可以结合督导和评估,对民办学校实行定期检查制度。

(三)审批机关对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的备案。

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是民办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生的重要宣传品,一般要写明本校的举办者、学校地址、办学条件、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招生专业、招生人数收费项目等内容。招生简章和广告中的重要内容,如学校收费的项目和标准,需要教育和物价部门批准的,还应注明批准文号。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的发布适用于《广告法》。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的宣传是直接面对学生及其家长,因此,内容必须真实可靠。

(四)有关部门应及时处理受教育者及其亲属的申诉。

在民办学校中,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保护。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范围很广,因为受教育者在学校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身份,如受教育者、公民、消费者、未成年人等等。所谓合法权益,就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一切权益。民办学校对受教育者任何合法权益都不得侵犯。如果民办学校侵犯了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受教育者及其亲属应当向什么部门申诉,这就要看学校侵犯受教育者的是什么权益,要根据主管部门的职责范围申诉。民办学校侵犯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情况主要有:对受教育者的收费和退费不合理,学校在招生简章和广告中的承诺不兑现,学校管理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学校给予受教育者的处分过重,学校对受教育者意外伤害的处理不当等。有关部门对受教育者及其亲属的申诉,应当及时予以处理,以保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五)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民办学校提供服务。

社会中介组织为民办学校服务的重要作用,应当引起重视。有些社会中介组织是综合性的,“私立学校协会”或者“私立学校联合会”。它可以为政府和学校提供决策咨询,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进行评估,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调解学校之间的纠纷等等。有些社会中介组织是专业性的,每个组织都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并冠以相应的名称。例如: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机构、教育信息管理机构、学校认证机构、教育经费审议机构等等。政府要依法扩大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主要由社会中介组织来承担政府分离出来的民办学校的管理职责。社会中介组织是社会参与教育事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明确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性质和职能范围,建立起多层次、多样化的中介组织系统,同时避免设置重叠和功能重复。社会中介组织独立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社会中介组织相对政府与学校而言,起着桥梁、纽带作用。

七、扶持与奖励。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46条规定:“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样规定是要区分取得合理回报与不要合理回报的两种不同情况。不要合理回报的应该和公办学校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一样的,而取得合理回报的与之有些差异,但因为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所以取得合理回报的也应该给予税收优惠。具体怎么区分,有什么不同,优惠多少为宜,特别是取得合理回报的学校给予怎样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都由国务院的有关法规规定,其前提应该保证税收政策有利于民办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在保证国家税收法制统一的情况下,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政策,对不同学校可以有不同政策,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政策还可以做适当调整。

目前民办学校的税收问题各地做法不尽一致,对国家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的理解也不同。总的来说绝大部分地区依据有关民办教育的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民办教育是免税的,但有的地方为了增加地方收入,却向民办学校收税。据了解,目前向民办学校所收税种主要有:营业税、学校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城建税、房产税、交通附加税等。依照我国现行税法的有关规定,不论什么税种都不以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为分界线,只是营业税的征收是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区分的。现行税法对教育事业实行税收优惠,包括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农业税等等。

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征、免征、退税、补税应该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的决定。所以,税收应该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进行,以维护国家的法度统一。

关于民办学校的投资人取得合理回报问题,《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合理回报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公益性事业的民办学校能不能取得合理回报,是用“奖励”、“补偿”还是用“合理回报”更好?一般来说,“合理回报”应该看成是国家对民办学校出资人的一种鼓励、奖励措施,与允许其营利完全是两回事。“合理回报”与“奖励”、“补偿”相比,取得“合理回报”是有条件的,一是取得回报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即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回报,有“度”的限制,“度”又由政府规定。二是取得合理回报前先要将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和国家规定的必须提取的费用如公益金、公积金等扣除后,有了结余,从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没有结余就谈不上回报了。

八、变更与终止。

(一)民办学校的变更。

所谓民办学校的变更是指已经设立的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名称、层次、类别等发生改变,或者出现分立、合并等情况。民办教育促进法在第八章对民办学校的变更事项进行了规范,正确理解和执行这些内容,既有利于保护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亦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对民办学校的管理。

1、民办学校的分立、合并。

民办学校的分立,是指把一所民办学校分成两所以上的民办学校,从学校资产角度来讲,这是民办学校资产的重新组合。分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有的民办学校还存在,但从中分立出了新的学校,产生了新的法人,不是设立分校;另一种情况是原有民办学校终止了,新设立两所以上的新的民办学校。

民办学校的合并,是指两所以上的民办学校合并为一所民办学校。合并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吸收合并是指一所民办学校归并到另一所民办学校中去,参加合并的两所民办学校有一所不存在了,另一所继续存在,而且吸收了已消失的民办学校。新设合并是指两所以上的民办学校合并为一所新的民办学校,原来的民办学校消失,新的民办学校产生。

民办学校分立或合并后,新的民办学校要承担原民办学校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为了民办学校在分立或合并中财产的完整交接和办学责任的顺利延续,法律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分立、合并应当进行财务清算。这种财务清算既包括财产清查,也包括财务结算。民办学校在分立、合并后,要妥善安置原在校学生,不能因学校的变更而使学生利益受损。原则上应该保证原在校学生按原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继续接受教育。

民办学校的分立与合并是民办学校法人组织变更的一种重要形式,直接导致民办学校的消失、设立和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因此,法律规定分立和合并都要由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报审批机关批准后才能进行。凡属于涉及办学许可证记载事项变更的,要由审批部门重新核发办学许可证。

2、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变更。

举办者的变更,就是在办学过程中,出资人收回出资,不再做举办者,这条规定实际上是为民办学校举办者设计了一个退出机制.

法律为举办者变更设立三个必经程序:(1)是必须由举办者提出。举办者的变更必须是举办者自愿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剥夺举办者办学的权利。法律规定由举办者提出变更的请求,正是为了保护学校举办者的权益不受侵犯。(2)要进行财务清算,须经学校理事会或者校董事会同意。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是民办学校的决策机构,学校举办者的变更也在它的职权范围中。它不仅要对举办者负责,也要对社会和受教育者负责。因此,学校理事会或者董事会在考虑是否同意举办者变更时,要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因变更举办者而受到影响。当学校举办者自己提出不再办学,牵涉到其办学出资可否收回的问题。如果是提出不办学的举办者将这部分出资依法转让给该民办学校的其他举办者,或者转让给有资格办学的其他组织或个人,由接受转让的组织和个人来担任学校的举办者,应该是可以的。因为这样做不会给学校的资产带来影响,学校的办学资金不会因举办者收回出资而减少。(3)要报审批部门核准。只要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的决定不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学生权益造成损害,并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审批部门一般不应该限制。

3、民办学校名称、层次、类别的变更。

民办学校变更名称、层次、类别情形,是对法人重要事项的变更。这些变更有的涉及到民办学校设立条件、设置标准和审批机关、审批层次的不同。这里的审批机关既包括原审批机关,也包括对变更后的民办学校具有审批权的审批机关。由于学校层次、类别的变更有时相当于重新设立一所民办学校,这里规定的是“批准”而非“核准”,规定的审批期限也相当于审批正式设立民办学校所需的时间。

除名称、层次、类别的变更外,民办学校变更其他事项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包括民办学校改变校址、修改章程、经费筹措方式发生重要变化、变更印章式样、变更经常办学经费中用于各类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比例以及其他对办学活动产生或可能产生行政权影响的事项。另外,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社会力量办学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学校财会负责人的任免应该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二)民办学校的终止。

近年来,随着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学校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地愈演愈烈,强者胜出弱者退,因种种情况,一些民办学校被迫终止办学。这种现象的产生,客观地说,是符合辨证规律的,优胜劣汰,更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变化、完善。可以说,只要有竞争存在,就必然出现学校停办的事实发生。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诞生将有利于吸纳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同时也可能给目前的民办教育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波。对于那些没有特色、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校来说,在发展中必然面临被淘汰的威胁。

《民办教育促进法》在第八章对涉及民办教育终止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规定,正确理解这些内容,有利于保护民办学校及其举办者、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避免因学校终止而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1、民办学校终止的原因。

(1)根据学校章程规定要求终止,并经审批机关批准的。在民办学校的章程中应包括学校终止条件。比如有些民办学校的设立就是为了特定的目的、任务,当这些任务完成后,学校就没有存续的必要了。再比如有的民办学校在章程中设定了办学期限,当期限已满,举办者不再申请办学。必须强调的是,民办学校的终止不同于企业的终止,企业终止只要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就可以了。而民办学校的终止,不能简单地由举办者决定。民办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民办学校的活动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学生的利益。民办学校的设立需要严格审批,对其终止也要经过审批部门的审批。

(2)被吊销办学许可证的。这类民办学校因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被终止的情况。民办学校被依法吊销办学许可证,当然就不能再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因此,该民办学校应当终止。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法律责任的规定,当民办学校出现擅自分立、合并民办学校等八种情况,情节严重的,可以被吊销办学许可证。

(3)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当民办学校出现客观上没有足够的资产来清偿债务,致使学校无法维持正常运转时,人民法院可根据债权人或债务人的申请,依法宣告其终止。民办学校经人民法院宣告终止后,学校应当停止教育教学活动。

以上三种情况中,第一种属于自行终止,后两种属于强制终止。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了民办学校在终止时,有妥善安置在校学生的责任。实施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终止时,审批机关应当协助学校安排学生继续就学。这样规定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因学校终止而对学生受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2、民办学校终止时财务清算。

民办学校终止,无论是自行终止,还是强制终止,都必须依法进行清算。民办学校终止时的财务清算是民办学校终止的法律后果,是对终止的民办学校的财产进行清理,收回债权,偿还债务,如果有剩余财产,依法进行分配。

法律对不同的终止情况规定了三种不同的清算方式。一种是由民办学校清算,适用于民办学校自己要求终止的情况。第二种是由审批机关组织清算,适用于被审批机关依法撤销的终止情况。第三种是由人民法院组织清算,适用于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的终止情况。

终止的民办学校的财产清算应遵循一定的顺序:

(1)应退受教育者学费、杂费和其他费用。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依法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在终止时,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学生,所以法律将所欠受教育者学费、杂费和其他费用列为清偿的第一顺序。

(2)应发放给教职工的工资及应交纳的社会保险费用。教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直接关系到教职工的生活和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问题,涉及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按照国家规定,为教职工缴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是民办学校应尽的义务。民办学校在终止时,对民办学校在终止前未按规定缴纳的教职工社会保险费用,应当从学校的财产中优先支付。

(3)偿还其他债务。这是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规定,对民办学校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对剩余财产的处理、既要考虑到民办教育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要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也要从有利于鼓励社会力量出资举办民办学校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民办学校出资人的利益。因此,在处理时,既不能全部充公,也不能全部归举办者所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民办学校中不同资金来源的性质,依照不同的法律处理,处理的基本原则是:(1)国家对民办学校的投入形成的财产,在学校终止后,由审批机关统筹安排,用于发展民办教育事业;(2)民办学校接受捐赠形成的财产,依照公共事业捐赠法的有关规定,在学校终止后,由审批机关统筹安排,用于发展民办教育事业;(3)由举办者出资(不是捐资)形成的财产,按照民法的有关规定,在学校终止后要返还举办者。国务院正在制定的本法实施办法对这个问题会作出详细规定。

作为要终止的民办学校,清算结束了,债务清偿了,剩余财产也处理完了,还要进行的一个程序就是由审批机关收回办学许可证,并注销登记。这些程序完成后,就表明这个民办学校已不再具备办学的民事主体资格,不得再以该民办学校名义从事任何教育教学活动。

一、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1、擅自改变民办学校名称、层次、类别和举办者的责任认定及处理。

[案例11-1]学校名称突然变了。

某民办学校因举办者之间矛盾重重,他们没有通过审批机关的核准和批准,就擅自对原民办学校进行了分立:原有民办学校终止了,新设立了两所民办学校。

举办者这样做对不对?

本案例中的举办者的做法违反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第62条第2项的规定:“民办学校名称、层次、类别以及举办者的变更,须分别报审批机关核准和批准。从法律上对其进行规范,而不得擅自变更。这有利于使名称与办学的层次、类别与所在行政区域相一致,避免对社会产生误导,便于受教育者正确选择民办学校,也可防止一些思想不端正的举办者利用名不符实的名称,进行以牟取暴利为目的的非法办学活动。因此,实施这一违法行为的民办学校,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改正,使名称能够事实求是地反映学校的类别、层次和所在行政区域,同时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办学许可证。”

2、民办学校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广告,骗取钱财的责任认定及处理。

[案例11-2]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中途退学,学校却不愿退学费。

徐某,18岁,是某省一名高考落榜生。正当他准备复读时,却意外地收到了一所民办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并称“办学条件先进,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一想到去上大学,所学专业也很实用,将来容易找工作,徐某被打动了。办理入学手续时,除交了学费、住宿费外,还交了一万元的赞助费。然而,2个月后,令其大失所望,学校位于郊区,校舍破旧,没有招生简章上所承诺的先进办公教学设施,也没有聘请正规院校教师授课。于是,徐某要求退学,并退还学费,遭到学校的拒绝。

上述案例中的民办学校应负什么责任,徐某怎么办?

徐某因学校刊登、散布虚假招生简章(广告),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第62条第3项规定:民办学校对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的行为,除了应负相应的限期改正、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或吊销办学许可证等行政责任外,如果这种行为较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依据《刑法》第222条的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本案例中的学校因拒绝退还学费,徐某可向学校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的权利。

3、民办学校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责任认定及处理。

[案例11-3]学校教师几乎一年一换。

洛阳黄河电子学校是一所洛阳市教育局注册的民办学校。学校对教师待遇的苛刻要求以及校长对教师的极不尊重使得学校的教师基本上是一年一换,学校一共20多个教师,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不超过7人(包括留校生)。

洛阳黄河电子学校这样做对学校有无影响?

(摘自“河南民办教育网维权热线”2004—10—12)。

不但有而且影响极大。一所学校没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却想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学生,尤如纸上谈兵。洛阳黄河电子学校的所作所为,其直接受害者不是教师,而是受教育者。频繁地更换教师,使学生无法适应,往往产生厌学情绪,造成远离教育目标,误人子弟的恶劣后果。对此,应责令民办学校限期整顿教育教学秩序,消除因管理混乱而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并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吊销办学许可证。

在此应当注意,因“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是要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不能动辄以“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为由,对民办学校滥加处罚。

4、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办学许可证的责任认定及处理。

[案例11-4]打着民办教育旗号,进行营利性活动。

北京一所民办培训学校打着民办教育旗号,钻法律空子:由于民办教育单位仍然属于非企业单位,一般在当地教育局进行注册,只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单位才有纳税的义务。而非企业单位不存在征收税收的问题。在学校管理中,该校校长是法人代表,拥有自主经营权,他任意截留收缴的学费,检察院、审计局、地税局按照职责管不了这种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由此该培训学校在享受民办教育优惠政策的同时,大肆进行营利性活动。

这所民办培训学校违反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哪条规定,应如何处理?

(原文参见《北京青年报》2005—01—12)。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团结章的争章心得范文(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的财富,可以为我们今后的成长提供宝贵的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首先,我们需要了

    最新楷书练字心得范文(13篇)

    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成功的心得体会案例,其中包含了一些值得学习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第一段:引入叙述主题及背景

    优秀个人计划目标表(案例13篇)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让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在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运用了各种各样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精选读课外书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19篇)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经历和感悟,这些都可以成为写心得体会的素材。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中的一些观点和思考或许与我们的经历和观念不同,但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自己

    最热春节安全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一经验或事件的内心感受和心路历程的表达。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学习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范文供参考。春节是中国乃至整个华人世界最重

    专业汉字的起源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体验得出的一些有益的观点和建议,可以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参考和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优质奋进新心得体会报告(模板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扩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感谢以下作者分享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从中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尊敬的各位,同事们:

    优秀小学财务个人工作计划(案例16篇)

    20xx年在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推动规范管理和加强财务知识学习教育。做到财务工作长计划,短安排。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

    最新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指导思想(汇总21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指班主任根据学校和班级情况,制定出的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实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在这万物复苏,欣欣向荣

    热门部队工作总结个人总结不足范文(16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一个机会,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下面是几个值得借鉴的月工作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在这一年还留给我一些缺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