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三国演义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3-05-20 作者:储xy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假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篇一

初次“食”这本《三国演义》时,看到刘关张结为异姓兄弟,并且讨伐黄巾军时,那场面,仿佛身临其境,浴血奋杀的情境让我义愤填膺,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这种“读书之乐”这种诱惑让我不得不往下看,看得让我被这些英雄豪气深深渲染,看到赵云救阿斗的时候,那威武雄壮的身姿无可匹敌,一人抵挡千军万马,那舞着枪,挥着剑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直至做梦也能梦见他。

英雄当然也不只他一个,还有众人皆知的传奇人物——关羽。

水淹七军,刮骨疗伤等等事迹,都能体现了他的勇猛,斩杀华雄时,曹操本来想给关羽一杯壮胆酒,但关羽说等他回来时再喝,他打开城门,挥舞着青龙偃月刀,不几回合,就将华雄斩杀,等到拿酒时,酒竟然还是温的!看的我又惊讶佩服,又高兴地手舞足蹈,每当别人说起这故事是,我总是自豪的抢着说,好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一样。

说关羽是是说不完的,所以只好放下,说起另一位智者——诸葛亮。

诸葛亮七擒孟获,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他的故事,七擒,当我看到了才知道,原来是其次抓住了蛮王孟获,每次看到孟获被捕,我就乐的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这也上我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宽厚大度,使我更加佩服他。

至于“__雄”曹操吗,我并不怎么喜欢他,但他的一件事却让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割须弃袍。平时高傲的不可一世的曹操,今天怎么割须弃袍了?原来他是为了保命而割须弃袍的。当时曹操自己单枪匹马被马超追杀,马超对士兵们喊:“前面有胡须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话音未落,曹操便割了自己心爱的胡须。马超见了,又大喊到:“前面穿黄袍的是曹操,杀了他,赏金万两!”曹操接着又弃了自己心爱的袍子。看这段是看的我“咯咯”直笑。

读书给了我很多快乐,也增长了我不少知识,我相信,我时刻都会记着,“食”书的感觉是多么美妙!

寒假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篇二

我寒假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受到了许多启发。《三国演义》刻画了一百多位人物形象,是我国历重要的名著。

《三国演义》讲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汉朝逐渐衰弱了。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发誓“匡扶汉室,统一天下”。董卓又占了京城,横行霸道,一些诸侯聚集在一齐,结成同盟,讨伐董卓。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北方。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做了他的军师,与吴国联盟,把曹操在赤壁打得大败而逃。魏、蜀、吴三国鼎立,打了几十年的战争。最终,魏国大臣司马昭夺权,灭了蜀国。他的儿子司马炎废除魏国皇帝,成立晋国,灭了吴国,天下最终统一。

我很喜欢《三国演义》中的一句名言:“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强手之中,还会遇见更强的对手,善于使用计谋的人也会遇见能识破计谋的人。当我们认为自我哪里出色,不要骄傲自满。

我很喜欢诸葛亮这个人,他神机妙算,晓天文,通地理。他草船借箭,在赤壁之战中巧用东风,和周瑜用火攻把曹操打得大败而逃。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为蜀国。

《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十分精彩,家喻户晓,是一本值得去看的书。

寒假读三国演义读后感篇三

;

在我读过的众多名著中,《三国演义》是最让我感慨万千的一册书。从黄巾起义到一统三国,历经了多少震撼人心的传奇经典。

翻动书页,眼前便浮现出曹操气吞山河、刘备三顾茅庐、孙权胸怀大志、最后三国鼎立的生动场景。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蜀吴联盟北伐曹军,黄盖仅率三十条船,用火攻歼灭曹操三十万大军,取得了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典范。

烽火乱世时代,确实英雄辈出。以卖草鞋起家的刘备,用眼泪与诚意换取天下、独霸蜀国。被后世称为奸雄的曹操,凭谋略与霸气驰骋江湖、傲立魏国。志存高远的孙权,以内敛与智慧掠夺城池、创立吴国,三国鼎立局势成也。

三国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便是卧龙诸葛,他舌战群儒、火烧连营、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成为了智慧的象征。然而,虽说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书中提到的空城计、借东风只是后人神话而已。

当然,《三国演义》中那些识时务、避锋芒、等时机的人更是时代的俊杰、最大的赢家!司马懿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不被大家看好的刘禅其实也是大智若愚、聪明绝顶的人物,只可惜他的时运不佳罢了。

《三国演义》以独特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人物,讲述了一段又一段动人的故事,它在承载历史的同时,也使读者们产生共鸣、泛起思索,使大家忍不住读之再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站在长江岸边,回顾那几千年前的三国,也不禁感叹:“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那个年代,那个三国,虽然民不聊生,但是趣事连连。虽然连年战乱,但是英雄辈出。虽然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江、黄河,可是他们的事迹,这个时代的历史却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这就是《三国演义》。

这本书记载了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一系列故事。这个时期没有谁是王者,谁是皇帝,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厉兵秣马,野心勃勃,想成为最终的霸主,尤其是曹操、孙权和刘备这三个老大。然而这场打了八十多年的仗分出胜负时,赢者竟不是魏、蜀或者吴,而是新崛起的势力晋。可怜一代枭雄,谋划一生,打下大片江山,到头来却是白为他人作嫁衣。

我从三国中得知,不管是大事小事,皆要用心,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千万不能妄图一步登天。更不能有心而不做,譬如孙权。由小到大,从无至有,一步一努力,才能成事。

三国也用每个人物的亲身经历来告诉我们道理。曹操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心计。刘备说一个人只有贤德、仁慈,方可得民心,成大事。诸葛亮轻摇羽扇:“一个人只有做事小心,谨慎,才有成功的机会。”关羽惭愧地说:“你可别像我那样,心高气傲,做不成事。”赵云来了,吕布来了,孙权来了,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故事告诫我们。

《三国演义》,一本不可不读的经典。

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然刘备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