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圆柱的体积教案(通用8篇)

时间:2023-10-12 作者:雨中梧最新圆柱的体积教案(通用8篇)

教师在编写一年级教案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下面是一些优秀的高一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一

最近,本人在《小学教学设计》看到一则“圆柱的体积”教学实录精彩片段,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诠释了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现把它撷取下来与各位同行共赏。

……

师:圆柱有大有小,你觉得圆柱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绝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底面积乘高。

师:那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个计算方法的呢?

生1: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举起的手放下了一大半。很明显,大部分同学都看到或听到这个结论,并不理解实质的涵义。但仍有几位学生的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脸上的神情告诉老师:他们有更高明的答案。老师便顺水推舟,让他们来讲。)

生2:我是这样思考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体积都是指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所以我想计算圆柱体的体积时也应该可以用底面积乘高吧!

师:你能迅速地把圆柱体与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联系起来,进而联想到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真行!当然这仅是你的猜测,要是再能证明就好了。

(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同学被他精彩的发言折服了,理性的思维散发出诱人的魅力。)

师:你真聪明,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今天的难题!(这时举起的手更多了。)

师:(翘起了大拇指)你这种想法很有意思!等会你可以试一试,想想怎样分割能把一个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

生5:我还有一种想法:我们可以把圆柱体看成是无数个同样大小的圆片叠加而成的。那么圆柱体的体积就应该用每个圆片的`面积×圆的个数。圆的个数也就相当于圆柱的高。所以我认为圆柱体的体积可以用每个圆的面积(底面积)×高。

师:了不起的一种想法!(师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

生6:我看过爸爸妈妈“扎筷子”。把十双同样的筷子扎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圆柱体。我们可以把每根筷子看成一个长方体,那么扎成的近似圆柱体的体积应该是这二十个小长方体的体积之和。又因为它们具有同样的高度,运用乘法分配律,就变成了这二十个小长方体的底面积之和×高。

师:你真会思考问题!

生7:我还有一种想法: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知道,当圆的半径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时,圆的面积约是这个正方形的3.14倍。把叠成这个圆柱体的这无数个圆都这样分割,那么圆柱体的体积不也大约是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的3.14倍吗?长方体的体积用它的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就在这基础上再乘3.14,也就是用圆柱体的底面积×高。

生8:把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泥捏成等高长方体形状的橡皮泥,长方体体积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所以计算圆柱体的体积也是用底面积乘高吧!

师:没想到一块橡皮泥还有这样的作用,你们可真是不简单!

……

整节课不时响起孩子们、听课老师们热烈的掌声。

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体现着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而这个片断折射出,新课标理念下的不再是教师一厢情愿的“独白”,而是学生、数学材料、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次真情的“对话”。

现从“对话”的视角来赏析这则精彩的片段。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考才能积极。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非常发达的社会中,学生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多,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果教师再按传统的教学程序(创设情境——研究探讨——获得结论)展开,学生易造成这样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部分知识而失去对学习过程的热情。而本课,教学伊始,教师提问“圆柱体的体积如何计算”,让学生先行呈现已有的知识结论,在通过问题“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公式的呢?”把学生的注意引向对公式意义的理解,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思维活动,唤发学习热情。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对话的启迪和碰撞。本课如果按照教材的设计:通过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研究圆柱体和长方体间的关系,得出计算公式:底面积×高,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是千篇一律的,获得的发展也是有限的。而这位教师对教材进行相应的拓展,先呈现公式,后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公式的呢?”,使学生的思维沿着各自独特的理解“决堤而出”。

“真行!当然这仅是你的猜测,要是再能证明就好了。”“你真聪明!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今天的难题!”“你这种想法很有意思!等会你可以试一试,想想怎样分割能把一个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教师不断地肯定着学生的每一种观点,引燃学生的每一丝发现的火花;同时象一位节目主持人一样,平和、真诚,倾听、接纳着学生的声音,在课堂上,学生真是神了、奇了,说出一种又一种的方法,连听课老师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此情此景,我们不难看出,老师能注意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亮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着师生“视界融合”的真情对话,赢得心灵的敞亮和沟通。

数学教学在对话中进行,展示着民主与平等,凸现着创造与生成。有效的对话中不仅有信息的传输,更有思维的升华;不仅能增进学生的理解,更能促进教师的反思;不仅有继承的喜悦,更有创造的激情。这则教学片断,有很多的精彩值得我们欣赏与赞叹。我想说:我的内心很受鼓舞,我会向这位老师学习,让自己的课堂也能成就精彩的时刻!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二

1.结合实际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究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的体积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实物2个(一个为橡皮泥)、水槽、水。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一)设疑

1、从刚才的实验中你有办法得到这个圆柱学具的体积吗?

2、再出示一个用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模型,你又能用什么好办法求出它的体积?

3、如果要求大厅内圆柱的体积,或压路机前轮的体积,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生摇头)

(二)猜想

1、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理由是什么?

2、大家再来大胆猜测一个,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三)验证

1、为了证实刚才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怎样进行这个实验呢?结合我们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用转化的方法,根据学生叙述课件演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圆柱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它又是怎么转化成这种图形的?(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3、指名两位学生上台用圆柱体积教具进行操作,把圆柱体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

4、根据学生操作,师再次课件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当分的份数越多时,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5、通过上面的观察小组讨论:

(1) 圆柱体通过切拼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 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3) 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4) 你认为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讲述适时板书。)

小结: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也等于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6、同桌相互说说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7、完成“做一做 ”:一根圆形木料,底面积为75cm2,长是90cm。它的体积是多少?(生练习展示并评价)

8、求圆柱体积要具备什么条件?

9、思考:如果只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你有办法求出圆柱的.体积吗?如果是底面直径和高,或是底面周长和高呢?(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圆柱的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10、出示课前的圆柱,说一说现在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圆柱的体积?(测不同数据计算)

11、练一练:列式计算求下列各圆柱体的体积。

(1)底面半径2cm,高5cm。

(2)底面直径6dm,高1m。

(3)底面周长6.28m,高4m。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升

1、判断正误: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长方体体积相等。………………()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10cm2,高是5m,它的体积是10×5=50cm3。.....()

(3)圆柱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 )

(4)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cm3,底面积是20cm2,它的高是4cm。......( )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圆柱的体积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的特征、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圆柱是一种含有曲面的几何体,这给体积的认识和计算增加了难度。为了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圆锥体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十分注重从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经历圆柱体积的探究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同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现数学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本节课中,我从生活情境入手,创设了一个装水的学具槽放入圆柱学具使水面上升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直观感知圆柱体积的概念,同时意识到过去学的排水法可以用来求圆柱的体积,紧接着当老师再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模型,并追问大厅内圆柱的体积等问题时,学生意识到前面所说求体积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思维困惑,进一步激发了探究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欲望。这样的导入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十分宽松的生活化学习环境,还为学生后面构建数学模型,发现圆柱体积公式奠定了基础。在练习的设计上,为避免纯数学的计算,我以学生熟悉的学校圆柱形花坛为背景,提出求花坛填土体积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巩固体积计算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生活味。

二、引导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学具的欠缺,没能给学生提供小组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通过观察、设疑、猜想、验证,经历圆柱体积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探究圆柱体积的过程中,我从本班学情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猜想“圆柱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可能怎样计算,为什么?”,然后再结合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回顾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实现知识迁移,明确“转化”思想在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我较好地借助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二者有机结合,先让两个学生上台操作演示,然后再课件动态模拟,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当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整个探究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知识的形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问题的圆满解决,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三、注重学法指导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学会学习”是对学生“学”的最高要求,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观察、猜想、验证”的学法指导,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学得主动有效。在探究方法的引导上从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入手,确定转化的方法,体验转化的过程,验证转化的结果,使“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在课中得到良好渗透,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学、条理的数学思维方式,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三

1、结合实际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究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的体积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实物2个(一个为橡皮泥)、水槽、水。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设疑

1、从刚才的实验中你有办法得到这个圆柱学具的体积吗?

2、再出示一个用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模型,你又能用什么好办法求出它的体积?

3、如果要求大厅内圆柱的体积,或压路机前轮的体积,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生摇头)

(二)猜想

1、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理由是什么?

2、大家再来大胆猜测一个,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三)验证

1、为了证实刚才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怎样进行这个实验呢?结合我们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用转化的方法,根据学生叙述课件演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圆柱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它又是怎么转化成这种图形的?(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3、指名两位学生上台用圆柱体积教具进行操作,把圆柱体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

4、根据学生操作,师再次课件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当分的份数越多时,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5、通过上面的观察小组讨论:

(1)圆柱体通过切拼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3)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4)你认为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讲述适时板书。)

小结: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也等于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6、同桌相互说说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7、完成“做一做”:一根圆形木料,底面积为75cm2,长是90cm。它的体积是多少?(生练习展示并评价)

8、求圆柱体积要具备什么条件?

9、思考:如果只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你有办法求出圆柱的体积吗?如果是底面直径和高,或是底面周长和高呢?(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圆柱的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10、出示课前的圆柱,说一说现在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圆柱的体积?(测不同数据计算)

11、练一练:列式计算求下列各圆柱体的体积。

(1)底面半径2cm,高5cm。

(2)底面直径6dm,高1m。

(3)底面周长6.28m,高4m。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升

1、判断正误: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长方体体积相等。………………()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10cm2,高是5m,它的.体积是10×5=50cm3。.....()

(3)圆柱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

(4)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cm3,底面积是20cm2,它的高是4cm。......()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圆柱的体积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的特征、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圆柱是一种含有曲面的几何体,这给体积的认识和计算增加了难度。为了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圆锥体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十分注重从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经历圆柱体积的探究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同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现数学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本节课中,我从生活情境入手,创设了一个装水的学具槽放入圆柱学具使水面上升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直观感知圆柱体积的概念,同时意识到过去学的排水法可以用来求圆柱的体积,紧接着当老师再出示橡皮泥捏成的圆柱体模型,并追问大厅内圆柱的体积等问题时,学生意识到前面所说求体积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思维困惑,进一步激发了探究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欲望。这样的导入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十分宽松的生活化学习环境,还为学生后面构建数学模型,发现圆柱体积公式奠定了基础。在练习的设计上,为避免纯数学的计算,我以学生熟悉的学校圆柱形花坛为背景,提出求花坛填土体积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巩固体积计算方法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生活味。

二、引导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全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学具的欠缺,没能给学生提供小组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通过观察、设疑、猜想、验证,经历圆柱体积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探究圆柱体积的过程中,我从本班学情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猜想“圆柱体积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可能怎样计算,为什么?”,然后再结合以往学习几何图形的经验,回顾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实现知识迁移,明确“转化”思想在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我较好地借助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二者有机结合,先让两个学生上台操作演示,然后再课件动态模拟,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当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整个探究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知识的形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问题的圆满解决,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三、注重学法指导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学会学习”是对学生“学”的最高要求,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观察、猜想、验证”的学法指导,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学得主动有效。在探究方法的引导上从回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入手,确定转化的方法,体验转化的过程,验证转化的结果,使“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在课中得到良好渗透,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学、条理的数学思维方式,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四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五

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六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例4是圆柱的体计算公式的直接运用,是圆柱体积计算的基本,但这题又给学生设置了单位不统一的障碍,让学生在直接应用公式计算的同时注意计量单位的统一。例5是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扩展练习,意在让学生加深理解容积的概念,使之明确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内部的体积。例5除了在意义上扩展外,公式的运用中也有加深,水桶的底面积没有直接给出,因此要先求出水桶的`底面积,再求出水桶的体积。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圆柱体、长方体彩图各一张,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

小刀,用土豆做成的一个圆柱体。

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评析:复习抓住教学重点,瞄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旧知识,、旧方法进行铺垫,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衔接自然。新课引入教师引出了学习新知识的思路,导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请学生演示教具,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切割拼合过程。

(3)根据学生讲解,出示圆柱和长方体的彩图。

(4)学生观察两个立体图,找出两图之间有哪些部分是相等的?

(5)依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板书:v=sh

(6)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3)请一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

(5)教师归纳学生所用的解题方法。强调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

3.教学例5

(1)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t和高h,怎样求圆柱的体积?请学生自学并填写第44页第一自然段的空白部分。

(2)出示例5,指名读题。请同学们思考解题方法。

(3)请学生讲解题思路讨论、归纳统一的解题方法。

(4)让学生按讨论的方法做例5。

(5)教师评讲、总结方法。

(6)学生讨论。比较例4、例5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1.做第44页下面做一做的题目。两人板演,其余在自己作业本主做,做完后及时反馈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加以评讲。

2.刚才同学们在做例4时,还有下面几种解法,请大家仔细思考,这些解法是对还是错?试说明理由。

(1)v=sh=5o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2)2.1米=2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3)50立方厘米=0.5立方米

v=sh=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4)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0.00521=0.01051

答:它的体积是0.01051(立方米)。

问:这节课里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七

1、出示圆柱形水杯。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课件显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八

(一)知识与技能

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渗透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转化、测量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建立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转化前后的沟通。

每组一个矿泉水瓶(课前统一搜集农夫山泉矿泉水瓶,装有适量清水,水高度分别为6、7、8、9厘米),直尺。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板书:圆柱的体积。

问: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2、揭题:这节课,我们要根据这些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整板书:用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和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二)探索实践,体验转化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桌子上有一个没有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教师:原本这是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已经喝了一部分,你能根据它来提一个数学问题吗?(随机板书)

预设1:瓶子还有多少水?(剩下多少水?)

预设2:喝了多少水?(也就是瓶子的空气部分。)

预设3:这个瓶子一共能装多少水?(也就是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你觉得你能轻松解决什么问题?

(1)预设1:瓶子有多少水?(怎么解决?)

学生:瓶子里剩下的水呈圆柱状,只要量出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就能算出它的体积。

教师: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直尺)你想利用直尺得到哪些数据?(底面直径、水的高度)

小结:知道了底面直径和水的高度,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确轻而易举。请你准备好直尺,或许等会儿有用哦!

(2)预设2:喝了多少水?

学生:喝掉部分的形状是不规则,没有办法计算。

教师:当物体形状不规则时,我们想求出它的体积可以怎么办?

教师相机引导:能否将空气部分变成一个规则的立体图形呢?

学生能说出方法更好,不能说出则引导:我们不妨把瓶子倒过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瓶子倒置前后,水的体积不变,空气的体积不变,因此,喝了多少水=倒置后空气部分的体积,倒置后空气部分是一个圆柱,要求出它的体积需要哪些数据?(倒置后空气的高度)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小学一年级学生评语 小学一年级学生评语集汇(优秀10篇)

    一个成功的标语可以让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占据消费者的心智。企业标语应该具备激发情感共鸣的能力,让人在短时间内对企业产生好感并愿意与之建立联系。这里为大家整理了

    最新读我的母亲有感(实用8篇)

    安全责任在每一个人身上,我们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如何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系统?在以下的安全标语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宣传是如何贴近现实生活、贴近人们

    2023年晏子使楚教案(优秀14篇)

    小班教案是指为小班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计划和教学指导材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教案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和教学有所启发。晏子使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

    最新跨年迎新的祝福句子(精选8篇)

    无私奉献,共同成长。团队标语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力。以下是一些成功团队的标语,供您参考:跨年迎新的祝福句子篇一1、时光总爱不言不语,不经意间,三月又将悄悄溜走了。

    2023年四年级万年牢教案(大全13篇)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份指导教学的计划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准备一份精确详细的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

    中秋节贺卡祝福语送客户 中秋节送给客户祝福语(优秀10篇)

    诚信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诚信和责任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诚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

    2023年青春的力量 青春正能量语录(优质15篇)

    典礼可以给参与者带来一种庄重和正式的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到庆祝的意义。典礼的仪式流程要合理安排,注意时间控制,使得整个典礼有序、连贯且不失庄重和庆祝的

    银行贷款合同样的 银行贷款合同(通用16篇)

    赠与合同可以是口头协议,也可以是书面合同,但为了避免纠纷,建议当事人书面确认合同内容。以下是一些婚前协议实例的范文,它们可以作为夫妻们起草自己协议的参考和灵感。

    在开工仪式上的讲话稿 开工仪式讲话稿(通用9篇)

    请示可以帮助我们获取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我们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得到认可和赞许。如果请示的事项涉及敏感和机密信息,要注意保密并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请示。以下是

    最新日月潭教案设计(精选15篇)

    教师在编写小班教案时,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安全教案范文,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日月潭教案设计篇一日月潭是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