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念青松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

金融市场涉及到各种金融工具,如债券、股票、期权等,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投资方式。下方是一些经典的金融总结示范,希望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建议和灵感。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一

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subprimemortgageloans,简称“次贷”)是美国金融机构向信用等级较低的购房者提供的一种抵押贷款。美国的利率上升和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是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从至6月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升到5.25%。连续17次加息导致了80%的次级房贷贷款者的每月按揭在不到半年时间里猛增了30%-50%,付不起按揭并被处以罚款的贷款者大量涌现。贷款违约的不断增多使全美多家次级贷款市场放款机构深陷坏账危机。3月13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次级房贷市场出现危机。消息传来,美国股市全面下挫。204月2日,美国最大次级抵押贷款企业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爆发。这一危机扩大并波及到债务担保证券市场,年6月,美国知名的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陷于困境。次月,贝尔斯登宣布两只陷于困境的对冲基金已向法院提交文件申请破产保护。7月至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投资者的担忧,引发了股市和信贷市场的剧烈波动。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次贷危机造成了全球性信贷紧缩,各国央行被迫入市干预。对美国次贷问题的担忧日益加剧,已远远超越了美国银行业和小型专业贷款机构的范畴。

2.1次贷申请人的道德风险。

20至美国推行的低利率政策推动了贷款的增加,过剩的流动性促使物价上升。2003年美国通货膨胀压力显现,为了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美联储从年6月到206月的两年间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利率的上升直接导致浮息贷款利率上调,借款者面临的还款压力骤然增加,与此同时房地产业进入萧条期,贷款申请人很难获得新的次贷,即使出售房地产也不能偿还本息。而次贷申请者大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信用记录也良莠不齐,当他们发现无力还贷的时候,拖欠和违约也就不可避免。即使一部分购房者有能力继续维持还款付息,利率的上升也会削弱其提前偿付的意愿。因此道德风险随着利率的上升逐渐暴露。

2.2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的道德风险。

20以来的房地产牛市使美国投资房产的热情空前高涨,当大多数美国民众形成对房地产市场长期看多的预期之后,房价震荡上升的格局就很难在短期内被打破。繁荣的房地产市场扩大了购房者对房贷的需求,对房贷的需求人群从原来信用较好的高收入阶层扩展到信用等级相对较低的中低收入阶层。这就促使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向中低收入阶层开拓市场。另一方面,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可以通过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将风险转移给投资者,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因贷款占用的资本得到释放,回收的资金可以继续扩大贷款,从而加大了房地产投资者的杠杆的乘数,增加收益的同时也使风险成倍的增长;随着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流动性的增强,它们有能力进行业务的创新,这也使得信用等级较低的中低收入阶层有可能成为次级按揭贷款的贷款对象。因此,一方面由于对贷款客户的争夺,另一方面由于可以通过将贷款进行证券化来转移风险,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没有对贷款申请人进行严格的审核,无视贷款申请人的还款能力,鼓励其对现有的抵押贷款进行过度再融资,甚至教唆贷款申请人通过一些技巧和手段在经济条件未发生任何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信用分数,从而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还有一些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为了扩大业务,未根据有关规定向贷款申请人真实、详尽披露有关贷款条款与利率风险的复杂信息。这都使得次贷工具的风险不断升高。

2.3投资银行的道德风险。

在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流程中,发起人将已发行的贷款“真实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spv),形成与该资产组合的“破产隔离”,投资银行根据该发起人剥离资产的情况对现金流进行重组,设计出与资产组合的特征相匹配的次贷担保债务凭证(cdo)产品。在此过程中,由于cdo产品的设计是以资产组合的特征为基础,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规避风险。但是过热的资本市场使对高收益债券的需求急剧增加,投资银行为了扩大业务,他们会根据不同的信贷标准制定不同的债券条款和利率。此时cdo产品的设计更多地是依据投资者的需求而非资产组合的特征,这就从根本上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2.4机构投资者的道德风险。

投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将面临四种主要风险,即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提前偿付风险。机构投资者运用复杂的`模型和定价工具来评估上述风险,经过计算将次贷定义为低风险高收益的债券而大量增持。但复杂的定价模型也不可能涵盖市场上所有的信息,一旦模型的假设条件不复存在,那么由该模型推导出的理论价值便没有任何的意义。次贷危机是房价改变上涨的趋势引发的引用风险,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对这样的风险估计不足。此外,机构投资者并不完全公开内部核算收益率的模型以及相应得防范风险的方式与能力,因此市场对自身所承担的次贷风险并不了解。

2.5评级机构的道德风险。

信用评级是资产证券化中的重要一环,被证券化的资产组中可能包含众多的单项资产,投资者无法直接了解到投资标的的基本信息,信用评级就成为投资者了解证券风险和收益的重要途径。独立性和客观性是信用评级机构生存的基础,即不被市场的情绪所左右,但是在次贷危机爆发的整个过程中,信用评级机构却没能将市场引向健康的轨道,反而加剧了市场的崩溃。由于评级机构大部分的收入来自发行方支付的评级费用,也就是说评级机构一方面收取咨询手续费,另一方面又对这些产品进行评级,这就出现了委托人和被评估人相同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评级机构难以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此外,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信用评级公正性和客观性降低的一个原因。尽管评级机构十分了解自身设计的评级模型以及如何提高信用评级,但他们在网站上或评级报告中只是简要介绍评级的方法,并不公布评级的数据来源与核心的评级方法。这就导致了评级过程的透明度降低,使得投资者、监管机构与被投资方和评级机构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两端。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和监管当局对评级机构的约束作用减弱,难以阻止评级机构通过设计出高评级的证券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样的信用评级无法保证其应有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6监管机构的道德风险。

监管部门有责任对市场各类参与者进行及时的风险提示,规范各类金融机构,正确处理房地产金融创新和有效管理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原因是监管部门对市场进行早期预警做得不够。

资产证券化本身是一个工具,其结果好坏取决于金融资产质量和整体金融监管环境。由于前些年美国资本市场形势较好,金融机构的竞争比较激烈,使得金融资金流向一些可能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融资或者还款能力比较弱的主体,金融资源获得的难度低于正常标准,这就降低了金融资产的质量。若监管当局采取有效措施,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此次危机的危害还不至于如此之大。但美联储受制于不干涉企业经营活动的惯例,未能及时与相关监管部门合作对已经露出危险苗头的次贷业务进行干预,及时抑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过度放贷和投资银行过度投机的行为,终于酿成危机。监管部门的失职为次贷危机埋下了隐患。

3.1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次贷危机中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和获取信息的高成本,因此解决道德风险的根本途径在于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降低获得信息的成本。因此必须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首先应完善贷款规范,严格审核贷款申请人的财务状况与信用状况,降低日后的违约风险。其次,应促使从事住房抵押贷款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在各类贷款和保险产品的营销中,要向借款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让借款者有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借款人权益的损害。推进标准化的合约、贷款审核程序、借贷标准,规范银行贷款和贷后的服务。最后,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信用评级机构主要通过证券评级和企业资信评估来传递信息、控制风险以降低整个社会的信息成本。投资者的信任是投资行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有来自于专业市场机构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即通过信用评级机构对项目评价认可,将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另外,信用评级机构作为专业性的机构,其收集、传递信息的功能较之其他机构更为迅速准确,能够辅助投资者进行信息分析与决策,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失误,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

3.2强化资本市场监管,防范中介机构道德风险。

资本市场监管能够剔除市场中的不稳定因素,制约影响市场公平的行为,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资本市场监管的重点在于防范中介机构道德风险。这场次贷危机说明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特定的条件下,难免会产生一些参与者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换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影响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及时更新市场规则,积极对市场加以引导,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应严格规范现有中介机构的行为,以建立起一批高质量,具有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的社会中介机构,使中介组织成为一种能真正具有制约力的、公正的社会公众力量,为投资主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构建完善的金融市场准入机制、金融市场行为监管机制和金融市场退出机制。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二

摘要:2007年全球最受关注的事件莫过于美国的次级抵押债务危机,这场原本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按揭市场一个初始规模相当小的信用违约率上升的事件,在不经意之间就已扩散到全球,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恐慌。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心也由此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而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就此被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虽然各方对最终损失的估计不同,但所估算的金额都是极其巨大的。直到目前为止,这场危机仍然还在继续当中。估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些制度可能会因这场危机而有所改变,而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也会有所调整。

关键词: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市场,信用违约率,信用评级公司,监管缺失,结构金融。

2007年全球最受关注的事件莫过于美国的次级抵押债务危机,这场原本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按揭市场一个初始规模相当小的信用违约率上升的事件,在不经意之间就已扩散到全球,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恐慌。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家抵押贷款公司破产,全球最大、最为名声显赫的银行和投资银行(包括花旗银行、jp.摩根、ubs、美林、高盛、贝尔斯登等等)无一例外地遭受到了巨额的损失。而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心也由此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而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就此被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虽然各方对最终损失的估计不同,但所估算的金额都是极其巨大的。直到目前为止,这场危机仍然还在继续当中,其结果究竟如何,还无从知道。但这场危机的影响将极其深远,人们开始反思过去一段时间全球金融市场发展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估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些制度可能会因这场危机而有所改变,而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也会有所调整。

一、居民次级抵押贷款概况。

随着次贷危机在全世界的蔓延,原本并不广为人知的次级抵押贷款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所谓次级抵押贷款是指向低收入、少数族群、受教育水平低、金融知识匮乏的家庭和个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其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信用记录比较差,信用评分较低。

美国的信用评级公司(如fico)将个人评级分为五等:优(750850分)、良(660749分)、一般(620659分)、差(350619分),不确定(350分以下)。次级贷款的借款人的信用评分多在620分以下,在正常的情况下,除非个人可支付高比例的首付款,否则根本不符合常规的抵押贷款条件。

(二)在次级抵押贷款中,贷款/房产价值比和月供/收入比都比较高。

在正常级别的住房抵押贷款中,抵押贷款与房产价值之比(ltv)多在80%左右,借款人月还款额与收入之比在30%左右。而在次级抵押贷款中,平均的ltv平均在84%,有的超过90%,甚至100%。这意味着次级抵押贷款的平均首付低于20%,甚至是零首付。在没有任何个人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银行失去了与贷款人的风险共担机制,其中所蕴含的潜在道德风险是显而易见的。而较高的月供/收入比意味着贷款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有限,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差。

(三)次级抵押贷款的拖欠率和取消抵押赎回权比率较高。

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比较大,违约风险大致为优质抵押贷款的7倍,因此,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比优质抵押贷款要高350个基点左右,且80%为可调整利率。如果在贷款期内,利率持续下降,贷款人的还贷负担将减轻。但在贷款利率逐步上升时,贷款人的债务负担会加重,导致拖欠和取得抵押赎回权的风险加剧。

从根本上讲,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和爆发与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的变动不无关系)。尽管开展时间不短,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在20世纪的发展相当缓慢,规模也并不大。但在进入21世纪后,为应对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的影响,美联储实行了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到间连续25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调低至1%,并将1%的基准利率水平从206月26日到206月30日期间保持了一年多的时间。

尽管,从央行的角度来讲,货币政策“超调”可以为市场应对外部冲击提供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但却在不经意之间,埋下了一个重要的风险隐患。在低利率的情况下,许多商业银行为拓展业务,还纷纷调低了个人抵押贷款的首付标准,甚至出现了零首付的状况,所有这些,都刺激了房地产贷款(尤其是次级抵押贷款)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低利率的环境也刺激了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增加,美国房价一路攀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低利率环境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使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有数据显示,次贷发展最快的时期是2006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截至2006年底,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占美国整个房地产贷款的14.1%,大致规模在1.1万亿到1.2万亿美元。

正如次贷市场的繁荣肇端于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一样,其风险的爆发也正是开始于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不难理解的是,在货币政策收紧时,利率将会持续上升,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大多都是浮动利率(会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进行重置),利率的持续上升会加重贷款人的还款负担。此外,紧缩政策还会减少房地产市场需求,对房价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会降低贷款人的资产净值,降低其的再融资能力,当然,房价的下跌也降低了贷款人违约的机会成本,使信用风险加大。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从年开始,美联储重新进入加息周期,截至2006年底,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将利率从1%提高到5.25%。在随后的时间中,加息的影响逐渐显现,受房价下跌和贷款利息大幅上升的双重影响,次贷市场的风险开始大面积显现。据统计,200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拖欠率达到了13.3%,取消抵押赎回权比率为4%,而与之相对应的正常抵押贷款的拖欠率仅为2.57%,取消抵押赎回权比率为0.5%。

二、次贷危机的传递。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务风险的集中爆发,信用违约率大幅上升。但是,仅仅是次贷损失本身,并不足以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正如前文提到的数据,在2006年末,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余额约在1.1万亿1.2万亿美元之间,即使是考虑40%左右的损失率,其最终引发的损失也就在4000亿美元左右,而美国当年的gdp大约在15万亿美元左右,占比约为2%,与三十年前在美国发生的储贷协会危机还不可同日而语。

但从事情随后的发展来看,次贷危机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储贷协会危机。其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与cdo1等结构金融产品的高度发展相关联。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在以来,cdo产品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而且,无论是传统的高等级的cdo还是中间级cdo,在抵押资产或参照资产的选择上,其风险偏好都有所增强,对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债券(subprimermbs)的配置比率明显上升。从美联储所作的估算看,在20052007年间,各种cdo产品所包含的次贷信用风险敞口要远大于次贷的实际规模。而且,现有的研究也表明,cdo产品的结构设计决定了其受系统性风险冲击的影响要大于其抵押资产,换句话说,在宏观经济政策逆转时,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cdo产品的实际损失要远大于次级抵押贷款。

所有这些,都在无形之中放大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cdo产品交易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型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对冲基金、养老基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抵押/参照资产(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上升的情况下,相关债券大幅减值,而持有相关债券的各金融机构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从2007年3季度开始,各金融机构(截至目前,巨额亏损名单上包括了全球最著名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以及对冲基金等)所遭受的巨额损失开始逐步被披露出来。由于这些金融机构是全球金融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和做市商,其财务困境自然会对其他市场产生连锁反应,引起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上的流动性紧张,投资信心受挫。2008年以来,全球股市都因肇端于次贷风险的金融危机而出现了深幅下挫,财富蒸发数以万亿计。

应该说,美国次贷危机的扩散,向全世界展示了结构金融风险的破坏力。本来是用于分散和管理风险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工具,似乎一下成为了制造更大风险的罪魁祸首。如何去理解这样的角色转换呢?各方的论点不尽一致。但在我们看来,结构金融技术的应用如一把“双刃剑”,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时,结构金融会有效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但如果超过了一定的范围,那么,结构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演变成一场彻头彻尾的,不但无助于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反倒会埋下许多风险隐患,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而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的根源显然就在于过度结构化,而从目前看,造成这种过度结构化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和投资银行出于赢利目的,有过度结构化的动机;二是,信用评级机构对结构性产品信用评级的失误,为过度结构化提供了便利;三是,监管方对相关风险的认识不足,监管缺位,放任了金融机构的过度结构化行为。

(一)银行和投资银行。

一般说来,银行和证券公司可以从cdo交易中获得三方面的好处:一是资产组合管理,即通过资产的出售,达到分散和降低自身信用风险的目的;二是从发起、构建以及销售cdo产品的过程中收取各种手续费和服务费;三是从cdo产品的做市和交易中获取收益。cdo产品最初的发展可能是源于第一个目的,以应对巴塞尔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从最近几年的发展看,银行和证券公司的重心明显已向后两方面转移,将其作为了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bis近期的调查显示,国际大型银行实际进行的cdo交易规模已远远超出其信用风险管理的需要,超过其需要对冲的信用风险敞口的规模已达到50%。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结构金融技术的运用,已超出了其本身的基本功能之外,而成为了大型银行利用市场对cdo产品相关价值评估不完善而谋取自身利益的一种工具。在相关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过度结构化在所难免,风险隐患也就此埋下。

(二)信用评级公司。

以cdo为代表的结构金融产品的设计相当复杂,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很难对其风险/收益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级公司对其评级。研究表明,信用评级机构在cdo对产品的评级总体上是不可靠的。而投资者根据这样的评级来进行投资,遭受严重损失显然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造成信用评级公司评级失效的原因很多,cdo产品信息的不透明给评级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而评级公司自身对cdo产品风险认识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评级公司与发起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存在也可能会使评级工作失去其应有的公正性。无论如何,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评级公司的责难正在不断升级,未来一段时间,评级公司在结构金融方面的工作可能会出现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三)监管缺失。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监管当局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银行和存款机构,强调对机构稳定的监管,而对产品创新多半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但结构金融这一类产品的出现,不但增大了金融体系整体的系统性风险,而且通过提高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而增加了相关性风险,是对金融稳定的一个潜在威胁。监管当局相对放任自流的监管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金融机构的过度结构化行为,由此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

而由于相关监管的缺失,结构金融市场的一些基本信息高度不透明,监管当局在危机发生并扩散时,甚至都很难对其所可能涉及的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做出准确的评估,并采取及时和有效的政策以遏制危机的扩散,而只是在其已经全面爆发时,才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预措施,在时机上多少有些滞后。

总体来说,监管体制建设的滞后,对次贷风险的形成和扩散负有一定的责任,从未来看加强对结构金融产品的监控,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市场纪律,将是未来监管制度建设的一个重点,这对规范结构金融的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三

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美国次级贷款的内容和特点。

次级房产贷款简称次贷,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

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很有诱惑力,因为它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次贷低首付,有的次贷甚至没有首付,这对中低收入者特别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贷款都要有首付,大概占总额的20%~40%,而次级贷款的低首付特点则激起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二是次贷期限长,有的还本息,还款周期长使贷款者压力小。三是次贷利息前低后高,即前2年是低息,后是高息,越到接近20年的时候利息越高。这三个特点使得中低收入者踊跃贷款购房,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一套豪宅最高达到几百万美元以上。

美国开办次级贷款的初衷是好的,旨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买房难问题。这项措施启动后,美国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成功为1000万中低收入者解决了住房问题。在美国,孩子18岁以后基本自立,剩下父母构成了家庭的小型化。次级贷款政策迎合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并较好地满足了美国人旺盛的购房欲望。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次贷刺激了房市,也毁了房市。因为当时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暴涨,信贷双方都有一个心理底线,即最后实在不行就卖房子还贷款,反正也赔不上,结果恰恰就在这里面出了问题,房价连跌了40%,房地产市场因此溃不成军,终于爆发了次贷危机。

二、诱发次贷危机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很多银行都在发行贷款证券(英文缩写是mbs),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英文缩写是cdo),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个债务链,债务链一中断,便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探求原因,主要是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

1.宏观调控力度不当。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之前多次降息,从5%降到1%,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13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到初,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因为利息高了,还贷的成本自然提高,本金滚利息,越滚越大,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易而后又高息还款难,最终引发了危机。

2.房地产市场失衡。美国房地产从20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1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6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始料不及,房价下跌到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引发了金融**。

3.金融机构推波助澜。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竞相炒作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和债券,炒来炒去,炒得扩大化了,波及到全球,把很多国家和银行都卷了进去,从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和风险。美国次贷危机是历史的巧合。现在设想: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三、次贷危机的后果和危害。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1.次贷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小布什希望美元贬值,贬值后会刺激外贸出口,降低进口,减少美国的外贸逆差,这是他的基本立足点。美元贬值以后,美国可以多印美钞向全球输送通货膨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出现了反应,物价上涨、经济放缓。比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从7月21日晚19时开始升值,到4月末已累计升值了18.2%,汇率已突破7元的大关。到20年末,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将升到6.6元,接着继续再升到5元,最后升到4元左右。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压缩出口、增加进口,降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美国打压人民币升值意在减少外贸逆差,内外的原因兼有,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美元贬值,另一端人民币就要升值,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的'升值加快,为全球输送通货膨胀,现在俄罗斯的物价涨得也很厉害,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也都受到影响,物价都在上涨。所以,面对物价上涨,中央提出“两个防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多种经济杠杆调控物价和股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次贷危机引发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之后,美国、纽约和伦敦的期货石油价格最高接近每桶120美元(七桶为1吨),一吨是8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6000元左右。石油是全球的软黄金,经济高速发达之后,石油更是经济血脉。目前,我国每年石油的消耗量是2.7亿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如果石油涨价,会引发我国很多产品涨价,中国的物价就会形成“井喷”效应。现在中石化、中石油天天向发改委反映,我国一半的石油靠进口,如果石油不涨价,就会出现倒挂和亏损,发改委只好让财政给其补贴120亿元,让其别涨价。20我国物价上涨,工业品是石油领头涨,副食品是猪肉领头涨。由于我国垄断产业太多,资源管理不到位,产品成本降不下来,电力、石油、煤炭等资源性的行业都嚷嚷着要涨价,但老百姓又怕涨价,这使国家发改委一手托两家,处在两难的选择中,即一手托企业要涨价,一手托民众怕涨价。若经济问题弄不好,则会引发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3.次贷危机引发很多国家经济减速。由于美元贬值,石油涨价,美国经济发展开始减速。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比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4%,第二季度预计只有1%,预计2008年全年美国gdp增长率为1.5%左右,最悲观的是高盛公司预测只有0.8%。美国、日本、欧盟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都在减速,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四、全球金融系统的新特征。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的金融**,发现世界金融系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把握,具体有四点:。

1.金融系统的整体性。世界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货币的国际化和金融系统的一体化。现在看,全球的金融系统是连为一体的,已经形成一个联动互补的新格局,一个地方出问题,马上会引起连锁反应。这需要我们整体把握金融系统的形势和走向,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待经济问题。

2.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全球的金融资本近100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过剩,大概有8万亿美元的流动资本掌握在一些金融大鳄的手里,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进行投机炒作。其中,有一个金融大鳄叫索罗斯,他的手里有上千亿美金的“热”钱,的时候,他看到亚洲的金融市场刚开放,也很脆弱,就到泰国去了,在金融市场搅动一番后抽资脱逃,致使泰铢当天贬值,并引发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险,中国的香港也深受其害。

国际游资多了以后就会到处窜,像老鼠一样哪有窟窿就往哪里钻,所以金融系统开放后要更加注意安全性。现在看,几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是国际游资投机形成的。比如19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风险,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巴西的金融**等,都是国际游资的流动带来的后果。在我国,这些国际游资基本上会炒四个“市”,都很有规律。第一步是炒期货市场,通过赌博抬价,把国家的物价系统搞乱;第二步是炒股票市场,把股市烘起来,出现股市“泡沫”,到高位之后再抽资逃跑,套住的是中国的股民散户;第三步是炒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泡沫”后再抽逃;还有一些高手进行第四步,即炒外汇市场,在汇率浮动中挣钱。这些金融大鳄在期市、股市、房市和汇市这“四市”上做文章,投机炒作到一定程度,把老百姓和股民的钱换成美元揣走了,留下的是金融灾难,这已成为一种定式和基本规律。

3.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某个环节有了风吹草动,马上形成一种“蝴蝶”效应,整个金融系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它是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这种大趋势无法遏制。虽然次贷危机本身仅仅几千亿美元,但全球都受影响。我国的股市离美国很远,但也受到了波及。股民是炒信心、炒预期,如果信心和预期都没了,股市也就跌惨了。现在看,这次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形成一种灾难,就是由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带来的。

4.金融波动的周期性。金融系统的运行具有周期性,只有认真了解和把握,才能未雨绸缪,驾驭金融形势的变化。从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开始,我们就知道资本主义有经济危机,危机时会出现牛奶过剩倒到海里、产品积压卖不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和物价飞涨等现象,这是那个年代初级阶段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型的危机,这是即时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到今天,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发生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所以金融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由过去的生产过剩型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这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规律。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周期性的规律,比如经济过热,基本上是8—出现一次。1982—1984年,我国出现第一次经济过热,进行了治理整顿;1994年,出现第二次经济过热,进行了第二次治理整顿;2006年末,出现第三次经济过热。我国股市也呈周期性变化,基本上是五“熊”三“牛”,股票行情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些都是辩证的。现在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周期性,准确把握经济走向和规律,从而做到未雨绸缪,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美国看市场经济的优势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用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产权多样化,鼓励竞争,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但是,市场经济也有负面效应,会周期性地出现一些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经济的主要危险是通货膨胀,因为当时是短缺经济,经常供不应求,物价自然就会上涨。市场经济有通胀,也有紧缩,二者交替进行,但主要危险是通货紧缩,即生产过剩、物价低迷、消费不足。在—20期间,我国经历了8年的通货紧缩,经济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目前,我国又一次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但要注意调控的节奏和力度,要“点刹车”,不能“急刹车”,“急刹车”容易造成翻车。如果长期过度地紧缩银根,那么到末,我国有可能重新滑入通货紧缩,5年内经济将无法有大的发展。不能一放就胀,一紧就缩,这几年我国一直是这么周而复始地走这条路,现在要注意掌握调控的力度。如果再次出现19的那种通货紧缩,我国就难办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再加上弱势群体多,如果经济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那么很难保就业、保稳定,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四

1.什么是次贷危机。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和国人不同的是,他们提倡的是用明天赚到的钱来支付今天的消费,甚至用几十年后的钱来消费。但是,因为房子相对来说还是一笔比较大的开支,很少有人会全款来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的贷款,这和我们国内的情况还是近似的。在美国的信贷市场会根据用户客户质量而被分为三类,而那些收入证明缺失,或者负债严重的客户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开始,美国的房价开始飞速上涨,许多家庭都很难申请获得优级贷款,于是次级贷款开始受到越来越多购房者的欢迎。而贷款方为了分担风险,于是新的金融衍生品cdo(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出现—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而对冲基金凭借其可以用低利率向银行借款的优势,大举持有了cdo债券。因为利率差而大为赚钱的对冲基金引起了投行的注意,于是,投行也开始持仓对冲基金。而对冲基金又将手里面的债券抵押给银行换的10倍的贷款,然后继续购买投行的cdo债券。论文发表。于是投行开始发行新的衍生品cd来为cdo投保,每年从cdo中拿出一部分钱来作为保金给保险公司,由双方来承担未来的风险。因为有了保险金的存在,当亏损发生的时候,是用保险金垫付的,当保险金亏完了,投资的本金才开始亏损。论文发表。于是各种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都开始纷纷持仓。发行的规模超过了保证金的数百倍。

当美国房地产从顶峰种种摔下来之后,这条“金链”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间到了之后,普通民众开始无法偿还贷款,贷款公司倒闭,对冲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同时投资对冲的各大投行也开始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都被套牢,无法偿还房贷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2.我国金融市场现状。

在之前的中国社会,中国人都喜欢存钱,人际金融交易都是以人格化的隐性方式实现。养子就是为了防老,孩子就是保险品、信贷品和养老投资品;朋友,亲属之间的“帮忙”就是一种经济学上的跨时间等价交换,不同的是,不是以金融合同而是以“人情”的形势记录。

随着现代法治制度的发展,现代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脱离了血缘和感情因素,以金融契约执行的金融交易开始出现。因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还是将存钱作为备用资金的主要来源。不同于美国政府的借贷发展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通常都是国库充裕,不愁钱花的。也是这个原因,让中国的资金流通大部分掌握的在统治者的手上,因此也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直到九十年代后半期,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工具陆续出现,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放弃了铁饭碗的大锅饭,而选择了下海经商。改革开放之后,金融资本市场确实也造就了不少富翁。

但是随着投资环境的逐渐恶化,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企业家也开始做起了“另类生意”,不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的扩张和创新上,而放去了金融资本市场,做起了“大股东”,这也是情有可原,相对于“大投入,少收回,周期长”的实业,“大投入,高收入,周期短”的特点的股市和楼市具有了相当大的吸引力。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繁荣充分体现了全民对资本市场的空前热情,而这个时候,楼市作为二线战场也开始了空前的火爆。于是中国一线城市的楼价开始飙升,购房热潮空前。

3.金融市场将走向何方。

到了的第一季度,我国房价仍然在不断上扬,通胀压力迫使央行持续加息,而我国的贷款并没有信用分级,对于客户还款能力和实际收入并没有实际的评估系统,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失业率的增加或者收入减少,再加上多次的`加息让住房按揭贷款正慢慢走入违约高风险阶段。这和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前期的宏观环境都十分相似。

如果危机爆发,购房者无法按期还贷,房子有可能被回收拍卖;房地产商急于将手中的成屋出售来换取流动性,会不得不降低价格来销售;投机分子也会在这个时候抛售手中囤积的现房来回避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这样市场上的房屋供应量会大幅上升,而政府已经开始进行对非理性的房价开始实施宏观调控,控制信贷规模,提高贷款门槛,购房者开始普遍持观望态度,选择暂缓购买,从某种意义上减少了短期的房屋需求。房地产将进入恶性循环。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将包括:购房者贷款,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房地产建筑商的贷款。一旦购房者无法按时还款,地产商破产,建筑商将不能从地产商那里得到资金也无力还款。论文发表。这将导致银行产生大量坏账,流动性严重不足,严重的话甚至会遭到挤兑。

对此,国家只是一味利用政策和加息这些治标不治理的方法是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通常是政策暂时解决了当前的问题,随之其它因为政策而才产生的问题也随即而至。应该从各个层面来慢慢渗入缓解当前的经济形势:

a.减免税收,加强民间资本的流动性,给予民间资本更大的自由度。实现真正的藏富于民。

b.逐步建立完善的法制体系来保障创新性产品的权益,鼓励创新,让中国企业可以借由此次机会开始产业链转型,从加工密集型产业转向科技创新性。

c.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近一段时间,政府出台了一些列的住房保障制度,如廉租房管理办法,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都是很好的保障政策。

d.完善税收体制。让房地产随手在房地产开发,交易和保有等环节合理分摊。而现在物业税已经提上日程,准备试点出台,这将迫使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向健康、规范,而房价也会逐渐走向理性。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五

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看法都认为,这场危机主要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华尔街投机者钻制度的空子,弄虚作假,欺骗大众。这场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其背景是70年代的经济滞胀危机,内容主要包括:减少政府对金融、劳动力等市场的干预,打击工会,推行促进消费、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的经济政策等。

一、为推动经济增长,鼓励寅吃卯粮、疯狂消费。

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历来重视通过消费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亚当斯密称“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导源于一种以城市享乐生活为特征的高度世俗化”,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奢侈消费在表面上促进了生产。

二、社会分配关系严重失衡,广大中产阶级收入不升反降。

近三十年来,美国社会存在着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美国老百姓超前消费,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却一直呈下降态势。据统计,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美国的平均小时工资仅仅与35年前持平,而一名30多岁男人的收入则比30年前同样年纪的人,低了12%。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流入到富人的腰包,统计表明,这几十年来美国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但收入却不见增长,与80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密切相关。

三、金融业严重缺乏监管,引诱普通百姓通过借贷超前消费、入市投机。

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后,美国一直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宽对金融业的限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和所谓的金融创新。例如,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加恩-圣杰曼储蓄机构法》,给与储蓄机构与银行相似的业务范围,但却不受美联储的管制。根据该法,储蓄机构可以购买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发放商业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甚至购买垃圾债券。

另外,美国国会还先后通过了《1987年公平竞争银行法》、《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方案》,以及《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等众多立法,彻底废除了1933年《美国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基本原则,将银行业与证券、保险等投资行业的之间的壁垒消除,从而为金融市场的所谓金融创新、金融投机等打开方便之门。

在上述法律改革背景之下,美国华尔街的投机气氛日益浓厚。特别是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上弥漫全社会的奢侈消费文化和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为普通民众的借贷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特别是,通过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的神话,诱使大量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纷纷通过按揭手段,借钱涌入住房市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表面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对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也造成严重影响。有学者指出,“技术层面上早该破产的美国,由于欠下世界其他国家过多的债务,而债权国因不愿看到美国破产,不仅不能抛弃美国国债等,甚至必须继续认购更多的美国债务,以确保美国不破产”。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六

哎,如今的金融危机呀,弄得人心惶惶,每个人每天都提心吊胆地工作,就怕稍微一不留神,就被老板炒了“鱿鱼”。就连我这个“小厨子”每天也不得安宁。自从进了“中等食府”工作,每天做得“菜”就更多了,而且不光每天的“家常菜”要做得好,一月一度的“食府菜色考评”也要命得很,每间厨房里的厨子们都在不停地攀比着,那种压力,紧绷着我们身体里的每一根筋。总之,作一个厨师不容易,要作为一个“有才”的厨师更不容易。

其实,进入“食府”的厨师们每天做得“家常菜”都差不多,所以今天就由我来向您介绍一下“食府”的金子招牌菜—夜猫汤。要做一道好菜,选好料是极为关键的。首先,我们先到超级市场去“买”菜料,这个超市的名字就和如今的seven-eleven一样红火,它就叫做—学校。是不是感觉很亲切呢?而且,一定要到这个超市里去买,不然做出来的味道就不正宗了。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摊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每一个摊子上都要取一点菜,千万不要偏袒哪种菜。如果有哪一种菜不会使用的话,就要赶快去问售货员,要是等到晚一点售货员下班了,就问不到了,会导致这份菜做得不好吃。采购完毕之后,我们就可以回家,亲手熬制我们的“夜猫汤”了。

首先,将各种菜的使用说明书再研究一遍,以防在熬制的时候用错料。我一般都先熬比较难熬的菜,象数学呀、物理呀、化学之类的。这些菜都很费时间、费体力、费脑力,特点就是三费嘛。而我一般先熬“大件”,象学科书、练习册,这种难啃的硬菜就要先熬,它们很费火候。哎,又是一费呀!

然后呢,就轮到文科菜了。一般的文科菜都好熬,只要丢进大口锅,咕嘟一下就好了。可是,要是运气不好的话,就要加很多的附料来调味了,字典、辞海、录音机、原声磁带,统统都得丢进大熬锅。其实这些菜料还算是好处理的呢,比较难处理的就要算是背书了。这块硬菜对我来说可是又臭又硬又不好啃。文科菜的特点就是“三又”呀!

夜色愈加深浓,月光愈加明亮,对面高楼的灯光几乎都暗淡下去了,只剩下我左手边的小台灯耀着刺眼的白光,瞪着眼,张着嘴,呲着牙,嘲笑着我。在它的嘲笑声中,我的“夜猫汤”也愈熬愈香醇,愈熬愈醉人。只剩下最后一点地调味了,加油,坚持,顶住。可是浓汤的“香味”向我袭袭飘来,眼皮越来越重,大脑已成混沌状。不行,不能倒下去,只剩下一点点了,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我艰难地移动着已经麻木了的右手,仅用着残存的力气,把语文听写改错,数学卷子,化学方程式练习,地理四球图练习片子全部扔进大熬锅。

熬呀,熬呀,汤是越熬越深,越熬越黑,越熬越静。而我,则爱钟表指针指向凌晨两点时,带着熊猫圈,扑通一声,倒在的大床上。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七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8年6月。

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

毕业年月:7月。

最高学历:硕士。

毕业学院:昆明理工大学。

居住地:湖北省武汉市。

籍贯:湖北省武汉市。

求职概况/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全职。

期望月薪:面议。

期望地点:湖北省武汉市,云南省昆明市。

期望职位:财会金融。

意向概述:财会、金融类。

教育经历。

9月-207月昆明理工大学企业管理(金融方向)硕士。

9月-207月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本科。

自我评价。

四年的大学生活尤其是担当摄影记者的经历,养成了我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培养了我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热爱生活的我,有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乐观向上,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做事踏实,勤奋好学。同时也坚信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工作实践经验。

3月-206月新华人寿保险云南分公司计划财务部出纳会计轮岗。

10月-年2月武汉天一商务咨询公司撰写人。

6月-208月东海证券武汉市建设大道营业部后台管理员。

6月-208月建设银行武汉市汉阳分行大堂经理。

校内职务。

年9月-7月团刊《汤逊湖》摄影记者、摄影协会副部长湖北经济学院。

年9月-2012年12月组织委员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手机: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八

摘要: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投资银行治理结构存在的严重缺陷,对此美国政府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调整,包括重视投资者利益、由分散的股权转向银行控股制、金融监管架构改革、限薪和高管薪酬改革等。以美国为鉴,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机制,一方面企业应将科学决策、审慎经营、严控风险、严格监督理念融入公司治理机制;另一方面政府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只有内部、外部共同治理,公司治理效能才能充分发挥。

关键词:投资银行;治理结构;金融监管。

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美国次贷危机其根本原因是美国投资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问题。分析美国投资银行治理模式的缺陷以及危机发生后美国公司治理的重大改革,对完善我国投资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有重要启示。

一、美国投资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缺陷。

1社会责任感缺失。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导致的,尤其是银行主导的金融业。在美国长达的经济繁荣中,投资银行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稳健、保守与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为了追逐短期暴利,不惜损害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投资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而推出次级贷款,同时又为了规避风险将贷款出售;投资银行将贷款打包出售给更多的投资者。如设计出各种复杂的不透明的衍生产品,未向投资者进行必要的风险揭露,而是以卖出产品为最高目标,以至于广大投资者在危机中蒙受了巨大损失。投资银行盲目的金融创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没有发现金融创新中的不足,探寻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忘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金融风险的管理技术和制度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负面影响的不断积累导致了自身经营的危机,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样的公司文化与现代公司治理中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最终目标背离甚远。

2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导致内部人控制。美国投资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重要特点是:股权结构极为分散、股权具有高度流动性、股权集中度较低。美国投行股权过于分散,形成“强管理层、弱股东”。如表1所示,在美国前五大投行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超过5%的只有一家;十大投行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超过了5%的也只有3家,其中高盛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仅为1.72%。在这种高度分散化的股权结构下,单个股东的作用有限,股东的“理智的冷漠”和“搭便车”导致的`结果必然是经理层监管的缺失,使经理层有机会投资于短期高风险的证券。当治理成本大于收益情况下,股东更倾向于通过在市场上“用脚投票”来间接参与公司治理,使投行的股权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股权过份分散直接导致了股东对公司控制力和决策权的下降,而公司内部人员持股上升则削弱了传统的委托代理所产生的制衡作用,导致内部人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的道德风险。以雷曼兄弟为例,公司内部人员持有公司1/3左右的股票,为了追求短期收益,管理层和员工疯狂地进行投机套利活动,较少考虑甚至不惜牺牲其他股东的利益。

3董事长兼ceo制度,导致“内部人控制”。公司决策高度集中是美国投资银行治理模式的显着特点。大多数美国投资银行内部实行董事会统一领导,公司内部没有与其相制衡的内部机构,公司决策权高度集中于董事会。董事会既是监督机构又是决策机构,这样的内部组织结构使公司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形同虚设。由于美国没有从法律上限制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美国投资银行纷纷选择了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制。权力过度集于个人,在加快公司决策效率的同时,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即容易产生经理层(ceo)的滥权,尤其是董事或高管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而可能严重背离其应尽的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4监管部门对投行的监管缺失。近30年来,金融创新的结果是买卖的链条越拉越长,分散的范围越来越广,交易完成后,最终的投资者和最初的借款人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例如,引发本轮危机的房屋次贷产品,从最初的房屋抵押贷款到最后的cdo等衍生产品,中间经过借贷、打包、信用增持、评级、销售等繁杂阶段,整个过程设计有数十个不同机构参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非常突出。投行的奖金激励方式也极大地助长了高管层的道德风险——为追求高额奖金和红利,无视审慎性要求,盲目创新业务。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金融监管严重滞后。监管部门的监管模式还停留在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和风险的水平上,忽视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对这些复杂的创新产品所暗藏的巨大风险缺乏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手段。而且各部门、各产品的监管标准不统一,甚至危机发生后监管部门才发觉他们的规则完全不适应已迅速变化了的金融系统。另外,一方面美国监管体系机构太多,权限互有重叠,另一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监管盲点。例如。像cdo(债务担保证券)、cd这样的金融衍生产品,到底该由美联储、储蓄管理局,还是证交会来管没有明确,以至于没有谁去管。

5失当的薪酬体系。薪酬制度是激励约束制度的核心。美国投资银行治理机制中董事高管的薪酬或激励机制有两大特点:一是没有立法约束,公司法一般没有关于董事高管薪酬或激励机制的强制性规则;二是薪酬奇高或激励机制配置极不合理,考核指标仅与短期绩效挂钩,而与风险无关。这种薪酬制度促使公司追求快速和看似容易的金融回报,且容易对市场过分乐观,缺乏长远的思考,无法保障对公司风险的谨慎管理,更无法充分考虑全球市场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利益。美国激励方式以股票期权形式为主,其负面效应导致公司高管根本无视股东和公司长远的发展,而更多追逐短期效益,甚至不惜突破道德底线,进行各种短期获利投资的行为。

二、美国公司治理的重大调整。

针对此次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投资银行治理结构的严重缺陷,美国政府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调整。

1重视投资者利益。美国这次公司治理改革主要方向之一就是要重新强调股东的价值,通过股东价值的回归使投资者恢复信心。美国政府对此提出两个对策:(1)加强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从原则上考虑,信息披露首先要透明,其次是要进行恰当的会计信息披露,力争能公正和准确地显示业绩;从内容上来考虑,信息披露内容有扩大化的趋势。在信息披露的时间上,主张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由定期披露制度走向信息披露制度。(2)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加强会计监督,强化信息披露,完善公司治理,防止内幕交易。随着对美国公司治理监管的加强和重新树立的法律威慑力,中介机构与美国公司之间的制衡机制将逐步恢复,中介机构将踏上理性的回归之路。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再次被提升至重要地位,其有望继续成为投资者可以依赖的第一道防线。

2分散的股权转向银行控股制。9月21日,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变身后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不仅可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以吸收储蓄存款,拓宽融资渠道;还可享受与其他商业银行同等的待遇,获得申请美联储紧急贷款的永久权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后,两大机构将更多地依赖于个人存款从而杠杆比率会逐渐降低,意味着更小的风险和更高的稳定性。未来美国投资银行在严格的监管框架下将不可避免地失去原有的高效率和灵活性,而银行控股模式也将使美国投行的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

3金融监管架构改革。美国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过去曾经被人们推崇的美国分散制约式的功能型监管体系在危机面前漏洞百出。未来,随着独立投行模式向全能银行模式的转变,美国投资银行的监管者也将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转变为美联储。6月17日,美国前总统公布了金融监管改革计划。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是扩大美联储的权力,美联储负责监控大银行,监测金融系统风险,监管一旦倒闭将会危及整个银行体系的企业,其中包括传统的银行以及通用电气和汽车公司所拥有的重大金融业务;二是财政部将有权接管重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审批美联储所发放的紧急贷款;三是推出大银行破产的可行机制,政府将有权接管倒闭机构;四是设立一个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机构”。

4限薪和高管薪酬改革。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纷纷出台高管限薪令,以期规范高管薪酬体系,平息公众指责。根据美联储的“薪酬指引”要求,28家大型银行自行设计不会引发过度冒险行为的薪酬计划,但有关薪酬计划要得到美联储批准才能实施,同时,“薪酬指引”还将涵盖其管辖内的近6000家银行,其中包括并未接受政府救助的银行。而按照财政部的“减薪计划”,接受政府金融救助的7家企业25名高管的工资削减90%,包括各种补贴、分红在内的总薪酬须削减一半;不仅如此,7家企业的175名高层执行人员的现金酬劳将被股票取代,而且这些股票不准立即出售。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九

哎,如今的金融危机呀,弄得人心惶惶,每个人每天都提心吊胆地工作,就怕稍微一不留神,就被老板炒了“鱿鱼”。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金融危机议论文,仅供参考。

其深沉原因。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因深陷越战的泥潭没脱身的希望从而发明金融债务工具:美国政府全力运作,使得取代了黄金的地位,并且迫使世界主要银行接受购买美国国家债券作为信用储备。这意味着,美国不必出售其黄金储备以及任何其他有形有价的资产,仅通过发售美国债券就能换得大规模的外国贷款。当美国债务被外国主要银行当做财富来储存积累时,美国一旦缺钱,只要通过印刷一批此类债券,外国的资源和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再就是中国在随后30年成为世界上位居第二的持有美元和美贷最多的国家。而且美国的经营和消费都是虚拟的债款。

华尔街的股票近八十年来又出现了暴跌势头,全世界十几万美元瞬间蒸发。而美国的“金融风暴”也危及到了欧洲,冰岛险些出现国家破产的尴尬处境。自打这金融泡沫破碎后,冰岛居民只好重操狩渔旧业。

金融风暴的根本原因就是房地产,美国房价持续走高,致使贷款的人无能力还款,而房价拍卖却买不出去,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致使银行等一些投资公司资产周转不开,致使公司倒闭。雷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加之政府监管力度底,华尔街终于出现股市暴跌的局面。这种局面甚至波至到了中国。中国的深指从64点到了如今的148点,这风暴比20xx年的还剧烈。

1939年的经济萧条肯定不会出现,但这样的经济体制太危险,必须改革,否则普通民众肯定承受不起的。

只希望国与国之间共同协商,摆脱此次危机。

金融危机看起来离我们大学生很远似的,电视天天报道、报纸日日登载、大家时时谈起,其实我们中有些大学生听的太多、看得太多、说的太多而想的太少。其实,金融危机情系我们当代大学生!

有时候在我们抚州这个偏僻的地级市里,受金融危机的程度看起来不是很大,表现的也不是那么明显。即使受金融风暴席卷抚州的房价已经大跌、股市正处于低迷,但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又有何影响呢?其实不然。

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当然大学生就是社会的一部分了。在全球再次的金融风暴到来时,经济又一次大萧条,面对的是就业岗位减少、公司的大面积裁员等等问题。这种后果是非常可怕的,相信大家都看过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那就是金融危机的真实写照。相信,写到这我们一定会说金融危机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

大学生是为人子为人女,当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影响了你父母的月薪甚至就业时,难道你能说你跟金融危机没有关系吗?大学生作为有素质有文化的年轻人,当看到全球经济极度低迷、市场即将崩盘,难道你能无动于衷这次金融危机吗?其实我们都不能。

就说大学生的就业,这应该是大学生最关心的事了。因为关心,所以在意;因为在意,所以重视;因为重视,所以理解。这就是从关心到理解的过程。

据报道:“眼下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波及全球,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受到影响比较大;另一方面,很多赴美留学的中。

国学。

生可能会选择回国就业,这势必会加大国内高端人才市场的竞争。”专业人士也分析到了这点,更说明金融风暴在危机我们当代大学生了。美国是教育大国,是人才的摇篮,更是全球的经济轴心,美国经济萧条了,世界能毫发无伤,想到未必吧。报道中说了好多“海归”要回国就业了,对我们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将是一种挑战。当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过分悲观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大学生自己要有紧迫感啊。是时不待我啊,而不是舍我取谁啊;是毕业先找份安定工作,而不是这山望到那山高啊;是增强自我素质,而不是抱怨生不逢时啊。

大学生和金融危机是天涯咫尺又是咫尺天涯。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十

摘要:由美国银行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银行业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金融监管制度、超前消费和自由经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了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结合国内金融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我国银行业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第一,金融监管制度缺陷。美国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由次贷危机引起的,但其根本原因则是美国金融业严重缺乏监管,内部管理机制失误造成的。美国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和长期维持的宽松货币环境有直接关系。

第二,超前消费陷阱。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主要依附于消费,使得经济基本面发生了问题。为推动经济增长,政府鼓励寅吃卯粮、疯狂消费,引诱普通百姓通过借贷消费。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上弥漫全社会的奢侈消费文化和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为普通民众的借贷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

第三,对自由经济的过度迷信。客观而言,新自由主义改革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无休止地把这种自由主义政策推向极端,必然会给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威胁和破坏。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209月以来,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严重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世界银行业是受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我国银行业也遭受到直接、间接的损失和安全性威胁。

第一,我国银行业受到的直接影响。

(一)风险头寸暴露有限,但不能忽略危机继续扩大的风险。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部分美元债券投资暴露于风险之中。我国商业银行持有的美国相关债券风险暴露有限,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投资大部分是美元资产。如果有更多的海外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国内商业银行持有的外币债券依然面临较大的损失风险。

(二)资产质量及流动性受到影响。

随着危机蔓延和向实体经济渗透,整个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下降。首先,我国中小企业大幅倒闭,据统计数据显示,年上半年我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1万多家4。其次,随着市场的急剧萎缩,中国钢铁、焦化等行业一批企业目前正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虽然政府出台了振兴经济的措施,但是短期内金融危机的影响难以避免。

(三)中间业务收入受到影响。

金融危机向全球市场渗透,更多的国家加入到降息拯救经济的行列,美元、欧元、澳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较大,这些因素导致银行外币资产经营难度加大,外币汇兑风险不断增加,外汇理财产品也呈规模大幅减少、预期收益率和期限缩短之势。同时,由于金融危机波及我国资本市场,导致期货市场和股市大幅下跌,基金和人民币理财产品等销售情况也不尽人意,这些必将减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

第二,我国银行业受到的间接影响。

(一)金融监管加强对商业银行产生限制效应。

随着这次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深化,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必将进一步加强对各商业银行的监管。其一是全面进行资本监管,并运用新分类方法进行资产分类,对商业银行风险资本计量、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施行全面监管。其二,商业银行将按国际管理进行信息披露,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透明度,并按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报告真实数据。这将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最后,监管部门必将实施强有力的控制措施,使银行能利用新型金融工具较好地分散经营风险。

(二)国内经济环境恶化对银行资产负债的约束力更强。

美国金融危机的恶化及其在国际间的蔓延,通过贸易等渠道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增长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理论上,在国家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环境下,企业盈利能力将会下降,部分企业甚至会停产,违约率将会上升,必然会恶化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于是在资产质量下滑、被迫提取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的同时,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方面也将更为谨慎,贷款规模增速也将放缓,盈利也随之下滑。

(一)密切关注危机对银行业的影响。目前来说,我国银行要重点加强对受金融危机冲击的行业以及相关产业各主体的信贷风险的监控、分析和管理,建立分析指标体系和快速识别、反馈机制。密切关注贷前审查、抵押品的价值变动和把握第一还款来源等各项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积极进行贷款催缴和对倒闭企业的资产处置等,保证最大限度收回贷款,切实防止不良贷款反弹。

(二)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我国各商业银行要把依法、审慎、稳健经营作为立业之本,积极执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有关规定,增强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毫不动摇的坚守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的底线。要把风险控制和防范放在首位,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在体系设计思路上,以过程为控制对象,在业务和管理过程中控制风险;从风险管理的逻辑结构上,通过风险管理目标与政策设定、风险监测与识别、风险评估与定价、风险处置、风险管理评价与持续改进、信息交流与反馈等六大块构建风险管理流程。

(三)加强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和深入产权制度改革,将政府持有国家股的股权结构变为以法人持股为主的多元化股权结构模式,使自身真正从政府的保护中脱离出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规范和完善我国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由董事会制定明晰的经营目标,同时重视管理者的水平和监事会的作用,并防止“内部人控制”,使银行更有效率地运作。

参考文献:

[2]周殿昆.美国金融危机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消费经济20092.

[3]郑新广,刘义成.金融危机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新经济20092.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十一

摘要: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可以预见,危机的演变以及各国的应对将对全球金融、经济乃至于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目前美国的金融风暴与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是否存在某种相同之处呢?通过这两次危机的比较分析,探讨全球化形势下金融危机的应对与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金融危机;失衡;金融衍生品;监管机制;多极化制衡。

1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当前金融危机爆发原因之比较。

1.1相近之处。

1.1.1本质都是经济失衡的表现。

危机的爆发本质上都是由失衡产生的,每次危机的解决都是对失衡的一次纠正。失衡的本质就是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运行常态和基本规律之一。不同时期的失衡有着不同的表现,当不平衡积累到十分严重的程度时,就会以危机的形式释放出来。因此近20多年来,全球失衡就与金融危机如影随形。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是政府对国际收支短期平衡与长期平衡的关系处理不当。在长期国际收支平衡缺乏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就试图开放资本项目来实现短期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国内经济的均衡,这样做是很容易导致外国投机资本侵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对于一国的汇率往往具有助涨或助跌的作用。而这正是投机资本大量进入的国家极易发生货币或金融危机的原因。

当前金融危机实质反映了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由于贸易分工和金融分工不断深化引起的全球经济金融结构失衡。危机的爆发就是对全球分工体系中的贸易分工和金融分工严重失衡的一次总调整。

在全球化浪潮中,分工将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分裂成三类国家: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资本和消费型国家,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生产型国家,以中东、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资源型国家。这样,美国、亚洲新兴国家、石油国家就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三极,后两类国家靠输出廉价商品、劳务和资源,创造了大量的“商品美元”和“石油美元”,形成了“美元一石油美元一商品美元”的三角关系,使全球供需和分工体系维系在“脆弱的均衡”上。于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由于贸易分工和金融分工不断深化,出现了全球经济金融结构的失衡。只有有效缓和乃至改善全球经济失衡的痛苦局面,全球经济金融才能真正从危机中走出。

1.1.2经济发展过热,经济结构与运行方式的不合理是内在原因。

东南亚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经济增长较快。但高速增长积累起一些严重的结构问题。这些国家迫切地推动经济增长,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投资和生产大量过剩,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能;同时,这些国家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过分依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因为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居民大手大脚地借债消费,国家也鼓励大规模借贷和超前消费。加上全球化的趋势,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它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近年来,个人消费支出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了70%的历史新高。美国自1992年开始,经常账户余额已持续呈逆差状态,-间经常账户逆差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7.36%。从末到底的6年中,美国个人积累的债务更是达到过去40年的总和。美国政府和社会近年来一直是在债台高筑的危险状态下运行的。

1.1.3政策不当,银行不良住房贷款的全面爆发促使危机产生。

过分依赖外资是东南亚经济中的弊病。泰国银行从外国银行借来“短期贷款”,然后借给国内房地产商“长期贷款”。该国还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如此,当外资纷纷撤离时,构成了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强大压力。此外,由于一些银行擅自放松向房地产业贷款的标准,致使大量资金变成呆账。这就增加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最终导致一些金融机构濒临破产,一场严重的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随之爆发。危机首先发生在泰国,迅速蔓延到其他东亚经济体。

美国政府政策的不当为当前的危机埋下了伏笔。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虽是私人持股的企业,但却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特权,因而其发行的债券与美国国债有同样的评级。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在货币政策宽松、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两房”的隐性担保规模迅速膨胀,其直接持有和担保的按揭贷款和以按揭贷款作抵押的证券由1990年的7400亿美元爆炸式地增长到20底的4.9万亿美元。在迅速发展业务的过程中,“两房”忽视了资产质量,这就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潜在诱因。

此外,从201月至6月,为阻止美国经济下滑和刺激经济恢复增长,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至仅为1%的历史最低水平,并将这一超低利率水平维持了1年的时间。这种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的环境降低了借贷成本,刺激了房地产业的膨胀,促使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对未来房价持续上升的乐观预期,又使银行千方百计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上。但之后随着以来美联储的连续17次提息,使利率由1%提高至5.25%,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高利率使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甚至导致其断裂,进而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波及整个金融市场,并最终导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

1.1.4房地产泡沫膨胀是首要表现。

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据统计,泰国金融机构实际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约占其贷款总额的50%,马来西亚占29%,印度尼西亚占20%,菲律宾占11%。房地产业泡沫膨胀严重。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也使资本流动能力增强,带来对危机进行防范和治理的难度加大、危机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等负面影响。

(1)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金融创新”没有得到有力约束。

在市场起主导作用的背景下,以负有维护美国经济整体稳定重责的美联储为例,它只负责监督商业银行,无权监管投资银行;而负责投资银行的监管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只是在20经过艰难谈判后才获得监管权的。由于缺乏监管,金融领域的“创新”泛滥。

金融评级机制的严重失误。评级机构在工作上出现了严重失误,因为它们认为这些结构性的债务产品与企业债券类似。实质上,不同的债务抵押证券具有不同的风险测评,应该加以区分地进行评级。结果,对债务工具的错误评级导致了错误的定价,很多问题债券、问题银行能够长期被评估为“优等”。

由于国际金融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而美国又无视一些国家多次提出的加强监管的建议,因此,整个国际层面也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

(2)美国的金融衍生品过多掩盖了巨大风险。

传统上,放贷银行应该把贷款记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并相应地把信用风险留在银行内部。但是,美国的银行却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转换成证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各类投资机构购买,这样就把原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贷款资产移除报表,并以此转移相关风险;而投资机构再将其打包、分割、组合,变身成新的金融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这样资产证券化的结果就是银行看似把风险已经完全转移给了其他金融机构,得到了一笔“无风险”的类似于手续费的收入,而这种无风险收入进一步刺激了银行从事这种业务。

由此,金融日益与实体经济相脱节,虚拟经济的泡沫日益膨胀,投机行为兴起。起初1元钱的贷款可以被逐级放大为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的金融衍生品,金融风险也随之被急剧放大。当这些创新产品的本源——次级住房信贷资产出现问题时,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就必然坍塌,从而引发连锁效应,造成金融危机。

从影响范围与程度来看,亚洲金融危机始于7月泰国泰铢的暴跌,随后迅速扩散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韩国。19,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都陷入了负增长,同时,新加坡、日本和香港的经济也近乎零增长。台湾的经济增长没有受到严重影响。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东盟新成员国的经济基本未受影响,因为它们当时在很大程度上与外部的金融力量相隔绝。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当前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冲击比以往更强烈。由于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今天世界各地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金融开放之中,大笔“热钱”在全球各地迅速流动,各种金融衍生品将全球金融机构盘根错节地联系在一起,典型表现是美国一些金融机构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打包后,出售给很多国家。因此,发源于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经济体和最发达金融体系的金融风暴,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影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流动性短缺、股市大跌、汇率震荡、出口下降、失业率上升等现象,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正面临严峻考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上旬发表报告说,受严峻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正进入“严重低迷”时期。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已经或接近于衰退”。

不过,亚洲国家在这次金融风暴中,相比欧美等地区受创较小,而且不少国家属新兴经济体,复苏亦将较快,随着亚洲外储基金的成立,未来亚洲在国际金融事务上将有更大的话语权。

我国金融体系仍未完全开放,加之前一轮的宏观调控已将资产市场的部分泡沫释出,因此我国经济所受的冲击相对较小,这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但应清醒地看到,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开放大国,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外部需求的下降,使得我国的出口增长放缓。而在过去几年中,我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金融危机的发生减少了它们的需求,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我国的出口,进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

3.1金融危机的启示与国际应对。

(1)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

现行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存在明显弊端。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资本在全球流动,但目前的监管却是以各国为单位,世界各国各自为政,对各自的金融市场都有本身的监管机构,这就造成监管竞争。这种竞争的后果是资本向监管放松的`地方流动,因此会造成很多问题。

另外,国际组织对单个经济体的检查和评估标准不一,对发达国家约束小,而对发展中国家约束大,造成监管不公。国际组织应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的监管。因为储备货币国向全世界发行钞票,应为全球经济负责,但其货币政策却是以本国货币政策为本,最突出表现就是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发钞要以黄金储备为后盾,这就约束储备国不能滥发钞票;而现在没有黄金为依据,储备国滥发钞票的倾向无法约束,这会造成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随时存在急剧贬值的风险。

此次金融危机表明了加强各国监管机制的合作,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公平竞争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是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

中国对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中国的诉求主要是三点,一是要完善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提升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知情权、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二是要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三是要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

(2)在不久前召开的亚欧会议上,中日韩三国提出建立800亿美元储备基金,以维持货币稳定,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自二战后,由美国主导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会,原本肩负着应付金融风暴的责任,但面对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明显力量不足。亚洲有必要成立一个新的外汇储备基金,维持本地区的货币稳定。

3.2危机情况下中国的应对与未来发展。

(1)当前我国金融业的情况。

当前我国金融业稳健运行。三大因素将帮助中国较好地应对此次危机:拥有1.8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存在资本管制;货币政策稳健,中国政府过去4年都实现了财政盈余。而且多年来的改革增强了我国金融业的抵抗力,各类金融机构实力普遍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此外,由于我国,金融实行循序渐进的开放战略,对国际金融的参与度还不够高,虚拟经济的发展也比较缓慢,规模还不大,实体经济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因此,我国金融体系是安全的。

(2)中国的危机应对与未来发展。

危机即是转机。虽然中国不可能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彻底免疫,但拥有丰厚外汇储备和巨额贸易顺差的中国会进一步加强国际地位,通过这次亚欧峰会,中国以至冒升中的发展中国家有望在参与国际事务上获得全新的空间和发言权,甚至参加主导建立全球金融新秩序。

纵观全局,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应着眼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个方面。

首先,促进实体经济的调整,依靠国家统筹资源,同时扩大内需。坚持投资与消费两手抓,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重大项目建设,整合壮大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命脉的战略性大产业,构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装备制造业、航天制造业、物流产业、信息产业、资源产业等现代工业体系,并发展资源性大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另一方面积极着手促进国内消费,采取措施扩大内需。这是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最有效、最可能的途径,也是国家发展壮大的根基。

其次,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自有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体系、科学有效的资本/资产估值定价体系,以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合理定价机制。从而达到避免价值虚高和估值不足,发挥资本/资产价格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更重要地是避免经济发展过多地受到国际定价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牵制。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国际层面积极参与构建全球多极化制衡体系。过去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制度的被动接受者,然而金融危机后的重建,恰恰给我们一个积极参与规则制定的重大机遇。现在是中国参与并积极主导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改革的最佳时机,应当谋求与我国经济实力相称的经济话语权,去年11月9号的20国财长会议,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就一致表达了这种声音。随着全球由失衡到再平衡的演进,未来改革的最终目标将是改变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以及单一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结算机制,积极推动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国际贸易交易货币的多元化、国际大宗商品计价货币的多元化,中国加强与欧元区、拉美、东北亚、金砖四国的区域协调,广泛建立自由贸易区,努力推动建立一个多极化的制衡体系将是可以预期的。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十二

此次美国金融风暴说明,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难以为继。在此次金融动荡中,美国华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就是中国人抱持传统的量入为出观念,可以说,中国式谨慎理财作风再次显现价值。

10月1日夜,几经周折的案终于在参院投票过关,可以料想,在接下来的众院投票中,这个法案也会通过——哪怕它是碗毒药,美国经济现在也需要饮鸩止渴。

金融危机发展到现在,风险已经从房屋市场,扩展到股票,扩展到保险业,乃至普通的储户和贷款人了。华尔街发明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工具,透过种种杠杆,金融机构似乎可以无限创造信用,玩所谓钱生钱的把戏。然而,这些手段或可促进投资回报率,却无助于真正的财富增长。除了华尔街高管的薪酬能够按照他们画的饼那样飞速增长,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暴增。

中国银监会主席对此也有一个比喻,他在上周末天津举办的达沃斯夏季论坛上指出,7000亿只是快餐,暂时填肚子,真正需要的`是精心烹调的中国式美味。他称中国的监管经验值得学习。此次尖锐批评美国金融监管,指其非常荒唐引外界侧目。但与其这说是中美监管体系的差异(中国金融业的漏洞何其多),不如说是消费模式、乃至民族传统的差异。

当美国金融业遇到危机时,中国式谨慎理财作风再次显现价值。在美国的华人对此有切身体会,在金融动荡中,华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小。比如房价,9月30日刚刚公布的20城市住房指数下跌了16。3%,创历史之最;但华人社区的房价则基本稳定,有的还有微升。在全美法拍屋的浪潮中,华人所占比例也很小。这是因为华人很少过度依赖贷款,购买房屋通常是在自己的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在股市、保险和其他金融产品方面,华人遭受损失也较小,因为对风险过高的产品涉及不多。说到底,就是中国人抱持传统的量入为出观念,即便在美国这个崇尚消费的社会中,依然进行着自我风险调控。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十三

国际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

国际金融危机是指一国所发生的金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种经济现象。

国际金融危机是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的总称,一般指一国金融领域中出现的异常剧烈动荡和混乱,并对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一种经济现象。他主要表现为金融领域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如信用遭到破坏,银行发生挤兑,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股市暴跌,资本外逃,银根奇缺,官方储备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出现偿债困难等。

货币危机。

国际货币危机,即一国货币汇率短时间内出现异常剧烈的波动,并导致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性的货币支付危机发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债务危机。

国际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债券债务关系中,债务国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不能按照债务契约规定按时偿还债权国的债务本金和利息。从而导致国际金融业(主要是银行业)陷入金融危机,并严重地影响国际金融和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一种经济现象。

银行危机。

国际银行危机,是指由于国际银行也出现信用危机,从而导致地区性或全球性银行也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发生银行破产的一种经济现象。

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金融领域所有的或大部分的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以至于影响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3、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并伴随银行挤兑、银根奇缺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等现象的出现。

4、官方储备大量减少,货币大幅度贬值和通胀。

5、出现偿债困难。

很多人感觉到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都在问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很多经济学家通过各种理论、模型,以专业的角度向大家长篇大论地讲解,可是很多人听过之后还是弄不明白金融危机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通过《两兄弟种粮》的故事通俗地讲解一下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理。

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块不为人知的荒岛,后来探险家们前往世界各地探险,无意中惊奇地发现这块荒岛地域辽阔,地质肥沃,环境也还不错,这一消息传开后,人们不远万里竞相前往这块被誉为宝地的荒岛圈地、抢地。有一家哥弟俩人也结伴前往,好不容易圈占了一处肥沃的土地,与此同时,其他一起赶来到邻居、同行人也抢到了划归自己名下的一块地,就这样,这块荒岛很快就被人们瓜分完毕了。

两兄弟看到眼前这么大块地,激动无比。哥哥说:“弟弟,我们把地划分为两半,一半由我种植土豆,一半由你种植小麦,怎么样?”。弟弟听后说,“分成两半地可以,但是我喜欢吃土豆,不喜欢吃小麦氨。哥哥说,“没关系,等我们各自种植丰收后,我把我收获的一半土豆给你,你把你收获的一半小麦给我,这样我们俩吃的还能够丰富一些,生活不是很好吗?”弟弟一听,觉得哥哥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采纳了哥哥的建议。这一年,哥哥用新圈占土地的一半种上了土豆,弟弟用另一半土地种上了小麦。第一年风调雨顺,两兄弟在各地的田间辛勤劳作,土豆和小麦都丰收了,哥弟俩人按事先的约定交换了粮食,每人都有土豆和小麦,生活过得很美好。

可是第二年岛上的气候发生变化,不再风调雨顺了。哥哥种植的土豆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没有了收成,但是弟弟种植的小麦基本未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依旧有很好的收成。这时候,哥哥为自己的生计而犯愁了,但是想到弟弟种植的小麦还是有收成的,自己也不能在这块岛上挨饿,于是和弟弟商量,说自己先写一张借条,借弟弟的小麦先把生活问题解决了,等自己种植的土豆丰收了再多还一些土豆给弟弟。弟弟想到,都是自己的亲兄弟,不应该让哥哥饿着啊,而且哥哥一向说话算数的,所以就把自己收获的小麦分了一半给哥哥,自己手里拿了一张哥哥坚持要给他的借条,并存放到了床头的箱子底下。

春去秋来,转眼就到了第三年,哥哥本来是要把土豆种出来还给弟弟的,但是第三年天公还是不作美,气候条件更恶劣导致土豆颗粒无收。没有办法,哥哥只好厚着脸皮再次向弟弟借小麦,自己仍然写了一张借条给弟弟。

当哥哥从弟弟那里拉回小麦,走进屋子时脑子里瞬间想到:原来这一年我不忙关系也不大啊,我没有吃的时候弟弟是会借小麦给我吃的。就这样,从第四年开始,哥哥就不再用心种土豆了,心里盘算着大不了到时候打一张借条。尽管第四年气候很好,但是哥哥仍然没有用心去打理自己的田地。不过这时候哥哥也在琢磨:要是弟弟不再借给我土豆怎么办?哥哥开始为自己的生活准备后路。想到周围几年前一起到岛上来的人,哥哥就在岛上周游看了一圈,看到周围的邻居种着大豆、梨子、苹果等等,都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哥哥灵机一动,对一个种苹果的邻居说:“你看我家有小麦,我弟弟种植的小麦产量更是丰盛,你能不能借些苹果给我,我给你一张借条,以后用小麦交换?”种苹果的邻居不知道两兄弟是独立经营,只知道他们家的小麦产量的确很多,想到小麦还是耐以生存的主要粮食,所以就借出了苹果,自己留下了一张哥哥写的借条。哥哥见到此笔交易做成,迅即如法炮制,结果是周围的邻居各自都收到了借条,哥哥想到即将到手的满屋子食粮,心想自己不用种粮也能够过上富足、自由的生活,心里乐开了花。

哥哥由此没有了种庄稼的心思,心里面打起了各种算盘。他盘算着要是弟弟不给小麦怎么办?这可是要用来和周围人进行交换的。这位哥哥的脑袋瓜的确异常敏捷,心里一合计,干脆就不再想种地的事情了,索性在本应用来种土豆的土地一角搭建了一个炼铁的炉窑,制造了大刀,并将第一把制作完成的大刀挂在自家门口。

很快第五年就到了,弟弟要来向哥哥兑现借条,取回自己多年想要的土豆了,到了哥哥家的门口,看到此处门庭若市、人来人往,走过哥哥家挂着大刀的门,继续往屋子里走,看到房屋内壁都挂着寒光闪闪的大刀,越往里走心里越是感到害怕,到了屋子大厅一看,厅里虽然小麦不多,但是其他的谷物粮食倒不少,弟弟本来是想要回土豆的,但是看到杀气逼人的大刀和其他粮食,心里想,“哥哥虽然没有土豆,但是还是有其他粮食,应该还得起”。由此作罢,弟弟也就不再向哥哥提及自己的土豆,还收到了哥哥给自己的又一张借条。以后的日子,弟弟手上的借条越来越多,哥哥的日子越来越舒服。

空闲下来的哥哥后来想,这样做还是不行,索性就在种土豆的地上盖起了房子,开了一家酒吧,提供了一个邻里、路人可以饮酒、喝咖啡的休闲、娱乐场所,于是,越来越多的邻居到了哥哥开设的酒吧里喝啤酒、喝咖啡、拉家常。

一天,前来饮酒的一位邻居喝得起兴,有些醉了,就对同桌的伙伴说:“喝酒真是享受啊,我手里的借条这么多年了,怎么就没有为我带来享受生活的机会呢?”同桌的伙伴一听,就问,“你也有借条?你的借条哪来的啊?”这位喝醉酒的邻居开口就说,“就是这位开酒吧的、这家老大借我东西之后留下的呀。”这一下关于借条的信息曝光了,大家把自己的借条拿出来一看,全是哥哥欠的。这还得了!

故事发展到这一步,问题就出来了,当大家都想要把手上原本认为有价值的“借条”变成自己应当享有的“果实”的时候,事情就闹大了。

(1)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

(2)贸易收支巨额逆差;

(3)外资的过度流入;

(4)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

(5)过早的金融开放。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十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阻断了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的格局,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冲击,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有关国际金融危机。

1。出口增速明显回落。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冲击是外需减少。不仅美国外需下降,金融危机还造成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外需普遍下降。

出口总值12180。2亿美元,同比增速25。7%;出口总值14285。5亿美元,同比增速17。2%,增速回落8。5%;201-9月,出口总值8466。5亿美元,同比降低21。3%,增速回落29。80025。有关调查显示,美国经济下降1%,中国出口将下降6%;而欧洲经济下降1%,中国出口将下降15%。

2。外汇储备严重缩水。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另一个冲击是造成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数据,截至20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5万亿美元。其中已投资美国国债、两房等政府机构债券和美国企业债券达1万多亿美元,仅中国银行持有的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即达7562万美元。年第二季度,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2。132万亿美元,超出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日本1倍,约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29%,占我国gdp的比重已接近一半。外汇储备增加过快、过多,既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又加大外汇储备运用的压力和外币资产保值增值的风险。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遭受美元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损失,而购买美国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债券也遭遇了大幅缩水和破产的危险。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十五

金融危机看起来离我们大学生很远似的,电视天天报道、报纸日日登载、大家时时谈起,其实我们中有些大学生听的太多、看得太多、说的太多而想的太少。其实,金融危机情系我们当代大学生!

有时候在我们抚州这个偏僻的地级市里,受金融危机的程度看起来不是很大,表现的也不是那么明显。即使受金融风暴席卷抚州的房价已经大跌、股市正处于低迷,但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又有何影响呢?其实不然。

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当然大学生就是社会的一部分了。在全球再次的金融风暴到来时,经济又一次大萧条,面对的是就业岗位减少、公司的大面积裁员等等问题。这种后果是非常可怕的,相信大家都看过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那就是金融危机的真实写照。相信,写到这我们一定会说金融危机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

大学生是为人子为人女,当次贷危机和金融风暴影响了你父母的月薪甚至就业时,难道你能说你跟金融危机没有关系吗?大学生作为有素质有文化的年轻人,当看到全球经济极度低迷、市场即将xx,难道你能无动于衷这次金融危机吗?其实我们都不能。

就说大学生的就业,这应该是大学生最关心的事了。因为关心,所以在意;因为在意,所以重视;因为重视,所以理解。这就是从关心到理解的过程。

据报道:“眼下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波及全球,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受到影响比较大;另一方面,很多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可能会选择回国就业,这势必会加大国内高端人才市场的竞争。”专业人士也分析到了这点,更说明金融风暴在危机我们当代大学生了。美国是教育大国,是人才的摇篮,更是全球的经济轴心,美国经济萧条了,世界能毫发无伤,想到未必吧。报道中说了好多“海归”要回国就业了,对我们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将是一种挑战。当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过分悲观是不可取的,但是我们大学生自己要有紧迫感啊。是时不待我啊,而不是舍我取谁啊;是毕业先找份安定工作,而不是这山望到那山高啊;是增强自我素质,而不是抱怨生不逢时啊。

大学生和金融危机是天涯咫尺又是咫尺天涯。

当然我们大学生还未真正走进社会,金融风暴在社会中狂风暴雨,但校园是我们的避风港。

早晨顶着寒风骑自行车去早读,那段优美的经典英文等着我去背诵;上课认认真真听讲、记公式、看例题,修完后考个好成绩;吃饭还是要排着长长的队(说明没人要挨饿)、打饭的大叔手还是要抖两下,打菜的阿姨打出来的菜还是要播回去一点。其实这些一点都没变,变的只是刷卡时,以前3三块七现在三块五了,便宜了两毛,这就是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当然这是不当的举例,但又有谁不是这样平凡地过着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活呢?这就是金融风暴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汇总16篇)篇十六

尽管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九年时间,但学者们对其成因与防范措施的研究仍未停止,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金融转向会计的角度进行研究。其中讨论最为激烈,也是学者中相对较多达成共识的,是已发生损失模型在当下的适用性问题。已发生损失模型为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普遍使用,但由于其未考虑未来预计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缺乏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必要的前期预判,可能隐匿重大的潜在风险,形成风险累积,并最终引发“陡壁效应”,从而在经济低迷时引发金融危机。因此,该模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预期损失模型。后者让减值可以更及时地被确认,避免风险累积,所以更具科学性。我国会计准则紧跟国际会计准则发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需要风险防范更严格、更科学、更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4月6日,财政部办公厅发布的财会[]7号文,将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由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改为了“预期损失模型”,并规定了境内外不同类型企业的具体施行时间。金融资产减值模型改革已步入正轨,深入了解金融资产减值模型演变及其现实问题,对于推进下一步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发展历程。

(一)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

已发生损失模型是大家最为熟悉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它现在仍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19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ias39中对该模型有以下描述:在使用已发生损失模型时,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需要有客观证据来证实减值的发生。当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预计可收回金额时说明存在减值,账面价值与预计可收回金额的差额应在当期确认减值。该模型判断减值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是否存在触发减值的事件,存在触发事件则计提相应减值。已发生损失模型符合财务概念框架的要求,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在减值客观发生时确认减值,同时它也严格遵循会计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当期确认的减值在当期计提,与获得的收益有效配比。在具体实施时,又因为客观证据易于辨认而且操作简便而被广泛使用。这些都算得上是该模型合理可行的方面,但是20金融危机中已发生损失模型暴露出的潜在不利影响却也是极其重大的。模型要求触发事件客观存在时计提减值,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顺周期效应,导致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在市场繁荣时期,依照该模型对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当经济下行,市场就会出现经济恶化的连锁反应。触发事件频频显现,这就造成金融资产短时间内大量计提减值,金融机构资本迅速缩水。为了生存金融机构往往会选择紧缩政策,这也进一步导致市场经济恶化,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迫于外界压力,试图尽快找到一个可以克服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缺陷的更为合理的模型。改变模型需要触发事件才确认减值这一缺陷,并将金融未来信用风险这一要素纳入在金融资产减值计量中,于是预期损失模型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初期的预期损失模型。

11月,iasb发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首次提出了预期损失模型这一概念,这也是之后一系列研究预期损失模型的开端。这个模型是以克服已发生损失模型的缺陷为前提提出的,改变已发生损失模型必须要触发事件才确认减值这一特点。针对现有减值模型存在减值确认滞后的现象,试图让减值可以更及时地被确认。在此次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预期损失模型是预期现金流量模型。这个模型要求在初始获得时就对金融资产预计整个存续期间的信用损失情况进行预计,通过将考虑过信用损失情况的未来现金流折现计算出调整后的实际利率。在金融资产整个存续期都要求运用调整后的实际利率计算实际利息。在购入金融资产后每年的资产负债表日,还要对信用损失情况进行重新评估。如果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发生变动,相应地就要计提或者转回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预期现金流量模型试图解决已发生损失模型延迟减值确认的问题。在计算利息时,运用调整后的实际利率将最初预期的减值考虑在内。这一举措使得金融资产在存续期间减值的计提更为平滑。

然而在后续研究中发现,若考虑持有期间信用损失是否预期准确这一因素时,预期现金流量模型仍然有可能导致顺周期效应。其主要表现在于:运用预期现金流量模型,在信用损失预期准确时得到的金融资产减值计提表现得十分平稳,但是在信用损失预期不准确并且出现较大变化时,运用该模型得到的金融资产减值计提就会出现大幅波动。此外该模型的局限性还在于:模型仅适用于单项金融资产或者封闭式资产组合。实际应用时对多个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无论是将其按单一金融资产进行逐一处理或是将金融资产根据一定标准进行组合处理都十分复杂且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运用该模型方法,公司操作的灵活性也会变大。在实际操作中预期损失的估计主要依靠人为主观判断,初始时就估计金融资产整个存续期间的信用损失情况,很容易就出现估计的不准确。为了达到一定时期的目的,公司也更有可能去操控利润。这也相应地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正是由于该模型存在的种种缺陷,这就促使准则制定机构积极研究更加科学符合实际操作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秉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一致要求和建立新模型的共同目标,iasb和fasb之间也有了进一步更加密切的合作。

(三)过渡期的预期损失模型。

1月,针对20征求意见稿中存在的不足,iasb和fasb共同发布了减值方面的补充文件,文件中详细描述了一个新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方法———二分类法。随后在同年的6月,iasb和fasb经过进一步改良推出了三分类法。这两个模型的提出为ias9中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提出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是预期损失模型探索的一个过渡时期。

201月发布的二分类法是年文件的补充,解决了2009年文件中预期现金流模型仅适用于封闭性投资组合的问题,对开放性投资组合的实施方法也有了更为详细的说明。按照风险管理目标的不同,该模型将金融资产分为好账户和坏账户。当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目标被定为可收回合同规定的价款时,将此时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好账户;当风险管理目标被定为只能收回全部或部分金融资产时,将此时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坏账户。然后对于好账户,需要计算可预见未来(不能少于报告日起12个月)预计发生的信用损失和按时间比例法计算的预计损失,取其中较高者作为预期信用损失。其中所涉及的时间比例法又可分为直线法和年金法两类。对于坏账户,需要计算在整个存续期间的预计损失,并计入预期信用损失。在风险管理目标发生变化时,金融资产也要在好账户和坏账户间相互转化。二分类减值方法突出的特点是对金融资产按照风险管理目标来衡量风险的大小,对不同风险水平的金融资产进行不同的后续减值处理。这种好坏账户的划分方法有其先进的一面,比预期现金流量模型更易于操作。但是由于文件中好坏账户的分类描述不够清晰,金融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在使用二分类法时就会出现较大的差异,会导致了不同类型公司处理方法上横向不可比。此外从方法实施角度来看,金融资产在好坏账户之间移动时,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南。而且在计算未来预计发生的信用损失时,只是说明了不能少于报告日起12个月并没有给出具体时间,会导致企业操作灵活性过大。

年6月发布的三分类法对二分类法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三分类法按照金融组合与可观测的违约事件是否有关联、单项金融资产损失能否有效获得来具体分类。分类一,金融组合与可观测的违约事件无关联。对这一类来说,只需对金融组合确认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和存续期每年变动值的预期信用损失。分类二,金融组合存在与可观测的违约事件相关联的迹象,但是单项金融资产损失不能有效获得。对于这一类要对金融组合在整个存续期来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分类三,金融组合存在与可观测的违约事件相关联的迹象,且单项金融资产损失能够有效获得。对于这一类要对单项资产在整个存续期来确认预期信用损失。这三个分类之间除了分类三不能转换为其他两类外,其他都可以相互转换。三分类法由于是在二分类法的基础上完成的,虽然内容上将资产组合描述得更加清晰了但仍存在一些难以操作的缺陷。例如三分类法的分类标准存在界定困难,当前企业的信息系统不能满足要求。三分类法的第一类只说明了确认12个月加上存续期每年的变动值没有给出具体应计算时间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还有待解决。准则制定机构在文件发布后也广泛地征求了各界的反馈意见,希望能对模型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使模型更具可科学性和操作性,进而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四)iasb的三阶段预期损失模型。

然而iasb和fasb合作推出的二分类法和三分类法,在不同国家得到的模型反馈意见却是不统一的。iasb得到的反馈意见大多支持了二分类法、三分类法的继续研究。但是fasb得到的反馈意见普遍认为分类处理金融资产减值的方法复杂且难以实际应用。在各自讨论研究后,iasb和fasb决定分开研究各自的预期损失模型。iasb沿着三分类法继续完善,fasb则决定转变方向研究更符合美国国情的新模型。iasb在三分类模型基础上形成了三阶段模型,并于3月发布了相应的征求意见稿,进而在207月的ifrs9准则中确定了最终版的三阶段预期损失模型。三阶段预期损失模型也称为一般模型,该模型分为一般方法和简化方法。一般方法需要考虑信用风险的变动,分三个阶段来进行讨论。

第一阶段:金融资产初始取得时预计12个月的预计信用损失,当期确认减值,并将不考虑预计信用损失的未来现金流折现算出实际利率。在之后的.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发现信用风险无显著变化,则继续以相同的方式预计12个月的预计信用损失确认减值,另外用账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来确认利息收入。

第二阶段:在资产负债表日若发现信用风险出现显著恶化,但还没有减值的客观事实出现,需要预计整个存续期的预计信用损失确认减值。利息收入的计算仍为账面价值乘以实际利率。

第三阶段: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现了信用风险显著恶化,并且减值的客观事实出现。此时与第二阶段相同的是要预计整个存续期的预计信用损失来确认减值,不同的是利息收入的计算要以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对于简化方法来说,仅适用于存续期相对较短的金融资产,如短期应收款等。因为存续期短且减值信息容易获得,初始时对12个月预计信用损失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因此简化方法要求初始购入时就预计整个存续期间的预计信用损失,继而将考虑预计信用损失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算出一个调整后的实际利率,并在企业整个生命周期计提减值,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重新预计,差额调整减值准备。相比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虽然三阶段模型理解和操作都相对复杂,但是该模型有效地通过识别信用风险的变化分不同阶段进行计提减值和利息收入,更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而且更具科学性。iasb宣布ifrs9将于1月1日生效使用。现阶段应用国际准则的国家和与国际准则趋同的国家研究的重难点都在于如何根据本国经济金融状况对模型进行因地制宜的使用。

(五)fasb的当前预期损失模型。

12月fasb发布征求意见稿,其中模型发生改变提出了当前预期损失模型。6月fasb又发布了会计准则更新(asu-13),确定了当前预期损失模型的最终版。fasb发布的当前预期损失模型放弃了分阶段预计损失,采用单一的计量标准。要求在初始确认时就要预计金融资产整个存续期的预计减值损失并计入减值。利息收入的计算按实际利率乘以摊余成本,其中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都不需要考虑预计信用损失的影响。在之后的资产负债表日,如果出现预期现金流不能可靠收回的现象要确认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该模型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单一的计量标准和保守的模型设计,这让当前信用损失模型在可操作方面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与此同时,该模型保守的设计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保守的模型更侧重于对金融资产投资者的保护,因此投资者的态度多是赞同的;而对财务报表编制者来说,他们认为模型一开始就确认全部的损失是非常不合理的。对比iasb的预计信用损失模型和fasb现阶段的当前预期损失模型,iasb的模型更能反映减值的实际情况,更具科学性,fasb所提倡模型的简单易于操作也是实际操作中非常需要的。我们对国际上预期损失模型未来发展及应用也会持续给予密切关注。

三、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应用启示。

我国财政部办公厅204月6日发布的财会[2017]7号文中,对准则的实施时间也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在境外上市采用国际准则的企业于201月1日开始施行,境内的上市企业于1月1日施行,其他境内非上市企业于1月1日施行。改革将陆续落地,这势必会对现行会计理论框架和企业会计实务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对我国而言,在未来预期损失模型实施过程中,必须秉着谨慎的原则结合具体国情进行多方面权衡与考量。基于我国现状,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一)国际准则的持续追踪与谨慎实施。

我国采用新的预期损失模型的时间已经确定,但是考虑到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发达程度有限,风险管理和评级系统仍存在欠缺,如何对预期损失模型进行有效实施还需要慎重考虑。鉴于金融资产准则被公认为会计准则中最难于理解和实施的部分,ifrs9中对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改革还需基于我国国情进行研究。盲目不加分析和考虑地应用外国的研究成果不仅会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实施成本,还可能带来市场秩序的混乱。我国现阶段还需深入研究预期损失模型应用所需要的背景条件和我国准则应用时所需作出的相关调整。同时积极跟踪国际准则的发展,对已经有具体实施文件的国家进行跟踪了解。

(二)现行会计准则框架的调整。

在修订金融资产准则的同时,也要对会计概念框架体系进行修订。在预期损失模型概念提出之时,该模型就更倾向于满足金融监管的需求。会计的重心也由如实反映历史信息变为为投资者预测未来提供支持。此外该模型脱离了会计准则所要求的立足于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这些都会使会计概念框架体系出现内在逻辑不一致的现象。为了满足预期损失模型实施的条件,国际上已经在不断寻求着会计概念框架的修订。例如:对会计报告目标的调整,现行的会计目标包括针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观和针对管理层的受托责任观。调整后的会计目标就更侧重于决策有用观。此外,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区别于已发生损失模型,不再基于客观事实来计提减值准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也要考虑是否删除或修改。综上可以看出,在新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实施之前,还需对我国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一定调整。国际上对会计概念框架的调整已经公布了一系列的方案。我国要学习借鉴并深入考虑其中的科学性,根据我国国情发展出一个适合我国的会计准则框架。

(三)实际操作中问题的攻克。

在实际操作中,减值模型的变化对现行市场、企业和从业人员都将是不小的挑战。现阶段我国金融业还没有像发达国家一样实现完全市场化。然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使用时很多时候都要求在市场化条件下进行,所以不能不加思索地照搬国际的做法,要对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进行中国化处理,具体操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对于国家层面而言,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快市场化地步伐,构建良好的金融政策和会计政策的实施环境;(2)对于企业来说,要保证运用减值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还需获得大量数据的支持,这就需要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当政策下达后企业可以及时地运用信息系统来保证新政策的有效实施;(3)对于个人而言,由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应用时增加了很多主观判断的因素,在考虑预期信用损失、风险变动情况等因素时,专业的从业人员也显得至关重要。从业人员不光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要定期地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期能够更好的处理此类业务。在考虑减值模型的实施推广时,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出发,谨慎推行。要遵循先试点后推广的理念,可以选择符合预期损失模型要求的大型上市银行作为试点机构,首先对其进行评估保证风险可控,然后试运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再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

相关范文推荐

    小车维修协议书版(汇总19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社会的一种法律约束,它规范了双方的行为,保护了交易的公平和公正。阅读这些合同协议范文,可以提升您的合同撰写和审查的能力。经双方协商,沧县职教中心院

    简易二手车买卖合同协议书(精选14篇)

    合同协议是指双方或多方为了明确各自权利义务而达成的一种书面约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起草合同协议,我整理了一些成功案例,供您参考。住所:_____________

    大学班级学期工作总结(热门17篇)

    班级工作总结应该客观公正,具体详细,既要体现问题,又要提出改进措施。班级工作总结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一起来学习吧。担任20xx级财会二

    教师歧视学生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自身经验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方式。接下来是一些教师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自己的教学

    对机械加工设备的心得体会大全(22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时期所获得的见解和思考的总结。5.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借鉴和参考的对象。机械加工设备是现代工业生产中

    社保职工心得体会及感悟大全(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提升的方法和途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技巧有所帮助。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

    校学生会成员工作总结(热门21篇)

    强调学生会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提升学生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写学生会工作总结而言,了解一些成功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尊敬的主席部长、亲爱的同学们:

    禁止吸烟建议书(实用14篇)

    在充分考虑了各种可能性后,我认为我们应该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意见建议的经典名言和格言,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灵感。尊敬的各位市民朋友

    高三留宿申请书(专业23篇)

    转专业申请书应该包括学生对转入专业的了解和兴趣,以及对自身适应该专业的能力和优势的说明。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转专业申请书范文,仅供参考,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驻村工作队上半年总结(热门19篇)

    半年总结是一个值得珍惜的机会,通过它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半年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一是扶贫扶智,开展好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