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

时间:2023-11-01 作者:MJ笔神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每本好书都值得我们读后留下自己的感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我们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一

在中山游览的这几天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孙中山故居。只见故居公园的右侧有块石匾,上面刻着孙中山题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进入园门,看见一条修建得颇为雅致的宽阔走道,路的两旁铺着装饰性的鹅卵石,两行岿然屹立的大树为游客遮挡烈日的炙烤。步行没多久,我们就到达故居内。三面矮矮的围墙,一排红白相间的两层建筑映入眼帘,围墙左侧还挂着一块金字匾牌,上面写着几个清秀的大字――孙中山故居,落款为宋庆龄。孙中山故居为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其主体建筑是1892年由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出资,孙中山主持建筑的。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院落,出了一位如此了不起的人物!

接着,我们来到孙中山纪念馆。首先见到的是一幅孙中山先生的油画,旁边还有他的简介:1866年出生,1925年病逝。在他的领导下,腐败的清朝被推翻了……我们继续往里走,一楼展示的是他如何推翻清朝统治当上临时大总统及以后的生活。在任临时大总统时,他还出版了《建国大纲》一书,书中讲的是如何让中国走向富强。我最欣赏的是“三民主义”民主、民生、民权。二楼则展示了他的亲属及后裔,还有宋庆龄对孙中山的协助。

走出纪念馆,这次参观也告一段落。虽然只有短暂的几个小时,但是让我对孙中山先生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也加深了对他的崇敬之情。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二

今晚,我看了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一本书,这本书写的是他的一生的故事。我今天看的部分讲的是孙中山的少年时期。

孙中山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聪明伶俐,勤劳善良。6岁开始跟他的姐姐砍柴,每年还要替有钱人牧牛,空闲的时候,帮家里做零活。在劳动中,他身体锻炼得非常结实。孙中山不仅勤劳,而且正直勇敢,一直好打抱不平。在一次外出中,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逃脱了危险,还抓住了贩卖人口的坏蛋。

孙中山不仅如此,他的记性还很好,老师教几遍的东西很快就能背诵,从来没有因为北宋不出来而在孔子像前罚跪。他渐渐感到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于是就像老师提出意见:“老师,我每天读书,不知书中讲些什么道理,这有什么用呢?”这件事告诉我们读书是好事,但不能死读书。

以上就是我今天看的内容,下次再继续为大家讲以后的故事吧!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三

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书的后面,有对孙中山一生的评论:

用无数次失败,换取了最大的成功,失败与成功的交替,铸就了他的人格。公而忘私,救国救民,百折不回,愈挫愈烈,使他留下的遗产。

的确,孙中山先生,曾因为推翻清政府的独裁统治,而发动了十一次起义,就失败过九次;因为讨袁护国,发动过四次进攻;因为要打—倒军阀,发动了三次起义。在挫折的阻挡下,他不但没有向困难低头,而且态度更加坚决。

记得有一次,孙中山先生患了肝病,需要休养,但部队也要北上,他的亲属、战友都劝他不要去了,但他却说:“我已经五十九岁了,就是死,也心安了。”其他人见中山先生态度坚决,只好同意了。坐船走的孙中山,接受了岸上的`军人致的举枪、撇刀礼。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中国的,是伟大的。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但他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是伟大的。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四

国父孙中山,是中华第一任大总统,是我心中的英雄!他一生致力恢复中华、振兴祖国。当年混战,祖国四分五裂,孙中山心急如焚,决心为挽救祖国而献身成仁。当年喜迅传来,爱国领将冯玉祥在北京打败了吴佩孚,要求孙中山北上统一大计。

孙中山已经有病在身,他向夫人宋庆龄隐瞒了病情,撑着身体登上了海轮,乘风破浪地来到北京时,他的病情加重,但他已经病危无力说话了。

看完这本书,我深受感动,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孙爷爷,你的.爱国精神深深地吸引我。您为了和平统一,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真伟大啊!我虽然没经受过革命的艰险,但我认识到今天美好的生活,我知道,这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的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现在的新中国不需要扛枪打杖,我们要认真读书,建设好祖国。等我长大后一定要回报祖国。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五

有的人,不仅其生前活动为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其去世后,仍保有着持久、强大的影响,人们会从他的遗产中汲取教益,获得力量,继续推动社会和历史向前。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位人物。

十九世纪末叶,中国积弱积贫,孙中山最初喊出“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从那一时期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在今后的若干世纪内,中华儿女也仍将继续为之奋斗。

孙中山思想的核心的部分是坚决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历史实现了从“帝国”到“民国”的转变,古老的中华大地升起了“共和国”的大旗。此后的历史虽然反复多变,但是,将我国建成具有高度民主水平的现代国家始终是中华儿女不变的奋斗目标。

孙中山不仅期望国家富强,人民民主,而且期望民生幸福。孙中山高于他的同时代战友的地方就在于,他在领导人民进行一般的民主革命的同时,还创造性地提出“民生”问题,要求建立一个新社会,人民普遍享有“文明之福祉”,达到“家给人足,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境界。

孙中山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从提出“驱逐鞑虏”,到提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从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到提出国家政权应该“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从提出“平均地权”,到提出“耕者有其田”:处处体现出,孙中山能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发展自己的思想。

孙中山还是一位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家。最初他只是一个人,然而,却毅然、决然向清王朝这个庞然大物发起冲击。民国建立,是孙中山理想的成功,然而,失望与挫折接踵而来。孙中山一次又一次掀起革命斗争。在晚年,他更改组反动派,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重视和扶助工农力量,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的北伐战争打下胜利的基础。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六

我在课堂上学了这样一篇课文叫《孙中山破陋习》。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也不怕吃苦,样样活都干,孙中山喜欢听姐姐唱歌,姐姐也经常唱给他听,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在给姐姐缠足,()姐姐很痛苦,眼泪直往下流,孙中山问妈妈为什么要给姐姐缠足,妈妈说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女孩子不缠足会被人笑话的,孙中山说:“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妈妈说,你还小,不懂这件事,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以后孙中山再也没有看见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多少年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我觉得孙中山是个从小就爱独立思考不盲目,敢与反抗封建陋习,敢与同封建思想作斗争的人,他的革命精神令人佩服。

如果没有孙中山破了这个缠足陋习,我们现在祖国的妇女还要缠足。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七

自信力,说的是正确的科学信仰。就是说,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必须是“顺乎时代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而不是盲目的主观主义的“自信。

人们之所以缅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先生以及邹容、黄兴、林觉民、秋瑾等民主革命家,就因为他们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的革命目标是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革命军中马前卒”、仅活了二十一岁的邹容的狱中诗写道:“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昨夜梦和尔,同兴革命军。”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也豪迈地写出“拼将十万头颅血,必把乾坤力挽回气“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雄壮诗句,并为之‘而不懈奋战。尽管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并没有能活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夭,但是,他们的那股浩然正气,他们的那种坚定一的自信力,鼓舞着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坚贞不屈、前仆后继的顽强斗争,终于赢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翻开中华民族那鲜血浸红的历岛~个夺民族英雄以他们的生命向我“}i}指示出人生的价值,一个个革命志士以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座不灭的航标。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八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身于广东省香山县的农民家庭。是中国近现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这本书主要讲了孙中山先生因在起义前夕,机密泄露,被清军逮捕的事。孙中山先生虽然被逮捕,但他在囚禁中坚持斗争,获释后,孙中山先生用英文写成了《伦敦遇被记》,他的'名字,传遍了欧美各国。

最后,同盟会的成立有力的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清王朝终于被推翻了!孙中山先生之所以能救国救民,是因为他一直在追求民主共和的革命精神,民主精神。孙中山先生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着,具有天下为公的爱国精神。我们也要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不怕挫折,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还要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我有时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时,不认真思考就去请教父母,以后我要学会多思考、多动笔,这样才能解决难题......

孙中山先生,你那永不言败、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令我感动,我真敬佩您!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九

《孙中山》讲述了中国伟大的人物孙中山从小到大经历过的事,讲述了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奔走一生,最后为救国救民而鞠躬精粹的曲折历程。

《孙中山》前有序言,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再见了,翠亨村;第二章:海外求学;第三章: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第四章:讨袁护国;第五章:伟大的转变;第六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出生贫苦,祖籍广东,12岁时随哥哥孙眉到夏威夷去,到了意奥兰尼中学,全校的教师只有一个是夏威夷人,其余都是英国人,他们用英语进行教学。孙中山听不懂老师的话,更不认得黑板上的那些字。他没有因此而气馁,认真学英文,最后他把英、汉两种语言相对地比较,英语较好学。他发现,英语有26个字母,由26个字母组成各种各样的单词。学校开设的课程是上私塾时所没有的,这些课程大大地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在三年以后,孙中山毕业了,他的英语语法课获得了全校第2名!后来他又到了奥阿厚书院读书,在学校一直是优等生。

由于哥哥孙眉担心孙中山会变成一个洋人,就迫使他离开檀香山,回到翠亨村,这时他已经是一个17岁的大小伙子了。他有了新知识、新思想,胸中燃烧着改革的热情。他一面帮助家人做些农活,一面在村民中大力宣传社会改革,抨击腐败的中国政治和落后的社会习俗。

1883年11月,孙中山再次告别家乡、告别父母,到香港求学。他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他从中央书院毕业后,改学医学,他想“由医人而医国,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在西医书院念书期间,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宣传革命、策划革命上了,满脑子都是革命思想,见人就谈革命。

孙中山从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当了一名西医师。但他认为“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1893年冬,他组织成立了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他先后组织了10次革命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气馁,继续组织发动革命武装起义,终于在19的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朝政府,这就是有名的辛亥革命。

由于孙中山轻信袁世凯,把总统之位让给了他,革命果实就这样被窃取了。孙中山又开始讨袁护国活动。粉碎了袁世凯的皇帝梦后,孙中山又奋起斗军阀。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后,为求统一,扶病北上,最后鞠躬尽瘁,为革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成就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推翻了统治中国268年的大清帝国,从而也就结束了自秦始皇以来绵延了2133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另一件是高举起反帝反军阀的旗帜,坚定地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三民主义和公产主义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发展。

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在失败中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他在失败和成功的辨证统一中,铸就了自己的人格。

他有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愈挫愈奋的坚强斗志、永不停顿的进取精神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这就是孙中山,这就是孙中山留给我们的遗产。

孙中山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生为平民,死为平民,在平凡中见伟大。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十

“和平……奋斗……救中国!”这是一位老人临终时的遗言,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理想奋斗,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竟不是自己,而是人民,他是谁?他就是――孙中山先生。

千万年后,那个拄着手杖,在风雨中疾行的医生,该是怎样的形象?有些人看来,他遥远地背着一座山,茕茕而前行,虽不见前方的一点星光、一个人影;另一些人看来,他在众人的哈哈大笑中摸爬滚打于乱石的河滩上,血、污泥和雨水早已含混不清;还有一些人看来,他左手托起的分明是昆仑之山,他右手举起的手杖分明挥向每一个灵魂中的每一根长辫,而他无声的叹息和沉默的热泪,分明在那黄河与怒海之间,惊涛拍岸;或有一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具医生的骸骨。

走近一些吧,重新想起这个渐行渐远的名字,便会看见那不仅仅是一具屹立的骸骨,更是一个透明的灵魂。即使在漫天的阴霾下,从这个灵魂的微隙之明中,也能看到一排排颠沛流离的妇孺、一列列疲惫孤寂的男子,从黄河两岸矢志不移地走向远方的足迹。在那足迹之上,布满了梧桐枝的灰烬,却从中袅袅升起了火的'凤凰――如果说这具屹立的骸骨,承担的是每一个悲剧生命的总和,这具骸骨掩盖不住的明亮的灵魂,就是昆仑顶上留下的、在每一次黑夜之中轮回的初曙。

这具屹立的骸骨:民族民权。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十一

1894年,孙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现属美国)创建了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兴中会,顾名思义,就是振兴中华的意思。孙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确指出,成立本会的目的,“专为振兴中华”。后来,他又经常不断地宣传振兴中华的思想。有一次,他说:“我们知道中国几千年来,是世界上头一等的强国。……到了现在怎么样呢?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是世界上顶弱顶贫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不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亡国亡种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还要说过:“如果我们能从今天就醒起来,那么中国前途的运命,还是很大的希望。……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救中国。”

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前仆后继,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很多人流血牺牲,终于在19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虽然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可这为祖国的富强创造了条件。“振兴中华”从此成为更多的中国人奋斗的目标。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十二

老师给了我一本名叫《孙中山的故事》的书。给了我很多的感触,让我对孙中山这个伟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奋斗,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孙中山,铭文、字德明,号逸仙,又号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苦的农家小院里。父亲孙达成是位涥朴的农民,哥哥是孙眉,一位华侨资本家。孙中山六岁起就帮助父亲从事农业劳动,十岁进私塾读书。十二岁跟随着母亲飘洋过海,在哥哥家住了五年。并在那里的学校读书,1892年,孙中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1911年10日晚,武昌的起义爆发,过了两天,又占领了汉阳、汉口,

起义取得了胜利。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深入与保皇派开展斗争的同时,积极组织力量,发动武装起义。

1906年春天,他委派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东从日本返回湖南,运动会党和新军,发动萍、浏、澧起义。这次起义,获得了广大贫苦农名和矿工的支持,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几万人,涉及好几县,震动了长江中游各省,危及清朝的反动统治,清廷闻讯后,急命两江总督、湖广总督、湖南巡抚、江西巡抚,派主力部队进行围剿。起义军虽然英勇奋战,屡次挫败敌军,但终因寡不敌众失败了。

孙中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中国的英雄,我们也要像孙中山一样,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才能更好的进入社会。孙中山是我们全国人民的骄傲!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十三

还记得我读过的一本叫《名人故事》的书,里面有无穷的知识,耐人寻味的故事。其中一篇《童年时代的孙中山》让我记忆深刻,书中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

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孙中山名文,字逸仙,1866年出生于中山市翠亨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喜欢读书。像所有穷苦家的孩子一样,孙中山很小就开始跟随姐姐上山砍柴草、去塘边捞水草喂猪。年龄再大一些的时候,又下田插秧、除草、打禾、放牛,有时还跟随外祖父驾船出海捕鱼。7岁时进私塾读书,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国古书,同时练习毛笔字。10岁他入陆家祠堂,学四书五经。孙中山勤奋求学,成绩突出。11岁时,他常在屋子门前大榕树下,听太平天国老兵讲述太平军抗清的故事。人民群起反抗的事深植在他小小的心灵中等等内容,孙中山先生对劳动人民的痛苦,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同情,怎样才能使劳动人民摆脱困境呢?孙中山先生坚定了自己的'理想:要奋发学习!从此以后,孙中山先生就向着目标前进,奋发图强。

读完后爸爸还讲解给我听其中的道理,使我深深的知道学习的重要,只有好好学习,有了知识才能进步,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有理想,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好好学习科学文化,成为祖国的栋梁,这样才能为将来祖国的繁荣昌盛出一份绵薄之力。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十四

读完《伟人的青少年时代——孙中山》这本书,我深有感触,孙爷爷的一生都在带领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而努力着。他一生虽坎坷却是伟大的,是有价值的一生。文中《最悲壮的起义》这个故事最让我难以忘怀,他让我看到孙爷爷的执着与矢志不渝的精神。

读了《最悲壮的.起义》故事,让我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更让我了感受到了革命者的英勇,它让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个像孙爷爷这样的革命者为国捐躯得来的。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才无愧他们的英魂,努力吧,不要让我们的人民再任人蹂躏,任人宰割!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有责任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强大,让我们的人民幸福、安康!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十五

这两天在长兴读了《孙中山传》,在读的过程中感慨良多。先生幼时的经历,儿童时期承担家务,培养的吃苦的品行,在自由的天空里让自性不被束缚的成长,少年时期求学西方,对比中西的社会状况加上当时西方教育的启迪萌生了爱国救国之志,在基督教的教义熏陶下让他的爱国救国之心升华成带有宗教色彩的救世情怀。先生自少年时起就开始由此发心,学习成绩优异,其聪慧异于常人,青年时开始了救国之路的探索,加之其不屈的个性,一路突破各种阻挠坚持寻找自己心中的方向,行成了先生独特的人格和见解。成为了中国最早醒过来的人,并且将自己的思想付之于行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先生能在四万万中国人中第一个有目标、有组织、有策略的组织了推翻清朝的第一声炮响——。

在之后的岁月里先生组织了数次起义活动,经过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和挫折探索着救国之路,其执着的精神和厚重的底蕴让我仰慕不已,在这个漫长、曲折的救国之路上先生的影响力不断的增大,唤醒了更多的国人,也找到了更多的并肩战友,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当然这个过程中先生执着、坚守的.心是无比珍贵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很多的人怀疑了、退缩了、泄气了,在整个队伍失去信心的时候是先生一次又一次将大家的扶起,团结起来继续战斗。如此才有后来的武昌起义的成功。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十六

“和平……奋斗……救中国!”这是一位老人临终时的遗言,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理想奋斗,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竟不是自己,而是人民,他是谁?他就是——孙中山先生。

千万年后,那个拄着手杖,在风雨中疾行的医生,该是怎样的形象?有些人看来,他遥远地背着一座山,茕茕而前行,虽不见前方的一点星光、一个人影;另一些人看来,他在众人的哈哈大笑中摸爬滚打于乱石的河滩上,血、污泥和雨水早已含混不清;还有一些人看来,他左手托起的分明是昆仑之山,他右手举起的手杖分明挥向每一个灵魂中的每一根长辫,而他无声的叹息和沉默的`热泪,分明在那黄河与怒海之间,惊涛拍岸;或有一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具医生的骸骨。

走近一些吧,重新想起这个渐行渐远的名字,便会看见那不仅仅是一具屹立的骸骨,更是一个透明的灵魂。即使在漫天的阴霾下,从这个灵魂的微隙之明中,也能看到一排排颠沛流离的妇孺、一列列疲惫孤寂的男子,从黄河两岸矢志不移地走向远方的足迹。在那足迹之上,布满了梧桐枝的灰烬,却从中袅袅升起了火的凤凰——如果说这具屹立的骸骨,承担的是每一个悲剧生命的总和,这具骸骨掩盖不住的明亮的灵魂,就是昆仑顶上留下的、在每一次黑夜之中轮回的初曙。

这具屹立的骸骨:民族民权。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十七

“和平……奋斗……救中国!”这是一位老人临终时的遗言,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理想奋斗,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竟不是自己,而是人民,他是谁?他就是——孙中山。

他是一位优秀的文人。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是他毕生坚持着坚持民主、共和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治国经邦,人才为急”,由此可见孙先生对人民是很重视的,我想,他被尊称为“国父”也一定不仅仅是反动派中央常务委员的决议,更多的是天下百姓的心声和对其的尊崇。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大部分都是他将中国道统和西洋欧美各家学说综合整理而来的,少部分为他所独创,由此可见,孙先生的文学造诣也是极高,这恐怕也与他爱读书有关吧。然而他做到的是从书中汲取知识,同时把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常人很难做到的了。

他是一位伟大的救世主!

是他创建了中华民国,推翻了封建、腐败的清政府。在电影《十月围城》中,我震惊于那些革命志士的勇气和魄力,为了保护一个于自己从未谋面的人,竟一个个前赴后继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毫无怨言。在读完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之后,我明白了,他们保护的是新中国的未来,而在那时,孙先生就是新中国的未来!是他拯救了整个中国于水火之中!“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这就是一位革命伟人思想。从第一次广州起义到黄花岗起义,从辛亥革命到武昌起义,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和革命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孙中山先生用自己的生命和思想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国家、为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着。

人们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我却想说“没有孙中山就没有新中国!”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十八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千万年后,那个拄着手杖,在风雨中疾行的医生,该是怎样的形象?有些人看来,他遥远地背着一座山,茕茕而前行,虽不见前方的一点星光、一个人影;另一些人看来,他在众人的哈哈大笑中摸爬滚打于乱石的河滩上,血、污泥和雨水早已含混不清;还有一些人看来,他左手托起的分明是昆仑之山,他右手举起的手杖分明挥向每一个灵魂中的每一根长辫,而他无声的叹息和沉默的热泪,分明在那黄河与怒海之间,惊涛拍岸;或有一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具医生的骸骨。

走近一些吧,重新想起这个渐行渐远的名字,便会看见那不仅仅是一具屹立的骸骨,更是一个透明的灵魂。即使在漫天的阴霾下,从这个灵魂的一隙之明中,也能看到一排排颠沛流离的妇孺、一列列疲惫孤寂的男子,从黄河两岸矢志不移地走向远方的足迹。在那足迹之上,布满了梧桐枝的灰烬,却从中袅袅升起了火的凤凰——如果说这具屹立的骸骨,承担的是每一个悲剧生命的总和,这具骸骨掩盖不住的明亮的灵魂,就是昆仑顶上留下的、在每一次黑夜之中轮回的初曙。

一百多年前,他是少数几个医学博士的一员,这些热门行业走出了一批批青云直上的幸运儿。他可以选择幸运,可他选择的是不幸。他的不幸,并非两袖清风白手起家之艰,亦非九死一生之险、十次惨败之难,而是明明可以用墨写的谎言一时掩盖血写的事实、求得一把手术刀带来的富贵与平安,他却偏偏要折断手术刀,从第一滴沸腾的血开始,抚慰这个民族的伤口,欲图让那些两百多年前已经亡国、两百多年后快要灭种的“国民”——他念念不忘的名字——起死回生,并重新站在昆仑之巅。按过去、现在、将来无论哪一个时代的眼光,这都是疯子般的念头。

可他开始了。“朴学”的故纸堆里追求“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红顶子们,亦不乏水滴石穿的勇气,但只有他拿出了最彻底也最不可思议的勇气——以卵击石的勇气。如果说滴石之水,终究会得到历史天平的容纳,那击石之卵,则可能一瞬间形神俱灭,只余下一掊逐渐风干的黄土,才能埋葬那些威名赫赫者的轻蔑。即便在那个过程中,他也有后悔的余地,尚能在异国他乡购置一片养牛场,或者再不济,好歹在那昏浊的尘世中,学那孤芳自赏的天涯客,归隐红尘,终老于东篱渔波。但是,就如同十个、一百个、一千个鸡蛋不停击向那块奴役的顽石,如同百片、千片、万片飘散风中的绿叶不断敲向那口自河傻墓胖樱他毅然决然地开始了:广州起义、惠州起义、潮州起义、钦州起义、南宁起义、河口起义……黄花岗起义,他也失去了:陆皓东烈士、邹容烈士、陈天华烈士、吴樾烈士、史坚如烈士、秋瑾烈士、林觉民烈士、徐锡麟烈士……甚至宋教仁、黄兴在枪声和汽笛声中永远离他而去。

在这号角中,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再属于自己,同时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从此属于我们自己。革好远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每一个炎黄子孙,正在那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医生的骸骨下瞻仰着凡十三亿、历八千年的灵光,他告诉我们:从这里开始吧,迈开新的步伐,向一切苦难与耻辱挺进,为了我们所爱的华夏。

有的人,不仅其生前活动为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其去世后,仍保有着持久、强大的影响,人们会从他的遗产中汲取教益,获得力量,继续推动社会和历史向前。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十九世纪末叶,中国积弱积贫,孙中山最初喊出“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从那一时期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奋斗;在今后的若干世纪内,中华儿女也仍将继续为之奋斗。

孙中山,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翠亨村的一个贫困家庭,七岁时进入私塾,从青少年时起就博览群书,勤奋好学,而在檀香山接受的五年西式教育,使他不受传统忠君观念的束缚,接受了“博爱”、“平等”的新思想,从而萌生了拯救民族、改造中国的雄心壮志。1894年11月,他创立了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以此来开展积极的革命活动。20xx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并在《民报》上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经过艰苦的斗争,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因为其对革命工作的巨大贡献和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20xx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并于1月3日宣布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是先生的最大的历史功绩。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经过斗争后被迫接受与袁世凯妥协的条件,在清帝退位后,于20xx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一心妄图独裁专政,孙中山领导了二次革命,并两次发表讨袁宣言。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为了捍卫革命的果实,孙中山展开了护法运动。20xx年1月,在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政策,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并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

艰苦的革命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于20xx年3月12日因肝癌病逝,享年58岁。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是中国第一个非仕宦出生的政治领袖,在其长达三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从未领导过一个统一的中国,但他和同时代的大多数政客不同,他时刻践行着自己“不做大官,要做大事”的人生哲学,未曾用政治来谋取私利,而是时刻在为一个现代的,强大的,独立的和民主的中国而奔走呼号。孙中山思想的核心的部分是坚决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历史实现了从“帝国”到“民国”的转变,古老的中华大地升起了“共和国”的大旗。此后的历史虽然反复多变,但是,将我国建成具有高度民主水平的现代国家始终是中华儿女不变的奋斗目标。

孙中山还是一位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革命家。最初他只是一个人,然而,却毅然、决然向清王朝这个庞然大物发起冲击。民国建立,是孙中山理想的成功,然而,失望与挫折接踵而来。孙中山一次又一次掀起革命斗争。在晚年,他更改组,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重视和扶助工农力量,为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的北伐战争打下胜利的基础。用无数次失败,换取了最大的成功,失败与成功的交替,铸就了他的人格。公而忘私,救国救民,百折不悔,愈挫愈烈,是他留下的遗产。

孙中山的革命史,吸引了各党派,使他们有了对民主、和谐的追求,以及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向往。孙中山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其经历、事迹、精神、思想都将永远是中国人民的珍贵财富。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作为中国第一个非仕宦出身的政治运动领袖,他不能说不是成功的。即使过程很坎坷,进行得不是很顺利,但是他使中国人民看到了一个非帝制的社会的雏形,让后人朝着那希望之光不断地奋进。在中华民族最终完成国家统一、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必须了解孙中山、学习孙中山、继承孙中山事业的义务和责任,充分发挥这一珍贵财富的作用。

2023年孙中山传读后感(通用19篇)篇十九

今晨读完了《孙中山传》,倍感震撼和激励。孙中山用一生来完成中国的革命事业,实现他的三民主义,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无数次的失败,无数同志挚友的牺牲,一贯的弘毅大公,最后的赍志而殁。他的一生是孔子的一生,是甘地的一生,是林肯的一生。这样的伟人多么令人敬仰,多么能让一个君子壮志激昂,生起忧国忧民的情怀。

孙中山二十八岁即洋洋洒洒写了八千多字的《上李鸿章书》讨论国计富强问题,而且得到当时许多名流赞赏。二十九岁就发动广州起义给腐败的清政府以沉重打击。吾今年亦二十八岁,然却一事无成,即读先生传记,受先生情怀感染,能不发奋乎!

相关范文推荐

    最优丑小鸭的体会和收获(通用22篇)

    心得体会是对某一段经历的再次思考和总结,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更深刻的领悟和启示。下面是一些心得体会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例,能够激发大家撰写心得体会的灵

    实用学生心得初中(通用22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考的过程,通过回顾过去的经历,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最新警校训练心得体会(汇总20篇)

    在生活中,每一个细微的经历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心得体会的来源。总结让我明白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断追求进步。

    最优护士长月工作总结及计划(汇总14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过去一个月工作状态的必要总结,通过总结才能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工作。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

    精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大全(23篇)

    汇报材料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或术语,以免造成误解。阅读以下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对汇报材料的结构和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实用孩子过继协议书(案例18篇)

    合同协议的编写需要考虑法律法规,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在撰写合同协议时,参考范文可以作为思路的启发和条款的借鉴。身份证号码:住址:女方

    优质四个一心得体会(案例24篇)

    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这里有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精选营销实训的收获与体会大全(22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典型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实训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

    最热获得补助的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对过去的回顾和展望。心得体会的书写过程是一个思考和整理的过程,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会坚持写心得体会,

    最优小班袋鼠跳活动教案范文(18篇)

    小班教案的编写需要兼顾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学目标和教材要求。教案范文的分享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1、能在歌曲的伴奏下两拍一下地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