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

时间:2023-12-06 作者:QJ墨客

范文范本可以提供给我们一种写作思路和结构,使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以下是一些范文欣赏,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一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建筑材料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必须要符合工程建设要求以及国家相关的建筑规范。但是遗憾的是,现阶段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材料依然有滥竽充数的现象,这样严重影响了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

1.2人为影响因素。

无论是何种行业和领域,人员都是各种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进行电力工程质量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人为的影响因素。具体来说,每一项电力工程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支持,所以人员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可是现阶段我国很多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的水平并不满足当今电力工程建设的需求,这就使得建设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地保障。

1.3机械设备的影响。

由于在电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非常多的机械设备,所以机械设备的质量以及使用机械设备的规范程度等众多因素都直接影响施工的总体质量。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就要去综合考虑建筑的要求、相应的操作规程、机械的租赁费用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而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投入。

1.4施工方法的影响。

施工的方法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所以,无论施工方案、施工人员、施工流程中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都有着致命的影响。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于施工中各个流程的控制[1]。

1.5环境因素的影响。

质量管理的环境、技术环境、人文环境、工作环境、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对于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工作环境中的天气时常变化,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与建设成本。因此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对以上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深刻的探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与应急方案,进而减少或避免突发事件对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二

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而产生,并且也随着这种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而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在这种变化过程中,家庭的脱父权制化与劳动力的脱商品化是两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席卷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从理论角度来探讨家庭的脱父权制化与劳动力的脱商品化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从而来推断出一个国家采用了何种社会保障模式以及怎样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或改革的轨迹。本文首先将探讨这个问题。

其次,长期以来我国虽然在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发展的过程及其基本理念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完全相同,但这种根本性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开始,而且在其改革的背景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即人口的老龄化带来了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负担的不断加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或者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所采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措施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中,如何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并在如何进行改革,以使得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人们已达成了共识。因此,本文将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家庭的脱父权制化与劳动力的脱商品化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来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演化轨迹,这对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劳动力商品化・家庭父权制化。

1.社会保障改革与劳动力的商品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保障是作为一种危机管理机制而存在的。但资本主义存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的商品化,这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已经充分地得到了论述。而在西方各国,劳动力的商品化或者工资劳动存在的一个基本条件则是家务劳动的存在。劳动力与一般商品一样,为了在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必须克服其特殊性。而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劳动力能顺利地实现商品化。但劳动力的商品化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人的劳动力都能够成为市场上的自由买卖对象。由于经济与道德上的原因,存在着无法成为商品化的劳动。

在资本主义社会,能够商品化的劳动是工资劳动,而不能商品化的劳动则是家务劳动。但把人类活动区分为工资劳动与家务劳动并不是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才有,重要的是二者互为前提条件。没有工资劳动,生活所必需的东西无法从市场上获得;而家务劳动与人类的再生产具有密切的关系,从这一点上来说,家务劳动是工资劳动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

2.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家庭的父权制化。

父权制(patriarchy)是制衡工资劳动与家务劳动之间关系的一种机制。它至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以下两种关系:第一,工资劳动相对于家务劳动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二,人类基于性别而进行了固定的劳动分配。在父权制下,女性从事家务劳动,男性则从事工资劳动,由此形成了男性相对于女性处于有利地位的社会关系。而这种近代家庭形态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产生,也是在劳动力的商品化与家庭的父权制二者相互结合下形成,它是一种使劳动力商品化与父权制并存成为可能的制度,也是二者历史妥协的产物。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意味着国家介入并渗透到私有领域,而且今天各种社会保障政策已经参与到人类的生活世界中。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保障政策不仅对劳动力商品化进行了限制,而且企图操纵和控制其宏观与微观经济体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们期待社会保障能够扮演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管理机制这一角色,实际上迄今为止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

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劳动力脱商品化・家庭脱父权制化。

1.社会保障制度与劳动力。

[1][2][3]。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三

摘要:本文通过对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简述了人的质量诚信是一切质量的根本。阐明了在企业中加强对生产一线员工开展质量诚信意识教育以及质量诚信班组建设在企业中的作用。

关键词:质量诚信;班组建设;企业作用。

1前言。

近年来社会上相继发生了一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甚至个别名牌企业也不顾自身的声誉,不顾企业的诚信,一味的追求私利,导致人民对该企业的信誉度下降。对企业而言,质量诚信往往表现为企业对质量的主动追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基层班组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班组是企业产品质量生产的直接执行者,对产品质量状况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是企业发展存续的基础细胞。因此,在企业中推广质量诚信班组建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质量诚信教育,以激发班组的活力和热情,使之健康、良性地高效运作,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2产品质量问题与质量诚信的关系。

2.1因果关系在企业中,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出现在管理上的策划、设计严谨性、工艺指导性和生产班组操作技能水平以及质量诚信意识等各个环节。例如:笔者对某企业下半年机床制造行业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

说明:操作问题是指生产一线工人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在违反工艺操作规程或技能和工作经验不足等原因,所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

从表1中可知,违反工艺的操作问题与操作者质量诚信强与弱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加强质量诚信班组建设,对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使企业产品质量得到客户满意,在企业中是起到了重大作用。

质量诚信好与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从表1中可看出,在设计、工艺、管理、操作、设备和其它原因等6大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中,违反工艺等操作问题占总质量问题46.91%,其次是工艺和管理方面的质量问题较多,各占15.14%和12.15%。虽然,各企业因工程项目和产品特点的不同,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和比例不尽相同,但质量问题的产生,90%以上是由人的质量诚信、技术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等因素造成的,特别是生产班组质量诚信差,对企业产品质量状况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因此,质量诚信好与差与产品质量是个因果关系。

2.2技能差是关联关系。

生产一线的新员工因缺乏工作经验,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较差等方面的特点,往往是引发操作质量相关问题的主要因素。

生产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管理的最小部门,产品质量生产的直接执行者。因此,在企业中推广质量诚信班组建设,通过质量诚信班组建设来凝聚班组人员心理力量,引导新员工端正思想,增强产品质量诚信意识教育和强化工作责任感,促使生产一线员工强化自主管理,努力地提高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四

中国市场经济运行趋于规范化,使得电力企业的行业垄断格局被打破。电力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单位,把电能作为商品对用户进行销售以获得经济利润。因此做好电力市场开拓工作,并实施必要的营销管理措施,使电力企业对社会经济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电力市场的开拓属于系统化工程,其中所涵盖的内容包括电力产品的质量、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电力服务水平等,使消费者对电能产品以及服务予以认可,随之电力市场得以开阔。

1.1提高电能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日渐增强,就需要在开拓电力市场的过程中注重环境的保护。电力企业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要在市场开拓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作为核心内容,以使电力产品被消费者认可[1]。电力企业在市场开拓中注重环境保护,就需要企业员工树立环保意识,无论是在利用能源时,还是对电能产品的研究开发方面都会影响周围环境,所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采取措施降低这种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1.2提高电力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电力企业的电能产品性能要有所提高,就要在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上加以提升,并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力度,特别要有效利用政府所提供的优惠政策,以提高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加大技术研究开发的力度,使电能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使用性能上都得到相应提高。比如,在电力环保产品的开发上就采用了创新技术,即本辖区内建设充电桩设施,推动了电动汽车等电力环保产品并产生新的服务模式。随着科技创新以及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的加大,对电力企业持续而稳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3创新营销手段以提高电力服务水平。

在电力市场拓展时,要注重创新营销手段,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满足电能用户的各项需求,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并且在树立服务意识的同时,使企业员工建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从而使电力企业和企业的员工共同发展[2]。在对电能产品进行营销的时候,要采用多种营销模式,包括电能产品的现场营销、网络营销以及电话营销等。在具体实施中,省电力公司已经多方开展电子渠道缴费活动,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特色服务,主要形式有掌上电力app、电e宝、支付宝、95598网站等。

2.1根据管理需要完善营销信息系统。

电力企业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将营销信息系统构建起来是非常必要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属于动态化的管理系统,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要根据行业市场的变化对系统进行调整,如果在抄表时存在误差或者电力线路出现了损坏,都会对电力营销管理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在实施电力营销自动化管理工作中,要提高服务质量,就要将用电线路调整好,避免电力企业的生产与营销管理脱节。营销信息系统的运行,可以使得电力营销管理远程化。电力企业应用网络进行营销信息传输,同时还与电能用户互动,使得电力企业对电能用户的需求充分了解,电能用户也会更为了解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各项营销管理元素加以优化配置,对电能进行合理调配,根据实际需要规划电网并不断地完善,从而使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实施电能管理的运行效率得到提升[3]。营销信息系统运行中,如果出现误操作的现象,必然会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对信息系统的配套软件进行技术更新,将系统收集数据、数据信息的传输、数据的存贮等各项功能都得以充分发挥,由此而实现电力营销的自动化管理。此外,应用营销信息系统实施电能管理工作,不仅会使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都有所降低,而且还避免了抄表数据出现误差。

2.2在营销管理中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

市场经济呈多元化动态发展,市场运行轨迹也在不断变化。电力企业要适应市场环境,就要对自身营销管理模式作出调整,并实现创新。在电力企业对电能用户实施营销服务时,将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起来。然而,电力企业在新能源的技术开发以及应用上都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可以通过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加以弥补[4]。随着市场环境动态化的发展,在实施营销管理时将动态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起来,以使得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

建立电力营销稽查模式,主要包括日常式稽查模式、专项式稽查模式和专题式稽查模式。日常式电力营销稽查模式是按照营销业务流程对稽查对象进行定期稽查或者不定期稽查的方式,并在稽查的过程中以丰富经验为基础,注重稽查的灵活性,进而制定出年度稽查方案。在具体实施中,要在确定稽查主题之后对稽查的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对稽查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进而对稽查信息有效管理。专项式电力营销稽查模式是通过专业稽查,明确稽查的范围之后,分析稽查中所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并筛选出用户清单中所提出的稽查对象[5]。专题式电力营销稽查模式运用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电力营销质量得以提高,对投诉举报要认真对待,基于稽查对象的实际问题,制定稽查方案,有效提高稽查效率。

3、结语。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运行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电力市场逐渐走向繁荣,需要电力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参与到市场开拓和营销管理中,以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五

[内容提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垄断行业伴生物的电力多种经营企业,何去何从成为电力多种经营必需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旨在通过电力多种企业改革存在的困难分析,对电力多种经营企业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进入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厂网分开,主辅分离”的新阶段。在这一变革过程中,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即“主辅分离”中的辅业部分),也必须在短期内实现转变,适应新的形式,并且在转变过程中妥善处理诸多问题与矛盾的任务。

电力企业的多种经营大多由八十年代修修补补、敲敲打打的修配厂或为安置待业青年和富余人员的劳动服务公司起家,在“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在主业扶持下,经过十几年的风雨历程,逐步发展壮大,已基本实现由安置型、福利型向规模效益型、生产经营型转变。但是由于涉及的企业面广、地区差异大、就业人员数量多,电力多经辅业分离改革成为矛盾重重、推行难度大、风险高的一次改革攻坚战。这项改革的核心难点主要集中在辅业和主业在人员与业务上的双关联。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电力多经企业的市场化生存能力薄弱。电力多经的业务定位往往是与主业密切相关的领域,从全国的电力多经产业比例分析,其中超过90的企业单一从事电气建安行业,从事产品制造开发的不到10,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企业与产品比重很低,且大多无效益或效益很低,高科技产品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多种经营的产业结构在市场竞争中呈严重的弱势。再者多经企业一般是背靠主业且在高壁垒的保护下形成的,存在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摊小面广、没有规模效益,对主业和主管部门的依赖远大于对市场的依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向它们要优惠和照顾上,很少去研究市场,缺乏参与市场竞争和创新的意思。

其次,电力多经企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化程度低。电力多经企业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主业,他们大多数习惯把从事的工作当成一件主业衍生的任务,而不是一个独立企业来考虑。加上对他们的考核往往还是参考主业同级别人员的标准,而不是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紧密联系起来。再有,电力多经企业基本上都存在“两种人”的问题,一种是电力主业委派的管理人员或其他从主业富余分流的人员,另一种是社会招聘人员。前一种人待遇明显高于后一种人,“同工不同酬”的现象非常普遍地存在于电力多经企业中。由此导致前一种人压力不足、后一种人动力不足,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电力多经企业的利益关系复杂,涉及的人员众多。电力多经企业的成立往往是基于主业的人员分流安置(也包括职工子女的就业安排)和主业职工福利提升两大目的。因此,对于电力多经企业的分离改革的利益人绝不仅仅是多经企业职工,更牵涉到多经企业所对应的主业的每一位职工的利益,甚至包括已经离退休的职工。

第四,电力多经企业公司治理体系不健全。由于电力多经的福利安排目的,持股人员覆盖了对应主业的全部职工,持股人数多,且大多比较平均。这种本质上的投资行为在职工脑海中往往被误化为集资,对多经企业发展的决策不关心,但往往对回报的期望很高。而对于多经企业发展决策的投资人权力一般就让渡给对应主业的领导班子。这种异化了的公司治理体系客观上将多经企业的运作风险转嫁到了主业。另外,对于多经企业经营企业的约束与激励的不到位导致了多经企业内部体制与机制平台的不健全。

总之,电力多经分离改革涉及到的利益关系复杂,历史与现实间矛盾重叠,业务转型与体制优化错综交织,是一个典型的系统性、结构性难题。

二、妥善推进电力“主多分离”

电力多经改革本身是一件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因此,相关的配套政策是否到位,政策是否科学并具操作性对于本次改革至关重要。从整个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看,目前是方向性、原则性的文件多,而可操作性、配套措施到位的则相对较少。

解读目前关于电力辅业改革的政策及相关文件,“一刀切”的倾向比较明显,也就是限定的最后期限,在此前全部完成改革。诚然,“一刀切”的改革模式有其内在的优点,具体体现为:有利于统一部署,避免有关人员的观望与拖延心态。这种模式往往容易被理论界及国家宏观经济主管部门认可与接受。但这种模式对于电力辅业而言,推行的成本高、难度大,往往改革的微观效果也不会太理想。到目前为止的实际情况已经印证了这些,国家原定于20__年年底前完成的电力主辅分离未能实现。纵然实现,国家将承担更多的社会综合改革成本。

电力多经分离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的攻坚战,对于改革进程及效果的过分乐观预期将是非常危险的。有鉴于此,从政策推进层面看,“有效试点、分类推进”的政策指导思想应该引起有关决策部门关注。由于前面所述的诸多难点与障碍,采取“有效试点、分类推进”模式有利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政策体系,降低改革成本;有利于电力多经人员乃至电力主业人员的稳定。

避开政策层面的改革模式问题,电力多经改革涉及到的有关人员对改革推进的力度抱有幻想是不现实的,强调困难、不积极思考与推进、抱着“混”的思想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因此,推进改革的首要环节就是观念要革新,尤其是相关的领导层的观念与认识一定要到位,在此前提下,筹划面向职工的宣传与观念引导。

在认识到位的基础上,对电力多经的改革进行系统的规划,力求实现多经企业业务的平稳过渡、各方利益矛盾的基本协调平衡、多经企业内部机制逐步完善。一是通过内部管理机制与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实现效益的提升与自身能力的打造。二是通过前瞻性的进行股权结构优化,为进一步的分离改革奠定基础。

电力多经企业以及对应的主业机构应该紧跟时代变迁的步伐,审时度势,系统思考,积极筹划改革的有关工作。

从现阶段看,电力多经企业分离改革有以下三个关键点:市场化业务能力的培育与提升、经营团队运作能力的提升、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与完善。

机制;二是大力开拓完全市场化的业务。市场化业务的培育发展是企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分离改革后能否生存的命脉。

2、提升经营团队运[本文属文秘站cnwmz。com=站―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文秘站cnwmz。com,更多原创]作能力。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人,尤其在经营团队,不断地调整与提升经营团队的能力与素质显得刻不容缓。分离改革过程中,以及改革后的运作发展,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团队的管理意识与经营能力。

3、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率先筹划股权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在股权机构调整过程中,对于权属不清的要加以界定,对于直接从事多经企业运作管理的核心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需要有大力的倾斜措施,同时要规划主业人员股权的处置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

三、电力多种经营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力多经企业要以国家电网公司“以电力为主导,发展多种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全面进入市场,兼顾两个效益,实现协调发展”的多种经营36字方针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发展为重点,抓住机遇,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多种产业。

1、更新观念,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主辅分开势成必然,多经企业必须从一味紧紧盯住主业、围绕主业做文章的圈子里跳出来,每一个职工需认清自己面临的形势,积极主动地进入市场,学会在市场“找饭吃”;同时积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规范改造多经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使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严格按照公司章程规范运作,明确划分责、权、利,形成调节所有者、公司法人、经营者和职工的制衡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好出资者和多经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为提高企业的效益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管理要效益。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最大限度的解放生产力。最终一个目的,以市场资源为导向,围绕科学管理、精简机构、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和主动性,建立优胜劣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达到各岗位责权利的高度统一,追求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应变能力来自于企业内部的严格管理,只有外抓开拓市场,内抓严格管理,企业才有市场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单纯地靠人治不靠法制,凭热情、靠感觉处理事情,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不落实、管理责任不到位,企业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竞争在市场,决胜在管理。

3、深化人力资源体制改革,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人力资源是企业之本,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围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注重培育企业价值观、塑造企业精神,力求以企业文化凝聚人、引导人,着眼于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要深化电力多经企业的人力资源体制改革,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的内部潜力,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是电力体制改革不可逾越的关键环节,早改早收益。

(1)要在多经企业推行人事代理制。实施岗位动态管理,营造一种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新机制,打破“大锅饭”、实行按贡献大小拉开档次鼓励贡献的分配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上岗靠竞争、在岗有考核”的动态管理机制。

(2)要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好的企业领导可以搞活一个企业,反之,无德无才的领导可以搞垮一个企业。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高层次领导干部和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高层次、高素质、懂专业、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提高职工整体队伍素质,为多种经营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4、推进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健全财务管理及监督约束机制。

要切实加强多经企业的财务管理,积极推进多经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帮助企业以最适宜的技术和质量,以有效的方式和合理的成本取得满意的效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要加强对财务、劳资等重要部门的控制,实行集中管理;加强纪委、监察、审计的力量,实行项目效益评估制和经理离任审计制,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加强职工的民主监督。

5、实现经营创新,为企业多种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多经企业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力多经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在现有的同行业基础和水平的条件下进行种种有益的创新,使企业焕发生机和活力。

(1)巩固传统的服务于主业的产业。电力多经企业是主业的“外围业”,是主业稳定运行、高效协作的基础保障。首先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入手,充分发挥电力行业声誉好、信誉高的优势,狠抓售后服务工作,做到硬件过硬,软件不软;其次加大促销力度,确保产品销路畅通。

电力工程建设用的铁塔、金具等外,通过提高质量、服务、信誉、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等竞争手段,逐步打入通信行业所用的通讯铁塔的加工行列,从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推进多种经营的产业化和集团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成熟和规范,电力行业对其多种经营的保护正在削弱以至逐步消失。电力企业兴办的多种经营实体最终也要走进社会大市场,面临国内外同类企业的竞争和挑战,经受优胜劣汰机制的考验。这些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必须走产业化和集团化的道路,通过产业化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通过集团化寻求自己的综合优势,克服先天不足,提高电力企业多种经营的整体竞争能力。

诚然,建立起完全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变化及要求的电力多经企业是一项复杂、艰难的任务。这些企业只有在自己和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市场形势和顾客的需求变化中不断地反思,创新经营,才能实现多经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资料]。

1、《电力监管条例》20__年2月2日国务院第80次常务会议通过。

2、《电力体制改革方案》20__年4月11日国务院批准颁布。

4、《电力多经企业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分析》天强管理顾问网作者何德权。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六

新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对高校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因此,构建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突破的关键问题。

《企业营销策划》课程定位为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人文社科类相关专业的一门素质与技能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最基本的技能培养和思维训练课程(陆继和尤凤翔,)。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好的营销策划已成为企业创名牌,迎战市场的决胜利器。让大学生学会制定一份较完整的、规范的营销策划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内容之一。目前本校《企业营销策划》是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该课程的大多数师资的企业实战经验较为缺乏,教师的教学知识体系来源多取自教材。而《企业营销策划》的教材编写也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尽快摸索出一条改革创新之路,为《企业营销策划》课程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蓝本,显得尤其必要。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七

日本:稳步推进市场自由化日本电力在1951年5月以后,放开实行民营化,就形成了区域垄断的9家电力公司,这9家电力公司在区域都是实行发、输、配垂直一体化的管理体制。由于日本的一次能源基本都是依赖进口,9大电力公司之间电源结构趋同,因此在国内不存在北电南送、西电东送问题和电源结构调整的问题。9大电网之间是弱联系,交换的电力和电量很少。日本政府由通产省负责对电力实施管制。管制的主要内容是:电价、环境保护和规划。电价管制的原则:

一是成本主义原则——按完全成本作为核定电价的基础;

二是共同报酬的原则——合理的利润,最早的总资本报酬率为8%;

三是公平负担的原则——采用成本加利润的`办法。对环境保护的管制主要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对核电建设的环境评价;对规划的管制主要是对长期供求规划和核电建设规划要与电力公司共同讨论。1999年出台的新电力法是为了促进竞争,实现电力自由化。

它的主要内容:

二是新建电源项目实行招标。新电力法的施行,虽然放开了30%的电力市场,但到目前只有2%至3%的用户更换了供电商。从2000年3月电力市场放开,实行自由化。政府计划到2004年对现行开放作一个回顾:首先要检查的是自由化以来的实际情况;第二,了解海外自由化发展状况;第三是要检查电力作为公用性事业,在保持其公用性方面做得如何,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自由化的范围是否要继续扩大,是不是要全面自由化。美国:两种方案两个结果美国电力改革的核心是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电价。1978年公用事业管制政策法出台,允许企业建立电厂并出售电力给地方公用事业公司。1992年能源政策法案出台,同意开放电力输送领域,并要求在电力批发市场引入竞争。1996年,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要求开放电力批发市场。厂网分开只明确必需进行功能性分离,分开核算。美国在放松电力管制过程中,出现了加州大停电和电价飞涨、电力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样的重大问题,令政府惊惶失措,令世人震惊。美国的电力改革是从加州开始的,由于充分相信市场的力量,“市场能解决一切问题”,大部分照搬英国改革模式,改革方案中存在固有的缺陷:一是强迫电力公司出售50%的发电容量,而同时没有要求电力公司和发电商之间签订长期稳定的供购电合同。二是要求电力公司必须100%从现货市场购电,没有期货市场,市场无法提供反映长期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

三是缺乏科学合理的价格传导机制,对最终用户的零售价格冻结,而批发市场价格可以大幅波动和上涨,使得处于中间环节的电力公司无所适从,价格倒挂,最终申请破产保护。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八

1.管理者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建筑行业体制改革之后,各个建筑企业都实行项目制,通过独立的项目部履行承包合同,无论是从图纸的会审、还是项目的施工,再到后期的结算,都是由项目部完成,而工程质量的管理也完全依靠项目部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项目部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对于质量管理责任意识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质量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出现了管理体系不落实,管理方法不实施等现象,缺乏对项目质量的有效控制。

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体系作为支撑,管理人员依据管理体系有序开展工作。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项目部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很多工作都是依据管理人员的传统经验进行,缺乏实际性和科学性,使项目中埋下诸多安全隐患。3.对质量细节把握不够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细节性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到项目的质量,例如,材料质量,隐蔽性工程的质量管理等,在这个问题上,管理人员的工作落实度不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1.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整体素质。

施工企业要想确保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必须要有一只高素质且高水平的质量管理团队,能承担起质量管理工作的重任。为此,必须要对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尤其需要对管理人员的质量知识、施工技术以及安全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和教育,确保其能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必须要加强宣传,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对项目的意义灌输到管理者的思想中,让其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好的投身到质量管理中去。

施工单位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要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并根据施工要求形成施工质量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等,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确定相关责任人,建立起完善的责任机制,保证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责任明确,层层把关。同时,建立起明确的动态管理监督机制,使质量管理人员要深入到施工现场参与管理,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实现质量管理信息的有效传递,使每个人都能及时了解到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潜在的质量风险,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奖惩机制对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体系的建立,能提升管理者的工作热情。

3.管理人员要加强材料质量管理。

材料质量是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必须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以控制。由于建筑材料的需求量较大,在采购的过程中一定要货比三家,掌握材料的信息,综合比较,择优选择。管理人员要对材料采购的过程进行控制把关。在材料进场之前,必须要进行抽样检查,对不符合质量要求和施工要求的材料禁止入内,并且要保证材料有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以及材质证明。在材料进场之后,管理人员需要和材料人员进行沟通,并同工地的负责人以及相关人员对设备和进场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对于特殊的材料必须要有试验报告等。对材料的堆放也必须要进行严格的管理,防止不合理堆放影响到其使用性能。

建筑项目的每个工程都有具体的施工方案,每一分项工程在施工之前也必须要做到方案先行,且施工方案必须要实行分级审批,并做出样板,反复对样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到设计方案符合要求为止。在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以施工设计方案为基础,提升管理水平,并根据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进一步提升项目的质量水平。

三、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当前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施工质量进行科学管理。本文就对当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指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能进一步提升项目的整体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九

项目建设之前的时候,承包者要结合项目的具体特征和业主的规定,设置一个技术优秀的,可以再各个区域落实的建设规划,以此来确保项目的建设活动能够有步骤的开展,能够实现合约的意义,进而获取非常好的利润。在建设时期要关注如下的内容。

1.1要结合实际的活动位置,落实好建设活动的相关指标内容。

1.2落实对关键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质量标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3必须注意的尺寸、轴线、标高、以及预留孔洞和预埋件的位置、规格数量。

1.4注意施工材料的品种、规格、等级、质量要求以及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的配合比要求。

1.5施工企业必须按照施工方法、顺序、工种配合、搭接的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

1.6注意施工中各种技术指标的要求和实施措施。

二、认真的掌控好品质,创造优秀的项目。

项目的建设活动室由很多的互相干扰的步骤组合得到的,所有的步骤的建设品质是总的品质的前提,其会干扰到项目的总的品质。所以掌控好项目的品质,就要开展好如下的一些内容。

2.1切实提升工作者的品质思想。

建设时的一些关键的步骤会由于工作者的品质思想不高,而导致不利现象发生,进而干扰到项目的品质,有时候还会到来非常劣质的问题。此类现象要严厉的打击。所以,对于那些有着较高的精确性的,技术规定严苛的,难度高的建设步骤,要设置专门的工作者来开展该项品质管控活动,要使用合理的方法,跟班施工。

2.2加强技术复核。

在施工过程中,对重要的或关系整个工程的核心技术工作,必须加强复核避免出现重大差错,硬性工程质量和正常使用,除按质量标准的规定复核外,还要在分项工程正式施工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标高,中线,模板,钢筋,混凝土,和砂浆,等,严格检查复核,保证主体结构的强度和尺寸得到有效控制,使工程的主体的大质量得到保证。我们在礼泉泔河水库大坝渡槽的施工中,由于忽视了技术复核,造成已完工的渡槽实际尺寸与设计要求不符。由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管理单位带来巨大损失。

2.3加强质量检查。

施工中的质量检查,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检查,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及时加以处理,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2.4完善质检记录。

做好资料整理,在项目建设中,为了证明一些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的有效运行,必须有完善的质检记录,这些记录是工程技术复核的核心。因此,记录要有计划,有步骤,才能保证这一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重视监理以及设计者的思想。

工程实践中,项目业主不可能负责工程方面的问题,而是主要负责项目的'宏观控制和高层决策。监理工程师受项目业主委托,在监理过程中代表项目业主的利益,服务于项目业主,设计师也是接受项目业主委托在合同工期内完成设计工作任务并对设计文件负责。施工单位在履行工程施工过程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关于设计方面的问题要多请教设计师。且施工单位遇到施工问题或对设计文件有疑问总是直接咨询项目业主,久而久之,项目业主会怀疑施工单位的能力而对施工单位产生厌恶感,显然这不利于施工单位与项目业主的关系。所以,建设方要积极的听从监理乙级设计人员的思想。要认真的处理细节性的内容,要积极地听取其思想,要和其多交流,当其无法处理的时候,才可以去找业主来处理。

四、积极地应对索赔问题。

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如果牵扯到索赔的话,很显然两方的关系就会受到影响。索赔是一项非常繁琐的活动,同时还有非常多的不明确的特点。在各种背景之中,索赔的要素是会显著变化的,建设方的索赔问题会导致一些不利现象,有时候还会导致很差的社会影响。在具体的活动中,对于索赔的技巧和措施等都是无法有效的明确的。建设方要想开展好该项索赔活动非常的困难。所以对于建设方来讲,非常有效的措施就是,在业主对于项目很认可的时候,施工单位可运用签证适时变更的机会以签证的形式向项目业主索取额外成本的补偿,项目业主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而且对已经形成的合作关系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当发生项目业主风险,如:征地、图纸、支付的延误等,以及物价上涨,施工单位不得不采取索赔手段,施工单位就要实事求是的就干扰事件提出索赔,一般要着眼于重大、有影响的索赔额大的事件,不要斤斤计较。小的索赔事件,施工单位可以放弃小的索赔额并作为一种让步,力求施工单位的索赔要求能获得项目业主的认可。在工作实践中,施工单位与项目业主建立起以承包合同工程为中心的融洽的良好的和谐关系,不仅有利于施工单位的顺利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而且在和谐的氛围中能够方便快捷、低成本地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与项目业主可能发生的纠纷和冲突,圆满的完成目标。

五、结束语。

品质是建设单位在行业之中站稳脚跟的关键,是单位的发展基石,必须要开展好建设品质的管控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项目的品质,强化品质管控力度,进而获取优秀的意义。

作者:王继东单位:上海市宝山区水务局杨行水务管理所。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十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要求各单位、各工种、各技术的相互配合和协作,为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加强工程各部门间的沟通和配合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在施工前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将工作任务明确化、具体化,避免出现无人监管工程问题、推脱责任的现象,形成互为约束、紧密协作和沟通的高效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实时动态的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3.2施工规范化。

在进行施工前,应严格进行设计和技术的交底会审工作,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深化施工人员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和掌握,为实际的现场施工提供明确清晰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序。同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展开施工,当出现施工现场和施工方案不相匹配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改进设计方案中不合理的部分。施工中,还应严格进行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工作,排除不符相应要求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是,清楚不合格的施工项目,重新返工,以免给工程质量造成影响。

3.3加强施工监督以及质量抽检。

对于需进行质量检验的工程项目,应由技术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同时监督人员应做好记录工作,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上报不达标的施工材料和部件,分析其产生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另外,还用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通过对施工图纸的深入分析,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并做好施工各环节的记录工作,以免出现漏项、缺项等施工问题。

3.4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使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各岗位严格落实持证上岗的原则,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管,以确保施工现场质量的整体提升。

4结语。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还存在着实际施工与设计方案不相符合,施工现场的管理混乱,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脱节,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没有严格落实施工质量试验等一些问题,而给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此,应不断完善施工管理的责任制,进行规范施工,并加强施工监督以及质量抽检,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十一

要扭转我国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必须对各类污染源实施有效的治理。在工业污染防治上,我国从1980年代开始实施“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即工业企业自己治理污染并负担治理成本。在过去的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是:一是没有考虑到污染治理的边际成本,对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这一政策基本是适用的,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则存在着规模不经济问题;二是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政府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因此,在一些中小企业密集的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曾经异常严重。随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上升,其污染排放将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工业污染来源,其污染治理也无疑会成为下一阶段监管的重点。正如我国的许多改革经验来自基层的实践一样,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领先的沿海地区,已经开始了通过环保设施运营的市场化及中小企业污染的集中治理来破解上述难题的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为了对这些做法进行把握和分析总结,我们于3月到浙江的杭州、嘉兴、台州、温州等地,对中小企业污染处理设施的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成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林家彬、周宏春、苏扬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研究中心周国梅、浙江省环保局韩志福),并收集了相关资料。下面,我们将简要地总结这些做法的主要经验,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供有关各方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个体、私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主力军。同时,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集中在重污染行业,如化工、电镀、印染、制革、造纸、医药等,污染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而且,浙江是一个人口密度和收入水平都很高的省份,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比较敏感,省政府也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目标,全省上下对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状况具有强烈的意愿。另一方面,浙江市场取向改革起步早,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相当比重,在利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染治理方面有着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中小企业污染治理问题上,浙江涌现出了许多好的做法。从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资金来源看,可以大体上分为下列四种形式(浙江省环保局:“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染治理产业化”,12月(内部材料))。

(一)政府融资,企业化运营。

这类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资金,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外国政府赠款、政府国债、政府担保银行贷款、国有公司参股等,由政府统一筹措。环保设施建成后按企业模式进行运营管理。政府按照核定的全额成本,包括日常运行费用和设备折旧费用,制定污水、垃圾等的收费价格,运营企业据此向排污企业收费,或者政府收取费用后转交给运营企业。排污量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保证了建成设施的正常运营,同时减轻了财政负担。绍兴污水处理工程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在具体运作过程中,绍兴市政府抓住“明确投资主体、完善治污体系、建立回报机制和加强政府监管”四个环节,一期污水处理工程政府投入2500万,带动了5.2亿的资金;总投资6.5亿的二期工程也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绍兴市人民政府:“市场化治污之路”,“全国城市污水和垃圾治理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交流材料,,8)。建设资金由财政拨款、政府国债、项目公司股本金(绍兴县给排水工程处、绍兴水务集团等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入股组建)、排污企业预购排污权缴纳的建设资金和银行贷款等构成,其组建的治污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物价部门测算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1.67元/吨),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和治污企业“补偿成本、保本微利”的原则,分别向企业和居民收取0.5~2.2元/吨的处理费,其中,印染等重污染企业为2.2元/吨,居民生活污水为0.5元/吨,用于日常运营、维护以及设备折旧;污水处理厂和污水输送工程也实行独立核算、企业化运营。

(二)政府引导,民间投资。

地方政府根据环保需要进行污染治理设施的项目招商,明确工程规模、排放标准、收费价格等项内容,同时给予投资者局部经营垄断、排污量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等项承诺,以及土地价格等其他方面的优惠。设施的建设和日常运营由投资方自行安排。投资方一般与政府签订特许经营承包合同,或者采取bot方式,运营交给专业运营商。这种做法的关键是在政府承诺的条件下,能够保证投资者收回投资,并有利可图。我们访问的浙江省环科污水处理厂和嘉兴洪合镇污水处理厂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位于余杭开发区的环科污水处理厂是由浙江省环科院、开发区管委会等三家单位发起组建的项目公司,以bot的投资方式建设,设计日处理污水1万吨,总投资850万元,为开发区内的六家印染企业处理污水。投资的来源包括三个部分,即:项目公司股本金、以污水处理厂一定时期的经营权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以及向排污企业预售污水处理服务费用。项目经营期。政府特许项目公司按照处理成本(经测算为1.7元/吨),加上合理的利润向排污企业收取1.8元/吨的处理费;同时承诺在每天进厂污水少于收支效益平衡点7000吨时给予补贴;经营期满后整个工程无偿移交给地方政府。洪合镇污水处理厂由嘉兴秀洲区环保局组织招商,设计日处理污水8000吨,工程总投资800万元。其中项目公司股本金和股东按比例提供的项目建设资金50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为8家羊毛染色企业治理污水。公司是独立法人。政府特许项目公司按每吨2.50元的价格收取污水处理费,投资回收期,预计5年就可以全部收回投资本金。投资900万元的二期工程也于月投入运行。

(三)政府资助,民间投资。

与前者的差别是政府以某种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大致上属于准商业化的模式。由于政府提供了部分资金,降低了污染治理项目的投资风险。其优点是有利于吸引民间投资,同时又便于平抑对中小企业的排污收费价格。在具体做法上,依然是采用签订特许承包合同或者bot方式。政府投资一般作为优先股,只参与分红,不参与管理。政府分红部分一般继续用作环保开支。温州市东庄垃圾发电公司和杭州大地危险废物处理公司均采用了这种模式。

温州市东庄垃圾发电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320吨,年发电2500万千瓦。一期工程投资6500万元,日处理生活垃圾160吨;瓯海区政府出资3000万元,其余由温州市民营企业――伟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运营期25年(不包括两年建设期),然后无偿归还政府。项目公司按每吨32.14元的价格向环境卫生部门收取垃圾处理费。一期工程于11月28日竣工。实际处理垃圾200吨,年发电900万度,并通过iso9001认证。除自身耗电200万度外,其余部分由电力部门按0.50元/度的价格收购入网。扣除运行费用和设备折旧,预计投资回收期为(按此推算有的净赢利期)。

物焚烧处置工程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杭州市已经对门诊和住院病人开征医疗废弃物处理费,作为废物处理的费用。

宁波现代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利用项目,日处理垃圾1000吨,一期工程投资4亿元,政府投资1.2亿元,其余部分利用社会资金,各投资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宁波枫林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并依靠发电入网和垃圾处置收费,现已有一定的投资回报。

(四)民间集资,企业化管理。

这种方式在乡镇规划的特色工业园区中运用较多。政府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由已经或准备入园的排污企业集资入股,组建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一般委托专业公司承包,或者采取bot方式。污水处理费用由股东企业按照排污量分摊。

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浙江有多种形式的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的民间集资形式。如由相邻的同行企业联合投资,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共同使用、共同管理,杭州七厂联片污水处理厂采取了这种形式;萧山区航民集团公司建设的航民废水有限公司,采取了以一家企业为主集资、自行管理、多家企业共同使用的形式。

温州市中小企业大多采用污染集中治理的方式。例如,在龙湾电镀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将污水治理设施纳入规划,投资约160万元。对电镀废水处理实行政府垂直领导,环保部门监督,并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实行排污和治污的分离,排污者(电镀小企业)付费,治污者收费,对入园97家电镀小企业排放污水实行集中治理,既有利于基地的整体管理,又能保证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转,较好地解决了排污企业可能存在的偷排、漏排问题。

温州鹿城区的制革污水处理采取了业主委员会负责制的办法,由业主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下设的环保服务公司负责污染治理。在资金运作上,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以企业自筹资金为主,银行贷款、申请污染源治理补助为辅的方式进行融资。为了保证投资者的利益,治污设施的运营实行保本微利的原则。污水处理厂按股份公司市场化经营,收取污水处理费,实行独立核算。企业自筹资金按基地内制革企业拥有的转鼓数量、容积大小计算。

针对中小企业多,环保监督难的实际,4月,浙江省环保局会同财政厅联合颁发了《浙江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工业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二、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经验与存在问题。

从我们掌握的资料看,国内最早开始城镇污水处理厂专业化运行、企业化管理实践的,是江苏吴县f直污水处理厂。该厂建于1991年,承担全镇工业区24家企业工业废水和部分生活污水的专业化治理,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通过专业化运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取得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全国第一个“乡镇污染集中控制处理示范区”(许秧南:“市场经济与环境保护”,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46~149页)。

从融资和运营方式的多样性上看,浙江省在中小企业污染治理上,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使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最为经济。这些做法的基础是变“谁污染谁治理”为“谁污染谁付费”,由具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污染的集中治理,解决了中小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技术落后、达不到经济规模要求的难题。此类专业公司,目前浙江有29家。有的是原环保系统的专业人员“下海”创办的,也有私营专业公司取得政府环保机构认证的。这些专业公司或者对园区内企业的污染物实行总承包(包括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或者只承包园区已建成环保设施的运营。具体的付费价格或与企业协商,或由政府核定;每个企业付费多少与企业的排污量挂钩。

(一)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的成功经验。

通过与环保系统及治污公司管理人员的座谈,以及对有关材料的分析,我们认为浙江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严格执法是前提。浙江省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化,与沿海大多数地区一样,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做的,也是从依靠政府保护环境逐步转向市场化的。在经过关停小企业、“太湖零点行动”和20开始的“一控双达标”三次环保“风暴”后,特别是在一些污染型的小企业被关掉后,大多数的企业家认识到,环境保护已经不是与己无关、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事情了,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治理污染;否则只有“关门”一条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地方政府,特别是环保部门的积极引导,小企业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走出了一条市场化治理污染的道路。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严格的环保执法,就不可能有浙江的环保设施市场化运作的今天。江苏、深圳、广州等地的情况也是如此。

2.合理收费是关键。如果没有合理的投资回报,治污企业就会失去自我运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基础,最终难免走上“环保靠政府”的老路。但是收费标准也不能过高,否则会加大生产企业的负担,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合理的收费标准应当是,在享有一定的政府扶持政策的前提下,收费能够使治污企业获得相当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盈利水平。浙江等地的实践表明,一些生产企业原来自己上过污染治理项目,花多少钱心里有数,只要收费不超过他们原来的支出就可以接受。因此,收费标准不超过生产企业自己治理成本就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也应成为物价部门对收费标准进行核准的参照依据。

3.企业诚信是根本。在过去的污染治理中,污染的产生者与治理者之间缺乏直接的利益联系。如一个企业污染一条河,政府来治理河流,实际上是公众承担了污染者的责任;又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全部由财政负担,公众没有直接为污水处理支付费用。通过污染集中治理,将污染产生者和治理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排污者通过向治理者购买治污服务而承担了治理义务,治理者则通过出售治污服务而从中获益,这是市场竞争的核心。但是,如果任何一方缺乏诚信,“游戏”就难以进行下去。例如,治污企业不处理废物而是偷排,或处理不达标,影响环境质量将使大家的利益受损。同样,如果排污企业不按照约定付费,治污企业就要背上债务,导致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直至“关门大吉”,最终受害的还是社会公众。因此,诚信是“游戏”进行下去的必要条件。在这里,一是排污与治污企业之间的诚信靠契约关系维系,二是政府的监督事实上成为双方履约的重要保障。

由于市场的逐利性,政府必须加强对治污企业和排污企业的监管,以确保发挥环保设施的社会效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浙江在城市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中取得了不少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具体的政策性问题,有些问题在全国带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现有政策不能满足市场化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在污水和垃圾收费、水价改革和外商投资目录等方面,为环保设施建设和运作的市场化创造了政策环境。如明确提出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制定了污水和垃圾收费政策;改革现有运营管理体制,实行特许经营;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扶持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对地方政府提出了监管和规范市场、保障市场化健康有序发展等要求。但是,许多政策是部门制定的,跨部门时根本不起作用甚至被“对我有利就用”所替代;一些是中央政府只给优惠政策而没有资金投入,实际执行需要地方出“银子”,因而由于各种原因而执行走样;废物处理的收费标准差别很大,一些地区由于收费太低根本不能支撑环保设施的运营。所有这些,都制约了环保设施市场化的进程,需要我们在政策制定时更注重实际和可操作性。

2.环保设施运营资格的认可有碍社会资金的流入。专业治污公司的出现,改变了政府包办一切的局面,明确了排污企业、治污企业和政府环保部门之间的.职责。同时,有利于引入市场机制,将政府的优惠政策摆在明处,依靠竞争来增强治污企业的自身动力,提高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质量,降低运行成本。然而,资格认可也有一定的缺陷,如要求有2~3年的运营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有能力但没经历、或有钱但没有环保知识的人才和社会资金的进入。虽然设立这一“门槛”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其中含这样一个“潜台词”:专业人员也是资本运营的“能人”,社会资金只有由“他”来使用,否则就不能进入环保产业市场。假如企业家不愿意将自己的钱交给别人去支配,无形中将减少社会资金进入环保领域,这与国家环保总局推进环境保护市场化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3.享受的政策优惠存在差距。例如,绍兴污水处理厂由于是以政府为主融资建设的,因而可以享受到土地使用权、减免税、以及排污收费等方面的优惠。而私人投资建设的污水处理厂,用地比照企业的政策执行,享受不到减免税;特别是在排污收费方面,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具有公益性,因而处理后的水向公共水体排放是不收费的,而中小企业污水处理后向公共水体排放要收费,这也事实上增加了中小企业废水处理的成本,而这种成本最终还要转嫁到企业的身上。

4.环保设施运营企业的利润不合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个地方的治污企业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这种现象其实是不合理的。这是因为,治污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对排污企业较高的收费。排污企业之所以愿意接受这种价格,是因为集中治理以前的交费标准较高;或原来自己处理“规模不经济”的成本较高。长期下去,存在一个排污企业和治污企业双方利益的平衡问题,需要政府的协调。

为了加快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进程,结合调研中总结的经验和发现的不足,以下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有关建议。

(一)对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需要加以引导和扶持。

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有三层含义。首先,治污企业与排污企业之间是购买服务关系。第二,治污企业或运营公司自负盈亏;第三,在治污企业或运营公司的选择上存在竞争。推进环保设施市场化的好处在于:一是将污染治理的成本明晰了。原来由政府建设、事业单位运营时,治理成本是模糊的,政府收费后也可能会用于其它方面;由专业化公司运作后,则要独立核算,花多少钱在污染治理上有案可稽。二是形成了制衡机制,降低了监管成本。原来政府要对众多的排污企业监管,难度较大;实现市场化后,排污企业与治污企业之间形成服务的提供者与购买者的契约关系,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还可以提高监管效率。三是专业化治理,解决了治理规模的不经济问题。据美国环保局1992年的研究,环保设施市场化运作成本要比公营(政府或事业单位)低10~20%。江苏f直污水处理厂的集中治理,比分散治理仅基建投资一项就节约208万元,每年还节省废水处理费84万元。

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公益性,必须对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加以扶持。一方面,环境保护是经济学中所谓“外部性”的典型领域,存在市场失效,仅靠市场不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企业化运作,提高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效率。换句话说,环境保护光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还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由于治污企业的相对垄断地位,在批准、核定排污收费价格时,既要保证民间投资者能够还本付息并有所盈利,又不能加重排污企业的负担,排污收费价格不宜定得太高。因此,民间投资者的盈利就必须有政府的政策优惠,包括土地价格、税收和其他方面的优惠。在政府财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引入民间资本,把政策优惠转变为治污企业的盈利,并按实际需要提取折旧和大修理费用,提高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效率,为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二)为中小企业的污染集中治理创造条件,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集中治理是解决中小企业污染的正确途径。实践证明,市场化运作不仅降低了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也可以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关心市场,发展主业。鉴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其对市场的依赖,只要政府加以正确引导,完全有可能相对集中于一定的专业区域或工业园区,从而使中小企业污染的集中治理成为可能。这就解决了因企业规模过小,导致污染治理设施达不到经济运行规模要求的难题。这一做法可以在我国的其他地区逐步推广。

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是市场化的又一个条件。目前,我国一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运转不正常,除了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外,收集污水的管网不足、处理厂达不到设计规模也是原因之一。如果不提高运营效率,建再多的环保设施也难以扭转我国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因此,应该将城市环保设施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同时”建设。更主要的是,环保设施的建设不能作为“形象工程”来做,而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在推进中小企业污染集中治理的政策实施上,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按照市场规律鼓励竞争,给治污企业设置的“门槛”,不应妨碍社会资金的流入;对排入公共环境的污染物,应按总量或浓度的统一标准收取费用,同时要权衡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企业的负担逐步趋于合理。

(三)建立服务和监督体系,提高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化的能力。

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要解决当前污水处理厂政出多门、责任不清、管理混乱的局面,尽快实现统一管理。同时,环保局内设或代管的污染治理公司也应尽快脱钩,实现政企分离,让设施的运营交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去管理;要加强各级政府的法人股管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提供服务,加强监督。应建立一支精通项目管理、法律和管理知识的专门队伍,为市场化提供相关技术和信息的咨询服务。同时,为了规避市场化给政府带来的经济风险和给社会带来的环境风险,各级环保部门理应承担起污染物排放的监督任务。垃圾处理造成的二次污染风险很大,在推进垃圾处理市场化时,政府应加强监管,地方环保部门必须监测其排放情况,防范环境风险。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国家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机构,开展环保设施市场化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训,提高地方政府推进市场化的能力。

研究制定有关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法规和政策,界定城市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法律责任,对环保bot项目,应明确参与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使之有法可依。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十二

古代有一个《买椟还珠》的例子,这个故事不仅讽刺了买珠人没有眼光,不懂明珠的价值,只买了漂亮的盒子,还说明了商人仅仅通过外包装获得了利益,而包装实现的价值远远超过了珍珠本身的价值,这种超出的价值就是包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因素。即建立在产品功能的前提下对产品做充分的包装,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容易实现比其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但如今包装行业经营体系还并不健全,制度也并不完善,企业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根据当今包装行业现状,制定出符合自身的经营管理策略,以谋求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包装行业现状。

我国的包装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处于爬升阶段,行业比较分散,而且中小型企业占大多数,规模性不强,创新力度不够,无法实现区域性经济体系。

(一)从世界角度看包装。

(二)包装行业分散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包装行业大都是包装印刷运输一体化,而运送的距离会为企业增添利润负担,再加上市场上各种产品的多种多样,单体利润较薄,包装难以实现集体大规模化生产,致使目前我国包装行业比较分散。

1、包装种类复杂,较难实现规模化经济体系:包装行业涵盖了食品饮料、家庭日用、通讯传输等诸多领域,由于产品类型众多,又有些产品具有个性化,除了可以标准化的金属罐包装之外,其它产品包装统一化大规模生产较难实现。

2、运输距离限制,单体利益较低:包装物产品的价值量通常较低,因此运输距离就有限,包装企业就需要距客户较近的地方建厂生产,导致包装行业区域比较分散,而且只能小规模化生产,较难扩大企业产业链的发展。

3、资金投入不足:非上市的公司在资金投入能力的方面不具有优势,因此,企业很难大踏步地发展。

4、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不足:包装企业除了具备一定技术要求、高端产品的包装,大多数中小包装企业产品档次、附加值含量低,缺乏设计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盈利水平较差(毛利率低于20%)、投资回报率低。大型包装企业一般不接毛利率过低的订单,也很少对落后的中小包装企业进行并购。

虽然如今包装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但包装行业能否成为未来市场上的支柱产业还要取决于包装企业的经营管理。

(一)对外经营。

包装企业不同于其它企业,其生产经营要根据当时社会市场的热点、产品的背景、消费对象等等,因此,对外的分析研讨是包装企业经营管理最关键的一步。

1、市场调研产品是策划的基础,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是产品价值的主要体现方式,任何附加的.价值在本质上都属于泡沫。所以把握产品的特性和品质十分重要。在基础调研中除了了解产品,客户产品提供商也就是产品生产商的背景了解十分重要,这方面除了要了解产品的功能、品质、市场价格之外,还应该了解产品生产商或提供商的实力背景和供货的数量因素,因为这些到后期可以成为产品销售和产品市场拓展方面的瓶颈。这块的工作主要通过对客户的访谈和市场调研完成。

2、明确定位在产品规划之时,产品的定位十分重要。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的有效的营销的主要办法就是明确自己的定位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营销、广告策略。这样才能在产品线上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档次的人群的需求。

3、细分群体消费群体的细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通过消费者的心理认知,通过对产品的有效包装达成对产品促进销售的目的。对以上内容而言,产品定位和产品细分应该是统一模块的部分,相当于以产品为链接工具的两个不同方向的接口,一方连着销售商,另一方连着消费者。4、产品配对产品结构的设计的目的是用我们对产品的不同的包装形式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在产品结构的设计方面要考虑到不同消费者的心理。

(二)对内管理。

员工是公司的生命,领导是公司的灵魂,公司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支团结协作、紧密联系的团队。可以说,企业对内部的管理是公司业绩的一部分体现。

1、人才管理公司的好坏在于公司的成员,员工是最重要的资产。笔者认为,每一位员工都是人才,其实人才不一定要具备多少优秀的特质,只要每一个人对自己所面临的工作负责,对自己负责,对所做结果负责的合适的人,都可以是企业的人才。人才的需求规格如何,决定了培养的规格和目标,是至关重要的。[2]因此,包装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人才管理手段,真正建立起适应包装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人才需求的人才管理组织;创造合适的环境,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有限的人才资源在企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2、财务管理包装企业若想实现业绩不断增长,除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明晰包装行业市场发展、会计核算资料、社会诚信机制)之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变革。所谓包装印刷不分家,随着包装企业的持续发展,单一的包装业务运作可以变成包装印刷多业务运作模式,单一的信息变成交叉的信息,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更好的迎合包装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二、资产管理。债权人、投资者和经营者最关注的是资产。债权人主要关心资产的安全、保值以及其流通性;出资人主要关心资产安全,资产价值怎样去衡量,是否增值、保值,每块资产是否可以带来收益;经营者主要关心资产的安全、价格和效率。由于目前包装企业规模均比较小,股东需要投资一定比例的资金,能让经营者更好地生产经营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而经营者必须跟随时代潮流,不断地推陈出新,创造出新型的包装绿色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金再循环。

第三、合理利用金融杠杆利益。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他们的经营规模较小,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大,信用等级较低,长期负债较难实现,因此这样的企业可以单利用经营杠杆,扩大固定包装生产规模,从而增添企业资产利益;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他们的经营规模较大,受外界环境干扰较小,信用等级较高,易实现银行贷款和外界投资。因此这样的大公司可以利用联合杠杆,使用好负债融资后的资金,使企业大规模生产,企业才能获得利滚利的利润。

三、包装行业的发展方向。

四、结束语。

虽然包装行业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但是企业还均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规模生产的企业还比较少,生产制度和要素还不是很完善。因此包装市场上竞争也比较激烈,为了包装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搞好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工作,定制适合自己企业的财务战略规划,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chanye//04/10/,【j/ol】,中商情报网,2015。

[2]宏民.中国绿色环保包装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包装工程,,23(1)。

[3]李强,现代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j】.税收与企业,2003,(08)。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十三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铁路工程建设逐渐走向正轨,无论是铁路工程的规模、结构与覆盖的范围,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然而,目前铁路工程依旧无法满足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的要求,加强对铁路工程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铁路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提供重要保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改变传统的落后的铁路工程的质量管理模式,应用先进的铁路工程质量管理的理念,为铁路工程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铁路运输业则属于核心内容,一方面,为交通运输提供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则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然而,在铁路工程项目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程管理的水平有待提升。所以,加强对铁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进一步地完善铁路建设工程的管理机制。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十四

为了提高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除了要有完善的制度进行约束之外,还要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主要包含专业技术培训,以及职业认知的培训。这样才能使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在培训的内容设置上要有侧重点,尤其是对于一些重点的分项工程项目上,要作为培训工作中的重点。另外除了培训工作之外,工作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意识,在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锻炼自身的意志品质,进而不断强化自身的能力,保障工作的效率与准确率。最后为了提高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的还需要适当提高“入门”水准,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完善企业内部的晋升机制与福利制度,吸引更多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大学生投身于建设与监理行业,进一步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2]。

2.2强化企业的管理办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方法的支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列的难题,例如生产效率的提升、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等,并且这其中的每一个难题都与很多复杂的因素有关。所以,工程管理的质量也被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工程管理质量,就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理念,积极吸取、借鉴、采纳新型的管理办法去丰富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对于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来说可以采用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网络图法新qc七大工具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另外为了使企业运行更加规范合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要强化企业文化的作用,深化企业文化的内涵,加强企业文化的教育与普及,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企业员工,使其具备正确的工作观念与价值观念,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意识,进而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

2.3严格进行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范围;第二,施工日记记录,施工方和监理方都应具有专人对施工中的各种事件进行记录;第三,技术交底,为了强化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重视程度,就必须要进行技术交底工作;第四,施工技术复核,对于已经完成的工程内容,施工方要委派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复核,进而及时的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改正;第五,建筑材料控制,材料在进场前必须要经过施工单位的检验,并且有相应的检验合格报告才能进场,对于劣质的建筑材料要予以严厉的抵制;第六,工程验收,首先施工团队要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之后报于工程的项目部进行检查,最后再由公司进行抽验检查,最大程度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2.4加强对于施工各个阶段的控制工作。

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就需要对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首先对施工准备阶段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方要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进行高效配合,对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工程概预算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最终制定出工程的施工方案。其次,要严格的对施工流程进行控制,这一步骤分为分事前控制(施工材料、构件以及施工环境等)、事中控制(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事后控制(对建设成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最后要依照相关的规范和制度对工程进行验收,进行验收工作时要结合实际的工程内容去决定验收的方式。

3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障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就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必须要注意人为的影响因素与建筑材料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使我国电力行业获取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参考文献。

作者:翟静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十五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也在不断进化与发展,这就抬高了工程建设质量的门槛,同时也要求工程强化安全管理和质量监管。电力企业正常运作的核心是电力工程,安全监管和质量监管也尤为重要。合理的做好安全监管和质量监管工作,不仅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造福老百姓,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可靠地后备支持。

1.1质量经管。

质量经管的定义是明确工程施工质量的方向、目的和分工,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对工程进行完善,这是为了节约成本。质量管理就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监测和控制系统,通过对施工进度的掌握来保证工程的质量。

1.2质量监管准则。

电力建设会在一些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进行施工,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充满了难度。而质量对电力工程建设有着莫大的影响,在保证质量和物资齐全的'情况下,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质量为首,用户为大。这是现如今企业经营的准则。电力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买卖,它的使用年限很长,关系着民众的生命与安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始终要对项目质量进行监管。

(2)以人为本,确保质量。公司要充分重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要着重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如职业规划、绩效考核等。工程的质量离不开人的辛苦,这就要求公司要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还要对他们灌输责任意识。在“质量为首”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程,降低工程失误,增加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完成。

(3)监管、防范不可少。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不断的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管控,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也要考虑到工程建设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并及早进行防范和控制,避免出现施工问题。

(4)严格监察施工质量。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时,要以数据为依据,针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判,并要求检查结果符合质量标准。

为了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就要使电力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管体系更为完善,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并完善“问责在个人”的纠察体系。现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1)建立工程建设质量监管系统。电力建设始终要把质量放在首位。由于计算机在自动调节里用途越来越广泛,我们可以建立项目热工自动化控制体系,它可以自动检测设施工作参数、自动调节设备运行速度,整体把控施工进度,还可以依照原本指定好的顺序,自动操控机器运行,在设备运转异常时,将会发出警报和采取保护措施,来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2)施工材料质量监管。施工材料的质量对工程建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也关系到广大居民的生命安全。在选购材料时,一定要商家出示相关建材的合格证,禁止用不合格材料或者残次品。

(3)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要求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尤其是热工自动化控制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通过培训后再上岗,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同时,公司也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管理,将职责细分到人,完善相关的管理问责体系。

2.1安全监管。

安全监管是指对某个对象的安全进行监管和控制。它主要包含预测危险源和防范未知风险两项。通过对工程进行监测,及时了解和预测可能面临的风险,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实现安全施工的目的。

2.2电力施工可能面临的风险。

从有关数据结果分析,电力工程安全事故大致分为5大类,分别是高地坠落事故、触电事故、重物击打事故、机械损害事故和塌方事故。以上5类事故占总事故的80%以上。同时,还有因为材料质量问题、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这些事故都警示相关部门要对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管,做好预防准备,落实安全监管工作。

2.3安全监管举措。

(1)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工作人员上岗前,要对其进行有序、分批的进行专业技术和安全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在施工全过程,都要着重安全教育,要不定期进行安全宣讲和抽查项目质量等,及早发现风险和隐患,提高项目质量和安全系数。

(2)强化对项目建设的安全监管。项目质量和项目安全间紧密相连,要想保证项目的安全性,就要保证项目质量。建立全面的项目质量与安全监管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工程进度,并定期抽查工程质量,录入数据库,以作为参考数据,从而全面掌握工程的质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3)提前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在电力施工刚开始时,要对各部门的施工安全人员进行编制,告诉其工作职责。为了使项目顺利进行,要对相关消防设备、急救设备的位置进行明确规定,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逃生演练。另外,对于建筑废料、垃圾掩埋地和危险物品的摆放要做明确规定,将其安置在合理的地方。为了防止爆炸,需要对易燃易爆物进行隔离放置,并且进行监管。

3结束语。

电力行业对我国gdp的增长、就业率的提高起着巨大的作用,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参与部分。倘若在项目建设时没能对工程质量和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管和防治,很可能会引发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这些不仅会给电力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亏损,还会威胁到相关施工人员和居民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会对电力行业发展也会造成巨大的打击。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加快项目建设的进度、及早实现项目建设目标,也可以使社会发展趋于和谐稳定、相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得到保障等。

参考文献: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十六

摘要: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餐饮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餐饮业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关系着消费安全和国民健康,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本文从我国餐饮业的发展概况、餐饮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和餐饮业发展经营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餐饮业;发展经营;发展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举足轻重的因素,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主力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餐饮业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国民消费安全与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促进我国餐饮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餐饮业的发展概况。

1.近年来我国餐饮业发展的特点。

近几年来,中国的餐饮业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餐饮业的规模持续扩大。最近几年,我国餐饮业快速持续发展,行业总体规模日益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明显提升和加强。第二,餐饮业的结构逐步优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餐饮业对自身结构不断进行改造和提升,已经发展出丰富的产业生态,以满足千差万别的社会需求。第三,餐饮业的连锁发展态势好。目前,中国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的连锁餐饮发展顺利,中西部地区也在逐渐渗透。第四,餐饮业的地区间发展差异较大。中国东部地区的餐饮业零售额最高,中部地区增速最快,西部地区零售额占总额比重和增长贡献率最大。第五,餐饮业的城市发展态势良好。目前来看,中国省会城市的餐饮业零售额超过一百亿元的有18个,其中五个城市均超过200亿元,12个城市增长率均超过全国水平,9个城市的贡献率超过全国水平。第六,各个地方积极重视餐饮业的发展。不少地方政府十分重视餐饮业对拉动内需和繁荣市场的作用,制定了以餐饮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大了对餐饮业的扶持力度。

2.我国餐饮业发展的新趋势。

目前,我国餐饮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餐饮市场体系,旨在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以政府扶持、协会推进、分类指导,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具体地说,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六大趋势。第一,便利化。一方面,大众化餐饮的外卖、快餐、小吃和特色茶馆、咖啡、冰品、酒吧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旺盛;另一方面,绿色餐饮和健康美食将成为消费的重要选择,团体送餐需求潜力变大。第二,产业化。传统餐饮正在向现代产业快速转化,餐饮业连锁经营,为餐饮业产品在生产、包装、销售渠道上提供扩大品牌的便利,加快了餐饮业产业化进程。第三,特色化。目前我国餐饮业存在严重的菜品创新不足问题,因此要加大对餐饮产品研究开发的投入,建立餐饮企业的创新机构,积极研制新菜品。第四,绿色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绿色消费在餐饮业中越来越重要,并且也将成为餐饮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第五,现代化。现代餐饮业正在以企业扩大规模和提高竞争力的方式加速代替传统餐饮业。第六,规范化。我国餐饮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就是引导餐饮企业的行为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第七,国际化。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的餐饮业也正在往国际化方向发展,人才、管理、资本和规则等方面的对接交融速度也将加快。总的来说,我国餐饮业的连锁经营、品牌培育、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化等态势明显,发展趋势十分良好。

三、餐饮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餐饮业也得到了快速增长。社会经济交往活动的增加,直接刺激了餐饮业的发展;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居民增加了在外用餐的消费支出;餐饮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质量提高活跃了市场。此外,假日消费也促进了餐饮业的增长,我国的法定假日每年有一百多天,不少餐饮企业都瞄准了假日商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餐饮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是十分重要的。

1.餐饮业的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用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餐饮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种植业、养殖业、a手工业等等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给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产业效应。

2.餐饮业的发展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随着餐饮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新需求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一般的餐饮服务不需要太高的技能,有助于缓解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餐饮业的发展还会带动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饮料业等相关产业的就业。

3.餐饮业的发展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为餐饮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住宿餐饮业发展也促进旅游业的完善和增长。当前旅游消费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旅游消费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少地方政府都很重视重视餐饮业的发展,想要以餐饮业来拉动内需和繁荣市场,达到以餐饮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4.餐饮业的发展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消费市场。城镇居民家庭在外用餐的支出逐年增长,这就迫切要求餐饮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要求。餐饮业的发展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标志,餐饮的集中消费地就能真切反映一个地区的区域发展。

5.餐饮业的发展有助于改变陈旧的经营方式,提高餐饮产业的竞争力。餐饮行业的发展促使餐饮产业内部各企业改变自身陈旧的经营方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四、我国餐饮业发展经营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餐饮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提高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上看,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呈现出几种态势:一是餐饮业多元化投资导致竞争日益加剧;二是城乡居民的大众餐饮消费需求快速提升;三是现代餐饮消费需求向科学型和营养型转变;四是连锁经营成为餐饮业经营的主导模式。虽然我国的餐饮业正在持续快速地发展,但是大部分餐饮企业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政策因素对餐饮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1)国家领导人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之风,导致餐饮业的,经济效益下滑,尤其是部分高端餐饮企业的前景很不乐观。

(2)行业政策待遇明显不公,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餐饮行业的水电价格是高于其他行业的,各地政府对餐饮企业征收税费的种类和比率差异较大,环保部门对餐饮业收费普遍偏高,中餐企业与外餐企业之间待遇不平等,这些都给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我国餐饮业的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行业市场秩序混乱。我国餐饮业缺乏规划引导,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行业组织和非法社团的监管缺失。

(4)国家统计局对餐饮业的统计滞后,无法准确掌握行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餐饮业对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的作用。

2.餐饮业管理水平偏低,综合服务素质仍有待提高。

(1)我国的餐饮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大多数餐饮企业仍然以单店经营为主,饮食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餐饮网点急剧膨胀导致餐饮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2)很多餐饮企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中小型餐馆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初高中文化程度,缺乏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严重制约了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张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3)餐饮业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部分餐饮企业仍然存在卫生问题与安全隐患,多数国有企业由于整体缺乏先进管理技术和运作体系,正在逐渐衰退,而很多私人餐饮企业由于体制灵活多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餐饮企业规模偏小,发展定位不准确,品牌意识比较淡簿。

(1)大多数餐饮企业的规模偏小,市场生存率低,发展后劲不足,向外发展的能力有限。

(2)目前餐饮行业缺乏鲜明的个性,多数都是在盲目地发展。没有明确的客源定位,产品趋同现象较为严重。

(3)不少企业品牌意识比较淡溥,盲目跟风,靠包装吸引消费者,不重视菜品的质量和内部管理。

4.餐饮企业人才缺乏,产业化程度水平低。

(1)许多外资餐饮企业都在以各种手段和优惠条件吸引餐饮技术、管理、服务、文化等方面的人才。

(2)高档餐馆数量众多,中低档餐馆较少,餐饮业结构十分不合理,缺乏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不能形成产业化规模。此外,网络时代的消费者对传统餐饮企业经营提出严峻挑战,现代网络消费者既重口味、也重口碑和价格。食品安全问题将继续影响餐饮消费,当前和今后政府监管工作的重点就是规范引导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五、促进我国餐饮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

餐饮业关系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关系着消费安全和国民健康,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概况地讲,餐饮业的健康发展要从几个方面入手:抓住市场,餐饮行业经营重于管理;把握时代特点,餐饮与休闲、文化相结合;转变观念,环保、绿色、营养、健康型餐饮消费升温;不断创新,品牌菜肴是餐饮企业的生命;追求特色,服务提升,赢得回头客;注重卫生,给顾客营造放心的就餐环境。

想要促进我国餐饮业的发展,首先要明确餐饮业发展的重点。

(1)正餐的发展。随着商务活动的增多,高层次消费也在不断增加,饮食与社交相互结合的正餐消费就有了很大的市场。

(2)早餐的发展。要加强对早点市场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制定有关的标准制度,引导和培育早点市场走向规范化。

(3)快餐的发展。目前我国快餐业处于初级阶段,正在往质量标准、营养均衡、服务简便、价格低廉等方向发展,这也是未来快餐发展的趋势。

(4)旅游餐的发展。旅游餐是社会餐饮业的重要构成之一,旅游业的繁荣为我国旅游餐饮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商机。

(5)学生餐的发展。目前我国大、中、小学人数众多,这个庞大的餐饮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6)风味特色餐的发展。要开拓特色菜点和风味小,注重特色经营和特色服务。

(7)餐饮社会化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外食的目标市场主要是餐饮业中的低档消费市场,要加强餐饮业的经营管理,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餐饮环境。

2.想要促进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应洞悉餐饮市场的各种趋势。

(1)舒适安全。目前市民对健康饮食越来越讲究,营养卫生、食品安全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2)健康绿色。健康食品在餐饮企业中是一个发展趋势,绿色无污染、无公害食品日渐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时尚。

(3)经济实惠。餐饮业企业可以根据不同消费标准合理设计菜单,重视消费者的经济实惠导向。

(4)特色与文化品位。在现代社会,消费者对餐饮文化品位需求,已成为餐饮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趋势。企业只有融入了文化因素,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想要促进我国餐饮业的发展,要做好餐饮业的发展定位。要积极培育餐饮品牌,振兴老字号餐饮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知名餐饮企业;培育扶植地方名牌,发掘传统美食文化。以发展品牌战略、连锁经营、技术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餐饮业的发展。

(2)推进餐饮企业技术创新。要加快菜品创新,不断适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加强餐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餐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注重餐饮管理人才培养,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

(3)要实现餐饮业与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要应大力发展绿色饭店,把丰富的农业资源利用起来,实现餐饮业产业化。

4.想要促进我国餐饮业的发展,就要继续走连锁经营的道路。

(1)餐饮业通过连锁经营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扩大经营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连锁经营可以有效整合内部资源,有利于形成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个性化生存与发展。餐饮业的连锁经营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六、结语。

总之,餐饮业需要以新的理念、新的内容、新的方式和新的服务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饮食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通过餐饮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加强政府对餐饮业的宏观调控,对餐饮业方面的好项目要直接扶持;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市场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加快制定餐饮业管理的国家级和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的行业法规体系等等,这些都可以有效促进我国餐饮业的不断发展,提高餐饮业的贡献率,拉动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良鹤,史丽娜.浅谈我国餐饮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京文学,2010(10).

[2]申甲.中式快餐市场区域特征及其战略模式的选择[j].餐饮世界,(09).

[3]万蓬勃.对我国餐饮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5(09).

[4]邵宏.餐饮企业如何进行成本控制[j].河北企业,2008(07).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十七

为了对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合法权益等提供更多保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对法律风险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适宜的防范措施对内部权益纠纷、知识产权维护等方面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防范。下面对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风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对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做好防范法律风险的宣传教育工作等防范措施进行阐述,希望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更多保障。

电力企业开展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时,涉及较多的事务,一旦存在各项制度不完善、操作不合乎法律规定的情况便会导致各类法律风险问题出现。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性质,能够获取较多的经济效益,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内部权益纠纷问题,进而导致法律风险出现;此外,电力企业内部部分工作人员未能对知识产权重要性产生足够认识,未能做好知识产权维护等方面工作,同样可能引发法律风险;除此之外,职工薪资方面的纠纷问题、债务承担方面的矛盾、资产结算方面的纠纷问题同样可能导致法律风险的出现,如何对上述经营管理法律风险问题进行有效防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下面对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具体分析[1]。

2防范措施[2]。

2.1对法律顾问制度进行落实。

电力企业可以聘请一些法律知识丰富、能够提供全面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并且对法律顾问制度进行健全,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检查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就电力企业项目投资、对外担保、融资合作等方面的工作而言,在制定决策之前应做好可行性论证分析工作,完成全部活动事项的审查工作,尤其是某些重大经济活动,企业需要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与讨论,并且遵照法律程序开展工作,为决策合法性等奠定基础。最后,政企分开原则对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同样较为重要,在逐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情况下,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合乎法律规定,进而为合法权益的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2.2提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做好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面临诸多法律风险问题,基于此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能够按照各项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办事,为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奠定坚实基础。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负责,制定适宜的决策,而普通员工为日常经营活动和各项工作的执行者,若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未能具备较强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便会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电力企业应对法律风险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重视,使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均能对自身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进行增强,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最终为企业整体经营氛围的营造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提供更多保障。

2.3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团队建设工作,提高团队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为了确保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合理合法,企业内部需要组建一支优秀的法律风险防范团队,能够对电力企业产销行为、契约合同、改制、投资以及重组并购等方面工作中的法律风险进行合理规避,避免自然风险、商业风险、法律风险等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加强团队建设方面的工作对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而言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需要做好防范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开展法律管理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向管理人员提供更多学习和进修机会,最终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和法律风险防范奠定坚实基础。

2.4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为了对法律风险问题进行有效防范,需要对电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进行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目标,进而确保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方向的正确性,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对各项法律事务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和健全。针对电力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工作,应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制定,进而实现对企业员工、内部资源等方面科学管理的'目的,为企业经济效益和合法权益提供更多保障。

其次,对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对合同管理办法进行细化和明确。电力企业需要对合同签订、落实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严格审核,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管理标准等方面内容对合同示范模板进行制定,促进合同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调整,为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更多依据支持。

最后,制定重大项目的法律咨询制度。通过聘请专业法律顾问一类的措施能够为企业招投标、日常经营管理等工作提供更多保障,通过咨询能够处理好各项利益之间的关系,按照法律规定完成利益关系界定等方面工作,进而减少金融纠纷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法律风险,为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更多法律援助。

2.5信息化系统成为法律管理的网络化平台。

信息化系统不仅是法律管理的工作平台,同时也是法律数据平台。信息系统可以对大量动态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各项业务风险分析报告,能为决策人识别和判断企业风险提供准确可靠的帮助,对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高风险行为及时进行纠偏。同时,信息数据保存和获取的便捷,还可以解决因人员变化或时间跨度带来的法律原始基础资料获取困难的问题。

2.6做好法律风险的评估预警工作。

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为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其中第一项措施能够为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更多保障,有效减少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受到人们的更多关注:首先,对风险评估预警制度进行制定,设计测评风险的指标体系;其次,做好风险级别评估工作;最后,对风险概率进行计算,结合法律风险内容采取适宜的防范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3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逐渐面临更多竞争压力,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更多保障,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需要强化自身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采取适宜的防范措施對法律风险问题进行合理规避,最终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合法权益等提供更多保障。上文已经对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希望国家电网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并参考文中措施对法律风险进行防范。

参考文献。

[1]朱士林.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3):216.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十八

优化师范生实习,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是高等师范院校的改革的.重点.顶岗实习是师范生实习的创新之路,有很大的实践和推广意义.但作为教育学类师范生来说,又有其特殊性和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其中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对教育学类师范生课程改革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作者:卢晓燕李f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四川,重庆,400715刊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42关键词:顶岗实习师范教育课程改革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十九

摘要:为逐步改革电力工业体制,凸显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职能,电力企业的后勤物业管理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其创新及发展;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具体分析电力企业后勤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以此协助企业更加有序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电力企业;后勤;物业管理。

市场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迅速转变策略实现自身飞速发展,创造巨大经济效益;而后勤部门要为电力企业正常运营提供及时有效的保障及服务,就需要紧随电力企业市场化进程一并做出改革,这是现阶段电力企业后勤物业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1]。

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进一步要求后勤物业管理部门改变现状逐渐向多功能性不断优化。当前,电力企业后勤物业管理服务观念较为滞后,服务内容较单一,整体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合理有效的物业服务意识,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电力企业后勤物业管理的基本设备陈旧,维修人才短缺。

电力体制逐步革新,主辅分开。企业制度发生转变,相当一部分需求通过外包渠道完成,没有系统自身的服务队伍,这就导致物业服务水平的不稳定性;再由于各场所设备年久陈旧,维修人员急缺,日常维护不到位,极不利于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案例1:如2012-,某市辖区产权故障停运487起,投运3年内,发生设备故障停电7起,占比2%。由于客户自身电力设施陈旧、运行维护不到位等,造成设备短时停运401起,占比82%。

电力后勤物业管理部门既肩负服务之责也担着监管之责。为保证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设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坚决纠正一线员工服务意识淡薄,杜绝态度恶劣等现象;在各场所的管理员需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解决,起到监管职责。案例2:客户赵某于电梯正常运行中被关,拨打电话维修人员电话,结果其延迟1个小时到来,导致被关1小时。用户不满,向报社举报此事,当地报社对此作出报道。消防在上级检查中存在隐患被报道批评,责令整改。

(一)高度重视电力企业后勤物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以基础性工作入手,推动电力企业的进步。这涵盖了以下几个层面:首先,电力企业后勤物业管理部门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准则,在管理内容及方式方面上注重与业主沟通,进而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以电力企业实际状况作为指导依据,设计合理有效的标准规范,完善后勤物业管理制度,将员工职责明确化,层层落实,层层把控;再次,对后续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做好物业保障工作。

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对企业的深化改革、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企业的稳定运行,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2]。首先,不断细化服务,不断提升服务,不断优化服务。树立服务意识,深入开展“五星服务”工作。结合业主需求,以各种形式为业主提供相应服务。例如加强对维保单位管理,对场所设备如空调、电梯等日常的维保、清洁;加强场所内保洁、保安、绿化工作;强化消防意识[3]。其次,需制定具有与电力公司相对应的服务体系,创建有效的管理制度,完善物业管理章程。做到在制度上约束服务行为,依照相应服务水准,凸显物业服务的重要性。扩大服务项目,开展多样服务,为物业部门创造效益,走可持续创收路线。最后,物业管理应与各部门加强联系,强化合作,充分运用当前优势,以接管新服务项目的形式拓宽经营面积,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后勤物业监督部门需不定期进行检查,从而有效践行后勤物业监督工作,从整体上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4]。电力企业在综合性考核方面,也可以使用量化考核指标,接着通过短信投诉及电话投诉等来提升监管水平,及时合理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继而构建起合理的后勤物业管理企业。

三、结束语。

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需要改革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电力企业后勤管理改革主要在于理清后勤系统及主业系统中的分配制度,且与改革当中,逐步强化电力企业文化构建,突出人本思想,注重解决员工存在的问题,继而调动企业工作积极主动性,凸显后勤部门各人员的潜质及创造力,推动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电力市场化改革论文(汇总20篇)篇二十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是我校电力生产技术专业群龙头专业,水利部示范专业,重庆市级骨干重点建设专业。几年来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紧紧依托相关电力企业,坚持走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在教育教学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由于校外实训基地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学生所处的工作环境都是真实环境,执行的规范也都是职业标准,实训的项目均是相关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岗位,在这一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项目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从而从思想上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为事业和企业献身的精神。同时,实训基地建立了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了职业道德和企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实训基地提供了现代企业人员应具备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协作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工程素质形成的实践氛围。通过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年轻教师到实训基地参加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成长为“双师型”的教师。

通过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实习,学生在学习期间了解市场、了解企业,与实际岗位“零距离”接触,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快速融入社会和企业,为今后求职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不少优秀企业把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和水平作为企业是否具有发展后劲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这种以学校进行基础教育,以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新型产学合作培养高职特色人才模式,由于企业既是使用人才的场所,又是磨练人才和造就人才的优良环境,因此合作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免除先培训后上岗的麻烦,减轻了企业在培训方面的开销,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家很清楚: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受惠最大的还是企业。我们的毕业生顺利了进入了实习企业就业。

基地采用“生产管理模式”和“学校管理模式”两种形式。“生产管理模式”是指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企业的有关工作任务,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同时工作任务完成之后,还要按照“学校管理模式”要求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方法、手段加以思考,与学校所学的知识相联系,争取在理论上更有深刻认识。

同时企业与学校每年都会抽出各方面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完善了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实训培养方案、学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各种制度的建设。

我们深刻体会到,只要学校与企业双方真正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的产学合作,校企将形成“双赢”的局面。而且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发展方向。

2学生顶岗实习情况。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大多数学生思想稳定,能正确理解顶岗实习的目的,能服从单位管理,服从工作分配,认真学习,积极实践,经过近半年或半年多顶岗实习的锻炼,学生大多能独立作业。普遍说来,他们的吃苦精神、进取意识、团队意识、技能水平乃至文明礼貌等方面,受到了单位的好评。

小部分学生的表现有令单位不满意的地方,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他们比较贪玩,迷恋上网,培训时不专心听讲,培训后收效甚微。二是实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工资待遇”低,与单位“讨价还价”。三是缺乏组织纪律性。个别学生无视学校规定和单位纪律,学生中有不辞而别,有学生因不守单位规定、不守作业规程,而被单位辞退。四是极个别学生缺乏诚信。

3顶岗实习单位的建议。

用人单位从巩固顶岗实习成果,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学校发展的角度,给学校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1)学生在校期间要得到较为充分的学习和锻炼。

学校应尽量延长学生在校学习和锻炼的时间,这样,学生到顶岗实习单位后,就会有较为扎实的电力知识和电力技能,上手就会更快,学校教育与单位培养之间的衔接就会更加顺畅。

(2)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有个别学生不够诚实,找各种理由向单位请假,给单位造成工作上的.被动;还有个别学生,在单位为其买了保险或租了房子之后,不辞而别,至今也不知去向,单位很不满意。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其自觉遵守单位的规定,服从单位的管理。

(3)希望学校能尽快提高办学层次。

这一愿望多来自我校往届毕业生。他们热切期盼学校能早日提高办学层次,希望学校拥有更好的生源。这些年,举办电力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择面也越来越宽,学校提升办学层次后,培养人才的质量以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会有更好的保障。

(4)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有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比如沉迷于上网;有的男同学生活习惯不好,宿舍卫生很差,且不注意个人物品的整理,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5)应实施校企双方共同担当相关责任、共同监管、共同作为的原则,还要实行校企双方共同签署合同的方式明晰双方的义务与责任。

这里包括,企业方面的管理人员,要明晰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培育等事项,比如:指派思想政治素养高、技能技术水平高的工作人员担任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贯彻校企双方明确的课程教学标准实施顶岗实习的现场传授和技术拓展,躲开因为责任混淆出现管理不到位和扯皮踢皮球;给学生们传达企业的各项规程规章和工作的各种操作规范制度、进行安全安规教育;保证顶岗实习学生的伙食住宿和保障补助以及合适的工作薪水等。对于学院方面的管理老师,要确证顶岗实习的统筹工作事项,比如:指派学学院专任教师担任实习指导组长;联合企业对实习学生实施常态管理和组织职业技能教育;依据技术技能传授需要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联合企业完成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监督考察;最后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对学生实施系统的考核以及学分学时的确认。

(6)注重岗前培训。

他们把对学生的岗前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培训制度,一方面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培训,学生在培训中进步,很快就能达到上岗要求。比如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开展培训,学生在老职工手把手的指导下,进步很快。一是入职培训,主要内容是公司简介、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商务礼仪、保密制度等;二是职业素质培训,主要包括积极心态、项目计划与管理、项目质量管理等;三是岗位技能培训。

(7)加强人文关怀。

单位领导或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的同志,关心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4结语。

4.1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建立顶岗实习专页。

要通过顶岗实习专题网页建设,为接收顶岗实习的单位、正在顶岗实习的学生搭建互通信息的平台,同时,要通过这个平台,更多地了解和掌握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总结和交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电力技能型人才的好经验、好做法,促使接收顶岗实习的单位及顶岗实习的学生“见賢思齐”,促进顶岗实习工作的更好开展。

4.2进一步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教育。

学校要把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教育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一是要面向顶岗实习学生,开设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实习态度、团队意识、法制纪律等方面的教育;二是把对学生顶岗实习教育贯彻在专业课乃至文化基础课等各科教学中,让学生在全方位的教育中不断深化对顶岗实习的认识,遵守顶岗实习的规范;三是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4.3进一步加强与电力企业单位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一是要开展经常性的回访调研工作,了解电力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经常组织专业课老师到电力单位学习观摩,掌握本专业技术水平及设备、软件的使用情况,以不断增强专业课教学适应电力生产的能力。三是邀请接收顶岗实习学生的单位,派技术负责人或管理人员到校,面向专业课教师开办讲座,面向将要开始顶岗实习的学生举办报告会,使专业课教师熟知本专业知识与技术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使学生提前了解电力生产单位的有关要求。经过“预热”,学生会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顶岗实习后,能较快地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在单位的继续培养下,学生的专业技能及适应能力将会不断增强。

相关范文推荐

    他是我最欣赏的人(通用21篇)

    优秀的作文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予读者新的思考和启发。接下来,我选择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他是我的老师,他姓车,长得不太高,跟

    护理实习前工作计划范文(19篇)

    工作计划范文是在工作领域中对计划和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工作计划餐饮部(汇总19篇)

    工作计划书是一种整体性的思考和规划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制定策略和安排时间。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未来工作的思考和计划。

    七月一日建党节活动心得与总结(模板22篇)

    活动总结是对我们参与的活动进行回顾和归纳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写

    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汇报(优秀20篇)

    汇报工作可以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个人职业发展的竞争力。如果你正在困惑如何写一份出色的工作汇报,不妨看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元旦新年新气象广播稿(精选12篇)

    广播稿的撰写需要注意语速、语调和节奏,以便与听众的接收习惯相匹配。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广播稿范文,它们用优美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展示了写作的魅力和力量。

    八年级主任个人工作述职报告(优秀19篇)

    述职报告的内容可以包括工作目标的实现情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等方面。以下述职报告范文将为大家展示一个成功的述职报告范例,希望对大家撰写

    土建施工个人述职报告(精选17篇)

    述职报告是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通过与上司和同事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成果,可以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述职报告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正

    教务处副处长工作个人总结大全(19篇)

    在进行个人总结时,应该注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自身的得失和进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别人的总结,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自己的经历和思考。

    网络金融类论文(实用17篇)

    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投资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在以下内容中,我们将对几种常见的金融工具进行详细介绍。网络是二十一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