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经济开发区工作重点(六篇)

时间:2023-04-10 作者:储xy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经济开发区工作重点篇一

一、对经济开发区的认识问题

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全县各级干部经历了从不认识到逐步认识,从不理解到逐步理解的过程。应当说现在绝大多数的干部已经把思想统一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但是,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对经济开发区的认识存在偏见,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这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干部认为经济开发区只不过是应付上级要求而成立的,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二是有的干部认为我县区位优势不明显,难以引进更多、更大的项目,经济开发区难以做到名副其实;三是有的同志认为建立经济开发区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存在以上这些认识是极端片面的,是大错特错的,与县委、县政府的期望相去甚远。我县经济开发区刚刚起步,许多干部群众认为这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从全国的角度来看,开发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我们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经济开发区的建设。1979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就在深圳、珠海、汕头三个城市确立了首批国家经济特区,这个特区叫试验特区。后来经济学界把这一时期称作试验阶段。试验的结果是非常成功的。到1984年,我国的开发区开始进入了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主要是把包括上海、天津在内的14个沿海城市作为全国的经济开发区。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全面启动,效果也非常明显。1992年,邓小平同志第二次南巡的时候,我国经济开发区建设进入了成长阶段,在全国特别是南部一些城市大面积开发,包括北方一些城市,也尝试着建立经济开发区。如长春市在1993年末、1994年初建立了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来又建立了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个时候我国的经济开发区建设已进入了正式成长阶段,开发区建设开始在全国大面积铺开。1999年,全国经济开发区建设进入了全面总结经验、全面创新的一个新阶段。从此以后,我国的开发区建设无论是在实践基础上,还是理论依据上,都已经成型了,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学上的一个分支、一个重要领域,后来发展成为园区经济。所以,从全国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开发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大家没有必要对开发区建设抱有什么疑虑,更用不着冷眼相看。这一决策是正确的,是我们国家通过多年的实践,所得出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没有什么可争议的。

那么,从我县来说,经济开发区建设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有什么样的优势呢?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四个优势:首先,经济开发区具有体制创新优势。体制创新比起优惠政策的作用更大,更关键、更持久,是保障经济开发区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因素。其一,经济开发区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可以行使县委、县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在审批投资项目等方面,享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因为其运作起来比较灵活,所以甚至比县委、县政府去审批一些项目更有优势;其二,经济开发区是一个精简的机构,一个部门可以对上级几个甚至十几个部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三,经济开发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够排除其它事务的干扰,工作中能够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第二,经济开发区具有产业聚集优势。经济开发区凭借特殊的优惠政策、优越的区位环境、特定的文化氛围和全面的服务支撑体系以及先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优势,形成了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局部优化环境,使得众多的企业家、创业者以及其它诸如知识、信息、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纷纷涌向经济开发区,从而使经济开发区产生了区外不可能具有的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有利于资源、技术等合理开发利用。比如说,目前我县的地下水资源缺乏,最严重处水位下降达6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只顾发展大型加工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一味地开采地下水,那么不久的将来,会造成地下水资源危机。成立经济开发区,可以将大型工业企业集中到区内,既可以集中做好污水处理,又可以做好污水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我们生产经营的成本和建设成本。所以,这种聚集效应是非常明显的。第三,经济开发区具有服务体系优势。经济开发区坚持为投资者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优势服务,采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行政措施进行调控,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经济开发区内的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都在区内实行了“一条龙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最便捷的办事程序、最少的收费项目、最低的收费标准。投资者在经济开发区内享有从项目审批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投资服务。而且,通过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管理经验,不断健全生产、生活、运输、仓储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生产、生活服务的社会化、社会服务的企业化。第四,经济开发区具有滚动发展优势。经济开发区从设立开始,就从市政建设、项目引进、产业结构、管理体制、资金运筹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战略构想和目标,并辅之以全面、科学、系统、分期的发展规划。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以体现时代特色,标准先进,容量充足,为以后的发展留有充分的空间和余地;在建设布局上,合理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容积率,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搞好区内绿化和美化。这就是所说的“大规划、小开发”最佳模式,就是在制定远景规划的前提下,立足实际可能的条件,扎扎实实,小块起步,以项目带开发,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科学合理地扩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规模。

所以说,建立经济开发区是形势所迫,是大势所趋,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落实我县“重点在工业”,实现全县经济腾飞的有效形式。全县各级干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上来,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搞好。

二、对经济开发区的支持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开发区是*县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承载着能够改变*经济发展落后面貌的特殊历史使命。所以经济开发区建设,不仅是县委、县政府的事,也是全县35万人民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全县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全县一盘棋的思想。从四个班子做起,做到真正重视开发区的建设,真心支持开发区的发展,要把经济开发区发展纳入四个班子和各个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紧紧抓在手上。特别是县直相关部门更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鼎立支持。在经济开发区成立的一年多来,经济开发区和国土资源、建设、环保、财政、税务、牧业等职能部门对*经济开发区的起步和推进都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洪君书记在讲话中总结出了六个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剖析准确,深刻到位,我非常赞同。这里面既有由于经济开发区成立时间短,关系不够理顺,运作不够规范所造成的问题,也有机制、体制不健全造成的问题,还有由此所衍生出来的诸多的其它方面问题。但是,我认为最重要、最根本的还是有关事权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如果说这些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我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则很难凝聚力量,汇集人气,很难形成全县一盘棋思想,也很难有一个大的突破。各职能部门都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与发展,遇到困难要积极主动,多去研究解决办法,决不允许消极等待,层层梗阻,甚至人为设置障碍。去年,省、市出台了关于事权下放的有关文件,但在实际运行和承接过程中,落实得不是很好。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地讲,有的是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不够理顺,权力没有下放到位;主观地讲,有的是个别部门、个别领导,还没有真正处理好大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还没有真正把经济开发区摆在全县至高无上的位置,对经济开发区还持有怀疑态度,还没有真正地从内心认可。对此,大家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经济开发区不发展,实现全县经济大发展就会难上加难,部门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阻碍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就是阻碍全县经济发展的大局。最近召开的全省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对深入贯彻落实开发区发展事权提出了具体要求。县委、县政府最近也要出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发展建设的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经济开发区的事权工作。今天,我在这里重申,谁不重视经济开发区工作,谁就是不与县委、县政府保持一致;谁不支持经济开发区的工作,谁就是不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定;谁为经济开发区设置障碍,谁就是破坏全县经济发展大局。无论是涉及垂直部门还是县管单位,不换思想就要研究换人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县委、县政府的态度是坚决的、明确的,而且要作为一条政治纪律。县纪检委、组织部要加强对各单位、各部门支持经济开发区的工作进行考察监督,为实现经济开发区封闭管理和独立运行保驾护航。相关职能部门对派驻机构要充分授权,做到经济开发区的业务能够在区内办结的就全部办结;对确需区外办理的事情,要积极配合,限时办好;对确需向上级请示解决的问题,要主动向上汇报,力争尽快得到解决。尤其要在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等方面做到权限能宽则宽,手续能简则简,真正让经济开发区放开手脚发展。希望大家要找准位置,摆正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搞好思想定位,落实派驻机构,抓好事权对接,合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快速健康发展。全县各部门、各单位要竭尽全力维护和发展好经济开发区建设,做到不利于经济开发区的话不说,不利于经济开发区的事不做,对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建设要多做正面宣传,维护经济开发区形象,多提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要围绕全县一盘棋的思想,积极争取大的工业项目,向经济开发区倾斜和摆放。

三、加强经济开发区机关干部自身建设的问题

经济开发区肩负着县委、县政府的重托,肩负着全县经济突破的重任。因此,经济开发区必须着力加强自身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能够适应经济开发区和全县经济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我在前几天召开的全县机关作风大会上讲过,我们的干部要做到想干事、敢干事、真干事、会干事。想干事,说到底就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责任心问题、责任感问题,是一种敬业精神;敢干事,说到底就是解放思想问题,敢不敢于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党的事业去承担一些风险,大胆地去实践;真干事,实际上就是作风问题,就是要真心真意地为全县经济发展扎扎实实工作;会干事,实际上就是我们要有能够干事的本领。作为我们开发区的同志,身在全县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应该对自身的干部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要爱岗敬业。经济开发区的全体干部,要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本着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原则,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经济开发区正处在起步阶段,各项工作大都在完善和理顺,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遭受各种挫折。但是,我们的干部决不能减弱工作热情,更不能灰心丧气。要坚定信心,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只要我们每名干部都能做到爱岗敬业,那么经济开发区的工作就会蒸蒸日上。

二要加强学习。我们不仅要有想干事的责任心、敢干事的思想、真干事的作风,还必须要有会干事的本领。经济开发区的工作基本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全体干部要加强学习,尽快适应本职工作需要。经济开发区“两委”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全体干部开展学习活动,学习内容要紧紧围绕经济开发区的工作需要。要努力使全体干部养成学习的习惯,要向书本学、向先进地区学、向有经验的同志学,逐步提高业务能力,成为本职岗位的骨干和行家里手。特别是经济开发区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项目的鉴别能力。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给全县每个部门都下了任务,有的时候大家为了完成任务,过于激进,导致鉴别能力下降,导致上当受骗。其实有许多项目是完全可以用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就能辨别出来的。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学一点经济学,哪怕是上网浏览一些信息,也能扩充我们的知识储量。作为我们开发区的干部更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对洽谈的项目要认真进行分析论证,按照基本的经济规律办事。我们既不怕别人钻政策空子,也不怕别人搞商业计谋,我们怕的是与虚假项目无谓地消耗时间和精力,最终导致一无所获。

三要选优配强干部。经济开发区是县委、县政府特殊重要的经济工作部门,要配齐配强干部队伍,全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经济工作干部队伍。因此,今后在选人用人上,县委、县政府将赋予经济开发区一定的权力。凡是有利于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才,开发区都有权力并有责任提出调配建议,县委将根据实际情况特殊研究、特殊选派。由于经济开发区身处我县经济建设的第一线,最有利于干部的成长,所以今后县委、县政府要把经济开发区作为培养干部,特别是培养经济管理型干部的一个摇篮,作为提拔重用干部的一个渠道,在经济开发区主战场上建立起一个人尽其才、各尽其能、有为有位的良好用人机制。

同志们,经济开发区建设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建设经济开发区,实现*经济腾飞,承载着全县人民的愿望甚至是梦想,是*崛起的希望所在。全县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克难攻坚,全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为*经济的迅速崛起而努力奋斗!

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经济开发区工作重点篇二

一、回顾“”,经开区夯实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是经开区建区以来发展最快的五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8亿元,是的3倍,年均增长20.6%;工业总产值完成130亿元,是的3.8倍,年均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是的2.9倍,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亿元,是的3.2倍,年均增长26%;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是的8倍,年均增长51.8%;进出口总额5.3亿美元,是的9.8倍,年均增长60.8%。

“”,是经开区项目引进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全区累计引进超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2个,总投资423亿,是“十五”期间全部项目投资的9倍,结束了经开区没有重大工业项目的历史。出口加工区富士康项目30天内建成投产,创造了被称为奇迹的“郑州速度”。经开区项目建设呈现出“正在集聚、正在开工、正在建设、正在跨越”的良好态势。

“”,是经开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五年。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的不足60家增加到的102家,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是的23倍。八大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五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

“”,是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最好的五年。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进出口额在中部6省出口加工区中连续五年位居第一。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四部委封关验收,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运,从真正意义上结束了河南没有进出口港口码头的时代。

“”,是经开区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全区研发投入累计达到10.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累计申报各类科技资金项目550个,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累计申报专利总数1099项,授权专利680项,荣获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称号,被确定为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试点)。

“”,是经开区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的五年。大力实施“四大工程”(畅通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亮化工程),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4.7亿元,建成道路110余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6.3%,建成区面积从10平方公里扩大至30平方公里。

“”,是经开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累计完成社会事业和民生方面的投入4.1亿元,是“十五”期间投入的近20倍,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的4.8%上升至的15.8%。

“”,是经开区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的五年。扎实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积极开展非公党建“两带一争”活动,成立了区企业党工委;大力实施“强基工程”,全面推进“4+2”工作法,基层党建活力进一步增强;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抓教育、抓源头,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实践启示我们: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本身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生动史。五年来,面对经开区工业总量偏小、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空间受限等诸多现实,我们不埋怨、不争论,果敢地冲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和旧体制的束缚。无论是“工业立区、科技兴区”战略的确立,还是“八大超百亿产业园区”的提出,无论是首开全省异地购买土地指标的先河,还是审批制度的改革、办事程序的突破,无不体现着解放思想的胆识和敢闯敢试的勇气。可以说,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可能有经开区发展的大跨越。

必须坚持项目带动不动摇。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明确提出“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公司、知名企业”四大主攻方向,通过实施产业招商、全员招商、以商招商,全面提升项目招引的数量和质量。五年来,为了项目的签约入区,我们与投资商多次接触、多轮谈判;为了项目的开工建设,我们全力做好土地报批、场地平整、基础配套、拆迁安置等前期工作,为此付出了太多的耐心和艰辛,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正是由于全区上下千方百计引项目、上项目、建项目,从而推动了一大批投资体量大、拉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顺利实施,为经开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必须坚持为民谋利不打折。只要不打折扣、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我们就能赢得群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必须坚持埋头实干不懈怠。我们始终强调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大家一股劲,管委领导同志带头分包重大项目,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各办事处主动做到全程服务,高效服务,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展望“”,经开区跨越发展任重道远

“”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跨越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形势仍然极为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压力相伴。

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宏观环境稳步向好。金融危机带来的急剧动荡逐渐缓解,世界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我国经济也成功实现v型反转,经济发展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加速,大量企业到内地寻求发展空间,这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大好机遇。二是政策机遇相互叠加。中央制定实施了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重点扶持发展的主导产业。省市对经开区的发展寄予厚望,并在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对高新区、经开区等区位优越的产业集聚区,要力争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为我们跨越发展、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三是跨越发展条件具备。“”期间,经开区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配套快速推进,综合实力明显提升,这为我们抢占发展先机、持续跨越赶超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不利条件看: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进一步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通胀压力、挤压我国商品出口利润,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企业投资信心受到普遍影响,这将导致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难度加大。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提速,经济发展正面临愈来愈紧的资源约束问题;去年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了对政府融资的监管和约束,土地、资金、资源等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区发展的重大瓶颈。二是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城市化进程有待加快,城市管理和社区规范化管理急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的任务还较繁重等等。三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与先进经开区相比,武汉、合肥、长沙、芜湖等兄弟开发区在高平台上快速发展,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后发赶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省内经开区相比,漯河、鹤壁、开封三家开发区去年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我们越来越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双重压力。与其他开发区相比,高新区明确提出建设“郑州高新城”的目标,计划“”期间实施100个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完成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主导产业。航空港区蓄势待发,仅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一个项目达产后就能实现销售收入数百亿美元,带动形成30万人的城区规模。我们必须积极顺应形势的深刻变化,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信心,又要看到不利因素,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找准结合点,抓住着力点,才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抢占竞争的制高点。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建设、大转型、大跨越”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进主导产业大集聚、滨水新区大开发、城市功能大提升、支撑平台大构建、城乡发展大统筹,着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区域创新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经开区建设成为郑州都市区产城融合的生态工业新城。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要把工业强区作为矢志不移的基本战略。“”,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工业经济发展不足,必须矢志不移地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努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要把加快转型升级作为“”发展主线。在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政策优势逐渐弱化的新形势下,经开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以传统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转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偏重引进资金、项目向重视引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转型,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升级;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综合提高转型,促进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升级;从资源消耗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全面升级。

——要把打造郑州都市区生态工业新城作为发展方向。我们在狠抓工业的同时,按照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要求,谋求从工业支撑向城市支撑要生产力,推进工业强区向产城融合转变,统筹产业、人口、环境和生态的合理配置,着力打造融入郑州都市区的生态工业新城。

——要把提高经开区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最终目的。“”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

思路举措是:实施“五大战略”。

一是总量倍增战略。重点实现“七个倍增”,即gdp达到280亿元,比增长3.1倍;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比增长6.7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比“”增长2.3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比“”增长2.3倍;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7亿美元,比“”增长3.2倍。

二是产业升级战略。着力实施“三大产业计划”,即先进制造业提升计划、现代服务业集聚计划和新兴产业培育计划。“”末,形成8个百亿产业集群,培育5个以上百亿骨干企业,引进3个以上百亿重大项目。

三是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即,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投融资体制创新工程、管理体制创新工程和创新人才汇聚工程。

四是城市提升战略。着力实施“四化”工程,即绿化、亮化、美化、数字化工程。

五是民生优先战略。重点提升“三大指数”,即,提升人民群众的富裕指数、幸福指数和平安指数,加快村民安置区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三、20xx年,经开区要努力实现“”精彩开局

20xx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抢抓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重大机遇、实现跨越提升的关键之年。

工作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0亿元,同比增长100%;工业总产值270亿元,同比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同比增长30%;财政总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5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20%;进出口总额6.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总体思路是:实施“一大战略”,坚持“双轮驱动”,谋求“四个突破”,抓好“五项建设”。

(一)实施“一大战略”,即实施项目引资带动战略。20xx年,继续确定为全区“项目建设年”,以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产”为重点,再掀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新高潮。

一要狠抓项目投产见效。对在建工业项目,要加快进度,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努力缩短见效周期;对已签约项目,要进一步加大衔接力度,促其尽快开工建设;对意向项目,在做好衔接工作的同时,一定要紧盯不放,抓好前期准备工作;对在谈项目,要立足经开区长远利益,促使其尽快签约落地。力争全年项目签约数30个,项目开工数40个,项目续建或竣工数20个。

二要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抓好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大项目联审联批、交叉并联推进机制等制度的落实,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重点强化立项、规划、土地等手续办理服务,建立健全项目责任制、督促检查、实绩考核等各项制度,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性。

三要千方百计强化用地保障。面对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力争将每一寸土地的投入、产出和效益最大化。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项目入区审核程序,提升入区项目质量;要严把供地关,进一步强化项目投资强度;要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合村并城等措施,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低效用地,全年新开工建设标准厂房70万平方米,年内要确保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

四要继续做好选商引资工作。按照“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沿海企业和跨国公司产业、资本梯度转移。对象上,要围绕品牌效应、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主攻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公司、知名企业,促进资源招商和二次招商,以合理的产业分工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方式上,要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和主题招商,依托日产、海马、宇通等重点项目,引进汽车整车、零配件及装备制造业项目;依托富士康项目,引进配套企业和延伸产业链;围绕铁路专用线等配套设施完善和四港联动快速物流通道建设,开展食品加工和现代物流主题招商;围绕全面启动滨水商务区开发和高尔夫球场配套服务,开展以金融、商务、娱乐、文化、居住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主题招商。力量上,要坚持向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倾斜领导力量、倾斜机构编制、倾斜干部导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实施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坚定不移加以推进。

(二)坚持“双轮驱动”,即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要以八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构筑先进制造业优势突出、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一要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决定了开发区的发展水平。我们要大力发展产业基础好、产出规模大、支撑能力强的主导支柱产业,着力建设八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端产业高地。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要做大;食品加工产业要做精;电子信息产业要做强。

二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平台的作用,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重点发展食品冷链、汽车、农副产品物流、工业品物流、消费品物流、第三方物流,形成与大工业紧密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扩规模、提档次。

三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瞄准世界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国家重点支持、体现区域战略需求、产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着力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三)谋求“四个突破”,即在城市建设品位、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投融资平台建设、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四个方面求突破。

一是在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上求突破。坚持用国际化眼光和现代化水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要求,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生态新城。

二是在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上求突破。按照“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富士康项目、加快b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产业等中心任务,突出特色,创新服务,引导加工贸易快速转型升级。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坚持围绕主导产业招商,以富泰华精密电子为龙头,全力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着力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企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二是科学规划物流产业发展。全面拓展保税物流业务,充分整合周边资源优势,紧抓保税物流龙头企业的引进,做好保税物流仓库、保税物流场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保税物流功能的辐射带动力。三是积极推进b区开发建设。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沟通,继续跟进出口加工区b区的审批,做好开工前期规划和建设准备工作,启动b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拓展外向型发展空间。20xx年,出口加工区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完成进出口5亿美元。

三是在投融资平台建设上求突破。一是采取bt及ppp等多种模式,吸引上市公司、投资公司、民营资本等社会资金参与民生工程、公用事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开发。二是加强区内融资平台的管理,发挥其运作能力和融资作用,全年完成10亿元的融资目标;三是大力引进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构,构建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四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通过上市融资迅速做大做强。

四是在管理服务机制上求突破。一是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城市社区管理机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二是要创新财政运作模式,深化财政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税源增收能力和监管水平,保障整体发展需要。三是全面推行“目标、业绩、过错”三位一体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实行日询问和周例会制度,强化现场督办、跟踪督办、挂牌督办,以严格的督查督办促工作落实。四是继续优化行政服务环境,使服务成为真正的生产力。大力健全“全过程”服务体系,切实执行好从项目签约注册到生产运营的全过程、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强效能建设,严格内部管理,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联审联批等,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完善领导联系和服务企业责任制、大项目联席会等有效做法,围绕解决企业困难与增强企业发展实力相结合、帮助企业用足用活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核心内容,形成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四)抓好“五项建设”,即抓好滨水新区开发建设、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民生工程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

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经济开发区工作重点篇三

一、回顾“”,经开区夯实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是经开区建区以来发展最快的五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68亿元,是的3倍,年均增长20.6%;工业总产值完成130亿元,是的3.8倍,年均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8亿元,是的2.9倍,年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5亿元,是的3.2倍,年均增长26%;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是的8倍,年均增长51.8%;进出口总额5.3亿美元,是的9.8倍,年均增长60.8%。

“”,是经开区项目引进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全区累计引进超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2个,总投资423亿,是“十五”期间全部项目投资的9倍,结束了经开区没有重大工业项目的历史。出口加工区富士康项目30天内建成投产,创造了被称为奇迹的“郑州速度”。经开区项目建设呈现出“正在集聚、正在开工、正在建设、正在跨越”的良好态势。

“”,是经开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五年。工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的不足60家增加到的102家,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是的23倍。八大园区建设全面启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五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

“”,是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最好的五年。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进出口额在中部6省出口加工区中连续五年位居第一。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四部委封关验收,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运,从真正意义上结束了河南没有进出口港口码头的时代。

“”,是经开区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全区研发投入累计达到10.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累计申报各类科技资金项目550个,实际到位资金1.5亿元;累计申报专利总数1099项,授权专利680项,荣获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称号,被确定为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试点)。

“”,是经开区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的五年。大力实施“四大工程”(畅通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亮化工程),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4.7亿元,建成道路110余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6.3%,建成区面积从10平方公里扩大至30平方公里。

“”,是经开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累计完成社会事业和民生方面的投入4.1亿元,是“十五”期间投入的近20倍,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的4.8%上升至的15.8%。

“”,是经开区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的五年。扎实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积极开展非公党建“两带一争”活动,成立了区企业党工委;大力实施“强基工程”,全面推进“4+2”工作法,基层党建活力进一步增强;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抓教育、抓源头,促进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实践启示我们: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本身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生动史。五年来,面对经开区工业总量偏小、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空间受限等诸多现实,我们不埋怨、不争论,果敢地冲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和旧体制的束缚。无论是“工业立区、科技兴区”战略的确立,还是“八大超百亿产业园区”的提出,无论是首开全省异地购买土地指标的先河,还是审批制度的改革、办事程序的突破,无不体现着解放思想的胆识和敢闯敢试的勇气。可以说,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可能有经开区发展的大跨越。

必须坚持项目带动不动摇。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明确提出“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公司、知名企业”四大主攻方向,通过实施产业招商、全员招商、以商招商,全面提升项目招引的数量和质量。五年来,为了项目的签约入区,我们与投资商多次接触、多轮谈判;为了项目的开工建设,我们全力做好土地报批、场地平整、基础配套、拆迁安置等前期工作,为此付出了太多的耐心和艰辛,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正是由于全区上下千方百计引项目、上项目、建项目,从而推动了一大批投资体量大、拉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顺利实施,为经开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必须坚持为民谋利不打折。只要不打折扣、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我们就能赢得群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必须坚持埋头实干不懈怠。我们始终强调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大家一股劲,管委领导同志带头分包重大项目,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各部门、各办事处主动做到全程服务,高效服务,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二、展望“”,经开区跨越发展任重道远

“”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跨越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形势仍然极为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压力相伴。

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宏观环境稳步向好。金融危机带来的急剧动荡逐渐缓解,世界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我国经济也成功实现v型反转,经济发展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加速,大量企业到内地寻求发展空间,这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大好机遇。二是政策机遇相互叠加。中央制定实施了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重点扶持发展的主导产业。省市对经开区的发展寄予厚望,并在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对高新区、经开区等区位优越的产业集聚区,要力争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这为我们跨越发展、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三是跨越发展条件具备。“”期间,经开区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配套快速推进,综合实力明显提升,这为我们抢占发展先机、持续跨越赶超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不利条件看: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进一步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通胀压力、挤压我国商品出口利润,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企业投资信心受到普遍影响,这将导致吸引国内外投资的难度加大。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提速,经济发展正面临愈来愈紧的资源约束问题;去年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了对政府融资的监管和约束,土地、资金、资源等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区发展的重大瓶颈。二是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城市化进程有待加快,城市管理和社区规范化管理急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的任务还较繁重等等。三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与先进经开区相比,武汉、合肥、长沙、芜湖等兄弟开发区在高平台上快速发展,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后发赶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省内经开区相比,漯河、鹤壁、开封三家开发区去年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我们越来越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双重压力。与其他开发区相比,高新区明确提出建设“郑州高新城”的目标,计划“”期间实施100个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完成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把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主导产业。航空港区蓄势待发,仅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一个项目达产后就能实现销售收入数百亿美元,带动形成30万人的城区规模。我们必须积极顺应形势的深刻变化,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信心,又要看到不利因素,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找准结合点,抓住着力点,才能够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抢占竞争的制高点。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建设、大转型、大跨越”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进主导产业大集聚、滨水新区大开发、城市功能大提升、支撑平台大构建、城乡发展大统筹,着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区域创新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经开区建设成为郑州都市区产城融合的生态工业新城。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要把工业强区作为矢志不移的基本战略。“”,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仍是工业经济发展不足,必须矢志不移地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努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要把加快转型升级作为“”发展主线。在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政策优势逐渐弱化的新形势下,经开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以传统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综合发展转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偏重引进资金、项目向重视引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转型,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升级;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综合提高转型,促进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升级;从资源消耗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全面升级。

——要把打造郑州都市区生态工业新城作为发展方向。我们在狠抓工业的同时,按照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要求,谋求从工业支撑向城市支撑要生产力,推进工业强区向产城融合转变,统筹产业、人口、环境和生态的合理配置,着力打造融入郑州都市区的生态工业新城。

——要把提高经开区群众幸福指数作为最终目的。“”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努力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

思路举措是:实施“五大战略”。

一是总量倍增战略。重点实现“七个倍增”,即gdp达到280亿元,比增长3.1倍;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比增长6.7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比“”增长2.3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比“”增长2.3倍;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7亿美元,比“”增长3.2倍。

二是产业升级战略。着力实施“三大产业计划”,即先进制造业提升计划、现代服务业集聚计划和新兴产业培育计划。“”末,形成8个百亿产业集群,培育5个以上百亿骨干企业,引进3个以上百亿重大项目。

三是创新驱动战略。着力实施“四大工程”,即,科技自主创新工程、投融资体制创新工程、管理体制创新工程和创新人才汇聚工程。

四是城市提升战略。着力实施“四化”工程,即绿化、亮化、美化、数字化工程。

五是民生优先战略。重点提升“三大指数”,即,提升人民群众的富裕指数、幸福指数和平安指数,加快村民安置区建设,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三、20xx年,经开区要努力实现“”精彩开局

20xx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抢抓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重大机遇、实现跨越提升的关键之年。

工作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0亿元,同比增长100%;工业总产值270亿元,同比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同比增长30%;财政总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5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20%;进出口总额6.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总体思路是:实施“一大战略”,坚持“双轮驱动”,谋求“四个突破”,抓好“五项建设”。

(一)实施“一大战略”,即实施项目引资带动战略。20xx年,继续确定为全区“项目建设年”,以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产”为重点,再掀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新高潮。

一要狠抓项目投产见效。对在建工业项目,要加快进度,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努力缩短见效周期;对已签约项目,要进一步加大衔接力度,促其尽快开工建设;对意向项目,在做好衔接工作的同时,一定要紧盯不放,抓好前期准备工作;对在谈项目,要立足经开区长远利益,促使其尽快签约落地。力争全年项目签约数30个,项目开工数40个,项目续建或竣工数20个。

二要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抓好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大项目联审联批、交叉并联推进机制等制度的落实,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重点强化立项、规划、土地等手续办理服务,建立健全项目责任制、督促检查、实绩考核等各项制度,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工作积极性。

三要千方百计强化用地保障。面对日益稀缺的土地资源,力争将每一寸土地的投入、产出和效益最大化。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项目入区审核程序,提升入区项目质量;要严把供地关,进一步强化项目投资强度;要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合村并城等措施,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低效用地,全年新开工建设标准厂房70万平方米,年内要确保建成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

四要继续做好选商引资工作。按照“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沿海企业和跨国公司产业、资本梯度转移。对象上,要围绕品牌效应、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主攻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上市公司、知名企业,促进资源招商和二次招商,以合理的产业分工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方式上,要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和主题招商,依托日产、海马、宇通等重点项目,引进汽车整车、零配件及装备制造业项目;依托富士康项目,引进配套企业和延伸产业链;围绕铁路专用线等配套设施完善和四港联动快速物流通道建设,开展食品加工和现代物流主题招商;围绕全面启动滨水商务区开发和高尔夫球场配套服务,开展以金融、商务、娱乐、文化、居住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主题招商。力量上,要坚持向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倾斜领导力量、倾斜机构编制、倾斜干部导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实施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坚定不移加以推进。

(二)坚持“双轮驱动”,即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要以八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构筑先进制造业优势突出、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一要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决定了开发区的发展水平。我们要大力发展产业基础好、产出规模大、支撑能力强的主导支柱产业,着力建设八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端产业高地。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要做大;食品加工产业要做精;电子信息产业要做强。

二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平台的作用,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企业,重点发展食品冷链、汽车、农副产品物流、工业品物流、消费品物流、第三方物流,形成与大工业紧密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扩规模、提档次。

三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瞄准世界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大力培育国家重点支持、体现区域战略需求、产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着力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三)谋求“四个突破”,即在城市建设品位、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投融资平台建设、管理服务机制创新四个方面求突破。

一是在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上求突破。坚持用国际化眼光和现代化水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要求,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生态新城。

二是在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上求突破。按照“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富士康项目、加快b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保税物流产业等中心任务,突出特色,创新服务,引导加工贸易快速转型升级。一是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坚持围绕主导产业招商,以富泰华精密电子为龙头,全力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着力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企业,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二是科学规划物流产业发展。全面拓展保税物流业务,充分整合周边资源优势,紧抓保税物流龙头企业的引进,做好保税物流仓库、保税物流场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保税物流功能的辐射带动力。三是积极推进b区开发建设。加强与省、市相关部门的沟通,继续跟进出口加工区b区的审批,做好开工前期规划和建设准备工作,启动b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拓展外向型发展空间。20xx年,出口加工区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完成进出口5亿美元。

三是在投融资平台建设上求突破。一是采取bt及ppp等多种模式,吸引上市公司、投资公司、民营资本等社会资金参与民生工程、公用事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开发。二是加强区内融资平台的管理,发挥其运作能力和融资作用,全年完成10亿元的融资目标;三是大力引进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构,构建多层次的投融资服务体系,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四是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通过上市融资迅速做大做强。

四是在管理服务机制上求突破。一是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城市社区管理机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二是要创新财政运作模式,深化财政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税源增收能力和监管水平,保障整体发展需要。三是全面推行“目标、业绩、过错”三位一体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实行日询问和周例会制度,强化现场督办、跟踪督办、挂牌督办,以严格的督查督办促工作落实。四是继续优化行政服务环境,使服务成为真正的生产力。大力健全“全过程”服务体系,切实执行好从项目签约注册到生产运营的全过程、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强效能建设,严格内部管理,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联审联批等,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完善领导联系和服务企业责任制、大项目联席会等有效做法,围绕解决企业困难与增强企业发展实力相结合、帮助企业用足用活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核心内容,形成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

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经济开发区工作重点篇四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开发区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开发区加快发展的任务措施。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突出抓好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这次会议是继1997年之后召开的第二次全市开发区工作会议,也是在金昌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分析研究形势怎么看、问题怎么办、工作怎么干等重要而紧迫现实问题,继而推动开发区快速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意义深远。特别是张书记从充分肯定开发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开发区跨越发展和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开发区工作等三个方面作了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开发区工作指明了方向。张书记的讲话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特别是各工业园区管委会和涉及管理权限调整的部门要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传达这次会议精神,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开发区加快发展,更好地服务全市工作大局。

二要突出抓好政策文件的对接落实。从去年10月份开始,市委、市政府就组织力量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修改,起草了《关于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并经市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这是市委、市政府围绕深入实施“1234”发展战略,在认真总结开发区发展成绩和基本经验,针对开发区职责不清、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四至范围、重点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特别是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赋予了开发区更多的职责、更大的权限,在支持政策方面下了更大的决心,给予了更优的政策。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把落实《意见》作为支持开发区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尤其是赋予开发区的管理权限,开发区和相关部门一定要立即进行对接,确保迅速下放到位、落实到位,绝不能打折扣、搞变通,绝不能明着放、暗里收,甚至故意设障碍、使绊子;给予开发区的支持政策,相关部门要会同开发区尽快研究,逐一提出落实方案。会后,由常务副市长王春江同志负责,召开专题会议,责令有关部门限期移交管理权限,限期制定政策落实具体方案,真正让开发区摆脱束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三要突出抓好工业园区的发展。重点就是做到“两个提升”、“三个强化”、“处理好三个关系”、“实现五个转变”。“两个提升”即:提升开放层次,加强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与发达地区国家级开发区建立合作关系和建立产业转移承接机制,力争在项目引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提升服务水平,围绕引进、审批、落地、建设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强化开发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三个强化”即:强化产业招商,围绕三大重点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瞄准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大力引进延伸、完善产业链和优势资源转化的大项目、好项目;强化平台支撑,加强招商引资软硬件建设,切实抓好项目储备工作,着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捕捉,聚焦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各地商会,瞄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甚至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向外延伸触角、向周边地区渗透辐射,敏锐地发现商机、扑捉商机,努力在竞相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处理好三个关系”就是正确处理好开发区与政府部门的关系,防止权责不清,推诿扯皮;正确处理好金昌开发区管委会与其他园区管委会的关系,防止定位不准,布局凌乱;正确处理好园区与企业的关系,防止服务不力,管理混乱。“实现五个转变”就是实现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转变;实现从追求项目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从追求个体项目到追求产业(链)的转变;从追求自身开发到市场化开发的转变;从追求资源、资产的运作到追求资本运作的转变。

最后,借此机会,我就农业园区建设讲几点意见: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全市初具规模的农业园区共有3家,分别是永昌县清河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金川区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园和金昌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当前,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一要明确功能定位。重点就是要围绕把农业园区打造成“金昌农业特色和发展水平的展示园、带动农业提质增效的示范园和满足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高档产业园”,突出功能定位,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强化发展措施。要在农业园区优先规划建设啤酒大麦、鲜食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优先布局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食用菌棚等设施农业,优先发展舍饲养羊、舍饲养牛等舍饲畜牧业,集中展示我市特色农产品,发挥其宣传推介、提升形象的“窗口”作用。要按照“新品种首先在园区试种试养,新技术首先在园区试验示范,新工艺新设施首先在园区引进应用,经营新模式首先在园区率先推行”的要求,鼓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立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将最先进的农业生产经营成果集聚于园区内,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经营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按照“都市农庄”、“农业主题公园”的标准和功能,精心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配套建设名优农产品生产、展销设施,既为市民提供特色、优质、安全的鲜活农产品,也为市民提供愉悦身心的自然生态环境,发挥其服务市民的作用。

二要加快创建步伐。要围绕基础设施完备、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应用领先、服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良好、产品优质安全等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一批有较大生产规模、产业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和档次。要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入驻园区。要立足“一区三园两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装备、新模式,加快建设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配套的经营管理中心、现代农业试验及创新中心、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园等研发中心,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区入园,力争把清河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打造为国家级循环农业示范园,把金川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园、金昌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打造为省级循环农业示范园。要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和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建设园区,利用园区在“产前”、“产后”的技术优势和对市场的把握,以利益为纽带把周边农民组织起来参与“产中”过程的生产,逐步形成以园区为龙头、围绕园区建基地、通过基地带农户的链型结构和现代农业组织形态,着力提升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要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就是创新投资机制、土地流转机制和管理机制。要整合市级财政农业切块资金和争取到的涉农项目资金,捆绑安排,打包投放,重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科技示范设施、农民培训场馆、农产品展销平台、农机交易中心的建设;要逐步创新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按照“核心区土地出让、辐射区土地流转”的要求,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土地向园区集中,形成“成片流转、集约开发、规模经营”的发展格局。要创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模式,成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园区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负责制订园区总体规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资产管理等工作,为园区各类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要强化政府扶持项目监管和园区内基础设施管护,形成政府加强服务、业主自行经营的良性机制。

同志们,开发区发展事关全局、关系长远。我们一定要开拓进取,奋发图强,以强有力的落实力和执行力,竭尽全力把开发区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努力为全市加快发展、转型跨越做出新的贡献!

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经济开发区工作重点篇五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委五届八次全体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xx年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组织和动员全区上下,明确目标,坚定信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创造新的工作业绩。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重大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六大发展”和“两大任务”,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千方百计抓投资,集中力量抓项目,扎扎实实惠民生,坚持不懈抓安全,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在严重困难局面下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主要经济指标有新增长。全年gdp完成47.25亿元,增长5.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1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8.42亿元,增长20.5%;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6.65亿元,增长0.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64亿元,增长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43亿元,增长4.5%;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38万美元, 增长2.2%。

(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有新进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项目提质增效年”行动,强化“六位一体”整体推进,超额完成了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华电朔州热电等项目顺利投产。诺浩机电矿山设备配件加工、中美新能源煤炭综合利用研发等续建项目和北京罗克森工业制动器等新建项目顺利推进。除省级重点工程投资指标,其它“六位一体”指标都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提升。一是加快路网建设。实施了全长13.2公里的朔南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全长25公里的红旗新区环路开工建设;新建振武东街、招贤路北延伸及红旗牧场军马街等道路10公里,同时完成配套管网建设;实施了招贤路、友谊街路面修复工程;完成穆寨路、梁郡路等13处路口改造。二是加快供热、供气管网建设。完成世纪星城三期、学府青年城等城市供热管网建设4公里,完成天然气管道建设22公里。三是启动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红旗牧场危房改造第一批异地新建住房972套基本完工,第二批续建工程有序推进。四是大力推进环境提升工程。完成了梁郡路平朔围墙外侧和北区无障碍通道口改造;对城市主干道的雨篦、井盖、绿化带护栏、排污管道井进行了更新和维修;实施“六网覆盖”工程,视频监控网络实现了全区主干道、重点部位、重点单位全覆盖。通过环境整治,城市环境和品位得到显著提升。

(四)企业服务保障有新成果。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着眼长远,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惜代价,为企业和项目服务。一是积极解决项目用地补偿遗留问题。20xx年新解决了8宗项目用地的附着物补偿遗留问题。从20xx年起,已累计出资3000多万元,解决了北京罗克森、中美新能源、诺亚防护、富华燃气等22个项目用地共760多亩的附着物补偿遗留问题。二是根据国发[20xx]25号等中央、省、市文件以及省、市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精神,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继续执行减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等优惠政策。三是帮助区内遗留下的11家在建或已建成的项目完善了手续,为企业项目解决资金不足难题、扩大融资渠道奠定了基础。四是全力争取财税部门的支持,申请市政府报省政府调整开发区辖区土地使用税范围及适用税额。开发区辖区内所有用地企业的土地使用税以前一直是统一列入到朔城区一等地范围,税额为15元/平方米。这次调整获批后,开发区大部分企业都在三等地范围,税额可降低到3元/平方米。这项改革虽然使开发区因此每年会减少税收2100多万元,会进一步增大稳增长压力,但是为了给企业优化发展环境,我们要给企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目前,省政府已将请示批复到相关部门办理。五是帮助丰宇彩钢、永富机修等16家企业解决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六是加强用地保障。经多次与市国土资源局、朔城区国土资源分局协调,专项调整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解决了华电国际朔州热电厂运煤通道问题。麻家梁煤矿项目用地组卷报批已获国土资源部批准并上报国务院待批。经过大力争取,省政府批准为开发区增加了1000亩土地利用规划指标。

同时,坚持底线思维,严守安全稳定“红线”,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深入推进突出信访问题专项治理,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化解社会各类矛盾,依法依规处置信访问题。强化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打击违法犯罪成效明显,社会治安乱点得到有效整治,有效维护了人民利益和社会稳定。

(五)改善民生有新成效。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衣食住行教医保”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为民办好红旗牧场整体搬迁安置、冬季燃煤补贴发放、免费健康体检、就业培训、全民参保等实事。新分配穆寨村廉租房和红旗牧场廉租房220套。按时完成全民参保计划登记任务和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保登记缴费工作。初步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数据采集工作。为辖区4所学校的教师解决职称评审问题,对辖区内19所无证幼儿园进行了全面摸底、整顿。投资140多万元,继续推进营养餐改造计划。较好地完成了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任务,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稳中有降。经多次与市民政局协调,基本理顺了优抚金发放工作。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资金发放到位。

(六)规范运行管理有新提高。20xx年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省审计厅对开发区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审计,审计出了在经济社会发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经济决策、经济管理四大方面的22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及时成立了审计整改工作领导组,下设了7个工作小组,按照从严整改、标本兼治的要求,在规定时限内逐项落实整改任务。其目的就是以此次审计为契机,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查找不足、堵塞漏洞、完善提高、甩掉包袱,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将审计整改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整改的过程中,我们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难题,比如投资公司、征地补偿、财政资金管理、工程管理、公车改革的问题。为了推进审计整改工作进度,加强工程监管力度,区建设局专门成立了工程造价监控室,与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同时运行,承担对区财政投资建设工程的评审监控职能。成立以来,已对原东区执委会、区工程建设领导组移交的道路改造及亮化、绿化等12个项目和原南区执委会棚户区改造、道路工程等项目进行了分类整理和严格审核,既提高了工程项目评审效率,加快了工程结算进度,又加强了资金管理,节约了工程资金。

(七)理顺体制机制、干部队伍建设有新突破。长期以来,开发区的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职数配备不均衡,有职数无编制,部分职能部门没有内设科室,全区现有编制太少,开发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身份多年来没有被市直有关部门认同。为此,近期我们积极主动向市长、分管市长、市编办和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沟通争取、协调解决。一是对我区机构进行科学设置并对领导职数重新核定,明确了开发区总编制数。二是按编制人数重新核定机构和副科以上领导职数;三是市政府及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4月8日召开会议,批准了开发区按照参公单位进行公车改革。刚才我讲到的这三个方面,不论是编制重新核定,还是科级以上领导职数和机构的核定,以及按照参公单位进行车改,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仅关系到开发区整体工作,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每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成长问题,是我们每位同志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开发区的干部成长缓慢。我们根据工作需要,向市委组织部请示后,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执行干部选用程序为区机关职能部门及内设科室、红旗牧场(红旗新区)分四批选配干部共计30名,这30名干部不仅较好地承担起了一线工作,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而且改变了全区中层干部断档现象,形成正确的更新交替机制,提高和调动了全区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说,长期制约开发区发展的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下一步,随着这次机构职数的批复,这一问题将得到根本性解决。

回顾20xx年,可以说成绩来之不易。在困难和压力面前,我们咬定发展不放松,敢于担当不停步,坚持不懈、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在这里,我代表区管委会、党工委向关心、支持开发区的领导们和部门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开发区建设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全体干部职工、入区企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准确把握形势,坚定发展信心

在去年的工作会上,我指出开发区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开发区经济总量还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强。二是开发区定位一直不准,体制机制一直不顺。干部队伍建设管理滞后,干部成长缓慢。三是干部作风仍然存在诸多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四是诸如穆寨村搬迁、出让地项目进地、小南国爆炸事故垫资挂账、财政负债等历史遗留问题多,处理难度非常大。一年来,虽然我们共同努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遗留问题和各种困难矛盾,但是我们还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看到我们面临的巨大困难。

在面对问题和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面临的机遇,坚定发展信心。从国内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关键节点。加之“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纵深推进,以及“中国制造20xx”、“互联网+”等重大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我们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省、市来看,都把推进开发区发展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市委、市政府今年要制定出台方案,准备一揽子解决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开展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工作。因此,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未雨绸缪,保持主动作为、创新发展的动力,顺势而为,不断推进我区向更高、更新、更快方向发展。

三、20xx年工作主要任务

20xx年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个发展”新理念,全力推进“六大发展”和“两大任务”, 坚持去遗留、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提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改善民生、环境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推进开发区发展再上新台阶。

20xx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完成49.7亿元,增长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6亿元,增长2.5%;工业增加值完成19.1亿元,增长3.5%;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8.5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96亿元,增长6%。

这个目标的确定,我们既考虑了与市定的目标相一致,不拖全市后退,同时也考虑了我区发展的具体实际。为了顺利完成目标任务,重点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从招商攻坚,在产业转型上形成新突破。

首先,招商方向要更精准。主攻新兴产业和现有主导产业,在现代煤化工、电力、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粉煤灰煤矸石循环利用、冶金、医药、现代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十大产业精准发力,有不少于10个引资落地项目。

其次,招商理念要更精专。招商引资,环境是基础,服务是品牌,创新是根本。要更加注重软环境提升,不能一味地依赖硬件和强调政策,着力优化招商服务。要更加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利用企业信息多、客户广、投向准的优势,深化以商引商、加快链式招商,围绕现有产业、企业向上下游拓展延伸,推动产业链项目加速集群。

第三,招商人员队伍要更精锐。要在全区营造“全员全年”招商大氛围,在全区各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参加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工作。进一步细化“双十双百”招商提速年行动计划,开展业绩比拼、工作竞赛,奖励率先突破者和重大贡献者。突出抓好招商人员业务提升,围绕各自的产业方向和主攻区域深入研究,培养一批产业“专家”、招商“能手”、服务“明星”。

(二)从项目发力,在提速增效上形成新突破。

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紧盯项目干,做强项目支撑,蓄积发展后劲。按照“建成企业抓达产增效,在建项目抓投产,签约项目抓开工,在谈项目抓签约”的要求,把握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一要围绕企业抓绩效。动脑筋,想办法,找渠道,帮助和支持企业深入开展“达产增收、管理增效”活动。按照“一企一策”思路,进行精准扶持,坚持从最急处着手、最难处援助,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升效益、走出困境。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家以上。

二要紧盯项目推进度。加大跟踪督办力度,督促企业早签约、早入园、早开工。组织精兵强将、业务骨干与每个项目进行精准化对接、一站式服务。确保富华燃气公司天然气液化等项目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朔州市兴元工贸公司建材五金制造、朔州市华盛木业公司木门木器加工、朔州市鹏程玉慧陶瓷纤维生产线一期、朔州市鑫隆盛科技有限公司工矿设备及配件加工、朔州市新洁工贸公司防冻液玻璃水等项目开工;确保朔州市再生能源热力有限公司管网及换热站建设、北京罗克森中英机械设备公司工业制动器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完成计划投资;确保红旗牧场危房改造、红旗牧场防火通道、朔南大道绿化、永富机修环保锅炉、朔州市慧源房地产公司商业广场等项目完工或竣工投产、运营。

三要加快红旗新区建设。我们完成了北区16.4平方公里控规编制并经市政府审批,启动了红旗牧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已将红旗牧场三分场规划纳入富甲工业园区规划中。下一步,红旗新区将是我们项目建设的重点区。

去年年底,我们开始与浙能集团对接,探讨项目合作。今年3月,我们与浙能集团副总经济师傅木庆一行举行了对接座谈会,进一步达成了在红旗新区合作建设煤电冶循环生态园的共识。准备以同煤浙能麻家梁煤矿为龙头,积极引进2×100万千瓦(或2×66万千瓦)的分级发电及1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和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同时建设现代化的设施农业、冶金建材、陶瓷、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等产业,打造功能完备、产业协调、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工业园区。该园区如果能够上马,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在240亿元以上,全部投产之后正常年份每年可以实现工业产值约96亿元,利税20亿元以上。目前,园区的规划方案正在制定完善中。我们也在积极努力,争取省市给与支持,力争将规划付诸实施,变成现实。

同时,红旗新区有土地8.32万亩,其中6万多亩土地在煤田压覆区,因受煤田开采影响,不能布局大型工业项目。但红旗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二类地区,有发展光伏产业的巨大优势。我们准备在煤田规划区域内建设生态农业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来解决这一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园区预计容纳光伏装机容量可达100万千瓦,总投资80亿元。这个园区如果能够建成,将会成为发展农伏互补产业的示范园区,为煤田压覆区的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闯出新路,也非常有助于解决当地群众的就业致富问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xx年以来,已经陆续有华能、中煤华昱、中电投、华电国际和漳泽电力等企业来区实地考察洽谈。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中。

(三)从载体提质,在园区形象面貌上形成新突破。

按照“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追求,我们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开发区从较为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

要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力度,提升城市品位,使城市发展与园区建设有机统一,有机融合,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 从改革破题,在效能提升上形成新突破。

一要在机制体制创新上求突破。利用市里准备彻底解决开发区体制机制问题的机遇,认真制定实施方案,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彻底解决好我区体制机制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要利用好去年省审计厅的审计成果,将所有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将遗留问题彻底清理。使开发区在今后的发展中甩掉包袱,健康运行。

(五)从民生落脚,在治理水平上形成新突破。

一要办好惠民实事。一是完善落实红旗牧场与麻家梁煤矿签订的框架协议,启动整体搬迁工作。力争在20xx年10月底使危房改造项目骏工验收,启动一分场居民整体搬迁工作。二是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争取为穆寨村民、红旗牧场职工提供更多工作岗位;三是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方便群众看病,扩建红旗牧场职工医院并在分场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是改造红旗牧场学校,优化教育资源解决当地孩子上学难问题;五是继续为穆寨村、红旗牧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六是加快构筑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实现应保尽保。

二要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和安全工作。在信访维稳方面,要细化信访管控,突出矛盾纠纷化解排查,有效构建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格局;强化依法调处,着力引导群众依法依规合理表达诉求。在安全生产方面,要强化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执法力度,确保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

(六)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干部队伍是开发区事业兴盛的坚强核心。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近期重点在干部人事上做两件事:一是积极与市委沟通,将管委会几个部门的负责同志和红旗牧场领导班子配齐。二是将各部门以及科级单位配齐。前面我已讲过,市里给我们机构职数配齐,我们将尽快到位。我们一定要严格程序,好中选优,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的同志用起来,充分调动同志们的积极性,使广大干部职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动我区的工作。

同志们,目标任务已经确定,希望同志们继续保持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状态,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经济开发区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经济开发区工作重点篇六

青海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工业,出路也在工业,工业发展的抓手在园区。进一步明确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多园、突出特色"的发展方向,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理顺体制,强化功能,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全省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推进我省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充分肯定园区在全省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从1993年开始,我省先后成立了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和甘河工业园四个工业园区。这是我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经济布局、促进经济融人全国发展的重大举措。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园区坚持发挥政策、体制、功能等方面的优势,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工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良好。到20xx年,各园区共人驻企业总数达到390户,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1.57亿元;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0.45亿元,累计实现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41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万多人。工业园区建设有效地发挥了集聚产业和配置生产要素的优势,逐步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园区经济总量还不大,质量也不高,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强,市场体系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仍需进一步深化;二是我省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晚,规模和水平都比较低,产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突出;三是各工业园区特色不突出,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没有形成产业链,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强;四是对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不完善,存在着只注重发展速度,资源的集约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全面、准确、积极地理解和把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才能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

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工业园区化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看,工业园区建设无论是在优化要素配置、调整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还是在推进产业升级、强化招商引资、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都是重要媒介和载体,是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因素。园区建设可以有效地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交通、通信、电力、市政等工程建设,使城市功能和产业互相协调、互相促进,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从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实践来看,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集中体现在园区建设之中。苏南、浙北地区园区建设的大手笔、大投入带来了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的大发展,从而使经济增长的总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竞争中牢牢占据了主动权。

去年以来,为了充分发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和区位优势,使开发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办出新特色,实现新发展,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宋秀岩省长亲自调查研究,就加强力量、调整关系、减少掣肘、提高效率、完善功能、发挥平台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省经贸代表团也专门考察了内蒙、宁夏相关开发区。省政府决定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理顺,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成立新的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将原城东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和生物科技产业圊区进行整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政策。各工业园区在开发区管委会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相对独立运行。这是保持我省工业园区快速健康发展和实现全省工业化、实现西宁工业强市目标的需要,也是加快构建和谐青海的有效途径。省委提出,""期间要依托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运用市场机制,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着力打造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两个工业发展平台的要求,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确保工业增长是关键,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是重中之重。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借鉴先进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快开发区建设步伐,实现工业园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三、明确思路。协调推进。努力实现开发区的科学发展

开发区经济增长的高质量,是工业经济既快又好增长的前提和基础。加快开发区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园区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为园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完善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规划。按照"经济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的原则,进一步修定完善各园区的产业布局规划,使各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现代物流、科技开发与转化、生活公用设施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布局,突出各自的主导产业。紧紧围绕要素集聚和产业升级这个核心,依据产业发展基础、市场前景、资源区

位以及外部经济联系和城市化发展方向等要素,准确定位园区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发挥各自的区位特色和比较优势,实现协调发展。其次要坚持把园区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培植发展的新优势。要增强园区的承接力,找准园区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园区的聚集辐射效应,按照产业积聚和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坚持"一区多园"模式,建设设施配套、功能健全、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各具特色的园区,有效地推进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东川工业园重点要利用全省的优势资源,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型材料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生物产业园重点利用高原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农畜产品深加工和保健食品产业;甘河工业园重点发展铅、锌、铜等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及它下游相关产业;北川工业带重点要发展以电力、轻金属冶炼和机床、非标设备制造、化工等为重点的产业。第三要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节约型、环保型园区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空间、各项资源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弱,更要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能源等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建设节约型经济、环保型经济方面起示范作用。

(二)加强自主创新,完善服务功能,为工业园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眼于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大力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完善研发体系和自主创新机制。广纳贤才,用好人才,特别要重视吸引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把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省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二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一流园区的硬环境。加快建设进度,做到规划建设一片,配套完善一片,开工投产一片,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完善商务支持和后勤保障功能。要实用、高效,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通讯、中介咨询、储运物流、文化娱乐等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场所,完善必要的生活设施,大力培育和规范市场调查、技术咨询、产权交易、律师财务等服务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全方位的服务。四是创新园区的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打破固有的工业园区发展模式,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通过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引进,中小企业群的配套跟进,民营企业的充分发展,循环经济的引领推动,拓展工业园区的发展空间,真正达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政策、加快发展的目的。园区管委会要转变观念,抓紧研究制订对推动工业园区发展具有较大含金量的更加积极灵活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服务,提高效率。努力使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各项工作规程和要求更加开放、公正、透明、高效,更加适应对外经济往来和竞争的需要。

(三)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招商引资,为工业园区发展增加活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加大对外交流的力度,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沟通与联系,抓住发达地区结构调整升级、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输出的机遇,立足本地资源和开发区已具备的产业基础优势,主动出击迎接辐射和转移。鼓励发展好的企业以商招商,尤其是要鼓励区内大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联姻嫁接,注重引进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研发中心和配套企业落户工业园区,达到引进一个、成功一个、带来一串的良好效果。要创新招商方式,扩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自主权,赋予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和建设过程中的相应管理权限。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指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对外招商促进机制,突出引资、引企与引智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掘和利用好现有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加强对省内外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种渠道、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加强基础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有特色地包装推介园区整体形象,把招商引资的目标责任体系与竞争激励机制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利用外资的积极性,促进园区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明确发展定位,加快产业聚集,为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新型产业基地的建设。确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基本框架,注重引进产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纵向延伸,形成系列配套的产业链;通过横向拓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企业集群,进而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促进新型产业基地的最终形成。各工业园区要在坚持开发一块、成功一块、良性滚动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做大规模。要明确发展定位,加大扶优扶强力度,拉长产业链。我省工业园区建设刚剐起步,产业链还处在萌芽阶段,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因而在构筑产业链方面政府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在风险投资机制还没形成、银行贷款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相当困难,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做好营造环境、培育产业的工作,在各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条。要在重视原有产业发展的同时,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富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建立园区产业发展与科研开发活动互动、互补和利益共享机制,努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群。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鼓励工业园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完善"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各工业园区要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准确定位,拓展各自发展空间,在产品组合、产业方向、企业聚集等方面,既要体现特色、有序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又要注重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促进资源共享,增强工业园区的整体实力。

四、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努力营造工业园区发展的良好环境

切实加强领导。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制定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环境,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同时,更加重视软环境建设,把改善软环境作为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突破口,摆到重要位置来抓。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开发区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主动为开发区发展搞好服务,制定促进开发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绿色"通道,及时研究解决开发区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该放的权要全部下放,全力支持开发区建设,真正把园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和先行区,作为经济增长点的重要载体区,整合一切生产要素,加速资金、技术、项目、企业的聚集。新成立的开发区管委会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认真地履行好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七项职责:一是负责工业园区的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二是研究制定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并提出政策措施;三是审定工业园区的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四是协调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五是建立和完善工业园区的服务体系,对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六是组织工业园区重大招商引资活动,考核各工业园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七是与省市政府各部门协调有关工作,在建设、规划、土地、项目管理事项,比照省级相关职能部门权限处理,并在省级相关部门备案。近期要抓紧完善各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加强政策、产业布局、招商引资和生产经营环境的协调,要完善考核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各工业园区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不断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探索使开发区和各工业园区尽快具备政治功能和完整的城市功能。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社会化服务,完善园区管理机构,建设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管理队伍,把能够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业务交给企业和市场去做,切实降低管委会的行政成本和园区企业的商务成本。要注重创新投资机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开发区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条件的开发区可安排专项资金,按市场机制建立高新技术发展基金、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和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和其他各种金融资本进入开发区。

大力提倡"亲商、安商、富商"新理念。_注重加强与投资商的感情交流,真心实意和投资商交朋友,设身处地替企业着想,做到办事热情主动,方便快捷,努力使建设、管理、服务规范化、国际化,园区生产、生活环境园林化、生态化。要切实减轻园区企业负担,不折不扣地落实省上已经出台的加快园区发展和改善投资环境的各项优惠政策,依照法律、法规,完善行政规章和行政措施,努力实现行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切实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