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集体经济计划(实用7篇)

时间:2023-09-05 作者:影墨2023年集体经济计划(实用7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集体经济计划篇一

部分村“两委”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吃穿不愁、平平安安就满足了。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新华区村级集体经济年度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近年来,新华区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因地制宜、统筹推进,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奠定了基础,开创了富民强村新局面。最近,我们对全区3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新华区下辖1个镇、10个街道(其中1个管委会),31个行政村。目前,焦店镇的焦店村、余沟村、场坊村、野王村、褚庄村、张庄村,曙光街街道的李庄村,西高皇街道的郝堂村、西高皇村,西市场街道的武庄村,光明路街道的王庄村,矿工路街道的陈庄村,香山管委会的边庄村、徐洼村、石桥营村、杨官营村,共16个行政村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52%。

20xx年底,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约4235万元。收入来源主要有租赁自然资源、租赁村资产、创办企业、服务企业园区、股份制集体经营、征地补偿等,其中以租赁自然资源收入的有6个村:边庄村出租土地年收入50万元,杨官营村出租土地年收入4万元,场坊村出租土地年收入4万元,野王村出租土地年收入5万元,褚庄村出租土地年收入20万元,张庄村出租土地年收入40万元,6个村年收入共计123万元;以租赁村资产收入的有5个村:王庄村出租门面房年收入20万元,郝堂村出租门面房年收入75万元,武庄村出租门面房年收入265万元,陈庄村出租门面房年收入40万元,李庄村出租门面房年收入600万元,5个村出租门面房年收入共计1000万元;以创办企业经营收入的有2个村:西高皇村创办绝缘厂年收入40万元,李庄村5个村办企业年收入2800万元,2个村创办企业年收入共计2840万元;以服务企业园区收入的有2个村:杨官营服务平煤煤矿年收入13万元,余沟村服务平煤煤矿年收入10万元,2个村合计年收入23万元;以征地补偿收入的有5个村:焦店村重点工程一次性征地补偿收入60万元,野王村一次性征地补偿收入100万元,徐洼村一次性征地补偿收入68万元,杨官营村一次性征地补偿收入54万元,石桥营村一次性征地补偿收入67万元,5个村合计年收入249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依托区位优势,发展集体经济。随着我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中村和城市近郊村充分利用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等有利条件,通过出租场地、出租门面等多种途径,运用股份制、租赁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发展集体经济。2008年以来,曙光街街道李庄村积极推动旧城改造建设,利用有限土地资源,选好合作商,打造特色商业,实现互利双赢截至目前,集体固定资产达到20亿元,村民分红每年达到2万元。

(二)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发展基础。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区委区政府提高村级组织工作运转经费,每个村平均每年达到4万元,同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2016年,完成山区造林1000亩,廊道绿化400亩。2016年确定农业项目3个,完成投资0.39亿元。建成了总投资60万、总长约1420米的焦店镇焦店村饮用水给水主管道工程,解决3800多人的用水问题。

(三)加强财务管理,防止资产流失。积极推行 “村账镇管”模式,将村级财务收归镇(街道)统一管理,减少了集体资产浪费,增加了村级积累。曙光街街道李庄村实行股份制改革,成立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财小组、村民监督委员会,坚持“三务”公开,科学监督管理集体经济。其中,村民理财小组定期对村属单位进行年度审计,提出改进措施规范理财行为,否决不合理开支。同时,村“两委”设置党风廉政风险防范点,及时发现和防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促进村“两委”会干部依法执政。

三、存在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明显。一些村班子坚强有力,发展势头良好,集体经济收入多达百万、千万元。一些村因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等没有集体收入,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情况。

(二)总收入不高,处于初级发展。从统计数据看,全区还有15个村无集体经济,部分村还是“吃饭经济”。有集体经济的村自主经济项目偏少,对外部环境依赖性强。

(三)思路不开阔,发展动力不足。部分村“两委”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吃穿不愁、平平安安就满足了。加之三年村级组织进行换届选举,部分村党组织书记、主任无心思考长远发展之计,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恒心和耐力,工作往往停留在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上,不求大功,但求无错。

四、意见建议

(一)选优配强村级班子。要优化村“两委”班子,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不拘一格用人才。同时,要广泛开展针对在职村干部的能力提升培训,定期组织到山东寿光、江苏华西等经济发达地方参观学习,增强发展意识,拓宽发展思路,借鉴先进方法,因地制宜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二)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立足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城郊型”、“种养型”、“资源型”、“服务型”等类型的集体经济。例如,位于城镇中心和城郊结合部的村,围绕服务产业,创办物管公司、家政公司,为居民、小区等提供服务,增加集体收入;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可依托乡土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增加村集体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

(三)增强驻村帮扶实效。深化县级领导干部“三包三联系”制度,借助“五项建设”活动,使驻村工作队根据所驻村实际情况,结合本单位优势资源,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帮助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四)健全完善配套机制。推行智囊团制度,将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咨询、项目立项、分步实施等环节,充分征求专家人才意见建议,力求项目的可行性,最大程度减少失误。实行激励机制,选树试点,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鼓励村进一步挖掘潜力,先行先试,因村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完善长效监管制度,强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运行,发挥村监委会作用,确保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合理使用、惠及民生,使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切实可行的村级发展项目。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区、镇(街道)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经营项目,以借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

集体经济计划篇二

(**党委书记

**)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保证,是保障村级组织有效运转、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强支柱。通过这次**、**等地的学习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掘,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出几点看法。

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基本情况

10

多个全国先进、100

多个省级先进、1000

多个市县级先进、10000

多个农村优秀共产党员。这个庞大先进群体的特征是,他们都是科学发展的领路人,是党的宗旨的模范践行者,是基层党组织的优秀带头人,并且用实际行动和思想境界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丰富多彩的烟台集体经济再到以史来贺、吴金印为代表的新乡先进群体,这些都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鲜活例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苏木党委将汲取本次考察所得经验,有机结合本苏木实际情况,切实抓好壮大**村集体经济。

对本次考察的村级示范点来说,其党建基础扎实稳固,每个村级支部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党建带村建”、“旅游+”、“支部领办合作社”、“红色党建引领绿色革命”、“史来贺精神”、“吴金印精神”,这些名词的背后是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和向心力,凝聚起群众的磅礴力量,正是这股力量带领着一方百姓从弱到强、从贫到富。

从烟台和新乡涌现的一批优秀支部书记看,支部书记这个带头人不仅党性修养高,作风正派,处事公正,致富能力也是首屈一指。这两个地区的致富带头人主要就是党支部书记,在各种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支部书记不仅头脑灵活,对经济运行的大方向把握非常到位,因此,村里每投入一笔资金都会有不菲的收入,村民在其带领下,在短期内都能实现生活富裕、文明有序。

依托土地平整以及前期经过土地综合治理等优势,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增加**村集体收入。推进土地综合整理,对于整治出来的新增耕地,在确保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确权到集体经济组织。徐家窑、新艾力、布林等村土地较多,承包费用收入颇丰,下一步要深挖土地潜力,因地制宜打造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

对村集体林地、机动地和荒地等资源进行认真排查,通过自主经营或者公开竞标的方式转让、出租集体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收入。充分利用路边、田边、村边、树遮等集体空闲地,发展种养殖业,盘活存量集体资产。对**村集体所有的村部房顶充分利用,积极申请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稳定增收。监督指导规范使用集体土地租赁费用,进一步理清**村级财权事权,全面控制不应有**村级承担的费用支出,压缩非生产性开支。

加大党支部领办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土地多种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同时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对合作社运行进行指导;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肉牛养殖。结合**少数民族**肉牛养殖优势,整合各类资金发展肉牛养殖,成立肉牛合作组织,开展中介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统筹规划“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推动农旅结合,支持和鼓励村集体盘活利用闲置厂房、老校舍、仓库等各类集体资产和自然资源,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利用现有绿色小麦、红干椒、葵花、大豆、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鼓励支部书记带头领办创办实体经济,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集体收入。

一是拓宽渠道、开阔视野,不拘一格选贤任能。重点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中选拔人才;二是制定培训计划,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确保每个书记每年至少培训一次。三是落实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用力度,注重发现、宣传、表彰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使这支队伍更有动力、更有活力,还可以从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抓党建、抓扶贫、抓乡村振兴,既为农村注入活力,也使干部得到锻炼。

2019年7月25日

集体经济计划篇三

为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巩固党的基层政权,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村级“有钱办事”的问题,根据“四群”教育相关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及“四群”教育相关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集体积累逐年增加,形成较强的经济发展后劲,建立充满活力的集体经济自我发展机制,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管理的支出需要。到20xx年底,力争使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结合本村实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和模式。

1、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热区资源优势,依托甘蔗、香料烟两大主导产业和养殖、林果、石斛等新兴特色产业,结合村情实际,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同时,创建“支部+协会”等各种服务体系,在种养业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农户或养殖户“想的是致富,盼的是服务,缺的是技术,愁的是销路”问题,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增加集体收入。

2、发展村级合作组织。适应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的新趋势,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由村级组织牵头的各种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采取“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加快土地有序流转,盘活农村土地存量。土地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村级集体组织最主要的资源。要顺应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趋势,针对长期外出务工人员的承包土地闲置,及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荒山、荒坡、荒田,可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或采取反租承包、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也可由集体采取自主经营、租赁、抵押、承包、作价入股等方式流转,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合理开发集体土地资源,使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盘活“三资”。充分挖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种资产、资源,采取多种方式,促进资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通过盘活和增加村级经营性资产,进一步提升村级自身“造血”功能,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

5、创新多种经营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创新集体经济经营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搞活集体经济项目。结合实际,灵活选择独资、合资、合作经营和委托、租赁、转让、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产权清晰、管理规范、制定完善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实行资本运营,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决制止和查处平调集体资产行为,实行市场化运作,不断提高资产保值增值水平。加强对村级“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管理,逐村建立“三资”台帐。村级集体资产发包出租,必须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村集体经营性物业资产不允许随意变更,不得对外提供担保。

2、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严格收支审批,努力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完善村帐“双代管”制度,规范代管手续。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

3、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行村级重大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保障党员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完善监督机制,以村民为主成立监事会,对村级集体资产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

村两委为成员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项目,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切实做到责任、措施、投入到位。并做好思想发动,加强领导,严格监督;农村集体经济要认真谋划好经营、发展,加强对集体资金的管理,严格财经纪律,依章理事,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规范、可持续的、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3、因地制宜,稳步实施。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状况等实际出发,因村制宜,面向市场,实现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多渠道多形式探索集体经济的发展,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任务。

4、检查验收,严格考评。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并形成书面自查报告和年终总结报告,报村党支部,接受镇党委、政府的`年终考核验收。

集体经济计划篇四

一、项目名称

江口镇郭罗村韩俊红种植大户

二、 基本情况

神,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初步确定,特此项专项资金投入到江口镇郭罗村韩俊红种植大户的项目,通过村委会初审,提交到于20xx年x月xx日召开的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会议上表决通过,并及时在村公示栏公示。

2、项目地理位置:郭罗村韩海子境内,总地亩160亩。

三、项目内容

常管理,不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乙方每年需上交给甲方郭罗村委会4000元整,作为村委会集体投资利益的收入。

四、运营情况

由于韩海子地型很好,近几年来收益较好,合理管理,年利润可观,但需要进行扩大生产,增加一些经济作物,目前主要困难;1、资金短缺,难以形成规模生产,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和引入技术。

五、项目优势

1、环境优势;江口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水土肥沃,自然资源丰富,郭罗村位于江口镇最东北面,与利辛县新张集镇搭界,地理位置虽然偏僻,但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发展。

2、交通优势;郭罗村韩海子虽地处我镇偏僻,但主要道路都通达顺畅,村村通水泥路贯穿其间,与陈桥、板集矿主要公路相连,可直达阜阳、合肥、交通便利的主体运输网络适宜各种粮食的运输销售。

3、技术优势;种植是当地的传统,有一定的种植经验,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又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如何对农作物的田间管理,由于技术相当的丰富,加之地理环境的优势,增产增收相当明显。

一、项目概况

项 目 名 称:沂川村山泉流水鱼养殖垂钓示范基地

项目主管单位:板桥乡人民政府

项目申报单位:板桥乡沂川村

项目实施单位:板桥乡沂川村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 目 地 点:板桥乡沂川村

二、项目背景

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依照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的精神,开发好、利用好现有集体资源。

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积极打造沂川村为“安徽山泉流水养鱼之乡”的窗口村、示范村以为目的,经乡领导及村两委多次会议研究决定,拟建设沂川中心村山泉流水养殖垂钓示范基地,从而增加我村集体收入。

1、创新思路。

目前板桥乡山泉流水养鱼已达到一定规模,依托乡政府的大力宣传,该品牌已日益深入人心。

为探索板桥乡山泉流水养鱼的发展途径,提高板桥乡山泉流水养鱼的知名度。

以泉水鱼创新垂钓的方式,吸引周边游客,探索新的泉水鱼发展途径。

2、整合旅游。

以前泉水鱼仅能供人观赏,现在融入垂钓,依托整个板桥乡,再整合沂川村村庄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沂川村推出泉水鱼垂钓项目,让泉水鱼不但能够供人观赏,而且能够供人娱乐。

即:走古道在梓坞,赏花在呈村,品鱼在徐源,垂钓在沂川。

3、围绕带动抓推广。

项目一旦建成,即可通过辐射示范带动当地农家乐等产业的发展,深入探索一条偏远深山区农民依靠冷水养鱼实现快速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三、项目区概况

沂川中心村位于休宁县西南部,是安徽山泉流水养鱼之乡板桥乡的门户村庄。

全村土地面积17739亩,共计人口385人,为省级贫困村、后进村,村内无集体经济收入。

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茶叶、木材为主。

为了发展集体经济,结合乡党委政府打造“安徽山泉流水养鱼之乡”的部署,发展冷水鱼养殖垂钓项目,提高村集体的收入。

四、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实施县委县政府“村为主”机制,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一村一品。

以板桥乡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为指导,结合沂川村实际情况,打造“安徽山泉流水养鱼之乡”的窗口村、示范村。

2、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村集体收入,发展地方经济起着积极的`作用。

不但创新了传统的销售模式,而且带动了周边资源优势的兴起与发展,成为山泉流水养殖业增收的新亮点。

五、建设内容

对原废弃茶场拆除,新建山泉流水养鱼渔塘,利用废弃砖块在渔塘周围铺设垂钓平台。

充分利用沂川村过村溪流的优质泉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对过村溪流进行截流并蓄入鱼塘,形成特有的泉水养鱼方式。

六、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计划项目总投资10.08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5万元,地方配套4万元,村自筹资金1.08万元。

七、结论

该项目建设方向明确,且项目投资适宜,经济效益明显,有利于加快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大利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化具有明显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社会效益也是可观的。

综上所述,该项目立项目的明确,经济效益明显,能促进产业化结构优化,发展集体经济,是一个可行的项目。

集体经济计划篇五

开展调查研究的报告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全市30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的村223个,占比73.6%。2018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为9022.04万元,平均每村收入29.77万元,其中特色农产品销售、发包、租赁及股份经营等收入为2286.7万元,较往年有所上涨,但占比仍然较低,册外地收入为6735.34万元,占收入总额的85.3%。

图表9 村集体经营收益状况

支出方面,平均支出在3万元以下的村63个,占比20.8%,在3万元-5万元的村37个,占比12.2%,5万元以上的村203个,占比67%。据统计,303个村集体每年支出总金额达到3226.2万元,平均每村每年支出约10.6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维护、村部日常办公和水电费用等。

—1—

图表10 村集体经营支出情况

同时,通过摸底调研结果显示,无负债村有201个,占比66.3%,负债10万元以下的村有51个,占比16.8%,负债10万-20万的村有26个,占比8.6%,负债20万元-50万元的村有25个,占比8.2%。

图表11 村集体经济负债情况

—2— 弱涣散村”村集体经济债台高筑。可以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已经到了非抓不可、非抓好不可的地步。

—3— 产,实现“闲”变“宝”、“死钱”变“活钱”。xx通过项目引进,与xx有限公司合作,将旧校舍改建成大米加工厂,由企业给予设备、技术、种子化肥等资源,村委会负责协调监督,今年村集体预计收入3万元。五是推行生产服务创收模式。村集体统筹和主导的社会化服务是实现规模经营的有力支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生产经营的便利条件。翰章乡翰章村农创园项目,在原有农贸市场基础上,改建成农创园,主要用于农业技术培训、农贸产品经营、场地出租等用途,预计年集体经济收入10余万元。

近年来,我市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制约发展的瓶颈依然很多,给我市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4— 手。“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有的村带头人想为集体创收,也是想通过第一书记、帮扶单位、上级党委等向上争取惠农项目资金,致使村干部缺乏全局意识和创新发展的精神。

一是现有村干部队伍逐渐老龄化,基本不具备市场运作及经营管理素质能力,普遍存在“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存在消极、懈怠情绪。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139人。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紧缺,比如有的村已经研究制定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并找到好的项目,但由于缺少懂经营、会管理的人,导致发展后劲不足。xx村菌包生产线已经建成,村民入股、项目生产已经步入正轨,但由于带头人管理能力欠缺,无法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项目陷入僵局。三是随着城镇化推进,年轻人口尤其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特别是xx、xx这些近郊乡镇,年轻劳动力宁愿选择在大城市打工,也不愿回到农村。即使有些大中专毕业生留在了农村,但是由于专业不对口、缺乏社会经验等原因,短期内仍然不能在产业发展和村级事务管理上发挥作用。

—5— 性收入基本为零。另一方面,由于各村土地、山林、水域等大都已经承包给个人,村集体可用来集中发包、出租的资源变少,且主要为一些荒山、荒滩和机动地,资产价值低、开发成本高,难以带来直接效益。xx村已经没有可发包的资产,所以除册外地收入外,没有其他经营性收入。

就村集体的资金管理而言,主要有两个极端。一方面,没钱可用,村集体积累基本为零,xx村,村集体的收入主要依靠政府补助,资金严重缺乏,仅能维持村部正常运转,没有用来创办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金。另一方面,有钱不敢用,由于国家征地、册外地收费政策全面铺开,很多村集体资金雄厚,xx村目前账户余额28万元,但村干部既不敢也不愿,使用现有资金去发展项目,害怕承担风险,不知道这笔钱怎么使用才不会违纪违法,这笔钱也只能“躺在”银行,“干吃”利息。同时,个别村由于新旧班子不团结,账目交接混乱,监督管理松散,导致个别村集体资产流失,有的承包人负赢不负亏,赚了是个人的,亏了就撂给集体。有的村签订长期合同,将集体资产发包给个人,“卯粮”被“寅吃”,无法根据市价及时调整承包费,限制了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6— 的相关优惠政策少,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指导。二是村级发展二三产业用地既受规划和土地指标限制,又受土地征收加高、征用难、审批时间长等因素制约,村集体难以承担,即使引来项目也很难实施,甚至村集体自己修整废弃土地,也拿不到建厂手续,村集体无法获得收益。xx河村,村集体资金充足、乡镇党委重视项目引进,却找不到场地,项目只能作罢。三是村集体经济筹资门槛高,难以获得信贷资金支持,随着金融部门风险意识不断增强,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村级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的难度加大,很难得到信贷方面资金支持。

发展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于思路,一是大力宣传发展村集体经济的 的性质、作用和其所能带来的利益,使村干部和村民树立对它的认同和信赖,明确自己在集体中的相关权利和责任。二是通过相关政策解读、典型宣传、成功的村集体经济村的经验,让村干部牢固树立不抓集体经济就是失职、抓不好村集体经济就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帮助树立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三是鼓励村委会想方设法办公益事业,提高村级公共服务水平,让老百姓看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7— 头雁”。一是采取公开选拔、跨村任职、选派机关干部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支部,选用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领导班子。二是定期组织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金融贷款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以课堂授课、召开现场会、典型示范等形式,引导村干部树立“经营村庄”理念,全面提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水平。三是继续加大第一书记选派力度,形成不断档、常态化的体制机制,给予第一书记一定的政治生活待遇,让学历高、年龄优的干部沉下去,以“联村服务”为抓手,推进资金、技术进驻农村一线。

继续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产权明晰、所有者到位的集体经济。一方面,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大力开展村级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明确市场主体,稳步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将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全体村民,将集体经济利益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村民成为集体的真正主人。另一方面,在有基础村建立试点,稳步推进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服务平台,为村集体经济添置和处置集体资产、资产评估、土地流转提供平台和政策保障。

—8— 农村特有资源优势,如土地、水域、荒林荒园以及自然景观等,依托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优化集体土地资源配置方式,走集体资产经营道路。由村级组织按照机动地方式经营管理,采用公开竞价形式,承包出租给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领域转移,逐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体制,实现农村土地资源保值升值。四是对于村集体土地征用较多、村集体有一定基础的村,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综合运用资金优势,大力兴办农业项目,探索村集体发展新路。五是对资源少、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县、乡两级整合各部门惠农资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项目,采取贴息、奖励、补助的方式,同时,协调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扶持力度,给予优惠和扶持。六是对于部分有资金、有项目来源,但缺少项目用地的村,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同时,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为“项目进村”开辟绿色通道。

—9— 体经济发展项目,给予资金扶持,鼓励村干部干事创业。二是在村级组织换届时,乡镇党委要对村党组织书记提出指标要求,村书记、村主任承诺要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并保证村集体经济能达到具体指标。同时,对工作不力、敷衍搪塞的村负责人进行调整,倒逼村干部找项目、强经济。三是建立对支持干事者、保护发展者、宽容失误者的容错机制,打消村干部求稳怕乱、不想发展、不敢发展的思想包袱。

—10—

集体经济计划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陶西社区位于安徽省会合肥市北郊,长丰县中南部,陶楼镇的西大门,面积5.36平方公里,陶西新村住户604户、1846 人,陶西社区党总支部下设新居支部、蔬菜支部,九个党小组,有正式党员62名,其中女党员4 名。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明显。陶楼至四墩019县道穿村而过,距合淮阜高速和206 国道只有2 公里,交通条件较为便捷。辖区有两个县级小ii 型水库,又位于龙门寺水库的上游,水利条件较为优越耕地5540亩。

陶西社区1949年建国初期属寿县下塘区陶楼乡四墩大队,陶仁义担任党支部书记成立了大队党支部,进行了土地改革,陶西地处江淮分水岭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四岗五冲三湾,易干旱,三年两头旱,群众生活艰苦,1955年孙自信担任村大队书记后,积极毛泽东主席的号召组织农民群众大力兴修水利,规划设计水库李达坝两座,首先动工的是位于冲北背面的李达坝水库,经过全大队干群三年的奋战终于于1963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其间又建起了大老岗、背面、冲北、老郢、瓦地、河东六个提水站,开挖了十多口当家塘,将李达坝水库水用到了曹坊、瓦地、西庄、老郢等生产队。水利条件得到有效提升,确保了旱涝保收。

1983年12月孙全德担任村书记搞各组道路渠道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蔬菜生产,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发展种养殖业打造1992年撤区并乡时属长丰县陶楼乡陶西村;
2013陶西社区整村推进项目实施结束,九个村民组整体搬迁入住陶西新村。村改为长丰县陶楼镇陶西社区。

建有20栋居民楼、3栋老年公寓、四栋农机车库、17个电瓶车摩托车棚及村部办公楼、超市、饭店、门卫等。农民文化广场、运动场、道路、自来水、供电、太阳能、燃气、通讯网络、数字电视、污水处理等各项公共设施配套到位。2016年6月600多户居民全部接通了天燃气,新村道路实现沥青路面达户,新村绿树成荫,欣欣向荣。

陶西社区加大产业机构调整和土地流转力度,入驻企业10多家,以振国公司和巾帼公司为代表的有机水稻、有机蔬菜面积500亩;
利贞农业和河东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500余亩,草莓100余亩;
绿丰园家庭农场等经果林面积500多亩,大棚西瓜300亩,林下养殖土鸡15000只。社区现有养鸡大棚13个,年出栏商品鸡300余万只,利用1000亩水面养殖鸭子30000只,鱼类产量达20吨,成为合肥北郊远近闻名的果蔬专业村,养殖大村。

2016年陶西社区实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通过改革,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治理结构和集体经营性资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管理科学、流转顺畅、营运高效”的管理、运行和分配机制,实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资产所有股份化、收益分配分红化、股权流动规范化、监督约束法制化的长久化和定量化分享机制。对社区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和货币现金、应收款项等)进行股份量化到人(户)改革,组建长丰县陶西经济股份合作社;
对社区的耕地、林地等资源性资产在土地确权颁证基础上,组建长丰县陶西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由合作社统一整合后对外发包(租赁),按村民组单独核算所得收入按入股土地份额进行分配。2017年末陶西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多元。

社区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性资产在本次改革的清产核资中,社区的公益性资产按照“分类清产”的原则,与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分开,分别进行档案登记和向镇政府备案。公益性资产由陶西社居委管理。

陶西社区在探索“分置共荣”的乡村治理结构改革中,形成乡村治理“三驾马车”,即社区党组织领导、居委会公共服务、合作社经营经营性资产。

为服务新农村建设,在社区“两委”领导下成立了陶西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利用社区省级农民文化乐园、党建远程教育基地、居家养老服务站等阵地,整合会员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开展各种社区公益活动;
培育和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及社区建设需要的各类公益性、服务性社区社会组织,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目前拥有会员单位10家,每年开展服务企业、群众活动不少于20次。

2016年陶西社区开展“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推行“六事”工作机制(即百姓点事,广收议题;
“两委”定事,确定议题;
居民议事,平等协商;
与会决事,集体表决;
多元办事,组织实施,公众评事,督促落实),城乡社区协商参与范围进一步扩大、协商程序进一步规范、协商成果进一步强化,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和工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切实推进,事务共商、发展共促、成果共享的基层治理工作良好局面合力不断加强,社区管理难题得到有效破解,人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党的基层战斗堡垒和群众基础进一步夯实,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提高。由此拉开农村社区“三社联动”社区协商治理格局。

近年来,陶西社区先后获得“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生态村”、“安徽省森林村庄”、“合肥市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合肥市家庭美德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合肥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合肥市百强社会组织联会”、“安徽省卫生社区”、“合肥市文明单位”、全市“五个好”村级党组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今后,社区“两委”围绕“四个好、四到位”工作,即外部土地流转好,结构调整好,产业发展好,企民利益兼顾好;
新村内垃圾卫生清理到位,安全防范监管到位,公共实施树木管理到位,人文活动开展到位。实现“村美、民富、人和、事兴”的发展目标。

陶西社区总支部委员会

集体经济计划篇七

根据乡党委、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村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2018年依托新县赵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艾草种植项目,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以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目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目的,抓好种植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设成为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依托新县赵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卫生室背后田冲和两边山埂位置流转土地100余亩(详见流转协议),发展艾草种植。

2.流转土地由合作社自耕自种,苗木及回收与南阳市社旗县国医仲景艾叶草产业园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提供种苗及艾叶回收协议。

1.由村级集体向合作社投资10万元,合作社自行耕种,在村委会监督协调下进行项目实施。

2.项目实施成功后,合作社返回村级投资,并根据项目获利情况,向村级上交一定利润(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以外)。

1.每亩投资2150元:需种苗500元、土地流转金350元、机械作业费150元、化肥农药费150元、人工费1000元。

2.每亩种植产量400公斤,按合同保护价7元/公斤回收,每亩收入2800元。

3.项目流转土地面积100亩,收益28万元,减去投资及人工费用,预计每亩收益650元,总收益65000元。

项目实施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村委会有决心有信心认真运作,力争项目圆满成功。

分水岭村村民委员会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