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精选(17篇)

时间:2023-04-06 作者:储xy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一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编号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审核者___________主讲教师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⑥了解价格的含义⑦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⑧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⑨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①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②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③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④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⑤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②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③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④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币假钞的意识⑤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治意识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考试要求】

高 考 考 纲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3、纸币的含义与纸币流通规律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2、货币的概念、本质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a

a

b

c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本质

3、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1、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2、学法点津

运用比较法,掌握知识。通过对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和纸币、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知识的比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过程】 【交流、合作探究】 【学习反思】

(一)商品

★1、含义

2、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

含义:

(2)价值

含义: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

(二)货币

1、货币的产生:

★2、货币的含义

★3、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4、货币的职能

(1)含义:

★(2)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含义:

b.计量单位:

c.价格的含义:

d.特点:

②流通手段

a. 含义:

b.商品流通的含义、公式及对生产者的启示:

含义:

公式:

启示:

c.特点:

(4)其他职能:        、        、       

5、货币流通规律:

(三)纸币

1、产生

★2、含义

3、纸币的优点

4、纸币发行规律

(1)发行规律

(2)回忆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

含义

原因

危害

(2)通货紧缩

含义

原因

危害

6、爱护人民币,反对假币

(1)爱护人民币的原因

(2)为什么要严惩制造假币的行为?

7、电子货币

(四)综合探究

1、金钱是什么?

2、钱能做什么?

3、金钱应该如何获得?

4、钱应该用到什么地方?

5、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6、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意义

(一)商品

1.【思考】一件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巩固练习】下列物品哪些属于商品?

①原始森林 ②自产自用的蔬菜 ③商店里卖的衣服 ④赠送同学的生日礼物 ⑤中国向朝鲜提供的紧急援助物资 ⑥家庭用的电、自来水

3.【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商品交换?为什么能够进行商品交换?

(二)货币

1.【探究】p4要咖啡的拿珍珠来。

(1)

(2)

(3)

2.【判断】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3.【探究】p5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

(1)

(2)

4.【巩固练习】

在商店里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这里,货币执行的是           的职能。张女士花了230元人民币买了一件上衣,这里,货币执行的是           的职能。

5.【比较】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

6.【探究】p6摔坏的一定是商品生产者。

(1)

(2)

(三)纸币

1、判断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纸币的购买力也由国家决定。

2、纸币发行的越多越好?

3、探究: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异同

(四)综合探究

辩题: 

甲方:金钱是万能的

乙方:金钱是万恶之源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2、眼下,“彩铃”已经成为一些人的消费时尚,“听觉经济”悄然而生。通过“彩铃”提供悦耳音乐或问候语,让沟通从美妙的音乐开始,让热爱生活的你有了表白心情的新方式。这表明“彩铃”(    )

a、具有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是用于交换的一般物品

c、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d、有价值但不是商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据此回答3~4题

3、《荷马史诗》中提到,长发的希腊人卖酒,有的人用青铜去换,有的人用铁去换,有的人用牛或牛皮去换,更有的人用奴隶去交换。但是,这种物物交换往往不能成功,因为卖酒的人并不需要所有对方的商品。因此,在物物交换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出现了(       )

a、等价物         b、一般等价物        

c、货币           d、扩大的物物交换

4、在货币出现以前,金银  (     )

a、不能充当一般等价物   

b、不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c、没有成为商品         

d、只是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5、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6、xx年农民张某利用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获得了丰收。这些蔬菜    (    )

a.是商品,因为它花费了人类劳动   

b.是商品,因为这些蔬菜是为了交换而生产出来的

c.是否为商品,关键是看是否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他们不一定用于交换

【教后反思】

答案:

1、c     2、a    3、b    4、b    5、b    6、a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二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学习目标】:1、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地位

4、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课前预习】

【知识点梳理】(必做部分)

一、基础落实(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力角度)                                                       

②(基本经济制度角度)                                                 

(市场经济角度)                                                      

2、什么是按劳分配?

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1)必要性

①(由谁决定?)                                            

②(前提)                                                   

③(物质基础)                                               

④(直接原因)                                                

(2)重要性

①(有利于)                                                      

②(对谁的否定?体现了?)                                       

4、我国存在哪些分配方式?

5、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何意义? 

①是对                                                                

②体现了                                                              

③有利于                                                              

【知识点辨析】(选做部分)

二、知识拓展 (找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⑴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⑵个体经济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⑶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课堂探究】

李明一家五口都有收入。他本人承包了集体的土地,收入一万多;和妻子开了一个小店,纳税后有两万多;儿子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有三万多,另外炒股也能赚四五万;女儿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工资也有五万,另外利用休息日为一家外资企业当顾问获得五万报酬;母亲靠出租房屋获得一万多的收入。

请回答:李明一家的收入各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李明一家的收入 分配方式

李明承包土地的收入    

妻子开店的收入    

儿子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儿子炒股的收入    

女儿的工资    

女儿当顾问的报酬    

母亲出租房屋的收入    [来源:高.考.资.源.网]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我要掌握的内容能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我掌握了吗?(请尝试概括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巩固(必做部分)

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1、下列各项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

a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b.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c.按劳分配的实质是按劳动的时间进行分配   

d.按劳分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范畴

2、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经营一家早餐店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和津贴收入  ④孙某在国家机关工作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a.①②③        b. 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3、某三口之家,丈夫是公务员,妻子是三资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从分配方式看,丈夫和妻子的收入分别属于

a按劳分配和按技术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和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        d按劳分配和按管理要素分配

4、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      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劳动的特点和性质  d.劳动产品还不够丰富

5、我国现阶段,要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根本原因是

a.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

b.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c.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d.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知识拓展与能力提升(选做部分)

1.按劳分配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关系是                

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②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可能性 

③前者是后者在分配关系上的体现 

④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图是我国某市居民xx年收入一览表:

内容 工资薪金收入 房屋、土地等其他收入 国债收入 股票收益 利息收入

比例(%) 40 29 7 10 14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图表表明                                                       

①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导致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④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步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张某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工作,月薪1500元。xx年5月,他卖给本企业一项技术专利20万元,其中以10万元购买了本企业的股票。同年8月他获得了2万元的股息。并按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回答

3.张某的收入方式有    

①按劳分配            ②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按技术要素分配     ④按资本要素分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企业总产品     d.社会财富

5.按生产要素分配导致的客观结果是             

a.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     b.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缩小

c.按劳分配主体地位降低     d.极端两极分化

《经济生活》学案系列: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学习目标】:1、懂得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

2、理解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3、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其要求

4、能结合实例说明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

【知识点梳理】(必做部分)

一、基础落实(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收入分配公平是指什么?

2、收入分配公平有何意义?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                                                                            

②                                                                            

③                                                                            

4、什么是效率?

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① (一致性)                                                               

② (一致性)                                                                

③(矛盾)                                                                     

6、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                                                                         

②                                                                            

③                                                                            

④                                                                              

【知识点辨析】(选做部分)

1、公平就要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2、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区别。

【课堂探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头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为此,党的xx大报告提出,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

(3)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从而解决收入差距拉大?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我要掌握的内容能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我掌握了吗?(请尝试概括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巩固练习】

一、基础知识巩固(必做部分)

大报告明确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要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因为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c.注重公平可以消除收入差距    d.公平是按劳分配的体现

2.在xx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公平”有助于                   

①让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         ②全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④实现整个社会的同步富裕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

3.依据上题,进行再分配注重公平必须做到   

①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入

②必须重新分配私有财产,改革税收体制,做到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不纳税

③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④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a.①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我国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对此,政府应该                                

a.积极发展经济,鼓励效率优先 b.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c.提高人民币汇率,增加社会财富  d.调整经济政策,更加注重分配公平

5.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要根据实际,合理确定低保对象范围和标准,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①是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②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④有利于农民充分就业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

①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②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③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④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7.在我国的规划中,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下列能体现分配问题上坚持维护公平的是

①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②扶助弱势群体,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③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三条保障线”    ④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知识拓展与能力提升(选做部分)

31.材料一:1978—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人情况

1978年 1989年 1999年 xx年 xx年

国内生产总值(元) 3645.2 16992.3 82054 120332.7 24661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 1376 5854 7703 1378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34 602 2210 2476 4104

材料二:xx年不同行业的几位职工工资情况

⑴、沈阳市居民刘某因病不能工作,和女儿享受低保金每月500元,丈夫下岗后在一家单位值班每月500元,全家每月有50元肉价补贴。

⑵、成都某国企员工:基础工资880元,年功工资120元。房租补贴80元,岗位工资1725元,扣除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险、所得税,一个月实发2020元。

⑶、某金融业人士:基本工资1500元,岗位工资5070元,住房津贴970元,交通及福利补贴2150元。

⑷、深圳某公司长住海外员工:底薪1xx元,补助7000元,年终奖金根据市场情况好坏10万至15万左右,平均年薪35万左右。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怎样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

(3)如何解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10分)

参考答案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巩固练习:必做部分:bddca

选做部分:aacba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课堂探究

(1)主要原因有:分配制度的变化,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体制不完善;地域差别;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3分)

(2)当前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打开收入差距。这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对于收入上的差距,我们一方面要体现效率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而导致两极分化,以体现公平原则,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

同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为此,要采取多种途径扩大就业,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收入差距(3分)

巩固练习

必做部分:bccdaab

选做部分:

⑴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材料二反映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1分)

⑵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影响,以及人们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程度不同,在一定时期出现收入差距的扩大是难以避免的;适当差距的存在,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收入差距扩大是在绝大多数人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的基础上扩大。(2分)

②收入差距过大,又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减低效率,更重要的是,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2分)

⑶①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1分)②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分)③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分)④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1分)⑤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1分)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三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产生比商品晚)

4.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③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2)流通手段

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②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④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还有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6.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7.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8.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的现象出现。

二、信用工具与外汇

1.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结算中常用的两种信用工具:信用卡与支票

2.信用卡:

①信用卡是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信用凭证。

②功能及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4.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5.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

6.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有利于国内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有好又快发展,也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则价格升高,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供过于求则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则该商品的价格越高。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各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请结合政治练习册p9的表格理解)

5.企业要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有何意义?

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会使个别劳动时间减少,甚至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在竞争中会处于有利地位。也会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人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对于相互替代的商品,二者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是同方向变化;  对于互补商品,二者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是反方向变化。

互为替代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的两种商品。如:猪肉与羊肉

互补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两种商品。如:乒乓球与乒乓球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三个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成正比;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成反比。

(2)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居民的消费水平与社会总体物价水平成反比。

2.消费的分类:①按消费对象划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②按交易方式划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③按消费目的划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随经济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②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是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③恩格尔系数变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二、树立正确消费观

1.人们的消费行为容易受哪些消费心理影响?

(1)从众心理;(2)求异心理;(3)攀比心理;(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它讲究实惠,是一种理性消费。

★2.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我们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是:(1)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2)用之有度、有益。(3)坚决反对拜金主义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适度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过程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2)重要性:

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2)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3)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4)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

①内容: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股份和集体股份是公有制成分。

★②地位: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这体现在: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③作用: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非公有制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利用分散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方便人民生活、利用国外资金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因为这一制度适合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现阶段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一、公司的经营

1.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把资本分成等额股份、发行股票)

3. 公司的组织机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4. 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5.影响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6.企业兼并的含义及意义

(1)含义: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劣势企业

(2)意义: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3.企业破产的含义及积极意义

(1)含义:就是企业倒闭

(2)积极意义: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和优化产业结构。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的意义:劳动能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最光荣。

2.就业的意义:

(1)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就业是民生之本,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利于再生产劳动力

(2)对个人而言,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为什么?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有:(1)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2)劳动力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4.如何解决我国当前就业难的问题?

(1)党和政府:    ①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鼓励创业

(2)劳动者:

①根据自身特点及社会要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业精神

5.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哪些?

包括: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6.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1)劳动者:

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正当途径加以维护。

(2)企业的经营者:要自觉依法尊重并实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国家: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我国的储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

2.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3.目前我国的的储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4.我国的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三个主要业务:

a、存款业务 (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b、贷款业务 (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c、结算业务      

二、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

1.股票:(高收益、高风险同在)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东公司的所有权。

(2)注意:不允许股东向公司要求返还其出资。

(3)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

①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的利润。  ②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价格受公司的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和大众心理等因素影响,会发生变动)

2.债券  (这是稳健的投资方式)

(1)性质: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表明债务关系

(2)根据发行者不同,我国债券主要有三种: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发行者 中央政府 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 企业

风险 三种债券中风险最小 居中 最大

收益 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略高,低于其他债券 高于国债,低于企业债券 收益最高

流通性 最强 较强 弱

3.商业保险   (它是规避风险的途径)

(1)作用:减少损失、防范后患、保障生活、安定社会

(2)种类: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

(3)投保人与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4.投资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尽量多元、分散投资

(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3)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利益。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    (这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1)地位:它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物质基础;③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直接原因。

(3)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其自身素质,促进生产发展。②能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其他分配方式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这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   (这主要是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相适应)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主要形式: 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知识等要素分配。

③意义:

a、这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这有利于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的公平

(1)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a、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制度保证)

b、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两个比重)

c、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2.效率是经济活动中产出和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是资源节约和社会财富增加。

★3.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如何?

(1)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二者又存在矛盾,分别强调不同方面

★4.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二者关系

(1)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2)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3)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一、国家财政

1.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2.财政收入的来源有:①税收收入,②利润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两个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其中,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4.财政支出的用途:①经济建设支出,②科、教、文、卫支出,③行政管理,④国防支出,⑤社会保障支出,⑥债务支出。

5.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①收=支、②收>支,略有节余、③支>收,略有赤字。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3)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

过多的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都是不利的。

★6.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能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国家财国政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区分两种财政政策: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二、征税与纳税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三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它具有固定性。

★3.我国税收的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1)征收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偷税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体现公平竞争、财政收入增长。     (增值税是流转税中的一种)

(2)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履行义务的同时,公民有权利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5.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注意区分偷税与骗税)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为了解决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相对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资源的配置。

(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市场竞争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规范市场秩序

(1)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如何来规范市场秩序?

①要完善并严格实施市场规则。(市场规则有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

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3.市场调节有哪些局限性?

⑴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有些领域市场也调节不了。

★⑵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①自发性(主要表现为做缺德违法、损人利己的事)   ②盲目性    ③滞后性

(3)市场调节弊端的后果:

a、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b、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c、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三个?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为什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2)这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如何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a.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b.经济计划: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五年规划、年度计划等。

(2)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1.到2020年,要实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哪些?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力争比xx年翻两番)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主旨)是发展。  (发展是中共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方针”、三“转变”)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经济全球化

1.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载体:跨国公司

4. 影响: (机遇与挑战并存)

(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2)消极影响:a.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会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b.经济全球化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5.我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世贸组织

(1)世贸组织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2)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组织多边谈判、制定贸易原则、解决贸易摩擦。

(3)入世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扩大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2.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1)“引进来”:主要是引进外资。    (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时事

1. 7月1日,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2. 7月10日是“中国xx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题日”,也是世博历史上首次设立的“志愿者主题日”。

3. 7月13日,上海港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港的位置

4. 北京时间7月12日凌晨2点30分,南非世界杯,西班牙1-0取胜成为新科世界冠军。

5. 第三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8月1日中国河南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将中国湖南崀山等中国丹霞地貌分别被列入文化和自然遗产。

6. 8月5日据悉,中国首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

7. 8月26日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

8.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

9.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10. 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

11.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12. 联合国宣布今年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是“青年与和平和发展”,口号是“和平等于未来”。

13. 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14.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15. 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6. 10月2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一个“世界统计日”,

17. 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18. 第xx届亚洲运动会11月12日晚在广州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温 家 宝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中国获得199枚金牌,位列第一。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四

一、经济生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

1、价格(物价、cpi、ppi、房价)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②直接原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引起价格变化

④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①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a、一般地,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需求。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c、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a、调节生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b、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c、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树立品牌意识,重视新产品开发。【联系: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3)如何稳定物价?(建议:对症下药)

2、消费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①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

②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也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c、收入差距也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d、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联系: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③消费心理也会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

④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

(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建议:对症下药)

3、生产与消费(热点:金融危机、扩内需调结构、低碳经济)

(1)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会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新兴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3)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得到什么启发?(建议:从不同侧重点提出相应的要求与措施)

4、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树立品牌意识。④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⑤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竞争力。

5、劳动者(热点:农民工返乡、大学生毕业、生产安全事故)

(1)劳动与就业:

①就业的意义:a、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b、有利于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c、有利于扩大内需,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d、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就业的措施:a、根本途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b、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c、从党和政府看,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d、从劳动者看: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立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要有创业精神。

(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①劳动者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②劳动者权益的维护:a、从劳动者看,要履行劳动者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合法途径维权。

b、从国家看,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创业环境,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违法用人行为;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6、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热点: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医改、教育公平、社保)

实现公平的措施:①根本途径——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④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税收调节,调高保低,整顿分配秩序,完善社保制度。⑤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7、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热点:宏观调控政策、楼市、金融危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1)市场调节及其局限性: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改进技术和管理。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经济不稳定、分配不公、差距扩大。[来源:高&考%资(源#网]

(2)规范市场秩序:(热点:食品安全、产品质量问题)

①原因: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经济不稳定、分配不公、差距扩大。 b、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c、良好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否则会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市场无序,诚信缺失,经济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②措施:a、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要遵循法律法规、行业规范、道德规范

b、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秩序的治本之策

c、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与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市场监管

d、企业及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保证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并运用法律维权;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政府宏观调控:(热点:政府调控政策)

①原因: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来弥补缺陷。 b、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有利于巩固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②措施:a、根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议:深入细化)

b、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来调节。 c、营造经济社会环境,制定经济政策,引导经济行为。 d、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4)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经济生活的“万金油”)

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带动转变。c、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d、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5)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国际经济)

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使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促进各国经济合作。 b、也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一国的经济波动会波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不稳定性,尤其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②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

a、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

b、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c、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d、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自主创新,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以质取胜

e、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f、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要利用wto规则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家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知识链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基本特征优点与弊端,市场秩序(为什么、怎么样)必要性、重要性,含义及目标、手段含义,特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目标和新要求为什么,内涵五项措施及重点语句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载体、实质和影响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知识整合】1、              市场调节的优点、局限性及其弊端、危害?2、              市场秩序(为什么、怎么样)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4、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重要性,目标、如何做?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阅读教材相关知识)6、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必要性、重要性)8、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热点训练与学法指导】

一、xx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中国共产党如此重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从经济学上体现了:

a.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注重社会公平

c.坚决惩治党内的腐败现象,加强作风建设     d.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2、材料一:x市-xx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1-10月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6860/8.5

7703/13.4

8472/9.0

9422/7.7

10317/9.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2366/4.2

2476/4.8

2622/4.3

2936/6.8

3303/12.5

注:从xx年起,x市取消了农业税并且对种粮农户给予了粮食补贴。

材料二:x市部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农业生产经营状况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村社会事业

村民对村委会的满意率

农业科技贡献率

农产品

加工率

劳动力平均

受教育年限

懂技术的农民

占农民比重

参加各类社

会保险比重

患病就

医率

30

20

6年

10

5

60

51

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回答:

(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和问题?(2分、4分)

(2)请你为x市农村改革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xx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据此回答3-5题。

3、要实现以上美好图景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是因为:                    

a.农村经济发展可替代其他方面的发展    b.农村经济发展能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c.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经济发展     d.经济发展自然会促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

4、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是全会释放的最强烈信号,从经济学上来讲,为此必须:   

a. 重视农业的主导地位       b.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善于抓住重点              d. 提升城市的产业化水平

5、全会制定的方针政策和美好图景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8亿农民的意愿。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④ 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最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北京卷3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三十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变革,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图1                                   图2

注:基本建设支出是国家经济建设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1)图表1反映了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2分)(2)结合图表1,分析图2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3)运用经济常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6分)

2、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xx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各0.27个

百分点;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升降利率是央行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此次利率调整有利于:①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國內需求  ②刺激居民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③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       ④调节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积极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在广东调研时指出,xx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生产经营困难,(生产成本升高、融资困难加剧、外贸出口受阻)各级政府要努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1、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为什么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会殃及世界?(6分)2、运用《经济生活》说明,怎样做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摆脱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6分)

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燃油税费改革方案”于xx年1月1日正式实施。完成1—3题。1.我国政府借国际油价大幅回落的契机,稳步推进燃油税费改革,方案坚持多用油者多交税,少用油者少交税的“公平和效率”原则,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坚持适度的原则③外因有时会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④善于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燃油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公平、规范、节约、减负”。它的实施将  (    )①有利于合理调节消费行为    ②有利于理顺税费关系,公平社会负担    ③从根本上解决石油不足的问题    ④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节约社会资源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国务院审议了改革方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这样做,是因为  (    )     a.民意对决策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b.政府的职能就是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c.人民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                 d.民意是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4、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xx年—xx年全国粮食产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年度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产量(万吨)

43070

46947

48402

49800

50150

收入(元)

2662

2936

3255

3587

4140

注:①xx年,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2041万吨,同比增长2.6%。目前秋粮收成也非常好。②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同比实际增长10.3%,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材料二:xx年我国及a省耕地面积统计

耕地面积(万亩)

人均耕地面积(亩)

全国

182600

1.39

a省

3719.3

0.37

注:①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警戒线为人均耕地面积0.8亩。②xx年至xx年间,a省共减少耕地258.45万亩,粮食自给率不足35%,在为全国内地第一缺粮大省。

材料三:党的xx大以来连续出台的5个三农“一号文件”,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方针,对农民实行免税和直接补贴,五年共投入了1.6万亿元财政资金,大大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要研究了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包括完善土地制度改革还富于民、发展现代化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城乡一体化等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2分)

(2)结合材料四,谈a省应该如何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10分)

一、1、b   2、(1)材料一说明xx年以来,x市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但城乡差距较大;由于国家实施了取消农业税并且对种粮农户给予粮食补贴等一系列支农、帮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有较大提高。w.w.w.k.s.5.u.c.o.m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x市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相对落后。  具体表现为:农业科技贡献率低、农业产业化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社会保障基础差;村委会建设有待提高。

(2)第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第二,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帮扶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和医疗制度改革,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第三,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道路。坚持科教兴农,普及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四,从根本上优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加强民主管理,加强村民自治建设,推动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  3、b    4、b    5、a二、1、(1)图10表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零售环节由政策定价占主导地位逐渐演变为市场调节定价占主导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基础性作用。(2)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经济职能相应发生转变,财政支出分配比例发生变化,基本建设支出比重下降并保持适度的比重;市场不能完全解决公平问题,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自发地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有力的作用。2、b三、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2、国家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健全法律法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竞争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打造品牌等。(6分)四、1、a  2、a   3、d

4、(1)①材料一反映出:—xx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随着粮食总产量的不断增加而增加,并且前景良好。②材料二反映出:a省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定的人均耕地面积警戒线,且近几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自给率严重不足。

(2)①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面积。③面向市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④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⑤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高财政对农业扶持的力度。⑥落实农村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粮食生产的力度。⑧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努力增加农民的劳动收入。任意6点可得满分,其它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六

《经济生活》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

一、考点解读

考点1:分析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能力要求提高,教材内容变动)

生产决定消费

⑴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              决定的。

⑵生产决定消费的    ;生产决定消费的    ;生产决定消费的           ;生产为消费创造     。

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⑴消费是生产的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⑵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      作用。

⑶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      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⑷消费为生产       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2: 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教材内容变动)

⑴必要性: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         。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      。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       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取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⑵重要性:(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        ,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      ,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             ,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⑶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必须坚持党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     ,尊重      ,尊重人才,尊重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           。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           ,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                         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考点3: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⑴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包括           、          、混合经济中的      和      成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①一切反映              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

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     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考点4: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教材内容变动)

(1)公有制的地位:在所有制结构中处于             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体现.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      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② 国有经济控制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上。

(2)如何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

必须深化国有企业                  改革,健全               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      、         、影响力。

必须推进             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考点5: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①主要体现在            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                       ,控制                          上。②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            ,国有经济必须占                。

(2)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               、国防实力和           ,提高我国的           具有关键的作用。

考点6: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⑴含义:

个体经济,由                  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私营经济,以                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            部分。

(2)地位: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在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           、          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国家的政策:       、         和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         为主体,促进           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 发挥各自的优势,         ,              。

考点7: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⑴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为主体、               共同发展

⑵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                                 决定的

②具体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状况。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                    、有利于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怎样坚持和完善?第一:毫不动摇巩固             。第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         起来。

二、体系构建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p28--29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的4个环节及其关系?p29

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p30

(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现实依据: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3)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p30-31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p31为什么坚持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p35

6、我国公有制经济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p31我国公有制经济内容包括什么?p31其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股份制)?意义?p32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两个方面?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两个方面?p33

8.国有经济的地位p31、作用及主要体现p33?

9.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扩大劳动者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和国家财政税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分别是什么?p33—35

三、误区点拨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因此,消费决定生产。

2.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不相容的

3.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5.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7.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8.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9.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是一回事。

10.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都采用股份制组织形式。

四、热点追踪 

(一)宏观把握: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由于受xx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前两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下降,当务之急必须加快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央方针、措施。会成为xx年高考重点关注的内容。

(二)微观思考:

表一:长三角16中心城市——xx年经济增长数据比较

长三角 gdp 固定资产投资 出口 消费 三产比重

 14.1 15.1 26.6 16.8 3.4:54.4:42.2

 11.7 13.6 17.7 20.6 3.3:53.5:43.2

材料: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较快发展,江苏省制定了xx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有所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等。

表一反映了xx年长三角经济运行的哪些信息?

(1)长三角经济增速趋缓,出口增速迅速回落,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减弱,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继续深化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结合材料,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给出江苏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的对策。

(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若从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个率先”等角度作答,亦可酌情给分)

②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财政的作用,引导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③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鼓励消费。

④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坚持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五、典例解析

(一)单项选择:

1.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电脑、没有mp3的出现,大家也不会有购买电脑、购买mp3的渴望,这也就说明了

a.生产决定消费的需求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目前我国最终消费81%的居民消费每增长1%,即可带动gdp增长0.5%。这说明

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推动经济增长  b.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赞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d.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3.近年来符合都市人回归自然心态的“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流行起来。人们利用双休日或长假到山野村庄过农家生活,城市周边农户也适时推出“农家乐”服务项目接待城里人。这表明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c.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d.我国城乡差别正在缩小

4.下列对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理解,错误的是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企业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占优势

5.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我们应这样理解

①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②普通竞争行业,国有经济逐步退出       ③控制力表现在国有经济越多越好  

④对于那些重要行业的龙头企业或重点企业,国有经济不一定要持100%的股份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二)主观题:

【例题1】xx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xx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维持在8%,今年经济的亮点不在于速度,而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于良性指标的优化,在于消费对整个经济拉动的凸显,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xx年经济增长要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为投资与消费为主,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其中,内外需中以内需为主,内需中以消费为主,消费又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为主。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说我国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有何意义?

【解题指导】1.读:(1)在阅读题目时,要把问题与材料结合起来,首先要明确题目的关键词,本题的设问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有效信息:经济生活角度、扩大消费、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把思考的范围集中到经济生活中和“消费”相关的考点上来。

(2)要认真分析材料,对材料中的句号和分号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些标点符号基本上是一层意思的结束。本题有两个句号,主要说明了两层意思:我国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我国xx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的拉动。

2.找: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与本题相关的内容是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3.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xx年经济的亮点在于消费对整个经济拉动的凸显”,“xx年经济增长要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为投资与消费为主”,“消费又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为主”都强调了xx年主要依靠消费拉动经济的发展。

4.答:(1)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着生产。

(2)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例题2】:图一: xx年7-12月份中国外贸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注:xx年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大海啸席卷全球,受其影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图二:         前三季度我国gdp增幅走势

注:据相关部门预测,我国第四季度gdp的增幅将继续走低。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上述图表的分析,你发现中国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分析:图一反映了xx年7-12月份我国外贸出口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呈下滑趋势。图二反映了xx年四个季度我国gdp增幅呈现下行走势。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由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大幅回落,引起gdp增长呈现下行的走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问题,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比例不协调。

(2)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你认为我国政府该怎么做?(6分)

分析: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方针,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存贷款利率。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六、能力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因为

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④称霸世界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要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从根本上说,这是  

a.公有制形式多样性决定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c.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的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后要使______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a.股份制    b.承包制     c.租赁制      d.聘任制

4.下列对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a.各种经济成分同等重要,应一律平等对待

b.国有经济在一切领域和地区都应占主导地位

c.各种经济成分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  

d.应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在一切范围内发展

5.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类所有制经济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对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重要,应平等对待

b.各种所有制经济都体现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d.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某奶牛养殖大县的一百多农户自发成立“奶联社”,将奶牛集中起来,由奶联社组织养牛能手对奶牛统一饲养、管理;每头牛作价5000元入股,固定分红,5年返利6000元。入社后奶牛的饲养成本下降,奶牛的产量上升,奶价因原奶质量提高而上升。回答6-7题。

6.奶联社经营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

积极发展规模化经营                       增加资金和物质投入

降低农户的经营风险                       对奶价实施有效控制

a.           b.           c.            d.

7.从所有制性质上看,奶联社属于

a.个体经济、混合所有制            b.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

c.混合经济、股份合作制            d.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

8.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通过多条路径对他国经济产生影响。发生在美国的下列经济现象,会形成一条连贯的路径,将危机传导到他国。

①消费下降,消费资料进口减少                 ②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

③生产下降,生产资料进口减少                 ④融资困难,企业倒闭增多

这条路径是

a. ①→④→③   b. ②→①→④   c. ④→①→②   d. ④→②→①

9.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3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 服  务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这表明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

③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④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0.当下,我国很多地方摊贩经营非常活跃,但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经营场所的方式给小贩提供经营空间,加强市场管理,规范摊贩的经营行为。促进这类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①实现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则                   ②扩大政府调控范围

③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                         ④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从而扩大内需所体现的经济道理是(  )

①财政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③价格影响需求                    ④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2.从xx年2月1日起,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在全国花4年时间全面推广“家电下乡”工程,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政府将给予13%的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有利于

①发挥财政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从根本上缓解金融危机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冲击

③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④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家电下乡”是一项针对农村消费者定向研发、生产、销售指定家电产品,并由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的惠民工程。实施这一项工程主要说明了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c.农民消费结构中的恩格尔系数过大    d.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已形成

14.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一批大型国有金融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对国有金融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①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②可以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③说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

④ 能够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回答问题。

表1:xx年-xx年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

消  费 投 资 净 出 口

年   份 贡献率(%) 拉  动

(百分点) 贡献率(%) 拉  动

(百分点) 贡献率(%) 拉 动

(百分点)

 35.3 3.5 63.7 6.4 1.0 0.1

 38.7 3.9 55.3 5.5 6.1 0.6

 36.1 3.7 38.1 3.9 25.8 2.6

 39.2 3.9 41.3 4.1 19.5 2.0

 37.0 4.5 41.6 4.4 21.4 2.5

注:xx年发达国家最终消费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80%,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0%。

表2:xx年-xx年gdp增长速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年份 总量

(亿元) 同比增长

(%) 收入(元) 同比增长

(%) 收入(元) 同比增长

(%)

 135823 10 8472 9.0 2622 4.3

 159878 10.1 9422 7.7 2936 6.8

 183868 10.4 10493 9.6 3255 6.2

 210871 11.1 11759 10.4 3587 7.4

 246619 11.4 13786 12.2 4140 9.5

材料:xx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综合运用所学《经济生活》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图表1、2反映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答案:(1)①表1反映了近五年我国投资、消费、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的变化。其中投资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但仍占最大比例,净出口贡献率稳中有升,不足1/3。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基本稳定。但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消费的贡献率所占比重严重偏低。说明我国投资、消费与净出口的结构不协调,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

②表2反映了近五年我国gdp以及城乡居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更低。

(2)结合材料、联系当前我国的实际谈谈我国应该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率。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必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整体消费水平,

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分配制度是影响居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不断增加广大劳动者的的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

⑤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2. 某班学生对我国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变化情况展开探究活动,得到以下资料

下列是三幅反映我国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变化的图。

注:①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②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等分配的范围,0.3~0.4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1)图1、图2、图3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1)①图1表明,xx年~xx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

②图2表明,xx年~xx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达到富裕水平,农村居民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相比有较大差距,但差距趋于缩小。

③图3表明,xx年~xx年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大,超过警戒线。

(2)简要说明图1与图2之间的联系。

(2)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收入。

运用经济生活,分析我国应如何解决图3反映的问题。

(3)①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共同富裕。②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税收政策等措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3.材料一:

材料二:xx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苏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江苏省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及时实施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调控措施。

结合材料二,分别指出图1、图2反映的经济现象。

(1)图1反映了xx年江苏省上半年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幅较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增幅明显回落。图2反映了xx年江苏省上半年gdp增长势头良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第三季度出现下降趋势;省政府及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第四季度又呈现增长态势。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必要措施;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的必要手段。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七

(二)重难点分析: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两层含义:(1)生产决定消费:四个表现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四个表现(p29页倒数第二段理解) 例题: 1.(全国卷)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下列选项体现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的是a.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视听效果更完美的产品b.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c.网上购物方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降低了企业成本d.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推动了绿色食品业的迅速发展2、黄金周旅游热全面带动交通、住宿等众多产业的发展,这表明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反作用于生产c、消费有时也决定生产              d、新消费需求带动新产业出现3、.自xx年6月1日起,购物场所对塑料购物袋进行收费.不少塑料袋生产厂家开始停止生产超薄购物塑料袋,而研制、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可多次重复利用的环保购物袋。材料主要说明:a.生产决定消费              b.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c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人们的消费是有客观的物质生产条件决定的4、xx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xx年经济增长要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为投资与消费为主,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其中,内外需中以内需为主,内需中以消费为主,消费又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为主。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说我国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有何意义? (1)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着生产。 (2)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2.公有制的主体与国有经济的主导(1)区别:公有制的主体是指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例;国有经济的主导则强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对全局和战略而言的) (2)联系:国有经济的主导是公有制的主体的一个重要表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不同(见填空)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及增强:(见前面第四课教材修订内容)例题: 当前,我国196个工业行业中,国有经济逐步退出服装、食品、纺织业等146个行业中,在煤炭、石油、航天等35个支柱产业中保持一定的控制力,在军工、电力15个行业中居于垄断地位。据此回答1——2题:1、我国的这一做法a、必然会使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为了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有利于优化所有制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d、会消弱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2、材料表明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c、国有经济开始不适用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d、国有经济在所有行业中占支配地位3.国务院决定从xx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这有利于:①减轻经营者负担         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④国家利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例题: 1.美国经济学家在上个世纪提出了“胜者全得”的理论,即在高科技领域,一个企业只  在技术上领先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有可能占领这个领域的大部分市场。“胜者全得”理论表明:a.科技进步对企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b.只要采用高科技就能赢得市场c.企业应该诚信经营                                       d.我国要加大对市场经济的调节力度2、阅读材料,回答我问题:  xx年8月21日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播出特别节目《相信中国制造》。针对国际上一些媒体对中国制造的产品的态度,商务部部长强调了三点:第一,中国的产品质量在这些年有很大的进步,中国政府、中国企业高度重视产品质量,过去二三十年我们的产品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产品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赢得了物美价廉的好名声;第二,现在出现了一些产品质量问题,中国政府、中国企业高度重视,我们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认真的查找问题,搞清情况,针对问题产品认真整改;第三,我们反对对这些问题产品的夸大和炒作,反对在这个背后一些贸易保护主义者借机煽动一些情绪,做一些不符合实际、夸大其词的宣传和报道。 (2)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针对我国出口产品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答:①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培育我国名牌产品,树立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 ②不断进进行技术创新,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 ③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竟争力; ④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以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空间,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⑤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5、劳动者的就业问题

(1)现状: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这些就导致了我国的就业问题比较严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2)措施:

a、国家:要发展经济,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再就业工程,促进劳务输出;坚持“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b、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积极就业,自主创业。例题:1.“白领”一直是高薪、舒适、高贵、悠闲的工作的代名词,而“蓝领”则是代表着脏、累、苦的工作。至去年下半年,我国技术工人十分短缺。在江苏,28万年薪招不到一个高级电焊工;在浙江,月薪6000元招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控机床操作工。以上事实告诉我们,应该:a.都去学习电焊和数控机床技术                  b.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c.应由国家来对工人统一进行调节              d.厂家应提高对“蓝领”的工作待遇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有2.7亿人,而技工只有8720万人,高级技工只有1860万人,约占就业人口的6%。专家认为技术工人是国民经济中的主流职业,而因为宣传和社会的误读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某地一家模具厂开出16万元的年薪求聘一名高级模具工,应聘者廖廖无已。 材料二: 对一些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调查发现,一方面有很多新增工作岗位特别是初、中级岗位“无人问津”,一进招聘不到合适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下岗职工在观望等待。 材料三: xx年4月11日,沈阳市评选出首批“首席工人”共有20人,他们来自该市不同行业,其中年薪最高者近10万元。 (1)你从材料一发现了什么问题?联系材料一,产生材料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技术工人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高级技工紧缺。 材料二反映的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就业观念上的障碍;二是职业技能上的障碍。 (2)要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构建有利于劳动者成才的环境,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与素质,增强再就业的竞争力,多渠道就业。 6、公民的投资理财:区分储蓄、股票、债券的异同

储蓄

股票

债券 

活期储蓄

定期储蓄

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

企业

债券 

含义不同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风险性

最大

最小

比政府债券小,比企业债券大

比前两者债券及储蓄大,但小于股票 

流动性

较差

较强

差 

收益性

最小

高于活期储蓄

收益来自股息、红利、股票升值,收益性最大

利率高于银行利率,低于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高于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低于企业债券和股票

收益性高于金融债券、政府债券和储蓄,低于股票 

共同点

都是集资的手段,都有一定的风险,都能获得一定的收益。注:流动性是资产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能力;流通性是指在市场上买卖转让; 例题: 1、储蓄存款和个人购买保险、股票、债券,它们的共同点是:a.都有稳定的收益                                                      b.都是集资手段c.都是为了获得利息                                                  d.都是一种投资行为xx年,中国股市可谓“牛气”冲天,10月,上证指数更是突破了6000点,创下新的历史记录。xx年股市却一路下挫,曾一度跌破了1800点,突破了很多投资者最后的心理防线,股市的低迷也将导致企业在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弱化,股市已经大大背离了经济基本面。2、关于股票说法正确的是: ①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  ②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  ③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  ④股票投资收益来源于股息和红利收入两部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年灾难多发,雪灾、地震,袭击连连,购买了保险的居民或企业真切地感受到了保险的巨大优越性。这是因为,保险:a.是国家对受灾居民和企业的救肋 b是公民和企业自愿购买的c使居民和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损失下降,年7月8日,各大媒体公布了奥运纪念钞将于次日在主要银行网点等价兑换的消息,百姓的奥运收藏热情空间高涨,排队兑换。小张劝其家人将余钱都兑换成奥运纪念钞。小张的做法:a.是正确的。这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             b.是错误的。恰当的资产组合才能降低风险c.是正确的。因为当前银行利率低、股市风险大     d.是错误的。这是一种低回报率的投资方式(三).易错易混知识点1、生产与消费易错观点(1)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注意: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2)消费决定生产(注意:颠倒了二者的关系)2.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易错观点(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注意:公有制是基础,国有经济是主导)(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注意: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3)公有资产占优势,主要是看量的优势。(注意: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4)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注意:个体经济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注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混同;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主要力量)(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注意: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7)股份制都具有公有制性质。(注意:只有国有、集体控股,企业才具有明显的公有性)(8)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注意:不能笼统地说)3.关于公司和股份制的易错观点(1)有限责任公司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注意:混淆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股份制是产品的分配方式。(注意:是企业组织形式) (3)股份制是我国公司制的唯一形式。(注意:是主要实现形式) (4)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注意:混淆了股票和债券) (5)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反比,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注意: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4。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易错观点(1)劳动者各项权利的基础是享有平等就业权(注意:劳动权)(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注意:权利可以放弃)5.关于投资的选择的易错观点(1)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注意: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2)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注意: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3)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注意:政府债券)(4)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少。(注意:是购买商业保险)

四.热点分析(一)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背景材料:材料一:    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我国的消费支出仅占36%,而美国则高达70%。资料显示,中国前几年gdp在10%以上增长,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仅增长4.3%。材料二:

国家提出的扩大内需要的十大措施之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材料三: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xx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指出,做好xx年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经济生活》分析角度: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同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也有密切的联系。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以质量求信誉,在困境中求生存材料一:    xx年9月11日,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xx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据初步证实,导致三鹿原奶问题的直接原因是收奶贩子在原奶收上来后,为了牟取暴利、增加重量和质量,而在原奶中增加了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材料二:     在全球经济危机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中国国内4600多万中小企业的发展深受影响。生产成本激增、融资困难加剧、外贸出口受阻是困惑广大中小企业主要三大因素。造成国内各大中小企业要么关门倒闭,要么纷纷裁员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经济生活》分析角度: 1、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是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2、诚信经营,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该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三鹿牌采用假冒伪劣手段欺骗消费者,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3、企业经营成功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就业问题,民生之本背景材料:

材料一:

xx大报告关于扩大就业的重要论述:①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②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④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⑤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⑥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⑦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⑧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材料二: xx年3月5日,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努力扩大就业。认真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用百倍的努力,把这项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 材料三:相关数字统计显示,xx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600万人。其次,xx年上半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倒闭中小企业达6。7万家,逾万工人下岗事业。材料四:xx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文摘:

⑴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一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二是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三是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五是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经济生活》分析角度:

1、就业形势严峻:

我国的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2、扩大就业的意义: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就业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③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劳动者权利的实现,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的实现,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3、何解决就业问题?

具体措施:①从失业人员自身看,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质,自主创业和就业。

②从企业角度看,在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组建、培育大集团公司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③从政府角度看,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不断拓展就业渠道;要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要建立各种培训中心,实行各种优惠扶持政策促进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政府责任体系,为扩大再就业提供保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传统服务业来扩大就业,这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主要途径。

④从根本上说:要努力发展经济来促进就业,这是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根本。4、消费反作用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中央采取措施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无疑会促进生产、拉动经济增长。(四)利率的调整背景材料:     从xx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新浪财经注:此为1997年10月23日降息1.80个百分点以来最大降息幅度),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从xx年12月5日起,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同时,继续对汶川地震灾区和农村金融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经济生活》分析角度:1、市场调节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国政府充分考量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之后作出以上决策,就是要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2、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是国家宏观调控重要工具。它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的态势,采取下调“双率”等经济手段,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灵活审慎的经济政策的需要,也是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需要。3、下调“双率”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有利于提振企业的信心、减轻企业负担,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进一步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有得于调整信贷结构,缓解中小银行资金紧张;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继续稳定增长。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八

美岭中学

考点一   货币

(1)货币的本质

①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理解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④理解纸币及其发行量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⑤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正确的金钱观: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要用之有度。

要理性的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于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2)信用工具和外汇

①了解信用工具

信用卡具有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等功能。

②了解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考点二   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①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各种因素(诸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对商品的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②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

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生产的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

④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反之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一是调节生产的规模。二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三是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四是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考点三   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①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还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还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②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

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③理解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②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

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原则。

一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二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三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四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四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理解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③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必要性:①现实原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重要性(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②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④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2)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外资经济: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济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养分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内容: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原因: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绘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意义: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就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考点五   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

①了解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②了解公司的含义和形式

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有两种类型,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③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一是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二是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是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四是树林竞争风险意识。

五是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④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2)劳动者

①了解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党和政府: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完善就业信息服务。

劳动者:一是树立自主择业观。二是树立竞争就业观。三是树立职业平等观。四是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五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③懂得应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为什么要维护: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如何维护:一是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二是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考点六  投资和理财

(1)商业银行

①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

②存款利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

存款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本金× 利息率×存款期限。

③了解我国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

一是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二是贷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三是结算业务。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服务。

(2)投资

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

不同点:储蓄是一种便捷的投资方式,能定期收取利息。在所有投资方式中收益较低,安全性较高。

债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能定期收取利息,其利率均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安全性差低于储蓄。

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能获得股息和红利以及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但收益不稳定且安全性在所有投资方式中最低。

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只有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才能获得保险赔偿金,投保人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获得投保人承担较低的风险。

相同点:都是一种投资方式,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

储蓄 债务 股票 保险

别 性质不同 储蓄 债务凭证,限期偿还 股份凭证 风险保障

受益权不同 取款获息,安全性最大 定期收取利息,安全性比股票大 取得股息,分享红利,经营好坏决定收益 按保险条款,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

偿还方式不同 按存款方式获得本金和利息 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必须偿还本金 股票不能退,只能出售股票 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可获得赔偿或保险金

投资效益不同 利率较低,风险较低 信用度高,收益高,代用率高,流通性强,时间长,风险较储蓄大 收益高,风险大 有回报,时间长

系 都是个人投资行为,对国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利益

考点七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①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③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①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说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提高经济利益的保障。

举措: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②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考点八   财政与税收

(1)财政

①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

②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反映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二是分配政策:在一定时期社会财富总量是一定的。国家财政收入与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来分,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债务支出。

④了解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者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者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收入和支出相等是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

⑤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一是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是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是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2)税收

①了解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法是税收的法律失据和法律保障。

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它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作用: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实施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②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计算方法: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反之亦然。

作用或意义:个人所得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③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⑴我国是人民大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⑵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依法自觉诚信纳税。

考点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①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和计划)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市场调节的作用(优点):⑴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⑵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市场调节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③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⑴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通过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表现出来,包括市场准入原则、市场竞争原则、市场交易原则)则来维护。

⑵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⑷国家要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⑸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⑶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

⑴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可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大类型。

⑵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

⑶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重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考点十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①全面小康的目标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②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2)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①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②说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措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具体措施: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绘图的关键。

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⑶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⑸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考点十一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①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了解跨国公司的作用

跨国公司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②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⑵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⑶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⑷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勇敢地迎接挑战。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①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作用

世贸组织(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成立于1951年,它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世贸组织(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世贸组织(wto)的作用: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②了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理解实行对外开往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⑴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①更好的 “引进来”: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②更好的“走出去”: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⑵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九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1、纸币及其发行量: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3)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附: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2、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①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②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③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影响价格的因素(两个考点)

★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求。(价格由市场形成)

(一)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货多不值钱”的现象,“买方市场”。(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二)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 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4、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某种商品的 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替代品、互补商品)

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有什么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注意:联系汽车、手机、电脑、食品等价格变动对生产者的影响,理解价格变动对生产影响的三个表现。懂得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6、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如何?)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消费调节生产)

(3)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一个新 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注意:应该掌握具体的原理内容,并能结合实际如扩大内需、旅游等加 以分析说明。

7、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如何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①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②企业取得优势最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①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③树立 企业信誉与形象的途径:开展正当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附: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怎么样树立?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原因:(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2)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如何: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注意:应该掌握具体内容,并能结合实际分析说明。

8、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因此,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的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树立平等就业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2)、就业的意义:(结合金融危机)

①(对劳动者)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其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对社会)就业能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特别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促进积极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我国的就业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必然性:①劳动重要。②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重 要性:①对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

②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措施)

a、国家:要发展经济,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再就业工程,促进劳务输出;坚持“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b、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积极就业,自主创业。

9、收入分配公平:

(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实现的途径: (一项制度保证,两项重要举措)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注意:应该 掌握具体内容如实现的途径等,并能结合实际材料加以分析应用。

10、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二者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 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②公平和效率也存在矛盾性,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

注意: 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亦指把蛋糕做大);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分配公平亦指把蛋糕分好)

(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①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1、财政的作用:(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

(1)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民生问题)

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注意:结合我国财政政策的变化,说明其作用。懂得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如:4万亿,扩大内需,家电下乡等措施以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12、市场调节及其局限性:(为 什么?)

(1)市场调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

(2)市场调节的 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a.自发性: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谋取私利。 

b.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因此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c.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这就会导致滞后性。

(3)仅由市场调节的后果: a.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b.社会经济不稳定;c.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13、规范市场秩序(措施)

①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

②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实行惩戒制度。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学会依法参加经济活动,依法维护权益;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14、宏观调控:(为什么?怎么样?)

(1)必要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

a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 施。

表现: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最常用的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意义: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作用:通过立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过经济司法活动,保障经济秩序协调发展。

c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15、科学发展观:(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

(一)必要性: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内涵:

(1)科 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注意:应该能够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和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16、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大战略任务)

具体:“一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c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突出位置)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国策)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海西区)

1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积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③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消极影响)

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附:(我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怎么样做):

a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b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

c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d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18、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坚持“引进 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②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③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十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理解和掌握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关系;了解我国的税种分类,理解和掌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2、能力目标

通过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自己分析、理解基本原理的能力,提高自己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自己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

②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并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考试要求】

高 考 考 纲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作用

2、个人所得税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税收的特征;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1、教学方法

⑴、多媒体教学  ⑵、联系热点分析法

2、学法点津

⑴、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

⑵、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⑶、高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⑷、搜集当前经济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过程】 【交流、合作探究】 【学习反思】

一、税收及其种类

(一)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与国家、税法的关系

3.税收的基本特征

⑴、特征:

比较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

项目

特征   税 利 债 其他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⑵、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 区别(含义不同)

②、 联系

(二)我国税收的种类

1.税收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为

2.目前在我国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种类 含义 纳税人 税率 作用

增殖税    

个人所得税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我国税收的性质:

2.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

比较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行为

比较  偷税 欠税 骗税 抗税

异 含义    

手段    

表现    

同 

3、公民如何增强纳税人意识?

(一)税收的基本特征

【思考】⑴、税收主体(谁在收税)?

⑵、税收目的(为什么收税)?

⑶、征税手段(怎么收税)?

⑷、税收地位:

3.【探究】p69

⑴、国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违反税收的固定性?

⑵、有人说税率一经确定就一成不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附:个税起征点的调高,有利于调节过高收入,减轻工薪者的负担,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补充材料】: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一个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要看其是否取得应税收入,是否发生应税行为。我国公民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都是实际的负税人。(负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思考】: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年初,某市地税局查处26家企业并依法追缴税款462万元。这些企业利用国家鼓励下岗和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政策,在企业聘用下岗和失业人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30%指标的情况下,采用伪造材料的方式,虚报安置就业人员数量以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目的。这些企业的行为是                  (  )

a.偷税行为       b.欠税行为      c.骗税行为        d.抗税行为

2.某人到饭店吃饭,结帐时服务员说,如果不要开发票可获赠一份小礼品,礼品的档次视消费的金额而定。饭店不开发票是                                                                   (    ) 

a.表明企业有经营自主权         b.是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

c.是骗税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d.对消费者有利,消费者最终会得到实惠

3.对公民应依法自觉诚信纳税的原因,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

a.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b.我国的税收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征收的 

c.我国的税收是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的      

d.我国人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4.右图中病危的张大爷把儿子叫到床前,嘱咐说:“我一生从未拖欠过国家一分钱税款,你帮我到税务所把这个月税款交了吧。”这启示我们                                            (     )

①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③公民应该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④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与政府日常开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某县办工厂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和国家税收,县政府决定重奖厂长35万元,并宣布此奖免缴个人所得税。此举引起众多争议,你认为观点正确的是                                                 ()

a.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定的,不是县政府说了算

b.这是一种国家奖励、政府行为,可以免(个人所得)税;其他单位不能这样做

c.税收是交给国家的,县政府是国家机关,重奖不用缴税

d.县政府不能直接这样做,应委托税务机关宣布减免纳税

6.从xx年起,我国将全面实现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从公民个人来讲,要做到自行申报个税,就应当                                                                         ()

a.关注税收使用,检举骗税行为          b.增强纳税意识,自觉诚信纳税

c.加强税收监督,落实依法征税          d.履行纳税义务,重罚偷税人员

7.从4月1日起,一年一度的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又将拉开帷幕,这是第19个全国税收宣传月。xx年全国税收宣传月的主题是“税收、发展、民生”。这个主题比较直观地表述了税收、发展、民生三者的关系,阐明了税收服务发展、发展改善民生的内涵,体现了税收的职能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符合党的xx大提出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善民生的战略部署和对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

有人说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请谈谈你的看法。

【教后反思】

答案:

1、c     2、b   3、b    4、c    5、a   6、c

7、①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每个公民的生活都与税收息息相关。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③公民在享有国家税收提供的各项权利的同时,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自觉依法诚信纳税。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十一

一、考点解读

考点1:了解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以      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      的细胞。

在我国,     企业、     企业、     企业以及      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      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考点2:了解公司的含义、类型、组织机构

(1)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      。      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为              和              。

①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②股份有限公司,是将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③公司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④其它企业形式。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            和         。

(3)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和监督机构             。

考点3: 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公司经营的目的是       。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公司才能发展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         ,为               。

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为什么: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战略定位不准,就会遭遇挫折,甚至导致破产。

②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为什么: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企业取得优势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是什么:企业信誉是                                                            ;企业形象是                                                                 。

为什么?

怎么样树立?

考点4:了解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的原因及意义

⑴企业兼并及其作用

①企业兼并是指       、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

②原因:          

③作用:可以扩大         、增强        、实现        ,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       ,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⑵企业破产含义、原因及其作用

①企业破产是指                                         的经济现象。

②原因:          

③作用: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        ,促使企业       ,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         和产业结构的          。

考点5:了解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1)劳动是                                                  的创造活动.

(2)劳动创造文明,创造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3)为什么我们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4)怎样解决就业问题?

考点6: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⑴                ⑵                ⑶                ⑷               。

考点7:懂得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哪些(是什么)?

(2)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怎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体系构建

三、误区点拨

1.跨国公司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都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

3.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4.各类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5.就业是民生之本,只能依靠政府解决。

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7.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权的重要途径。

四、热点追踪[来源:高.考.资.源.网]

宏观把握:公司如何经营发展、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劳动者维权等始终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从考查的题型看,既可以是选择题,也可出主观题。从考查的时政热点看,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经营困难、我国近几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央方针、措施。会成为xx年高考重点关注的内容。

微观思考:

【例题一】材料: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xx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了35.1亿元专项资金。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扶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怎样才能使中小企业摆脱目前的困境?

【例题二】材料一: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有2.7亿人,而技工只有8720万人,高级技工只有1860万人,约占就业人口的6%。专家认为技术工人是国民经济中的主流职业,而因为宣传和社会的误读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某地一家模具厂开出16万元的年薪求聘一名高级模具工,应聘者廖廖无已。

材料二:对一些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调查发现,一方面有很多新增工作岗位特别是初、中级岗位“无人问津”,一进招聘不到合适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下岗职工在观望等待。

材料二:xx年4月24日,南京市评选出首批“首席工人”。平传宝是南京金陵石化加氢裂化车间的一名普通操作工,但其特别之处在于拥有“首席技师”头衔,工资待遇相当于副处级干部。与一般工人相比,他拥有自己的绝活。如他提出的在分内增设瓦斯火嘴,采用油气同烧的方法来减少燃料油的耗量的合理化建议,每年节约油万吨以上,增效90多万元。在金陵石化像平传宝一样获此殊荣的还有两名普通工人。他们是江苏省推出“首席工人”制后,首批出炉的首席技术工人。

(1)你从材料一发现了什么问题?联系材料一,产生材料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例题一】答:(1)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税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自身,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成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要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面向市场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例题二】答:(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技术工人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高级技工紧缺。

材料二反映的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就业观念上的障碍;二是职业技能上的障碍。

(2)要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构建有利于劳动者成才的环境,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与素质,增强再就业的竞争力,多渠道就业。

五、典例解析

选择题

(1).(09江苏卷9)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是

a.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b.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c.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d.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2).(09天津卷2)海尔集团在海外争创全球化品牌的同时,在国内抢抓“家电下乡”机遇,实施了“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到门”的物流网、“服务到家”的服务网。目前,海尔集团“家电下乡”产品销量在全国已占到了43%的市场份额。海尔集团能取得上述业绩主要在于

a..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b.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

c..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d.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3).(江苏卷13)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

a.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减少个别劳动时间能形成价格优势   d.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4).(江苏卷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这部法律

①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③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有利于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江苏卷18)江苏省电力公司依靠自主创新首创的“电网安全自动防控系统”,将电网紧急状况处置时间缩短到0.1秒,使江苏电网在xx年初的雪灾中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这说明

a.采用先进工艺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必要性

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       d.科技创新使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主观题

(1)(08广东卷41).(18分)材料1: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

内容 出口 进口

年份   数额 增幅 数额 增幅

xx年 3019.5 26.80% 2252.6 18.70%

xx年 3692.46 22.20% 2648.03 17.50%

注:从贸易方式看,xx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材料2:从xx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xx年4月1日的1:7.02,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3.4%

材料3: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4:自xx年7月1日起,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3)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才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2)(08海南24)材料:我国xx年6月29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在xx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具体实施前,许多企业却针对那些工龄将到xx年的员工发出了“裁员令”。

(1)分析实行最低工资制对劳动者的意义。

(2)如果企业不执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企业“裁员”行为的是与非。

典例解析答案

选择题:dacad

主观题:

(1)答案要点:

(1)①材料1反映了广东省xx年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出口仍然大于进口,但进出口增幅均有所下降,且出口比进口的增幅下降得更大。

②产生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人民币升值;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2)①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商品按美元计算的价格上升,从而削弱其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出口。

②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又可能会促使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

(3)作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由生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转向生产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产品。

②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用品牌优势取代廉价劳动力优势。

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④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

⑤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应对国际市场风波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

⑥开发和拓展国内市场,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

⑦如果生存压力太大,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企业转移到要素成本低的地方谋求发展。

(2)答案要点:

(1)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收入,稳定收入水平,使劳动者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以缩小收入差距,缓解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可以通过投诉、协调、申请调解、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3)短期内衽突击裁员可以降低一定的劳动成本,是企业追求利润的一种选择;但从长期年,突出裁员牺牲了员工利益,造成劳动关系紧张,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形象和长远利益会因此受到损害。

六、能力自测

1.企业是从事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通常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下列属于企业的是

①中国人民银行       ②中国红十字会     ③宝钢集团        ④招商银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汇源果汁作为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公司,所具有的特点有

①股东对公司承担有限的责任     ②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 

③公司以固定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 ④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美国经济学家在上个世纪提出了“胜者全得”的理论,即在高科技领域,一个企业

只有在技术上领先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有可能占领这个领域的大部分市场。“胜者全得”

理论表明

a.科技进步对企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b.只要采用高科技就能赢得市场

c.企业应该诚信经营      d.我国要加大对市场经济的调节力度

4.企业兼并是企业优胜劣汰的有效形式,说明

①企业兼并是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②企业兼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

③企业兼并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④扩大规模是企业兼并的主要目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企业老总当“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因素    ②重视人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③采用现代管理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④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劳动生产率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面对就业难,从国家的角度看,解决的根本途径是

a.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就业          b.延长退休年龄,解决就业难问题

c.改善劳动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d.制定政策法规,让年轻人优先就业

7.扬州瘦西湖通过招聘船娘的消息引来不少大学生的青睐。这说明了应

a.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b.转变择业观念,灵活选择就业

c.树立竞争就业,实现自主就业         d.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创造活力

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企业

a.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b.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c.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唯一经营目标   d.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

9.“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三鹿集团轰然坍塌,从“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应吸取的教训是:

a.企业应共同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维护消费者利益  

b.针对市场调节的弱点,要加强宏观调控

c.企业应引导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d.企业要诚信经营,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10.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竞争,有人形象地说:“一流企业卖品牌,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品牌效应是企业唯一的竞争优势        b.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c.品牌是良好信誉和企业形象的集中体现  d.品牌比产品和技术更有价值

11.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国务院制定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并于xx年1月1日起施行。此条例虽只有短短十条,但惠及到了最广大的劳动者。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人认为,带薪休假会使企业多支付一大笔资金,企业吃了大亏,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而部分职工也担心因为工作岗位少,找份工作不容易,即使老板不给工资,也只有委曲求全。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

(1)制订和实施带薪休假条例有何意义?

(2)针对部分职工的担忧,就《条例》的贯彻落实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材料1:某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变化情况

项目

年份 gdp增长率(%) 就业人数年递增率(%)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xx年 11.6 0.5 4.2

xx年 13.5 0.24 4.1

xx年 14.9 0.31 3.9

注:目前该地区尚有失业人数约5万人。

材料2:某市社会劳动力在各类企业中的就业情况

所有制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民营经济 外资经济 其他

xx年 35% 20% 15% 6% 24%

xx年 20% 18% 30% 10% 22%

材料3:某市电视台记者采访发现,该市民工就业市场上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女工在拼命找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招不到女工。尤其是服装缝纫等以女性员工为主的行业,对女工需求量很大,但大多数女工都不愿意到这些行业工作。为此,服装缝纫企业已经普遍把女工的月工资调高了200—300元,但招聘情况仍旧不理想。女工不愿意到服装缝纫企业工作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服装缝纫企业经常加班,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不好;二、服装加工工作没有家政服务轻松、赚钱多;三、用人单位为了保证用工,往往要求与女工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女工不能随意更换工作或者农忙停工回家。

(1)材料1和材料2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假如你是记者,你对求职女工的上述想法会有哪些评论?(请写出3个要点)

(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市政府可以提出哪些就业政策。

能力自测答案

1-10:dbaab   abbdc

11.(1)带薪休假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休息、休假、享有福利等权利的高度重视。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凋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2)①国家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②企业必须保障职工带薪休假权利的实现,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2.(1)材料1反映了近年来该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变化情况。随着该市经济的发展,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但就业人数年递增率呈下降趋势,失业人数仍然较多,说明该市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就业问题。

材料2反映了该市社会劳动力在各类企业中的就业情况。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就业比重下降,在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和其他形式就业比重上升,说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拓宽就业渠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①求职女工的自主择业观和劳动者权利意识增强。

②求职女工对劳动合同的作用和劳动者的义务认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③劳动者要根据自身条件,树立平等就业观。

④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竞争就业观,积极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

说明:只要答出其中3点。

(3)

①该市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②该市政府必须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

③该市政府必须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说明:考生若从其他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十二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外汇和汇率

⊙ 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3、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4)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5、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6、影响消费的因素(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3)主要因素之二是物价水平。           

(4)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异心理、求实心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7、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

(2)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8、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9、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企业兼并和联合

10、就业问题

(1)意义

①从国家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②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③从个人角度看: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

③劳动者:a.发扬创业精神,自主创业  b、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c、要提高自身技能和

11、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劳动者权利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等

(2)劳动者权利的维护:①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劳动者维权的基础。②依法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依据。③ 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④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12、分配方式与适用经济

(1)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3)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外资经济

13、从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

(1)必要性(意义、原因)

①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

②公平与效率是统一的,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2)措施(如何从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

①根本上: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们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⑤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14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实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矛盾性: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15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

(2)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6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如何增加财政收入)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2)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7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8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二者往往相互配合起作用。但二者在政策的制定者、具体内容与措施等方面则有不同。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境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方可实施;货币政策有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和实施。凡有关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率的调整、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等都属于财政政策;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的调整等则属于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 “逆风向调节”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19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弊端。

20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21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1)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2)手段:①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贸易政策等等。)

②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应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③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2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条道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个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大转变: 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④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措施: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努力实现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出口结构;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我国的名牌产品,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十三

考点1: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低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考点2: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2)按劳分配的作用

1、(对劳动者)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2、(对生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4、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 下列表述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劳动收入是按劳分配收入      b.在公有制前提下 , 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

c.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d.按劳分配实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考点3: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生产要素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2.党的xx大报告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获得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3.王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某国有银行工作,月薪1500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王某辞职花钱购买了一辆出租车,从事旅客运输,月收入达到3000多元。后来,王某用手中积累的资金炒股,获得收入150万元。王某的这些收入依次分别体现了下列哪些分配方式

a.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4.按照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解释,“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下面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①利息收入 ②股息收入 ③红利收入 ④工资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电视剧《乡村爱情》一度火爆央视银屏,主人公王小蒙从一开始与父母经营豆腐坊,后来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为人正直,经营有方,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王小蒙前后的收入包括 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 ②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④合法的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公平的含义:公平的含义较宽泛,经济领域主要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知识重点】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为什么?怎么样?

(1)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

(2)怎么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加强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6.(.江苏)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说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保证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7.经济学家詹姆斯在《公平是最大的动力》一书中写到: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这说明

a.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      b.公平与效率是互补的

c.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考点5:说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亦指把蛋糕做大);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分配公平亦指把蛋糕分好)

(2)二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再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

①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②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③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④提高增值税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考点

9.某职工用漫画《他敢剪吗?》,描述所在企业存在的某种现象。

注:近几年来,该企业的产值年均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年均增长20%。与此同时,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年均仅增长5%。

(1)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你认为“他”敢剪吗?

(2)联系(1)的结论,结合材料(注解),从《经济生活》角度,请你为该企业的今后发展献计献策。

(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分) [替代:相互依存或统一]

②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但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两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因此,他不敢剪。(4分)

(2)①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企业发展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2分)

②要保证劳动报配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理顺企业与职工的关系。(3分)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1分)

6: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财政收入的来源(根据筹集资金的渠道分):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它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考点7: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是主要因素。

(2)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3)分配政策的影响:

1、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2、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3、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和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0.面对当前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国家最可能采取的货币政策有

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②增发国债增加支出  

③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④放松银行信贷规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背景材料:1974年,美国联邦预算局的青年经济学家拉弗在一次午餐上向当时的一位白宫官员解释税率与生产和税收的关系时,在餐桌上画出了拉弗曲线,如下图:

财政收入

有人认为:财政收入越多越好。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

(1)该观点是片面的。(1分)

(2)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1分)

(3)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从长远看也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2分)

(4)但在社会财富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2分)

(5)财政收入的增加,从根本上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必须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

考点8: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及种类

(1)含义:财政支出是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财政支出的种类(按照具体的用途分)

①经济建设支出

②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③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④社会保障支出

⑤债务支出。(特别要注意社会保障支出,包括:a.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b.社会救济:包括自然灾害救济、失业救济、孤寡病残救济和困难户救济等。c.社会福利:指社会服务事业及设施。如对公民义务教育,特殊社会福利,如孤儿院等。d.社会优抚:包括牺牲、病故优抚费、烈军属、复员军人补助费、伤残抚恤费、见义勇为者奖励等。)

考点9:了解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有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财政盈余

①财政收入和支出相等情况不存在;②财政收支平衡: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③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过度赤字会引发通货膨胀。④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考点10: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民生问题)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区分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12.在居民供热费提高的同时,政府加大了财政补贴的力度,对低保户和患大病低保边缘家庭补助费提高了十余倍。这反映出:

①财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②财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③政府积极履行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政府切实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考点11:了解税收的含义:⑴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①税收必然性:有国必有税。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其自身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⑵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考点12: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

⑴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⑵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考点13:理解个人所得税

1、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2、税率: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3、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4、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的个人收入

5、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考点14:了解税收的作用

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考点15: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原因:①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国家: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而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为物质基础。

③个人: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理,公民在享有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因此,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④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要求:①个人: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②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二.典型题例

材料一:xx大报告就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新提法

原提法 新提法核心内涵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也要兼顾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材料二:公民财产性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富裕程度的重要尺度。但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仅为2%左右。为此党的xx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材料三:广东gdp与居民收入增长比较

材料四:广东劳动报酬占gdp比重

时间 gdp总值 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占gdp比重(%) 营业盈余 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

1978年 185.85 112.58 60.6 27.07 14.6

1980年代年均 764.52 439.75 58.55 135.84 17.8

1990年代年均 6149.45 3022.46 50.16 1257.50 20.4

近五年年均 19356.54 7812 40.78 5761.2 29.26

(1)关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新提法“新”在哪里?有何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三、四谈谈如何落实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也兼顾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4)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参考答案】(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注重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注重公平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①初次分配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以实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以实现初次分配兼顾公平。②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3)①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符合我国分配制度中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能够激励人们提高土地、资本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4)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③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投资体制,为人民群众实现财产保值和增值创造更多的平台。④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对证券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等资本市场的监管。⑤建立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律保护制度,保护居民利用财产增加财富的积极性。

三.巩固练习

1.为扩大内需,鼓励消费和投资,我国自1999年开征税率为20%的储蓄存款利息税;xx年我国经济发展中投资过热,物价上涨,经国务院决定,利息税税率自 xx年8月15日 起调减为5%。国务院决定 xx年10月9日 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1)用经济常识完成下列表格。

对国务院暂免征利息税的思考

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是 有利于增加个人储蓄存款收益,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暂免征收利息税充分体现了政府让利于民,改变政府与居民之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努力

对居民的生活影响是 增加居民收入;对债卷、保险、股票等理财产品产生影响。

体现税收的作用是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2)利息税税率调整中蕴含了哪些唯物辨证法的道理?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次暂免征利息税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大背景下出台的;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的经济形势在变化,利息税也应随之调整;

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整利息税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而做出的决策。

2.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30年来,改革开放成效显著,一部分人先富的目标已经实现,但是由于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的存在,导致社会贫富差距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发展中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的矛盾双方。

②追求经济发展效率,要求拉开收入差距,而公平则强调要缩小收入差距,这体现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对立属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这体现了二者之间的统一。

③既要追求经济发展效率,同时又要注重分配公平,把二者结合起来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依据。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决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也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执政的权力来自人民,代表人民行使权力。(3分)

③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十四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决定因素

(1)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1)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按劳分配的地位:居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注意区分: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判断分配方式注意区分所有制性质。)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按技术要素分配:是指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企业的管理人员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动要素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注意: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3、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措施★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致性:(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穷。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对立性:强调不同方面,二者存在矛盾。(效率强调有差距,公平强调差距合理)

3、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措施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3)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  国家财政

一、财政及作用

1、财政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2、本质:国家在社会范围内获得国家收入,并将它集中性分配使用,是一种分配关系。(

3、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国家预算是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国家决算是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4、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和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其次是制定合适的分配政策。)

5、财政支出: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6、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财政盈余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7、财政作用★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第二框  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种类

1、税收

(1)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2)税收的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

(3)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4)税收的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5)增值税:

①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②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③意义: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6)个人所得税

①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税收。

②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③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④作用: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为什么依法纳税?

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依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违反税法的表现:①偷税。②欠税。③骗税。④抗税。(注意区分偷税和骗税,后者是指骗取国家税收优惠。)

3、增强公民对税收征管和使用的监督意识: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  市场配置资源

一、市场调节★

1、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人类需求无限与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

2、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机制: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进行的。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的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市场秩序★

1、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实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实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危害: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注意区分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假冒伪劣、贫富分化属于自发性,信息不全面属于盲目性,事后调节属于滞后性。)

第二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加强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2、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1)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常用)。

财政政策:税收、财政收入与支出等。

货币政策: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存贷款利率等各项措施。

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远景规划、西部大开发及东部振兴战略。

(2)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经济立法是事前调节,例如《食品安全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经济司法是事后调节,是执法环节,例如依法严厉打击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3)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行政手段具有最直接、最及时的特点。例如“房地产的限购令”、“政府下令关闭污染严重的小煤矿”、“校门口小餐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颁发”等都是行政手段的表现。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第一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全面提高。

3、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框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为什么)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

(1)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4)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

(1)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载体:跨国公司。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发展,促进各国经济合作,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会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2、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第二框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一、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中国入世

1、世界贸易组织

(1)地位:世界三大经济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其中,世界贸易组织是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2)作用:组织多边谈判,制定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3)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4)加入世贸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形势。

①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②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3)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训练,使学生结合时政热点,了解经济常识图表分析说明题的审题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经济发展。

【教学重点】:几个热点的探讨

【教学过程】

一、教师介绍经济常识分析说明题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注意事项。

 从材料看:

文字材料+图表材料

图表材料+图表材料

 从设问看:反映什么经济现象?(五读俱全:读标题、项目、数据变化、注、特殊时间)图表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因果关系?)

分析上述材料

为什么?意义?如何?

反映什么经济现象?

“分析上述材料”类型要注意:

1、上述材料指哪些材料?不能遗漏

2、如果是图表材料一定要把图表文字化,分层引述材料,对应知识点

“为什么?意义?如何?”类型要注意:

1、答案可能不是材料中归纳出来的

2、答案要围绕问题对应教材知识点,相当于简答题

二、经济常识常用于分析说题的知识点归纳: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补充)

前  言:以。。为中心,大力发展。。物质基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资源具有稀缺性

转变。。。走新型。。。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第二课:适度、合理消费的意义, 消费的动力功能,拉动经济增长

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由生产发展水平决定

第三课: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农业的地位、作用,工业的地位、作用,第三产业的地位、作用

第四课:财政的作用,财政的本质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关系

税收的本质及作用

税率是。。中心环节。。宏观调控的意图

第五课:央行的含义、职能

保险的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

第六课: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相互促进)

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

完善。。分配制度(结合,方向,措施,初次分 

配,再分配)

完善。。社保制度(方向,意义3)

第七课:市场经济的特征、含义、作用、市场有弱点和局限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

宏观调控(必要性、目标、手段、运作方式)

第八课:经济生活全球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进  来”“走出去”结合。。竞争。。两种资源;对外开放的形式;对外贸易的作用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同时加强宏观调控,扩大进口

引进外资的方式,注意外资的质量

引进先进技术,但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原则、前提、基础,维护经济安全

三、几个热点的分类整理:

(一)关于资源类或经济发展类

例如: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生态文明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补充)

1、为什么?

(1)资源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

(2)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展开含义)

(3)转变。。。走。。。(展开特征)

(4)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5)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优化投资环境

(6)减少对外依存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7)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有利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如何/怎么样?

1)贯彻科学发展观

(2)依靠科技、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

(3)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展开特征)优化产业结构

(4)提倡文明健康的消费模式,艰苦奋斗

(5)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宏观调控。。

(6)“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7)发展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能源储备。

(二)关于科技进步类

例如:“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补充)

1、为什么?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2)转变。。走。。落实科学发展观

(3)优化产业结构

(4)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5)减少贸易摩擦,国际竞争力、经济安全

2、如何/怎么样?

(1)以。。。中心,大力。。。

(2)完善。。。分配制度,允许技术要素。。分配。。

(3)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

(4) “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在。。。

(5)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三)关于民生类或社会发展类

例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就业、物价、社保、医疗、收入分配,等等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1、如何做大蛋糕?如何切好蛋糕?

2、切好蛋糕的意义?

3、新农保的意义?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经济常识分析说明题的审题和解题方法,讨论了几大热点涉及的知识点。

布置作业: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教后记:通过复习,同学们对几个热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了系统的认识。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十六

一、考点解读

考点1:了解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以      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      的细胞。

在我国,     企业、     企业、     企业以及      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中,      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考点2:了解公司的含义、类型、组织机构

(1)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      。      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为              和              。

①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②股份有限公司,是将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③公司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④其它企业形式。在我国,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            和         。

(3)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和监督机构             。

考点3: 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公司经营的目的是       。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公司才能发展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企业的         ,为               。

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为什么: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战略定位不准,就会遭遇挫折,甚至导致破产。

②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为什么: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企业取得优势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是什么:企业信誉是                                                            ;企业形象是                                                                 。

为什么?

怎么样树立?

考点4:了解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的原因及意义

⑴企业兼并及其作用

①企业兼并是指       、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

②原因:          

③作用:可以扩大         、增强        、实现        ,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       ,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⑵企业破产含义、原因及其作用

①企业破产是指                                         的经济现象。

②原因:          

③作用: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        ,促使企业       ,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         和产业结构的          。

考点5:了解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1)劳动是                                                  的创造活动.

(2)劳动创造文明,创造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3)为什么我们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4)怎样解决就业问题?

考点6: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⑴                ⑵                ⑶                ⑷               。

考点7:懂得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劳动者合法权益有哪些(是什么)?

(2)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怎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体系构建

三、误区点拨

1.跨国公司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都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

3.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4.各类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5.就业是民生之本,只能依靠政府解决。

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7.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权的重要途径。

四、热点追踪

宏观把握:公司如何经营发展、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劳动者维权等始终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从考查的题型看,既可以是选择题,也可出主观题。从考查的时政热点看,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经营困难、我国近几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央方针、措施。会成为xx年高考重点关注的内容。

微观思考:

【例题一】材料: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xx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了35.1亿元专项资金。结合材料根据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扶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怎样才能使中小企业摆脱目前的困境?

【例题二】材料一: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有2.7亿人,而技工只有8720万人,高级技工只有1860万人,约占就业人口的6%。专家认为技术工人是国民经济中的主流职业,而因为宣传和社会的误读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某地一家模具厂开出16万元的年薪求聘一名高级模具工,应聘者廖廖无已。

材料二:对一些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调查发现,一方面有很多新增工作岗位特别是初、中级岗位“无人问津”,一进招聘不到合适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下岗职工在观望等待。

材料二:xx年4月24日,南京市评选出首批“首席工人”。平传宝是南京金陵石化加氢裂化车间的一名普通操作工,但其特别之处在于拥有“首席技师”头衔,工资待遇相当于副处级干部。与一般工人相比,他拥有自己的绝活。如他提出的在分内增设瓦斯火嘴,采用油气同烧的方法来减少燃料油的耗量的合理化建议,每年节约油万吨以上,增效90多万元。在金陵石化像平传宝一样获此殊荣的还有两名普通工人。他们是江苏省推出“首席工人”制后,首批出炉的首席技术工人。

(1)你从材料一发现了什么问题?联系材料一,产生材料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例题一】答:(1)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税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企业自身,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成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要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面向市场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

【例题二】答:(1)材料一说明了我国技术工人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高级技工紧缺。

材料二反映的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就业观念上的障碍;二是职业技能上的障碍。

(2)要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构建有利于劳动者成才的环境,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与素质,增强再就业的竞争力,多渠道就业。

五、典例解析

选择题

(1).(09江苏卷9)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是

a.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b.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c.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d.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

(2).(09天津卷2)海尔集团在海外争创全球化品牌的同时,在国内抢抓“家电下乡”机遇,实施了“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销售到村”的营销网、“送货到门”的物流网、“服务到家”的服务网。目前,海尔集团“家电下乡”产品销量在全国已占到了43%的市场份额。海尔集团能取得上述业绩主要在于

a..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b.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竞争力

c..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d.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3).(江苏卷13)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

a.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减少个别劳动时间能形成价格优势   d.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4).(江苏卷1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这部法律

①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③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依据

④有利于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江苏卷18)江苏省电力公司依靠自主创新首创的“电网安全自动防控系统”,将电网紧急状况处置时间缩短到0.1秒,使江苏电网在xx年初的雪灾中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这说明

a.采用先进工艺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必要性

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       d.科技创新使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主观题

(1)(08广东卷41).(18分)材料1: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

内容 出口 进口

年份   数额 增幅 数额 增幅

xx年 3019.5 26.80% 2252.6 18.70%

xx年 3692.46 22.20% 2648.03 17.50%

注:从贸易方式看,xx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材料2:从xx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xx年4月1日的1:7.02,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3.4%

材料3: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4:自xx年7月1日起,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

(1)材料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人民币升值对珠三角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3)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请根据以上才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2)(08海南24)材料:我国xx年6月29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在xx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具体实施前,许多企业却针对那些工龄将到xx年的员工发出了“裁员令”。

(1)分析实行最低工资制对劳动者的意义。

(2)如果企业不执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企业“裁员”行为的是与非。

典例解析答案

选择题:dacad

主观题:

(1)答案要点:

(1)①材料1反映了广东省xx年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出口仍然大于进口,但进出口增幅均有所下降,且出口比进口的增幅下降得更大。

②产生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人民币升值;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2)①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出口商品按美元计算的价格上升,从而削弱其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影响出口。

②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又可能会促使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出路。

(3)作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由生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转向生产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产品。

②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用品牌优势取代廉价劳动力优势。

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④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

⑤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应对国际市场风波的能力,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

⑥开发和拓展国内市场,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

⑦如果生存压力太大,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企业转移到要素成本低的地方谋求发展。

(2)答案要点:

(1)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收入,稳定收入水平,使劳动者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以缩小收入差距,缓解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可以通过投诉、协调、申请调解、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3)短期内衽突击裁员可以降低一定的劳动成本,是企业追求利润的一种选择;但从长期年,突出裁员牺牲了员工利益,造成劳动关系紧张,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形象和长远利益会因此受到损害。

六、能力自测

1.企业是从事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通常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下列属于企业的是

①中国人民银行       ②中国红十字会     ③宝钢集团        ④招商银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汇源果汁作为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公司,所具有的特点有

①股东对公司承担有限的责任     ②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 

③公司以固定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 ④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美国经济学家在上个世纪提出了“胜者全得”的理论,即在高科技领域,一个企业

只有在技术上领先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有可能占领这个领域的大部分市场。“胜者全得”

理论表明

a.科技进步对企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b.只要采用高科技就能赢得市场

c.企业应该诚信经营      d.我国要加大对市场经济的调节力度

4.企业兼并是企业优胜劣汰的有效形式,说明

①企业兼并是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②企业兼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

③企业兼并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④扩大规模是企业兼并的主要目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企业老总当“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因素    ②重视人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③采用现代管理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④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劳动生产率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面对就业难,从国家的角度看,解决的根本途径是

a.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就业          b.延长退休年龄,解决就业难问题

c.改善劳动自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d.制定政策法规,让年轻人优先就业

7.扬州瘦西湖通过招聘船娘的消息引来不少大学生的青睐。这说明了应

a.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b.转变择业观念,灵活选择就业

c.树立竞争就业,实现自主就业         d.完善市场机制,激发创造活力

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企业

a.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b.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c.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唯一经营目标   d.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

9.“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三鹿集团轰然坍塌,从“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应吸取的教训是:

a.企业应共同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维护消费者利益  

b.针对市场调节的弱点,要加强宏观调控

c.企业应引导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d.企业要诚信经营,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10.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竞争,有人形象地说:“一流企业卖品牌,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品牌效应是企业唯一的竞争优势        b.企业必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c.品牌是良好信誉和企业形象的集中体现  d.品牌比产品和技术更有价值

11.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国务院制定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并于xx年1月1日起施行。此条例虽只有短短十条,但惠及到了最广大的劳动者。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人认为,带薪休假会使企业多支付一大笔资金,企业吃了大亏,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而部分职工也担心因为工作岗位少,找份工作不容易,即使老板不给工资,也只有委曲求全。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

(1)制订和实施带薪休假条例有何意义?

(2)针对部分职工的担忧,就《条例》的贯彻落实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材料1:某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变化情况

项目

年份 gdp增长率(%) 就业人数年递增率(%)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xx年 11.6 0.5 4.2

xx年 13.5 0.24 4.1

xx年 14.9 0.31 3.9

注:目前该地区尚有失业人数约5万人。

材料2:某市社会劳动力在各类企业中的就业情况

所有制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民营经济 外资经济 其他

xx年 35% 20% 15% 6% 24%

xx年 20% 18% 30% 10% 22%

材料3:某市电视台记者采访发现,该市民工就业市场上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女工在拼命找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招不到女工。尤其是服装缝纫等以女性员工为主的行业,对女工需求量很大,但大多数女工都不愿意到这些行业工作。为此,服装缝纫企业已经普遍把女工的月工资调高了200—300元,但招聘情况仍旧不理想。女工不愿意到服装缝纫企业工作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服装缝纫企业经常加班,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不好;二、服装加工工作没有家政服务轻松、赚钱多;三、用人单位为了保证用工,往往要求与女工签订劳动合同,造成女工不能随意更换工作或者农忙停工回家。

(1)材料1和材料2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假如你是记者,你对求职女工的上述想法会有哪些评论?(请写出3个要点)

(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市政府可以提出哪些就业政策。

能力自测答案

1-10:dbaab   abbdc

11.(1)带薪休假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休息、休假、享有福利等权利的高度重视。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凋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2)①国家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②企业必须保障职工带薪休假权利的实现,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2.(1)材料1反映了近年来该市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变化情况。随着该市经济的发展,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但就业人数年递增率呈下降趋势,失业人数仍然较多,说明该市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就业问题。

材料2反映了该市社会劳动力在各类企业中的就业情况。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就业比重下降,在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和其他形式就业比重上升,说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拓宽就业渠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①求职女工的自主择业观和劳动者权利意识增强。

②求职女工对劳动合同的作用和劳动者的义务认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③劳动者要根据自身条件,树立平等就业观。

④劳动者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竞争就业观,积极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

说明:只要答出其中3点。

(3)

①该市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②该市政府必须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

③该市政府必须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说明:考生若从其他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教案篇十七

考点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1)准确理解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凡不是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例如空气、阳光等。②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如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自己消费不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如用于销售,那就是商品。③至于某些非劳动产品也可以当做商品来买卖,并有一定价格,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并不能否定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2)弄清“用于交换”。①用于交换在时间上有交换前、交换中和交换后的区分,这里的交换不包括交换后。因为交换完成后,劳动产品就由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进入了消费领域,成了人们的消费对象,商品就转化为非商品。②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即使还没有交换(如工厂仓库里的产品)或者暂时还不能实现交换(如商店里的产品)都属于商品。③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可以是通过一次或多次交换后,才进入消费领域。一种产品只要它不停止交换关系,它就一定是商品;如果商品因卖不出去,退出流通领域而另作处理,这时的商品就转化为一般物品或废品,不再是商品。 

说明:判断一种东西是不是商品,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产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这是前提),凡不是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二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这是关键),才是商品,如果不是用于交换,即使是劳动产品,那也不是商品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不能比较,这是不同商品需要交换的原因。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独有的,其他物品也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①涵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是商品所独有的。因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不同的商品价值大小是可以比较的,这正是不同商品之间相互交换的根据。 

②正确理解价值概念 

要明确价值是由“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的。商品是劳动产品,虽然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有所不同,但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从这一点上看,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成为价值。 

要明确价值是商品特有的也是共有的属性。不能认为只要是劳动产品、凝结了劳动就形成价值。这是因为,一方面商品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故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另一方面,凡商品都有价值,故价值也是商品共有的属性。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这是因为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由其价值属性决定的。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②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商品的自然属性的关系,价值则是通过商品交换而产生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③使用价值是商品、其他劳动产品和自然物品都具有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独有的,是商品的本质属性。④使用价值是物品本身具有的,或由生产者的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则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的。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离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价值是使用价值交换的基础;价值也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价值赖以存在的基础。 

排斥: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生产者为得到价值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给消费者;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让渡价值给生产者。 

图表关系: 

生产者                   消费者 

让渡                     付出               使用价值 

才能实现                  商品             统一体 

使用价值                     价值              价值 

才能获得 

※明白几种关系: 

1、因质量存在瑕疵,我国的一些极具价格优势的小家电产品,却不敢迈出国门到欧洲市场去闯荡。这反映了 

a.商品的使用价值影响价值的实现 

b.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 

c.有价值的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d.使用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 

考点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三层意思:第一层货币是商品,具备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第二层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第三层意思货币与它产生之前的一般等价物有明显区别(是否固定) 

w.w.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其价值是由生产货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这时货币的特点: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对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一方面强调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区别主要是他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流通手段侧重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职能。而商品流通是侧重的商品交换的形式,是与之前的直接的物物交换相比较的。所以二者虽然公式都是:商品――货币――商品,但是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而商品流通不是货币的职能。商品流通和物物交换的区别主要是它们交换的形式和交换的买卖时空特点是不同的。交换的形式主要是公式上的区别(物物交换的公式:商品——商品  或 商品—— 一般等价物——商品;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注: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不同的商品生产者通过它让渡自己的产品而获得对方的产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而买卖时空上的差异,以前的直接的物物交换要求时空上一致,而现在则是可以分离的 

※ 弄清几对关系: 

(1)货币和和其他商品: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和一般商品的主要区别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和一般等价物有别:①产生时间不同;②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3)等价物和一般等价物:等价物存在于物物交换阶段,用来表现一种或几种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存在于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阶段,用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1、小王的父母采用银行按揭贷款方式购买售价为30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8万元,然后在xx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2万元及利息5万元。这里30万元、8万元、5万元分别体现了货币的     职能。 

a.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b.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c.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年6月,小王非常幸运地通过北京奥运会官方票务网站成功预订了一张标价为5000元人民币的奥运会开幕式门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里5000元执行的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②这里5000元是现实的货币 

③小于的消费方式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④小王可以通过信用卡办理相关结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3:了解纸币的含义,理解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不完全具有货币的职能 

第一,纸币不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纸币自身没有价值,不能直接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在现实生活中,纸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只能代替货币间接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第二,纸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流通手段,是指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纸币不完全具备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不是商品 

纸币有使用价值,它能够满足人们购买、支付的需要,对人们来说是有用的,但纸币没有价值。纸币虽然能购买一切商品,但它是货币符号,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纸币的票面价值是金属货币价值的代表,并不代表制造它的价值,纸币作为货币符号,一旦离开了它所能代表的货币,只能是纸片一张.  

注: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时,纸币贬值,纸币的面值大于纸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时,纸币升值,纸币的面值小于纸币的购买力。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后者则是指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②形成的原因不同。前者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过多或纸币的流通速度过快而造成的。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③解决的方法不同。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方法有: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行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而要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的方针。 

联系:①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②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④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上涨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所以物价下跌不一定是通货紧缩。 

1.下列关于纸币和货币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发行量都由国家控制  

b.购买力都由国家决定 

c.本质上都是一般等价物   

d.都具有流通手段职能 

2.假定甲商品与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与丙商品是互补品。当市场上出现甲商品价格大幅回落时,乙商品与丙商品都出现了需求量持续减少,这时市场可能出现 

a.通货膨胀  b.通货紧缩          c.纸币发行量过多    d.货币贬值 

考点4: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1)信用卡的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功能:信用卡具有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等功能; 

(3)优点: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考点5:了解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理解这个含义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外汇执行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第二,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一般不是本国货币,而是外国货币即外汇,对中国而言,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都是外汇。这里还要给学生区分外汇和外币的有关问题。外币和外汇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范围。首先,外汇包含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其次,外汇包括外币,但外币并非都是外汇。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因为外汇的实质是国际支付手段,如果某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它就不能成为国际支付手段。第三,它主要是用于国际市场上国际间的结算。一般来说,在国内市场不需要支付外汇,只要支付本国货币即可。我国的本币就是人民币。 

2. 汇率。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又被称为汇价。 

在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并且如果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一是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贬值;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本币升值。 

二是哪一种货币的汇率升高,则意味着这种货币升值;哪一种货币的汇率跌落,则意味着这种货币贬值。 

1.汇率改革三年多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由l:8.11到 xx年9月12日 的1:6.84,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的这一变化趋势的影响是 

a.不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投资        

b.有利于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c.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d.增加留学和出国旅游的费用 

考点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基本观点: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手段;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正确态度: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3)现实意义: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材料一: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踊跃捐款捐物,纷纷奉献爱心,支援灾区人民。为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灾情牵动人心,然而,在此国难之际,一些不发分子却以中国红十字协会的名义贩卖灾区急需的帐篷、药品,影响极坏。 5月25日 ,国务院发言人称,公安机关已将相关责任人抓获,并移交法院。    w.w.w.k.s.5.u.c.o.m

材料三:据现代快报 5月16日 报道,在江宁区东新南路的一个募捐点,一位乞讨老人两次为灾区捐钱,105元。让人感动的是这位乞讨老人在捐了5元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特地到银行兑换了一张百元现钞,放进了募捐箱。这感人的一幕发生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谁能不被触动呢!也许我们不富裕,但会比他更潦倒吗?也许我们有爱心,但能像他一样尽心吗?也许我们还没行动起来,我们的步履真的比他还蹒跚吗? 

(1)结合材料说说你是怎样看待金钱的? 

(2)联系抗震救灾中所见所闻,“就如何使用金钱?”谈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1)①这里的金钱可以理解为货币,从本质上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捐赠为支援灾区作出了贡献。②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贩卖灾区急需的帐篷、药品,影响极坏。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乞讨老人两次为灾区捐钱。 

(2)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考点7:理解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误区指正 

误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有时供求决定价格,有时价值决定价格。 

指正:一定要区分“供求影响价格”和“价值决定价格”两不同说法。供求和价值都对价格产生影响,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又不相同。价值对价格是决定作用,是基础性的影响。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是常见的、多变的、不是基础性的影响。 

思维拓展 

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 

(1)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所以价值决定价格。 

(2)由于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市场形成价格”,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3)“市场形成价格”后,价格反过来又影响供求关系。当某产品的价格高于价值时,因为获得极大,就会刺激生产者竞相参与或扩大此产品的生产。价格的上下波动,使供求趋于平衡,从而使商品的价格接近于价值。 

1.优质商品的价格通常比较高,根本原因是 

a.优质商品供不应求            

b.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c.质量的优劣决定价格的高低    

d优质商品更能满足消费者需要 

考点8:理解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是指当时在某一生产部门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主要是指劳动工具。 

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注意三个词语:“现有”、“正常”、“平均”。 

①“现有”: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在的。  

②“正常”:正常条件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不是指绝大部分厂商的条件。  

③“平均”: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的生产某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平均时间,不是指绝大部分厂商的平均劳动时间,而是指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平均劳动时间。 

1、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 

a.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减少个别劳动时间可以形成价格优势 

d.采用先进技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2、全国高考海南政治卷第1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xx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xx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xx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从题中可知生产m商品的甲乙两家企业都是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要求出xx年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要求出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下生产单位商品m的劳动时间。首先要计算出甲乙两家企业xx年生产m商品的数量和,10×(1+20%)+8=20万件。并计算出xx年两企业生产所有商品所耗费的总时间6÷(1+20%)×12万+10×8万=140万小时。最后就可算出xx年每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40万÷20万=7小时。此题正确答案是b。 

考点9:理解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或者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于个别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①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同一商品的生产者,如果率先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个别劳动生产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意味着其生产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②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则意味着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降低。这就是为什么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很高而经过一段时间价格回落的道理。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社会财富(产品数量)的增加,同时意味着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成正比”,这句话对吗?  

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别,商品价值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之别,应当先确定各自的内涵,再讨论相应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试从下图把握: 

单位商品价值量   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使用价值总量(即产品数量)   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1倍   ↓1倍   ↑1倍   不变 

个别劳动生产率↑1倍   不变   ↑1倍   ↑1倍 

通过图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和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和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1.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60元。如果某生产者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该生产者在4小时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是 

a.60  b. 120    c .240   d.480 

2.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ι第25小题)假设xx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xx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xx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本题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计算此题分两步:首先,可以把15元看成xx年1单位m商品的价值总量,xx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m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就是1+50%,价值总量没有改变,所以xx年1单位的m商品的价值量为15÷(1+50%)=10;第二步,该国货币贬值20%,既过去1单位的货币价值,在现在仅为1-20% =80%,用贬值前的货币去表示m商品的价格为10元,贬值后的货币用来表示m商品的价格,如果把其设为x,则80%x=10 有x=12.5    综合式为15÷(1+50%)÷(1-20%)=12.5。正确答案应为b 

考点10: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 

的现象.即“卖方市场”; 

②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 

的现象即“买方市场”。 

1、从漫画《议价》可以看出,商品的价格 

a.经常和价值不一致,并不能反映价值 

b.是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决定的 

c.能灵活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d.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2.在《论当前发展若干问题》一文提到:目前,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偏低,需要逐步适当提高,这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一个根本性措施。这表明 

a.价格的变动影响商品生产                  b.生产决定消费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d.供求影响价格 

3.在示意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a点时,商品生产者会获利;在b点时,商品生产者会亏本;②在a、b点时,商品生产者能否获利,不但要看其价格,还要看其个别劳动时间;③在a点时,形成的是买方市场;在b点时,形成的是卖方市场;④在a点时,形成的是卖方市场;在b点时,形成的是买方市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11: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它包含商品生产的规律和商品交换的规律。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小小的船课文教学设计 小小的船教案第二课时课件(精选十二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

    玩具进行曲歌词十一篇(优秀)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

    玩具兵进行曲教案十一篇(模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

    最新企业与个人合作经营合同书(三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范本,仅供参

    2023年社区工作者述职报告(3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和平与发展时代是谁提出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优质(十三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无偿租用土地协议书 土地租用协议书(实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最新再塑生命的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1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

    2023年生物入侵者读后感15篇(实用)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主题活动这就是我(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