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文轩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

五年级教案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编写的旨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形成良好个性特点的教与学活动的设计。每一堂课都需要经过认真的规划和准备,使学生能够全面有效地接受教育教学。下面是一些五年级教案的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一直线上植树问题的三种基本情况,能阐述不同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等方法体会在一条直线上植树三种基本情况的联系。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能阐述不同情况下点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小棒、习题。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点与间隔数。

同学们已经四年级了,在学校里上操,上体育课都少不了要排队,老师要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按照老师的要求排队。(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来)。

师:面向老师排成一路纵队。相邻两位同学之间间隔1米。

师:排得不错。这路纵队长几米?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

师讲解:这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叫做队伍的全长(总长);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做间隔(板书:间隔、强调间的读音是四声);现在3名同学站队有几个间隔;(2个)这三名同学也可以当成三个点(板书:点)。

老师把这几个同学排队的情况抽象成平面图(师板书平面图),你能看懂吗?这几个点表示什么?点与点之间的是间隔。

师:间隔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

师:请同学们再数一数在平面图上有几个点?几个间隔呢?想象一下,四个同学排成一队会有几个点,几个间隔?试着像老师这样用线段图来表示。(生试画、展示)。

师:如果是5名同学、6名同学以至于更多的同学站队会有几个点,几个间隔?请同学们用桌上的小棒来演示验证一下,摆的越多越好。(老师叫停)。

师:数一数,5个同学是几个点,几个间隔?6个呢……。

师:在刚才同学的站队及你的整个摆小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排队人数比间隔多1,间隔比人数少1)。

师:请同学们把学具整理一下。

师:在我们教室里也有这样点与间隔的现象存在,请同学们用你智慧的眼睛找一找。

生1:四个桌子间有4个点,3个间隔。

生2:三个窗户间有3个点,2个间隔。

生3:棚上有两盏灯,所以就有2个点,1个间隔。

师:大家都抬头来仔细观察、并且认真数一下,两盏灯之间到底有几个点,几个间隔?(2个点、1个间隔)。

师:你认为什么是间隔?(灯与灯之间的距离就是间隔)。

师:间隔就是距离,它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灯与灯之间有距离吗?(有)这就是间隔。灯与墙之间有距离吗?(有)那也是间隔。现在请同学们再数一数现在你看到的是几个点,几个间隔?(2个点、3个间隔)。

二、引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像同学们站队这样与点和间隔有关的问题,数学家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三、植树问题与同学站队建立联系,找出两端都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默读两遍,通过阅读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说信息)。

师:这里说的种树和刚才的排队活动有什么联系?(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讲解)。

师:请同学们用你桌上的小棒摆一摆,看100米的小路上到底可以栽多少棵树苗?然后将你摆的抽象成平面图在练习本上画出来。(生试摆、试画)(找一生上黑板画线段图,生说是如何想的,可能出现的答案:我是这样表示的。先画一条长的线段表示这条小路,再画出第一个间隔,标出这个间隔的长是20米。)。

师:我们可以直接算出什么?列式100÷20=5。

师:这个5表示什么呢?(有5个间隔,这条小路可以分成20米长的5段)所以5的单位是什么?(个)完成这道题了吗?(没有)为什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师:谁来说一说这一题的解题过程。

师:通过摆一摆和画线段图,你发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吗?(生答:棵数总比间隔数多1)能用一个公式的形式表示它们的关系吗?(板书:棵数=间隔数+1)。

师:什么情况下棵数比间隔数多1呢?(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两端都不植树的平面图)引导学生得出在两端都植树的情况下。(板书:两端都植树)。

过渡小结:刚才,同学们把植树和排队活动联系起来,发现了当两端植树时棵数=间隔数+1。是不是说只有植树才是植树问题呢?(不是的)对,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也有植树问题,回忆一下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植树问题。(生说现象)。

四、如果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动物园里也存在植树问题,请看: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准备多少棵树苗合适,汇报。(60÷12+1=6)。

有不同看法吗?

师:公园里的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师贴图(先贴大象馆和猩猩馆,再从大象馆开始每隔12米贴一棵树)。

师:是不是有上当的感觉?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不再上这样的当呢?怎样把题目改严谨呢?讨论改题。

生重新做题。讨论一下此时棵数与间隔有什么关系。(板书:棵数=间隔数-1)什么情况下?(两端都不植树)。

汇报。(在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树的情况下,棵数=间隔数。)。

五、解决实际问题。

你能运用刚才的发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试一试吧。

1、口答。

(1)如果一排树两头都种,有5个间隔,能种()棵树。

(2)从头至尾栽了10棵树,那么间隔数是()。

2、在一条30米的小路一侧摆花盆(两端都不摆),间隔长度是3米,需要多少盆花?

3、彩旗队插旗,每隔6米插一面,共插36面,从第一面到最后一面的距离有多远?

六、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研究。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二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互动新授。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三

1、系统地掌握有关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基础知识,并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自制幻灯片课件。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学校买来个9足球,每个a元,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2、让学生根据出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9个足球多少钱?

(2)b个篮球多少钱?

(3)篮球的单价比足球的单价多多少钱?

(4)篮球和足球一共多少钱?

3、学生说出怎样表达这些问题的结果。(教师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式子,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二、系统整理。

1、提问:我们除了学过用字母标示数量关系外,还学过用字母表示什么?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交流小组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

a+b=b+av=sh。

a+(b+c)=(a+b)+cv=abh。

a×b=b×cs=ab。

a×(b×c)=(a×b)×cs=ah。

a×(b+c)=a×b+a×c……。

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3、在书写数字与这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84页上做一做的内容。

4、启发学生谈一谈,用字母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有什么作用?

5、在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我们黙认“x”表示什么样的数?

6、让学生填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

求“x”值的过程叫做()。

7、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8、学生解方程并订正结果。

9、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

1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课堂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情况。

12、班内交流结果。并让学生将解题过程演板。

13、谈一谈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三、归纳小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对哪项知识做了复习和整理?

2、师:有一部分同学在解题的过程中,不习惯用方程解,老师建议大家,为了更好的与中学接轨,要多尝试用方程解,而且你一定会领悟到方程得简明和方便。

四、实践应用。

1、完成85页练习十五的习题。

2、填空。

(1)小华每分钟跑a米,6分钟跑()米。

(2)三个连续的偶数,中间一个是m,另外两个是()和()。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果a=4厘米,b=3厘米,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4)老王今年a岁,小林今年(a-18)岁,再过18年,他们相差()岁。

(5)一堆煤,有a吨,烧了6天。平均每天烧b吨,还剩()吨。

2、判断。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3)6x=0是方程。()。

(4)因为a×6可以写成a·6,所以7×6可以写成7·6。()。

3、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

(1)5x(2)6x+1=6。

(3)15-3=12(4)4x+19。

4、解方程。

2x+9=27x-0.5=8+0.3x=14。

8x-3×9=3722.3x+11x=66.6x-x=12。

(要求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计算)。

5、趣味数学城。

(1)、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四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的商。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改写时应该怎样想。

改写时应该怎样想,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

一、复习。

二、教学小数除以整数。

1、学生共同研究相同的对象。

(1)、出示例5:21.5乘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

(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1.510、100、1000的商。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照下面的样子板书:

21.510=2.15。

21.5100=0.215。

21.51000=0.0215。

(3)引导观察、比较:每次除得的商与被除数21.5比较,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4)充实感性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2-3个小数,分别把它除以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注意: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如果数里原有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要指导学生怎样补0,弄清楚补在哪里,补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数的小数部分缺少几位,可以在小数末尾添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数的整数部分位数不够,可以在整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前面补0。

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算法和结果。

三、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

1、?教学例6。

(1)、口答20__米=()千米、5000米=()千米。

在这些简单的问题里体会只要除以10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2)、出示例6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

求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多少千米,只要怎么办?

(3)提问:500米=()千米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从较大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量要乘进率和向右移动小数点,推理出较小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量应该除以进率和向左移动小数点。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500米改写成以千米作单位的数,可以用500除以1000;计算500除以1000时,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你是怎样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的?愿意把你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吗?

2.教学试一试。

完成后说说你是怎样移动小数点的?

适当指导改写30米的写法。

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二第4、5两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有谁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月球上会轻很多呢?适当介绍相关的知识。

3,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四、全课总结(略)。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五

数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2)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36+17(3)234÷a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x-1.5=4。

x-6=7.6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六

教师要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2)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教材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36+17(3)234÷a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x-1.5=4。

x-6=7.6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七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2)4x12。

(4)72=x+16(5)x+85(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这个方程的解是()。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x-1.5=4。

x-6=7.6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八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九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十

2.初步培养学生方程的思想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简易方程的解法和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难点:正确地列出方程。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针对以往学过的一些知识,教师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等式?等式的两个性质是什么?

(2)下列等式中x取什么数值时,等式能够成立?

2.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方程。

(本题的解答应由学生口述,教师利用投影片打出来完成)。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十一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4、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十二

一、填空。

1.解形如axb=c的方程,先把()看成一个整体;解形如。

(ab)x=c,再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2.一个长方形的长为x米,宽比长少4米,它的宽是()米。

3.分别用算式表示和x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和()。

4.鸡的只数是鸭的5倍,如果鸭有x只,那么鸡就有()只。

5.苹果每千克x元,葡萄的单价是苹果的2倍,2x表示()。

6.每个笔记本x元每枝钢笔12元,买3个笔记本和3枝钢笔一共()元。

7.x的.4倍减去3的差是()。

8.甲数是x,乙数比甲数的2倍少8,乙数是()。

二、计算。

8x+9x=6x-2x=3x+x=。

17x-11x=2x+10x=7x-x=。

三、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1.某班有男生x人,比女生多y人,这个班共有(x+y)人。()。

2.15(a+b)=15a+15b()。

3.3a+5b=8ab()。

4.x+x=x2()。

5.36-x20是方程()。

四、解下列方程。

5x-40=204x+125=78.4。

5.4x+x=12.810x-3.6x=16。

(x-3)3=7.52(x-1.4)=16。

五、列方程并求解。

1.一个数的4倍加上这个数,和是20.5,求这个数。

2.x的6.3倍减去x的2.1倍,差是37.8,求x.

六、根据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爷爷今年66岁,孙子今年x岁,爷爷比孙子的年龄的6倍多6岁。

七、列方程解应用题。

1.爸爸今年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爸爸比儿子大30岁。爸爸和儿子个多少岁?

2.学校合唱队有68人,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多2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智力升级。

文档为doc格式。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十三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因数和倍数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另外,通过引导学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个数的因数,一方面给学生渗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做准备。

教学目标:

2、逐步培养学生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

教学难点:

用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运用尝试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例1,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方法,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方法、经验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老师很想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可以吗?

生:(预设)可以!

师:出示小黑板。

1、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说一说下面各组数的相互关系。

21和72×7=1430÷6=5。

2、判断。

(1)12是倍数,2是因数。()。

(2)1是14的因数,14是1的倍数。()。

(3)因为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数,3是6和0.5的倍数。()。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激励,同时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过程一:尝试训练。

(一)出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新问题,想请大家帮助解决,行吗?

生:行!(预设)。

尝试题:14的因数有哪几个?

(二)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根据实际适时辅导学困生。

(三)信息反馈。

板书:

1×14。

14 2×7。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过程二:自学课本(p13例1)。

(一)学生自学例1。

教师提出自学要求(投影):

1、18有哪些因数?

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找出18的因数的?他们找完了吗?如果没有,请帮助他们完成。

3、你还有别的找法吗?请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18所有的因数。

(二)信息反馈。

1、反馈自学要求情况;

板书:

1×18。

18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还可以这样表示:18的因数。

2、知识对比,探索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根据求14和18的因数时获得的体验,再思考下面问题:

投影出示问题:

思考一:你用什么方法找出?

(2)学生思考,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交流思考结果。

(4)师生互动。总结方法、点出课题。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过程三:尝试练习。

(一)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1、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36的因数有哪些?

(二)信息反馈:师生互动总结特点。

板书: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2题和第4题前半部分。

四、课堂延伸。

猜一猜:(卡片)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谁?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吗?你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特点吗?

生:……。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14。

142×7 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1×18。

18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还可以表示为:

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十四

主 备人:张。

记    录:张。

参加人员:五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

过   程:

张: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使学生有一次接触初步的袋鼠思想,这既是对所学的四则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又是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在知识衔接上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其中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既是本单元重点也是难点。

研  讨:

李洪霞:要引导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在此之前,学生解题一般用算术式,通常称之为算术法,本单元,首先学习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在思维方式上是一个大的转变。用算术法解逆向思维的题目,难度较大,而方程法则是把未知数和已知数相同对待,让未知数也参与运算,将逆向思维转为顺向思维,大大降低了思想难度。因此,初学方程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实现由算数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

周主强:抓列方程解题的关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找等量关系的专项练习,为列方程解题扫清障碍。

总   结:

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检验的方法,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并能及时对错误的结果进行订正。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十五

教具准备:

天平及相关物品。(也可以将插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逐步观察思考)。

教学过程:

二、新知探究。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第三步,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边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

(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老师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

(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三、练习。

实物演示并判断:(准备8袋花生,4袋盐)。

天平两端分别放有一袋500克的盐和两袋250克的花生。

1、当两边各增加3袋同样的花生(250克/袋)时,天平是否保持平衡?为什么?

2、在“1”的基础上,现在将把天平两端的东西减少,怎样变化?可使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怎么想的?(可抽学生上台动手操作。)。

3、假如天平两端只能加与先前完全一样的东西,要保持平衡可以怎么做?怎么想的?

四: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内容:数学书p55—5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十六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在小学阶段,一般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所以只要学生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就可以了。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2、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3、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

【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针对“方程的意义”这节课的特点以及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课我设计了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自学指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表示等号两边的数量相等。这样,学生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在学生建立等式概念后,我把天平的左边换掉一个重x克的物体,天平发生了倾斜,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体的重量不相等,引导学生用算式50+x100来表示,及时说明这是一个不等式,表示左边的重量大于右边。这时在往右盘增加砝码100克,天平又向右倾斜了,引导学生列出不等式:50+x200。根据两个不等式的关系把一个100克砝码换成50克,天平又出现平衡了,学生观察后得出:50+x=150。同学们在思考交流中明白:这也是一个等式,但它是含有未知数的的等式。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还设计了这个例子:天平的左边放两个相同的未知重量的物体,右边入100克砝码,可以用式子表示2x=100。通过天平称重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平衡与不平衡的各种生活现象,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

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引出方程的概念(像50+x=150、2x=100等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创造的乐趣。通过四人合作用自己的方法创作“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接下来是对我们所探究结果的运用,我先设计了对方程概念理解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强化重点;再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等式与方程关系的理解,强化难点。

最后,我安排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小结,请同学们说一说感受,谈一谈收获等,这样不但把知识进行了巩固,也很好的对整节课进行了评价。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十七

在知识方面,原来担心孩子们对方程会有不适应或抵制情绪,结果孩子们都表现不错。方程解法的繁琐并没有让孩子们感到厌倦,因为虽说解方程书写步骤较多,但规律明显,顺向思维不需要过多的思维过程,抓住关键词列方程就迎刃而解了。最近主要的问题是形如12-x=5或56÷x=14这样的方程,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很别扭,而用传统的方法又怕孩子混淆。其实这个问题教材在设计时早有考虑,原则上这种类型的方程不做要求,因此课本上并没有出现这样的题目。但孩子们在解决问题时自己会列出这样的方程,只好临时先提醒孩子尽量避免列出x在减数或除数位置上的方程。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刻意回避这种问题,而是考虑到孩子们对现在的方法还不够熟练,不宜教给他们另外一种全然不同的解法,这个问题且等孩子们熟练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后再说吧!反正教材是不要求做这种题的。

还有个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时,算术方法与列方程的.选择。最近一直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所以孩子们想当然地每道题都列方程解答。教材上虽然有一道题目是指导孩子体验理解用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解决问题的区别,能直接套用公式或顺向思维列式的就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比较简捷,用逆向思维考虑的问题可以用方程解决比较简捷。可能是由于初学,或者因为没有养成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比较困惑,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指导孩子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慢慢来,不要急。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十八

本班共有18名同学,学习基础较好,能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学占到全班的33℅,学习基础薄弱,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学占到39℅,其他同学学习水平中等偏下。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十九

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今的人教版教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借用天平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这样就能从真正意义上很好地揭示方程的意义,进而学会解方程,还能使之与中学的移项解方程建立起联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受天平的平衡现象,悟出等式的性质变化。

1、在学习中,我以天平的平衡来呈现等式的性质,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理解性质,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少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体到方程中应用起来学生感觉比较抽象,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操作中理解加、减一个数的目的和依据。

我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抛砖引玉)。

2、学生亲自动手反复不断的进行操作。(学生动手操作)。

在此基础上,我再做进一步的引导。

活动是获取真知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出结果:天平的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3、教师:请同学们都想一想,如果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列出几个这样的方程吗?(学生同桌之间通过充分地交流,反馈交流结果,学生得知,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当天平平衡时)的话,等式的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通过引导,学生能完全得出了等式的性质。最后我们通过学生自己的整理和总结,把以上发现的性质合二为一。得出: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二、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初步感悟它的妙用。

在课堂上学生对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中更喜欢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优越性,从而养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习惯。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其实学生是非常主动的,他们总觉得天平能启发着他们去解决这么神奇的方程,孩子们对方程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好奇心。

告诉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熟练以后特别快。同时强调书写格式。通过教学,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学生能解决简单的方程,但我认为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方法单一化,内容虽少问题很多。其表现在:

1、从教材的编排上,整体难度下降,有意避开了形如:66—2方程=30等类型的题目。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较熟练地利用等式的方法来解方程,但用这样的方法来解方程之后,书本不再出现方程在后面的方程题了,学生在列方程解实际应用时,我们并不能刻意地强调学生不会列出方程在后面的方程吗?我们更头痛于学生的实际解答能力。在实际的方程应用中,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很显然这存在着目前的局限性了。对于好的学生来说,我们会让他们尝试接受——解答方程在后面这类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号二边同时加上方程,再左右换位置,再二边减一个数,真有点麻烦了。而且有的学生还很难掌握这样方法。

2、内容看似少实际教得多。难度下降后,看起来教师要教的内容变得少了,可实际上反而是多了。教师要给他们补充方程在后面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们列方程时怎么避免方程在后面这样方程的出现等等。因此,我干脆就又把原来的老方法交给同学们,以便备用或请他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题方法。

3、我个人认为:现行教材的某些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文档为doc格式。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篇(优质20篇)篇二十

:数学书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总结大全(24篇)

    活动总结是对参与者的一种激励和肯定,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教学工作计划(实用16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和具体措施。范文二: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这份教学工作计划拥有完整的教学流程。1、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

    物流个人工作总结(专业22篇)

    月工作总结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梳理和总结,也是对团队整体工作的评估和反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加工车间规划(优秀19篇)

    加工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工,更需要我们全方位地考虑产品的性能、成本等因素。加工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的技术,下面是一些前辈们的经验总结。为了规范机加工车间工作秩序

    新入职员工培训演讲稿范文(17篇)

    演讲稿范文的撰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复练习和修订,我们可以打造出一篇更加精彩的演讲稿。感谢以下演讲者的精彩演讲,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打动了

    赞美荷花的题目(模板16篇)

    优秀作文的篇幅要适中,既能充分展开论述,又不至于啰嗦冗长。感谢各位同学的积极参与,以下是我整理的优秀作文集锦,希望大家喜欢。1、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

    祖国富强发言稿大全(18篇)

    发言稿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演练,以确保发言过程中流畅自如、有条不紊。下面是一些成功的发言稿案例,展示了对观点的坚持和对听众需求的把握。疲惫而安详,心满意足。那些麻

    学生会干事述职报告前言(专业15篇)

    通过述职报告的撰写,我们可以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如果你正在犯愁如何开始写述职报告,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车辆交通安全应急预案(专业15篇)

    应急预案的核心目标是在关键时刻保护人身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并尽可能快速地恢复正常运营。应急预案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为了有效应对和解决问题而提前准备的一份行动指南

    高中励志报告(通用21篇)

    成功来自于努力,励志就是鞭策我们前行的马车,它能够使我们不断进步,追求卓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篇励志总结范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勇气和坚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