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贫困户致富事迹材料 村贫困户农民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优质7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MJ笔神2023年贫困户致富事迹材料 村贫困户农民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优质7篇)

理想是人生的航标,它让我们在人生航程中始终保持前行的方向。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不断进取?以下是一些关于理想实现的思考和探索,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

贫困户致富事迹材料篇一

xx,中共党员,xx市xx区xx镇党委副书记、经济技术开区统筹城乡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挂职);20xx年4月担任xx镇党委副书记并兼任经开区农办副主任以来,主要负责整个经开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该同志工作踏实认真,参加工作以来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特别是在20xx年的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领导的认可。

xx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98户,贫困人口2737人,其中有贫困村1个位于xx工作办xx村,其余户分布在xx镇、xx工作办的19个普通行政村当中。其中xx镇有贫困户832户、2168人,xx工作办有贫困户166户、569人,贫困村xx村计划20xx年脱贫摘帽。截至20xx年底全区已完成脱贫困难群众551户,1555人,尚有447户,1182人困难群众还未脱贫;20xx年全区脱贫攻坚任务405人(其中xx镇脱贫320人,xx工作办脱贫85人)。

20xx年4月该同志任xx镇党委副书记并兼任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办副主任,主要负责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和xx镇脱贫攻坚工作。该同志任职以来,一是组织全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实现了从粗到精的转变,通过建档立卡再次“甄别”活动,组织乡处办对建档立卡对象进行全面的甄别核查,剔除不符合条件和新增困难群众100余人,实现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员精准。二是由于xx经开区行政身份限制,部分业务部门设置不齐全,部分行业脱贫攻坚政策落地滞后;他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了解和学习脱贫攻坚相关各类政策,积极联系我区相关业务部学习研究制定富有经开区特色的脱贫攻坚政策地。通过委属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各业务部门的大力配合,经开区脱贫政策实现了从少到全的转变,各业务部门均出台了针对性强、可操作强的配套政策。如民政与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政策兜底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56%,提供340个的针对全区贫困户的公益性岗位和五个班350人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技能培训,通过“走基层,送温暖”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送去了棉被和大衣;交运部门加大贫困村和其他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建、扩建道路13公里,(特别是xx村到纵二路的致富路修建工程);党群部落实了“五个一”帮扶力量并对委属各部门都结对帮扶有脱贫任务的贫困村,并完成了村级征地建设别的是贫困村xx村办公室的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局完成了我区入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学杂费”的全部减免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保入院报销比例达到90%。财政局完成了全区贫困人口199户,400余万小额金融扶贫贷款,推动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脱贫解困。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帮助下,20xx年xx经济技术开发区圆满完成了938人脱贫攻坚任务。

xx工作办xx村是开发区唯一的贫困村,该村拟定20xx年脱贫摘帽,怎样才能让贫困户脱贫致富,让贫困村脱贫摘帽,摆在了他的眼前。xx同志多次到该村现场实地考察,通过与驻村工作、第一书记座谈了解困难群众主要致贫原因,掌握了第一手资料。20xx年的7月骄阳似火,35度的高温和酷暑炙烤着大地,他组织xx工作办、xx村第一书记在田间小道规划了xx村水系的整治方案,并督导相关部门及时落实了整治行动,通过xx村的水系整治,现xx水环境得到了大力的提升,以前的黑臭水体再也没有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多次与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召开联席会,研究贫困村产业发展如何找出路;最后大家研究决定发展集体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川椒产业。通过争取上级资金20余万元整理贫困村土地100余亩用于发展川椒,现xx村川椒长势喜人,一片片火红的辣椒挂满地头,群众见了是嬉笑颜开,预计xx村今年可以实现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全村贫困户通过入股合作社发展川椒预计可增加收入300元以上,实行了贫困户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xx同志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进程中,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

贫困户致富事迹材料篇二

张xx,出生于1968年,是土生土长的谭家庄人。一家五口,两个儿子外出打工顾不上家里,他既要照顾年迈体弱的母亲,又要带年幼的孙子,仅靠着种几亩地的玉米,靠天收的产量,过着拮据的生活。

后来听别人讲,赶马车能赚钱,于是他筹资买了一匹马赶起了马车,为了能多拉一点货物自己也变成了"马",上坡要推,下坡防滑,历尽千辛万苦可依然改变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结果马还死了,怎么办?自己是家里的支柱,也是全家人的希望,所以必须干。

凭着自己吃苦耐劳的干劲,张xx把眼光再次投向家乡的群山,谭家庄村虽然很穷,但荒山野岭却很多,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回旋——养羊。

心动不如行动。自2014年张xx开始他的养羊之路。于是他当起了"羊倌",但是,养羊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事业,他的羊主要是以放养为主,不管天有多热、多冷都必须去放。刚开始的时候,养的是本地白山羊,白山羊的个头小,长得慢,一周岁的羊只有10至20公斤,经济收入低。后来他在县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引进了"小尾寒羊"、"波尔山羊",使羊的品种得到了改良,一周岁的'羊能长到30至50公斤,大大提高了养羊的经济效益,当年就赚了一万多元。

然而,乡邻有意见了,因为放羊,村里的粪便多了,整个村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粪臭,为此事他与乡邻们开始不和谐了。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最后他决定,迁场,于是他把养殖场迁至村子最边上的荒地,买不起砖,就用石头砌羊圈,由放养改为圈养。

尝到养羊甜头的张xx开始扩大养羊数量,从十几头扩大到几十头,结果当年圈内羊痘传染死了三十多只,市场也因此羊肉价格大跌,一下损失5万多元。这对一个借钱买羊搞养殖,尚处于贫寒状态下的饲养者来说,其打击可想而知,不但损失惨重,还背上了一身债务。但他毫不灰心,在回顾自己进行养羊以来的出现的各类问题,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缺乏技术,不懂管理所致。于是他主动向农业技术部门求教,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当听说畜牧局为扶贫创业举办“养羊技术培训班”的时候,立即申请报名,培训期间经常向培训老师请教饲养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还主动向专家请教养羊的专业技术,管理方法。经过培训,对羊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状更能准确的辨别和正确的防治方法,使用规范的管理,科学的养殖技术,已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经过四、五年的不懈努力,付出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张xx与经销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但还请了债务,收入还逐年增加,年收入由万八千元到现在三、四万元。从一个背债过日子的贫困农民,变成一个年收入几万元的“羊倌”。张xx希望通过自己养羊成功的事例,带动村里更多的人养羊,利用自己养羊积累起来的技术和经验,帮助更多的人靠自己的汗水和双手摆脱贫穷,发家致富。

贫困户致富事迹材料篇三

西山后村位于文登区米山镇西部,全村263户、630人,党员35名。近年来,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展路径,促进资源利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资产滚动收益最大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广大群众收入,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旅游扶贫村”“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传统村落”“山东省森林村居”“威海市农村党建工作示范点”“威海市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威海市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2014年,西山后村被确定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班子软弱涣散,村集体负债30多万元。米山镇党委深刻认识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首先要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好班子,否则村里的各项工作都难以开展,脱贫攻坚更无从谈起。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党员聚力,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从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入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通过深入走访村民,了解到在外经营塑料厂的村民于建福同志能力强、素质好,是村干部的合适人选。在镇党委的动员下,于建福同志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在镇党委的指导帮助和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一)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精准“造血”

2016年上级给予米山镇西山后、南郑格、南崮头、新发庄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每村3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到南方考察,结合母猪河畔沙质土壤的优势,决定上红心火龙果项目。虽然有3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但想要成规模、见效益,这些资金远远不够。为此,镇党委牵头整合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120万元的扶贫资金集中建设,经逐户征求贫困户意见、村级民主评议、公开公示、镇党委审核等程序形成项目方案。在建设过程中,西山后村党支部书记于建福同志拿出290万元积蓄给村集体使用。最终,成功建起了20个冬暖大棚,并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运营。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每个大棚包括火龙果苗、地面附着物等设施在内总价值30多万元,为每个贫困村确权一个红心火龙果大棚,然后出租给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每年分别给予每个贫困村3万元的收益。

西山后村在20个冬暖大棚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了一个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050亩的综合性园区。2016年,新建特秀山拓展训练基地,高空断桥、空中单杆、合力桥、毕业墙等多种设备齐全,聘请专业的教练进行日常管理,可同时为100余名学员提供吃、管、训、教一条龙服务。2017年,西山后村又充分利用4个村的扶贫资金,采取与2016年同样的模式,按照生态园的统一规划,4个贫困村通过公开采购的方式购买建设用沙,每村确权1.1万方,建成滑沙滑草项目。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2018年西山后村党支部吸引客商黄来裕教授和本地行业协会入驻园区,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两岸一家亲凤梨馆”,设立凤梨酥加工制作等体验式工厂,并探索黑小麦、红薯等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准备打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产品加工三位一体的产业架构,实现精准扶贫与农业休闲旅游的结合。市派第一书记孙鹏超到村任职后,积极帮助引进拓展训练项目、吸引社会参观团队,并争取派出单位帮扶资金支持生态园建设。大学生村官孙海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从事城市规划的经验,编制了“一中心一中轴三片区”的村庄整体规划,节省了数十万元的规划咨询费。

搞建设快,选项目难。每年西山后村都用大量的时间制定发展策略、研究产业项目。短短五年的时间,已经建成十几个项目,年收入200万元——虽然这些收入不多,却是曾经贫穷的村庄不敢想的事情,真正实现了产业“造血”。

(二)抓住监管运营,用改革“活血”

扶贫项目往往建起来快,长期管起来难,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基地领办、集体、股份经营”的方式,壮大扶贫基地规模,同时开展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促扶贫基地规模扩大化、运营规范化、收益长效化。

一是扩大基地规模,集体发展、合作经营。按照“基地领办”的思路,推行股份制改革,通过村民购股、集体参股等方式实现了集体购股、合作社入股、生态园集资,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确保“集体发展、合作经营”。2017年在上级指导下,西山后村党支部配合镇党委开展了生态园的公司股份制改革,经过第三方机构评估后,镇、村集体投资以及外来资金全部量化确股,根据各个投资方的投资金额比重设置股份,按照股份进行分红。其中,四个省定贫困村投资额共计248万元;西山后村村民合作社投资额263万元,米山镇19个经济薄弱村补助资金入股190万元,保障扶贫资金股份占比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占股比例,进一步扩大了产业项目的受益面。

二是科学规范运营,注册公司、专业管理。为了实现扶贫项目管理科学化、收益长效化,注册成立公司、聘用专门的财务和管理人员,建立起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村党支部、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园区的整体监管和运营工作,在项目建设、人员招聘、账目管理中发挥作用。

三是确保扶贫收益,扶贫优先、长效分红。为了更好地保证扶贫项目具有稳定的收益,通过公司章程确定了扶贫村、村集体、其他入股资金的收益分配顺序,以正规化的方式优先保障了扶贫项目利润分配,确保项目收益首先用于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实现扶贫工作稳定推进。

四、取得成效

一是就地务工、拉动就业。要想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就必须提升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能力。在生态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西山后村党支部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建筑工程、农业管理、治安管理等就业岗位,优先录用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提供长期雇佣岗位20多个,其中贫困户2人,每人每年增收2万多元;季节性用工岗位近100个,其中贫困人口20多人,每人年增收5000元。通过雇佣村民循环务工就业这种方式,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务工问题,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

二是扶贫分红,精准增收。村党支部坚持把带动群众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方向,积极带动村民和周边村集体双增收,共享发展成果。将周边4个省定贫困村和19个经济薄弱村专项资金和补交党费补助资金入股生态园,按照出资占比进行收益分配,建立“资金整合、投资入股、分红返利”的集体经济兜底保障机制,走出了一条“基地领办、辐射发展”的新路子。基地仅2018年就为四个省定贫困村分红24.85万元,为威海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股份分红共计26.8万元,为19个经济薄弱村分红19万元,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效应。

三是借力金融、信贷帮扶。借助文登区扶贫办推广“富民农户贷”这一政策,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申请富民生产贷800万元,在助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全区160户贫困户、全镇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有效借助金融手段,运用信贷帮扶的方式,拓宽了贫困户增收的渠道。

四是改善民生,普惠兜底。为了实现贫困村“五通十有”,西山后村党支部整合政策性扶贫资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硬化村路2.5万平方米、通水改电260户、整治连村河道,以往村庄南北互不来往的局面得到转变,更是解决了汛期的防洪压力,实现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在2019年,西山后村党支部新建门球场和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为49名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缓解村内老年人餐饮、洗浴等难题,村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高。

贫困户致富事迹材料篇四

2013年的时候,**可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富有人家,靠养猪赚了不少钱,是全村人羡慕的对象。2014年**将家里几十万存款全部用来养猪,但事与愿违,由于流行病没有预防到位,几百头猪病的病、死的死,剩余的也买不上好价钱,一下子亏了20多万,看着几年辛苦挣来的钱全部打水漂,巨大的落差让**心里苦不堪言,从此一蹶不振,靠妻子打理农活挣点钱勉强度日。2015年因线路老化,**家中突发大火,烧毁了家中所有的生活用品及仅剩的一点财务,房子也成了危房,幸得无人员伤亡,突如其来的大火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全家心灰意冷,一度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得知家中突发的状况,街道办领导干部、村干部、村第一书记立即前往了解具体情况,通过群众评议、镇村审核将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下,贫困户**积极调整心态、重拾信心、通过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变生活现状。2017年**通过申报易地搬迁项目,全家人从危房中住进了蒲城县祥安小区75平米的经适房,同时,为了确保在城里“搬得出、稳得住、有收入”,他通过申请3万元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购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以贩卖瓜果蔬菜为主。为了确保瓜果蔬菜的新鲜和价格优势,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去附近的批发市场批发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赶早上六点到县城人流量较多的地方去销售。

他卖的水果从不缺斤少两,价格还公道,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一天比一天高。“在我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党和政府雪中送炭,让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不但有新房住、有生意做、还发了5000元的产业扶持金让我发展种植业,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越过越红火。”**笑着说。久违的笑容出现在这个50多岁男人脸上,是他对新生活的憧憬,是炎炎夏日最美的一道风景线。**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也成为村里贫困户争相学习的脱贫致富榜样。

贫困户致富事迹材料篇五

雷xx同志是商洛市朝阳集团委派到吊庄村专抓脱贫攻坚工作的副队长。一年来,在朝阳集团的大力支持和雷xx同志尽心竭力驻村帮扶下,吊庄村脱贫攻坚工作一直走在全县前列,全村104户贫困户有91户已顺利脱贫,其余13户有望在2017年底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脑里常谋脱贫策

雷xx同志原是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退居二线,被县委派往朝阳集团任党建指导员。为了把“抓党建、转作风、促脱贫”工作落到实处,他和朝阳集团董事长李胜前、总经理李胜国一起到吊庄村座谈了解该村贫困状况,和驻村干部一起深入到贫困户家中摸实情。协助吊庄村成立包扶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因地制宜,制定吊庄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脱贫攻坚规划和计划。建档立卡,建立贫困户信息台账。按照“五个一批”脱贫途径,通过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脱贫潜力,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定制不少于两项的脱贫致富项目。同时,制定包扶一览表,落实包扶对象、包扶措施、包扶任务和包扶责任。一年来,建言献策,协调解决吊庄村沟岭七、八、九组群众入户水泥路和庭院硬化以及吊庄村仿古门楼和广场建设问题,每月不少于三次向朝阳集团领导汇报脱贫攻坚工作,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设和意见,使包扶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心中装着贫困户

对于吊庄村104户贫困户,特别是朝阳集团包扶的34户贫困户,雷xx同志都做到了每月经常登门拜访,每户的人口、劳力、贫困状况、脱贫原因、包扶措施、脱贫途径等,他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对于特别困难的群体,及时给予关爱。在他的积极建议和组织下,朝阳集团于农历2015年腊月24日对吊庄村31户特贫户和农历腊月21日对30户特困户进行了集中慰问,使这些特困户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朝阳的温暖。当了解到吊庄村九组田西模老人老伴因病去世,儿子身患癌症;田角云儿女上大学,夫妻外出打工,留下空巢老人张云琴生活困难;吊庄村四组特困户田根平因患肺癌医治无效死亡,家徒四壁、外债累累无钱安葬时,雷xx同志及时向朝阳集团领导反映情况,使这些特困户得到了朝阳集团的救助而度过了难关。一年来,朝阳集团为吊庄村脱贫攻坚投资投物共计80.9万元。雷xx同志还向县镇为吊庄村争取资金3万元,水泥30吨,体育健身器材价值5万元。

身上散发泥土味

雷xx同志出身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就回到农村当了3年大队团支部书记和生产队会计,虽然通过高考参加了工作,但对农民却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在一年的包扶工作中,他每月都要驻村在22天以上,经常行走在包扶的34户贫困户家中,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兜底户汪久生一个人吃住在距村庄两公里以外的山沟里,除了村民干活到沟里去外,长年没人上门。自朝阳集团包扶后,雷xx同志多次走几公里羊肠小道登门,每次都要检查汪久生吃粮是否充足,穿的和睡的是否暖和等一些细小问题,在粮油和资金上也给予特殊照顾。田角争居住在吊庄村岭沟,27岁的儿子田军还未成家,22岁的女儿田雅在读大学期间患病,家里因病、因学返贫。雷xx同志经常深入其家中,帮助他发展养猪和种天麻项目,经过一年的努力,田角争不仅当年脱贫,还利用国家对贫困户的优惠政策修建了新房。田培来夫妇都已70多岁,妻子腿残,他本人也得了脑萎缩。前几年,因为水灾,两次所盖新房被冲毁,没办法第3次只有把新房建在半山腰上,但羊肠小道使他们出行很不方便,十几年来,行路难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去年,在雷xx同志三番五次的劝说和大力支持下,于11月23日终于完成了宽3米、长60多米的入户水泥路和100平方米的庭院硬化,一家人非常高兴。刘龙武是吊庄村六组人,老婆患有精神病,家里三间房岌岌可危,雷xx同志多次给在福建打工的刘龙武打电话,向他宣传移民建房政策,终于说服他回家于去年底盖起了新房。雷xx同志还通过向朝阳集团汇报和向部门争取水泥对盖新房和庭院硬化等建设的13户贫困户给予了帮助。一年来,雷xx同志一步一步走进了贫困户的心里,他把贫困户当亲人,贫困户把他当知心人,他经常到贫苦户家中拉家常,为贫苦户出谋划策。他说:“我虽然帮不了贫苦户多大忙,但是与贫困户能经常平起平坐,说说心里话,先把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脱贫致富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笔下记录扶贫事

在雷xx的两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实实在在地记载着驻村包扶工作,还有两本厚厚的包扶吊庄村脱贫攻坚工作资料合订本。这些不仅记录了朝阳集团包扶吊庄村脱贫攻坚的工作实绩,也记录了各贫困户的脱贫过程,更是他一年来包扶工作的缩影。与此同时,他还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细于发现脱贫攻坚中的先进典型,勤于笔耕。由他采写的通讯《朝阳之歌》、《积德行善的践行者》、《人间有大爱,朝阳暖人心》、《朝阳洒满扶贫路》等20余篇新闻稿件分别在《商洛日报》、《金丝峡周报》、县广播电台、电视台、脱贫攻坚信息平台上发表,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也为朝阳集团包扶吊庄村脱贫攻坚工作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贫困户致富事迹材料篇六

张xx,男,现年65岁,在家务农,妻子xxx62岁,在家务农,儿子xx现年26岁,在西安务工。2015年以来,由于缺乏技术,生活过的比较困难,被识别为贫困户。

xxx他虽作为一名普通群众,但是政治立场坚定,能坚决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信谣,不传谣,能积极参加村集体建设,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

脱贫攻坚以来,他人穷志不穷,不等不靠、自强不息,虽年纪较大但仍每天劳作不息,种地,打零工,但苦于没有什么技术,收入仍是微薄,更重要的是他儿媳患有尿毒症,他还得资助儿媳看病。他,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倒,珍惜扶贫政策,积极发展家庭经济,自主创业;2016年以来,通过镇村对政策的宣传,他主动参加了镇上组织的xxx加工培训,在县委、县政府出台的xx加工利好政策扶持下建立了家庭手工挂面加工作坊。开始,由于技术掌握不到位,好几次都没做成功,但是夫妻二人没有气馁,专门跑到高家塄村手工挂面加工熟练户那里又加强了学习,最后,根据老师傅所教加上自己的认真学以及摸索领悟终于掌握了手工挂面加工这项技艺,夫妻二人越做技术越好,逐渐打开了销售门路,自销以及订单生产销售,看着每月鼓起的腰包,夫妻二人高兴的就想着党的好政策让受苦人能过上了好日子,终于通过手工挂面加工这门传统手艺实现了脱贫致富。

他不光自己脱贫致富,还能积极带动周围贫困户脱贫,主动学习脱贫攻坚政策,通过自己享受的优惠政策,现身说教,积极向其他群众宣传扶贫政策以及党给人民带来的福祉,他的大儿子xxx由于妻子患有重病,需照料,基本无法外出务工,在父亲xxx的说教下,也加入了xxx加工这条致富门路上。

他保持了传统优良品质,勤俭节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能与左邻右舍和谐相处,他自立自强,不等不靠,在脱贫攻坚路上起到了自强脱贫模范带头作用,值得诸多贫困户学习。

贫困户致富事迹材料篇七

西山后村位于文登区米山镇西部,全村263户、630人,党员35名。近年来,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展路径,促进资源利用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资产滚动收益最大化,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广大群众收入,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旅游扶贫村”“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传统村落”“山东省森林村居”“威海市农村党建工作示范点”“威海市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威海市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2014年,西山后村被确定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班子软弱涣散,村集体负债30多万元。米山镇党委深刻认识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首先要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好班子,否则村里的各项工作都难以开展,脱贫攻坚更无从谈起。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党员聚力,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从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入手,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通过深入走访村民,了解到在外经营塑料厂的村民于建福同志能力强、素质好,是村干部的合适人选。在镇党委的动员下,于建福同志回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在镇党委的指导帮助和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一)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精准“造血”

2016年上级给予米山镇西山后、南郑格、南崮头、新发庄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每村30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到南方考察,结合母猪河畔沙质土壤的优势,决定上红心火龙果项目。虽然有30万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但想要成规模、见效益,这些资金远远不够。为此,镇党委牵头整合4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120万元的扶贫资金集中建设,经逐户征求贫困户意见、村级民主评议、公开公示、镇党委审核等程序形成项目方案。在建设过程中,西山后村党支部书记于建福同志拿出290万元积蓄给村集体使用。最终,成功建起了20个冬暖大棚,并由村集体牵头成立了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运营。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每个大棚包括火龙果苗、地面附着物等设施在内总价值30多万元,为每个贫困村确权一个红心火龙果大棚,然后出租给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每年分别给予每个贫困村3万元的收益。

西山后村在20个冬暖大棚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了一个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1050亩的综合性园区。2016年,新建特秀山拓展训练基地,高空断桥、空中单杆、合力桥、毕业墙等多种设备齐全,聘请专业的教练进行日常管理,可同时为100余名学员提供吃、管、训、教一条龙服务。2017年,西山后村又充分利用4个村的扶贫资金,采取与2016年同样的模式,按照生态园的统一规划,4个贫困村通过公开采购的方式购买建设用沙,每村确权1.1万方,建成滑沙滑草项目。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2018年西山后村党支部吸引客商黄来裕教授和本地行业协会入驻园区,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两岸一家亲凤梨馆”,设立凤梨酥加工制作等体验式工厂,并探索黑小麦、红薯等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准备打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产品加工三位一体的产业架构,实现精准扶贫与农业休闲旅游的结合。市派第一书记孙鹏超到村任职后,积极帮助引进拓展训练项目、吸引社会参观团队,并争取派出单位帮扶资金支持生态园建设。大学生村官孙海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从事城市规划的经验,编制了“一中心一中轴三片区”的村庄整体规划,节省了数十万元的规划咨询费。

搞建设快,选项目难。每年西山后村都用大量的时间制定发展策略、研究产业项目。短短五年的时间,已经建成十几个项目,年收入200万元——虽然这些收入不多,却是曾经贫穷的村庄不敢想的事情,真正实现了产业“造血”。

(二)抓住监管运营,用改革“活血”

扶贫项目往往建起来快,长期管起来难,西山后村党支部通过“基地领办、集体、股份经营”的方式,壮大扶贫基地规模,同时开展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促扶贫基地规模扩大化、运营规范化、收益长效化。

一是扩大基地规模,集体发展、合作经营。按照“基地领办”的思路,推行股份制改革,通过村民购股、集体参股等方式实现了集体购股、合作社入股、生态园集资,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确保“集体发展、合作经营”。2017年在上级指导下,西山后村党支部配合镇党委开展了生态园的公司股份制改革,经过第三方机构评估后,镇、村集体投资以及外来资金全部量化确股,根据各个投资方的投资金额比重设置股份,按照股份进行分红。其中,四个省定贫困村投资额共计248万元;西山后村村民合作社投资额263万元,米山镇19个经济薄弱村补助资金入股190万元,保障扶贫资金股份占比的同时增加了村集体和群众的占股比例,进一步扩大了产业项目的受益面。

二是科学规范运营,注册公司、专业管理。为了实现扶贫项目管理科学化、收益长效化,注册成立公司、聘用专门的财务和管理人员,建立起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村党支部、村务监督委员会参与园区的整体监管和运营工作,在项目建设、人员招聘、账目管理中发挥作用。

三是确保扶贫收益,扶贫优先、长效分红。为了更好地保证扶贫项目具有稳定的收益,通过公司章程确定了扶贫村、村集体、其他入股资金的收益分配顺序,以正规化的方式优先保障了扶贫项目利润分配,确保项目收益首先用于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实现扶贫工作稳定推进。

一是就地务工、拉动就业。要想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就必须提升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能力。在生态园的建设和运营中,西山后村党支部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提供建筑工程、农业管理、治安管理等就业岗位,优先录用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提供长期雇佣岗位20多个,其中贫困户2人,每人每年增收2万多元;季节性用工岗位近100个,其中贫困人口20多人,每人年增收5000元。通过雇佣村民循环务工就业这种方式,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务工问题,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

二是扶贫分红,精准增收。村党支部坚持把带动群众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方向,积极带动村民和周边村集体双增收,共享发展成果。将周边4个省定贫困村和19个经济薄弱村专项资金和补交党费补助资金入股生态园,按照出资占比进行收益分配,建立“资金整合、投资入股、分红返利”的集体经济兜底保障机制,走出了一条“基地领办、辐射发展”的新路子。基地仅2018年就为四个省定贫困村分红24.85万元,为威海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股份分红共计26.8万元,为19个经济薄弱村分红19万元,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效应。

三是借力金融、信贷帮扶。借助文登区扶贫办推广“富民农户贷”这一政策,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申请富民生产贷800万元,在助推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全区160户贫困户、全镇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有效借助金融手段,运用信贷帮扶的方式,拓宽了贫困户增收的渠道。

四是改善民生,普惠兜底。为了实现贫困村“五通十有”,西山后村党支部整合政策性扶贫资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硬化村路2.5万平方米、通水改电260户、整治连村河道,以往村庄南北互不来往的局面得到转变,更是解决了汛期的防洪压力,实现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在2019年,西山后村党支部新建门球场和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为49名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缓解村内老年人餐饮、洗浴等难题,村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高。

西山后村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走上致富的路子,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一是得益于建设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选出一个好的带头人,带领村集体及村民脱贫致富;二是得益于发改、旅游、团委等行业部门的帮助与支持,各项资金政策得以在园区汇集,项目种类、规模逐年扩增,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三是得益于建立了“四权”分置的管理模式,建立权责清晰、可持续运营的长效管理机制。下一步,西山后村还要继续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努力打造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相关范文推荐